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4

中国人在海外文化适应策略调查及其启示

范 蕾 樊葳葳
( 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 要】 本文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于 2008 年 6 月至 8 月对 20 名正在国外或刚刚归国的中国人进行了调


查 ,探讨了中国人在国外文化适应尤其是语言适应的具体策略 。以期从另一视角对我国的大学外语教学进行
积极的思考 。
【关 键 词】 中国留学人员 文化适应策略 大学外语教学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 , 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日 策略能力系统中界定了由应用语言学家 Canale 和


益频繁 ,出国留学或工作已经不足为奇 。越来越 Swain 提出的语码转换策略 ( code switching) , 近似
多的中国人踏上了去海外求学或工作的征程 。而 语策略 ( approximative strategy) , 合作策略 ( coopera2
这一现象已引起西方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 近年来 tive strategy) 以及非言语策略 ( nonverbal strategy) 四
出现了大量相关研究文献 (Allen and Higgins 1994 , 种策略形式 。这些策略实际是在交际过程中 , 因
McNamara and Harris 1997) 。遗憾的是在国外众多 语言或语用能力有缺陷 、
达不到交际目的或造成
的研究成果中有关中国大陆留学生或工作人员的 交际 失 误 时 所 采 用 的 一 种 补 救 方 略 ( 贾 玉 新
描述并不多且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出入 。而国内对 1997) 。贾玉新的策略能力系统可以说深入讨论
我国留学生及海外工作人员的研究更是寥寥无 了本文所探讨的语言适应策略部分 , 但本文的讨
几 。毫无疑问 , 对这一特殊人群的了解与研究应 论还涉及了文化适应的其它方面 ; 并且本文所调
该引起有关专家及学者的重视 。 查的策略并不都是事后的补救方略 , 许多是受试
笔者于 2008 年 6 月至 8 月 , 以问卷和访谈的 者在事前采取的积极尝试 。
形式对 20 名正在美国 、
加拿大 、
新加坡 、
德国和法 二 、研究方法
国学习 、
工作或已经回国的人士进行了调查 ,探索 20 名受试者中 ,男性 14 人 ,女性 6 人 ,年龄在
了海外的中国人文化适应的策略 。该研究不仅有 19~ 40 岁之间 ,65 %在 25 岁以下 。其中 13 人正
助于国内外的相关机构和学者了解当代海外中国 在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 , 其余 5 人正在或在国外
人的真实状况 ,对准备出国的人士有所借鉴 ; 该研 工作过 ,1 人探亲出国 ,1 人没有说明原因 。在国
究更可以从一个侧面对我国的外语教学 , 培养学 外最长停留了 14 年 , 最短的 1 个月 , 平均停留时
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所启示 , 为我国高等教育 间在 1 年 4 个月左右 。
如何更好的与国际接轨提出了思考 。 调查采用问卷和访谈两种形式 。问卷是本次
一 、相关文献综述 研究的主要调查工具 , 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由
1955 年 Lysgaard 在文化适应理论中提出了著 受试者提供自己的相关背景资料 ; 第二部分 ,笔者
名的“U”型曲线概念 , 将文化适应的过程划分为 给出 20 个表述 , 由受试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
蜜月期 、
危机期 、
适应期和文化融合期四个阶段 在 1 到 5 级利克特量表中作出选择 。对所获取的
( Guo2Ming Chen and William J . Starosta 1998) 。本 数据采用归纳分析的方法 。访谈主要目的是请受
文主要研究内容为第三阶段适应期中人们具体采 试者就数据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作出进一步的说明
取的策略 。我国学者贾玉新在 Gudykunst 提出的 或解释 。
认知能力 ( cognitive component) 、
情感能力 ( affective 调查由笔者于 2008 年 6 月至 8 月在中国实
component) 和行为能力 ( behavioral component ) 的基 行 。问卷在正式发放前先在一组中国研究生 ( 语
础上做了补充 , 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还应包括语 言学专业跨文化方向) 中进行讨论 ,并在两名中国
用能力 (pragmatic component) 和情节能力 。并在其 留学生和一名回国工作人员中试做 , 对问卷的一

