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高校英语专业大学生思辨能力发展调查 梁凤娟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9

2017 年 10 月 外国语文研究 Oct.

2017
第 3 卷第 5 期 Foreig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Vol.03 No.5

本科高校英语专业大学生思辨能力发展调查
梁凤娟
(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广州 510006)

摘 要:本研究采用《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客观性量具》(文秋芳 2012)作为测试工具,对本科高校英语、
法学、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一年级和四年级合计 195 名在校生进行思辨能力测试。研究发现:(1)与其他
文、理工科同年级本科生相比,英语专业本科一年级与四年级学生的思辨能力均处于中等水平,与其他文、
理工科本科生的思辨能力不存在显著差异;(2)英语专业四年级本科生的思辨能力比一年级本科生虽略有
提高,但两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表明四年的专业学习对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非常有限。
这可能与目前英语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教学目标重在提高学生语言技能,忽略了对学生思
维能力的培养有关。
关键词:英语专业大学生 ; 思辨能力 ; 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822(2017)05-0094-09
DOI:10.16651/j.cnki.fllr.2017.0070

1. 引言

在现代教育领域,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 skills)被认为是最为重要的教育目标(Behar-


Horenstein et al., 2011; Facione 1990; Moore & Parker, 2012; 文秋芳, 2012)。而近年来,英语专业
大学生的思辨能力状况引起了越来越多国内专家学者的关注,外语界逐渐意识到培养英语专业
大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性(文旭, 2013;孙有中 等, 2013;孙有中, 2015)。即将颁布的《高
等学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已将“思辨能力”作为英语专业本科生核心能力指标
之一纳入培养规格,指出教学应突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仲伟合, 2015)。高等学校外国语
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钟美荪教授和秘书长孙有中教授指出,未来外语教学与研究
应更加深入探讨“思辨能力培养” 等重要命题(2014)。那么,目前国内英语专业大学生思辨
能力现状到底如何呢?
有学者指出英语专业大学生与其他文、理工科大学生相比,存在“思辨缺席症”(黄源深,
1998),认为原因在于英语教学忽略思维素质与能力培养,单纯强调语言技能训练。也有学者持
相反态度,认为英语学习能够拓展学生视野,拓展思考视角,提高思考的深度以及灵活度(文秋芳,
2012: 4)。为弥补国内针对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及实证研究的空白,文秋芳教授带领团队
开展了系列研究,他们构建了用以测量中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的主客观量具,在国内多所
高校作了大规模的调查,最终结论是外语类大学生的思辨能力不亚于其他文、理工科大学生。
总体而言,目前针对国内英语专业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实证研究还非常有限,文秋芳教授的
研究具有开创性,但其所构建的思辨能力量具尚处于测试阶段,效度有待验证,而且由于调查
范围广,样本量大,对高考入学成绩等变量的控制不足,影响了最终的研究结果。部分国内外
·94·
梁凤娟 本科高校英语专业大学生思辨能力发展调查

研究表明大学外语教育对英语专业大学生思辨能力发展的作用有待提高,但国内英语专业大学
生的思辨能力现状以及大学外语教育对英语专业大学生思辨能力发展的作用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为此,本研究将采用文秋芳(2012)所开发的“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客观性量具”对国内本科
高校英语专业大学生进行测试,并与同年级的文、理工科大学生进行对比,以探讨国内本科高
校英语专业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发展状况。

