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06

近代天线理论 1

自适应天线及MIMO
天线专题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2

天线阵经合理设计、提供适当的激励后,在理论上可具有任意
形状的方向图,例如波束扫描、低副瓣/超低副瓣、多波束、赋
形波束、方向图零点控制、全向波束等。
在实际应用环境中,仅仅实现预先给定的方向图仍然不够,因
为在许多实际系统中,所需方向图的确切形状往往无法事先预
测,如:
 雷达系统:敌方干扰源和噪声对需要信号的干扰
 通信系统:需要对信号来波方向的判定

于是人们很自然地想到:能否设计出一种对于环境变化能自动
适应的天线呢?

YES! 答案就是自适应天线(阵)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前言
3

1
一、自适应天线的起源与发展
自适应天线的发展可追溯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1956年,
Altman和Sichak提出使用锁相环技术来组合从不同接收天线接收
到的信号的方法。
基本原理:在将各阵元信号相加来产生阵列输出之前,调准
各阵元信号相对于参考信号的相位。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4

图1.1 锁相环阵列
利用锁相环,自动调整s1(t)和r(t)相位直至相同;对于所有阵元
均选用同一参考信号r(t);故s1(t)和s2(t)均同相, 同相信号再相加
就可得到最大的输出信号功率。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5

锁相环阵”的方向图是由来波信号的方向控制的。它可以自动

形成一个跟踪信号的波束
“锁相环阵”甚至可用于抑制噪声,能在输出端产生最大可能的信
噪比(D.E. Svoboda, IEEE TAP,1964)
锁相环阵”的缺点:易受干扰(只能跟踪一个信号)

若有几个信号,容易分辨不清
若干扰信号比需要的信号强时,干扰信号很容易被天线所截获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6

由于“锁相环阵”易受干扰信号影响,开始探索一些新的自适应
天线阵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早期,两个研究小组独立地提出了自适应干
扰置零的概念
小组一 : GE 的 P. W. Howells, 旁瓣抵消器 (US Patent, Aug.
1965)
小组二: GE的S. P. Applebanm, 最大化SNR (Technical Report,
Aug. 1966)

1967年,Shor发表了关于自适应阵的论文—Shor阵
1967年,B. Widrow发表了LMS(最小均方)自适应阵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7

上述成果开创了自适应阵研究领域
随后的发展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大约十年)主要集中在自适应波束控制上,
如返向波束、自适应相控天线等
第二阶段:主要集中在零点控制上,如自适应滤波器、
自适应调零、自适应旁瓣对消、自适应杂波抑制等
第三阶段 : 主要集中在空间谱估计上,如最大似然估
计、最大熵谱估计、特征空间估计等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8

随着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和DSP技术的发展,
采用数字处理方法来形成相控阵雷达接收波束变为可能;
相应地,与自适应阵结合形成了数字波束形成器(DBF)
自适应天线在无线通信领域与各种通信形式如
TDMA、CDMA等相结合形成了智能天线、MIMO天线

自适应天线在不同应用领域有大体等价的名称:空
域自适应滤波器、数字波束形成(DBF)、自适应阵列、智
能天线等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9

二、自适应天线的共性
对每个阵元的信号同时进行增益(Ai)和相位(Φ i)调整
自适应问题→优化问题(关于增益和相位的变量优化)
性能指标→优化目标,如Max(SINR)
(注:SINR—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 信号与
干扰加噪声比)

图1.2 普通的自适应阵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10

各种性能指标的选取:取决于具体应用
数字通信系统:误码率最小
雷达系统:在给定的虚警概率下发现信号的概率最大
实际应用中,上述理想的性能指标很难直接在阵列输出端用于
性能估计
常用以下两种更为实用的优化准则:
最小均方误差准则 ( 即阵列实际输出与理想输出之差的均方
值最小)
输出端SINR最大准则
根据这两种方法可得到阵列方向图反馈控制的有用形式,且有
以下规律:
SINR增大,误码率降低
SINR增大,雷达检测概率增加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11

三、自适应天线(阵)的特点
与常规天线阵的相同点:自适应阵与常规天线阵一样都是单个
天线单元在空间中的排列,都需要通过控制各阵元的幅度或相位激
励来调整天线阵的性能
自适应天线(阵)可采用任意的阵元方向图、极化和间距工作
对于自适应天线(阵),传统的天线性能指标用处不太大,如天
线增益、旁瓣电平、波束宽度等
传统的天线常常需要低旁瓣以使得从主瓣之外进入的辐射最小,
而自适应天线只需在干扰方向产生零点,自适应阵的方向图在某些
方向可能有很高的旁瓣,但那些方向没有干扰信号
自适应天线更关心系统性能,如SINR最大、均方误差最小等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12

主要参考书
【1】龚耀寰,《自适应滤波》,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G.V. Tsoulos,《Adaptive Antenna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EEE Press, 2001
【3】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相关
文章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13

例子:二元阵
设有如右图所示的二元阵用来接收信号。
其中入射平面波从θ方向入射,阵元间距为
d=λ/2,w1和w2为加权因子。
如何求解此二元阵的方向图函数并且分
析w1和w2对该阵列零点的控制作用呢?
解答: 设
X1=A(t)ejΦ/2
X2=A(t)e-jΦ/2

其中: A(t)是输入信号幅度因子;而   2 d si n  /    si n 
可以得到: Y  A ( t ).[ w1e j  / 2  w2 e  j  / 2 ]  A ( t ).F '( )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14

j  si n  j  si n 

F '(  )  F ( )  w1 e 2
 w2 e 2

这便是该二元阵的方向图函数。
*当w =w 时, F ( )= 2cos(π ·sin /2)
1 2

*当限制w 和w 的取值为w +w =1时,要使得波束在θ 方向产


1 2 1 2 1
生零点,则有:
由此可得下式:
w1  w 2 1
 j  si n( 1 ) / 2

w 
1
j  si n ( 1 )
 w 2 e  j  si n( 1 ) / 2  0
1
1e
w1 e
w 1

 2 
1e
 j si n ( 1 )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15

若我们规定θ 为30度, 经运算可以得出:


