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20

证券研究报告 | 行业研究

汽车
【粤开汽车深度研究】电动化浪潮系
列——特斯拉产业链中不可替代的成

2020 年 03 月 04 日 投资要点

增持(维持)
 特斯拉的下一个 10 年,变革中加速份额提升
2019 年末,特斯拉上海工厂交付首批国产 M3,价格下探到 30 万元区
间,10 个月建成的产线,有望采用磷酸铁锂电池进一步降低售价等一系列
分析师:徐昊
执业编号:S0300519040001 操作后。市场开始重新定义特斯拉作为最成功造车新势力,凭借在智能驾驶
电话:010-66235709 软硬件、电动化核心技术等领域的优势,在全球汽车行业变革中扮演的角色。
邮箱:xuhao@ykzq.com
进入 2020 年之后,特斯拉宣布上海工厂 Model Y 的工厂开始动工,结
研究助理:逄增山
电话:13816595023 合 Model 3 的进度,预计 2020 年底可以投产。同时德国工厂也开始动工,
邮箱:pangzengshan@ykzq.com 特斯拉开始进军汽车制造大国,直面竞争。
行业表现对比图(近 12 个月) 宁德时代供货,有望采用磷酸铁锂,加速国产零部件替代,进一步降低
售价。我们认为,国产 M3 的价格有望降低到 20-25 万的区间,与部分大众
16%
和丰田的车型重合,进一步拓展产品线的触角,提升市场份额。
8%

1%  产品线逐步完善,新产能投产超预期
-7% Model 3 定位 30-40 万级别的 B 级豪华车市场,续航里程相比对标纯电
-15% 动车型优势显著,是特斯拉实现份额提升的重要车型。Model Y 是定位 B 级
19-0 3 19-0 6 19-0 9 19-1 2 20-0 3
沪深300 汽车
紧凑纯电动 SUV,百公里加速和续航里程均明显优于对标车型。实现国产化
资料来源:聚源 后的 M 3/Y 的价格降大幅降低,价格和性能上兼具优势。

相关研究 2019 年底上海工厂开始交付国产 M3,周产能已经提升到 3 千辆,今年


《【粤开汽车行业点评】汽车行业底部向上 产能预计在 15 万辆左右,同时二期工厂已经开始动工,预计年底投产,未
的驱动因素》2020-02-22 来上海工厂全部建完后,预计产能可以实现 50 万辆。此外,德国工厂目前
《【粤开汽车行业点评】智能化大势所趋》 已经开始动工,预计全部建完后可实现 50 万的年产能,德国工厂将主要生
2020-02-26 产 Model Y 车型。Model 3/Y 的上市和国产,特斯拉产能瓶颈初步得到解决。
《【粤开汽车行业周报】行业回暖可期》 产能问题的解决和产品价格的下降是特斯拉市场份额加速提升的主要驱动
2020-03-04 因素。

 智能化软硬件优势是公司估值溢价的核心驱动力
智能驾驶是基于三种能力而实现的,包括:1)感知能力,2)决策能力,
3)执行能力。特斯拉先通过普及基本的智能驾驶硬件,配备了 L2 级别以上
的传感器、芯片和其他零部件,后续通过 OTA 进行升级,解锁新的功能,实
现自动变道,自适应巡航等多种自动驾驶的功能。经过长周期的研发投入,
特斯拉对智能驾驶的软件和硬件都大幅领先同行水平,并且紧握软硬件开发
的核心技术,我们认为,这是目前特斯拉估值溢价的主要来源。

 国产替代降低成本,与对标车型优势明显
我们预计,假设特斯拉在标配的国产 M3 和 MY 车型上使用磷酸铁锂的
动力电池,并且零部件充分国产替代化之后,M3 的标配的价格有望从目前
的 30 万降低到 20 万元左右,20-25 万元左右的价格区间将部分与丰田和大
众级别的车型形成竞争。特斯拉产业链国产替代后,成本和售价下降将加速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www.ykzq.com 1 / 20
行业研究。。。。。。。。。。

特斯拉市场份额的提升。

拉长时间维度,经过 5 年以上周期的产能扩张,产品线拓展,技术进步
和行业竞争,特斯拉的稳态全球销量应该在千万级别的销量,全球市场份额
大概率可以实现 10%+,特斯拉在电动车市场的份额预计可以实现 30%+。

 投资建议
我们积极寻找特斯拉产业链中不可替代的成分,持续推荐:

特斯拉产业链的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三花智控(热管理零部件,成本优
势巨大),凌云股份(单车价值量提升较多,特斯拉放量有望对公司业绩边
际改善),宁波华翔(估值低,业绩超预期),华域汽车(单车价值量高,估
值低,零部件龙头);

动力电池我们持续推荐行业格局清晰,成本优势显著的细分龙头:天赐
材料(电解液细分龙头,成本优势大),当升科技(正极龙头)
,宁德时代(有
望供货国产特斯拉的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电池);

上游钴锂原材料重点关注:天齐锂业(碳酸锂龙头),洛阳钼业(国内
钴原材料龙头)

