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9

ECONOMST

ECONOMIST 经济学家 2015·8

“一带一路”战略与
全球经贸格局重构
□李 丹 □崔日明
(辽宁大学 经济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从经济总量、贸易投资规模以及制造业和金融实力等角度衡量,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全
球经济大国。中国及其提出的
“一带一路”战略具有引领和推动全球经贸格局重构的能力,将从全
球贸易投资格局、亚洲产业分工体系、全球治理模式等方面对全球经贸格局进行重构。除中国经济
实力和世界影响力外,沿线国家的支持以及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的强大需求和供给能力是“一
带一路”重构全球经贸格局的国际基础。
同时,全球经贸格局的重构还需相关国家的共同推进。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全球经贸格局;重构
中图分类号:F7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3—5656(2015)08—0062—09

DOI:10.16158/j.cnki.51-1312/f.2015.08.008

当今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中存在两大轴心,分别是太平洋经贸轴心和大西洋经贸轴心,但历史上还
曾有第三条的存在——古丝绸之路,并且发挥过巨大的历史作用。两千多年前,始于中国的丝绸之路将
中国同中亚、南亚、西亚、欧洲乃至非洲地区的国家联系起来,成为沿线国家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的重
要通道。古丝绸之路历久弥新,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提出共建
“一带一路”战略,得到了沿线国家的积极支持和响应。这一战略不仅仅是“聚众”,更能够“增强”。
“一带
一路”将沿线国家的力量聚合为一个增强的整体,推动沿线国家形成宽领域、深层次、高水平、全方位的
经贸合作格局,成为世界贸易格局中的一强。这将重振丝绸之路经贸轴心,推动全球经贸格局的重构。

一、中国全球经济贸易大国地位与
“一带一路”战略
(一)中国全球经济贸易大国地位的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 30 多年的快速和长期增长,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中国占世界经济
份额不断提升,在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制造业和金融实力不断加强,中国因素在全
球经济中的地位凸显[1],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大国之一的地位毋庸置疑。
1.经济贡献和影响:
全球经济大国当之无愧
1979 年,中国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仅为 0.92%,还不足 1%。2014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
破 10 万亿美元,达到 10.4 万亿美元,占世界 GDP 的 13.82%,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自身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研究” (014AZD01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


“中国服务贸易
结构失衡与优化路径研究”(13JYC790066);辽宁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项目(201303)

- 62 -
Study on Development Strategy 经济学家 发展战略研究

的经济增长来看,中国在 1980—2011 年长达 32 年的时间内保持年均 10%的增速,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


的奇迹。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和影响来看,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中国的经济增长
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主要的贡献力。而且,在世界经济缓慢复苏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的
韧性,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014 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27.8%,是该年度
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
表1 1980—2014 年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和影响 (单位:
%)

1980—1989 1990—1999 2000—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中国经济增长率 9.750 9.998 10.292 10.45 9.30 7.65 7.67 7.40

