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9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023 年第 3 期(总第 297 期)

论齐泽克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李西祥

浙江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金华 321004

作 者 简 介 : 李 西 祥 ,哲 学 博 士 ,浙 江 师 范 大 学 马 克 思 主 义 学 院 研 究 员 。
基 金 项 目 : 国 家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项 目“斯 拉 沃 热 · 齐 泽 克 的 哲 学 思 想 研 究”(
18BZX034); 国 家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重 大 项 目
“当 前 主 要 社 会 思 潮 的 最 新 发 展 动 态 及 其 批 判 研 究”(
16ZDA101)。

[摘 要]齐泽克将其哲学概括为“辩证唯物主义”, 在《视 差之 见》中明 确提 出了 复兴 辩证 唯物 主义 的主


题, 在《比无还少》和《绝对反冲》中推进了关于辩证唯物主义的思考。 在《视差 之见》中, 齐 泽克 主要 强调
了视差辩证法, 这是强调事 物 内 在 裂 隙、 内 在 最 小 差 异 的 辩 证 法, 是 强 调 事 物 自 身 内 在 否 定 性 的 辩 证
法。 用这种辩证法来补充、 限定唯物主义, 是齐泽克辩证唯物主义概 念的前 提。 在《比 无还少》中, 齐泽
克讨论了作为无的空洞, 将其作为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基础, 即所谓辩 证唯 物主 义的 物。 在《绝对 反冲》
中, 齐泽克深入到辩证唯物主义的精髓, 即自身回溯性地规定自身的绝 对反 冲, 塑造 了革 命的 黑格 尔形
象, 并以之来理解当代现实社会, 解读历史发展。
[关键词]齐泽克; 辩证唯物主义; 视差之见; 比无还少; 绝对反冲
[中图分类号] B0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0209(2023)03-0049-09

作为当今世界上极具影响 力 的 思 想 家,斯 拉 沃 热 · 齐 泽 克 认 为 自 己 是 一 个 坚 定 的 马 克 思 主 义 者。
早期的齐泽克主要是用拉康精神分析来解读 黑 格 尔, 并 用 拉 康 化 黑 格 尔 来 改 写 马 克 思 主 义, 其 主 要 理
论旨趣是意识形态批判。近年来,齐泽克 越 来 越 清 晰 地 将 其 哲 学 概 括 为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在 《视 差 之
见》中明确提出了复兴辩证唯物主义的主题,而在《比无还少》和《绝对反冲》中推进了关于辩证唯物主义
的思考。这值得国内马克思主义学界的高度重 视, 因 为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长 期 以 来 就 是 国 内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的名称。因此,深入辨析齐泽克的辩证唯 物 主 义 概 念, 厘 清 其 思 想 内 涵 和 理 论 指 向, 辨 明 齐 泽 克 辩
证唯物主义和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 之 间 的 异 同,既 是 理 解 齐 泽 克 哲 学 思 想 并 对 其 进 行 批 判
的前提,也必将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并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 视差的辩证法与辩证唯物主义

齐泽克在《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所做的》中,以“在 理 性 限 度 内 的 快 感”为 题 写 了 一 个 长 篇 序 言, 其
第一小节就以“通向辩证 唯 物 主 义 的 艰 难 道 路”为 小 标 题 ① 。 他 从 青 年 时 期 就 开 始 了 自 己 的 哲 学 探 索,
到写作该书序言时,其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视差之见》的“引论”中,齐泽克认为, 我 们 在 当 代 要 复 活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必 须 借 助 于 视 差 这 个
概念。他的目的在于,将视差概念理论化 并 应 用 到 哲 学、 科 学、 政 治 等 领 域 中 去, 以 此 来 恢 复 辩 证 唯
物主义。齐泽克写道:“视差概念为我们辨认 出 辩 证 法 的 颠 覆 性 内 核 提 供 了 钥 匙。 将 视 差 裂 隙 理 论 化,
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复兴的必要 的 第 一 步。”② 所 谓 视 差,就 是 当 我 们 看 一 个 事 物 时,从 不 同 的 视 角 看
去,对于同一个事物会看到不同的东西。然 而, 这 种 视 角 不 同 所 导 致 的 差 异, 并 不 仅 仅 是 一 种 认 识 论

① 〔斯洛文尼亚〕斯拉沃热·齐泽克:《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所做的》,郭英剑等译,南京: 江 苏 人 民 出 版 社,2007 年,
第 2 页。
② S
lavo
jŽi
žek,Th
ePara
ll ew ,Cambr
ax Vi idge, Ma
ss:The MIT Pr
ess,2006,p
.4.

49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023 年第 3 期(总第 297 期)

