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34

“赢政”之术

——政治学讲义

教 师:李 谓
2009 年高考考点分析之 政治学
前 言
一、政治的科学含义
1、从政治和经济的关系看,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经济决定政治
2、从政治和阶级之间的关系看,政治是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
3、从政治和国家政权的关系看,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二、政治常识的体系结构和主要内容

第一课 我国的国家制度
第一节 我国国家制度的内容
一、国家
1、国家的构成要素:人口、领土、政权、主权
2、国家的产生: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出现的,
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3、国家的含义
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构
4、国家的属性
(1)主权属性
(2)阶级属性
(3)社会属性
5、国家的类型:剥削阶级国家,社会主义国家
思 考
♦ 普鲁士将军克劳塞韦茨说:“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联系今天所学内容,评析这句话。
二、国家的性质(国体)
(一)国体的含义:国体即国家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二)国体的决定因素:统治阶级的性质
(三)判断国体的根本标志: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实行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
(四)资本主义国家的国体是资产阶级专政,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因为:1、资本主义国家始终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经济基础
2、国家政权始终掌握在资产阶级手里,资产阶级始终是统治阶级,无产阶级始终是被统治
阶级
(五)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1、人民民主专政的含义: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
行专政的国家政权
理解:
领导力量:工人阶级
阶级基础:工农联盟

- 第 1页 -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
咨询电话:400-650-7766
内 容: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
首要标志:工人阶级的领导
2、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和优点
特点:
(1)是新型民主,新型专政
(2)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3)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优点:
(1)在概念表述上直接体现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
(2)在实践上有助于防止片面性
3、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为什么:
A、它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宪法规定的;
B、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并在一定条件下激化,需要坚持专政职能;
C、面对国际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需要坚持专政职能;
D、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维护人民,打击敌人;
E、祖国统一大业还未最后完成
(2)怎样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 加强国家政权建设;
♦ 加强国防建设;
♦ 我国的武装力量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
(3)新形势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要求: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实行依法治国
♦ 强化为经济社会建设服务的政府职能;
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
思 考
♦ 阅读下列材料,用政治常识的知识逐一加以评析。
材料一: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我国开展了扫黑除恶的专项斗争;
材料二: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抗洪抢险等处置突发性事件中作出了巨大贡献;
材料三:农村选村干部采用的“海选”(全民选举)方式,受到联合国有关人士及美国议会议
员的高度评价
三、国家职能
(一)国家职能的含义
国家在实现阶级统治与社会管理任务中负有的职责和功能
(二)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
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

- 第 2页 -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
咨询电话:400-650-7766
(三)国家职能的划分:对内、对外
(四)国家职能的内容
1、对内职能
(1)政治统治职能
对被统治阶级和不法分子专政
对统治阶级实行民主,协调其内部关系
控制意识形态
缓和阶级矛盾
顺利实现阶级意志和阶级利益
(2)社会管理职能
管理公共事业(经济、教育、医疗卫生、文化、邮电、交通等)
维护公共秩序
兴建公共设施
保护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对外职能
(1)保卫职能:独立和安全、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防御侵犯和颠覆
(2)交往职能: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调整国家之间的关系、创造有利于本国发展的国际环境
3、剥削阶级国家利用各种手段侵犯他国利益
(五)我国的国家职能
1、对内职能:
(1)政治职能:
A、打击敌对势力、敌对分子、不法分子,保护人民、维护正常社会秩序,保护社会主义建设
B、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健全民主制度,维护人民的民主权利
(2)经济职能
A、是我国的中心职能
B、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
D、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具体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3)文化职能
A、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B、重要意义:保证经济建设的正确方向;
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
C、内容: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人们抵制错误和腐朽
思想的影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组织发展各种文化教育、卫生、
科技、体育、广播电视等文化事业
(4)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即国家提供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的职能
国家为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和自然环境的职能

- 第 3页 -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
咨询电话:400-650-7766
A、维护安定团结,搞好社会治安
B、保护公私财物
C、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D、完善公共设施
E、保护公共环境,优化生态环境
F、建立基本医疗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2、对外职能
(1)防御外敌入侵和颠覆,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2)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
(3)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思 考
我国为什么要组织关于朝鲜问题的六方会谈?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
策和扩大内需的经济方针?用所学政治常识原理加以分析说明。

第二节 我国国家制度的形式
一、政体
(一)含义:
是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用什么样的形式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
(二)国体和政体的关系
1、国体决定政体
2、政体反映国体
3、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
4、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三)当代国家的政体类型
1、君主立宪制
(1)含义:以世袭的君主为国家元首,其权利受到宪法限制的政体
(2)产生: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相妥协的产物
(3)类型:议会制的君主立宪制(主要)
二元制的君主立宪制
(4)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A、特征:
‹ 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有立法权、组织监督政府权、财政决定权;
‹ 政府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有行政权
‹ 国家元首由世袭的君主担任,有虚位,无实权,不可或缺
‹ 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时,二者必去其一
B、实行国家:
最早:英国,还有:日、泰、比、西、瑞典、挪威
2、民主共和制