2. 国内外思辨能力研究综述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针对思辨能力的准确定义及应用展开了积极而热烈的讨论,
逐渐形成了多个理论模型并存、研究方法多样的局面。本节将按照思辨能力的定义、思辨能力
量具构建、思辨能力发展研究的顺序对前人研究进行综述和评析,在此基础上探讨本研究的目
的和意义。
2.1 思辨能力的定义
英语“critical”一词的含义来源于希腊语中的两个词根:“kriticos”(意为“眼光敏锐的判
断”)或者“criterion”(意为“标准”)。因此从词源上看,“Critical thinking”可以理解为:
“为达到基于标准的敏锐判断而进行的思考”(Paul & Elder, 2006: xx). “Critical thinking”早期被
国内学者译为“批判性思维能力”,但文秋芳等(2009)所指出,“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误导
性,故将其译作“思辨能力”,我们同意文秋芳教授的观点,在本研究中统一使用“思辨能力”
这一说法。
国外比较有影响力的思维能力模型包括“双维结构模型”(APA, 1990)和“三元结构模型”
(Paul & Elder, 2006)。上世纪 80 年代,美国学者 P. A. Facione 受美国哲学联合会(APA)的委托,
组织多位重要哲学家、科学家与教育家组成特尔斐项目组(The Delphi Project),对思辨能力的
构成要素进行了系统研究,作为研究成果所发布的《特尔斐报告》(APA, 1990)将思辨能力划
分为认知与情感两个维度。认知维度包含以下六种能力:阐释、分析、评价、推理、解释和自
我调节 , 其中分析、评价与推理为核心技能。情感维度则包括好奇、自信、开朗、灵活、公正、
诚实等品质。美国教育学家和哲学家 Paul & Elder (2006)提出了思辨能力“三元结构模型”。
他们认为,任何思维活动都包含八个思维元素,即目的、视角、概念、问题、信息、预设、推理、
结果与预见;思辨者运用清晰性、准确性、深度与意义、公正性等四类标准对他人以及自身旳思
维活动进行评价或监控;这种基于标准的思维评价活动将培养出思考者谦卑、自主、正义、勇气、
坚初、理性、同理心、公正等思维特征(Paul & Elder, 2006: 12-56)。以上两个模型在国际上享
有权威性,但由于语言、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对中国学生的适用性尚有待验证。
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文秋芳教授提出了思辨能力层级模型(2012: 31),认为思辨能力分
为两个层次:元思辨能力和思辨能力。前者是指对自己的思辨计划、检查、调整与评估的技能;
后者包括与认知相关的技能和标准,以及与思辨品质相关的情感特质(见表 1)。
2.2 构建思辨能力量具
国外测试大学生思辨能力的量具数量较多,较为权威的量具包括加利福尼亚思维技能测量
量表、加利福尼亚思维倾向问卷、华生—格来泽思维测试、康奈儿思维测试 Z– 水平、恩尼斯—
韦尔思维作文测验、剑桥思维能力测试等,这些量具都经过大规模的信度效度检验(王建卿 &
文秋芳,2011)。相较而言,国内在思辨能力量具构建方面相对落后,少有学者研究思辨量具的
构建及信度效度检测。为此,文秋芳等 (2010a, 2010b) 构建了中国大学生思辨能力主客观量具,
大量样本的测试结果表明该量具具备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95·
2017 年 外国语文研究 第5期

表 1 思辨能力层级模型

元思辨能力(自我调控能力)——第一层次
思辨能力——第一层次
认知
情感
技能 标准
晰性(清晰、精确) 好奇(好疑、好问、好学)
分析(归类、识别、比较、澄清、
相关性(切题、详略得当、主 开放(容忍、尊重不同意见、
区分、阐释等)
次分明) 乐于修正自己的不当观点)
推理(质疑、假设、推论、阐述、
逻辑性(条理清楚、有根据) 自信(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
论证等)
深刻性(广度、深度) 敢于挑战权威)
评价(评判预设、假定、论点、
灵活性(快速变化视角、姻熟 正直(追求真理、主张正义)
论据、结论等)
自如地交替使用不同思辨技能) 坚毅(决心、毅力、不轻易放弃)
2.3 思辨能力发展研究
探究学习者思辨能力的发展需要对其进行跟踪观察,在多个时间点上取样,目前研究主要采
用了横断法和纵向法。前者是在同一个时间点上对处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者进行比较研究,后
者则对同一组研究对象进行跟踪观察。这些研究都保持了数年的时间或阶段跨度,探索了不同专
业领域、不同大学年级的学习者的思辨能力发展情况。
思辨测试的开创者之一 Facione (1997) 利用加州思辨测试量具对美国各地多名护理专业大学生
进行了横断法研究,通过对一、二、三、四年级学习者进行组间比较,发现在大学期间学生思辨
能力呈稳步增长,这一研究结果表明了大学教育对思辨能力发展的重要性。
文秋芳等(2010a)分别于 2008 年和 2009 年对 750 名以及 2,198 名来自国内多所高校的外语
类及其他文科专业学生进行了思辨能力客观题和主观题测试,并选取了 50 名外语专业学生进行
个案分析,从总体样本、各年级样本及三年内变化趋势三个层面对英语专业与其他文科类大学生
的成绩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总体上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显著高于其他文科类大学生,但
这种差距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缩小;两类学生 1-3 年级思辨水平的内部变化均达到显著性水平,
但英语专业学生只有小幅量变,其他文科类大学生变化幅度较大。个案研究揭示了英语专业大学
生在理解和表达上存在的思辨典型问题有断章取义、观点模糊、思路不清、说理肤浅等。 对比上
述两项研究,我们似乎可以得出结论,国内大学外语教育对英语专业大学生思辨能力发展的促进
作用并不理想。但鉴于目前国内对英语专业大学生思辨能力发展的实证研究为数不多,得出这样
的结论还为时过早,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大学外语教育对英语专业大学生思辨能力发展的影
响。
其他国内学者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国内英语专业大学生在思辨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
剖析。文秋芳和刘润清(2006)采用质化分析法,按照文章切题性、论点明确性、篇章连贯性、
说理透彻性等四个评分标准对英语专业四个年级 120 篇英语议论文进行分析,指出英语专业学生
抽象思维存在逻辑推理错误、举例不当、连贯性较差等问题。文秋芳和周燕(2006)从文章切题
性和说理透彻性两个角度对英语专业四个年级学生的限时作文进行分析,发现英语专业大学生的
作文在上述两方面的表现均不尽如人意,并把原因归结为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是记忆、
模仿、背诵、复述,缺乏思维能力的锻炼。

