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203

第一章 常用半导体器件

自 测 题

一 、判 断 下 列 说 法 是 否 正 确 ,用“ √ ”和“ ×”表 示 判 断 结 果 填 入 空 内 。


( 1) 在 N 型 半 导 体 中 如 果 掺 入 足 够 量 的 三 价 元 素 , 可 将 其 改 型 为 P 型
半 导 体 。( )
( 2) 因 为 N 型 半 导 体 的 多 子 是 自 由 电 子 , 所 以 它 带 负 电 。( )
( 3) PN 结 在 无 光 照 、 无 外 加 电 压 时 , 结 电 流 为 零 。( )
( 4) 处 于 放 大 状 态 的 晶 体 管 , 集 电 极 电 流 是 多 子 漂 移 运 动 形 成 的 。
( )
( 5) 结 型 场 效 应 管 外 加 的 栅 -源 电 压 应 使 栅 -源 间 的 耗 尽 层 承 受 反 向 电
压 , 才 能 保 证 其 R G S 大 的 特 点 。( )
( 6 ) 若 耗 尽 型 N沟 道 MOS管 的 U G S 大 于 零 , 则 其 输 入 电 阻 会 明 显 变 小 。
( )
解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二、选择正确答案填入空内。
( 1) PN 结 加 正 向 电 压 时 , 空 间 电 荷 区 将 。
A. 变 窄 B. 基 本 不 变 C. 变 宽
( 2) 设 二 极 管 的 端 电 压 为 U, 则 二 极 管 的 电 流 方 程 是 。
U UT U UT
A. ISe U
B. I Se C. IS (e -1)
( 3) 稳 压 管 的 稳 压 区 是 其 工 作 在 。
A. 正 向 导 通 B.反 向 截 止 C.反 向 击 穿
( 4) 当 晶 体 管 工 作 在 放 大 区 时 , 发 射 结 电 压 和 集 电 结 电 压 应 为 。
A. 前 者 反 偏 、 后 者 也 反 偏
B. 前 者 正 偏 、 后 者 反 偏
C. 前 者 正 偏 、 后 者 也 正 偏
( 5) U G S = 0 V时 , 能 够 工 作 在 恒 流 区 的 场 效 应 管 有 。
A. 结 型 管 B. 增 强 型 MOS 管 C. 耗 尽 型 MOS 管
解 :( 1) A ( 2) C ( 3) C ( 4) B ( 5) A C

第一章题解-1
三 、写 出 图 T1.3 所 示 各 电 路 的 输 出 电 压 值 ,设 二 极 管 导 通 电 压 U D = 0 .7 V。

图 T1.3

解 : U O 1 ≈ 1 .3 V, U O 2 = 0 , U O 3 ≈ - 1.3V, U O 4 ≈ 2 V, U O 5 ≈ 1.3V,
U O 6 ≈ - 2 V。

四 、 已 知 稳 压 管 的 稳 压 值 U Z = 6 V, 稳 定 电 流 的 最 小 值 I Z m i n = 5 mA。 求 图
T1.4 所 示 电 路 中 U O 1 和 U O 2 各 为 多 少 伏 。

图 T1.4

解 : U O 1 = 6 V, U O 2 = 5 V。

第一章题解-2
五 、某 晶 体 管 的 输 出 特 性 曲 线 如 图 T1.5 所 示 ,其 集 电 极 最 大 耗 散 功 率 P C M
= 200mW, 试 画 出 它 的 过 损 耗 区 。

图 T1.5 解 图 T1.5

解 : 根 据 P C M = 200mW 可 得 : U C E = 40 V 时 I C = 5 mA , U C E = 30 V 时 I C ≈
6.67mA,U C E = 20 V时 I C = 10 mA ,U C E = 10V时 I C = 20mA,将 各 点 连 接 成 曲 线 ,
即 为 临 界 过 损 耗 线 , 如 解 图 T1.5 所 示 。 临 界 过 损 耗 线 的 左 边 为 过 损 耗 区 。

六 、 电 路 如 图 T1.6 所 示 , V C C = 15 V, β = 100, U B E = 0 .7V。 试 问 :


( 1) R b = 50k Ω 时 , u O = ?
( 2) 若 T临 界 饱 和 , 则 R b ≈ ?
解 :( 1 ) R b = 5 0k Ω 时 , 基 极 电 流 、 集
电极电流和管压降分别为
V BB − U BE
IB = = 26 μ A
Rb

I C = β I B = 2.6mA
U CE = VCC − I C RC = 2V
所 以 输 出 电 压 U O = U C E = 2V 。 图 T 1 .6

( 2 ) 设 临 界 饱 和 时 U C E S = U B E = 0.7V , 所 以

VCC − U CES
IC = = 2.86mA
Rc
IC
IB = = 28.6μA
β
VBB − U BE
Rb = ≈ 45.4kΩ
IB

七 . 测 得 某 放 大 电 路 中 三 个 MOS 管 的 三 个 电 极 的 电 位 如 表 T1.7 所 示 ,

第一章题解-3
它 们 的 开 启 电 压 也 在 表 中 。 试 分 析 各 管 的 工 作 状 态 (截 止 区 、 恒 流 区 、 可 变 电
阻 区 ), 并 填 入 表 内 。
表 T1 .7
管 号 U G S( t h )/V U S /V U G /V U D /V 工作状态
T1 4 -5 1 3
T2 -4 3 3 10
T3 -4 6 0 5

解 : 因 为 三 只 管 子 均 有 开 启 电 压 , 所 以 它 们 均 为 增 强 型 MOS 管 。 根 据
表 中 所 示 各 极 电 位 可 判 断 出 它 们 各 自 的 工 作 状 态 , 如 解 表 T1.7 所 示 。

解 表 T1.7
管 号 U G S( t h )/V U S /V U G /V U D /V 工作状态
T1 4 -5 1 3 恒流区
T2 -4 3 3 10 截止区
T3 -4 6 0 5 可变电阻区

习 题

1.1 选 择 合 适 答 案 填 入 空 内 。
( 1 )在 本 征 半 导 体 中 加 入 元 素 可 形 成 N 型 半 导 体 ,加 入 元素
可形成 P 型半导体。
A. 五 价 B. 四 价 C. 三 价
( 2) 当 温 度 升 高 时 , 二 极 管 的 反 向 饱 和 电 流 将 。
A. 增 大 B. 不 变 C. 减 小
( 3 ) 工 作 在 放 大 区 的 某 三 极 管 , 如 果 当 I B 从 12 μ A 增 大 到 22 μ A 时 , I C
从 1mA 变 为 2mA , 那 么 它 的 β 约 为 。
A. 83 B. 91 C. 100
( 4 ) 当 场 效 应 管 的 漏 极 直 流 电 流 I D 从 2mA 变 为 4mA 时 , 它 的 低 频 跨 导
gm将 。
A. 增 大 B. 不 变 C. 减 小
解 :( 1 ) A , C ( 2) A ( 3) C ( 4) A

1.2 能 否 将 1.5V 的 干 电 池 以 正 向 接 法 接 到 二 极 管 两 端 ? 为 什 么 ?
第一章题解-4
解:不能。因为二极管的正向电流与其端电压成指数关系,当端电压为
1.5V 时 , 管 子 会 因 电 流 过 大 而 烧 坏 。

1.3 电 路 如 图 P1.3 所 示 , 已 知 u i = 10sin ω t(v) , 试 画 出 u i 与 u O 的 波 形 。 设


二极管正向导通电压可忽略不计。

图 P1.3

解 图 P1.3

解 : u i 和 u o 的 波 形 如 解 图 P1.3 所 示 。

1.4 电 路 如 图 P1.4 所 示 ,已 知 u i = 5sin ω t (V) ,二 极 管 导 通 电 压 U D = 0.7V 。


试 画 出 ui与 uO的 波 形 , 并 标 出 幅 值 。

图 P1.4

解 图 P1.4

解 : 波 形 如 解 图 P1.4 所 示 。

第一章题解-5
1.5 电 路 如 图 P1.5( a ) 所 示 , 其 输 入 电 压 u I 1 和 u I 2 的 波 形 如 图 ( b ) 所 示 ,
二 极 管 导 通 电 压 U D = 0.7V 。 试 画 出 输 出 电 压 u O 的 波 形 , 并 标 出 幅 值 。

图 P1.5

解 : u O 的 波 形 如 解 图 P1.5 所 示 。

解 图 P1.5

第一章题解-6
1.6 电 路 如 图 P1.6 所 示 , 二 极 管 导 通 电 压 U D = 0.7V , 常 温 下 U T ≈ 26mV ,
电 容 C 对 交 流 信 号 可 视 为 短 路 ; u i 为 正 弦 波 , 有 效 值 为 10mV 。
试问二极管中流过的交流电流有效值
为多少?
解:二极管的直流电流
I D = ( V - U D ) /R = 2.6mA
其动态电阻
r D ≈ U T /I D = 10 Ω
故动态电流有效值
I d = U i /r D ≈ 1mA 图 P1.6

1.7 现 有 两 只 稳 压 管 , 它 们 的 稳 定 电 压 分 别 为 6V 和 8V , 正 向 导 通 电 压
为 0.7V 。 试 问 :
( 1) 若 将 它 们 串 联 相 接 , 则 可 得 到 几 种 稳 压 值 ? 各 为 多 少 ?
( 2) 若 将 它 们 并 联 相 接 , 则 又 可 得 到 几 种 稳 压 值 ? 各 为 多 少 ?
解 :( 1 ) 两 只 稳 压 管 串 联 时 可 得 1.4V 、 6.7V 、 8.7V 和 14V 等 四 种 稳 压
值。
( 2 ) 两 只 稳 压 管 并 联 时 可 得 0.7V 和 6V 等 两 种 稳 压 值 。

1.8 已 知 稳 压 管 的 稳 定 电 压 U Z = 6V , 稳 定 电 流 的 最 小 值 I Z m i n = 5mA , 最
大 功 耗 P Z M = 150mW 。试 求 图 P1.8 所 示 电
路 中 电 阻 R的 取 值 范 围 。
解:稳压管的最大稳定电流
I Z M = P Z M /U Z = 25mA
电 阻 R 的 电 流 为 IZM ~ IZmin , 所 以 其
取值范围为
UI −UZ
R= = 0.36~1.8kΩ 图 P1.8
IZ

第一章题解-7
1.9 已 知 图 P1.9 所 示 电 路 中 稳 压 管 的 稳 定 电 压 U Z = 6V , 最 小 稳 定 电 流
I Z m i n = 5mA , 最 大 稳 定 电 流 I Z m a x = 25mA 。
( 1 ) 分 别 计 算 U I 为 10V 、 15V 、 35V 三 种 情 况 下 输 出 电 压 U O 的 值 ;
( 2 ) 若 U I = 35V 时 负 载 开 路 , 则 会 出
现 什 么 现 象 ?为 什 么 ?
解 :( 1 ) 当 U I = 10V 时 , 若 U O = U Z =
6V , 则 稳 压 管 的 电 流 为 4mA , 小 于 其 最 小
稳定电流,所以稳压管未击穿。故
RL
UO = ⋅ U I ≈ 3.33V
R + RL
当 U I = 15V 时 , 稳 压 管 中 的 电 流 大 于 最 图 P1.9

小 稳 定 电 流 IZmin, 所 以
U O = U Z = 6V
同 理 , 当 U I = 35V 时 , U O = U Z = 6V 。
( 2 ) I D Z = (U I − U Z ) R = 29mA > I Z M = 25mA ,稳 压 管 将 因 功 耗 过 大 而 损
坏。

1.1 0 在 图 P1.10 所 示 电 路 中 , 发 光 二 极 管 导 通 电 压 U D =
1.5V , 正 向 电 流 在 5 ~ 15mA 时 才 能 正 常 工 作 。 试 问 :
( 1) 开 关 S 在 什 么 位 置 时 发 光 二 极 管 才 能 发 光 ?
( 2) R 的 取 值 范 围 是 多 少 ?
解 :( 1 ) S 闭 合 。
( 2) R 的 范 围 为
Rmin = (V − U D ) I Dmax ≈ 233Ω
Rmax = (V − U D ) I Dmin = 700Ω。
图 P1.10

第一章题解-8
1.11 电 路 如 图 P1.11 ( a )、( b ) 所 示 , 稳 压 管 的 稳 定 电 压 U Z = 3V , R 的
取 值 合 适 , uI的 波 形 如 图 ( c) 所 示 。 试 分 别 画 出 uO1和 uO2的 波 形 。

图 P 1 . 11

解 : 波 形 如 解 图 P 1.11 所 示

解 图 P 1 . 11

1 .12 在 温 度 20 ℃ 时 某 晶 体 管 的 I C B O = 2 μ A ,试 问 温 度 是 60 ℃ 时 I C B O ≈ ?

5
解 : 60 ℃ 时 I C B O ≈ I CBO(T=20°C)= 32 μ A 。

第一章题解-9
1.1 3 有 两 只 晶 体 管 ,一 只 的 β = 200 ,I C E O = 200 μ A ;另 一 只 的 β = 100 ,
I C E O = 10 μ A , 其 它 参 数 大 致 相 同 。 你 认 为 应 选 用 哪 只 管 子 ? 为 什 么 ?
解 : 选 用 β = 100 、 I C B O = 10 μ A 的 管 子 , 因 其 β 适 中 、 I C E O 较 小 , 因 而
温度稳定性较另一只管子好。

1.14 已 知 两 只 晶 体 管 的 电 流 放 大 系 数 β 分 别 为 50 和 100 ,现 测 得 放 大 电
路 中 这 两 只 管 子 两 个 电 极 的 电 流 如 图 P1.14 所 示 。 分 别 求 另 一 电 极 的 电 流 ,
标出其实际方向,并在圆圈中画出管子。

图 P1.14

解 : 答 案 如 解 图 P1.14 所 示 。

解 图 P1.14

第 一 章 题 解 - 10
1.15 测 得 放 大 电 路 中 六 只 晶 体 管 的 直 流 电 位 如 图 P1.15 所 示 。 在 圆 圈 中
画出管子,并分别说明它们是硅管还是锗管。

图 P1.15

解 : 晶 体 管 三 个 极 分 别 为 上 、 中 、 下 管 脚 , 答 案 如 解 表 P1.15 所 示 。

解 表 P1.15
管号 T1 T2 T3 T4 T5 T6
上 e c e b c b
中 b b b e e e
下 c e c c b c
管型 PNP NPN NPN PNP PNP NPN
材料 Si Si Si Ge Ge Ge

1 .16 电 路 如 图 P1.16 所 示 ,晶 体 管 导 通 时 U B E = 0.7V ,β =50 。试 分 析 V B B


为 0V 、 1V 、 1.5V 三 种 情 况 下 T 的 工 作 状 态 及 输 出 电 压 u O 的 值 。
解 :( 1 ) 当 V B B = 0 时 , T 截 止 , u O = 12V 。
( 2 ) 当 V B B = 1V 时 , 因 为
VBB − U BEQ
I BQ = = 60 μ A
Rb
I CQ = β I BQ = 3mA
u O = VCC − I CQ RC = 9V
所以 T 处于放大状态。
( 3 ) 当 V B B = 3V 时 , 因 为
VBB − U BEQ
I BQ = = 160 μ A 图 P1.16
Rb
第 一 章 题 解 - 11
I CQ = β I BQ = 8mA
uO = VCC − I CQ RC<U BE
所以 T 处于饱和状态。

1.17 电 路 如 图 P1.17 所 示 ,试 问 β 大 于 多 少
时晶体管饱和?
解 : 取 UCES= UBE, 若 管 子 饱 和 , 则
VCC − U BE VCC − U BE
β⋅ =
Rb RC
Rb = β RC
Rb
所以, β≥ = 100 时 , 管 子 饱 和 。
RC
图 P1.17

1.18 电 路 如 图 P1.18 所 示 , 晶 体 管 的 β = 50 , | U B E | = 0.2V , 饱 和 管 压 降


| U C E S | = 0.1V ; 稳 压 管 的 稳 定 电 压 U Z = 5V , 正 向 导 通 电 压 U D = 0.5V 。 试 问 :
当 u I = 0V 时 u O = ? 当 u I = - 5V 时 u O = ?
解 : 当 uI= 0 时 , 晶 体 管 截 止 , 稳 压 管
击 穿 , u O = - U Z = - 5V 。
当 u I = - 5V 时 ,晶 体 管 饱 和 ,u O = 0.1V 。
因为
u I − U BE
IB = = 480μA
Rb
I C = β I B = 24mA

U EC = VCC − I C RC<VCC

图 P1.18

第 一 章 题 解 - 12
1 .19 分 别 判 断 图 P1.19 所 示 各 电 路 中 晶 体 管 是 否 有 可 能 工 作 在 放 大 状 态 。

图 P1.19

解 :( a ) 可 能 ( b) 可 能 ( c) 不 能
( d) 不 能 , T 的 发 射 结 会 因 电 流 过 大 而 损 坏 。 ( e) 可 能

1.2 0 已 知 某 结 型 场 效 应 管 的 I D S S = 2mA , U G S ( o f f ) = - 4V , 试 画 出 它 的
转移特性曲线和输出特性曲线,并近似画出予夹断轨迹。
解:根据方程
u GS 2
iD = I DSS (1 − )
U GS(th)
逐 点 求 出 确 定 的 u G S 下 的 i D ,可 近 似 画 出 转 移 特 性 和 输 出 特 性 ;在 输 出 特 性 中 ,
将 各 条 曲 线 上 u G D = U G S( o f f )的 点 连 接 起 来 ,便 为 予 夹 断 线 ;如 解 图 P1.20 所 示 。

第 一 章 题 解 - 13
解 图 P1.20

1.21 已 知 放 大 电 路 中 一 只 N 沟 道 场 效 应 管 三 个 极 ① 、 ② 、 ③ 的 电 位 分
别 为 4V 、 8V 、 12V ,管 子 工 作 在 恒 流 区 。试 判 断 它 可 能 是 哪 种 管 子( 结 型 管 、
MOS 管 、 增 强 型 、 耗 尽 型 ), 并 说 明 ① 、 ② 、 ③ 与 G 、 S 、 D 的 对 应 关 系 。
解 :管 子 可 能 是 增 强 型 管 、耗 尽 型 管 和 结 型 管 ,三 个 极 ① 、② 、③ 与 G 、
S 、 D 的 对 应 关 系 如 解 图 P1.21 所 示 。

解 图 P1.21

第 一 章 题 解 - 14
1.22 已 知 场 效 应 管 的 输 出 特 性 曲 线 如 图 P1.22 所 示 ,画 出 它 在 恒 流 区 的
转移特性曲线。

图 P1.22

解 : 在 场 效 应 管 的 恒 流 区 作 横 坐 标 的 垂 线 〔 如 解 图 P1.22 ( a ) 所 示 〕, 读
出 其 与 各 条 曲 线 交 点 的 纵 坐 标 值 及 UGS值 , 建 立 iD= f( uGS) 坐 标 系 , 描 点 ,
连 线 , 即 可 得 到 转 移 特 性 曲 线 , 如 解 图 P1.22 ( b ) 所 示 。

解 图 P1.22

第 一 章 题 解 - 15
1.23 电 路 如 图 1.23 所 示 , T 的 输 出 特 性 如 图 P1.22 所 示 , 分 析 当 u I = 4V 、
8V 、 12V 三 种 情 况 下 场 效 应 管 分 别 工 作 在 什 么 区 域 。
解 : 根 据 图 P1.22 所 示 T 的 输 出 特 性 可 知 , 其
开 启 电 压 为 5V ,根 据 图 P1.23 所 示 电 路 可 知 所 以
uGS= uI。
当 u I = 4V 时 , u G S 小 于 开 启 电 压 , 故 T 截 止 。
当 u I = 8V 时 , 设 T 工 作 在 恒 流 区 , 根 据
输 出 特 性 可 知 i D ≈ 0.6mA , 管 压 降
u D S ≈ V D D - i D R d ≈ 10V
因 此 , u G D = u G S - u D S ≈ - 2V , 小 于 开 启 电 压 , 图 P1.23

说明假设成立,即 T 工作在恒流区。
当 u I = 12V 时 , 由 于 V D D = 12V , 必 然 使 T 工 作 在 可 变 电 阻 区 。

1.24 分 别 判 断 图 P1.24 所 示 各 电 路 中 的 场 效 应 管 是 否 有 可 能 工 作 在 恒 流
区。

图 P1.24

解 :( a ) 可 能 ( b) 不 能 ( c) 不 能 ( d) 可 能

第 一 章 题 解 - 16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自 测 题
一 、 在 括 号 内 用 “ √” 或 “ ×” 表 明 下 列 说 法 是 否 正 确 。

( 1) 只 有 电 路 既 放 大 电 流 又 放 大 电 压 , 才 称 其 有 放 大 作 用 ;( )

( 2) 可 以 说 任 何 放 大 电 路 都 有 功 率 放 大 作 用 ;( )

( 3) 放 大 电 路 中 输 出 的 电 流 和 电 压 都 是 由 有 源 元 件 提 供 的 ;( )

( 4) 电 路 中 各 电 量 的 交 流 成 份 是 交 流 信 号 源 提 供 的 ;( )

( 5) 放 大 电 路 必 须 加 上 合 适 的 直 流 电 源 才 能 正 常 工 作 ;( )

( 6) 由 于 放 大 的 对 象 是 变 化 量 , 所 以 当 输 入 信 号 为 直 流 信 号 时 , 任 何
放 大 电 路 的 输 出 都 毫 无 变 化 ;( )

( 7) 只 要 是 共 射 放 大 电 路 , 输 出 电 压 的 底 部 失 真 都 是 饱 和 失 真 。( )

解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二 、 试 分 析 图 T2.2 所 示 各 电 路 是 否 能 够 放 大 正 弦 交 流 信 号 , 简 述 理 由 。
设图中所有电容对交流信号均可视为短路。

第二章题解-1
图 T2.2

解 :( a) 不 能 。 因 为 输 入 信 号 被 V B B 短 路 。

( b) 可 能 。

( c) 不 能 。 因 为 输 入 信 号 作 用 于 基 极 与 地 之 间 , 不 能 驮 载 在 静 态 电 压
之上,必然失真。

( d) 不 能 。 晶 体 管 将 因 发 射 结 电 压 过 大 而 损 坏 。

( e) 不 能 。 因 为 输 入 信 号 被 C 2 短 路 。

( f) 不 能 。 因 为 输 出 信 号 被 V C C 短 路 , 恒 为 零 。

( g) 可 能 。

( h) 不 合 理 。 因 为 G-S 间 电 压 将 大 于 零 。

( i) 不 能 。 因 为 T 截 止 。

第二章题解-2
三 、在 图 T2.3 所 示 电 路 中 , 已 知 V C C = 1 2 V,晶 体 管 的 β = 1 00, Rb' = 100k
Ω。填空:要求先填文字表达式后填得数。

( 1)当 U&i = 0 V时 ,测 得 U B E Q = 0 .7 V,若 要


基 极 电 流 I B Q = 20 μ A , 则 Rb' 和 RW 之 和 Rb =
≈ k Ω ; 而 若 测 得 UCEQ = 6V , 则 Rc =
≈ kΩ 。

( 2)若 测 得 输 入 电 压 有 效 值 U i =5mV 时 ,输
'
出 电 压 有 效 值 U o = 0 .6V, 则 电 压 放 大 倍 数

A&u = ≈ 。

若 负 载 电 阻 RL值 与 RC相 等 , 则 带 上 负 载
图 T2.3 后 输 出 电 压 有 效 值 Uo = = V。

565 ;(VCC − U CEQ ) β I BQ ,


解 :( 1) (VCC − U BEQ ) I BQ , 3 。
RL
( 2) − U o U i -120 ; ⋅ U o' 0.3 。
RC+RL

四 、已 知 图 T2.3 所 示 电 路 中 V C C = 1 2V,R C = 3kΩ ,静 态 管 压 降 U C E Q = 6 V;


并 在 输 出 端 加 负 载 电 阻 R L , 其 阻 值 为 3kΩ 。 选 择 一 个 合 适 的 答 案 填 入 空 内 。

( 1) 该 电 路 的 最 大 不 失 真 输 出 电 压 有 效 值 U o m ≈ ;

A.2 V B.3 V C.6 V

( 2 ) 当 U&i = 1 mV 时 , 若 在 不 失 真 的 条 件 下 , 减 小 R W , 则 输 出 电 压 的 幅
值将 ;

A.减 小 B.不 变 C.增 大

( 3 ) 在 U&i = 1 mV 时 , 将 R w 调 到 输 出 电 压 最 大 且 刚 好 不 失 真 , 若 此 时 增
大输入电压,则输出电压波形将 ;

A.顶 部 失 真 B.底 部 失 真 C.为 正 弦 波

( 4) 若 发 现 电 路 出 现 饱 和 失 真 , 则 为 消 除 失 真 , 可 将 。

A.R W 减 小 B.R c 减 小 C.V C C 减 小

解 :( 1) A ( 2) C ( 3) B ( 4) B

五、现有直接耦合基本放大电路如下:
第二章题解-3
A.共 射 电 路 B.共 集 电 路 C.共 基 电 路

D.共 源 电 路 E.共 漏 电 路

它 们 的 电 路 分 别 如 图 2 .2.1、 2.5.1(a)、 2.5.4(a)、 2 .7.2 和 2.7.9(a)所 示 ;


设 图 中 R e <R b , 且 I C Q 、 I D Q 均 相 等 。

选 择 正 确 答 案 填 入 空 内 , 只 需 填 A、 B、 … …

( 1) 输 入 电 阻 最 小 的 电 路 是 ,最大的是 ;

( 2) 输 出 电 阻 最 小 的 电 路 是 ;

( 3) 有 电 压 放 大 作 用 的 电 路 是 ;

( 4) 有 电 流 放 大 作 用 的 电 路 是 ;

( 5) 高 频 特 性 最 好 的 电 路 是 ;

( 6) 输 入 电 压 与 输 出 电 压 同 相 的 电 路 是 ;反相的电路
是 。

解 :( 1) C, D E ( 2) B ( 3) A C D

( 4) A B D E ( 5) C ( 6) B C E, A D

六 、未 画 完 的 场 效 应 管 放 大 电 路 如 图 T2.6 所 示 ,试 将 合 适 的 场 效 应 管 接
入电路,使之能够正常放大。要求给出两种方案。

解:根据电路接法,可分别采用耗尽型 N 沟
道 和 P 沟 道 MOS 管 , 如 解 图 T2.6 所 示 。

图 T2.6 解 图 T2.6

第二章题解-4
习 题
2.1 按 要 求 填 写 下 表 。
电路名称 连接方式(e、c、b) 性能比较(大、中、小)

公共极 输入极 输出极 A&u A& i Ri Ro 其它


共射电路
共集电路
共基电路

解:答案如表所示。
连接方式 性能比较(大、中、小)
电路名称
公共端 输入端 输出端 A&u A& i Ri Ro 其它

共射电路 e b c 大 大 小 大
共集电路 c b e 小 大 大 小
共基电路 b e c 大 小 小 大 频带宽

2.2 分 别 改 正 图 P2.2 所 示 各 电 路 中 的 错 误 , 使 它 们 有 可 能 放 大 正 弦 波 信
号。要求保留电路原来的共射接法和耦合方式。

图 P2.2

解 :( a) 将 - V C C 改 为 + V C C 。
第二章题解-5
( b) 在 + VCC 与 基 极 之 间 加 Rb。

( c) 将 V B B 反 接 , 且 在 输 入 端 串 联 一 个 电 阻 。

( d) 在 V B B 支 路 加 R b , 在 - V C C 与 集 电 极 之 间 加 R c 。

2.3 画 出 图 P2 .3 所 示 各 电 路 的 直 流 通 路 和 交 流 通 路 。设 所 有 电 容 对 交 流
信号均可视为短路。

图 P2.3

解:将电容开路、变压器线圈短路即为直流通路,图略。

图 P2.3 所 示 各 电 路 的 交 流 通 路 如 解 图 P2 .3 所 示 ;

解 图 P2.3

第二章题解-6
2.4 电 路 如 图 P2 .4( a)所 示 ,图( b)是 晶 体 管 的 输 出 特 性 ,静 态 时 U B E Q
= 0.7V 。 利 用 图 解 法 分 别 求 出 R L = ∞ 和 R L = 3k Ω 时 的 静 态 工 作 点 和 最 大 不 失
真 输 出 电 压 U o m ( 有 效 值 )。

图 P2.4

解 : 空 载 时 : I B Q = 20 μ A , I C Q = 2 mA , U C E Q = 6 V ; 最 大 不 失 真 输 出 电
压 峰 值 约 为 5.3V, 有 效 值 约 为 3.75 V。

带 载 时 : I B Q = 20 μ A , I C Q = 2 mA , U C E Q = 3 V ; 最 大 不 失 真 输 出 电 压 峰
值 约 为 2 .3V, 有 效 值 约 为 1.6 3 V。

如 解 图 P2 .4 所 示 。

解 图 P2.4

第二章题解-7
2.5 在 图 P2 .5 所 示 电 路 中 ,已 知 晶 体 管 的 β = 80,r b e = 1 kΩ , U&i = 2 0 mV;
静 态 时 U B E Q = 0.7V, U C E Q = 4 V, I B Q = 2 0μ A。 判 断 下 列 结 论 是 否 正 确 , 凡 对
的 在 括 号 内 打 “ √”, 否 则 打 “ ×”。

图 P2.5

& =− 4 & = − 4 ≈ −5.71 (


( 1) A = −200 ( ) ( 2) A )
20 × 10 −3
u u
0 .7

& = − 80 × 5 = −400 (
( 3) A ) & = − 80 × 2.5 = −200 (
( 4) A )
u u
1 1

20 0 .7
( 5 ) Ri = ( )kΩ = 1kΩ( ) ( 6 ) Ri = ( )kΩ = 35kΩ( )
20 0.02
( 7) Ri ≈ 3kΩ ( ) ( 8 ) Ri ≈ 1kΩ ( )
( 9 ) Ro ≈ 5kΩ ( ) ( 10) Ro ≈ 2.5kΩ ( )

( 11) U&s ≈ 20mV ( ) ( 12) U&s ≈ 60 mV ( )

解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2.6 电 路 如 图 P2 .6 所 示 , 已 知 晶 体 管 β = 50 , 在 下 列 情 况 下 , 用 直 流 电
压 表 测 晶 体 管 的 集 电 极 电 位 , 应 分 别 为 多 少 ? 设 V C C = 12V, 晶 体 管 饱 和 管 压
降 U C E S = 0.5V。

( 1) 正 常 情 况 ( 2) R b 1 短 路 ( 3) R b 1 开 路

( 4) R b 2 开 路 ( 5) R C 短 路

第二章题解-8
图 P2.6

解 : 设 U B E = 0 .7 V。 则

( 1) 基极静态电流

VCC − U BE U BE
IB = − ≈ 0.022mA
Rb2 Rb1
U C = VCC − I C Rc ≈ 6.4V
( 2 ) 由 于 U B E = 0 V, T截 止 , U C = 1 2 V。

( 3) 临 界 饱 和 基 极 电 流

VCC − U CES
I BS = ≈ 0.045mA
β Rc
实际基极电流

VCC − U BE
IB = ≈ 0.22mA
Rb2
由 于 I B > I B S , 故 T饱 和 , U C = U C E S = 0 .5 V。

( 4 ) T截 止 , U C = 12 V。

( 5) 由 于 集 电 极 直 接 接 直 流 电 源 , U C = V C C = 12V
2.7 电 路 如 图 P2 .7 所 示 ,晶 体 管 的 β = 80, rbb ' =100Ω 。分 别 计 算 R L = ∞ 和
& 、 Ri 和 Ro。
R L = 3kΩ 时 的 Q点 、 Au

第二章题解-9
图 P2.7

解 2.7 在 空 载 和 带 负 载 情 况 下 , 电 路 的 静 态 电 流 、 r b e 均 相 等 , 它 们 分 别

VCC − U BEQ U BEQ


I BQ = − ≈ 22μ A
Rb R
I CQ = β I BQ ≈ 1.76mA
26mV
rbe = rbb' + (1 + β ) ≈ 1.3kΩ
I EQ

空载时,静态管压降、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分别为

U CEQ = VCC − I CQ Rc ≈ 6.2V


β Rc
A&u = − ≈ −308
rbe
Ri = Rb ∥ rbe ≈ rbe ≈ 1.3kΩ
rbe
A&us ≈ ⋅ A&u ≈ −93
Rs + rbe
R o = R c = 5kΩ

R L = 5kΩ 时 , 静 态 管 压 降 、 电 压 放 大 倍 数 分 别 为

RL
U CEQ = − I CQ ( Rc ∥ RL ) ≈ 2.3V
Rc + R L
β RL '
A&u = − ≈ −115
rbe
rbe
A&us ≈ ⋅ A&u ≈ −47
Rs + rbe

第二章题解-10
Ri = Rb ∥ rbe ≈ rbe ≈ 1.3kΩ
Ro = Rc = 5kΩ

2.8 在 图 P2.7 所 示 电 路 中 , 由 于 电 路 参 数 不 同 , 在 信 号 源 电 压 为 正 弦 波
时 , 测 得 输 出 波 形 如 图 P2.8( a)、( b)、( c) 所 示 , 试 说 明 电 路 分 别 产 生 了 什
么失真,如何消除。

图 P2.8

解 :( a) 饱 和 失 真 , 增 大 R b , 减 小 R c 。

( b) 截 止 失 真 , 减 小 R b 。

( c) 同 时 出 现 饱 和 失 真 和 截 止 失 真 , 应 增 大 V C C 。

2.9 若 由 PNP 型 管 组 成 的 共 射 电 路 中 ,输 出 电 压 波 形 如 图 P2.8


( a)、( b)、
( c) 所 示 , 则 分 别 产 生 了 什 么 失 真 ?