1

 w1 2 1 j

 w 2 1  j
 2

由此可得到新的方向图函数:
 si n  
F ( )  2 cos(  )
2 4

在右上图中可发现,在θ 30度方向产生了一个零点 1

由此可得出结论:若干扰方向改变,则需要自适应地调整w 和w ,
就可以实现对干扰的跟踪抑制 1 2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自适应天线
2
2.1 概述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17

不同代的主要功能: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20

无线移动通信的主要工作模式:

双工方式
多址方式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21

由于无线移动通信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如何在有限的
可用频谱范围尽可能提高频谱利用率(每Hz带宽可能传输
的比特率,bps/Hz)就成为基本任务。
无线移动通信信道的特点:
• 多径、多址信道
• 存在着信号衰落、时延扩展、多普勒频率扩展、共道干扰、
多址干扰等问题
• 已采用的办法:调制解调、信道编码、均衡、普通分集联合

• 但进一步解决上述问题的能力有限
• 自适应天线技术-智能天线:The Last Frontier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22

2.2 采用智能天线后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改善
1. 提高频谱利用率和系统容量,降低误码率及出界概率
增加信号对干扰噪声比 (SINR)
• 智能天线采用指向期望用户的定向波束,增加了有用信号
功率
• 窄定向波束降低了主波束外干扰
• 自适应波束零点指向强干扰用户
• 上述措施均使SINR 增加,从而扩展了系统容量,提高了
频谱利用率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23

减轻时延扩展及多径衰落
• 多径效应是形成时延扩展及衰落的原因,也是造成码间干
扰(ISI)的主要原因
•采用智能天线可大大减轻时延扩展及多径衰落对接收信号
的影响
• 智能天线还提供了除空间分集、极化分集之外的另一种分
集---角度分集
能实现空分多址(SDMA)
• 传统多址技术: FDMA、 TDMA、 CDMA
• 智能天线采用多个固定波束或自适应波束对服务空间进行
划分---空分多址(SDMA)
• SDMA 能在不增加所用频带的条件下用多波束创造更多信
道,从而大大提高频率利用率和系统容量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24

2. 改善蜂窝通信系统功能
• 减少发射功率和空间电磁干扰
• 提高发射效率
• 在同样最大发射功率情况下,可以扩大基站小区的覆盖范围,
从而减少基站数目
• 减少切换率
• 大大降低系统对功率控制精度的要求

3. 实现更完善的空间分集和MIMO
•多发多收天线(MTMRA)——多入多出(MIMO)技术
•将信道编码、调制与智能天线结合,能实现最优分集处理
•系统容量与收发最小天线数成线性关系,极大地提高了频谱
利用率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25

3 智能天线
3.1 智能天线的工作方式
切换波束方式 (Switched Beam)
将空间分成扇区已在传统蜂窝系统中应用。原理:将空
间分成扇区,通常采用120度扇区,在蜂窝系统中用3个扇区
覆盖360度,也有部分采用90或60度扇区。
智能天线切换波束采用
更窄波束,进一步将宏扇区
分成几个微扇区。当用户进
入某个扇区时,切换波束系
统选择一个最强波束对准该
用户。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26

切换波束方式的优点
•相对于全向或120度扇区波束系统,能提供更大的SINR、
更大的覆盖范围或更小的发射功率
• 结构简单、工程造价低
• 只需检测信号强度以确定所用波束,无需进行 D O A
(Direction of Arrival)估计
• 实现快速跟踪

切换波束方式的缺点
• 当用户在波束边缘、干扰在波束中央时接收效果差
• 不能实现自适应干扰置零,干扰抑制差
• 不能对多径分量进行相干分集联合
• 扇贝现象(Scalloping)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27

 自适应阵方式
自适应阵列方式的优点
• 通过指向波束提高期望用户的增
益,降低噪声与干扰的影响,SINR
的改善优于切换波束,从而显著增
加信道容量和频谱利用率
• 可在更复杂的干扰环境下工作

• 能对期望用户的多径信号进行合成,利用路径分集
• 能根据用户到达角度的变化不断改变波束形状,使波束主
瓣对准期望用户,零点对准干扰
• 能实现动态小区,减少切换率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28

自适应阵列方式的缺点
• 实现难度及系统造价较切换波束系统大
• 与传统基站的结合比切换波束系统困难

1. M. Chryssomallis, “Smart antennas ,” IEEE Antennas Propagat. Mag., vol. 42, no.3 pp.
129-136, June 2000.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29

3.2 算法分类
根据智能天线工作方式,可分为多波束形成算法和自适
应波束形成算法
根据是否利用阵列输入数据,分为数据独立波束形成算
法、最佳波束形成/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根据参考信号形式可分为:
空间参考方式:最佳加权矢量取决于需要信号及干扰信号
的到达方向(DOA)
主要优点:特别适用于频分双工(FDD)系统
缺点:取决于扩散角(扩散角很大或存在相关多径时,性
能会显著下降);对通道失配误差很敏感;高分辨DOA算法一
般收敛性能不好或耗时较长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30

时间参考方式:参考信号由训练信号或导频信号产生。

如2G-GSM可用专用码训练序列, 3G-UMTS可用用户专
用导频(LMS,RLS,SMI,…)
优点:不需DOA;有较强鲁棒性(Robust);可结合最佳
多径从而降低衰落影响
缺点:要求精确同步,对于FDD体制不能从上行接收信
息确定下行波束加权
盲处理方式:不需DOA 或训练信号,但存在收敛和捕捉
问题 (CMA, LS-CMA,…)
根据应用功能可分为:
高灵敏度接收方式
干扰抑制方式
SDMA 方式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31

3.3 智能天线各种方式的应用
市区
• 密集建筑、大量移动物体(大扩散角)、高业务流量、移动
用户机动范围相对小;密集多径环境;微小区
• TDMA:时间参考波束形成方式;TDD、FDD
• CDMA:基于训练信号的时间参考自适应波束形成方式;
盲处理
乡村
• 扩散角小、业务流量小、移动用户机动性大;宏小区
• 空间参考波束形成方式较为合适
• 切换波束方式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32

