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0

ICS 23.

140
J 72
备案号:XXXX

JB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机 械 行 业 标 准
JB/T 7665—20XX
代替 JB/T 7665-2007

通用机械噪声声功率级现场测定 声强法
Determination of sound power levels for noise emitted by general machinery at the
work station—Sound intensity method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征求意见稿)

XXXX - XX - XX发布
XXXX - XX - XX实施

发 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JB/T 7665—20XX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需测定的量和测量误差................................................................1
5 测量环境............................................................................2
6 测试仪器............................................................................2
7 机组的安装与运行....................................................................2
8 测量................................................................................3
9 声功率级的计算......................................................................4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声场指数的计算...................................................5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达到本标准准确度等级的检验.......................................7

1
JB/T 7665—20XX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 JB/T 7665-2007《通用机械噪声声功率级现场测定 声强法》。
本标准与 JB/T 7665-2007 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按新的标准编写格式重新编写了标准文本;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将精度修改为准确度等级;
——细化了测试仪器的要求;
——增加了“测量面”和“面元”的术语和定义;
——简化了第 9 章声功率级的计算公式;
——修改了某些条文。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压缩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4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合肥通用机电产品检测院有限公司、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B/T7665-1995、JB/T7665-2007。

2
JB/T 7665—20XX

通用机械噪声声功率级现场测定 声强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一种工程方法,该方法通过测量声强确定通用机械噪声声功率级。
本标准适用于带原动机的容积式压缩机、制冷机、分离机械、往复泵、暖通空调等各类通用机械
(以下简称机组)现场噪声声功率级的测定,尤其是不能满足一般声功率级测定方法所要求环境条件
的大型机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102.7 声学的量和单位(GB 3102.7-1993,eqv ISO 31-7:1992)
GB/T 3947 声学名词术语
GB/T 17561 声强测量仪 用声压传声器对测量(GB/T 17561-1998,idt IEC 1043:1993)

3 术语和定义

GB 3102.7 和 GB/T 3947 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量和单位的名称及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3.1

测量面 measurement surface

在它上面进行声强测量的假想面,它或是完全包围噪声源,或是与一个声学上刚性的连续面一起
包围被测噪声源。如果假想面包含有刚性硬表面,则测量面应扣除硬表面部分。

3.2

面元 segment

与一测点相对应的测量表面。

4 需测定的量和测量误差

4.1 需测定的量

A 声功率级和其中心频率在 125Hz~4000Hz 之间的六个倍频带声功率级。

4.2 测量误差

A 声功率级的测量不确定度不大于 3.0dB,倍频带声功率级的测量不确定度不大于表 1 规定的值。

3
JB/T 7665—20XX

表1

倍频带中心频率 Hz 125 250~500 1000~4000

测量不确定度 dB 6.0 4.0 3.0

注:测量不确定度系指由各种因素造成的累计测量不确定度, 但不包括仪器本身的偏差和各次测量中因机组安装
和运行状态改变所引起的机组本身声功率的变化。

5 测量环境

要求机组安装的地面由吸声系数小于 0.06 的坚硬材料(如混凝土、沥青和钢板等)构成的一个反


射平面,并满足以下规定:
a) 当被测量机组外有其他声源时,该声源应是稳态的;
b) 测量时,声强探头附近的气流速度应不大于 2m/s,户外测量或探头附近有气流时,探头应使
用风罩;
c) 应避免把探头用于温差较大的地方(如压缩机的排气管),探头离有显著温差的物体的距离
应不小于 20mm ;
d) 当被测机组外有声源存在时,测量面内不应有吸声材料;
e) 操作者不应站在或靠近探头轴线的地方。

