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2

4.

魯迅的「藥」是如何刻畫夏瑜這個人物的?

全文中魯迅從未正面描述革命英雄夏瑜,而是側面刻畫其壯舉,影射在紹興就義的女革命家
秋瑾烈士。夏瑜的人物在全文的第三節才展開描寫,在第一節中,讀者知道華老栓起了大早從
劊子手那買來了沾有人血的包子,卻並不知是什麼人的血。在第三節中,作者藉劊子手的口向
讀者交代被殺者是夏四奶奶的兒子-夏瑜,「他家裡只有一個老娘」,而且「沒有料到他竟會這
麼窮,榨不出一點油水」凸顯夏瑜的貞操,寧願入獄也不願行賄,後面更以「關在勞裡,還要勸
勞頭造反。」使讀者了解他的被殺是因為要推翻滿清政權,即使入獄他仍對革命充滿信心,更
向牢頭紅眼睛阿義宣傳「這大清的天下是我們大家的」。魯迅在筆墨間皆是對夏瑜革命精神的讚許
,他寫出了革命者夏瑜獻出自己的生命以救治人類的「病」也間接道出了愚昧的老栓-封建制度的人
民代表,以吃革命者的血救治兒子癆病的矛盾與悲劇,從側面描寫深切刻畫了夏瑜這個人物更揭示
了一個社會的歷史教訓。

9. 《藥》描寫的是華/夏兩家的悲劇,魯迅在小說中如何通過華家的「可憐」,夏家的「可悲」凸顯就中國
的悲劇?是加以分析之。

《藥》全文是由華家、夏家兩條悲劇的故事線所構成,展現了革命不成的悲哀與封建愚昧的可悲。革
命領袖夏瑜為了救治人類的「病」獻出生命,卻不被大眾理解;善良卻愚昧的老栓,以革命烈士之血做
成的饅頭醫治兒子的肉體疾病。兩條悲劇性線索以人血饅頭串連,呈現了夏家兒子革命不成反被殺
害的可悲與華家愚昧麻木尋求癆病解藥的可憐,以象徵中國革命者的犧牲與封建人民的愚昧。

作者以視覺描寫、譬喻法,呈現華家的迷信、麻木與愚昧,象徵著廣大中國封建制度下的人民。「眼光正像兩
把刀,刺得老栓縮小了一半」以「縮小了一半」呈現華老栓的膽小、懦弱,也呈現了封建制不下的人民受權威
統治是壓抑、恐懼的;又以「老栓慌忙摸出洋錢,抖抖的想交給他,卻又不敢去接他的東西。」描述他急於救治
自己的孩子卻有些害怕權威和違反法律;「他的旁邊,一面立著他的父親, 一面立著他的母親,兩人的眼光,
都彷彿要在他身上注進什麼又要取」文中的華老栓雖然愚昧迷信,可是在面對兒子的時候,他僅僅是一個疼
愛子女的父母,他雖然愚昧卻善良,但卻是為了子女肯付出一切的父母。作者以華家的故事凸顯了中國封建
社會中絕大多數的人民,他們被生活有限的知識所束縛,雖然有著一顆善良、誠摯的心,然而卻被社會封建
的道德與傳統所禁錮。

作者以夏四奶奶、劊子手、花白鬍鬚的人、駝背五少年和二十多歲的人,側面烘托夏瑜的偉大革命形象,象
徵著革命者的犧牲是為了至於中國社會根治的疾病。在第三節裡,魯迅藉劊子手所言:「家裡只有一個老
娘」,而且「沒有料到他竟會那麼窮,榨不出一點油水」顯現劊子手與夏四奶奶相依為命,但為了革命
他即使身囹圄之中,仍要保守節操,後面更以「關在牢裡,還要勸牢頭造反」、宣傳「這大清的天下是
我們大家的」體現夏瑜堅持救治社會的「病」的革命者情懷。小說以夏四奶奶到墓地為瑜兒上墳發現
花環,夏四奶奶說道:「這沒有根,不像自己開的。──這地方有誰來呢?孩子不會來玩;──親戚本家
早不來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以她驚訝的話卻也道出了事件的合理性,說明還是有人尊敬、懷
念此位革命者;花環給全文增添了色彩,說明革命者以血播下了ˇ革命的種子,使它茁壯、成長,魯迅
藉此懷念五四時期勇敢的革命烈士,也寫下封建社會的「病根」是有希望「療癒」的,鼓舞著人們在改
革的路上奮力前行。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