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78

20 1 7 届 研 究 生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分 类 号  学校代码

: 1 0269

密 级 学
: 号 : 5 1 1 43 5 0 0 0 29

c a)  

Ea s tC h i n aN o r m a U n v e
l i rs i t


l ? 士字 位记 文
 

S D A T O N

M A S T E R I S S E R T I



论文题 目 : 身体 与 琴 : 对 一

位斫 琴 僧 人 身 体 实 践 的 文化 阐 释

院 系 :

社会 发展学 院 

专 业 :

人类 学 

研 究方 向 :

文 化 人类 学 

指 导 教师 :

黄 剑 波 教授 

学位 申请人 :

张真瑞 

20 1 7 年 5 


20 1 7 届 研 宂生硕 士学位 论文

分类号 :
 学校代码 :  1 0269

密 级 :
  学 号 : 5 1 1 43 500029

⑩ 華 策 %总乂 學


E a s t  C h i n a  N o r m a l  U n i v e r s i ty

硕 士 学 位论 文


M A S T E R S  D I S S E RTAT I O N

论 文 题 目 身 体 与 琴 : 


位斫琴僧 人身体实践 的 文化 阐释

院  系 社 会 发 展 学 院



专 业  人类 学 :


研 宄 方 向  文 化 人类 学



指导教师 ;  黄剑 波 教授 

学 位 申 请 人  张 真瑞:


20 1 7 年 5 


P o s t g rad u at e  o f 2 0  1 7  Un i ve r s i t y  C o d e : 1 0 2 6 9

M ast e r D  i s s e r t at i o n  S t ude nt  I D : 5 1 1 43 5 0 0029



E a s t  C h in a N o rm a U n v e r s i ty

  l i

T i tl e: B o dy  a n d Gu q i n ? A C u lt u r a l  I n t e r p re t a t i o n  o f  th 

E mb o d i e d P r a c t i c e so fa  Bu ddh i s t Monk 



D e p a rtm e n t :  S c h o o l  o f S o c i a l  D ev e l o p m e n t



M aj o r  :

A n th ro p o l o gy 

R e s e a rc h  d i re c t i o n : Cu l tu ra l  A n t h ro p o l o gy

S u p e rv i s o r  :

P r o f  J i a n b oH u a n g



Cand i d a te  :

Z HAN G Z h e n r u  i


May . 20 1 7


华 东 师 范 大 学 学 位论 文 原 创 性 声 明

郑重声 明 本人呈 交 的 学位 论文 身体与 琴 对 位斫琴僧人身体实践 的文




: 《 :

化阐释 》 , 是在 华 东 师 范 大 学 攻读 硕 士 / 博 士 ( 请勾选 ) 学位期 间 , 在导师 的指导



下 进行 的 研 究工 作 及 取得 的 研 究 成 果 。 除文 中 己 经注 明 引 用 的 内 容外 , 本论文不

包含其他个人 已 经 发 表或撰 写 过 的 研 宄成 果 对 本文 的 研 宄 做 出 重 要 贡 献 的 个 人

 。

和 集体 , 均 已在文 中 作 了 明 确 说 明 并表示谢意 

作 者签 名 : 曰 期 : 年 6 月 i 曰

华 东 师 范 大学 学 位论 文 著 作权使 用 声 明


身体与 琴 对 位斫 琴僧 人 身 体 实 践 的 文化 阐 释 》 系 本 人在华 东 师 范 大学


《 :

攻读 学位 期 间 在 导 师 指 导 下 完成 的 硕 士 /博 士 ( 请勾 选 ) 学位论文 ,
本论文 的 著

作权归本人所有 。 本 人 同 意 华 东 师 范大 学 根据相 关规定 保 留 和 使 用 此学 位论文 



并 向 主 管 部 门 和 学 校 指 定 的 相 关机 构 送 交 学 位 论 文 的 印 刷 版 和 电 子 版 允 许 学 位

 ;

论文进入华 东 师 范 大 学 图 书 馆及数据 库 被 査 阅 、 借阅 ; 同 意 学 校将 学 位论文加 入



全 国博士 、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共 建 单 位 数 据 库 进 行 检 索 , 将 学位论文 的标题和 摘 要汇



编 出版 , 采用 影 印 、 缩 印 或者其 它 方式合 理 复制 学 位论 文 

本学 位论文 属 于 ( 请勾 选 

“ ” “ ”
( ) 1 .
经华 东 师 范 大 学相 关部 门 审 査核 定 的 内 部 或 涉密 学位论文


* , 于 年 月 日 解密 ,
解 密 后 适 用 上 述 授权 

( ) 2 .
不保密 , 适用 上 述授 权 

导 师签名 :
本人 签 名 : Ik  A^

 

“ ”
* 涉密 学位 论 文 应 是 己 经 华 东 师 范 大 学 学 位 评 定 委 员 会 办 公 室 或 保 密 委 员 会 审 定 过


“ ”

的 学位论文 ( 需 附 获批 的 《 华 东 师 范大学研 宄生 申 请学位 论文 涉密 审 批表 》 方为 有




效 ) ,
未经 上述部 门 审 定 的 学位论 文均 为 公开 学位论 文 。 此声 明 栏 不 填 写 的 ,
默认为公


开学位论文 , 均适用 上述授权 ) 


张 真 瑞 硕 士 学位 论 文 答 辩 委 员 会 成 员 名 单

姓 名  职 称  单 位 备 注

妙忠 

孤氣 域技  _ _ 

_

边 心 ^ 棒





内 容摘 要

古 琴在 中 国 有 着 悠 久 的 历 史 , 它 伴 随 着 中 国 传 统 士 人 阶层 而 兴 衰 。 先秦 以 来 ,



直 被 文 人 群体 视 为

修身 理性 的重要实践方式 。
文人们通过 围 绕古琴 的 实 践 活动 来


表达 自 身 的 精 神 追求 和 审 美 需 要 古琴早 已成为 中 国 古 代文人 的 种 重 要 的 精 神 象征


符号 在历代古琴实 践 的 群体 当 中 还有 部 分 佛 教 僧 人 与 中 国 文人 的 交 叉 群 体



。 ,

琴僧 他 们 也 成为 古 琴 实 践 史 上 具 有 定 影 响 的 群体 为了进 步 探索 古 琴与 修行 的


一 一

。 。

关系 笔者 以 当 代 位斫 琴僧 人 的 古 琴实 践活动 为例 试 从 其 个 人 经 验 与 身 体 感为 切


, ,

入点 , 以 人类 学质 性研 宂 的 方法来细 致分 析 古 琴与 修行在 古 琴实 践 中 彼 此形 成 意 义 的

过程 。 笔 者 并 以 参与 观察 法 来参 与 到 该 僧 人 的 古 琴 弹 奏和 古 琴制 作 过 程 当 中 , 通过 描

述 古 琴 实 践 过 程 中 的 个 体 经 验和 身 体 感 参 与 来 进 步说 明 古 琴与 其实 践者在这 


一 一

践 活动 中 都赋 予 了 彼此 定 的主体性 通过对 该僧 人 古 琴实践过程 的 详尽 观察 与 描 述




分析 , 笔者 发现 , 古 琴 实 践 者在 古 琴 实 践 过 程 中 , 经 由 个人身 体经验和 身 体感 的 逐步


生成 而 与 古 琴 间 产 生 了 互 为主 体 性 的 重要 意 义 这也进 步 阐 释 了 古 琴与 琴人 的 修


, ,

行关系 

关键词 :
身体感 , 古琴 ,
个体经验 ,
身体实践 , 斫琴




A B S T RA C T

Guq y n C h i n a p an e db y C h n a

nh a s a o n gh stor sac c om str ad i t i ona g e n t r y  c a s s  an d




i l i i i ti i i l l
,  

t her i s e  a n d  fa l l S i n c eth ep re -

Q i np e r o d i h a d b e e n l i t e r at i a s a c u l t i va t eo ne sm ora t


l i



m p o rt a n t  p r a c t i c e s P e o p l e  t h r o u g h  p r a c t c e  o f ab o u t u q i n a c t i v
p r e s st h e r o wn
e st oe x 

g
i . i  i t i i

ua a n dae het
ri
p ur s u cd e m an d u q nh a sb e c o m eane s s e n t a
p a rt  o f h e  a n c e n t
s t t st

i l i
g
i i i l  t i
 ,

C h n e s ei l i t e r at i ss
pir i t ua l s
ym
bo l . I nt h eg r o u po f  t h ea n c i e ntp r a c t c eo f gu
q n



, a n dp arto f

t h egro u po f b u d d h  i s tm o n k sa n dt h eC h n e s el i i t e r at i sc r o s s


 Q i
nsen g .  T h e y  h a d  a  c e rt a i 

nf
l u e n c e nt h eh o ryo f p ra c t c et h eg u  I n  o r d e r  t o  fu r t h e r  e x
q n o r et h er e at o nsh p
i i st
p 

i i i . l l i i

b e twe e n
g
u q na n dx u x i n g (
i i
修行 ) p ra c
t i ce ,
t h ea u t h o rw i t h  a  m o nk  m a k n g
g
u q n sp r ac t c e

 i i i

a sanex am e  fr o m  h i s na xper e n c ean db o d i


p p
ers o e ex
p e r e n c eo f p e r s p e c t v e
l l i l
y i


 

q ua a t i v e  r e s e a r c h  m e t h o d  n  a n t hr o
p o o g yt od e t a e da n al so f
g u q na n dx u x n g

ys
l i i l i l i i


i i

ract c e  i n t h e c eo h e  g u q n  fo r m  e a c h  o t h e r
p ract f t
i i i

 

Key w o r d s  b o di ly :

ex
per ie n ce ,
 guq i n ,  i n d i v i d ua l  e x
per i ence ,  e m b o di e d  Prac t i ce ,  zh u o q i n  ( ff

琴)

I 


目 

内 容摘要  

A B S T RA C T  I 

第 一

章 绪 篇  

第 一

节 研究缘起 及 研 究 问 题  

第 二节 理论 综述 :
身体 、 经 验 和 身体感  

第 三 节 田 野 过程  

第 二章 习 得实 践古琴 的 身体 能 力  1 

第 一

节 历 史上 的 古琴与 琴僧  1 

第二节 学琴 、 教琴 、 斫琴 :

位琴僧 的 养 成  1 

第三章 琴 曲意象 的体化  2 



“ ”

节 普庵 意化  2 

“ ”
南普 陀寺 中 的 普庵 意象

、  2 

“ ”
二 、 尘劳入霜钟 : 生 活 经验 与 琴 曲 意 象  23

第二节 琴者 ,
所 以 吟其心  26

琴 曲 中 的 无奈

、  26

二 、 琴对 琴 人 的 具 身 性 影 响  28

第 四章 赋予古琴主 体性 的 身体 实践  3 


节 斫 琴 中 的 身体参 与  3 

古 琴 的 形制 构造

、  3 

二 、 斫 琴过程 中 的 身 体感  33

第 二 节 古琴 的 声 音 与 气 息  39

古琴 的 声 音控制 术

、  40

二 、 琴 的 生命气 息 : 古琴 的主体性实现  43

第 五章 结论 与 反 思  47


节 结论 :
作 为 修行之 身体与 琴 的 互 动 过程  47


古琴实 践 中 的 身 体感 与 身 体 经验

、  48

二 、 体 物 入 微 的 经 验 过程  50

第二节 反 思  54

参 考 文献  57

附录 : 智藏 和 尚 所弹古琴 曲 《 普庵咒 》 琴谱  6 1

E iH  67


图 目录

图 1 智 藏 和 尚 居 所 的 小 型 集会 ( 笔者 摄 )  

图 2 魏晋 竹 林七 贤砖 画 拓 片 , 图 为 稀 康 树 下 抚琴  1 

图 3[ 东晋 顾恺之

, 《 斫琴 图 》 ( 宋摹本 , 左 半部局部 ,
现藏 于 北 京 故 宫 博物 院 )  1 

图 4[ 东晋 顾恺之

, 《 斫琴 图 》 ( 宋 碁本 , 右半部局 部 , 现藏于 北 京 故 宫 博 物 院 )  1 

“ ”
图 5 宋代仲 尼 式 古 琴 玉壶冰 结构 图  32

图 6 学 徒 工 通 过 触 摸 来 学 习 把握 琴 面 弧 度 ( 笔者 摄 )  35

图 7 图 古琴琴腹扫描 图  36

图 8 合琴前 的题签 ( 笔者 摄 )  38

图 9 琴腹示 意 图  40

图 1 0 琴腹 中 原 来 的 声池和 正在被挖掉 的声 池 ( 笔者 摄 )  4 



华 东 师 范大学硕 士学位论文 

第 一

章 绪 

“ 


古 琴在 中 国 的 雅 文化 中

直就 占 有 不可 忽 视 的 重要地位 因 其伴 随 着 中 国 士 人 ,



而 被 不 断 赋 予 中 国 传 统文 人 精 神 的 意 涵 琴道

阶层 的 始 终 , ,
以 至于最终被 推 向 了

这 超越 其 音 乐 艺 术本 身 的 髙度 古琴艺 术在 与 中 国 传统 文 人群 体共 同 发展 的 过程


“ ”

中 ,
自 汉 代 就 被 视作 修身 理性 的重要实践方式 。 与此同时 , 在开始萌 芽 的道教和

初步传入 中 国 的佛教 中 , 也 逐 渐 有 人 将 其 作 为 各 自 宗 教修 行 的 一

种 实践方法 , 从而形


“ ”
成 了 古琴史上 具有 重要影响 的 方外 琴人群体 

这些古 琴艺术 的 实 践者们 从上千年 的 琴 乐 实 践 过程 中 逐渐形成 套有关古琴 乐




“ ”
器 、 乐律 、 乐学 , 甚至 人文 历 史诸 项 的 综 合 性 知 识体 系 一 一 
琴学 。 无论从古 琴 的

乐 器物还是其 乐 曲 典故 无不被其实践者 赋 予 系列 的 我价值和 宇 宙 观 他们 以




、 ,
自 ,

此 来 作 为 自 己 的 精 祌 追求 并 以 古 琴实践作 为 种 象 征 性 表达 以 达到 其 内 在 性 的超


, ,

越 古琴 己 然成为 中 国 古代文人 的 个重 要 的 精 神 象征 符号

。 ,


“ ”
但是 古 琴何 以 作 为 其 实 践 群 体 的 种重要 修身 方式 他们 又 是 怎 样 通 过
一 


系 列 的 古 琴 艺 术 来达 到 某种 自 我的 内 在 性 超越 ? 我们 从浩 如 烟海 的 琴学文献 中 或 可

找 到 历代 古琴 实 践群体古 己有之 的 套 文化逻辑 价值 观 念和 世 界观 也可 以 像人类




、 ;

学 研 究传 统 样 从历 史考 察和 田 野工 作 中 将 其 用 人类 学 者 自 身 的 文 化 背 景 来 分 析


, ,

“ ” “ ” “ 

归纳 出 套所谓 的 客观知识 可是 似乎 这 些 我 的文化 和那些 客观知 识


。 , 自


都与 古 琴实践 者 的 日 常 生 活 有 所 脱 离 琴 学 论 著 中 可 视 的 文 字 往 往 把 古 琴联 系 到 上
。 
 ,

” “ ”

古 治 世传 说 将 琴 推到 个高不可及 的 位置 这 然与 琴人 日 常 实践 的 古 琴有


, ,

定距离 而所谓 社会科学 的 客观视角 也不过是依 照 研 宄者 身的 套知识体系


一 一

; , 自 

“ ”

进行关于 古琴 知识 的 某种 建构 以古琴 的 实践作为 种修行 往 往 是 琴人 古琴




。 , (

实践者 的 种 常行为 是其生 活 的 个组成部 分 在这 系 列 的 实 践过程 当 中


一 一


) , 。 

对于 个琴人来 说 更 多 地 是通过其 身 体 的 经验去 感 受 将 己 的 身 体 投入 到 这 种 实




, , 自

践 中 来完成 种 我 的 构建与完善 幸而 人类学 家 很早 就 意 识 到 了 这 点 并且 开




一 一

自 。 , ,

“ ” “ ”

始关注 当 地人 日 常生活 中 的 身体感 和 身 体经验 ,


从这 些难 以 言 说 的 身 体感 受

中 去 寻 求文化 的 本质 及其 意 义 这 研 究 路径 对 于 我们 从 琴 人 的 平 实 生 活 中 


, 。 , ,

为真 切 地体察 他们 是 如 何将 古琴实 践 作 为 种 修行 颇有借 鉴 意 义 从而 帮 助我们 更




, ;

进 步 地解 答 古 琴 实 践 何 以 成 为 琴 人 群 体 的 种 重要修行途径
一 一



这里 我将 以 当 代 位斫琴僧 人 的 古琴实 践活动为例 试 图 以 人类 学质 性研宄 的




, ,

方法 , 从该僧 人 的 生命态身体 、 个 人 经 验 及 身 体 感切 入 , 对古 琴与 琴人修行 关系 进行







华东 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阐释 

第 一

节 研 究缘 起 及 研 究 问 题

长 久 以 来对 中 国 民 间 传 统 文 化 的 热 爱 促 使我 强 烈 地 想 要 接触 古 琴 这 中 国古老


的代表性音 乐 形 式 年底 几经周 折 我 终 于 找 到 了 当 时 在 上 海郊 区 家农场 里




。 20 1 4 , ,

从事 古 琴 制 作 的 佛 教 僧 人 智 藏和 尚 农场 几乎 到 了 上海 市 的 边界 位于 片村舍



一 一

。 ,

中间 , 田间的

个很 大 的 厂 房 就 是 他 的 古 琴 制 作 工 坊 。 我 看 到 的 智 藏 和 尚 并 没有 长 袍


“ ” “ 

大褂 颈腕缠珠 他 甚 至 连 言 语 中 也 从没 有 带 过 句 阿弥陀佛 或是 善哉 善哉

、 ,

的 口 头禅 初次见面 的 简 短交谈 几乎 都是他 个人在 说话 印 象 中 只 记得他大谈 了




。 , ,

但 他 很 快 也 对 我 这 个初 来 学 习 古 琴 弹 奏 的 学 生 提 出
“ ”