占世界经济比重 2.29 2.55 5.34 9.24 10.27 11.50 12.49 13.82

对世界经济增长的
5.13 10.01 20.15 18.07 24.66 26.09 28.58 27.8
贡献率

数据来源:根据 UNCTAD 数据库计算。

2.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规模:贸易大国地位举世瞩目
1978 年,中国货物贸易出口和进口分别为 99.5 亿美元和 111.3 亿美元,占全球的比重仅为 0.76%
和 0.82%。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中国对外贸易飞速发展,贸易规模大幅增长,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不断
提高(见图 1)。1978—2014 年间,中国货物贸易出口和进口的年均增速分别达到 17.04%和 16.49%,远高
于世界同期的 8.19%和 8.07%。2013 年,中国货物贸易总额首次突破 4 万亿美元,达到 4.16 万亿美元,超
过美国(3.91 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2014 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 4.30 万亿美
元,出口占全球的比重达到 12.37%,第一货物贸易大国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尽管与货
单位:十亿美元
物贸易相比,
2500 14.00%
2000 12.00% 中国服务贸易
1500 10.00%
8.00% 规模还存在一
1000 6.00% 定 差 距 ,但 中
500 4.00%
0 2.00% 国服务贸易在
-500 0.00% 全球中的地位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不 断 提 升 。
货物出口总额 货物进口总额 货物贸易差额 1982 年 ,中 国
货物出口占世界比重 货物进口占世界比重 服务贸易出口
额和进口额分
图 1 1978—2014 年中国货物进出口及占世界比重情况 别 为 25.1 亿
数据来源:UNCTAD 数据库。 美 元 和 20.2
亿美元,占全球的比重仅为 0.63%和 0.45%。2014 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为 222.2 亿美元
和 3821.3 亿美元,占世界的比重分别提升至 4.50%和 7.86%,是世界第五大服务出口国和第二大服务进
口国。
3.利用外资和引资外资:全球跨国投资大国地位凸显
中国全球经济大国地位还表现在投资领域。1980 年,中国利用外资仅为 5700 万美元,占世界的比
重仅为 0.11%。2014 年,中国利用外资总额达到 1280 亿,占世界比重达到 9.49%,成为全球外国投资的第

- 63 -
ECONOMST
ECONOMIST 经济学家 2015·8

单位:十亿美元 一大目的国,也是中国
500 9%
8% 自 2003 年成为吸引外
400
300 7% 资第一大的发展中国
6%
200 5%
4%
家以来首次超越美国,
100
0 3% 跃 居 世 界 第 一 。截 至
-100 2%
1% 2014 年,中国吸引外资
-200 0%
1982

2000
2001

2007
2006
200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3
2004
2005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存量达到 10847.9 亿美
元 ,占 全 球 的 比 重 为
服务贸易出口 服务贸易进口 服务贸易差额 3.89%,居世界第六位。
服务出口占世界比重 服务进口占世界比重 在中国利用外资规模
不断攀升的同时,中国
图 2 1982—2014 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及占世界比重情况
对外投资的高速增长
数据来源:UNCTAD 数据库。
更 加 引 人 注 目 。1982
年,中国对外投资额仅为 4400 万美元,2003 年也仅达到 28.5 亿美元,占全球比重仅为 0.49%。随后,伴
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中国对外投资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4 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达到 1400 亿美
元,占全球的比重提升至 11.1%,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大和全球第二大海外投资国。2003—2014 年,中
国对外投资年均增速高达 45.02%。截至 2014 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到 7535.85 亿美元,占全球的
比重为 2.6%,
居世界第十一位。
目前,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全球第一,
中国对外投资还将持续、
快速增加。
4.制造业产值和金融
单位:亿美元
1600 14% 实力:全球制造第一大国
1400 12% 和世界金融大国异军突起
1200 10%
1000 制造业是改革开放以
8%
800 来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起
6%
600
400 4% 点和重点,也是未来塑造
200 2%
0%
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难点和
0
1981

2011
1980
1982

2012
2000
2001

2007
2008
2010
2006

2009
200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3
2004
2005

2013
2014

出路。根据世界银行的统
计,1990 年中国制造业增
中国利用外资额 中国对外投资额
中国利用外资占世界比重 中国对外投资占世界比重 加值仅为 1170 亿美元,占
全球制造业比重的 2.6%。
图 3 1980—2014 年中国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及占世界比重情况 2010 年,中国制造业增加
数据来源:UNCTAD 数据库。
值达到 19249.6 亿美元,占
世界制造业的 18.6%,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同时也终结了美国连续 114 年作为制造业世
界第一的历史。2013 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在世界占比达到 23.2%,制造业出口占世界的比重达到
18.4%,220 多种制造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是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
中国的金融崛起几乎是与经济发展同步实现的[2]。作为衡量国家金融实力的重要指标,人民币的
全球影响力不断加强。近年来,中国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不断扩大区域多边与双边货币互换的范围
和规模、拓展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和加强境外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截至 2015 年 5 月,中国已与 32 个
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金额达到 3.1 万亿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自启动以来持续快
速增长,2014 年已达到 6.55 万亿元,同比增长 41%,相当于全年贸易额的 24.7%,同时人民币全球离岸市

