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1

原創性論文 健腦方案介入對機構高齡者認知功能之研究

健腦方案介入對機構高齡者認知功能之研究
葉怡成、胡夢鯨/國立中正大學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健腦方案介入對機構高齡者認知功能之影響,以高雄地區某
機構高齡者為對象,採實驗方式,並隨機分成介入組與控制組各24名。介入組持
續12週健腦方案計畫,控制組則無任何方案計畫。經 independent t – test、paired t –
test 檢定統計分析,本研究結果發現:1.命名; 2.專注力; 3.延遲記憶;4.定向感;
5.認知評估總分皆達顯著性差異(p<.05)。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建議機構可依
高齡者能力與喜好規劃健腦課程,提升機構高齡者學習動機與模式,長期下來對
機構高齡者身心健康促進會有更正向的發展。

關鍵詞:認知功能、高齡者

通訊作者:胡夢鯨 聯絡地址:62102嘉義縣民雄鄉大學路168號
聯絡電話: 0925168191 E-mail:yicfe@mail.nkmu.edu.tw
本文引用:葉怡成、胡夢鯨(2014)。健腦方案介入對機構高齡者認知功能之研
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3(2),119-129。

壹、緒 論
一、研究背景與動機
根據內政部的統計資料顯示(內政部, 2014),102年底我國戶籍登記人口
為2,337萬人,新北市395萬4,929人占16.92%最多、高雄市277萬9,877人占11.89%
次之。高齡者(65歲以上)由2004年9.48%,增加至2013年11.53%, 比率隨逐年
上升。2004年至2013年這十年間我國老化指數由49.02%迅速上升至80.51%,呈逐
年增加趨勢。預計於2025 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占總人口的20%(行政院,
2008),成為越高齡社會。隨著高齡人口的增加,對於老人長期照顧及安養機構
就養之需求亦隨之增加。截至101年底我國老人長期照顧及安養機構計有1,045
所,可供進住人數5萬7,876人,實際進住人數4萬2,947人,使用率為74.2%,其中以
養護型機構使用率76.3%最高,長期照護型機構74.1%次之,安養機構66.9%居第
三(內政部, 2013)。在台灣入住長期照護機構住民以65 歲以上老人最多,身
體功能較差,常伴隨慢性疾病,且需要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協助(黃子庭,2005;
葉莉莉,2004)。其入住長期照護機構的住民疾病型態又以高血壓、腦中風、糖
尿病等慢性病為主(范涵惠,2002;黃凱琳,2003)。林進財、吳政儒與李仁智
(2005)強 調 :長期照護是以生活照顧為主、醫療照護為輔。是為因疾病、意外
而導致日常功能部分或全部缺損者供給醫療與個人照顧之服務。Kane 與 Kane

