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7

開課單位:天主教輔仁大學法律學院碩士班

課程名稱:行政法專題研究(一)

授課老師:楊子慧教授

報告學生:法律系碩士班公法組一年級 陳依璇 411296155

報告日期:2022 年 12 月 13 日

期末報告主題:

清潔隊員不是公務員?―公職人員職工制度之初探,以行政法院判決以及公

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之見解為分析核心

一、前言
二、清潔隊員是公務員嗎?
―以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下稱保訓會)
之見解以及行政法院法院裁判為分析之核心
三、源遠流長之公務員制度與公部門改造
四、結論

1
一、前言

依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辦法第 2 條第 1 項之規定「本辦法之事業,依危害風險之不同區分如下:一、
第一類事業:具顯著風險者。二、第二類事業:具中度風險者。三、第三類事業:具低度風險者」,
而清潔隊員依照同條第 2 項之附表,屬於第一類事業;清潔隊員之工作風險小至被民眾之垃圾丟傷,
大至處理易燃垃圾引起的爆炸1,但其工作之重要性對於社會清潔環境之維護舉足輕重。於 2021 年因
疫情下的垃圾清運風險提升,總統承諾「從制服的更新到裝備的安全、清潔車輛的更新汰換等等,現
在已經都全部到位,另外,大家關心的執勤安全的問題,環保署在去年也建立了職安促進平台,並且
定期召開跨機關的會議,處理相關議題,守護大家的工作安全,未來政府會持續努力,照顧清潔同仁
2

,雖近年來對於清潔隊員之保護措施有所提升,惟清潔隊員於政府體制下之管理制度以及其是否為
公務員等問題,於我國現行公務員法制度下有區辨上之複雜性,故而本文欲藉由清潔隊員作為討論之
載體,進一步討論於人事行政法規上,政府職工之法律地位為何等問題。

二、清潔隊員是公務員嗎?―以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下稱保訓會)之見解以及行政法院法院

裁判為分析之核心

(一)公務員身分之定義於實務上之複雜性
我國法制上,公務員並無統一之人事法制,雖立法院已有擬訂公務人員基準法草案,
惟其仍尚未通過施行3,故而對於公務員之身分判斷、任用以及身份變更等皆須依照各個
不同之法規為判斷依據,簡述如下:

1. 憲法上之公務員
憲法上之公務員用語計有 5,分別為官吏(憲法第 28、75、41、140 以及 108 條 1
項 11 款)
、公務員(憲法第 77 條)
、公務人員(憲法第 85、86 以及 97 條第 2 項)
、自治
人員(憲法第 123 條)以及公職(憲法第 18 條及第 103 條)。
而該等用語語意範圍,有學者認為係狹義與廣義之分別,最俠義之公務員為自治人
員,惟我國地方制度法並無明文地方政府之人事權,故實際上地方人士之任用仍有賴於
中央舉行考試4;次者為官吏,官吏應包含文官與武官,至於文武官員是否限於事務官還
是急於政務官,依據憲法第 75 條之規定立法委員禁止兼任官吏而言,文官依照我國中央
政府體制目前可能偏向半總統制之情形,官吏之解釋應包含政務官5,至於武官之部分,
依據憲法第 140 條之立法意旨係為防止軍閥當政之弊害,故理應包含政務官6;至於公務
員與公務人員應相同7;至若公職之概念,則係最廣之概念,除了包含前述之 4 種語意外,
依據司法院大法官解釋(下稱解釋)第 42 號解釋之意旨「憲法第 18 條所稱之公職涵義
甚廣,凡各級民意代表、中央與地方機關之公務員及其他依法令從事於公務者皆屬之」

1
垃圾分類未確實 逾 3 萬清潔隊員陷高風險環境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606261 (最後瀏覽日 2022/12/11) ;新北市
政府環境保護局所屬清潔隊員職業災害致公傷病假現況分析。
2
總統:「五好措施」全到位 給清潔隊員更安全工作環境 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114943 (最後瀏覽日
2022/12/11)

