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5

中国骨肿瘤骨病2008年4月第7卷第2期 Chin J Bone Tumor & Bone Disease, Apri 2008, Vol 7, No.2 ・111・

・综述・

休门氏病自然史及治疗研究进展
李卫国 邱勇

作者单位:210008,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脊柱外科

休门氏病(Scheuermann's disease)又称休 休门氏病除了常见的胸椎 / 胸腰椎休门氏病


门氏后凸畸形
(Scheuermann's kyphosis)、幼年 之外,还存在腰椎休门氏病,有人称为 II 型休门
性脊柱后凸(juvenile kyphosis)和脊柱软骨病 氏病 [14],部分作者认为其和胸椎休门氏病的发病
等,是青少年脊柱后凸畸形最常见的原因。该病 机制不一样 [15],该病通常发生于运动量大的男性
在 1920 年由丹麦的 Scheuermann 第一次报道 [1] , 青少年或经常搬运重物的人。主要临床表现为局
国外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在 1% ~8% [2]
,男女发生 部腰背痛和胸腰段的椎体改变,不存在明显的后
比例 1∶1 至 7∶1 不等 [3-5]
。其起病于青春期前后, 凸畸形,可能伴有严重的 Schmorl 结节和不规则
典型的发病年龄在 8~12 岁,12~16 岁之间临床 的终板,易误诊为感染、肿瘤等。腰椎休门氏病
表现尤为明显 [6,7] 。若不加治疗,会残留严重的外 的发病公认和生物力学有关,可能是因为未发育
观畸形,并可能导致腰痛等不适。目前国内对该 成熟的腰椎轴向载荷过大。虽然腰椎休门氏病和
疾病自然史及治疗报道较少,现就其相关问题综 胸椎休门氏病的影像学表现可能类似,但预后不
述如下。 一样。腰椎休门氏病为非进展性,治疗也不存在
争议,可以通过休息,限制活动、理疗等缓解症
休门氏病的诊断
状[13-15] 。
Scheuermann最早对该病的定义为:在青春期
休门氏病的自然史及治疗
前出现的僵硬的后凸畸形,伴有椎体的楔形变[1]。
目前临床上多采用Sorensen [8] 在1964年提出的定 一、休门氏病的自然史

量诊断:至少3个相邻椎体的楔形变均大于5 。但 目前关于休门氏病的自然史研究较少,人们
到目前为止该病的定义仍未完全统一,尚有其他 在疼痛、后凸畸形的加重等方面均存在不小的争
的一些标准如:胸段后凸,椎间隙狭窄,终板不 议。患者的疼痛常出现在顶椎区附近。在休门氏
规则, 至少有一个楔形变的椎体 [9];后凸角度大于 病发病初期通常存在疼痛症状,但是在青春期后

45 ,2个或以上的楔形变椎体 [10];特征性的影像 期疼痛症状通常明显缓解[8]。Sorensen[8]在长期随
学发现(后凸畸形,椎体的楔形变,终板不规则, 访中发现,在发病时胸椎疼痛发生率达到 5 0 % ,
Schmorl结节) 等,其他一些作者则建议加用脊
[11]
但是在骨骼发育成熟后疼痛发生率仅 25%,而且
柱侧方过伸位片上的柔韧性作为标准 。由于在 [12]
疼痛症状轻微。但Bradford [16] 发现未经治疗的成
骨骼未成熟的患者中部分椎体尚未骨化,椎体的 人休门氏病患者背部疼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
楔形变测量较为困难 ,而且观察者之间的测量
[13]
人群,且胸腰段后凸较腰段后凸更易出现进展性
误差也很大,因此能否将其作为休门氏病的特征 疼痛,该观点早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同时疼痛
性诊断尚待商榷。而且,和侧弯诊断不一样,胸 所导致的退变性强直也是未经治疗的成人休门氏
椎的正常后凸也不恒定,SRS 标准认为生长期的 病的一个后遗症,有作者将对保守治疗无效的背
。 。
青少年的正常值在 20 到 40 之间,而部分作者 部疼痛作为手术治疗指征[17] 。
Murray [18] 客观的比