番 琴者 所 以 吟其 心 的话 

, 。

了 个建议 并 要 提 供 相 应 的 帮 助 给我 那便是 要我 自 己制 作 床古琴 由 他提供




一 一


。 , ,

制 作 古琴 的 所 需材料和 制 作 指导 在古琴做 出 来 以 前 他 先 借给 我 床琴带 回 学校


。 , 

用于 日 常 弹 奏练 习 。
并且 , 他告诉我 , 以后可 以 随意去 留 , 不 必 特 意 向 他打招 呼 

我便从 个之前 从没有摸过 古 琴 的 门 外汉 开 始 了 长达 个 月 的 艰难 古 琴制 作




, 20

过程 。 在此期 间 , 我经 常往返 于 学 校和 农场 之 间 , 与 他作 坊 里 的 徒弟 、 往 来 的 琴人及



其朋 友也有 了 不错 的 交情 。 甚至很 多 时 候 , 我 都 更 耽 于 呆在 农 场 和 智 藏 和 尚 所 居 的 庄

园里 。
特 别 是这个 占 地 几十亩 的 庄 园 , 里面有数亩荷 塘 , 遍植 百 果 名 木 , 几只大 白鹅

时常摆荡其 间 。 更 让 我流连 的 是 , 经 常会 有 三 五 好 友 来 此 , 或对月 弄箫 , 或把 酒 言 欢 



或 品 茗论道 或 鸣琴咏歌 好 像 遗世 独 立 的 群人和 生活


… …

, 

而智 藏和 尚 则 更是 位特立独 行 的 僧 人 我渐 而 发现他是如 此 的特别 不 住寺庙


。 , 

“ ”

不着僧 装 喜欢喝小酒 更少 见 他 礼 佛 诵 经 这哪 里是 个 和尚 呀 可他要不 是




、 , ,

个和 尚 ,
又凭什么 以

个僧 人 的 身 份 自 居呢 ?
但 当 他 开 始 教我 弹 奏 古 琴 时 , 我又对

他有 了 更 进 步了解 发现他 原 来有 那 么 传奇 的 人生经历 他 出 家 时 便得 代高僧清





, 。

? ?
定上师 剃度 , 还做过

个寺庙 的住 持 ; 曾 师 从龚

和 李 禹 贤 等古 琴家学琴 , 还被聘

为 过 中 国 古 琴专 业委 员 会 的 理 事 ; 后来还在福 建武夷 山 闭 关将近 四 年之久 。 而 当 我认



识他 的 时候 智 藏和 尚 似乎与 前面 的这些经历 没有任何关系 样 而且还鲜少 与 琴人




, ,

和 僧 人 这 两 个 圈 子 的 人往来 


清定上师 99 9 (俗 名 郑 全 山 浙 江 三 门 人 曾 任 中 国 佛 教协 会 常 务 理 事 四 川 省 佛 教 协会 副 会 长 成 都
1 903

1 ) 
,
。 , ,

市佛 教协会会 长 成都 市 政 协 常委 , 


龚  94 年 生于 江 苏 启 东 中 国 职 业古 琴演 奏家 级演 奏 员 上海音 乐 学 院硕士生 导 师 中 国 民 族 


_ —

( 1 1 ) 。 , 、 ,

管 弦 乐 学 会 古 琴 专业委 员 会 副 会长 国 家 级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项 目 古 琴 艺 术 代表 性 传 承 人 李 禹 贤

93 7 2 0
, ( ) . ( 1 1 1 ) 

当 代 著 名 古琴家 音 乐 教 育 家 国 家 级 非物质 文 化遗产 古 琴艺 术代表 性传 承 人


、 中 国 古 琴学会 荣誉会长
、 中 国音
 、 、

乐家协会会员 中 国 民 族 器 乐 会
学 顾 问 福建古
、 琴研 宄 会 会 长 、 





华 东 师 范大 学硕 士 学位论文 

智 藏和 尚 作为 名 以 修 行佛 陀 教 法 为 志 业 的 出 家 人 他 的 修行实 践 显得如 此不


, ,

同 那他 的 修行是什么 我看 到 的 他弹琴和 斫琴 算 不 算佛 教僧 人 的 种修行 




。 ? , ,

答如 果是肯定 的话 那 古 琴和 个和 尚 的 修行是 种什么 样 的 关系 何 以 弹奏 并 制 作




一 一


古 琴就 能成为

种 修行方式 ? 我 开 始 想 要 寻 求 上 述 问 题 的 答案 。 便 以 智 藏和 尚 作 为研

宄对 象 , 通 过 对 他 斫琴 与 弹 琴 活动 的 参 与 观 察 来考 察他 是 如 何 做 ( 实践 ) 琴的 ? 如何

把斫 琴 与 自 身 的 修 行 实 践 相 融合 

中 国 的 古琴史上 , 琴 僧 历 来 都起 到 过重 要 的 影 响 。 历 史上 的 琴僧 多 见 于 当 时 的 诗

文小 品 及笔记小说 当 中 直到 世纪 中 叶 琴 人 当 中 总 有 琴 僧 的 身 影存在 但在


, 20 , 。

六 七十 年 代 , 有 关琴僧 的记述 几乎 断绝 , 可谓 出 现断层 。 智 藏和 尚 恰巧 就 是 20 世纪




“ ”

九十年代 出 现 的 琴僧 之 作为 入世斫琴 的僧人 修 行之 于 他 的 日 常来说 更多




。 , ,

的 则 是 其 弹 琴 和 斫 琴 的 古 琴实 践 。 我便 借 着 跟 他学 习 古 琴 弹 奏和 制 作 古 琴 的 机会 来 作


“ ”

为 自 己 的 田 野工作 需要 强调 的 是 在 田野当 中 我称 他 为 师父 这是 个有 多


。 , , ,

种 意 涵 的 称谓 在传 统 的 中 国 社 会 中 般用 于徒 弟 学 生对 老 师 的 称 呼 这 不仅 因 为他



/ 。

教我弹 奏和 制 作 古 琴 也是 中 国 社会 中 人们对于 僧 人 的 种 常见称 呼





某 种 意 义 上 出 家 当 和 尚 进 行 佛 教 的 修 行 实 践 本 身 便 可 视作 永 久 性 的 过渡 状 态


, , ^ 


而古琴实践 尤指 弹琴 又何 尝不 是让 琴人处于 种 与 古人 的沟通交融 当 中 ? 可是

( ) 

这样 种 实 践 需 要 琴 人 亲 身 的 经 历 与 感 受 个 人 内 在 的 体 验 很 多 时 候是难 以 言 说 的

, , 

身 体 则 在 琴人 的 古 琴 实 践 中 起 到 重要 作 用 ,
琴人 需要调 动 自 己身体的 忆 、 经验 、 


“ ” “ ”

受通过 琴来进 行 自 己 的 修身 实 践 。 因此 , 我试 以 身体经验 和 身 体感 为切入点 



以 智 藏和 尚 的 古 琴实 践 为例 , 来 细 致探 索 琴 人 修 行 与 古 琴 之 间 的 密 切 关 联 ,
并 尝试 阐

释 琴人 通 过 古 琴来 实 践 修 行 的 意 义 产 生 过程 以 此来说 明 古 琴实 践何 以 能够成为 


修身理性 的 活动过程 

第 二 节 理 论 综述 : 身体 、 

经 验 和 身 体感

身 体 .
 

“ “ ”

可 以 明 确 为现象学 意义上 的 身

本文所用 的 身体 概念源 自 具身 研 宄路径 ,



体认知 思想 在 知 觉现象 学 中 则 用 具 身 认知 这 概念表 述 




, ( e m b o d i e d c o gni t
i on ) 。


区 别 于 早 些 时 期 更 为 流行 的 无 身 认 知 ( di s e m b o d i e d c o gni t
ion ) 思想 , 笛卡尔 的 身心



这种 思想 认为人 的 认知 与 身体无关

二分 即 是最为典 型和 著名 的无身 认知 思想 , 

① 在维克多 ?
特纳 ( V i c t 中 对于 佛 教苦修者也有过 细致
o r  Tu r n e r ) 的著作
 《 仪 式过程 》 ( Th e  R i t u a l Pro c e s s )

论述 : 而 在 之后 的 研 宄者 司 徒 安 世 纪 中 国 作 为文 本 /表 湞 的 大 祀 》 中
( An g e l aZ
 i to ) 写 的博士论文 《 身体与 笔 : 1 8

则 将乾 隆大祀仪 式整 体作 为 个 文 本 以 皇 帝 的 身 体作 为 个书 写 文本 的 笔 从这 点 来 看 出 家 修 行和 参 与 到 

一 一 一

, 。 ,

古 琴实 践 当 中 都可 看 做 是 个 漫长 的 仪 式过程 或 是在 书 写 个 不 断 变 迁流转 的 文 本
一 一








华 东 师 范大 学硕士 学 位论 文 

”?

高 级 认 知 活 动 与 低 级 身 体 活动 无 关 、 意 向 活动 与 前 意 向 活动 无关 , 这便成为认知

科 学 和 人 工 智 能 领 域最 为 重 要 的 研 宄 前 提 。
但是 ,
随 着 后 现代 主 义反 思 思 潮 的 兴 起 

“ ”
人 们 越 来越 意 识 到 身体 本身 作为 种 认 知 基础 的 重 要 性 是不 容 忽 视 的 具身认知



种理论范 式 由 此 凸 显

作为 其强调人的身体 致性 尤 以 现象 学对于 身体 和具


一 一

, ,

身认知 的 本质 认识有着重要意义 。 现象学意 义上 的身体 , 绝非神 经生理学和 可触碰躯




而 是超 越 了 主 客 二 元 分 立

体意 义上 的 身 体 , 、 物 质 精 神 二 元分 立 , 不 是纯粹 的 客体 

” “
物质 也 不 是纯 粹 的 主 体 精神 的 第 三种 存 在 是 种 主客 的 统 体 物质 和精


一 一

, 、 , 、

” 


神 的统 体

这种 现 象学层 面上 的 生命态 身 体 思 路 也 不 同 于 后 现代 思潮 中 产 生 的 另 外 两类 关


即 以福柯

于 身体 较有影 响 力 的 讨论 , ( F o u c au l t ) 和特纳 ( Tu r n e r  B  S . . ) 为代表




的 针对秩序化 身 体 的 社会 建 构 论分析

, 还有布迪 厄 ( B o u rd e u i ) 与 吉 登斯 ( G i ddens 

“ ” ?
等人所持 的 结 构 化 理 论 中 的 身 体 观念 。 这 两 类讨 论 , 前 者 将 身 体置 于 政 治 、 话语

等 议 题 之 下 作 为 被 规 训 和 控 制 的 客 观 对 象 而 后 者 则 强调 身 体 的 社 会 实 践 与 其 所 在 的

 ;

社会结构 间 具有 种 相 互关系 但这两类讨 论 都是借 身体 的 客观 化特 征来指 向 




一 一

“ “ ” “ ”
等 身 体 以 外 更为宏 大 的 社会议题

权力 、 社会实践 、 社会结 构 , 而 恰恰 忽 略 了

身 体本 身 所 包 含 的 内 在生命 、 情感和 感 知 等特 征 。 知 觉现 象学 则 更为强 调 身 体作 为 行



动 者 切 身 体 验 的 基础 , 除 了 通过 其 获知 意 义 与 知 识 以 外 , 身 体本 身 也 是 更 为 直 接 的 意

现 象 学 思 路把 前 两 类 讨 论 从 将人 的 实 在 躯 体 以 及 对 其 经 验 的 观 念 化
“ ”

义 存在 这

。 , 

“ ”

带入到直指 身 体作 为 种 现象 的主 体这 话语 中 来 也 即 就 身 体本 身 具身 


一 一

; ( )


对其所处周 遭 具地 所作 出 的 系 列 反应 和 认 知 而这 也 正 是我在文 章 中 所要通


( ) 。

过 写 作 智 藏和 尚 的 个人经验 ,
来 探 讨 其 在 古 琴弹奏 与 制 作 过 程 中 与 其 自 身 修 行 关 系 探


“ ”
讨 的 理论 关 联 点 。
换句 话说 , 是通过 智 藏 和 尚 个 人 的 身 体感 来试 图 呈 现其 与 古 琴

互动 中 所产生 的 意 义 

人类学对 于 身 体感 ( b o di l yexp er
i enc e ) 的 研 宄 是在 身 体研 究 的 基础 上 进 行 的 , 

期 人类学 家对于 身 体 与 身 体 感 的 研 宄 多 囿 于 身 体和 心 智 二 分 的 思 想 框架 这 点 我们


可 从大 量 讨 论 人 类 心 智 的 文 本 中 瞄 出 端 倪 。
如 人类学家罗 伯 特 ?
洛伊 (
Rob er
tLo w i e)

在 讨 论个 人 身 体 在 宗 教经 历 中 的 可 变 性 时 , 就 分 析 了 被 感 官 类 型 支 配 的 身 体表 现 , 

① 徐献 军 具 身 认 知 论 现 象 学 在 认 知 科 学 研 究 范 式 转 型 中 的 作 用 M 杭 州 浙 江 大 学 出 版 社 2 0 0 9 2


[ ] .
: , : 

② 徐 献 军 具 身 认 知 论 现 象 学 在 认 知 科 学 研 宄 范 式 转 型 中 的 作 用 M 杭 州 浙 江 大 学 出 版 社 2 0 09 4

[ ] . : , : 

③ 英 克里 斯 希 林 著 李 康译 身 体与 社 会理论 M 北 京 北 京 大学 出 版社
【 】


0 0 2 0 .
[ ] .
: , 2 1 : 2 

④ 参 见 张 连海 感 官 民 族 志 理 论 实 践 与 表 征 J 民 族 研 究 2 0 ⑵ 5 5 6 7 其 文 中 引 用 加 拿 大 人 类 学 家 戴 维 嚎


. : 、 [ ] . . 1 5 : 。

“ ” “ ” “

将这 趋势称作 感官转 向

斯 Dav dHo e 的话 e n o r a  u rn 即 从 身 体观 到 身 体感 的 话 语

( i s ) ,
( s s i l t ) ,

转向 





华东 师 范大 学 硕士 学 位论文 


以 身 体 和 感 官 的 二 元视 角 作 为解释框 架 。
但法 国 人类学家 马 塞 尔 ?
莫斯 ( M arc e 

“ ” “ ”
M au s s ) 早 已在其著作 中 对于 人 的 观念 和 身体 能力 ( b o dy 
tec hn i q u e ) 进行关注 

他 强 调 身 体 的 社会 性 , 认为 自 我和个人思想是 由 社会建构 的 。
其所 提 出 的 身 体 能 力 

非专指 种 专 业 技 术 或某 种 特 定 的 技 能 更可指 般人 不 自 觉 的 身 体 习 惯 这种 身体


一 一

, ,

习 惯便 是 在 其 生 长 的 社会 文 化 中 熏 陶 养 成 的 。 他还 举 了 英 法两 国 人 走 路 的 姿 势 不 同 和





毛 利 女人 ( 新西兰 ) 走路步态 的 例 子 以 作 说 明 。

随后 的 玛丽 ?
道格拉斯 也 同 样 关注 到 了 身 体 的社会属 性 , 她认为不 同 社会 中 身体

的 状况依赖于 其 社会组织特征 的 状况 。 在其著作 《 自 然 的 象征》 中 , 她将身体作 为




种 表达媒介和 身 体 的 表达技术来理 解 ,
并认为人们 为 了 其 身体在 不 同 环境 中 达 到和

谐 , 则 不 断 以 身体与 其他媒介做 出 相 应调 整 , 从而 导 致不 同 身 体行 为 的 产 生 。
她还 卓

有 创 见地将物 理 身 体 与 社会 身 体 作 为 个整体来看待 为 反思 身 体 与 文化 的 关 系 提供





了 重 要 的 理 论 基础 。

经验


1 9 8 6 年 , 维克 多 ?
特纳 ( V i c t o r  Tur
ner ) 和  E . M .
布鲁诺 ( E d w ar d  M .  B r un e r ) 

编的 《 经验人类学 》 明 确 强调 , 人类 学家 必 须 关注



认为我们 的研 宄不 应 只 呈现 口 头 上 的 文化观

经验 而更应 该给 出 个真 实 鲜 活


, ,

的 文化观 布鲁诺认为 事实 经验和 表达 r e al i t ex


per
i en c e ex s s i on ) 三者并




。 , 、 ( , ,

不等 同 。 当 地人把他们 自 己 的经验 告诉人类学家 ,


再 经 人类 学 家 以 自 己 的 经验和 理解

来建构 当 地人 的世界 但是 经验和 事 实 表达 的 言 语之 间 都 具 有 定差别 特别 是




。 , 、 ,

被人类 学家总 结 归 纳 出 来 的 理论框架和 范 式 , 则 使人类 学家 的 田 野经验失去活力 ,








往脱 离 于 当 地人和 人类 学 者 自 身 的 文化 经 验 。

E . M .
布鲁 诺还对人类 学 者所 要 处理 的 经验进 行 了 细 致 分析 , 人类学家所要处理 的

经验乃 是个人在 其行动后 经过 自 我反思 的 结 果 ( 包括行动 、 感觉 、 认知 、 记忆 印 象 / 



期待 、 启 示等 ) 。 个人经验经 其 表达 而成 为 集体 经 验 ,
如 不 同 文 化 中 的 神 话传 说和 仪

式 等 都 是 经 由 其 多 个 世 代 所积 累 的 经 验 表 达 己 然 由 个人经验成为 种 集体 的 文化经


验 。 而 个 人 在每 次 形 成 新 的 经 验 过程 中 , 也 会 以 集体 经 验 来 理解 和 认 知 自 己 的 个人经



验 。
他认为 , 经验人类学 即 是研 宄个人在 其文化 中 如 何体会和 实 践文化 的 经验 。 

① 胡 艳 华 西 方 身 体 人 类 学 研 究进 路 与 范 式 转 换 J 国 外 社 会 科 学 2 0 3 6
. : 26 [ ] . . 1 ( )  : 1 

② 【 法 马塞尔 莫斯著
】 佘 碧 平 译 社?
会 学 与 人 类 .学 M 上 海 上 海 译 文 版 社 2 0 4 7 3 99 3 4 0
出 .
[ ] . :


1 .  :



③ 【 美 杰】 里 D 穆 尔 著 欧 *
阳 敏 .
邹 乔 王 晶 晶 译 .
人 类 学 家 的 文 化 见解 M 北 京 商 务 印 书 馆 2 009 2 7
、 、 ?
[ ] . : , : 1 

“ ”

④  B r u n e r  E dw ar d M  E x p e r e n c e  a n d  t s  E x p r e s o n  A  V c t o r T u r n e r a n d E d w a r d M  B r u n e r  e d

 . i i s i s [ ] . i     . s .