- 64 -
Study on Development Strategy 经济学家 发展战略研究

场在东亚和欧洲稳步开拓。目前,人民币已是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五大支付货币和第六大外汇
交易货币。
(二)中国及“一带一路”战略引领和推动全球经贸格局变革的能力
国际社会中,大国往往是促成国际合作集体行动的倡导者,同时大国也势必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
义务,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和演变 [3]。作为“一带一路”所涉区域内当之无愧的大国,中国提出的
“一带一路”不仅是中国主动参与国际合作的重大战略,更是符合沿线国家利益的国际区域合作战略,
标志着中国逐步迈入主动引领全球经济合作和推动全球经贸格局变革的新时期。
目前中国在世界生产体系和贸易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的国内市场和经济发展模式已经
成为众多发达经济体发展的动力源和发展中经济体发展的模版。中国几乎参与了所有与国家经济利益
相关的国际和区域经贸合作,并发挥着积极的引导作用[4]。近年来中国逐步加强了与东亚、中亚、非洲、
俄罗斯等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经贸联系,并且已经先后成为周边各国的重要的贸易伙伴和
投资来源国①。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区域合作将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驱动力。
另外,目前的全球经济活动不再仅靠贸易带动,外国直接投资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已经成为发达国
家和发展中国家进出口贸易的重要驱动力。中国经济规模全球第二,外汇储备全球第一,既可以为“一
带一路”的新兴国家提供资金来源,也能够满足沿线国家对外部市场的需求。中国已经筹建亚洲基础设
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向本地区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二、
“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全球经贸格局重构
(一)
“一带一路”战略与全球贸易投资格局
从当今全球的贸易格局看,全球市场存在两个有着强烈区域特征的贸易轴心,其一是大西洋贸易
轴心,主要由欧美发达国家构成,这些国家因工业革命而强盛,靠海权立国并走向强大;其二是太平洋
贸易轴心,主要由美洲、东亚、澳大利亚等国构成,这条轴心因美国主导的跨国贸易及产业转移而兴起,
因“亚洲四小龙”的出现而闻名世界。显然,当前的全球贸易格局是以美国为核心进行布局和组织的。从
对外贸易总额占世界比重以及跨境投资占世界比重的数据看,1980—2014 年世界贸易和跨境投资主要
分布在以美国为核心的大西洋贸易轴心和太平洋贸易轴心。

表2 两大贸易轴心 1980—2014 年贸易和投资发展情况② (单位:


十亿美元)

1980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对外贸易总
大 额 2172.6 5163.1 7062.2 8807.8 13296.3 16916.9 19508.4 19087.1 19539.3 19867.6
西
贸易总额占
洋 45.6% 60.6% 56.1% 55.4% 51.7% 45.2% 44.0% 42.6% 42.5% 42.6%
世界比重

跨境投资总
易 37.8 148.8 211.8 1031.8 628.7 662.7 792.7 456.8 549.3 —


跨境投资占
心 35.9% 33.1% 30.0% 38.8% 33.1% 22.9% 23.2% 17.1% 19.2% —
世界比重

①中国已成为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缅甸、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的第一大贸易国伙伴,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塔吉克斯坦的第三大贸易伙伴等。
②表中大西洋贸易轴心主要统计和计算了美国、加拿大和欧盟 15 国的情况;太平洋贸易轴心主要统计和计算 APEC 成员国的情况。
贸易总额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 跨境投资总额为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总额。

- 65 -
ECONOMST
ECONOMIST 经济学家 2015·8

对外贸易总
太 额 1497.1 3272.5 5674.6 7669.5 11570.4 17288.3 20337.0 21161.0 21625.9 22023.0