则认为正常后凸的范围应该扩大到45 。此外,各 较了休门氏病患者和对照组的疼痛,发现疼痛对

个年龄段的正常后凸的范围也不一样。这些都使 生活质量影响差别不大,对于后凸度数小于 75
得休门氏病的诊断标准存在争议。 的成人,其疼痛发生率和同龄人并无显著差异。
・112・ 中国骨肿瘤骨病2008年4月第7卷第2期 Chin J Bone Tumor & Bone Disease, Apri 2008, Vol 7, No.2

Ghoussoub 等 [ 1 9 ] 对 45 例成人休门氏病研究后发 Bradford [29] 对120例进行Milwaukee支具治疗的


现,大多数患者在恰当的保守治疗后,短期疼痛 休门氏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了报道。其支具治
症状明显缓解率达 75% ,而随访时仍有 70%,他 疗的时间为平均 14 个月的全天佩带,然后 18 个
们建议要慎重决定是否因疼痛进行手术治疗。 月的间断佩带。在支具治疗结束时后凸纠正了
畸形是休门氏病的最常见主诉,并且是年轻 50%,但是在随访时出现了矫正丢失。Gutowski
患者就诊的最常见原因。不幸的是,到目前为止, 采用Boston或Milwaukee支具治疗休门氏病或异
什么程度的后凸畸形会逐步加重仍不明确 [20]。其 常的幼年圆背畸形,经平均26 个月的随访 [10] ,在
中一个原因就是后凸的加重和随年龄增大而增加 75 例患者中,31% 的患者不能耐受支具治疗,在
的胸椎后凸相混合 [21]。很多患者及家属均不愿意 依从性好的患者中,B o s t o n 治疗组纠正率为
患者终生伴有严重的外观畸形,不能接受就诊时 27% ,Milwaukee 治疗组纠正率为 35%。他们认
的畸形外观,也就促使患者接受手术治疗 [22] 。但 为 Boston 支具更适用于顶椎在 T7 或以下,小于
。 。
Murray [18] 对 67 例平均后凸角度达 71 的休门氏 70 的柔软后凸。Gutowski 等也报道改良 Mil-

病患者进行了平均 32年的随访,发现休门氏病后 waukee支具对后凸超过75 的休门氏病治疗效果
凸畸形虽然存在功能影响,但通常不影响患者的 佳[10] 。Riddle等[30] 采用duPont后凸支具治疗胸椎
生存质量和职业生涯。 休门氏后凸畸形,结果发现 duPont 支具和改良
二、休门氏病的治疗进展 Milwaukee 支具效果相似,但不采用颈圈,患者
休门氏病后凸畸形首诊时必须确定患者畸 更容易接受。
形、疼痛的程度,以及畸形对患者生活的影响,并 由于休门氏病自然史是一种良性过程,是否
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确定治疗方案。很多人推荐 手术要因人而异。
从Bradford [16] 首次报道采用后
改善外观的体育锻炼,这些锻炼主要注重于改善 路融合治疗至今,手术的适应证和手术方法均发
绳肌和躯干伸肌的力量。对于那些不严重的成 生了很大改变。早期的文献中疼痛和外观畸形均
人休门氏病患者,理疗和背部锻炼能起到一定效 作为手术适应证 [16,31,32] ,但目前对疼痛为主的患
果 [23] ,Bradford观察到一些程度较轻的患者通过 者常建议采用非手术治疗 [17,20] 。部分作者认为畸
锻炼畸形有所改善[24]。 形才是唯一的手术指征 [32,33] 。目前人们通常把后
。 。
目前有关支具治疗的研究通常是回顾性研 凸畸形超过 75 ,或后凸畸形超过65 且保守治疗
究,具有很多的局限性:诊断标准不一,没有对 不能缓解的疼痛。部分手术者把不能接受的外观
照组等。但是支具治疗在骨骼发育未成熟的患者 也作为手术指征[34] 。也有作者将青少年患者后凸
。 。
中的使用被广泛接受 [22,25] 。支具治疗必须是针对 超过 75 、成人后凸超过 60 作为手术指征[ 3 5 ] 。
后凸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并且骨骼未发育成熟的 Lowe 等 [ 2 3 ] 认为青少年休门氏病只有在腰椎后凸
。 。
患者(残余生长能力至少 1 年以上)。经典的支具 超过 80 或胸腰椎后凸超过 65 且不能被支具控
治疗方法为改良 Milwaukee 支具,在后凸处采用 制或出现继发性平衡失代偿时才需要进行手术,
衬垫加压。支具治疗要定期调整,每天佩戴时间 而成人只有在出现不可接受的外观畸形或后凸超