上的差异,而是说明了事物本身即存在着存在 论 上 的 差 异, 即 事 物 本 身 在 存 在 论 上 包 含 了 一 个 最 小 的
不一致性,一个最小差异或裂隙。也就是说, 导 致 视 差 存 在 的 并 不 是 主 体 的 视 角 变 化, 而 是 事 物 本 身
的最小差异、最小裂隙,而这个最小差异和 最 小 裂 隙 说 明, 对 象 中 总 是 存 在 着 一 个 盲 点, 主 体 正 是 在
这个盲点上被刻写入对象之中 ① 。
齐泽克以视差为视角辨析了辩证唯物主 义 和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的 关 系。 在 他 看 来,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不 是
如斯大林所说的那 样, 是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在 历 史 领 域 的 推 广 应 用; 二 者 是 一 种 视 差 关 系, 根 本 上 是 同
一个事物,只是我们从不同的视角看去,它 就 表 现 为, 或 者 是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或 者 是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然
而,既然二者是同一个事物,为何却用两个不 同 的 名 称? 齐 泽 克 为 何 倾 向 于 用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概 念 而 不
用历史唯物主义概念? 齐泽克写道:“我的观点恰恰就是把我的黑格尔—拉康的观点与辩证唯物主义哲
学的同一视作黑格尔式的无限判断,视作最高的东西和最低东西的思辨同一,如同颅相学的公式‘精神
就是骨头’那样。”② 在这里,最高的东西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而最低的东西则是齐泽克的黑格尔—拉
康观点,二者构成了思辨的同一。换言 之, 齐 泽 克 认 为, 他 的 黑 格 尔—拉 康 的 观 点 就 是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哲学。这种最高的东西(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和 最 低 的 东 西(齐 泽 克 的 黑 格 尔—拉 康 观 点)之 间 的 差 异 存
在于何处呢? 如何才能从最低的东西转换到最 高 的 东 西? 在 批 评 了 斯 大 林 把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和 历 史 唯 物
主义之间的差异存在化,即把辩证唯物主义理 解 为 普 遍 而 把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理 解 为 特 殊, 把 历 史 唯 物 主
义理解为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的推广应用之后,齐泽克写道:“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之间
的关系是视差关系;它们实质上是同一事物, 从 一 个 向 另 一 个 的 切 换 仅 仅 是 纯 粹 的 视 角 切 换。 它 引 入
了诸如死亡驱力的主题……。”③
在齐泽克看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主 义 之 间 的 差 异 并 不 存 在 于 二 者 之 间, 即 普 遍 和 特 殊 之
间,而是在于特殊中,即在历史(人类)自身 中, 只 要 把 这 种 差 异 置 换 进 人 类 历 史, 我 们 就 得 到 了 辩 证
唯物主义哲学。换言之,自然与历史以及自然 与 人 类 之 间 的 差 异 是 内 在 于 人 类 自 身 的。 而 在 进 一 步 论
述中,齐泽克认为,辩证唯物主义正是引入 了 死 亡 驱 力 概 念, 而 死 亡 驱 力 又 是 内 在 于 人 类 自 身 的, 是
人类与其自身的非人过剩之间的裂隙。死亡驱力在齐泽克这里是一个尤为重要的概念,他在《延迟的否
定》中将其与康德的二律背反、根本恶和黑格尔的具体普遍性、绝对否定性等概念联系起来,指出死亡
驱力是从德国古典哲学到拉康精 神 分 析 所 贯 穿 的 一 条 主 要 线 索 ④ 。死 亡 驱 力 不 是 心 理 学 的,而 是 存 在
论的,即主体或人本身所固有的一种维度,它不同于意志(意志是心理学的范畴,而死亡驱力却是存在
论的),也不同于欲望(欲望的目的是获得对 象, 驱 力 的 目 的 却 不 是 获 得 对 象, 而 是 围 绕 对 象 的 重 复 循
环)。简言之,齐泽克的死亡驱力就是主体之中固有的否定性的执着,它是主体中的非主体性因素,是
文化对自然的扭曲。可见, 在 齐 泽 克 那 里, 从 差 异 到 死 亡 驱 力 再 到 裂 隙, 进 行 了 一 系 列 的 概 念 转 换,
为我们引入了视差概念,无论是差异,还是 死 亡 驱 力, 甚 或 是 裂 隙, 都 只 有 在 视 差 概 念 中 才 是 可 理 解
的,它们都是视差的产物。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 题。 在 齐 泽 克 看 来,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和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都 克 服
了传统的思维和存在关系的认识,即仅仅把思 维 看 作 存 在 之 反 映 的 机 械 认 识, 但 是 二 者 克 服 这 种 认 识
的路径是不同的。历史唯物主义把思维理解 为 社 会 存 在 的 内 在 环 节, 认 为 思 维 不 是 外 在 于 存 在 的, 不
是对存在的外在反映,而是内在于存在的。其最典 型 的 代 表 人 物 是 卢 卡 奇。 他 在《历 史 与 阶 级 意 识》中
认为,只要意识进入了人们的存在,工人阶级 就 变 成 了 作 为 革 命 主 体 的 无 产 阶 级。 而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则
沿着相反路径克服了思维和存在的单纯反映。齐泽克写道:“辩证唯物主义是从相反的一面来理解这同

① 关于视差概念,我曾经做过较为详细的探讨,可参见李西祥:《论齐 泽 克 的 视 差 辩 证 法: 康 德、 黑 格 尔 与 拉 康 的 视
差解读》,《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20 年第 4 期。
②③ S
lavo
jŽi
žek,Th
ePara
ll ew ,p
ax Vi .5.
④ 李西祥:《从二律背反到死亡驱力:齐泽克论康德形而上学难题的拉康解》,《世界哲学》,2019 年第 2 期。

50
李西祥 | 论齐泽克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一个纽结的:它的问题不是如何通过展开 其 实 践 的—辩 证 的 中 介 克 服 思 维 和 存 在 的 外 在 对 立, 而 是 从
实证存在的平淡秩序内部、思维和存在之间的裂隙本身、思维的否定性中如何出现。”① 用通俗的话说,
在历史唯物主义那里,思维是主动性,人是 一 种 积 极 的 创 造 性 存 在, 而 在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那 里, 思 维 是
否定性、被动性,因此,辩证唯物主义所关注的就是相反问题,即:“对一个活的存在而言,作为最激
进的干预,打破/悬置生命的再生产的循环,置入一个非—行动,退缩到与存在的反思的间距中,这是
如何可能的?”② 在齐泽克看来,思维 或 者 说 活 的 存 在,乃 是 嵌 入 到 人 的 生 命 自 然 循 环 或 者 说 是 人 们 生
命再生产中的一个裂隙、一个不和谐的 存 在,它 阻 碍 了 事 物 的 正 常 运 行。因 此,齐 泽 克 所 说 的 辩 证 唯
物主义恰恰与历史唯物 主 义 相 反,因 为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强 调,人 首 先 是 一 种 能 思 维 的 主 观 能 动 性 存 在,
由此人作为主体才能创造历史。而齐泽克的辩 证 唯 物 主 义 认 为,恰 恰 是 人 这 个 存 在 成 为 历 史 自 然 发 展
过程中的障碍物,阻碍了历史发展,或者说,使 正 常 的 历 史 运 行 被 中 断 和 打 破。齐 泽 克 以 辩 证 唯 物 主
义所补充或者改造历史唯物主义的这个思维 和 人,到 底 指 什 么 呢? 他 在 强 调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的“辩 证”以
及唯物主义的“物”时,所意指的实际上就是死亡驱力。
死亡驱力体现了齐泽克的辩证法之辩证性。我们知道,传统辩证唯物主义中的辩证法是指对立面的
同一,而齐泽克则反对这种对立面的同一,因为这实际上被混同于对立的极性(如阴与阳等)。齐泽克所
说的辩证法是内在的对抗、裂隙,是事物内在的不一致性:“第一个关键步骤是以整一自身的内在的‘紧
张’、裂隙和非重合性替代对立面的极性。
”③ 这种紧张、裂隙和非重合性被齐泽克用视差之见来代替,他
的辩证法可以说就是视差辩证法。在《视差之见》中,齐泽克主要讨论了三种视差,即哲学视差、科学视
差和政治视差。哲学视差就是存在论上的差异。科学视差就是客观存在和我们对之所做的解释之间的视
差,即我们体验为现实之表象和我们对这种现实的解释之间的视差。政治视差就是社会对抗,这种社会
对抗是内在于社会的,它曾经一度以阶级斗争的形式显现出来。在齐泽克说到以唯物主义方式来思考这
个裂隙时,他实际上所做的是与黑格尔同样的运作,即把认识论上的不一致转化为存在论上的最小差异,
而视差就是这个最小差异。齐泽克写道:“问题在于如何以唯物主义的方式来思考这个裂隙,这意味着:
仅仅坚持这个事实———即存在论的视域不能被还原为实体性发生的效果,现象性的自我知晓不能被还原
为‘客观的’大脑过程的副现象,社会对抗(阶级斗争)不能被还原为社会经济力量的效果———是不够的。
我们应该更进一步达到这种二元性之下,进入生产它的‘最小差异’(整一与自身的非重合)。”④
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这个最小差异,例如,每一个人并不是他自己,因为他自己内在就是分裂的,
即我并非我,因为我对自身就是否定的。 同 样, 事 物 自 身 并 不 是 它 自 身, 因 为 它 总 是 在 内 在 分 裂、 变
化不定,因此,我们认为事物就是如此、不 会 变 化 的 时 候, 事 物 就 突 然 转 变 了, 其 原 因 就 在 于 事 物 自
non
身的最小差异,是事物自身与自身的非重合( -con
inc
i e)。齐泽克以最小 差 异、裂 隙、视 差 所 指
denc
的实际上就是辩证法所谓的否定性,是马克思 所 强 调 的 辩 证 法 否 定 性 的 另 一 种 说 法。 从 这 一 否 定 性 出
发,齐泽克指出,我们对事 物 不 是 从 存 在 (
beng)来 理 解, 而 是 从 变 化、 生 成 (
i be ng)的 角 度 来 理
comi
解。“用克尔凯戈尔的话说:重点不在于克服分离思维与存在的裂隙,而是在其‘生成’中思考它。”⑤
齐泽克在《视差之见》中并未真正说清楚辩证唯物主义是什么,而只是说明了自己对辩证法的理解。
他用视差辩证法来补充和限定唯物主义,是其辩 证 唯 物 主 义 概 念 的 前 提。 在《比 无 还 少》中, 齐 泽 克 发
展了《视差之见》中的思考,将视差、裂隙、最小 差 异 与 德 国 古 典 唯 心 主 义 哲 学 的 绝 对 否 定 性 和 拉 康 理
论结合起来,进一步说明其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比无还少”与辩证唯物主义

