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文本中 公共利益 的规范分析 韩大元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5

2005 年 1 月 5 日 法学论坛 Jan.

5 , 2005
第 20 卷 第 1 期 Legal Forum Vol .
20 No .1

[ 文章编号] 1009-8003(2005)01 -0005 -05

宪法文本中“公共利益”的规范分析
韩大元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北京 100872)

[ 摘要] 在现代法治社会中, 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始终存在着一定的 张力 , 如何在两者 的冲突中 寻求合理 的平衡 , 实 现国家 、


社会与个人共同利益 , 是宪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 公共利益价值的合理认定首先应回归到宪法文本 , 从文本的角度提 供解释公共
利益的价值基础 、基本原则与具体规则 , 使公共利益的实现获得宪法基础 , 避免对公共利益理解上的随意性与主观性 。
[ 关键词] 宪法 ;
公共利益 ;
宪法文本 ;
宪法价值
[ 中图分类号] D921 [ 文献标识码] A [ 收稿日期] 2004 -11 -30

[ 作者简介] 韩大元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法学博士 、博士生导师 , 主要研究方向为宪法学 。


Subject:
A St andardize Analysis on Public Interest From the Vi sual Angle of Constitution Version
Author &unit :
HAN Da-yuan(Law School ,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872 , China)
Abstract :
A Analyse on Public Interest in the V ersion of Constitut ion A bstract :There is much contradi ction between public interest and personal interest
in modern society of rule by law , it is a important task how to harmonize the contradiction and accomplish the interest of nation , society and personal .
In this thesis , the author stand for that should explain the value basis , basi c principle and concrete rule of public interest from the visual angle of con-
stitution version , i n order to supply a basis of constitution for the realization of publi c interest and avoid understandi ng wantonly to the conception of
Public Interest .
Key words :
constitution;public int erest ;constitution version ;constitution value

一 、宪法文本中公共利益的表述
在各国的宪法文本和学术研究中 , 对公共利 时使用了“公共利益”概念 , 规定 :
“国家出于公共
益的表述是不尽相同的 。 经常出现的表述有“公 利益或为使财产得到适善管理 , 在一定期限内接
共利益” 、“公共福祉” 、“公共福利” 、“公共安全” 、 管财产的管理权 。”德国宪法第 14 条同时使用了
“社会公共利益” 、“公共政策” 、“国家利益”等 。如 “社会福利”和“公共利益”概念 , 第 14 条第 2 款规
韩国宪法第 37 条规定 :
“国民的一切自由和权利 , 定 , 财产应负义务 , 财产的使用也应为社会福利服
只有在需要保障国家安全 、维持秩序及维护公共 务 。第 3 款规定 , … …这种赔偿取决于建立公共
福利的情况下 , 由法律进行限制 。 即使在法律进 利益和有关人的 利益之间的公 正平衡 。 2004 年
行限制的情况下 , 仍不得损害自由和权利的本质 颁布的阿富汗宪法第 40 条规定 , 个人财产之获得
内容 。”尼泊 尔宪法第 17 条规定 , 为了公 共的利 不得损害公共利益 。
益 , 可以制定法律对本章规定的基本权利的行使 在我国的宪法文本中 , 公共利益是比较固定
加以限制或控制 。 日本宪法第 29 条规定 :
“财产 的词汇 。1954 年宪法 文本中三个条 文直接涉及
权不得侵犯 , 财产权内容应符合公共福利 。 ”泰国 公共利益问题 。第 10 条第 3 款规定 , 国家禁止资
宪法第 34 条规定 , 人人享有言论 、著作 、出版和宣 本家危害公共利益 、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破坏国家
传的自由 , 只有根据维护安全的需要 , 保护他人的 经济计划的一切非法行动 。第 13 条规定 , 国家为
自由权利 、荣誉和声誉 , 或为维护社会秩序或人民 了公共利益的需要 , 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 , 对
的优良道德 , 或为了防止人民在精神或健康方面 城乡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实行征购 、征用或者收
的堕落而制定的专门法律规定 , 才能限制上述自 归国有 。 第 14 条规定 , 国家禁止任何人利用私有
由 。 印度宪法第 31 条在规定财产权的宪法界限 财产破坏公共利益 。 在 1954 年宪法中还出现了

