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oodle.nccu.Edu.twpluginfile.php1582285mod Resourcecontent0*授課檔:魯迅 祝福 狂人日記 PDF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63

中國現代小說選讀

魯迅(1881-1936)

簡報編撰、授課教師:張惠珍,2023.09
一、作者生平

《吶喊》(The Scream),Edvard Munch(1863-1944)


挪威畫家孟克自道創作背景:「一天晚上,我沿著一條小徑散步,一邊是城市,另一
邊是峽灣。我疲乏不堪、病魔纏身。當我停下腳步,朝峽灣的另一方望去:太陽正緩
緩西落,將雲彩染成血紅。我彷彿聽到一聲吼叫響遍峽灣,於是我畫了這幅畫,將雲
(圖: 魯迅,百度百科) 彩畫得像真正的鮮血,讓色彩去吼叫。」畫作完成於1893年,現存於挪威奧斯陸國家
畫廊。 (來源:名畫檔案網路畫廊 https://www.ss.net.tw/paint-161_101.html,2020.01.18讀取)
魯迅(1881-1936)
生於浙江紹興沒落仕宦家庭。本名周樹人,以筆名魯迅聞
世。南京江南陸師學堂鐵路礦冶科畢業。1902年(21歲)
官費留學日本仙台醫學校(今東北大學醫學部),因「幻
燈片事件」而棄醫從文,轉赴東京從事藝文活動。1909年
(28歲)返國,歷任民國政府教育部、北京大學、北京女
子師範大學等校。1936年因肺疾病逝於上海,年56歲。
1918年,鲁迅(37歲)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
文小說〈狂人日記〉而震動文壇。小說、雜文創作影響現
當代文學、思想甚鉅,被譽為「中國現代小說之父」、
魯迅(右二)與紹興籍留日
學生合影,1904年攝於日本 「青年導師」。
東京。 (圖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官網,紹興魯迅紀念館,
http://www.zj.gov.cn/art/2020/12/3/art_1229441734_158.html;百度百科)
【補充】魯迅名字、筆名由來
魯迅出生时祖父在京做官,喜讯传到时恰巧张之洞来访,故取小名阿张,
譜名樟寿,字号豫山。後因绍兴话豫山和雨伞音近,常遭同学取笑,故
请祖父改字号为豫才。1898年,17岁的鲁迅到南京投奔叔祖周椒生,入
江南水师学堂。叔祖雖在水师学堂做官却蔑视洋务学堂,认为本族后辈
不走正路有失名门之雅,遂将譜名樟寿改为树人,取“十年树木,百年
树人”之意。(來源:中國浙江省委會官網)
1918年5月,鲁迅(37歲)在《新青年》4卷5号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
第一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记〉,首次使用筆名「鲁迅」。鲁迅用過
140多個筆名,至友許壽裳(1883-1948)曾引述魯迅解释:(1)母亲姓
鲁(2)周鲁是同姓之國(3)取愚魯而迅速之意。
(來源:许寿裳〈筆名魯迅〉,《亡友鲁迅印象记》,桂林:廣西師大出版社,2010,頁53)
【補充】幻燈片事件:魯迅與仙台醫校
鲁迅在首部小說集《呐喊·自序》(1923)及散文〈藤野先生〉(1926)中,先後
提及日本留學(1902-1909)仙台醫校卻棄醫從文的轉捩點「幻燈片事件」。微生
物課時教師放時事幻燈片給學生看,其時正當日俄戰爭(1904-1905),身為滿堂
日本學生中唯一中國人的魯迅的心情:
我在这一个讲堂中,却须随喜我那同学们的拍手和喝彩。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
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
体格,而显示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
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鉴赏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
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演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
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面,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
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课每当看到日军胜利的画面,日本同学照例就欢呼
鼓掌,这一次也不例外,大喊“万岁!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魯迅在仙台醫校的學業成績:
解剖學59.3分,組織學73.7分,生理學63.3分,倫
理學83分,德語60分,物理60分,化學60分。平
均65.6分,全班(142人)第68名。 (來源:維基百科)
魯迅在〈藤野先生〉文中提到:「同學100餘人之
中,我在中間,不過是沒有落第。」並論及班上
部分日本同學認為:「上年解剖學試驗的題目,
是藤野先生在講義上做了記號,我預先知道的,
所以能有這樣的成績。」
( 圖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
219426-220435.html)
日本東北大學校史館出版《鲁迅和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右
圖),書中對魯迅的介紹:
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出生于浙江绍兴。1902年1月毕业于南
京的江南陆师学堂之后,同年4月作为留学生来到日本,1904年9
月进入东北大学医学部前身的仙台医学专门学校。鲁迅进入的仙
台医学专门学校之后,选修了有关医学方面的基础科目和理论科
目。可是,由于日语掌握得不太扎实,解剖学教授藤野严九郎担
心鲁迅的语言能力,并开始独自批改鲁迅的课堂笔记。由于鲁迅
决心选择文学创作的道路,1906年3月从仙台医学专门学校退学,
重返东京,创办文学杂志,写作小说,积极从事文学活动。1909
年回国,经历辛亥革命并在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1918
年响应陈独秀倡导之文学革命论,以鲁迅的笔名发表《狂人日
记》。之后,又陆续发表《故乡》、《阿Q正传》等知名作品,
同时开展尖锐的社会、文艺批评。
(圖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9426-220435.html)
中、右圖:魯迅申請仙台
醫校的入學資料
(來源: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
219426-220435.html)

日本東北大學的魯迅像
(來源:https://www.expedia.com.hk,
2023.09.20讀取)
藤野嚴九郎紀念馆前的藤野與魯迅師生像
(來源:https://www.nippon.com/cn/japan-topics/g02066/)