贸易总额占
洋 31.4% 38.4% 45.1% 48.3% 45.0% 46.1% 45.9% 47.3% 47.1% 47.2%
世界比重

跨境投资总
易 58.1 195.4 356.8 905.0 492.3 1389.2 1691.9 1612.1 1723.6 —


心 跨 境 投 资 占 55.1% 43.5% 50.6% 34.1% 25.9% 48.1% 49.6% 60.2% 60.2% —
世界比重

数据来源:
UNCTAD 数据库。
“一带一路”战略涉及 65 个国家,覆盖总人口数超过世界人口的 60%,GDP 总量约为全球的 1/3。根据
UNCTAD 统计数据计算,1990—2013 年期间,全球贸易和跨境投资年均增长速度为 7.8%和 9.7%,而“一带
一路”国家同期的年均增速达到 13.1%和 16.5%,特别是在两大贸易轴心的核心区域深受经济危机影响
的 2010—2013 年间,
“一带一路”对外贸易和跨境投资年均增速达到 13.9%和 6.2%,高出全球平均水平
4.6 个百分点和 3.4 个百分点。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巨大的合作潜力和经济实力将成为亚欧地区乃至
世界的贸易增长源,而且“一带一路”这种以线带面的合作模式将进一步提升沿线整体的合作水平,并
逐步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和推动全球贸易格局重构。第一,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互补性强,但目前
的贸易状况却远未反映出这些国家的真正实力。
“一带一路”将促进区域内基础设施的完善、贸易投资
的自由化和便利化、供应链和价值链的深度融合,特别是“一带一路”框架下的自贸区战略将从根本上
改变区域贸易状况,使沿线区域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第二,
“一带一路”沿线的经济凹陷区发展潜力无
限。
“一带一路”东侧是繁荣的亚太经济圈,西侧是经济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的中国和泛中亚经济圈
形成了一个经济凹陷区域。中亚是扼守亚欧大陆心脏地区,是影响世界格局枢纽地区[5]。借助“一带一
路”战略,中亚国家不仅将打通出海通道,同时还将深度融入世界经贸合作体系,从整体上激发亚欧区
域的经贸合作水平。
“一带一路”一方面可以促进中国中西部地区及泛中亚经济圈的发展,拉平丝绸之
路经济带的凹陷区域,另一方面可以形成区域的新兴增长极[6]。第三,
“一带一路”将进一步促进中国与
欧盟的经贸往来。目前,中欧之间的经贸合作主要依靠海陆通道。
“一带一路”建设将拓展中欧合作的陆
路通道,
进一步扩大双方的经济贸易往来。
区域合作并不是相关国家经济力量的简单加总,而是通过合作产生协作力使经贸合作以加速度的
方式发展。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
世界将形成以亚欧为核心的全球第三大贸易轴心,
推动全球贸易重
构。
而且,
中国将位于太平洋和亚欧两大贸易轴心的中间位置,
在未来全球贸易格局中发挥引领性作用。
(二)
“一带一路”战略与亚洲产业分工体系
20 世纪 50—80 年代,世界经历了三次产业结构转移,从美国到日本,从日本到亚洲“四小”,再从亚
洲“四小”到东盟和中国,这就是著名的雁形模式产业转移。东亚地区通过产业的梯度转移,大力发展外
向型经济,实现了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奇迹。雁形模式下,美国、日本和东亚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形成了一个密切合作的有机整体:美国吸纳东亚国家输出的大量商品,从需求上带动东亚地区的工业
发展;日本一方面从供给方面支持东亚的工业化,为东亚地区提供工业化发展所需的生产资料和技术
设备,另一方面以购买美国国债的方式将从美国和东亚获取的贸易盈余回流给美国;东亚以对美国出
口获取贸易盈余,弥补对日本的贸易赤字。美国和日本以出口中间产品和资本品的方式塑造了东亚地
区的垂直型分工模式。在东亚地区内部,日本、亚洲“四小”、东盟和中国也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互相联
系,互相依赖。整体来说,东亚处于美国领导的雁形模式下,美国向紧随其后的国家提供经济增长动力。