2005 年第 1 期 5
“公共秩序” 、社会公德等词汇 。1975 年宪法第 8 案第 20 条中采用“公共利益”的表述方法 。
条规定 , 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不可侵犯 。国家保 从上述列举的一些国家宪法文本对公共利益
证社会主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 禁止任何人利用 的表述中 , 可以发现以下特点 :
一是公共利益表述
任何手段 , 破坏社会主义经济和公共利益 。 1978 方式的多样性 , 其词汇反映了本国宪法的历史传
年宪法第 8 条采用了“公共财产”和公共利益的概 统与现实制度的需要 ; 二是同一种宪法文本中同
念 , 规定“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不可侵犯” , 并在第 时使用不同的概念表述公共利益的内涵 , 文本的
8 条第 2 款中规定 , 国家禁止任何人利用任何手 形式意义与实质意义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
三是
段 , 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 破坏国家经济计划 , 侵吞 、 各国通常在规定基本权利限制界限时作为一项原
挥霍国家和集体的财产 , 危害公共利益 。1982 年 则来使用公共利益概念 ;
四是宪法文本中出现的
宪法以不同条文表述了公共利益 。 第 10 条规定 : 公共利益是不确定的概念表述 , 它既表述一种价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 , 可依照法律规定 , 对土地实 值形态 , 同时也描述一种事实状态 , 经常成为社会

行征用 。
”宪法修正案第 22 条规定 :
“国家为了公 矛盾的焦点 。 由于 宪法文本中的公共利益概念
共利益的需要 , 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 存在不确定性 , 容易在国家 、社会与个人之间形成
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
”同时在宪法 利益冲突与矛盾 , 特别是限制公民基本权利时 , 其
第 28 条中使用“社会秩序” 、第 40 条中使用“ 国家 标准缺乏统一性 、明确性与具体性 , 容易侵犯社会
安全” 、第 51 条中使用“国家的 、社会的 、集体的利 个体的合法利益 。因此 , 在比较宪法文本的公共
益”(国家利益 、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第 54 条中 利益表述方式后 , 我们有必要对其宪法内涵 、判断
使用“祖国的安全 、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 宪法修正 标准与程序等问题进行探讨 。

二 、宪法文本中公共利益内涵的分析
如何理解和解释宪法文本中的公共利益是宪 称 。按照这种解释 , 依公共政策原则可以对当事
法理论与实践中遇到的重要问题 , 它既是解释学 人的契约自由或私人交易进行限制 , 并对实施任
的命题 , 同时也是宪法实践中的课题 。 分析宪法 何可能给一般公共利益造成损害的行为设定必要
文本中公共利益的方法或途径主要有 :
通过宪法 的界限 。在大陆法系国家 , 与“公共政策”相关的
解释阐明文本中公共利益的含义 ;
通过学术界对 概念是公共秩序 , 也称公序良俗 。 但公共政策与
公共利益的研究 , 确定公共利益的学术内涵 ;
通过 公共利益是否为相同的概念 , 学者们的观点各异 。
宪法法院或普通法院的判决寻找对公共利益进行 其实 , 两者之间也存在如何价值转换的问题 , 如政
判断的方法或内涵 ;
通过普通法律规定的有关公 策与利益之间并非处于内涵上的对应性 , 政策有
共利益的内容 , 对宪法规定的公共利益进行价值 具体的表达方式 , 而利益的表达是不确定的 , 它所
分析等 。 追求的仍然是一个公众共同的需求 。
公共利益是社会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概念 日本学者在解释日本宪法第 13 条时提出了
之一 , 内容十分丰富 。根据《牛津高级英汉双解词 不同的解释 方法与理论 , 如有的学 者认为 , 第 13
典》的解释 , 公共利益是指“公众的 、与公众有关的 条的规定提供了权利制约的根据 ; 也有学者认为 ,
或为公众的 、公用的利益” 。在英美法系和大陆法 它是一种训示性的规定 , 即只要是不违反公共福
系国家中对公共利益的理解也有所不同 。在英美 利 , 基本人权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 。 根据日本学
法系中 , 公共利益也称为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 术界的基本观点 , 公共利益(或公共福利)应是个
主要指“被立法机关或法院视为与整个国家和社 人利益之集合 , 它是调整人权相互间冲突的实质
会根本有关的原则和标准 , 该原则要求将一般公 性公平原理 。 公共福利又分自由国家的公共福利
共利益(general public interest)与社会福祉(good of 与社会国家的公共福利 , 前者指从尊重个人平等
community)纳入考虑的范围 , 从而可以使法院有理 的立场 , 公平地分配和保障人权的原理 , 而后者是
由拒绝承认当事人某些交易或其他行为的法律效 指以限制经济活动和财产权为内容的权利分配原
[ 1] ②
力 。” 作为一种表述方法 , 英美法系国家还有“公 理 。 韩国宪法法院在宪法裁判中 , 根据不同的宪
共利益法律”的概念 , 它指对民权法 、济贫法 、环保 法案件 , 对公共利益(公共福利)进行了宪法解释 ,
法 、医疗保障法等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法律的总 比较合理地解决了人们在利益关系中发生的各种