119
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第十三卷二期 119-129頁
2014年 8月 ISSN1815-7319 doi:10.6169/NCYUJPEHR.13.2.13
(1987)定義長期照護乃指對身心功能障礙者,在一段長時間內,提供一套醫療、
護理、個人、與社會支持的照顧;其目的在促進或維持身體功能,增進獨立自主
的正常生活能力。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處(2013)統計,101年個人醫療照護服務
為6,919億元,為國民醫療保健支出(National Health Expenditure, NHE)用途別配
置之最大宗,較1996年成長128.3%,平均年增率達6.6%。醫藥科技的進步使我國
歷年男性平均餘命由2008年75.6歲至2012年76.2歲;女性平均餘命由2008年81.9歲
至2012年83歲,隨著平均餘命的延長,醫療與照顧的需要亦隨至延長,加上老年
人口增加、慢性病盛行率高、家庭結構轉變、少子化等問題,使得對照顧者與衛
生福利體系產生相對的影響(林昭吟、林季平,2004)。
居住在養護機構中的老人因慢性疾病及身體功能退化等因素,使得養護機構
中常較著重在生活上的照顧,而忽略了老人休閒活動的需求(鄭雪英,1998)。
Wang(2004)指出國內醫療多著重於改善老年人生理疾病的控制及症狀的減緩,
而較常忽略的常是他們心理層面的問題。常見的老年人心理問題包括自信程度低
落、低健康自覺、自我控制能力等。又失智症是老年人腦部功能性損傷常見疾病,
包括記憶力衰退、智力喪失等,屬不可逆疾病,每7秒增加一人,預估40年後,全
球失智症人口將增達8,000萬人(邱銘章、湯麗玉,2006)。Kane 與 Kane (1987)
表示在社區與機構中身心障礙者期望透過照護服務來改善或維持基本身體功能進
而提昇其獨立的自我照護能力。Weissert、Romeis 與 Loe(1991)認為長期照護
的服務對象應含括機構、非機構及家庭中所有年齡的人口,增進其服務對象身體
功能外,社會和心理方面也需考量。國內吳怡真(2001)研究發現,老人身體功
能障礙愈嚴重、醫療服務、社會服務需求則愈高;而照顧者需同時兼顧工作與照
顧老人、照顧者身體負荷程度高,以及照護支持程度較低者,有較多的社會服務
需求。機構式照護主要對象是為身心功能發生障礙者提供綜合性之服務,其服務
包括:住宿、護理、保健、醫療、個人照顧、交通接送服務、心理諮商服務、物
理治療和職業治療等。並可以減輕病患家屬在精神和體力上的負擔(李世代,
2001)。
根據(Liu, 2006)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台灣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失智症的盛
行率約為3-6%。統計安養機構發現失智症之盛行率約為26.8%,養護機構則為
61.8%,且長期照護機構照護住民中,其失智症患者比例更是高於一般社區民眾
(Chen, Chiu, & Tang et al., 2007)
。研究指出,居住在機構中有7成老年住民有認
知功能障礙,其障礙與年齡有明顯相關(魯英屏等人,2011)。認知功能被視為
是一項重要的心理健康議題,它為人類訊息處理的一個總稱,內容可囊括知覺、
學習、記憶、推理、問題解決、決策以及溝通等範疇(Herrmann, Yoder, Gruneberg,
。Folstein 等人在1975年所發展的 MMSE 已被用於臨床醫生作為一
& Payne, 2006)
種 認 知篩選工具,但因敏感度不高,往往無法檢測出輕度認知功能障礙。
(Nasreddine et al., 2005)蒙特利爾認知評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
MoCA)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簡短的認知評估工具來檢測輕,中度認知功能障礙。
學者 Aggarwal 與 Kean(2010)選50名,平均年齡為71.7歲復健的住院病患,同

120
原創性論文 健腦方案介入對機構高齡者認知功能之研究

時進行簡短式智能評估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簡稱 MMSE) 與 MoCA


評估,結果平均花費檢測時間為7.4分鐘和14.8分鐘;平均測試分數為26.5和22.2
(兩種評估工具滿分同為30分;≧26分為正常;<26分為認知功能障礙;且需加
上教育程度考量) 。然而, MMSE 得分在24以上有43人。MoCA 得分在25以下有
25人。由此得知,MoCA 比 MMSE 較適合作認知功能障礙評估工具的選用。 (Willis
et al., 2006)為 2802名平均年齡73歲的美國社區老年人進行腦力訓練研究,訓練
內容:例如將15項各種物品分門別類歸類,讓他們記住各個物品的位置;教他們
看公車班次、服用藥物規則;辨認出電腦螢幕上出現過的圖像等,這些訓練包括
有記憶、理解力、心智活動速度、反應能力等訓練。五年後再進行測驗,結果顯
示,經6周10堂課程且每次60分鐘到75分鐘,又漸進增加課程難度的訓練,共10
到18小時的訓練。記憶力組表現比對照組高出至75%,理解力組比對照組提高至
40%,心智活動速度組比對照組提昇至90% 。Valenzuela 與 Sachdev(2006)研
究發現:高心智活動水平比較低活動的風險總體降低46%失智症之發病率。這些
研究組發病率或高或低與教育程度,職業複雜性,或參與認知生活方式活動的影
響相似重要。流行病學研究(Karp et al., 2006;Vaynman & Gomez-Pinilla, 2006)
指出,認知、社會活動參與、飲食及身體活動是可以維持與減少年齡相關神經退
行性疾病的風險,例如: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和血管型失智症(vascular
dementia)。
國內相關養護機構研究(吳怡真,2001;呂源三、莊玉嬪、詹德欽、莊家銘、
洪弘昌,2006;許佩蓉、張俊喜、林靜宜、林壽惠、李世代,2006;陳晶瑩,2003)
多以比較、電訪、問卷方式來探討,目前少以實務、學習方案介入對機構老人認
知功能之設計方式來探究,故本研究依檢測結果,提供後續研究與實務發展出適
合機構老人認知學習課程,並透過學習能促進身心靈的健康,最終,期望能減少
醫療與社會資源持續的支出。