— 15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 年增刊

部分项目进行了增减和修改 。共发出问卷 23 份 , 当然很多受试者也选择了看当地的报纸和电


回收有效问卷 20 份 。由于受实际条件的限制 ,随 视节目 ,与外国朋友聊天等策略 。这些方法在提
后的访谈在 4 名已归国的受试者中进行 , 并以 e2 高受试者口语的同时 , 还积极促进了他们其他方
mail 的形式对另两名受试者进行了访谈 。 面能力的增长 ,笔者将会在后面讨论到 。
三 、结果与分析 2. 人际策略 。
由于本调查收集到的数据量较大 , 笔者在对 跨文化适应中涉及到的一个重要而直接的环
问卷数据汇总的基础上 , 将其用社会学数据分析 境因素就是人际关系 ( 贾玉新 1997 ) 。人际关系
软件 SPSS 进行了统计分析 。并结合对受试者的 是社会学关注的焦点 , 是社会中每个个体成员生
访谈 ,对各个类型的文化适应策略进行了界定且 存和发展的基础 。而有人存在就有人际间的关
作出了具体探讨 。 系 ,与目的国人群的关系处理得好坏与否 ,很大程
为了将变量简化 ,便于分析 ,笔者将所得到的 度上决定了海外中国人文化适应的速度和程度 。
所有数据进行了统计学上的因子分析 。对于因子 由于不同文化的人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 , 习得了
分析旋转矩阵得出的四个因子 , 笔者将它们命名 不同的世界观 、
价值观 、
认知方式和规范 , 以及不
为“人际策略”、
“语言策略”、
“学习策略”以及“成 同的角色和角色行为 , 与目的国的人群交往中采
就策略”。它们代表了本调查所得出的中国人在 取积极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
海外文化适应阶段主要采取的策略类型 。下面将 人际策略中首当其冲的是积极调整心态 , 在
就这四种类型进行具体的分析 、
讨论 。 与外国人交际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受试者中
1. 语言策略 。 超过半数的人 ( 55 %) 认为他们在与外国人打交道
语言作为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 , 其在跨文化 的时候比较自信 , 不会觉得紧张 。但仍有近半数
交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要与目的国的人群 的人在心理上存在较大障碍 。这使他们在与外国
进行正常 、
有效的交际 ,掌握目的国的语言成为一 人打交道的时候畏手畏脚 ,时间一长 ,人际关系上
种必需 。然而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 ,并非每一个 的受挫感会让他们缩在自己的小圈子里 , 形成相
身在海外的中国人在出国前 , 就能对目的国语言 对封闭的心理 。一位文化适应很成功的受试者谈
运用自如 。在本调查中 , 只有 35 %的受试者能够 到 ,心态很重要 ,需要有一种宽容的心去接受别人
基本上运用目的国语言进行交际 。大部分人都采 的文化 、
价值观念 。把外国朋友看作是跟我们一
取了积极的策略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 样的人 ,用平常的心态去跟他们去接触 。
进入各种语言学习班学习 , 是受试者采取最 另外 ,经常参加学校 、
社区的活动或外国朋友
多的一种策略 。全体受试者中 ,45 %的人在国外 的聚会也是受试者使用较多的策略 。50 %的受试
上了一段时间的语言学习班 。在美国及英联邦的 者总是或经常参加各种聚会活动 ,20 %的受试者
许多国家都设有专门针对外国留学生的语言课 有时参加 ,其余 30 %的受试者很少或从不参加社
程 ,这种课程通常持续一年 , 但视各地情况不同 , 交活动 。在外国朋友举办的各种聚会活动中 , 人
也有区别 。一名受试者在接受访谈时谈到 , 她小 们不仅可以学到地道的语言 ,各种非言语行为 ,更
学时就去了美国 , 之前完全不懂英语 。在美国她 为重要的是与身边的外国朋友交流了思想 , 了解
接受 了 政 府 专 为 外 国 的 中 小 学 生 所 设 的 ESL 到当地的一些习俗 、
规范和价值观念 。一位女士
( English as the Second Language) 夜校教育 , 同学上 在出国探亲回来之后 , 对参加外国朋友的聚会深
英语课时 ,她就直接去小班上课 。接受快的学生 有感触 。她先生所在的学院为迎接她的到来 , 专
三个月就可以出小班 。 门举办了一个 party ,来参加 party 的人每人要带一
还有些受试者虽然没有参加过正式的语言学 个菜 。她也准备了两道中国菜 , 外国朋友赞不绝
习班 ,但也使用其他一些策略来提高自己的语言 口 ,菜一下子就被抢了个精光 。而她也品尝了外
能力 。一名受试者谈到他经常去喝下午茶 。他所 国朋友做的西方食品 。在这个过程中 , 大家相互
在的学校有一条很长的走廊 ,早上卖咖啡 ,下午会 之间增进了了解 , 并为以后的人际交往做好了铺
有学生会组织的一些美国人坐在那里 , 陪非英语 垫。
国家的学生聊天 、
练英语 。他觉得这种方式让他 当然 ,人际交往是双向的 ,在与外国人打交道
的口语提高很快 。 的时候 ,介绍中国的文化 ,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样十