3.4 智能天线的实验研究与发展状况
欧洲通信委员会(CEC)在RACE计划中的TSUNAMI智能天
线实验平台
•工作频率:1.8G~1.9GHz
• 载波数:10
• 载波间隔:1.728MHz
• 峰值发射功率:250mW
• 天线:8阵元贴片天线阵
• 多址方式:TDMA, SDMA
• 双工方式:TDD
• 实验结果:两用户四信道下,BER<1.0E-3
• 当BER=1.0E-3时,相对于单天线的功率改善>10dB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33

日本移动通信 DBF 实验系统


• L 波段,f=1.542GHz; 4×4阵元组成
• 采用自适应恒模算法 (CMA)
• 实验结果:当需要信号由0 、3 入射,干扰信号由4 、20
入射时,自适应干扰置零使SINR改善9.6dB;当需要信号由
4 、 25 入射,干扰信号由 8  、 60 入射时, SI NR 改善
其它实验系统或产品
18.5dB

• 美国AT&T的智能天线实验平台
• 美国ArrayComm公司的用于GSM、PHS的Intellicell
• Metaware公司的用于TDMA和CDMA的Smartcell
• 瑞典Ericsson的用于GSM的RBS2206
• 国内众多研究机构、公司(TD-SCDMA)
•…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34

4 、MIMO天线技术
References
1. D.Gesbert, M.Shafi, et al,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an
overview of MIMO space-time coded wireless systems,”
IEEE J.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 2003, 21(3):281-302.
2. A.Hottinen, O.Tirkkonen, and R.Wichman, Multi-antenna
transceiver techniques for 3G and beyond, John Wiley, 2003.
3. 黄韬,袁超伟等 《 相关技术与应用》 机械工业出版社,
, MIMO ,
2007
4. 李忻 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中的
,< 信道建模与多天线设计 MIMO
研究 ,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 , 2005
5. 伍裕江 无线通信中的终端多天线 ,电子科技大学博
, <MIMO >
士学位论文 , 2007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35

4.1 MIMO 概念
无线移动通信领域智能天线技术的重大突破,又称为多发多收
天线 (MTMRA) 技术
特点:能在不增加带宽的情况下成倍地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和
频谱利用率
发展历史
• 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
• 1995年,Bell Lab. 的E. Teladar 给出MIMO的高斯信道容量
• 1996年,Bell Lab. 的G. J. Foschini 给出一种MIMO算法--D-
BLAST算法
• 1998年,V. Tarokh 讨论了用于MIMO的空时码
• 1998 年, P. W. Wolniansky 等采用 V-BLAST 算法建立了一个
MIMO 实验系统,在室内试验中达到了 20bps/Hz 以上的频谱利
用率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36

基本原理
普通的多天线技术用于实现分集以对抗衰落,不同天线
发射载有同样信息的信号。
例如1个发射天线, M个接收天线,则发射信号通过M个
通道到达接收机,最大分集增益为M。
多径衰落被视作有害因素,发射或接收分集目的在于对
抗多径衰落。
而在MIMO技术中,多径可以作为一个有利因素加以利
用。若发射、接收天线间的通道衰落是独立的,则MIMO系
统可创造多个并行空间信道,通过这些并行空间信道独立地
传输信息,以提高数据率。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37

MIMO通信/SU-MIMO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38

MIMO 系统原理框图:

信道容量:
SISO (单入单出):传统无线通信,信道容量为:
 l og 2 (1  
2
C h ) b /s/Hz

其中,C为香农(Shannon)容量;ρ为接收天线的SNR;h为
归一化信道复增益。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39

信道容量(续):
MISO (多入单出):在发端采用N×1的Smart Antenna,信
道容量为:  N

 l o g 2 (1  h
2
C i
) b /s/Hz
N i 1

单入多出):在收端采用N×1的Smart Antenna,信
SIMO (
道容量为: N

 l o g 2 (1  N 
2
C hi ) b /s/Hz
i 1

MIMO ( 多入多出):信道容量为:

C  l o g 2 [ d et( I M  HH
H
)] b /s/Hz
N
N为发射天线数目,M为接收天线数目,H为M×N的通道矩阵。
当天线数目较多时,C  M i n ( M , N ) l o g (1   ) 2

因此 C 随天线数目线性增长。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Ea 
C MIMO  log det( I   HH )
nt  N 0
2 nr

E. Teletar,1995,”Capacity of Multi-
Antenna Gaussian channels”
G. J. Foschini,1998,”On Limits of
Wireless Commu n ica t ion in a
Fading Environment Whe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41

MIMO 天线
 Space Diversity Antenna

[1] Y. Ebine, and Y. Yamada, “A Vehicular-Mounted Vertical Space Diversity


Antenna for a Land Mobile Radio,” , IEEE Trans. Vehicular Tech., May 1991,
40(2):420-425.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42

 Angle Diversity Antenna


适用于对来自不同DOA的独立信号采用角度(方向图)分集

[2] F.Demmerle and W.Wiesbeck, A biconical multibeam antenna for spac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IEEE Trans.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June 1998,
46(6):782-787.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43

 Polarization Diversity Antenna

1. C. Waldschmidt, and W. Wiesbeck, “Compact Wide-Band Multimode


Antennas for MIMO and Diversity,” IEEE Trans. Antennas Propag., vol. 52,
no. 8, pp. 1963-1969, Aug. 2004.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Ruckus 智能天线 44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45

智能天线
Xirrus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46

4.2 MIMO Platform in UESTC


1.李忻, <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中的MIMO信道建模与多天线设计研究>,电子科技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 2005
2.伍裕江, <MIMO无线通信中的终端多天线>,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7

比 Q 上
特 P 中 变
信 流 S 空 组 脉 频 频
数 K
星 时 帧 冲 载 及
据 座 编 处 成 波 射
源 获 映 码 理 型 调 频
取 射 制 接

同步头、 数字
信道估计序列等 频率合成
软件实现部分 硬件实现部分

Transmitter System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47


射 符 动
频 中 基 幅 基 号 帧
接 频 带 相 带 匹 同 检
口 正 过 误 频 配 步 测
及 交 采 差 差 滤 及
下 解 样 校 预 波 帧
变 调 正 补 同
频 偿 步