如果说,齐泽克在《视差之见》中主要围绕视差概念来阐释其对辩证法思想的理解,那么,他在《比

① ②③④⑤ S
lavo
jŽi
žek,Th
ePara
ll ew ,pp
ax Vi .6,6,7,11,6.

51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023 年第 3 期(总第 297 期)

无还少》① 中,针对的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辩证唯物主义的存在论究竟应该如何来理解。按照齐泽
克的观点来看,这种比无更少、比无还少实际上指的还是一种前存在论的世界,即实在界,也就是说,
他认为“有”的出现并不是从“无”(数学上的零)开 始,而 是 从 比 无 更 少(可 以 说 是 数 学 上 负 数)开 始。齐
泽克的这一思想来源于对德谟克利特的虚空 即 den 的 重 新 解 读。齐 泽 克 将 这 个 den 理 解 为 某 种 比 无 更
加激进的虚空、空洞,den 给予了“有”产生的空间。
《比无还少》的导言标题是“然而它仍在运 动(
Eppu
rSi Muove)”。 这 句 格 言 据 说 是 伽 利 略 在 面 对 宗
教审查时的喃喃自语。其意思是,有些东西 即 使 我 们 主 观 上 不 认 可, 但 它 仍 然 存 在 并 起 作 用。 最 好 地
说明这一问题的就是德国古典哲学。因此,齐泽克 致 力 于 聚 焦 德 国 古 典 哲 学:“在 哲 学 史(或 西 方 哲 学
中,这是同一件事),这种‘然而它仍在运动’在德国唯心主义中达到了其最为一致性的说明,尤其是在
黑格尔思想中。”②
在齐泽克看来,当代的 意 识 形 态—哲 学 领 域 存 在 着 四 种 立 场, 即 科 学 自 然 主 义、 话 语 历 史 主 义、
新时代西方佛教和先验有限性的思想。然而,“(
1)这四种立场都缺失了一个维度,即前 - 先验的裂隙/
2)这一维度指明了现代主体性的核心本身。”③ 他认为,正是在德国
断裂,弗洛伊德将之命名为驱力;(
古典哲学中才把裂隙理论化主题化了,康德的二律背反就是对这一裂隙的证明,黑格尔哲学并未填补这
一裂隙,而是激进化了它。齐泽克把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四人组”(康德、费希特、谢林、黑
格尔)看作真正哲学的开端,在此之 前 的 哲 学 在 某 种 意 义 上 都 只 能 是 科 学, 哲 学 并 未 真 正 与 科 学 分 离,
因为 只 有 康 德 的 先 验 建 构 理 论 才 提 出 了 存 在 者 的 现 实 (
ont
icr
eal
ity)与 其 存 在 论 视 域 (
ont
olog
ica
l
ho
rion)之间的差异,而正是后者为前者提供了前提 ④ 。
z
在对德国古典哲学“四人组”的理解中, 关 键 问 题 在 于 康 德 和 黑 格 尔 的 关 系。 在 齐 泽 克 看 来, 康 德
揭示出了二律背反,而黑格尔只是激进化了 二 律 背 反, 将 其 从 我 们 的 认 识 领 域 转 移 到 了 事 物 本 身, 即
将认识论的裂隙转化为存在论的裂隙。因此,齐泽克认为:“使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得以可能的基本
坐标,已经存在于《纯粹理性批判》中了。”⑤ 借助于亨利希的研究,齐泽克说明了康德哲学的主要成就。
康德哲学不是为了建构一种形而上学,而 是 对 形 而 上 学 的 批 判,也 就 是 说,在 康 德 看 来,以 前 的 哲 学
提供了对现实的整体性解释,而这种解释仅 仅 是 一 种 不 可 能 的 幻 觉,是 形 而 上 学。康 德 哲 学 的 目 的 并
不在于驳倒这种形而上学的幻觉,而在于说明 为 何 这 种 形 而 上 学 的 幻 觉 是 必 然 的,是 人 类 不 可 摆 脱 的
宿命,由此人们就得到了真理。“从幻觉到对幻觉批判的拒斥是哲学的真正核心,这意味着成功的(‘真
正的’)哲学不再被其对存在之总体性的 真 实 解 释 所 界 定,而 是 被 幻 觉 的 成 功 说 明 所 界 定,就 是 说,不
仅被为什么幻觉是幻觉的解释所界定,而且被为 什 么 它 们 结 构 上 是 必 然 的 而 不 是 偶 然 事 件 的 解 释 所 界
定。”⑥ 这种形而 上 学 幻 觉 的 证 明 就 是 二 律 背 反。 因 此, 在 康 德 那 里, 我 们 最 后 得 到 的 真 理 只 不 过 是
一些不一致性的幻觉。在黑格尔的《精神现 象 学》中,这 种 不 一 致 性 不 再 是 一 种 幻 觉,而 是 事 物 本 身 的
特质。由康德揭示出来的二律背反所证明的认 识 论 的 不 一 致 性,在 黑 格 尔 那 里 被 转 换 为 事 物 本 身 在 存
在论上的不一致性,这一转换具有重大的哲学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不仅是辩证的,更重要 的 是, 它 是 唯 物 主 义 的。 齐 泽 克 认 为, 唯 物 主 义 的 出 发 点 就
是比无还少。他将这种辩证 唯 物 主 义 溯 源 至 柏 拉 图 的 《巴 门 尼 德 斯》篇。 在 “从 一 到 den”这 一 标 题 下,
齐泽克对柏拉图的八个命题进行了分析,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柏拉图的“如果一是”的命题和拉康的“存
在着一”是一致的。在他看来,拉康的“存在着一”这一命题中,这个“一”既不是某种超越存在的神秘东
西,也不是可数的作为数的一。它只是某种 驱 力 的 最 小 固 着, 与 拉 康 晚 年 所 提 出 的 圣 兆 概 念 相 似。 但
是,这个“一”与蒙昧主义的最小神圣化是不 同 的。 蒙 昧 主 义 的 唯 心 主 义 者 认 为, 即 使 一 粒 灰 尘 也 存 在

