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1

· 15 ·

史 学 月 刊 2015 年 第8 期

·专题研究·

相术、
符号与传播:
“朱元璋相貌之谜”
的考析与解读
胡 丹

[关键词] 朱元璋像;南薰殿图像;相人术;形象变迁
[摘 要] 在历代帝王中,明太祖朱元璋存世画像较多,且一人拥有一正一异两种面孔,十分 奇 特。 就 朱
元璋相貌变迁之政治文化动因而言,信奉相术的明成祖朱棣是其相貌的 第 一 个“整 容 师”,这 是 他 试 图 用 相
学理论重新阐释开国历史的一部分,从而启动了朱元璋容貌变异的 进 程。 其 后,朱 元 璋 的 脸 上 被 逐 渐 添 加
了黑子、奇骨、异形等一系列的神秘符号,他的形象与故事在传播中 愈 传 愈 奇。 在 明 代 中 前 期,朱 元 璋 相 貌
已由“奇貌”发展为“奇骨”,却还未化作一副“猪龙”之形;但到了 嘉、万 年 间,已 完 成“龙 形 虬 髯”的 转 化。 在
朱元璋新形象的构建过程中,官方与民间各自 追 求 自 己 的 “真 实”,并 积 极 互 动,从 而 在 特 定 的 叙 事 框 架 中
形成一个奇异多变的朱元璋形象。

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里,异人必有异相。如古代帝王,几乎无不具有“奇骨”、“重瞳”、“龙章凤姿”
等一些典型的外貌与形体特征。但没有哪位帝王的相貌,像明 太 祖 朱 元 璋 那 样 充 满 传 奇 色 彩。 朱 元
璋存世画像有“正像”与“异相”,或称真容与疑像之别。为什么一个 人 会 有 两 副 面 孔? 朱 元 璋 相 貌 之
变的推手是谁?这两副容貌是如何在文本与图像中形成并广为传播的?本文将通过对文献与图像两
种历史材料的追踪,探析朱元璋相貌之变背后的政治与文化意涵。

一 朱元璋异相的由来

《明史》所记郭子兴“奇太祖状貌”事
1.
据清修《明史》记载,朱元璋的相貌,对其发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郭子兴传》记:“(子兴)
袭据濠州。太祖往从之。门者疑其谍,执以告子兴。 子 兴 奇 太 祖 状 貌,解 缚 与 语,收 帐 下,为 十 夫 长,
数从战有功。子兴喜,其次妻小张夫人亦指目太祖曰:‘此异人也。’乃妻以所抚马公女,是为孝慈高皇
后。”①《太祖本纪》也有相同的记载,称 郭 子 兴 “奇 其 状 貌,留 为 亲 兵。 战 辄 胜,遂 妻 以 所 抚 马 公 女,即
高皇后也”② 。朱元璋濠梁投军,是其 奋 迹 之 始。 钦 定 正 史 的 记 载 令 人 印 象 深 刻,是 支 持 朱 元 璋 异 相
说的重要文献基础,有必要对其史源加以梳理。
其实,朱元璋曾撰《纪 梦》一 文,回 忆 了 投 军 这 件 往 事:“遂 决 入 濠 城,以 壬 辰 (即 元 至 正 十 二 年,
1352 年)闰三月初一日至,城门守者不由分诉,执而欲斩之。良久得释,被收为步卒。 入伍几两月余,
为亲兵。”③ 其中并无郭子兴“奇其状貌”的内容,也没提郭氏出手相救之事。洪武十六年(1383 年),朱
元璋为滁州郭子兴庙立碑,“亲稿滁阳王事实”,令太常司丞张来仪撰写《敕赐 滁 阳 王 庙 碑》(以 下 简 称
《滁阳王庙碑》)。碑文根据朱元璋本人提供的材料说:“(上)遂 挺 身 入 濠 梁。 抵 其 城,为 门 者 所 执,将
欲加害。人以告王(郭子兴),王亲驰活之,抚之麾下。 间召与语,异之,取为亲兵。”④ 永乐初年成书的
《天潢玉牒》亦载此事 ⑤ ,文字相仿,当据碑文写成。
《滁阳王庙碑》相比于《纪梦》,补充了郭子兴“亲驰活之”的情节,称拔擢他为亲兵,是因为“间召与

① 张廷玉等:《明史》卷一二二《郭子兴传》,中华书局 1974 年版,第 3679 页。


② 张廷玉等:《明史》卷一《太祖纪一》,第 2 页。
③ 朱元璋:《高皇帝御制文集》卷一四,明嘉靖十四年刊本,国家图书馆藏。
④ 邓士龙辑,许大龄、王天有主点校:《国朝典故》卷一〇,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195~196 页。
⑤ 解缙:《天潢玉牒》,邓士龙辑:《国朝典故》卷一,第 2 页。
· 16 ·

语,异之”,当是异其谈吐,而非惊其相貌。显然,朱元璋关于 此 事 的 两 次 自 述,都 没 提 到 自 己 的 相 貌。
然而《明太祖实录》在记述此事时已发生变化:“(上)抵濠城,入门,门者疑以为谍,执之,欲加害。人以
告(郭)子兴,子兴遣人追至,见上状貌奇伟异常人,因问所以来。具告之故。子兴喜,遂留置左右。寻
命长九夫,常召与谋事,久之,甚见亲爱。”① 朱元璋得郭子兴知遇之故,已由“与语”“异之”潜变为爱其
“状貌奇伟异常人”。
《滁阳王庙碑》又说,朱元璋入军数月,郭子兴欲为之择 配,一 日“与 夫 人 饮 食,语 及 斯 事。 次 夫 人
忽惋惜谓王曰:‘方今兵乱,正当收召豪杰。是子举止异常,若不抚于家,使为他人之亲,是失智矣。’王
悟,遂以女妻之,孝慈皇后是也”② 。碑文借郭子兴次夫人之口,谓朱元璋“举止异常”。这是称赞他才
干出众,亦非诧其容貌。这段对话为闺阁密语,朱元璋或得自马 皇 后 的 转 述,其 他 相 关 记 载 必 采 自 碑
文,然而内容已发生变化。如清人毛奇龄《胜朝彤史拾遗记》载:“太祖在军中,子兴妻张氏(按,应为妾
小张夫人)奇太祖,力劝子兴妻太祖以(马)后,曰:‘是人有异相 非 常,当 藉 此 收 之,且 马 公 不 可 负 也。’
子兴以为然,遂赘太祖于其家。”③ 原 文 的“是 子 举 止 异 常”,至 此 已 变 作“是 人 有 异 相 非 常”;朱 元 璋 得
郭氏青目的缘由也变简单了:因为他长着一副“异相”。
通过以上对文献的初步追踪,可知 《明 史》所 记 朱 元 璋 初 从 军 时,因 “状 貌”异 常 而 获 得 特 别 的 机
遇,此说殆非朱元璋口述原始史料的本意,而是传播过程中发 生 的 变 异。 其 变 化 之 始,可 追 溯 到 永 乐
年间重修的《明太祖实录》。
朱元璋异相始见于永乐中期官方文件
2.
前引《天潢玉牒》一书,记明太祖开创事迹,成书时间在建文四年(
1402 年)七月至永乐四年(
1406
年)八月之间,即成祖朱棣即位之初,作者可能是内阁学士解缙 ④ 。 该书记载了许多奇异事件,为明王
朝的开国史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如谓朱元璋微时,“潜居草野四载。往来濠城,有一奇士,指太祖
言:‘此非凡人。’因避而弗敢入城”⑤ 。 这 是 笔 者 所 见 关 于 太 祖 之 “奇”的 最 早 文 本。 那 位 “奇 士”称 朱
氏为非凡之人,乃至逊避,不敢与之同城,可是没有说明朱元璋奇在何处。
到永乐十一年(
1413 年)建孝陵 神 功 圣 德 碑 时,已 着 力 刻 画 朱 元 璋“非 凡 人”的 外 貌:“龙 髯 长 郁,
然项上奇骨隐起至顶,威仪天表,望 之 如 神。”⑥ 御 制 碑 文 中 的 朱 元 璋,生 着 长 而 茂 密 的 龙 须,项 上“奇
骨”隆起,隐然上行,直至头顶,确乎一副骇人的异相,或更确切地说,这是一张具象的“龙颜”。然而朱
元璋的“奇骨”并非天生,而是在他登基前不久突然形成的。事见《明太祖实录》卷二八上“吴元年十二
月戊申”条:“上梦人以璧置于 项,既 而 项 肉 隐 起 微 痛,疑 其 疾 也。 以 药 傅 之,无 验,后 遂 成 骨 隆 然,甚
异。”
今见《明太祖实录》为永乐九年(
1411 年)至十六年(
1418 年)的三修本,与碑文处在同一时期。考
虑到更早些的《天潢玉牒》尚未将朱元璋的“非凡人”坐实,孝陵碑出现“项上奇 骨”而 未 明 其 故,唯“实
录”介绍最详,故推断其演变过程应 是:朱 元 璋 对 其 出 身 原 本 朴 实 的 自 述,如 “朕 本 农 夫”“淮 右 布 衣”
等,到永乐初年已开始添加神异的因子(“非凡人”),但还未形成具体的表象符号。到永乐中期建孝陵
神功圣德碑时,这一符号(即“奇骨”)诞生了,并被进一步加工,写入“实录”。“实 录”的 记 载 更 具 神 秘
色彩,实际上起到了为“奇骨”解码的作用(代表天命)。
“梦”一类的记事,本在“实录”凡例之外,但《明太祖实录》破例记 载 此 事,且 将 这 个 在 现 实 中 得 到
呼应的“异梦”系于吴元年(
1367 年)十二月“戊申”,别有用心。因为这一神秘事件就发生在朱元璋紧
锣密鼓筹备称帝之际,他随即于次月,即戊申年(洪武元年,
1368 年)正月乙亥日登基。 以彼戊申日暗

