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4

G 部分 - 应变分析综述

在本次桥梁的静态结构分析中,我们选用了 Mechanical APDL 作为求解器,以分析


结构在 22°C 环境温度下的表现。分析的设置考虑到了迭代求解器的应用,并假设
了没有大的变形和旋转动力学的控制。载荷的配置多样,包括了从 600 MPa 递增
到-4050 MPa 的压力,以及固定支撑和弹性支撑,基础刚度设定为 2.5e+010
N/mm³。
求解和后处理的结果显示,内存使用量为 3.9941 GB,结果文件的大小为 466.44
MB,且我们没有启用自适应网格细化。应变和应力的分析显示,等效总应变的范
围从最小的 2.9319e-005 mm/mm 到最大的 5.9439e-002 mm/mm,而等效(von-
Mises)应力从最小的 3.7111 MPa 到最大的 9854.1 MPa 不等,总变形的最大值记
录为 0.5249 mm。这些应变和应力的最大值都出现在 road-modify2-FreeParts|
Boss-Extrude6 的位置,这暗示了该区域可能是结构上最脆弱或受力最大的部分。
所施加的压力范围较大,这可能反映了桥梁在不同使用和环境条件下的响应。总变
形的相对较小最大值指出了结构在当前载荷下保持了良好的整体稳定性。
总变形的分析(如图 7 和表 18 所示),在 1 秒的时间点记录的最大总变形为
0.5249 mm,尽管这一数值并不算大,却指出了在给定载荷条件下可能发生最大位
移的结构区域。重要的是,这种变形必须保持在桥梁设计的可服务性限度之内。
疲劳分析(如图 8 至 15 所示)对于理解桥梁在重复负载下随时间的性能至关重要。
在这里,应用了全反转恒幅载荷,这是模拟交通循环载荷的常见方法。疲劳工具的
结果(表 20)揭示了桥梁预期寿命的显著变化,从仅有几个循环到几乎无限的寿
命。这种寿命预期的巨大差异可能表明桥梁的某些部分比其他部分更易于疲劳失败。
损伤分布图(图 13)有助于识别可能需要加固或设计更改的关键区域。安全系数
的范围(表 23)从 0.00875 到 15 变化,平均值大约为 0.117,这些值需要与设计
要求相比较,以确保其充分性。显著低于 1 的安全系数指出了潜在的关注点。
对于平均应力修正理论(图 10),图表展示了应用于疲劳数据的不同平均应力修
正理论。选择的修正理论会显著影响预测寿命。Goodman 和 Soderberg 标准常用
于金属,而 ASME 椭圆法则是一种更为保守的方法。当前尚不清楚应用了哪种修正,
但所选择的修正方式将影响疲劳分析的结果。
静态结构分析(图 9、11 和 14)展示了在静态载荷条件下桥梁的预期性能。这些
状态均显示为已解决,意味着分析已经完成,并且结果已准备好进行解释。
提供的图像和数据表明,尽管桥梁设计在静态载荷下看似稳健,但某些区域存在疲
劳问题的潜在风险。寿命预期的差异暗示可能存在易于疲劳失效的局部弱点或设计
特性。确保最大变形在可接受范围内至关重要。对于疲劳寿命较低的区域,需要进
一步调查,并考虑设计修改以提高性能。任何安全系数低于 1 的区域都需要特别关
注以保证长期耐用性。在进一步的分析中,确认分析中使用的材料属性的准确性以
及适应性非常重要,同时还需要验证模型中应用的载荷是否准确代表了桥梁将面对
的实际条件。对于那些表现出显著损伤或安全系数低的区域,可能需要进行更细致
的分析。
H 部分 - 共振分析

模态分析总览
在 H 部分的模态分析中,通过使用 Modal 模块,我们确定了材料可能产生共振的
频率,并分析了在这些频率下桥体的形变。分析所用时间为 4 分 50 秒,内存使用
量为 8.5928 GB,结果文件大小为 710.63 MB。

共振频率与形变
在表格 28 和图 16 中,我们找到了五个模态频率,分别为 1684.2 Hz、3363.3
Hz、5022.8 Hz、6124.5 Hz 和 6197.3 Hz。这些频率对应于桥体可能共振的模态。
根据表格 30 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在第四和第五模态频率下,桥体出现了最大的
形变,分别达到了 37.532 mm 和 38.702 mm。而等效(von-Mises)应力的最大值
出现在 1.277e+005 MPa。

