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只读)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55

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
(宏观部分)(第5版)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主讲教师:郑 炳
12.1 本章框架结构图
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
国民收入核算

三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的关系

国内生产总值
用生产法核算GDP

核算国民收入 用支出法核算GDP
的方法 用收入法核算GDP
两部门经济中的储
其他衡量指标 蓄—投资恒等式

三部门经济中的储
国民收入核算

储蓄—投资恒等式
蓄—投资恒等式

四部门经济中的储
蓄—投资恒等式
名义GDP和实际GDP

GDP衡量经济成果的缺陷
GDP 衡 量 经 济 成
果的缺陷及改进
绿色GDP和低碳经济
12.2 重难点解读

一、宏观经济学
1.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分支的诞生可以追
溯到凯恩斯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
论》。在《通论》出版之前的时代,“古典主义”
的思想占据着经济学界主流,经济学家对于经济
问题的考察大都集中在微观领域。在《通论》出
版之后,经济学家开始注重从宏观的角度出发来
分析经济问题。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与“微观经济学”相对而言,宏观经济学以
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宏观经济学通过宏
观经济数据来衡量整体经济运行的状况,在解释这
些数据的过程中形成了宏观经济学的一般理论。
3.三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
(1)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用以前某一年
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
市场价值。
(2)通货膨胀率:是报告期物价水平同基期
物价水平的比率,用来衡量物价上升的速度。
(3)失业率:衡量失去工作的劳动力的比
例。就业者和失业者的总和称为劳动力,失业者
占劳动力的百分比就是失业率。
4.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1)二者的联系
第一,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互为补充。
微观经济学是在资源总量既定的条件下,通过研
究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来说
明市场机制如何实现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宏观
经济学则是在资源配置方式既定的条件下研究经
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
第二,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这
是因为任何总体总是由个体组成的,对总体行为
的分析自然也离不开个体行为的分析。
第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采用了供
求均衡分析的方法。微观经济学通过需求曲线和
供给曲线决定产品的均衡价格和产量,宏观经济
学通过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研究社会的一般
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
(2)二者的区别
第一,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
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侧重讨论
市场机制下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而宏观经
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侧
重讨论经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
第二,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
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
入决定论。
第三,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
法是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
析。
二、国内生产总值
1.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
称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
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
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这一含义含有以下几方
面意思:
(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由于经济中会生产出各不相同的最终产品与
服务,因而,在商品和服务形态上,是无法将各
种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数量相加来得出GDP的。为了
克服这一困难,只能把各种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
场价值加起来,用相应的货币代表的价值量加以
衡量。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实际上就是用
它们的单位价格乘以产量得出来的。
据统计,我国2012年GDP为519322亿元。
(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
最终产品(final Good)(或服务)是特
定时期内最终使用者所购买的产品(或服务)。
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Good)(或服务)是由
某企业生产,被另一企业购买,并且被用作最终
产品或服务组成部分的产品(或服务)。区分最
终产品和中间产品,主要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
GDP只包括最终产品的价值,这样做是因为中间产
品的价值已经包括在最终产品的价格中了。
(3)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
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强调“所生产的”是对“市场价值”的拾遗
补缺。GDP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不包括涉
及过去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交易。
(4)GDP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存量是某一时点存在的变量数值,衡量一个
既定时点上的数量;流量是在某一时期内发生的
变量变动数值,衡量每一单位时间的数量。GDP衡
量某一特定时期内发生的生产的价值。
(5)GDP指标一般仅涉及市场上经济活动所
导致的价值
像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的产品、使用自有房
屋的“租金”、警察、消防队员、官员等的服务
等不经过市场的一些经济活动,则无法被计入GDP
之中。
2.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简称GNP)是指一国或地区的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
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
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原则是国土原则,而国
民生产总值的统计原则是国民原则。按国土原则
统计,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不
是本国国民创造的都要统计;按国民原则统计,
凡是本国国民所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在本国领
土上都要统计。
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可表示
为:
GNP=GDP+来自国外的生产要素收入-对国外的
生产要素支付
=GDP+国外净要素收入
3.总支出≡总产出≡总收入(三面等价原
理)
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都要转化为生产要素
报酬和企业利润,即转化为要素提供者和企业经
营者的收入,所以总产出≡总收入;最终产品的
销售收入就是最终产品购买者的支出,所以总产
出≡总支出。因此,总支出≡总产出≡总收入。
三、核算国民收入的方法
1.用生产法核算GDP
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核算GDP,即GDP等于
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新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
务的市场价值总和。也就是说,通过核算各行各
业在一定时期中生产的价值增值来求得。
以汽车(最终产品)的生产为例。生产一辆
汽车需要投入钢铁等中间产品,而钢铁的制造又
需要铁矿石、煤炭等作为原料。
表12-1 用生产法核算GDP