 风险提示
特斯拉产能投产不及预期风险,

特斯拉新产品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特斯拉市场份额提升不及预期风险,

电动化技术路径变化风险。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www.ykzq.com 2 / 20
行业研究。。。。。。。。。。

目 录
一、Tesla 的发展历史........................................................................................................................................... 5
1、2008-2019:行业真空期,品牌力确立 ..................................................................................................... 5
2、2020 之后:放量开始,份额加速提升,新纪元的启程.............................................................................. 6
二、Tesla 车型解析,销量及产能分析 .................................................................................................................. 6
1、Tesla 车型参数详解.................................................................................................................................. 6
2、销量高增长,产能瓶颈得到解决 ............................................................................................................... 7
三、特斯拉的估值溢价:智能驾驶和电动化的核心技术 ........................................................................................ 8
1、智能驾驶领先行业,掌握软硬件核心技术 ................................................................................................. 8
2、引领电池技术路线,话语权逐步增强 ...................................................................................................... 10
四、特斯拉的行业竞争性分析 ............................................................................................................................. 12
1、对标燃油车型的优劣势分析 .................................................................................................................... 12
2、对标电动车型的优劣势分析 .................................................................................................................... 14
3、十年维度的长周期特斯拉稳态销量分析 .................................................................................................. 15
五、国内特斯拉产业链详解 ................................................................................................................................ 16
1、Tesla 国产供应链接一览......................................................................................................................... 16
六、投资建议 ..................................................................................................................................................... 18
七、风险提示 ..................................................................................................................................................... 18

图表目录
图表 1: Tesla 历年重要事件汇总 ................................................................................................................. 5
图表 2: Model S/X 及其竞品车型参数比较 .................................................................................................. 6
图表 3: Model 3 及其竞品车型参数比较...................................................................................................... 6
图表 4: Model Y 车型参数配置.................................................................................................................... 6
图表 5: Tesla 各车型全球历年销量(单位:万辆) .................................................................................... 7
图表 6: Tesla 各车型中国历年销量(单位:万辆) .................................................................................... 7
图表 7: 特斯拉产能情况(单位:万辆) ..................................................................................................... 7
图表 8: Tesla 三个工厂的车型投产时间....................................................................................................... 8
图表 9: 特斯拉产能情况(单位:万辆) ..................................................................................................... 8
图表 10: 特斯拉硬件迭代............................................................................................................................ 9
图表 11: 特斯拉软件更新时间 ................................................................................................................... 10
图表 12: 18650 和 21700 电池...................................................................................................................11
图表 13: 18650 和 21700 电池参数对比.....................................................................................................11
图表 14: 电池制造工艺流程图................................................................................................................... 12
图表 15: 特斯拉 Model 3........................................................................................................................... 13
图表 16: 奥迪 A4 ...................................................................................................................................... 13
图表 17: 宝马 3 系 .................................................................................................................................... 13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www.ykzq.com 3 / 20
行业研究。。。。。。。。。。

图表 18: 奔驰 C........................................................................................................................................ 13
图表 19: Model3 对标车型重要参数对比................................................................................................... 13
图表 20: 保时捷 Taycan............................................................................................................................ 14
图表 21: Model S...................................................................................................................................... 14
图表 22: 奥迪 E-Tron................................................................................................................................ 14
图表 23: 奔驰 EQC................................................................................................................................... 14
图表 24: ModelS 与对标豪华纯电动车型参数对比..................................................................................... 14
图表 25: 车身零部件产业链对应公司 ........................................................................................................ 16
图表 26: 电池材料 .................................................................................................................................... 17
图表 27: 产业链公司单车价值量详解 ........................................................................................................ 17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www.ykzq.com 4 / 20
行业研究。。。。。。。。。。

一、 Tesla 的发展历史
1、 2008-2019:行业真空期,品牌力确立

2004 年马斯克进入公司,并领导了 A 轮融资,2008 年 Tesla 交付第一款汽车


Roadster,是特斯拉第一款纯电动超跑,但是价格远超此前预期的 7 万美元,达到 11
万美元。当时的特斯拉作为初创的汽车品牌,品牌力和知名度并不高,公众认可度也较
低,Roadster 销量一直保持低位,公司初期艰难。但是通过 Roadster 特斯拉初步形成
高端电动车企的品牌形象。

2012 年特斯拉发布了第二款纯电动汽车 Model S,第三款为 Model X,在 2015 年


9 月开始交付,2016 年 3 月,Model 3 首次公开,2017 年末开始首批交付。马斯克的一
大愿景是特斯拉努力为每一个普通消费者提供其消费能力范围内的纯电动车辆,加速向
全球可持续能源转变。

Model S/X 在美国的售价大约在 7 万美元以上,国内售价在 70 万以上,主要定位于


高端豪华轿跑车和 SUV,2015 年后特斯拉依靠 S/X 迅速确立起公司的品牌力,但销售
规模仍较小。2018 年开始 M3 正式开始交付,初期由于产能瓶颈的问题,并没有实现快
速放量,美国工厂的产能问题在 2019 年基本得到解决,周产能基本恢复到 5 千辆。