① 齐泽克的《比无还少》(
Les
sthan No
thng)这个书名引发 我 们 诸 多 联 想,翻 译 起 来 也 颇 为 困 难。有 人 将 其 译 为“极 度
i
虚无”,也有根据其书中意思译为“无中生有”。
② ③④⑤⑥ S
lavo
jŽi
žek,Le
sst
han No
thng,London & New Yo
i rk:Ve
rso,2012,pp
.5,6
-7,9,10,10.

52
李西祥 | 论齐泽克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den)概念。虚空是唯物主义之父德谟克
着最小化的神的存在。齐泽克从这里又引向了唯物主义的虚空(
利特所创造的一个新词,一般我们将其翻译 为 虚 空。 但 是 齐 泽 克 通 过 对 虚 空 的 词 源 学 的 考 察, 指 出 虚
den)是由其 词 源 meden 而 来, meden 本 身 就 是 无 的 意 思, 是 原 则 上 不 存 在 的 事 物, 而 den 是 从
空(
meden 拿走了其前缀的 me而 得 到 的。正 是 这 个 den 使 德 谟 克 利 特 成 为 真 正 的 唯 物 主 义 者, 因 为 den
den 是一切存在论的盲目旅客”① 。den 是“激进的实在”,而德
不是无,而是比无还少,如拉康所说,“
谟克利特是真正的唯物主义者。在 齐 泽 克 看 来,den 是 先 于 有 的 无, 先 于 有 与 无 分 别 之 前 的 无, 是 前
den 存在于逻各斯和存在的范围之外。”② 在伊利亚学派那里,是虚空(
存在论的。“ den)存在为事物运动
提供可能性,而在德谟克利特那里,是运动存在推论出虚空的必然性。齐泽克写道:

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最终区分无关存在的物质性,而是无/空洞的“存在”;唯物主义的根本
公理是空洞/无是(唯一最终的)真实的,即在存在和空洞之间存在着无的区分。如果对巴门尼德而
be
言,只有存在存在( i s),那么对德谟克利特而言,无和有同样存在。为了从无到有,我们不
ngi
是必须为空洞加上某物;我们必 须 从 无 中 减 去、 拿 走 某 物。 因 此,no
thi
ng 和 o
thi
ng 并 不 仅 仅 相
No
同:“ t
hing”是生产性的空洞,从 这 里 o
thngs,原 初 压 缩 的 前 存 在 论 的 实 体 出 现 了———在 这 个
i
层次上,no
thi
ng 比 o
thi
ng 多, 否 定 比 肯 定 多。 然 而, 一 旦 我 们 进 入 存 在 论 上 完 全 建 构 的 现 实,
s
关系就颠覆了:有(ome
thng)比无多,换言之,无是纯粹否定性的,是有的丧失。③
i

因此,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本质区别并 不 在 于 是 否 承 认 事 物 存 在 的 物 质 性, 而 是 在 于 是 否 承 认
虚空的存在,正是在这个虚空之中产生了 某 物。 齐 泽 克 认 为, 这 个 某 物 就 是 欲 望 的 原 因 对 象, 也 就 是
对象 a。可以看出,齐泽克 对 唯 物 主 义 的 理 解 和 传 统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中 的 唯 物 主 义 存 在 着 本 质 区 别,
它非但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唯物主义,甚至与唯物主义恰恰相反,特别是不同于列宁在《唯物主义和
经验主义批判》中以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为基础 的 唯 物 主 义。齐 泽 克 的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是 基 于 无 和 空 洞 的,
正是从空洞中产生出有和现实。
在齐泽克对量子力学的分析中,他论证了其辩证唯物主义。与我们的主题最相关的是齐泽克对
希 格 斯 场 的 分 析 。 齐 泽 克 提 出 要 区 分 两 种 真 空 和 两 种 无 。 所 谓 两 种 真 空 , 其 一 是 “虚 假 的 ”真 空 , 在
这种真空中,一切粒子和力无区分地存在着,就如同一些大小和质量都没有任何区分的乒乓球存在
于 某 一 个 密 闭 的 袋 子 内 , 但 这 个 真 空 是“虚 假”的 , 因 为 这 样 一 种 状 态 的 维 系 也 是 需 要 消 耗 一 定 能 量
的 ; 其 二 是“真 实 的”真 空 , 在 这 种 真 空 中 , 原 来 那 种 类 似 于 大 小 、 质 量 都 相 同 的 乒 乓 球 存 在 的 无 区
分状态被打破了,粒子和力是存在着差异的,但是这种打破所消耗的能量为零。这就是说,这种希
格斯 粒 子 场 在 能 量 上 是 静 止 的 , 是 绝 对 休 止 的 状 态 。 在 “虚 假 的 ”真 空 中 存 在 的 是 无 (无 物 ), 而 在
“真 实 的”真 空 中 存 在 着 有(某 物)。 无的存在需要消耗能量,而有的存在则不需要消耗能量。由此就引
den”之 无, 它 是 一 种 比 无 更 廉 价 的“有”,
出了两种无的区分:一种是比无还少的无,即德谟 克 利 特 的“
以及比无还少的前存在论的“有”;另一种是 被 设 置 的 无 本 身, 即 作 为 直 接 否 定 的 无。 第 一 种 无 对 应 着
虚假的真空,是一种有;而第二种无则对 应 着 真 实 真 空, 是 真 正 的 虚 空 性。 齐 泽 克 认 为, 正 是 这 两 种
真空之间的间距构成了唯物主义的最小化的定义。“或许这给予我们唯物主义一个最小化界定:两种真
空之间不可还原的间距。”④ 也就是 说,唯 物 主 义 区 分 了 这 两 种 真 空,而 唯 心 主 义 则 对 这 两 种 真 空 不 作
区分。
齐泽克试图从量子力学中引申出的结论 是,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的 前 提 不 是 实 存, 而 是 德 谟 克 利 特 的 虚
den)之无,一种前存在论的原现实。在对自在之物进行说明时,他再一次引入佛教与辩证唯物主义
空(
之间的区分,对于佛教而言,自在是空洞,而 现 实 是 表 象 的 游 戏。 但 是 佛 教 不 能 解 答 从 无 中 如 何 生 产
出有。辩证唯物主义对无如何生有的回答是,这种有只能是比无还少的有:“只有当这个有(某物)是比