① 《明太祖实录》卷一,壬辰年闰三月甲戌,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1962 年校印本,第 5 页。


② 张来仪:《敕赐滁阳王庙碑》,邓士龙辑:《国朝典故》卷一〇,第 195~196 页。
③ 毛奇龄:《胜朝彤史拾遗记》卷一,中国野史集成续编第 25 册,巴蜀书社 2000 年版,第 157 页。
④ 参见杨永康:《〈天潢玉牒〉考论》,《学术研究》
2013 年第 1 期。
⑤ 解缙:《天潢玉牒》,邓士龙辑:《国朝典故》卷一,第 2 页。
⑥ 王前华:《孝陵石碑碑文及刻石文字》,中山陵园管理局、南京 孝 陵 博 物 馆 编:《明 孝 陵 志 新 编》,南 京 文 物 丛 书,黑 龙 江 人 民 出
版社 2002 年版,第 257 页。
· 17 ·

指此戊申年,所蕴含的象征意义不言而喻。
事实上,正是《明太祖实录》开始系统地利用相术原理构建 朱 元 璋 奇 特 的 容 貌 特 征。 朱 元 璋 由 奇
人到奇貌的变化,并非野史向壁虚构,而是由官方的历史书写首先完成,《明 太 祖 实 录》反 复 渲 染 太 祖
相貌的奇伟,是这一转换的关键 ① 。
“实录”在 追 述 朱 元 璋 少 年 之 事 时 赞 曰:“上 稍 长,姿 貌 雄 杰,志 意 廓 然,独 居 沉 念,人 莫 能 测。”②
《明史》据此写道:“(上)姿貌雄杰,奇骨贯顶,志意廓然,人莫能测。”③ “奇骨贯顶”是对“奇骨”的发展,
但这四个字在“实录”原文里尚未出现,只是到了明代晚期始为描述朱元 璋 容 貌 的 经 典 用 词。《明 史》
乃径采之,并羼入历史文本中,实际上是用后起的观念对历史本态进行的追改式重写。
“实录”还记载:已入寺为僧的朱元璋,一日游方至六安朱砂镇,有老儒相其面曰:“我观贵相非凡。
我善星历,试言汝生年月日为推之。”朱元璋具以实告。老儒默然良久,叹曰,“吾推命多矣,无如贵命,
愿慎之。今此行利往西北,不宜东南”;又“历告以未然事甚悉”。 别去时,“问其邑里姓字,皆不答”④ 。
前引《天潢玉牒》里一“奇士”指朱元璋为“非凡人”,此老儒也是一位奇士,他 用 相 术 及 星 历 之 学,准 确
推出朱元璋非凡的命造。如果我们从官方文献叙事的连贯性 上 观 察,就 会 发 现,朱 元 璋 之 奇 与 非 凡,
正由空泛一步步落到实处。老儒相面,是朱元璋“贵相”的最早记录。
前文已指出,在朱元璋的自述中,并无其容貌信息,而《明太祖实录》却直言“上状貌奇伟异常人”。
在“实录”郭子兴小传中,还有这样一段记载:
(子兴)其先曹州人也。父郭公,少好星历,年壮 犹 未 娶。 游 术 至 定 远,言 人 祸 福 寿 夭 多 验,邑 人 信 之。 邑 中
富翁家有女,瞽而未嫁。郭公过其门,翁以女命使推 之,惊 曰:“贵 人 也!”翁 曰:“此 女 瞽,故 未 有 配。”郭 公 遂 纳 礼
娶之。既娶,不数年,家业日殷。生三子一女,子兴其中子也。始生,父卜之曰:“是儿得 佳 兆,异 日 当 大 贵。 兴 吾
家者,必此儿也。”⑤
此段文字被《明史》采入《郭子兴传》,并在其后记载了“子兴奇太祖状貌”及小张夫人称“此异人”等事,
形成一个基于相术的完整的叙事结构。“实录”郭子兴传谓郭父是一名“日者”,即以卜筮为业的术士,
等于暗示郭子兴“奇太祖状貌”是 有 术 学 依 据 的;子 兴 初 生 时,“郭 公 卜 之 吉”⑥ ,于 此 亦 有 了 着 落。 这
样,不单郭子兴遭遇朱元璋为命中注定,就连马皇后缔婚朱氏也是 前 定 的。“实 录”说,“马 公 有 季 女,
甚爱之,常言术者谓此女当大贵”⑦ 。马氏大贵,仍由术士之言着落在朱元璋身上。
可见,围绕朱元璋何以发迹,《明太祖实录》做了充分的“理论准备”,其主要的理论工具就是相术。
朱棣与其父不同,在诸般术数里,比较偏好相术,在其发迹史上,相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⑧ 。这种影响必
然渗透到实录等官方文献的修纂中,成为解构、重塑本朝历史的工具。当然,对于“得国不正”的他,这主
要还是为了服从他自己利益的需要。可以说,朱元璋相貌之变,其子朱棣是第一个“整容师”。
“奇骨贯顶”与相术家笔下的朱元璋像
3.
明初,袁珙、袁忠彻父子,都是深 受 朱 棣 信 任 的 著 名 相 士。 袁 忠 彻 在 景 泰 二 年(
1451 年)编 纂《古
今识鉴》一书,其中记朱元璋尚居人下时,有一个叫铁冠的方士来谒,说道:“天下扰攘,非命世之主,未
易安也。以今观之,非明公而谁!”朱元璋问其意,答曰:
明公状貌非常,龙瞳凤目,天地相朝,五岳俱附,日 月 丽 天,辅 骨 插 鬓,声 音 洪 亮,贵 不 可 言。 但 四 维 滞 气,如

① 从“实录”记事中“项肉隐起微痛”,“疑其疾”,“以药傅之”,“遂成骨隆然”等来看,笔法颇为写实,不 能 排 除 朱 元 璋 中 年 后 得 了
颈部包肿之类的怪病,使其外貌发生了一些变化,官方对此 做 了 神 秘 化 解 读。 如 是,则 朱 元 璋 的 “奇 骨”就 并 非 无 中 生 有、空
穴来风了。至于野史有无传闻,目前尚未看到相关记载。
② 《明太祖实录》卷一,第 2 页。
③ 张廷玉等:《明史》卷一《太祖纪一》,第 1 页。
④ 《明太祖实录》卷一,甲申年,第 3~4 页。
⑤ 《明太祖实录》卷二,乙未年三月,第 27~28 页。
⑥ 张廷玉等:《明史》卷一二二《郭子兴传》,第 3679 页。按,事实上,郭氏结局并不好,三子俱亡,唯 有 一 女 嫁 朱 元 璋 为 妃 。 故 郭
氏命运之“吉”,只着落在郭子兴因识拔朱元璋于众中,后被阴封为王上。
⑦ 《明太祖实录》卷一,壬辰年闰三月甲戌,第 6 页。
⑧ 参见胡丹:
《卖卜帝王家,术游公卿间———相士袁珙、袁忠彻父子小传》,
《看历史》
2014 年第 5 期。
· 18 ·