I n  T h e  An t hr o p o l o g y  o f  E x p e r i en c e [ C] .  U r b an a U n i v e r s i t y  o f  I
: l l i no i sP r e s s 1 98 6 ,

pp .  3

32 

“ ”

⑤  B r u n e r  E dw a r d

M .  Exp er i e n c e  an d  i t s  E x p r e s s i ons  [ A] ,  V i c t o r  T u r n e r  a n d  E d wa r d  M  B r u n e r  e d s . .






华 东 师 范大学硕 士学位论文 

对 于 特纳 来 说 , 文化是作 为经验存在 的 , 且 只 在 实 践 时 发生 。
他 同 时 还 强 调 文化 的 象

征 本质 而 象征 的 使用 及 其意 义 的 创 造 却 都 处 于 公 共 的 社会 性 互动 之 中 这也进 


, ,

阐 明 了 个体 经 验 与 集体 经 验 的 相 互 过程 。 这 与 本文要论述 的 材料 刚好 契合 , 古 琴在 上


“
整套 丰 富 的 集体经验

千 年 的 实 践 中 早 已 被 历 代 琴人 总 结 出 琴学 而 个琴


一 一
一 一

人在 弹 奏 琴 曲 和 实 践 古 琴 的 过 程 , 正 是 经 验人类 学 所 关 注 的 典 型 经 验 过 程 

差不 多 同 时期 的 格尔 茨 ( C li fo r d G e e r t z ) 认为 文化行 为 是意 义 和 符 号 间 互动 的 产

物 这 点 与 特纳对 文化 象征 性 的 强调 如 出 辙 他还 提 出 将 常 识
一 一

, 。 ( c o mm o n  s e ns e 


视作 个文 化体 系 并将文化作 为文本 旨 在 呼 吁人类学 家 回 到 当 地人 的 日 常生活

, , 

并 从意 义或象 征体 系 的 径 路 出 发 将某 事 件 置 于 其 具 体 文 化行 动 者 的 特 定 意 义 编 码



中 去 解释 于这 径 路来看 事 物 的 意 义和 个人经验 的 意 义都可 用 文化 来解答 


。 , ,

象 征符 号 在 这里起 到 了 关键 性 的 作 用 当 我们将 光投射到某 文化 或 社 会 中 的 常 识




。 目

“ ” “ ”
上时 , 则 发现格 尔 茨所 说 的 常识 与 特纳 等人所关注 的 集体 经 验 有 些 许共 同 之


“ ”
处 。
格 尔 茨强调 要 用 地方知 识 ( l o c al k n o w l e d g e ) 的 宇 宙 观来 阐 释 当 地 人 的 行 为 

以 得 到 对 其 更 为彻 底 的 理 解 。 尽管如 此 , 他 也仍然将对文化 的 阐 释建立在 文本化基础



之上 , 而作 为地方 知识 的 常识 ,
更 多 时 候 在 被化 约 为 语 言 或 文 字 的 过 程 中 就 己 经 被 误

解并 出 现理解偏差 了 , 真 实 而 鲜 活 的 地方 知 识 应 当 需 要 身 体 感 受 的 经验 

体 物入 微 的 身 体感


人类学对 于 身 体经验和 身 体感 的 关注 , 随着 知 觉现象学 的 兴起越来越 被 学 者所重

视 。 2008 年 , 台 湾人 类 学 者 余 舜 德 主 编 论 文 集 《 体 物入 微 : 物与 身体感 的 研 究 》 , 


“ ”

原 用 于 比 较 医 学 史研 宄 中 用 以 指称 身 体经验 的 焦 点 或 范 畴 的 身体感 词 推展 出 来



“ ” “ ” “ ”
意 指 身体经验与 感 官经验 , 尤其 是 如 中 国 文 化 中 的 虚 、 气 、
烦 等难 以 用 五种

感官 ( 视觉 、 嗅觉 、 听觉 、 触觉 、 味觉等感 官经验 ) 进行 区 分定 位 的 综 合 身体经验 



余舜德认为 , 将 之称 为 身 体感 , 而非感觉或观念 , 主要 原 因 在 于这些感 觉 项 目 充分



内 化于我们 的 身体 形成 身体 能力 的 环 能够 因 为文化 的 培养或适应 环 境而有 部 分




, ,

能力上 的差异 … …

身 体感项 目 之 间 的体系 性关系 , 是 人 们 解 读 身 体接 受 到 的 讯 息 的 蓝




” @ “ ”

本 。
他 将 莫斯 提 出 的 身体能力 概 念进 行 延 伸 , 意指不 同文化 中 的人 , 在各 自 文

化中 习得的 种 能够感 知 外 界 适应环境并且调 适身体与 外界 的 能力


、 

I n  T h e  A n t hr o p o l o gyo fExp er i en c e [ C] . U r b an a  U n i v e r s i t y  o f  I l l i n o i s  P r e s s

, 1 9 8 6 :
pp . 7

2 1 

① 【 美 】 吉尔兹 ( Ge er
t z C , . )
著 王海 龙 张家 瑄 译 地方 性 知识 阐 释 人类学 论 文集


. :
[ M] .
北京 : 中 央编译 出版社 

2 0 00 . 1 : 9 3 

② 【 美 杰里 D 穆尔 著 欧 阳 敏 邹 乔 王 晶 晶 译 人类学家 的 文 化见解


. . 、 、 .
[ M]北 京 商 务 印书馆
. : , 2 00 9 : 249

250 

③ 余舜德 从 田 野经 验 到 身 体感研 宄 A 余舜 德主编 体物入微体物入微



[ ] . . . : 物与 身 体感 的 研 宄 C [ ]

新竹 :
国 立清


华 出 版 社 2 0 08 2 5 ,
. 1 : 1 





华 东 师范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 

可是 , 无 论是 格 尔 茨将 文 化 作 为 文 本来 进 行 细 致 深 描 和 阐 释 , 还 是 余舜 德 等 人 提



即 在 实 际研 究 的 操作 层 面难 以 实现

出的 身 体感 都为研 宄带来 了 相 当 大 的 难度 , 

“ ”

幸而 余舜德为我们 指 出 了 条可称为 体物入微 的 研 究 路径 他将 关 怀重 点 落在




, ,

“ ” “ ”
物如 何拥有意涵 ( h ow  t h i n g  c o m e  t o  h av e  m e a n i n g ) 而非 物 的 意涵 为何 ( wh a t


t hi n g s m e an ) 上 , 强调 物 的 意 涵 非来 自 于 既存 之文化 的 赋 予 , 而是来 自 于体物入微

的 过程 所以 物如 何拥有 意 涵 所关怀 的 是 文化如 何体现于 体物入微 的 行动 之 中


4 ’

, : 

” ?“ ” “
而 非 如 何将 物 放 于 既 存 之 文 化 体 系 中 检释 的 课 题 。 体物入微 与 个人及群 体 

体 物 的 能 力 使得 个 人和 群 体感 受 理解其 周 遭 世 界 成为 可 能

物 的 身体能力有关 , / 。 

此 这里强调身体之于物 的主体性关联 而物也具有 定 内 在质 性


, 。 ( i nh e r
e nt

人们 发掘 应 用 物 的 特质 而 呈 现之物质 特
“ ” “

p rop e r
tie s ) , 即 所谓 物性 , 他将 其 定 义 为 
 /


性与 功能 这种物性 的 确 是在 定文化脉络 中 决定 的 但 却 不 是任 意 的 而 是有其


。 , ,


本身 的 内 在特殊质 性 , 且不 能被文化简单化约 。 由 此可 见 , 在 体物 入 微 的 过 程 中 

身体与 物是互为主体性 的关系  著 。

身 体 经 验和 身 体 感 在 行 动 者 与 物 的 密 切 互 动 过 程 中 形 成 , 是极其 内 在 的 、 个人 的

过程 , 但却 与 社会 、 历 史 的 过 程 也 有 密 切 关联 。
个人 与 物 的 互 动 , 往往 伴 随创 造 、 

作还有消 费 的过程 。 在这 一

过程 中 , 人 的 身 体 习 惯 也 随 着 因 其 改变 的 物 质 环境 的 转变

而转变 形成新 的 身 体感和 身 体经验 这又继续影 响 其新 轮 的 与 物 的 互动 过程


, , 

当然 对 于 人类 学这样 个 研 究 群 体 或 人群 的 学 科 来 说 做 个 人¥ 研 究 能 否 具


一 一

, ,


定 代表性或说 明 意 义 也许 是 学 科 内 研 宄者 最 为关怀 的 问 题 。
但这 个 问 题 也 许 从社

会学先驱涂尔干 ( Em i l e  D u rk h e m i ) 开始 就 早 已 被解 决 , 因 为人始 终 处于 社会和 文 化 的



时空 当 中 当 个 人作 为 社 会 个 体 从 中 经 过 时 始 终会在 其 身 上 留 下 痕迹 虽然文章


, , 。

的 并不在 于探讨 个体与 社会 文化 间 复 杂 而宏 大 的 问 题 但 毫无疑 问 古 琴作 为 




目 / , ,

音 乐 被个人 创 造 和 体验 同 时又建构 于 历 史 的 过程必然可 以 说 明 这 点 而将研 宄对




, 。

象落脚于

个人 的 时 候 , 更有利 于 身 体经验和 身 体感 , 在 古 琴 这 门 综 合 艺 术体 验 上 的





细 致分析 。

① 余舜 德 从 田 野经验 到 身体 感研 究 A 余舜 德 主编 体物入撤体物入撖 物与 身 体 感 的 研 宄 C 新竹 国 立 淸


 [ ] . . . :
[ ] . :

华 出 版 社 2 0 08 2 3 7 ,
. 1 : 

② 余舜 德 从 田 野经 验 到 身 体 感研 宄 A 余舜 德主 编 体物入微体 物入微 物 与 身 体 感 的 研 宄 C 新竹 国 立淸


 [ ] . . . :
[ ] .

华 出 版 社 2 0 08 2 2 7 ,
. 1 : 


③ 美 国 民 族音 乐 学家 蒂 姆 西 赖斯 T mothy R c e 在 其 著 作 中 曾 对 音 乐 体验 下 过 这样 的 定 义 音 乐 体 验 是


 ?
( i  i ) :

部个 体接 触音 乐 符 号 世 界并 在 此寻 找 自 我 的 历 史 这 部 历 史 包含 的 不 只 是 些 构 成 个 体生 活 的 实 时 的 未经 


* , 、

剖 析 的 知 觉 的 素 材 更 深层 次地 说 它 还 包 括 引 发 解 释 的 分 离 性 和 衍 生 新 理解 的 挪 用 之 间 的 辩 证 运 动 见 【 美
、 。 , . 

蒂 姆 西 赖 斯 著 黄 婉 吴 艳 黄 泉 锋 译 愿 它 充 满 你 的 心 灵 体验 保 加 利 亚 音 乐 M 上 海 上 海 音 乐 学 院 出 版




 ,
. :
[ ] . :

社 20 ,
8 关于 相 关理 论与 方 法还参 见 【 法 爱 弥尔 涂 尔干著 渠 东 汲喆译 宗 教 生活 的基本形式 M
1 1 ( 1 ) : 。 】




[ ] 

北 京 商 务 印 书馆 20 与 刘琪 命 以 载史 20 世 纪 前 期德 钦政 治 的 历 史 民 族 志 M 北京 世界 图书 出版公司 北 
 一



1 1 . . [ ] . :

京公司 ,
20 1 1 ( 1 ) 





华 东 师 范大学硕 士 学 位论文 

由 此看来 , 在 体 物 入 微 的 过程 中 , 身 体与 物 因 其 各 自 所 负 的 身 体 能 力 身 体感和 物

 /

性而 互 为 主 体 性 , 体 物 的 过 程 在 无 形 中 也 成 为 社会 、 历 史过 程 的 有 机 组 成部 分 , 这便


成 为 本 文 的 理 论基础 智 藏和 尚 作 为 名 斫琴僧 人 他对 古 琴这 具有本身 内 在物性


一 一

。 ,

“ ”
且 负有 自 身意涵 的 象 征 物 进行 相 关 实 践 的 过 程 正 是 对 体 物 入 微 过 程 的 现 实 演 绎 , 

第 三 节 田 野过程

除 了 查 找 和 爬 疏琴 学 典 籍 与 当 代 古 琴 相 关 研 究 文 献 , 我在研 究和 写 作 中 参考 的 大


量 资 料均 来 自 于 我 的 田 野 工 作 

我 的 田 野 工作主 要运用 参与 观察 , 伴有 少 量深 度 访谈 。 除 了 跟 随 智 藏和 尚 及 其往


“ ”
来歇歇 堂 ( 智 藏和 尚 古 琴制 作 坊 的 名 称 ) 的 琴友 学 习 古 琴 的 弹 奏 和 与 古 琴有 关 的

基本知 识 以 外 我还在 智 藏和 尚 及 其 徒 弟 们 的 指 导 下 用时 年 半 时 间 亲 手制 作 了


, ,

张古 琴 在 从 事 古 琴 弹 奏 与 制 作 的 过程 中 我 基本上 是 和 他们 生 活在 起的 所 以大


。 , ,


量 材 料 的 收 集往 往 是 在 大 家 共 餐 饮 茶 散步 、 、 、 闲 戏或是 与 智 藏和 尚 及其朋 友们 的 




在 如 此长久 的 相 处 与 共 同 生 活 中 有 过 数 次 可 以 让 人 超越 

型 即 兴音 乐会 中 进行 的 。 ,

“ ”
时 空 的 情境 只 有在那 个 当下 方 才 能 够 充 分 感 知 周 遭 人事 的 身 体表 达 这也许


, 。

是 我将 自 己 的 身 体 体 验 也 置 于 智 藏 和 尚 古 琴 修 行 实 践 的 中 心 位 置 所 导 致 的 结 果 , 这也

正 是我参 与 观察 的 核 心 的之

目 

“ ”

围绕 古琴与 身 体 进行 田 野研宄 , 首 先 面 临 着 诸 多 身 体 体 验 所 无法 言 表 的 困 难 

如 智 藏和 尚 在 弹奏 或 是 品 鉴 张古琴的 时候 古 琴所 传 达 出 来 的 声 音 往 往 是 难 以 言 说


的 , 有 时 甚 至 脱 离 了 现 场 的 情 境 就 无 法感 受 到 当 时 古 琴 声 音 中 所 能 被 身 临 感 知 的 微 妙


隐喻 古 琴制 作 过程 中 所 投入 的 多 种 身 体 感 官 也 根本不 是 时 刻就 能够完全把握


一 一

。 ,

和 理解 的 我 必 须 从对 斫 琴 过 程 中 的 某 完全模糊 甚至 没有 概念 的 感 觉 到 逐渐 能够 明


白 那 术 语 所 投 射 的 隐 喻 和 感 知 其 中 细 致入 微 的 审 美 追 求 在 这种长期 的 实 践 与 观察


中 , 慢慢 开 始 建 立 斫 琴 与 琴 音 品 鉴 中 所 涉 及 之 感 官 知 识 和 理 论 知 识 间 的 联 系 

参与 到 智 藏和 尚 的 日 常生活 中 是非常不 同 于 当 代都市人 的 种 特 殊 体验 他住




, 。

在 都市郊 区 处 占 地数十亩 的 私人庄 园 里 除 了 两 幢别 墅 院 子里有很大 的 片果园




一 一

。 ,

与 长 满荷 花 的 池 塘 。 破晓时分 , 往 往伴 随 着 隔 壁村 中 的 鸡 鸣 与 智 藏和 尚 的 尺八 声 ,


只 大狗 撒花儿冲 出 别 墅 , 在 草 地上狂奔 !
我 与 他及 他 的 徒 弟 和 工 人 们 围 坐共进 早 餐 

然后 大 家 各 司 其 职 地 开 始 工 作 。
我除 了 制作 自 己 所要 完成 的 古 琴 外 , 还帮 助 古 琴坊做


些 力 所 能及 的 杂 事 也 经 常 跟 在 智 藏 和 尚 身 后 检视 古 琴 制 作 的 每 道工序 或者站立


, ,





华东 师范大学硕 士学位论文


旁 观 察 他 及 其 徒 弟 们 制 作 古 琴 的 具 体 过程 饮茶也 是每天 的 常 午 后 与 晚饭后 几





日 ,

乎 每 天 都有 不 同 规模 的 茶席 , 我常 常 处 于 茶几 的 中 心位置 负 责 泡茶 。 在饮茶 中 , 我们


共 同参与 到某 话题 的 交流 中 这些交谈往往伴 随 参 与 者琴 箫或尺 八等 乐 器 的 即 席



奏鸣 , 亦 或有 诗词 唱 咏 、 往昔追忆等等 活动 。
围 绕这些 以 饮茶为 中 心 的 活动 , 还有我


们 所有 参与 者情 感 的 互换和 相 融 , 语 言 以 外 的 肢体动 作 、 音乐 、 诗词 等 多 种 形式 的 表


达 , 在茶席 中 获知 的 一

切 体验 构 成 了 田 野资料 的主体部分 

I  :,

图 i 智 藏和 尚 居 所 的 小 型 集 会 ( 笔者 摄 

所以 ,
我 的 田 野工作 , 是在言语 、
动作 、 声音 、 气味 、 味道 、 图 像等等多种 感官

的共 同 参与 下完成 的 更是对整合这 系 列 感 官 体验 情绪及物质 对 象 的感 官 民族 志





方法论 上 的 实 践 活动 面 对这 。

系 列难 以 言 表 的 田 野材料 ,
将其 写 作 成文对于 我来说 

简直是 项挑战 但 也正是通过文字 的 写 作 过程 我才 能够 把这 系 列 身体体验更好





地整合并且 分析 ,
以 达 到 对智 藏和 尚 身 体 体验过程 的 更好理解 ,
从而使得我所要讨论


“ ”

的 古 琴与 身体 关 系 能够 更 为细 致清 晰 地呈现 出 来 

我选取智 藏和 尚 ,
作为琴僧 断层 以 来 出 现 的 早期人物 ,
非止 于 琴僧 层 面 的 探讨



而 在 于透过细 致触摸其 与 古 琴互 动 的 过程 。
就之前对琴僧 的 研 宄 , 多将研宄范 围 落于

古代 琴僧 。
从学科视 角 来看 , 以 民族音 乐 学 学位论文居 多 , 间 或有 古代文学领域 的 少

① 在此之前 早有 数 名 研 究者 从不 同 角 度 对 琴僧 群 体做过相 关考察和 研 究 见 司 冰琳 中 国 古 代琴僧 及其琴


“ ”


 , .

