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4

南洋女子中学校 中学华文文学 新诗

《偶然》
作者:徐志摩

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7-1931),中国现代诗人,浙江省海宁县人。1897 年 1 月 15 日出
生于富商家庭,原名章垿,后改名志摩。用过的笔名包括云中鹤、南湖、诗哲等。
中学与郁达夫同班。1915 年 10 月应父命与年仅 16 岁的张幼仪成婚。1917 年考入
北京大学法学院读政治学,1918 年赴美国留学,攻银行学。1920 年获哥伦比亚大学
经济硕士学位。同年秋天赴英国,先就读于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后转入剑桥大
学,其间与林徽因相恋。
1921 年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在剑桥大学接受的教育对他影响很大。开始
受西洋文学影响,也开始新诗创作。1922 年 3 月与在德国留学的张幼仪离异。同年
8 月辞别剑桥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上海的几所大学任教,同时积极
从事诗歌创作。1923 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1924 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
志摩任翻译,后随其漫游欧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
1925 年 3 月至 7 月,第二次来到康桥。同年,第一本诗集《志摩的诗》出版。
同年,陆小曼与王赓离婚。1926 年 5 月,写下《偶然》这首诗。同年 10 月,与陆
小曼结婚。1927 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28 年 3 月,林徽因与梁思成结婚。同
年 6 月,第三次来到剑桥,11 月 6 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写了著名的《再别康
桥》。1929 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1930 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在
此期间,为了生计,往返于北平与上海之间疲于奔命,然而仍旧难以满足早已移情
别恋的陆小曼,只是碍于旧情与面子,不好再次离异。他已陷于深深的痛苦中。1931
年 11 月 19 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
享年 35 岁。
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创作上,出版过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
《猛虎集》《云游》等。徐志摩的诗大多是抒情诗,他善于用细腻的笔触表达丰富
复杂的情感,大部分诗歌格调清新,形式活泼自然,音调和谐匀称,对中国新诗的
发展做出了贡献。

1
南洋女子中学校 中学华文文学 新诗
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 1926 年 5 月,是徐志摩偶遇林徽因于伦敦时所写,昔时徐志摩偶识


林徽因,燃起爱情之火、诗作之灵感,一挥而就有此佳作。发表于 5 月 27 日《晨报
副刊·诗镌》第 9 期,署名志摩,是徐志摩和陆小曼合写剧本《卞昆冈》第五幕里
老瞎子的唱词。1

思想内容

《偶然》表面看很像一首情诗,写给一位偶然相遇又很快天各一方的情人。然
而细究之,诗歌内容已经超越了情诗的狭窄范畴,是对人生充满偶然的种种际遇表
达了富有哲理的诗意慨叹,蕴含了深层的人生哲理和人生感悟。

(一)感悟人生许多的相遇是偶然的、短暂的

诗歌第一节用“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自喻,给人美好却飘忽的感受。因为美
好,所以“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而“你”是波,“我”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会被吸引、会有所期待。然而,“云”是飘忽不定、追求自由的,而“波心”
也是动荡不定的。“我”和“你”的相遇既是一种“偶然”,又是那么不确定。所
以“我”请你“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因为这短暂的相遇“在瞬间就消
失了踪影”。
诗人似乎在告诫对方不要为短暂的相逢而引起过大的心灵震动,但从另一个角
度去理解,也正因为是偶然,我们更要加倍珍惜这瞬间的美好。

(二)人生中许多“美”与“爱”的消逝是无可避免的

要了解徐志摩的诗,需要了解他的人生观。胡适曾说:“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
单纯的信仰,这里头只有三个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
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单纯的信仰,他的人生,只是追求这
种单纯信仰的实现”2。然而,他所处的时代和种种客观因素却难以让他实现这单纯
的信仰。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这个比喻的第一层含义自是“我”和“你”偶然而短暂的相遇。然而,纵观徐志摩
的人生际遇,他追求“美”、追求“爱”、追求“自由”的理想所遭遇的失败和挫
折,也令他看到他所执著、所眷恋的,都像是天空的云影,像黑夜海上的光亮,在
瞬间消灭无踪。在挥不去的淡淡哀愁里,语调中没有怨怒,只是叹息般地去感悟人
生中许多“美”与“爱”的消逝,同时也理解这种人生的失落感是无可避免的。

1
见鞠永才主编《大学语文》(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第 63-64 页。
2
见胡适<追悼徐志摩>。
2
南洋女子中学校 中学华文文学 新诗
(三)抒发短暂相聚为彼此带来的喜悦和慰藉