解 :( a) 截 止 失 真 ;( b) 饱 和 失 真 ;( c) 同 时 出 现 饱 和 失 真 和 截 止 失 真 。

2.10 已 知 图 P2.10 所 示 电 路 中 晶 体 管 的 β = 1 00, r b e =1kΩ 。

( 1) 现 已 测 得 静 态 管 压 降 U C E Q = 6V, 估 算 R b 约 为 多 少 千 欧 ;

( 2)若 测 得 U&i 和 U&o 的 有 效 值 分 别 为 1 mV和 100 mV,则 负 载 电 阻 R L 为 多


少千欧?

第二章题解-11
图 P2.10

解 :( 1) 求 解 R b

VCC − U CEQ
I CQ = = 2mA
Rc
I CQ
I BQ = = 20μA
β
VCC − U BEQ
Rb = ≈ 565kΩ
I BQ

( 2) 求 解 RL:

U β RL'
A&u = − o = −100 A&u = − RL' = 1kΩ
Ui rbe
1 1
+ =1 RL = 1.5kΩ
Rc R L

2.11 在 图 P2.10 所 示 电 路 中 ,设 静 态 时 I C Q = 2 mA,晶 体 管 饱 和 管 压 降 U C E S


= 0.6V 。 试 问 : 当 负 载 电 阻 R L = ∞ 和 R L = 3k Ω 时 电 路 的 最 大 不 失 真 输 出 电 压
各为多少伏?

解 : 由 于 I C Q = 2 mA, 所 以 U C E Q = V C C - I C Q R c = 6 V。

空载时,输入信号增大到一定幅值,电路首先出现饱和失真。故

U CEQ − U CES
U om = ≈ 3.82V
2
RL = 3kΩ 时 , 当 输 入 信 号 增 大 到 一 定 幅 值 , 电 路 首 先 出 现 截 止 失 真 。 故
I CQ RL'
U om = ≈ 2.12V
2

第二章题解-12
2.12 在 图 P2.10 所 示 电 路 中 , 设 某 一 参 数 变 化 时 其 余 参 数 不 变 , 在 表 中
填入①增大②减小或③基本不变。

参数变化 IBQ UCEQ A&u Ri Ro


Rb增 大
Rc增 大
RL增 大

解 : 答 案 如 解 表 P2.12 所 示 。

解 表 P2.1 2 所 示

参数变化 IBQ UCEQ A&u Ri Ro


Rb增 大 ② ① ② ① ③
Rc增 大 ③ ② ① ③ ①
RL增 大 ③ ③ ① ③ ③

2.13 电 路 如 图 P2.13 所 示 , 晶 体 管 的 β = 100, rbb ' =100Ω 。


& 、 Ri和 Ro;
( 1) 求 电 路 的 Q点 、 Au

( 2) 若 电 容 Ce开 路 , 则 将 引 起 电 路 的 哪 些 动 态 参 数 发 生 变 化 ? 如 何 变
化?

第二章题解-13
图 P2.13

解 :( 1) 静 态 分 析 :
R b1
U BQ ≈ ⋅ VCC = 2V
R b1 + R b2
U BQ − U BEQ
I EQ = ≈ 1mA
Rf + Re
I EQ
I BQ = ≈ 10μA
1+ β
U CEQ ≈ VCC − I EQ ( Rc + Rf + Re ) = 5.7V

动态分析:
26mV
rbe = rbb' + (1 + β ) ≈ 2.73kΩ
I EQ
β ( Rc ∥ R L )
A&u = − ≈ −7.7
rbe + (1 + β ) Rf
Ri = R b1 ∥ R b2 ∥[rbe + (1 + β ) Rf ] ≈ 3.7kΩ
R o = R c = 5 kΩ

& 减 小 , A& ≈ − RL'


( 2) R i 增 大 , R i ≈ 4.1kΩ ; A ≈ - 1.92。
Rf + Re
u u

& 、 Ri和 Ro 的 表 达 式 。
2.14 试 求 出 图 P2.3( a) 所 示 电 路 Q点 、 Au

解:Q 点为

VCC − U BEQ
I BQ =
R1 + R2 + (1 + β ) Rc
I CQ = β I BQ
U CEQ = VCC − (1 + β ) I BQ Rc
A&u 、 R i 和 R o 的 表 达 式 分 别 为
R ∥ R3
A&u = − β 2 , Ri = rbe ∥ R1 , Ro = R2 ∥ R3
rbe

& 、Ri和 Ro的 表 达 式 。设 静 态 时


2.15 试 求 出 图 P2.3( b) 所 示 电 路 Q点 、 Au

R 2 中 的 电 流 远 大 于 T的 基 极 电 流 。

第二章题解-14
解: Q 点:

R2
I BQ = ( VCC − U BEQ ) [ R2 ∥ R3+(1+β ) R1 ]
R2 + R3
I CQ = β I BQ
U CEQ = VCC − I CQ Rc + U BEQ

A&u 、 R i 和 R o 的 表 达 式 分 别 为

β R4
A&u =
rbe
rbe
Ri = R1 ∥
1+ β
Ro = R4

& 、 Ri和 Ro的 表 达 式 。 设 静 态 时


2.16 试 求 出 图 P2.3( c) 所 示 电 路 Q点 、 Au

R2中 的 电 流 远 大 于 T2管 的 基 极 电 流 且 R3中 的 电 流 远 大 于 T1管 的 基 极 电 流 。

解:两只晶体管的静态电流、管压降分析如下:

VCC − U BEQ1 U BEQ1


I BQ1 ≈ −
R1 + R2 R3
I CQ2 ≈ I CQ1 = β I BQ1
U CQ2 = VCC − I CQ2 R4
R2
U BQ2 ≈ (VCC − U BEQ1 ) + U BEQ1
R1 + R2
U CEQ1 = U BQ2-U BEQ2
U CEQ2 = U CQ2-U BQ2 + U BEQ2

A&u 、 R i 和 R o 的 表 达 式 分 析 如 下 :

第二章题解-15
rbe2
β1 ⋅
1+ β2
A&u1 = −
rbe1
β R
A&u 2 = 2 4
rbe2
A& = A& A&
u u1 u2

Ri = R2 ∥ R3 ∥ rbe1
Ro = R 4

2.17 设 图 P2.17 所 示 电 路 所 加 输 入 电 压 为 正 弦 波 。 试 问 :

图 P2.17

( 1) A&u1 = U&o1 / U&i ≈ ? A&u 2 = U&o2 / U&i ≈ ?


( 2) 画 出 输 入 电 压 和 输 出 电 压 u i 、 u o 1 、 u o 2 的 波 形 ;

解 :( 1) 因 为 通 常 β > > 1, 所 以 电 压 放 大 倍 数 分 别 应 为

β Rc R
A&u1 = − ≈ - c = −1
rbe + (1 + β ) Re Re
(1 + β ) Re
A&u 2 = ≈ +1
rbe + (1 + β ) Re

第二章题解-16
( 2) 两 个 电 压 放 大 倍 数 说 明 u o 1 ≈ - u i , u o 2 ≈ u i 。 波 形 如 解 图 P1.17 所
示。

解 图 P1.17

2.18 电 路 如 图 P2.18 所 示 , 晶 体 管 的 β = 80, r b e =1kΩ 。

( 1) 求 出 Q 点 ;
( 2) 分 别 求 出 R L = ∞ 和 R L = 3kΩ 时 电 路 的 A&u 和 R i ;

第二章题解-17
( 3) 求 出 R o 。

图 P2.18

解 :( 1) 求 解 Q 点 :
VCC − U BEQ
I BQ = ≈ 32.3μA
Rb + (1 + β ) Re
I EQ = (1 + β ) I BQ ≈ 2.61mA
U CEQ = VCC − I EQ Re ≈ 7.17 V
( 2) 求 解 输 入 电 阻 和 电 压 放 大 倍 数 :

RL= ∞ 时

Ri = Rb ∥ [rbe + (1 + β ) Re ] ≈ 110kΩ
(1 + β ) Re
A&u = ≈ 0.996
rbe + (1 + β ) Re
R L = 3kΩ 时

Ri = Rb ∥ [rbe + (1 + β )( Re ∥ RL )] ≈ 76kΩ
(1 + β )( Re ∥ RL )
A&u = ≈ 0.992
rbe + (1 + β )( Re ∥ RL )
( 3) 求 解 输 出 电 阻 :

Rs ∥ Rb + rbe
Ro = Re ∥ ≈ 37Ω
1+ β

2.19 电 路 如 图 P2.19 所 示 , 晶 体 管 的 β = 60, rbb ' =100Ω 。

( 1) 求 解 Q点 、 A&u 、 R i 和 R o ;

( 2)设 U s = 10mV( 有 效 值 ),问 U i = ? U o = ? 若 C 3 开 路 ,则 U i = ? U o


=?

第二章题解-18
图 P2.19

解 :( 1) Q 点 :

VCC − U BEQ
I BQ = ≈ 31μ A
Rb + (1 + β ) Re
I CQ = β I BQ ≈ 1.86mA
U CEQ ≈ VCC − I EQ ( Rc + Re ) = 4.56V
A&u 、 R i 和 R o 的 分 析 :

26mV
rbe = rbb' + (1 + β ) ≈ 952Ω
I EQ
Ri = Rb ∥ rbe ≈ 952Ω
β ( Rc ∥ R L )
A&u = − ≈ −95
rbe
Ro = Rc = 3kΩ

( 2) 设 U s = 10mV( 有 效 值 ), 则
Ri
Ui = ⋅ U s ≈ 3.2mV
Rs + Ri
U o = A&u U i ≈ 304mV
若 C3开 路 , 则

Ri = Rb ∥[rbe + (1 + β ) Re ] ≈ 51.3kΩ
R ∥ RL
A&u ≈ − c = −1.5
Re
Ri
Ui = ⋅ U s ≈ 9.6mV
Rs + Ri
U o = A&u U i ≈ 14.4mV

第二章题解-19
2.20 改 正 图 P2.20 所 示 各 电 路 中 的 错 误 , 使 它 们 有 可 能 放 大 正 弦 波 电
压。要求保留电路的共漏接法。

图 P2.20

解 :( a) 源 极 加 电 阻 R S 。

( b) 漏 极 加 电 阻 R D 。

( c) 输 入 端 加 耦 合 电 容 。

( d) 在 R g 支 路 加 - V G G , + V D D 改 为 - V D D

改 正 电 路 如 解 图 P2.20 所 示 。

第二章题解-20
解 图 P2.20

第二章题解-21
2.21 已 知 图 P2.21(a)所 示 电 路 中 场 效 应 管 的 转 移 特 性 和 输 出 特 性 分 别 如
图 ( b) (c)所 示 。

( 1) 利 用 图 解 法 求 解 Q 点 ;
( 2) 利 用 等 效 电 路 法 求 解 A&u 、 R i 和 R o 。

图 P2.21

( 1 )在 转 移 特 性 中 作 直 线 u G S = - i D R S ,与 转 移 特 性 的 交 点 即 为 Q 点 ;
解:
读 出 坐 标 值 , 得 出 I D Q = 1mA, U G S Q = - 2V。 如 解 图 P2.21( a) 所 示 。

解 图 P2.21

第二章题解-22
在 输 出 特 性 中 作 直 流 负 载 线 u D S = V D D - i D ( R D + R S ), 与 U G S Q = - 2V的 那
条 输 出 特 性 曲 线 的 交 点 为 Q点 , U D S Q ≈ 3V。 如 解 图 P2.21( b) 所 示 。

( 2) 首 先 画 出 交 流 等 效 电 路 ( 图 略 ), 然 后 进 行 动 态 分 析 。

∂iD −2
gm = = I DSS I DQ = 1mA/V
∂uGS
U DS
U GS(off)

A&u = − g m RD = −5
Ri = R g = 1MΩ
Ro = RD = 5kΩ

2.2 2 已 知 图 P2.22( a)所 示 电 路 中 场 效 应 管 的 转 移 特 性 如 图( b)所 示 。


求 解 电 路 的 Q 点 和 A&u 。

图 P2.22

解 :( 1) 求 Q 点 :

根据电路图可知, U G S Q = V G G = 3V。

从 转 移 特 性 查 得 , 当 U G S Q = 3V时 的 漏 极 电 流

I D Q = 1mA

因此管压降 U D S Q = V D D - I D Q R D = 5V。

( 2) 求 电 压 放 大 倍 数 :
2
gm = I DQ I DO = 2 mA V
U GS(th)
A&u = − g m RD = −20

第二章题解-23
& 、R i 和
2.23 电 路 如 图 P.23 所 示 ,已 知 场 效 应 管 的 低 频 跨 导 为 g m ,试 写 出 Au

Ro的 表 达 式 。

解 : A&u 、 R i 和 R o 的 表 达 式 分 别 为

A&u = − g m ( RD ∥ RL )
Ri = R3 + R1 ∥ R2
Ro = RD

图 P2.23

2.24 图 P2.24 中 的 哪 些 接 法 可 以 构 成 复 合 管 ? 标 出 它 们 等 效 管 的 类 型
( 如 NPN 型 、 PNP 型 、 N 沟 道 结 型 … … ) 及 管 脚 ( b、 e、 c、 d、 g、 s)。

图 P2.24

解 :( a) 不 能 。 ( b) 不 能 。

( c) 构 成 NPN 型 管 , 上 端 为 集 电 极 , 中 端 为 基 极 , 下 端 为 发 射 极 。

( d) 不 能 。 ( e) 不 能 。

( f) PNP 型 管 , 上 端 为 发 射 极 , 中 端 为 基 极 , 下 端 为 集 电 极 。

( g) 构 成 NPN 型 管 , 上 端 为 集 电 极 , 中 端 为 基 极 , 下 端 为
发射极。

第二章题解-24
第三章 多级放大电路

自 测 题
一 、 判 断 下 列 说 法 是 否 正 确 , 凡 对 的 在 括 号 内 打 “ √ ”, 否 则 打 “ ×”。

( 1) 现 测 得 两 个 共 射 放 大 电 路 空 载 时 的 电 压 放 大 倍 数 均 为 - 100, 将 它
们 连 成 两 级 放 大 电 路 , 其 电 压 放 大 倍 数 应 为 10 000。 ( )

( 2)阻 容 耦 合 多 级 放 大 电 路 各 级 的 Q 点 相 互 独 立 ,( )它 只 能 放 大 交
流信号。( )

( 3)直 接 耦 合 多 级 放 大 电 路 各 级 的 Q 点 相 互 影 响 ,( )它 只 能 放 大 直
流信号。( )

( 4) 只 有 直 接 耦 合 放 大 电 路 中 晶 休 管 的 参 数 才 随 温 度 而 变 化 。 ( )

( 5) 互 补 输 出 级 应 采 用 共 集 或 共 漏 接 法 。 ( )

解 :( 1) × ( 2) √ √ ( 3) √ × ( 4) × ( 5) √

二、现有基本放大电路:

A.共 射 电 路 B.共 集 电 路 C.共 基 电 路

D.共 源 电 路 E.共 漏 电 路

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电路组成两级放大电路。

( 1)要 求 输 入 电 阻 为 1kΩ 至 2kΩ ,电 压 放 大 倍 数 大 于 3000,第 一 级 应


采用 ,第二级应采用 。

( 2 ) 要 求 输 入 电 阻 大 于 10MΩ , 电 压 放 大 倍 数 大 于 300 , 第 一 级 应 采
用 ,第二级应采用 。

( 3) 要 求 输 入 电 阻 为 100k Ω ~ 200kΩ , 电 压 放 大 倍 数 数 值 大 于 100 ,


第一级应采用 ,第二级应采用 。

( 4) 要 求 电 压 放 大 倍 数 的 数 值 大 于 10, 输 入 电 阻 大 于 10 MΩ , 输 出 电
阻 小 于 10 0Ω , 第 一 级 应 采 用 ,第二级应采用 。

( 5) 设 信 号 源 为 内 阻 很 大 的 电 压 源 , 要 求 将 输 入 电 流 转 换 成 输 出 电 压 ,

& = U& I& >1000 , 输 出 电 阻 R o < 100 , 第 一 级 应 采 用


且 A ,第二级应
ui o i

采用 。

解 :( 1) A, A ( 2) D, A ( 3 ) B, A ( 4 ) D, B

( 5) C, B

第三章题解-1
三、选择合适答案填入空内。

( 1) 直 接 耦 合 放 大 电 路 存 在 零 点 漂 移 的 原 因 是 。

A.电 阻 阻 值 有 误 差 B.晶 体 管 参 数 的 分 散 性

C.晶 体 管 参 数 受 温 度 影 响 D.电 源 电 压 不 稳 定

( 2) 集 成 放 大 电 路 采 用 直 接 耦 合 方 式 的 原 因 是 。

A.便 于 设 计 B.放 大 交 流 信 号 C.不 易 制 作 大 容 量 电 容

( 3) 选 用 差 分 放 大 电 路 的 原 因 是 。

A.克 服 温 漂 B. 提 高 输 入 电 阻 C.稳 定 放 入 倍 数

( 4 )差 分 放 大 电 路 的 差 模 信 号 是 两 个 输 入 端 信 号 的 ,共 模 信
号是两个输入端信号的 。

A.差 B.和 C.平 均 值

( 5) 用 恒 流 源 取 代 长 尾 式 差 分 放 大 电 路 中 的 发 射 极 电 阻 Re, 将 使 电 路
的 。

A.差 模 放 大 倍 数 数 值 增 大

B.抑 制 共 模 信 号 能 力 增 强 C.差 模 输 入 电 阻 增 大

( 6) 互 补 输 出 级 采 用 共 集 形 式 是 为 了 使 。

A.电 压 放 大 倍 数 大 B.不 失 真 输 出 电 压 大

C.带 负 载 能 力 强

解 :( 1) C, D ( 2) C ( 3) A ( 4) A, C ( 5) B

( 6) C

四 、 电 路 如 图 PT3.4 所 示 , 所 有 晶 体 管 均 为 硅 管 , β 均 为 60, rbb ' =100


Ω , 静 态 时 | U B E Q | ≈ 0.7V。 试 求 :

( 1) 静 态 时 T 1 管 和 T 2 管 的 发 射 极 电 流 。

( 2)若 静 态 时 u O > 0,则 应 如 何 调 节 R c 2 的 值 才 能 使 u O = 0 V? 若 静 态 u O =
0V, 则 R c 2 = ? 电 压 放 大 倍 数 为 多 少 ?

第三章题解-2
图 T3.4

解 :( 1) T 3 管 的 集 电 极 电 流

I C 3 = ( U Z - U B E Q 3 ) / R e 3 = 0 .3 mA

静 态 时 T1管 和 T2管 的 发 射 极 电 流

I E 1 = I E 2 = 0.15 mA

( 2 ) 若 静 态 时 u O > 0, 则 应 减 小 R c 2 。

当 u I = 0 时 u O = 0, T 4 管 的 集 电 极 电 流 I C Q 4 = V E E / R c 4 = 0 .6 mA。 R c 2 的 电 流
及其阻值分别为

I CQ4
I Rc1 = I C2 − I B4 = I C2 − =0.14mA
β
I E4 RE4 + U BEQ4
Rc2 = ≈ 7.14kΩ
I RC2

电压放大倍数求解过程如下:

26mV
rbe2 = rbb' + (1 + β ) ≈ 10.7 kΩ
I EQ2
26mV
rbe4 = rbb' + (1 + β ) ≈ 2.74kΩ
I EQ4

β {Rc2 ∥ [rbe4 + (1 + β ) Re4 ]}


A&u1 = ≈ 16.5
2 rbe2
β Rc4
A&u 2 = − ≈ −18
rbe4 + (1 + β ) Re4
A&u = A&u1 ⋅ A&u 2 ≈ -297

第三章题解-3
习 题
3.1 判 断 图 P3 .1 所 示 各 两 级 放 大 电 路 中 , T 1 和 T 2 管 分 别 组 成 哪 种 基 本 接
法的放大电路。设图中所有电容对于交流信号均可视为短路。

图 P3.1

解 :( a) 共 射 , 共 基 ( b) 共 射 , 共 射 ( c) 共 射 , 共 射

( d) 共 集 , 共 基 ( e) 共 源 , 共 集 ( f) 共 基 , 共 集

第三章题解-4
3.2 设 图 P3.2 所 示 各 电 路 的 静 态 工 作 点 均 合 适 , 分 别 画 出 它 们 的 交 流 等
& 、 Ri和 Ro的 表 达 式 。
效电路,并写出 Au

图 P3.2

解 :( 1) 图 示 各 电 路 的 交 流 等 效 电 路 如 解 图 P3 .2 所 示 。

( 2) 各 电 路 A&u 、 R i 和 R o 的 表 达 式 分 别 为

图 ( a)

β {R ∥ [rbe2 + (1 + β 2 ) R3 ]} (1 + β 2 ) R3
A&u = − 1 2 ⋅
R1 + rbe1 rbe2 + (1 + β 2 ) R3
Ri = R1 + rbe1
rbe2 + R2
Ro = R3 ∥
1+ β2

图 ( b)

(1 + β 1 )( R2 ∥ R3 ∥ rbe2 ) β R
A&u = ⋅ (− 2 4 )
rbe1 + (1 + β 1 )( R2 ∥ R3 ∥ rbe2 ) rbe2
Ri = R1 ∥ [rbe1 + (1 + β 1 )( R2 ∥ R3 ∥ rbe2 )]
Ro = R 4

第三章题解-5
图 ( c)

β {R ∥ [rbe2 + (1 + β 2 )rd ]} β 2 R3
A&u = − 1 2 ⋅ [− ]
R1 + rbe1 rbe2 + (1 + β 2 )rd
Ri = R1 + rbe1
Ro = R3

图 ( d)

β R
A&u = [− g m ( R4 ∥ R6 ∥ R7 ∥ rbe2 )] ⋅ (− 2 8 )
rbe 2
Ri = R3 + R1 ∥ R2
Ro = R8

解 图 P3.2

第三章题解-6
3.3 基 本 放 大 电 路 如 图 P3 .3( a)( b) 所 示 , 图 ( a) 虚 线 框 内 为 电 路 Ⅰ ,
图( b)虚 线 框 内 为 电 路 Ⅱ 。由 电 路 Ⅰ 、Ⅱ 组 成 的 多 级 放 大 电 路 如 图( c)、( d)、
( e) 所 示 , 它 们 均 正 常 工 作 。 试 说 明 图 ( c)、( d)、( e) 所 示 电 路 中

( 1) 哪 些 电 路 的 输 入 电 阻 比 较 大 ;

( 2) 哪 些 电 路 的 输 出 电 阻 比 较 小 ;

( 3) 哪 个 电 路 的 A&us = U&o U&s 最 大 。

图 P3.3

解 : ( 1) 图 ( d)、( e) 所 示 电 路 的 输 入 电 阻 较 大 。

( 2) 图 ( c)、( e) 所 示 电 路 的 输 出 电 阻 较 小 。

& 最大。
( 3) 图 ( e) 所 示 电 路 的 Aus

第三章题解-7
3.4 电 路 如 图 P3 .1( a)( b) 所 示 , 晶 体 管 的 β 均 为 50, r b e 均 为 1.2k Ω ,
Q点 合 适 。 求 解 A&u 、 R i 和 R o 。

解 : 在 图 ( a) 所 示 电 路 中

rbe2
− β1 ⋅
1+ β2
A&u1 =
rbe1
β R
A&u 2 = 2 3 = 125
rbe2
A& = A& ⋅ A& ≈ −125
u u1 u2

Ri = R1 ∥ R2 ∥ rbe1 ≈ 0.93kΩ
Ro = R3 = 3kΩ

在 图 ( b) 所 示 电 路 中

− β 1 ⋅ ( R1 ∥ rbe2 )
A&u1 = ≈ −50
rbe1
β R
A&u 2 = − 2 4 ≈ −42
rbe2
A&u = A&u1 ⋅ A&u 2 ≈ 2100
Ri = ( R5 + R2 ∥ R3 ) ∥ rbe1 ≈ 1.2kΩ
Ro = R4 = 1kΩ

3.5 电 路 如 图 P3 .1( c)( e) 所 示 , 晶 体 管 的 β 均 为 80, r b e 均 为 1.5k Ω ,


场 效 应 管 的 g m 为 3mA/V; Q点 合 适 。 求 解 A&u 、 R i 和 R o 。

解 : 在 图 ( c) 所 示 电 路 中

− β 1 ⋅ ( R3 ∥ rbe2 )
A&u1 = ≈ −62
rbe1
β R
A&u 2 = − 2 4 ≈ −107
rbe2
A&u = A&u1 ⋅ A&u 2 ≈ 6634
Ri = R1 ∥ rbe1 ≈ 1.5kΩ
Ri = R 4 = 2 k Ω

第三章题解-8
在 图 ( e) 所 示 电 路 中

A&u1 = − g m {R2 ∥ [rbe + (1 + β ) R4 ]} ≈ − g m R2 ≈ −6


(1 + β ) R4
A&u 2 = ≈1
rbe + (1 + β ) R4
A&u = A&u1 ⋅ A&u 2 ≈ −6
Ri = R1 = 10MΩ
rbe + R2
Ro = R4 ∥ ≈ 43Ω
1+ β

3.6 图 P3 .6 所 示 电 路 参 数 理 想 对 称 , β 1 = β 2 = β , r b e 1 = r b e 2 = r b e 。

( 1) 写 出 R W 的 滑 动 端 在 中 点 时 A d 的 表 达 式 ;

( 2) 写 出 RW的 滑 动 端 在 最 右 端 时 Ad的 表 达 式 , 比 较 两 个 结 果 有 什 么 不
同。

图 P3.6

解 :( 1) R W 的 滑 动 端 在 中 点 时 A d 的 表 达 式 为

RW
Δu O
β ( Rc + )
Ad = =− 2
Δu I rbe

( 2) RW的 滑 动 端 在 最 右 端 时

第三章题解-9
β ( Rc + R W ) β Rc
Δu C1 = − ⋅ Δu I Δu C2 = + ⋅ Δu I
2rbe 2rbe
RW
β ( Rc + )
Δu O = Δu C1 − Δu C2 = − 2 ⋅ Δu
I
rbe

所 以 Ad的 表 达 式 为

RW
Δu O
β ( Rc + )
Ad = =− 2
Δu I rbe

比 较 结 果 可 知 , 两 种 情 况 下 的 Ad 完 全 相 等 ; 但 第 二 种 情 况 下 的

Δu C1 > Δu C2 。

3.7 图 P3 .7 所 示 电 路 参 数 理 想 对 称 , 晶 体 管 的 β 均 为 5 0, rbb ' =100 Ω ,


U B E Q ≈ 0.7。试 计 算 R W 滑 动 端 在 中 点 时 T 1 管 和 T 2 管 的 发 射 极 静 态 电 流 I E Q ,以 及
动 态 参 数 Ad和 Ri。

图 P3.7

解 : RW滑 动 端 在 中 点 时 T1管 和 T2管 的 发 射 极 静 态 电 流 分 析 如 下 :

RW
U BEQ + I EQ ⋅ + 2 I EQ Re = VEE
2
VEE − U BEQ
I EQ = ≈ 0.517 mA
RW
+2 Re
2

第三章题解-10
Ad和 Ri分 析 如 下 :

26mV
rbe = rbb' + (1 + β ) ≈ 5.18kΩ
I EQ
β Rc
Ad = − ≈ −97
RW
rbe + (1 + β )
2
Ri = 2rbe + (1 + β ) RW ≈ 20.5kΩ

3 .8 电 路 如 图 P3 .8 所 示 ,T 1 管 和 T 2 管 的 β 均 为 40,r b e 均 为 3kΩ 。试 问 :
若 输 入 直 流 信 号 u I 1 =20mv,u I 2 =10mv,则 电 路 的 共 模 输 入 电 压 u I C =? 差 模 输 入
电 压 u I d =? 输 出 动 态 电 压 △ u O =?

图 P3.8

解 :电 路 的 共 模 输 入 电 压 u I C 、差 模 输 入 电 压 u I d 、差 模 放 大 倍 数 A d 和 动 态
电 压 △ uO分 别 为

u I1 + u I2
u IC = = 15mV
2
u Id = u I1 − u I2 = 10mV
β Rc
Ad = − ≈ −67
2rbe
Δu O = Ad u Id ≈ −0.67V

由 于 电 路 的 共 模 放 大 倍 数 为 零 ,故 △ uO仅 由 差 模 输 入 电 压 和 差 模 放 大 倍
数决定。

第三章题解-11
3.9 电 路 如 图 P3 .9 所 示 , 晶 体 管 的 β =50, rbb ' =100 Ω 。

( 1) 计 算 静 态 时 T 1 管 和 T 2 管 的 集 电 极 电 流 和 集 电 极 电 位 ;

( 2 ) 用 直 流 表 测 得 u O =2V, u I =? 若 u I =10mv, 则 u O =?

图 P3.9

解 :( 1) 用 戴 维 宁 定 理 计 算 出 左 边 电 路 的 等 效 电 阻 和 电 源 为

RL
RL' = Rc ∥ RL ≈ 6.67 kΩ , '
VCC = ⋅ VCC = 5V
Rc + RL
静 态 时 T1管 和 T2管 的 集 电 极 电 流 和 集 电 极 电 位 分 别 为
VEE − U BEQ
I CQ1 = I CQ2 = I CQ ≈ I EQ ≈ = 0.265mA
2 Re
U CQ1 = VCC
'
− I CQ RL' ≈ 3.23V
U CQ2 = VCC = 15V
( 2)先 求 出 输 出 电 压 变 化 量 ,再 求 解 差 模 放 大 倍 数 ,最 后 求 出 输 入 电 压 ,
如下:

△ u O = u O - U C Q 1 ≈ - 1.2 3 V

26mA
rbe = rbb ' + (1 + β ) ≈ 5.1kΩ
I EQ
β RL'
Ad = − ≈ −32.7
2( Rb + rbe )
Δu O
uI = ≈ 37.6mV
Ad

若 u I =10mv, 则
Δu O = Ad u I ≈ −0.327 V
u O = U CQ1 + Δu O ≈ 2.9V
3.1 0 试 写 出 图 P3.10 所 示 电 路 A d 和 R i 的 近 似 表 达 式 。 设 T 1 和 T 2 的 电 流 放
第三章题解-12
大 系 数 分 别 为 β 1 和 β 2 , b -e间 动 态 电 阻 分 别 为 r b e 1 和 r b e 2 。

图 P3.10

解 : Ad和 Ri的 近 似 表 达 式 分 别 为

RL
β1 β 2 ( Rc ∥ )
Ad ≈ − 2
rbe1 + (1 + β 1 )rbe2
Ri = 2[rbe1 + (1 + β1 )rbe2 ]

3.11 电 路 如 图 P3 .11 所 示 , T 1 和 T 2 的 低 频 跨 导 g m 均 为 2 mA / V。 试 求 解 差
模放大倍数和输入电阻。

图 P 3 . 11

解:差模放大倍数和输入电阻分别为

A d = - g m R D = - 40

Ri= ∞

3.12 试 求 出 图 P3.12 所 示 电 路 的 A d 。设 T 1 与 T 3 的 低 频 跨 导 g m 均 为 2 mA / V,
第三章题解-13
T 2 和 T 4 的 电 流 放 大 系 数 β 均 为 80。

图 P3.12

解:首先求出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的变化量,然后求解差模放大倍数。

Δu O = −(ΔiD + ΔiC ) RD = −( g m Δu GS + β g m Δu GS ) RD
1
Δu I = Δu GS + Δu BE = Δu GS + ΔiD rbe = Δu GS + g m Δu GS rbe
2
1 (1 + β ) g m RD
Ad = − ⋅ , 若 r b e =1kΩ , 则 A d = - 5 40。
2 1 + g m rbe

3.13 电 路 如 图 P3.13 所 示 , T 1 ~ T 5 的 电 流 放 大 系 数 分 别 为 β 1 ~ β 5 , b - e
间 动 态 电 阻 分 别 为 r b e 1 ~ r b e 5 , 写 出 Au 、 R i 和 R o 的 表 达 式 。

图 P3.13

解: Au 、 R i 和 R o 的 表 达 式 分 析 如 下 :

第三章题解-14
Δu O1 β 1 {R2 ∥ [rbe4 + (1 + β 4 ) R5 ]}
Au1 = =
Δu I 2rbe1
Δu O2 β {R ∥ [rbe5 + (1 + β 5 ) R7 ]}
Au 2 = =− 4 6
Δu I2 rbe4 + (1 + β 4 ) R5
Δu O3 (1 + β 5 ) R7
Au 3 = =
Δu I3 rbe5 + (1 + β 5 ) R7
Δu O
Au = = Au1 ⋅ Au 2 ⋅ Au 3
Δu I
Ri = rbe1 + rbe2
rbe5 + R6
Ro = R7 ∥
1+ β5

3.14 电 路 如 图 3.14 所 示 。 已 知 电 压 放 大 倍 数 为 - 100, 输 入 电 压 u I 为 正


弦 波 , T 2 和 T 3 管 的 饱 和 压 降 | U C E S | =1 V。 试 问 :

( 1) 在 不 失 真 的 情 况 下 , 输 入 电 压 最 大 有 效 值 U i m a x 为 多 少 伏 ?