不少于 23h,持续至少 1~2 年,如果要对椎体的 过 75 且伴有保守治疗不能控制的疼痛时才进行
楔形变产生影响,至少需要18 个月 [26] ,出现后凸 手术治疗。休门氏病患者出现相关的神经并发症
全部矫正以及椎体楔形变部分逆转时可以减少支 是绝对手术适应证 [36-38] 。手术前必须进行详细的
具佩戴时间,每天12~14h,直至髂棘融合后1年。 体检以观察是否存在神经损害,并应进行 MRI 检
这些支具基于这样的假设:矫正过度代偿的腰椎 查,观察是否存在胸椎椎间盘突出,硬膜外囊肿
前突可以促使患者过伸其胸椎以站直 [27]。有人认 或胸椎管狭窄。
。 。
为支具治疗的适应证是后凸大于45 ,而在65 以 休门氏病手术治疗的生物力学原则是延长前

内的患者可以取得良好结果。后凸超过 74 者支 柱(前路松解)、前路支撑、后路压缩和融合 [39] 。
具治疗的成功率降低[ 2 8 ] 。支具治疗期间患者的 对于骨骼未成熟的患者,单纯的后路融合可能就
Cobb 角矫正较好,但是支具结束后的长期随访中 能符合该原则,因为在后路固定后,前路的生长
发 现 ,通 常 会 出 现 2 0 % ~3 0 % 的 矫 正 丢 失 。 板继续生长,促进前路稳定。在需要前后路联合
中国骨肿瘤骨病2008年4月第7卷第2期 Chin J Bone Tumor & Bone Disease, Apri 2008, Vol 7, No.2 ・113・

手术时,通常先进行前路手术。前路松解和融合 Hosman [45] 对33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只有2例


的范围应当包括后凸顶椎区上下的椎体(通常 残留疼痛症状。Herndon 等报道 13 例前后路联合
6~8 个节段),远端应该融合到后路准备融合的 手术的患者在术后有12例患者疼痛得到缓解[31] 。
椎体。在 T10 水平以上可以采用碎骨块植骨,而 Speck 等对 38 例存在疼痛患者进行脊柱融合后,
T10以下最好采用Cage等以提供胸腰段和腰椎前 10例患者残留症状 [46] 。Lowe等采用问卷调查,发
突的支撑。后路融合固定的近端应从用以测定后 现术前 28 例患者中有 27 例存在胸椎区疼痛,而
凸 Cobb角的椎体开始,远端应到达测定后凸Cobb 前后路联合手术后,有18例患者存在与活动相关
角的下方椎体以及下方的第一个前突椎间盘。在 的轻微疼痛 [47] 。Bradford [16] 认为,
疼痛的缓解和
进行内固定时,务必要使用横向联接。通常采用 后凸矫形程度无关。但Speck等 [47] 发现手术后残