售价(万元) 中间产品价格 增值(万元)


(万元)
铁矿石、 10 0 10
煤炭等
钢铁 15 10 5
汽车 20 15 5
总计 45 25 20
从表12-1可以看出,作为最终产品的汽车,
其价值(售价)为20万元(即计入GDP的部分),
等于三个生产环节的价值增值。因此,可以通过
加总各个生产环节的增加值来核算GDP,即:
GDP=经济中所有的企业增加值的总和
在我国,在核算中依据法人单位从事的主要
活动将其划分到不同的行业,分别计算各个行业
的增加值,再将各行业增加值汇总得到GDP 。
第一产业:52377亿元
第二产业:235319亿元
第三产业:231626亿元
2.用支出法核算GDP
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
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来计量GDP。公
式如下:
GDP = C + I + G + ( X − M )

(1) C 表示消费支出,指除购买新住房之外
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包括耐用品消费支出、
非耐用品消费支出和服务支出三个方面。
(2) I 表示投资支出,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
存货投资两大类,不包括购买债券或上市公司的
股票等。另外,新住房购买是划入投资的一种家
庭支出形式。在宏观经济学中,投资是新资本的
创造。
(3) G 表示政府购买支出,即政府购买物品
和劳务的支出,但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
(4)( X − M ) 表示净出口,即进出口的差额,
等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出口)减国
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进口)。
3.用收入法核算GDP
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
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反映最终
成果的一种核算方法。
按收入法计得的国民总收入=工资+利息+利
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
差。
这些收入按最终用途可分为消费(C )、储
蓄( S )和政府净收入(T ),即有:
GDP = C + S + T
4.三种计算方法的比较
表12-2 GDP三种计算方法的比较
方法
支出法 收入法 生产法
特点
分析 使用角度 分配角度 生产角度
角度
指标 经济主体支出 要素所有者报 一二三产业增
实质 总额 酬总和 加值之和
要素 C 、I 、 工资、利息、
构成 、 利润、地租、 各部门的
G NX 折旧、间接税 增加值
净额
目的 分析总量变化 分析总量变化 分析总量变化
和使用比例 和分配比例 和生产比例
四、其他衡量指标
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实际上包括如下五
个总量: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
(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
人可支配收入(DPI)。
1.国内生产净值(NDP)
国内生产净值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
常为一年)新增加的价值,GDP中扣除资本折旧
(即生产过程中机器或其他资本品磨损的价值),
就得到NDP,即:NDP=GDP-折旧。
2.国民收入(NI)
国民收入表示狭义的国民收入(广义的国民
收入即GDP、GN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
(通常为一年)用于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各项
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报酬(收入)的总和。
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

3.个人收入(PI)
个人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在一定时
期内(通常为一年)从各种来源所取得的收入总
和。
PI=NI-(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公司未
分配利润)+政府或企业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利
息调整
4.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DPI=PI-个人所得税
五、储蓄—投资恒等式
1.两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假定一种既没有政府,也没有对外贸易的简
单市场经济。Y 表示其产值,C 表示消费,I 表示
投资支出。
假定经济是均衡的。第一个关键的恒等式是
生产的产量等于售出的产量。没有售出的产量就
是存货,可以作为投资的一个部分(可以把企业
库存的变动作为存货投资)。因此,可以被看作
以消费支出与投资支出之和来表示的需求的组成
部分。可以将其写成:
Y ≡C+I (1)
收入的一部分用于消费,剩下的部分就是储
蓄。这个关系可以写成下面的恒等式:
Y ≡ S +C (2)
其中 S 表示私人储蓄。恒等式(2)表明,全
部收入就是在消费和储蓄之间分配的。
恒等式(1)与(2)可以合并为:
C +I ≡Y ≡C +S (3)
恒等式(3)左边表示需求的各组成部分,右
边表示收入的分配。该恒等式强调生产的产量等
于售出的产量。生产的产值等于得到的收入,而
得到的收入又花费在商品上或储蓄起来。
从恒等式(3)两边减去消费,则得:
I ≡Y −C ≡ S (4)
恒等式(4)表明,在均衡的简单经济中,投
资恒等于储蓄。
2.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把政府部门考虑进来,则国内生产总值从支
出角度看是 Y ≡ C + I + G ,这里的 G 指政府购买;
从收入角度看是,Y ≡ C + S + T ,这里的 T 指净税收
入,即总税收扣除政府转移支付后的余额。可得
三部门经济中的恒等关系:
C + I +G = C + S +T

