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應熱 ANS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7

解答

一、單選題
1.B 2.B 3.D 4.D 5.E 6.B 7.C 8.E 9.D 10.C 11.A 12.E 13.A 14.C 15.B 16.C
17.D 18.C 19.B 20.C 21.C 22.A 23.A 24.D 25.D 26.B 27.D 28.D 29.D 30.A
31.D 32.B 33.B 34.A 35.A 36.D 37.D 38.D 39.D 40.A 41.B 42.D 43.B 44.D
45.D 46.C 47.A 48.D 49.A 50.D 51.B 52.C 53.C 54.C 55.C 56.D 57.C 58.A
59.C 60.D 61.C 62.D 63.D

二、多選題
1.ACE 2.BCE 3.ABE 4.ADE 5.BD 6.BDE 7.ABE 8.ACD 9.AD 10.BD 11.BDE
12.BCE 13.AC 14.AE 15.BC 16.BE 17.CDE 18.CDE 19.BE 20.ABD 21.CDE 22.ABE
23.ABD 24.ABD 25.ABE 26.BCD 27.ACD 28.AB 29.ACD 30.ADE

解析
一、單選題

1.

2. 化學變化(A)(B)>物理變化(C)(D)(E)

3. 由 X→Y + 45 kJ、Y→Z ΔH=10 kJ 知,可知 X 的熱含量較 Y 熱含量高 45 kJ,且 Z 熱含量較 Y


熱含量高 10 kJ
4. 由熱化學反應方程式 X → Y+45 kJ、Y → Z ΔH=10 kJ,可知 X 熱含量高於 Y 熱含量 45 kJ,
且 Z 熱含量高於 Y 熱含量 10 kJ,因此熱含量高低 X>Z>Y,答案為(D)
5. 水蒸氣的熱含量比液態水高
6. 2Mg+O2 → 2MgO ΔH=-120 kJ
4
MgO 莫耳數: =0.1 (mol),
24 + 16
2 0.1
設放熱 x kJ, = ⇒ x=6 kJ
120 x
7. 生成物的熱含量低於反應物熱含量,ΔH=200-500=-300 (kJ),
故為放熱反應
8. (A)為吸熱反應 (B)熱含量:生成物>反應物 (C)ΔH=生成物的熱含量-反應物的熱含量=500
-150=350 (kJ)>0
9. 核反應(丁)>化學反應(甲)>物理反應〔汽化熱(丙)>熔化熱(乙)〕
10. 標準反應熱是指在 1 atm、25℃下的反應熱
1
11. (A)該反應為吸熱,故 Q 值應大於零 (B)Q 為正值,ΔH=Q (C)反應物消耗體積與生成物生成
體積比為 a:b:c (D)生成物總能量較大 (E)吸熱反應:生成物熱含量高於反應物熱含量
12. (A)核分裂反應:放熱反應 (B)物質燃燒:放熱反應 (C)酸鹼中和:放熱反應 (D)呼吸作用:
放熱反應 (E)光合作用:吸熱反應
1
13. 由題意可知能量:H2(g)+ O2(g)>H2O(l) 且 H2O(l)<H2O(g),故(C)(D)(E)錯,再由第一個熱化
2
學反應方程式中的能量變化數值知(B)錯
14. (C)放熱反應之 ΔH<0
15. (甲)為熔化熱必小於(乙)為汽化熱 ⇒ Q2 > Q1
(丁)為 2 mol H2O(g)反應高於(丙)1 mol H2O(g)反應 ⇒ Q4 > Q3
又化學反應能量變化大於物理變化 ⇒ 故為 Q4 > Q3 > Q2 > Q1
16. (A)未註明狀態 (B)未平衡 (D)S(s) + O2(g) → SO2(g) + 295 kJ (E)應生成 CO2
17. (1)根據 Ca(OH)2(aq) + CO2(g) → CaCO3(s) + H2O(l)方程式,CaCO3(s)與 CO2(g)反應的莫耳數比
為 1:1,故由乙醇燃燒所得的 CO2(g)為 0.1 mol
(2)設燃燒掉的無水乙醇為 x mol,則根據 C2H5OH(l) + 3O2(g) → 2CO2(g) + 3H2O(l)
C2H5OH:CO2 = 1:2 = x:0.1,x = 0.05(mol)
(3)0.05 mol 的無水乙醇完全燃燒放出熱量為 Q,則 1.0 mol 的無水乙醇完全燃燒放出熱量為(1/0.05)
× Q = 20Q
18. 光合作用需吸收太陽光才能進行,故為吸熱反應 (A)電池放電亦為將化學能以電能形式放出
(B)燃燒 (D)凝結 (E)酸鹼中和必為放熱反應
19. 由(1)可知 2 mol CO 燃燒放熱 556 kJ
1
(2)可知 1 mol CH4 燃燒放熱 890 kJ,556 × + 3 × 890 = 2948
2
40
20. × 82.8 × 1000 = 100 × 4.2 × Δt Δt = 71 71 + 5 = 76
111
21. 生成的液態水愈多時,所放出的熱量愈高,而 nH O = nH 2 2