学 贡 献 D 中 国 艺 术 研 究 院 2007 孙 小 迪 参 禅操 琴修 心 明 性
[ ] ,
琴禅美学 思想研 宄 D

西 安音乐学院 20
; ,

[ ] ,

1 1 

涂雅蓝 唐代佛 道 领域琴之传 播研 宄 D 华 中 师范 大学 20 3 董孟 孟 北宋琴僧 师 承 体 系 琴乐传 习 研 宄 D 华 中




[ ] ,

1 ;

[ ] ,

师范 大学 . 2 0 1 4 





华东 师范大学硕 士学位论文 

“ ” “ ”
量研 究 , 而 对 于 当 代 琴僧 关 怀 或 探 宄 者 并 不 多 见 。
再则对于 琴道 、 修行 的 文献

多 见 于 传 统 琴学 范 畴 , 可 见 从 个 体 经 验 和 身 体感来 细 致 解析 古 琴 与 修 行 之 间 关 系 的 研

究课 题 , 对 于 当 代 琴 僧 研 究 以 及 古 琴修 行 研 究 有 着 极 大 的 可 探 索 空 间 

在 古 琴上 千年 的 历 史 中 , 早 有 无数 琴人在 弹 奏 、 制作 、 度曲 、 记录并讨论它 ,


至 于 中 国 历 史 上 的 不 少 典 故 都 与 古 琴有 关 , 在 如 此丰 富 且 悠 久 的 古 琴 文化 中 , 其核 心

便在 于 琴 人 与 琴 的 关 系 , 以 及 二 者 相 互 依存 的 重 要 意 义 。 因此 , 文 章 将选取智 藏和 尚

学 习 并成为 名 琴僧 的 经历 他 弹 奏 古 琴及 其 对 琴 曲 意 境 理 解和 阐 释 还有制 作 古 琴


、 ,

这三个 片段 , 来 实 际 呈 现智 藏和 尚 与 琴 互 动 的 过程 , 进而 用 以 说 明 他 是 如 何 将 自 己与

古 琴 的 互 动 过程 作 为 种 修行 并 在 这种 过程 中 不 断 完善 对 于 我 的建构

, 自 

1 



华 东 师 范大 学硕 士 学 位论文 

第 二 章 习 得 实 择古琴 的 身 体 能 力

实 践 古 琴 的 前 提 是要 从 古 琴 的 集体 经验 中 获 取个 人对 于 古 琴 的 感 知 , 并在逐步 实

践 的 过程 当 中 结合 自 己 的 个人经验而形成 套 自 己 的 古琴身 体感 因此 本章将从




, 。 ,

古 琴 的 历 史 中 综 合描 摹 这 样 个 关 于 古 琴 的 集 体 经验 并 论 述 智 藏和 尚 习 得 古 琴 身 体


经验 和 身 体 感 的 细 致过程 , 为后 面 章节 的 进

步论述 ,

个 重 要铺 垫 

第 = 节 历 史上 的 古琴 与 琴 僧


古琴 的共 鸣箱 是其整体琴身 由 上 下 两 块木板组成 上方 的 木板 叫 做

, ,
面板 

“ ”
也是其 指板 ; 下 方 的 木板 叫 做 底板 , 开有 出 音孔 。 它 的 音 韵独特 ,

直 以来都作

为传 统文 人 的 种精神表达 从 中 便 可窥知 中 国 古 代文人 的 精神 追求 与 审 美趣 味 




, 。

古 琴 就 己 普遍 流 行 于 宗 庙 祭 祀 和 抒 情 咏 歌 当 中

在先秦 时 期

, , 既可 礼乐相行 又能


“ ”
直至两汉

怡情养性 古 琴逐 渐 被文 人 士 大 夫 建 构 为 种地位崇高 的

道器 



, ,

调其社会功用 和音 乐 品质 古琴艺术在魏晋 时期 日 臻成熟 这 时期儒 释 道各家




。 , 、 、

思想相 互交流融合 , 在魏晋 名 士 们 艺 术 实 践 的 美 学 思 想 中 逐渐 孕 育 ,


使 古 琴开始 形成



自 己 独有 的 艺 术精神 和 审 美境 界 。
自 此 以后 , 古 琴逐渐成 为 中 国 传 统文 人 的

种精

神寄托 。
魏晋 以 来 , 古 琴 见诸 于 历 代 文 人 墨 客 的 大 量 诗 词 歌 咏 当 中 , 是 中 国 古人追求

山 水 田 园 之趣 的 重要 实 践形 式 

古 琴流传 至今 ,
有 着 大量 的 文 献和 音 乐 资 料保 留 , 甚至成百 上千年 的 古 琴实物现


“ ”

在 仍有 留 存和 弹奏 的 而就 琴 这 汉字 出 现的 时 期 可 能要推至更 早 早在两千


。 , 。

“ ”
多 年前 的 《 诗经 》 中 就有 琴瑟 友之 等类似 的 多 处描 写 ,
其余 的 先秦 文献 当 中 亦有

颇多 有关琴 的描写 。
如 《 韩非子 ?
十过 》 中记载琴师旷弹琴 引 来玄鹤鸣 舞 ; 《 吕 氏春

秋 ?
本 味 》 中 讲述俞伯 牙 和 钟 子 期 高 山流 水 遇 知 音 的 故 事 ,
如今 己经家 喻户 晓 ,
其可

见 当 时 的流行状况 


出 现 了 大量有 关上 古 圣王 造 琴 的 传 说 新论

到 了 汉代 , 。 《

琴道 》 中 写 到 :



音广博 琴德 i优

, ,
古 者 圣 贤 玩琴 以 养 心 。 己 经将 琴推 到 极 髙 的 位置 , 并有 了 


” “ ” ?
德 琴道 这样 的 提法 魏晋 时 期 是 古 琴 艺 术 的 个完善和 成熟 期 嵇康 的 琴赋

。 , 《 

“ ”
中 有 对 琴徽 的 记述 , 而在 南京发现 的 东晋时 期 竹林七 贤 的 画 像砖 上 的 古 琴 图 像 也

① 李 美 燕 琴道 高 罗 佩 与 中 国 古 琴 上 册
. : M 香港 香港 大 学饶宗 颐 学 书馆 20 2 0 2 ( ) [ ] . :

1 .  1 : 1



② 据部分 古 上 圣 人 造 琴传 说 文 本来 看 多 现 在汉代 后
的 出 世 不 断 引 用 参考李祥霆 古琴综议 , , 。 .
[ M] .
北京 中 国 人

 :

民 大 学 出 版社 20 4 年 月 
, 1 1

③ 苗 建 华 古 琴 美 学 思 想 研 宄 M 上 海 上 海 音 乐 学 院 出 版 社 0 06 8 0

[ ] . :

2 ,
: 1 

1 


华 东 师 范大学硕 士学位论文 


明 确绘有琴徽 和七弦 ,
其样貌与 现在 的 古 琴相 差 无 几 。 ( 见图 1 ) 魏晋 时期 到 隋唐 ,



“ ”

琴艺术逐步完善 这 时期 琴谱 由 文 字 谱逐渐 转变 为 现在 通 行 的 减字谱 唐代




, , 。

还有不 少 制琴名 家 当 时弹琴 的诗人 文人众 多 这 现 象逐渐延 续 到宋元 明 清 




, 、 。 ,

琴越 来 越 文 人 化 , 如 南宋 的 郭沔 、 姜夔 ,
元代 的耶律 楚材 ,
明 清 的 帝 王 都 颇为推 崇 古

琴的艺术 


1  ^ c 


图 2 魏 晋 竹林七 贤 砖 画 拓 片 , 图 为 嵇 康树 下抚琴?

文人在 弹 奏 古 琴 的 同 时 也 参 与 到 古 琴 的 制 作 当 中 制 作 古 琴 的 专有 术 语 叫 做 斫

 , 。

” “ ”

琴 斫 就是用 斧头砍 削 的 意 思 它生动地告诉人们古 琴是 由 块木头经 由 斧头砍




, ,

“ ”

削而成 由 于 前文 己提到 琴 在 中 国 历 史上 因 为其 弹奏群 体 的 原 因 直 以来被传




。 ,

统文人所推崇 。 他们 不仅给琴 赋 予 了 种 种 意 象 、
传说 , 还要 按 照 自 己对古 琴音乐 的 追

求来改造和 制 作 古琴 器 。 早在 汉代就有 关 于 当 时 著 名 文 人 琴家 蔡 邕 ( 公元 1 32

1 92 

斫琴 的 故事 据 说 蔡 邕从正 在 燃烧 的 火堆 中 抢救 出 了 块被烧 了 半的木头 并将其




一 一

, ,

“ ”

于 琴尾 部 分 尚 留 有 烧焦 的 痕迹

制 作 成 张古 琴 由 故取 名 叫 做 焦尾 这个故事


, , 。

“ ”

影 响 甚广 ,
以 至于 现 在 古 琴 的 琴尾 部 分 也 被称作 是 焦尾 

而至今还 能看到 幅宋 代摹本 的 斫琴图 据传是 由 东 晋 著名 画 家顾 恺之 




《 》 , (

3 44

40 5 年 ) 创造 ,
描 绘 了 制 作 古 琴 的 完整过程 。 《 斫琴 图 》 中 所绘人物 , 都是文人形

象 他们 亲 手 从 块木板 的砍斫 到施漆 制弦 制作 部件等 流程 旁还可 以看到 几




一 一

, 、 、 ,

位侍者扇 扇 还有 旁观摩者 皆栩栩如生 斫琴 在弹琴文人 中 古就是 件极为




一 一

, , 。 ,

①黄 翔 鹏 主 编 马 承 源 王 子 初 主 编 中 国 音 乐 文 物 大 系




上海卷 江苏卷 郑州 大象 出 版社 ,
: , 1 99 6 1 2 . : 2 9 6 

1 



华 东 师 范大学硕士 学位论文 

常见 的事情 , 以 至于 从现在 可 以 看 到 的 古代琴谱 、 琴论 中 大 多 都会对于 古 琴 的 制 作 有




“ ”

所记述 , 大有 弹 而优 则 斫 的传统 

m 
r :

i ;





严 d
,  ? “

4  

, 

图 3

东 晋 顾恺之 ] ,
《 斫琴图》 ( 宋摹本 ,
左半 部局 部 ,
现藏于 北京故 宫 博物 院 

tz
 ^ 

|
^ 

 '



 % 5


二

; 法 !

^ ^





- 



图 4 [
东晋 顾恺之 ] , 《 斫琴图 》 ( 宋摹本 ,
右半 部局部 ,
现藏于北京故 宫博物院 )


“ ”

在 大量历代琴 乐 活动 的记述 当 中 有 个群体相 当 引 人注 那便是 琴僧 





目 ,

体 琴僧 般是指 以 弹琴或从事与 古琴有关艺 术活动 的 佛 教僧 侣 其 与 历 史上 的 诗僧


。 , 

画僧等艺僧群体均为喜好 中 国雅文化 的 僧人 。
佛教 自 传入 中 国 以 来 , 曾 经长期面临 着

与 中 国 同 时 期 的 固 有 文化相 互冲 突 与 交融 的境况 在这 过程 中 传入 中 国 的 佛 教逐


。 ,

“ ”

渐有 了 本土化 的 发展 ; 同时 ,
中 国 文 化亦有 了 佛 教思想 的 渗入 。 而 琴 ,
作为传统

中 国 文人精 神 的 典 型 象征物 也在 佛教华化 的 过程 中 起到 了 定媒介作用 从而在历




, ,

“ ”

史 上 产 生 了 琴 僧 这 特殊的群体



“ ”

琴僧 在 中 国 的 出现 由来 己久 最早见载于 魏晋 时 期 的 些僧 人传记和 文学作




? ?
品当中 而到 了 唐宋 以后 僧 人弹 琴似乎 成 为 种相 当普遍的事情 宋代更是形成


。 , 。

①黄 翔 鹏 总 主 编 袁 荃 猷 主 编 中 国 音 乐 文 物 大 系 北 京 卷
. .

, 郑州 大象 出 版社 :

1 999 : 2 80 

②黄 翔 鹏 总 主 编 袁 荃 猷 主 编 中 国 音 乐 文 物 大 系 北 京 卷
. .

, 郑州 大 象 出版社 :

1 999 : 28 0 

③南 朝 释 慧 皎 的 高 僧 传 就记 载 了 刘 宋 高僧 释道 温 397 麹瞻 等弹琴事迹 见 梁 释慧皎著


— —

《 》 ( 4 65 ) 、 ( 3 68 433 ) ? ( ) 

1 



华东 师范大学硕 士学位论文 

“ ”?
了 条传 承 有 序 脉络清晰 的 琴僧 系 统 他 们 大 量 被载 于 当 时 的 笔 记 和 文 学 作


、 ,

“ ”
品中 。 这 当 中 既有佛 教僧 人 的 文人化 ,
又与 唐宋 以 来 中 国 文人 中 的 禅悦之风 不无



关联 。 明 清 以 来 的 琴僧 更是参与 编 撰 、 校 订 了 不 少 较有 影 响 的 琴 谱 , 对后 世琴学发


展 的 影 响 不可小觑 历 代琴僧 与 文人 名 士 交 游 唱 和 抚 琴论 道 直被传为美谈 而在


。 , ,

新 中 国 成 立 后 的 几十 年 中 , 历 次 的 运动 使 得 琴 僧 群体 出 现 了 断 层 , 直到 20 世 纪 九十

年代 左 右 才 又 开 始 有 僧 人 参 与 到 古 琴 的 相 关 活 动 当 中 

琴僧 作 为 文人音 乐 与 中 国 僧 人 的 个 交 叉 群体 在 佛 教 传 入 中 国 的 华 化 过 程 中 逐


渐形成 。 但古琴 自 汉 以后 , 其 形制 和 所使用 主流群 体 己基本 定 型 ,


现在 能够看 到 和 流

传 下 来 的 故 事 和 琴人 活 动 , 多 与 历 代 文人 及 文 人 意 趣 有 关 。 而 琴僧 则 往往 与 弹琴 的 道


“ ” “ ”
意指区域 范围
“ ”
士还有 隐居 的 文 人 同 被 归 为 方外 。 方 / 、 世俗礼法 , 方外 即指


“ ”
世俗之外 、 世外 , 被列入 方外 的人 , 无 外 乎 也 是 过着 出 世 生 活 的 人 。 这其 中 ,


人和 道士 都是依 照 各 自 宗 教信 仰及 其教法 教派专 志 修行 的 人 而 隐 士 则 是脱离仕途 、 , 



追求 山 水 田 园 生活 的文人 ; 但 总体上 , 他们 都是远 离 世 俗尘 嚣 , 而亲近 自 然 山 水 的 



“ ”

操 弄 古 琴 的 主 流群体 —

文人 , 自 唐宋 以 后 , 基本将 琴棋 书 画 等等文 艺活动作 为



其 自 身 修养 的 重要 组成部 分 。 当然 , 这种 传 统甚至 可 以 追溯 到 更早 的 先秦 时 期 ,
被作


“ ”

为当 时 种 贵族教育 的 六艺 而在诸 多 极具文人素养 的文艺 活动 中 又常常 以追




。 ,


作为入世文人 的 另 外 面精 神 寄 托

求山 水 田 园之乐 隐士 则 是 实 践这种 山 水 田


, ,

园 之 乐 的 文 人 群体 。 而 僧 人和 道 士 作 为佛 教和道教 的 修行人 士 , 特别 是 具 备 文人修养



的这 类宗 教界 人 士 则 兼 具 其 所 属 宗 教信 仰 追求 和 传 统 文 人 山 水 田 园 精 神 寄 托 的 双


重实 践 。 故而 , 历 代僧 人 群 体 中 , 不 乏 在 众 多 文 艺 中 有 着 杰 出 成 就者 ,
有 名 的诗僧 

画僧 、 书 僧 包 括 琴 僧 等 等 艺 僧 举 不 胜举 

“ ” “
琴僧 词 早在 唐代 的 诗 歌 中 就有 出 现 这其 中 不 乏名 篇 书客多呈帖 


, 。 ,

”“ ”

僧与 合弦 。 入意云 山 输画 匠 ,
动 人风 月 羡 琴僧 。
… …

可见在 当 时 , 琴僧 己 经成


“ ”

为 与 文人 常有 交往 的 特有 群体 且 时人就是 以 琴僧 词 来称 呼弹 琴僧 人 的 据也



可 以看 出 , 唐代 的 琴 僧 时 常 参 与 到 文 人 唱 咏 的 活 动 当 中 。 不仅如此 , 唐代僧 人还有 著



述琴论 者 。 宋代 《 崇文总 目 》 载 , 唐 代 僧 人 道 英撰 有 《 琴德谱 》 , 也可 见 当 时 琴僧 在



朱恒 夫 王 学 钓 赵 益注 译 高 僧 传 M 西 安 陕 西 人 民 出 版社 2 0 3 44
, , ,
[ ] . :

1 : 1 .