6 2005 年第 1 期
纠纷 。如在道路交通法和刑法中规定的死刑合宪 这种分类比较全面地概括了不同领域公共利益的
性问题的判断中 , 宪法法院认为 , 维护社会秩序是 意义 , 有助于对公共利益进行类型化分析 , 但可能
指为了共同体的和平 , 在个人或集团之间建立和 存在的问题是公共利益分析上的价值与事实关系

谐生活的规则 。 在 1996 年的宪法法院判决中 , 对 的合理把握 , 特别是围绕公共利益出现争议时 , 很
公共福利概念进行了严格的解释 , 认为 : 公共福利 难确定具体的标准 。 与宪法文本上的含义比较接
比国家安全和维护秩 序具有更抽象 和开放的功 近的内容是第三和第四种意义 , 即公共利益以保
能 。 公共福利在经济秩序中得到了具体化 。 均衡 障社会成员利益为基本出发点 , 并通过制度的建
的国民经济的发展 、合理的所得分配原则 、市场的 立实现公共利益 。从某种意义上说 ,“创造政治制
[ 4]
调整与滥用经济力的防止 、实现经济民主化 、防止 度的能力 , 也就是创造公共利益的能力” 。
地区之间的差别 、消费者保护等宪法的经济课题 我国宪法文本中的公共利益大体上具有如下
是“公益”概念的具体化 。 公益并不仅表现在宪法 含义 :
(1)公共利益是社会共同体的基础 , 是社会
文本上 , 它具有广泛的价值体系 , 为了国民的社会 各种利益的整合 , 反映宪法共同体价值体系的基
保障 , 依公共福利的需要限制财产权行使存在着 本要求 。 因此 , 公共利益作为社会分工的产物 , 实
正当性 。从宪法法院判决中可以看出 , 公共福利 际上承担着为社会提供规则的任务 ;
(2)
我国宪法
是实现宪法经济正义的重要条件与表现 , 是一种 文本中的公共利益强调了国家作为公共利益维护
开放性的概念体系 。 者的功能 。 从 1954 年宪法开始 , 所有规定公共利
在我国 , 有关公共利益的讨论主要围绕概念 益的文本中以国家为实施公共利益的主体 , 确立
表述与具体构成而展开 , 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 了国家的地位 ;
(3)在公共利益的内容上 , 文本中
果 。我国的宪法文本中 , 同时出现了相互联系的 的公共利益以公共秩序或社会秩序为基本价值取
概念 , 如公共利益 、国家利益 、祖国利益 、社会利益 向 , 突出了公共利益的工具性价值 ;
(4)文本中的
与集体利益等 。 由于迄今为止没有启动宪法解释 公共利益 、社会利益与国家利益是有区别的 。国
制度 , 对公共利益的确切含义 , 公众还没有取得普 家利益是特定的概念 , 在汉语中有双重含义 , 即在
遍的共识 。对文本中的公共利益的理解也是不同 国际政治范畴中以民族整体利益为内容的国家利
的 , 如有学者认为 :
“在我国 , 一般社会公共利益主 益和国内政治意义上的国家利益 , 指政府所代表
[ 5]
要包括两 大类 , 即公 共秩序 和公共 道德两 个方 的全国性利益 。 从性质上讲 , 国家利益主要是以
[ 2]
面 。” 在《民法通则》 和《合同法》中出现的“社会 国家为主体而享有的利益 , 而公共利益主要是由
公共利益”的概念 , 在其内涵上与公共利益有一定 社会成员享有的实际利益 , 享有利益的主体是不