- 第 4页 -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
咨询电话:400-650-7766
(1)含义: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
(2)实施国家:大多数
(3)根据立法机关和议会的关系不同,民主共和制可分为议会制的和总统制的
(4)总统制的民主共和制
♦ 特征
A、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
三军总司令
对议会有否决权,但不能解散
制定对内、对外政策
B、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相互独立
C、议会对总统的违宪行为可进行弹劾
D、总统选举的结果决定政府的产生,不由议会产生
实施国家:
美国:最早,典型; 还有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埃及、印度尼西亚
(5)议会制民主共和制
A、特征:
♦ 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有立法权、组织监督政府权、财政决定权;
♦ 政府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有行政权
♦ 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有虚位,无实权,不可或缺
♦ 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时,二者必去其一
B、实行国家:意大利、德国、芬兰、奥地利、印度、新加坡
3、三权分立制
(1)它是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的政权组织形式,是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民主制度
(2)含义:按照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组织国家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制度
A、三权分立: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分别由议会、法院、政府行使
B、权力制衡:三个国家机关之间彼此制约、相互平衡
习 题
♦ 分析美国政体和英国政体的异同及原因。
(四)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
1、含义: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通过普选产生人民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统一领导国家事务的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
(1)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2)国家其他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人民代表
(1)人民代表来自于人民,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
(2)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人民代表的产生办法及任期:

- 第 5页 -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
咨询电话:400-650-7766
间接选举:县级以上
直接选举:县级及其以下
任 期:五年
(4)人民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A、按期出席本级人代会,行使:提案权、讨论表决权、质询权、选举权
B、全国人大代表:
„ 直接参与宪法和法律的制定、修改、废止
„ 直接参与组建各类国家机关
„ 讨论决定国家机关领导人的人选和重大问题
义务:A、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B、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对人民负责、受人民
监督、为人民服务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它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2)它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3)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构,它由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组成委员长会议,
在人大闭会期间,行使部分权力。
(4)人大常委会设立各种专门委员会,辅助人大的工作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
表现
(1)人民代表和人民的关系:人民代表来自于人民,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
(2)人大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其他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集体行使职权,少数服从多数,民主决定
(4)在贯彻执行上:实行严格的责任制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原因
它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它是建立其他有关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其他制度在人大制定的法律、法规、制度的基础上产生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它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最好形式
有利于国家权力体现人民意志
有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国家权力的统一
有助于保证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团结
适合我国国情,确保国家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符合人民当家作主的宗旨
(3)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扩大差额选举的范围
完善人大代表的结构,确保工人、农民的代表占有一定的比例

- 第 6页 -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
咨询电话:400-650-7766
加强人大的立法和监督职能
进一步密切人大和人民群众的联系
思 考
♦ 我国的人大代表和西方的议员有什么异同?
♦ 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角度,谈谈你的建议。
二、国家机构
(一)国家机构的含义:国家机关的总和
1、纵向上看:从中央到地方的国家机关
2、横向上看:立法、司法、行政
(二)国家性质、国家职能与国家机构的关系
1、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
2、国家职能决定国家机构的设置
(三)国家机构组织体系
1、国家元首
(1)是国家的实际上或形式上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
(2)不是个人权利的体现,是一个国家机关
(3)权限:公布法律;任免官吏;统帅武装;召集、解散最高国务会议;以国家最高身份进行外
交活动;宣布大赦、特赦、戒严;授予荣誉称号
2、立法机关
(1)有权制定、修改、废止法律的机关
(2)名称有议会、国会等
(3)有两院制和一院制之分
3、行政机关
(1)它是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机关
(2)它分为中央和地方行政机关
行政:行使政府权力
4、司法机关
(1)是国家行使审判权、监督守法权的机关
(2)作用:是维护阶级统治的工具;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惩治犯罪;维护社会正常秩序
5、暴力机关
(1)是特殊的国家机关
(2)包括军队、警察、监狱
(3)作用:是国家权力实现的保障;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治安;镇压敌对势力敌对分子;
维护本阶级的统治和利益
(四)我国的国家机构
1、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
(1)按类别分: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军事机关
(2)按层级分:中央机关、地方国家机关

- 第 7页 -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
咨询电话:400-650-7766
(3)中央国家机关
A、全国人大: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B、国家主席
不单独决定国家重大事务;
根据权力机关的决定行使职权,国家的代表;
选举产生,连任不超过两届,任期五年;
权限:颁布法律、发布命令,任免权,外事权,荣誉授予权
C、国务院
是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最高行政机关
行使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能,统一领导各部委和地方政府
宏观调控: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
经济管理:交通、农业、商务、工业和信息化部
科技文化、社会保障:科技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政务:外交部、司法部、审计署
构成: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委负责人、秘书长
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
D、最高人民法院
是最高国家审判机关
独立行使审判权:行政、团体、个人不得干涉
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监督其他法院
不管一审还是二审,其判决都是终审判决
法院的基本职责:惩办犯罪分子
解决经济、民事纠纷
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和秩序
保护公私财产和公民合法权益
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制度
保障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
E、最高人民检察院
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
独立行使检察权
领导其他检察院,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
检察院的职责:
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进行监督
镇压犯罪活动、打击犯罪分子、维护国家统一
保卫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维护宪法和法律
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私财产和公民合法权益
保障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