2019 年末,特斯拉上海工厂交付首批国产 M3,价格下探到 30 万元区间,10 个月


建成的产线,有望采用磷酸铁锂电池进一步降低售价等一系列操作后。市场开始重新定
义特斯拉作为最成功造车新势力,凭借在智能驾驶软硬件、电动化核心技术等领域的优
势,在全球汽车行业变革中扮演的角色。

图表1: Tesla 历年重要事件汇总


日期 重要事件记录
Tesla 在洛杉矶发布 Model Y 紧凑型 SUV,标准版售价 3.9 万美元,长距版价格
2019 年
约 4.7 万美元,标准版将于 2021 年春季上市。
Tesla 交付第一辆 Roadster,最初的 7 辆车作为 “创始人系列” 提供给马斯克
2008 年 2 月
和其他出资人。
2009 年 3 月 Tesla 发布 Model S。
2010 年 6 月 Tesla 登陆纳斯达克,成为唯一一家在美国上市的纯电动汽车独立制造商。
2012 年 2 月 9 日 美国 Tesla Motors 公司发布了全尺寸纯电动 SUV 车型 Model X。
2012 年 6 月 22 日 美国加州 Fremont 工厂正式交付全新电动车系列“Model S”首辆电动跑车。
2015 年 9 月 29 日 Tesla 开始交付第三款汽车产品为 Model X,豪华纯电动 SUV。
2016 年 3 月 Tesla Model 3 上市。
Tesla 收购美国太阳能发电系统供应商 SolarCity,成为全球唯一垂直整合的能
2016 年 11 月 17 日
源公司,提供包括 Powerwall 能源墙、太阳能屋顶等端到端的清洁能源产品。
2017 年 7 月 7 日 Tesla 在澳大利亚打造“世界最大锂电池”,预计年底前完成。
2019 年 3 月 14 日 Tesla 在洛杉矶发布 Model Y 紧凑型 SUV,标准版将于 2021 年春季上市。
2019 年 5 月 31 日 Tesla 正式宣布国产 Tesla Model 3 开放预订。
Tesla 欧洲超级工厂将选址在德国柏林。欧洲超级工场从 Model Y 开始,将建造
2019 年 11 月 13 日
电池、动力系统和车辆。
2020 年 1 月 7 日 Tesla 宣布中国制造 Model Y 项目正式启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特斯拉公司官网,粤开证券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www.ykzq.com 5 / 20
行业研究。。。。。。。。。。

2、 2020 之后:放量开始,份额加速提升,新纪元的启程

进入 2020 年之后,特斯拉宣布上海工厂 Model Y 的工厂开始动工,结合 Model 3


的进度,预计 2020 年底可以投产。同时德国工厂也开始动工,特斯拉开始进军汽车制
造大国,直面竞争。

宁德时代供货,有望采用磷酸铁锂,加速国产零部件替代,进一步降低售价。我们
认为,国产 M3 的价格有望降低到 20-25 万的区间,与部分大众和丰田的车型重合,进
一步拓展产品线的触角,提升市场份额。

二、 Tesla 车型解析,销量及产能分析
1、 Tesla 车型参数详解

Model S/X 在续航里程、充电时间和功率上与对标车型相比有明显优势,2020 年新


产 Model S/X 续航里程借助通过 OTA 升级之后,通过改善电池管理系统等方式,可以适
当增加续航里程和加速等指标。

图表2: Model S/X 及其竞品车型参数比较


参数 纯电续航 最大功率 电池容量 常规充电 快速充电
Model S/X 650km 577kw 100kwh 10h 1h
保时捷 Ta yca n 465km 560kw 93.4kwh 9h 1.6h
蔚来 ES8 580km 400kw 100kwh 12h 1.5h
资料来源:网络资料,粤开证券

Model 3 定位 30-40 万级别的 B 级豪华车市场,续航里程相比对标纯电动车型优势


显著,是特斯拉实现份额提升的重要车型。Model Y 是定位 B 级紧凑纯电动 SUV,百公
里加速和续航里程均明显优于对标车型。实现国产化后的 M 3/Y 的价格降大幅降低,价
格和性能上兼具优势。

通过我们试驾的情况来看,Model 3/Y 与 Mode S/X 在直观的一些参数上,例如续航


和加速方面差别较小。区别主要体现在:1)内饰,2)选装,3)尺寸,4)整体调校,
5)底盘稳定性,6)风噪等一些方面,不同级别的车侧重点存在区别。

图表3: Model 3 及其竞品车型参数比较


参数 纯电续航 最大功率 电池容量 常规充电 快速充电

Model 3 595km 340kw 75kwh 10h 1h


奔驰 EQC 475km 300kw 79.2kwh 5h 0.8h
BMW i 3 340km 125kw 33kwh 4.9h 0.8h
资料来源:网络资料,粤开证券

图表4: Model Y 车型参数配置


参数 续航里程 最高时速 百公里加速

Model Y 长续航版 505km 217 km/h 5.1 s

Model Y 高性能版 480km 241 km/h 3.7 s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www.ykzq.com 6 / 20
行业研究。。。。。。。。。。

