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感經驗到公共美學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4

18 19

公共藝術發展觀察二 公共藝術發展觀察二

由美感經驗到公共美學
From the Aesthetics Experience to the Aesthetics of Public’s

文/圖■林志銘(城鄉文化暨公共藝術學研究室 主持人)

公共性論述下的空間權力與失真的城鄉美學政策 內容,甚至衍生出種種失真現象;長期處於工程化思考
的環境設施,缺乏理性且僵化的設置機制與政策,種種
公共藝術政策雖已在台灣施行多年,但何謂公共藝 缺乏美感的生活環境,更是加重了美感經驗上的負面觀
術?在多數公眾普遍缺乏概念的情況下,往往僅能就其 感。
字面去理解,於是,「將『藝術家』的作品擺放在公共場
所中以供公眾觀賞,因為場域的開放性,即是具『公共』 美感教育的匱乏與深遠的影響
性的藝術;如何讓藝術走出美術館的範疇,進入到公眾
場域展示,似乎成為對公共藝術的框架式思考。1」而在 事實上,美感經驗,多來自於日常生活,內容上
這種似是而非的認知中,於現行體制下,「學者專家」常 可能包含:建築師在不同時期設計的房子而形塑的城鄉
是定義、決策與詮釋的權威角色;以缺乏實質地方性的 風貌、各式各樣工業設計師所製作的汽車、日常用具,
議題來包裝作品,更成為「公共藝術市場」的常態;這 視覺設計工作者所產出的書籍、海報、文宣,這些來自
樣的現象,彰顯出這類披戴著公共皮層的藝術,實質上 於不同設計、創作領域的工作者,往往就是美感經驗的
僅是封閉於政府、學界及藝術業界人士間的「私領域」, 生產、教導者,因此,多數人的美感學習,往往並非來
所形成另一種偏向獨裁的文化治理現象。 自於美術課裡的藝術教育,而是來自於不同行業的設計
(創作)工作者!相對的,生活中所接觸的事物,就長遠
事實上,不僅依法設置的公共藝術個案流於形式、 角度來看,美感經驗上的匱乏或劣質化,也將有形無形
消極耗用政府經費,近年來,各地方政府仿效日本經 地,影響著未來的教育工作者、媒體從業人員與政府官
驗,積極推動大型的「地景藝術」計畫,這類以展覽型 員……等握有不同影響力甚至文化治理當權者的美學價
態呈現的裝置物件,經常在與公眾的互動下損壞而備受 值,於是,如何在各個學習階段的養成過程中,受到正
爭議;在社區營造領域亦經常出現藉由美學來標示或活 確且優質的學習經驗?絕對是彼此相輔相成且互為因果
化聚落環境的作法,也常受限於預算與補助機制的框 關係。
限。這些透過不同法令或政策機制下所產生的藝術設
置,其推廣目的原在於創造城鄉美學、活絡地方經濟, 由自我省思、彼此對話所形成的公共輿論,到共識基礎
提升地方的閱讀性,但實質上在拍照打卡的流行風潮 下的在地美學觀 ↑由對於自身居住之地的文化閱讀,經由省思與探索的過程,來提出自我論述與更新出新的文化觀點,這些都是需要先對自己的生活文化有著基本的
認同與信念,也唯有充滿自信的文化信仰,才有能力去提出一個具自我獨特性的公共美學觀。(「新屋預售」——藝遊新屋環境藝術行動計畫 /「321
下,藝術,多成為臨時性的「景點」或「道具」;常見彩 轉轍計畫」——半線願景工作坊)
The reading of the cultural of where one resides must go through the process of self-examination and exploration. To further bring out the
繪村所產生的抄襲與假參與等現象,更是失喪原本強調 公共藝術領域中總標榜且推崇「公共」精神,但 self- discourse and update the new cultural point of view, or to update the newer perspectives of culture, firstly, it takes the basic recognition
and believes in oneś own life cultures. A unique yet characteristic Aesthetics of publicś can only possibly come out from the confidence and
住民共同營造環境的本質;這樣的美感經驗往往不是無 「公共」的內容應該是什麼?多數時候,藝術創作所要面
believes in oneś own culture. (“The pre-sale of newly build house"—the action of environment art in XinWu /“321 project of shaft "—half
知與無感就是流於消費性,不僅難成為美學的參與學習 對的,可能是一群不特定也難以界定的對象,有時也可 line vision workshop)