3
公務人員基準法草案:https://www.ly.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6588&pid=83671 (最後瀏覽日 2022/12/5)

4
陳新民,行政法學總論,新十版,2020 年 7 月,頁 187。
5
而文官兼任政務官之問題,進一步可討論至國家憲政體制之抉擇,答案若為肯定,則偏向內閣制,參見陳新民,行政法
學總論,新十版,2020 年 7 月,頁 187,註 2。
6
陳新民,憲法學釋論,第 9 版,2018 年,頁 984。
7
陳新民,行政法學總論,新十版,2020 年 7 月,頁 188。

2
民意代表亦屬之。
觀諸我國憲法上對於公務員定義之複雜、未統一性,欲對公務員為憲法上之統一解
釋,實有困難,故而對於公務員之定義實務上多以一般位階之法律作為規範上之依據,
詳如下述。

2. 刑法上之公務員
中華民國刑法第 10 條第 2 項規定「稱公務員者,謂下列人員:一、依法令服務於國
家、地方自治團體所屬機關而具有法定職務權限,以及其他依法令從事於公共事務,而
具有法定職務權限者。二、受國家、地方自治團體所屬機關依法委託,從事與委託機關
權限有關之公共事務者。」自此觀之,刑法上之公務員大致可分為刑法第 10 條第 2 項第
1 款前段之身分公務員、後段之授權公務員以及同項第 2 款之委託公務員8。而對於刑法
上公務員之分類,身分公務員多指依上級機關指示為行動者;而授權公務員則係指依法
令從事公共事務者而言9;又公務機關依法將公權力委託與他人行使者,則係委託公務員
10

3. 民法上之公務員
依國家賠償法第 5 條之規定「國家損害賠償,除依本法規定外,適用民法規定」 、民
法第第 186 條第 1 項「公務員因故意違背對於第三人應執行之職務,致第三人受損害者,
負賠償責任。其因過失者,以被害人不能依他項方法受賠償時為限,負其責任」以及同
法第 2 項「前項情形,如被害人得依法律上之救濟方法,除去其損害,而因故意或過失
不為之者,公務員不負賠償責任」 。可知公務員之之民事責任大致可分為因執行職務故意
使人受損以及過失使人受損,而依照民法第 186 條 1 項後段之規定限於不能依照他法提
起救濟之過失致他人損害之執行職務行為,該規定即是對於國家賠償法相關規定排除民
法上過失侵權行為責任之明文11。另民法與國家賠償法之適用關係,實務見解則認為國
壓賠償法之規定為特別法,自優先適用於民法之前12。
至若民法第 186 條第 2 項得依法律上之救濟方法除去其損害,應係指可依強制執行
或行政執行等方法除去其損害而言,若未為該等救濟方法之提出,則無民法 186 條第 1
項之適用13。