6 测试仪器

6.1 概述

使用的声强测量仪和探头应符合 GB/T 17561 中 2 级仪器的要求。

6.2 校准

6.2.1 测量仪器和探头应定期送计量部门校验

6.2.2 每次测量前,应对测试仪器系统按以下规定进行校准:

a) 用精度优于±0.5dB 的声级校准器或专用声强探头校准器检查声强探头每个传声器的声压级;
b) 声强探头位于测量面上,使其轴线垂直于测量面,测量该处的法向声强,然后将声强探头掉
转方向,使两探头交换位置,并让其声学中心保持在第一次测量的相同位置,再一次进行声
强测量,两次测量的最高频带的声强值必须符号相反,其差值应小于 1.5dB。

7 机组的安装与运行

7.1 机组的安装

7.1.1 机组应按有关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安装,若无明确规定时,应按正常使用情况安装。否则应在
测试报告中说明。

7.1.2 所有零、部件都应安装完整,但不应额外增加隔声和吸声部件。

7.2 机组的运行

4
JB/T 7665—20XX

7.2.1 一般应在额定工况下稳定运行后,对机组进行噪声测量。若在其他工况下测量,应在测试报告
中注明。

7.2.2 机组运行时的介质应按有关规定,若需改变,应在测试报告中注明。

8 测量

8.1 测量面的选取

8.1.1 当被测机组安装在反射平面上时,优先选用图 1 所示形状的测量面(不包括反射平面),或按


机组的典型形状取规则形状,此测量面包络被测机组,并位于反射平面上。

8.1.2 当被测机组安装在高处而不是安装在反射平面上,此时应在这个位置上设置吸声系数小于
0.06 的反射面,然后按照图 1 优先选取包络被测机组的测量面(不包括反射平面)。

图1 优先选用的测量面

8.1.3 测量面与被测机组表面间的平均距离应不小于 0.5m 。

8.2 初次测试

8.2.1 测点的选取

8.2.1.1 法向声强分量和声压级的测点应取在所选的测量面上。

8.2.1.2 当被测机组外无较大的噪声源时(即背景噪声比被测机组 A 计权声压级小 10dB 以上),在


测量面上至少均匀布置 10 个测点,且每平方米至少一个测点;若测量面面积大于 50m2,则应均匀布置
50 个测点。

8.2.1.3 当被测机组外有较大的噪声源时,在测量面上至少均匀布置 10 个测点,且每平方米至少一


个测点;若测量面面积大于 50m2,则测点数目应大于 50 个,并允许每 2m2 一个测点。

8.2.1.4 对局部噪声较大的面元,可把这个面元分成几个更小的面元,噪声较大的面元测点应均匀增
加,计算时分别按各面元计算。

8.2.2 法向声强分量和声压级的测量

在选取的每个测点上测量该点的法向声强分量和声压级。

8.2.3 达到本标准准确度等级的检查

8.2.3.1 按附录 A 计算各倍频带的声场指数 F1、F2 和 F3 。


5
JB/T 7665—20XX

8.2.3.2 将计算值代入附录 B 的判据检查,结果应符合要求,然后按第 9 章计算被测机组的声功率级,


否则,按 8.3 条重复测试。

8.3 重复测试

按照附录 B 采取措施后,重新测定各测点法向声强分量和声压级,重复 8.2.3 的步骤,直到符合


要求为止,否则,测量无效。

9 声功率级的计算

9.1 测量面每个面元的局部声功率的计算

每个测量面元、每个频带的局部声功率 Wi 由式(1)计算:

W i =I ni S i ………………………………………(1)

式中:
Wi——第 i 个面元的局部声功率,单位为瓦(W);
Ini——第 i 个面元上测量的测点 i 测得的面元法向声强分量,单位为瓦每平方米(W/m2);
Si——第 i 个面元的面积,单位为平方米, m2 。

9.2 被测机组声功率的计算

被测机组的声功率 W 由式(2)计算:

N
W =∑ W i
i=1 ………………………………………(2)

式中:
W——被测机组的声功率,单位为瓦(W);
N——测量面元的总数。
如果被测机组的声功率 W 是负数,不能使用本标准对其进行声功率级的测定。

9.3 被测机组声功率级的计算

被测机组声功率级 LW 由式(3)计算:

Lw =10 lg [|W|/W 0 ]
………………………………………(3)

式中:
LW——被测机组的声功率级,单位为分贝(dB);
W0——基准声功率,单位为瓦(基准值为 1×10-12W);
A

6
JB/T 7665—20XX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声场指数的计算

A.1 概述

对所采用的测量面和测点,按 A.2 章给出的各公式计算倍频带的声场指数。

A.2 声场指数计算

A.2.1 表面声压-声强指数

表面声压-声强指数 F1 由式(A.1)计算:
F 1= L̄ P− L̄|In| ………………………………………(A.1)

式中:
F1——表面声压-声强指数,单位为分贝(dB);
L̄ P ——测量面平均声压级,由式(A.2)计算,单位为分贝(dB);

L̄|In|——测量面法向无符号的平均声强级,由式(A.3)计算,单位为分贝(dB)。

[ ]
N
1

0 .1 L
L̄ P=10 lg 10 Pi
N i=1 ………………………………………(A.2)

式中:
Lp ——测点 i 的声压级, 单位为分贝(dB);
i

N ——测点数。

[ ]
N
1
L̄|In|=10 lg
N
∑ (|I ¿|/ I 0)
i =1 ………………………………………(A.3)

式中:
|I ¿|——测点 i 的无符号的法向声强,单位为瓦每平方米(W/m ); 2

I0——基准声强,单位为瓦每平方米(基准值为 1×10-12 W/m2)。

A.2.2 负的局部功率指数

负的局部功率指数 F2 由式(A.4)计算:
F 2= L̄ P− L̄In …………………………………………(A.4)

式中:
F2——负的局部功率指数,单位为分贝(dB);
L̄In ——表面有符号的法向平均声强级,由式(A.5)计算,单位为分贝(dB)。

7
JB/T 7665—20XX

[ ]
N
1
L̄In =10 lg
N
∑ ( I ¿/ I 0)
i=1 …………………………………………(A.5)

式中:
I ¿ ——在测量面上测点 i 处测量的法向声强分量的有符号的幅值,单位为瓦每平方米(W/m ) 2

若∑ ( I¿ / I 0) 是负的,则该测量位置不能满足本标准的要求。
A.2.3 声场不均匀指数
声场不均匀指数 F3 由式(A.6)计算:


N
1 1
F 3=
Ī n

N −1 i =1
( I ¿ − Ī n )2
…………………………………………
(A.6)
式中:
F3——声场不均匀指数,单位为瓦每平方米(W/m2);
Ī n ——测量面法向平均声强,单位为瓦每平方米(W/m2),由式(A.7)计算:
N
1
Ī n =
N
∑ I¿
i =1 …………………………………………(A.7)

8
JB/T 7665—20XX

A
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达到本标准准确度等级的检验

B.1 检验要求

为了保证声功率级不确定度等级不超上限,应对测量面、测量距离及测点布置的合适性进行检验。

B.2 测点的选取及布置的合适性检验

总测点数 N 在所要求的倍频带都满足下式(B.1)判据,即达到本标准的准确度等级。
2
N > CF 3 …………………………………………………(B.1)

式中:
C——因素,由表 B.1 给出。

表B.1

倍频带中心频率,Hz 125 250~500 1000~4000

因素 C 8 15 28

B.3 提高测量准确度等级的措施

按 B.2 章判据检验不合适时,应按表 B.2 的要求采取措施,以达到本标准的准确度等级。

表B.2

不满足判据,且 措 施

a) 减少测量面到声源的平均距离
F2 -F1>3dB
b) 采取措施降低被测机组外面的声源噪声或增加房间吸声

1dB<F2-F1≤3dB 增加测点数

a) 增加测量表面到声源的平均距离
F2-F1≤1dB
b) 增加测点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