左圖:魯迅就讀仙台醫校時的學生照與解剖學教授藤野嚴九郎照片。
中圖:魯迅的解剖學課堂筆記,紅字部分為藤野教授的批註。
(來源: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9426-220435.html)
(一)受挫於原生家庭
1893年魯迅祖父因科舉弊案被革職下獄而散盡家產,父親重病在
床受庸醫所誤而於1896年病故。身為長子的少年魯迅(12-16歲) ,
輾轉於當鋪與藥鋪間而飽嘗世態炎涼。鲁迅《呐喊.自序》:
我有四年多,曾經常常――幾乎是每天,出入於質鋪和藥店
裡,……我從一倍高的櫃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飾去,在侮蔑裡
接了錢,再到一樣高的櫃台上給我久病的父親去買藥。
【補充】魯迅紹興故居與紀念館
绍兴鲁迅故里是文学家、革命家鲁迅先生早年成长、生活的故土,是市区保存最完好、
最具文化内涵和水乡古城经典风貌的历史街区。鲁迅故里不仅再现了鲁迅当年生活的故
居、祖居、三味书屋、百草园的原貌,还可看到鲁迅祖居从未对外开放的西厢房和恢复
的周家新台门、寿家台门、土谷祠、鲁迅笔下风情园等一批与鲁迅有关的古宅古迹。
(圖文:央視網,http://kejiao.cntv.cn/2014/04/17/ARTI1397707461376290.shtml。浙江省人民政府官網,紹興魯迅紀念館,
http://www.zj.gov.cn/art/2020/12/3/art_1229441734_158.html)
(二)受挫於傳統婚姻
魯 迅 旅 日 期 間 ( 1902-1909 , 21-28 歲 ) , 曾 於
1906年(25歲)回國,奉母親魯瑞之命與朱安結
婚,再偕弟周作人(1885-1967,譜名櫆壽,號知
堂)赴日留學。曾自道婚姻是:
飲用慈母誤進的毒藥,……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來源:鲁迅《呐喊.自序》 )

魯迅原配妻子朱安
(圖:百度百科)
右圖:魯迅與許廣平(1898-1968)及獨子周海嬰(1929-2011)。
中圖:周海嬰六個月,攝於1930年上海,背後扶著周海嬰的正是魯迅的手。
右圖:魯迅全家合照。(來源:百度百科)
【補充】許壽裳與魯迅之子來臺
許壽裳(1883-1948),文史學者、作家、教育家,魯迅、
周作人的至交。戰後應國民政府延攬來臺籌備國立編譯館,
後任教於臺灣大學。1948年2月18日在睡夢中被殺身亡,原
定魯迅之子周海嬰3月來臺就讀臺大計畫被迫擱置,1952年
周海嬰改入北京大學物理系。許壽裳1948年1月15日日記:
海嬰來臺甚善,入學讀書,當為設法,可無問題。舍間
粗飯,可以供給,請弗存客氣,無需匯款。……大約何
日成行,務望先期示知,當派人持臺大旗幟在基隆船埠
迎候。(來源:《許壽裳日記》,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0)
(三)受挫於理想
魯迅結束七年(1902-1909,21-18歲)旅日生活而束裝返國。旅日留學時
個人理想受挫在先,回國後擔任民國政府教育部公職14年,親歷辛亥革命、
袁世凱稱帝、張勳復辟、軍閥割據、國共鬥爭等亂象,對政治、社會改革
頗感失望。憂憤狂狷、嫉惡如仇的魯迅,成為孤獨者與徬徨者、個人與時
代衝突的悲劇人物。魯迅遺囑共7條,交代7歲幼子海嬰:
第5條:「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
美術家。」
第7條:萬勿接近「損著別人的牙眼,卻反對報復,主張寛容的人。」
(來源:百度百科、維基百科)
1932年10月5日,郁達夫(1896-1945)夫婦在
上海聚豐園設宴,慶祝兄長郁華調任江蘇省高
等法院上海分院庭長。邀請柳亞子夫婦、魯迅
許廣平夫婦作陪。散席時,郁達夫請各人題詞
留念,魯迅寫下傳誦於世的名句以自況/自嘲: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圖:郁達夫夫婦,新浪網) 【補充】孺子牛
典出《左傳》哀公六年。齊景公疼愛幼子荼,竟口中銜繩當牛與荼嬉戲而不慎跌斷牙齒。齊景公死前遺命立
荼為國君,死後陳僖子議立公子陽生,大臣鮑牧對曰:汝忘君之為孺子牛而折其齒乎?而背之也!
→孺子,從魯迅兒子擴指孩子。(來源:百度百科)
二、創作歷程與成就
《魯迅全集》20卷約計1000餘萬字。其中文學創作約佔600萬字之
多,包括:現代短篇小說集《吶喊》(1923)、《彷徨》(1926);
擬 古 小 說 集 《 故 事 新 編 》 ( 1936 ) ; 散 文 集 《 朝 花 夕 拾 》
(1926);散文詩集《野草》 (1927);雜文集《熱風》、《華
蓋集》、《華蓋集續編》、 《而已集》、《三閑集》、《二心
集》、《南腔北調集》、《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編》、
《且介亭雜文末編》等。
魯迅的作品約有十篇被選入兩岸三地的中、小學語文課本,如小說
〈孔乙己 〉、〈藥〉等;被改編成電影者,如〈阿Q正傳〉、〈祝
福〉,對於全球華人世界影響力深遠。
(一)創作動機:鐵屋子裡的吶喊
魯迅在首部小說集《呐喊.自序》(1923)中,自陳一段
往事與創作初衷。時任《新青年》編委之一,也是新文化
運動健將的錢玄同對魯迅進行遊說、邀稿。魯迅答覆:

假如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户而萬難破毁的,裡面
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悶死了,然而是從昏
睡入死滅,並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現在你大嚷起來,
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
錢玄同(1887-1939) 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為對得起他們嗎?
(圖:百度百科)
錢玄同反駁:「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絕没有毁壞這
鐵屋的希望。」
魯迅反思後改變初衷:
是的,我雖然自有我的確信,然而說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殺
的。因為希望是在於將來,絕不能以我之必無的證明,來折
服了他之所謂可有,於是我終於答應他也做文章了,這便是
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記〉(按:1918)。從此以後,便一發
而不可收……
魯迅《南腔北調集‧我怎麼作起小說來》(1932):
我的取材,多採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思是在揭出
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
魯迅自道寫作的對象和目的有三:
一是為那些為中國改革而「奔馳的猛士,他們在寂寞中奮戰,我
有責任為他們吶喊,要給予他們哪怕微弱的慰藉。」
二是為那些「如我年輕時候似的正做著美夢的青年,……必須在
作品中處處給予一種不退走,不悲觀,不絕望的誘導,而對自己
內心深處的悲涼感有所扼制。」
三是為「我的敵人活得太愉快,……我要像黑色魔鬼那樣,站在
他們面前,使他們感到他們的不圓滿。」
(二)文學特色與代表作
 魯迅小說主題之國民性負面揭露:
1、封建制度的沉疴宿疾
禮教「吃人」等傳統文化的諸多弊病。
2、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群眾的悲慘、愚鈍、麻木與盲從等問題。
3、知識分子的悲劇性格
短視、軟弱、安逸散漫、缺乏戰鬥精神。
1918年(37歲),首度以「魯迅」為筆名,在
《新青年》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
小說〈狂人日記〉。透過有被迫害妄想症的
「狂人」, 揭示 「禮義之邦尚是食人民族」
的駭人發現。小說借狂人之口說:
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没有年代,歪歪
斜斜的每一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
字。我横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
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
「吃人」!
代表作:《吶喊》(1923)

魯迅的第一部短篇小說集,收錄魯迅在1918-
1922年間所寫的14篇小說。其中〈狂人日記〉、
〈阿Q正傳〉、〈孔乙己〉等皆為名作。作品描
繪從辛亥革命到五四時期的社會生活,對中國舊
有制度及陳腐傳統觀念進行深刻剖析和否定。
代表作:《彷徨》(1926)

魯迅短篇小說集,收錄1924-1925年間所寫的
短篇小說11篇,包括〈祝福〉、〈孤獨者〉、
〈離婚〉等。作者〈題記〉中引屈原《楚
辭.離騷》做為創作心情的自況:
朝發軔於蒼梧兮,夕余至乎縣圃;欲少留此
靈瑣兮,日忽忽將其暮。吾令羲和弭節兮,
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
而求索。
(三)文學成就與評價
1、領導、支持文學團體、 主編文藝期刊,熱忱關懷、積極栽培
青年作者。
2、大力翻譯並引進外國進步文學作品,譯有《域外小說集》、
《月界旅行》、《地底旅行》等。
3、搜集、研究古典文學,編著《中國小說史略》、嵇康集》,
輯錄《古小說鉤沈》、《唐宋傳奇錄》、《小說舊聞鈔》等。
4、文備眾體,開風氣之先;敘事技巧與文體革新;國民心靈與
思想改造,為中國現代文學創作奠定厚實基礎。
蔡元培:「他的感想之豐富,觀察之深刻,意境之雋永,字句之正確,他人
所苦思索而不易得當的,他就很自然的寫出來,這是何等天才!何等學力!」
胡適:「魯迅是個自由主義者,絕不會為外力所屈服!」
★郁達夫:「如問中國自有新文學運動以來,誰最偉大?誰最能代表這個時
代?我將毫不躊躇地回答:是魯迅。……首先其特色為觀察之深刻,談鋒之
犀利,文筆之簡潔,比喻之巧妙,又因其飄溢幾分幽默的氣氛,就難怪讀者
會感到一種。……要全面了解中國的民族精神,除了讀即使喝毒酒也不怕死
似的淒厲的風味《魯迅全集》以外,別無捷徑。 」
日本文學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稱魯迅為「二十世紀亞洲最偉大
作家」。
(來源:引自維基百科)
李歐梵:「魯迅在成為一個新文學創作者時,在思想上和心理上都
已承載了許多過去經驗的遺產。……積極尋求藝術地對待這傳統,
改造某些他視為可用的,掃除另一些,又輔以外國文學的榜樣,重
建自己的文學形式。他的創作確實是現代的,不僅是因為採用了白
話,還由於它們在觀念上、表現上都是全新的。」
(來源:李歐梵《鐵屋中的吶喊:魯迅研究‧短篇小說之一 現代化技巧》,1991年,頁63-64 )