8
對於刑法上公務員要件之詳細解釋,亦可參考王皇玉,刑法總則,增訂 5 版,2019 年 8 月,頁 98-107。
9
最高法院 110 年度台上字第 1382 號刑事判決「身分公務員,著重其服務於上開機關之身分,其對涉及公權力行使之
公共事務,及其他法令所賦與雖與公權力無關,但仍屬其職務範圍內所應為或得為之事務,皆負有特別保護義務及服從
義務,所為自屬公務員職務上之行為。又雖非刑法上之身分公務員,如依法令從事於公共事務者,因常肩負達成一定行
政目的之任務,自應嚴予規範其職權之行使,俾其恪遵依法行政原則,悉以法律與相關法規為準則,並負擔特別保護與
服從之義務,刑法第 10 條第 2 項第 1 款後段規定之授權公務員,即本此旨趣」 。
10
最高法院 109 年度台上字第 5334 號刑事判決「公務機關將其職掌之公共事務(公權力)範圍內之公務,依法委託予
受任人承辦,受任人因而享有公權力之職權及權利主體之身分,得於其受任之範圍內行使公權力,係屬刑法第 10 條第 2
項第 2 款所謂受公務機關委託承辦公務之委託公務員」。
11
最高法院 105 年度台上字第 538 號民事判決「公務員因過失違背對於第三人應執行之職務,致第三人受損害,被害人
得依國家賠償法之規定向國家請求賠償者,依民法第一百八十六條第一項後段規定,公務員不負賠償責任」 。
12
臺灣高等法院 100 年度上國易字第 31 號民事判決:「再按民法第 186 條第 2 項規定:前項情形,如被害人得依法律
上之救濟方法,除去其損害,而因故意或過失不為之者,公務員不負賠償責任。故在國家賠償法實施後,公務員因一般
過失而違背職務,侵害人民權利者,即無庸依民法第 186 條規定負損害賠償責任。又公務員於執行職務行使公權力時,
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人民自由或權利者,除其他法律有特別規定外,祇能依據國家賠償法之規定向國家請求賠償,要
不能依民法第 184 條侵權行為之規定向國家或該公務員請求賠償(最高法院 71 年 2 月 16 日 71 年度第 3 次民事庭會議決
議、同院 85 年度台上字第 1556 號判決意旨參照)」 。
13
最高法院 94 年度台上字第 2328 號民事判決「按國家賠償法第 5 條規定:國家損害賠償,除依本法規定外,適用民

3
4. 行政法上之公務員
於行政法領域對於公務員之定義,常用之法條有公務員服務法第 2 條之規定「本法
適用於受有俸給之文武職公務員14及公營事業機構純勞工以外之人員。前項適用對象不
包括中央研究院未兼任行政職務之研究人員、研究技術人員」15、依公務員任用法第 39
條所定之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第 2 條之規定「本法所稱公務人員,指各機關組織法
規中,除政務人員及民選人員外,定有職稱及官等、職等之人員。前項所稱各機關,指
下列之機關、學校及機構:一、中央政府及其所屬各機關。二、地方政府及其所屬各機
關。三、各級民意機關。四、各級公立學校。五、公營事業機構。六、交通事業機構。
七、其他依法組織之機關」以及公務員保障法第 3 條規定之公務員定義「本法所稱公務
人員,係指法定機關(構)及公立學校依公務人員任用法律任用之有給專任人員」16。
雖然公務員懲戒法沒有對於公務員之確切定義,實務上對於公務員應受彈劾、懲戒
對象之範圍,係採廣義公務員之說,以公務員服務法第 2 條之規定為懲戒法適用之對象
範圍。亦包括:政務人員、法定機關任用或派用之有給專任人員、公立學校校長、兼任
行政職務之教師、公營事業機構經國家或其他公法人指派在該機構代表其執行職務之人
員、民選地方首長及軍職人員等17。又自公務員服務法第 2 條之規定觀察之,該立法例
似與德國公務員法之立法例有相似之處,因德國法上將公職人員分為具公務上職務關係