① 据 《 宋 代 古 琴 文 化考 论 中 载 《 全 唐 诗 中 涉 及 僧 人 的 咏 琴 诗 约 占 到 所 有 咏 琴 唐 诗 的 七 分 之 琴僧在唐代 

》 , 》 ,

古 琴艺 术 的 影 响 可 见 斑 见 张斌 著 宋代 古 琴文 化 考 论 南 京 南 京 大 学 出 版 社 2 0 4 8 6 90
一 -

。 《 》 , :

1 : 

② 最早 系 统提 出 北 宋琴僧 系 统 的 是 许 建 的 琴史 初编 》 而 后 的 宋代 古 琴 文化考 论 》 朱 代 古 琴 文 化 研 宄 》


, 《 , 《 、 《

里 都有 详 尽 地描 述 参 见 许 健 许 健 琴 史新 编 M 北 京 中 华 书 局 20 2 张 斌 宋代 古 琴 文 化 考论 M 南 京 南 京
。 ,

 .
[ ] ,


1 ;

[ ] ,

大 学 出 版社 章 华 英 宋代古 琴音 乐 研 宄 M 北 京 中 华 书 局 20

. [ ] ,


1 3 

③见 司 冰琳 中 国 古 代琴 僧 及其 琴学 贡 献 D 北 京 中 国 艺 术 研 宄 院 2 007 0

[ ] . : . : 1 

1 



华东 师 范 大 学硕 士 学 位论文 




琴艺 琴学上 的 影 响 不可 小 觑 。

“ ”
宋 代 最 为 今 人 称 道 的 便 是 在 北 宋琴 坛 较有 影 响 的 琴僧 系 统 ,
最初 是 许 健 在 其



琴史专著 琴 史初 编 》 中 提 出 这 概念 他写道 贯 穿 着 北宋 百多年中 有 


一 一 一

《 , : ,


琴僧 系 统 这 脉 络 如 今 已 被 梳 理 出 较 为 清 晰 的 北 宋琴 僧 系 统 传 承 脉 络 从宫 廷琴


。 。

“ ”

师 朱文 济 传 给 慧 日 大师夷 中 ,
夷 中 再传 义海 、 知白 , 义海 又 传 则 全 、 元志 。 之所

以 被如 此清 晰 地梳 理 , 是 因 为所涉及 的 琴僧 在 当 时就颇有影 响 , 以 至于在沈括 的 《 



溪笔谈 》 中 就对 夷 中 、 义 海 的 传 承有 所 记 载 。 而且 , 这些僧 人还 出 现在 当 时 文人 的 诗

文笔记 当 中 , 从欧 阳 修与梅尧 臣 的 同名 诗 《 赠 琴僧 知 白 》 可 以看出 ,


当 时文士名 流也



以得听夷中 、 知 白 这样 的 知 名 琴僧 弹琴 为 荣 。
如 欧 阳 修诗 中 写 到 吾 闻 夷 中 琴 己久 


常 恐老 死无其 传 。 夷 中 未识不得见 , 岂 谓今逢知 白 弹 。
宋代琴僧 中 还有著述古 琴弹

奏 与 制 作 等 具 体 技 法 与 相 关 琴论 者 , 如 则 全和 尚著有 《 则 全和 尚 节奏指 法 》 , 僧居月



编过 《 琴 曲 谱录 》 , 还著有 《 僧 居 月 斫 琴法 》 《 僧 居 月 造弦法 》 等等 ,
在当 时 的 古 琴 界

、




都很有成就和影 响 。

至明清时期 , 知 名 琴僧 更是层 出 不 穷 。 如 明 末清初 东 渡 日 本 的 东 皋 心 越禅 师 ,




书 画 印 琴无 不 卓 越 , 且将 这些艺 术 带往 日 本 , 开 枝散 叶 、
绵延不绝 。 还有 编 订 《 枯木

禅琴谱 》 的释空尘 , 以 及 为 此 谱做序 的 竹 禅 和 尚 都 是 当 时 较 有 影 响 的 琴 僧 。 这些琴僧



依 然 穿 插 于 各 地 琴派 当 中 , 或从某琴派 习 得琴艺 , 或 将 琴 艺 传 授 于 俗家 弟 子 。
中国艺

术 研 宄 院 的 司 冰琳 博 士 就 在 其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中 梳 理 出 了

些 较 为 清 晰 的 线索 ,
特别 是


“ ” “ ”

扬 州 琴僧 和 苏州 琴僧 两个群体 其传 承 与 发 展 由 淸 代至 民 国 直延续 僧人


, ,

琴家在 这 当 中 起到重要作用 。 之 , 在 明 清 以 来 的 各个主 流琴派 中 , 总有僧人 的 身影 出



现 

直 到 新 中 国 建 立初 期 还 有 零星 关 于 当 时 琴僧 的 记述 年 由 査阜西 带 队 的


, 。 1 95 6

古 琴采访 小 组就在 安 徽 找 到 了 民 国 就在 琴 界颇有 名 气 的 根如 和 尚 ,


在其工作报告 中 称


“ ”

根如 和 尚 那 时 已 经 年近八旬 而据 智藏和 尚 口 述 他在 年第 次与 古 琴家 龚


。 , 1 994

的 电话 中 龚 也 有提及 根如 和 尚 据 智 藏和 尚 转述 龚 年轻 时就对根如和 尚早


一 一 一

, 。 ,

“ ”

有耳 闻 ,
就想要 拜访请教琴艺 。
但当 时恰值 文革 , 打 听 到根如和 尚 被 下 放到 农村


“ ”
去 改造 了 , 可等 到 文革 结束 以后再去找 , 听 说根如和 尚 早 己 圆寂 了 。 在 20 世纪

60 年 代至 90 年代初 , 对于 弹 琴僧 人 的 记载十 分 稀少 , 据 智 藏和 尚 回 忆他在 1 9 94 年寻



找 古 琴家 龚 学琴时 在 当 时 已 经算是龚 先生古琴教学生涯 中 的第 位僧 人学生


一 一 一

, 

因此 , 智 藏和 尚 也 可 以 算作 是 中 国 琴僧 自 20 世 纪 中 后期 断层 以来 , 较早 出 现 的 弹琴

①司 冰琳 .
中 国 古 代琴僧 及其琴学贡献 [ D] .
北京 中 国 艺术研 宄院
: . 2 00 7 : 1 5 

②司 冰琳 .
中 国 古 代琴僧 及其琴 学贡献 [ D] .
北京 中 国 艺术研宄院
: . 2 00 7 : 23 

1 



华东师 范大学 硕 士学位 论文


僧人之



第 二 节 学琴 、 教琴 、 斫琴 :

位 琴僧 的 养成

智 藏和 尚 俗名 李秋 实 , 1 969 年 出 生在 中 国 的 东 北 ;
1 99 0 年左 右 遁入 空 门 , 正式

成为 名 中 国 佛教僧 人 在这 时 期 他痴 迷 于 中 国 山 水 画 与 书 法 篆刻 为 他剃 度 的


一 一

, 、 。

是 当 时 中 国 佛 教界受人敬仰 的 成 都 昭 觉寺 清 定上师 。 虽 然是被 高僧 剃度 ,


但 他 起初 并

不 是 因 为信 仰 佛 教 而 出 家 而是 因 为 些尘世俗缘 与 对历 代 画 僧 的 追慕而成为 名僧


一 一

人的 后来 又在 著 名 的 佛教丛 林 厦 门 南普 陀寺 中 常住 就读 寺 里 的 佛 学 院 



。 , , ,

逐 渐 开 始对 佛 法 佛 学 有 了 定认识 他甚 至 后 来 还 成为 漳 州 地 区 座寺庙 的住 持者
一 一

/ , 

在此期 间 他还开 始跟 随 些 当 时 的 古 琴家 学 习 古 琴弹奏 并开始从事 古 琴 的教学与




, ,

制作 。 凭借 自 己 在 艺 术 上 的 天 赋 ,
他 的 琴 艺 进步 很 快 。 智 藏和 尚 1 9 94 年开始 学琴 

年 己 经被聘为 中 国 古琴专业委员 会首 届 理事会理事 那 时候 他还 经 营 个寺庙




200 1 。 ,

园 林景 区 的 开 发 项 目 , 但 最终 因 为经 营 不善还有 自 身 修行上 的种种 原 因 , 陷入 了 严重



的 经 济 危机 与此同时 他在 武 夷 山 经 位僧 人指 点 选择 放弃 寺 产 与 切 职务 


一 一

。 , , ,

2006 年开始他 为期 44 个 月 的 闭 关修 行 。 20 1 2 年 智 藏和 尚 来 到 上海 ,
借住在朋 友 的庄

园中 , 开设 了

个小 型 的 古 琴制 作 坊 , 以 古 琴制 作 为 生 

学琴


20 世 纪 九十年代初 期 ,
出 家不久 的 智 藏和 尚 作为

个 多 才 多 艺 又 能 够在 寺 庙 里

 ,


智 藏和 尚 己 经在 寺庙 中 算得上

承担 多 项工 作 的 有 为僧才 个 人物 但总 有 



, 。

“ ”

机会 使 他 想 要 学 习 古 琴弹 奏 并 且成为 名 青年僧 侣 古琴演奏家


, , 

智 藏和 尚 最 初 想 要 学 习 弹奏古 琴 ,
就 是 因 为 他 在 寺 庙 中 听 到 过 有 人 用 磁 带 播放 古

琴曲 可是 在 世纪 年代 的 厦 门 根本 就找 不 到 个古 琴老师 后 来终于找 到


。 , 20 90 , ,

可 以 教弹古筝 的 老师 , 他 就勉 强 开 始 学 习 古 筝 。
幸而 当 时 也与 南普 陀寺 隔壁 的 厦 门 大

学 师 生 多 有 往来 经 位 僧 人介 绍 智 藏和 尚 认识 了 在 厦 门 大学 音 乐 系 任教 的 古埙演


, ,

奏家赵 良 山 先生 。 赵 良 山 帮 他找 到 了 曾 任 上 海 民 族 乐 团 团 长 , 受聘于上海音 乐学 院 的

客席 古 琴老 师 龚 先生 并为其 写 了 封很长 的推荐信 赵 良山 告 诉 智 藏和 尚 龚


一 一


, 。 ,

老师在 电话 中 已 经答应 教其 古琴弹奏 。 去前 , 智 藏 和 尚 先 给龚


打了

个 电话 。
据他

回忆 当 时 他和 龚 老师在 电话 中 通话三 小 时 龚 提到古琴与佛 门 的关系 还提到




一 一

, , ,

了 民 国 著 名 的 琴僧 根如 和 尚 , 并 且 表 示 非 常 乐 于 教 他 弹琴 的 想 法 

当时 南普 陀 寺 的住持是妙湛法师 妙 湛法 师 兼 任 闽 南 佛 学 院 院 长 职 非 常注


, 。 ,

1 



华 东 师 范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



重对 僧 才 的 培养 , 准 他三 个 月 的 假 去 学 习 古 琴 。 智 藏和 尚 把 自 己 负 责 的 多 项 工作 交接


完成后 在 寺 中 上 海居 士 的 帮 助 下 他很 快在 上 海 找 到 了 住 处 就这样 每天去 龚


, , 。 ,

家 中 学琴 龚 去 上海音 乐 学 院 上课时 也 经 常 带着 他 起 这三个 月 间 智 藏和 尚 学




一 一

, 。 ,

习 了 古 琴 弹 奏 的 基 本技 法 和 要 领 期间 龚 还 带他去 南 京参加 其 另 外 名 学生马 杰




一 一

。 ,

的 个人音 乐 会 , 结 识 了 福 建 著 名 古 琴家 李 禹 贤 。 李 禹 贤 当 面将 智 藏 和 尚 收为 自 己 的 学


生 , 并 让 其 日 后 来 福 州 找 他 学琴 

智 藏和 尚 回 到 厦 门 南普 啐寺 , 原 来 的 工 作 都 有人 做 了 , 这就面临 着无处安 身 。


来 他接 管 了 庙 里 剃 头 的 工 作 , 并开始去福州 跟李 禹 贤学 习 古琴弹奏 。 虽 然在 古 琴弹 奏

中才刚刚入 门 , 但 己 经 有 人 打 听 到 在 厦 门 的 南 普 陀 寺 里 有 个和 尚 会 弹 古 琴 , 想要慕名

来学琴 。 就这样 , 智 藏和 尚 1 99 4 年开始学琴 , 1 996 年在 厦 门 创 办 潮 音 琴社 , 开始 教



人弹琴 。 由 于 教 学 水 平 和 教学 经 验 的 不 足 , 甚至有学生 的 琴艺在短 期 内 己经超越 了 






_

己 。 智 藏和 尚 于 是便请 自 己 的 老 师 李 禹 贤 、 龚

等 古 琴 家 到 厦 门 做 ^期 教 学 。 
智 藏和 尚 常 常在与 人交谈 间 提到 , 若不 是 当 年 因 为琴 的 因 缘结识 到那么 多 文学 艺