资料来源:网络资料,粤开证券

2、 销量高增长,产能瓶颈得到解决

公司 2019 年第四季度销量为 11.2 万辆,全年累计交付车辆 36.8 辆,相比 2018 年


同比增长超过 50%。2019 年底上海工厂开始交付国产 M3,周产能已经提升到 3 千辆,
今年产能预计在 15 万辆左右,同时二期工厂已经开始动工,预计年底投产,未来上海工
厂全部建完后,预计产能可以实现 50 万辆。此外,德国工厂目前已经开始动工,预计全
部建完后可实现 50 万的年产能,德国工厂将主要生产 Model Y 车型。

Model 3/Y 的上市和国产,特斯拉产能瓶颈初步得到解决。产能问题的解决和产品


价格的下降是特斯拉市场份额加速提升的主要驱动因素。

图表5: Tesla 各车型全球历年销量(单位:万辆) 图表6: Tesla 各车型中国历年销量(单位:万辆)

25 25
20 20
15 15
10 10
5 5
0 0
2016.Q1
2016.Q2
2016.Q3
2016.Q4
2017.Q1
2017.Q2
2017.Q3
2017.Q4
2018.01
2018.02

2019.01
2019.02
2018.03
2018.04

2019.03
2019.04
2016.Q1

2016.Q4
2017.Q1

2017.Q4
2018.Q1

2018.Q4

2019.Q4
2016.Q2
2016.Q3

2017.Q2
2017.Q3

2018.Q2
2018.Q3

2019.Q1
2019.Q2
2019.Q3

Model S/X Model 3 Total Model S/X Model 3 Total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粤开证券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粤开证券

图表7: 特斯拉产能情况(单位:万辆)
60

50

40

30

20

10

0
美国加州工厂 中国上海工厂 德国柏林工厂

Model 3 Model Y Model S/X Model 3/Y

资料来源:第一电动网,粤开证券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www.ykzq.com 7 / 20
行业研究。。。。。。。。。。

特斯拉规划产能和已有产能主要包括美国工厂、上海工厂和德国工厂,目前美国工
厂的产能预计在 45 万辆以上,满产预计在 50 万辆左右,上海工厂目前 M3 的周长已恢
复至 3 千辆,目前产能预计 15 万/年,二期已经开工,未来全部建成,预计产能 50 万辆,
德国工厂将主要生产 MY 车型,满产产能预计 50 万辆。

图表8: Tesla 三个工厂的车型投产时间


厂区 车型 目前产能 满产产能
Model S/X 年产 9 万辆 50 万辆
美国工厂
Model 3/Y 年产 40 万辆
中国工厂 Model 3 年产 15 万辆 50 万辆
Model Y 预计年产 10 万辆
德国工厂 Model Y 预计 2020 年底投产 50 万辆
资料来源:网络资料,粤开证券

图表9: 特斯拉产能情况(单位:万辆)

120000
100000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0

Model S/X Model 3 Total

资料来源:第一电动网,粤开证券

三、 特斯拉的估值溢价:智能驾驶和电动化的核心技术
1、 智能驾驶领先行业,掌握软硬件核心技术
智能驾驶是基于三种能力而实现的,包括:1)感知能力,2)决策能力,3)执行能
力。特斯拉先通过普及基本的智能驾驶硬件,配备了 L2 级别以上的传感器、芯片和其他
零部件,后续通过 OTA 进行升级,解锁新的功能,实现自动变道,自适应巡航等多种自
动驾驶的功能。经过长周期的研发投入,特斯拉对智能驾驶的软件和硬件都大幅领先同
行水平,并且紧握软硬件开发的核心技术,我们认为,这是目前特斯拉估值溢价的主要
来源。

特斯拉的硬件迭代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 HW1 到 HW2 主要是增加了传


感器的数量,增强了感知能力。第一代处理器采用的 MobileEyeQ3,可识别信号灯、行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www.ykzq.com 8 / 20
行业研究。。。。。。。。。。

人、障碍物及车辆形状等路况,HW2 则增加了测前侧后方摄像头,前置摄像头也有增强,
整体感知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第二阶段从 HW2.0 到 HW2.5,处理器的集成能力有所提高,主板增加了 CPU,算


力大幅提高,基本实现了 PX2 的算力极限。但是特斯拉并未满足于从英伟达外购的芯片,
最终才有了第三阶段的转变,特斯拉采用自己研发的芯片 FSD,对比 HW2.5,性能提高
了超过 20 倍。我们认为,HW3.0 已经具备了实现 L5 自动驾驶级别的算力需求,完全自
主研发的超高算力芯片是特斯拉目前估值溢价的主要来源。

图表10: 特斯拉硬件迭代
硬件版本 HW1 HW2 HW2.5 HW3
更新日期 2015 年 10 月 2016 年 10 月 2017 年 8 月 2019 年 3 月
处理器 Mobileye EyeQ3 Nvidia drive PX 2 Nvidia drive PX 2+ FSD
前置摄像头 1 长焦(35*):250m 中焦(50*):250m 广角(120*):250m
侧前 无 80m 80m 80m
侧后 无 100m 100m 100m
后 倒车用 50m 50m 50m
雷达 160m 160m 170m 170m
声纳 5m 8m 8m 8m
超声波传感器 12 个 12 个 12 个 12 个
控制冗余 无 部分 完整 完整
资料来源:网络资料,粤开证券