DEC. 2017 / JAN. 2018 PUBLIC ART NO.140


18 19
公共藝術發展觀察二 公共藝術發展觀察二

由美感經驗到公共美學
From the Aesthetics Experience to the Aesthetics of Public’s

文/圖■林志銘(城鄉文化暨公共藝術學研究室 主持人)

公共性論述下的空間權力與失真的城鄉美學政策 內容,甚至衍生出種種失真現象;長期處於工程化思考
的環境設施,缺乏理性且僵化的設置機制與政策,種種
公共藝術政策雖已在台灣施行多年,但何謂公共藝 缺乏美感的生活環境,更是加重了美感經驗上的負面觀
術?在多數公眾普遍缺乏概念的情況下,往往僅能就其 感。
字面去理解,於是,「將『藝術家』的作品擺放在公共場
所中以供公眾觀賞,因為場域的開放性,即是具『公共』 美感教育的匱乏與深遠的影響
性的藝術;如何讓藝術走出美術館的範疇,進入到公眾
場域展示,似乎成為對公共藝術的框架式思考。1」而在 事實上,美感經驗,多來自於日常生活,內容上
這種似是而非的認知中,於現行體制下,「學者專家」常 可能包含:建築師在不同時期設計的房子而形塑的城鄉
是定義、決策與詮釋的權威角色;以缺乏實質地方性的 風貌、各式各樣工業設計師所製作的汽車、日常用具,
議題來包裝作品,更成為「公共藝術市場」的常態;這 視覺設計工作者所產出的書籍、海報、文宣,這些來自
樣的現象,彰顯出這類披戴著公共皮層的藝術,實質上 於不同設計、創作領域的工作者,往往就是美感經驗的
僅是封閉於政府、學界及藝術業界人士間的「私領域」, 生產、教導者,因此,多數人的美感學習,往往並非來
所形成另一種偏向獨裁的文化治理現象。 自於美術課裡的藝術教育,而是來自於不同行業的設計
(創作)工作者!相對的,生活中所接觸的事物,就長遠
事實上,不僅依法設置的公共藝術個案流於形式、 角度來看,美感經驗上的匱乏或劣質化,也將有形無形
消極耗用政府經費,近年來,各地方政府仿效日本經 地,影響著未來的教育工作者、媒體從業人員與政府官
驗,積極推動大型的「地景藝術」計畫,這類以展覽型 員……等握有不同影響力甚至文化治理當權者的美學價
態呈現的裝置物件,經常在與公眾的互動下損壞而備受 值,於是,如何在各個學習階段的養成過程中,受到正
爭議;在社區營造領域亦經常出現藉由美學來標示或活 確且優質的學習經驗?絕對是彼此相輔相成且互為因果
化聚落環境的作法,也常受限於預算與補助機制的框 關係。
限。這些透過不同法令或政策機制下所產生的藝術設
置,其推廣目的原在於創造城鄉美學、活絡地方經濟, 由自我省思、彼此對話所形成的公共輿論,到共識基礎
提升地方的閱讀性,但實質上在拍照打卡的流行風潮 下的在地美學觀 ↑由對於自身居住之地的文化閱讀,經由省思與探索的過程,來提出自我論述與更新出新的文化觀點,這些都是需要先對自己的生活文化有著基本的
認同與信念,也唯有充滿自信的文化信仰,才有能力去提出一個具自我獨特性的公共美學觀。(「新屋預售」——藝遊新屋環境藝術行動計畫 /「321
下,藝術,多成為臨時性的「景點」或「道具」;常見彩 轉轍計畫」——半線願景工作坊)
The reading of the cultural of where one resides must go through the process of self-examination and exploration. To further bring out the
繪村所產生的抄襲與假參與等現象,更是失喪原本強調 公共藝術領域中總標榜且推崇「公共」精神,但 self- discourse and update the new cultural point of view, or to update the newer perspectives of culture, firstly, it takes the basic recognition
and believes in oneś own life cultures. A unique yet characteristic Aesthetics of publicś can only possibly come out from the confidence and
住民共同營造環境的本質;這樣的美感經驗往往不是無 「公共」的內容應該是什麼?多數時候,藝術創作所要面
believes in oneś own culture. (“The pre-sale of newly build house"—the action of environment art in XinWu /“321 project of shaft "—half
知與無感就是流於消費性,不僅難成為美學的參與學習 對的,可能是一群不特定也難以界定的對象,有時也可 line vision workshop)