术领域都 比他有 成就 的 人 , 也不会有他 的 今天 。


智 藏和 尚 本 身 的 学 历 并 不 算 高 , 在家

乡 连初 中 都没 毕业就 出 来打 工 。 可 是进 入 厦 门 南 普 陀 寺 后 开 始 阅 读 佛 教 经 典 , 又因为

古 琴 而 接 触 到 诸 如 厦 门 大 学 文 史 哲 方面 的 师 生 , 开始 不 断地 受其 影 响 , 不 断为完善 

身 的 人文素养 ,
成为 自 己 日 后 弹琴 写 诗 的 重要 文 人基础 修 养 

斫琴


有人来学琴 , 就 需要 有 琴才 能弹奏 。 起初 , 学 生 们 就 托 智 藏 和 尚 去 外 地 帮 忙 挑选

并购 买 古琴 。 时间久了 ,
智 藏和 尚 索 性开始代售 古 琴 。
按照行业 内 部规则 ,
古 琴的生

产制 造者往往会给 负 责 销 售 古琴 的 老师低于 市 场 价 的 批发价 这样卖琴者 则 从 中 有 



定 的利润可图 。 随 着 学 琴者数量逐渐增 多 , 智 藏和 尚 便在 全 国 各地找 寻 古 琴制 作 生产



者 ,
以 便为学生和 自 己找 到 更好 的 古 琴用 以 弹奏 

但买来 的 古琴总有质 量 问 题或是有 些令人不 满意 的 地方 有 的 琴做工 不好 




。 ,

至有质 量 问 题 ; 有 的 古 琴 音 色和 弹 奏 手 感 不 太 令 人 满 意 ; 还有 的 琴造 型 不够 美观 ,



工 粗 糙拙 劣 。 智 藏 和 尚 开 始 就 是返 厂 修 琴 或 换 新 琴 过 来 , 可 随 着经 手 琴数 的 增 多 , 

样 的 问 题 越 来越 多 了 起来 。 1 997 年 , 台 湾 斫 琴家 林立 正 来 到 厦 门 找 寻 做 琴木材 时 与 智

藏和 尚 相 识 , 智 藏和 尚 便 把 古 琴质 量 问 题 的 烦 恼 告 诉 了 林 先 生 。 林立 正 听 说 之 后 , 

议他不如 自 己做琴 , 索性 自 己解 决这类 问 题 。


林立 正 并 告 诉 智 藏和 尚 , 做 琴所 需 要 的

材料 、 工具 以及工序 , 还 有在 处 理古 琴 发音 腔 体 时 的 处理方 法等 等 。 智 藏 和 尚 便在 林

1 



华东 师 范 大 学硕 士学位论文 

立正 的 启 发下 萌生 了 己做琴 的 想 法 他先 是拜访 些过去 卖过 其琴 的 古 琴生产者


自 。 

想 要跟他们 学 习 交流做琴 的 具 体方法和 步 骤 。 可 是 多 数制 琴者都 不太愿 意 传授做琴手



艺给外人 也有 些人愿意传授 但 明 确 告诉他 做琴主 要还是凭借 己 的感觉和经




。 , ,

验 , 而 不 是可 以 量化 的 数据 能够 说 明 的 。 比 如 现在 告 诉 你这块木 头 的 处 理方法 , 但遇

到其他不 样 的木头 时 处理方式则 要凭借个人 的 经验来判 断 这种 经验 不 是 时半




一 一

, ,

会 儿 能够 教会和 学 到 的 。 直到 3 年 以后 的 2000 年 ,
智 藏和 尚 才开始真正 动 手制 作 古

琴 。 既然没有 人教 , 只 能 自 己摸索 。 他现 在 想 起 当 时 做 琴 的 过程 ,
十 分笨拙 , 经常觉

得好笑 可 即便如此 他第 批琴做 了 十 多 床 每床 能 买 多元人 民 币 在当时




。 , , 8000 ,

算 笔不 错 的 收入



智 藏和 尚 从做琴 中 得到 了 甜 头 。 2 002 年地方 电 视 台 为其 制 作 纪录 片 时 ,


有记者 问

他做琴 的 动力 是什么 时 ?
他 回 答 是生存 问 题 。
做 琴可 以 卖 钱 ,
卖钱都有养活 自 己 。


时 他 己经是福建漳州 座寺庙 的住持 但他从来不认为作 为 个和 尚 就 可 以 随 便接




一 一


受信 众 的 供养和 红包 , 总 是 觉得 自 己动 手 赚取 的 钱物 用 起来 更 为 心 安 理得 。 纪录片在

地方 电视 台 播 出 造成 了 不 小 的 影 响 这使 他接触 到 当 地 的 位 木材商 人 他们合伙在




, ,

次可 以 生产 数 百 床 古 琴

厦 门创办了 个叫 百 纳 琴堂 的 古 琴加 工 厂 古琴的产


一 一

, 。

量暴涨 ,
带来 了 销量跟不上 的 困 难 。
他们 就从各地请有 名 的 琴家 来 厦 门 参观 交流 ,


升 自 己产 品 的知名 度 ,
同 时 谋求 与 各地 古 琴老师 的 合 作 

但这样 的 商业化运作 逐渐 引 起 了 智 藏和 尚 的 厌倦 。
那时他 自 己 所驻 的 寺 庙 还在 经

营 个 古 琴文化 园 林项 由 于经 营不善 还被别 人骗去 些款项 无奈之 下 他只





目 , , 。 ,

得变卖寺庙地产 舍弃 切 社会职务 去 到武夷 山 进行 闭关


, , 

智 藏和 尚 与 当 时 武夷 山 天心 永 乐 禅寺 的 住 持泽道 大和 尚 约 定 闭 关 3 年 , 闭关期 间

不可 断绝互联 网 信 息 ,
并且允许其在 关房 内 制作古琴 。 至于 闭 关所要做 的 事情 , 泽道

方丈 并没有进行规定 , 由 智 藏和 尚本人 决定 。 智 藏和 尚 起初百 无聊赖 , 在关房 内 无所



事事 ,
后 来逐渐适应 ,
开始做琴 、 写小说 。
从 2006 年到 2009 年 3 年期满 , 他并不愿

意出关 ,
又延期 了 8 个 月 时 间 方才 出 关 

智 藏 和 尚 出 关后 穷 困 潦倒 ,
幸得朋 友帮 助 才最终在 上海朋 友 的 农场里得 以 安居 , 

并开始 自 己新 轮 的 古 琴制 作 事业 我遇 到 智 藏和 尚 已 经 是 他定 居 上 海 的 第 五个年


头 他 的 这些经历 显得 非 常 传 奇 和 曲 折 从 个在寺庙 里打板 煮豆浆 扫厕所 的小




。 , 、 、

和尚 逐渐成为寺庙 中 热捧 的青年琴僧 后来成 了 个寺庙 的 住 持 中 国 古 琴专业委






“ ”

员 会 的 理事 家 古 琴作 坊 的 合 伙 人 位 青年僧 侣 古 琴演 奏家 再后来经历 漫


一 一

、 ,

长的 闭关 , 重新开始 自 己新 的斫琴 、
弹琴和修行生涯 … …

智 藏和 尚 在 社会上和 个人所

1 



华 东 师 范 大学硕 士 学位 论文 

在 群体 中 往 往 处 于 几 个 群 体 的 边 缘 , 这 不 仅 使其在 社 会 中 毁 誉 参 半 , 其 个 人对 自 身的

身 份 也往往有所 纠 结 和 矛 盾 。 这 也 许可用 玛丽 ?
道格拉斯 ( M ar r y  D o u g l a s ) 在其著

作 《 洁净 与 危 险 》 中 所提 出 的 观 点 来解释 , 也 就 是 智 藏 和 尚 本 身 处 于 各个 群 体 的 边缘 

他变成 个无法被划分 的 人 这导致 了 其身份 的矛盾与 纠 结 这种 纠 结 的 个人经验




累积 , 在后文 中 , 他对 古 琴 曲 的 解读 当 中 将 会 发挥 重 大 作 用 

那么 弹 琴 和 研 琴对 于 智 藏 和 尚 究 竟 意 为 着 什 么 他从事这 系 列 与 古琴有 关 的



活动和 他佛教僧 人 的修行志业 又有 什 么 内 在 关联 ? 他 的 古 琴 实 践 何 以 成 为 其 修行 的



重要过程 ? 在后面 的两 章里 , 我将 从智 藏和 尚 弹奏 古 琴 , 并对 古琴音 乐 意境 的 理解 出



发 , 来 阐 释其 弹 奏 古 琴 的 个 人经验 与 身 体 感 必 备 ; 还 有 其 在 制 作 古 琴过 程 中 , 所产 生

的人与 琴 的 互为主体性关联 



① 参见 【 英 】 玛丽 ?
道格拉斯 著 黄剑 波
. 、 卢忱 、 柳博 资译 洁净 与 危 险 .
[ M] .
北京 民族 出 版社


2 00 8 ( 9) 

1 



华 东 师 范 大 学硕 士 学位 论 文 

20



华东 师 范大 学硕士 学 位 论文 

第 三章 琴 曲 意象 的 体化

古 琴 弹 奏 基 于 琴人 在 古 琴 弹 奏技 艺 掌 握 的 基 本前 提 下 , 对 于 琴 曲 原 有 意 境 的 理解

与 领悟 , 而 这 种 领悟 往 往 以 弹 奏 者 的 具 身 性 背 景 为 基 础 。 从与 智 藏和 尚 长 时 间 的 相 处

中 我发现古 琴 曲 普庵咒 》 对 于他这样 位 佛 教 僧 人来 说 有着特殊 的 意 义 而就




, 《 , ;

更 多 他经常弹奏 的琴 曲 意 境 当 中 智 藏 和 尚 都 会有 些较为 致 的 理解 从这 琴曲


一 一 一

, ,

意 境较为 致 的 理解 出 发 可见其在 出 世和 入世之 间 所经历 过 的 矛盾 与 纠 结 而古琴




, 。

音 乐 的演绎 , 往 往 是 通 过 所有 参 与 到 古 琴 艺 术 活 动 场 域 中 的 个 人 进 行 阐 释 。 每个个体

的 我修养不 同 则 所 阐 释 出 的 意境也不 样 这正 是 中 国 千 百 年来 所说 的 句 古话
一 一

自 , , 

“ ”
知音难觅 的 原 因 所在 

“ ”
第 一

节 普庵 意化

从长 期 的 田 野来看 普庵咒 》 作 为 首 少 有 且 广 为 流传 的 佛 教 主 题 琴 曲 对于


, 《 ,

位 弹 奏 该 曲 的 僧 人 总 有 某 种 特殊 意 义 我试 图 从 智 藏 和 尚 弹 奏 《 普 庵 咒 》 的 经 历 中

。 

联系 牵扯 出 他在 厦 门 南 普 陀 寺 内 的 僧 人生 活 ; 这种 时 空上 的 回 忆 与 体验 , 则 是智 藏和

尚 理 解 并 且 表 现 该 琴 曲 的 前 提 和 基础 。 也 正 是基于他 的 个人经验 ,
才有 了 他不 断对他

人讲述和 演 绎 的 琴 曲 意 境 

“ ”

、 南普 陀 寺 中 的 普庵 意象

“ ”

关于 厦 门 南普 陀寺 中 的 普庵 意象 , 我 己经在 多 种场 合听 智 藏和 尚 以 不 同 的 方

式讲 述过 了 多 数情况 下 他是边弹 边讲 作为 个佛教徒 弹奏 首 佛 教主 题 的 琴




一 一

, , 。 ,

曲 再正 常不过 了 。 但每 当 弹起这 首 《 普庵 咒 》 时 , 智 藏 和 尚 总 会 跟 听 琴 者 讲起 自 己当

年在 厦 门 南普 陀 寺 的 生 活 体会 

年 刚 刚 出 家 不 久 的 智 藏和 尚来到 厦 门 南普 陀寺 开始 了 个 出 家僧 人该过


1 992 , ,

的 正 常生活 由 于家庭 经济 的 原 因 他在寺庙 中 担任 了 众多 的 工作 每 项 工 作 都有




。 , ,

相 应 的津贴可 以领取 他在 南 普 陀寺 中 做 的 第 项工作就是打云板 这 项 工 作他 




一 一

。 ,

做了 年而 从未 间 断 云板是寺庙 里早上第 个响 声 也是 晚上最后 声响动 在汉




一 一

3 。 , 。

地 寺庙 中 , 每天早上先敲云板 , 再 敲鼓 , 最后敲钟 ; 晚上则 是 先敲鼓 ,


再敲钟 , 最后

敲云 板 。 在 当 年 的 南普 陀 寺中 , 如 果 如 果有 法事 ,
则 要 凌晨 4 点 半 上早殿 , 没有法事

2 



华东 师 范 大学硕士 学位 论文 

则 点 上早殿 智 藏和 尚 大约每天 点 半绕着 寺庙 周 敲云板


5 。 4 

他经 常 讲述 自 己敲云 板所遇 到 的 各种 天 气状况 秋冬之 际 个人提着 云 板 




, , ,

风 雨 中 凄 凉地敲着 云 板 春天则 清风徐来 提着 云 板 略带 暖 意 他说有 天他从南普




。 , 。

陀 寺 大殿 回 来 经过 个小 池塘 池边有 几株 高大 的 木棉 树 早上经过时还不 曾 发现

, , 。 

敲板 回 来 则 看见 木棉 树下 落 了 满地 的 红花 刚好前 天 晚上风 雨 交加 正应 了 句古


一 一

。 ,

“ ” ?
诗 昨 夜 山 风 急 骤雨 今朝 落花满地红 ,
。 落在 地 上 的 花瓣 被 车 子 压 过 ,
被人扫 过 

踩过 , 花瓣就浸入 到 泥 里 , 让人觉得感伤 。 也有清风 明 月 的 时候 , 寺 院里显得格外 宁



静 庄严 古 典 园 林 的 建筑给 人 种 律动感 在心 中凝固 内 心 显得十分庄重 这个




、 。 , , 。

时候 ,
清 风拂过 挂在 檐 下 的 铃铎 

有 天 他 站在 天 王殿 门 口 刚 准 备要 敲板 看 到 竹影摇 曳 月 光把竹子 的 影子


, , , ,

“ ”

照在墙上 摇来摇 去 他就就联想 到 句 竹 影抚 阶尘 不动 来 这 时 在 大雄 宝殿和 天




, 。

王殿 中 间 阵 微风吹过 殿上 的 铎被 吹 的 叮 当 作 响 下而上地吹 越往上 铎的




, , 。
自 , ,

声 音越轻 似乎 是有 种律动感 当时 他正在 学 习 弹奏 普庵咒 》 这首琴 曲 




一 一

, 。 , 《 ,

就想到这个声音像极 了 《 普庵咒 》 中的

段泛音 。
1 w  s
 II M1  ¥
u 这声音

去 了 又来 ,
若 隐若现 , 当 时 就对 《 普庵咒 》 中 这段泛 音 很 有 感触 。 他感觉 非常 宁 静 

温馨 , 也 很 超 脱和 肃穆 

智 藏和 尚还在 段讲述 中 提 到 有 回 晚上 我打 完板 提 着 云 板往 回 走 


一 一

, , , 。

过 个小 池塘 池水流动 非常清澈 随着水面细 小 的 波浪 水 中 的 月 亮也跟着轻微




, , 。 ,

地摇晃 沉潭 底 水无 痕 非常沉静 安宁 所 以弹 普庵咒 》 时不 能快 不 能飘


‘ ’

, 月 、 。 《 , 

” 


要沉下来 … …

《 普庵咒 》 ,
又叫 《 释谈章 》 。
现在 能够看到 最早 的 《 普庵咒 》 琴 曲谱本是 明 代张

德新编撰 的 《 三教同声》 ( 1 592 ) 。


据 《 存见 古 琴 曲 谱辑览 》 中 的 统计 , 《 普庵咒 》 这


“ ” “ ” “ ” “ ”“ ”

首 琴 曲 分别 以 普庵咒 悉昙章 释谈 仙曲 释谈 章 等为 曲 名 ,
出 现在 3 


个 不 同 的 古 琴谱 集 或谱 本 中 。
而在 中 国 的传统音 乐 中 ,
以 《 普庵咒 》 为曲名 、 曲 

的 远不止古琴 曲 , 它 还 出 现在 丝 竹 、 弦索 、
鼓 吹及 琵 琶 大 曲 等 各类 中 国 传 统音 乐 中 

“ ” “ ”

但就 普庵 、 释谈 这样 的 关键词 , 不 难 让 人 联 想 到 中 国 佛 教 史 上 出 现的 普 庵 禅 师 

以 及 至今都在 中 国 汉地佛 教寺 院 中 每 日 念诵 的 《 普 安 大德 禅释释谈 章 神 咒 》 。 在 现存



收录 《 普 庵咒 》 琴谱 的 明 清谱 本 中 ,
多 数谱 本在 其 曲 谱 的 题解 中 都有提 到 该 曲 是 按 照

普 庵禅师 的 咒语 ,
依据其梵 呗谱 曲 到 古琴之上 的 。
而在众多 的谱本 中 , 还见到 了 在谱

① 并 未査 到 诗 句 出 处 恐 为 智 藏和 尚 自 己 吟 写 , 

② 材 料 引 自 田 野 资 料 20 703 4 录 音 采 录 地 点 丰 泽 湾

1 1 , : 5 5 号 , 智 藏和 尚 与 客交谈 内 容 

③ 査阜西 编纂 存见古 琴 曲谱辑览 北京 人 民音 乐 出 版社


, , :

1 958 . 9( 2 0 1 6 . 4 重印 ) : 2 7 

22



华 东 师 范 大学 硕 士 学 位论 文 

侧 附 有 类似 于 梵 呗 字 母 的 咒 辞 

且不谈 《 普庵咒 》 是 否 真 的 来 源 于 普 庵禅 师 的 咒 语 , 但 就 这 首 琴 曲 的 演 奏现 状 

以及其存在 的 诸 多 话语来看 , 的 确 与 佛 教有 着 千丝 万 缕 的 关联 。
现今流传 最为广泛 的

两 个琴 曲 版本分别 是 出 现于 年 出版的 古琴 曲汇编》 第 集 中夏 




1 956 《 ( 1 )

( 1 883

1 963 ) 演奏 的 琴 曲 和 载于 1 9 62 年 《 古 琴 曲 集》 ( 第 1 集 ) 中 溥雪斋 ( 1 893




1 96 6 ) 演奏 的 琴 曲 。 这 两 个 版本 分 别 是 1 3 段和 1 2 段 ,
乐 曲 结构 上相 差无多 。
智 藏和

尚 弹 奏 的 正 是 溥 雪 斋版本 的 《 普庵咒》 

琴曲从 声 震颤 的撮音 开始 声音开始 回 响 使整个环 境 安 静 下 来 然后 




一 一

, , 。 ,

接 个 的 撮音 缓缓地 出 现 渐而 有 几小 节 出 现 了 如 金石 般剔 透 的 泛音 给人 种庙


一 一 一

, ,

堂音声之感 庄重 而肃穆 乐 曲 从而进入 整首 琴 曲 的 个较为 固 定 的 旋律 第二 




, 。 , 、

段 中 的旋律 ( 见谱例 1 ) 在 之 后 的 整首 乐 曲 中 被 多 次重 复 再作 。
先在低音 区重 复 , 




移到 高音 区 , 中 间 经过几小节 的 泛音 , 又重 回 到低音 区 重 复 , 直到_ 的 结 尾部分  。


在 天 闻 阁 琴谱 中 有这样 段话来评价 普庵咒 》 这首琴 曲 此操 音韵 畅达

… …

《 》 《 , 

节奏 自 然 。 夜 弹 之 逼 真 暮 鼓晨 钟 、 贝 经梵语 ,
如游丛林 , 如宿禅 院 ,
令人身 心俱静令




”?
人身 心俱静 可谓 平谓 调 中第 操也 这正 契 合 了 智 藏和 尚 对 于 该 曲 的 意 境 阐

, ( ) 。

释 

智 藏和 尚 的 讲述 为 我们 展 现 出 个 非 常 宁 静 的 中 国 古 刹 寺 院 景象 这样 多 种 感


, 。

官 的 体验 也 促 成 了 他对 于 《 普庵 咒 》 琴 曲 意 境 的理解 。
从 这种 理 解 出 叛 ,
再去在古琴

上弹奏 出 来 给 当 时在场 的聆听者营造 出 种 即 时 的 环境氛 围 产生 出 个 穿 梭在 听




一 一

, ,

“ ”
者 、 弹者 、 观者 中 间 穿越彼此的 多 种时 空 的 景 。 而 这仅 仅 才 是 透 过 智 藏 和 尚 弹 奏

普庵咒 》 还有他 回 忆 自 己多年前在寺庙 中 打板 的 瞬 间 体验而产 生 的 种意象 




_

《 , ,

来这种 宁 静意 象 的 具 身 体验背后 , 还有 更 多 他 当 时在 寺庙 生 活 的 经历 

“ ”
二 、 尘 劳入霜 钟 : 生活经验 与 琴 曲 意 象

如 果说智 藏和 尚展现 《 普庵咒 》 意 象 , 是源 自 他在 寺庙 里面 打板经 历 的 话 , 那这




经 历 和 体验 则 显 得太过单薄 。
所以 , 我想 从其所 处 的 那个 时代 下 ,
智 藏和 尚 如 何从

个种 地 的 农 民变成 位在寺庙 中 打云板 弹古琴的和 尚 来更 为深入地 阐 述 为什




一 一

、 , ,

么 智 藏 和 尚 能 够 在 海 风抚 阶 、 竹 影摇 曳 的 南 普 陀 寺 那 么 平 静 地 感 受 到 当 时 的 景 象 。


句话说 ,
我 试 图 从 对 智 藏 和 尚 当 时 的 经 历 来 呈 现更 为 真 切 的 , 他当 时 的 感受 

① ( 淸 ) 张孔 山 唐彝铭编撰 天 闻 阁琴谱 .