特斯拉的软件升级主要是通过 OTA(OVER THE AIR)实现的,主要是在硬件配置


跟新后,软件实施迭代,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特斯拉仍处于初创艰难时间段,产能和技术的限制较大,现金流紧张,
主要的智能化表现仍体现在人机交互方面、车联网等,并未有现实意义上的智能驾驶功
能体现。

第二阶段是拥有突破的一个阶段,特斯拉首次加入了车道保持功能、自动泊车和自
动变道等功能,仅需一系列简单操作后,特斯拉便可实现自动巡航和自动变道等功能,
无需司机参与,部分智能驾驶功能实现。

第三阶段对 Autopilot 有了诸多改进,在流畅度和安全性上有了重点改进,在娱乐设


施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拓展,增加了诸多在线功能,为特斯拉之后打造在线升级付费等业
务奠定了基础。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www.ykzq.com 9 / 20
行业研究。。。。。。。。。。

图表11: 特斯拉软件更新时间
更新日期 软件版本 更新内容

V4.0 司机座椅记忆,模仿燃油车汽车蠕动模式、使用更严苛的 EPA 续航标准,


2012 年
语音交互,门把手自动弹出

20013 年 V5.0 使用 3G 移动通信网络,连接 Wi-Fi 无线无线网络

V6.0 增加中文界面,基于实时路况的导航服务 ,绑定手机日历安排行程,使用


2014 年 11 月
手机代替车钥匙

V6.1 新增交通感知巡航控制(车道偏离预警,自动追踪道路标志,识别当前路
2015 年 2 月
段限速值,调整巡航系统,盲点预警,自动泊车)

2015 年 4 月 V6.2 新增主动巡航控制,自动远光灯,车速辅助

2015 年 10 月 V7.0 新增自动驾驶功能(自动车道保持、自动变道和自动泊车)

2011 年 1 月 V7.1 新增垂直泊车,车辆召唤功能,仪表盘单条车道升级为三条车道

2016 年 9 月 V8.0 新增车厢过热保护系统和爱宠模式

V8.1 升级自动辅助驾驶系统和召唤功能,更新禁用便利进出、新增鸥翼门高度调
2017 年 3 月
整及头枕高度调整功能

V9.0 新增盲区警告,行车记录仪,寒冷天气套件,障碍物感应限速,游戏彩蛋,
2018 年 10 月
升级手机应用程序,导航功能,多媒体系统

V10.0 引入流媒体,推荐点餐,睡眠模式等新功能,增强 Autopilot 在车辆仪表的


2019 年 9 月
显示动效

资料来源:网络资料,粤开证券

特斯拉在智能驾驶的硬件核心技术上的优势远超对标车企,是目前特斯拉最大的估
值溢价来源;其次,特斯拉通过 OTA 实现的各种远程升级及在线娱乐系统,是未来开创
第二盈利点的核心所在。我们认为,特斯拉将不仅仅是一家传统意义上的车企,也不仅
限于是电动化渗透率提升的先驱,而是通过智能驾驶,车联网等核心领域的重大突破,
颠覆传统汽车行业的一家公司。

2、 引领电池技术路线,话语权逐步增强
2018 年之前,特斯拉的电池采用的 18650 版本,其中 18 代表直径为 18mm,65
代表长度为 65mm,最后的 0 代表是圆柱电池,之后转变成 21700 电池,即每节电池的
尺寸增大了。18650 电池满足了特斯拉的阶段性需求,优势主要包括:1)工艺成熟,一
致性高;2)性价比高;3)能量密度符合当时阶段特斯拉需求,可以达到 250wh/kg。之
后采用 21700 电池的主要原因在于,1)单体容量可以提升 35%;2)电池能量密度可以
提升约 25%,实现 300wh/kg;3)成本下降 9%左右;4)系统重量下降 10%左右;在
保持了 18650 电池稳定性和一致性的前提下,大幅度提升了电池本身的性能,并且 21700
降低了 BMS 的难度。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www.ykzq.com 10 / 20
行业研究。。。。。。。。。。

图表12: 18650 和 21700 电池

资料来源:第一电动网,粤开证券

目前特斯拉采用的 21700 电池是有特斯拉和松下联合研发的,国产版的特斯拉将采


用 LG 和宁德时代的电池,宁德时代之前主要的电池产品是方形电池,我们认为,国产
版的特斯拉为了降低成本,将有可能在标配车型上采用宁德时代提供的 CTP 磷酸铁锂电
池,在高配车型上仍采用 LG 提供的三元电池,美国版的特斯拉仍采用松下的 NCA 电池。

图表13: 18650 和 21700 电池参数对比

资料来源:第一电动网,粤开证券

从 18650 的电池产能改造成 21700 的产能,主要需要改变的工艺流程包括卷绕、分


切和装配等,改造较为简单,电池厂商改造代价较小,未来国内电池企业将加速 21700
电池的产能。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www.ykzq.com 11 / 20
行业研究。。。。。。。。。。