- 66 -
Study on Development Strategy 经济学家 发展战略研究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尽管日本仍然扮演着东亚“领头雁”的角色,但其国内经济增长停滞,且产业
空心化导致产业升级以及向东亚区域产业转移的步伐明显放慢,带动东亚产业结构调整的能力也大大
减弱。进入 21 世纪,随着亚洲“四小”、中国和东盟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东亚
内部的垂直型分工模式被东亚乃至亚洲的复杂型国际生产网络所取代。
目前,中国已经取代日本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东亚和亚洲地区的雁形模式逐渐被打破。
“一
带一路”战略下的沿线国家比较优势差异明显,国家间在产业结构、商品结构和贸易结构上的互补性较
强。依据劳动分工理论,沿线国家具备当初东亚地区形成雁形分工模式的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同时还
具备当初东亚地区没有的政策利好,因此“一带一路”将改写东亚和亚洲的产业分工模式和格局。随着
“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国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优势性资本密集型行业将按照雁形分工模式,依次
转移到沿线国家,带动沿线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推动沿线国家工业化水平的提升。这将改变沿
线国家一直以来仅是作为世界贸易发展的过道而沦为经济凹陷地区的局面;这将超越以美日为主导的
雁形模式所造成的亚洲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困境;同时,这也将构筑以我国为“领头雁”的新型雁形模式,
推动亚洲地区的产业分工格局重构。
(三)
“一带一路”战略与全球治理模式
战后,以美欧为首的发达国家凭借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和主导地位,主要以 WTO 为平台推行
和制定了各种有利于自身利益的全球治理规则和全球经贸规则。随着 WTO 多哈贸易谈判陷入困境,全
球经贸的发展另辟蹊径:即以区域贸易规则创建为基础,辅以规范某一领域的诸边贸易规则,然后通过
与货物、
服务以及跨境投资等规则的融合,
逐渐形成新的多边贸易投资规则[7]。
世界经济缓慢复苏以来,
区域
合作和多边合作中的“规则之争”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市场之争”,
成为新一轮全球化博弈的角力点。
在新的全球经贸规则形成过程中,发达国家仍然力图主导新规则的制定。随着发展中国家特别是
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全球经贸格局和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演变,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经贸规则受到冲击。
为了培育和建立新的竞争优势,应对来自新兴经济体的挑战,发达国家开始发力构建高标准排他性自
贸区,意在重构全球经贸新规则,如近年来美国政府紧锣密鼓推行的 TPP 和 TTIP 便是谋求全球经贸规
则的主导权,迫使发展中国家做出更大让步,进而主导全球经济治理[8]。
无论是当前 WTO 框架下的全球经贸规则还是以美欧为主导的新一代全球经贸规则均没有反映出
国际经济格局的深化发展,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始终没有恰当的、合乎身份的话语权和国际规则
的制定权。而且,美欧主导的新一代全球经贸规则,特别是 TTIP 达成的高标准协议还将给发展中国家
参与国际竞争设置重重障碍和壁垒,削弱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竞争力,限制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经济活
动。因此,全球经贸规则的各方层次、体系结构和制度规则都亟需调整和变革。
目前,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公平合理的全球经贸规则的呼声日益高涨。作为对世界经济增长
贡献最大的国家,中国应该充分发挥不断提升的影响力,积极主动地推动全球经贸规则朝着合理化的
方向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的重点之一就是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这将推动中国与沿线的发展中国家
和新兴经济体构建一套更加适用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经贸规则。随着自贸区的扩大,这
些内容将逐渐扩展为多边经贸规则,这不仅有利于扭转沿线国家被现有规则体系排斥在外的局面,增
加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贸规则的话语权,而且能够促进广大发展中国家深度参与和融入全球化。
“一带
一路”建设将为发展中国家的和平发展创造有利的制度环境。
另外,经济危机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导凸显出以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严
重的系统性缺陷。广大发展中国家迫切希望改革全球治理体系,特别是全球货币体系,使国际储备货币
以币值稳定、供应有序、总量可调为原则进行调整和完善,从根本上维护全球经济稳定、保护各国经济