●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1940年2月,延安《中國文化》創
刊號)中,將魯迅評價為:「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向著敵人
衝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建國後卻在公開場合表示:如果魯迅仍然活著,「魯迅要麼是關在
牢裡還是要寫,要麼他識大體不作聲。」(1957年7月)
1957年3月,毛澤東正提倡「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他在〈同文
藝界代表的談話〉中說:“鲁迅不是共产党员,他是了解马克
思主义世界观的。……我看鲁迅在世还会写杂文,小说恐怕
写不动了,大概是文联主席,开会的时候讲一讲。他一定有
话讲,他一定会讲的,而且是很勇敢的。 ”
1957年7月7日,在上海接見科學、教育、藝術和工商界代表人士。
席間羅稷南問了毛澤東:要是魯迅今天還活著,他會怎麼樣?毛澤
東的回答語驚四座:“要么被关在牢里继续写他的,要么一句
话也不说。”
上述毛澤東與羅稷南的對話,最早由魯迅獨子周海嬰(1929-2011)
在《鲁迅与我七十年》 (2001)一書中披露。
(圖文:〈毛泽东评鲁迅:鲁迅活到新中国成立后会怎样?〉,国家人文历史微信公众号,2016-06-
21, 轉引自騰訊文化, http://cul.qq.com/a/20160621/020695.htm )
胡適
(1891-1962)

蔡元培
(1868-1940)

大江健三郎
李歐梵 (1935- )
(1939-)

毛澤東 (圖片:李歐梵,橙新聞;
其他:維基百科)
(1893-1976)
三、作品賞析:1〈狂人日記〉(1918)

(圖:
https://read01.com/8z5
M5kO.html#.Yh24oO
hByUk,2022.03.01
讀取)
(一)結構與文體:序(文言)+日記(白話文)
首段以文言作序:交代成書資訊,藉以取信讀者。日記來源、編者與
日記作者狂人的關係,並以「供醫家研究」為成書動機。指稱篇名為狂
人癒後所題,篇中人名或隱或易,完稿時間為民國7年4月2日等。
正文以白話文編成十三則日記:内容取自「語頗錯雜無倫次,又多
荒唐之言」的「被迫害狂」患者的兩冊「狂人日記」,採取日記作者即
「狂人」(年約30)的第一人稱「我」的敘事觀點。
以極富主觀性、私密性、真實性的日記,包裝為虛實滲透的小說,揭示
狂人病中的異想世界。呈現真實/虛構、正常人(鐵屋子裡將昏睡入死
者)/瘋狂者(異端、覺醒者、吶喊者)、封建傳統/現代意識的相互
拮抗與矛盾的複雜關係。
【補充】被害妄想症
身心科患者常見的精神症狀,如思覺失調症、躁鬱症、憂鬱症、
失智症患者,藥物副作用或吸毒者,皆可能發生妄想症狀。定義
上須符合患者懷有「堅信不疑的錯誤信念」,才能稱之為「妄
想」。
妄想症類型如:疑病妄想、嫉妒妄想、關係妄想、誇大妄想、被
跟蹤妄想、被監視妄想、被害妄想等。被害妄想者堅信自己受到
迫害、欺騙、跟蹤、下毒、誹謗、陰謀等對待,因此變得極度謹
慎、猜忌和防備,時常將相關人納入自己的妄想世界中。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及市立旗津醫院精神科
主治醫師林奕萱
(文:精神科主治醫師林奕萱,商周良醫網,2019.12.09
https://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aspx?id=ARTL000041989 ;圖: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https://register.yuanhosp.com.tw/MedicalTeam/MedIntro.aspx?EmpNo=7477&bgColor= )
(二)寫作動機與主題內容
後以偶讀《通鑒》,乃悟中國人尚是食人民族,因成此篇。此種發現
關係亦甚大,而知者尚寥寥也。(魯迅〈1918年8月20日致許壽裳信〉,《魯迅全
集11卷》,353頁)
所謂中國的文明者,其實不過是安排給闊人享用的人肉筵宴。所謂中
國者,其實不過是安排這人肉筵宴的廚房。(魯迅雜文集《墳‧燈下漫筆》,
1925 )
……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弊害。(魯迅《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序》,上
海:良友,1940,頁125)

→顯性主題:暴露中國傳統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病、中國人野蠻未開化。
→隱性主題:序和日記皆呈現雙重悲觀結局--「已早癒,赴某地候補」 ;
「救救孩子」),暗示中國人從野蠻人進化為真人/現代文明人的遙不可及。
(三)技巧分析:寫實與象徵

