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我語錄6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txt, pdf, or txt
Download as txt,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3

<குருவாசகக் கோவை> 摘錄 Part 6

-- 學問的虛榮 --

在知道所有經典的核心要旨是要使心靈平靜以獲得解脫之後,不斷地研讀它們有何用處呢?

當那些行為不的人開始研究韋丹塔和神聖書籍時,他們只是玷污了韋丹塔,光輝燦爛,純潔本身。

如果那些無法過上虔敬生活的人對吠陀進行批判性的研究,將是對吠陀純潔性的污染。

[亦即,研讀吠陀者,思想和心靈的純潔至關重要。]

對那些非常依戀自己污穢身體的人來說,除非在神聖恩典的幫助下,他們的學習引導他們降服自我,否則所有對
吠陀的研習將如搖擺的山羊鬍鬚一樣無用。

只通過學習來擺脫無知是不可能的,除非以某種手段殺死思想,並透過真知的綻放完全抹去習氣。

[薄伽梵建議自我探究和臣服真我,是了解真理的唯二方法。這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摧毀思維心(mano-nasha)
和根除習氣(vasana-kshaya)。]

對於如風般搖擺、軟弱而不穩定的個體心靈來說,除了心靈的源頭——本心,沒有其他地方可以享受幸福;對它
來說,研讀經典就像吵雜的市集。

[理論藝術只是心相變化的巧妙遊戲;正如流動的河流瘋狂地咆哮,到達大海後就變得寧靜無聲,躁動不安的心在
放棄這些心相變化後,才能找到平靜與安寧,返回並安住於源頭。]

只有那些放棄了<吠陀>和<阿伽瑪>中大量儀軌、通過自我探究而了解內心真理的人,才能根除無用的感官慾望。

儘管一個人以極大的熱情,完美地學習了無瑕的智慧經典,但當她試圖安住於真我時,就必須忘記、放棄、並擺
脫經典。

[當聆聽經典和古魯的話語時,必須對學習抱持極大熱情,但這種渴望和熱情會在反思教義時消失,因為當一個人
完全相信這些教義時,這些觀念就會失去新意。在修行期間當人試圖轉向真我時,發現由於習氣的力量,所學到
的經典觀念往往會上升為障礙性思想。因此即使是神聖的經典,在求道者試圖獨自融入本心時,也必須被拋棄和
遺忘。]

-- 吠陀的偉大 --

世人被導致毀滅的感官享樂所迷惑,無法知道真理的存在。求道者透過無視感官享樂,獲得的綻放智慧的豐盛榮
耀。

吠陀的體驗只有對那些完全放棄所有欲望的人才有可能。對於有欲望的人,這是遙不可及的,因此他們應該努力
通過對(那毫無欲求的)神的欲望,來擺脫所有其他欲望。

「吠陀」這個詞常被理解為一個特定的哲學體系,但它的真正意義是作為<吠陀>結論(究竟真實)的真知。

對感官對象的渴望,都是第二人稱或第三人稱,與對神的渴望直接相對立。因此很明顯,神不僅是眾多第二和第
三人稱的對象,而且必須是第一人稱的實相。因此我們應該明白,放棄對第二和第三人稱對象的欲望,只愛真我,
才是對神的真正奉獻。
-- 業(Prarabdha)的運作 --

智者知道所有世俗經歷僅由業形成,故從不擔心生活的需求。要知道,無論是否願意,業都會將一切需求強加給
個人。

每個個體都經歷著自己的業,這是由存在每個人心中的濕婆做為見證者所催化的。因此,那個不誤以為自身是業
的體驗者,而知道自己僅僅是「存在與覺知」的,其實就是濕婆。

-- 業的力量 --

就像燈下的暗影永遠不動一樣,有些人的虛妄自我也不會消失,即使他們因為命定(業)而在古魯周圍出生、老
去、和死亡;這也許是因為他們的不成熟。

這裡所指的不成熟是指缺乏放棄自我的願心,如果求道者沒有強烈渴望失去自我,便永遠無法達到解脫。

為什麼即使一個人願意,也不可能同時實現八種神通和認識真我呢?因為財富和智慧彼此對立,在這個世界上一
般不會同時獲得。

如果神通和智慧同時出現,那是由於在前世仍處於無知黑暗中時,做了私欲祈求而生的業(kamya karmas)。
神通是根據業而有(三種業報都以自我為基礎),而了悟真我會摧毀自我,所以它與神通相抵觸。此外,由於智
者是基於真我而不是基於自我,因此不受任何業的約束。

[並非像一些人所說的那樣,所有的成就者(擁有過人智慧與神通力量者)都應該是智者,所有的智者都應該有神
通,也不是像另一些人說的,成就者不能是智者,智者不能擁有神通。]

-- 自我和真我的本質 --

自我的本質類似於精靈(elf),非常熱情,通過無數的想像產生許多惡行惡狀,行為反常,只知道除了自己之外
的事物。而真我的本質僅僅是存在和意識。

-- 習氣的力量 --

有些個體受苦,經常被自身的習氣扔回輪迴渦流中,這些習氣就像淘氣的男孩,不讓他們緊緊抓住真我(輪迴的
河岸)。

[當小生物試圖爬出危險的渦流,有時會被頑皮的男孩再次推回;用來比喻那些試圖抓住真我的人,卻發現自己不
斷被習氣拉回世俗思維的輪迴渦流中。]

-- 自我的鈕結 --

我們之所以錯誤地看到了一個在呈現我們面前的物體世界,是因為沒有注意到那廣大完美的真我意識(實相),
於是湧現出一個獨立的「我」,即觀者。

[當我們無限的存在,被錯誤地限制在與有限身體的認同中時,我們的真我就會顯現為世界和神,這些似乎是與
「我」(觀者)分離的實體。然而分離的對象只出現在自我的觀點中,而不是在真我的觀點中。]

這個虛假、欺瞞、和自我蒙蔽的自我鈕結,相信身體是真實的,對各種幻想的誘惑產生欲望,這些誘惑都像天空
的藍色一樣虛構,因此自我鈕結收緊了自己。

只有對無限的真我視而不見,才會將自己遮蔽為「我是身體」,並隱藏在五層鞘後,將世界視為自我以外的東西。
這個污穢的自我,將身體錯認為「我」,以肉體為家。但這只不過是在純粹、真實、至高的真我中,一閃而過的
幻想,如同在夢中看到的一樣。

這個虛構的靈魂個體,以「我是身體」的身份生活,如同螢幕上的畫面之一。

[靈魂個體這個虛假的存在,只是真我屏幕上的投影。在展示宮廷場景的電影畫面中,可以看到國王正在觀看他的
宮廷;雖然他看起來是個觀者,但事實上他只是一個無知覺的畫面(即,被觀看者)。同樣地,靈魂個體似乎是
一個看著世界的觀者,但事實上他也是投射在真我螢幕上的無知覺畫面之一。]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