本振
硬件实现部分
比 Q
特 P 空时解码
信 流 S
宿 数 K
据 逆
转 映
换 射
信道参数
估计
软件实现部分

Receiver System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48

2 1

3 1 2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49

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天线问题
天线数目(M,N)以及阵元间距为关键参数,当阵元间距增大时,
相关性下降、信道容量增大(BER下降)、但天线系统尺寸
增大
 接收复杂度:额外RF、硬件、软件,及其复杂的接收
分离算法
 系统集成
 MIMO信道模拟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50

4.3 MIMO 研究进展


 MIMO 系统理论及性能研究,目前有较多文献
 MIMO 实验研究: 的 系统:f =1.9GHz,
Bell Lab. BLAST
, ,在室内达到 的频谱效率
0
N=8 M=12 25.9bps/Hz
http://www.bell-labs.com/project/blast/
实验平台,大量信道测试;
 BYU (Brigham Young Univ): MIMO
http://www.et.byu.edu/~jensen/
欧盟IST METRA等项目:http://www.ist-imetra.org/metra/
国内: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 北邮,清华等高校;中兴、
华为等也积极进行MIMO研究与现场测试,提出了多种编码算
法与信道模型,研制了多种MIMO天线
中国科技部早在2001年便启动了未来通用无线通信技术研究
规划 FuTURE (Future Technologies for Universal Radio
Environment)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 5G 时代 Massive mimo简介
,又称为large-scale MIMO。顾名思义,就
• Massive MIMO
是在基站端安装数百甚至更多数量的天线(64、128、256
或者更多),从而实现百及更大规模级天线同时收发数据
• 基于相同的时频资源面向更多的用户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是在同一时频资源中服务大量用户终端的通信系统,是
Massive MIMO
技术的一种扩展和延伸;当站端天线数量趋于无穷大时,存在一些特
MIMO
性:非相关噪声及快衰落消失,吞吐量、终端用户的接入容量与小区规模
无关,频谱效率与带宽无关,每比特最小发射能量要求消失,但小区之间
的导频污染依旧存在。

图 Massive MIMO上行链路链路示意图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与传统mimo的区别
• 与传统的MIMO相比,Massive MIMO的不同之处主要在
于,天线趋于很多(无穷)时,信道之间趋于正交。系
统的很多性能都只与大尺度相关,与小尺度无关。
• 在继承传统的 M I M O 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空间分集
Massive MIMO在能量效率、安全、鲁棒性,以及频谱利
用率上都有显著的提升。
• 多天线与阵列天线相结合,在面向更多用户的同时,通
过阵列波束赋形以及波束扫描,对单个用户的服务更加
精准。
• 单个通道的输入功率更低,电路上的功能性更易实现。
目前已广泛与有源技术进行结合,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中的天线选择
Massive MIMO

天线选择(Antenna Selection, AS)技术是指在发射端或者接收端


装配的天线数量比射频链路数量更多的情形下,按照一定的准则从
所有天线中选择出最优的天线子集并分配给射频链路的过程。该技
术使得系统可以在有限射频链路资源下尽可能获得大规模天线系统
的特征,是一种有效降低massive MIMO系统硬件成本的技术,硬件
上可视为射频开关矩阵,置于射频链路之后、天线之前。

图 具有天线选择功能的多天线系统原理框图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Massive Mimo 天线研究案例
兰德大学(Lund university)制作的大规模天线系统

图示:左侧为复合圆柱形大规模mimo系统,装有128根天线,这个
阵列有16组对偶极化的天线组成, 天线阵列的阵元间隔为λ/2,天线
阵列高约28.3 cm,直径约294cm;右侧是由128根天线组成的直线
形天线阵列。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56

5 、自适应天线在雷达中的应用
5.1 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 (DBF)
特点:自适应天线 + 数字信号处理
DBF的工作过程及其特点

设有一平面波 E  A ( t ) e 从 p方向入射到间距为d的直
j ( t   r )

线阵上,各单元接收的窄带模拟信号为:
Vn  A (t )e
j (  t n )
,   n  d si n 
n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57

模拟信号在接收机模块中被放大,再由下变频变换到基带,
然后利用正交相位检波(I,Q), 由(I,Q)通道分别输出复视频信号
的实部和虚部:
V In  R e[ A ( t ) e j  n
] , VQ n  I m [ A ( t ) e j
n
]

在A/D变换器中,在t 时刻抽样、
数字化,得到数字接收信号:
n

xIn  R e[ A ( t n ) e j  n
],

xQ n  I m [ A ( t n ) e j n
]

在数字波束形成器中乘以自适
应的复加权W n

x
'
In
 R e[ A ( t n )W n e j  n
],

x
'
Qn
 I m [ A ( t n )W n e j  n
]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58

得到的输出相加得到天线的响应为:

y ( tn )  A ( tn )  W ne
j n  si n 

优点
改善自适应的方向图调零
能产生密集多波束
便于阵列单元方向图的校准
可获得超分辨率
灵活的雷达功率和时间管理
适合于多站点工作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59

的实现方案
DBF

接收模块示意图:

•采用高数据率的A/D变换器 (100M~200M)
•数字波束形成器是DBF雷达进行工作的心脏,主要完成两
大功能:产生多波束和完成自适应处理
•使得干扰信号最小,而对所需目标信号天线响应最大
•波束控制器的功能:确定最佳加权向量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60

典型的DBF系统
1980年,德国ELRA相控阵雷达,采用数字技术,能产生
6个独立波束
1987年,USA超视距雷达CONVSB-OTH,6~20 MHz
100KHz,采用382个接收单元
1991年报道了Lincoln Lab的RST-DBF系统
工作于UHF波段,旋转平面阵列天线,垂直方向有14行阵
元可在俯仰方向形成自适应波束;在水平方向采用超低副瓣固
定波束、机械扫描。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61

 2000~2002 年,NRL报道的数字阵列雷达(DAR)项目
波段,采用含224个呈三角栅格分布的平面阵,其中96个单
L
元为有源阵,其余单元无源接地。
其目的是:研究采用数字化技术得到性能改善;自适应DBF的
应用;低成本商用产品和技术的应用。

Ref. B. Cantrell, “Development of a digital array radar,” IEEE AES, Mag.,
2002 Mar., pp:22-27.