的价值联系 , 但表述方式是不同的 , 如社会公共利 同的 。 公共利益与 社会利益之间的界限主要在
益更侧重于秩序的价值 , 而公共利益更侧重于个 于“社会利益具有功利性与排他性” , 社会利益不
体与公共生活之间的联系 。为了说明公共利益与 一定代表公共利益的要求 ;
( 我国宪法文本中的
5)
政治生活之间存在的价值联系 , 有学者将公共利 公共利益与民法 、合同法等法律中的“社会公共利
益分为四个层面 :
一是最基础的层面 , 应该是共同 益”是不同层面的概念 , 普通法律上的“ 社会公共
体的生产力发展 ;
二是公共利益就是每个社会成 利益”应以宪法的规定为基础 , 受其价值的制约 ,
员都有可能受益的公共物品的生产 , 包括公共安 不能任意扩大公共利益的范围 。公共利益既是解
全 、公共秩序 、公共卫生等 ;
三是社会每个成员正 决公益与私益之间冲突的依据 , 同时也是社会基
[ 3]
当权利和自由的保障 ;
四是合理化的公共制度 。 本价值的“指导原则” , 起着价值示范作用 。

三 、公共利益的判断标准与原则
由于宪法规范本身的高度概括性与开放性 , 据 , 应从文本出发具体分析公共利益的内涵与原
对何种情形属于公共利益问题 , 宪法文本不可能 则 。 亨廷顿对研究和判断公共利益提出了三种方
作出具体或者确定的标准 。公共利益是基于宪法 法:一是把公共利益等同于某些抽象的 、重要的 、
共同体价值而确定的价值标准 , 是社会成员物质 理想化的价值和规范 ;
二是把公共利益看做某个
和精神需要的综合体 , 体现了社会 、国家与个人之 特定群体(阶级)或者多数人的利益 ;
三是把公共
[ 4] (24)
间的利 益关系 。 宪法 是判断公共利 益的基本依 利益视为个人之间或群体之间竞争的结果 。

2005 年第 1 期 7
在公共利益的判断中最核心的问题是明确判断公 体权利与自由的基本要求 , 强调了公共利益与个
共利益的主体与具体程序的设定 , 即由谁通过何 体利益 之间的联系 。 为了突出公共 利益的目标
种程序具体判断公共利益 。 笔者认为 , 在我国宪 性 , 有的学者区分了自由国家公共利益与社会国
法文本上 , 判断公共利益的合理性时需要关注如 家公共利益 , 并为自由权与社会权设计了不同的
下几种因素 : 实现形式 。
第一 , 公共利益具有“公益性” 。公共利益不 第四 , 公共利益具有“合理性” 。无论是个体
是个人利益的简单集合 , 也不是多数人利益在数 利益 , 还是公共利益 , 利益的选择应在合理范围内
量上的直接体现 , 它是社会共同的 、整体的 、综合 进行 , 以合理性为基本条件 。 这种合理性的基本
性和理性的利益 。凡是被纳入到公共利益范畴体 要求是 : 个体利益本身的合理性 ;个体利益向公共
系内部的利益是个体利益高度概括化的体现 。因 利益转化程序的合理性 ;
个体和公共利益相互转
此 , 判断公共利益内涵时 , 不应仅仅考虑个体利益 化的合理性 ;
公共利益评价体系的合理性等 。
的正当需求 , 应在不同利益格局中选择利益综合 第五 , 公共利益具有“制约性” 。公共利益对
体 , 维护公共社会的价值体系 。 公共权力的滥用能够发挥制约的功能 , 以保持权
第二 , 公共利益具有“个体性” 。公共利益的 利与权力之间合理的平衡关系 。 如前所述 , 公共
价值理念是个人尊严的保护 。 现代国家宪法中普 利益的价值基础是个体利益的保护 , 合理的公共
遍建立了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互相转化的机制 , 利益为社会提供公平的社会价值体系 , 增进社会
从个体价值的维护中不断获得正当性的基础 。公 成员的政治与社会事务的参与 , 形成大家对社会
共利益源于个体利益 , 同时为个体利益的实现服 基本价值体系的共识 。确立公共利益存在的合理
务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各国赋予公共利益更 界限本身就是对可能出现的公权力滥用的一种制
多的个体理性的因素 , 以防止“公共性” 脱离个体 约。
的正当利益 。 在这种意义上 , 公共利益应当是社 第六 , 公共利益具有“补偿性” 。依据公共利
会共同发展的理念与“价值规则” 。 益所进行的任何限制 , 必须基于合理的理由与基
第三 , 公共利益具有“目标性” 。在法治国家 础 , 在依法征收或征用后必须给予合理的补偿 , 以
的发展过程中 , 公益与私益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 保护个体权利不应限 制行为而受到 实质性的损
免的 , 社会需要提供实现整体利益的规则或目标 。 害。
实现公共利益的方式是不同的 , 如在政府主导的 当然 , 在公共利益的判断中 , 我们还需要充分
社会中 , 公共利益往往偏重于国家利益 , 对利益的 考虑公共利益的历史性 、基础性与道德性 , 使设定
评价与选择上 , 以政府的思考为基本依据 。在个 的公共利益应当符合 社会道德和社 会公理的原
体权利保护为中心的社会中 , 公共利益应满足个 则。