① ②③④ S
lavo
jŽi
žek,Le
sst
han No
thng,pp
i .59,60,60,945.

53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023 年第 3 期(总第 297 期)

无还少时,是 den 的前存在论的原现实时, 有 才 能 产 生。 从 这 个 原 现 实 之 内, 我 们 的 普 通 现 实 通 过 建


构了‘客观现实’的主体之出现而出现 了: 每 一 个 多 个 一 的 实 证 现 实 都 已 经 是 现 象 的, 是 先 验 建 构 的,
与主体‘相关’的———用巴迪欧的话说,每一个现实都是被其先验坐标所界定的世界之现实。”①
通过德谟克利特的虚空,齐泽克又回到了 实 在 界 与 现 实 的 区 分。 这 种 前 存 在 论 的 原 现 实 就 是 实 在
界,而现实是我们居于其中的现象世界,是 被 先 验 建 构 的 世 界 之 现 实。 实 在 界 不 是 存 在 论 的, 而 是 前
存在论的,它是现实的阻碍,是使现实发生不一致的东西。只有去除了这种实在界,现实才得以出现。
“不存在实在界的存在 论:存 在 论 的 空 间 本 身,即 存 在 的 实 证 秩 序 本 身,是 通 过 实 在 界 的 削 减 而 出 现
的。”② 如何对实在界进行削减? 这 里 齐 泽 克 再 一 次 地 诉 诸 符 号,也 就 是 语 言、逻 各 斯, 并 认 同 海 德 格
尔的“语言是存在的家”这一说法。
在实在界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中,到底是 实 在 界 在 先, 还 是 现 实 在 先? 这 个 问 题 的 答 案 并 不 是 显 而
易见的。齐泽克指出:“符号化过程是内在的、被阻碍的,是注定失败的,而实在界就是符号界的内在
失败。在此符号化过程中的循环时间性是关键 的: 实 在 界 是 符 号 界 达 到(不 是 自 在, 而 是)自 身, 完 全
实现自身的失败之效果,但这种失败的发生是由于符号界是自在地被挫败的。”③ 他 提 及 的 实 在 界 与 现
实(符号界)之间的循环时间性,即是说,二者 是 相 互 产 生 的。齐 泽 克 由 此 将 拉 康 解 读 为 一 种 唯 物 主 义
者。在拉康看来,我们能够触及自在之物,这 个 自 在 之 物 就 是 实 在 界,而 实 在 界 也 就 是 最 小 差 异 或 裂
隙。齐泽克认为,“我们在触及它的失败中触及了自在之实在界,因为实在界在其最激进的意义上就是
裂隙,是分离整一和它自身的‘最小差异’”④ 。因此,虽然我们通过符号界的失败才能触及实在界,但
是实在界却是自在的存在,并非符号界所产生,实在界为符号化提供了条件和前提。
齐泽克在《比无还少》中对辩证唯物主义 的 论 述 使 我 们 看 到, 他 所 谓 的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的 物, 实 际 上
den)。而这种唯物主义之所以是辩证的,就是因为
就是实在界、最小裂隙,也就是德谟克利特的虚空(
正是从这种虚空、实在界出发,人们才能符号化它、用语言来描述它,即述行性地建构了存在秩序(符
号界建构的现实)。相比较于《视差之见》的论述,齐泽克在《比无还少》中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存在论出发
点的阐释,更为具体和清晰。

三、“绝对反冲”与辩证唯物主义

在《绝对反冲》中,齐泽克继续了在《比无还 少》中 的 思 考, 将 其 哲 学 理 论 概 括 为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并
试图从存在论上为辩证唯物主义奠定基础。他写道:“本书致力于把绝对反冲的概念提升至普遍的存在
论原则。其公理是,辩证唯物主义是黑格尔所命 名 为 思 想 对 客 观 性 的 思 辨 态 度 的 唯 一 真 正 的 哲 学 继 承
者。”⑤ 绝对反冲是黑格尔在解释基础、原因范畴时使用的一个术语。黑格尔在《逻辑学》中写道:“反思
的规定,在倒向根据中,获得了其真正 的 意 义,即 在 自 身 之 内 向 自 身 的 绝 对 反 冲,也 就 是 说,属 于 本
质的设置性只是一种被扬弃的设 置 性,并 且 反 过 来,只 有 自 我 扬 弃 的 设 置 性 才 是 本 质 的 设 置 性。”⑥ 黑
格尔使用绝对反冲这个术语所表明的是,在 反 思 规 定 中, 任 何 一 个 范 畴 都 是 被 其 对 立 面 设 置 的, 如 同
一被差异设置、表象被本质设置等。然而,在本质自身的规定中,本质并不是被外在的他者所决定的,
而是自身规定的,“它规定自身,它是在自身之内向自身的绝对反冲———在它之内引入了动力机制的裂
隙,不一致性是绝对内在的”⑦ 。实际上,这种自身规定自身、自身的反思规定,也 就 是 齐 泽 克 在《延
迟的否定》中所谓的“事物同义反复地回到自 身”所 指 的,这 是 意 识 形 态 建 构 的 一 种 典 型 方 法,“这 种 同