二、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之目的如下:
(一)探討機構高齡者認知功能之 現 況 。
(二)探討健腦方案介入方案對機構老高齡者認知功能之成效。

貳、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於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全國老人福利機構名冊] 網址中隨機選
取高雄市地區三家養護機構,隨後進行養護機構電訪與實地調查,經機構負責人
及自願受試者簽署知情同意書後開始進行研究。本研究是以居住在養護機構高齡
者(65歲以上)為受試對象。將其受試者隨機分為介入組及控制組(各男性12人、
女性12人,介入組24人及控制組24人,平均年齡81.32 ± 7.3歲)。

121
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第十三卷二期 119-129頁
2014年 8月 ISSN1815-7319 doi:10.6169/NCYUJPEHR.13.2.13

二、研究設計
(一)架構
本研究目的在以機構高齡者為受試對象,以認知學習為介入策略,探討機構
高齡者於認知功能前後專注力、執行功能、記憶力、語言能力、視覺空間建構、
抽象概念、計算與定位評估等改善情形,並透過認知訓練改善機構高齡者之認知
功能。本研究假設機構高齡者於介入認知學習後,其 MoCA 總分、視覺空間執行、
命名、專注力、語言流暢、抽象概念、延遲記憶與定向感等各項數值會顯著改善。
本研究活動參與理論主要是以成功老化為依據(Rowe & Kahn, 1997)。

(二)實驗設計
介入組受試者進行12週學習方案,頻率為每週2次,每次學習持續50分鐘(課
程包含:活力體操、主課程),每2週後更換主課程單元,控制組受試者則未進行
任何健腦方案介入,並於12週學習介入前、後分別測量兩組受試者之專注力、執
行功能、記憶力、語言能力、視覺空間建構、抽象概念、計算與定位評估,以評
估及比較介入前後之差異;研究期間為2013年9月至2013年11月,共計12週;所有
健腦方案介入之方法及程序不具侵入性,且經機構負責人及所有受試者家長簽署
知情同意書後開始進行。

(三)實施流程
圖卡、配對、閱讀健腦方案介入12週課程內容為1.活力體操:開始進行10分
鐘暖身運動,運動型態及內容為原地踏步(輪椅上)及靜態伸展操(Robbins, Powers,
& Burgess, 2008),包括:肩、頸、胸、背、體側肌群、三角肌、肱三頭肌、股
四頭肌、腿後肌及小腿肌伸展;2.主課程:其單元依序為跳格子、老師幫幫忙;
數字反斗城、字母變變變;記憶高手、大家來找碴;小小秘書、城市地圖;影子
對對碰、小鑑識家;5種單元混合(陳宜南、劉奇鑫,2010) 。並於2週後更換主課
程單元。為了監控及提高受試者學習動機,主照顧服務員以1對1形式親自從旁協
助受試者努力學習參與並完成課程單元。若受試者未完成課程單元時,研究人員
及主照顧服務員會以口頭方式鼓勵受試者努力完成當日課程單元。

三、研究工具
認知檢測是依蒙特利爾認知評估中文台灣版(蔡佳芬、傅中玲譯,2010) 為
標準。它是一個用來快速篩選輕度認知障礙個案的量表。它量度不同領域的認知
功能:專注力與集中力、執行功能、記憶力、語言能力、視覺空間建構、抽象概
念、計算與定位。完成整個量表的時間約為十分鐘。總分為三十分。英文原版的
測試結果顯示取得二十六分或以上為正常。