DBF 在雷达领域的主要相关应用
三坐标雷达
高频天波超视距雷达
相控阵超低副瓣
多波束形成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62

5.2 自适应天线在雷达中的其他应用
旁瓣匿影技术 (Sidelobe Blanking)——针对脉冲型干扰

当信号进入天线主瓣时,其电平远远大于从辅助天线进入的信号电平;当信
号进入天线副瓣时,其电平低于从辅助天线进入的信号电平,因而被认为是
干扰,这时主通道关闭,干扰被阻断。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63

旁瓣对消 (Sidelobe Canceller)——针对连续性干扰


采用自适应旁瓣对消技术,可以在强干扰方向形成Null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64

空时自适应处理(STAP)
用于机载雷达来波干扰抑制

References
[1] 王永良,空时自适应信号处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 T. K. Sarkar, et.al., “A deterministic least-square approach to space –time
adaptive processing,” IEEE TAP., 2001 Jan.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65

MIMO 雷达和相控阵雷达
雷达
MIMO 相控阵雷达

发射正交 每个接收 发射相参 接收相参


波形,没 天线通过 波形,发 波形,接
有发射波 匹配滤波 射波束形 收波束形
束形成 器分离M 成 成
个正交波
t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66

MIMO 雷达和相控阵雷达对比
• MIMO 雷达在工作时,在发射的宽波束范围内,可形成M个
接收多波束,对该空域进行同时探测。相控阵在某个时刻只
能形成一个高增益的发射波束,具有较高的信噪比,但要覆
盖相同的范围就必须一个扫描探测
• MIMO雷达是M个接收波束同时探测,需M个通道的信号处
理硬件资源,系统成本和复杂度增加
• MIMO雷达能够跟踪更多的目标,抗饱和能力更强
• MIMO雷达具有更高的测角精度,具有更高的角度分辨率
• MIMO雷达发射宽波束,具有更好的主瓣抗截获能力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本课题组相关工作
(1)北斗自适应抗干扰天线
• 研制了北斗/GPS一体化的自适应
抗干扰天线;
• 特色:具备同时接收
特色 BD S B3、
GPS L1频点导航定位信号的有源
天线功能;
• 扰源数量不小于3个,抗单干扰性
能优于70dB,抗多干扰性能优于
50dB
• 具备天线闭锁和直通功能,可以
由接收机馈电实现BDS B3、GPS
L1频点普通有源天线功能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2)数字波束形成
• 完成了降维自适应 DBF 算
法研究,有效减少了通道
数;
• 设计了宽带多通道中频接
收机,完成了数字波束形
成;
• 4通道采样 ;ADC 输入信号
频率15 MHz; ADC 输入信
号功率 13dBm; 采样位数
14 bit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3)软件天线
• 提出了软件天线的设
计构想和总体框架
• 完成了基于虚拟战场
的软件天线功能仿真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70

6 自适应抗干扰算法
LMS自适应阵
阿普尔鲍姆阵
参考书目:
R. T. Compton, Adaptive Antenna, Concepts and Performance, Prentice Hall,
New Jersey
龚耀寰译《自适应天线》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71

6.1 LMS 自适应阵

图1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LMS自适应阵
近代天线理论 72

其中:误差信号为  ( t )  r ( t )  s( t )
反馈系统调节(W ,W ,····W ,W )使得
I1 Q1 IN QN E [  ( t )]
2
最小.
注: 表示期望值(均值)
准则
E [ •]
——LMS
6.1.1 选定LMS准则的依据
天线阵用于通信系统,且阵的输出包括需要信号、干扰和
热噪声,即:
s( t )   sd ( t )   si ( t )   n ( t ) (2.1)
式中 s ( t ), s ( t ), n ( t ) 分别为需要信号、干扰信号、热噪声
d i

假设参考信号是需要信号的复制信号:
r (t )  sd ( t ) (2.2)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73

则:  (t )  (1   ) sd ( t )   si ( t )   n ( t ) (2.3)

而均方误差为:
E [  ( t )]  (1   ) 2 E [ sd 2 ( t )]   2 E [ si2 ( t )]   2 E [ n 2 ( t )] (2.4)
2

当       时,  最小
1, 0, 0 E[
2
( t )]

反之,若 最小  , 则对应于阵列输出端需要信号功率固定,
E[
2
( t )]

干扰和热噪声功率最小
6.1.2 最佳加权
先来确定为了得到最小 E  t 应设置的加权 [
2
( )]
N

对于任意一组加权,阵列输出为: s t   w x ( )
j 1
Pj Pj
(t )
(2.5)
P I , Q

所以,误差信号为:    
N

(t ) r (t ) wPj xPj (t ) (2.6)


j 1
P I , Q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74

均方误差为:
N

E [  ( t )]
2
 E [ r 2 ( t )]  2 
j 1
wPj E [ r (t ) xPj (t )]
P I , Q
N N

  w
j 1 i 1
Pj
w L i E [ x P j ( t ) x L i ( t )] (2.7)

写成矩阵形式得到下式:
P I , Q L I , Q

 T  
E [  ( t )]  E[r  2W r  W r r W r
2 2 T
( t )] Sr (2.8)

式中 和 分别为下列矩阵
W

r

:

Sr

W r
 [ w I 1 , w Q 1 , w I 2 , w Q 2 , ...] T (2.9)

 xI 1 (t ) r (t ) 
 
xQ 1 (t ) r (t )
  (2.10)
Sr  E  xI 2 (t ) r (t ) 
 
 xQ 2 (t ) r (t ) 
 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 ... 
近代天线理论
 r 为2N×2N 矩阵:

(2.1
1)

可以看出 : 是关于
E [  ( t )]
2


Wr 的二次函数(呈碗形曲面).
该碗形曲面有且只有一个
极小值.获得 E  t 极小值的加权矢量用 表示, 可由下式确定:
[
 2
( )] W r op t