1、細節摹寫狂人的心理現實。
2、寫實性刻畫加諸於狂人的社會集體暴力。
3、「狂人」意象的象徵意涵。
4、「吃人」意象的象徵意涵。
「狂人」意象分析
細節描寫狂人的身心狀況,從狂人角度觀察、想像他人(家人和鄰人)
對狂人的反應及狂人的妄想内容,呼應被害妄想症患者的典型病癥。
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發昏;然而須十分小心。不然,那趙家的
狗,何以看我兩眼呢?我怕得有理。
今天全沒月光,我知道不妙。早上小心出門,趙貴翁的眼色便怪:似乎
怕我,似乎想害我。還有七八個人,交頭接耳的議論我,張著嘴,對我
笑了一笑;我便從頭直冷到腳根,曉得他們布置,都已妥當了。……前
面一伙小孩子,也在那裡議論我;眼色也同趙貴翁一樣,臉色也鐵
青。……我想:我同趙貴翁有什麼仇,同路上的人又有什麼仇;只有廿
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陳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腳,古久先生很不高興。趙
貴翁雖然不認識他,一定也聽到風聲,代抱不平;約定路上的人,同我
作冤對。但是小孩子呢? ……這真教我怕,教我納罕而且傷心。(頁4-5)
晚上總是睡不著。凡事須得研究,才會明白。 ……我出了一驚,
遮掩不住;那青面獠牙的一伙人,便都哄笑起來。陳老五趕上前,
硬把我拖回家中了。拖我回家,家裡的人都裝作不認識我;他們
的臉色,也全同別人一樣。進了書房,便反扣上門,宛然是關了
一只雞鴨。
這一件事,越教我猜不出底細。……想起來,我從頂上直冷到腳
跟。他們會吃人,就未必不會吃我。凡事總須研究,才會明白。
古來時常吃人,我也還記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開歷史一
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著“仁義道德”
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
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我也是人,他們想要吃我了!
(頁5-7)
這時候,大哥也忽然顯出凶相,高聲喝道:「都出去!瘋子有什麼好
看!」這時候,我又懂得一件他們的巧妙了。他們豈但不肯改,而且
早已布置;預備下一個瘋子的名目罩上我。將來吃了,不但太平無事,
怕還會有人見情。佃戶說的大家吃了一個惡人,正是這方法。這是他
們的老譜!陳老五也氣憤憤的直走進來。如何按得住我的口,我偏要
對這伙人說:「你們可以改了,從真心改起!要曉得將來容不得吃人
的人,活在世上。 」……
那一伙人,都被陳老五趕走了。大哥也不知哪裡去了。陳老五勸我回
屋子裡去。屋裡面全是黑沉沉的。橫梁和椽子都在頭上發抖;抖了一
會,就大起來,堆在我身上。萬分沉重,動彈不得;他的意思是要我
死。我曉得他的沉重是假的,便掙扎出來,出了一身汗。 (頁13-14)
有諷刺意味的是,一個人只有變「瘋」 ,
才能掌握中國文化及其所處社會的真正性
質。但正因為他覺醒了,他才被正常成員
斥為「狂人」。雖然這個狂人被描寫成蔑
視整個社會的非凡勇敢的人物--一個可
能產生自魯迅 (按:從吶喊到彷徨) 的尼采
尼采 (Friedrich Wilhelm 式的悲愴之情的形象,但同時他畢竟是一
林毓生(1934-2022)
Nietzsche,1844-1900)
德國哲學家、文學家、文化
個悲劇人物。 ……因為他不可能與社會的 生 於 中 國 瀋 陽 , 14歲
評論家。自稱「歐洲最徹底 其他成員交往,所以他的批判完全不發生 遷居台灣。台灣大學
歷史學系畢業,芝加
的虛無主義者」,著作總在
超脫虛無主義。一生為精神 作用。 哥大學哲學博士。台
疾病所苦,鬱鬱寡歡。代表 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作有《權力意志》 《悲劇的 →狂人,其實是當時極少數、覺醒的真人,是真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
迪遜分校歷史系教授,
正具有文明開化的現代意識的人。
誕生》《不合時宜的考察》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主講中國思想史。
《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 (來源: 經濟日報
《論道德的譜系》等。 (林毓生《中國意識的危機:五四時期的反傳統主義》 ,貴陽 2022.11.23,
市:貴州人民,1988年,頁201-202) https://money.udn.com/m
(來源:世界名著每日讀,
oney/story/5648/6787388,
https://kknews.cc/culture/r5p529
2023.09.18讀取 )
x.html)
「吃人」意象分析
我明白了,這是他們娘老子教的!他們──也有給知縣打枷過的,
也有給紳士掌過嘴的,也有衙門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債主
逼死的;他們那時候的臉色,全沒有昨天這麼怕,也沒有這凶。
(頁4)
→社會性、制度性、結構性的吃人,階級與性別的迫害。
狼子村的佃戶來告荒,對我大哥說,他們村裡的一個大惡人,給大
家打死了;幾個人便挖出他的心肝來,用油煎炒了吃,可以壯壯膽
子。(頁4)
→生物性、物質性的吃人,迷信與無知的迫害。
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一頁寫著「仁
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
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頁5)
假使那老頭子不是劊子手扮的,真是醫生,也仍然是吃人的人。
他們的祖師李時珍做的「本草什麼」上,明明寫著人肉可以煎吃;
他還能說自己不吃人麼?至於我家大哥,也毫不冤枉他。他對我
講書的時候,親口說過可以「易子而食」……「食肉寢皮」……,
不但唇邊抹著人油,而且心裡裝滿著吃人的意思。(頁6-7)
→魯迅小說援引醫書、經傳中的吃人實例,其實是誤用!
Q:魯迅誤解原文?故意扭曲經傳原文?狂人錯亂才誤用經傳?
→《本草綱目》為明代醫家李時珍(1518-1593)所著醫書。書中提及
唐代陳藏器《本草拾遺》有人肉醫治癆病記載,李時珍對此抱持反對
意見。
→ 「易子而食」:典出《左傳》宣公15年,楚軍圍宋半年,宋國糧盡
援絕。宋將華元深夜潛入敵營挾持楚將子反,揚言「敝邑易子而食,
析骸而爨」也拒絕投降,要求退兵30里再談判。
「食肉寢皮」:典出《左傳》襄公21年,晉國州綽對齊莊公說:「然
二子者,譬於禽獸,臣食其肉而寢其皮矣。」形容痛恨至極。
《左傳》 原文中「易子而食」、 「食肉寢皮」兩句皆非實指,而係
誇飾的政治、外交辭令。
那時我妹子才五歲,可愛可憐的樣子,還在眼前。母親哭個不住,
他卻勸母親不要哭;大約因為自己吃了,哭起來不免有點過意不去。
妹子是被大哥吃了,……。記得我四五歲時,……大哥說爺娘生病,
做兒子的須割下一片肉來,煮熟了請他喫,才算好人,母親也沒有
說不行。一片吃得,整個的自然也吃得。(頁14-15)
→典出中國古代《二十四孝》(元郭居敬輯錄成書)中割股奉親的故事。
清乾隆時的《孝義縣誌》:孝子鄭興家貧,父死守孝三年。母病,想吃
肉,遂割股肉煮湯以奉事母親。