云行月出之状,所喜者准头黄明,贯于天庭。直待神采焕发,如风扫阴翳,即受命之日也,应在一千日内 ① 。
这段文字纯为相术家言。我们看到,此时的朱元璋尚未“奇骨贯顶”,还只是“辅骨插鬓”(又叫“辅角插
天骨”,以辅骨 ② 长 耸 为 上,是 清 贵 之 像 )。 在 《古 今 识 鉴 》中,有 多 位 士 人 生 有 此 像,似 乎 并 不 甚 奇。
“奇骨贯顶”就非常尊贵了,指额正面头骨方正而大(名伏羲骨),上至头 顶 百 会 穴,相 书 又 称 朝 天 伏 羲
骨、方伏羲骨,也就是常说的“日角相”,多被视作古代帝王之奇品骨相。
相语中常见龙行虎步、龙姿凤质、天日之表一类的判 语,其 实 与 形 容 人 器 宇 轩 昂 一 样,盖 皆 泛 语,
不是具体的体态描绘,“奇骨”却是一种较为显眼的体貌特征。然而,无 论 是 孝 陵 神 功 圣 德 碑 还 是《明
太祖实录》所描绘的项上奇骨,与此皆不相类。所谓“奇骨贯顶”,应是后人借用相术词汇对朱元璋“奇
貌”所做的符号化的再概括。
虽然孝陵神功圣德碑与“实录”首发“奇骨”之端,但“奇骨贯顶”一说还未出现在《古今识鉴》里,而
到明晚期何乔远撰《名山藏》时,已 称“太 祖 日 章 天 质,凤 目 龙 姿,声 如 洪 钟,奇 骨 贯 顶”③ ,全 然 为 相 学
家的口吻。由于《名山藏》出世较晚,作者应受到当时流传的太祖异相 的 影 响,可 能 属 于“看 图 说 话”。
又由于相术的广泛影响,相家术语渗透到文艺创作及人们的日常话语中,“奇骨贯顶”之类多属俗语套
话,未必一定都有史料的渊源与依据 ④ 。
值得注意的是,《古今识鉴》对朱元璋容貌“天地相朝,五岳 俱 附,日 月 丽 天,辅 骨 插 鬓”的 形 容,已
与传世的异相或丑像颇为相似了。天地是指天庭和地阁,分别 象 征 额 头 和 下 巴;相 朝 之 状,是 形 容 其
突崛相对———异相的朱元璋,不 正 长 着 一 张 两 头 弯 弯 的 鞋 拔 子 脸 (或 称 “猪 龙 形 ”)吗 ⑤ ? 考 虑 到 “铁
冠”这位相面之人不太可靠,则他所称的“明公状貌非常”云云,很可能就是袁忠彻本人的生花妙笔,不
过借铁冠做代言罢了。显然,这副 以 相 术 理 论 为 依 据 写 出 的 太 祖 容 貌,已 较 官 方 钦 定 的 版 本 更 为 丰
富,加进了相学家自己的想象与改造。
如果说,永乐时期的碑文、“实录”,为朱元璋这位开国皇帝的“形象建设”指出了一个神性的方向,
那么到袁忠彻奉敕辑纂《古今识鉴》时,已“实证”地推出一个颇具异相的太祖皇帝了。至正统、景泰时
期,太祖御容已经显示出奇异的特性,但还未走得太远,至少这时朱元璋的脸上还没有“黑子”,奇骨还
未贯顶,“龙颜”也还没有异化为一副丑陋不堪的猪龙之形。

二 朱元璋异相中的符号意蕴

清宫南薰殿所藏朱元璋图像
1.
列代帝后图像,明代藏于内库,清乾隆十四 年 (
1749 年)重 加 装 潢,移 藏 于 南 薰 殿 ⑥ 。 南 薰 殿 所 藏
历代帝王画像中,以朱元璋的存 像 最 多,立 轴 12、册 页 1,计 13 幅 之 多。 嘉 庆 二 十 年 (
1815 年),胡 敬
为编辑《石渠宝笈三编》,曾作《南薰殿图像考》,详细开列了 12 立轴的情况。兹引如下:
1)绢本,纵六尺三寸,横三尺一寸,设色。画坐像,高五尺二寸,凤眸龙颐,黑痣盈面,服冕垂旒,被衮执圭。

2)绢本,纵六尺三寸,横三尺一寸,设色。画坐像,高五尺一寸,冠服同前。

3)绢本,纵六尺二寸,横三尺三寸,设色。画坐像,高五尺一寸,乌纱折上巾,织金盘龙袍。

4)纸本,纵二尺六寸,横一尺五寸,设色。画坐像,高二尺二寸,冠服同前。

5)纸本,纵五尺三寸,横三尺一寸,设色。画坐像,高五尺,皮弁织金盘龙袍。

① 袁忠彻:《古今识鉴》卷八《国朝》,明景泰二年(
1451 年)刻本,国家图书馆藏。
② 根据相术理论,眉上、前额天庭两侧,从里到外分别为日(月)角、辅骨、边城、山林。相学术语及对应 部 位,可 参 见《柳 庄 相 法》
(又名《柳庄神相全编》)卷上“流年运限”等图(《古今图书 集 成 · 博 物 汇 编 · 艺 术 典 · 相 术 部》,中 华 书 局、巴 蜀 书 社 1985 年
版)。
③ 何乔远:《名山藏》卷一《典谟记·太祖皇帝上》,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 年影印本,第 1 页。
④ 相术对文艺作品中人物形象塑造的影响,可参见万晴川:《明清小说中的人物形貌描绘与相人术》,《西 北 师 大 学 报(社 会 科 学
版)》
2001 年第 5 期;小川阳一撰,李勤璞译:《明清肖像画与相术的关系》,《美苑》
2002 年第 3 期。
⑤ 王耀庭《肖像·相势·相法》一文,经与传统相法对比,认为朱元璋异相就是相书中所说的“龙相”(台 北《美 育》第 99 期,
1998
年)。
⑥ 关于乾隆十四年对旧藏历代帝后名臣图像的重裱移藏,可参见赖毓芝:
《文化遗产的再造:乾隆皇帝对于南薰殿图像的整理》,台
北《故宫学术季刊》
2009 年第 4 期。按,南薰殿图像中的 13 幅朱元璋画像,除一幅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外,余皆藏于台北故宫。
· 19 ·