公式两边消去 C ,得 I + G = S + T ,或
I = S + (T − G ) 。
在这里,(T − G ) 可看作是政府储蓄,因为它是
政府收入扣除支出后的余额。它可以是正值也可
以是负值。这样,I = S + (T − G ) 的公式,也就表示
储蓄(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之和)和投资恒等。
3.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家庭收入用于消费支出、储蓄或支付税收。
因此,收入与消费支出、储蓄和税收的总和相等,
即:Y = C + S + T
另外,Y 与总支出的各部分之和相等:
Y =C + I +G+ X −M

结合上述两个方程可得:
I +G + X − M = S +T
整理可得:
I = S + (T − G ) + ( M − X )
其中, (T − G ) 是政府预算盈余,( M − X ) 是从世
界其他国家的借款。如果净税收(T )超过政府
支出( G ),则政府预算盈余就可以用来为投资
提供资金。但是,如果净税收少于政府支出,本
来可以用来为投资融资的资金就必须首先用来填
补政府预算赤字。
从中可以看出,投资通过三条途径融资:私
人储蓄;政府预算盈余;从世界其他国家借款。
私人储蓄 S 与政府储蓄 (T − G ) 之和称为国民储蓄
(national saving)。
需要注意的是,储蓄—投资恒等是从国民收
入会计的角度,就整个经济而言,事后的储蓄和
事后的投资总量相等。后期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
投资等于储蓄,是指计划投资(事前投资)等于
计划储蓄(事前储蓄)所形成的经济均衡状态。
六、名义GDP和实际GDP
1.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含义
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
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由于价格可能会发
生强烈变化,故引入实际GDP的概念,是指用基期
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表12-3 名义GDP和实际GDP

2010年 2013年
Q(数量) P(价格) Q(数量) P(价格)
大米 15 2 20 2.5
鸡蛋 50 2.2 40 4
名义GDP 15 × 2+50 × 2.2=140 20 × 2.5+40 × 4=210
实际GDP 15 × 2+50 × 2.2=140 20 × 2+40 × 2.2=128
2.名义GDP和实际GDP之间的关系
名义GDP
GDP折算指数=
实际GDP
∑ Pi t × Qi
t