悬梁臂技术来进行后凸的矫正。Lowe [40] 认为休门 留度数大于 60 的 6 例患者中有 5 例残留持续性
。 。
氏病后凸小于 75 、过伸位片上后凸小于 50 时 疼痛。
可以采用单纯后路融合内固定。Bradford最初采 相对于单纯后凸角度的矫正,矢状面的平衡
用单纯后路Harington加压棒融合,
术后短期内矫 更为重要。目前,休门氏病手术后融合远端和近
形效果很好,但随后出现明显的矫正丢失 ,这 [16]
端的交界性后凸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最早在
在后凸角度大的患者中尤为明显。单纯后路手术 使用 Luque 技术的病例中报道,后来也见于使用
的矫正丢失可能是由融合在脊柱的张力侧,内固 C D 内固定器械固定的文献中,其发生可能与矢
定断裂、缺少前路支撑,以及对僵硬畸形矫形不 状面平衡和融合水平有关 [ 3 3 ] 。Lowe 发现休门氏
足等原因引起 [12,41] 。而前路手术可以通过切除前 病患者脊柱矢状面常处于负平衡状态,在术后可
纵韧带和椎间盘降低后凸的僵硬性,从而减少后 能更为加重,并易诱发交界性后凸畸形。有作者
路内固定所受的张力。因此,单纯后路逐渐演变 还推荐矫正率不要超过 50%,以预防远端交界性
为前路松解、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合并后路内 后凸 [33] 。休门氏病的手术并发症有死亡,术后神
固定植骨融合手术,其目的是增加矫正率并防止 经损害,感染,胃肠道梗阻,术中术后的内固定断
远期矫正丢失 [41,42] 。很多文献提倡在下列情况时 裂,假关节,内固定突出,矫正丢失,后凸加重,
采用该种前后路联合手术方式:后凸角度大于 血胸,气胸,肺栓塞和持续性背部疼痛等[33,31,41]。

75 ,顶椎明显楔形变以及在过伸位片上残余角度 Lowe [4 7 ] 报道的休门氏病手术中最高的并发症率:

大于50 [12,22] 。开始时前后路手术分期进行,
两次 神经并发症16%,内固定并发症率25%。Tribus [4 9 ]
手术期间进行牵引。随着手术器械和围手术期处 手术治疗 1 例 16 岁休门氏后凸畸形时,术中出现
理的进步,部分作者开始提倡同期行前后路联合 异常 SEP,移除全部内固定,术后出现了短暂性
手术[33]。文献报道前后路联合手术的矫正率较好, 的截瘫但很快获得完全康复。Lim等 [48] 对23例患
均在50%左右[17,31,33]。随着内固定技术的进一步发 者进行手术治疗, 43%的患者出现了诸如浅表感
展,也有认为发现单纯后路手术的矫正效果和矫 染、无后果的术中骨折等轻度并发症,17% 出现
正丢失和前后路联合手术类似[43,44],Hosman [4 5 ]认 了诸如深部感染、内固定断裂、交界性后凸等严
为,对于柔韧性较好的休门氏病后凸畸形,即使 重并发症。但随着内固定器械以及手术技术的进
。 。
度数在 70 ~100 ,单纯后路手术也可以获得很 步,并发症的发生率在逐渐降低。
好的治疗效果,而对僵硬性成人后凸畸形或骨桥 目前休门氏病后凸畸形的诊断尚未清楚,自
形成时则需要前后路联合手术。K o s t u i k [ 4 3 ] 在 然史以及治疗方法也存在争议。手术治疗是缓解
1990年报道了采用单纯前路撑开内固定治疗休门 疼痛和矫正严重后凸畸形的有效手段,随着单次
氏病患者,平均矫正率为 26.8%,矫正丢失约在 后路脊柱缩短手术等治疗理念改进和新的医疗技

5 左右。 术(如胸腔镜等)的出现,休门氏病后凸畸形的
手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缓解疼痛和 治疗效果有望得到进一步改进。
矫正畸形。虽然很多学者将疼痛作为手术指征,
参 考 文 献
但更多的学者关注畸形的矫正效果。很多作者报
道,所有背部疼痛的患者在术后均完全缓解 [20] 。 1 Lowe TG, Line BG. Evidence based medicine: analysis of Scheuermann
・114・ 中国骨肿瘤骨病2008年4月第7卷第2期 Chin J Bone Tumor & Bone Disease, Apri 2008, Vol 7, No.2