(A)生成 1 mol 水 (B)生成 1 mol 水 (C)生成 2 mol 水 (D)生成 1 mol 水 (E)生成 0.5 mol 水
23. (A)燃燒是放熱反應
24. 反應熱與狀態有關且與反應途徑無關

25.

142.9
26. 1 × 2 = 571.6(kJ),故 2 mol H2(g)燃燒放熱 571.6 kJ
2
⇒ 2H2(g) + O2(g)→2H2O(l) + 571.6 kJ
或 2H2(g) + O2(g)→2H2O(l) ΔH = − 571.6 kJ
27. (A)反應前後分子種類不同 (B)氧氣為雙原子分子,但水為三原子分子 (C)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產生不同新物質,分子種類改變,故反應為化學變化 (E)反應熱列於生成物,因此為放熱反應,
反應物之熱含量總和高於生成物
28. 由熱化學方程式 X → Y + 45 kJ;Y → Z Δ H=10 kJ,可知 X 熱量高於 Y 熱量 45 kJ,且 Z 熱
量高於 Y 熱量 10 kJ,因此熱量高低 X>Z>Y
2
29. 根據題意列平衡反應式:C2H5OH+3O2→2CO2+3H2O
將 CO2 溶於澄清石灰水中反應為:CO2+Ca(OH)2→CaCO3+H2O
1
由題目可知,n(CO2)=n(CaCO3)=0.1mol,因此 n(C2H5OH)= n(CO2)=0.05mol,放出熱量為 Q,故
2
0.05 1.0
依反應熱與莫耳數成正比, = ⇒ yQ = 20Q
1Q yQ
30. ΔH=100 kJ,代表生成物 2B(g)的熱含量─反應物 A(g)的熱含量=+100 kJ,也就是 2B(g)的熱含量
比 A(g)的熱含量高 100 kJ
31. 1 莫耳鎂帶=24 克鎂帶
24 克鎂帶:60 克鎂帶 = Q:xQ,可解得 x = 2.5
32. 依題幹可畫出熱含量關係圖如下:

由圖可知:
A(g)→C(g) ΔH= (w−x) kJ
E(g)→C(g) ΔH= (y−z) kJ
B(g)→D(g) ΔH= (−x−y) kJ
E(g)→B(g) ΔH= (x+y−z) kJ
33. ①ΔH > 0 表示此反應為吸熱反應
②吸、放熱反應僅表示能量變化,無法得知反應是否能自發進行或是否需加熱
34. ①物理變化(E)能量變化最小

35. (A)∵該反應為放熱 ∴ΔQ < 0 (B)∵Q 為負值 ∴ΔH = Q (C)反應物消耗體積與生成物生成


體積比為 a:b:c (D)反應物總能量較大 (E)應為 aA(g) + bB(g)→cC(g) − Q kcal
36. (A)ΔH > 0 (B)反應後周遭溫度下降 (C)濃硫酸溶於水為放熱反應 (E)吸熱反應表示反應物熱
含量小於生成物熱含量
1
37. (A)應為 2H2(g) + O2(g)→2H2O(g) + 486 kJ (B)應為 H2(g) + O2(g)→H2O(g) ΔH = − 243 kJ (E)
2
應為 2H2(g) + O2(g)→2H2O(g) ΔH = − 486 kJ
1
38. ΔH = − 285.8 kJ/mol 表反應放熱 285.8 kJ,故為反應物(H2(g) + O2(g))的熱含量比生成物(H2O(l))
2
高 285.8 kJ/mol
39. ΔH = (HC + HD) – (HA + HB) < 0 ⇒ ΔH = − 300 kJ
40. (A)液態應以(l)表示
41. (A)等量的同一物質,汽化熱與凝結熱等值異號 (C)溶解熱:C6H12O6(s)→C6H12O6(aq),熔化熱:
C6H12O6(s)→C6H12O6(l),兩者不同 (D)若反應熱為負值,該反應為放熱反應,周圍環境溫度會
上升 (E)等量的同一物質,汽化熱小於昇華熱