6)纸本,纵三尺三寸,横二尺,设色。画半身像,冠服同前。

7)纸本,纵六尺,横三尺四寸,设色。画坐像,高五尺七寸,折上巾,黄袍绛履。

8)纸本,纵五尺二寸,横三尺一寸,设色。画坐像,高四尺八寸,折上巾,赭袍。

9)纸本,纵三尺三寸,横二尺二寸,白描半身像,折上巾,盘龙袍。

10)纸本,纵三尺三寸,横二尺,白描半身像,冠服同前。

11)纸本,纵三尺四寸,横二尺,白描半身像,皮弁盘龙袍。

12)绢 本,纵 八 尺 五 寸,横 五 尺 一 寸,设 色。 画 坐 像,高 四 尺 八 寸,乌 纱 折 上 巾,黄 袍,紫 面 虬 髯,与 前 像 迥

异 ①。
第 12 幅设色绢本坐像,原有按语,“疑是成祖像,误题签”。实际 上 是 朱 元 璋 像,就 是 那 幅 广 为 人 知 的
中年坐像立轴。隆庆六年(1572 年)出 任 南 京 工 部 尚 书 的 张 瀚 回 忆:“余 为 南 司 空,入 武 英 殿,得 瞻 仰
二祖御容。太祖之容,眉秀目炬,鼻直唇 长,面 如 满 月,须 不 盈 尺,与 民 间 所 传 奇 异 之 像 大 不 类。”② 此
外,南薰殿所藏明代帝后册页中,还有一帧朱元璋老年半身像。该像须发皆白,与中年全身坐像一样,
绘制精细,面貌相似,是为所谓的“正像”。张瀚已注意到他所见御容“与 民 间 所 传 奇 异 之 像 大 不 类”。
而所谓的“奇异之像”,应该就是常见的“龙形”之像(或称丑像、猪像),南薰 殿 所 藏 朱 元 璋 异 相 皆 是 此
类。
这么多图像中,正像无疑是明代宫廷所绘朱元璋真容。因为它们是非常规范而精致的,这是古代
帝王肖像画的共同特点,与其他明帝画像显然出自同一系统。不管画师如何处理“神似”的问题,画中
的朱元璋相貌应该与他本人具有 相 当 的 形 似 ③ ,当 时 的 人 物 肖 像 画 也 已 达 到 了 这 个 水 平。 朱 元 璋 这
两幅正像画于不同时期,但从容貌上能看出是一个人。其老年半身像的两颊上生有银白色短髭,这是
朱元璋面部的一个明显特征,笔者将中年坐像的高分辨率电子图片放大,发现在同样部位,也有短髭,
只是那时是黑色的。两幅图像在细节上具有如此的一致性,表明它们在绘画技法上,是追求高“写真”
的。而 11 幅异相图像,无论从材质、用色与尺幅,还是画中人 物 的 冠 服 装 饰 来 看,都 是 杂 乱 混 搭 的 随
性之作,显示出其来源复杂,与宫廷帝王画像严格的规范性 (包括姿态、布景、衣冠等)差谬千里 ④ 。 这
些画像多绘制粗糙,衣冠错漏百出,人物面貌不一,如无题签,根 本 无 法 识 别 是 同 一 个 人,也 看 不 出 年
龄,有的甚至怪异到不似人类的地步。
朱元璋异相的形成与传播
2.
清人胡敬的“图像考”,对朱元璋异相的来历并无考证。他在按语 中 摘 引 了《明 史 · 舆 服 志》中 关
于明代皇帝衮冕、皮弁及常服之制的内容,却没有指出异相中的冠 服 与 典 制 完 全 不 符;他 还 引 了 何 乔
远《名山藏》对明太祖“日章天质”“奇骨贯顶”的描述,以及毛奇龄《胜朝彤史拾遗 记》中 相 士 郭 山 甫 为
朱元璋相面的记载。可能胡敬已意识到,朱元璋的这些异相几乎就是一堆相理符号(如脸型、黑子、五
官形态)的堆积,不太可信;但这些怪异之像何以尊藏于宫廷,他觉得懵然,不敢擅断,故只排列材料而
不做结论。
《胜朝彤史拾遗记》记郭山甫事曰:“山甫善相人。 上 龙 潜 时,尝 游 临 淮,过 山 甫 家。 山 甫 自 外 至,
见上大惊,急呼内治馔。治毕,夫妇捧七箸侍上饮,笑语甚欢。中酒,阖外户跽曰:‘公非常人也,自爱。
尝言钟离有王者气,当在公矣。’上去,山甫谓诸子:‘若曹皆田舍郎耳,而有封侯之相。吾初疑之,今始

① 胡敬:《南薰殿图像考》卷上,《胡氏书画考三种》,续修四库全书第 1082 册,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13 页。


② 张瀚:《松窗梦语》卷六《方术纪》,中华书局 1985 年版,第 110 页。
③ 形似是肖像画的基本要求,明人陆容说某画工“稍于形似之外,加穆穆之容以进。上览之,甚喜”(《菽 园 杂 记》卷 一 四,中 华 书
局 1985 年版,第 170 页),常被引作朱元璋掩饰自己真实面容的证据。然所谓稍“加穆穆之容”,可 以 理 解 为 给 朱 元 璋 的 容 貌
里加进一些显示其尊贵的符号,如长耳垂轮、面颊丰满等。这是中国古代肖像画及塑形的基本手 法,不 可 理 解 为 朱 元 璋 喜 欢
不似己的画像。
④ 其实岂止帝王,就是民间画像,人物亦必 契 合 其 身 份,重 其 场 景。 如 宋 人 郭 若 虚 《图 画 见 闻 志》卷 一 《叙 论 · 论 制 作 楷 模 》中
云:“画人物者,必分贵贱气貌、朝代衣冠。”(中华书局 1985 年 版,第 19~20 页)这 等“气 貌”,在 朱 元 璋 的 异 相 图 画 中 是 全 然
没有的。另外,南薰殿所藏朱元璋图像中有数幅显非明人所作,如《中国历代帝王名臣像真迹》(河 北 美 术 出 版 社 1996 年 版)
第 31 页所收之像,左上题:“帝朱姓名元 璋,江 南 句 容 人,国 号 洪 武,在 位 三 十 一 年。”其 题 款 直 犯 御 讳,知 其 必 为 清 人 所 绘。
它既非“写真”,当然谈不上真容了。
· 20 ·

知以是也。’”① 郭山甫的相术可谓神验,其 女 后 封 宁 妃;二 子,长 封 巩 昌 侯,次 封 武 定 侯,死 皆 赠 公,山


甫本人亦赠国公。我们从现代科学观念出发,当然不信这样的“神术”。前文已指出,首先依据相理对
朱元璋相貌进行“整容”的,是永乐时期的官方文本,如“实录”与孝陵神功圣德碑。然而《明太祖实录》
并未记载郭山甫的预言,且山甫之事与秦末吕公(吕雉之父)相刘邦故事异常相似,或者说就是从前者
脱胎而来,只是换了主角,但因为毛奇龄的关系,郭山甫的预言被载 入《明 史 · 后 妃 传》。毛 奇 龄 参 与
了《后妃传》的写作,因为“实录”等官方文献殊乏宫闱记载,他便多“取外史所记与实录稍不符者,草成
应之”,余剩未用的材料,复为《胜朝彤史拾遗记》一书。郭山甫之事应是“外史野记”中的一种,它甚至
不载于武定侯郭英六世孙郭勋在 嘉 靖 中 期 所 著 《三 家 世 典》② 一 书,笔 者 因 而 怀 疑 它 的 出 现 应 更 晚 一
些,或在万历朝乃至更后。
从前引张瀚的记载来看,到明代中晚期,太祖异相已在民 间 广 为 流 传,南 薰 殿 所 藏 应 该 只 是 其 中
的一部分 ③ 。如同为嘉靖、万历时人的徐渭,作《高皇帝像赞》云:“上之岩也,天高以覆耶? 下之丰也,
地载以厚耶?扫孽胡而握汉统,维斯之与咮 耶? 眉 采 耶?目 河 耶? 唐 与 虞 之 后 耶? 氏 以 朱 耶? 金 天
氏之胄耶?是为我圣祖高皇帝之面耶?”④ 又如万历时人张萱之父在云南做知县时,曾于黔国公府“摹
高皇御容,龙形虬髯,左脸有十二黑子,其状甚奇,与世俗所 传 相 同,似 为 真 矣”。后 来 张 萱 在 京 为 官,
“始得内府所藏高、成二祖御容。高皇帝乃美丈夫也,须髯 皆 为 银 丝,可 数,不 甚 修,无 所 谓 龙 形 虬 髯、
十二黑子也”⑤ 。较之只有京官才能瞻仰的太祖正像,异相传播更广,留给人们的印象更为深刻。
是否能为朱元璋异相的产生及流传设定一个时段上限呢?这里先提供一些与朱元璋相貌有关的
旁证材料。据载,朱元璋侄子朱文正,“貌 类 高 帝”⑥ 。 宗 室 之 中,宪 宗 第 十 三 子 荣 庄 王 祐 枢,也 是 “状
貌类高帝”⑦ 。这两位王子都和朱元璋长得像,但史籍中没有关于他们相貌怪异的记载。 臣子中也有
“貌类”的,如洪武十八年(
1385 年)进 士 山 阴 人 陈 思 道,仕 至 礼 部 侍 郎,此 人 生 平 “有 二 异”,其 一 就 是
“貌酷肖御容”。然查张岱《越中三不朽图赞》所收《陈行父公像传》所存陈 思 道 官 服 像,其 面 容 并 无 奇
异处 ⑧ 。又如,成化时进士陆 容 记:“闻 苏 州 天 王 堂 一 土 地 神 像,洪 武 中 国 工 所 塑。 永 乐 初 有 阖 百 户
者,除至苏州卫,偶见之,拜且泣。人问故,云在高皇左右日久,稔识天颜,此像盖逼真已。”⑨ 此事祝允
明《前闻记·天王堂土地》亦载:“姑苏阖闾子城之濠,设有东西二天王堂。其西堂东庑有土地祠,貌甚
类太祖皇帝。相传张氏(士诚)僭据日,有道者潜塑此像,意谓 此 土 地 当 属 太 祖 云 耳。 道 者 失 其 名,盖
异人也。或曰偶肖圣容,初无道者事。”
瑠 陆、
瑏 祝二人都是生活于明中期的苏州人,在他们的记述中,均
未提到朱元璋相貌怪异;祝允明尤好记异闻,他说土地神“貌甚类太祖 皇 帝”,盖 其 心 目 中 的 太 祖 之 像
本不奇异。
综合以上明朝人“貌类高帝”的材料,似可推断,在明代中期以前,朱元璋怪异之像尚未广为流传;
朱元璋相貌由“奇貌”向异相的转变,大约完成于嘉靖时期,其后始大 量 出 现 太 祖 异 相 的 记 载 及 绘 画。
那么这些异类的画像是何时,又是如何流入宫廷的呢?
南薰殿入藏历代帝后像,是 乾 隆 十 四 年。 古 今 君 臣 画 像,明 代 原 贮 于 由 印 绶 监 掌 管 的 古 今 通 集

