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4

(九) 國際貿易 ( International Trade )

何謂國際貿易?
國際貿易是跨越國境的商品與要素交易活動, 包括出
口、 進口、 及轉口。

貿易的原因
1. 地 理 與 資 源 的 不 同

各國之間都有地理與自然資源的差異, 出產的產品亦
有不同。 例如: 巴西出產咖啡、 南非出產黃金等等。 若
無國際貿易, 巴西不能大量出產咖啡, 因為國內市場有
限。 同時, 其他國家便無咖啡消費, 因為國內不能生產。

一般領土狹小的國家, 地理環境單純, 對國際貿易


的依賴程度較大。 而領土廣闊的國家, 地理環境複雜, 國
內有不同的氣候和資源, 依賴國際貿易的程度較小。

2. 資 本 與 勞 力 的 不 同

各國勞力與資本的相對數量有所差別。 北美及西歐國
家資本較多, 勞力較少, 而亞洲及東歐國家人口較多, 資
本較少。 各種工業分別使用各自“資本對勞力”的比例,
來生產它的產品。


“資本對勞力”比率 ( Capital To Labor Ratio ) 高的
國家會集中生產資本密集的物品, 如: 汽車、 電視等,
而“資本對勞力”比率低的國家會集中生產勞力密集的物
品, 如: 服裝、 鞋等等。 如此生產就可以減低成本, 然
後彼此交易, 各國均可享受廉價的產品。

3. 技 術 與 習 慣 不 同

國際貿易有時由于各國技術和習慣的差別所產生, 各
國工業發展方向和技術專精頗有不同。 有的國家生產高級
技術的出品, 有的國家生產低級技術的出品。 而且有的
國家由于行業的傳統習慣和專精關係, 形成許多地區性的
專精產品。

e.g. 瑞士鐘錶、 法國香水等。 通過國際貿易, 人們方能


享受此產品。

貿易的後果
1. 增 多 參 與 貿 易 國 家 的 商 品 種 類

國際貿易可以令參加貿易的國家互相獲得利益。 例
如: A 國生產鋼不能生產棉花; B 國生產棉花不能生產鋼。
兩國經由鋼與棉花的貿易, 可以共同享受兩種物品的使
用。 所以國際貿易可以增多各國商品的種類。


2. 令 參 與 貿 易 國 家 享 用 成 本 較 低 的 產 品

在不同國家能夠生產相同產品的場合, 若兩國生產相
同產品, 彼此具有不同效率與成本。 如果各國可以分別
集中生產其效率較高的產品, 互相交換, 彼此都能得到
各種低成本產品的利益。

e.g. 香港和瑞士都能生產成衣和鐘錶。 但香港生產成


衣的成本較低或效率較高。 瑞士生產高級鐘錶的成本較低
或效率較高。 如果兩國進行貿易, 香港可獲得成本或價
格較低的高級鐘錶, 瑞士可獲得成本或價格較低的成衣。

3. 令 參 與 貿 易 國 家 獲 得 大 規 模 生 產 與 分 工 的
利益

一旦貿易建立, 各國可以集中生產各自效率較高或成
本較低的產品, 成為大量生產, 可享受大規模生產的利
益; 而且可以使各國自然資源、 資本、 勞力及技術知識
實行國際分工, 各國都可獲得分工的利益。

4. 增 加 參 與 貿 易 國 家 的 商 品 總 產 量

參與貿易國家能夠實現國際之間資源的分工, 各國都
集中生產成本較低的商品, 然後互相交換, 因而一定資
源所能生產商品的總產量增高。


4
5
6
7
8
貿易利益的計算

貿易比率 ( Terms Of Trade )


指一個國家出口貨價格的變動與進口貨價格變動的比
較。

出口貨價格指數
貿易比率 進口貨價格指數

貿易比率 > 1, 表示本國貿易利益有優勢

貿易比率 < 1, 表示本國貿易利益有劣勢

貿易比率 = 1, 表示本國貿易利益無優勢或無劣勢

Example: ( 2000 年為基年, 貿易比率 = 100 / 100 = 1 )

香港 2003 年出口貨價格指數 = 134.8

2003 年進口貨價格指數 = 138.9

134.8
貿易比率 = = 0.97
138.9

此表示香港 2003 年相對 2000 年進口貨價格上漲的幅


度大於出口貨價格, 貿易比率退步, 較 2000 年降低百分
之 3。

貿易比率降低, 表示一國從國際貿易所獲得的利益減
少, 而對手國家所獲得的利益增加。 但貿易比率只能降
低 至 一 個 極 限 , 此 極 限 是 貿 易 比 率 的 低 限 ( Lower
Limit )。 在此極限, 此國從國際貿易所獲得的利益完全
消失, 全部利益由對手國家取得。 同樣, 貿易比率只能
高 至 一 個 極 限 , 此 極 限 是 貿 易 比 率 的 高 限 ( Upper
Limit )。 在此極限, 一國取得國際貿易的全部利益, 而
對手國完全無利益可圖。