- 第 8页 -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
咨询电话:400-650-7766
F、中央军事委员会
是我国的最高军事领导机关,领导全国武装力量
由全国人大产生,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
武装力量的构成:解放军、武警、民兵
武装力量的任务: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卫国家安全,防御外敌入侵和敌对分子、
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
军队的地位: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权的坚强柱石,承担着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双
重任务
(4)地方国家机关
省级、县级、乡级国家机关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机关
知 识 巩 固
♦ 画出我国国家机构图
2、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1)民主集中制原则
A、含义: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B、体现:
第一,国家权力机关和人民的关系:
人大来自于人民,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第二,国家权力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其他国家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第三,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
(2)对人民负责原则
A、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
B、要求:密切联系群众,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克己奉公,廉洁自律,接受人民监督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3)依法治国原则
A、含义: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社会
事务
B、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
C、依据:宪法和法律。它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D、内容:依法管理国家、社会、经济文化事务
E、本质:崇尚宪法、法律的权威
F、根本目的: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增强公民意识和法制观念是依法治国的基础
依法治国的要求
立法机关:有法可依
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

- 第 9页 -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
咨询电话:400-650-7766
从中国实际出发
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依据
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
做到一切领域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依法
治国的前提
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依法行使权力,依法处理国家事务
行政机关依法决策
行政人员依法管理
杜绝滥用权力
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和能力
它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司法机关: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维护法律权威,忠于法律和制度
忠于人民利益
忠于事实真相
坚决制止和纠正执法犯法、以权压法、贪赃枉法现象,查处和打击司法腐败,纯洁司
法队伍
提高司法人员素质
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如何做到依法治国
加强立法、执法工作
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加强执法监督
做好普法教育工作,提高人民的法制意识,为依法治国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道德基础
三、国家结构形式
(一)含义:国家的整体与部分、中央和地方之间相互关系的构成模式
(二)类型
1、划分依据:国家权力的集中程度
2、单一制
(1)含义:由若干行政区域构成的单一主权的国家
(2)特点
从法律体系看:只有一部宪法
从国家机构看:只有一个立法机关、一个中央政府
从公民的国籍看:只有一种国籍
从中央和地方的权利划分看:地方行政区域接受中央政权机关的统一领导
从对外关系看:国家是一个完整的主权国家,中央统一行使外交权,地方不能代表国家行使
外交权

- 第 10 页 -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
咨询电话:400-650-7766
(3)实行国家:大多数。中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匈牙利、波兰、蒙古
3、复合制
(1)含义:
由联邦制和邦联制之分。当代主要是联邦制。联邦制是指由若干成员单位组成的联盟国家
(2)特点
各组成单位有自己的宪法
各组成单位有自己的中央政权机关
联邦公民同时是联邦成员国公民
有的联邦制国家允许成员国有某些外交权
(3)实行国家:美、俄、德、瑞士、印度、缅甸、巴西等 20 多个国家
(三)我国是单一制的国家
1、我国的行政区域:省:23;直辖市:4;自治区:5;特别行政区:2
2、我国符合单一制的特点,因而是单一制国家
3、原因: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因素
(四)一国两制
1、提出:它是我国实现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是我们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尊重世界和中国的
历史、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
2、实施: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及回归后的发展,标志着一国两制方针的胜利
3、含义:
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4、内容
(1)前提是一个中国:统一行使主权
(2)两种制度并存,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
(3)特别行政区有高度(不是完全)自治权:
更大的行政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外事权
5、意义:
有利于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有利于促进现代化建设
有利于港澳台的繁荣、稳定和发展
6、台湾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们将遵循“和平
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坚持一
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真诚为两岸同胞谋福祉、
为台海地区谋和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两岸同胞要共同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任何涉及中
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必须由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共同决定。我们愿以最大
诚意、尽最大努力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

- 第 11 页 -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
咨询电话:400-650-7766
割出去。
思 考
♦ 论述依法治国原则对经济建设的意义。
♦ 比较单一制和复合制。
四、我国公民和国家的关系
(一)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1、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含义: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
2、内容:
(1)政治权利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是选举和被选举为人民代表的权利。积极、审
慎行使选举权
B、监督权: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的权利;有罢免本单位
选出的代表的权利。
意义:这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利;
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
(2)政治自由
言论自由
出版自由:言论自由的扩展和延伸
结社自由:言论自由的发展和补充
集会自由
游行自由:表达强烈的共同愿望
示威自由:表达抗议、义愤的情绪
政治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自由与法律是统一的:法律是自由的体现与保障;法律是对自由的约束,没有绝对自由
3、国家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立法保护
制裁、惩罚侵犯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的行为
(二)公民的基本义务
1、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1)重要性:是社会主义建设、公民权利的重要保证
(2)要求:捍卫国家主权
捍卫国家领土完整
捍卫国家政权及其统一
坚持民族平等和团结,凡多民族歧视、分裂
2、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利益
(1)重要性:是国富民强的保证,公民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
(2)要求:维护国家安全:严守国家秘密、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工作、及时报告

- 第 12 页 -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
咨询电话:400-650-7766
维护国家荣誉: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安定、社会稳定,同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三)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任何公民在适用法律上都平等
平等享受权利、履行义务
平等的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受法律制裁
2、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1)权利和义务不可分割
(2)权利和义务相辅相成
(3)珍惜公民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3、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1)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国家、集体利益在根本上是统一的
(2)在法制的轨道上行使公民权利
(3)公民要积极履行义务以维护国家利益
(4)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
(四)树立公民意识,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有
序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第二课 民 主
一、民主的含义:民主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共同管理国家事务
的国家制度
二、民主有鲜明的阶级性:民主总是属于统治阶级
三、民主与专政是辩证的统一
1、专政:主要依靠暴力进行的统治
2、实行民主制的国家也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体
3、民主与专政的辩证关系:
(1)二者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适用于统治阶级,专政适用于被统治阶级
(2)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4、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一方面,在人民内部实行最广泛的民主;另一方面,依
法制裁犯罪行为,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
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一)重要性
1、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重要目标
2、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
(二)主要任务