法規定。而民法第 186 條第 1 項、第 2 項規定:公務員因故意違背對於第三人應執行之職務,致第三人受損害者,應負


賠償責任。其因過失者,以被害人不能依他項方法受賠償時為限,負其責任。前項情形,如被害人得依法律上之救濟方
法,除去其損害,而因故意或過失不為之者,公務員不負賠償責任。上訴人主張前揭有關執行法官違法之情事,係屬執
行法院強制執行命令、執行方法、強制執行時應遵守程序之事項,得依強制執行法第 12 條第 1 項規定聲明異議,異議遭
駁回時,尚得抗告;且上訴人為系爭執行事件之債權人,就分配表如有異議時,得依強制執行法第 39 條第 1 項規定聲明
異議,如異議未終結,亦得依同法第 41 條第 1 項規定提起分配表異議之訴,法律上均有救濟方法。況實際上,上訴人就
系爭執行事件所為之聲明異議,均經第一審法院以裁定駁回,上訴人提起抗告,並經原法院裁定駁回確定。上訴人所提
分配表異議之訴,亦經法院判決敗訴確定。至上訴人未聲明異議或未提出分配表異議之訴部分,係自願放棄法律上所規
定之救濟方法。則上訴人所主張之侵害,皆可依法律上之救濟方法除去,且被上訴人所屬執行法官並無違法執行職務情
事,況系爭執行事件拍賣所得金額尚未分配,上訴人亦未受有損害」 。
14
又依照公教人員保險法第 2 條之規定,該法又將公務員服務法第 2 條第 1 項之有俸給之人員縮小至法定機關及顛躓內
為限。參見陳新民,行政法學總論,新十版,2020 年 7 月,頁 190。
15
公務員服務法於民國 111 年 5 月 30 日為全文之修正,其中第 2 條之內容原為舊法 24 條之內容,該條之修正理由參見
立法院公務員服務法之法條沿革為「一、條次變更;本條由原條文第二十四條移列並修正第一項,增列第二項規定。二、
第一項修正理由:查銓敘部 92 年 6 月 20 日部法一字第 0922259031 號令略以,本法第二十四條規定所稱公營事業機關服
務人員不含公營事業機構之純勞工。準此,公營事業機構除純勞工以外之人員,始為本法之適用對象。是為臻明確,修
正適用對象規範範圍,並配合現行公營事業係屬機構,將公營事業機關修正為公營事業機構。三、所稱俸給,依司法院
院解字第 3159 號補充解釋略以,本法第 24 條所稱之俸給,不僅指現行文官官等官俸表所定級俸而言,其他法令所定國
家公務員之俸給亦屬之。又同條所稱之俸給,不以由國家預算內開支者為限,國家公務員之俸給由縣(市)或鄉(鎮、
市)自治經費內開支者亦包括在內。四、所稱「公營事業機構」包括國營、直轄市營及縣(市)營及鄉(鎮、市)營之
各類事業機構,其範圍依銓敘部 99 年 2 月 23 日部法一字第 0993158957 號函略以,係指下列各項事業:(一)各級政府獨
資或合營。(二)政府與人民合資經營,且政府資本超過百分之五十。(三)政府與前二款公營事業或前二款公營事業投資於
其他事業,其投資之資本合計超過該投資事業資本百分之五十。五、第 2 項增訂理由:茲以中央研究院研究人員及研究
技術人員之進用係以學歷及學術能力為考量,其主要工作著重於學術研究,無上命下從、受長官指揮監督之情形,與一
般公務員係執行公權力之性質截然不同,其職務性質較近似於公立大專校院未兼任行政職務之教師。又中央研究院研究
人員及研究技術人員與中央研究院之間為聘約關係,並應遵守中央研究院研究人員及研究技術人員倫理規約,本法對於
一般公務員行為義務之規定,與研究人員及研究技術人員從事學術研究應遵守之行為準則,性質亦不相符。基於中央研
究院為國家最高學術研究機構,其性質及地位,與其他各機關(構)所屬學術研究機構並不相同,並考量中央研究院院
長、副院長及其他兼任行政職務之研究人員或研究技術人員,其行政職務之行使具公權力之性質,且亦涉及行政資源的
分配,爰將中央研究院研究人員及研究技術人員排除本法之適用,由中央研究院本於學術自治,訂定相關準則,以資規
範。至中央研究院院長、副院長及其他兼任行政職務之研究人員或研究技術人員仍應繼續適用本法」 。
16
因該法準用之範圍上及於公務員保障法第 102 條第 3、4 款之規定,故而行政機關依至行政命令所僱用之人員以及軍職
人員,非屬該法保障範圍。參見吳志光,修訂 10 版,2020 年,頁 170。
17
楊坤樵,公務員懲戒法之沿革與開展,司法周刊,司法文選別冊,第 1797 期,2016 年年 5 月,頁 13。