图表14: 电池制造工艺流程图

资料来源:第一电动网,粤开证券

2019 年特斯拉收购 Maxwell,未来将自主研发干电池超级电容技术,无钴化是特斯


拉未来重点研发的方向,其中宁德时代供应的无钴电池将供货部分国产车型,而特斯拉
自研的电池将推广到全系车型。特斯拉作为一家注重核心技术研发的企业,对电池行业
的变革主要包括:1)决定动力电池行业技术路线的发展,将成为加速动力电池技术进步
的核心力量;2)改变目前上游钴锂原材料高盈利能力的现状,通过技术进步加大下游主
机厂盈利能力;3)上游动力电池和材料企业龙头盈利能力将逐步趋稳;4)低成本的电
池材料由于降本的需求,仍有生存空间。

电池技术作为汽车电动化过程中最重要一环,核心技术最终大概率将由特斯拉自身
把控,如同替换掉英伟达的芯片,采用自主研发的 FSD,算力得到大幅提升。我们认为,
未来电池领域的技术变革将由特斯拉来引领,短期内,NCA 和磷酸铁锂仍将占据高能量
密度和低沉本电池市场,长期来看,在特斯拉的引领下,原来认为短期不可实现的技术
路线,加速实现的可能性大幅增加。

四、 特斯拉的行业竞争性分析
1、 对标燃油车型的优劣势分析

我们总结了 M3 与对标的同价格区间的主要对标车型,包括奔驰 C、宝马 3 系和奥


迪 A4 进行了对比。特斯拉 M3 相比对标燃油车型的主要优势包括:1)价格优势,M3
目前标配车型价格在 30 万元左右,零售价格有一定优势,BBA 对标车型零售终端优惠
普遍在 10%左右,M3 免征购置税后基本相同,但在上海杭州等限购城市,车牌成本带
来的优势较大;2)主要参数性能优势,M3 标配版的百公里加速已经达到 5.6 秒,已经
接近 BBA 对标车型顶配车型的动力,性能优势较大;3)智能驾驶优势,M3 在选配智能
驾驶套件后,科技感大幅领先对标 BBA 车型;4)使用成本优势,特斯拉每公里用电成
本在 0.1-0.2 元左右,对标 BBA 车型普遍在 0.5 元以上。

特斯拉相比对标燃油车型的主要劣势包括:1)驾驶操控感,经过我们草根调研试驾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www.ykzq.com 12 / 20
行业研究。。。。。。。。。。

发现,国产 M3 底盘稳定性相比对标 BBA 车型较差,与 5.6 秒的百公里加速匹配度低,


导致过弯侧倾较大,四款车中宝马 3 系的稳定性是最佳的;2)高速行驶中风噪较高,我
们发现,M3 在市区 80 公里/小时车速以下时,车内风噪与 BBA 对标车型区别较小,在
高速公里行驶时,车内风噪较大;3)细节把控度,我们观察后发现,国产 M3 做工精细
度和进口版基本一致,相比 BBA 对标车型仍有一定差距。

图表15: 特斯拉 Model 3 图表16: 奥迪 A4

资料来源:网络资料,粤开证券 资料来源:网络资料,粤开证券

图表17: 宝马 3 系 图表18: 奔驰 C

资料来源:网络资料,粤开证券 资料来源:网络资料,粤开证券

图表19: Model3 对标车型重要参数对比


序号 车型 价格区间 百公里加速 每公里使用成本

1 国产 Model 3 29.9 万元起 5.6 秒 约 0.1 元/公里

2 A4L 30.08 万元 7.9 秒 约 0.7 元/公里

3 3系 32.39 万元 8秒 约 0.75 元/公里

4 奔驰 C 31.08 万元 8.6 秒 约 0.55 元/公里

资料来源:品牌官网、粤开证券

M3 和 MY 在美国市场销量与 BBA 对标三款车型的销量的比值基本保持在 1.5 以上,


相比传统车企而言,特斯拉的核心优势不仅限于电动化的先发优势,主要在于智能化和
网联化上的巨大优势,并以此重新定义汽车的部分功能属性。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www.ykzq.com 13 / 20
行业研究。。。。。。。。。。

2、 对标电动车型的优劣势分析

我们整理了 Model S 级别车型的可对标豪华纯电动车型的参数,Model S 在基本性


能参数上的优势是显著的,主要优势体现在:1)续航里程,2)百公里加速,3)价格优
势,4)能耗优势,5)智能化优势,6)电池管理技术优势。

传统车企加速开始布局电动车型,2020 年开始,包括大众 BBA 和保时捷均有纯电


动车型开始上市。我们认为,特斯拉在电动化的先发优势仍然巨大,在三电技术上的领
先导致不论在续航、加速还是百公里耗电均保持较大优势;智能化领域的优势相比而言
更大,硬件上特斯拉目前已经应用自主研发的 FSD,可满足 L5 级别的自动驾驶算力需
求,并且可以通过 OTA 进行软件的远程迭代。