四 、公共利益与基本权利限制的界限
立宪主义在人权领域中的实现 , 经常遇到的 内容的进一步检验 , 以防止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
一个难题是人权的保障与限制的界限问题 。 从人 之间的冲突发展为社会整体性的危机 。 一般意义
权与立宪主义关系看 , 人权保障已成为立宪主义 上讲 , 以公共利益名义进行的限制 , 要具备实质要
的重要内容 。我们通常所说的合理界限是指对人 件 、形式要件和程序上的限制 。 实质要件是指遵
权限制要有一个恰当的度 , 既要保护社会和国家 循宪法规定的限制基本权利的依据 。形式要件是
利益 , 又要保护个体人权 , 更要防止以限制为借口 “通过法律的限制” , 即基本权利的限制只能采用
取消或减少人权活动的范围与类型 。公共利益是 法律的形式 。 在宪法文本中出现的法律用语中 ,
限制人权的总体依据 , 但公共利益在不同国家中 作为限制基本权利依据的法律应具有明确性与一
又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 每一个国家根据本国的历 般性 。 在我国 , 限制基本权利的法律应当是形式
史与文化特点 , 确定利益的具体内涵与标准 。 意义上的法律 , 即必须是全国人大和常委会制定
值得注意的问题是 , 即使以公共利益为依据 并颁 布的 , 否则缺少评价公 共利益的形式条件 。
而进行的限制也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 以保证公 在符合实质和形式要件的前提下 , 还要满足方法
共利益的真实性 。这种限制实际上是对公共利益 和程序上的要求 , 如采用信赖保护 、法律规定的明

