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4

一. 题型与分数单选

a) 单选 20 题,每题 1 分,20 题
b) 多选 10 分,每题 2 分,5 题
c) 判断 10 分,每题 2 分,5 题(错误的说明理由)
d) 简答题 30 分,3 题,具体每题分数看题目标识
e) 论述题 15 分,1 题
f) 案例分析题 15 分

二、简答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刑事审判权独立行使观,以及中共共产党的实践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刑事审判权独立行使观:
一、司法权独立于行政权:
马克思、恩格斯赞成司法权独立于行政权,赞同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他们认为 ,
书报检查官行使的是行政权力,而法官行使的是司法权力,这两种权力在行使的方式
和应当遵循的原则方面完全不同。

二、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
马克思、恩格斯所主张的司法权独立行使,包含着法院独立与法官独立两个层面 。
法官是法院具体地行使司法权的主体,司法权的独立行使,最关键的还在于法官独立。
在他们的论述中,法院、法庭、法官有时在同一意义上使用。
他们关于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的思想包括以下三个层面:
1.法官应当独立于政府;(以法律保障法官不被政府任意撤换)
2.陪审法官应当独立于职业法官;()
3.法官应当独立于双方当事人;(法官必须从形式上和实质上独立于控辩双方)

我国的做法:十八届四中全会《绝定》特别强调:“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
权和检察权的制度。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
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

2.侦察行为的法律控制:
马克思主义认为,公共权力来自国家全体成员的授权,担负着服务社会和管理社会的
职能,主张用法律对公共权力进行控制。
侦查权是一种典型的公共权力,具有主动性、强制性等特点,一旦滥用势必产生侵犯
人权的严重后果。
目前,在司法实践中,侦查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侦查权缺乏有效的规制,表现为两
方面:一是侦查行为的启动和实施过于随意,侦察手段容易被滥用。二是违法侦查行为缺
乏制裁,造成的损害难以救济。
(对此,针对前者,应实施事前审查,由裁判主体进行司法审查;针对后者,则应进
行事后审查。)

3.简述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的区别:
1)两者的侧重点不同,法庭调查侧重于调查事实,法庭辩论侧重于法律适用。法庭调
查是对案件事实和证据进行调查核对的诉讼活动,法庭辩论是双方就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
成犯罪、犯罪的性质等问题进行争论和反驳的诉讼活动。
2)法庭调查是法庭辩论的基础,法庭辩论是在法庭调查查明定罪、量刑事实的基础上
所展开的辩论;
3)法庭调查环节主要是法官主导,缺少控辩双方的直接交锋,目的是让法官更好地经
过控辩双方的发问来查明案件事实。法庭辩论环节是控辩双方的直接对抗,法官一般很少
介入辩论环节。

4.关于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在刑事诉讼中的体现,以及在我国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体现,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
1. 任何人不受非法逮捕和羁押:
(马克思、恩格斯反对那种对于公民任意逮捕、任意羁押的做法,赞同非依法定
程序,不得逮捕和羁押任何人的法治原则;)

2. 被告人有权获得迅速审判:
(他们既反对违反法定程序实施的逮捕和羁押,也反对表面上“依法”但实际上
不公正的逮捕和羁押)

3. 应当给羁押中的被告人以人道待遇:
(他们虽然并没有把应给被告人人道待遇与无罪推定的原则联系起来,但他们坚
决反对那种粗暴对待羁押中的被告人的做法)

我国的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
定》专门强调“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十八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这,并作出了一系列具体制度安排,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刑事诉讼观的实践和发展。

5.简述审判公开原则的内容和意义:
内容:
审判公开原则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和宣告判决,都公开进行,允许公民到法庭旁听,
允许新闻记者采访和报道,即将法庭审判的全部过程,除休庭评议外,都公之于众;
就公开的内容而言,审判公开包括审理过程公开和审判结果公开。审理过程公开就是
要公开开庭,当庭调查事实和证据,当庭进行辩论;审判结果公开就是要公开宣告判决,
包括公开判决的内容、理由和依据。

意义:
审判公开增强了审判的透明度,将审判过程和审判结果置于当事人和公众的监督之下,
不仅有助于防止司法腐败和司法权的滥用或专横行使,而且有利于加强当事人和公众对国
家刑事司法活动的认同,信任和尊重,从而有利于提升刑事司法的公信力,增加刑事司法
的权威性。审判公开是一项民主的审判原则。