传统车企电动化和智能化短期落后,单仍具备的优势主要包括:1)强大的研发实力,
2)现金流充足,3)细节把控度优势,4)品牌力优势等。

图表20: 保时捷 Taycan 图表21: Model S

资料来源:网络资料,粤开证券 资料来源:网络资料,粤开证券

图表22: 奥迪 E-Tron 图表23: 奔驰 EQC

资料来源:网络资料,粤开证券 资料来源:网络资料,粤开证券

图表24: ModelS 与对标豪华纯电动车型参数对比


序号 车型 价格区间 百公里加速 最大续航 百公里耗电

1 Model S 79 万元起 3.8 秒 660KM 15.2 度

2 Taycan 115 万元起 4.0 秒 465KM 26.0 度

3 E-Tron 70 万元起 5.7 秒 470KM 20.4 度

4 EQC 58 万元起 5.1 秒 408KM 20.1 度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www.ykzq.com 14 / 20
行业研究。。。。。。。。。。

资料来源:品牌官网、粤开证券

3、 十年维度的长周期特斯拉稳态销量分析

汽车行业电动化和智能化的趋势已经清晰,特斯拉经过 2010-2020 这十年的快速发


展,已经形成较强品牌力,电动化和智能化相比传统车企已大幅领先,随着产能的逐步
释放,全球市场份额有望加速提升。

目前的特斯拉产业链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 2010 年前后 iphone4 发布前夕的苹果产


业链,主要的相似因素包括:1)行业性的变革即将发生;2)作为新进入者,相比行业
传统企业在变革的核心领域拥有较大优势;3)注重研发投入和核心技术的把控;4)产
能瓶颈是短期限制份额提升的重要因素。

我们预计,假设特斯拉在标配的国产 M3 和 MY 车型上使用磷酸铁锂的动力电池,
并且零部件充分国产替代化之后,M3 的标配的价格有望从目前的 30 万降低到 20 万元
左右,20-25 万元左右的价格区间将部分与丰田和大众级别的车型形成竞争。特斯拉产
业链国产替代后,成本和售价下降将加速特斯拉市场份额的提升。

我们认为,拉长时间维度,经过 5 年以上周期的产能扩张,产品线拓展,技术进步
和行业竞争,特斯拉的稳态全球销量应该在千万级别的销量,全球市场份额大概率可以
实现 10%+,特斯拉在电动车市场的份额预计可以实现 30%+。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www.ykzq.com 15 / 20
行业研究。。。。。。。。。。

五、 国内特斯拉产业链详解
1、 Tesla 国产供应链接一览

我们整理了特斯拉主要的国内供应商,主要产品包括动力电池、铝合金压铸件、中
控屏、后视镜、座椅集成、车身热成型金属件、管路、热管理系统零部件和汽车安全等。
我们简单测算后,车身零部件单车价值量较高的包括拓普集团、旭升股份、凌云股份、
长信科技、三花智控和均胜电子。

目前特斯拉动力电池的主要供应商包括松下、LG 和宁德时代,美国工厂的电池目前
的供应商是松下,上海工厂预计将由松下、LG 和宁德时代共同供应电池,松下和 LG 将
主要供应 21700 三元锂电池,宁德时代将有望供应 CTP 的磷酸铁锂电池和方形三元电
池。电池材料目前国内主要的供应商包括:正极(当升科技、容百科技和杉杉股份),负
极(璞泰来、贝特瑞),隔膜(恩捷股份、星源材质),电解液(天赐材料、新宙邦)。

其中电解液的单车价值量大约在 2000-3000 元之间,隔膜的单车价值量大约在


1600-3500 元之间,目前国内电池产业链,负极、电解液和隔膜的行业格局相对清晰,
技术路径相对确定,成本优势将是未来国内材料供应商抢占全球市场份额的核心驱动力。

图表25: 车身零部件产业链对应公司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网络资料,粤开证券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www.ykzq.com 16 / 20
行业研究。。。。。。。。。。

图表26: 电池材料

资料来源:第一电动网,粤开证券

上海工厂的 Model 3 目前国产化率大约在 30%左右,预计将在 2020 年底实现接近


100%的国产化率,这将显著降低国产 Model 3 的成本,我们认为,低配版的 M3 充分国
产替代后价格降至 20-25 万区间。目前部分特斯拉车身零部件仍采用美国工厂的供应商,
需要进口至上海工厂进行组装,运费和关税等成本较高,国产替代后驱动的降本将是显
著的。

图表27: 产业链公司单车价值量详解
产品 代码 公司名称 单车价值(元) EPS-2019E EPS-2020E EPS-2021E
热管理 002050 三花智控 2000 0.51 0.60 0.70
铝合金压铸件 603305 旭升股份 3000 0.57 0.73 0.95
底盘结构件 601689 拓普集团 5000 0.48 0.64 0.79
铝合金压铸件 603348 文灿股份 700 1.33 1.49 1.72
汽车安全 600699 均胜电子 3000 0.90 1.10 1.39
遮阳板 603730 岱美股份 900 1.62 1.99 2.34
外后视镜+金属外饰件 002048 宁波华翔 650 1.46 1.69 1.96
车载后视镜 2036 联创电子 350 0.45 0.65 0.85
继电器 600885 宏发股份 300 0.98 1.20 1.47
隔膜 002812 恩捷股份 4000 1.06 1.41 1.75
车身金属件+管路 300568 凌云股份 4500+ 0.53 0.70 0.86
动力电池 300750 宁德时代 50000+ 2.04 2.52 3.10
车载中控屏 300088 长信科技 3500 0.37 0.50 0.61
正极 300073 当升科技 13200-16500 0.40 1.06 1.44
电解液 002709 天赐材料 2700 0.18 0.73 1.06
电池壳体 002850 科达利 2000 1.07 1.53 2.12
座椅集成 600741 华域汽车 5000+ 2.15 2.09 2.52
资料来源:品牌官网、联讯证券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www.ykzq.com 17 / 20
行业研究。。。。。。。。。。