·96·
梁凤娟 本科高校英语专业大学生思辨能力发展调查

由此可见,尽管外语界已经意识到思辨能力的培养对于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但目
前国内针对英语专业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实证研究依然不足,现有的少量研究主要通过分析学生
的语言产出从侧面剖析外语专业大学生思辨能力所存在的问题。文秋芳教授的研究结果表明英
语专业大学生的思辨能力优于其他专业文科类大学生,大学外语教育对英语专业大学生思辨能
力发展的作用有待提高,但国内英语专业大学生的思辨能力现状以及大学外语教育对英语专业
大学生思辨能力发展的作用尚有待更多的实证研究加以探讨。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本研究旨在调查国内本科高校英语专业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发展状况,具体要回答以下两个
问题: ( 1) 英语专业大学生与其他文、理工科大学生相比,思辨能力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2) 经
过四年的专业学习,与其他文、理工科大学生相比,英语专业大学生的思辨能力的发展如何?
为回答上述研究问题,本研究本研究将采用文秋芳(2012)所开发的“外语类大学生思辨
能力客观性量具”对国内本科高校英语大学一年级和四年级在校生进行测试,并与其他同年级
的文、理工科大学生进行对比。
3.2 受试
本研究的 225 名受试均来自广东地区某综合类本科院校大一和大四两个年级,除了英语专
业以外,还选取了法学专业(代表文科)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下简称“建筑设备专业”,
代表理工科)。为了确保可比性,上述两个专业的学生在广东地区的高考平均成绩与同年度英
语专业学生在广东地区的高考平均成绩相当。各专业、年级、人数及高考平均成绩如表 2 所示。
表 2 受试各专业各年级人数及高考分数

专业 一年级 (2015 级) 四年级 (2011 级) 总人数


人数 高考平均分 人数 高考平均分
英语 30 580(文科) 35 575(文科) 65
法学 45 579(文科) 35 574(文科) 80
建筑设备 40 587 (理科) 40 553(理科) 80
合计 115 110 225

3.3 测试内容
本研究所采用的测试工具为文秋芳(2012)开发的“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客观性量具(先
导研究)”。该测试题共 30 道题,分为 3 组,每组 10 道题,内容不同,但题型结构完全一样(见
表 3),目的是让每种题型的题目能够均等地分散在学生答题的不同时间段。
表 3 本测试题型及题数

序号 题型 题目序号 序号 题型 题目序号
1 识别假设 1,11,21 6 推论 6,16,26
2 识别论点 2,12,22 7 逻辑推理 7,17,27
3 识别推理错误 3,13,23 8 评价附加论据对论证的影响 8,18,28
4 匹配相似推理 4,14,24 9 评价推理 9,19,29
5 运用潜在规则 5,15,25 10 数字题 10,20,30

本量具主要测试学生的分析 ( 归类、识别、比较、澄清、区分、阐释等 ) 、推理 ( 质疑、假设、

·97·
2017 年 外国语文研究 第5期

推论、阐述、论证等 ) 与评价 ( 评判预设、假定、论点、论据、结论等 ) 技能。


3.4 测试实施
测试于 2016 年 3 月实施。测试分班级进行,历时 50 分钟。每班有两名监考员,其中一名监
考人员负责收发测试题,另一名监考员负责维持秩序。 测试前监考员根据统一的测试指导语向学
生解释测试要求、测试步骤与需注意的问题,受测学生被明确告知测试的目的。由于数据缺失等
原因,225 份所回收的测试题中有 30 份无效,因而实际回收的有效测试题为 195 份。
3.5 数据分析
测试题回收后,研究人员对每份测试题进行评分及统计,然后采用 SPSS 16.0 统计软件对数
据进行分析统计,主要采用的分析方法有独立样本 t 检验与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两配对比较。