( 2)若 U i = 10mv(有 效 值 ),则 U o = ? 若 此 时 R 3 开 路 ,则 U o =? 若 R 3 短 路 ,


则 U o =?

P3.14

解 :( 1) 最 大 不 失 真 输 出 电 压 有 效 值 为

VCC − U CES
U om = ≈ 7.78V
2
故 在 不 失 真 的 情 况 下 , 输 入 电 压 最 大 有 效 值 Uimax

第三章题解-15
U om
U imax = ≈ 77.8mV
A&
u

( 2 ) 若 U i = 10mV, 则 U o = 1 V( 有 效 值 )。

若 R 3 开 路 ,则 T 1 和 T 3 组 成 复 合 管 ,等 效 β ≈ β 1 β 3 ,T 3 可 能 饱 和 ,使 得 u O ≈
- 11V( 直 流 )。

若 R 3 短 路 , 则 u O ≈ 11.3V( 直 流 )。

第三章题解-16
第四章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自 测 题
一、选择合适答案填入空内。

( 1) 集 成 运 放 电 路 采 用 直 接 耦 合 方 式 是 因 为 。

A. 可 获 得 很 大 的 放 大 倍 数 B. 可 使 温 漂 小

C. 集 成 工 艺 难 于 制 造 大 容 量 电 容

( 2) 通 用 型 集 成 运 放 适 用 于 放 大 。

A. 高 频 信 号 B. 低 频 信 号

C. 任 何 频 率 信 号

( 3) 集 成 运 放 制 造 工 艺 使 得 同 类 半 导 体 管 的 。

A. 指 标 参 数 准 确 B. 参 数 不 受 温 度 影 响

C. 参 数 一 致 性 好

( 4) 集 成 运 放 的 输 入 级 采 用 差 分 放 大 电 路 是 因 为 可 以 。

A. 减 小 温 漂 B. 增 大 放 大 倍 数

C. 提 高 输 入 电 阻

( 5) 为 增 大 电 压 放 大 倍 数 , 集 成 运 放 的 中 间 级 多 采 用 。

A. 共 射 放 大 电 路 B. 共 集 放 大 电 路
C.共基放大电路
解 :( 1) C ( 2) B ( 3) C ( 4) A ( 5) A

二 、 判 断 下 列 说 法 是 否 正 确 , 用 “ √ ” 或 “ ×” 表 示 判 断 结 果 填 入 括 号
内。

( 1) 运 放 的 输 入 失 调 电 压 U I O 是 两 输 入 端 电 位 之 差 。 ( )

( 2) 运 放 的 输 入 失 调 电 流 I I O 是 两 端 电 流 之 差 。 ( )

Ad
( 3) 运 放 的 共 模 抑 制 比 K CMR = ( )
Ac
( 4) 有 源 负 载 可 以 增 大 放 大 电 路 的 输 出 电 流 。 ( )

( 5) 在 输 入 信 号 作 用 时 , 偏 置 电 路 改 变 了 各 放 大 管 的 动 态 电 流 。 ( )

解 :( 1) × ( 2) √ ( 3) √ ( 4) √ ( 5) ×

第四章题解-1
三 、 电 路 如 图 T4.3 所 示 , 已 知 β 1 = β 2 = β 3 =100。 各 管 的 U B E 均 为 0 .7 V,
试 求 IC2的 值 。

图 T4.3

解:分析估算如下:

VCC − U BE2 − U BE1


IR = = 100 μ A
R
I C0 = I C1 = I C
I E2 = I E1
IC
I R = I C0 + I B2 = I C0 + I B1 = I C +
β
β
IC = ⋅ I R ≈ I R = 100 μ A
1+ β

四 、 电 路 如 图 T4.4 所 示 。

图 T4.4

第四章题解-2
( 1) 说 明 电 路 是 几 级 放 大 电 路 , 各 级 分 别 是 哪 种 形 式 的 放 大 电 路 ( 共
射 、 共 集 、 差 放 … … );

( 2) 分 别 说 明 各 级 采 用 了 哪 些 措 施 来 改 善 其 性 能 指 标 ( 如 增 大 放 大 倍
数 、 输 入 电 阻 … … )。

解:
( 1 )三 级 放 大 电 路 ,第 一 级 为 共 集 - 共 基 双 端 输 入 单 端 输 出 差 分 放 大
电路,第二级是共射放大电路,第三级是互补输出级。

( 2 ) 第 一 级 采 用 共 集 -共 基 形 式 , 增 大 输 入 电 阻 , 改 善 高 频 特 性 ; 利 用
有 源 负 载 ( T5、 T6) 增 大 差 模 放 大 倍 数 , 使 单 端 输 出 电 路 的 差 模 放 大 倍 数 近
似等于双端输出电路的差模放大倍数,同时减小共模放大倍数。

第 二 级 为 共 射 放 大 电 路 , 以 T7、 T8构 成 的 复 合 管 为 放 大 管 、 以 恒 流 源 作
集电极负载,增大放大倍数。

第 三 级 为 互 补 输 出 级 ,加 了 偏 置 电 路 ,利 用 D 1 、D 2 的 导 通 压 降 使 T 9 和 T 1 0
在静态时处于临界导通状态,从而消除交越失真。

五、根据下列要求,将应优先考虑使用的集成运放填入空内。已知现有
集成运致的类型是:①通用型 ②高阻型 ③高速型 ④低功耗型 ⑤高压型
⑥大功率型 ⑦高精度型

( 1) 作 低 频 放 大 器 , 应 选 用 。

( 2) 作 宽 频 带 放 大 器 , 应 选 用 。

( 3) 作 幅 值 为 1μ V 以 下 微 弱 信 号 的 量 测 放 大 器 , 应 选 用 。

( 4) 作 内 阻 为 100k Ω 信 号 源 的 放 大 器 , 应 选 用 。

( 5) 负 载 需 5 A 电 流 驱 动 的 放 大 器 , 应 选 用 。

( 6) 要 求 输 出 电 压 幅 值 为 ±80 的 放 大 器 , 应 选 用 。

( 7) 宇 航 仪 器 中 所 用 的 放 大 器 , 应 选 用 。

解 :( 1) ① ( 2) ③ ( 3) ⑦ ( 4) ② ( 5) ⑥

( 6) ⑤ ( 7) ④

第四章题解-3
习 题
4.1 通 用 型 集 成 运 放 一 般 由 几 部 分 电 路 组 成 , 每 一 部 分 常 采 用 哪 种 基 本
电路?通常对每一部分性能的要求分别是什么?

解:通用型集成运放由输入级、中间级、输出级和偏置电路等四个部分
组成。

通常,输入级为差分放大电路,中间级为共射放大电路,输出级为互补
电路,偏置电路为电流源电路。

对输入级的要求:输入电阻大,温漂小,放大倍数尽可能大。

对中间级的要求:放大倍数大,一切措施几乎都是为了增大放大倍数。

对输出级的要求:带负载能力强,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尽可能大。

对偏置电路的要求:提供的静态电流稳定。

4.2 已 知 一 个 集 成 运 放 的 开 环 差 模 增 益 A o d 为 100dB , 最 大 输 出 电 压 峰 -
峰 值 U o p p = ±14 V,分 别 计 算 差 模 输 入 电 压 u I( 即 u P - u N )为 10μ V、100μ V、
1mV、 1 V和 - 10μ V、 - 100μ V、 - 1 mV 、 - 1 V时 的 输 出 电 压 u O 。

解:根据集成运放的开环差模增益,可求出开环差模放大倍数
20 lg Aod = 100dB
Aod = 10 5
当 集 成 运 放 工 作 在 线 性 区 时 ,输 出 电 压 u O = A o d u I ;当 A o d u I 超 过 ±14V时 ,
u O 不 是 + 14 V, 就 是 - 1 4 V。 故 u I ( 即 u P - u N ) 为 10μ V、 100μ V、 1 mV 、 1 V
和 - 10μ V、 - 100μ V、 - 1 mV 、 - 1 V时 , u O 分 别 为 1 V、 10V、 1 4 V、 14 V、
- 1V、 - 10 V、 - 14 V、 - 14 V。

4.3 已 知 几 个 集 成 运 放 的 参 数 如 表 P4.3 所 示 , 试 分 别 说 明 它 们 各 属 于 哪
种类型的运放。

表 P4.3
特性指标 Aod rid UIO IIO IIB -3dBfH KCMR SR 单位增益带宽
单位 dB MΩ mv nA nA Hz dB V/μV MHz
A1 100 2 5 200 600 7 86 0.5
A2 130 2 0.01 2 40 7 120 0.5
A3 100 1000 5 0.02 0.03 86 0.5 5
A4 100 2 2 20 150 96 65 12.5
解 :A1为 通 用 型 运 放 , A2为 高 精 度 型 运 放 , A3为 高 阻 型 运 放 ,A4为 高 速
型运放。
第四章题解-4
4.4 多 路 电 流 源 电 路 如 图 P4 .4 所 示 ,已 知 所 有 晶 体 管 的 特 性 均 相 同 ,U B E
均 为 0.7V。 试 求 I C 1 、 I C 2 各 为 多 少 。

图 P4.4

解 :因 为 T 1 、T 2 、T 3 的 特 性 均 相 同 ,且 U B E 均 相 同 ,所 以 它 们 的 基 极 、集
电 极 电 流 均 相 等 , 设 集 电 极 电 流 为 I C 。 先 求 出 R中 电 流 , 再 求 解 I C 1 、 I C 2 。

VCC − U BE4 − U BE 0
IR = = 100 μ A
R
3I B 3I C
I R = I C0 + I B3 = I C0 + = IC +
1+ β β (1 + β )
β2 +β
IC = ⋅ IR
β2 + β +3
当 β ( 1+ β ) > > 3 时
I C1 = I C2 ≈ I R = 100 μ A

第四章题解-5
4.5 图 4.5 所 示 为 多 集 电 极 晶 体 管 构 成 的 多 路 电 流 源 。 已 知 集 电 极 C 0 与
C 1 所 接 集 电 区 的 面 积 相 同 , C 2 所 接 集 电 区 的 面 积 是 C 0 的 两 倍 , I C O /I B = 4, e-b
间 电 压 约 为 0.7V。 试 求 解 I C 1 、 I C 2 各 为 多 少

图 P4.5

解:多集电极晶体管集电极电流正比于集电区的面积。

先 求 出 R中 电 流 , 再 求 解 I C 1 、 I C 2 。

VCC − U EB
IR = = 200μA (其中U EB = 0.7 V)
R
I
I R = I C + I B = I C0 + C0
β
β IR
I C0 = = 160μA
1+ β
I C1 = I C0 = 160μA
I C2 = 2 I C0 = 320μA

第四章题解-6
4.6 电 路 如 图 P4 .6 所 示 , T管 的 低 频 跨 导 为 g m , T 1 和 T 2 管 d-s间 的 动 态 电
阻 分 别 为 r d s 1 和 r d s 2 。 试 求 解 电 压 放 大 倍 数 A u =△ u O /△ u I 的 表 达 式 。

图 P4.6

解 : 由 于 T2和 T3所 组 成 的 镜 像 电 流 源 是 以 T1为 放 大 管 的 共 射 放 大 电 路 的


有 源 负 载 , T 1 、 T 2 管 d-s 间 动 态 电 阻 分 别 为 r d s 1 、 r d s 2 , 所 以 电 压 放 大 倍 数 A u 的
表达式为

Δu O − ΔiD (rds1 ∥ rds2 )


Au = = = − g m (rds1 ∥ rds2 )
Δu I Δu I

4.7 电 路 如 图 P4 .7 所 示 ,T 1 与 T 2 管 特 性 相 同 ,它 们 的 低 频 跨 导 为 g m ;T 3 与
T 4 管 特 性 对 称 ; T 2 与 T 4 管 d-s间 动 态 电 阻 为 r d s 2 和 r d s 4 。 试 求 出 两 电 路 的 电 压 放
大 倍 数 A u =△ u O /△ (u I 1 - u I 2 )的 表 达 式 。

图 P4.7

第四章题解-7
解 : 在 图 ( a)( b) 所 示 电 路 中

ΔiD1 = − ΔiD 2 ≈ ΔiD 3 = ΔiD 4


ΔiO = ΔiD 2 − ΔiD 4 ≈ ΔiD 2 − ΔiD1 = −2ΔiD1
Δ(u I1 − u I2 )
ΔiD1 = g m ⋅
2
ΔiO
gm ≈ −
Δ(u I1 − u I2 )

图 ( a) 所 示 电 路 的 电 压 放 大 倍 数

Δu O
Au =
Δ(u I1 − u I2 )
= −ΔiO (rds2 ∥ rds4 )
Δ(u I1 − u I2 )
≈ g m (rds2 ∥ rds 4 )

同 理 , 图 ( b) 所 示 电 路 的 电 压 放 大 倍 数
Au ≈ g m (rds2 ∥ rds 4 )

4.8 电 路 如 图 P4 .8 所 示 , 具 有 理 想 的 对 称 性 。 设 各 管 β 均 相 同 。

( 1) 说 明 电 路 中 各 晶 体 管 的 作 用 ;

( 2) 若 输 入 差 模 电 压 为 ( u I 1 - u I 2 ), 则 由 此 产 生 的 差 模 电 流 为 △ i D , 求
解 电 路 电 流 放 大 倍 数 Ai的 近 似 表 达
式。

解 :( 1) 图 示 电 路 为 双 端 输 入 、
单 端 输 出 的 差 分 放 大 电 路 。 T1和 T2、
T3和 T4分 别 组 成 的 复 合 管 为 放 大 管 ,
T5 和 T6 组 成 的 镜 像 电 流 源 为 有 源 负
载。

( 2) 由 于 用 T 5 和 T 6 所 构 成 的 镜 像
电流源作为有源负载,将左半部分放
大管的电流变化量转换到右边,故输
出电流变化量及电路电流放大倍数 图 P4.8

分别为

ΔiO ≈ 2(1 + β ) β ΔiI


ΔiO
Ai = ≈ 2(1 + β ) β
ΔiI
第四章题解-8
4.9 电 路 如 图 P4.9 所 示 , 具 有 理 想 的 对 称 性 。 回 答 题 4.8 所 提 的 问 题 。

图 P4.9

解:
( 1 )图 示 电 路 为 双 端 输 入 、单 端 输 出 的 差 分 放 大 电 路 。T 1 和 T 2 、T 3 和
T3分 别 组 成 的 复 合 管 为 放 大 管 , T5和 T6组 成 的 镜 像 电 流 源 为 有 源 负 载 。

( 2) 由 于 用 T5和 T6所 构 成 的 镜 像 电 流 源 作 为 有 源 负 载 , 将 左 半 部 分 放 大
管的电流变化量转换到右边,故输出电流变化量及电路电流放大倍数分别为

ΔiO ≈ 2(1 + β ) β ΔiI


ΔiO
Ai = ≈ 2(1 + β ) β
ΔiI

4.10 电 路 如 图 P4.10 所 示 , T 1 与 T 2 管 的 特 性 相 同 , 所 有 晶 体 管 的 β 均 相
同 , R c 1 远 大 于 二 极 管 的 正 向 电 阻 。 当 u I 1 = u I 2 = 0 V时 , u O = 0V。

图 P4.10

( 1) 求 解 电 压 放 大 倍 数 的 表 达 式 ;

( 2 ) 当 有 共 模 输 入 电 压 时 , u O =? 简 述 理 由 。
第四章题解-9
解 :( 1) 在 忽 略 二 极 管 动 态 电 阻 的 情 况 下

rbe3
Rc1 ∥
Au1 ≈ − β ⋅ 2
rbe1
Rc2
Au 2 = − β ⋅
rbe3
Au = Au1 ⋅ Au 2

( 2) 当 有 共 模 输 入 电 压 时 , uO近 似 为 零 。 由 于 Rc1> > rd, △ uC1≈ △ uC2,


因 此 △ uBE3≈ 0, 故 uO≈ 0。

4.11 电 路 如 图 P4 .11 所 示 ,T 1 与 T 2 管 为 超 β 管 ,电 路 具 有 理 想 的 对 称 性 。
选择合适的答案填入空内。

( 1) 该 电 路 采 用 了 。

A. 共 集 -共 基 接 法

B. 共 集 -共 射 接 法

C. 共 射 -共 基 接 法

( 2) 电 路 所 采 用 的 上 述 接 法 是 为
了 。

A. 增 大 输 入 电 阻

B. 增 大 电 流 放 大 系 数

C. 展 宽 频 带

图 P 4 . 11 ( 3) 电 路 采 用 超 β 管 能 够 。

A. 增 大 输 入 级 的 耐 压 值

B. 增 大 放 大 能 力 C. 增 大 带 负 载 能 力

( 4) T 1 与 T 2 管 的 静 态 压 降 约 为 。

A. 0.7V B. 1.4 V C. 不 可 知

解 :( 1) C ( 2) C ( 3) B ( 4) A

4.12 电 路 如 图 P4 .11 所 示 ,试 问 :为 什 么 说 D 1 与 D 2 的 作 用 是 减 少 T 1 与 T 2 管
集 电 结 反 向 电 流 ICBO对 输 入 电 流 的 影 响 ?
第四章题解-10
解 : 因 为 U B E 3 + U C E 1 = 2U D , U B E 1 ≈ U D , U C E 1 ≈ U D , 所 以 U C B 1 ≈ 0, 反
向 电 流 为 零 , 因 此 ICBO对 输 入 电 流 影 响 很 小 。

4.13 在 图 P4.1 3 所 示 电 路 中 , 已 知 T 1 ~ T 3 管 的 特 性 完 全 相 同 , β > > 2;
反 相 输 入 端 的 输 入 电 流 为 iI1, 同 相 输 入 端 的 输 入 电 流 为 iI2。 试 问 :

( 1) i C 2 ≈ ?

( 2) i B 2 ≈ ?

( 3) A u i =△ u O /(i I 1 - i I 2 )≈ ?

图 P4.13

解 :( 1) 因 为 T 1 和 T 2 为 镜 像 关 系 , 且 β > > 2, 所 以 i C 2 ≈ i C 1 ≈ i I 2 。

( 2) i B 3 = i I 1 - i C 2 ≈ i I 1 - i I 2

( 3) 输 出 电 压 的 变 化 量 和 放 大 倍 数 分 别 为

Δu O = −ΔiC3 Rc = − β 3 ΔiB3 Rc
Aui = Δu O Δ(iI1 − iI2 ) ≈ Δu O ΔiB3 = − β 3 Rc

4.14 比 较 图 P4.14 所 示 两 个 电 路 ,分 别 说 明 它 的 是 如 何 消 交 越 失 真 和 如
何实现过流保护的。

第四章题解-11
图 P4.14

解 : 在 图 ( a) 所 示 电 路 中 , D 1 、 D 2 使 T 2 、 T 3 微 导 通 , 可 消 除 交 越 失 真 。 R
为 电 流 采 样 电 阻 , D3 对 T2 起 过 流 保 护 。 当 T2 导 通 时 , uD3 = uBE2 + iOR - uD1 ,
未 过 流 时 iOR较 小 , 因 uD3小 于 开 启 电 压 使 D3截 止 ; 过 流 时 因 uD3大 于 开 启 电 压
使 D3导 通 , 为 T2基 极 分 流 。 D4对 T4起 过 流 保 护 , 原 因 与 上 述 相 同 。

在 图 ( b) 所 示 电 路 中 , T 4 、 T 5 使 T 2 、 T 3 微 导 通 , 可 消 除 交 越 失 真 。 R 2 为
电 流 采 样 电 阻 ,T 6 对 T 2 起 过 流 保 护 。当 T 2 导 通 时 ,u B E 6 = i O R 2 ,未 过 流 时 i O R 2 较
小 , 因 uBE6小 于 开 启 电 压 使 T6截 止 ; 过 流 时 因 uBE6大 于 开 启 电 压 使 T6导 通 , 为
T2基 极 分 流 。 T7对 T3起 过 流 保 护 , 原 因 与 上 述 相 同 。

第四章题解-12
4.15 图 4.15 所 示 电 路 是 某 集 成 运 放 电 路 的 一 部 分 , 单 电 源 供 电 , T 1 、
T2、 T3为 放 大 管 。 试 分 析 :

图 P4.15

( 1) 100 μ A 电 流 源 的 作 用 ;

( 2) T 4 的 工 作 区 域 (截 止 、 放 大 、 饱 和 );

( 3) 50μ A 电 流 源 的 作 用 ;

( 4) T 5 与 R的 作 用

解 :( 1 ) 为 T 1 提 供 静 态 集 电 极 电 流 、 为 T 2 提 供 基 极 电 流 , 并 作 为 T 1 的 有
源负载。

( 2) T 4 截 止 。 因 为 u B 4 = u C 1 = u O + u R + u B 2 + u B 3 , u E 4 = u O , u B 4 > u E 4 。

( 3)50μ A电 流 源 为 T 3 提 供 射 极 电 流 ,在 交 流 等 效 电 路 中 等 效 为 阻 值 非
常大的电阻。

( 4)保 护 电 路 。u B E 5 = i O R,未 过 流 时 T 5 电 流 很 小 ;过 流 时 使 i E 5 > 50μ A,


T5更 多 地 为 T3的 基 极 分 流 。

第四章题解-13
4.16 电 路 如 图 P4.16 所 示 , 试 说 明 各 晶 体 管 的 作 用 。

图 P4.16

解 : T1为 共 射 放 大 电 路 的 放 大 管 ; T2和 T3组 成 互 补 输 出 级 ; T4、 T5、 R2组


成偏置电路,用于消除交越失失真。

4.17 图 4.17 所 示 简 化 的 高 精 度 运 放 电 路 原 理 图 , 试 分 析 :

( 1) 两 个 输 入 端 中 哪 个 是 同 相 输 入 端 , 哪 个 是 反 相 输 入 端 ;

( 2) T 3 与 T 4 的 作 用 ;

( 3) 电 流 源 I 3 的 作 用 ;

( 4) D 2 与 D 3 的 作 用 。

图 P4.17

第四章题解-14
解 :( 1) u 1 1 为 反 相 输 入 端 , u 1 2 为 同 相 输 入 端 。

( 2)为 T 1 和 T 2 管 的 有 源 负 载 ,将 T 1 管 集 电 极 电 流 变 化 量 转 换 到 输 出 ,使
单端输出差分放大电路的差模放大倍数近似等于双端输出时的放大倍数。

( 3)为 T 6 设 置 静 态 电 流 ,且 为 T 6 的 集 电 极 有 源 负 载 ,增 大 共 射 放 大 电 路
的放大能力。

( 4) 消 除 交 越 失 真 。

4.18 通 用 型 运 放 F747 的 内 部 电 路 如 图 P4.1 8 所 示 , 试 分 析 :

( 1) 偏 置 电 路 由 哪 些 元 件 组 成 ? 基 准 电 流 约 为 多 少 ?

( 2) 哪 些 是 放 大 管 , 组 成 几 级 放 大 电 路 , 每 级 各 是 什 么 基 本 电 路 ?

( 3) T 1 9 、 T 2 0 和 R 8 组 成 的 电 路 的 作 用 是 什 么 ?

图 P4.18

解 :( 1) 由 T 1 0 、 T 1 1 、 T 9 、 T 8 、 T 1 2 、 T 1 3 、 R 5 构 成 。

( 2) 图 示 电 路 为 三 级 放 大 电 路 :

T 1 ~ T 4 构 成 共 集 -共 基 差 分 放 大 电 路 ,T 1 4 ~ T 1 6 构 成 共 集 -共 射 -共 集 电 路 ,
T23、 T24构 成 互 补 输 出 级 。

( 3) 消 除 交 越 失 真 。 互 补 输 出 级 两 只 管 子 的 基 极 之 间 电 压

UB23- B24= UBE20+ UBE19

使 T23、 T24处 于 微 导 通 , 从 而 消 除 交 越 失 真 。

第四章题解-15
第五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自 测 题
一、选择正确答案填入空内。

( 1) 测 试 放 大 电 路 输 出 电 压 幅 值 与 相 位 的 变 化 , 可 以 得 到 它 的 频 率 响
应,条件是 。

A.输 入 电 压 幅 值 不 变 , 改 变 频 率

B.输 入 电 压 频 率 不 变 , 改 变 幅 值

C.输 入 电 压 的 幅 值 与 频 率 同 时 变 化

( 2) 放 大 电 路 在 高 频 信 号 作 用 时 放 大 倍 数 数 值 下 降 的 原 因 是 ,而
低频信号作用时放大倍数数值下降的原因是 。

A.耦 合 电 容 和 旁 路 电 容 的 存 在

B.半 导 体 管 极 间 电 容 和 分 布 电 容 的 存 在 。

C.半 导 体 管 的 非 线 性 特 性

D.放 大 电 路 的 静 态 工 作 点 不 合 适

( 3) 当 信 号 频 率 等 于 放 大 电 路 的 fL 或 fH时 , 放 大 倍 数 的 值 约 下 降 到 中
频时的 。

A.0.5 倍 B.0.7 倍 C.0 .9 倍

即增益下降 。

A.3d B B.4dB C.5dB

( 4) 对 于 单 管 共 射 放 大 电 路 , 当 f = f L 时 , U&o 与 U&i 相 位 关 系 是 。

A.+ 4 5˚ B.- 90˚ C.- 135 ˚

当 f = f H 时 , U&o 与 U&i 的 相 位 关 系 是 。

A.- 4 5˚ B.- 13 5˚ C.- 225 ˚

解 :( 1) A ( 2) B, A ( 3) B A ( 4) C C

第五章题解-1
二 、电 路 如 图 T5.2 所 示 。已 知 :V C C = 12 V;晶 体 管 的 C μ = 4p F,f T = 50MHz,
rbb ' = 100Ω , β 0 = 8 0。 试 求 解 :
( 1) 中 频 电 压 放 大 倍 数 A&usm ;

( 2) Cπ' ;

( 3) f H 和 f L ;

( 4) 画 出 波 特 图 。

图 T5.2

解 :( 1) 静 态 及 动 态 的 分 析 估 算 :

VCC − U BEQ
I BQ = ≈ 22.6μ A
Rb
I EQ = (1 + β ) I BQ ≈ 1.8mA
U CEQ = VCC − I CQ Rc ≈ 3V
26mV
rb'e = (1 + β ) ≈ 1.17 kΩ
I EQ
rbe = rbb' + rb'e ≈ 1.27 kΩ
Ri = rbe ∥ Rb ≈ 1.27 kΩ
I EQ
gm = ≈ 69.2mA/V
UT
Ri r
A&usm = ⋅ b'e (− g m Rc ) ≈ −178
Rs + Ri rbe

( 2) 估 算 Cπ' :
第五章题解-2
β0
fT ≈
2πrb'e (Cπ + Cμ)
β0
Cπ ≈ − Cμ ≈ 214pF
2πrb'e f T
Cπ' = Cπ + (1 + g m Rc )Cμ ≈ 1602pF
( 3) 求 解 上 限 、 下 限 截 止 频 率 :

R = rb'e ∥ (rb'b + Rs ∥ Rb ) ≈ rb'e ∥ (rb'b + Rs ) ≈ 567Ω


1
fH = ≈ 175kHz
2πRCπ'
1
fL = ≈ 14Hz
2π(Rs + Ri )C

( 4) 在 中 频 段 的 增 益 为

20 lg A&usm ≈ 45dB

频 率 特 性 曲 线 如 解 图 T5.2 所 示 。

解 图 T5.2

三 、 已 知 某 放 大 电 路 的 波 特 图 如 图 T5.3 所 示 , 填 空 :

第五章题解-3
& |=
( 1) 电 路 的 中 频 电 压 增 益 20lg| A & =
d B, A 。
um um

( 2) 电 路 的 下 限 频 率 f L ≈ Hz, 上 限 频 率 f H ≈ k Hz.
&=
( 3) 电 路 的 电 压 放 大 倍 数 的 表 达 式 A 。
u

图 T5.3

解 :( 1) 60 10 4

( 2) 10 10

( 3)

± 103 ± 100 jf

10 f f f f f
(1 + )(1 + j 4 )(1 + j 5 ) (1 + j )(1 + j 4 )(1 + j 5 )
jf 10 10 10 10 10

说 明 : 该 放 大 电 路 的 中 频 放 大 倍 数 可 能 为 “ + ”, 也 可 能 为 “ - ”。

第五章题解-4
习 题
5.1 在 图 P5.1 所 示 电 路 中 , 已 知 晶 体 管 的 rbb ' 、 C μ 、 C π , R i ≈ r b e 。

填空:除要求填写表达式的之外,其余各空填入①增大、②基本不变、
③减小。

图 P5.1

( 1) 在 空 载 情 况 下 , 下 限 频 率 的 表 达 式 fL= 。 当 Rs减 小 时 ,
fL将 ; 当 带 上 负 载 电 阻 后 , fL将 。

( 2 ) 在 空 载 情 况 下 , 若 b-e 间 等 效 电 容 为 Cπ' , 则上限频率的表达


'
式 fH = ;当 R s 为 零 时 ,f H 将 ;当 R b 减 小 时 ,g m 将 ,Cπ 将 ,
fH将 。

1
解 :( 1) 。①;①。
2π ( Rs + Rb ∥ rbe ) C1

1
( 2) ;①;①,①,③。
2π [rb'e ∥ (rbb' + Rb ∥ Rs )]Cπ'

第五章题解-5
& 的表达式。
5.2 已 知 某 电 路 的 波 特 图 如 图 P5 .2 所 示 , 试 写 出 Au

图 P5.2

解: 设电路为基本共射放大电路或基本共源放大电路。

− 32 − 3.2jf
A&u ≈ 或 A&u ≈
10 f f f
(1 + )(1 + j 5 ) (1 + j )(1 + j 5 )
jf 10 10 10

& 的表达式。
5.3 已 知 某 共 射 放 大 电 路 的 波 特 图 如 图 P5 .3 所 示 , 试 写 出 Au

图 P5.3

解 :观 察 波 特 图 可 知 ,中 频 电 压 增 益 为 40d B,即 中 频 放 大 倍 数 为 - 1 00 ;
& 的表达式
下 限 截 止 频 率 为 1 Hz 和 10Hz, 上 限 截 止 频 率 为 250kHz。 故 电 路 Au


第五章题解-6
− 100
A&u =
1 10 f
(1 + )(1 + )(1 + j )
jf jf 2.5 × 105
+ 10 f 2
或 A&u =
f f
(1 + jf )(1 + j )(1 + j )
10 2.5 × 105

5.4 已 知 某 电 路 的 幅 频 特 性 如 图 P5 .4 所 示 , 试 问 :

( 1) 该 电 路 的 耦 合 方 式 ;

( 2) 该 电 路 由 几 级 放 大 电 路 组 成 ;

( 3 ) 当 f = 10 4 Hz 时 , 附 加 相 移 为
多 少 ? 当 f = 10 5 时 , 附 加 相 移 又 约 为 多
少?