六、 投资建议
全球汽车行业变革的背景下,电动化+智能化的趋势已经不可逆,经过 15 年的初创
和快速发展,特斯拉已经在电动化和智能化领域相比传统车企树立较大优势,我们认为,
特斯拉将是行业变革的主导者,市场份额将加速提升,下一个十年,特斯拉的销量有望
大幅超预期。

我们积极寻找特斯拉产业链中不可替代的成分,持续推荐特斯拉产业链的核心零部
件供应商:三花智控(热管理零部件,成本优势巨大),凌云股份(单车价值量提升较多,
特斯拉放量有望对公司业绩边际改善),宁波华翔(估值低,业绩超预期),华域汽车(单
车价值量高,估值低,零部件龙头);动力电池我们持续推荐行业格局清晰,成本优势显
著的细分龙头:天赐材料(电解液细分龙头,成本优势大),当升科技(正极龙头),宁
德时代(有望供货国产特斯拉的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电池);上游钴锂原材料重点关注:
天齐锂业(碳酸锂龙头),洛阳钼业(国内钴原材料龙头)。

七、 风险提示
特斯拉产能投产不及预期风险,

特斯拉新产品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特斯拉市场份额提升不及预期风险,

电动化技术路径变化风险。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www.ykzq.com 18 / 20
行业研究。。。。。。。。。。

分析师简介
徐昊,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硕士,2017 年 1 月加入粤开证券,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分析师,证书编号:S0300519040001。

研究院销售团队
北京 王爽 010-66235719 18810181193 wangshuang@ykzq.com
上海 徐佳琳 021-51782249 13795367644 xujialin@ykzq.com

分析师声明
作者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或相当的专业胜任能力,保证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
分析逻辑基于作者的职业理解,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了作者的研究观点,力求独立、客观和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
授意或影响,特此声明。

与公司有关的信息披露
粤开证券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经营证券业务许可证编号:10485001。
本公司在知晓范围内履行披露义务。

股票投资评级说明
投资评级分为股票投资评级和行业投资评级。

股票投资评级标准
报告发布日后的 12 个月内公司股价的涨跌幅度相对同期沪深 300 指数的涨跌幅为基准,投资建议的评级标准为:
买入:相对大盘涨幅大于 10%;
增持:相对大盘涨幅在 5%~10%之间;
持有:相对大盘涨幅在-5%~5%之间;
减持:相对大盘涨幅小于-5%。

行业投资评级标准
报告发布日后的 12 个月内行业股票指数的涨跌幅度相对同期沪深 300 指数的涨跌幅为基准,投资建议的评级标准为:
增持:我们预计未来报告期内,行业整体回报高于基准指数 5%以上;
中性:我们预计未来报告期内,行业整体回报介于基准指数-5%与 5%之间;
减持:我们预计未来报告期内,行业整体回报低于基准指数 5%以下。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www.ykzq.com 19 / 20
行业研究。。。。。。。。。。

免责声明
本报告由粤开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粤开证券”)提供,旨为派发给本公司客户使用。未经粤开证券事先书面
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印、传送或出版作任何用途。合法取得本报告的途径为本公司网站及本公司授权的渠道,非通过以
上渠道获得的报告均为非法,我公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基于粤开证券认为可靠的公开信息和资料,但我们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均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
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粤开证券可随时更改报告中的内容、意见和预测,且并不承诺提供任何有关变更的通知。
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的买卖出价或询价,投资者据此
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和作者无关。在本公司及作者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
价或推荐的证券没有利害关系。

本公司利用信息隔离墙控制内部一个或多个领域、部门或关联机构之间的信息流动。因此,投资者应注意,在法律许可
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或期权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者争
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的员工可能担任本报告所提到的公司的
董事。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不应将本报告作为作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因素,亦不应认为本报告可以取代自己的
判断。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或引用。如征得本公司
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须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粤开证券研究”,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意愿的引
用、删节和修改。

投资者应根据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来判断是否使用资料所载之内容和信息,独立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相
应风险。我公司及其雇员做出的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

联系我们
北京市朝阳区红军营南路绿色家园媒体村天畅园 6 号楼二层
传真:010-64408622

上海市浦东新区源深路 1088 号 2 楼粤开证券(平安财富大厦)

深圳市福田区深南大道和彩田路交汇处中广核大厦 10F

网址:www.ykzq.com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www.ykzq.com 20 / 2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