诗歌第二节以“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表明了“你”“我”相逢的时间和地
点,“黑夜”和“大海”渲染了特殊的气氛——寂寞凄凉,也喻示人生的广阔、黑
暗。然而就在此时,“你”出现了,“我”和“你”“相逢在黑夜的海上”,“我”
和“你”都不再孤单寂寞,仿佛找到了情感的寄托。然而,不期而遇之后,“你有
你的,我有我的,方向”,“我”和“你”各奔东西,注定我们只能是彼此生命中
的过客。然而,这偶然的海上邂逅,彼此擦身而过,却互相交会绽放出一道亮光。
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带给彼此的是一份生命的喜悦和慰藉。然而,终究离别
之后,记住在一起时美好的往事,是不是只会徒增烦恼?“我”唯有用“你记得也
好,最好你忘掉“来安慰和宽解心中的惆怅与失落。这两句看似淡然,实则深情无
限,余韵袅袅。
偶然相遇,匆匆别离,也许永无再次相见的机会。有些事,因为“爱”,因为
“美”,因为失去,往往令人难以忘怀。《偶然》抓住人生中某种“偶然”的“相
逢”和“交会”,写出了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使诗歌跳出了情诗的狭小天地,
揭示了人生的奥秘与哲理——瞬间错过的美好,也许想起时仍会感到凄恻无奈,但
是那“交会时互放的光亮”,依旧是黑夜海上,孤独失意时,内心的一抹光明。

艺术特色

(一)富节奏感——内在结构整齐,讲究复沓回环的旋律。

徐志摩是中国上个世纪 20、30 年代“新月诗派”的主要发起人之一。新月派是


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包括闻一多、徐志摩、胡适、梁实秋等人。他们不
满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
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
美”。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
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觉创造的时期。
“三美”中的音乐美是指新月派诗歌每节韵脚都不一样,好像音乐一样。建筑美是指
诗歌的格式好像建筑一样。绘画美指的是新月派诗歌的每节都是一个可画出的画面。
这首诗的外部结构,形式单纯而统一,整首诗以对称为主,第一段与第二段在
视觉上,结构是差不多相同的,以此体现一种“建筑美”。另,“天上的云”投映
在水的“波心”、两个人相逢在“黑夜的海上”,这些画面都有极美的意境,表现
出这首诗的绘画美。
就“音乐美”而言,徐志摩的《偶然》强调内在结构的整齐,讲究复沓回环的
旋律。这首诗的音节大都轻柔舒缓,如流水一般自然和谐。全诗两节,上下节诗句
音节对称。每一节的第一句,第二句,第五句都是由三个音步组成;第三和第四句
则由两个音步组成。以第一节作为例子:第一句“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第二句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第五句“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第三句“你不必讶异”

3
南洋女子中学校 中学华文文学 新诗
“更无须欢喜”,在音步的安排处理上严谨中不乏洒脱,较长的音步与较短的音步
相间,读起来委婉顿挫而朗朗上口。3

(二)波澜顿挫——情感上的转折

《偶然》这首诗,在节奏方面,读起来委婉顿挫,其抒发的内容和情感,亦如
波澜般起伏顿挫。第一节“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是一
个驻足,一份停留,一种交会。情感上是欢喜柔和的,顺应这份驻足的回应,应是
“你要讶异”、“你要欢喜”,但是诗人却突然来个转折,说“你不必讶异”“更
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情感上似乎从高处降落下来,呈现波澜顿
挫。
第二节“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情感上是黑暗孤寂中的慰藉,带着喜悦的
色彩。然而,很快的,情感上即面临离别的伤感——“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接下来,“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即便是要忘记,然而,那却是“交会
时互放的光亮”,如何能够轻易忘怀?情感上,多重的起伏,仿佛波澜顿挫,带领
读者去感受诗人跌宕起伏的悸动。

(三)比喻手法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把自己比喻成“云”,正因为诗人的飘忽不定,他
深深明白这一场邂逅只是一个偶然;把“你”比喻成水,因为“我”相信“我”的
存在触动了你的“心”,就好像我这一片云投映在你荡漾的波心。我是飘忽如云的,
而你的内心是激荡如水的。如是比喻,既生动,又形象化。
此外,“黑夜的海上”,“互放的光亮”也可以看作是一个比喻(借喻)。失
意,找不到方向的人生境况,就好像黑夜的海上,是一片无边无际的黑暗;在“我”
和“你”邂逅(交会)的时刻,我们“互放的光亮”得以彼此照亮。

(四)象征手法

《偶然》这首诗运用了象征手法。题目“偶然”本身是总体象征,对人生中的
种种际遇进行了高度概括。阅读时,读者可以生发开去,自由联想,生活中的一切
——亲情、爱情、友情、人与人的相遇别离、人生中每一步的选择和决定都带着很
强的偶然性,正如天空中的云偶尔在水波中的投影,都是不确定的。题目的总体象
征极大地深化了诗歌的内涵,丰富了诗歌的意蕴。
在“偶然”这一总体象征之下,诗人选择了不同的意象来象征生活中的各种情
景与状况,如“云——水”,“你——我”、“黑夜的海”、“互放的光亮”等,
构成一种象征的情境,用以表达生活中种种的情感、遭遇、境况,每个读者可以根
据个人情感、阅历及体验进行解读,并从中获得不同的感受和启示。

3
这一段分析,参考陈益清、陈安德、梁敏合编《中学华文文学系列——新诗选》(教育出版
社,2006 年),页 5。
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