① ②③④⑤⑦ S l
avojŽ
ižek,Le
s sthan No
thng,pp
i .957958,958,959,959,4,4.
-
⑥ G.W.F
.Hege ,
l Scienc
eof Logi ,
c Atlan
tic Hi
gh ands: Human
l iti
esPr
ess,1969,p . 中 文 本 参 见 〔德〕黑 格 尔:
.402
《逻辑学》下卷,杨一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 年,第 18 页。

54
李西祥 | 论齐泽克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义反复的出现在黑 格 尔 那 里 并 非 偶 然,它 是 一 种 结 构 性 的 原 则”① 。 因 此,“绝 对 反 冲”实 际 上 就 是 指


一种自身规定自身的自我规定,这一规定构成了齐泽克所理解的辩证唯物主义最为根本的特征。
齐泽克指出,当代哲学存 在 着 四 种 唯 物 主 义 版 本, 它 们 分 别 是: “
1)还 原 主 义 的 ‘庸 俗 ’唯 物 主
义(认知主义、新达尔文主义);2)攻击性地否认宗教的无神论新浪潮(希钦斯、道金斯等);3)‘话语唯
物主义’的无论何种剩余物(话语的物质实践的福柯式分析);4)德勒兹的‘新唯物主义’。”② 他主要对德
勒兹的新唯物主义进行了分析和批判。在他 看 来, 德 勒 兹 的 新 唯 物 主 义 近 似 一 种 万 物 有 灵 论、 物 质 活
力论,也就是一种唯心主义版本。但是,新唯 物 主 义 的 万 物 有 灵 论、 物 质 活 力 论 内 在 地 包 含 了 一 种 模
棱两可性,即是说,物质的这种活力以及似 乎 有 灵 魂 的 表 现, 是 我 们 的 观 察 所 得 的 结 果, 还 是 事 物 本
身就有的内在的东西,这并非清楚的,而是一种深刻的康德式的模棱两可性。
在康德之前,哲学的主要 对 立 是 柏 拉 图 和 亚 里 士 多 德 之 间 外 在 论 和 内 在 论 的 对 立。 柏 拉 图 认 为,
世界上的事物分有一个理念,是一种外在的 目 的 论 附 加 到 事 物 之 上 的, 而 在 亚 里 士 多 德 看 来, 事 物 本
身有其内在潜能,其发展变化是其内在潜能的结果。康德则认为,所谓目的论并非事物本身所具有的,
而是我们作为主体在观察客观事物时的一种 知 觉 结 果, 即 我 们 把 事 物 体 验 为 目 的 论 的。 对 于 事 物 本 身
而言,根本无所谓目的论,它是杂乱无章存 在 着 的, 而 我 们 则 将 其 视 作 目 的 论 的, 只 有 这 样 我 们 才 能
理解事物。因此,康德就在混乱的自在自然和 作 为 目 的 论 的 良 好 秩 序 的 自 然 之 间 引 入 了 一 个 裂 隙。 这
个裂隙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现代科学与亚里士 多 德 式 的 内 在 论 之 间 的 裂 隙, 而 这 个 裂 隙 关 涉 实 在 界。 齐
泽克写道:“把现代科学与亚里士多德的自然描述(体验为‘自然的’现实)分开的裂隙,关涉作为不可能
的实在界的地位。”③ “现代科学更多的是柏拉图而不是亚里士多德的:亚里士多德的方式开始于经验现
实,开始于可能的事物,而现代科学 参 照 一 种 在 现 实 中 无 法 发 现 的 理 想 秩 序 解 释 现 实。”④ 然 而, 德 勒
兹的新唯物主义并不是现代科学的,而是从 现 代 科 学 返 回 到 了 前 现 代 天 真 性,也 就 是 说,它 不 是 从 现
实事物中剥离我们的主体性而理解客观 存 在 的 现 实,而 是 把 现 实 事 物 理 解 为 有 内 在 活 力 的。因 此,德
勒兹的新唯物主义并不是黑格尔式的辩证唯物 主 义。二 者 之 间 的 区 别 在 于 前 者 仅 仅 是 遮 蔽 了 主 体 和 客
体之间的裂隙,把主体的能动性刻写进了客体 之 中,而 并 不 是 黑 格 尔 式 的 对 主 体 和 客 体 之 间 裂 隙 的 克
服。齐泽克明确指出了德勒兹新唯物主义与黑格尔式的辩证唯物主义之间的区别:“新唯物主义遮蔽了
这个裂隙,作为其内在的代理原则把主体代理 重 新 刻 写 进 自 然 现 实 中,而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不 是 把 主 体 性
自身,而是把分离主体性和客观现实的裂隙本身转回到自然。”⑤
如何理解这种黑格尔式辩证唯物主义呢? 齐 泽 克 指 出, 我 们 要 反 对 一 种“灰 心 丧 气 的 黑 格 尔”, 也
就是为相互承认而斗争的黑格尔。以罗伯特·皮平为主要对象,齐泽克批评了这种黑格尔形象。首先,
作为对黑格尔思想的一般理解,齐泽克对《小逻辑》中黑格尔的“思想对客观性的三种态度”进行了解读,
重点对辩证—思辨的态度进行了辨析。在齐 泽 克 看 来, 只 有 思 辨 态 度 才 真 正 是 黑 格 尔 所 赞 成 的, 且 代
表了黑格尔式的辩证唯物主义。这里至关重要的是对辩证和思辨的区分。辩证仅达到了对立面的斗争,
而思辨却达到了对立面统一,因此,可以把辩 证 理 解 为 唯 物 主 义 的 辩 证 法, 而 思 辨 则 是 真 正 的 辩 证 唯
物主义。由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皮平的 黑 格 尔 版 本 之 不 足。 在 此 基 础 上, 齐 泽 克 回 应 了 皮 平 对 自
己四个方面的批判,并进一步阐释了辩证唯物主义。
第一,皮平对齐泽克所谓存在论裂隙的 批 评。 齐 泽 克 认 为 只 有 在 这 种 存 在 论 裂 隙、 存 在 论 之 空 洞
的背景下,主体才能出现。而对皮平而言, 康 德 的 先 验 统 觉 就 足 够 了。 在 他 看 来, 皮 平 所 认 为 的 并 不
需要这个空洞的理解与康德的自由理论相违背。 第 二, 对 于 齐 泽 克 的“自 由 的 深 渊 般 的 行 动”, 皮 平 的
观点是,这种深渊般的行动导致了一种唯意志论暴力。齐泽克则认为这是皮平的误读,因为“不存在大
他者的事实绝不意味着人类可以在符号坐标的稠密组织之外运作”⑥ 。他认为,深渊般的行动并非完全

① 李西祥:《“实体即主体”:齐泽克论作为意识形态的黑格尔本质逻辑》,《社会科学辑刊》,2021 年第 2 期。
② ③④⑤⑥ S
lavo
jŽi
žek,Ab
sol
uteRe
col,London & New Yo
i rk:Ve
rso,2014,pp
.5,10,11,12,21.