8 2005 年第 1 期
确性等条件 。 目的而限制基本权利 。 国家在制定法律时 , 应遵
在限制基本权利的时候 , 需要严格遵循比例 守比例原则的要求 , 对限制基本权利的目的性 、必
原则 , 进行利益衡量 , 以确保宪法维护公共利益与 要性和 比例性进行综 合评价 。 在具 体适用法律
保障人权的价值能够得到实现 。 具体而言 , 包含 时 , 亦须遵循比例原则的要求 , 合理裁量各种限制
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
第一 , 采取的方法应有助于 措施 。限制基本权利的目的只能在于维护公共利
目的达成 , 这在学理上被称为“合目的性”或“适当 益 , 限制到何种程度要视客观情况而定 , 不得过度
性”原则 ;
第二 , 有多种同样能达成目的的方法时 , 地限制甚至剥夺基本权利的行使 。 当然 , 这里所
应选择对公民权益损害最少的方法 , 这在学理上 讲的公共利益应当是具有正当性的公共利益 , 对
被称为“必要性”原则 ;
第三 , 采取的方法所造成的 抽象的公共利益应进行具体的判断 , 提供公民评
损害不得与想要达成目的的利益显失均衡 , 这在 价公共利益的权利与程序的保障 。 为限制基本权
学理上被称为“合比例”或“狭义的比例原则” 。比 利所采取措施的收益不能与公民所受损失显失均
例原则具有宪法位阶 , 能对立法 、行政和司法活动 衡。
进行直接约束 , 能作为宪法解释 、司法审查的标准 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公共利益的不确
而适用 。 它对于控制国家权力行使目的的正当合 定性 , 需要在宪法文本的范围内 , 合理地寻找各种
理 、手段与目的之间的适当链接 、收益与成本之间 利益相互协调的机制 , 既要强化公共利益的正当
的比例均衡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 性 , 又要强化对个人利益的保护力度 , 使两者在协
我国宪法当中有不少地方都包含了比例原则 调中发展 。 为此 , 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的制度
的要求 。如宪法修正案第 20 条第 3 款和宪法修 有:
积极发挥宪法解释功能 , 使公共利益具有更明
正案第 22 条规定了征收 、征用的合目的性原则 。 确的内涵 ;
严格区分宪法文本上的公共利益与普
宪法修正案第 14 条规定 :“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 通法律规定的公共利益之间的价值关系 ;
通过宪
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 这里的规定 法解释 、法律解释 , 不断细化公共利益的内容 , 建
符合比例的要求 。 第 51 条规定 :
“中华人民共和 立公共利益类型化制度 ; 扩大公众参与公共利益
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 , 不得损害国家 形成过程的途径 , 使公众利益获得社会的基础 ;

的 、社会的 、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 宪法上的公共利益理念贯彻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
和权利 。
”这里对限制基本权利作出了总的要求 , 域 、各个方面 , 建立和完善评价公共利益的统一体
即只能基于维护公共利益和其他人的基本权利的 系等 。

[ 注 释 &参 考 文 献]

① 近年来 , 在我国社会 生活中 发生 的公权 与私权 的冲突 与 的“ 国家” 并不是抽象 意义上的 存在体 , 它首 先指的是 国家机 关 ,
公共利益的不确定性有 着密切的 关系 。 当个体 与国家 之间发 生 特别是指政府的功能 。 为了明确国家在宪法文本中的含义 , 印 度
利益冲突时 , 我们的法律体系习惯于站在公权的角度维护其正 当 宪法第 12 条对国家一词专门做了解释 , 规定 :
本篇 所称的“ 国家”
性 , 而对作为公共 利益 价值源 泉的 个人 利益 往往缺 乏必 要的 关 一词 , 除文义中需另作解释外 , 包括印度政府与议会 、各邦政府 与
怀 。 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借 公共利益侵 犯公民个 人利益 的现象 比 邦议会在印度领土内或在 印度政府 管辖下的 一切地方 当局或 其
较严重 , 有些公民缺乏对 公共利益 的认同 , 甚至 存在一 种抵制 公 他机构 。
共利益的情绪 。 因此 , 需要 通过理论 研究和知 识的普 及 , 使公 共
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建立良性的互动关系 , 以保持社会的和谐 发 [ 1] 元照英美法词典[ Z] .
北京 :
法律出版社 , 2003.
1117 .
展。 [ 2] 胡康生 .
中华人 民共和国 合同法释 义[ M] .
北京:
中国 法
② 日本最高法院在解 释公共 福利概 念时 , 没有采 用观念 的 制出版社 , 1999 .
92 .
解释方法 , 而采用根据个 案具体判 断的方法 , 强 调人权 的行使 应 [ 3] 马德普 .
公 共利益 、政治制 度与政 治文 明[ J] .
教 学与 研
遵循公共福利的内在界限 。 究, 2004 , (8).
③ 韩国宪法法院 1990 年 8 月 27 日判决 。 [ 4] [ 美] 亨廷顿 .变革社会 中的政治 秩序[ M] .北京 :
华夏 出
④ 从解释学的角度看 , 宪 法文本 中“ 国 家” 地位的 实证分 析 版社 , 1988 .
25 .
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 笔者认为 , 我国宪法文本中国家有不同的 表 [ 5] 阎学通.
中国国家利益分析[ M] .
天津 :
天津人民出 版社 ,
现形式与功能 。 在“ 国家 为了公共 利益的需 要 … …” 条 款中出 现 1996 .
4.

2005 年第 1 期 9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