四、資料處理

122
原創性論文 健腦方案介入對機構高齡者認知功能之研究

完成12週健腦方案介入及資料蒐集後,使用 SPSS for Windows 15.0 進行描述


性統計分析,以瞭解受試者基本變項分布情形;12週認知學習介入前、後,認知
學習介入組受試者與控制組受試者之間各項評估項目(包含:MoCA 總分、視覺
空間執行、命名、專注力、語言流暢、抽象概念、延遲記憶與定向感等)之比較
以 independent t – test 或 chi-square test 檢定其是否達統計檢定之顯著性差異;12
週健腦方案介入後,介入組受試者及控制組受試者之組內各項評估項目前後測結
果,以 paired t – test 或 chi-square test 檢定其是否達統計檢定之顯著性差異;p< .05
表統計檢定達顯著性。

參、結果與討論

一、結果
介入組與控制組受試者基本資料調查結果如表一,兩組受試者男性與女性之性
別比例皆為12:12,統計檢定結果顯示,兩組受試者性別、年齡無顯著性差異;
12週健腦方案介入前,介入組與控制組受試者之MoCA總分、視覺空間執行、命名、
專注力、語言流暢、抽象概念、延遲記憶與定向感等各項前測結果如表二,統計
檢定結果顯示,兩組受試者MoCA總分、視覺空間執行、命名、專注力、語言流暢、
抽象概念、延遲記憶與定向感於健腦方案介入前皆無顯著性差異。
表三為12週健腦方案介入後,介入組與控制組受試者各項評估項目後測結
果,結果顯示,介入組受試者於健腦方案介入後,其命名較控制組受試者好,於
統計檢定上達顯著性差異(p< .05)。

表一 受試者基本資料調查結果
介入組 控制組
變項
(n=24) (n=24)
性別
男性 12 12
女性 12 12
年齡(歲)
平均值 80.92 81.71
標準差 7.71 6.80
最大值 95 94
最小值 67 66

123
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第十三卷二期 119-129頁
2014年 8月 ISSN1815-7319 doi:10.6169/NCYUJPEHR.13.2.13

表二 介入組與控制組受試者初始數值
介入組(n=24) 控制組(n=24)
項目 t值
mean SD mean SD
MoCA 總分(分數) 8.71 3.22 9.50 4.19 -0.73
視覺空間執行(分數) 0.08 0.28 0.13 0.34 -0.46
命名(分數) 2.00 0.78 1.67 0.64 1.62
專注力(分數) 1.71 1.46 1.67 1.71 0.09
語言流暢(分數) 0.54 0.83 0.96 0.91 -1.66
抽象概念(分數) 0.13 0.34 0.21 0.41 -0.76
延遲記憶(分數) 2.25 1.15 2.08 0.97 0.54
定向感(分數) 2.08 0.97 2.46 0.66 -1.56

表三 介入組與控制組受試者健腦方案介入後數值
介入組(n=24) 控制組(n=24)
項目 t值
mean SD mean SD
MoCA 總分(分數) 10.58 4.21 9.46 4.28 0.92
視覺空間執行(分數) 0.13 0.34 0.21 0.41 -0.76
命名(分數) 2.42 0.58 1.79 0.72 3.30*
專注力(分數) 2.00 1.82 1.46 1.67 1.08
語言流暢(分數) 0.63 0.82 0.96 0.86 -1.37
抽象概念(分數) 0.21 0.41 0.25 0.44 -0.34
延遲記憶(分數) 2.67 1.17 2.25 0.79 1.45
定向感(分數) 3.04 1.04 2.58 0.78 1.73
*Independent t-test, P<0.05

介入組受試者於健腦方案介入前、後各項評估項目之比較如表四,統計檢定
結果顯示,介入組受試者於12週健腦方案介入後,其中MoCA總分、命名、延遲記
憶與定向感等各項評估項目皆較認知健腦方案介入前顯著改善(p< .05)
。亦較控
制組受試者好。
控制組受試者於健腦方案介入前、後各項評估項目之比較如表五,統計檢定
結果顯示,控制組受試者於12週健腦方案介入後,其前測與後測結果於統計檢定
上皆未達顯著性差異,意即控制組受試者於12週健腦方案介入前、後各項評估項
目未有顯著變化。