【補充】魯迅評「二十四孝」
魯迅在文集《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圖》文中,直斥老萊娛親跟郭巨埋兒是最令人
反感、不解的愚行。(詳後)
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畫圖本子,是一位長輩的贈品:《二十四孝
圖》。這雖然不過薄薄的一本書,……又為我一人所獨有,使我
高興極了。那裡面的故事,似乎是誰都知道的;便是不識字的人,
例如阿長,也只要一看圖畫便能夠滔滔地講出這一段的事跡。但
是,我於高興之餘,接著就是掃興,因為我請人講完了二十四個
故事之後,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難,對於先前癡心妄想,想做
孝子的計劃,完全絕望了。……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
如“子路負米”,“黃香扇枕”之類。“陸績懷桔”也並不難,
只要有闊人請我吃飯。……“哭竹生筍”就可疑,怕我的精誠未
必會這樣感動天地。但是哭不出筍來,還不過拋臉而已,到“臥
冰求鯉”,可就有性命之虞了。……自然,必須不顧性命,這才
孝感神明,會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奇跡,但那時我還小,實在不明
白這些。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發生反感的,是“老萊娛親”和
“郭巨埋儿”兩件事。
圖:上,老萊娛親;下,郭巨
埋兒(來源: (魯迅:〈二十四孝圖〉,初刊於1926年5月25日《莽原》第1卷第10號)
https://www.sohu.com/a/37491250
5_726692)
「大哥,大約當初野蠻的人,都吃過一點人。後來因為心思不同,有的
不吃人了,一味要好,變了真的人。有的卻還吃──也同蟲子一樣,有的
變了魚鳥猴子,一直變到人。有的不要好,至今還是蟲子。這吃人的比
不吃人的人,何等慚愧。……你們可以改了,從真心改起!要曉得將來
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你們要不改,自己也會吃盡。即使生得多,
也會給真的人除滅了……」(頁11)
四千年來時時吃人的地方,今天才明白,我也在其中混了多年;……大
哥正管著家務,妹子恰恰死了,他未必不和在飯菜裡,暗暗給我們吃。
我未必無意之中,不吃了我的妹子的幾片肉,現在也輪到我自己……。
有了四千年吃人履歷的我,當初雖然不知道,現在明白,難見真的人!
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頁15)

→從生物和社會進化論角度,苦勸國人必須真心革除「吃人」的歷史惡習,
否則終將滅絕於「真的人」之手 。又覺悟大人們有意無意間都吃過人,都沒
救了,或許還有沒吃過人的孩子,最後發出搶救孩子的呼告!
三、作品賞析:2〈祝福〉(1924)
(一)敘事方法與情節內容
小說先採取第一人稱知識分子「我」的敘事觀點,再以倒敘法追憶主人
翁祥林嫂的不幸遭遇,敘事觀點隨之移轉為第三人稱(頁169-180)限
制觀點,使敘事者得以從祥林嫂的悲劇中脫身而置身事外。
新派知識分子,即敘事者「我」,因過年探訪親友而回到故鄉魯鎮,巧
遇淪為乞丐、看起來不像40歲左右,即將路死街頭前的祥林嫂,進而
追憶祥林嫂的故事。
最初,新寡時才26、27歲的祥林嫂,因為受不了婆婆虐待而逃到魯鎮
幫傭,勤奮賣力的工作表現深受魯四爺家女主人的肯定。
不久,遭婆婆尋獲、擄走並轉賣到深山裡再嫁。過了兩三年安定日子後,
丈夫賀老六死於傷寒、 幼子阿毛失蹤、被狼叼走。
孤苦無依的祥林嫂二度來到魯鎮幫傭。她的喪夫喪子之痛,引起魯鎮人
的高度興趣、嘲笑和嫌惡。
善人柳媽恐嚇祥林嫂:死後陰司地府會對二嫁寡婦施以酷刑,並遭兩位
老公撕裂,致使她深陷恐懼痛苦中。她照柳媽教導傾盡積蓄、兩次到土
地廟捐門檻贖罪,但魯四爺夫婦仍舊嚴禁她參與「祝福」準備。深受打
擊的她終日精神恍惚,失去工作能力後被逐出魯家、淪為乞丐。
最後,惴惴不安又饑寒交迫的祥林嫂路倒街頭,死於魯鎮年終祭祀「祝
福」的爆竹聲中。
「十八層地獄」是吸收古印度婆羅門教和佛教的地獄觀後,逐漸
【補充】傳說中的十八層地獄 演變為道教信仰,並由十殿閻君掌管。
(來源:雅虎新聞,2019年11月10日,https://tw.news.yahoo.com )