① 毛奇龄:《胜朝彤史拾遗记》卷一,第 160 页。
② 郭勋:《三家世典》,邓士龙辑:《国朝典故》卷四三,第 1055 页。
③ 据王正华研究,朱元璋“猪龙”形的异相 在 明 末 清 初 已 非 常 流 行 [按,惜 王 先 生 大 作 未 尝 寓 目,转 述 于 赖 毓 芝 《文 化 遗 产 的 再
造:乾隆皇帝对于南薰殿图像的整理》(台北《故宫学术季 刊 》
2009 年 第 4 期 )一 文 ]。 这 类 异 相,近 现 代 在 民 间 犹 有 发 现,如
1986 年 3 月 3 日《云南日报》第 2 版载,在云南腾冲县发现朱元璋绸缎画像,身穿龙袍,脸上生 48 颗黑痣,显系一幅异相。
④ 王焕镳: 《明孝陵志·艺文第七》,南京稀见文献丛刊,南京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133~134 页。
⑤ 张萱: 《疑耀》卷一“高皇帝像”,丛书集成初编本,商务印书馆 1939 年版,第 3~4 页。
⑥ 何乔远:《名山藏》卷四〇《分藩纪五·靖江王懿文太子附》,第 2243 页。
⑦ 张廷玉等:《明史》卷一一九《诸王传四》,第 3642 页。
⑧ 张岱:《越中三不朽图赞》,绍兴市古籍珍本再造工程第 2 辑,绍兴图书馆 2005 年影印本。
⑨ 陆容:《菽园杂记》卷一四,第 170 页。


瑠 祝允明:《前闻记》,邓士龙辑:《国朝典故》卷六二,第 1394~1395 页。
· 21 ·

库 ① 。明朝帝后御容,则尊藏 于 太 庙 东 北 的 景 神 殿 ② 。 易 代 之 后,集 中 收 贮 于 内 务 府 库,乾 隆 十 二 年


1747 年)下谕重新装裱时,仍“沿袭前明以来之旧”,其保存状况是“扃 硉收藏,视同寻常图绘,未经启

视,尘封蛀蚀,不无侵损”③ 。似乎这批图像在入清后从未有过更新,相关记载也无在这次整理中加 进
新的藏品的信息。然而,对于南薰殿帝王像的轴数,相关文献所记并 不 一 致:造 办 处《活 计 档》所 记 修
复、进呈情况,计历代帝后像 77 轴(乾 隆 十 二 年)④ ;《御 制 南 薰 殿 奉 藏 图 像 记》所 记 帝 后 像 轴 68,册 7
(乾隆十四年)⑤ ;法式善《陶庐杂录》所记古帝后 像 轴 75,册 15(嘉 庆 七 年)⑥ ;胡 敬《南 薰 殿 图 像 考》所
记帝后像轴 98,册 16(嘉庆二十一年)⑦ ;《大清会典》所记帝后像轴 100,册 18(光绪二十五年续纂)⑧ 。
从造办处修复进呈帝后像 77 轴(帝后册因连同历代先圣、功臣在 内,细 目 不 明),到 正 式 入 藏 南 薰 殿,
已少了 9 轴,表明乾隆帝对于哪些图像应该尊藏是有选择的,至于 他 选 择 的 标 准 是 什 么,哪 些 图 像 应
被淘汰,淘汰之后如何处理,则 不 清 楚。 此 后 南 薰 殿 图 像 呈 增 长 趋 势,以 立 轴 而 言,嘉 庆 初 年 已 增 7
轴,到修《石渠宝笈三编》时又增 23 轴,光绪年间复增 2 轴。
明太祖像的数量变化也较大。乾 隆 九 年(
1744 年)三 月,内 务 府 曾 对 所 藏 图 像 做 过 一 次 调 查,据
《内务府奏销档》,太祖像为“大 小 像 两 轴”⑨ 。 到 嘉 庆 初 年 法 式 善 作《陶 庐 杂 录》时 已 为 12 轴,至 二 十
一年(
1816 年)胡敬作《南薰殿图像考》时,轴数没有变化。
综合以上材料知,乾隆九年,内府仅藏朱元璋像 2 幅,可能都是“正像”,即现存立轴中的中年坐像
与册页中的老年半身像,《内务府奏销档》“大小像两轴”之说,也许是轴、册概而言之。且据清初档案,
原明宫太庙所藏帝后御容,在顺治元年(
1644 年)七月间,经 清 点 有 391 轴,加 上 册 页、手 卷 等 共 计 43
椟,除御容每位量留一二轴外,其余全部送至晋王之寓。这说明此时清宫所藏还没有太祖异相。乾隆
十二年重装“前明以来之旧”的历代帝后像,仅仅过去三年,应该不会有异相流入。乾隆帝对修复的帝
后像做过一定的裁汰(由 77 轴 减 为 68 轴,淘 汰 率 达 12% ,应 该 说 不 低 了 ),其 后 南 薰 殿 并 未 锁 钥 封
固。乾、嘉之际,对内廷秘藏做过系统整理,古代帝后像有了明显增长,计增 30 轴之多。笔者怀疑,朱
元璋的异相,应该是在乾隆晚年编辑《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等书时流入清宫,并且很可能是有意识收
藏的结果。
民间绘画作品流入宫廷的路径,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如 同 样 是 藏 于 清 宫,与 帝 后 像 同 批 装 裱 的
历代功臣像中,有姚广孝真容,据考证可能绘于洪熙年间,后藏 北 京 潭 柘 寺,至 明 末 犹 在 该 寺,不 知 如
何就进清宫了 
瑠 。民间私绘私藏的太 祖 “
瑏 御 容”,也 必 然 随 着 这 样 一 个 路 径 进 达 内 廷。 这 条 路 径 尚 待
通过史料发掘重新还原,而我们从黔国公邸尊藏“龙形虬髯”的异相、著 名 文 士 徐 渭 作 歌 赞 美 可 知,这
些画像至少得到相当一部分士人乃至勋戚之家的认可,这一心理基础 和 认 知 观 念 才 是 异 相 得 以 广 为
流传而不遭禁绝的根本原因。

① 刘若愚:《酌中志》卷一七《大内规制纪略》,北京古籍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150 页。