3
1
42. (i)C(s)+ O2(g)→CO(g) ΔH=-110.2 kJ
2
7.0
生成 CO 莫耳數= =0.25(mol)⇒ 放出的熱量 0.25×110.2=27.55 (kJ)
28
(ii)C(s)+O2(g)→CO2(g) ΔH=-393.5 kJ
33.0
生成 CO2 的莫耳數= =0.75(mol)⇒ 放出的熱量 0.75×393.5=295.125 (kJ)
44
∴共放出熱量 27.55+295.125≒322.7 (kJ)
43. (A)(C)由圖一知,2H2(g)+O2(g)→2H2O(g)為放熱反應
(B)由圖二知,N2(g)+O2(g)→2NO(g)為吸熱反應
(D)由圖二知,逆反應 2NO(g)→N2(g)+O2(g)為放熱反應
(E)由圖一知,逆反應 2H2O(g)→2H2(g)+O2(g)為吸熱反應
44. 反應熱與溫度壓力、物質狀態及反應物的量有關,而與反應過程無關
45. (A)反應是否會進行與吸放熱反應無關 (B)與係數有關 (C)與物質變化的途徑無關 (E)應為使
周圍溫度上升
46. (A)應為吸熱反應 (B)應為 C(s) + H2O(g) + 133 kJ→CO(g) + H2(g) (C)C(s)+ H2O(g)→ CO(g)+
133
H2(g) ΔH = 133 kJ,1 mol 碳 → 2 mol 水煤氣 (D)應為吸熱 266 kJ (E)應為吸熱 kJ
2
47. (B)化學反應是否進行與吸放熱反應無關 (C)標準反應熱是指在 1 atm、25°C 下的反應熱,且不
一定為燃燒反應 (D)反應熱會受溫度影響而改變其值 (E)是 1 atm、25°C 下
48. ΔH = − 350 kJ < 0 表示此反應為放熱反應,故為反應物(Sn(s) + Cl2(g))熱含量較高而生成物
(SnCl2(s))熱含量較低
49. 2Mg + O2→2MgO ΔH = − 120 kJ
4 20 1
MgO: = 0.1 mol, = ,ΔH = 6 kJ
24+16 120 ∆H
50. (A)吸熱反應可由內部提供熱量,溫度下降 (B)放熱反應不一定就是自發反應,還需考慮「活化
能」 (C)反應快慢與吸熱、放熱無關 (E)絕熱系統能量不會增加
40.0 48.0
51. CH3OH = = 1.25 mol O2 = = 1.5 mol;
32 32
Q
3
CH3OH +
2 O2
→ CO2 + 2H2O ΔH = − 2
kJ
初 1.25 1.5 0 0
−1 − 1.5 +1 +2
後 0.25 mol 0 1 mol 2 mol
Q
故 (A)O2 為限量試劑 (B)O2:CO2 = 3:2 = 1.5:x,x = 1 mol = 44.0 g (C) −
2
(D)∵放熱 ∴生成物能量較低 (E) WH O = 2 × 18 = 36(g)
2

52. 1 mol 氫氣燃燒放熱 143 kJ,故反應式中 H2(g)係數為 1 ⇒ ΔH = − 143 kJ


∴2H2(g) + O2(g)→2H2O(l) ΔH = − 286 kJ
53. 溶解熱、生成熱和分解熱均可為吸熱或放熱反應 (D)解離熱斷鍵形成氣態原子,故必為吸熱反

4
54. (A)

(B)

(C)

(D)Q1 = 2Q2 ⇒ Q1 > Q2 (E)汽化熱(Q1) > 熔化熱(Q2)