解 :( 1) 因 为 下 限 截 止 频 率 为 0,
所以电路为直接耦合电路;

( 2) 因 为 在 高 频 段 幅 频 特 性 为 图 P5.4

- 60dB/十 倍 频 , 所 以 电 路 为 三 级 放 大 电 路 ;

( 3) 当 f = 10 4 Hz时 , φ ' = - 135 o ; 当 f = 10 5 Hz时 , φ ' ≈ - 270 o 。

& 的表达式,并近似估
5.5 若 某 电 路 的 幅 频 特 性 如 图 P5 .4 所 示 , 试 写 出 Au

算 该 电 路 的 上 限 频 率 fH。
& 的表达式和上限频率分别为
解: Au

± 10 3 f H'
A&u = fH ≈ ≈ 5.2kHz
f 1 .1 3
(1 + j 4 ) 3
10

第五章题解-7
5.6 已 知 某 电 路 电 压 放 大 倍 数

− 10 jf
A&u =
f f
(1 + j )(1 + j 5 )
10 10
试求解:
& = ? fL= ? fH = ?
( 1) Aum

( 2) 画 出 波 特 图 。
& 、 fL、 fH。
解 :( 1) 变 换 电 压 放 大 倍 数 的 表 达 式 , 求 出 Aum

f
− 100 ⋅ j
A&u = 10
f f
(1 + j )(1 + j 5 )
10 10
A&um = −100
f L = 10Hz
f H = 10 5 Hz

( 2 ) 波 特 图 如 解 图 P5 .6 所 示 。

解 图 P5.6

5.7 已 知 两 级 共 射 放 大 电 路 的 电 压 放 大 倍 数
第五章题解-8
200 ⋅ jf
A&u =
⎛ f ⎞⎛ f ⎞⎛ f ⎞
⎜1 + j ⎟⎜1 + j 4 ⎟⎜1 + j 5 ⎟
⎝ 5 ⎠⎝ 10 ⎠⎝ 2.5 × 10 ⎠

& = ? fL= ? fH = ?
( 1) Aum

( 2) 画 出 波 特 图 。
& 、 fL、 fH。
解 :( 1) 变 换 电 压 放 大 倍 数 的 表 达 式 , 求 出 Aum

f
10 3 ⋅ j
A&u = 5
f f f
(1 + j )(1 + j 4 )(1 + j )
5 10 2.5 × 10 5
A&um = 10 3
f L = 5Hz
f H ≈ 10 4 Hz

( 2 ) 波 特 图 如 解 图 P5 .7 所 示 。

解 图 P5.7

第五章题解-9
5.8 电 路 如 图 P5 .8 所 示 。 已 知 : 晶 体 管 的 β 、 rbb ' 、 C μ 均 相 等 , 所 有 电 容
的 容 量 均 相 等 , 静 态 时 所 有 电 路 中 晶 体 管 的 发 射 极 电 流 IEQ均 相 等 。 定 性 分 析
各电路,将结论填入空内。

图 P5.8

( 1) 低 频 特 性 最 差 即 下 限 频 率 最 高 的 电 路 是 ;

( 2) 低 频 特 性 最 好 即 下 限 频 率 最 低 的 电 路 是 ;

( 3) 高 频 特 性 最 差 即 上 限 频 率 最 低 的 电 路 是 ;

解 :( 1)( a) ( 2)( c) ( 3)( c)

5.9 在 图 P5.8( a)所 示 电 路 中 , 若 β = 10 0, r b e = 1kΩ ,C 1 = C 2 = C e =


100 μ F, 则 下 限 频 率 f L ≈ ?

解 : 由 于 所 有 电 容 容 量 相 同 , 而 Ce所 在 回 路 等 效 电 阻 最 小 , 所 以 下 限 频
率 决 定 于 Ce所 在 回 路 的 时 间 常 数 。

rbe + Rs ∥ Rb rbe + Rs
R = Re ∥ ≈ ≈ 20Ω
1+ β 1+ β
1
fL ≈ ≈ 80Hz
2π RC e

第五章题解-10
5 .10 在 图 P5.8( b)所 示 电 路 中 ,若 要 求 C 1 与 C 2 所 在 回 路 的 时 间 常 数 相 等 ,
且 已 知 r b e =1kΩ ,则 C 1 :C 2 = ? 若 C 1 与 C 2 所 在 回 路 的 时 间 常 数 均 为 25 ms ,则 C 1 、
C2各 为 多 少 ? 下 限 频 率 fL≈ ?

解 :( 1) 求 解 C 1 :C 2

因为 C1( Rs+ Ri) = C2( Rc+ RL)

将电阻值代入上式,求出

C1 : C2=5 : 1。

( 2) 求 解 C 1 、 C 2 的 容 量 和 下 限 频 率

τ
C1 = ≈ 12.5μF
Rs + Ri
τ
C2 = ≈ 2.5μF
Rc + R L
1
f L1 = f L2 = ≈ 6.4Hz
2πτ
f L ≈ 1.1 2 f L1 ≈ 10Hz

5.11 在 图 P5.8( a)所 示 电 路 中 ,若 C e 突 然 开 路 ,则 中 频 电 压 放 大 倍 数 A&usm 、


fH和 fL各 产 生 什 么 变 化 ( 是 增 大 、 减 小 、 还 是 基 本 不 变 ) ? 为 什 么 ?

& 将 减 小 , 因 为 在 同 样 幅 值 的 U& 作 用 下 , I& 将 减 小 , I& 随 之


解: Ausm i b c

减 小 , U&o 必 然 减 小 。

fL减 小 , 因 为 少 了 一 个 影 响 低 频 特 性 的 电 容 。
' '
f H 增 大 。因 为 Cπ 会 因 电 压 放 大 倍 数 数 值 的 减 小 而 大 大 减 小 ,所 以 虽 然 Cπ
所 在 回 落 的 等 效 电 阻 有 所 增 大 , 但 时 间 常 数 仍 会 减 小 很 多 , 故 fH增 大 。

5 .12 在 图 P5.8( a) 所 示 电 路 中 , 若 C 1 > C e , C 2 > C e , β = 1 00, r b e = 1 k


Ω , 欲 使 f L = 60Hz, 则 C e 应 选 多 少 微 法 ?

1
解 :下 限 频 率 决 定 于 C e 所 在 回 路 的 时 间 常 数 , f L ≈ 。R为 C e 所 在 回
2π RC e
路的等效电阻。

R和 C e 的 值 分 别 为 :

rbe + Rs ∥ Rb rbe + Rs
R = Re ∥ ≈ ≈ 20Ω
1+ β 1+ β
第五章题解-11
1
Ce ≈ ≈ 133 μ F
2π Rf L

5 .13 在 图 P5.8( d) 所 示 电 路 中 , 已 知 晶 体 管 的 rbb ' = 100Ω , r b e = 1kΩ ,


静 态 电 流 I E Q = 2 mA,Cπ' = 8 00p F;R s = 2kΩ ,R b = 5 00 kΩ ,R C = 3.3 kΩ ,C=10
μ F。

试 分 别 求 出 电 路 的 fH、 fL, 并 画 出 波 特 图 。

解 :( 1) 求 解 f L

1 1
fL = ≈ ≈ 5.3Hz
2π( Rs + Ri ) 2π( Rs + rbe )
( 2) 求 解 f H 和 中 频 电 压 放 大 倍 数

rb'e = rbe − rb'b = 0.9kΩ


1 1
fH = ≈ ≈ 316kHz
2π [ rb'e ∥ ( rb'b + R b ∥ Rs )]Cπ'
2π [ rb'e ∥ ( rb'b + Rs )]Cπ'
I EQ
gm ≈ ≈ 77 mA / V
UT
Ri r rb'e
A&usm = ⋅ b'e ⋅ (− g m R L' ) ≈ ⋅ (− g m R L' ) ≈ −76
Rs + Ri rbe Rs + rbe
20 lg A&usm ≈ 37.6dB

其 波 特 图 参 考 解 图 P5 .6。

5.14 电 路 如 图 P5.14 所 示 ,已 知 C g s = C g d = 5p F,g m = 5 mS,C 1 = C 2 = C S =


10μ F。
& 的表达式。
试 求 fH、 fL各 约 为 多 少 , 并 写 出 Aus

图 P5.14

第五章题解-12
& 的表达式分析如下:
解 : fH、 fL、 Aus

Ri
A&usm = (− g m RL' ) ≈ − g m RL' ≈ −12.4
Rs + Ri
1
fL ≈ ≈ 16Hz
2π Rs Cs
Cgs' = C gs + (1 + g m RL' )Cgd ≈ 72pF
1 1
fH = ≈ ≈ 1.1MHz
2π( Rs ∥ Rg )C gs 2π Rs Cgs'
'

f
− 12.4 ⋅ ( j
)
Aus ≈
& 16
f f
(1 + j )(1 + j )
16 1.1 × 10 6

5.15 在 图 5.4.7( a)所 示 电 路 中 ,已 知 R g = 2 MΩ ,R d = R L = 1 0kΩ ,C =


10μ F; 场 效 应 管 的 C g s = C g d = 4p F, g m = 4 mS 。 试 画 出 电 路 的 波 特 图 , 并 标
出有关数据。

解:

A&um = − g m RL' = −20, 20 lg A&um ≈ 26dB


C gs' = C gs + (1 + g m RL' )C gd = 88pF
1
fL ≈ ≈ 0.796Hz
2π(Rd + RL )C
1
fH = ≈ 904Hz
2πRg C gs'

其 波 特 图 参 考 解 图 P5 .6。

第五章题解-13
5.1 6 已 知 一 个 两 级 放 大 电 路 各 级 电 压 放 大 倍 数 分 别 为

U& − 25 j f
A&u1 = o1 =
U&i ⎛ f ⎞⎛ f ⎞
⎜1 + j ⎟⎜1 + j 5 ⎟
⎝ 4 ⎠⎝ 10 ⎠
U& − 2j f
A&u 2 = o =
U i2 ⎛
& f ⎞⎛ f ⎞
⎜1 + j ⎟⎜1 + j 5 ⎟
⎝ 50 ⎠⎝ 10 ⎠

( 1) 写 出 该 放 大 电 路 的 表 达 式 ;

( 2) 求 出 该 电 路 的 f L 和 f H 各 约 为 多 少 ;

( 3) 画 出 该 电 路 的 波 特 图 。

解 :( 1) 电 压 放 大 电 路 的 表 达 式

− 50 f 2
A&u = A&u1 A&u 2 =
f f f
(1 + j )(1 + j )(1 + j 5 ) 2
4 50 10
( 2) f L 和 f H 分 别 为 :

f L ≈ 50Hz
1 1
≈ ,f H ≈ 64.3kHz
f H 1.1 210 5

( 3 ) 根 据 电 压 放 大 倍 数 的 表 达 式 可 知 , 中 频 电 压 放 大 倍 数 为 10 4 , 增 益
为 80dB。 波 特 图 如 解 图 P5.1 6 所 示 。

解 图 P5.16

第五章题解-14
5.17 电 路 如 图 P5.17 所 示 。 试 定 性 分 析 下 列 问 题 , 并 简 述 理 由 。

( 1) 哪 一 个 电 容 决 定 电 路 的 下 限 频 率 ;

'
( 2 )若 T 1 和 T 2 静 态 时 发 射 极 电 流 相 等 ,且 rbb ' 和 Cπ 相 等 ,则 哪 一 级 的 上

限频率低。

图 P5.17

解 :( 1) 决 定 电 路 下 限 频 率 的 是 C e , 因 为 它 所 在 回 路 的 等 效 电 阻 最 小 。

'
( 2 ) 因为R2 ∥ R3 ∥ R4 >R1 ∥ R s,Cπ' 2 所 在 回 路 的 时 间 常 数 大 于 Cπ1 所 在

回路的时间常数,所以第二级的上限频率低。

第五章题解-15
5.18 若 两 级 放 大 电 路 各 级 的 波 特 图 均 如 图 P5.2 所 示 , 试 画 出 整 个 电 路 的
波特图。

& = 60dB 。在 折 线 化 幅 频 特 性 中 ,频 率 小 于 10Hz时 斜 率 为 +


解 : 20 lg Aum

40dB/十 倍 频 ,频 率 大 于 10 5 Hz时 斜 率 为 - 40dB/十 倍 频 。在 折 线 化 相 频 特 性 中 ,


f = 10Hz时 相 移 为 + 90 o ,f = 10 5 Hz时 相 移 为 - 90 o 。波 特 图 如 解 图 P5.1 8 所 示 。
解 图 P5.18

第五章题解-16
第六章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自测题
一 、 在 括 号 内 填 入 “ √ ” 或 “ ×”, 表 明 下 列 说 法 是 否 正 确 。

( 1) 若 放 大 电 路 的 放 大 倍 数 为 负 , 则 引 入 的 反 馈 一 定 是 负 反 馈 。( )

( 2) 负 反 馈 放 大 电 路 的 放 大 倍 数 与 组 成 它 的 基 本 放 大 电 路 的 放 大 倍 数
量 纲 相 同 。( )

( 3) 若 放 大 电 路 引 入 负 反 馈 , 则 负 载 电 阻 变 化 时 , 输 出 电 压 基 本 不 变 。

( )

( 4) 阻 容 耦 合 放 大 电 路 的 耦 合 电 容 、 旁 路 电 容 越 多 , 引 入 负 反 馈 后 ,
越 容 易 产 生 低 频 振 荡 。( )

解 :( 1) × ( 2) √ ( 3) × ( 4) √

二、已知交流负反馈有四种组态:

A. 电 压 串 联 负 反 馈 B. 电 压 并 联 负 反 馈

C. 电 流 串 联 负 反 馈 D. 电 流 并 联 负 反 馈

选 择 合 适 的 答 案 填 入 下 列 空 格 内 , 只 填 入 A、 B、 C 或 D。

( 1) 欲 得 到 电 流 - 电 压 转 换 电 路 , 应 在 放 大 电 路 中 引 入 ;

( 2) 欲 将 电 压 信 号 转 换 成 与 之 成 比 例 的 电 流 信 号 , 应 在 放 大 电 路 中 引
入 ;

( 3) 欲 减 小 电 路 从 信 号 源 索 取 的 电 流 , 增 大 带 负 载 能 力 , 应 在 放 大 电
路中引入 ;

( 4) 欲 从 信 号 源 获 得 更 大 的 电 流 , 并 稳 定 输 出 电 流 , 应 在 放 大 电 路 中
引入 。

解 :( 1) B ( 2) C ( 3) A ( 4) D

三 、判 断 图 T6.3 所 示 各 电 路 中 是 否 引 入 了 反 馈 ;若 引 入 了 反 馈 ,则 判 断
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若引入了交流负反馈,则判断是哪种组态的负反馈,
& 或 A& 。设 图 中 所 有
并求出反馈系数和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电压放大倍数 Auf usf

电容对交流信号均可视为短路。

第六章题解-1
图 T6.3

解 : 图 ( a) 所 示 电 路 中 引 入 了 电 流 串 联 负 反 馈 。 反 馈 系 数 和 深 度 负 反
& 分别为
馈条件下的电压放大倍数 Auf

R1 R3 R + R2 + R3
F& = A&u f ≈ 1 ⋅ RL
R1 + R2 + R3 R1 R3
式 中 RL为 电 流 表 的 等 效 电 阻 。

图 ( b) 所 示 电 路 中 引 入 了 电 压 并 联 负 反 馈 。 反 馈 系 数 和 深 度 负 反 馈 条
& 分别为
件下的电压放大倍数 Auf

1 R
F& = − A&u f ≈ − 2
R2 R1
图 ( c) 所 示 电 路 中 引 入 了 电 压 串 联 负 反 馈 。 反 馈 系 数 和 深 度 负 反 馈 条
件 下 的 电 压 放 大 倍 数 A&u f 分 别 为

F& = 1 A&u f ≈ 1
图 ( d) 所 示 电 路 中 引 入 了 正 反 馈 。

四 、 电 路 如 图 T6.4 所 示 。
第六章题解-2
( 1) 合 理 连 线 , 接 入 信 号 源 和 反 馈 , 使 电 路 的 输 入 电 阻 增 大 , 输 出 电
阻减小;
&
& = U o = 20 , 则 R F 应 取 多 少 千 欧 ?
( 2) 若 Au
U& i

图 T6.4

解 :( 1) 应 引 入 电 压 串 联 负 反 馈 , 如 解 图 T6.4 所 示 。

解 图 T6.4

& ≈ 1+ Rf
( 2) 因Au = 20 ,故 Rf = 190kΩ 。
R1

五 、已 知 一 个 负 反 馈 放 大 电 路 的 基 本 放 大 电 路 的 对 数 幅 频 特 性 如 图 T6.5

第六章题解-3
所示,反馈网络由纯电阻组成。试问:若要求电路稳定工作,即不产生自激
振荡,则反馈系数的上限值为多少分贝?简述理由。

图 T6.5

解 : 因 为 f & = 40dB,ϕ = −180°; 为 使 此 时


= 1 0 5 Hz 时 , 20 lg A
'
A

20 lg A&F&<0 , 则 需

20 lg F&<-40dB,即 F&<10 −2

第六章题解-4
习 题
6.1 选 择 合 适 的 答 案 填 入 空 内 。

( 1) 对 于 放 大 电 路 , 所 谓 开 环 是 指 。

A. 无 信 号 源 B. 无 反 馈 通 路

C. 无 电 源 D. 无 负 载

而所谓闭环是指 。

A. 考 虑 信 号 源 内 阻 B. 存 在 反 馈 通 路

C. 接 入 电 源 D. 接 入 负 载

( 2)在 输 入 量 不 变 的 情 况 下 ,若 引 入 反 馈 后 ,则 说 明 引 入 的 反 馈
是负反馈。

A. 输 入 电 阻 增 大 B. 输 出 量 增 大

C. 净 输 入 量 增 大 D. 净 输 入 量 减 小

( 3) 直 流 负 反 馈 是 指 。

A. 直 接 耦 合 放 大 电 路 中 所 引 入 的 负 反 馈

B. 只 有 放 大 直 流 信 号 时 才 有 的 负 反 馈

C. 在 直 流 通 路 中 的 负 反 馈

( 4) 交 流 负 反 馈 是 指 。

A. 阻 容 耦 合 放 大 电 路 中 所 引 入 的 负 反 馈

B. 只 有 放 大 交 流 信 号 时 才 有 的 负 反 馈

C. 在 交 流 通 路 中 的 负 反 馈

( 5) 为 了 实 现 下 列 目 的 , 应 引 入

A. 直 流 负 反 馈 B. 交 流 负 反 馈

① 为了稳定静态工作点,应引入 ;

② 为了稳定放大倍数,应引入 ;

③ 为了改变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应引入 ;

④ 为了抑制温漂,应引入 ;

⑤ 为了展宽频带,应引入 。

解 :( 1) B B ( 2) D ( 3) C ( 4) C

( 5) A B B A B

第六章题解-5
6.2 选 择 合 适 答 案 填 入 空 内 。

A. 电 压 B. 电 流 C. 串 联 D. 并 联

( 1) 为 了 稳 定 放 大 电 路 的 输 出 电 压 , 应 引 入 负反馈;

( 2) 为 了 稳 定 放 大 电 路 的 输 出 电 流 , 应 引 入 负反馈;

( 3) 为 了 增 大 放 大 电 路 的 输 入 电 阻 , 应 引 入 负反馈;

( 4) 为 了 减 小 放 大 电 路 的 输 入 电 阻 , 应 引 入 负反馈;

( 5) 为 了 增 大 放 大 电 路 的 输 出 电 阻 , 应 引 入 负反馈;

( 6) 为 了 减 小 放 大 电 路 的 输 出 电 阻 , 应 引 入 负反馈。

解 :( 1) A ( 2) B ( 3) C ( 4) D ( 5) B ( 6) A

6.3 判 断 下 列 说 法 的 正 误 , 在 括 号 内 填 入 “ √ ” 或 “ ×” 来 表 明 判 断 结
果。

( 1) 只 要 在 放 大 电 路 中 引 入 反 馈 , 就 一 定 能 使 其 性 能 得 到 改 善 。( )

( 2) 放 大 电 路 的 级 数 越 多 , 引 入 的 负 反 馈 越 强 , 电 路 的 放 大 倍 数 也 就
越 稳 定 。( )

( 3) 反 馈 量 仅 仅 决 定 于 输 出 量 。( )

( 4) 既 然 电 流 负 反 馈 稳 定 输 出 电 流 , 那 么 必 然 稳 定 输 出 电 压 。( )

解 :( 1) × ( 2) × ( 3) √ ( 4) ×

第六章题解-6
6.4 判 断 图 P6 .4 所 示 各 电 路 中 是 否 引 入 了 反 馈 ,是 直 流 反 馈 还 是 交 流 反
馈,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设图中所有电容对交流信号均可视为短路。

图 P6.4

解 : 图 ( a) 所 示 电 路 中 引 入 了 直 流 负 反 馈 。

图 ( b) 所 示 电 路 中 引 入 了 交 、 直 流 正 反 馈 。

图 ( c) 所 示 电 路 中 引 入 了 直 流 负 反 馈

图 ( d)、( e)、( f)、( g)、( h) 所 示 各 电 路 中 均 引 入 了 交 、 直 流 负 反 馈 。

第六章题解-7
6.5 电 路 如 图 6.5 所 示 , 要 求 同 题 6.4。

图 P6.5

第六章题解-8
解 : 图 ( a) 所 示 电 路 中 引 入 了 交 、 直 流 负 反 馈

图 ( b) 所 示 电 路 中 引 入 了 交 、 直 流 负 反 馈

图 ( c) 所 示 电 路 中 通 过 R s 引 入 直 流 负 反 馈 , 通 过 R s 、 R 1 、 R 2 并 联 引 入 交
流 负 反 馈 , 通 过 C2、 Rg引 入 交 流 正 反 馈 。

图 ( d)、( e)、( f) 所 示 各 电 路 中 均 引 入 了 交 、 直 流 负 反 馈 。

图( g)所 示 电 路 中 通 过 R 3 和 R 7 引 入 直 流 负 反 馈 ,通 过 R 4 引 入 交 、直 流 负
反馈。

6.6 分 别 判 断 图 6.4( d)~( h)所 示 各 电 路 中 引 入 了 哪 种 组 态 的 交 流 负


反馈,并计算它们的反馈系数。

解:各电路中引入交流负反馈的组态及反馈系数分别如下:
( d) 电 流 并 联 负 反 馈 F& = I&f I&o = 1
R1
( e) 电 压 串 联 负 反 馈 F& = U&f U&o =
R1 + R2
( f) 电 压 串 联 负 反 馈 F& = U&f U&o = 1
R1
( g) 电 压 串 联 负 反 馈 F& = U&f U&o =
R1 + R2
R1
( h) 电 压 串 联 负 反 馈 F& = U&f U&o =
R1 + R3

6.7 分 别 判 断 图 P6 .5( a)( b)( e)( f)( g) 所 示 各 电 路 中 引 入 了 哪 种 组


态的交流负反馈,并计算它们的反馈系数。

解:各电路中引入交流负反馈的组态及反馈系数分别如下:

( a) 电 压 并 联 负 反 馈 F& = I f U o = − 1 R
( b) 电 压 并 联 负 反 馈 F& = I f U o = − 1 R4
R2
( e) 电 流 并 联 负 反 馈 F& = I&f I&o =
R1 + R2
R1
( f) 电 压 串 联 负 反 馈 F& = U&f U&o =
R1 + R4
R2 R9
( g) 电 流 串 联 负 反 馈 F& = U&f I&o = −
R2 + R4 + R9

第六章题解-9
6.8 估 算 图 6.4( d ) ~ ( h ) 所 示 各 电 路 在 深 度 负 反 馈 条 件 下 的 电 压 放 大
倍数。

解:各电路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电压放大倍数如下:

U& I& R I& R R


(d) A&u f = o ≈ o L ≈ o L = L
U&i I&i R1 I&f R1 R1
U& U& R
(e) A&u f = o ≈ o = 1 + 3
&
Ui Uf& R1
U& U&
(f) A&u f = o ≈ o = 1
U& U&
i f

U& U& R
(g) A&u f = o ≈ o = 1 + 2
U&i U&f R1
U& U& R
(h) A&u f = o ≈ o = 1 + 3
U & U& R
i f 1

6.9 估 算 图 6.5( e)( f)( g)所 示 各 电 路 在 深 度 负 反 馈 条 件 下 的 电 压 放 大


倍数。

解:各电路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电压放大倍数如下:

U& I& ( R ∥ RL ) R R'


(e) A&usf = o ≈ o 4 = (1 + 1 ) ⋅ L
U&i I&f Rs R2 Rs
U& U& R
(f) A&uf = o ≈ o = 1 + 4
U& U&
i f R1
U& I& ( R ∥ R8 ∥ RL )
(g) A&uf = o ≈ o 7
U&i U& f

( R2 + R4 + R9 )( R7 ∥ R8 ∥ RL )
=−
R2 R9

6.10 分 别 说 明 图 6 .4( d) ~ ( h) 所 示 各 电 路 因 引 入 交 流 负 反 馈 使 得 放
大电路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所产生的变化。只需说明是增大还是减小即可。

解 : 图 ( d) 所 示 电 路 因 引 入 负 反 馈 而 使 输 入 电 阻 减 小 、 输 出 电 阻 增 大 。

图 ( e) ~( h )所 示 各 电 路 均 因 引 入 负 反 馈 而 使 输 入 电 阻 增 大 ,输 出 电 阻
减小。

第六章题解-10
6.11 分 别 说 明 图 6.5( a)( b )( c)( e)( f)( g ) 所 示 各 电 路 因 引 入 交 流
负反馈使得放大电路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所产生的变化。只需说明是增大还
是减小即可。

解 : 图 6.5( a)( b)( c)( e)( f)( g) 所 示 各 电 路 因 引 入 交 流 负 反 馈 使 得


放大电路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所产生的变化如下:

( a) 输 入 电 阻 减 小 , 输 出 电 阻 减 小 。

( b) 输 入 电 阻 减 小 , 输 出 电 阻 减 小 。

( c) 输 入 电 阻 增 大 , 输 出 电 阻 增 大 。

( e) 输 入 电 阻 减 小 , 输 出 电 阻 增 大 。

( f) 输 入 电 阻 增 大 , 输 出 电 阻 减 小 。

( g) 输 入 电 阻 增 大 , 输 出 电 阻 增 大 。

6.1 2 电 路 如 图 P6.12 所 示 ,已 知 集 成 运 放 的 开 环 差 模 增 益 和 差 模 输 入 电
阻 均 近 于 无 穷 大 , 最 大 输 出 电 压 幅 值 为 ±14 V。 填 空 :

电路引入了 (填入反馈组态)交流负反馈,电路的输
入电阻趋近于 ,电 压 放 大 倍 数 A u f = △ u O /△ u I ≈ 。设 u I
= 1V, 则 u O ≈ V; 若 R 1 开 路 , 则 u O 变 为 V; 若 R 1 短 路 , 则 u O
变为 V ; 若 R2 开 路 , 则 uO 变 为 V ; 若 R2 短 路 , 则 uO 变 为
V。

P6.12

解 : 电 压 串 联 负 反 馈 , 无 穷 大 , 11。 11; 1; 1 4; 14; 1 。

第六章题解-11
6.1 3 电 路 如 图 P6.13 所 示 ,试 说 明 电 路 引 入 的 是 共 模 负 反 馈 ,即 反 馈 仅
对共模信号起作用。

图 P6.13

解 : 若 uB1= uB2增 大 , 则 产 生 下 列 过 程 :

uB1= uB2↑→uC1= uC2↓(uB4= uB5↓)→iE4=iE5↓→uR5↓(uB3↓)→iC3↓→uR1↓

uC1= uC2↑←

说明电路对共模信号有负反馈作用。

6.14 已 知 一 个 负 反 馈 放 大 电 路 的 A = 10 5 , F = 2 ×10 3

( 1) A f = ?

( 2) 若 A的 相 对 变 化 率 为 20% , 则 A f 的 相 对 变 化 率 为 多 少 ?

解 :( 1) 因 为 AF= 200 > > 1, 所 以

A f ≈ 1/F= 500

( 2) 根 据 题 目 所 给 数 据 , 可 知

1 1
= ≈ 0.005
1 + AF 1 + 2 × 10 2
1
A f 相 对 变 化 率 为 A的 相 对 变 化 率 的 , 故 A f 的 相 对 变 化 率 约 为 0.1
1+AF
%。

第六章题解-12
6.1 5 已 知 一 个 电 压 串 联 负 反 馈 放 大 电 路 的 电 压 放 大 倍 数 A u f = 20 , 其 基
本 放 大 电 路 的 电 压 放 大 倍 数 A u 的 相 对 变 化 率 为 10% ,A u f 的 相 对 变 化 率 小 于 0.1
% , 试 问 F和 A u 各 为 多 少 ?

解 : 先 求 解 AF , 再 根 据 深 度 负 反 馈 的 特 点 求 解 A 。

10%
AF ≈ = 100
0 .1 %
AF >>1

1 1
所以 F≈ = = 0.05
Af 20

AF
Au = A = ≈ 2000
F

6.1 6 电 路 如 图 P6.16 所 示 。 试 问 : 若 以 稳 压 管 的 稳 定 电 压 U Z 作 为 输 入 电
压 , 则 当 R2的 滑 动 端 位 置 变 化 时 , 输 出 电 压 UO的 调 节 范 围 为 多 少 ?

图 P6.16

解 : UO的 调 节 范 围 约 为

R1 + R2 + R3 R + R 2 + R3 R + R 2 + R3 R + R 2 + R3
⋅U Z ~ 1 ⋅U Z , 即 1 ⋅ 6V ~ 1 ⋅ 6V
R1 + R2 R1 R1 + R 2 R1

第六章题解-13
&= 10 4
6.1 7 已 知 负 反 馈 放 大 电 路 的 A 。
f f
(1 + j 4 )(1 + j 5 ) 2
10 10
试 分 析 : 为 了 使 放 大 电 路 能 够 稳 定 工 作 ( 即 不 产 生 自 激 振 荡 ), 反 馈 系
数的上限值为多少?

解:根据放大倍数表达式可知,放大电路高频段有三个截止频率,分别

f L 1 = 10 4 Hz f L 2 = f L 3 = 1 0 5 Hz

& 约 为 60d B, 附 加 相 移
因 为 fL2= fL3= 10 fL1, 所 以 , 在 f = fL2= fL3时 , A

&F& 小 于 0d B, 即 不 满 足 自 激 振 荡
约 为 - 180°。 为 了 使 f = f L 2 = f L 3 时 的 20 lg A

的 幅 值 条 件 , 反 馈 系 数 20 lg F& 的 上 限 值 应 为 - 6 0dB,即 F& 的 上 限 值 为 10 3 。


6.1 8 以 集 成 运 放 作 为 放 大 电 路 ,引 入 合 适 的 负 反 馈 ,分 别 达 到 下 列 目 的 ,
要求画出电路图来。

( 1) 实 现 电 流 - 电 压 转 换 电 路 ;

( 2) 实 现 电 压 - 电 流 转 换 电 路 ;

( 3) 实 现 输 入 电 阻 高 、 输 出 电 压 稳 定 的 电 压 放 大 电 路 ;

( 4) 实 现 输 入 电 阻 低 、 输 出 电 流 稳 定 的 电 流 放 大 电 路 。

解 :可 实 现 题 目( 1)( 2)( 3)( 4)要 求 的 参 考 电 路 分 别 如 解 图 P6.18( a)


( b)( c)( d ) 所 示 。

第六章题解-14
解 图 P6.18

6.1 9 电 路 如 图 P6.19 所 示 。

( 1)试 通 过 电 阻 引 入 合 适 的 交 流 负 反 馈 ,使 输 入 电 压 u I 转 换 成 稳 定 的 输
出 电 流 iL;

( 2) 若 u I = 0 ~ 5V时 , i L = 0~ 10 mA , 则 反 馈 电 阻 R F 应 取 多 少 ?

图 P6.19

第六章题解-15
( 1 )引 入 电 流 串 联 负 反 馈 ,通 过 电 阻 R f 将 三 极 管 的 发 射 极 与 T 2 管 的 栅
解:
极 连 接 起 来 , 如 解 图 P6.19 所 示 。

解 图 P6.19

& ≈ 1 F&求 解 R f 。
( 2) 首 先 求 解 F& , 再 根 据 Af

R1Rf
F& =
R1 + Rf + R6
R + Rf + R6
A&f ≈ 1
R1Rf

10 + Rf + 1.5 10
代入数据 =
10 × 1.5 5
所以 R f = 1 8.5kΩ

&F& 的 波 特 图 如 图 ( b) 所 示 。
6.2 0 图 P6.20 ( a) 所 示 放 大 电 路 A
第六章题解-16
( 1) 判 断 该 电 路 是 否 会 产 生 自 激 振 荡 ? 简 述 理 由 。

( 2) 若 电 路 产 生 了 自 激 振 荡 , 则 应 采 取 什 么 措 施 消 振 ? 要 求 在 图 ( a)
中画出来。

( 3) 若 仅 有 一 个 50p F 电 容 , 分 别 接 在 三 个 三 极 管 的 基 极 和 地 之 间 均 未
能消振,则将其接在何处有可能消振?为什么?