- 第 13 页 -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
咨询电话:400-650-7766
1、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2、发展民主、健全法制
3、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三)根本要求
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是一个渐进过程
1、民主程度的含义:民主原则、民主精神、实施的程度、状况和水平
2、民主程度受社会发展条件的制约
3、我国的民主程度不高
民主制度不健全
民主权利未得到充分实现
4、建设进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人类政治
文明成果,不照搬西方模式
5、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任务和要求是: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基层民主,
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壮大爱国统一战线,(人民政协,统战部)团结一切
可以团结的力量;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思 考
♦ 公民怎样维护和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 外国友人对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勤劳勇敢、谦虚谨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他们对随地吐痰、
大声喧哗、不遵守交通规则的普遍现象很是不满。用今天所学知识评析这一现象。

第三课 政 党
一、关于政党和政党制度的一般理论
(一)政党的含义:政党是指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并以执掌或参与国家权力为目
标的政治组织
理解:
1、政党是一个政治组织
2、政党代表的是部分人的利益
3、政党的目的:执掌国家权力、参与国家权力
(二)政党的产生
1、政党是一个历史范畴,是阶级斗争的产物,但并非有了阶级斗争就有了政党。政党是近代资本
主义经济政治关系的产物,它的产生有一系列的条件
2、经济条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3、政治条件:资本主义民主制
4、思想条件: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平等观念

- 第 14 页 -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
咨询电话:400-650-7766
5、无产阶级政党: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三)政党的特征
1、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阶级性。判断政党的阶级性质,主要看其实践中体现的阶级利益
2、政党与政权紧密相连。这是由政党的目标决定的,也是政党区别于其他政治组织的根本标志
3、政党有组织纪律性
(四)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
1、现代国家一般由政党执政,政党是当代国家政治生活中基本的和重要的力量
2、政党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影响、组织、领导政府
3、政党掌握国家政权的必要性:掌握国家政权是政党实现本阶级利益的根本途径
4、政党掌握国家政权的可能性:
政党有一定阶级的支持,有自己的政治纲领、组织纪律、领导集团,是强有力的政治组织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
(一)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是由其性质决定的
(二)性质:
1、它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3、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4、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
展观。这是保持党的性质的决定因素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1、这是历史和实践证明了的
2、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自身条件决定的
3、这是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形成的
4、是中国人民在历史进程中经过比较、鉴别做出的正确选择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一)为什么
1、这是由我国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
2、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3、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为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4、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调动各方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
1、政治领导(根本):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转变成国家意志,成为全体人民共同遵循的规范
2、思想领导(灵魂):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党员和群
众,并使其自觉贯彻执行
3、组织领导(保证):
党 员: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党 组 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 第 15 页 -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
咨询电话:400-650-7766
党管干部:培养、选拔、考核、监督干部
注:三者相统一,不可分割
思 考
♦ 如何更好地发挥党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作用?
(三)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
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
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
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
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1、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1)党面临两大历史性转变
夺取政权→执掌政权
计划经济→市场经济
(2)党要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
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依法执政的能力
总揽全局的能力
2、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
(1)突出党的思想建设:不断丰富、发展
(2)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关键是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增强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3)推进党的作风建设
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
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根本目标
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从源头上治理腐败
3、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
4、坚持民主集中制:制度建设的重点
它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
党的集中统一是各民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 第 16 页 -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
咨询电话:400-650-7766
四、科学发展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
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
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
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
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
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
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
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既要总
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
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
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
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
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实现社会公平
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
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
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1、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1)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
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
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2)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
全面进步。
(3)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
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 第 17 页 -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
咨询电话:400-650-7766
(4)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2、为什么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1)大力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更好地处理三大产业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2)实现以人为本,落实三个代表,体现国家性质,增强综合国力
(3)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
3、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在优化结构、提高
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
二是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
三是坚持城乡协调发展,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城带乡、
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四是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
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五是坚持可持续发展,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统筹人与自然和
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六是坚持改革开放,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统筹推进各方面的改革,
使各方面改革相互促进。适应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
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七是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
民,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五、政党制度
(一)含义:是指政党执掌、参与国家政权或干预政治的制度
(二)资本主义政党制度
1、两党制
(1)含义:由两个主要的资产阶级政党轮流执政、互相对峙的政党制度
(2)实施国家:最早:英;典型:美、英,还有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
2、多党制
(1)含义:由几个政党联合执政,或由几个政党联盟轮流执政的政党制度
(2)特点:政局不稳,经常出现政权更迭的情况
(3)实施国家:起源于法国,法国、意大利最典型,还有德国、日本等
3、对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评价
(1)进步性:可以防止个人、个别集团、个别政党独断专行,比封建专制有很大的进步性
(2)阶级局限性:它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工具:
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政治统治
排斥和压制无产阶级政党执掌政权