4. 调查结果

本研究目的在于调查国内本科高校英语专业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状况,下文将围绕 3.1 节
所列的两个研究问题逐一报告研究结果。
4.1 同年级跨专业比较
为回答第一研究问题,英语专业大学生与其他文、理工科大学生相比,思辨能力是否存在显
著差异?我们分别对不同专业大学一年级和大学四年级两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跨专业比较。
表 4 列出了三个专业一年级学生的描述性数据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英语专业一年级学
生思辨能力的平均分为 18.3, 标准差为 2.30666, 法学专业一年级学生思辨能力的平均分为 18.4,
标准差为 2.73672,建筑设备专业一年级学生思辨能力的平均分为 18.25,标准差为 2.39494,表明
与法学、建筑设备专业一年级学生相比,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的思辨能力比法学专业一年级学生
略低,但比建筑设备专业一年级学生略高,处于中等水平,且内部差异最小。单因素方差分析结
果进一步表明,三个专业一年级学生思辨能力之间的差异没有显著意义 (F = .030,p=.970> 0.05)。
表 4 一年级学生思辨能力测试结果比较

专业 人数 平均分 标准差 F 显著性 (p)


英语 30 18.3000 2.30666
法学 30 18.4000 2.73672
.030 .970
建筑设备 36 18.2500 2.39494
总计 96 18.3125 2.45512

表 5 列出了三个专业四年级学生的描述性数据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英语专业四年级
学生思辨能力的平均分为 18.5143, 标准差为 2.07749, 法学专业四年级学生思辨能力的平均分
为 18.4839, 标准差为 2.20410,建筑设备专业四年级学生思辨能力的平均分为 18.9697,标准差为
2.70976,表明与法学、建筑设备专业四年级学生相比,英语专业四年级学生思辨能力比法学专业
四年级学生略高,但比建筑设备专业四年级学生略低,处于中等水平,且内部差异最小。单因素
方差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三个专业四年级学生思辨能力之间的差异没有显著意义 (F= .443,
p=.643> 0.05)。

·98·
梁凤娟 本科高校英语专业大学生思辨能力发展调查

表 5 四年级学生思辨能力测试结果比较

专业 人数 平均分 标准差 F 显著性 (p)


英语 35 18.5143 2.07749
法学 31 18.4839 2.20410
.443 .643
建筑设备 33 18.9697 2.70976
总计 99 18.6566 2.33064

从总体来看,英语专业大学生的思辨能力与其他文、理工科大学生的思辨能力相差不大,
处于中等水平,由此可见,英语专业大学生的思辨能力比其他文、理工科大学生差的说法并不
成立。
4.2 同专业跨年级比较
为回答第二个研究问题,我们对各专业一年级和四年级两个年级的学生的思辨能力进行了
比较。
表 6 列出了三个专业一年级和四年级两个年级学生独立样本 T 检验的分析结果。如表 6 所示,
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的思辨能力测试平均分为 18.3,英语专业四年级学生的思辨能力测试平均分
为 18.5143,平均分提高了 0.2143,统计结果显示两者不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差异(p=.695>
0.05);法学专业一年级学生的思辨能力测试平均分为 18.4,四年级学生的思辨能力测试平均分
为 18.4839,平均分提高了 0.0839,统计结果显示两者不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差异(p=.895>
0.05);建筑设备专业一年级学生的思辨能力测试平均分为 18.25,四年级学生的思辨能力测试
平均分为 18.9697,平均分增长了 0.7197,但统计结果仍然显示两个年级学生的思辨能力不存在
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差异(p=.246> 0.05)。纵向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经过四年的专业学习,
虽然三个专业的学生在思辨能力方面均有进步,但整体而言,学生的思辨能力并没有得到多少
提高。
虽然通过四年的专业学习,三个专业的大学生在思辨能力方面未取得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进
步,但这并不表明专业学习对学生的思辨能力发展没有任何影响。从思辨能力测试平均分的变
化来看,建筑设备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进步幅度最大,平均分提高了 0.7197 分,其次为英语专
业学生,平均分提高了 0.2143 分,最后是法学专业学生,平均分仅提高了 0.0839 分。
表 6 同专业跨年级测试结果比较