结果分析与解释
分析结果表明,桥体在特定的模态频率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形变,这些形变可能对
桥体的结构完整性和安全性造成影响。在设计和施工桥梁时,需要确保这些共振频
率远离桥梁正常运营的频率范围,以避免长期疲劳损伤或其他可能的结构问题。
图 16 - 共振频率柱状图。图 16 显示了五个主要模态的频率,这些频率为桥梁设计
的关键指标,因为它们表示结构在受到周期性外力时可能进入共振状态的频率。从
图中可以看出,最高的两个模态频率接近 6000 Hz。
图 17 - 等效应力分布。图 17 展示了在 6124.5 Hz 频率下的桥梁等效(von-Mises)
应力分布,最大应力为 1.277e+005 MPa。等效应力通常用于判断材料是否可能屈
服,因此此图提供了在该共振模态下可能需要关注的结构区域的重要信息。
图 18 至图 22 - 总形变分布。这些图像展示了不同共振模态下桥梁的总形变分布。
每个图像对应于一个特定的模态频率,并显示了在该频率下的最大形变位置和大小。
例如,图 18 显示在 1684.2 Hz 频率下的最大总形变为 26.344 mm,而图 22 显示在
6197.3 Hz 频率下的最大总形变为 38.702 mm。

损伤评估
尽管报告中指出共振分析得到的频率可能存在误差,但我们还是基于这些数据进行
了硬性分析。在实际应用中,应当通过更加精确的测试和分析来验证这些频率值,
确保它们的准确性。如果频率值确实存在误差,那么可能需要重新评估桥体的设计,
以确保其在实际运营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分析建议与结论
综合分析结果,我们得出结论,尽管桥梁设计在静态载荷下表现出相对稳健的性能,
但在特定的模态频率下,部分区域显示出可能的疲劳风险。图 16 的柱状图清晰地
标示了需要关注的共振频率。图 17 至图 22 的形变和应力分布图提供了关键区域
的详细信息,这些区域在设计和运营过程中可能需要额外的注意,以确保桥梁的安
全和耐用性。对于实际运行条件可能引起的共振频率,可能需要通过加固结构或其
他工程措施来减轻风险。考虑到疲劳损伤的累积性,即使共振频率不在正常运行范
围内,周期性的荷载也可能导致长期的结构问题。因此,这些模态分析结果对于评
估和确保桥梁设计的安全性和耐用性至关重要,并应在后续设计和评估中予以考虑。
总结来说,这些模态分析结果为评估和确保桥梁设计的安全性和耐用性提供了重要
的信息。在后续的设计和评估中,应考虑这些数据点,并根据需要调整设计,确保
结构在其预期使用寿命内保持稳定和安全。

结构优化解决方案(J6)
在 J 部分,我们通过结构优化模块(Structural Optimization)进行了结构的迭代升
级,并生成了收敛曲线。这部分的分析旨在通过优化减少结构的质量,同时保持或
提高其性能。 在表 42 中,我们看到优化解决方案(J6)的状态为已解决,
MAPDL 的运行时间为 15 分钟 19 秒,使用了 4.1475 GB 的内存,并生成了 16.117
MB 的结果文件。在后处理中,仅导出了最优形状的几何体。

优化结果
表 44 和表 45 详细描述了拓扑密度跟踪器和拓扑密度的结果。拓扑密度是结构优
化中的一个关键参数,它表明了材料在优化区域内的分布情况。通过设置保留阈值,
确定了优化后保留的材料区域。
• 初始体积为 5.808e+005 mm³,最终体积减少到 3.6658e+005 mm³,即最终
体积为原始体积的 63.117%。

• 初始质量为 4.5593 kg,最终质量减少到 2.8777 kg,即最终质量为原始质量


的 63.117%。

这表明结构优化成功减少了结构的体积和质量,而保留区域显示了保留下来的结构
部分。
迭代表 46 显示了从第 1 次迭代到第 10 次迭代的拓扑密度的最小值、最大值和平均
值。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我们可以观察到拓扑密度的变化趋于稳定,这表明优化
过程已经收敛。
分析和解释
在本次报告中,我们通过结构优化来实现了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同时减轻结构重量的
目标。优化过程不仅成功降低了结构的体积和质量,而且还维持了必要的结构完整
性。拓扑密度跟踪器的分析使我们能够确认优化是否已经收敛,并确保优化后的结
构满足了既定的性能标准。 图 23 描绘了结合目标收敛的趋势,这通常反映了一
个或多个综合优化目标,如最小化重量和应力。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目标函数值
持续下降并逐步趋于稳定,表明优化过程正在有序地朝着既定目标前进,并且优化
算法已经接近或达到了最优解的状态。 图 24 关注了质量响应的变化,表明在优
化的初期阶段,结构质量迅速减少,并在后续迭代中达到了稳定水平,这一变化趋
势强调了结构轻量化的显著成果。图 25 则展示了拓扑密度的变化,其中迭代过程
中,高密度区域的材料被保留,而低密度区域的材料被移除,这是一种典型的拓扑
优化策略,它通过算法迭代地移除不承受或少承受载荷的材料,实现在保障结构功
能的同时减轻重量。图中的颜色变化清晰地展示了优化过程中材料保留和移除的区
域,证明了优化策略在保留结构完整性的同时减少了非关键区域的材料。
整体而言,结构优化过程取得了预期的成果,质量和拓扑密度的减少不仅证明了结
构轻量化的可能性,而且还保证了性能不受损害。通过详细分析优化后的拓扑形状,
我们可以识别出结构的关键承载区域,并据此对设计进行适当调整,确保在实际应
用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