- 第 18 页 -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
咨询电话:400-650-7766
调解资产阶级内部矛盾
(三)我国的政党制度
1、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和组合政治协商制度
2、地位: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我国的政治优势,我国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
3、我国的民主党派
(1)名称: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盟
(2)阶级基础:
解放前: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和他们相联系的知识分子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
现 在:是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4、我国政党制度的产生:是我国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
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5、我国政党制度的内容
(1)中共和民主党派的关系:中共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二者是密切合作的友党关系
A、中共执政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根本前提
B、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
参加国家政权
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
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2)中共和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四项基本原则
中共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3)中共和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中共和民主党派的活动准则:宪法和法律
中共和民主党派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和自由,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民主党派与中共组织上相互独立,法律地位上相互平等
6、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
人民政协
(1)性质和地位:
我国政党制度的重要机构
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2)职能: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
政治协商:对国家、社会重大问题,政协内部关系进行协商
民主监督:对法律的实施、方针政策的贯彻、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以批评建议的
方式监督
参政议政:向党政机关提出建议,为社会主义建设出力献策
7、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 第 19 页 -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
咨询电话:400-650-7766
(1)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2)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发展
民主党派成员素质好、热情高、联系广
(3)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
(4)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8、中国不能实行西方的政党制度
由我国的经济制度决定的
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实行西方政党制度的危害:
人民政权就要丧失
社会主义制度就要被颠覆
社会将会倒退
思 考
♦ 联系民主党派的概况以及我国政党制度的内容,分析在社会主义经建设中,如何发挥我国的政
党制度这一政治优势?

第四课 民 族
一、民族的含义及特征
民族的含义:民族是历史上自然形成的,有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心理
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理解:
1、民族的产生
(1)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
发展,私有制和阶级出现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氏族社会就解体了。也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和交换的地域需要扩大,人们的自由迁徙成为可能,不同氏族、部落的人们,为了共同的
目的——生存,走到一起来了,形成了不同氏族部落的人们相互杂居的局面,血缘关系逐渐被
地域关系代替,民族就产生了
(2)民族是自然形成的。民族的形成是一个自然的、客观的现象,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2、民族是一个稳定的共同体
民族一旦形成,就十分稳固。任何一个民族,都有很强的凝聚力。并且,越是在危急时刻,民族
凝聚力显现的越明显。如以色列。
3、民族的基本特征
(1)共同语言
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没有共同语言,人们就不能进行交流,民族的形成、凝聚就不存在
几个民族可以共用一种语言。语言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方言不同,不意味着没有共同语言
(2)共同地域
♦ 共同地域:是指一个民族共同生活的自然环境。在共同地域内,人们形成了共同的生活方式,

- 第 20 页 -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
咨询电话:400-650-7766
产生了民族情感
(3)共同的经济生活:是指一个民族内部的经济联系,是一个民族的经济特点。它把一个民族的人
们牢固的联系在一起,因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4)共同的心理素质
♦ 是指一个民族的共同的 爱好
历史传统
风俗习惯
民族尊严
民族气质
主要表现:共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习俗
共同的心理素质是民族的最显著特点,有极大的稳定性
民族的四个特征之间的关系
(1)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2)共同地域:民族形成的地理空间
共同经济生活:民族形成的物质基础
它们是民族形成过程中首要的前提条件
共同语言和共同心理素质促进共同地域和共同经济生活的发展
共同心理素质是民族形成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二、我国的民族概况
(一)概况
1、56 个民族:汉族人数最多,92%,其他民族由于人口少,称之为少数民族。壮族是少数民族中
人口最多的;回族是分布最广泛的
2、分布特点: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这种分布特点直接影响我国的民族关
系和民族政策
大杂居:杂居的范围十分广泛
小聚居:聚居的范围小
(二)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1、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完成的
2、祖国的辽阔疆域和多种经济是各族人民共同开拓的
3、祖国灿烂的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4、各族人民共同保卫了祖国的边疆
5、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各族人民共同创立的
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祖国达到了空前的统一和民族团结
三、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
旧中国,剥削阶级采用民族歧视、民族压迫政策。新中国的成立,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
级铲除了民族剥削和民族压迫的阶级根源,建立了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
民族关系。
四、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 第 21 页 -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
咨询电话:400-650-7766
1、坚持民族平等,反对民族歧视
(1)含义:地位平等;权利义务平等
(2)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观点,是实现民族团结和制定一切民族政策的基础
(3)民族平等权利的实现
„ 政治权利、社会地位平等
„ 发展经济、发展文化上平等
„ 各民族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的权利,有保持、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4)原因: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都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作出过自己的贡献
2、坚持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
(1)含义:各民族之间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
(2)原因
„ 它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前提和重要保证
„ 它是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 它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 它是衡量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
„ 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3)可能性:消灭了民族不平等的根源,各民族建立了平等关系,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
(4)影响和危害民族团结的因素:
国际敌对势力和国内民族分裂分子的破坏活动;
民族偏见、大民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
(5)怎样维护民族团结
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依法打击民族分裂活动
从思想上消灭民族歧视
3、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
(1)含义:各民族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民族素质得到提高
(2)由于历史、地理、社会的多方面因素,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的差距还是存在的
(3)措施:
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国家加大扶持力度
民族地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地区优势
发达地区的支援
4、三个原则之间的关系
(1)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2)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3)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4)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是民族
工作的根本任务
五、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第 22 页 -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
咨询电话:400-650-7766
(一)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
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地方的内部事务
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大和政府
(二)我国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社会基础: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2、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使得各民族只适合合作互助,不适合分离的民族
关系
3、政治基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
(三)民族区域政策的优越性
它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政治优势之一
1、有助于把国家的统一和少数民族的自治结合起来。它妥善解决了国家统一和民族自治的关系
2、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
3、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4、有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5、体现了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思 考
♦ 在西部大开发中,如何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提 示
♦ 西部大开发的含义
♦ 在西部大开发中,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 怎样做到各民族共同繁荣
♦ 发挥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优势