B1:拔舌地獄 B2:剪刀地獄 B9:油鍋地獄


凡在世之人,挑撥離間,誹謗害人, 在陽間,若婦人的丈夫不幸提前死去, 賣淫嫖娼,盜賊搶劫,欺善凌弱,拐
油嘴滑舌,巧言相辯,說謊騙人。死 她便守了寡,你若唆使她再嫁,或是 騙婦女兒童,誣告誹謗他人,謀占他
後被打入拔舌地獄,小鬼掰開來人的 為她牽線搭橋,那麼你死後就會被打 人財產、妻室之人,死後打入油鍋地
嘴,用鐵鉗夾住舌頭,生生拔下,後 入剪刀地獄,剪斷你的十個手指。 獄,剝光衣服投入熱油鍋內翻炸,依
入剪刀地獄,鐵樹地獄。 據情節輕重,判炸多遍。
(二)人物分析
1.祥林嫂
善良、勤奮、無知又不幸的外來者、弱勢者,廣大中國傳統勞動婦女的典型
人物。無力抵抗命運和環境,飽受生不如死的雙重恐懼:既不見容於人間;
也不見容於陰間。40歲左右,在魯鎮過年的「祝福」熱鬧中橫死街頭。→Q: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2.魯四爺與敘事者「我」
前者代化表食古不化的傳統知識分子(理學家);後者代表見死不救的新派
知識分子。
3.魯鎮人
中國人的集體象徵。迷信無知、麻木無情,以惡小而為,善小而不為,淪為
共犯結構中的集體加害者而渾然不覺。
(三)技巧分析
1.烘托(映襯)
藉年終嚴寒氣候,襯托魯鎮人情寒涼與祥林嫂心情的孤絕憂懼。全文氛
圍基調讓人不寒而慄,是氣候的、人情的更是心情的表現。
2.對比
祥林嫂形象與遭遇的前後對比;魯鎮年終熱鬧「祝福」迎新,強烈對比
祥林嫂的孤寂憂懼以終。
3.諷刺
藉「祝福」諷刺傳統祭祀(禮教)的名存實亡;新舊知識分子的食古不
化、束手無策;庸眾們的無知迷信、麻木不仁、看客心態。
(四)主題分析
1、批判中國傳統社會結構性的集體迫害
階級、性別與人權(政權、族權、神權、父權)的多重迫害。
2、負面性揭露與批判中國國民性
性別不平等、婚姻不自主 、無知迷信、人情澆薄、麻木不仁、
看客心態、食古不化……等扭曲的國民劣根性。
3、以加害者立場對知識分子進行自我反省與批判
原文節引與賞析
舊曆的年底畢竟最像年底,村鎮上不必說,就在天空中也顯出將到新年
的氣象來。灰白色的沈重的晚雲中間時時發出閃光,接著一聲鈍響,是
送竈的爆竹;近處燃放的可就更強烈了,震耳的大音還沒有息,空氣裏
已經散滿了幽微的火藥香。我是正在這一夜回到我的故鄉魯鎮的。……
暫寓在魯四爺的宅子……,應該稱之曰「四叔」,是一個講理學的老監
生(按:明清兩代在官學國子監讀書或取得進國子監讀書資格的人稱為「監生」,來源:教
育部國語辭典) 。……說我「胖了」之後即大罵其新黨。……他所罵的還
是康有為。但是,談話是總不投機的了,……我便一個人剩在書房裡。
(頁163)
→點明時空背景與人物關係,藉感官互用:視覺、聽覺、嗅覺,摹寫過年的
氣象,再點出新、舊派知識分子的立場差異。
家中卻一律忙,都在準備著「祝福」。這是魯鎮年終的大典,……
迎接福神,拜求來年一年中的好運氣的。……女人的臂膊都在水裡
浸得通紅,……五更天(按:清晨3-5點)陳列起來,並且點上香燭,
恭請福神來享用;拜的卻只限於男人,年年如此,家家如此,……
今年自然也是如此。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
我回到四叔的書房裡時,……一邊的對聯已經脫落(按:脫落的上聯
是 「品節詳明德行堅定」 ,語出朱熹《四書集註‧論語季氏篇》) ,鬆鬆的
捲了放在長桌上,一邊的還在,道是「事理通達心氣和平」。……
無論如何,我明天決計要走了。(頁163-164)
→點題、諷刺、借景烘托書房主人的心性。
一想到昨天遇見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她分明已經純乎是
一個乞丐了。……我就站住,預備她來討錢。……詫異的站著……悚
然……惶急……什麼躊躕都擋不住三句問(祥林嫂問:人死後有無靈魂?
有無地獄?死掉家人能否見面?)。我即刻膽怯……「我也說不清」……
匆匆逃回四叔的家中,心裡覺得不安逸。自己想,我這答話怕於她有些危
險。……於我也毫無關係了。……一用這「說不清」來作結束,便事事逍
遙自在了。我在這時,更感到這一句話的必要,即使和討飯的女人說話,
也是萬不可省的,但是我總覺得不安……,彷彿懷著什麼不祥的預感,在
陰沈的雪天裡,在無聊的書房裡,這不安愈加強烈。……
四叔 且走而且高聲的說:「不早不遲,偏偏要在這時候--這就可見是
一個謬種!」……;然而在現世,則無聊生者不生,即使厭見者不見,爲
人爲己,也還都不錯。我靜聽著窗外似乎瑟瑟作響的雪花聲,一面想,反
而漸漸的舒暢起來。(頁164-168)
→藉獨白、諷刺兩位(類)知識分子--敘事者與魯四爺。
五年前的花白的頭髮,即今已經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臉上瘦削
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彷彿是木刻似的;只有
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她一手提著竹籃。內中一
個破碗,空的;一手支著一支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裂:她分明已
經純乎是一個乞丐了。……
她不是魯鎮人。有一年的冬初,四叔家裡要換女工,……頭上紮著白頭
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年紀大約二十六七,臉色青黃,但兩頰
卻還是紅的。衛老婆子叫她祥林嫂,說是自己母家的鄰舍,死了當家人,
所以出來做工了。……她模樣還周正,手腳都壯大,又只是順著眼,不
開一句口,很像一個安分耐勞的人……。人們都說魯四老爺家裏雇著了
女工,實在比勤快的男人還勤快。到年底,掃塵,洗地,殺雞,宰鵝,
徹夜的煮福禮,全是一人擔當,竟沒有添短工。然而她反滿足,口角邊
漸漸的有了笑影,臉上也白胖了。(頁164-170)
→ 摹寫、對比祥林嫂的變化
大約是得到祥林嫂好運的消息之後的又過了兩個新年, 她竟又站在四
叔家的堂前了。……她仍然頭上紮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
心,臉色青黃,只是兩頰上已經消失了血色,順著眼,眼角上帶些淚
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