W { E [  ( t )] } 0
2
r
(2.12)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75
近代天线理论 76

由于:  Wr
{ E [  ( t )] }
2



 2 S r  2 r W r


(2.13)

从而可得: W r op t
 r S r
1
(2.15)

此时可以得到 E [  ( t )]
2
其极小值:
 
 2
min
 min E [ 2
( t )]  E[r 2
( t )]  2 W r op t S r  W r op t r W r op t
T T
(2.16)
Wr

代入式(2.15),可以得到:  
 2
min
 E[r 2
( t )]  W r op t r W r op t
T (2.18)

对于任意加权的均方误差可改写成更为有用的形式:
     
E [  ( t )]   m i n  W r op t r W r op t  2 W r  r W r op t  W r  r W r (2.19)
2 2 T T T

因为 对称矩阵 可以由下式代替
r ,
T 
2 W r  r W r op t
     
2 W r  r W r op t   W r  r W r op t  W r op t r W r
T T T
(2.20)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77

整理式(2.19)的各项可以得出
 
:
 
E [  ( t )]   m i n  ( W r  W r op t )  r ( W r  W r op t ) (2.21)
2 2 T

从上式可看出  的二次型性质 . E[
2
( t )]
当  时
 
W :   W   E[
2
( t )] min E [
2
( t )]
2

当  时:
r r op t min
 
W  W E[
2
( t )]
2
min

因为  的非对角线一般不为零,碗形的主轴不与加权平行.
r r op t

利用以下变换可得到轴平行于碗型的主轴的坐标系统
 
:
W r
R r
Vr (2.22)

式中 R 为 2 N  2 N 的坐标旋转矩阵, V 为2 N 元列矩阵.
r
 r
(2.23)
Vr  [ v1 , v 2 , ...] T
将式(2.22)代入式(2.21)之中得到
 
:
 
E [  ( t )]   m i n  ( V r  V r op t )   V r op t ) (2.24)
2 2 T T
R r r
R r (V r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78

若选择 R 使 R  R 为对角阵, 亦即:r


T
r r r

Rr
T
 r R r  di a g ( r 1 , r 2 , ..., r 2 N )
 r 1 0 0 ... 
 
 0 r 2 0 ...

 (2.25)
 0 0  ... 
 
r3

 ... ... ... ... 

式中 为  的特征值,则 v 便是碗形的正规坐标。


rj r j

因  的极值为极小值,所以特征值  非负,而
E[
2
( t )]

且  为非负正定的(半正定).
rj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79

6.1.3 LMS 算法
对于任何给定的阵元排列, E [  ( t )] 曲面的形状,位置和取向 2

与入射到阵列的信号有关.若这些信号的个数,到达角或功率电
平随时间变化,则碗形曲面及相应的  将在加权平面上移动。

W
自适应阵的任务就是在于控制加权矢量 使之对碗形底进行跟 r op t

踪。
W r

在LMS阵中,加权是根据梯度算法进行调整的

, 控制方程为:
dW r
 k W r { E [  2 ( t )] } (k  0) (2.26)
dt

因为 E [  ( t )] 曲面上的梯度是指向最陡上坡方向,且 k > 0,
2

这个方程便迫使加权最陡下坡,或最陡下降方向移动。并且,这个
方程使 W 的时间变化率正比于 E [  ( t )]曲面的斜率。因为二次型 2

曲面的斜率随离开其极小点的距离而线性增加,所以当加权远离
r

碗底时,式(2.26)使加权迅速变化,仅当加权接近碗底时变化才缓
慢。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80

利用求导公式可得:
d N
E [  2 ( t )] dw P j
dt
{ E [  ( t )] }
2
 
j 1; P  I , Q w P j dt
0 (2.27)

可选: dw P j E [  2 ( t )]
 k (2.28)
dt w P j

这样, 就有:
dE [  ( t )] E [  2 ( t )] 2
2 N

 k  { } 0 (2.29)
dt j 1; P  I , Q w P j

因为: dE [  ( t )] E [  2 ( t )] dw P j 
2

  W r { E [  ( t )] } W r (2.31)
2 T

dt j,P w P j dt

所以,对于给定的 若 
Wr ,

W r   k W r { E [  ( t )] } ,
2
: 很明显
dE [  ( t )] / dt 将取得最小的负值.
2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81

利用 E [  ( t )]
2
的表达式,即式(2.7), 可以得到:
E [  2 ( t )] N

 2 E [ x P j ( t ) r ( t )]  2  w L j E [ x P j ( t ) x L j ( t )]
w P j j 1; L  I , Q
N

 2 E { x P j ( t )  [ r ( t )  
j 1; L  I , Q
w L j x L j ( t )]}

 2 E [ x P j ( t )  ( t )] (2.33)

所以式(2.26)式可以写为:
dw P j
 2 kE [ x P j ( t )  ( t )] ; 1 j  N, P  I,Q (2.34)
dt
但是上式实现困难,因为其右边有期望运算.在实时处理器
中无法得到求解。因此有必要用某种估计来代替它。最简
单形式如下: dw (2.35)  2 kx P j ( t )  ( t )
Pj

dt

这个方程被称为威德罗等人提出的LMS算法.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82

图2.3 LMS 反馈环 图2.4 一个阵元的LMS反馈


上式等效于图2.3所示的反馈环.因为w 仅是自适应
阵的正交双道加权中的一个,所以每个天线单元后面需要
Pj

两个这样的环路, 一个是同相通道, 一个是正交通道, 如图


2.4所示 .该反馈环常称为相关环 , 采用这个术语是由于该
环内形成了 和  的乘积,并将乘积积分, 即 :
xPj (t ) (t )
t

wPj (t )  2k x Pj
( ) ( ) d  (2.36)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
近代天线理论 83

6.1.4 离散形式的LMS阵
复数形式LMS阵的反馈环示于下图2.5:
图2.5可用下面的方程来表述:
dw i
 kxi* ( t )  ( t ) (2.37)
dt