55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023 年第 3 期(总第 297 期)

在理性之外的运作,而是在理性的思考之后,仍 然 选 择 了 非 理 性 的 行 动,而 这 种 非 理 性 的 行 动 回 溯 性
地被理解为理性的。第三,与之相关联的关于皮平和齐泽克争论的焦点,即资本主义不可改良的观点。
齐泽克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不能通过改良而 改 变,而 只 能 通 过 一 种 深 渊 般 的 行 动 使 之 发 生 改 变。而 在
皮平看来,资本主义社会是可以改良的。皮平 也 否 定 了“死 亡 驱 力”概 念,认 为 在 黑 格 尔 那 里 死 亡 驱 力
是被取消的。对此,齐泽克指出,黑格尔关 于 战 争 的 观 点,是 对 某 种 纯 粹 东 西 的 肯 定,隐 含 地 对 应 了
死亡驱力。第四,在关于君主的理解上,皮 平 认 为 君 主 是 纯 粹 符 号 性 的 和 无 意 义 的,是 偶 然 性。而 在
齐泽克看来,黑格尔的君主绝不是无意义的,它 恰 恰 是 将 偶 然 性 转 化 为 必 然 性 的 最 终 要 素,是 偶 然 的
必然性和必然的偶然性。总体而言,齐泽克对皮平的黑格尔解读作出了否定评价:“通过发掘荒谬的形
而上学财产,人们生产了一种与现代世俗的后形而 上 学 世 界 观 以 及 今 天 自 由 的‘反 - 集 权 主 义’情 感 完
全相容的黑格尔。”① 在皮平的理解中,黑格尔的革命意义完全丢失了。
如何通过黑格尔辩证法来建构真正的辩证唯物主义? 齐泽克在《绝对反冲》导言中的“差异”和“辩证
的历史性”两节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正面回应。
其一,齐泽克指出,在对最终决定与先 验 决 定 的 关 系 中, 最 终 决 定 表 明 线 性 因 果 关 系, 而 多 元 决
定则表明先验立场。简言之,在自然主义最 终 决 定 中, 主 体 只 不 过 是 自 然 链 条 上 被 决 定 的 部 分, 而 在
先验多元决定中,客观现实被“我”的立场先 验 地 决 定 了, 也 就 是 说, 这 种 客 观 现 实 总 是 在 某 种 程 度 上
是主观的。齐泽克追随黑格尔,认为多元决 定 是 真 正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的 选 择。 在 他 看 来, 多 元 决 定 和 最
终决定之间的区别,有助于理解黑格尔的一个核心 命 题“实 体 即 主 体”。在“实 体 即 主 体”中 也 存 在 着 多
元决定的回溯性决定的逻辑。“当实体不能达到与自身的同一时,当实体自在地被划杠,被内在不可能
性或对抗所穿越时,主体性就出现了……主 体 不 是 首 先 到 来 的: 它 是 一 个 变 成 主 体 的 谓 词, 一 个 把 自
身断言为第一原则的被动屏幕,即某种回溯性地设置了其前提的事物。”②
其二,齐泽克将实体即主体的理解引向 对 马 克 思 的 资 本 阐 释。 在 马 克 思 看 来, 资 本 就 是 自 身 既 是
实体又是主体的存在,因此,马克思的《资本论》参 照 了 黑 格 尔 实 体 即 主 体 的 逻 辑。 要 真 正 理 解 马 克 思
的《资本论》,就要理解黑格尔的逻辑学,理解 黑 格 尔 的 实 体 即 主 体 思 想。 齐 泽 克 赞 赏 地 引 用 了 吕 达 的
说法,“今天成为真正的唯物主义者的唯一路 径 是 把 唯 心 主 义 推 向 其 极 限”③ 。 黑 格 尔 所 未 能 看 到 而 被
马克思说明的,就是黑格尔的实体即主体的思 辨 逻 辑 在 资 本 主 义 生 产 中 的 应 用,即 资 本 主 义 的 经 济 过
程的黑格尔方面。在当代思想图景中,在最近 两 个 世 纪 的 哲 学 思 想 的 运 动 中,人 们 所 面 对 的“骨 头”正
是黑格尔自己,只有通过黑格尔,才能理解当代世界。
“辩 证 的 历 史 性”在 某 种 意 义 上 是 齐 泽 克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的 最 终 说 明 , 是 其 革 命 观 和 历 史 观 的 说
明。齐泽克坚决拒斥目的论,拒斥乌托邦,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中存在两个对立的方面:一方面
是超历史的普遍性,也就是说,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性;另一方面是主体参与的实践性,也就是历
史的主观性、目的论。但是历史发展证明事物总是会走上其反面。齐泽克认为,我们当下所处的时
刻 仍 然 类 似 于 黑 格 尔 的 时 刻 , 即 一 种 新 旧 交 替 的 时 刻 。 他 指 出 : “在 此 时 刻 , 黑 格 尔 式 问 题 是 如 何
继 续 忠 诚 于 解 决(决 定)的 原 初 目 的 并 拒 绝 恢 复 保 守 立 场 , 如 何 在 第 一 次 实 现 它 的 企 图 的 失 败 本 身 中
并 通 过 它 来 辨 识 出 解 决(决 定 )。”④ 这 就 是 说,虽 然 我 们 第 一 次 努 力 失 败 了,但 我 们 仍 然 要 坚 守 初 心,
继续进行革命。在齐泽克看来,并不存在可 以 一 劳 永 逸 的 革 命,革 命 就 是 重 复,这 也 就 是 其 所 谓 辩 证
的历史性。
综观齐泽克在《视差之见》、《比无还少》和 《绝 对 反 冲》中 对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的 阐 释, 我 们 可 以 看 到,
《视差之见》主要是以视差为工具来论述辩证法;而《比 无 还 少》主 要 说 明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的 物 质 基 础,即
空洞;《绝对反冲》则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工具展 开 对 当 代 哲 学 和 政 治 的 批 判 性 考 察。 我 们 可 以 把 齐 泽 克
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看 作 齐 泽 克 的 存 在 论 表 达。对 这 种 存 在 论,我 们 在 此 无 法 作 全 面 的 阐 释 和 批 判,

① ②③④ S
lavo
jŽi
žek,Ab
sol
uteRe
col,pp
i .27,29,31,37.