第五课 宗 教
一、宗教的含义和本质
1、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唯心主义世界观,是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虚幻的反映
2、宗教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宗教有宗教信仰、宗教感情、宗教组织、宗教设施、宗教教义、宗教教规、宗教仪式、专门的神
职人员、众多的教徒
二、宗教的产生
1、自然根源: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人们的认识能力低下,对自然压迫感到不可理解,产生了对自然
的神秘感、恐惧感,产生了灵魂的观念,有了原始宗教和自然崇拜
2、社会根源:人们对阶级剥削、阶级压迫造成的痛苦与不幸感到恐惧、绝望、不可理解,产生了命
运观念,把希望寄托于来世;统治阶级加以利用,形成统治、麻醉人民的精神手段
三、世界三大宗教
世界上目前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宗教是: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四、宗教的社会作用

- 第 23 页 -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
咨询电话:400-650-7766
1、消极作用(主要的)
(1)阻碍社会的发展。在阶级社会,宗教往往成为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工具
(2)宗教充当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扩张的工具。文化侵略、控制意识形态
(3)阻碍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宗教属于唯心主义
(4)阻碍科学的发展
2、积极作用
(1)在一定条件下,促进社会的发展。早期宗教,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它曾经作为人们反抗
剥削和压迫的旗帜、组织
(2)宗教对文化艺术的发展起过积极的作用
宗教文学、宗教艺术,是人类文化的宝库;促进了人类交流
(3)一定程度上起着调整人际关系、规范人类行为的作用
五、我国的宗教概况
1、我国有多种宗教并行流传: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道教
2、历史悠久
3、比例小,绝对人口多
4、宗教联系和交往一定程度上存在
5、我国宗教状况的变化
(1)宗教存在和发展的阶级根源已经被消灭,不再成为剥削阶级统治的工具
(2)宗教成为独立自主自办的事业
方针:自传、自治、自养
(3)宗教组织成为联系各自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
(4)广大信教群众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他们把爱教与爱国、爱社会主义结合起
来,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5)我国的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根本利益一致,具体利益有别,还存在一定的矛盾。但大部分属
于人民内部矛盾
(6)依法打击利用宗教进行民族分裂的活动和违法犯罪活动
六、我国的宗教政策
(一)内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
公民有信教的自由,也有不信教的自由;
公民有信何种宗教的自由;
公民有信何种教派的自由;
公民有过去信教、现在不信教,过去不信教、现在信教的自由
2、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国家依法保护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权益;
保护在宗教场所内的正常的宗教活动
保护宗教教职人员正常的教务活动
保护宗教群众正常的宗教活动

- 第 24 页 -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
咨询电话:400-650-7766
3、限制性规定
任何人不得到宗教场所进行无神论宣传,不得在教徒中发动有神无神的辩论;
任何宗教组织和教徒不得在宗教场所以外进行宗教活动,不得未经有关部门批准出版宗教书
刊;
不得利用宗教反党、反社会主义;
宗教活动不得危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得危害国家统一、民族
团结、社会稳定;
政教分离,不得干预国家司法、行政;
不得利用宗教妨碍教育制度、损害公民健康
不得恢复封建宗教特权和剥削压迫制度
4、国家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1)含义:政府对有关宗教的法律、法规、政策的贯彻实施进行行政管理和监督
(2)目的:全面正确地贯彻宗教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3)任务: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保护宗教团体和场所的合法权益;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
罪活动
5、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1)含义:要求教徒
• 政治上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共产党的领导;
• 宗教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 基本的行为准则:维护法律尊严、人民利益、民族团结、祖国统一;
(2)政治基础:广大教徒拥护社会主义,同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
6、宗教界的对外交往
(1)国家支持宗教界在独立自主、平等友好、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
(2)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宗教的原则。这是国家主权在宗教事务上的具体体现
(3)宗教团体、宗教事务不受外来势力的支配
(二)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必要性
1、符合宗教自身规律:宗教的产生、发展、消亡,有其自身规律,其存在有深刻根源,其消亡有
一定的客观条件,因而不能用行政命令、强制办法消灭宗教
2、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宗教对少数民族的影响十分广泛和深刻
3、有利于团结信教群众:宗教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正确对待宗教就是正确对待群众。把信教和不
信教的群众结合起来,统一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共同目标上来,是我国宗教政策的出发
点和落脚点
七、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反对封建迷信
1、封建迷信与正常宗教活动的区别
(1)性质、内涵不同:宗教信仰的事较固定的神;迷信是盲目信仰和崇拜,理论、观点不成熟、不
系统,随意性强
(2)目的不同:宗教活动主要是为了寄托宗教情感;迷信则主要是为了欺骗群众、骗取钱财、扰乱
社会