55. ΔH = m.s.ΔT
w
× 84 × 1000 = 100 × 4.2 × (75 − 5),w = 38.85 g
40+35.5 × 2
56. (1)H2O(g) → H2O(l)放熱 (2)莫耳汽化熱:乙醇 < 水

57. 標準反應熱是指在 1 atm、25 °C 下的反應熱


58. 反應速率快慢應由實驗求得,無法由熱化學反應式中得知
59. (B)標準反應熱是指 25 °C、1 atm 下物質反應時的能量變化 (C)反應熱與溫度、物質狀態、物質
質量有關,但與反應過程無關
328 526 208 68 94
60. (A) = 7.1 (B) = 11.9 (C) = 13 (D) = 34 (E) = 7.8
46 44 16 2 12
61. MgO = 24 + 16 = 40
80
× 8.8 × 1000 = (1000 − 2 × 18 + 2 × 18) × 1 × ∆T
40
ΔT≒18°C,18 + 25 = 43°C
62. 反應物:Sn(s)+Cl2(g),生成物:SnCl2(s)
∵ΔH<0 為放熱反應 ∴熱含量:反應物>生成物
1
63. C(s)+ O2(g)→CO(g) ΔH=-110.2 kJ
2
5
7.0
生成 CO 莫耳數= =0.25(mol) ⇒ 放出的熱量 0.25×110.2=27.55 (kJ)
28
C(s)+O2(g)→CO2(g) ΔH=-393.5 kJ
33.0
生成 CO2 的莫耳數= =0.75(mol) ⇒ 放出的熱量 0.75×393.5=295.125 (kJ)
44
∴共放出熱量 27.55+295.125≒322.7 (kJ)

二、多選題
1 1 24
1. (A) M =2× +28× =15 (B)ΔH>0,為吸熱反應 (D)C: =2 (mol)⇒ H2:2 mol,CO:2 mol
2 2 12
⇒ 共 4 mol (E)ΔH=133×2=266(kJ)
1
2. H2 莫耳數= mol
2
1
1 莫耳 H2 燃燒熱=-143×2=-286 (kJ) H2 (g)+ O2 (g)→H2O(l)+286 kJ
2
2 莫耳 H2 燃燒熱=-286×2=-572 (kJ) 2H2(g)+O2(g)→2H2O(l)+572 kJ
3. (C)化學反應的 ΔH 為正值時,為吸熱反應 (D)反應熱的大小與反應物及生成物的狀態有關
4. (A)正反應和逆反應的反應熱同值異號 (B)反應的發生與否和反應熱無直接關係 (C)反應熱為
熱含量差
1
5. 由題意可知:H2(g)+ O2(g) → H2O(g),ΔH=-243 kJ,當反應物與生成物量加倍時,
2
反應熱也加倍,故:2H2(g)+O2(g) → 2H2O(g)+486 kJ
6. (B)熱化學反應方程式需要標示反應物與生成物的狀態
7. (C)ΔH 為正值時,為吸熱反應 (D)反應熱會受溫度、壓力、物質狀態與反應物莫耳數的影響
8. (A)反應物量之多寡會影響反應熱之大小 (B)此反應為吸熱反應 (E)吸熱反應時生成物(汞和氧)
所含的能量高於反應物(氧化汞)所含的能量
9. (B)氮氣不可燃燒 (C)光合作用為吸熱反應 (D)反應熱與物質狀態有關,需列入考慮,為正確選
項 (E)放熱反應
1
10. (C)生成 1 mol MgO 為放熱 60 kJ × 60 =
∴1 克 MgO 放熱 1.5 kJ
40
120 1000
(D)2 mol (48 g) Mg 燃燒放熱 120 kJ ⇒ 每克鎂放熱 = 2.5 (kJ)⇒ = 400 (g) (E)應為 2 mol (48
48 2.5
g)鎂燃燒放熱 120 kJ
11. C(石墨)→C(鑽石) ΔH = 1.88 kJ/mol,僅代表反應前後熱含量差,需吸熱 1.88 kJ/mol,不表示供給
1.88 kJ 即可克服反應的障礙(活化能),吸熱 1.88 kJ 表示石墨熱含量較低
12. (A)應為放熱 393.3 kJ (D)ΔH = − 393.3 kJ < 0
13. N2(g)與 O2(g)反應生成 NO2(g)屬於溫和的氧化反應,非燃燒。反應熱與溫度、壓力有關,ΔH 為
負值表示為放熱反應
14. 放熱表示 ΔH 為負值。放熱表示可將能量視為生成物,氫氣的係數表示氫氣的莫耳數,當氫氣的
係數為 2,表示有 2 莫耳氫氣燃燒,放出 285 kJ×2=570 kJ 的熱量
15. 2 g H2(g)即為 1 mol H2(g)燃燒放熱 250kJ,
1 1
故可表示為 H2(g) + O2(g)→H2O(g) + 250 kJ;H2(g) + O2(g)→H2O(g) ΔH = − 250 kJ
2 2
或 2H2(g) + O2(g)→2H2O(g) + 500 kJ;2H2(g) + O2(g)→2H2O(g) ΔH = − 500 kJ
16. (B)與莫耳數成正比 (E)溫度、壓力均會影響反應熱
17. (C)酸鹼中和為放熱反應 (D)強鹼溶於水為放熱反應 (E)燃燒反應為放熱反應
6
18. 能量變化寫在反應物的一側或 ΔH > 0 者,均為吸熱反應 (C)吸熱 130 kJ (D)吸熱 8 kJ (E)吸
熱 80.3 kJ
19. (A)2 CO(g) + O2(g) → 2 CO2(g) + 135.2 kcal (D)2 CO(g) + O2(g) → 2 CO2(g) ΔH = − 135.2
kcal
20. (C)反應時,反應物與生成物之莫耳數比 (E)原子數不滅