kyphosis. Spine, 2007, 32(Suppl 19):S115-119. adult Scheuermann's disease: study about 45 patients. J Med Liban,
2 Dziewulski M, Szymanik W. Epidemiology of Scheuermann's disease 2004,52:19-24.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Ortop Traumatol Rehabil, 2002,4:752- 20 杨操, Geoffrey Askin, 杨述华. 胸腔镜下前路松解结合后路矫形治疗
757. Scheuermann病后凸畸形. 中华外科杂志, 2004,21:1293-1295.
3 Lowe TG. Scheuermann's disease. In: Bridwell KH, DeWald RL (eds): 21 Mac-Thiong JM, Labelle H, Berthonnaud E, et al. Sagittal spinopelvic
Textbook of Spine Surgery. Philadelphia, Lippincott-Raven, 1997: balance in normal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Eur Spine J, 2007,16:
1173-1198. 227-234.
4 Ghoussoub K, Kreichati G, Azzi L, et al. The particularities of the 22 Tribus CB. Scheuermann's kyphosis in adolescents and adults: Diag-
adult Scheuermann's disease: study about 45 patients. J Med Liban, nosis and management. J Am Acad Orthop Surg, 1998,6:36-43.
2004,52:19-24. 23 Lowe TG. Scheuermann's disease. Orthop Clin North Am, 1999,30:
5 Pola E, Lupparelli S, Aulisa AG, et al. Study of vertebral morphology 475-487.
in Scheuermann's kyphosi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tud Health 24 Bradford DS, Moe JH, Montalvo FJ, et al. Scheuermann's kyphosis
Technol Inform, 2002,91:405-411. and roundback deformity: Results of Milwaukee brace treatment. J
6 Tayyab NA, Samartzis D, Altiok H, et al. The reliability and diagnostic Bone Joint Surg, 1974,56:740-758.
valueofradiographiccriteriainsagittalspinedeformities:comparison 25 Marty C, Boisaubert B, Descamps H, et al. The sagittal anatomy of
of the vertebral wedge ratio to the segmental cobb angle. Spine, 2007, the sacrum among young adults, infants and spondylolisthesis patients.
32:E451-459. Eur Spine J, 2002,11:119-125.
7 Damborg F, Engell V, Andersen M, et al. Prevalence, concordance, 26 Pizzutillo PD. Nonsurgical treatment of kyphosis. Instr Course Lect.
and heritability of Scheuermann kyphosis based on a study of twins. 2004,53:485-491.
J Bone Joint Surg Am, 2006,88:2133-2136. 27 Montgomery SP, Erwin WE. Scheuermann' s kyphosis: Long term
8 Sorensen KH. Scheuermann's Juvenile Kyphosis: Clinical Appearances, resultswith Milwaukee brace treatment. Spine, 1981,6:5-8.
Radiography, Aetiology and Prognosis. Copenhagen: Munksgaard, 28 Sachs B, Bradford DS, Winter R, et al. Scheuermann kyphosis: Follow-
1964. up of Milwaulkee brace treatment. J Bone Joint Surg, 1987,69:50-57.
9 Jansen RC, van Rhijn LW, van Ooij A. Predictable correction of the 29 Bradford DS, Moe JH, Montalvo FJ, et al. Scheuermann's kyphosis
unfused lumbar lordosis after thoracic correction and fusion in and roundback deformity: Results of Milwaukee brace treatment. J
Scheuermann kyphosis. Spine, 2006,31:1227-1231. Bone Joint Surg, 1974,56:740-758.
10 Lowe TG. Scheuermann's kyphosis. Neurosurg Clin North Am, 2007, 30 Riddle EC, Bowen JR, Shah SA, et al. The duPont kyphosis brace
18:305-315. for the treatment of adolescent Scheuermann kyphosis. J South Orthop
11 Stoddard A, Osborn JF. Scheuermann's disease or spinal osteochondrosis: Assoc,2003,12:135-140.
Its frequency and relationship with spondylosis. J Bone Joint Surg, 31 Hosman AJ, Langeloo DD, Kleuver M, et al. Analysis of the sagittal
1979,61:56-58. plane after surgical management for Scheuermann' s disease. Spine,
12 Lowe TG. Scheuermann Disease. J Bone Joint Surg, 1990,72:940- 2002,27:167-175.
945. ′T, Bellyei A. Surgical correction of Scheuermann's
32 De Jonge T, Illes
13 Khoury NJ, Hourani MH, Arabi MM, et al. Imaging of back pain in kyphosis. Int Orthop, 2001,25:70-73.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Curr Probl Diagn Radiol, 2006,35:224-244. 33 Galasko CS. Experience with combined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14 Bowles AO, King JC. Scheuermann's disease: the lumbar variant. surgery (VATS) anterior spinal release and posterior spinal fusion in