- 67 -
ECONOMST
ECONOMIST 经济学家 2015·8

利益。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速度较快,2010 年初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只有 0.02%,2014 年底已经达到


2.35%。
“一带一路”战略下,人民币在沿线国家使用机会增加,沿线的大宗商品交易、基础设施融资、产
业园区建设、跨境电子商务,以及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等多边金融
机制都将成为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的突破口。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体系重建是改善资源配置的最基本
途径[9]。依据最优货币区理论,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建成命运共同体的诉求下将有极大可能在沿线
区域内形成人民币货币区,这将在推动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在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体系中增加发言
权,促进全球货币体系重构。

三、全球经贸格局重构的国际基础及实现机制
(一)
“一带一路”战略下全球经贸格局重构的国际基础
中国全球经济大国地位当然是“一带一路”战略推动全球经贸格局重构最为坚实的基础,但“一带
一路”的顺利推进和全球经贸格局的重构不能仅靠中国的一己之力,沿线国家的能力和支持也是重要
的国际基础。
1.沿线国家的强大市场需求和供给能力
21 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最突出特点是包含亚洲、拉美、非洲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整体性壮
大。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发展中国家为主,近年来这一区域的经济增长尤为显著。1990—2013 年间,
“一带一路”区域整体 GDP 年均增长速度达到 5.1%,相当于同期世界经济增速的两倍。2010—2013 年,全
球经济缓慢增长期间,
“一带一路”区域的年均增速达到 4.7%,高于世界平均的 2.4%,而且在此期间,
“一带一路”区域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41.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速经济增长创造出庞大的市场需求,发展中经济体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来
自其日益扩大的需求和庞大的供给能力,这对世界构成了积极的“需求冲击”和“供给冲击”[10]。目前,仅
中国和印度的自然资源消费量就占到了全球的一半。
“一带一路”建设还将进一步激发和拉动沿线国家
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而沿线国家的自然资源丰富,这将带动沿线国家原材料出口增长,促进经济发
展,从而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的整体崛起。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将创造巨大的供给能力。沿线国家的总人口达到 44 亿。
“一带一路”将推动
沿线国家,特别是中亚等一些原本被世界经济体系边缘化国家的大量劳动人口和大量产品进入世界经
济流通体系,发挥抑制全球通胀和通缩的双重效应,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
2.沿线发展中国家对区域合作的重视和支持
“一带一路”战略虽然是中国提出,但实质却是一个各国合作共赢的战略,有助于沿线国家更多地
从区域合作中分享经济增长的红利。从理论上讲,小国间区域合作对小国福利增加的效应并不明显,而
与大国的合作将为小国带来显著的福利增加[11],小国通过建立各种区域合作机制在制度中分享大国权
利。当今世界,小国实现其大国战略的途径之一就是通过与大国联盟来缩小与大国的权利差距[12]。实证
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中国以周边国家为基础建立的自由贸易区,其成员国经济获得较大的驱动,且驱
动力度总体上都大于中国[13]。因此,当前国外部分研究认为“一带一路”的战略目的是中国转向欧洲以
降低对美国的依赖[14]的解读就存在方向性偏误。
“一带一路”战略“创造利益”的一面要远大于其“避免
损失”的一面[15]。
“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大都处在发展经济的关键阶段,面临加快经济
转型升级的紧迫任务。目前,沿线各国已不再单纯依靠多边贸易体系,而是将区域贸易合作作为对外贸
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16],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优势,探索符合各自国情的发展道路。金融危机的事实