普安 咒 ; 收于 査阜 西主 编 , 《 琴 曲集成 》 (
第 25 册 ) , 北京 沖 华书局 

20 1 0 ,
6 : 3 77 

23



华 东 师 范大 学硕 士 学 位 论文 

前 面 已经 介绍 过智 藏和 尚 出 生 在 1 969 年 的 中 国 东北 ,
确切地说 , 是 黑 龙江省 

哈 尔 滨市 所辖 的 个 农村 其上有两个哥哥 个 姐姐 后 来还有 个妹妹 作 为家




一 一 一

, , , 。

中 较 小 的孩子 , 在 他成年 离 开农村 的 家 前 , 从 来 都 是 穿 哥 哥 姐姐 穿 过 的 旧 衣 服 。


根据

智 藏和 尚 的 讲述 童 年 的 他 由 于 家 庭经济 状况 等 原 因 是 个缺 乏 自 信 的 小 孩儿

, , 

后 来他 的 父亲 早 亡 , 母亲在他十 几岁 的 时候 改嫁 所 以 。 , 智 藏和 尚 在母 亲 改嫁后 

就 中 止 了 他初级 中 学 的 学业 ,
离开 了 他从小 生活 的 那 个村庄 , 出 外 谋生 。
他 从事 过 各

种 各样 的 工 作 如 林场 的 伐 木 工 人 建 筑工 地上 的 小 工 再 如 给某个单 位烧 锅 炉

, 、 , 

但是 离 开村子 到 外 谋生 打工 的 智 藏和 尚 并 没有过着 个普 通农 民工 的 生活 十几


, , 。


岁 的他 离开 了 农村 看到 外面不 样的世界 这是 世 纪 八十年代末 刚 刚 改革


, , ,
20

他 在 从事 各 类 繁 苦 的 体 力 劳 动 之 余

开放 的中国 。 , 还迷上 了 中 国 书 法和 绘 画 。 于是 

他便 在 哈 尔 滨 参 加 了 些书法 绘画 的培训班 由 于 个人经 济 收入 的 来之不 易 他在




、 。 ,

学习 书画时 , 显 得格 外 刻 苦 努 力 。 在 这段 时 间 里 , 他还 与

位女 子 结识 , 并 生养 了


个女 儿 

“ ”
我无意 于 智 藏和 尚 年轻 时 的 八卦 总 之在 年左 右 他在 当 地 位僧 人 的


, 1 990 ,

劝说下 决定去 中 国 的 南方 做 名 佛 教僧 人 在 这之前 智 藏和 尚 从来都没有 自 己




, , 。 ,

的 身 份证件和 户 口 信 息 他 跑 到 当 地派 出 所找 了 个 熟人 办 理 身 份证登 记 当 办事人




。 ,

“ ”

员 问 他姓名 时 他报称 己叫 李秋实 智 藏和 尚就 从 个不 知 名 的农 民 变成 了 李




, 自 。

“ ”
秋实 , 李秋 实就这样去 到 了 成都 昭 觉 寺 , 成为 了 预 备 出 家 的 净人 。
很 多 人都会好

奇 出 家和 尚 的 出 家 原 因 智 藏和 尚 也 样 被 问 起过 很 多 次 这 对 于 我 个 以他为主


一 一

, , ,

“ ”

要 研 宄 对 象 的 人来 说 似乎 显 得尤为重要 毕 竟这是 篇讨论 修行 的论文 但每




, , 。

当 有人 问 起他 出 家 原 因 的 时 候 站在 旁 的 我 都 听 到 智 藏 和 尚 告 诉 对方 些 含糊 而又


一 一

不 确 定 的 答案 , 那 就 是 没有什么 特别 的 原 因 。
偶 尔 也会听他说 , 是那 时 学 习 中 国 绘 画


“ ” “ ”

史 , 追慕 画 坛 四僧 要 搜尽奇 峰打草稿 , 或是 听 说 出 家 人不必 劳苦 , 生 活条件




“ ” “ ”

优越等等 。 总之 , 倒 没有人们 想象 中 诸如 看破红尘 或是要立志 修持佛法 的原



因 。 所幸 , 我们 要讨 论 的 是后 来成 为智 藏和 尚 生 计 的 古 琴与 其 修行 间 的 关系 ,
他出家

的 原 因 则 显得不是那 么 重要 了 

“ ”

李 秋 实在 昭 觉 寺 很 快就被 当 时 的 寺 院主 持清 定 上师 剃度 受戒 , 法名 智藏 。



二年 智 藏和 尚 便随 另 外 名 僧 人来 到 厦 门 的 南普 陀 寺 厦 门 南普 陀寺是 闽 南地 区 有


, 。

名 的 古刹 ,
依 山 面海 , 历代高僧 辈 出 。 寺 内 的 闽 南佛学院是 一

所国 内 外 都较有 影 响 的

佛 教高等 学 府 还有 个 佛 教养 正 院 旨 在培养寺 内 僧 人 的 僧 格 僧德 智 藏和 尚 便


; , 、 。

成 为南普 陀 寺 的 常住 , 并入 佛 教养 正 院 学 习 。 在这期 间 , 他的书法 、 绘 画 以 及篆刻 等



24



华 东 师 范 大学硕 士 学 位论文 

才 艺初见展露 , 很 快 便担 负 起 寺 院 的 宣 传 工 作 ,
负 责摄影 、 出 板报等 工 作 

可是 , 寺庙 的 生 活并没有让智 藏和 尚 感 到 多 么 优渥 。
家 中 的母亲接连打来 电话 

二 哥 和 妹妹 罹 患难治 的病症 , 大 哥 打工 摔 断 了 手 臂 … …

他说那 段时 间 , 非常害怕 电话

响起 , 总 是 害 怕 电 话那 头 传 来母亲 带来无助 的 讯 息 。 不过 , 智 藏和 尚 发 现在 庙 里 面 也


“ ”
可以 打工 就是在 寺庙 中 每 担 负 项工作 都会有 相 应 的 补 贴发付 在短短 的三


, , 。

年中 , 智 藏和 尚 除 了 负 责 寺庙 的 摄影宣传 , 还要 管理寺 中 的 图 书馆 , 在 斋堂 ( 厨房 

里帮 厨煮豆浆 , 以 及前文 中 提到 的 打板 。 所得补 贴悉 数寄 回 家 中 , 甚至 还 得 到 了 寺 庙



及庙 中 其他人 的 资 助 。 除 了 这些工 作 以 外 ,
他还要参加 每天 的 早 晚 功课 , 这就显得智



藏和 尚 在 南 普 陀 寺 中 的 生 活 变得 忙碌 了 起 来

。 但 这种 忙碌与 前文 中 的 普庵 意象的

宁静有着极大 的 反差 难道 个 忙 碌 的 人 在 忙 里 偷 闲 地 余 暇 里 就 能 获得 这 样 种意象


一 一

的 感染 , 体察到 当 时那种 景象 的 意蕴吗 



“ ”
这也许与 他当 时是 名 艺僧 有着更为密切 的 关系 据 智 藏 和尚 的 口 述 当时


。 ,


他不仅撰写

些文 章 , 还在 寺 中 展 露 了 中 国 书 法与 绘 画 的 才 能 ,
甚 至还 有 人 以 佛门

整本

书画家 的题 发文来称 赞他 在 篆刻 方 面 智 藏和 尚 把 道德 经 》 用 整套
一 一

目 。 , 《 



上百枚印 章刻 出 , 后 来 还 被 台 湾 商 人 收藏 。
身具书法 、 绘画 、 篆刻等 中 国 传 统文人雅

好 又常住在 座有名 的 古刹 之 中 然就会与 些文 艺 界 人 士 相 往来 加 之智 藏和




一 一

, , 自 。

尚 在佛 教养 正 院 的 学 习 还有与 寺 中 有学养 的 僧 侣 相 处 对佛法 也 有 了 些认识 




, , ,

而开始真正信仰佛 教 的 道路 。 在 文 艺 类 的 才 艺 水 平 和 佛 法 学 养 的 提 升粒 程 中 , 智 藏和

尚 也 开始对 中 国 传 统 的 音 乐 开始 感兴趣 , 比 如对二 胡 、 笛子 、 古 筝等等 乐 器 的接触 



这 些都为后 来 学 习 古 琴做 出 了 很大 的 铺垫 。 而这也 正 是智 藏和 尚在寺 中 打板 的 间 歇 



能够体会 到 寺 院 的 种 宁 静 意 象 的 重 要 基础



具备了 些基础 的 素养 智 藏和 尚 在 初 学 普庵咒 时 仍然 觉得 乏 味 直到有 了




, 《 》 ,

这些较为具体 的感 受和经历 智 藏和 尚初期是 与 李 禹 贤学 习 夏 峰 版本 的 普庵咒


。 《 》 

后 来跟 林 友仁 改 学 溥 雪 斋版 的 普庵咒》 他花 了 三个月 时 间 先 把前 个版本忘记


《 , 

再重新开始学 习 。 林友 仁 的 《 普庵咒 》 弹奏非常有 名 ,


他主 张在整首琴 曲 中 间 不加任

何 多 余 的 花和 颤 音 而 且 还 建 议 智 藏和 尚 先 撞 三 年 钟 再来学 习 会更好 些

, , 

从 上 面 的 讲 述来 看 智 藏 和 尚 弹 奏 普 庵 咒 除 了 具 备 弹 奏 琴 曲 的 基 本技 术 以 外
, 《 》 

还有 更为重要 的 是其寺 院生活 的 经 历 这 个人 经 验和 综合身 体感 受成为 其 理解 




, 《

庵 咒 》 琴 曲 意 境 的 重要 基础 ; 也 完 美地展 现 了 古 琴 弹 奏者 在 弹 奏 琴 曲 时 , 是如何调动

个 人 经 验 和 综 合 身 体 感 在 琴 上 实 现 个 人 意 义 的 诠释 的 

25


华 东 师 范 大 学 硕 士 学 位论 文 


第 二 节 琴者 ,
所 以 吟其 心

不 管 是 寺 庙 的 生 活 还 是在 世 俗 社 会 中 从事 与 琴 有 关 的 活 动 对 于 智 藏 和 尚 来 说
, , 

都 是其 亲 身 的 经历 。 这种 经 历 , 在 智 藏和 尚 弹奏古 琴乐 曲 时 , 是在 原 有 的 古 琴音 乐 意

趣 映 照 其个人经历 来做 出

种 自 己对古琴 曲 意 的 理解 。 基 于 这样 的 理解 , 智 藏和 尚 通

过 自 己 的 身 体和 古琴再 作 出 进 步 的表达 而 除 却 智 藏和 尚 对 于 普庵咒 》 意 象 的 诠




。 《

“ ”
释以外 , 我发现 , 在 众 多 他所谓 有情怀 、 有故事 的古琴 曲 中 ,
他都 会 从 中 解读 出

种 比较 致的情绪
— 一



、 

琴 曲 中 的 无奈

我在 跟 智 藏和 尚 学 习 弹 奏古 琴 的 时 候 他总 会 在 教我 弹 奏 某 首 琴 曲 的 同 时 为 我讲

 ,

“ ”

授琴 曲 的 意境 琴 曲 的 意 境 除 了 原 有琴谱 中 的 题解 以外 就如 千 个观 众 心 中 有


。 ,

千个 哈姆 雷 特 样 然 智 藏 和 尚 为 我讲述 的 琴 曲 意 境 其 实 是 他 根据 己的人


一 一


自 , , 自

生 经验 而 理 解检 释 出 来 的 。 这 对 于 我 想 要 通 过 其 对 古 琴音 乐 意 境 的 检 释 来 理 解 其 个 人

经验 与 独 特 的 身 体 感 受 提 供 了 便 利 

关山月 是 我初 学 古 琴 的 首小 曲 这 首 琴 曲 最 早 出 现 于 清 末 民 初 的 琴谱 


《 》 , 《

? “

庵琴谱 》 中 。 《 乐 府 诗集 》 中 解 到 汉横吹 曲 :
乐府解题 曰 , 关山月 ,
伤离别也 

古 木兰诗 曰 万 里 赴戎机 关 山 度若 飞 朔 气传金柝 寒 光 照 铁衣 按相和 曲 




£ ’

, , 。 ,
, ;

度关 山 , 亦 类此也 。 这首 小 曲 因 为配有李 白 的 五 言 古诗 《 关山 月 》 而可 以 吟唱 

使得琴 曲 意境 因 词 而 更为 明 晰 年的 天 晚上 秋 雨 连绵 智 藏和 尚 与 他 的 


一 一

。 20 1 5 , ,

老友还有我 共三人在 雨 夜饮茶聊 天 聊 得兴起 智 藏和 尚 即 席 演奏 关山月 




。 , 《 》 ,

弹过 遍后 他开始 讲说这首 琴 曲 他说 多 数人弹这 首 曲 子都 从李 白 的 这首 明月 出




, 。

只 想 到 这首诗前 面 几句 征 夫戍边 的 景 象

天山 去 理解 , 。
再引 申 就成 了 家 国 情 怀 。


实这首 曲 子起始 时是讲天 山 边塞 的 景象 ,


弹 奏沉稳 , 结合琴 曲 开头 的散音和 泛音弹 出


“ ”

明月 出天山 , 苍茫云海 间 的 意 象来 。
但 是越 往 后 面 , 曲 子似乎有些俏 皮 , 有些 民

歌 味道 

有 种 说法是 梅庵派 当 年是把 首 山 东 小调 填上李 白 的 这首诗而改编 的 关山




一 一

, 《

月 》 。 这里 面 的 连 续滑音就 显 得 非 常 俏 皮 。 也 许是把 人立 即 拉 回 到 中 原 老家 的 村子里 




个 风 姿 绰 约 的 妇 人 正 从 河 边洗 衣 归 来 但 这 种 生 活 的 细 节 恰 恰 才 能 阐 述 后 面 的 


, ,

来征 战地 , 不见有人还 。
不 管 是 从边塞 征 夫这个 丈 夫 的 角 度 去 思 念家 中 的 妻 子 ; 

① 査阜 西 编 纂 , 存见 古 琴 曲 谱 辑 览 北 京 人 民 音 乐 出 版 社 ,


1 958 .  9( 2 0 1 6 .  4 重印 ) : 43 

② 査阜西 编 纂 , 存 见 古 琴 曲 谱辑览 北 京 人 民音 乐 出 版 社 ,


1 958 . 9( 2 0 1 6 . 4 重印 ) : 524 

26



华 东 师范 大学硕 士 学 位论文 

是家 中 妻子独登 高楼 念夫思归 这 里 面 都 有 很 多 无奈 所以 这虽然是 首小 曲 子


, , 。 , 

学会容 易 , 要真正 理解这种 夫妻 两地 的 无奈感 , 并 且 通 过 古 琴 弹 奏 出 来 就不 那 么 容 易 



了 

阳 关 三 叠 》 则 是 最 早 出 现 在 宋 代 琴谱 上 的 首琴 曲 琴 曲 意 境 出 于 王 维 家喻 户


《 。

晓的 送元二 使 安 西 》 诗 该 诗 后 来被 人 度 成 歌 曲 并移植到 古琴 曲 上 存见古




《 , , , 《


琴 曲 谱辑览 》 中 收集有 20 多 个 琴谱 对 该 曲 都 有 记 载 。 《 浙 音 释字 琴谱 》 解题 :
是曲

也 , 王摩诘所作 , 而后 人增 益之 。
按祖谱无此 曲 , 想 夫吾 人之生 ,
会少 离 多 , 临别之


” ?


际 , 把酒而三 唱 阳 关 , 西 出 而无故人 , 吴 楚 同 愁之语 , 何 其 怆 乎 ?