4
之公務員(Beamte)以及依私法契約關係進用之職員(Angestellte)以及僱工(Arbeiter)
18

(二)保訓會以及行政法院對於清潔人員是否為公務員之見解
1. 保訓會之見解多認為清潔隊員雖無公務員保障法(下稱保障法)之適用,惟清潔隊長仍
有保障法之適用
保訓會之見解大多自清潔隊員之雇傭契約性質為判斷基準,若清潔隊員與行政機關
間之雇傭關係非依照法規授權之法規命令締結、無組織法上之授權者,大多認為屬私法
上雇傭關係,而非屬公務員保障法第 3 條之公務員19;惟值得注意之區辨標準尚有一,
即若係清潔隊長,往往因組織法上有規定該職位,故而被認定其具備公務員之資格,與
一般之清潔隊員不同,而有公務員保障法之適用20。因此對於清潔隊之懲戒,懲戒法院
亦依區別清潔隊員以及清潔隊長,予以判定是否移送懲戒21。

2. 行政法院之見解認為清潔隊員與行政機關間之契約系私法契約,不應提起行政訴訟
行政法院對於清潔隊員是否為公務員之見解,與保訓會之判斷標準一致,皆係自雇
傭契約之性質為出發點,若其非為法律授權所訂定之法規命令,則僅屬一般之牢固契約,
而適用勞動基準法之規定22。

(三)清潔隊員可能成為刑法上公務員,惟最高法院之審判實務認為清潔隊員是否成立刑法上公
務員並無統一見解
惟對於清潔隊員是否屬於刑法上公務員,實務上則無統一之見解,如臺灣高等法院臺
中分院 105 年度上訴字第 1375 號刑事判決即認為「被告雖任職於地方自治團體所屬機關
即南投縣國姓鄉公所,然其所擔任之清潔隊員工作非為依行政組織法上所定之職權、編制
及職等,為表格化後公務員職務列等表之工作,而係不在職務列等表範圍內者之清潔隊員
工作,為適用勞動基準法之勞工,又其工作內容為單純之垃圾清運,全然未有何決定權限
及其他行政上之工作,其工作僅為單純提供機械性、肉體性勞務,而與公權力之行使無關,
實非屬刑法第 10 條第 2 項第 1 款前段規定身分公務員,亦無該條項第 1 款後段授權公務
員及第 2 項委託公務員之情形,是被告既非屬刑法之公務員,自無適用貪污治罪條例之餘
;惟亦有見解認為清潔人員係屬於刑法上公務員者,如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105
地23」
年度上訴字第 1116 號刑事判決「被告自 86 年 2 月 17 日進入頭屋鄉公所清潔隊,擔任清
潔隊員,於 103 年 12 月間負責執行資源回收及廚餘清運工作等節,有頭屋鄉公所清潔隊
職務工作分配表、苗栗縣頭屋鄉公所 105 年 3 月 30 日頭鄉清字第 1050002457 號函暨檢附
之僱用核薪通知書在卷可憑。且被告於收取資源回收物時,亦會依據其所判斷之物品屬性,
而決定是否拒收,此經被告於 104 年 11 月 4 日接受廉政官詢問時供述甚明,足見其與單
純從事勞力付出,無判斷回收物屬性及收取或拒絕法定權限之環境清潔打掃人員,顯然有