— 16 —
中国人在海外文化适应策略调查及其启示

分重要 。向外国朋友积极解释文化 、
观念上的差 的价值取向 。可以说这是海外中国人不可多得的
异 ,也是海外中国人常用的交际策略 。60 %的受 一条学习策略 。
试者表示经常积极地解释文化差异 。一位受试者 4. 成就策略 。
谈到 ,在与外国朋友交流不同观点的时候 ,往往并 “U”
型曲线的最低点代表人们在文化适应中
不是非常好的朋友 ,都有可能谈的比较深入 ,经常 受到了最大的挫折和冲击 , 而它的回升又代表人
会涉及到婚姻观 、
价值观以及宗教观方面的问题 。 们采取了各种克服困难的方法 , 开始与异文化的
在平等交流的过程中 , 这位受试者感到心里很坦 方方面面逐步融合 。为了克服一项困难 , 成就某
然 ,觉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缩短了 。 种目的而采取的策略 , 笔者在这里将其称为成就
3. 学习策略 。 策略 。在本调查中 ,30 名受试者针对学习和工作
对于处于文化适应阶段的海外中国人 , 通过 中的挫折 ,采取了相对集中的成就策略 。
各种途经去学习外国的文化 , 恐怕是他们采用最 本调查中 ,40 %的受试者通常会对自己的行
频繁也最持久的一种策略 。 为作出计划 ,预先解决一部分可能由文化差异引
中国人常说 ,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在适应外 发的困难 。而与同学或同事交流学习工作中遇到
国文化的过程当中 , 抱有浓厚的兴趣也就成了学 的各种难题 , 是受试者采取最多的成就方式 。除
习的先导 。在本调查的 30 名受试者中 ,13 名受 一名受试者很少与同学交流外 ,其余 19 人通常都
试者对外国的文化差异表示了极大的兴趣 ; 5 名 会与大家交流 。有三名受试者在访谈中都谈到 ,
受试者表示比较有兴趣 ; 只有 2 名受试者表示兴 国外与国内的学习方式有很大不一样 , 教师只是
趣不大 。而这两名受试者恰好在问卷中表示到目 指明方向 ,不会在课堂上逐个进行点拨 。对于学
前为止仍不太适应出访国的文化 。 习中的疑惑需要及时与同学或导师联系 。
在学习的各种方式中 , 受试者采用比较多的 另外上网求助也是受试者采取较多的成就策
是观察法 。年龄比较小的受试者 , 会观察教师和 略之一 。一名受试者谈到 , 他在美国的教授对论
同伴的行为 , 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 然后就照着做 。 文要求很高 ,主体是要设计一个实验 ,进行实证研
一名受试者谈到 “
: 很多交往中的礼仪 , 是在平时 究 ,并且对格式要求相当严格 。他就经常到网上
的学习生活中积累的 ……小孩子他会观察 , 就自 去查一些范文 ,看一些他们那个方向的专业期刊 。
然而然的知道我应该去怎么做 , 跟中国人有什么 另一名受试者也谈到 , 她出国之前就经常在网上
样的不同 。
”孩子成长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 看一些有关出访国情况的文章 , 所以出国以后并
过程 ,文化适应对年纪小的受试者来说是个优势 。 没有特别大的陌生感 , 对遇到的困难也有了心理
成年受试者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往往会采取外 准备 。
出观光的方法 。调查显示 ,60 %的受试者有时或 四 、讨论
经常在周末和假期外出观光旅游 , 了解当地的风 本文的调查在 2008 年 8 月完成 ,可以说时效
土人情 。一名受试者在访谈中谈到 , 她和先生在 性很强 ,为有关专家和学者了解海外中国人的生
海边游玩时 ,遇到了一位加拿大的老先生 ,很热情 存适应状况提供了较新的参考资料 。另外 , 调查
的邀请他们上他的游艇游玩 , 并邀请他们到家里 问卷及访谈涉及的方面较广 , 特别是访谈提供了
做客 ,使她真切感受到了加拿大人的热情 ,了解到 第一手详实的资料 , 对即将出国的中国学生和工
了他们生活 、
工作上的点点滴滴 。这种面对面的 作人员是一个较好的借鉴 。除此之外 , 本调查通
学习可以说是最直接最有效的 。 过因子分析得出的文化适应策略类型 , 对当前我
向报纸和电视学习 , 虽然并不像面对面交流 国的外语教学也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
那样直接 ,但是能足不出户知天下事 。受试者中 , 首先 ,外语教学应给学生一个扎实的语言功
高达 75 %的人通常选择阅读当地的报纸 、
杂志 , 底 ,让学生掌握好这个交流的工具 。现在的大学
或收看当地的电视节目 。由于报纸 、
电视的时效 生 ,特别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 , 由于四 、
六级考试
性较强 , 涉及的面也较广 , 使用起来又很方便 , 所 的压力 ,以及本身专业课重等原因 ,很少有机会开
以很受大家欢迎 。在这个过程中 , 受试者可以学 口说英语 。即便有些能开口的 , 在恰当性方面又
到语言知识 ,了解到当地社会政治 、
经济 、
文化 、
教 有所欠缺 。而许多受试者在访谈中反映出语言适
育和体育各方面的状况 , 并从报道中了解当地人 应中听说遇到的障碍较大 。这就 ( 下转第 46 页)