Am J Phys Med Rehabil, 2004,83:467. Scheuermann' s kyphosis. Spine, 2006,31:1513.
15 Weiss HR, Dieckmann J, Gerner HJ. Effect of intensive rehabilitation 34 Papagelopoulos PJ, Klassen RA, Peterson HA, et al. Surgical treatment
on pain in patients with Scheuermann's disease. Stud Health Technol of Scheuermann's disease with segmental compression instrumentation.
Inform,2002,88:254-257. Clin Orthop, 2001,139-149.
16 Bradford DS, Moe JH, Montalvo FJ, et al. Scheuermann's kyphosis: 35 Poolman RW, Been HD, Ubags LH. Clinical outcome and radiographic
Results of surgical treatment by posterior spine arthrodesis in twenty- results after operative treatment of Scheuermann's disease. Eur Spine
two patients. J Bone Joint Surg, 1975,57:439-448. J, 2002,11:561-569.
17 Arun R, Mehdian SM, Freeman BJ, et al. Do anterior interbody cages 36 Chiu KY, Luk KD. Cord compression caused by multiple disc herniations
have a potential value in comparison to autogenous rib graft in the and intraspinal cyst in Scheuermann's disease. Spine, 1995 20:1075-
surgical management of Scheuermann's kyphosis? Spine J, 2006,6: 1079.
413-420. 37 Obremskey WT, Pappas N, Attallah-Wasif E, et al. Levels of evidence
18 Murray PM, Weinstein SL, Spratt KF. The natural history and longterm in orthopaedic journals. J Bone Joint Surg Am, 2005,87:2632-2638.
follow-up of Scheuermann kyphosis. J Bone Joint Surg Am, 1993, 38 Jones CM. Posture. In: Kandel ER, ed. Principles of Neural Science.
75:236-248. Norwalk, CT: Appleton & Lange, 2000:816-831.
19 Ghoussoub K, Kreichati G, Azzi L, et al. The particularities of the 39 Edwards CC, Lenke LG, Peelle M, et al. Selective thoracic fusion for
中国骨肿瘤骨病2008年4月第7卷第2期 Chin J Bone Tumor & Bone Disease, Apri 2008, Vol 7, No.2 ・115・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with C modifier lumbar curves: 2-to plane after surgical management for Scheuermann's disease: a view
16-year radiographic and clinical results. Spine, 2004,29:536-546. on overcorrection and the use of an anterior release. Spine, 2002,27:
40 Lowe TG. Current concept review, Scheuermann disease. J Bone Joint 167-175.
Surg, 1990,72-A:940-945. 46 Speck GR, Chopin DC.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Scheuermann's
41 Van Rhijn LW, Plasmans CM, Veraart BE. No relationship exists kyphosis. J Bone Joint Surg, 1986,68:189-193.
between the correction of the thoracic and the lumbar curves after 47 Lowe TG. Double L-rod instrument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selectivethoracicfusionforadolescentidiopathicscoliosisKingtype kyphosis secondary to Scheuermann's disease. Spine, 1987,12:336-
II. Eur Spine J, 2002,11:550-555. 341.
42 Vaz G, Roussouly P, Berthonnaud E, et al. Sagittal morphology and 48 Lim M, Green DW, Billinghurst JE, et al. Scheuermann kyphosis:
equilibrium of pelvis and spine. Eur Spine J, 2002,11:80-87. safe and effective surgical treatment using multisegmental instrumen-
43 Atici T, Aydinli U, Akesen B, et al. Results of surgical treatment for tation.Spine,2004,29:1789-1794.
kyphotic deformity of the spine secondary to trauma or Scheuermann's 49 Tribus CB. Transient paraparesis: a complication of the surgical man-
disease. Acta Orthop Belg, 2004,70:344-348. agement of Scheuermann 's kyphosis secondary to thoracic stenosis.
44 Lonner BS, Newton P, Betz R, et al. Operative management of Spine, 2001,26:1086-1089.
Scheuermann's kyphosis in 78 patients: radiographic outcomes,
complications, and technique. Spine, 2007,32:2644-2652. (收稿日期:2008-01-16 )
45 Hosman AJ, Langeloo DD, de Kleuver M, et al. Analysis of the sagittal