图 P6.20

解 :( 1) 电 路 一 定 会 产 生 自 激 振 荡 。 因 为 在 f = 10 3 Hz时 附 加 相 移 为 -
45˚,在 f = 10 4 Hz时 附 加 相 移 约 为 - 135˚,在 f = 10 5 Hz时 附 加 相 移 约 为 - 225˚,

因 此 附 加 相 移 为 - 180˚的 频 率 在 10 4 Hz~ 10 5 Hz之 间 , 此 时 A


&F&>0 , 故 一 定 会

产生自激振荡。

( 2) 可 在 晶 体 管 T 2 的 基 极 与 地 之 间 加 消 振 电 容 。

注:方法不唯一。

( 3) 可 在 晶 体 管 T 2 基 极 和 集 电 极 之 间 加 消 振 电 容 。 因 为 根 据 密 勒 定 理 ,

第六章题解-17
等效在基极与地之间的电容比实际电容大得多,因此容易消振。

6.21 试 分 析 如 图 P6.21 所 示 各 电 路 中 是 否 引 入 了 正 反 馈( 即 构 成 自 举 电
路 ), 如 有 , 则 在 电 路 中 标 出 , 并 简 述 正 反 馈 起 什 么 作 用 。 设 电 路 中 所 有 电 容
对交流信号均可视为短路。

图 P6.21

解 :图( a)所 示 电 路 中 通 过 C 2 、R 3 引 入 了 正 反 馈 ,作 用 是 提 高 输 入 电 阻 ,
改善跟随特性。

图 ( b) 所 示 电 路 中 通 过 C2、 R3引 入 了 正 反 馈 , 作 用 是 提 高 第 二 级 跟 随 范
围,增大放大倍数,使输出的正方向电压有可能高于电源电压。

6.2 2 在 图 P6.2 2 所 示 电 路 中 , 已 知 A 为 电 流 反 馈 型 集 成 运 放 , 试 问 :

( 1) 中 频 电 压 放 大 倍 数 ;

( 2) 上 限 截 止 频 率 。

图 P6.22

第六章题解-18
& ≈ 1 + Rf
解 :( 1) Au
R

解 图 P6.22

( 2) 画 出 图 P6.22 所 示 电 路 中 集 成 运 放 的 等 效 电 路 如 解 图 P6.2 2 所 示 。

因 为 ro很 小 , 反 相 输 入 端 电 位 为

U&n = U&i − I&i ro ≈ U&i


将 集 成 运 放 的 内 部 电 路 替 换 为 图 6.7.6 所 示 电 路( 参 阅 P297~ P298),可

I&i = jω CU&o

U& U& − U&o U&i ( R + Rf ) U&o


I&i ≈ i + i = − = jω CU&o
R Rf RRf Rf
1 + jω R f C U& ( R + Rf )
U&o ( )≈ i
Rf RRf
U& R 1
A&u = o ≈ (1 + f ) ⋅
U&i R 1 + jω R f C

1
所以上限截止频率为 fH =
2π Rf C

第六章题解-19
6 .23 已 知 集 成 运 放 的 开 环 差 模 增 益 A o d = 2×10 5 , 差 模 输 入 电 阻 r i d = 2 M
Ω , 输 出 电 阻 r o = 200 Ω 。 试 用 方 块 图 法 分 别 求 解 图 P6.23 所 示 各 电 路 的
A、F、Af 、Rif 、Rof 。

图 P6.23

解 : 图 P6.23 ( a) 所 示 反 馈 放 大 电 路 的 基 本 放 大 电 路 如 解 图 P6.23 ( a)
所 示 , 因 此 A、F、Af 分 析 如 下 :
Δu O Δu O
A= = = − Aod (rid ∥ Rf )
ΔiI Δu i

rid ∥ Rf
ΔiF 1
F= =−
Δu O Rf
1 1
1 + AF = 1 + Aod (rid ∥ Rf ) ⋅ ≈ Aod ⋅ (rid ∥ Rf ) ⋅
Rf Rf
− Aod (rid ∥ Rf )
Af =
1
1 + Aod ⋅ (rid ∥ Rf ) ⋅
Rf

解 图 P6.23

Ri、Ro 、 Rif 、Rof 分 别 为

第六章题解-20
Ri = rid ∥ Rf
Ro = ro ∥ Rf

rid ∥ Rf Rf
Rif ≈ =
1 Aod
Aod ⋅ (rid ∥ Rf ) ⋅
Rf
ro ∥ Rf (ro ∥ Rf )(rid + Rf )
Rof ≈ =
1 Aod rid
Aod ⋅ (rid ∥ Rf ) ⋅
Rf

若 rid>>Rf ,ro<<Rf , 则

A ≈ -Aod Rf ,Ri ≈ Rf ,Ro ≈ ro


− Aod Rf
Af =
1 + Aod
Rif ≈ Rf Aod
Rof ≈ ro Aod

整 个 电 路 的 输 入 电 阻 约 为 ( R+ R f /A o d )。

图 P6.23( b)所 示 反 馈 放 大 电 路 的 基 本 放 大 电 路 如 解 图 P6.23( b)所 示 ,


因 此 A、F、Af 、Rif 、Rof 分 析 如 下 :

Ri = rid + R ∥ Rf Ro = ro ∥ ( R + Rf )
rid + R ∥ Rf
u I = u Id ⋅
rid
Δu O Δu O rid
A= = = Aod ⋅
Δu I r + R ∥ Rf rid + R ∥ Rf
Δu Id ⋅ id
rid
Δu F R
F= =
Δu O R + Rf
rid R rid R
1 + AF = 1 + Aod ⋅ ⋅ ≈ Aod ⋅ ⋅
rid + R ∥ Rf R + Rf rid + R ∥ Rf R + Rf

第六章题解-21
rid
Aod ⋅
rid + R ∥ Rf
Af =
rid R
1 + Aod ⋅ ⋅
rid + R ∥ Rf R + Rf
rid R
Rif ≈ (rid + R ∥ Rf ) Aod ⋅ ⋅
rid + R ∥ Rf R + Rf
rid R
= Aod ⋅
R + Rf
ro ∥ ( R + Rf )
Rof ≈
rid R
Aod ⋅ ⋅
rid + R ∥ Rf R + Rf
ro ∥ ( R + Rf ) rid + R ∥ Rf R + Rf
= ⋅ ⋅
Aod rid R

若 rid>>R ∥ Rf ,ro<<( R + Rf ) , 则

Ri ≈ rid Ro ≈ ro
R
A ≈ Aod AF ≈ Aod ⋅
R + Rf
Aod
Af ≈
R
1 + Aod ⋅
R + Rf
R A r R
Rif ≈ rid (1 + Aod ⋅ ) ≈ od id
R + Rf R + Rf
ro ro R + Rf
Rof ≈ ≈ ⋅
R Aod R
1 + Aod ⋅
R + Rf

第六章题解-22
第七章 信号的运算和处理

自 测 题
一 、 判 断 下 列 说 法 是 否 正 确 , 用 “ √ ” 或 “ ×” 表 示 判 断 结 果 。
( 1) 运 算 电 路 中 一 般 均 引 入 负 反 馈 。( )
( 2) 在 运 算 电 路 中 , 集 成 运 放 的 反 相 输 入 端 均 为 虚 地 。( )
( 3) 凡 是 运 算 电 路 都 可 利 用 “ 虚 短 ” 和 “ 虚 断 ” 的 概 念 求 解 运 算 关 系 。
( )
( 4) 各 种 滤 波 电 路 的 通 带 放 大 倍 数 的 数 值 均 大 于 1。( )
解 :( 1) √ ( 2) × ( 3) √ ( 4) ×

二、现有电路:
A. 反 相 比 例 运 算 电 路 B. 同 相 比 例 运 算 电 路
C. 积 分 运 算 电 路 D. 微 分 运 算 电 路
E. 加 法 运 算 电 路 F. 乘 方 运 算 电 路
选择一个合适的答案填入空内。
( 1) 欲 将 正 弦 波 电 压 移 相 + 90 O , 应 选 用 。
( 2) 欲 将 正 弦 波 电 压 转 换 成 二 倍 频 电 压 , 应 选 用 。
( 3) 欲 将 正 弦 波 电 压 叠 加 上 一 个 直 流 量 , 应 选 用 。
( 4) 欲 实 现 A u = - 100 的 放 大 电 路 , 应 选 用 。
( 5) 欲 将 方 波 电 压 转 换 成 三 角 波 电 压 , 应 选 用 。
( 6) 欲 将 方 波 电 压 转 换 成 尖 顶 波 波 电 压 , 应 选 用 。
解 :( 1) C ( 2) F ( 3) E ( 4) A ( 5) C ( 6) D

三、填空:
( 1)为 了 避 免 50Hz 电 网 电 压 的 干 扰 进 入 放 大 器 ,应 选 用 滤波
电路。
( 2 )已 知 输 入 信 号 的 频 率 为 10kHz~ 1 2k Hz ,为 了 防 止 干 扰 信 号 的 混 入 ,
应选用 滤波电路 。
( 3) 为 了 获 得 输 入 电 压 中 的 低 频 信 号 , 应 选 用 滤波电路 。
( 4) 为 了 使 滤 波 电 路 的 输 出 电 阻 足 够 小 , 保 证 负 载 电 阻 变 化 时 滤 波 特
性不变,应选用 滤波电路 。
解 :( 1) 带 阻 ( 2) 带 通 ( 3) 低 通 ( 4) 有 源
第七章题解-1
四 、已 知 图 T7.4 所 示 各 电 路 中 的 集 成 运 放 均 为 理 想 运 放 ,模 拟 乘 法 器 的
乘积系数 k 大于零。试分别求解各电路的运算关系。

图 T7.4

解 : 图 ( a) 所 示 电 路 为 求 和 运 算 电 路 , 图 ( b) 所 示 电 路 为 开 方 运 算 电
路。它们的运算表达式分别为

u I1 u I2 Rf R4
(a ) u O1 = − Rf ( + ) + (1 + )⋅ ⋅ u I3
R1 R2 R1 ∥ R2 R3 + R4
1
RC ∫
uO = − u O1dt

R R R
( b) u O2 = − 2 u I = − 3 u O' = − 3 ⋅ ku O2
R1 R4 R4
R2 R4
uO = ⋅ uI
kR1 R3

第七章题解-2
习 题

本章习题中的集成运放均为理想运放。
7.1 分别选择“反相”或“同相”填入下列各空内。
( 1) 比 例 运 算 电 路 中 集 成 运 放 反 相 输 入 端 为 虚 地 ,而 比例运
算电路中集成运放两个输入端的电位等于输入电压。
( 2) 比 例 运 算 电 路 的 输 入 电 阻 大 ,而 比例运算电路的输入电
阻小。
( 3) 比 例 运 算 电 路 的 输 入 电 流 等 于 零 ,而 比例运算电路的输
入电流等于流过反馈电阻中的电流。
( 4) 比 例 运 算 电 路 的 比 例 系 数 大 于 1, 而 比例运算电路的比
例系数小于零。
解 :( 1) 反 相 , 同 相 ( 2) 同 相 , 反 相 ( 3) 同 相 , 反 相
( 4) 同 相 , 反 相

7.2 填 空 :
( 1) 运 算 电 路 可 实 现 Au> 1 的 放 大 器 。
( 2) 运 算 电 路 可 实 现 Au< 0 的 放 大 器 。
( 3) 运算电路可将三角波电压转换成方波电压。
( 4) 运 算 电 路 可 实 现 函 数 Y= a X 1 + b X 2 + cX 3 ,a、b和 c均 大 于 零 。
( 5) 运 算 电 路 可 实 现 函 数 Y= a X 1 + b X 2 + cX 3 ,a、b和 c均 小 于 零 。
( 6) 运 算 电 路 可 实 现 函 数 Y= a X 2 。
解 :( 1) 同 相 比 例 ( 2) 反 相 比 例 ( 3) 微 分 ( 4) 同 相 求 和
( 5) 反 相 求 和 ( 6) 乘 方

7.3 电 路 如 图 P7.3 所 示 ,集 成 运 放 输 出 电 压 的 最 大 幅 值 为 ±14 V,填 表 。

第七章题解-3
图 P7.3

u I /V 0.1 0.5 1.0 1.5


u O 1 /V
u O 2 /V

解 : u O 1 = (- R f /R) u I = - 10 u I , u O 2 = (1+R f /R ) u I = 11 u I 。 当 集 成 运 放
工 作 到 非 线 性 区 时 , 输 出 电 压 不 是 + 14 V, 就 是 - 1 4 V。

u I /V 0.1 0.5 1.0 1.5


u O 1 /V -1 -5 - 10 - 14
u O 2 /V 1.1 5.5 11 14

7.4 设 计 一 个 比 例 运 算 电 路 , 要 求 输 入 电 阻 R i = 2 0kΩ , 比 例 系 数 为 -
100 。
解 : 可 采 用 反 相 比 例 运 算 电 路 , 电 路 形 式 如 图 P7.3 (a)所 示 。 R= 2 0kΩ ,
R f = 2MΩ 。

7.5 电 路 如 图 P7 .5 所 示 , 试 求 :
( 1) 输 入 电 阻 ;
( 2) 比 例 系 数 。
解 : 由 图 可 知 R i = 5 0kΩ , u M = - 2u I 。
iR 2 = iR 4 + iR3
uM uM uM − uO
即 − = +
R2 R4 R3
输出电压 u O = 52u M = −104u I 图 P7.5

7.6 电 路 如 图 P7 .5 所 示 , 集 成 运 放 输 出 电 压 的 最 大 幅 值 为 ± 14V , u I 为
2V的 直 流 信 号 。 分 别 求 出 下 列 各 种 情 况 下 的 输 出 电 压 。
第七章题解-4
( 1) R 2 短 路 ;( 2) R 3 短 路 ;( 3) R 4 短 路 ;( 4) R 4 断 路 。
R3
解 :( 1) u O = − = −2 u I = −4V
R1
R2
( 2) u O = − = −2 u I = −4V
R1
( 3 ) 电 路 无 反 馈 , u O = - 14V
R2 + R3
( 4 ) uO = − = −4 u I = −8V
R1

7.7 电 路 如 图 P7 .7 所 示 , T 1 、 T 2 和 T 3 的 特 性 完 全 相 同 , 填 空 :
( 1) I 1 ≈ mA, I 2 ≈ mA ;
( 2 ) 若 I 3 ≈ 0 .2 mA, 则 R 3 ≈ kΩ 。

图 P7.7

解 :( 1) 1, 0 .4;( 2) 1 0。

7.8 试 求 图 P7.8 所 示 各 电 路 输 出 电 压 与 输 入 电 压 的 运 算 关 系 式 。

第七章题解-5
图 P7.8

解 :在 图 示 各 电 路 中 ,集 成 运 放 的 同 相 输 入 端 和 反 相 输 入 端 所 接 总 电 阻
均相等。各电路的运算关系式分析如下:
Rf R R
( a) u O = − ⋅ u I1 − f ⋅ u I2 + f ⋅ u I3 = −2u I1 − 2u I2 + 5u13
R1 R2 R3
Rf R R
( b ) uO = − ⋅ u I1 + f ⋅ u I2 + f ⋅ u I3 = −10u I1 + 10u I2 + u13
R1 R2 R3
Rf
( c) u O = (u I2 − u I1 ) = 8 (u I2 − u I1 )
R1
Rf R R R
(d) u O = − ⋅ u I1 − f ⋅ u I2 + f ⋅ u I3 + f ⋅ u I4
R1 R2 R3 R4
= −20u I1 − 20u I2 + 40u13 + u14

7.9 在 图 P7.8 所 示 各 电 路 中 , 是 否 对 集 成 运 放 的 共 模 抑 制 比 要 求 较 高 ,
为什么?
解 :因 为均有共 模输入信 号,所以 均要求用 具有高共 模抑制比 的集成 运
放。

7.10 在 图 P7.8 所 示 各 电 路 中 , 集 成 运 放 的 共 模 信 号 分 别 为 多 少 ? 要 求

第七章题解-6
写出表达式。
解 :因 为 集 成 运 放 同 相 输 入 端 和 反 相 输 入 端 之 间 净 输 入 电 压 为 零 ,所 以
它们的电位就是集成运放的共模输入电压。图示各电路中集成运放的共模信
号分别为
( a) u IC = u I3
R3 R2 10 1
( b ) u IC = ⋅ u I2 + ⋅ u I3 = u I2 + u I3
R2 + R3 R2 + R3 11 11
Rf 8
( c) u IC = ⋅ u I2 = u I2
R1 + Rf 9
R4 R3 40 1
( d ) u IC = ⋅ u I3 + ⋅ u I4 = u I3 + u I4
R3 + R4 R3 + R4 41 41

7.11 图 P7.11 所 示 为 恒 流 源 电 路 , 已 知 稳 压 管 工 作 在 稳 压 状 态 , 试 求 负
载电阻中的电流。

图 P 7 . 11

uP U Z
解 : IL = = = 0.6 mA
R2 R2

7.12 电 路 如 图 P7.1 2 所 示 。

第七章题解-7
( 1) 写 出 u O 与 u I 1 、 u I 2 的 运 算 关 系 式 ;
( 2) 当 R W 的 滑 动 端 在 最 上 端 时 , 若 u I 1 = 1 0 mV, u I 2 = 2 0mV, 则 u O = ?
( 3) 若 u O 的 最 大 幅 值 为 ±14 V, 输 入 电 压 最 大 值 u I 1 m a x = 1 0 mV, u I 2 m a x
= 20 mV , 最 小 值 均 为 0 V , 则 为 了 保 证 集 成 运 放 工 作 在 线 性 区 , R 2 的 最 大 值
为多少?

图 P7.12

解 :( 1) A 2 同 相 输 入 端 电 位

Rf
u P2 = u N2 = (u I2 − u I1 ) = 10 (u I2 − u I1 )
R
R2 R
输出电压 u O = (1 + ) ⋅ u P2 = 10(1 + 2 )(u I2 − u I1 )
R1 R1
RW
或 u O = 10 ⋅ ⋅ (u I2 − u I1 )
R1
( 2) 将 u I 1 = 1 0 mV, u I 2 = 2 0mV 代 入 上 式 , 得 u O = 1 00 mV
( 3) 根 据 题 目 所 给 参 数 , (u I2 − u I1 ) 的 最 大 值 为 20 mV 。 若 R 1 为 最 小 值 ,
则为保证集成运放工作在线性区, (u I2 − u I1 ) = 20 mV 时 集 成 运 放 的 输 出 电 压
应 为 + 14 V, 写 成 表 达 式 为
RW 10
u O = 10 ⋅ ⋅ (u I2 − u I1 ) = 10 ⋅ ⋅ 20 = 14
R1 min R1 min
故 R 1 m i n ≈ 143 Ω
R 2 m a x = R W - R 1 m i n ≈ ( 10- 0 .143) kΩ ≈ 9 .86 kΩ

7.13 分 别 求 解 图 P7.13 所 示 各 电 路 的 运 算 关 系 。

第七章题解-8
图 P7.13

解 : 图 ( a) 所 示 为 反 相 求 和 运 算 电 路 ; 图 ( b) 所 示 的 A 1 组 成 同 相 比 例
运 算 电 路 , A 2 组 成 加 减 运 算 电 路 ; 图 ( c) 所 示 的 A 1 、 A 2 、 A 3 均 组 成 为 电 压 跟
随 器 电 路 , A4组 成 反 相 求 和 运 算 电 路 。
( a) 设 R 3 、 R 4 、 R 5 的 节 点 为 M, 则

u I1 u I2
u M = − R3 ( + )
R1 R2
u I1 u I2 u M
iR 4 = iR3 − iR5 = + −
R1 R2 R5
R3 R4 u I1 u I2
u O = u M − i R 4 R4 = −( R3 + R4 + )( + )
R5 R1 R2

( b) 先 求 解 u O 1 , 再 求 解 u O 。

第七章题解-9
R3
u O1 = (1 + )u I1
R1
R5 R
uO = − u O1 + (1 + 5 )u I2
R4 R4
R5 R R
=− (1 + 3 )u I1 + (1 + 5 )u I2
R4 R1 R4
R5
= (1 + )(u I2 − u I1 )
R4

( c) A 1 、 A 2 、 A 3 的 输 出 电 压 分 别 为 u I 1 、 u I 2 、 u I 3 。 由 于 在 A 4 组 成 的 反 相
求和运算电路中反相输入端和同相输入端外接电阻阻值相等,所以
R4
uO = (u I1 + u I2 + u I3 ) = 10 (u I1 + u I2 + u I3 )
R1

7.14 在 图 P7.14( a)所 示 电 路 中 ,已 知 输 入 电 压 u I 的 波 形 如 图( b)所 示 ,


当 t= 0 时 u O = 0 。 试 画 出 输 出 电 压 u O 的 波 形 。

图 P7.14

1 t2
解:输出电压的表达式为 uO = −
RC ∫t
1
u I dt + u O (t1 )

当 uI为 常 量 时

1
uO = − uI (t2 − t1 ) + uO (t1 )
RC
1
=− 5 uI (t2 − t1 ) + uO (t1 )
10 × 10− 7
= -100uI (t2 − t1 ) + uO (t1 )

若 t= 0 时 u O = 0, 则 t= 5 ms时
- 3
u O = - 100 ×5×5×10 V= - 2 .5 V。
第七章题解-10
当 t= 15 mS 时
- 3
u O = [- 1 00×(- 5 )×10×10 + ( - 2 .5) ]V= 2.5V。
因 此 输 出 波 形 如 解 图 P7.14 所 示 。

解 图 P7.14

7.15 已 知 图 P7.15 所 示 电 路 输 入 电 压 u I 的 波 形 如 图 P7 .4( b) 所 示 , 且 当


t= 0 时 u O = 0 。 试 画 出 输 出 电 压 u O 的 波 形 。

图 P7.15

解 图 P7.15

解 :输 出 电 压 与 输 入 电 压 的 运 算 关 系 为 u O = 100u(
I t 2 - t 1 )+ u I - u C
( t 1 ),
波 形 如 解 图 P7.15 所 示 。

第七章题解-11
7.16 试 分 别 求 解 图 P7.1 6 所 示 各 电 路 的 运 算 关 系 。

图 P7.16

解:利用节点电流法,可解出各电路的运算关系分别为:
R2 1
R1C ∫
( a) uO = − uI − u I dt = −u I − 100∫ u I dt
R1
du I C1 du
( b) u O = − RC1 − u I = −10 −3 I − 2u I
dt C 2 dt
1
( c) uO =
RC ∫ u I dt = 10 3 ∫ u I dt

1 u I1 u I2
C ∫ R1 R2
( d) uO = − ( + )dt = −100∫ (u I1 + 0.5u I2 )dt

7.1 7 在 图 P7.1 7 所 示 电 路 中 ,已 知 R 1 = R= R'= 100 kΩ ,R 2 = R f = 100kΩ ,


第七章题解-12
C= 1μ F。

图 P7.17

( 1) 试 求 出 u O 与 u I 的 运 算 关 系 。
( 2) 设 t= 0 时 u O = 0 , 且 u I 由 零 跃 变 为 - 1 V, 试 求 输 出 电 压 由 零 上 升 到
+ 6V所 需 要 的 时 间 。
( 1 )因 为 A 1 的 同 相 输 入 端 和 反 相 输 入 端 所 接 电 阻 相 等 ,电 容 上 的 电
解:
压 uC= uO, 所 以 其 输 出 电 压
Rf R
u O1 = − ⋅ uI + f ⋅ uO = uO − uI
R1 R2
电容的电流

u O1 − u O u
iC = =− I
R R
因此,输出电压

1 1
uO =
C ∫ i C dt = −
RC ∫
u I dt = −10 ∫ u I dt

( 2) u O = - 10u I t 1 = [ - 10×( - 1 ) × t 1 ]V= 6V, 故 t 1 = 0 .6 S。 即 经 0 .6


秒 输 出 电 压 达 到 6 V。

7.18 试 求 出 图 P7.1 8 所 示 电 路 的 运 算 关 系 。
第七章题解-13
图 P7.18

解 : 设 A 2 的 输 出 为 u O 2 。 因 为 R 1 的 电 流 等 于 C的 电 流 , 又 因 为 A 2 组 成 以 u O
为输入的同相比例运算电路,所以
1
R1C ∫
u O2 = − u I dt = − 2 ∫ u I dt

R2
u O2 = (1 + )u O = 2u O
R3
u O = − ∫ u I dt

7.19 在 图 P7.19 所 示 电 路 中 , 已 知 u I 1 = 4V, u I 2 = 1V。 回 答 下 列 问 题 :

图 P7.19

( 1) 当 开 关 S闭 合 时 , 分 别 求 解 A、 B、 C、 D和 u O 的 电 位 ;
( 2) 设 t= 0 时 S打 开 , 问 经 过 多 长 时 间 u O = 0?
第七章题解-14
解 :( 1) U A = 7 V, U B = 4 V, U C = 1 V, U D = - 2V, u O = 2 U D = - 4V。
( 2) 因 为 u O = 2u D - u O 3 , 2 u D = - 4V, 所 以 u O 3 = - 4 V时 , u O 才 为 零 。

1 1
u O3 = − ⋅ uA ⋅ t = − × 7 × t = −4
R1C 50 × 10 3 × 10 −6
t ≈ 28.6mS

7.20 画 出 利 用 对 数 运 算 电 路 、 指 数 运 算 电 路 和 加 减 运 算 电 路 实 现 除 法 运
算的原理框图。
解 : 答 案 如 解 图 7.20 所 示 。

解 图 7.20

7.2 1 为 了 使 图 P7.21 所 示 电 路 实 现 除 法 运 算 ,
( 1) 标 出 集 成 运 放 的 同 相 输 入 端 和 反 相 输 入 端 ;
( 2) 求 出 u O 和 u I 1 、 u I 2 的 运 算 关 系 式 。

图 P7.21

解 :( 1) 为 了 保 证 电 路 引 入 负 反 馈 , A 的 上 端 为 “ - ”, 下 端 为 “ + ”。
( 2) 根 据 模 拟 乘 法 器 输 出 电 压 和 输 入 电 压 的 关 系 和 节 点 电 流 关 系 , 可

第七章题解-15
uO' = kuOuI2
R
uI1 = uO'
R + Rf
R
= ⋅ (−0.1uOuI2 )
R + Rf
所以
10( R + Rf ) u I1
uO = − ⋅
R u I2

7.22 求 出 图 P7.22 所 示 各 电 路 的 运 算 关 系 。

图 P7.22

解 : 电 路 ( a) 实 现 求 和 、 除 法 运 算 , 电 路 ( b) 实 现 一 元 三 次 方 程 。 它 们
的运算关系式分别为

u I1 u I2
(a ) u O' = − R3 ( + ) = ku O u I3
R1 R2
R3 u I1 u I2
uO = − ( + )
ku I3 R1 R2

第七章题解-16
R4 2 R4 2 3 R4
( b) uO = − ku I − k uI − uI
R2 R3 R1

7.23 利 用 图 7 .3.9 所 示 方 框 图 的 思 路 , 分 别 设 计 5 次 方 运 算 电 路 和 5 次
幂运算电路。
解 :方 框 图 如 图 7.3.9 所 示 ,N= 5 时 为 5 次 方 电 路 ;N= 0 .2 时 为 5 次 幂
电路。

7.24 在 下 列 各 种 情 况 下 , 应 分 别 采 用 哪 种 类 型 ( 低 通 、 高 通 、 带 通 、 带
阻)的滤波电路。
( 1) 抑 制 50Hz 交 流 电 源 的 干 扰 ;
( 2) 处 理 具 有 1Hz 固 定 频 率 的 有 用 信 号 ;
( 3) 从 输 入 信 号 中 取 出 低 于 2kHz 的 信 号 ;
( 4) 抑 制 频 率 为 100kHz 以 上 的 高 频 干 扰 。
解 :( 1) 带 阻 滤 波 器 ( 2) 带 通 滤 波 器 ( 3) 低 通 滤 波 器
( 4) 低 通 滤 波 器

第七章题解-17
7.2 5 试 说 明 图 P7.25 所 示 各 电 路 属 于 哪 种 类 型 的 滤 波 电 路 ,是 几 阶 滤 波
电路。

图 P7.25

解 : 图 ( a) 所 示 电 路 为 一 阶 高 通 滤 波 器 。
图 ( b) 所 示 电 路 二 阶 高 通 滤 波 器 。
图 ( c) 所 示 电 路 二 阶 带 通 滤 波 器 。
图 ( d) 所 示 电 路 二 阶 带 阻 滤 波 器 。

第七章题解-18
7.26 设 一 阶 LPF 和 二 阶 HPF 的 通 带 放 大 倍 数 均 为 2, 通 带 截 止 频 率 分 别
为 2kHz 和 100Hz。 试 用 它 们 构 成 一 个 带 通 滤 波 电 路 , 并 画 出 幅 频 特 性 。
解 : 低 通 滤 波 器 的 通 带 截 止 频 率 为 2kHz, 高 通 滤 波 器 的 通 带 截 止 频 率 为
100Hz。 将 两 个 滤 波 器 串 联 , 就 构 成 一 个 带 通 滤 波 电 路 。 其 通 带 放 大 倍 数 为

A&u p = 4

通带增益为

20 lg A&u p ≈ 12

幅 频 特 性 如 解 图 P7.26 所 示 。

解 图 P7.26

7.2 7 分 别 推 导 出 图 P7.2 7 所 示 各 电 路 的 传 递 函 数 ,并 说 明 它 们 属 于 哪 种
类型的滤波电路。

图 P7.27

第七章题解-19
解:利用节点电流法可求出它们的传递函数。
在 图 ( a) 所 示 电 路 中

R2 sR2C
Au ( s ) = − =−
1 1 + sR1C
R1 +
sC
故其为高通滤波器。
在 图 ( b) 所 示 电 路 中

1 1
R2 ⋅ ( R2 + )
sC sC = − R2 ⋅ 1
Au ( s ) = −
R1 R1 1 + sR2C

故其为低通滤波器。

7.28 试 分 析 图 P7.28 所 示 电 路 的 输 出 u O 1 、u O 2 和 u O 3 分 别 具 有 哪 种 滤 波 特 性
( LPF、 HPF、 BPF、 BEF) ?