然而這一回,她的境遇卻改變得非常大。上工之後的兩三天,主人們
就覺得她手腳已沒有先前一樣靈活,記性也壞得多,死屍似的臉上又
整日沒有笑影,……四叔雖然照例皺過眉,但鑑於向來雇用女工之難,
也就並不大反對,只是暗暗地告誡四嬸說,這種人雖然似乎很可憐,
但是敗壞風俗的,用她幫忙還可以,祭祀時候可用不著她沾手,一切
飯菜,只好自己做,否則,不乾不淨,祖宗是不吃的。(頁174-175)
→ 節摹寫祥林嫂兩次來魯四爺家幫傭的容貌變化的強烈對比,彰顯祥
林嫂受到打擊的影響以及魯四爺的迷信。
快夠一年,她才從四嬸手裡支取了歷來積存的工錢,換算了十二元鷹
洋,請假到鎮的西頭去。但不到一頓飯時候,她便回來,神氣很舒暢,
眼光也分外有神,高興似的對四嬸說,自己已經在土地廟捐了門檻了。
冬至的祭祖時節,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嬸裝好祭品,和阿牛將桌子
擡到堂屋中央,她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你放著罷,祥林嫂!」
四嬸慌忙大聲說。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縮手,臉色同時變作灰黑,也
不再去取燭台,只是失神的站著。直到四叔上香的時候,教她走開,
她才走開。這一回她的變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凹陷下去,連
精神也更不濟了。而且很膽怯,不獨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見人,
雖是自己的主人,也總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遊行的小鼠,否則呆
坐著,直是一個木偶人。不半年,頭髮也花白起來了,記性尤其壞,
甚而至於常常忘卻了去淘米。(頁180)
→ 譬喻、細節摹寫、前後對比捐門檻後祥林嫂的變化。
我給那些因爲在近旁而極響的爆竹聲驚醒,看見豆一般大的
黃色的燈火光,接著又聽得畢畢剝剝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
「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將近時候。我在朦朧中,又隱約
聽到遠處的爆竹聲聯綿不斷,似乎合成一天音響的濃雲,夾
著團團飛舞的雪花,擁抱了全市鎮。我在這繁響的擁抱中,
也懶散而且舒適,從白天以至初夜的疑慮,全給祝福的空氣
一掃而空了,只覺得天地聖衆歆享了牲醴和香煙,都醉醺醺
的在空中蹣跚,預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頁181)
→摹寫、 諷刺、譬喻、前後呼應。
問題與討論
一、請詮釋魯迅小說〈祝福〉與電影英文譯名New Year‘s Sacrifice
的篇/片名意涵? ?
二、請說明祥林嫂的人物形象,並分析造成她死亡的原因為何?
三、請分析〈祝福〉對於兩位知識分子的批判?面對祥林嫂臨死前
求問,若你是敘事者將如何回應?
四、小說〈狂人日記〉的主題為何?請分析狂人形象和吃人意象?
五、魯迅小說〈狂人日記〉、〈祝福〉中所描寫的國民性為何?試
推論魯迅為何只作國民性的負面呈現?
主要參考書目
一、期刊論文
1.林素娥:〈文本‧閱讀與再現:魯迅《藥》的五種讀法〉,《中外文學》23卷第1期(1994年6
月),頁28-50 。
2.楊澤:〈在臺灣讀魯迅的國族文學〉,《中外文學》第23卷第6期(1994年11月),頁160-174 。
3.石連芹:〈《彷徨》中的《吶喊》--魯迅的創作歷程與精神追求〉,《南京大學學報》第2期
( 1995年),頁88-93。
4.江日新:〈阿Q之怒:失序的價值重估與自我毒化的自欺〉,《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15期
(1999年9月),頁155-198 。
5.顏健富: 〈一個「國民」,各自表述--論晚清小説與魯迅小説的國民想像〉, 《 漢學研究》
第23卷第1期(2005年6月),頁325-358。
二、專書與學位論文
1.李歐梵:〈第三章短篇小說之一:現代化技巧〉,收入《鐵屋中的吶喊:魯迅研究》,香港 :
三聯書店,1991,頁63-90。
2.汪暉:《反抗絕望--魯迅的精神結構與吶喊彷徨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3.王潤華:《魯迅小說新論》,上海:學林出版社,1993。
4.蔡輝振:《魯迅小說研究》,香港:珠海大學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6。
5.陳建忠:〈啟蒙知識分子的歷史道路--從「知識分子」的形象塑造論魯迅與賴和的思想特
質〉,收入《孤獨的帝國:第二屆全國大專學生文學獎得獎作品專集》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
委員會,1999。
6.趙卓:《魯迅小說敘述藝術綜論》,北京: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博士論文,1999年。
7.具景謨:《魯迅小說主題意識之研究》,台北:臺灣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1年。
8.周作人著,止庵校訂:《魯迅小說裡的人物》,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9.顏健富:《論魯迅《吶喊》、《徬徨》國民性建構》,台北: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2年。
10.符傑祥:《道與路:魯迅與中國知識份子現代性問題的》,上海:復旦大學中國現當代文
學博士論文,2003年。
11.許壽裳:《亡友魯迅印象》,桂林:廣西師範大學,2010。
12.陳思和:《從魯迅到巴金:陳思和人文學術演講錄》,上海:百家出版社,201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