— 17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 年增刊

5. 李荫华 《
: 继承 、
借鉴与创新 —
〈大英〉( 全新版 ) 编写》《
, 外语
参 考 文 献
界》
2001 年第 5 期 。

1. 蔡基刚 《浅谈
: 21 世纪大学外语教材编写中有关选材的几个问 6. 文秋芳 《编写外语专业教材的重要原则》
: 《外语界》
, 2002 年第

题》《外语界》
, 1997 年第 1 期 。 1 期。

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 , 清华大学出版 7. 曾宏伟 《增强大学外语教材文学性提高大学外语教育质量》
: ,

社。 《语文学刊 ( 高教外文版) 》
2006 年第 6 期 。

3. 樊长荣 《外语教学中的折中主义》
: 《外语教学与研究》
, 1999 年 8. 郑树棠 、
卫乃兴 《面向二十一世纪新一代大学外语教材》
: 《外
,

第 2 期。 语界》
1997 年第 1 期 。

4. 洪宗礼等 《中国语文教材评价》
: 《汉语文教材评价》
, , 江苏教 9. 庄智象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材编写和评价体系》
: ,

育出版社 2000 年版 。 《外语界》


2006 第 6 期 。

( 上接第 17 页 ) 给教师们提出了一个思考 , 是否 教学的启示和对出国人员的借鉴也有待在实际的


可以在课上安排适当的时间加强对口语的练习 , 教学活动和社会生活实践当中来检验 。
并对学生课外的口语学习进行正确的指导和点
参 考 文 献
拨。
其次 ,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人与人交 1. Claire Kramsch. 2000. Language and Culture. Shanghai : Shanghai

往的过程 ,本身就是一个信息交换的过程 ,双方都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有可能受益 。在课堂上或课外 , 教师应该多鼓励 2. David W. Carroll . 2000. Psychology of Language. Beijing :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Brooks/ Cole/ Thomson
学生之间的交流 ; 可以多安排一些小组活动 ,促使
Learning Asia.
他们从同伴中获得有效的信息或评价 , 培养学生
3. Diane Larsen2Freeman & Michael H. Long. 1991. An Introduction to
与人打交道的能力 。特别是有与外国朋友接触的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England : Longman Group UK
机会 ,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参加 。
Limited.
再次 ,培养学生自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
4. Guo2Ming Chen & William J . Starosta. 1998. Foundations of Intercul2
前的外语教学 ,学生 ( 特别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 ) tural Communication. Massachusetts : Allyn and Bacon Company.
如果仅靠课堂上的时间来学习外语 , 那么学到的 5. Thomas Scovel . 2000. Psycholinguistics. Shanghai : Shanghai Foreign
东西是相对有限的 。教师应鼓励学生拓宽学习的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途径 , 向同学 、
报纸 、
杂志 、
广播 、
电视和互联网等 6. 陈俊森 、
樊葳葳 《
: 外国文化与跨文化交际》, 华中理工大学出
等学习 ,注意积累 。并设置一些问题 ,让学生自己 版社 2000 年版 。
去解决 ,这对他们今后处理文化冲突中的问题无 7. 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年版 。

疑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当然 , 由于时间和条件 8. 韩宝成 《外语教学考研中的统计方法》


: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的限制 ,本文所调查的样本还不够大 ,所调查的方 社 2000 年版 。


9. 郁小萍 《中国学生留英学习体验调查》
: 《现代外语》
, 2001 年第
面也是有限的 。调查得出的每一种策略 , 都有待
3 期。
进一步的论证和分析 。文化适应策略对我国外语

— 46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