124
原創性論文 健腦方案介入對機構高齡者認知功能之研究

表四 介入組受試者介入前、後(n=24)
介入前 介入後
項目 t值
mean SD mean SD
MoCA 總分(分數) 8.71 3.22 10.58 4.21 -4.58*
視覺空間執行(分數) 0.08 0.28 0.13 0.34 -1.00
命名(分數) 2.00 0.78 2.42 0.58 -3.12*
專注力(分數) 1.71 1.46 2.00 1.82 -1.37
語言流暢(分數) 0.54 0.83 0.63 0.82 -0.70
抽象概念(分數) 0.13 0.34 0.21 0.41 -1.45
延遲記憶(分數) 2.25 1.15 2.67 1.17 -4.05*
定向感(分數) 2.08 0.97 3.04 1.04 -5.82*
*Paired t-test, P<0.05

表五 控制組受試者健腦方案介入前、後(n=24)
介入前 介入後
項目 t值
mean SD mean SD
MoCA 總分(分數) 9.50 4.19 9.46 4.28 0.23
視覺空間執行(分數) 0.13 0.34 0.21 0.41 -1.45
命名(分數) 1.67 0.64 1.79 0.72 -1.00
專注力(分數) 1.67 1.71 1.46 1.67 1.55
語言流暢(分數) 0.96 0.91 0.96 0.86 0.00
抽象概念(分數) 0.21 0.41 0.25 0.44 -0.57
延遲記憶(分數) 2.08 0.97 2.25 0.79 -1.07
定向感(分數) 2.46 0.66 2.58 0.78 -1.14

二、討論
(一)探討機構高齡者認知功能之 現 況 。
研究結果指出:受試者之MoCA總分皆低於標準,顯示受試者於MoCA總分、
視覺空間執行、命名、專注力、語言流暢、抽象概念、延遲記憶與定向感等各項
評估項目,皆呈現不足之情形,需加強訓練。相關研究指出,認知學習、活動參
與和認知表現有高度的相關性(Aleman et al., 1999;Karp et al., 2006;Vaynman &
Gomez-Pinilla, 2006)。本研究老高齡者在機構內多以生活照顧為主,在團體照護
下,其高齡者身體活動量及休閒活動會有所受限,若能針對不同日常生活功能能
力之高齡者規劃健腦方案課程,對長期居住在機構內高齡者之認知功能應會有所
提昇。

125
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第十三卷二期 119-129頁
2014年 8月 ISSN1815-7319 doi:10.6169/NCYUJPEHR.13.2.13
(二)探討健腦方案介入方案對機構高齡者認知功能之成效
本研究以機構老人為對象,探討12週健腦方案介入對機構高齡者之受試者於
MoCA總分、視覺空間執行、命名、專注力、語言流暢、抽象概念、延遲記憶與定
向感等改善情形,研究結果顯示,介入組受試者之MoCA總分、命名、延遲記憶與
定向感於12週健腦方案介入後皆較學習方案介入前顯著改善,意即12週健腦方案
介入對機構高齡者之認知功能,具輔助改善之效益。相關研究指出,記憶、理解
力、心智活動速度、反應能力等認知訓練可改善機構老人的認知功能(Oswald,
Gunzelmann , Rupprecht, & Hagen, 2006;Valenzuela & Sachdev, 2006;Willis et al.,
2006)。綜合上述研究結果,本研究受試者進行12週健腦方案訓練,受試者亦於
12週健腦方案介入後,MoCA總分、命名、延遲記憶與定向感等各項評估項目上皆
有顯著性之改善,顯示健腦方案訓練有助於提升機構高齡者之認知功能狀態,對
其社會服務需求高之老人有許多助益。