② 孙承泽:《春明梦余录》卷一八“景神殿”,北京古籍出版社 1992 年版,第 269 页。
③ 《清高宗实录》卷三〇一,乾隆十二年十月辛巳,中华书局 1985 年影印本,第 936 页。
④ 《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乾隆十二 年 十 一 月 十 六 日,转 引 自 赖 毓 芝:《文 化 遗 产 的 再 造:乾 隆 皇 帝 对 于 南 薰 殿 图 像 的 整
理》,台北《故宫学术季刊》
2009 年第 4 期。
⑤ 鄂尔泰、张廷玉编纂:《国朝宫史》卷一一“南薰殿”,北京古籍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199 页。
⑥ 法式善:《陶庐杂录》卷一,中华书局 1959 年版,第 1~3 页。按,该书刊于嘉庆二十二年,据赖毓 芝《文 化 遗 产 的 再 造:乾 隆 皇
帝对于南薰殿图像的整理》(台北《故宫学术季刊》
2009 年第 4 期)一文知,法 式 善 在 嘉 庆 七 年 因 纂 修 《国 朝 宫 史》而 得 入 观 南
薰殿诸图像,故将时间定于此年。
⑦ 胡敬:《南薰殿图像考》卷上,《胡氏书画考三种》,第 13 页。
⑧ 昆冈等修:《钦定大清会典》卷九〇《内务府》,续修四库全书第 794 册,第 841~842 页。按,南 薰 殿 所 收 图 像 轴 、卷 的 变 化,可
参见赖毓芝《文化遗产的再造:乾隆皇帝对于南薰殿图像的整理》(台北《故宫学 术 季 刊》
2009 年 第 4 期)附 表 一 《南 薰 殿 图 像
内容的变动比较》。
⑨ 转引自章乃炜、王蔼人编:《清宫述闻》,紫禁城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397~398 页。


瑠 王征:《知公罪公,星有定盘———南薰殿〈姚广孝像轴〉考释》,《中国典籍与文化》
2011 年第 1 期。
· 22 ·

三 对朱元璋异相及其传播的政治文化考察

当代人依着今天的审美观,将朱元璋的异相称为丑像。过去的人却并不作如是观,如清末民初人
赵汝珍就用“雄豪奇伟”① 四字形 容 朱 元 璋 的 奇 异 之 像,他 不 论 美 不 美,只 说 奇 不 奇。 这 种 意 见,不 是
出自美恶之辨,而是基于术学理论的神秘主义世界观。今人摆脱了唯心主义的束缚,应可轻易判断异
相皆非“写真”。本文的目的亦不在于对这些画像作真伪讨论,而是要 探 析 这 些 奇 异 之 像 之 所 以 出 现
并广为人传信的原因,并对这一人文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对朱元璋异相为“疑像”的简单辩说
1.
异相中的朱元璋,一副弯月型的脸庞,容貌险 奇 怪 异,有 的 还 满 脸 布 有 黑 子———这 是 一 副 惊 人 的
相貌。对其真实性,历来讨论颇多,有信以为真容者,也有人视之为疑像 ② 。
赵汝珍在《古董辨疑》中说:“朱元璋传世之御容有二,一为温文儒雅、五官端正者,一为雄豪奇伟、
深目长颊者。二者均常见之,南薰殿各代帝王像,二像均有之。数年前南京明孝陵之享堂尚同时供此
二像。明太祖亦同常人,绝不能有二像,是其中必有一伪,惟 孰 真 孰 伪,前 人 未 有 纪 录,凭 空 推 想 亦 难
确定。但以理推之,当以深目长颊者为真,盖此像迹近侮辱,含 有 朱 猪 之 意,若 非 真 像,在 专 制 时 代 无
人敢为之,况其子孙又奉祀之,其必为真像,盖可知也。”③ 赵汝珍之见其实存在罅漏,如谓“数年前南
京明孝陵之享堂尚同时供此二像”,此时已在清末,恐怕难称朱明“子 孙 又 奉 祀 之”吧! 一 个 人 长 那 样
一副尊容,是难以想象的,所以许多人虽然不做定论,但还是倾向于认为丑像“非真”,如明人王圻编集
的《三才图会》即不取异相 ④ 。
其实,与画像孰真孰假的推想之词比起来,对朱元璋一人 而 具 两 副 容 貌 作 出 解 释 更 具 价 值,其 中
持“疑像”说者最多,又有三说:
其一,明末清初人谈迁说:“太祖好微行察外事。微行恐人识其貌,所赐诸王侯御容一,盖疑像也。
真幅藏之太庙。”⑤ 此说似难成立,其本 身 就 存 在 矛 盾:微 行 恐 人 识 其 貌,与 赐 诸 王 侯 御 容 何 干? 难 道
诸王侯还会不识今上真容?且朱元璋 在 位,主 要 依 靠 公 朝 理 政,经 常 临 朝 亲 断 政 事 ⑥ ,何 曾 担 心 臣 民
认得他!何况好多朱元璋“微行”故事,都是后世野史敷衍出来的。
其二,清初人宋起凤在《稗说》中说,他在南京二寺见到两种朱元璋御容,在灵谷寺者为一草本(大
概指不设色的纸本),其像“望若龙状”;在鸡鸣寺者为“五官端好”“面无纤痕”的彩绘图像。“二处凡游
者,必请主僧展礼。两地迥殊,不知其孰是。或曰灵谷者上令工为之,宣威外域尔,非真也”⑦ 。
其三,与上说近似,但不称“宣威外域”,说是朱元璋在得天下前为威服世人伪造的。当元运已终,
天下大乱之时,第一个以相貌之奇 来 主 动 承 受 天 命 的,是 布 贩 子 出 身 的 徐 寿 辉。《明 史 · 徐 寿 辉 传》
载:“元末盗起,袁州僧彭莹玉以妖术与麻城邹普胜聚众为乱,用红巾为号,奇寿辉状貌,遂推为主。”⑧
似乎朱元璋也希望有一副徐寿辉那样有号召力的脸孔。此说很为 人 深 信,因 为 它 为 朱 元 璋 不 合 常 理
地拥有两种面容且异相太过惊人,提供了一个看似合理的解释。一些研究古代肖像画的学者就认为,
“此类疑像完全是按照朱元璋的主观意愿臆造出来的。在帝王个人生性和主观意愿驱使下,肖像画竟
然能背离形似这一基本法 则,这 在 历 代 帝 王 像 中 是 绝 无 仅 有 的 ”⑨ ,将 其 称 为 宫 廷 人 物 肖 像 画 的 “变
异”。然而此说实难成立。因为徐寿辉很快为部下所弑,而且朱 元 璋 应 该 很 清 楚,在 那 样 险 恶 的 环 境
下生存,一副奇貌是靠不住的。如果说他欲借一副由天命符号构成 的 写 意 面 孔 来 传 达 他 才 是 真 命 天

①③ 赵汝珍:《古董辨疑》第 14 章《杂辨·明太祖御容之伪》,中国书店 1989 年影印本。


② 参见索予明:《明太祖画像真伪辨———故宫文物札记之三》,台 北 《大 陆 杂 志 》
1969 年 第 6 期;《明 太 祖 画 像 考 》,台 北 《故 宫 季
刊》
1973 年第 3 期。夏玉润:《漫谈朱元璋画像之谜》,《紫禁城》
2008 年第 4 期。
④ 王圻、王思义编集:《三才图会》上册,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 年影印本,第 582 页。
⑤ 谈迁:《枣林杂俎》智集《逸典·疑像》,中华书局 2006 年版,第 1 页。
⑥ 参见胡丹:《明代早朝述论》,《史学月刊》
2009 年第 9 期。
⑦ 宋起凤:《稗说》卷一“御容”,谢国桢编:《明史资料丛刊》第 2 辑,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2 年版,第 21 页。
⑧ 张廷玉等:《明史》卷一二三《陈友谅传附徐寿辉传》,第 3687 页。
⑨ 单国强:《明代的宫廷绘画》,《中国书画》
2004 年第 3 期。
· 23 ·