假定,按 t 秒的时间间隔对
式(2.37)的信号采样.令 w ( n )
x ( n ) 和  ( n ) 代表采样时刻 t
i

时的 w ( t ) x ( t ) 和 ( t ) 的值.
i n

i i

tn  n t (2.38)
图2.5 复数的LMS环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84

而且,用下列一阶差分来近似式(2.37)中的导数 :
dw i / dt
dw i wi ( n  1)  w i ( n )
 (2.38)
t
这样就可以得到: dt

wi ( n  1)  w i ( n )  k txi* ( n )  ( n ) (2.39)
用一个增益常数:   k t
(2.40)
将 t 考虑进去可以得到LMS 反馈方程的离散形式:
wi ( n  1)  w i ( n )   xi* ( n )  ( n ) (2.41)
上式称为LMS算法.是其复数形式.它等效于下面的实数形式:
wPi ( n  1)  w P i ( n )   x P i ( n )  ( n ), P  I,Q (2.42)

式中的采样误差信号可由采样参考信号与采样阵列输出来得
到:  n r n s n r n   w n x n
( ) ( ) ( ) (2.43) ( )
N

Pj
( ) Pj
( )
j 1; P  I , Q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85

6.1.5 典型实验结果
图2.21给出了安装在方形接地平面上的二元单极子阵.单极
天线长四分之一波长,间距半波长,每一阵元的输出连接到混
频器,混频器将信号频率转换成65MHz,然后送入两个LMS
处理器.如图2.22所示:

图2.21 接地平面上的两个单极子
图2.22 二元阵的实验测试方案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86

图2.23(a)说明了需要信号从侧射方向入射在阵上时
得到的典型方向图。实验中,允许进行自适应加权,
当加权达到稳态后将其固定,2.23(a)是用固定的加
权得到的测量结果。

图2.23(a) 只有需要
信号时采用固定加权
值得到的方向图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87

图2.23(b)显示了加权对信号进行跟踪时需要信号的
系统响应与到达角之间的关系。此时,方向图记录
仪转动时仍然允许阵的自适应加权,加权随记录仪
的转动而变化,该图不是天线的方向图,是天线波
束跟踪需要信号时波束峰值的变化图。

图2.23(b) 加权对信号进
行跟踪时接收信号的幅度
与角度的关系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88

图2.24示出了不同需要信号和干扰信号同时入射到阵
上时的典型方向图。在该实验中,允许进行自适应
加权,并在测量这些方向图前固定加权。

图2.24 不同需要信号和干扰信号到达角的
最终阵列方向图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89

图中显示了对需要信号和干扰信号的三组入射角的三个不
同方向图,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出,自适应反馈是如何迫使
阵列在干扰方向形成零点的。

图2.24 (续)不同需要信号和干扰
信号到达角的最终阵列方向图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90

图2.25示出的是需要信号在侧射时,干扰信号方向的
零点深度与干扰信号到达角的关系,该零点深度图(
不是方向图)实际上示出了二元阵的分辨力。

图2.25 干扰的零点深度与干扰到达
角的关系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91

四单元阵例子:
1. R. T. Compton, “An experimental four-element adaptive array,” IEEE
Trans. Antennas Propag., vol. 24, no.5, pp. 697–706, Sep. 1976.
• Antenna array: 4-element linear array; element: multiturn loop
antennas, 3.5 turns of 0.125 inch diameter copper wire mounted
in a ~1 inch square cavity, 0.75 inch deep;
• Frequency: 200MHz ~ 400MHz;
• The elements were mounted conformally on a wire mesh form
having the shape of one side of an aircraft fuselage.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92

Adaptive array
Experimental setup
processing system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93

Measurement results (without interference)


(d~0.77)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94

Measurement results (with interference)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阿普尔鲍姆阵
95

6.2
阿普尔鲍姆阵是基于使阵输出端的需要信号与不需要信号(
干扰和噪音)之比最大的概念.下面将首先给出阿普尔鲍姆阵的
推导,然后讨论阿普尔鲍姆阵与LMS 阵的关系.
6.2.1 最佳准则
考虑到如图2.26所示的N
元自适应阵,具有解析信
号 x t 和复加权 w . 通常,
( )
信号矢量为
i i

:

X  [ x1 ( t ), x2 ( t ),  , x N ( t )] T (2.44)
将信号矢量分为需要信号,
干扰和热噪音信号项
   
:
X  X Xi Xn (2.45)
图2.26 N元自适应阵 d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96

阵的输出也可按同样方式分为
 
:
s ( t ) W T
X  sd ( t )  si ( t )  sn ( t ) (2.46)
因此,阵输出端的需要信号功率,干扰功率和热噪音功
率分别为:
1 1 1
  
2 2 2
Pd E [ sd ( t ) ] , Pi E [ si ( t ) ] , Pn E [ sn ( t ) ] (2.47)
2 2 2
定义阵输出端的总的不需要功率 P 为: u

Pu  Pi  Pn (2.48)

采用最佳准则来调整加权,以使下面的量最大:
Pd Pd
SI N R   (2.49)
Pu Pi  Pn
首先假设阵接收的需要信号是“窄带” 的,则需要信号矢
量可写为:  
X  aU (2.50)
d d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97

其中 a 表征需要信号的幅度和时间依赖关系的比例因
子.而矢量 U 则包含阵元间的相移和阵元方向图.

d

a  A d ( t ) ex p [ j ( d t  d  d ( t ))] (2.51)

式中 , A ( t )为幅度调制,  ( t )为相位调制.