DEC. 2017 / JAN. 2018 PUBLIC ART NO.140


20 21
公共藝術發展觀察二 公共藝術發展觀察二

↑任何一個地方若要論及具自我性格的環境美學觀,其基礎就在多元疊合下,在地方上所逐步累加出人與人、人與土地間的生活情感;無論對於地方
文化經營,產業行銷或人文再造等種種面向而論,不同世代的美學風潮,也將透過各自的視覺詮釋方式,來引領出對於這處城鄉地區的閱讀性。
(「水上情緣」——嘉義縣忠和國小公共藝術計畫/「六彩 ‧ 繽紛 ‧ 話埔心」——彰化縣埔心國中公共藝術設置計畫)
If any piece of land wants to come up with its own characteristic environmental aesthetics ,the foundation is based on the local complex layers ↑公眾社群為突顯特定公共議題或針對生活場域之環境美學物件的完成,主動付出知識或勞動力,強調的是如何透過具共識性的公共議題而集聚,透
of affections from people to people, and from people to land in life. Whether it is about the management of local culture, promoting local 過知識技術與生活經驗上的彼此交換,來相互學習並進而達成共同目標。這樣的概念運用於公共議題,也可能隨著成員背景的組合、個別的知識技
industries, or to revive the humanity and culture, the aesthetics of different generations will lead us to read the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rough 術領域,而帶動出多元面向的成果。(民生社區——「民生東鹿&后象」公共藝術計畫)
each aspect and visual interpretations individually. (“The love of ShuiShang"the public art of Chiayi county Zhonghe elementary school /“six To highlight specific public topics or the completion of life fields specific projects based on environmental aesthetics, the public communities
colors, profusion, talk about BuXin"—Changhua County, BuXin junior high School Public Art Project) dedicate with knowledge or labor. The focus here are how they gather together for the consensus public topics and learn from each other.
They reach the goal in common through exchanging knowledge, skills and each otherś life experience. This general idea can apply to many
public topics, and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members or individual memberś knowledge and skills, it would result in various achievements.
(Ming- Shen community —“Ming Shen Tung Lu & Ho Hsian" public art project)

能是某種因公共議題所組成的社群。回歸公共藝術的本
質而論,原本就是透過人、場域與藝術物件間相互影
響、作用而激盪出的結果;也因此,「公共藝術在形成過
程與成果的呈現上,應屬於一種透過群體共創的生產過
程,強調公眾實質參與的特殊創作類型,而在這樣的關
係對應下所形成公共性議題,就會具備一定程度的公民
對話(Civilian Dialogue)屬性。2」