图 P7.28

解 : 以 uO1为 输 出 是 高 通 滤 波 器 , 以 uO2为 输 出 是 带 通 滤 波 器 , 以 uO3为 输


出是低通滤波器。

第七章题解-20
7.29 简 述 开 关 电 容 滤 波 电 路 的 特 点 。
解 : 参 阅 P362~ P3 63。

7.3 0 在 图 7.4.9 所 示 电 路 中 ,已 知 通 带 放 大 倍 数 为 2 ,截 止 频 率 为 1kHz,


C 取 值 为 1μ F。 试 选 取 电 路 中 各 电 阻 的 阻 值 。

& = 2 , 所 以 Q=1,A&
解:因为通带放大倍数 A = 2。
up u f = fP

1
因为 f 0 = f p = ,代入数据,得出
2π RC
R ≈ 160kΩ
为使得集成运放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所接电阻相等,则
R1 = R2 = 4 R ≈ 640kΩ

第七章题解-21
第八章 波形的发生和信号的转换

自测题
一 、 判 断 下 列 说 法 是 否 正 确 , 用 “ √ ” 或 “ ×” 表 示 判 断 结 果 。

( 1)在 图 T8.1 所 示 方 框 图 中 ,若 φ F = 180 °,则 只 有 当 φ A = ±1 80°时 ,


电 路 才 能 产 生 正 弦 波 振 荡 。( )

图 T8.1

( 2) 只 要 电 路 引 入 了 正 反 馈 , 就 一 定 会 产 生 正 弦 波 振 荡 。( )

( 3) 凡 是 振 荡 电 路 中 的 集 成 运 放 均 工 作 在 线 性 区 。( )

( 4) 非 正 弦 波 振 荡 电 路 与 正 弦 波 振 荡 电 路 的 振 荡 条 件 完 全 相 同 。( )

解 :( 1) √ ( 2) × ( 3) × ( 4) ×

二 、改 错 :改 正 图 T8.2 所 示 各 电 路 中 的 错 误 ,使 电 路 可 能 产 生 正 弦 波 振
荡 。 要 求 不 能 改 变 放 大 电 路 的 基 本 接 法 ( 共 射 、 共 基 、 共 集 )。

图 T8.2

第八章题解-1
解 :( a) 加 集 电 极 电 阻 R c 及 放 大 电 路 输 入 端 的 耦 合 电 容 。
( b) 变 压 器 副 边 与 放 大 电 路 之 间 加 耦 合 电 容 , 改 同 铭 端 。

三 、 试 将 图 T8.3 所 示 电 路 合 理 连 线 , 组 成 RC 桥 式 正 弦 波 振 荡 电 路 。

图 T8.3

解:④、⑤与⑨相连,③与⑧相连,①与⑥相连,②与⑦相连。如解图
T8.3 所 示 。

解 图 T8.3

第八章题解-2
四 、 已 知 图 T8.4( a) 所 示 方 框 图 各 点 的 波 形 如 图 ( b) 所 示 , 填 写 各 电
路的名称。

电路 1 为 ,电路 2 为 ,电路 3
为 ,电路 4 为 。

图 T8.4

解 :正 弦 波 振 荡 电 路 ,同 相 输 入 过 零 比 较 器 ,反 相 输 入 积 分 运 算 电 路 ,同
相输入滞回比较器。

第八章题解-3
五 、 试 分 别 求 出 图 T8.5 所 示 各 电 路 的 电 压 传 输 特 性 。

图 T8.5

解 : 图 ( a) 所 示 电 路 为 同 相 输 入 的 过 零 比 较 器 ; 图 ( b ) 所 示 电 路 为 同
相 输 入 的 滞 回 比 较 器 ,两 个 阈 值 电 压 为 ±U T = ±0.5 U Z 。两 个 电 路 的 电 压 传 输
特 性 如 解 图 T8.5 所 示

解 图 T8.5

第八章题解-4
六 、 电 路 如 图 T8.6 所 示 。

图 T8.6

( 1) 分 别 说 明 A 1 和 A 2 各 构 成 哪 种 基 本 电 路 ;

( 2) 求 出 u O 1 与 u O 的 关 系 曲 线 u O 1 = f( u O );

( 3) 求 出 u O 与 u O 1 的 运 算 关 系 式 u O = f( u O 1 );

( 4) 定 性 画 出 u O 1 与 u O 的 波 形 ;

( 5) 说 明 若 要 提 高 振 荡 频 率 , 则 可 以 改 变 哪 些 电 路 参 数 , 如 何 改 变 。
解 :( 1) A 1 : 滞 回 比 较 器 ; A 2 : 积 分 运 算 电 路 。
R1 R2 1
( 2 ) 根 据 u P1 = ⋅ u O1 + ⋅ u O = (u O1 + u O ) = u N1 = 0 , 可 得
R1 + R2 R1 + R2 2
± U T = ±8V
u O 1 与 u O 的 关 系 曲 线 如 解 图 T8.6( a) 所 示 。
( 3) uO与 uO1的 运 算 关 系 式
1
uO = − uO1 (t2 − t1 ) + uO (t1 )
R4C
= −2000uO1 (t2 − t1 ) + uO (t1 )

解 图 T8.6

第八章题解-5
( 4) u O 1 与 u O 的 波 形 如 解 图 T8.6( b) 所 示 。
( 5) 要 提 高 振 荡 频 率 , 可 以 减 小 R 4 、 C、 R 1 或 增 大 R 2 。

习 题
8.1 判 断 下 列 说 法 是 否 正 确 , 用 “ √ ” 或 “ ×” 表 示 判 断 结 果 。

( 1) 在 图 T8.1 所 示 方 框 图 中 , 产 生 正 弦 波 振 荡 的 相 位 条 件 是 φ F = ± φ
A。( )

( 2 ) 因 为 RC 串 并 联 选 频 网 络 作 为 反 馈 网 络 时 的 φ F = 0 ° , 单 管 共 集 放
大 电 路 的 φ A = 0°, 满 足 正 弦 波 振 荡 的 相 位 条 件 φ A + φ F = 2nπ ( n为 整 数 ),
故 合 理 连 接 它 们 可 以 构 成 正 弦 波 振 荡 电 路 。( )

( 3) 在 RC桥 式 正 弦 波 振 荡 电 路 中 , 若 RC串 并 联 选 频 网 络 中 的 电 阻 均 为
R, 电 容 均 为 C, 则 其 振 荡 频 率 f 0 = 1 /RC。( )

&F&=1 , 就 一 定 会 产 生 正 弦 波 振 荡 。(
( 4) 电 路 只 要 满 足 A )

( 5) 负 反 馈 放 大 电 路 不 可 能 产 生 自 激 振 荡 。( )

( 6)在 LC 正 弦 波 振 荡 电 路 中 ,不 用 通 用 型 集 成 运 放 作 放 大 电 路 的 原 因
是 其 上 限 截 止 频 率 太 低 。( )

解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8.2 判 断 下 列 说 法 是 否 正 确 , 用 “ √ ” 或 “ ×” 表 示 判 断 结 果 。

( 1) 只 要 集 成 运 放 引 入 正 反 馈 , 就 一 定 工 作 在 非 线 性 区 。( )

( 2) 当 集 成 运 放 工 作 在 非 线 性 区 时 , 输 出 电 压 不 是 高 电 平 , 就 是 低 电
平 。( )

( 3) 一 般 情 况 下 , 在 电 压 比 较 器 中 , 集 成 运 放 不 是 工 作 在 开 环 状 态 ,
就 是 仅 仅 引 入 了 正 反 馈 。( )

( 4) 如 果 一 个 滞 回 比 较 器 的 两 个 阈 值 电 压 和 一 个 窗 口 比 较 器 的 相 同 ,
那 么 当 它 们 的 输 入 电 压 相 同 时 , 它 们 的 输 出 电 压 波 形 也 相 同 。( )

( 5) 在 输 入 电 压 从 足 够 低 逐 渐 增 大 到 足 够 高 的 过 程 中 , 单 限 比 较 器 和
滞 回 比 较 器 的 输 出 电 压 均 只 跃 变 一 次 。( )

( 6) 单 限 比 较 器 比 滞 回 比 较 器 抗 干 扰 能 力 强 , 而 滞 回 比 较 器 比 单 限 比
较 器 灵 敏 度 高 。( )

解 :( 1 ) × ( 2) √ ( 3) √ ( 4) × ( 5) √ ( 6) ×

第八章题解-6
8.3 现 有 电 路 如 下 :

A. RC 桥 式 正 弦 波 振 荡 电 路

B. LC 正 弦 波 振 荡 电 路

C. 石 英 晶 体 正 弦 波 振 荡 电 路

选 择 合 适 答 案 填 入 空 内 , 只 需 填 入 A、 B 或 C。

( 1) 制 作 频 率 为 20Hz~ 20kHz 的 音 频 信 号 发 生 电 路 , 应 选 用 。

( 2)制 作 频 率 为 2 MHz~ 20MHz 的 接 收 机 的 本 机 振 荡 器 ,应 选 用 。

( 3) 制 作 频 率 非 常 稳 定 的 测 试 用 信 号 源 , 应 选 用 。

解 :( 1) A ( 2) B ( 3) C

8.4 选 择 下 面 一 个 答 案 填 入 空 内 , 只 需 填 入 A、 B 或 C。

A. 容 性 B. 阻 性 C. 感 性

( 1 ) LC 并 联 网 络 在 谐 振 时 呈 ,在信号频率大于谐振频率时
呈 ,在信号频率小于谐振频率时呈 。

( 2) 当 信 号 频 率 等 于 石 英 晶 体 的 串 联 谐 振 频 率 或 并 联 谐 振 频 率 时 , 石
英晶体呈 ;当信号频率在石英晶体的串联谐振频率和并联谐振频率之
间时,石英晶体呈 ;其余情况下石英晶体呈 。

( 3 ) 当 信 号 频 率 f= f 0 时 , RC串 并 联 网 络 呈 。

解 :( 1) B A C ( 2) B C A ( 3) B

8.5 判 断 图 P8.5 所 示 各 电 路 是 否 可 能 产 生 正 弦 波 振 荡 , 简 述 理 由 。 设 图
( b) 中 C4容 量 远 大 于 其 它 三 个 电 容 的 容 量 。

图 P8.5

第八章题解-7
解 : 图 ( a) 所 示 电 路 有 可 能 产 生 正 弦 波 振 荡 。 因 为 共 射 放 大 电 路 输 出
电 压 和 输 入 电 压 反 相 ( φ A = - 180˚ ), 且 图 中 三 级 移 相 电 路 为 超 前 网 络 , 在
信 号 频 率 为 0 到 无 穷 大 时 相 移 为 + 270˚~ 0 ˚,因 此 存 在 使 相 移 为 + 180˚( φ F =
+ 180˚)的 频 率 ,即 存 在 满 足 正 弦 波 振 荡 相 位 条 件 的 频 率 f 0 ( 此 时 φ A + φ F =

&F& > 1, 故 可 能 产 生 正 弦 波 振 荡 。
0 ˚); 且 在 f= f 0 时 有 可 能 满 足 起 振 条 件 A

图 ( b) 所 示 电 路 有 可 能 产 生 正 弦 波 振 荡 。 因 为 共 射 放 大 电 路 输 出 电 压
和 输 入 电 压 反 相 ( φ A = - 180 ˚ ), 且 图 中 三 级 移 相 电 路 为 滞 后 网 络 , 在 信 号
频 率 为 0 到 无 穷 大 时 相 移 为 0˚~ - 270 ˚, 因 此 存 在 使 相 移 为 - 180˚ ( φ F =
- 180˚) 的 频 率 , 即 存 在 满 足 正 弦 波 振 荡 相 位 条 件 的 频 率 f 0( 此 时 φ A + φ F =

&F& > 1, 故 可 能 产 生 正 弦 波 振 荡 。
- 360˚); 且 在 f= f 0 时 有 可 能 满 足 起 振 条 件 A

8.6 电 路 如 图 P8 .5 所 示 , 试 问 :

( 1) 若 去 掉 两 个 电 路 中 的 R2和 C3, 则 两 个 电 路 是 否 可 能 产 生 正 弦 波 振
荡?为什么?

( 2)若 在 两 个 电 路 中 再 加 一 级 RC 电 路 ,则 两 个 电 路 是 否 可 能 产 生 正 弦
波振荡?为什么?
解 :( 1) 不 能 。 因 为 图 ( a) 所 示 电 路 在 信 号 频 率 为 0 到 无 穷 大 时 相 移
为 + 180 °~ 0 °, 图 ( b) 所 示 电 路 在 信 号 频 率 为 0 到 无 穷 大 时 相 移 为 0°~
- 180°, 在 相 移 为 ±180 °时 反 馈 量 为 0, 因 而 不 可 能 产 生 正 弦 波 振 荡 。
( 2 )可 能 。因 为 存 在 相 移 为 ±180 °的 频 率 ,满 足 正 弦 波 振 荡 的 相 位 条 件 ,
且电路有可能满足幅值条件,因此可能产生正弦波振荡。

8.7 电 路 如 图 P8 .7 所 示 , 试 求 解 :

( 1) R W 的 下 限 值 ;
第八章题解-8
( 2) 振 荡 频 率 的 调 节 范 围 。

图 P8.7

解 :( 1) 根 据 起 振 条 件
Rf + RW' >2 R,R W' >2 k Ω 。
故 R W 的 下 限 值 为 2kΩ 。
( 2) 振 荡 频 率 的 最 大 值 和 最 小 值 分
别为

1
f 0 max = ≈ 1.6kHz
2π R1C
1
f 0 min = ≈ 145Hz
2π ( R1 + R2 )C

8.8 电 路 如 图 P8 .8 所 示 , 稳 压 管 D Z
起 稳 幅 作 用 ,其 稳 定 电 压 ±U Z = ±6 V。试

第八章题解-9
估算:

( 1) 输 出 电 压 不 失 真 情 况 下 的 有 效 值 ;

( 2) 振 荡 频 率 。
( 1 )输 出 电 压 不 失 真 情 况 下 的 峰 值 是 稳 压 管 的 稳 定 电 压 ,故 其 有 效
解:

1.5 U Z
Uo = ≈ 6.36V
2
( 2) 电 路 的 振 荡 频 率 图 P8.8

1
f0 = ≈ 9.95Hz
2πRC

8.9 电 路 如 图 P8 .9 所 示 。

( 1 ) 为 使 电 路 产 生 正 弦 波 振 荡 , 标 出 集 成 运 放 的 “ + ” 和 “ - ”; 并 说
明电路是哪种正弦波振荡电路。

( 2 ) 若 R1 短 路 , 则 电 路 将 产 生
什么现象?

( 3 ) 若 R1 断 路 , 则 电 路 将 产 生
什么现象?

( 4 ) 若 RF 短 路 , 则 电 路 将 产 生
什么现象?

( 5) 若 R F 断 路 , 则 电 路 将 产 生 图 P8.9

什么现象?
解 :( 1) 上 “ - ” 下 “ + ”
( 2) 输 出 严 重 失 真 , 几 乎 为 方 波 。
( 3) 输 出 为 零 。
( 4) 输 出 为 零 。
( 5) 输 出 严 重 失 真 , 几 乎 为 方 波 。

8.1 0 图 P8.10 所 示 电 路 为 正 交 正 弦 波 振 荡 电 路 , 它 可 产 生 频 率 相 同 的 正

第八章题解-10
弦 信 号 和 余 弦 信 号 。 已 知 稳 压 管 的 稳 定 电 压 ±UZ= ±6V, R1= R2= R3= R4=
R 5 = R, C 1 = C 2 = C。

图 P8.10

( 1) 试 分 析 电 路 为 什 么 能 够 满 足 产 生 正 弦 波 振 荡 的 条 件 ;

( 2) 求 出 电 路 的 振 荡 频 率 ;

( 3 ) 画 出 U&o1 和 U&o2 的 波 形 图 , 要 求 表 示 出 它 们 的 相 位 关 系 , 并 分 别 求
出它们的峰值。
( 1)在 特 定 频 率 下 , 由 A 2 组 成 的 积 分 运 算 电 路 的 输 出 电 压 U&o2 超 前
解:
输 入 电 压 U&o1 90 o ,而 由 A 1 组 成 的 电 路 的 输 出 电 压 U&o1 滞 后 输 入 电 压 U&o2 90 o ,因
而 U&o1 和 U&o2 互 为 依 存 条 件 , 即 存 在 f 0 满 足 相 位 条 件 。 在 参 数 选 择 合 适 时 也 满
足幅值条件,故电路在两个集成运放的输出同时产生正弦和余弦信号。
( 2) 解 方 程 组 :

⎧& R1
⎪U P1 = U N1 = ⋅ U&o1
&
⎪ R1 + R2
⎪⎪U& − U& U& − U&o1

P1 o1
+ P1 = −U&P1 ⋅ jω C1
⎪ R 4 R 3
⎪ &
U o1
⎪U&o2 = −
⎪⎩ jω R5 C 2
1
可 得 正 实 根 , 求 出 f0 = 。
2π RC
( 3) 输 出 电 压 u 2 最 大 值 U O 2 m a x = U Z = 6V

对 方 程 组 中 的 第 三 式 取 模 , 并 将 ω 0 = 2π f 0 = 代 入 可 得
2 RC

U&o1 = 2 U&o2 , 故 U o1 max = 2U o2 max ≈ 8.5V 。

第八章题解-11
若 u O 1 为 正 弦 波 , 则 u O 2 为 余 弦 波 , 如 解 图 8 .10 所 示 。

解 图 P8.10

8.11 分 别 标 出 图 P8.11 所 示 各 电 路 中 变 压 器 的 同 铭 端 , 使 之 满 足 正 弦 波
振荡的相位条件。

图 P 8 . 11

第八章题解-12
解 : 图 P8.11 所 示 各 电 路 中 变 压 器 的 同 铭 端 如 解 图 P8 .11 所 示 。

解 图 P 8 . 11

8.1 2 分 别 判 断 图 P8.12 所 示 各 电 路 是 否 满 足 正 弦 波 振 荡 的 相 位 条 件 。

图 P8.12

解 :( a) 可 能 ( b) 不 能 ( c) 不 能 ( d) 可 能
第八章题解-13
8.1 3 改 正 图 P8.12( b)( c)所 示 两 电 路 中 的 错 误 ,使 之 有 可 能 产 生 正 弦
波振荡。

解 : 应 在 ( b) 所 示 电 路 电 感 反 馈 回 路 中 加 耦 合 电 容 。

应 在 ( c) 所 示 电 路 放 大 电 路 的 输 入 端 ( 基 极 ) 加 耦 合 电 容 , 且 将 变 压
器 的 同 铭 端 改 为 原 边 的 上 端 和 副 边 的 上 端 为 同 铭 端 ,或 它 们 的 下 端 为 同 铭 端 。

改 正 后 的 电 路 如 解 图 P8.13 所 示 。

解 图 P8.13

第八章题解-14
8 .14 试 分 别 指 出 图 P8.1 4 所 示 两 电 路 中 的 选 频 网 络 、正 反 馈 网 络 和 负 反
馈网络,并说明电路是否满足正弦波振荡的相位条件。

图 P8.14

解 : 在 图 ( a) 所 示 电 路 中 , 选 频 网 络 : C和 L; 正 反 馈 网 络 : R3、 C2和
R W ; 负 反 馈 网 络 : C和 L。 电 路 满 足 正 弦 波 振 荡 的 相 位 条 件 。
在 图 ( b) 所 示 电 路 中 , 选 频 网 络 : C2和 L; 正 反 馈 网 络 : C2和 L; 负 反
馈 网 络 : R8 。 电 路 满 足 正 弦 波 振 荡 的 相 位 条 件 。

第八章题解-15
8.15 试 分 别 求 解 图 P8.1 5 所 示 各 电 路 的 电 压 传 输 特 性 。

图 P8.15

解 : 图 ( a) 所 示 电 路 为 单 限 比 较 器 , u O = ±U Z = ±8V, U T = - 3 V, 其
电 压 传 输 特 性 如 解 图 P8.15 ( a) 所 示 。

图 ( b) 所 示 电 路 为 过 零 比 较 器 , U O L = - U D = - 0.2V, U O L = + U Z = +
6V, U T = 0V。 其 电 压 传 输 特 性 如 解 图 P8.15( b) 所 示 。

图 ( c) 所 示 电 路 为 反 相 输 入 的 滞 回 比 较 器 , u O = ±U Z = ±6 V。 令

R1 R2
uP = ⋅ uO + ⋅ U REF = u N = u I
R1 + R2 R1 + R2
求出阈值电压 UT1= 0 V UT2= 4 V

其 电 压 传 输 特 性 如 解 图 P8.1 5( c) 所 示 。

图 ( d) 所 示 电 路 为 同 相 输 入 的 滞 回 比 较 器 , u O = ±U Z = ±6 V。 令

R2 R1
uP = ⋅ uI + ⋅ u O1 = u N = 3V
R1 + R2 R1 + R2
得出阈值电压

第八章题解-16
U T1 = 1.5V
U T2 = 7.5V
其 电 压 传 输 特 性 如 解 图 P8.1 5( d ) 所 示 。

图 ( e ) 所 示 电 路 为 窗 口 比 较 器 , u O = ± U Z = ± 5V , ± U T = ± 3 V , 其 电
压 传 输 特 性 如 解 图 P8.15( e) 所 示 。

解 图 P8.15

第八章题解-17
8.16 已 知 三 个 电 压 比 较 器 的 电 压 传 输 特 性 分 别 如 图 P8.16 ( a )、( b )、
( c) 所 示 , 它 们 的 输 入 电 压 波 形 均 如 图 ( d) 所 示 , 试 画 出 uO1、 uO2和 uO3的
波形。

图 P8.16

解 :根 据 三 个 电 压 比 较 器 的 电 压 传 输 特 性 画 出 在 输 入 电 压 作 用 下 它 们 的
输 出 电 压 波 形 , 如 解 图 P8.1 6 所 示 。

第八章题解-18
解 图 P8.16

第八章题解-19
8.17 图 P8.17 所 示 为 光 控 电 路 的 一 部 分 ,它 将 连 续 变 化 的 光 电 信 号 转 换
成 离 散 信 号 ( 即 不 是 高 电 平 , 就 是 低 电 平 ), 电 流 I 随 光 照 的 强 弱 而 变 化 。

( 1)在 A 1 和 A 2 中 ,哪 个 工 作 在 线 性 区 ? 哪 个 工 作 在 非 线 性 区 ? 为 什 么 ?

( 2 ) 试 求 出 表 示 u O 与 i关 系 的 传 输 特 性 。

图 P8.17

( 1 )A 1 工 作 在 线 性 区( 电 路 引 入 了 负 反 馈 );A 2 工 作 在 非 线 性 区( 电
解:
路 仅 引 入 了 正 反 馈 )。

( 2 ) u O 与 i关 系 式 为

u O 1 = - i I R 1 = - 1 00i I

u O 与 u O 1 的 电 压 传 输 特 性 如 解 图 P8.1 7( a)所 示 ,因 此 u O 与 i关 系 的 传 输 特
性 如 解 图 P8.17( b ) 所 示 。

解 图 P8.17

8.18 设 计 三 个 电 压 比 较 器 , 它 们 的 电 压 传 输 特 性 分 别 如 图 P8.16( a)、


第八章题解-20
( b )、( c) 所 示 。 要 求 合 理 选 择 电 路 中 各 电 阻 的 阻 值 , 限 定 最 大 值 为 50k Ω 。

解 : 具 有 图 P8.16( a) 所 示 电 压 传 输 特 性 的 电 压 比 较 器 为 同 相 输 入 的 单
限 比 较 器 。 输 出 电 压 u O = ± U Z = ± 6 V , 阈 值 电 压 U T = 2 V , 电 路 如 解 图 P8.18
( a) 所 示 。

具 有 图 P8.16( b)所 示 电 压 传 输 特 性 的 电 压 比 较 器 为 反 相 输 入 的 滞 回 比 较
器 。 输 出 电 压 u O = ±U Z = ±6 V; 阈 值 电 压 U T 1 = 0 V, U T 2 = 2 V, 说 明 电 路 输 入
有 UREF作 用 , 根 据

R1 R2
uP = ⋅ uO + ⋅ U REF = u N = uI
R1 + R2 R1 + R2
列 方 程 , 令 R 2 = 50 k Ω , 可 解 出 R 1 = 10 k Ω , U R E F = 1.2V。 电 路 如 解 图 P8.18
( b) 所 示 。

具 有 图 P8.16( c) 所 示 电 压 传 输 特 性 的 电 压 比 较 器 为 窗 口 单 限 比 较 器 。 输
出 电 压 U O L = 0 V, U O H = 6 V, 阈 值 电 压 U T 1 = 0 V, U T 1 = 2 V。 电 路 如 解 图 P8.18
( c) 所 示 。

解 图 P8.18

8.19 在 图 P8.1 9 所 示 电 路 中 ,已 知 R 1 = 1 0 k Ω ,R 2 = 20 kΩ ,C= 0.01μ F,

第八章题解-21
集 成 运 放 的 最 大 输 出 电 压 幅 值 为 ±1 2 V, 二 极 管 的 动 态 电 阻 可 忽 略 不 计 。

( 1) 求 出 电 路 的 振 荡 周 期 ;

( 2) 画 出 u O 和 u C 的 波 形 。

图 P8.19 解 图 P8.19

解 :( 1) 振 荡 周 期

T≈ ( R 1 + R 2 ) C ln3≈ 3.3mS
( 2) 脉 冲 宽 度
T 1 ≈ R 1 C ln3≈ 1.1mS
u O 和 u C 的 波 形 如 解 图 8.19 所 示 。

8.20 图 P8.20 所 示 电 路 为 某 同 学 所 接 的 方 波 发 生 电 路 ,试 找 出 图 中 的 三
个错误,并改正。

图 P8.20 解 图 P8.20

解 : 图 P8.20 所 示 电 路 中 有 三 处 错 误 :( 1) 集 成 运 放 “ + ”“ - ” 接 反 ;
( 2) R、 C 位 置 接 反 ;( 3) 输 出 限 幅 电 路 无 限 流 电 阻 。 改 正 后 的 电 路 如 解 图
8.20 所 示 。

第八章题解-22
8.21 波 形 发 生 电 路 如 图 P8.2 1 所 示 ,设 振 荡 周 期 为 T,在 一 个 周 期 内 u O 1 =
U Z 的 时 间 为 T 1 , 则 占 空 比 为 T 1 / T; 在 电 路 某 一 参 数 变 化 时 , 其 余 参 数 不 变 。
选择①增大、②不变或③减小填入空内:

图 P8.21

当 R 1 增 大 时 ,u O 1 的 占 空 比 将 ,振 荡 频 率 将 ,u O 2 的 幅 值 将 ;
若 RW1的 滑 动 端 向 上 移 动 , 则 uO1的 占 空 比 将 ,振荡频率将 , uO2的
幅值将 ; 若 RW2 的 滑 动 端 向 上 移 动 , 则 uO1 的 占 空 比 将 ,振荡频率
将 , uO2的 幅 值 将 。
解 : 设 RW1、 RW2在 未 调 整 前 滑 动 端 均 处 于 中 点 , 则 应 填 入 ② , ① , ③ ;
②,①,②;③,②;②。

第八章题解-23
8.2 2 在 图 P8.21 所 示 电 路 中 , 已 知 R W 1 的 滑 动 端 在 最 上 端 , 试 分 别 定 性
画 出 RW2的 滑 动 端 在 最 上 端 和 在 最 下 端 时 uO1和 uO2的 波 形 。

解 : u O 1 和 u O 2 的 波 形 如 解 图 8.22 所 示 。

(a)RW2滑动端在最上端 (b)RW2滑动端在最下端

解 图 8.22

第八章题解-24
8 .23 电 路 如 图 P8.23 所 示 , 已 知 集 成 运 放 的 最 大 输 出 电 压 幅 值 为 ±12 V,
UI的 数 值 在 uO1的 峰 峰 值 之 间 。

( 1) 求 解 u O 3 的 占 空 比 与 U I 的 关 系 式 ;

( 2) 设 U I = 2 .5 V, 画 出 u O 1 、 u O 2 和 u O 3 的 波 形 。

图 P8.23

解 : 在 图 P8.23 所 示 电 路 中 , A 1 和 A 2 组 成 矩 形 波 -三 角 波 发 生 电 路 .
( 1) 在 A2组 成 的 滞 回 比 较 器 中 , 令
R2 R3
uP = ⋅ uO2 + ⋅ uO1 = 0
R2+R3 R2+R3
R2
求出阈值电压 ± UT = ± ⋅ U OM = ±6V
R3
在 A1组 成 的 积 分 运 算 电 路 中 , 运 算 关 系 式 为

1
uO = − uO2 (t2 − t1 ) + uO (t1 )
RC
在 二 分 之 一 振 荡 周 期 内 , 积 分 起 始 值 u O 1 (t 1 ) = - U T = - 6 V , 终 了 值 u O 1 (t 1 ) =
- U T = 6 V, u O 2 = - U O M = - 12V, 代 入 上 式

1 T
6=− 5 −7
× (−12) × − 6
10 × 10 2
求出振荡周期 T= 20mS
求 解 脉 冲 宽 度 T1:

1 T
UI = − ⋅ (−U OM ) ⋅ 1 − U T
RC 2
6 + uI
T1 =
600

第八章题解-25
T1 6 + U I
求解占空比: δ= =
T 12
( 2 ) u O 1 、 u O 2 和 u O 3 的 波 形 如 解 图 8.23 所 示 。

解 图 P8.23

8.2 4 试 将 正 弦 波 电 压 转 换 为 二 倍 频 锯 齿 波 电 压 , 要 求 画 出 原 理 框 图 来 ,
并定性画出各部分输出电压的波形。

解 : 原 理 框 图 和 各 部 分 输 出 电 压 的 波 形 如 解 图 P8.2 4 所 示 。

解 图 P8.24

第八章题解-26
8.25 试 分 析 图 P8.25 所 示 各 电 路 输 出 电 压 与 输 入 电 压 的 函 数 关 系 。

图 P8.25

解:图示两个电路均为绝对值运算电路。运算关系式分别为
(a ) uO = uI
RL
(b) uO = uI
R1

8.26 电 路 如 图 P8.26 所 示 。

( 1) 定 性 画 出 u O 1 和 u O 的 波 形 ;

( 2) 估 算 振 荡 频 率 与 u I 的 关 系 式 。

图 P8.26

解 :( 1) u O 1 和 u O 的 波 形 如 解 图 P8.26 所 示 。
( 2) 求 解 振 荡 频 率 : 首 先 求 出 电 压 比 较 器 的 阈 值 电 压 , 然 后 根 据 振 荡
周期近似等于积分电路正向积分时间求出振荡周期,振荡频率是其倒数。

第八章题解-27
± U T = ±U Z = ±8V
1
UT ≈ − u IT − U T
R1C
2U T R1C
T≈
uI
uI
f ≈ = 0.625u I
2U T R1C

解 图 P8.26

8.2 7 已 知 图 P8.27 所 示 电 路 为 压 控 振 荡 电 路 , 晶 体 管 T工 作 在 开 关 状 态 ,
第八章题解-28
当 其 截 止 时 相 当 于 开 关 断 开 ,当 其 导 通 时 相 当 于 开 关 闭 合 ,管 压 降 近 似 为 零 ;
u I > 0。

( 1) 分 别 求 解 T导 通 和 截 止 时 u O 1 和 u I 的 运 算 关 系 式 u O 1 = f( u I );

( 2) 求 出 u O 和 u O 1 的 关 系 曲 线 u O = f( u O 1 );

( 3) 定 性 画 出 u O 和 u O 1 的 波 形 ;

( 4 ) 求 解 振 荡 频 率 f和 u I 的 关 系 式 。

图 P8.27

解 :( 1) T导 通 时 , u N 1 = u I /3。

1 uI
uO1 = ⋅ (t1 − t0 ) + uO1 (t0 )
R2C 3
103
= uI (t1 − t0 ) + uO1 (t0 )
45
T 截止时,

1 − 2uI
uO1 = ⋅ (t2 − t1 ) + uO1 (t1 )
( R1 + R2 )C 3
103
=− uI (t2 − t1 ) + uO1 (t1 )
45

( 2 ) u O 和 u O 1 的 关 系 曲 线 如 解 图 P8.2 7( a) 所 示 。
( 3 ) u O 和 u O 1 的 波 形 如 解 图 P8.27( b ) 所 示 。

第八章题解-29
解 图 P8.27

( 4) 首 先 求 出 振 荡 周 期 , 然 后 求 出 振 荡 频 率 , 如 下 :

10 3 T
UT = ⋅ uI ⋅ − U T
45 2
2U T × 90 0.9
T= =
10 3 u I uI
f ≈ 1.1 u I

8.2 8 试 设 计 一 个 交 流 电 压 信 号 的 数 字 式 测 量 电 路 ,要 求 仅 画 出 原 理 框 图 。

解 : 原 理 框 图 如 解 图 P8.28 所 示 , 各 部 分 波 形 如 图 所 示 , 数 字 频 率 计 完
成计数、译码、显示等功能。

解 图 P8.28

8.2 9 试将直流电流信号转换成频率与其幅值成正比的矩形波,要求画
第八章题解-30
出电路来,并定性画出各部分电路的输出波形。

解 : 首 先 将 电 流 信 号 转 换 成 电 压 信 号 , 然 后 将 电 压 信 号 接 如 图 P8 .2 6 所
示压控振荡器的输入端,即可将直流电流信号转换成频率与其幅值成正比的
矩 形 波 , 如 解 图 P8.29 ( a) 所 示 , 其 波 形 如 解 图 ( b) 所 示 。

若 输 入 电 流 与 解 图 P8.29( a) 所 示 相 反 , 则 应 将 u O 3 经 比 例 系 数 为 - 1 的
反相比例运算电路后,再接压控振荡器。

解 图 P8.29

此题还可选用其它的压控振荡器,完成电压-频率转换。

8.3 0 什 麽 是 调 制 ? 什 麽 是 调 幅 、 调 频 和 调 相 ? 什 麽 是 解 调 ?
解 : 参 阅 P451~ P4 52。

8.31 锁 相 环 有 什 麽 特 点 ? 如 何 利 用 锁 相 环 实 现 调 制 和 解 调 ?