而 U 为空间相位差因子.若第i个阵元方向图为 则:
d d

d
f i ( ) ,
 f1 (  d ) 
  f 2 ( d ) ex p (  j d 2 )


U d  (2.52)
 ... 
 
 f N ( d ) ex p (  j d N ) 

式中  为阵元1与阵元i 之间的相位移.
di

为了在矢量 U 中分离出阵元间的相移  ,窄带的假设是必要


的. 对一个到达的信号,两阵元间的相对相移为频率的函数.若
d di

需要信号是宽带的,则对该宽带内的不同频率,阵元间的相移将
不同.窄带假设意味着在整个带宽内  实质上为常数. di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98

T  T 
阵输出的需要信号为: s ( t )  W X  aW U (2.53)
因此,输出的需要信号功率为:
d d d

1 1 T  2
 
2 2
Pd E [ sd ( t ) ] E[ a ] W U d
(2.54)
2 2
 
现在来看不需要的输出信号功率 .假设信号矢量 X Pu , X
和 X 是统计独立的零均值随机过程,则:
 d i

n
* T   * T  
  E (X X )

 E (X d X d ) E (Xi T
Xi ) E (X n *
X n
T
)
  d  i   n (2.55)

注意 可以写为:      (2.56) d u

而式中:     (2.57) u i n

对于给定的加权矢量 , 阵输出端的不需要信号 s ( t )为:



W u

T     
su ( t )  si ( t )  sn ( t )  W (X i
 X n) (X i  X n) T
W (2.58)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99

因此,不需要的输出功率为:
1 T   2 1   *  T  
Pu  E[W  X n ) ]  E [W ( X i  X n
(X i
*
)( X i
Xn T
)W ]
2 2
1  * T * T 
 W [ E ( X i X i )  E ( X n X n )]W
2
1   1  
 W ( i   n )W  W W u
(2.59)
2 2

因而,阿普尔鲍姆阵要寻求最大的量为:
1 2 T  2
T  2
E[ a ] W U W U
Pd 2
d
(2.60)
   E[
2 d
SI N R
  a ]  
Pu 1
W W W W u
u
2

------Applebaum 准则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6.2.2 最佳加权矢量
研究阿普尔鲍姆阵的第一步就是要证明使式(2.60)的比
值最大(SINR最大)的加权矢量为
 
:
W   u1U *
d
(2.61)

式中为任意比例常数.
证明: 首先对加权矢量进行坐标旋转
 
,令:
 W AV (2.62)
式中A为 N  N 矩阵, 为元素是 v 的

V i N 1 列矢量.
因为 
 , 故可以得到:

( AV )

V A
 

1  
Pu  V A 

u
AV (2.63)
2

选择A使得 A  A , I 可以得到

:  (2.64)  1
( AA )

又因为     
,代入式(2.59)中:
u u

u

E [( X i
*
X n) (X i X n) ]
T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100
近代天线理论 101

1  
    
Pu  V A E [( X i  X n ) ( X i  X n ) ] AV
* T

2
1 T T   * T T   T
 E { [ V A ( X i  X n )] [ V A ( X i  X n )] }
2
1 T   T  
 E { [V (Yi  Y n )] *
[V (Yi  Y n )] T } (2.65)
2
式中 
Yi  T
 
A X i , Yn  T
A X

n

因此,变换 A 可以视为将 T

实际接收的信号 
和 变

Xi X
换成新信号 和 . 如图
  n

Yi Yn
2.27所示.
因而 , 阵的输出信号可用矢量

对 V 和 Y 加权得到
Y

. 变换
与加权矢量 结合等效于
 i n
T
A V
中原来的加权矢量



W

AV W

图2.27 变换矩阵 A T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102

   
又因为: A

 A  E [ (Yi  Y n )
(2.66) *
(Yi  Yn ) T ]  I
所以变换 A 使总的不需要信号矢量 的各分量之间互
u

T
 
Yi Yn
不相关.
经同样变换之后得到需要信号矢量为
   
:
Yd  T
A X  a A
T
U d  aZ d (2.67)
式中:  
d

Zd  A U d
T
(2.68)
而输出的需要信号功率为:  T 
sd ( t ) V T
Yd  aV Zd (2.69)

因此,阵的输出需要信号为:
1 1 T  2
Pd  E [ sd ( t ) ]
2
 E[ a ] V Zd
2
(2.70)
2 2
因而可以得到: T  2

Pd V Zd
SI N R   E[ a ]
2
  (2.71)
Pu V V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103

现在将要证明当按下式选取 时,式(2.71)可以获得最大 V

比值:   
  (2.72)
V V op t Zd
*

式中 为任意常数.为此,利用许瓦兹不等式:
T  N
2
N N     
v z   vi z
2
 V
2 2
V Zd i di di
VZd Zd (2.73)
i 1 i 1 i 1

式中v 和 z 分别为 和 的分量. 将不等式代入式 V



Zd

(2.71)得到:
i di

  
Pd

V VZd Zd

 
  E[  E[
2 2
SI N R a ]   a ]Zd Zd (2.74)
Pu V V
然而,若 V

 Z d ,
*
则由式(2.71)可得
 
:
Pd  ( Z Z
2
)
2
 
(2.75)
  E[  E[
2 2
SI N R a ]   d d
a ]Zd Zd
Pu  (Z Z 2 T
d d
*
)

所以,对于式(2.72)所示的 值, SINR 能够达到最大 V



容许值.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104

此时,变换 后采用的加权矢量 等效于由下式给出


A
T

V op t
的加权矢量:    
W  W op t  A V op t   A Z d* (2.76)

将Z 代入式
 
Zd  T
A U

中, 并利用式  就可以得
 ( A A  ) 1
到:
d d u

 * *
W op t  AA 
U d
  u 1
U d
(2.77)

这就是式(2.61)所要求的结果.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105

6.2.3 LMS 阵和阿普尔鲍姆阵的关系


阵和阿普尔鲍姆阵的关系很简单. 阿普尔鲍姆阵
LMS
的加权满足: 
  dW
 k  W  k T *
dt

LMS阵的加权满足式: 
dW  
 k W  kS
dt
*  *
若   , 则两个阵的性能将完全一样.由于 
T S
1
U

和  只差一个标量因子, 基于最小均方误差信号
d
1 *
U

的LMS阵的稳态加权同样也产生最大SINR.
u d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代天线理论 106

LMS阵和阿普尔鲍姆阵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应用方面:
阿普尔鲍姆阵:
不需要知道信号的波形
适用于雷达系统
需要预先知道需要信号的到达角

LMS阵:
不需要任何关于需要信号到达角的先验知识
只需要一个与需要信号相关的参考信号
适用于通信系统中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