一個地方(生活聚落)若要陳述且推廣出具自我性格 ↑在公共美學所論述的「美學」,其創作構成,是源於群體人文的內容來作為創意生成的引發點,為泛屬於文化脈絡、漸層地疊合種種生活經驗,以累
積出屬於這裡的人文特色。(花蓮縣鳳林鄉北林村老人共學計畫/夏至大稻埕公共藝術節——「時光縫紉機」阿嬤的青春夢)
的環境美學觀,其基礎就在人與人、人與土地間生活情 The aesthetics discourse in public aesthetics was composed by the local culture and humanity. The context of the groupś humanity and
↑具公共內涵的議題屬性,並不限定於地理或種族;對於生活來說,僅 culture is the start point of the creativities, and becomes the local feature culture because of the layering up of various life experiences. (The
感的多元疊合下,經由省思與探索的過程,以在地生活
要能獲得多數人對此物件或事件的共識,那就擁有一定程度的公共論 senior citizens group study projects of Pei-Ling village in Feng-Lin town, Huanglian county / summer DaDaoCheng public art festival —“Time
經驗所形成的文化觀來提出論述,進而再更新出符合當 述基礎;過程中透過接納、分享與交換所形成的人際關係,才是共學 sewing machine"the young days of grandmother)
概念的核心精神理念。 (「深澳碳狗」——基隆市深澳國小公共藝術計畫)
代思潮的新地方觀,這些都需要先對自身的生活文化有 The topics were put in the category that contains the public and
is not limited to the geography or race; To life, as long as most of
著基本的認同與文化信仰,才得以形成集體共識,進而 people can reach the agreement on the things or the incidents, 市鄉鎮人文景觀的對策,在公共美學的論述中,美學, 關係的改變,進而增進理想目標的達成率;換言之,公
提出具獨特性的公共美學觀;無論對於地方文化經營, then it has certain levels of public discourse. The core philosophy
在於彰顯這個共同信念,並將之具象化呈現的表達方 共美學僅是一個引導進入理念核心的入口,其核心價值
of the study group is the human network made in the process of
3
產業行銷或人文再造等種種面向而論,不同世代的美學 acceptance, sharing and exchange. (“Shen-Ao Tan Gou"—Keelung 式。 」無論就公共藝術、社區總體營造等藝文政策思維 在於去引領人們透過分享歷經一段彼此共學的美感經
City Shen-Ao elementary schoolś public art project)
風潮,也將透過各自的視覺詮釋方式,來引領出地方的 及經驗法則來說,公共美學概念的推廣,美學是一種具 驗,透過集體的力量,來締造出符合群我價值的環境美
閱讀性。 誘發性的操作媒介,其目的在於以公共議題為核心的公 學成效。
的寬廣度與多樣性,卻是容易成為運用於公眾輿論與推 眾參與,來成為社群人際關係的改善方式,並透過彼此
公共美學觀點所帶動的再發展趨勢 動公共議題的方式,於是,新「公共美學」的群體共學
論點,也將帶動出後公共藝術時代的再發展趨勢;「就公 註 01 引自於《台灣公共藝術學——黑色 • 公共藝術論》第五章:公共藝術之所以不公共,問題出在哪?
藝術,在創作上往往受限於專業、偏重於視覺物件 共美學在內容構成及形成過程的實質意義而論,視覺物 02 《台灣公共藝術學——黑色 • 公共藝術論》第五章:公共藝術之所以不公共,問題出在哪?一章,即提出了空間權力的公共性觀點,分析歸納
出理想與機制、執行面上的嚴重差異問題。
的框架,實難以其有限性來談論公共內容,相對於美學 件雖然仍可透過創意所發揮出的美學力,來成為提高城 03 引自於《台灣公共藝術學——藍海 • 公共美學》第五章:以「共學圈」成為聚落永續發展的對策。

DEC. 2017 / JAN. 2018 PUBLIC ART NO.140


20 21
公共藝術發展觀察二 公共藝術發展觀察二

↑任何一個地方若要論及具自我性格的環境美學觀,其基礎就在多元疊合下,在地方上所逐步累加出人與人、人與土地間的生活情感;無論對於地方
文化經營,產業行銷或人文再造等種種面向而論,不同世代的美學風潮,也將透過各自的視覺詮釋方式,來引領出對於這處城鄉地區的閱讀性。
(「水上情緣」——嘉義縣忠和國小公共藝術計畫/「六彩 ‧ 繽紛 ‧ 話埔心」——彰化縣埔心國中公共藝術設置計畫)
If any piece of land wants to come up with its own characteristic environmental aesthetics ,the foundation is based on the local complex layers ↑公眾社群為突顯特定公共議題或針對生活場域之環境美學物件的完成,主動付出知識或勞動力,強調的是如何透過具共識性的公共議題而集聚,透
of affections from people to people, and from people to land in life. Whether it is about the management of local culture, promoting local 過知識技術與生活經驗上的彼此交換,來相互學習並進而達成共同目標。這樣的概念運用於公共議題,也可能隨著成員背景的組合、個別的知識技
industries, or to revive the humanity and culture, the aesthetics of different generations will lead us to read the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rough 術領域,而帶動出多元面向的成果。(民生社區——「民生東鹿&后象」公共藝術計畫)
each aspect and visual interpretations individually. (“The love of ShuiShang"the public art of Chiayi county Zhonghe elementary school /“six To highlight specific public topics or the completion of life fields specific projects based on environmental aesthetics, the public communities
colors, profusion, talk about BuXin"—Changhua County, BuXin junior high School Public Art Project) dedicate with knowledge or labor. The focus here are how they gather together for the consensus public topics and learn from each other.
They reach the goal in common through exchanging knowledge, skills and each otherś life experience. This general idea can apply to many
public topics, and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members or individual memberś knowledge and skills, it would result in various achievements.
(Ming- Shen community —“Ming Shen Tung Lu & Ho Hsian" public art project)