专业 年级 人数 平均分 标准差 均差 T 显著性 (p)


一 30 18.3000 2.30666
英语 -.21429 -.394 .695
四 35 18.5143 2.07749
一 30 18.4000 2.73672
法学 -.08387 -.132 .895
四 31 18.4839 2.20410
一 36 18.2500 2.39494
建筑设备 -.71970 -1.171 .246
四 33 18.9697 2.70976

总体而言,经过四年的专业学习,虽然英语以及其他两个文、理工科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并
未取得显著提高,但三个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发展幅度略有不同,思辨能力进步最大的是建筑设

·99·
2017 年 外国语文研究 第5期

备专业,其次为英语专业,最后是法学专业。

5. 讨论

这部分我们将按照研究问题的顺序,结合已有研究对研究发现进行梳理和讨论。本研究得出
以下发现:(一)与同年级的其他文、理工科大学生相比,英语专业大学一年级与四年级学生的
思辨能力均处于中等水平,差异并不显著。这一结果与文秋芳(2009,2010a,2012)的研究结果
有所不同,其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是英语专业大学生的思辨能力明显优于其他文科大学生,原因主
要在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在生源上存在差异,“英语专业学生在思辨能力测试中显示出的优势主要
源于新生的总体水平明显好于文科类学生”(文秋芳,2012: 100)。可见,该研究所得出的结果
很大程度上受到其调查范围广,测试样本大,对样本的差异性的控制不足(如受试的高考入学成绩)
的影响。例如,文秋芳(2009)调查了来自全国 51 所高校,分布在全国 19 个省、市、自治区的
18,953 名学生的思辨能力情况,虽然研究尽量确保每个学校内部不同专业间学生的高考入学成绩
相似(文秋芳,2012: 51),但来自不同层次高校学生的高考入学成绩本身就可能存在很大差距,
将差异性如此之大的测试样本混合在一起进行统计,虽然能得出全国范围内的英语专业大学生的
思辨能力的整体状况,但不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思辨能力发展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与
文秋芳教授系列研究结果的相同之处在于,两项研究均表明大学生的思辨能力与高考入学成绩存
在某种关系,但究竟二者的关系如何尚有待更多的研究作进一步探讨。
另外,虽然本研究得出英语专业大学生的思辨能力与其他文、理工科大学生相比,处于中等
水平,为英语专业大学生摘掉了“思维缺席症”的帽子,但这并不代表外语教育界就能松一口气。
从思辨能力测试的得分率来看,大学生的思辨能力普遍薄弱,这也许与高等教育长久以来忽略了
对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关,应该引起高等教育界的关注。
(二)同专业跨年级思辨能力测试结果显示,三个专业一年级和四年级学生的思辨能力不存
在显著差异,说明整体而言,大学四年专业学习对大学生思辨能力发展并未起多大作用。其中,
英语专业四年级学生的思辨能力虽比一年级学生略有提高,但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说明经
过四年的专业学习,英语专业大学生的思辨能力进步不大。相较而言,建筑设备专业大学生思辨
能力的进步更为明显。
经过四年的专业学习,英语专业大学生在思辨能力方面的进步比不上建筑设备专业大学生,
这也许与英语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等方面长期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
关。本研究的调查样本所在高校对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阐述如下:“培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
熟练的英语语言技能、厚实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能在外事、教育、经贸、
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熟练运用英语和本族语从事外事、翻译、教育、管理、研究等各种工作
的英语专业人才”。《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基础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
是“传授英语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严格的基础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良好的学风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为进入高年级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由此可见,英语基础知识
和语言技能是长期以来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的主要目标。相应地,英语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主
要围绕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基础知识和语言技能来开展,教学过程也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培
养的关注。
相较而言,理工科专业在专业培养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更
为关注。以本研究为例,调查样本所在高校将建筑设备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设定为培养“德、智、体、
·100·
梁凤娟 本科高校英语专业大学生思辨能力发展调查