子的讯号,就更不可信了。因为直到 元 至 正 二 十 六 年(
1366 年),朱 元 璋 仍 在 名 义 上 依 附 于 韩 林 儿 的
龙凤政权,以其号令为圣旨,以己号令为令旨———尽管 此 时 他 已 是 江 南 兵 力 最 盛 的 诸 侯。 他 这 么 做,
是长期坚持的韬光养晦的政治策略,假造异像之说,有违于此。
以上三说皆认为异相出自朱元璋 刻 意 的 伪 造。 然 而 “异 人”之 像,“奇”固 然 重 要,还 须 配 一 “伟”
字,“奇伟”之像才是完美的。历代帝王画像,虽然都会在造型中融入一些符合相理的特征,如大耳、丰
准、广额等,并且成为古代造像的基本手法;画师们在追求面容相似的前提下,都会渲染一下这些代表
尊贵的符号。但前提是,必须符合大众基本的审美观,尤其是面 容。 汉 高 祖 刘 邦 就 是 一 位“隆 准 而 龙
颜,美须髯”的美丈夫,他也有“七十二黑子”① ,但长在左股上,而不像朱元璋满脸落花,破相得很。 反
观朱元璋的怪像,却是那样丑陋不堪,甚至十分猥琐,毫无贵气可言。朱元璋常常自拟汉高祖,甚至还
觉得其输于己,他会以那样的丑态来自贬吗?
朱元璋截然不同的人格形象是其迥然相异外貌的基础
2.
朱元璋的本像虽然绝不如此骇人,但其异相之出现与广泛传播,却正是帝王个人生性和主观意愿
驱使下的结果。只是这位帝王,不是朱元璋,而是他的儿子朱棣。 朱 棣 在 篡 位 自 为 后,对“开 国”历 史
进行了重塑,一个重要表现是:洪武朝的异人与异迹骤然增多。例如《天 潢 玉 牒》中 的 诸 多“异 人”,伴
随着太祖皇帝的出生、成长与奋斗;永乐以后,与朱元璋有关的各种圣瑞与“神迹”的传说更如井喷,一
个神化、传奇的朱元璋逐渐从其平常人的面貌中脱胎而出。
通过前文对文献及图像的追踪,不难发现,这两种历史材料的演变大致是相对应的。从朱元璋的
相貌被泛泛地形容为“姿貌雄杰”“异常人”,到符合相术上“辅骨插鬓”的特征,再 升 格 为 极 贵 的“奇 骨
贯顶”,大致经历了整个明朝前中期。其表现便是朱元璋的容貌越来越奇,也越来越丑。换言之,朱元
璋的容貌在传世的过程中,经历了改造和加工,不断被添进一些具 有 特 殊 意 义 的 信 息 符 号,如 奇 怪 的
脸型,突出的五官特征,以及 12、
24、 72 不等或“盈面”的黑痣 等,最 后 变 成 一 副“猪 龙”之 形。 异 相
36、
中的朱元璋相貌并不完全相同(如有的就没有黑子),正是加工者手法、观念及心态不同的表现。它是
民间的集体创作,远比宫廷画家的“稍加穆穆之容”要大胆和没有顾忌。
这个过程又与时代大变迁背景下朱元璋形象的迅速演变相对应 。
首先应指出,朱元璋先有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格形象,才会产生两副迥然相异的面貌。明中期以
后,本朝太祖的形象,变异速度加快,在大众观念中的“人格”发生 分 裂:一 方 面,他 是 雄 才 大 略 的 旷 代
圣主和明君,另一方面,他又是超级嗜血的暴君和凶徒,在野史、笔记、口传、戏剧中出现了大量描写他
无知、猜忌、多疑、滥杀的故事 ② 。其情节或真或幻,或虚或实,但他残杀画工的众多传说,无疑加剧了
人们对其真实容貌的怀疑。张瀚就猜测说:“相传太祖图像时杀数人,后一人得免。意者民间所传,即
后一人所写,未可知也。”③
与其正像为官方标准像,而异相多被民间奉为真身一样,朱 元 璋 圣 明 的 正 面 形 象 是 官 方、正 史 的
语言,而那些掺杂了各种离奇、惊骇内容的故事形象,主要出自民间的演义与加工。当然,朝野之间没
有不可跨越的鸿沟,它们是积极互动的,如本文所指出的,朱元 璋 相 貌 之 变,发 轫 者 正 是 官 方,但 相 貌

①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中华书局 1982 年版,第 342 页。


② 专家在对本文做匿名评审时,指出朱元璋在位时至少得罪 过 四 种 人:贪 官、功 臣、文 人、富 人。 其 相 貌 愈 变 愈 丑,可 能 还 存 在
一个刻意“丑化”“倒神”的过程,具有启发价值。也就是说,朱 元 璋 相 貌 之 变,同 时 存 在 两 条 线 索,一 个 是 “丑 化”,一 个 是 “神
化”,但两者相互交汇影响,很难区分。由于它涉及到“朱元璋形象”这个更大的课题,笔者将做专文处理。
③ 张瀚:《松窗梦语》卷六《方术纪》,第 110 页。按,洪武朝有名画家极多,以能画召到京师者也不 少,许 多 人 因 艺 蒙 难,如 王 蒙、
赵原、周位、张羽、陈汝言、盛著、徐贲等都被处死。曾“传写太祖像”的画家,可考者有 5 人:陈 遇、陈 远 兄 弟,孙 文 宗,沈 希 远,
还有一人,见记于丁自申《府君丁仁庵公》中:“会有写真者,高皇帝召写御容,酷爱其似,忌复为民间 传 写,幽 寘 于 狱”(黄 宗 羲
编:《明文海》卷四二六《杂传》,中华书局 1987 年影印本,第 4449~4450 页。按,此条可疑,此人 既 知 朱 元 璋 不 喜 他 再 为 别 人
画像,为何在牢中见到丁仁庵即“索纸,为公图小影片幅”? 其 人 下 狱 的 缘 由,可 能 只 是 嘉 靖 时 人 丁 自 申 的 想 象)。 另 可 参 见
马明达《元代帝后肖像画研究》(《暨南史学》第 4 辑,暨 南 大 学 出 版 社 2005 年 版)之《明 初 的 几 位 御 容 画 家》一 节。 当 时 一 些
画家动辄因画触怒,如有名的盛著因画水母骑龙而遭弃市,几等于文字狱(参见珍妮特·埃利奥特:《朱 元 璋 动 辄 诛 杀 宫 廷 画
师》,《东方收藏》
2010 年第 5 期),疑此类文字多出于后人附会。有意思的是,所知传写御容者无一人被杀,值得玩味。
· 24 ·

如何继续演变,却成了民间的自由创作,超出了官方的控制。但宫廷和上层后来也部分地接受了太祖
皇帝那张不同寻常的丑像,否则黔国公府也不会尊藏悬挂。由于相学思想对各阶层人士的普遍影响,
即便朱元璋的子孙,对其祖先那些与正像不合、不雅但是显出“雄奇”的异相,也不会感到不满,甚至还
可能津津乐道。
朱元璋的形象塑造,其基础是人们对开国历史的集体记 忆,而 诱 发 其 变 的 指 针,则 是 不 同 时 期 的
政治形势与需要。明中期以后,政治腐败,国势日衰,怀旧之思成为人们宣泄不满的一个窗口(万历年
间海瑞重提太祖以剥皮重典惩贪的旧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国内矛盾重重,北虏南倭交相来袭。
当国家和社会面临严峻的危机,而人们又觉拯溺无力时,太祖皇帝“扫 孽 胡 而 握 汉 统”的 开 创 之 功,以
及在位期间强力整肃吏治,实现政治清明的“伟大功绩”,就更令人称 羡 怀 念 了。 太 祖 何 以“不 阶 寸 土
一民”而得天下,成为士大夫和普 通 百 姓 久 议 不 衰 的 话 题。 而 对 于 这 样 一 个 问 题,当 时 人 只 能 用 “天
命”来解释。
如何察知天命?往往依靠包括相士在内的各类术士、方士等中介。明代方术之风甚盛,尤其是成
祖凭着一副龙颜得天下后,相术与政治的结合愈加紧密,愈为突出。 如成化十二年(
1476 年)的“侯 得
权之变”,侯得权本是一游方僧,止因有一副“奇貌”,就不断有术士奉承他是天子的贵造。他初时尚不
自信,直到有术士拿也当过和尚的朱元璋来鼓励他,他才笃信,以为只要相貌足够“奇”,命中就一定有
非分可希。侯得权迅速 扩 大 了 他 的 门 徒 队 伍,就 连 许 多 宫 廷 宦 官 都 甘 心 拜 在 他 的 门 下,奉 他 为 “上
师”① 。只凭一副奇像,就想做皇帝,侯 得 权 并 非 独 例。 正 德 年 间,封 在 宁 夏 的 安 化 王 朱 寘 ,也 是 听
信术士说他相貌奇伟,辄敢称兵造反。相人术曾被朱棣借来为自己篡逆披上天命的外衣,但他想不到
相术之理也会成为反抗皇朝统治的意识形态。大量相术支配人行 动 的 事 例 证 明,通 过 相 貌 特 征 来 研
判人之祸福休咎,在群众中有着非常坚实的根基,是异常典型 的 群 众 心 理。 在 此 语 境 之 下,朱 元 璋 的
面孔自然在变形中愈放愈大了。
人们总在试图探索朱元璋真实的相貌。其实,根据传播学理论,所谓真实,包括三个层次:客观真
实、媒介真实和心理真实(即主 观 真 实)② 。 媒 介 真 实 是 借 助 符 号 再 现 的,根 据 相 理 “易 容”的 朱 元 璋,
脸上集中体现了诸多的相学符号,如黑痣、龙形、虬髯、五岳特征等;尽管它离开朱元璋的真容(即客观
真实)已不啻千里,但媒介真实比起原态之物更为饱满、精彩而多幻。在朱元璋面貌及形象的传播中,
“真实”通过两套媒介体系传播:一是官方的正史、碑文、玉牒以及 陵 寝、太 庙 等 处 悬 挂 的 御 容 等,另 一
则是民间传说、故事、小说、戏曲、口碑、私史、私绘帝王图像等。显然,两者都有各自的叙事框架,在传
播中进行有意的选择、加工与引导,试图建立符合各自取向的观念架构。然而它们在议题和符号的选
择上又存在一定的交叉,这两条线索、两种真实交相影响,积极 互 动,在 它 们 的 共 同 作 用 之 下,形 成 大
众认知上的“主观真实”(或称“受众现实”)———那就是一个谜一般的传奇皇帝朱元璋。
人们似乎更乐意接受朱元璋的怪异之像,即便到民国成立,临时大总统孙文率国府众僚参谒孝陵
时,所奉的仍是一幅朱元璋的异像。这或许是因为,正像中的朱元璋,只是一位器宇轩昂的封建帝王,
而那些丑而奇特的面孔却有着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隐含了更多的话语,更符合人们对神秘力量的崇
拜心理(这也是民间秘密宗教设像的一般特点)。“朱元璋”这位复杂诡 谲 的 帝 王 形 象,在 很 大 程 度 上
是后人按照自己的观念、想象和需要集体创造出来的。