能是某種因公共議題所組成的社群。回歸公共藝術的本
質而論,原本就是透過人、場域與藝術物件間相互影
響、作用而激盪出的結果;也因此,「公共藝術在形成過
程與成果的呈現上,應屬於一種透過群體共創的生產過
程,強調公眾實質參與的特殊創作類型,而在這樣的關
係對應下所形成公共性議題,就會具備一定程度的公民
對話(Civilian Dialogue)屬性。2」

一個地方(生活聚落)若要陳述且推廣出具自我性格 ↑在公共美學所論述的「美學」,其創作構成,是源於群體人文的內容來作為創意生成的引發點,為泛屬於文化脈絡、漸層地疊合種種生活經驗,以累
積出屬於這裡的人文特色。(花蓮縣鳳林鄉北林村老人共學計畫/夏至大稻埕公共藝術節——「時光縫紉機」阿嬤的青春夢)
的環境美學觀,其基礎就在人與人、人與土地間生活情 The aesthetics discourse in public aesthetics was composed by the local culture and humanity. The context of the groupś humanity and
↑具公共內涵的議題屬性,並不限定於地理或種族;對於生活來說,僅 culture is the start point of the creativities, and becomes the local feature culture because of the layering up of various life experiences. (The
感的多元疊合下,經由省思與探索的過程,以在地生活
要能獲得多數人對此物件或事件的共識,那就擁有一定程度的公共論 senior citizens group study projects of Pei-Ling village in Feng-Lin town, Huanglian county / summer DaDaoCheng public art festival —“Time
經驗所形成的文化觀來提出論述,進而再更新出符合當 述基礎;過程中透過接納、分享與交換所形成的人際關係,才是共學 sewing machine"the young days of grandmother)
概念的核心精神理念。 (「深澳碳狗」——基隆市深澳國小公共藝術計畫)
代思潮的新地方觀,這些都需要先對自身的生活文化有 The topics were put in the category that contains the public and
is not limited to the geography or race; To life, as long as most of
著基本的認同與文化信仰,才得以形成集體共識,進而 people can reach the agreement on the things or the incidents, 市鄉鎮人文景觀的對策,在公共美學的論述中,美學, 關係的改變,進而增進理想目標的達成率;換言之,公
提出具獨特性的公共美學觀;無論對於地方文化經營, then it has certain levels of public discourse. The core philosophy
在於彰顯這個共同信念,並將之具象化呈現的表達方 共美學僅是一個引導進入理念核心的入口,其核心價值
of the study group is the human network made in the process of
3
產業行銷或人文再造等種種面向而論,不同世代的美學 acceptance, sharing and exchange. (“Shen-Ao Tan Gou"—Keelung 式。 」無論就公共藝術、社區總體營造等藝文政策思維 在於去引領人們透過分享歷經一段彼此共學的美感經
City Shen-Ao elementary schoolś public art project)
風潮,也將透過各自的視覺詮釋方式,來引領出地方的 及經驗法則來說,公共美學概念的推廣,美學是一種具 驗,透過集體的力量,來締造出符合群我價值的環境美
閱讀性。 誘發性的操作媒介,其目的在於以公共議題為核心的公 學成效。
的寬廣度與多樣性,卻是容易成為運用於公眾輿論與推 眾參與,來成為社群人際關係的改善方式,並透過彼此
公共美學觀點所帶動的再發展趨勢 動公共議題的方式,於是,新「公共美學」的群體共學
論點,也將帶動出後公共藝術時代的再發展趨勢;「就公 註 01 引自於《台灣公共藝術學——黑色 • 公共藝術論》第五章:公共藝術之所以不公共,問題出在哪?
藝術,在創作上往往受限於專業、偏重於視覺物件 共美學在內容構成及形成過程的實質意義而論,視覺物 02 《台灣公共藝術學——黑色 • 公共藝術論》第五章:公共藝術之所以不公共,問題出在哪?一章,即提出了空間權力的公共性觀點,分析歸納
出理想與機制、執行面上的嚴重差異問題。
的框架,實難以其有限性來談論公共內容,相對於美學 件雖然仍可透過創意所發揮出的美學力,來成為提高城 03 引自於《台灣公共藝術學——藍海 • 公共美學》第五章:以「共學圈」成為聚落永續發展的對策。

DEC. 2017 / JAN. 2018 PUBLIC ART NO.14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