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能力强、有创新意识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
业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对比上文的英语专业培养目标,我们不难发现,理工科专业的
专业培养目标更为全面,不仅囊括专业基础与知识,更强调“素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该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程序设计、概率论、电工学
与电子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建筑环境测试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自动控制原理、
机械设计原理、建筑环境测量实验、建筑环境学、建筑力学等。鉴于数学、物理、程序设计等
基础课程以及其他专业核心课程与逻辑推理、评价、判断等思维能力的内在联系,通过学习上
述课程,学生的思辨能力将得到不同程度的训练和提高。
综上所述,英语专业大学生的思辨能力与其他文、理工科大学生不存在显著差异,但这并
不意味着英语专业大学生的思辨能力不存在问题。英语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长期以来对大
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关注不足,不利于其思辨能力的发展,外语教育界应对此问题给予关注,
并着手找出解决办法,改变现状。

6. 结论

本研究采用测试的方式对国内本科高校英语专业大学生的思辨能力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
英语专业大学生的思辨能力与其他文、理工科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差异不显著,总体处于中等水
平;经过四年的专业学习,英语专业大学生的思辨能力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进步幅度小,
这可能与英语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长期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关。未来外
语教育应努力改变现状,加强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训练。由于资源和时间有限,本研究仅抽取了国
内南方地区一所高校的在校学生进行横向调查,调查对象所在的专业、年级以及样本总量都有限,
未来研究可以扩大抽样范围。另外,如何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并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加强英语
专业大学生思辨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American Philosophical Association (APA). The delphi report executive summary: Research findings and
recommendation prepared for the committee on pre-college philosophy [R]. Retrived from ERIC Doc. No. ED,
1990: 315-423.
Behar-Horenstein, Linda, S. & N. Lian. Teaching critical thinking in higher education: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
Journal of Colle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2011, 8(2): 25-41.
Facione, P. A. Critical Thinking: A Statement of Expert Consensus for Purpose of Educational Assessment and
Instruction [M]. Millbrae, CA: the California Academic Press, 1990.
Moore, B. N. & R, Parker. Critical Thinking (10th ed.) [M]. New York: McGraw-Hill, 2012.
Paul, R. & L, Elder. Critical Thinking: Learn the Tools the Best Thinkers Use [M]. New Jersey: Pearson/Prentice Hall,
2006.
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 外语界, 2010: 12-16.
孙有中、刘建达、韩宝成、査明建、张文霞、彭青龙、李莉文、孙旻.创新英语专业测评体系,引领学生思
辨能力发展——“英语测评与思辨能力培养”笔谈 [J]. 中国外语,2013,(1): 4-9.
孙有中.外语教育与思辨能力培养 [J]. 中国外语,2015,(2): 23.
王建卿、文秋芳.国外思维能力量具评介及启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维能力现状研究报告 [J]. 江苏技术师

·101·
2017 年 外国语文研究 第5期

范学院学报,2011,(7): 38-42.
文秋芳.中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现状研究 [M]. 北京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2012.
文秋芳、刘润清.从英语议论文分析大学生抽象思维特点 [J]. 外国语,2006,(2): 49-58.
文秋芳、赵彩然、刘艳萍、王海妹、王建卿.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 [J]. 外语界,
2009,(1): 37-43.
文秋芳、赵彩然、刘艳萍、王海妹、王建卿.我国英语类专业与其他文科类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对比研究 [J]. 外
语教学与研究,2010a,(5): 350-355.
文秋芳、赵彩然、刘艳萍、王海妹、王建卿.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客观性量具构建的先导研究 [J]. 外语
教学,2010b,(1): 55-63.
文秋芳、周燕.述评外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J]. 外语学刊,2006,(5): 76-80.
文 旭.以“思”为基础的外语教育思想 [J]. 当代外语研究, 2013,(1): 34-39.
钟美荪、孙有中.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全面推进外语类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 [J]. 外语界,2014,(1): 2-8.
仲伟合.《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导下的英语类专业创新发展 [J]. 外语界,2015,(3): 2-8.

A Survey of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of English Majors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LIANG Fengjuan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6)

Abstract: The study is the first attempt to investigate the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of English majors in the city of
Guangzhou. By adopting“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test for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as the instrument, the study tests
and compares the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English, law and construction equipment in Guangzhou
University. 195 freshmen and seniors from the above three majors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 The results show the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English, law and construction equipment a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nd the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of English majors stand in the intermediate level. Meanwhile, there i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of English seniors and that of English freshmen,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four-year English learning experience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The
result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long-term overemphasis of students’English skills development and neglect of the
culti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in the current educational goals, curriculum design and
classroom English teaching.
Key words: English majors;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survey

作者简介:梁凤娟,女,博士,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外语教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等研究。
通讯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西路 230 号广州大学,邮编 510405
E-mail:303892999@qq.com

(责任编辑:董方峰)

·10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