56
李西祥 | 论齐泽克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但可以简要概括其主要特征。首先,齐泽克的辩证唯物主义存在论的基础或出发点,是比无还少的无、
虚空、空洞或裂隙。其次,齐泽克的辩证唯 物 主 义 的 存 在 论 是 其 从 存 在 论 维 度 解 读 黑 格 尔—拉 康 哲 学
思想的尝试。再次,齐泽克的辩证唯物主义存在论可以理解为是先验唯物主义的存在论。
对于齐泽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理解,我 们 应 该 审 慎 对 待。 齐 泽 克 试 图 将 黑 格 尔 和 拉 康 的 哲 学 统
一起来,以辩证唯物主义来概括拉康精神分析 和 黑 格 尔 思 辨 哲 学 的 统 一 性, 是 从 存 在 论 上 突 破 传 统 哲
学对黑格尔哲学的理解和对拉康精神分析哲学 的 理 解,建 构 将 二 者 整 合 统 一 在 一 起 的 具 有 统 一 性 的 哲
学理论体系的积极尝试,为我们理解黑格尔哲学和拉康精神分析哲学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借鉴。然而,
齐泽克辩证唯物主义的存在论的含义仍然是 模 糊 的、 模 棱 两 可 的, 我 们 不 能 将 其 与 马 克 思 主 义 传 统 中
的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相 混 同。 从 其 政 治 立 场 上 说, 齐 泽 克 对 列 宁 保 持 了 敬 意, 特 别 是 对
20 世纪 20 年代的列宁保持了敬意,但 是 在 哲 学 特 别 是 存 在 论 上, 齐 泽 克 又 与 列 宁 的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保
持了批判的距离,甚至完全否定了列宁的辩证唯 物 主 义,特 别 是 列 宁 在《唯 物 主 义 与 经 验 批 判 主 义》中
的思想。齐泽克所理解的物质绝不是传统意义 上 的 纯 粹 的 客 观 实 存 的 物 质, 而 是 某 种 思 想 的 东 西 和 无
法消解的抵抗物之间的混合。齐泽克的辩证 唯 物 主 义 对 列 宁 的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的 批 判 具 有 一 定 合 理 性,
但是其用以替代列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却摇摆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
总之,齐泽克的辩证唯物主义存在论的探 索 具 有 重 要 的 意 义, 但 是 其 思 想 的 模 棱 两 可 性 和 模 糊 性
使其并不能给出真正的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 明 确 方 案, 既 使 其 所 致 力 于 阐 述 的 行 动 概 念, 也 只 是 表 面
上的积极,并暗含了某种犬儒主义的阴影。因此,齐泽克的辩证唯物主义存在论潜在地有一种消极的、
被动的意义,其激进的行动的积极姿态中暗含 着 一 种 失 败 的 风 险。 齐 泽 克 热 情 地 赞 扬 和 积 极 地 鼓 吹 每
一种暴力的爆发性反抗,但却没有给出任何具 有 可 行 性 或 具 体 的 策 略, 与 拉 克 劳 的 后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激
进谋划相对比,反而后者更具有一定的可行 性。 这 种 在 激 进 行 动 的 姿 态 中 蕴 含 的 失 败 的 种 子, 这 种 积
极姿态中包含的消极感和挫败感,构成了齐泽 克 在 政 治 姿 态 上 的 模 棱 两 可 的 典 型 特 征。 齐 泽 克 的 思 想
纷繁复杂,深入解读齐泽 克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思 想,对 之 进 行 具 有 原 则 高 度 的 全 面、深 刻 的 反 思 和 批 判,
并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思想进行比较、甄别,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一个艰巨理论课题。

(责任编辑 张永芝 责任校对 张永芝 孟大虎)

OnS
lav
ojŽ
ižek
􀆳sDi
ale
cti
calMa
ter
ial
ism
LIXi
xiang
(
Schoo
lof Ma
rxsm,Zhe
i jiang No
rma
lUn
ive
rsi
ty,J
inhua321004,Ch
ina)

Ab
str
act:S
lavo
jŽi
žekc
all
edh
isph
ilo
s s“
ophya d
ial
ect
ica
lma
ter
ial
ism”.I
nPar
all ew ,hep
ax Vi ropo
sedt
het
hemeo
fthe
r
evi
valo
fdi
ale
cti
calma
ter
ial
ism,andi
nLe
sst
han No
thng andAb
i sol
uteRe
col,headvanc
i edh
ist
hink
ingabou
tdi
ale
cti
cal
ma
ter
ial
ism.I
nPara
ll ew ,S
ax Vi lavo
jŽi
žekf
ocus
edont
hed
ial
ect
ico
fpa
ral
lax wh
ichi
sthed
ial
ect
ict
hats
tre
sse
sthe
i
nte
rna s,t
lgap hei
nte
rna
lmi
nimum d
iff
erenc
es,andt
hei
nte
rna
lnega
tiv
ityo
fth
ing
sthems
elve
s.Us
ingt
hisd
ial
ect
ict
o
c
omp
lemen
tandde
finema
ter
ial
ismi
sthep
remi
seo
fSl
avo
jŽi
žek
􀆳sc
onc
epto
fdi
ale
cti
calma
ter
ial
ism.I
nLe
sst
han No
thng,
i
S
lavo
jŽi
žekd
iscus
sedt
hevo
ida
sno
thi
ngwh
ichi
stakena
sthema
ter
ialba
siso
fdi
ale
cti
calma
ter
ial
ism,name
lyt
hema
ter
ial
o
fthes
o-c
all
edd
ial
ect
ica
lma
ter
ial
ism.I
nAb
sol
uteRe
col,S
i lavo
jŽi
žekde
lvedi
ntot
hee
ssenc
eofd
ial
ect
ica
lma
ter
ial
ism,
t
ha s,t
ti he t
hing r
etr
oac
tiv
ely de
termi
nesi
tse
lf, wh
ich i
s abs
olu
ter
eco
il,and shaped t
he image o
f Hege
lasa
r
evo
lut
iona
ry,us
ingi
ttounde
rst
andt
hec
ont
empo
rar
yre
ali
tyo
fso
cie
tyandi
nte
rpr
ett
heh
ist
ori
calde
vel
opmen
t.
Ke
ywo
rds:S
lavo
jŽi
žek;d
ial
ect
ica
lma
ter
ial
ism;pa
ral
laxv
iew;l
esst
hanno
thng;abs
i olu
ter
eco
il

57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