- 68 -
Study on Development Strategy 经济学家 发展战略研究

告诫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过度依赖少数发达国家市场是世界经济的一颗定时炸弹[17]。而“一
带一路”战略有利于沿线的发展中国家之间扩大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促进区域内要
素自由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进市场深度融合,并且通过合作创造新的竞争优势。
3.欧洲对“一带一路”的积极推进和融入
自二战后欧洲经济霸主的地位被美国取代,欧洲经济便始终依附于美国。近年来,美国先是通过科
索沃战争打压刚刚问世的欧元,后是在金融危机之时对欧洲资金为主的雷曼兄弟破产放手不理,美国
的种种做法让欧洲心寒至极。而在欧盟深陷欧债危机,面临一体化进程严峻考验的关键时刻,中国一直
坚定地支持欧元和欧洲经济一体化。种种迹象表明,欧洲并不能仅仅依靠与美国的联手推动经济振兴,
欧洲还需另辟一条复兴的蹊径。在推进区域合作过程中,欧盟先后提出地中海联盟、俄欧新关系等思
路,但始终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带一路”战略下,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涵盖中亚、南亚、西亚以及东
北亚的经济合作,并最终融合一起通向欧洲;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从海上联通亚欧非三个大陆,最终
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形成一个海上和陆地的闭合区域,形成亚欧大陆经济合作的大格局。这比欧盟预想
中的经济合作范围更大效果更好。因此,对于欧洲来说,
“一带一路”是其必须抓住的机遇,是增进欧洲
利益的理性选择。欧洲已经意识到一个强大的中国有利于欧洲的发展,因此欧洲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推
进中欧合作和积极融入“一带一路”。
(二)
“一带一路”战略下全球经贸格局重构的实现机制
“一带一路”战略必定推动区域内国家的逐步强大,也必定引领全球经贸格局的变革。但这个过程
不是自发,而需要相关国家积极推进。
1.以区域合作组织为平台挖掘沿线国家市场潜力
“一带一路”横贯亚欧大陆,涉及国家众多。区域内现有的经济合作组织为推进战略的建设提供了
现实的合作平台。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内除上海合作组织和欧亚经济共同体外,还存在如中亚区域合
作、欧亚运输走廊、中西亚经济合作组织、突厥语国家合作委员会等[18]多个区域性合作组织,这说明上
合组织和欧亚经济共同体的成员国、观察员国、对话伙伴国之间已经建立全方位联系。因此,以上合组
织和欧亚经济共同体为主体框架,能进一步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空间和水平。21 世纪
海上丝绸之路也是现有合作的延续和升级,是现有合作机制的进一步推进。东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关
键区域,既是陆路起点又是海路枢纽。中国—东盟自贸区是推进“一带一路”的重要抓手和平台,以中国
—东盟自贸区为平台并打造自贸区的升级版能够进一步挖掘中国与东盟各国的贸易潜力。
2.以中国为核心构筑全球性自贸区群
目前,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存在较多的贸易投资壁垒和障碍,是当前沿线国家面向区域内贸易比
重较低的原因。作为自贸谈判的主要内容,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是发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比较优势和
经济合作潜力的必要条件。因此,加快区域内国家的自贸区建设是“一带一路”战略重构全球经贸格局
的必然之举。区域贸易协定具有吸引更多的国家加入或者模仿的效果,诱发“多米诺骨牌效应”[19],这能
够加速“一带一路”区域整体乃至与其他区域的汇合。可以预想,未来“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将建成以
中国为轴心涵盖中亚、南亚、
西亚、东南亚等周边区域,辐射欧洲、非洲和拉美国家的自由贸易区群。
3.以货币合作增强重构全球经贸格局的实力
货币合作是区域合作过程中提高内部贸易比重和经济融合程度的重要手段,对促进区域经贸合作
稳定发展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对于“一带一路”地区,货币合作尤为关键,原因有三:其一,
“一带一路”战
略下沿线国家将以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为主,以美元计价的出口价格使区域合作面临较大的汇率
风险;其二,
“一带一路”将推进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长期资本投入,而目前区域内资金以短