- 第 25 页 -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
咨询电话:400-650-7766
(3)处理方法不同:宗教信仰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对迷信,坚决取缔,轻者批评教育,
重者绳之以法
2、反对邪教
邪教假借宗教,宣扬迷信邪说,进行违法犯罪
共同本质:反人类、反科学、反社会
邪教是人类社会的公害
3、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进行科学世界观教育、无神论宣传,抵制和反对各种迷信活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青年学生要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努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为成
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思 考
♦ 青年学生如何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提 示
♦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主要内容
♦ 青年学生做维护党的宗教政策的楷模
♦ 以适当方式,同违反宗教政策的现象作斗争

第六课 当代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
一、关于国际社会的一般知识
1、国际社会的构成
(1)国际社会随近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交通工具的发达、国际贸易的繁荣,逐渐形成
(2)构成:主权国家(基本成员) 国际组织
2、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1)含义:国家之间(最主要)
国际组织之间
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
(2)内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
(3)表现形式:共处与竞争
合作与冲突
屈服与对抗
和平与战争
基本形式:竞争、合作、冲突
(3)决定因素
国家利益:
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是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
是对外活动的出发点、落脚点

- 第 26 页 -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
咨询电话:400-650-7766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利益的相悖是摩擦和冲突的根源
国家力量
是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是捍卫国家利益、实现国家目标的能力
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际地位、作用的重要标准
国家利益、国家力量的变化导致国际关系的变化
(4)国家之间的关系,是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缘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3、主权国家
(1)构成要素:
人口(基本要素)
领土(行使主权的空间范围)
政权(政府组织)
主权:一个国家处理内外事务的最高的、统一的权力,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最重要因素。特点:
对内最高、对外独立
(2)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3)基本义务:不侵犯、不干涉内政外交、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4、国际法
(1)含义:各国公认的,调整国际关系的,有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制度,即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
法律
(2)作用:
确定辨别国际是非的标准和法律依据
规定国际社会的基本准则,减少纠纷
确立各国权利义务关系,明确国际责任
(3)软弱无力、被大国利用,使得国际法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国际组织
1、含义:是指若干国家或社会团体为特定目的,通过条约或协议建立的有一定规章制度的团体
2、类型:
按目的任务划分:政治性、专业性;
按活动区域划分:世界性、区域性;
按构成主体划分:政府间、非政府间
3、国际组织的作用
是发展国家之间交流与合作的纽带
是协调国际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的主要力量
是争取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组织形式
4、联合国
(1)创立和发展:是第二次世界大长期间,世界任命反法西斯斗争取得胜利的产物
联合国日:10 月 24 日
(2)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 第 27 页 -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
咨询电话:400-650-7766
(3)原则:
各国主权平等
履行义务
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禁止使用武力和武力威胁
集体协作
不干涉内政
(4)联合国的机构
♦ 联合国大会:全体成员国的审议机构,权力广泛,影响广泛
♦ 安全理事会: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对国际问题的调停和裁决实行大
国一致原则。由中、美、俄、英、法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十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
♦ 经济与社会理事会
♦ 托管理事会
♦ 国际法院:解决国际争端的司法机构,设在荷兰海牙
♦ 秘书处:联合国各机构的行政秘书事务机构,由安理会推荐、联合国大会任命产生
(5)联合国的作用
♦ 维护世界和平、解决地区冲突、缓和国际紧张局势
♦ 协调国际关系、促进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 第三世界国家的加入,有助于联合国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 联合国历史上曾经作为某些大国的工具;面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显得软弱无力;在大国的压
力下,联合国的作用有弱化的趋势
(6)我国和联合国
♦ 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
♦ 中国是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之一
♦ 中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 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组织和倡导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
♦ 中国坚持实事求是和伸张国际正义的原则
♦ 联合国对中国给予了有益的支持和支援
♦ 联合国曾经在某些大国的支配下,做过对中国不利的事
三、当代国际关系
(一)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1)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
美国: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有最强的综合国力,并想借此建立单极世界
日本:第二大经济国,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欧盟:总体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
俄罗斯: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基础雄厚,大国地位得以继承
第三世界:团结,在国际上的作用越来越大
中国: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2)多极化的作用:

- 第 28 页 -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
咨询电话:400-650-7766
有利于遏制美国搞单极世界,领导世界
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发展
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3)多极化的特点:多种国际力量相互依存、互相制约,国际关系错综复杂
(二)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1、国际竞争:经济、政治、文化、军备、商业、金融、体育竞争等综合竞争
2、实质:以经济、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经济是基础,科技是龙头
3、综合国力: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综合
政治力:政治决策、动员、组织能力,反应能力
经济力:经济总量、人均经济量、经济构成、经济发展前景(基础)
科技力:科研水平、应用水平、科技人员状况(龙头)
国防力
文教力
外交力:国际地位、外交能力
资源力:人口数量和质量、自然环境、自然资源
4、综合国力成为国际竞争实质的原因
综合国力最终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任何一方面的优势不足以决定国家地位
5、我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增强
综合国力,力争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三)当今时代的主题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原因: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安危和命运,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全局性、决定性的影响;它符
合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强烈愿望。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
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3、和平问题:
(1)含义: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2)和平的重要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3)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总体和平。原因:
饱受战乱之苦的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使得核国家不敢贸
然发动战争;世界上各国相互依存又互相制约,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
(4)世界上和平的局面不稳定
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威胁交织;
恐怖主义对安全的威胁上升;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并有新的表现;
民族、宗教矛盾,边界领土争端引起的局部战争此起彼伏;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之间、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等错综复杂
的矛盾仍然存在
(5)总趋势:经过各国人民的努力,和平的国际环境的实现,是有可能的

