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的成因和动力来源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3

地震的成因和动力来源

罗正大 中国宜宾正大自然外力与斥力研究院

邮 箱 2418801532@qq.com

在地球表面几乎布满了地震点,全世界每年发生的地震多达

500 多万次,而强度达到严重破坏建筑物程度的有一二十次。地震

是众天灾之首,人口密集地区的大地震会造成人类生命财产的巨大

损失。我国是多震国家,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极其严重。

自有人类以来,人们始终受到地震的威胁。中国是最早研究地

震的国家,并拥有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公元 132 年,张衡发明地

震仪)
。然而至今,地震是怎样发生的以及地震的内在动力机制,包

括其他国家在内的学者仍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科学家们只依据弹

性回跳的地震模型推测,认为地表岩石的大规模迅速错动是强烈地

动的原因,地球深层构造力造成地球外层大规模形变是地震的根

源;沿地质断裂的突然滑移则是地震波能量辐射的直接原因等。然

而这样的推测是肤浅的。弹性回跳、地表岩石错动、沿地质断裂的

突然滑移都是地震发生时的地质表象,而不是地震产生的原因。如

说地球深层构造力造成地球外层大规模形变是地震的根源,那“地

球深层构造力”是哪里来的?以上推测并没有回答和涉及地震形成

的本质问题,即地震的动力来源问题。

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呢?如果我们用宇宙背景场正能外力(+1)
聚射流与天体场负能斥力(-1)辐射流相互作用的观点来分析地震

的成因,则可以诠释地震的“原动力”
,并可揭示地震的成因。

在背景场正能外力(+1)聚射流(收缩力、重力)的作用下,

地球围绕太阳的椭圆负能斥力场(-1)
“公转”和“自转”
,并始终

与太阳负能斥力场(-1)相互对抗、搓揉和碾磨。随着地球逐步螺

旋渐进至太阳椭圆负能斥力场(-1)的强圈层,地球的“公转”和

“自转”速度逐步减慢,这是地球负能斥力场(-1)与太阳负能斥

力场(-1)在强圈层强相互作用的结果。地球负能斥力场(-1)与

太阳负能斥力场(-1)的强相互对抗、搓揉和碾磨,导致地球间接

固体破坏破裂(所谓地球的间接固体破坏,是指通过地球负能斥力

场与太阳负能斥力场的相互对抗、搓揉和碾磨引起的对地球的破

坏,而不是地球与太阳的直接接触、碰撞引起的对地球的破坏)。这

是引起地球地震的原因之一。二是地球受背景场正能外力(+1)聚

射流(收缩力、重力)的惯性囚禁约束的作用,背景场正能外力

(+1)聚射流在地球地心焦点对抗,导致地心产生炽热的高温、高

压熔岩物质和囊囤积能量气体(质转能)。高温、高压、囊囤积的能

量气体因膨胀而形成外推惯性势能,以地球负能斥力场(-1)辐射

流(膨胀力、轻力)的形式向外释放能量,地球释放流出的负能量

在地球周围形成立体的以地球为核心的负能斥力场(-1)

所谓地震是背景场正能外力(+1)聚射流在地心焦点对抗所产

生的高温、高压、囊囤积的外推势能——负能斥力热辐射的结果。

即地球核心在释放高温、高压、囊囤积的热辐射的过程中,将地球
内部高温、高压的熔岩流体从地幔熔岩层向地壳表面外推,并冲破

地壳从地壳的薄弱处外溢于地表形成地震,从而引起地壳的错位、

断裂、凸起、海啸,甚至火山爆发等地质变化和地质灾害。地球在

向外释放负能量发生地震的同时,受到背景场正能外力(+1)
)的囚

禁、收缩和聚集作用,使其凸起的地幔、地壳被压、迫缩,形成弹

性回调,如此反复。

故背景场正能外力(+1)聚射流在地心焦点对抗是地震的成因

和动力来源。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