解 : 参 阅 P448、 P4 52~ P454。

第八章题解-31
第九章 功率放大电路

自 测 题
一 、 选 择 合 适 的 答 案 , 填 入 空 内 。 只 需 填 入 A、 B 或 C。

( 1) 功 率 放 大 电 路 的 最 大 输 出 功 率 是 在 输 入 电 压 为 正 弦 波 时 , 输 出 基
本不失真情况下,负载上可能获得的最大 。

A. 交 流 功 率 B. 直 流 功 率 C. 平 均 功 率

( 2) 功 率 放 大 电 路 的 转 换 效 率 是 指 。

A. 输 出 功 率 与 晶 体 管 所 消 耗 的 功 率 之 比

B. 最 大 输 出 功 率 与 电 源 提 供 的 平 均 功 率 之 比

C. 晶 体 管 所 消 耗 的 功 率 与 电 源 提 供 的 平 均 功 率 之 比

( 3) 在 OCL 乙 类 功 放 电 路 中 , 若 最 大 输 出 功 率 为 1 W, 则 电 路 中 功 放
管的集电极最大功耗约为 。

A. 1 W B. 0 .5 W C. 0.2W

( 4) 在 选 择 功 放 电 路 中 的 晶 体 管 时 , 应 当 特 别 注 意 的 参 数 有 。

A. β B. I C M C. I C B O

D. BU C E O E. P C M F. f T

( 5 )若 图 T9.1 所 示 电 路 中 晶 体 管 饱 和 管 压 降 的 数 值 为 │ U C E S │ ,则 最 大
输 出 功 率 POM= 。

1 1
( VCC − U CES ) 2 ( VCC − U CES ) 2
(VCC − U CES ) 2
A. B. 2 C. 2
2 RL RL 2 RL

图 T9.1

第九章题解-1
解 :( 1) A ( 2) B ( 3) C ( 4) B D E ( 5) C

二 、电 路 如 图 T9.2 所 示 ,已 知 T 1 和 T 2 的 饱 和 管 压 降 │ U C E S │ = 2 V,直 流
功耗可忽略不计。

图 T9.2

回答下列问题:

( 1) R 3 、 R 4 和 T 3 的 作 用 是 什 么 ?

( 2 ) 负 载 上 可 能 获 得 的 最 大 输 出 功 率 Pom 和 电 路 的 转 换 效 率 η 各 为 多
少?

( 3) 设 最 大 输 入 电 压 的 有 效 值 为 1V。 为 了 使 电 路 的 最 大 不 失 真 输 出 电
压 的 峰 值 达 到 16 V, 电 阻 R 6 至 少 应 取 多 少 千 欧 ?
解 :( 1) 消 除 交 越 失 真 。
( 2) 最 大 输 出 功 率 和 效 率 分 别 为

(VCC − U CES ) 2
Pom = = 16 W
2 RL
π VCC − U CES
η= ⋅ ≈ 69.8%
4 VCC
( 3) 电 压 放 大 倍 数 为
U
A&u = omax ≈ 11.3
2U i
R
A&u = 1 + 6 ≈ 11.3
R1
R 1 = 1kΩ , 故 R 5 至 少 应 取 10.3 kΩ 。

第九章题解-2
习 题
9.1 分 析 下 列 说 法 是 否 正 确 ,凡 对 者 在 括 号 内 打“ √ ”,凡 错 者 在 括 号 内
打 “ ×”。

( 1) 在 功 率 放 大 电 路 中 , 输 出 功 率 愈 大 , 功 放 管 的 功 耗 愈 大 。( )

( 2) 功 率 放 大 电 路 的 最 大 输 出 功 率 是 指 在 基 本 不 失 真 情 况 下 , 负 载 上
可 能 获 得 的 最 大 交 流 功 率 。( )

( 3) 当 OCL 电 路 的 最 大 输 出 功 率 为 1 W 时 , 功 放 管 的 集 电 极 最 大 耗 散
功 率 应 大 于 1W。( )

( 4) 功 率 放 大 电 路 与 电 压 放 大 电 路 、 电 流 放 大 电 路 的 共 同 点 是

1) 都 使 输 出 电 压 大 于 输 入 电 压 ;( )

2) 都 使 输 出 电 流 大 于 输 入 电 流 ;( )

3) 都 使 输 出 功 率 大 于 信 号 源 提 供 的 输 入 功 率 。( )

( 5) 功 率 放 大 电 路 与 电 压 放 大 电 路 的 区 别 是

1) 前 者 比 后 者 电 源 电 压 高 ;( )

2) 前 者 比 后 者 电 压 放 大 倍 数 数 值 大 ;( )

3) 前 者 比 后 者 效 率 高 ;( )

4) 在 电 源 电 压 相 同 的 情 况 下 , 前 者 比 后 者 的 最 大 不 失 真 输 出 电

压 大 ;( )

( 6) 功 率 放 大 电 路 与 电 流 放 大 电 路 的 区 别 是

1) 前 者 比 后 者 电 流 放 大 倍 数 大 ;( )

2) 前 者 比 后 者 效 率 高 ;( )

3) 在 电 源 电 压 相 同 的 情 况 下 , 前 者 比 后 者 的 输 出 功 率 大 。( )
解 :( 1) × ( 2) √ ( 3) × ( 4) × × √
( 5) × × √ √ ( 6) × √ √

第九章题解-3
9.2 已 知 电 路 如 图 P9.2 所 示 ,T 1 和 T 2 管 的 饱 和 管 压 降 │ U C E S │ = 3 V,V C C
= 15V, R L = 8 Ω ,。 选 择 正 确 答 案 填 入 空 内 。

图 P9.2

( 1) 电 路 中 D 1 和 D 2 管 的 作 用 是 消 除 。

A. 饱 和 失 真 B. 截 止 失 真 C. 交 越 失 真

( 2) 静 态 时 , 晶 体 管 发 射 极 电 位 U E Q 。

A. > 0 V B. = 0 V C. < 0V

( 3) 最 大 输 出 功 率 P O M 。

A. ≈ 28 W B. = 18 W C. = 9W

( 4) 当 输 入 为 正 弦 波 时 , 若 R 1 虚 焊 , 即 开 路 , 则 输 出 电 压 。

A. 为 正 弦 波 B. 仅 有 正 半 波 C. 仅 有 负 半 波

( 5) 若 D 1 虚 焊 , 则 T 1 管 。

A. 可 能 因 功 耗 过 大 烧 坏 B. 始 终 饱 和 C. 始 终 截 止

解 :( 1) C ( 2) B ( 3) C ( 4) C ( 5) A

第九章题解-4
9.3 在 图 P9 .2 所 示 电 路 中 , 已 知 V C C = 16 V, R L = 4 Ω , T 1 和 T 2 管 的 饱 和
管 压 降 │ U C E S │ = 2 V, 输 入 电 压 足 够 大 。 试 问 :

( 1) 最 大 输 出 功 率 P o m 和 效 率 η 各 为 多 少 ?

( 2) 晶 体 管 的 最 大 功 耗 P T m a x 为 多 少 ?

( 3) 为 了 使 输 出 功 率 达 到 P o m , 输 入 电 压 的 有 效 值 约 为 多 少 ?
解 :( 1) 最 大 输 出 功 率 和 效 率 分 别 为

(VCC − U CES ) 2
Pom = = 24.5W
2 RL
π VCC − U CES
η= ⋅ ≈ 69.8%
4 VCC

( 2) 晶 体 管 的 最 大 功 耗
2
0.2 × VCC
PTmax ≈ 0.2 PoM = = 6 .4 W
2 RL
( 3) 输 出 功 率 为 Pom时 的 输 入 电 压 有 效 值

VCC − U CES
U i ≈ U om ≈ ≈ 9.9V
2

9.4 在 图 P9.4 所 示 电 路 中 , 已 知 二 极 管 的 导 通 电 压 U D = 0.7V, 晶 体 管 导


通 时 的 │ U B E │ = 0 .7 V, T 2 和 T 4 管 发 射 极 静 态 电 位 U E Q = 0 V。

图 P9.4

试问:

( 1) T 1 、 T 3 和 T 5 管 基 极 的 静 态 电 位 各 为 多 少 ?

( 2)设 R 2 = 1 0kΩ ,R 3 = 100Ω 。若 T 1 和 T 3 管 基 极 的 静 态 电 流 可 忽 略 不 计 ,


则 T5管 集 电 极 静 态 电 流 为 多 少 ? 静 态 时 uI= ?

第九章题解-5
( 3) 若 静 态 时 i B 1 > i B 3 , 则 应 调 节 哪 个 参 数 可 使 i B 1 = i B 2 ? 如 何 调 节 ?

( 4) 电 路 中 二 极 管 的 个 数 可 以 是 1、 2、 3 、 4 吗 ? 你 认 为 哪 个 最 合 适 ?
为什么?
解 :( 1) T 1 、 T 3 和 T 5 管 基 极 的 静 态 电 位 分 别 为
U B 1 = 1 .4 V U B 3 = - 0.7V U B 5 = - 17 .3 V
( 2) 静 态 时 T 5 管 集 电 极 电 流 和 输 入 电 压 分 别 为
VCC − U B1
I CQ ≈ = 1.66mA
R2
uI ≈ uB5 = −17.3V
( 3) 若 静 态 时 i B 1 > i B 3 , 则 应 增 大 R 3 。
( 4) 采 用 如 图 所 示 两 只 二 极 管 加 一 个 小 阻 值 电 阻 合 适 , 也 可 只 用 三 只
二极管。这样一方面可使输出级晶体管工作在临界导通状态,可以消除交越
失 真 ; 另 一 方 面 在 交 流 通 路 中 , D1和 D2管 之 间 的 动 态 电 阻 又 比 较 小 , 可 忽 略
不计,从而减小交流信号的损失。

9.5 在 图 P9.4 所 示 电 路 中 , 已 知 T 2 和 T 4 管 的 饱 和 管 压 降 │ U C E S │ = 2 V,
静 态 时 电 源 电 流 可 忽 略 不 计 。试 问 负 载 上 可 能 获 得 的 最 大 输 出 功 率 P o m 和 效 率
η各为多少?
解:最大输出功率和效率分别为

(VCC − U CES ) 2
Pom = = 4W
2 RL
π VCC − U CES
η= ⋅ ≈ 69.8%
4 VCC

第九章题解-6
9.6 为 了 稳 定 输 出 电 压 , 减 小 非 线 性 失 真 , 请 通 过 电 阻 R f 在 图 P9.4 所 示
电 路 中 引 入 合 适 的 负 反 馈 ;并 估 算 在 电 压 放 大 倍 数 数 值 约 为 10 的 情 况 下 ,R F
的取值。

解 : 应 引 入 电 压 并 联 负 反 馈 , 由 输 出 端 经 反 馈 电 阻 Rf接 T5管 基 极 , 如 解
图 P9 .6 所 示 。

Rf

解 图 P9.6

在深度负反馈情况下,电压放大倍数

R
A&uf ≈ − f A&uf ≈ 10
R1
R 1 = 1 kΩ , 所 以 R f ≈ 1 0 k Ω 。

9.7 估 算 图 P9 .4 所 示 电 路 T 2 和 T 4 管 的 最 大 集 电 极 电 流 、 最 大 管 压 降 和 集
电极最大功耗。
解:功放管的最大集电极电流、最大管压降、最大功耗分别为
VCC − U CES
I C max = = 0.5A
RL
U CE max = 2VCC − U CES = 34V
2
VCC
PTmax ≈ 0.2 × ≈ 1W
2 RL

9.8 在 图 P9.8 所 示 电 路 中 ,已 知 V C C = 15 V,T 1 和 T 2 管 的 饱 和 管 压 降 │ U C E S


第九章题解-7
│ = 2V, 输 入 电 压 足 够 大 。 求 解 :

( 1) 最 大 不 失 真 输 出 电 压 的 有 效 值 ;

( 2) 负 载 电 阻 R L 上 电 流 的 最 大 值 ;

( 3) 最 大 输 出 功 率 P o m 和 效 率 η 。
解 :( 1) 最 大 不 失 真 输 出 电 压 有 效 值

RL
⋅ (VCC − U CES )
R4 + RL
U om = ≈ 8.65V
2
( 2) 负 载 电 流 最 大 值
VCC − U CES
iLmax = ≈ 1.53A
R4 + RL
图 P9.8 ( 3) 最 大 输 出 功 率 和 效 率 分 别 为
2
U om
Pom = ≈ 9.35W
2 RL
π VCC − U CES − U R 4
η= ⋅ ≈ 64%
4 VCC

9.9 在 图 P9.8 所 示 电 路 中 , R 4 和 R 5 可 起 短 路 保 护 作 用 。 试 问 : 当 输 出 因
故障而短路时,晶体管的最大集电极电流和功耗各为多少?
解:当输出短路时,功放管的最大集电极电流和功耗分别为

VCC − U CES
iCmax = ≈ 26A
R4
2
VCC
PTmax = 2 ≈ 46W
π R4

第九章题解-8
9.1 0 在 图 P9.1 0 所 示 电 路 中 , 已 知 V C C = 1 5 V, T 1 和 T 2 管 的 饱 和 管 压 降 │
U C E S │ = 1V , 集 成 运 放 的 最 大 输 出 电 压 幅 值 为 ± 13 V , 二 极 管 的 导 通 电 压 为
0.7V。

图 P9.10

( 1) 若 输 入 电 压 幅 值 足 够 大 , 则 电 路 的 最 大 输 出 功 率 为 多 少 ?

( 2) 为 了 提 高 输 入 电 阻 , 稳 定 输 出 电 压 , 且 减 小 非 线 性 失 真 , 应 引 入
哪种组态的交流负反馈?画出图来。

( 3) 若 U i = 0.1V时 , U o = 5V, 则 反 馈 网 络 中 电 阻 的 取 值 约 为 多 少 ?
解 :( 1) 输 出 电 压 幅 值 和 最 大 输 出 功 率 分 别 为
uOmax ≈ 13V
(uOmax 2 ) 2
Pom = ≈ 10.6W
RL
( 2 ) 应 引 入 电 压 串 联 负 反 馈 , 电 路 如 解 图 P9.1 0 所 示 。

解 图 P9.10

第九章题解-9
( 3) 在 深 度 负 反 馈 条 件 下 , 电 压 放 大 倍 数 为

U& R U&
A&u = o ≈ 1 + f A&u = o = 50
&
Ui R1 U&i
R 1 = 1 kΩ , 所 以 R f ≈ 4 9 k Ω 。

9.11 OTL 电 路 如 图 P9 .11 所 示 。

图 P 9 . 11

( 1)为 了 使 得 最 大 不 失 真 输 出 电 压 幅 值 最 大 ,静 态 时 T 2 和 T 4 管 的 发 射 极
电位应为多少?若不合适,则一般应调节哪个元件参数?

( 2) 若 T2和 T4管 的 饱 和 管 压 降 │ UCES│ = 3V, 输 入 电 压 足 够 大 , 则 电


路 的 最 大 输 出 功 率 Pom和 效 率 η 各 为 多 少 ?

( 3) T 2 和 T 4 管 的 I C M 、 U ( B R ) C E O 和 P C M 应 如 何 选 择 ?
解 :( 1) 射 极 电 位 U E = V C C /2= 12 V; 若 不 合 适 , 则 应 调 节 R 2 。
( 2) 最 大 输 出 功 率 和 效 率 分 别 为

1
( ⋅ VCC − U CES ) 2
Pom = 2 ≈ 5.06W
2 RL
1
⋅ VCC − U CES
π
η= ⋅2 ≈ 58.9%
4 1
⋅ VCC
2
( 3) T 2 和 T 4 管 I C M 、 U ( B R ) C E O 和 P C M 的 选 择 原 则 分 别 为

第九章题解-10
VCC 2
I CM> = 1 .5 A
RL
U (BR)CEO>VCC = 24V
(VCC 2) 2
PCM> ≈ 1.82 W
π 2 RL

9.12 已 知 图 P9.12 所 示 电 路 中 T 1 和 T 2 管 的 饱 和 管 压 降 │ U C E S │ = 2 V, 导
通 时 的 │ U B E │ = 0 .7 V, 输 入 电 压 足 够 大 。

图 P9.12

( 1) A、 B、 C、 D 点 的 静 态 电 位 各 为 多 少 ?

( 2)为 了 保 证 T 2 和 T 4 管 工 作 在 放 大 状 态 , 管 压 降 │ U C E │ ≥ 3 V,电 路 的
最 大 输 出 功 率 Pom和 效 率 η 各 为 多 少 ?
解 :( 1) 静 态 电 位 分 别 为
U A = 0.7V, U B = 9 .3 V, U C = 11 .4 V, U D = 1 0 V
( 2) 最 大 输 出 功 率 和 效 率 分 别 为
1
( ⋅ VCC − U CES ) 2
Pom = 2 ≈ 1.53W
2 RL
1
⋅ V − U CES
π 2 CC
η= ⋅ ≈ 55%
4 1
⋅ VCC
2

第九章题解-11
9.13 图 P9.13 所 示 为 两 个 带 自 举 的 功 放 电 路 。试 分 别 说 明 输 入 信 号 正 半
周和负半周时功放管输出回路电流的通路,并指出哪些元件起自举作用。

图 P9.13

解 : 在 图 ( a) 所 示 电 路 中 , 在 信 号 的 正 半 周 , 经 共 射 电 路 反 相 , 输 出
级 的 输 入 为 负 半 周 , 因 而 T2导 通 , 电 流 从 C4的 正 端 经 T2、 地 、 扬 声 器 至 C4的
负 端 ;在 信 号 的 负 半 周 ,经 共 射 电 路 反 相 ,输 出 级 的 输 入 为 正 半 周 ,因 而 T 1 导
通 , 电 流 从 + VCC经 T2、 C4、 扬 声 器 至 地 。 C2、 R3起 自 举 作 用 。
在 图 ( b) 所 示 电 路 中 , 在 信 号 的 正 半 周 , 经 共 射 电 路 反 相 , 输 出 级 的
输 入 为 负 半 周 , 因 而 T3导 通 , 电 流 从 + VCC经 扬 声 器 、 C2、 T3至 地 ; 在 信 号 的
负 半 周 ,经 共 射 电 路 反 相 ,输 出 级 的 输 入 为 正 半 周 ,因 而 T 2 导 通 ,电 流 从 C 4 的
正 端 经 扬 声 器 、 T2至 C4的 负 端 。 C2、 R2起 自 举 作 用 。

第九章题解-12
9.14 LM1877N- 9 为 2 通 道 低 频 功 率 放 大 电 路 , 单 电 源 供 电 , 最 大 不
失 真 输 出 电 压 的 峰 峰 值 U O P P = ( V C C - 6) V, 开 环 电 压 增 益 为 70d B。 图 P9.14
所 示 为 LM187 7 N- 9 中 一 个 通 道 组 成 的 实 用 电 路 ,电 源 电 压 为 24 V,C 1 ~ C 3 对
交 流 信 号 可 视 为 短 路 ; R3和 C4起 相 位 补 偿 作 用 , 可 以 认 为 负 载 为 8Ω 。

图 P9.14

'
( 1) 静 态 时 u P 、 u N 、 u O 、 u O 各 为 多 少 ?

( 2 ) 设 输 入 电 压 足 够 大 , 电 路 的 的 最 大 输 出 功 率 Pom 和 效 率 η 各 为 多
少?
解 :( 1) 静 态 时

VCC
u O' = u P = u N = = 12V u O = 0V
2
( 2) 最 大 输 出 功 率 和 效 率 分 别 为

VCC − 6 2
( )
Pom = 2 ≈ 5.06 W
2 RL
π VCC − 6
η= ⋅ ≈ 58.9%
4 VCC

第九章题解-13
9.1 5 电 路 如 图 9.4.6 所 示 , 回 答 下 列 问 题 :
& = U& U& ≈ ?
( 1) Au o1 i

( 2) 若 V C C = 1 5V时 最 大 不 失 真 输 出 电 压 的 峰 -峰 值 为 27V, 则 电 路 的 最
大 输 出 功 率 Pom和 效 率 η 各 为 多 少 ?

( 3) 为 了 使 负 载 获 得 最 大 输 出 功 率 , 输 入 电 压 的 有 效 值 约 为 多 少 ?
解 :( 1) 电 压 放 大 倍 数
R 20
A&u = 1 + f = 1 + ≈ 30.4
R1 0.68
( 2) 最 大 输 出 功 率 和 效 率 分 别 为

U OPP
( )2
Pom = 2 2 ≈ 11.4W
RL
π U OPP
η= ⋅ ≈ 70.65%
4 2VCC

( 3) 输 入 电 压 有 效 值

U OPP
Ui = ≈ 314mV
2 2 A& u

9.16 TDA155 6 为 2 通 道 BTL电 路 , 图 P9.16 所 示 为 TDA1556 中 一 个 通


道 组 成 的 实 用 电 路 。 已 知 V C C = 1 5 V, 放 大 器 的 最 大 输 出 电 压 幅 值 为 13 V。

图 P9.16

( 1)为 了 使 负 载 上 得 到 的 最 大 不 失 真 输 出 电 压 幅 值 最 大 ,基 准 电 压 U R E F
应 为 多 少 伏 ? 静 态 时 uO1和 uO2各 为 多 少 伏 ?

第九章题解-14
( 2) 若 U i 足 够 大 , 则 电 路 的 最 大 输 出 功 率 P o m 和 效 率 η 各 为 多 少 ?

( 3) 若 电 路 的 电 压 放 大 倍 数 为 20, 则 为 了 使 负 载 获 得 最 大 输 出 功 率 ,
输入电压的有效值约为多少?
解 :( 1) 基 准 电 压
U R E F = V C C /2= 7.5V
静态时 u O 1 = u O 2 = 7.5V 。
( 2) 最 大 输 出 功 率 和 效 率 分 别 为

U o2max
Pom = ≈ 21W
2 RL
π U omax
η= ⋅ ≈ 68%
4 VCC
( 3) 输 入 电 压 有 效 值

U omax
Ui = ≈ 0.46V
2 Au

9.17 TDA1556 为 2 通 道 BTL电 路 , 图 P9.17 所 示 为 TDA1556 中 一 个 通 道


组 成 的 实 用 电 路 。 已 知 V C C = 15, 放 大 器 的 最 大 输 出 电 压 幅 值 为 13V。

图 P9.17

( 1)为 了 使 负 载 上 得 到 的 最 大 不 失 真 输 出 电 压 幅 值 最 大 ,基 准 电 压 U R E F
应 为 多 少 伏 ? 静 态 时 uO1和 uO2各 为 多 少 伏 ?

( 2) 若 U i 足 够 大 , 则 电 路 的 最 大 输 出 功 率 P o m 和 效 率 η 各 为 多 少 ?

解 : 同 题 9.16( 1)、( 2)。

第九章题解-15
9.18 已 知 型 号 为 TDA152 1、 LM1877 和 TDA1556 的 电 路 形 式 和 电 源 电 压
范 围 如 表 所 示 , 它 们 的 功 放 管 的 最 小 管 压 降 │ U C E m i n │ 均 为 3 V。

型 号 TDA1521 LM1877 TDA1556


电路形式 OCL OTL BTL
电源电压 ±7.5~±20 V 6.0~24V 6.0~18V

( 1) 设 在 负 载 电 阻 均 相 同 的 情 况 下 , 三 种 器 件 的 最 大 输 出 功 率 均 相 同 。
已 知 OCL电 路 的 电 源 电 压 ±V C C = ±10 V,试 问 OTL电 路 和 BTL电 路 的 电 源 电 压
分别应取多少伏?

( 2) 设 仅 有 一 种 电 源 , 其 值 为 1 5V; 负 载 电 阻 为 32Ω 。 问 三 种 器 件 的
最大输出功率各为多少?
解 :( 1) OTL电 路 应 取 V C C = 2 0 V, BTL电 路 应 取 V C C = 1 3V。
( 2) OTL、 OCL 和 BTL 电 路 的 最 大 输 出 功 率 分 别 为

VCC
( − U CEmin ) 2
Pom(OTL) = 2 ≈ 0.316W
2 RL
(VCC − U CEmin ) 2
Pom(OCL) = = 2.25W
2 RL
(VCC − 2 U CEmin ) 2
Pom(BTL) = ≈ 1.27 W
2 RL

9.1 9 电 路 如 图 P9 .2 所 示 。 在 出 现 下 列 故 障 时 , 分 别 产 生 什 么 现 象 。

( 1) R 1 开 路 ; ( 2 ) D 1 开 路 ; ( 3) R 2 开 路 ; ( 4) T 1 集 电 极 开 路 ;

( 5) R 1 短 路 ; ( 6 ) D 1 短 路 。
解 :( 1) 仅 有 负 半 周 ;
( 2) T 1 、 T 2 将 因 功 耗 过 大 而 损 坏 ;
( 3) 仅 有 正 半 周 ;
( 4) T 2 将 因 功 耗 过 大 而 损 坏 ;
( 5) u O = V C C - U B E 1 ≈ 14.3V;
( 6) 稍 有 交 越 失 真 。

第九章题解-16
9.20 电 路 如 图 P9 .4 所 示 。 在 出 现 下 列 故 障 时 , 分 别 产 生 什 麽 现 象 。

( 1) R 2 开 路 ; ( 2) D 1 开 路 ; ( 3) R2短 路 ;

( 4) T 1 集 电 极 开 路 ; ( 5) R3短 路 。
解 :( 1) 无 输 出 ;
( 2) 功 放 管 将 因 功 耗 过 大 而 损 坏 ;
( 3) u O = V C C - U B E 1 - U B E 2 ≈ 1 6.6 V
( 4) 正 、 负 半 周 不 对 称 , 正 半 周 幅 值 小 ;
( 5) 稍 有 交 越 失 真 。

第九章题解-17
第十章 直流电源

自 测 题

一 、 判 断 下 列 说 法 是 否 正 确 , 用 “ √ ”“ ×” 表 示 判 断 结 果 填 入 空 内 。
( 1) 直 流 电 源 是 一 种 将 正 弦 信 号 转 换 为 直 流 信 号 的 波 形 变 换 电 路 。
( )
( 2) 直 流 电 源 是 一 种 能 量 转 换 电 路 , 它 将 交 流 能 量 转 换 为 直 流 能 量 。
( )
( 3) 在 变 压 器 副 边 电 压 和 负 载 电 阻 相 同 的 情 况 下 , 桥 式 整 流 电 路 的 输
出 电 流 是 半 波 整 流 电 路 输 出 电 流 的 2 倍 。( )
因 此 , 它 们 的 整 流 管 的 平 均 电 流 比 值 为 2 :1。( )
( 4) 若 U2为 电 源 变 压 器 副 边 电 压 的 有 效 值 , 则 半 波 整 流 电 容 滤 波 电 路
和全波整流电容滤波电路在空载时的输出电压均为 2U 2 。( )
( 5)当 输 入 电 压 U I 和 负 载 电 流 I L 变 化 时 ,稳 压 电 路 的 输 出 电 压 是 绝 对 不
变 的 。( )
( 6 ) 一 般 情 况 下 , 开 关 型 稳 压 电 路 比 线 性 稳 压 电 路 效 率 高 。( )
解 :( 1) × ( 2) √ ( 3) √ × ( 4) √ ( 5) ×
( 6) √

3T
二 、在 图 10.3.1( a)中 ,已 知 变 压 器 副 边 电 压 有 效 值 U 2 为 10 V,R L C ≥
2
( T为 电 网 电 压 的 周 期 )。 测 得 输 出 电 压 平 均 值 U O ( AV ) 可 能 的 数 值 为
A. 14 V B. 1 2V C. 9 V D. 4.5 V
选择合适答案填入空内。
( 1 ) 正 常 情 况 U O ( AV ) ≈ ;
( 2) 电 容 虚 焊 时 U O ( AV ) ≈ ;
( 3) 负 载 电 阻 开 路 时 U O ( AV ) ≈ ;
( 4 ) 一 只 整 流 管 和 滤 波 电 容 同 时 开 路 , U O ( AV ) ≈ 。
解 :( 1) B ( 2) C ( 3) A ( 4) D

三、填空:
第十章题解-1
图 T10.3

在 图 T10.3 所 示 电 路 中 , 调 整 管 为 ,采样电路由 组成,


基准电压电路由 组成, 比较放大电路由 组成, 保护电路由
组成;输出电压最小值的表达式为 ,最大值的表达式
为 。
解 : T 1 , R 1 、 R 2 、 R 3 , R、 D Z , T 2 、 R c , R 0 、 T 3 ;
R1 + R2 + R3 R + R2 + R3
(U Z + U BE2 ), 1 (U Z + U BE2 ) 。
R2 + R3 R3

四 、在 图 T10.4 所 示 稳 压 电 路 中 ,已 知 稳 压 管 的 稳 定 电 压 U Z 为 6V,最 小
稳 定 电 流 I Z m i n 为 5 mA ,最 大 稳 定 电 流 I Z m a x 为 40 mA;输 入 电 压 U I 为 15 V,波 动
范 围 为 ±10% ; 限 流 电 阻 R为 200Ω 。

图 T10.4

( 1) 电 路 是 否 能 空 载 ? 为 什 么 ?
( 2) 作 为 稳 压 电 路 的 指 标 , 负 载 电 流 I L 的 范 围 为 多 少 ?
解 :( 1) 由 于 空 载 时 稳 压 管 流 过 的 最 大 电 流

U Im ax − U Z
I D Z max = I R max = = 52.5mA>I Z max = 40mA
R
所以电路不能空载。

第十章题解-2
U Imin − U Z
( 2 ) 根 据 I D Z min = − I L max , 负 载 电 流 的 最 大 值
R
U Imin − U Z
I L max = − I D Z min = 32.5mA
R
U Imax − U Z
根 据 I D Z max = − I L min , 负 载 电 流 的 最 小 值
R
U Imax − U Z
I L min = − I D Z max = 12.5mA
R
所 以 , 负 载 电 流 的 范 围 为 12.5~ 32.5mA 。

五 、在 图 10.5.24 所 示 电 路 中 ,已 知 输 出 电 压 的 最 大 值 U O m a x 为 25 V,R 1 =
240 Ω ;W117 的 输 出 端 和 调 整 端 间 的 电 压 U R = 1 .25 V,允 许 加 在 输 入 端 和 输 出
端 的 电 压 为 3~ 40 V。 试 求 解 :
( 1) 输 出 电 压 的 最 小 值 U O m i n ;
( 2) R 2 的 取 值 ;
( 3)若 U I 的 波 动 范 围 为 ±10% ,为 保 证 输 出 电 压 的 最 大 值 U O m a x 为 25 V,
U I 至 少 应 取 多 少 伏 ? 为 保 证 W117 安 全 工 作 , U I 的 最 大 值 为 多 少 伏 ?
解 :( 1) 输 出 电 压 的 最 小 值 U O m i n = 1.25 V
( 2) 因 为

R2
U Omax = (1 + ) × 1.25V = 25V
R1
R1 = 240Ω

所以 R 1 = 4 .56kΩ
( 3) 输 入 电 压 的 取 值 范 围 为

U Omax + U 12 min
U Imin ≈ ≈ 31.1V
0.9
U + U 12 max
U Imax ≈ Omin ≈ 37.5V
1.1

第十章题解-3
六 、 电 路 如 图 T10.6 所 示 。 合 理 连 线 , 构 成 5 V 的 直 流 电 源 。

图 T10.6

解 : 1 接 4, 2 接 6,5 接 7 、9 ,3 接 8、11、1 3, 10 接 12。 如 解 图 T10 .6


所示。

解 图 T10.6

第十章题解-4
习 题

10.1 判 断 下 列 说 法 是 否 正 确 ,用“ √ ”或“ ×”表 示 判 断 结 果 填 入 空 内 。


( 1) 整 流 电 路 可 将 正 弦 电 压 变 为 脉 动 的 直 流 电 压 。( )
( 2) 电 容 滤 波 电 路 适 用 于 小 负 载 电 流 , 而 电 感 滤 波 电 路 适 用 于 大 负 载
电 流 。( )
( 3) 在 单 相 桥 式 整 流 电 容 滤 波 电 路 中 , 若 有 一 只 整 流 管 断 开 , 输 出 电
压 平 均 值 变 为 原 来 的 一 半 。( )
解 :( 1) √ ( 2) √ ( 3) ×

10.2 判 断 下 列 说 法 是 否 正 确 ,用“ √ ”或“ ×”表 示 判 断 结 果 填 入 空 内 。


( 1) 对 于 理 想 的 稳 压 电 路 , △ U O /△ U I = 0, R o = 0。( )
( 2) 线 性 直 流 电 源 中 的 调 整 管 工 作 在 放 大 状 态 , 开 关 型 直 流 电 源 中 的
调 整 管 工 作 在 开 关 状 态 。( )
( 3) 因 为 串 联 型 稳 压 电 路 中 引 入 了 深 度 负 反 馈 , 因 此 也 可 能 产 生 自 激
振 荡 。( )
( 4) 在 稳 压 管 稳 压 电 路 中 , 稳 压 管 的 最 大 稳 定 电 流 必 须 大 于 最 大 负 载
电 流 ;( )
而且,其最大稳定电流与最小稳定电流之差应大于负载电流的变化范
围 。( )
解 :( 1) √ ( 2) √ ( 3) √ ( 4) × √