肆、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經上述討論後,提出初步結論為: 長期居住在機構內受試高齡者者經
個人不同認知能力表現之現況,進行12週健腦方案訓練介入後,除了視覺空間執
行、專注力、語言流暢、抽象概念之外,MoCA 總分、命名、延遲記憶與定向感
等指標達皆較健腦方案介入前顯著改善,符合上述相關文獻記憶、理解力、心智
活動速度、反應能力研究結果, 意即表示12週學習方案訓練是一項可推廣並可提
昇認知能力之方案。本研究建議高齡者在入住機構時應作認知功能量表評估,依
個人不同認知能力現況,作不同難易度、能力、項目、種類等健腦課程方案的設
計,再搭配活動式的帶領、影音圖像等教育課程方式來倡導學習,最終,期望能
促進機構高齡者身心靈的健康與社會資源持續的支出。

參考文獻
行 政 院 ( 2008 , 8 月 18 日 ) 。 中 華 民 國 台 灣 97 年 至 145 年 人 口 推 計 。 取 自
http://www.cepd.gov.tw/m1.aspx?sNo=0000455。
衛生福利部(2013,12月13日)。101年國民醫療保健支出統計提要分析。取自
http://www.mohw.gov.tw/cht/DOS/Statistic.aspx?f_list_no=312&fod_list_no=453
4。
內政部(2013,3月16日)。101年底我國老人長期照顧及安養機構概況。取自
http://www.moi.gov.tw/stat/news_content.aspx?sn=7230&page=3。
內 政 部 ( 2014 , 1 月 18 日 )。 102 年 底 人 口 結 構 分 析 。 取 自
http://www.moi.gov.tw/stat/news_content.aspx?sn=8057。
吳怡真(2001)家庭照顧者之支持性服務需求。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臺北市。

126
原創性論文 健腦方案介入對機構高齡者認知功能之研究

呂源三、莊玉嬪、詹德欽、莊家銘、洪弘昌(2006)
。老人健康需求與長期照護觀
點。台灣老年醫學雜誌,2(1),1-11。
林昭吟、林季平(2004)。身心障礙者提前老化與健康照護需求之研究。93年度
委託研究計畫報告。臺北市:內政部社會司。
林進財、吳政儒、李仁智(2005)。台灣地區長期照護市場供需之研究—灰色預
測模式之應用。2005年管理思維與實務學術研討會(頁101-121)。銘傳大學:
臺北市。
李世代(2001)。老人醫療照顧與健康保險制度。「全民健保之展望」工作坊。
2001年臺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學術研討會(頁51-53)。臺北市:國防大學國防
醫學院。
邱銘章、湯麗玉(2006)。失智症照護指南。臺北市:原水文化。
范涵惠(2002)。長期照護機構老人健康狀況、生活適應及生活滿意度相關性之
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醫藥學院醫學研究所,臺中市。
陳宜南、劉奇鑫(2010) 。視覺專注力遊戲在家輕鬆玩。臺北市:新手父母出版。
陳晶瑩(2003)。老年人之長期照護。台灣醫學,7(3),404-413。
許佩蓉、張俊喜、林靜宜、林壽惠、李世代(2006) 。機構式長期照護綜論。臺灣
老年醫學雜誌,1(4),198-215。
黃凱琳(2003)。住入護理之家前後住民醫療資源枆用之比較。未出版碩士論文,
高雄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研究所,高雄市。
黃子庭(2005)。長期照護老年住民常見的安全問題:虐待、跌倒及營養不良。
長期照護雜誌,9(3),205-212。
魯英屏、周明岳、梁志光、周上琳、薛光傑、林育德、王棋、杜明勳(2011)。南
部長期照護機構老年住民之認知功能障礙探討。台灣老年醫學暨老年學,6
(1),43-51。
葉莉莉(2004)。機構照護的挑戰-「無約束」的機構照護。社區發展季刊,105,
354-367。
鄭雪英(1998) 。基隆地區扶養機構老人健康狀況與生活照顧之探討。公共衛生,
24(4),235-250。
蔡佳芬、傅中玲(譯)(2012,6 月 22 日)。蒙特利爾認知評估台灣版使用及計
分指引。取自 http://www.mocatest.org/pdf_files/test/MoCA-Test-Taiwan.pdf。
Aggarwal, A., & Kean, E. (2010). Comparison of the Folstein 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 to the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 as a
cognitive screening tool in an inpatient rehabilitation Setting. Neuroscience &
Medicine, 1(2), 39-42. doi: 10.4236/nm.2010.12006
Aleman, A., Verhaar, H. J. J., de Haan, E. H. F., deVries, W. R., Samson, M. M., Drent,
M. L., van der Veen E. A., & Koppeschaar, H. P. F. (1999).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 and cognitive function in healthy older men.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Metabolism, 84(2), 471-475. doi: 10.1210/jc.84.2.471