6.简述一审程序和二审程序的区别:
1)案件来源不同:
一审来源于检察院的公诉或自诉人的自诉,二审的案件来源于下级法院作出的尚
未生效的判决或裁定;
2)有权进行审理的法院不同:
一审法院可以是任何一级法院,二审法院只能是一审的上一级法院;
3)审理的对象不同:
一审是审理公诉机关或自诉人所指控的犯罪事实和诉讼要求,二审程序的审判对
象是第一审法院已经作出判决或者裁定,但裁判又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
4)判决和裁定的效力不同:
一审只有经过法定的上诉或抗诉期间后,没有上述或抗诉的才发生效力,但法律
规定需要符合的除外;二审时终审程序,所作出的裁判是终审的裁判。裁判一经作出,立
即发生法律效力;
5)程序的启动方式不同:
一审是所有进入审判程序需要审判的案件,二审是选择发生的程序,不是必经程
序;
6)审理案件的程序和对案件的处理结果不同:
1.一审案件必须开庭审理,可以依法适用简易程序或速裁程序;
2.二审以开庭审理为原则,不开庭审理为例外,但不可以适用简易程序或速裁程
序,二审要遵守一审普通程序,也有二审如全面审查、开庭审理等特殊原则;

论述题:
1. 试述侦察程序中的人权保障:(注意与“法律控制”区分)
刑事诉讼的直接目的包括控制犯罪和保护人权两个方面,应当贯穿始终。而刑事诉讼
过程中对人权保障最不易、最薄弱的环节就是侦查阶段。
当前,侦察中人权保障的主要问题有:审前羁押常态化,强制性措施缺乏令状许可和
司法审查,犯罪嫌疑人防御性权利不足,律师辩护受到较大限制,侦查行为不具有可诉性
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有立法不完善、侦察中保障措施不到位等原因。
应采用三方面措施:首先,应当不断提高侦查的能力和水平,以赋予嫌疑人更多权利
而不至于削弱侦察。其次,改善、侦察程序,贯彻程序法定原则、比例性原则和司法审查
原则,使侦察行为诉讼化,侦察程序法定化。最后,逐步扩大和强化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
人的诉讼权利。

2. 试述强制措施的适用原则:
概念:强制措施,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检察院为了保证刑事诉讼活动的顺
利进行,而依法采取的限制或剥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的各种强制性方法。
适用原则:
1. 强制措施法定原则:
一是指强制措施的类型、适用条件以及适用程序必须由法律事先作出明确的规定,
公安司法机关不得采取法律未明文规定的强制措施类型;二是指公安司法机关适用强
制措施时,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的程序来进行。
由于强制措施指向人身自由权,潜藏着侵犯公民基本人权的危险,从人权保障目
的出发,强制措施的适用应当有双重授权:一方面,强制措施必须有法律的抽象授权,
即侦查机关只能采取法律有明文授权的强制措施,即“强制侦察法定主义”。另一方
面,适用强制措施还必须有司法机关的具体授权,即“司法令状主义”。

2. 比例原则:
比例原则是公法上的一项基本法治原则,有三大派生的子原则:
(1)适当性原则:国家采取的必须是有助于达成目的的措施;
(2)必要性原则:应当采取对公民侵害最小者达成目的;
(3)狭义比例原则:合法的手段和目的之间的损害比例必须相当;

现代刑事诉讼的一项重要目的在于保障公民的正当权利免受不必要的损害,强
制措施的适用,必须严格遵守比例原则
其一,强制措施的适用,只能是为了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而不得为其他
目的适用强制措施;
其二,只有在不采取强制措施即无法防止刑事诉讼的行为发生时,才可以适用
强制措施,在各类强制措施中,应当尽可能选择对公民权利侵害最小的措施。
其三,选择适用的强制措施的严厉程度应当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的
严重程序及其实施妨害刑事诉讼的行为的可能性的大小基本相适应。

案例题:
假设发现了凶杀案,发现了尸体,要解剖尸体、对嫌疑人拘留;
拘留后要通知家属,拘留几天后律师的会见,拘留和逮捕的衔接——判断程序的错误并指
出正确的做法;
经过阅卷进行起诉,认罪认罚怎么处理,用什么程序,可以还是不可以;
量刑如何?被告人不服量刑上诉,二审该如何处理;

三个嫌疑人,拘留后进行询问,强制措施的法律规定时间限制,是否批准;
批捕阶段;
认罪认罚从宽、速裁程序;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