收稿日期 2014-12-01
作者胡丹,历史学博士,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湖北,宜昌,
443002。
(下转第 32 页)

① 《明宪宗实录》卷一五七,成化十二年九月己酉,第 2867~2869 页。
② 参见童清艳:《超越传媒:揭开媒介影响受众的面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178 页。
· 32 ·

Th
eS t
r ug
gle
samongtheS
tuden
ts,the Merchan
tsandth
ePo l
it
ici
ansand

he May4th Movemen
tinth
eLocal:A Ca
seS tudyofHenanduri
ng1919~1920Ye
ars

ZhangZhong

Ke
ywo
rds:
the May4
t t;
h movemen t
her
ela
tionsh
ipsamongs
tuden
ts,
the me
rchan
t hepo
sandt lit
icans;
i ZhaoTi
Ab
str
act:
The May4
th Movemen
tla
stedaye
arandaha
lfi
n Henanp
rov
i ewi
nc thi
tsc
api
talKa
ifenga
sthec
ent
ero
fthe
movemen
t.Att
hebeg
inn
ingo
ft t,
he movemen s
tuden
tsen
ter
edi
ntoana
lli
anc
e wi
thbus
ine
ss.
Thegove
rnmen
twh
ich
wa
sledby wa
rlo
rd Zhao Tit
hre
atenedt
hes
tuden
ts by us
ingf
orc
eins
ecr
et,
butsuppo
rted byt
he me
rchan
tst
he

tuden
tspe
rsi
stedi
nthe
irs
trugg
les.
Lat
er,when Zhao Tiwa
sve
ryd
iss
ati
sfi
edt
o Be
ii
jng gove
r t’
nmen sa
ttemp
tof
chang
ingh
i hepo
st sit
ion,
so het
urnedt
osuppo
rtt
hes
tuden
ts,
the movemen
tre
achedi
tspe
ak.
Howe
ver,wi
tht
he
de
epen
ingboy
cot
tofJ
apane
segoodsandt
he me
rchan
ts’i
nte
res
ts we
res
eri
ous
l rmed,
y ha the bus
ine
ssc
ommun
ity
be
camed
iss
ati
sfi
edt
othes
tuden
ts.
Sot
hebus
ine
sst
ur ogove
nedt rnmen
tfo
ras
sis
tanc
e.Zhao Tiwhen h
ispo
sit
ion
be
comec
ons
oli
dat
ed j
oined t
he bus
ine
ss and supp
res
sed t
he s
tuden
ts by f
orc
e.Al
though unwi
ll
ing t
oyi
eld and

trugg
led,
int
hef
ina
lthe s
tuden
tsf
ail
ed be
caus
ethey d
idn’
t ha
sthe suppo
rto
fthe Be
ii
jng gove
rnmen
t.Wi
th

omp
lic
atedr
ela
tions among t
he s
tuden
ts,
the me
rchan
t he po
s and t lit
ici
ans c
ont
rad
ict
ions e
sca
lat
ed i
ntor
adi
cal

onf
lic
ts,
thec
omp
lexo
fthe May4
th Movemen
tin Henanhadexe
rtedac
ons
ide
rab
leimpa
ctonCh
inaa
sawho
le.

【责任编辑 公 羽】

(上接第 24 页)

Phy
signomy,
o Symbo
landCommuni
cat
ion:AnExami
nat
ion
andInt
epret
ati
onofthe My
ste
r fZhuYuanzhang’
yo sAppe
aranc

HuDan

Ke
ywo
rds: zhang’
Zhu Yuan spo
rtr
ais;
t Nanxunt
emp
le’ s;
simage an
thr
opo
scopy;
changeo
fimage
Ab
str
act:
Amonganc
ien
tCh
ine
seempe
ros,Mi
r ng Ta
izuZhu Yuan
zhanghad much mo
rep
res
ervedpo
rtr
ais,
t anda
lso
showedoppo
sit
eimage
s.Wi
thr
ega
rdst
othepo
lit
ica
landcu
ltu
ralr
eas
onsbeh
indt
hechang
ingo zhang’
fZhu Yuan s
appe
aranc
einpo
rta
its,Mi
ngCheng
zuZhuDiwhobe
lie
vedi
nphy
siognomywa
sthef
irs
tpl
ast
icsu
rge
ont
ohi
sfa
t r’
he s
appe
aranc
e.I
twa
sapa
rto
fhi
sat
temp
ttor
e-a
rti
cul
atet
hef
ound
ingh
ist
oryo
fthe Mi
ngdyna
styandt
her
efo
repushed
hea
t lte
rat
ionp
roc
esso zhang’
fZhu Yuan sappe
aranc
e.Af
terwa
rds, zhang’
Zhu Yuan sfa
cewa
sgr
adua
llyaddedas
eri
es

fmy
ste
rioussymbo
lssucha t,
ssunspo s
tr s,
angebone andt s,
heoddshape andh
isimage
sands
tor
ieswe
resp
readi
na
mo
reand mo
remy
sti
calway.

nthee
arl
yand mi
ddl
est
age
soft
he Mi
ngdyna
sty,
Zhu’
sappe
aranc
ehadde
vel
opedf
rom

oddappe
ar e”t
anc othe “ s”,
oddbone buthadno
ttu
rnedi
ntoa “
pig-d
ragon”f
orm;
unt
i hepe
lt riodo
fJi
aji
ngand Wan
li
pe
riod,
ithadt
rans
formedi
ntobe
ingd
ragon-shaped,
andwi
thcu
rlybe
ard.
Dur
ingt
hec
our
seo
fes
tab
lish
inganewimage

ftheempe
ror,
theo
ffi
cia
lsandt
heo
rdi
naype
r opl
epu
rsuedt
herown “
i aut
hen
tic
ity”r
espe
cti
vel
yandi
nte
rac
ted wi
th

acho
the
rac
tive
ly,
thusf
ormeda mi
racu
l napa
ousimagei rti
cul
arna
rra
tivef
ramewo
rk.

【责任编辑 惟 正】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