18
林明鏘,憲政改革與公務員制度―與德國法之比較研究,法令月刊,第 43 卷第 2 期,頁 43;謝榮堂,我國法制上公
務員之定義與適用範圍,軍法專刊,第 56 卷第 3 期,頁 112。
19
參見 108 公審決字第 000055 號、87 公審決字第 0061 號、87 公審決字第 0053 號。
20
參見 108 公審決字第 000034 號、95 公申決字第 0227 號。
21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 105 年度鑑字第 13737 號公懲議決書、公務員懲戒委員會 86 年度鑑字第 8313 號公懲議決書、公務
員懲戒委員會 87 年度鑑字第 8557 號公懲議決書、公務員懲戒委員會 90 年度鑑字第 9556 號公懲議決書。
22
最高行政法院 90 年度裁字第 296 號裁定、最高行政法院 96 年度判字第 1499 號判決、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96 年度訴字
第 94 號裁定。
23
亦可參見臺灣高等法院 100 年度上訴字第 1996 號刑事判決。

5
別。是以被告擔任頭屋鄉公所清潔隊員,具有清運資源回收物等法定職務權限,且該職務
亦屬頭屋鄉公所清潔隊職權範圍所應為或得為之事務,自不同於單純之清潔、保全等非關
公權力之執行人員,揆諸上開說明,被告屬依法令服務於地方自治團體所屬機關而具有法
定職務權限之公務員,殆無疑義24」。
其中之差異毋寧在於對於清潔隊員是否具有相關之法定權限而為判斷,至於其契約之
性質對於刑事責任之判斷似乎仍需回歸刑法第 10 條第 2 項之要件為區別,蓋因實務上多
認為刑法上公務員以及行政法上公務員為不同之概念,且係分開判斷之關係25。
(四)小結
公務人員之定義於各該法律之用語以及內涵或有重疊或有相異之處,對於公務員之認
定無統一之基準法,故而於我國實務上對於公務員之認定邏輯非為簡單之二分法認定,而
應依照各該法律為公務員定義之認定較為妥適,且學說上多以廣義以及狹義為法規之適用
範圍判斷。實務上對於公務員之定義於保訓會決定書以及行政法院之判決,大多以公務員
保障法為定義標準。而清潔隊員是否為公務員於保訓會以及行政法院之見解多否認之;於
刑法上之公務員則有成立之可能。總結而言,清潔隊員於行政法上係屬於職工之範疇,進
一步而言,可知刑法上之公務員與行政法上公務員之範疇,以前者較為廣大,且兩者亦有
重疊之可能。

三、源遠流長之公務員制度與公部門改造

公務員在國家行政上之重要性不言可喻,於中國雖類似國家之起源可能為夏朝,惟於制
度上有明確記載公務員俸給制度應以周朝為制度之開始,觀諸其宗法制度以及分封諸侯,使
軍備與官僚制度有初步支結合,後於秦朝以及漢朝之中央政府體制施行後,以五穀作為俸給
標準,且漢朝錄用百官之舉孝廉制度以及徵辟制度,對於文官制度亦有所影響,嗣後唐代以
及宋代之科舉制度為明清所沿襲,加深中國百姓對於學而優則仕之民風,並形成常業文官等
概念;西方之常業文官制度起源普遍認為係起源自 17、18 世紀,並於 19 世紀因法律學之發
達,而開始建立相關之公務員法治,其中 Paul Laband 所創造之特別權力關係,亦對公務員
制度有重大之影響26。
公務員制度之討論,早期多聚焦於建構完整法治以保障公務人員之任用、俸給、退休以
及懲處、懲戒等,時至今日,雖前述之制度面向仍為公務員法上重要之問題,惟國家在近期
因人口膨脹、行政任務趨於複雜以及政府預算有限之種種情形下,面臨政府部門之改造問題;
晚近之國家改造,多傾向於對政府組織之再造,使國家行政加入民營化之概念提高政府之效
率以及效能,另外,政府也開始以進用非典型勞力之方式應應日趨繁重之行政業務27。

(一)我國公部門人員之種類以及管理
依據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86 台勞動一字第 037288 號函釋,一般勞工之雇用適用勞對基準
法之規定28,又依據 86 台勞動一字第 56414 號函可知並非所有公部門之勞動人員,皆有勞動
基準法之適用。從此可知公部門之勞動人員,可區分為有勞動基準法適用之職工(技工),
以及無勞動基準法適用之臨時人員,惟之後,行政院及所屬各機關學校臨時人員進用及運用