- 69 -
ECONOMST
ECONOMIST 经济学家 2015·8

期为主,亟需在区域内建立长期货币合作机制;其三,
“一带一路”区域是世界储蓄率较高的地区,如仍
以美元结汇则导致结汇美元走出一条先投放回美国而再由美国金融机构把外汇投资到这一区域的弯
路,进行区域货币合作可以直接以本区域的储蓄满足投资需求。而且,在“一带一路”区域内加强货币流
通和合作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扩大人民币使用范围和影响力,减少美元贬值而受到的影响;同时也可
以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高中国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增强重构全球经贸格局的实力。
4.以互联互通推进“一带一路”区域的整体融合
互联互通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更是“一带一路”重构全球经贸格局的根本要求。
第一,互联互通能够提升区域整体的经济实力。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区域合作的实践来看,基础设
施的完善、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国家间发展水平的收敛能够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一带一路”的互联
互通将缩小沿线国家经济差距、平衡区域内部发展、提高区域各国国民福利和经济可持续增长能力。第
二,互联互通能够促进区域经济体系形成。
“一带一路”海陆互联互通的不断推进将能够推动区域内利
益共享的资源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促进区域内产业分工体系的形成和深化,最终逐步完善甚至重构
区域生产网络,构建区域市场以及优化区域贸易和生产要素配置,形成区域内完整的经济体系。第三,
互联互通推进区域内的民心所向。互联互通使得“一带一路”战略首先物化为沿线国家人民看得见和摸
得着的具体工程项目,明显地改善人民的生活,最终则表现为国民福利的增加和提升。因此,
“一带一
路”战略必须打造横贯东西和连接南北的亚欧海陆立体大通道,促进区域整体的融合,构建全球经贸新
格局。

参考文献:
[1]《中国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课题组.中国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J].管理世界, 2014,(10): 1-16.
[2]陈雨露.大金融框架下的金融发展[J].中国金融,2014, (19):71-73.
[3]黄卫平,胡 玫.美国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再思考[J].美国研究, 2009,
(2): 36-46.
[4]刘 瑞,徐毅鸣.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对 G20 应当持有的基本立场[J].社会科学研究, 2010,(2):67-72.
[5]冯宗宪.中国向欧亚大陆延伸的战略动脉[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4,
(4): 79-85.
[6]白永秀,王颂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纵深背景与地缘战略[J].改革, 2014,
(3): 64-73.
[7]东 艳.全球贸易规则的发展趋势与中国的机遇[J].国际经济评论, 2014,
(1):45-64.
[8]赵丽娜.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发展及中国的战略选择[J].理论学刊, 2013,
(11):40-46.
[9]安 毅,常 清,付文阁.历次国际金融危机与世界经济格局变化探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9,
(5):72-79.
[10]宋玉华, 方建春.发展中经济体整体兴起与世界经济格局的动态演变[J].国际问题研究,2007, (3):56-62.
[11]ROBERT SCOLLAY.New Zealand and the Evolution of Preferential Trading Arrangement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R].Working paper of APEC Study Center,June 2006.
[12]陈玉刚.金融危机、美国衰落与国际关系格局扁平化[J].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9,
(5): 28-34.
[13]赵 亮.我国周边自贸区驱动经济增长效应探究[J].亚太经济, 2014,
(6):21-38.
[14]THERESA FALLON. China’s Pivot to Europe[J].American Foreign Policy Interests, 2014, 36(4):175-
182.
[15]冯维江.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J].当代亚太, 2014,
(6): 73-98.
[16]盛 斌.亚太自由贸易区的政治经济分析: 中国视角[J].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7,
(3): 62-71.
[17]朱乃新. “后金融危机时期”的世界经济趋势与应对[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9,(1):29-33.
[18]胡鞍钢, 马 伟, 鄢一龙. “丝绸之路经济带” : 战略内涵、 定位和实现路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2014,
(2):1-10.
[19]PETER EGGER, MARIO LARCH.Interdependent Preferential Trade Agreement Memberships: An
Empirical Analysi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8,76(2):384-399.

(收稿日期:2015—06—25 责任编辑:谭晓梅)

- 70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