- 第 29 页 -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
咨询电话:400-650-7766
4、发展问题
(1)含义:是世界经济的发展问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2)现状:
二战后,世界经济出现了空前的增长局面;
目前,世界经济增长从追求数量转为追求质量;
更加重视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贫困、落后、高额债务仍然存在;
最突出的问题: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
5、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1)二者相辅相成: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和平
(2)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下,各国才能保证正常的国际交往,顺利实现本国的
经济发展计划,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和平尤为重要
(3)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基础:
♦ 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加强了交流,抑制了战争
♦ 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消除不稳定因素
♦ 第三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和平力量的扩大
6、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1)霸权主义:大国不尊重弱小国家的主权和独立;干涉别国内政;控制、统治别国,进行侵略
扩张;谋求世界或地区的霸主地位
(2)强权政治:超级大国以强凌弱。干涉别国内政、宰割别国人民意志、侵犯他国利益的政策和
活动
(3)核心:强权就是真理
(4)根本原因:最大限度追逐利益
(5)后盾:军事力量
(6)表现:越来越隐蔽。政治高压、经济制裁、文化侵略
7、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1)途径:建立国际新秩序
(2)基础:世界各国共同利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意义:国际新秩序是维系世界各国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外部条件
(4)国际新秩序的内容
政治上:各国相互尊重,共同协商,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经济上:各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应造成贫富悬殊
文化上:各国相互借鉴,共同繁荣,不应排斥其他民族文化
安全上:各国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
合作解决国际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
思 考
♦ 用所学知识评判美国在伊拉克问题上的行为
四、我国的对外政策

- 第 30 页 -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
咨询电话:400-650-7766
(一)外交政策的含义:
1、含义: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
2、地位:是国家对外职能的体现,是国家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国家外交活动的形式:访问;谈判;交涉;缔结条约;发出外交文件;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组
织;参加国际活动
4、制定依据:维护国家利益,体现国家性质
(二)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完善
1、我国外交政策制定的依据:
(1)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既不会屈从于外国的侵略、奴役、控制,也不会侵犯别的国家
(2)我国的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要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亟需和平的国际环境,要坚定不移的维护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国家利益,决不
侵犯他国
2、我国外交政策的历史沿革
(1)新中国的最早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维护国家的独立、自主、领
土完整;维护国际和平和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调整。具体的:
更加鲜明的独立自主;
不与任何大国结盟;
不再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决定国家关系的亲疏;
努力与一切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对外开放
(三)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1、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2、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1)原因:
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是国家能否自立的重要条件,是国家安全有无保障的基本标志,它是
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时
代的要求,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在和平的国际环境里,我们才能一心一意搞建设
(2)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对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有义不容辞的
责任,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3)措施:
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自己不做超级大国,永不称霸;
反对军备竞赛,根据公正、合理、全面、均衡的原则,有效裁军和军控;
所有国家一律平等,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
主张在公正合理的基础上政治解决地区冲突,国家之间的争端应由有关国家通过谈判和平解决
3、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1)含义: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在一切国际事务中都自己做主,

- 第 31 页 -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
咨询电话:400-650-7766
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不受任何外来势力的左右
(2)独立自主原则的内容和表现
♦ 坚持我国的独立、主权、领土完整,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
♦ 独立自主的处理国内、国际事务,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干涉我国内政、侵犯我国主权;
♦ 不依附于任何大国,不结盟,不搞军事集团;
♦ 处理一切国际问题,根据其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 尊重别国的独立和主权,尊重别国人民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制度、发展战略、生活
方式、领袖集团
4、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和发展:
1953 年中国首先提出;
1954 年中国和印度、中国和缅甸先后倡导的;先后被很多国际会议和文件接受确认,逐渐
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2)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核心和基础);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保证);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目标)
(3)重要性:国家之间和平共处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
(4)意义:由于坚持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使我国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中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为争取和平的现代化建设环境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
出的战略抉择。中国的发展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
发展。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一贯坚持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
结合起来,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永久和平、共同繁荣的核切世界。
补充: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国际新秩序的最新阐述
应该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不仅有
权自主地决定本国事务,而且有权平等地参与决定国际事务。
应该维护和尊重世界的多样性。世界各国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各自独特的文化、
传统、信仰和价值观。多样性是世界文明的基本特征。多样性意味着差异,差异需要交流,交流
促进发展。各种文明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和借鉴,不断丰富和发展,将使世界更加绚丽多彩,更加
充满生机和活力。
应该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
应该促进全球经济均衡发展。国际社会应该共同努力,趋利避害,推动世界经济朝着均衡、
稳定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这是各国共同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要求。
应该尊重和发挥联合国及其安理会的重要作用。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方面的重要作
用,没有任何其他国际组织可以替代。《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是处理当今国际事务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应该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发挥联合国在解决重大国际

- 第 32 页 -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
咨询电话:400-650-7766
问题上的重要作用。
思 考
♦ 论述我国的对外政策与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提 示
♦ 我国国家性质的含义;
♦ 我国国家职能的主要内容;
♦ 国家对外政策的决定因素;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
♦ 和平的国际环境、对外开放、国际交往对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

- 第 33 页 -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inghua.com
咨询电话:400-650-776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