127
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第十三卷二期 119-129頁
2014年 8月 ISSN1815-7319 doi:10.6169/NCYUJPEHR.13.2.13
Chen, T. F., Chiu, M. J., Tang, L. Y., Chiu, Y. H., Chang, S. F., Su, C. L., et al. (2007).
Institution type-dependent high prevalence of dementia in long-term care units.
Neuroepidemiology, 28(3), 142-149. doi: 10.1159/000102142
Herrmann, D. J., Yoder, C., Gruneberg, M., & Payne, D. (2006). Applied cognitive
psychology: A textbook (1st ed.). Philadelphia: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Kane, R. A., & Kane, R. L. (1987). Long-term care: Principles, programs, and policies.
NY: Springer Publishing Co.
Karp, A., Paillard-Borg, S., Wang, H. X., Silverstein, M., Winblad, B., & Fratiglioni, L.
(2006). Mental, physical, and social components in leisure activities equally
contribute to decrease dementia risk. Dementia Geriatric Cognitive Disorders,
21(2), 65-73. doi: 10.1159/000089919
Liu, C. K. (2006). The epidemiology of dementia in Taiwan. Acta Neurologica
Taiwanica, 15, 51-52.
Nasreddine, Z. S., Phillips, N. A., Bedirian, V., Charbonneau, S., Whitehead, V., Collin,
I., Cummings, J. L., & Chertkow, H. (2005). The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 a brief screening tool for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53(4), 695-699.
doi: 10.1111/j.1532-5415.2005.53221.x
Oswald, W. D., Gunzelmann, T., Rupprecht, R., & Hagen, B. (2006).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single versus combined cognitive and physical training with older adults:
the SimA study in a 5-year perspective. European Journal of Ageing,
3(4),179-192. doi: 10.1007/s10433-006-0035-z
Robbins, G., Powers, D., & Burgess, S. (2008). A wellness way of life. Boston:
McGraw-Hill
Rowe, J. W., & Kahn, R. L. (1997). Successful aging. The Gerontologist, 37(4),
433-440. doi: 10.1093/geront/37.4.433
Valenzuela, M. J., & Sachdev, P. (2006). Brain reserve and dementia: a systematic
review. Psychological Medicine, 36(4), 441-454. doi:
10.1017/S0033291705006264
Vaynman, S., & Gomez-Pinilla, F. (2006). Revenge of the “sit”: how lifestyle impacts
neuronal and cognitive health though molecular systems that interface energy
metabolism with neuronal plasticity.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Research, 84(4),
699-715. doi:10.1002/jnr.20979
Wang, J. J. (2004). The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among institutionalized and
non-institutionalized elderly people in Taiwan of reminiscence therapy as a
psychological measure. Th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12, 237-245.
doi: 10.1097/01.JNR.0000387507.06502.d9

128
原創性論文 健腦方案介入對機構高齡者認知功能之研究

Weissert, W., Romeis, J. C., & Loe, R. M. (1991). Community-based long-term care: A
prospective budgeting Strategy for achieving cost effectiveness. (pp. 178-186).
New York: Springer.
Willis, S. L., Tennstedt, S. L., Marsiske, M., Ball, K., Elias, J., Koepke, K. M., et al.
(2006). Long-term Effects of Cognitive Training on Everyday Functional
Outcomes in Older Adults.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96(23), 2805-2814. doi: 10.1001/jama.296.23.2805

129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