21.

Q1
⇒ Q3 > > Q2
Q4
又∵H2O 之沸點高,∴汽化熱大 ∴x > y
∴x + Q2 = Q1 > y + Q2 = Q4 ⇒ Q3 > Q1 > Q4 > Q2
22. (A)因熱含量:氣態>液態>固態,故水的蒸發(液態變為氣態)為吸熱 (B)燃燒必為放熱反應
(C)吸熱反應,ΔH>0 (D)反應熱與反應物及生成物的狀態有關,而與反應途徑無關 (E)放熱反
應可使系統溫度上升

23. (A)2H2(g)+O2(g)→2H2O(g),ΔH=-484kJ ×1 1H2(g)+ 1 O2(g)→1H2O(g),


2→
 2
1
ΔH=-484× =-242(kJ) (B)放熱反應,可使周遭的溫度上升 (C)放熱反應,故反應物(2H2(g)
2
+O2(g))熱含量比生成物 2H2O(g)熱含量高出 484 kJ (D)因熱含量:H2O(l)<H2O(g),故生成
H2O(l)時會放出較 484 kJ 更多的熱量 (E)1 mol H2(g)與 2 mol O2(g)反應後,僅會生成 1 mol 的
H2O(g)
(H2(g)為限量試劑,O2(g)剩餘 1.5 mol),故僅放出 242 kJ 的熱量
24.(A)放熱反應會使反應系統的溫度上升 (B)放熱反應,可表示為:CO(g)+NO2(g)→CO2(g)+NO(g)
+226 kJ (C)放熱反應,可表示為:CO(g)+NO2(g)→CO2(g)+NO(g) ΔH=-226 kJ (D)逆反
應為吸熱反應,CO2(g)+NO(g)→CO(g)+NO2(g) ΔH=+226 kJ (E)2CO(g)+2NO2(g)→2CO2(g)
+2NO(g)+452 kJ,會放出熱量 226×2=452 kJ
25. (C)ΔH 為正值時,為一吸熱反應 (D)反應熱會受溫度、壓力、物質狀態與反應物莫耳數的影響
26. (A)由熱化學反應方程式無法得知反應速率 (E)反應進行中,各反應物與生成物間的莫耳數變化
比等於係數比
27. (B)此反應 ΔH > 0,故為吸熱反應 (E)吸熱反應表示生成物熱含量高於反應物熱含量
28. (C)燃燒反應必為放熱反應 (D)放電亦為放熱反應 (E)凝結為放熱反應
29. (A)汽化為吸熱 (B)中和反應為放熱 (C)熔化為吸熱 (D)昇華為吸熱反應 (E)燃燒為放熱反

30. (B)液態物質的濃度為一定值,故不影響反應熱 (C)反應熱與莫耳數有關,與反應的快慢無關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