(上接英文目次 2 页)

内容涉及带和不带血管蒂的腓骨移植、异体骨、异体骨 + 人工假体复合物、骨转运、瘤骨灭活再植等。报道了不同重建
方式的肿瘤学结果、 功能结果以及手术并发症。 骨转运技术重建骨干缺损的优点是利用牵开成骨原理达到了用自体骨重建缺
损的目的,但其缺点是治疗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高以及需多次手术。
九、翻修术
此专题涉及的内容包括各种原因所致的人工假体翻修、生物性重建的翻修、软组织肿瘤的二次手术。
意大利Istituto Rizzolia医院对于无菌性松动、假体柄断裂的翻修经验是首选非水泥固定型假体。 研究认为假体设计和材
料的改进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假体的使用寿命。大多数患者翻修术后功能满意。
股骨近端人工假体置换是否需要同时行髋臼置换一直颇有争议。 来自英国的医生研究了股骨近端单动股骨头置换的结果。
作者建议对于年轻的原发肿瘤患者在行股骨近端人工假体置换时可考虑同时行髋臼的表面置换, 而对于预期寿命不足4年的
患者则可仅行单动头股骨近端假体置换。
十、骨转移瘤的治疗
对于骨转移瘤患者在决定是否手术时需要对生存期进行比较可靠的估计。 斯堪的纳维亚肉瘤协作组进行了一项关于肢体
和骨盆骨转移瘤患者预后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结果发现原发肿瘤类型是重要的生存预测因素, 肺癌的预后最差,乳腺癌、

癌、骨髓瘤和淋巴瘤的预后最好。
肾癌骨转移中位生存时间为 12.5 个月,5 年生存率为 20%。研究认为积极的手术治疗(肿瘤切除术)与刮除或简单的髓
内针固定相比,不仅局部复发率下降,而且整体生存期也较长。乳腺癌骨转移中位生存期为 25 个月,即使转移广泛,仍有较
长的生存期,病变内去除肿瘤辅以放疗与积极地手术切除肿瘤相比,有较好的功能结果,且在生存时间和局部复发方面未显
示出不利之处。
十一、放射治疗
此专题主要集中于软组织肉瘤放疗。 有研究认为软组织肉瘤术前放疗后手术如果切除边缘为阳性, 术后补充放疗并不能
预防局部复发。对于有局部复发高危因素(如肿瘤较大、邻近骨或神经血管束、复发的肿瘤)的肢体高恶软组织肉瘤,保肢
术后行大剂量近距放疗可以得到很好的局部控制,伤口问题是主要的并发症。
十二、基础研究
与骨肉瘤生长、转移有关的基础研究是此部分的重点。骨肉瘤转移过程中 cyr61 的表达和调节、组织蛋白酶和骨肉瘤的
关系、PEDF在抑制骨肉瘤的生长和转移中的作用、甲状旁腺激素I 型受体的过度表达与骨肉瘤的复发和生存率的关系、人类
骨肉瘤的血清蛋白质组均有相关报道。
其他的基础研究包括:间叶组织肿瘤中干细胞样细胞的分离、吖啶橙在光能作用下的抗癌作用、骨巨细胞瘤中 P-
53 和 Ki-67的表达活性与预后和肺转移的关系等。
十三、P E T - C T
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方面,有关 PET-CT 的应用研究较多。研究内容包括:PET-CT 在原发部位不明的转移瘤中查
找原发部位的作用;PET-CT 用于骨与软组织肿瘤的手术计划、发现复发危险部位;预测化疗效果; PET-CT 用于区别
良恶性肿瘤所致的病理骨折;骨与软组织肿瘤的 PET 成像特点等。
本次 ISOLS 大会共收到论文摘要 700 余篇,录用 508 篇,注册参会人数达 606 人,大会取得了圆满成功。本次理
事会还决定第 16 届 ISOLS 大会将在中国举行,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这次盛会的到来做好准备。
(孙宇庆,张清,丁易,牛晓辉)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