10.3 选 择 合 适 答 案 填 入 空 内 。
( 1) 整 流 的 目 的 是 。
A. 将 交 流 变 为 直 流 B. 将 高 频 变 为 低 频
C. 将 正 弦 波 变 为 方 波
( 2) 在 单 相 桥 式 整 流 电 路 中 , 若 有 一 只 整 流 管 接 反 , 则 。
A. 输 出 电 压 约 为 2 U D B. 变 为 半 波 直 流
C. 整 流 管 将 因 电 流 过 大 而 烧 坏
( 3) 直 流 稳 压 电 源 中 滤 波 电 路 的 目 的 是 。
A. 将 交 流 变 为 直 流 B. 将 高 频 变 为 低 频
C. 将 交 、 直 流 混 合 量 中 的 交 流 成 分 滤 掉
( 4) 滤 波 电 路 应 选 用 。
A. 高 通 滤 波 电 路 B. 低 通 滤 波 电 路 C. 带 通 滤 波 电 路
解 :( 1) A ( 2) C ( 3) C ( 4) B
第十章题解-5
10.4 选 择 合 适 答 案 填 入 空 内 。
( 1)若 要 组 成 输 出 电 压 可 调 、最 大 输 出 电 流 为 3 A 的 直 流 稳 压 电 源 ,则
应采用 。
A. 电 容 滤 波 稳 压 管 稳 压 电 路 B. 电 感 滤 波 稳 压 管 稳 压 电 路
C. 电 容 滤 波 串 联 型 稳 压 电 路 D. 电 感 滤 波 串 联 型 稳 压 电 路
( 2) 串 联 型 稳 压 电 路 中 的 放 大 环 节 所 放 大 的 对 象 是 。
A. 基 准 电 压 B. 采 样 电 压 C. 基 准 电 压 与 采 样 电 压 之 差
( 3) 开 关 型 直 流 电 源 比 线 性 直 流 电 源 效 率 高 的 原 因 是 。
A. 调 整 管 工 作 在 开 关 状 态 B. 输 出 端 有 LC 滤 波 电 路
C. 可 以 不 用 电 源 变 压 器
( 4) 在 脉 宽 调 制 式 串 联 型 开 关 稳 压 电 路 中 , 为 使 输 出 电 压 增 大 , 对 调
整管基极控制信号的要求是 。
A. 周 期 不 变 , 占 空 比 增 大 B. 频 率 增 大 , 占 空 比 不 变
C. 在 一 个 周 期 内 , 高 电 平 时 间 不 变 , 周 期 增 大
解 :( 1) D ( 2) C ( 3) A ( 4) A

1 0.5 在 图 1 0 . 2 . 5( a)所 示 电 路 中 ,已 知 输 出 电 压 平 均 值 U O ( AV ) = 1 5 V ,
负 载 电 流 平 均 值 I L ( AV ) = 1 00 mA。
( 1) 变 压 器 副 边 电 压 有 效 值 U 2 ≈ ?
( 2)设 电 网 电 压 波 动 范 围 为 ±1 0% 。在 选 择 二 极 管 的 参 数 时 ,其 最 大 整
流 平 均 电 流 IF和 最 高 反 向 电 压 UR的 下 限 值 约 为 多 少 ?
解 :( 1) 输 出 电 压 平 均 值 U O(AV) ≈ 0.9U 2 , 因 此 变 压 器 副 边 电 压 有 效 值

U O(AV)
U2 ≈ ≈ 16.7 V
0.9
( 2 ) 考 虑 到 电 网 电 压 波 动 范 围 为 ±1 0% , 整 流 二 极 管 的 参 数 为
I L(AV)
I F>1.1 × = 55mA
2
U R>1.1 2U 2 ≈ 26V

第十章题解-6
10.6 电 路 如 图 P10 .6 所 示 , 变 压 器 副 边 电 压 有 效 值 为 2U 2 。
( 1) 画 出 u 2 、 u D 1 和 u O 的 波 形 ;
( 2) 求 出 输 出 电 压 平 均 值 U O ( AV ) 和 输 出 电 流 平 均 值 I L ( AV ) 的 表 达 式 ;
( 3 )二 极 管 的 平 均 电 流 I D( AV ) 和 所 承 受 的 最 大 反 向 电 压 U R m a x 的 表 达 式 。

图 P10.6 解 图 P10.6

解 :( 1) 全 波 整 流 电 路 , 波 形 如 解 图 P10.6 所 示 。
( 2) 输 出 电 压 平 均 值 U O ( AV ) 和 输 出 电 流 平 均 值 I L ( AV ) 为
0.9U 2
U O(AV) ≈ 0.9U 2 I L(AV) ≈
RL
( 3) 二 极 管 的 平 均 电 流 I D ( AV ) 和 所 承 受 的 最 大 反 向 电 压 U R 为
0.45U 2
ID ≈ U R = 2 2U 2
RL

10.7 电 路 如 图 P10 .7 所 示 ,变 压 器 副 边 电 压 有 效 值 U 2 1 = 50 V,U 2 2 = 20 V。


第十章题解-7
试问:

图 P10.7

( 1) 输 出 电 压 平 均 值 U O 1 ( AV ) 和 U O 2 ( AV ) 各 为 多 少 ?
( 2) 各 二 极 管 承 受 的 最 大 反 向 电 压 为 多 少 ?
解 :( 1) 两 路 输 出 电 压 分 别 为
U O 1 ≈ 0.45( U 2 1 + U 2 2 ) = 31.5V
U O 2 ≈ 0.9U 2 2 = 18V
( 2) D 1 的 最 大 反 向 电 压

U R> 2 (U 21 + U 22 ) ≈ 99V

D2、 D3的 最 大 反 向 电 压
U R>2 2U 22 ≈ 57 V

10.8 电 路 图 P10.8 所 示 。

第十章题解-8
( 1) 分 别 标 出 u O 1 和 u O 2 对 地 的 极 性 ;
( 2) u O 1 、 u O 2 分 别 是 半 波 整 流 还 是 全 波 整 流 ?
( 3) 当 U 2 1 = U 2 2 = 2 0 V时 , U O 1 ( AV ) 和 U O 2 ( AV ) 各 为 多 少 ?
( 4 ) 当 U 2 1 = 1 8 V, U 2 2 = 2 2 V时 , 画 出 u O 1 、 u O 2 的 波 形 ; 并 求 出 U O 1 ( AV )
和 U O 2 ( AV ) 各 为 多 少 ?

图 P10.8

解 :( 1) 均 为 上 “ + ”、 下 “ - ”。
( 2) 均 为 全 波 整 流 。
( 3) U O 1 ( AV ) 和 U O 2 ( AV ) 为
U O 1 ( AV ) = - U O 2 ( AV ) ≈ 0 .9 U 2 1 = 0 .9 U 2 2 = 18V
( 4) u O 1 、 u O 2 的 波 形 如 解 图 P10.8 所 示 。 它 们 的 平 均 值 为
U O 1 ( AV ) = - U O 2 ( AV ) ≈ 0 .45 U 2 1 + 0 .45 U 2 2 = 18V

解 图 P10.8

10.9 分 别 判 断 图 P10.9 所 示 各 电 路 能 否 作 为 滤 波 电 路 , 简 述 理 由 。

第十章题解-9
图 P10.9

解 :图( a)、( b)所 示 电 路 可 用 于 滤 波 ,图( c)所 示 电 路 不 能 用 于 滤 波 。


因 为 电 感 对 直 流 分 量 的 电 抗 很 小 、对 交 流 分 量 的 电 抗 很 大 ,所 以 在 滤 波
电路中应将电感串联在整流电路的输出和负载之间。因为电容对直流分量的
电抗很大、对交流分量的电抗很小,所以在滤波电路中应将电容并联在整流
电路的输出或负载上。

10.10 试 在 图 P10 .10 所 示 电 路 中 , 标 出 各 电 容 两 端 电 压 的 极 性 和 数 值 ,


并分析负载电阻上能够获得几倍压的输出。

图 P10.10

解 : 在 图 ( a) 所 示 电 路 中 , C 1 上 电 压 极 性 为 上 “ + ” 下 “ - ”, 数 值 为
一 倍 压 ; C 2 上 电 压 极 性 为 右 “ + ” 左 “ - ”, 数 值 为 二 倍 压 ; C 3 上 电 压 极 性 为
上 “ + ” 下 “ - ”, 数 值 为 三 倍 压 。 负 载 电 阻 上 为 三 倍 压 。
在 图 ( b ) 所 示 电 路 中 , C 1 上 电 压 极 性 为 上 “ - ” 下 “ + ”, 数 值 为 一 倍
压 ; C 2 上 电 压 极 性 为 上 “ + ” 下 “ - ”, 数 值 为 一 倍 压 ; C 3 、 C 4 上 电 压 极 性 均
为 右 “ + ” 左 “ - ”, 数 值 均 为 二 倍 压 。 负 载 电 阻 上 为 四 倍 压 。
10.11 电 路 如 图 T10.4 所 示 , 已 知 稳 压 管 的 稳 定 电 压 为 6V, 最 小 稳 定 电
流 为 5mA , 允 许 耗 散 功 率 为 240 mW, 动 态 电 阻 小 于 15Ω 。 试 问 :

第十章题解-10
( 1)当 输 入 电 压 为 20~ 24 V、R L 为 200 ~ 600Ω 时 ,限 流 电 阻 R的 选 取 范
围是多少?
( 2) 若 R= 3 90Ω , 则 电 路 的 稳 压 系 数 S r 为 多 少 ?
解 :( 1 ) 因 为 I Z m a x = P Z M /U Z = 40 mA , I L = U Z /R L = 1 0~ 30 mA, 所 以 R
的取值范围为

U Im in − U Z
Rmax = = 400Ω
I Z + I Lmax
U Imax − U Z
Rmin = = 360Ω
I Zmax + I Lmin
( 2) 稳 压 系 数 为
rZ U I
Sr ≈ ⋅ ≈ 0.154
R UZ

10.12 电 路 如 图 P10.12 所 示 ,已 知 稳 压 管 的 稳 定 电 压 为 6 V,最 小 稳 定 电


流 为 5mA , 允 许 耗 散 功 率 为 240 mW; 输 入 电 压 为 20~ 24 V, R 1 = 3 60Ω 。 试
问:

图 P10.12

( 1) 为 保 证 空 载 时 稳 压 管 能 够 安 全 工 作 , R 2 应 选 多 大 ?
( 2) 当 R 2 按 上 面 原 则 选 定 后 , 负 载 电 阻 允 许 的 变 化 范 围 是 多 少 ?
解 : R1中 的 电 流 和 稳 压 管 中 的 最 大 电 流 为

UI − UZ
I R1 = ≈ 39 ~ 50mA
R1
PZM
I Z max = = 40mA
UZ
( 1) 为 保 证 空 载 时 稳 压 管 能 够 安 全 工 作
UZ
R2 = = 600Ω
( I R1 max − I Z max )
( 2) 负 载 电 流 的 最 大 值
I Lmax = I R1 min − I R 2-I Z min = 24mA
负载电阻的变化范围
第十章题解-11
UZ
RLmin = = 250Ω
I Lmax
RLmin = ∞

10.13 电 路 如 图 T10.3 所 示 , 稳 压 管 的 稳 定 电 压 U Z = 4.3V, 晶 体 管 的 U B E


= 0.7V, R 1 = R 2 = R 3 = 3 00Ω , R 0 = 5Ω 。 试 估 算 :
( 1) 输 出 电 压 的 可 调 范 围 ;
( 2) 调 整 管 发 射 极 允 许 的 最 大 电 流 ;
( 3) 若 U I = 25 V, 波 动 范 围 为 ±1 0% , 则 调 整 管 的 最 大 功 耗 为 多 少 。
解 :( 1) 基 准 电 压 U R = U Z + U B E = 5 V, 输 出 电 压 的 可 调 范 围

R1 + R2 + R3 R + R2 + R3
UO = ⋅U Z ~ 1 ⋅U Z
R2 + R3 R3
= 7.5 ~ 15V
( 2) 调 整 管 发 射 极 最 大 电 流 I E m a x = U B E / R 0 ≈ 140mA
( 3) 调 整 管 的 最 大 管 压 降 和 最 大 功 耗 分 别 为
U C E m a x = U I m a x - U O m i n = 20V
P T m a x ≈ I E m a x U C E m a x ≈ 2 .8 W

10.14 电 路 如 图 P10.14 所 示 ,已 知 稳 压 管 的 稳 定 电 压 U Z = 6 V,晶 体 管 的


U B E = 0.7V, R 1 = R 2 = R 3 = 300 Ω , U I = 24 V。 判 断 出 现 下 列 现 象 时 , 分 别 因 为
电 路 产 生 什 么 故 障 ( 即 哪 个 元 件 开 路 或 短 路 )。

图 P10.14

( 1) U O ≈ 24 V; ( 2 ) U O ≈ 23.3V;
( 3 ) U O ≈ 12 V且 不 可 调 ;
( 4) U O ≈ 6 V且 不 可 调 ;
第十章题解-12
( 5) U O 可 调 范 围 变 为 6 ~ 12 V。
解 :( 1) T 1 的 c、 e短 路 ; ( 2) R c 短 路 ; ( 3) R 2 短 路 ;
( 4) T 2 的 b、 c短 路 ; ( 5) R 1 短 路 。

10.15 直 流 稳 压 电 源 如 图 P10 .15 所 示 。


( 1) 说 明 电 路 的 整 流 电 路 、 滤 波 电 路 、 调 整 管 、 基 准 电 压 电 路 、 比 较
放大电路、采样电路等部分各由哪些元件组成。
( 2) 标 出 集 成 运 放 的 同 相 输 入 端 和 反 相 输 入 端 。
( 3) 写 出 输 出 电 压 的 表 达 式 。

图 P10.15

解 :( 1 ) 整 流 电 路 : D 1 ~ D 4 ; 滤 波 电 路 : C 1 ; 调 整 管 : T 1 、 T 2 ; 基 准 电
压 电 路 : R 、D Z 、 R、 D Z ; 比 较 放 大 电 路 : A; 取 样 电 路 : R 1 、 R 2 、 R 3 。
' '

( 2)为 了 使 电 路 引 入 负 反 馈 ,集 成 运 放 的 输 入 端 上 为“ - ”下 为“ + ”。
( 3) 输 出 电 压 的 表 达 式 为
R1 + R2 + R3 R + R2 + R3
⋅U Z ≤ U O ≤ 1 ⋅U Z
R2 + R3 R3

10.16 电 路 如 图 P10.16 所 示 , 设 I I ≈ I O = 1.5A , 晶 体 管 T 的 U EB ≈ U D ,


' '

R 1 = 1Ω , R 2 = 2Ω , I D > > I B 。 求 解 负 载 电 流 I L 与 I O' 的 关 系 式 。

第十章题解-13
图 P10.16

解 : 因 为 U EB ≈ U D,I E R1 ≈ I D R2 ≈ I I' R2 ≈ I O' R2,I C ≈ I E , I C ≈ I E , 所 以

R2 '
IC ≈ ⋅ IO
R1
R2
I L ≈ (1 + ) ⋅ I O' = 4.5A
R1

10.17 在 图 P10.17 所 示 电 路 中 , R 1 = 240 Ω , R 2 = 3 kΩ ; W117 输 入 端 和


输 出 端 电 压 允 许 范 围 为 3~ 4 0V, 输 出 端 和 调 整 端 之 间 的 电 压 U R 为 1 .25 V。 试
求解:
( 1) 输 出 电 压 的 调 节 范 围 ;
( 2) 输 入 电 压 允 许 的 范 围 ;
解 :( 1) 输 出 电 压 的 调 节 范 围
R2
U O ≈ (1 + )U REF = 1.25~16.9V
R1
( 2) 输 入 电 压 取 值 范 围 图 P10.17

U Imin = U O max + U 12 min ≈ 20V


U Imax = U Omin + U 12 max ≈ 41.25V

10.18 试 分 别 求 出 图 P10 .18 所 示 各 电 路 输 出 电 压 的 表 达 式 。

第十章题解-14
图 P10.18

解 : 在 图 ( a) 所 示 电 路 中 , W7812 的 输 出 为 U R E F , 基 准 电 压
R2
UR = ⋅ U REF
R1 + R2
输出电压的表达式
R3 + R4 + R5 R + R4 + R5
⋅U R ≤ U O ≤ 3 ⋅U R
R3 + R4 R3
在 图 ( b) 所 示 电 路 中 , 输 出 电 压 的 表 达 式
U O = U Z + U R E F = ( U Z + 1 .25 ) V
在 图 ( c) 所 示 电 路 中 , 输 出 电 压 的 表 达 式
R2'
U O = U REF − ⋅ U Z = U REF ~ (U REF − U Z )
R2

10.19 两 个 恒 流 源 电 路 分 别 如 图 10 .19( a)( b) 所 示 。

第十章题解-15
( 1) 求 解 各 电 路 负 载 电 流 的 表 达 式 ;
( 2 ) 设 输 入 电 压 为 20 V, 晶 体 管 饱 和 压 降 为 3 V, b-e间 电 压 数 值 │
U B E │ = 0 .7V; W7805 输 入 端 和 输 出 端 间 的 电 压 最 小 值 为 3 V; 稳 压 管 的 稳 定
电 压 U Z = 5V; R 1 = R= 5 0Ω 。 分 别 求 出 两 电 路 负 载 电 阻 的 最 大 值 。

图 P10.19

解 :( 1) 设 图 10.19( b ) 中 W7805 的 输 出 电 压 为 U‘O 。 图 示 两 个 电 路 输


出电流的表达式分别为
U Z − U EB U O'
(a ) I O = ( b) I O =
R1 R
( 2)两 个 电 路 输 出 电 压 的 最 大 值 、输 出 电 流 和 负 载 电 阻 的 最 大 值 分 别 为

(a ) U Omax = U I − (U Z − U EB ) − (−U CES ) = 12.3V


I O = 86mA
U Omax
RLmax = ≈ 143Ω
IO
( b) U Omax = U I − U 12 = 17 V
I O = 100mA
U Omax
RLmax = = 170Ω
IO

10.20 在 图 10 .6 .3 所 示 电 路 中 , 已 知 采 样 电 压 大 于 基 准 电 压 , 试 定 性
画 出 uN2、 uP2、 uB和 uO的 波 形 。
解 : 参 阅 图 10 .6 .2 和 10.6.4。

10.21 在 图 10 .6 .8 所 示 电 路 中 , 若 需 要 输 出 电 压 有 一 定 的 调 节 范 围 ,
则应如何改进电路,请画出电路来。

第十章题解-16
解 : 改 进 电 路 如 解 图 10.21 所 示 。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通 常 开 关 型 稳 压 电 源 输
出 电 压 的 可 调 范 围 很 小 , 故 R2的 取 值 较 R1、 R3要 小 。

解 图 10.21

第十章题解-17
第十一章 模拟电子电路读图

习 题

11 .1 电 路 如 图 P11.1 所 示 , 其 功 能 是 实 现 模 拟 计 算 , 求 解 微 分 方 程 。
( 1) 求 出 微 分 方 程 ;
( 2) 简 述 电 路 原 理 。

图 P 11 . 1

解 :( 1 ) 设 A 1 、 A 3 的 输 出 电 压 分 别 为 u O 1 、 u O 3 。 由 于 每 个 集 成 运 放 均 引
入了负反馈,根据“虚断” 和“虚短”可得下列关系式及微分方程:

R3 R
uO1 = − uI − 3 uO3
R1 R2
R6 R
uO3 = ( − 8 uO )
R5 + R6 R7
1
R4C ∫
uO = − uO1dt

1 R R R6 R
=−
R4C ∫ ( − 3 uI + 3 ⋅
R1
⋅ 8 uO )dt
R2 R5 + R6 R7
duO R3 R6 R8uO R3
+ − uI = 0
dt R2 R4 R7 ( R5 + R6 )C R1R4C

( 2) 当 参 数 选 择 合 适 时 , 输 入 合 适 u I , 便 可 在 输 出 得 到 模 拟 解 u O 。

第十一章题解-1
11 .2 图 P11.2 所 示 为 反 馈 式 稳 幅 电 路 , 其 功 能 是 : 当 输 入 电 压 变 化 时 ,
输出电压基本不变。主要技术指标为
( 1) 输 入 电 压 波 动 20% 时 , 输 出 电 压 波 动 小 于 0.1% ;
( 2) 输 入 信 号 频 率 从 50~ 2 000 Hz 变 化 时 , 输 出 电 压 波 动 小 于 0.1% ;
( 3) 负 载 电 阻 从 10kΩ 变 为 5 kΩ 时 , 输 出 电 压 波 动 小 于 0.1% 。
要求:
( 1) 以 每 个 集 成 运 放 为 核 心 器 件 , 说 明 各 部 分 电 路 的 功 能 ;
( 2) 用 方 框 图 表 明 各 部 分 电 路 之 间 的 相 互 关 系 ;
( 3) 简 述 电 路 的 工 作 原 理 。
提 示 : 场 效 应 管 工 作 在 可 变 电 阻 区 , 电 路 通 过 集 成 运 放 A3的 输 出 控 制 场
效应管的工作电流,来达到调整输出电压的目的。

图 P 11 . 2

解 :( 1 )A 1 :反 相 比 例 运 算 电 路 ;A 2 :半 波 精 密 整 流 电 路 ; A 3 : 二 阶 低
通 滤 波 器 ; T: 等 效 成 可 变 电 阻 。
( 2 ) 图 P11.2 所 示 电 路 的 方 框 图 如 解 图 P11.2 所 示 。

解 图 P 11 . 2

第十一章题解-2
( 3 )当 参 数 选 择 合 适 时 ,若 u i 幅 值 增 大 导 致 u O 增 大 ,则 r d s 减 小 ,使 得 u O 1 、
uO2减 小 , 从 而 使 uO减 小 , 趋 于 原 来 数 值 。 过 程 简 述 如 下 :

uI↑→uO↑→rDS↓→uO1↓→uO2↓
uO↓←

若 ui幅 值 减 小 , 则 各 物 理 量 的 变 化 与 上 述 过 程 相 反 。

11.3 在 图 P11.2 所 示 电 路 中 , 参 数 如 图 中 所 标 注 。 设 场 效 应 管 D-S之 间


的 等 效 电 阻 为 rds。
( 1)求 出 输 出 电 压 u O 与 输 入 电 压 u I 、r d s 的 运 算 关 系 式 ;说 明 当 u I 增 大 时 ,
rds应 如 何 变 化 才 能 使 uO稳 幅 ?
( 2) 当 u I 为 1kHz的 正 弦 波 时 , 定 性 画 出 u O 和 u O 2 的 波 形 。
( 3) uO3是 直 流 信 号 , 还 是 交 流 信 号 , 为 什 么 ? 为 使 uO稳 幅 , 当 uI因 某
种 原 因 增 大 时 , uO3的 幅 值 应 当 增 大 , 还 是 减 小 , 为 什 么 ?
( 4) 电 位 器 R W 的 作 用 是 什 么 ?
解 :( 1) 列 A 1 反 相 输 入 端 的 节 点 电 流 方 程 可 得
R3 R2 ∥ rds
uO = − ⋅ ⋅ uI
R2 R1 + R2 ∥ rds
为 了 在 uI 变 化 时 uO 基 本 不 变 , uI 增 大 时 rds 应
减小。
( 2 ) A2与 D1、 D2、 R6等 组 成 半 波 整 流 电
路 , uO2和 uO的 关 系 为
⎧u O 2 = −u O ( u O 正半周)

⎩u O 2 = 0 ( u O 负半周)
因 此 波 形 如 解 图 P11.3 所 示 。
( 3) u O 3 为 直 流 信 号 , 因 为 A 3 组 成 了 解 图 P 11 . 3

二 阶 低 通 滤 波 器 , 所 以 uO3是 uO2的 平 均 值 。
uI增 大 时 uO3应 增 大 ; 因 为 只 有 uO3增 大 rDS才 会 减 小 。
( 4) 调 零 。

第十一章题解-3
11.4 在 图 P11.2 所 示 电 路 中 , 设 场 效 应 管 d-s之 间 的 等 效 电 阻 为 r d s 。 为
了 使 得 输 入 电 压 u I 波 动 20% 时 ,输 出 电 压 u O 波 动 小 于 0.1% ,r d s 应 变 化 百 分 之
多少?
解 : 当 u I 变 化 20% 时 , u O 变 化 0.1% 。 根 据
R3 R2 ∥ rds
uO = − ⋅ ⋅ uI ,
R2 R1 + R2 ∥ rds
R3 R2 ∥ rds R2 ∥ rds
此时( ⋅ ) 变 化 0.5%, 即 变 化 0.5% 。
R2 R1 + R2 ∥ rds R1 + R2 ∥ rds

11 .5 五 量 程 电 容 测 量 电 路 如 图 P11.5 所 示 , C X 为 被 测 电 容 , 输 出 电 压
u O 是 一 定 频 率 的 正 弦 波 ,u O 经 AC/DC转 换 和 A/D转 换 ,送 入 数 字 显 示 器 ,即 可
达到测量结果。
( 1) 以 每 个 集 成 运 放 为 核 心 器 件 , 说 明 各 部 分 电 路 的 功 能 ;
( 2) 用 方 框 图 表 明 各 部 分 电 路 之 间 的 相 互 关 系 ;
( 3) 简 述 电 路 的 工 作 原 理 。

图 P 11 . 5

解:
( 1 )A 1 :文 氏 桥 振 荡 电 路 ;A 2 :反 相 比 例 运 算 电 路 ;A 2 :C - A C( 电
容 - 交 流 电 压 ) 转 换 电 路 ; A4: 带 通 滤 波 器 。
( 2 ) 图 P11.5 所 示 电 路 的 方 框 图 如 解 图 P11.5 所 示 。

第十一章题解-4
解 图 P 11 . 5

( 3 )文 氏 桥 振 荡 电 路 输 出 频 率 为 f 0 的 正 弦 波 ,经 反 相 比 例 运 算 电 路 作 用
于 被 测 电 容 , 通 过 C-AC电 路 转 换 成 与 电 容 容 量 成 正 比 的 交 流 电 压 , 再 通 过 中
心 频 率 为 f 0 的 带 通 滤 波 器 输 出 频 率 为 f 0 的 交 流 信 号 ,因 此 输 出 交 流 电 压 的 幅 值
正比于电容容量。
为了保证在每个测量档内被测电容所转换的输出电压最大值均相等,C
- AC 电 路 在 不 同 档 的 反 馈 电 阻 阻 值 不 同 ,容 量 越 高 的 档 ,阻 值 越 小 ,以 保 证
转换系数的最大值基本不变。
可 参 考 P575~ P576。

11 .6 电 路 如 图 P11.5 所 示 , 试 求 解 :
( 1) u O 1 的 频 率 ;
( 2) u O 2 与 u O 1 的 运 算 关 系 式 ;
( 3) 在 五 个 量 程 中 , u O 3 与 u O 2 的 各 运 算 关 系 式 ;
( 4) A 4 及 其 有 关 元 件 所 组 成 的 电 路 的 中 心 频 率 为 多 少 ?
解 :( 1) u O 1 的 频 率

1
f0 = ≈ 400Hz
2πRC
( 2) u O 2 与 u O 1 的 运 算 关 系 式
R4 + R W
u O2 = − ⋅ u O1 = (0.01~0.03) ⋅ u O3
R3
( 3) u O 3 与 u O 2 的 各 运 算 关 系 式

A&u 3 = 2πj f 0 Rf C X

测 量 档 自 低 向 高 R f 分 别 为 1MΩ 、 1 00kΩ 、 1 0kΩ 、 1kΩ 、 100Ω 。


( 4) 带 通 滤 波 器 的 中 心 频 率
1 1 1 1
f0 = ( + ) ≈ 400Hz
2πC1 R10 R11 R12

第十一章题解-5
11 .7 电 路 如 图 P11.5 所 示 。 回 答 下 列 问 题 :
( 1)在 不 同 量 程 下 ,u O 3 与 u O 2 转 换 系 数 的 最 大 值 为 多 少 ? 为 什 么 这 样 设
计?简述理由。
( 2) 为 什 么 uO1的 频 率 和 由 A4及 其 有 关 元 件 所 组 成 的 电 路 的 中 心 频 率 相
同?简述理由。
( 3) 二 极 管 D 1 ~ D 4 的 作 用 是 什 么 ?

& ≈ 5.03 。
解 :( 1) 在 不 同 量 程 下 , u O 3 与 u O 2 转 换 系 数 的 最 大 值 均 为 Au3

为 了 保 证 在 每 个 测 量 档 内 被 测 电 容 所 转 换 的 输 出 电 压 最 大 值 均 相 等 ,以
便 作 为 所 接 A/D 转 换 电 路 的 输 入 电 压 , C-AC 电 路 在 不 同 档 的 反 馈 电 阻 阻 值
不同,容量越高的档,阻值越小,以保证转换系数的最大值基本不变。
( 2) 为 了 滤 去 其 它 频 率 的 干 扰 和 噪 声 , 便 于 测 量 。
( 3) 二 极 管 D1~ D4起 限 幅 作 用 , D1、 D2限 制 A2的 输 出 电 压 幅 值 , D3、
D4限 制 A3的 净 输 入 电 压 幅 值 , 以 保 护 运 放 。 此 外 , 在 误 操 作 ( 即 带 电 操 作 )
时,也为被测电容提供低阻放电回路,以保护测量电路。

11.8 直 流 稳 压 电 源 如 图 11 .8 所 示 。
( 1) 用 方 框 图 描 述 电 路 各 部 分 的 功 能 及 相 互 之 间 的 关 系 ;
( 2) 已 知 W117 的 输 出 端 和 调 整 端 之 间 的 电 压 为 1.2 5 V, 3 端 电 流 可 忽
略 不 计 , 求 解 输 出 电 压 UO1和 UO2的 调 节 范 围 , 并 说 明 为 什 么 称 该 电 源 为 “ 跟
踪电源”?

图 P 11 . 8

第十一章题解-6
解 :( 1) 方 框 图 如 解 图 P11.8 所 示 。

解 图 P 11 . 8

( 2) 输 出 电 压 调 节 范 围 为
R1 + R2
U O1 = −U O2 = ⋅ U REF = 1.25 ~ 16.8V
R1
因 为 在 调 节 R 2 时 ,U O 2 的 数 值 始 终 和 U O 1 保 持 相 等 ,故 称 之 为“ 跟 踪 电 源 ”。

11 .9 电 路 如 图 P11.8 所 示 。 已 知 W117 的 输 出 端 和 调 整 端 之 间 的 电 压 为
1.25V, 3 端 电 流 可 忽 略 不 计 , 输 出 电 流 的 最 小 值 为 5 mA ; 1 和 2 端 之 间 电 压
大 于 3V才 能 正 常 工 作 , 小 于 40 V才 不 至 于 损 坏 ; 晶 体 管 T 1 饱 和 管 压 降 的 数 值
为 3V; 电 网 电 压 波 动 范 围 为 ±10% 。
( 1) 求 解 输 出 电 压 U O 1 和 U O 2 的 调 节 范 围 ;
( 2 )为 使 电 路 正 常 工 作 ,在 电 网 电 压 为 220 V时 ,U I 的 取 值 范 围 为 多 少 ?
( 3 ) 若 在 电 网 电 压 为 220 V时 , U I = 32 V, 则 变 压 器 副 边 电 压 有 效 值 U 2 约
为多少伏?
解 :( 1) 输 出 电 压 调 节 范 围 为
R1 + R2
U O1 = −U O2 = ⋅ U REF = 1.25 ~ 16.8V
R1
( 2) 根 据 方 程 组
⎧1.1U I = U Omin + U 12 max

⎩0.9U I = U Omax + U 12 min
输 入 电 压 的 取 值 范 围 为 22.1~ 37.5V。
( 3) 变 压 器 副 边 电 压 有 效 值

UI
U2 ≈ ≈ 27 V
1 .2

11 .10 电 路 如 图 P11.8 所 示 。 回 答 下 列 问 题 :

第十一章题解-7
( 1) 电 路 中 各 电 容 的 作 用 ;
( 2) 二 极 管 D 5 的 作 用 ;
( 3) 调 整 管 为 什 么 采 用 复 合 管 。
解 :( 1) 滤 波 。
( 2 ) 保 护 W117 , 使 电 路 在 断 电 时 C 3 有 一 个 放 电 回 路 , 而 不 通 过 W117
放电。
( 3) 在 负 载 电 流 一 定 时 , 减 小 A 的 输 出 电 流 ; 或 者 说 , 在 A 的 输 出 电
流一定时,增大负载电流。

第十一章题解-8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