若一國的貿易比率低於低限或高於高限, 國際貿易將
停頓, 因為貿易國家之中, 有一方是損失的。

通常一國的貿易比率會在此兩極限之間波動, 使參予
貿易國家互相得利。

貿易限制的原因
自由貿易可增加各國人民所享受物品的種類和數量,
但基於以下的原因, 國家必須實行貿易限制。

10
1. 保 護 初 生 工 業

因為初生工業缺乏競爭力, 在自由貿易之下, 將受
到外國強大工業的摧殘, 無法生存。 於是政府實行貿易
限制, 使國內初生工業可獲得成長機會。

2. 促 進 經 濟 多 元 化

許多國家只依靠生產一種或少數原產品, 以支持其國
民經濟。 這些國家一旦遇到國際市場對其集中化產品的需
求發生變化, 便引起重大經濟波動。 於是, 它們為發展
其他工業, 增加產品的種類, 對有關的進口貨實施貿易
限制。

3. 保 持 較 高 的 工 資 水 準

經濟已經發展國家的工資水平通常較高, 他們便限制
低工資國家產品的進口, 因為低工資國家的廉價產品輸入
高工資國家, 將影響其高水平的工資無法維持。

4. 保 障 國 內 勞 工 就 業

限制外國貨物進口, 可以促進本地的生產, 并且保


持國內的就業率, 維持國民的福利。

11
5. 提 高 貿 易 比 率

貿易管制的措施往往加重進口貨的負擔, 使進口貨價
格上升, 減少進口貨的需求。 於是出口國必須減低進口
貨的原價, 才能維持市場需求, 進口貨原價降低可使本
國貿易比率提高。

6. 爭 取 貿 易 順 差

一國的國際收支出現赤字, 即國際支出大於國際收
入, 會引起貨幣匯率下跌。 因此採取限制外國商品進口,
爭取貿易順差 ( Favorable Balance Of Trade ) 即進口貨與
勞務總價值小於出口貨與勞務總價值, 以達到國際收支平
衡和貨幣價值穩定的目的。

7. 防 止 所 得 再 分 配

國際貿易會造成國內所得再分配。 資本較多、 勞力
較少的國家將出口資本密集商品和進口勞力密集商品。 於
是國內勞力密集商品遭受進口貨的競爭。 國內勞力密集產
品的工業就衰落, 造成國民所得再分配。

12
貿易限制的形式
1. 關 稅 ( Tariff )
關稅能夠令進口商品的價格增高, 在本國市場失去競
爭能力, 以保障某些工業或國內市場。

2. 配 額 ( Quota )
指一國對某種商品的進口, 訂定全年准許進口的最高
限額。 此限制能夠保護本地生產的市場, 控制本國人民
對進口貨的需求。

3. 禁 止 進 口 ( Embargo )

此貿易限制是最嚴厲的措施, 通常是為衛生或政治原
因, 只有少數是為經濟原因。
e.g. 1950 及 60 年代, 美國禁此所有中國貨品進口, 由於
政治原因。

4. 外 匯 管 制 ( Exchange Control )

如果一國的進口與出口商不能自由進行匯兌, 國際貿
易就會有障礙。 進口商與出口商必須能夠將外幣兌換作本
國貨幣, 或將本國貨幣兌換作其他外幣, 以買賣貨品。 但
如果政府限制外匯的供求, 進口商輸入外國商品就會受限
13
制。

5. 反 傾 銷 (Anti-Dumping)
傾 銷 (Dumping)是 指 ㄧ 國 的 出 口 商 以 低 於 產 品 正
常 價 值 的 價 格 ,將 產 品 出 口 到 另 一 國 市 場 , 從 而 導 致
該國國內相關產業受到損害的行為。

反 傾 銷 措 施 是 指 受 傾 銷 措 施 損 害 的 國 家 ,為 了 維
護公平競爭和保護本國產業, 針對傾銷措施而採取
的一系列措施的總稱, 包括限制進口和懲罰性關
稅。

6. 反 補 貼

補貼是指一成員方政府或任何機構, 向一個企業
或一個產業, 或一組企業或者產業提供的財政捐
助或收入的支援, 以直接或間接增加從其領土輸
出某種產品或者減少其領土輸入某種產品, 或者
對其他貿易成員的利益形成損害的政府性措施。

反補貼措施是指進口方主管機構應國內相關產
業的申請, 對受補貼的進口產品進行反補貼調查,
並採取徵收反補貼稅或價格承諾等方式, 抵消進
口產品所享受的補貼, 恢復公平競爭, 保護受到
損害的國內產業。

1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