=
∑ Pbt × Qi
t

区分名义GDP和实际GDP的目的在于把 ∑ Pi × Q i
中 Pi 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剔除出去。
七、GDP衡量经济成果的缺陷及改进
1.GDP衡量经济成果的缺陷
通过以GDP为核心的国民收入核算可以了解一
国的总体经济发展情况,但经济学家认为,这个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并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出一个
国家的真实经济情况,因为在现行的国民收入核
算体系中还存在着一些缺陷。这些缺陷主要包括
以下几个方面:
(1)它不能反映社会成本,例如GDP水平很
高的地方如果赌博和黄色交易盛行,社会成本较
高,但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并不能反映出来。
(2)它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方式和为此付出
的代价,例如不顾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经济增长
就反映不出来。
(3)它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效益和质
量,例如高能耗、低效率、粗放式增长方式就反
映不出来。
(4)它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比如不能
反映人们在精神上的满足程度,不能反映闲暇给
人们带来的享受等。
(5)不能衡量社会财富分配情况和社会公正
程度。
2.绿色GDP和低碳经济
(1)绿色GDP
绿色GDP也称绿色国内生产净值,是指在名义
GDP中扣除了各种自然资源消耗之后,经过环境调
整的国内生产净值。
世界银行1997年开始利用绿色GDP国民经济核
算体系来衡量一国(地区)的真实财富。尽管绿
色GDP目前在核算上还存在不少技术难题,但这一
设想的方向是正确的,也符合科学发展观。
(2)低碳经济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
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
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
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
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在2012年召开的中央十八大报告中提出: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
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
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迈进”。同时报告指
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
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12.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例12.1】请指出以下各项交易是否能计入我
国的GDP;如果能,请说明其分别是GDP中的消费、
投资、政府购买及净出口中的哪一部分;如果不能,
请说明原因:
(1)国内消费者购买一台二手的海信电视机;
(2)国内投资者购买2000股海信电器股票;
(3)海信电器库存电视机增加一万台;
(4)也门政府购买1000台新的海信电视机;
(5)政府向海信公司的下岗工人提供失业救
济金。[南开大学2010研]
答:(1)国内消费者购买一台二手的海信电
视机不计入我国的GDP。理由如下:GDP是计算期
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消费者购买的这台二手
海信电视机在生产已计入当年或以前的GDP,不能
再计入本期GDP。
(2)国内投资者购买2000股海信电器股票不
能计入我国的GDP。理由如下:购买股票只是一种
证券交易活动,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并不是实
际的生产经营活动。购买股票对个人而言是一种
投资,但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因为经
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是增加或减少资本资产的支出,
即购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
(3)海信电器库存电视机增加一万台需要计
入我国的GDP,属于投资的增加。理由如下:GDP
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
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库存的电视机可看作是海
信公司自己买下来的存货投资,应计入GDP。
(4)也门政府购买1000台新的海信电视机需
要计入我国的GDP,是GDP中净出口的一部分。理
由如下:净出口指进出口的差额,其中出口应加
进本国总购买量之中,因为出口表示收入从外国
流入,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
(5)政府向海信公司的下岗工人提供失业救
济金属于政府转移支付,不能计入我国的GDP。理
由如下: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收入从一些
人或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并
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因此不计入
GDP。
【例12.2】假设某政府花钱10000修路,其中
给工人支付工资5000,给水泥厂支付5000,水泥
厂用5000来购买设备,而工人用2000来买大米,
用2000来买电脑,另外1000存入银行。电脑店用
收入获得的2000中的1000还之前电脑厂家货款的
欠款,又从银行借了1000,加上剩下的1000总共
2000从电脑厂进了2000元的电脑(就是说作为存
货)。给出下表中的GDP、个人消费支出、个人耐
用品消费支出、个人非耐用品消费支出、个人服
务支出、国民投资、国民投资中的存货投资和固
定资产投资支出以及政府采购支出,并给出计算
过程。[上海财经大学2011研]
项目 金额
GDP
消费支出
耐用品消费支出
非耐用品消费支出
服务
投资支出
存货投资支出
固定资产投资支出
政府采购
解:(1)用支出法计算三部门的GDP= C + I + G
这里个人消费 C = 2000 + 2000 = 4000 ,企业投资 I
=固定资产投资+存货投资 = 5000 + 2000 = 7000 。
注意,还款不是固定资产投资支出,也不是存货
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 G = 10000 ,所以
GDP = 4000 + 7000 + 10000 = 21000 。
(2)个人消费支出一共是4000,其中2000用
于个人耐用品消费支出,2000用于个人非耐用品
消费支出,服务支出为0。
(3)国民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存货投资,其
中固定资产投资为5000,而存货投资为2000,因
此国民投资一共为7000。
(4)政府购买支出就是10000。
【例12.3】某统计资料如下:
单位:亿元

国民生产总值 4800
总投资 800
净投资 300
消费 3000
政府购买 960
政府预算盈余 30
分析上面的资料并回答如下问题:
(1)国民生产净值;
(2)净出口;
(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4)个人可支配收入;
(5)个人储蓄。[青岛科技大学2010研]
解:(1)国民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
本折旧,而资本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
额,即800-300=500(亿元),因此国民生产净值
=4800-500=4300(亿元)。
(2)根据用支出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公式,
NX = GDP − C − I − G ,因此净出口 NX =4800-
3000-800-960=40(亿元)。
(3)用 BS 表示政府预算盈余,T 表示净税
收即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
BS = T − G ,从而有T = BS + G =30+960=990(亿元)。

(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收入减去
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条件中没有说明间接
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
国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
YD = NNP − T =4300-990=3310(亿元)。

(5)个人储蓄=3310-3000=310(亿元)。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