24
亦可參見臺灣高等法院 102 年度上訴字第 2876 號刑事判決。
25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97 年度重上更(三)字第 2 號刑事判決。
26
吳庚,公務員法制的今昔比較,台灣行政法學會學術研究討論會論文集:公務員法與地方制度法,台北市:台灣行政
法學會出版,2002 年,頁 5-6。
27
陳薇倫,公部門臨時人員進用與管理制度初探,人事行政研究發展得奬作品選輯,2012 年,頁 1。
28
亦可參見 86 台勞動一字第 037287 號、86 台勞動一字第 56414 號函、86 台勞動一字第 053875 號。

6
要點已明文對於臨時人員之契約應以勞基法之規定辦理29。除此之外,公部門之人員不以公
務員為限,尚包括依照契約雇用之聘僱人員。
而公務員之任用係依照公務員任用法與其他相關之規定,職工(技工)等經常性勞務人
員則係依照勞動基準法以及各機關所訂定之要點雇用;至若對於專業或技術性之約聘人員則
係依照所屬機關訂定之約僱人員聘僱辦法為之,而無俸給法、退休法及撫卹法之適用30。

(二)職工之進用以及權利保障制度―以清潔隊員為例
依前述清潔隊員屬於職工而適用勞基法之規定,故而對於清潔隊員之資遣以及解雇係依
照勞動基準法之規定31,至於請假之規定則係比照一般之公務員32,福利之部分亦同33,形成
「雖非行政法上之公務員,但其福利卻比照公務員」之現象。且值得注意者為地方政府於清
潔隊員之工作規則中,多訂立多項同於公務員之忠誠義務之規應:如不得兼職、品德清廉…
等34。而其權利救濟之部分,前面已花一定篇幅論述,故於此不多贅述。

四、結論

於公務員法制上,一來公務員之定義無統一,二來於公部門改制上對於一般勞務人員之進用,
除雇用契約外,其餘福利大幅度比照公務員、且亦有相關之類似公務員忠誠義務之規定,基此對
於行政法上公務員之判斷甚為困難,甚至刑法上公務員之判斷非以行政法至上之公務員為基準,
更使得公務員之認定趨於複雜。本文僅自實務上之判決為整理,實則對於職工制度之探討尚待更
深入之觀察。

29
亦可參見行政院及所屬各機關學校臨時人員進用及運用要點第 2 點「指機關非依公務人員法規,以人事費以外經費自
行進用之人員。但不包括下列人員:1、依聘用人員聘用條例、行政院暨所屬機關約僱人員僱用辦法、國軍聘用及雇用人
員管理作業要點進用之人員。2、技工、駕駛、工友、清潔隊員、國防工業訓儲及研發替代役第三階段人員。3、國立大
專校院依『國立大學校務基金進用教學人員研究人員及工作人員實施原則』及『國立大專校院行政人力契僱化實施原』
則進用之人員」 ;又臨時人員之雇用問題可參見蕭欣瑋,我國公部門臨時人員進用及管理之研究,人事月刊,46 卷 6 期,
2008 年。
30
董保城、邱駿彥、吳秦雯、王冠璽、陳怡婷,先進國家公部門員工組織結社及管理之研究,行政院人事局委託研究報
告,2008 年 11 月,頁 4-5。
31
參見勞動基準法第 11 條第 5 款以及同法第 12 條之規定。又個地方行政機關之環保局亦訂有工作規則之規定,而該工
作規則多係一句勞動基準法之規定定之,例如新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清潔隊員工作規則第 1 條、臺中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隊員工作規則第 1 條等。
32
87 台勞動一字第 025841 號。
33
參見台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臺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職工工作規則摘要及相關權益手冊。
34
參考新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清潔隊員工作規則第 3 至 17 條之規定。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