智 藏 和 尚 则 在 不 同 的 场 合 中 多 次讲 解 过这 首 琴 曲 的 意 境 ,
他往往 以 王 维 的 诗歌意

象进行铺衬 在 个驿站 外边 清晨 刚 刚 下 过小 雨 柳 色 轻抚 他说根据 王 维 学 佛 的




, , , 。

经历和 诗歌 的 意境 这个送别 的 场面并不 是 些人所解读 的 生 离 死别 悲痛欲绝 




, 、 、

心裂肺 … …

而 是显 得十 分平 淡 , 但如 果 了 解王 维 当 时 际遇 的 都知道 , 他 当 时 也 并 不得

志 友人 别 不知何时再见 内 心非常舍不得 但表面上还要斟酒S行 显得畅达


。 , , , , 

他 的 内 心应 该 是很 纠 结 的 这里 面 也 透 着 种无奈

, 



《 渔樵 问 答 》 是 明 代 嘉 靖 以 前 的 古 曲 , 历 代 琴谱 多 有 收录 。 《 琴学初津 》 后 记 中

说 : 渔樵 问 答 , 曲 意深长 , 深情洒脱 , 而 山 之巍巍 ,
水之洋 洋 ,
斧伐之 丁 丁 ,
橹声

之欸乃 , 隐 隐现于 指 下 , 迨至 问 答之段 ,


令 人 有 山 林之 想 ,
奏斯者 , 必修其指 ,
而静

表 面 看 起 来 渔 樵 是 隐 居 江 湖 山 野 的 高 人% 士
”?
其神 , 始得 。 智 藏和询 说 , , 或是怀才

不遇 或是对 时 局 不 满 或 是 喜 欢 放浪 形 骸 但是 谁 从基本 的 生 计 去 考虑过





… …

, , ,

个从小读书 的文人 , 放 下 手 中 的 笔 去 到 深 山 里 砍柴 为 生 , 要 是读过 白 居 易 《 卖炭翁 



就会体会到砍柴为生 的艰 辛 ; 还有渔 夫独钓 寒 江 雪 的寂 寞 , 苦楚 。 这种 生计为艰 , 志 



不 得伸 的 无 奈 又有 谁 能够 理解 

这种生活 的艰辛 , 正 是智 藏和 尚 在寺庙 以 外 所遇到 种 种事情 的 无奈 , 他在第 二节



中 的种种经历 不 管 是在 寺 庙 里 还 是 在 寺 庙 外 作为 个和 尚 僧 侣 古 琴家 在这些


, , , ,

“ ”

活动 中 有着非 常 多 的矛盾 <  这些矛 盾 与 纠 结就 是其 在 琴 曲 中 所要表达 的 无奈 。




其对琴 曲 意 境 理解对应 于 他学 琴 、 教琴 、 斫琴 , 以 及在 寺庙 僧 侣 生活 的 经 历 和 遭遇 

方面 能够 通过具 身视角 来说 明 琴 曲 与 弹奏者 间 的 关 系 从而更清 晰地使人认识 到


; 


智 藏和 尚 从 个农 民 到 个农 民工 再到 个僧 人 进而 成为 名 青年僧 侣 古 琴演


一 一 一 一

, ,


奏家 的 完 整 过程 而这 成长 的 过 程 中 与 古琴的相遇 并且通过 古 琴演 奏 来作


。 , , ,


种 个人经历 与 古 琴音 乐 间 的 对话 互 动 / , 这 也更好地说 明 了 二 者对彼此 的 重要 意



① 査阜西 编纂 , 存见古 琴 曲 谱辑览 北 京 人 民音 乐 出 版社 ,




1 958 . 9( 2 0 1 6 . 4 重印 ) : 368 

② 査阜 西 编 纂 ,
存 见古 琴 曲 谱辑览 北 京 人 民音乐 出 版社 ,


1 95 8 . 9( 2 0 1 6 .  4 重印 ) : 44 9 

27



华东 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义 

二 、 琴对琴 人 的 具 身 性影 响

古琴作 为 种乐器 以 弹奏发 出 和 谐 声 音 为最基本 的 前提 但在 中 国 的 历 史上


, 。 

琴 已 经 被赋 予 了 太 多 的 意 涵 甚 至 围 绕 琴 而 产 生 了
“ “
门 综 合性 的 知 识 体 系





一 一

琴 学 中 包 括对 琴 与 古 圣 先 王 过 化 存 神 间 的 关 系

学 。 、 古 琴家 传记 、 古琴 的 音 色特 点 

弹奏技法 、 款式形制 、 历 代 琴律 琴 论 、 记 谱法 、 琴 曲 意趣 以及其背后 整体 的 文化意 义 



可 以说 琴在 多 感 官 地 历 时 空地对 个琴 人产 生 系 列 的 综 合影 响 这种影 响 是被


一 一

, 、 ,

其 主 流 群 体传 统 文 人所 赋 予 琴 的 切文化意义 又 反过 来 对 文 人 进 行 种 具 身性 的 型


一 一

塑 

如 过化存神 中 的 古琴 ,
古 圣先王创 始 琴制 、 音律 , 教化 天 下 百 姓 , 通过 音 乐 来传


递上古圣王 的精神 ,
使天下得到 治 理 。 这类传 说 多 始见 于 汉代 文本 , 琴成为 古圣先王



种 道 德 意 义 后 世 文 人 不 断 地 试 图 解答 为 什 么 琴德 最优

的 治 世 之 物 则 被赋 予 了

, 。 

“ ”
为什么 琴 以 载道 ? 但无论 如 何 , 圣 人 以 琴 而 过 化存 神 , 成为天 下 读书 人所效仿 的


“ ” “ ”

榜样 。 圣人弹 琴 修身理性 , 反其 天 真 , 士 无 故 不 撤琴 瑟 , 这都强化 了 文 人 阶层



把 弹 琴作 为 种 修 身 雅好



文人弹琴 自 然 以 其群体 审 美为标准 , 从文人 自 身 的 生 活 状 况 出 发 , 而 产生 了 对古



琴音色 、 琴 曲 意 境 等 审 美标 准 的 决 定 性 作 用 。 琴 曲 意趣 , 是 中 国 文人 山 水 田 园之乐精

神 追求核 心体现 ,
琴 曲 所要表达 的 内 容 和 文 人们 的 诗文 意趣大致趋 同 ,
不 过是文人意

趣 的 音 乐 表达 这种 极 富 文人 意趣 的 音 乐 语 言 同 样又是传 统文人 的 种 修养必 备


, , 

琴 人 通 过 弹 奏 古 已 有 之 的 琴 曲 来 不 断 学 习 他 们 想 要 达 到 的 古 人 意 趣 修 养 再 通过 不 断

 ,

积 累 这 种 修养 来 增 添 到 古 琴 音 乐 的 艺 术 资 料 库 当 中 这就和过去琴人们 经 常 向 往 的


样 , 弹 琴 是 通 过 弹 奏 圣 人传 下 的 乐 器 和 古 人 传 下 的 乐 曲 来 与 古 人 对 话 ,
效仿古人 

“ ”
智 藏和 尚 在 学 习 古 琴前 后 , 自 然 也 同 样 受 到 了 这种 作 为 综合 艺 术形 式 的 琴 

于 自 己 的 具 身 性影 响 , 透过 琴 曲 中 所 传 达 的 情 感 、 意趣来影 响 到 自 己的 身 心意识和生

活样态 。 琴 对 琴人 的 影 响 , 有历代 的圣王治 世 、 礼 乐 指 教 的 教化 部 分 ; 有琴 曲 内 容 



意趣等精神 追求 的 部 分 ; 有弹奏 、 聆 听 与 琴 和 琴人 间 对 话 部 分 ; 有对音 色 、 形制 的制




“ ”

作 部分 。 正如 汉学家高罗 佩 ( R H v an G u l
. . i k ) 所言 , 古 琴是 中 国 文 人生活 的 象征 


他认 为 属 于 古 琴 这 特殊思 想 体 系 的 知 识 是 中 国 文人教 育 的 部分 文 人们 围 绕 古


一 一

琴展开 了 系 列 艺 术 审 美活动 或 者抚 弄 琴 弦 或者 静坐聆 听 亦 或 吟诗 赞 叹 或是




, , ; ,

① 荷兰 】 髙罗 佩 著 李 美燕 译 琴道 台 北 联 经 出 版 事 业股 份 有 限 公 司

【 , , ,


20 1 5 , 3 : 40 43 

28



华 东 师 范大学硕 士学位论文 

把盏 品 茗 … …

琴所 形 成 的

整 套 艺 术 形 式和 文 人化 的 生 活 相 互 勾 连 , 互相影响 。
文人

将 自 己 的 个人经验 不 断 积 聚 为琴 在 这样 种 综合 的 生 活 艺 术 上这 形 成 了 种有关于


一 一

文人和 琴 的 集体经验 同样 这 些 弹琴 的 文 人 们 又 不 断 从琴 这 集体 经 验 中 习 得 和 加


; ,

强这种 生活模 式 。 由 此可见 , 琴 对 于 琴人 的 影 响 乃 是 集 体 经 验 至 于 个 体 经 验 的 相 互 性



影响 

古琴 作为 种 综合 性 的 艺 术 形 式 首 先 是 要有 个物质 性 的 器 具 琴器 


一 一

, , (

器 ) 。 而拥 有琴器 的 基础则 是古 琴 的 制 作 。 古琴 的制 作 部分则 更具体到 多感 官 的身体



实践 下面 章将集 中 讨论






■ 5 " *

29


华 东 师 范 大学 硕士 学位论 文 


30



华 东 师 范 大 学 硕 士 学位论 文 

第四章 赋 予 古琴主 体性 的 身体 实 践

琴 作为 件 乐器 对 其 首 要 的 要 求 则 是 能 够 发 出 符 合琴人 审 美 的 音 色 在这
一 

, , 。

过程 中 , 斫 琴 者 需 要 投 入 自 身 的 多 种 身 体 感 官 来完 成 琴 器 。 智 藏和 尚 以 斫琴作 为 自 

的生 计 , 他 的 古琴制 作 也 是他 日 常 的 主 要 身 体 实践 。 对 于 斫 琴这种 按 照 他对 琴 的 理解

来付诸 身 体 实 践 的 固 定 行为方 式 斫 琴本 身 已 经 成 为 种 修行 我在 田 野工 作 期 间

, 。 

也亲手制 作 了 张古琴 所以 对于斫琴 中 的 多 数感受 是 我 个 人在 制 作 过 程 中 感 悟




。 , ,

到的 。 但 正 是 由 于这种 亲 身 的 体验 , 才 能 够 更 为 真 切 地 体会 到 智 藏 和 尚 斫 琴 时 所 进 行

的 身 体 实 践及所 投入 的 身 体感 

第 一

节 斫琴 中 的 身体参 与

年 冬天 我在 上海郊 区 的 个 农 庄 里 找 到 斫琴僧 人智 藏和 尚 想 要 跟他学 习




20 1 4 , ,


古琴弹奏 初 次见面 他 并 没 有 给我 留 下 个僧 人 的 印 象 在跟我大谈 番 琴者
一 一

。 ,
。 

所 以 吟其 心 以后 他 建 议我 自 己 先 制 作 张古琴 虽 然在 后 来斫 琴与 弹 琴 的 共 同 实


, 。

践中 我才逐渐 明 白 二 者是 个相 互作用 的 关 系 和过程 但 当 时对于 这些 概不知


一 一

, , 

当 我在观察 并参 与 到 古 琴 的制作 中 以 后 ,
才在 漫长 的 古 琴制 作 周 期 中 渐而 感 受 到 斫 琴

与抚琴这二者有着不可 分割关系 ; 更 看 到 智 藏 和 尚 是 如 何将 身 体 的 各 种 感 官 熟 练 地 运

用 到古琴的制作 当 中 的 对于 斫琴 中 身 体感 的 过程 除 非 身 体参 与 而 不 能 感 受 这


。 , ,

点 也 只 有 亲 身 感 受过才 能用 身 体和 眼 睛 体认得 到 

“ ” “ ”

古琴 的制作 ,
又称 斫琴 。 斫 ( 斲 ) , 是用 斧头砍 削 的 意思 。
简单 而 言 , 斫琴

就 是选择 合 适 的 木 材 ,
根据 其木 性特 点 对 其加 工 ,
使其 能够 发 出 和 谐 的 音色 。 斫 琴者

需要对古 琴 的 形制 与 构造有 个基本 的 把握 并 在 长 期 的 工 艺 实 践 当 中 把握 斫 琴 的 核




心 —

音 色控 制 

古 琴 的 形制构 造


古 琴通体扁 长 , 主要 由 面板 ( 内 侧挖空 ) 和 底 板 两 块木 板 胶 合 而 成 , 通体 为共 鸣

箱 , 面板上张缚 7 根琴 弦 。
古 琴 的 音 响 通 过 右 手弹拨 琴 弦 , 左 手 在 琴 弦 上 按 滑取 得 不

同 的音高和 音色效果 


古 人 给 琴 赋 予 了 非 常 多 而深 远 的 意 涵 ,
如 伏羲 削 桐 为琴 。 面 圆法天 , 底平 象地 

3 



华东 师 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 ?
龙池 八寸 通八风 凤池 四 寸 象四气 在 琴这 件器物上 凝聚 了 天 地 山

, ;
, 。 , 、 、 


水 雷 风 泽等 自 然物 象 即 使是琴 的尺寸 都被 附 以各种 中 国 传统文化思想
… 

、 、 、 。 ,

三尺六寸 有六 分 , 象期 之数 ; 厚寸有八 , 象三六数 ?

, 广六分 , 象六律 ; 上圆而敛 , 




” ?
天 ; 下方而平 , 法地 ;
上广 下狭 , 法尊 卑 之体 。
琴身 的 结构大致与 人体相 仿 , 

琴体

各部位 的称谓 都相 当 拟人化 :


琴首 、 琴额 、 弦眼 、 琴项 、 琴肩 、
琴腰 、 舌穴 、 琴尾 等 


如图  ?


m m
寸

 __


… …


乂  ZZZ I  1

1 、  


 ^  7 r  i   j ^



c 

’
 ] 
s *

羼 s 


  S  r 
 i    I "

7 
 V i


 / 
^
  L 卞 / 


V ? ?

O 



 一  ̄


o 

 


|  0 8

1  1 :

1  

"

 


 晷 1

J 

! , 
 y 
%  J
  |
 |


° 

\  ^

 \

f

〇 a


^
 4 ^
f 


。 ,

0 ^ M  #

… 厂 , 蠢


。 :


。 .

产 


/W


。 .

?  w i l  :

f 

w
l t<  / -   , ,


- ■

^


^  , 一 —



( I 
i ? ?





“ ”

图 5 宋 代 仲 尼式古琴 玉壶冰 结构 图

① ( 汉 ) 蔡邕 , 《 琴操 》 , 收于杨 宗稷 编 纂 , 《 琴学丛书 ?

琴粹》 ,
参见査阜西 主编 , 《 琴曲集成 》 (
第 30 册 ) , 


华书局 , 2 0 1 0 , 6 : 1 8 

② 范 煜梅 历 代琴学 资 料选 四 川 教育 出 版社
: 《 》 , , 2 0 1 3 : 1 7 

③ 郑珉 中 主 编 故 宫 古 琴 图 典 北 京 紫禁城 出 版社 . .


2 0 1 0 : 6 0 

32



华东师 范大 学硕 士学位论文 

而 在 琴 上 的 各 部 分大 多 蕴 含 着 阴 阳 观 念 ,
如 天地 、 山 水等等 。
在制作 时 , 面板和

底 板 的 用 材 也 是 根 据 阴 阳 关 系 来采 用 即 面板用 阳 性木 料 般 指 较为 松 透 的 木 材

, ,


而 底 板采 用 属 阴 的 木 料 , 要 用 木 性较 为 紧 实 的 硬 木 

古琴 的款式也非常丰 富 , 早在 明 清 时期 就达到 了 5 0 多种 。 但最为经典 的 款式还




“ ” “ ”
要数 仲尼式 ( 如图 ) 和 伏羲式 等 几 个款 式 

制 作古琴

般需要大小 40 多道工序 , 主要分为木工 与 髹漆两 部分 。 木工主要是



制 作 木胎 , 斫造 形 制 , 凿挖 琴腹 , 合琴等 工 序 ; 髹漆主要 是裱布 、 上灰胎 、 打磨等工



序 这是 个 极 其 漫 长 的 过程 块木头要经历 以 上工序 最终成为 张古琴 




一 一 一 一

。 , , ,

需要三年 以 上 的 时 间 

二、 斫琴 过程 中 的 身 体 感

古 琴 的 制 作 过程可谓 周 期 长 工期短 在 智 藏 和 尚 的 古 琴作 坊 中 块木 板 从 开


, 。 ,

料 制 作 到 最 终成 型 般都 要 三 年 之 久 有 的 甚 至 达 到 五 年 以 上 但 就 制 作 古 琴 的 纯 工

, 。 

在他看来 个熟练 的 工 匠 包括他本人 有半 个月 时 间 天左 右 就 足够 了 




, ( ) ( 1 5 ) 。

期 间 的 大 量 时 间 都 将 用 于 等 待 古 琴 木 胎 和 漆胎 的 候 稳 。 因 为在木材处理 时 , 木质 的 纤

维 组 织 仍然 具 有 定 的 活性 为 了 让其趋于稳 定 在制作 时 还 需要花 费 大量 时 间 来




, , ,

使其消 除应力 ; 最好 的 办 法就 是 将 其 挂 于 墙 壁 之上 , 耐心地等待 。


据斫琴师裴金宝 的



描写 任何 旧材所剖之 面均 为 新面 开得琴材毛坯置 干燥处搁置 年 待木 性稳定

, , , 

” ?
方可制 作 。 所以 , 在 古 琴制 作 中 , 对木质 稳定 的 处理方式就是 等待 ; 而 木胎 上 所施

的 生漆 则 在 初 步干透 的 几年 中 也 极 具 活性 , 富 于变化 , 同 样 需要等待其逐渐稳定后 再



做最后 处理 。 在长达三年之久 的 挂壁候稳期 间 , 虽然参与 制 作 的 过程 只 需 要两周 左右



的时间 ,
但却 需要 整个 身体 的 多 种感 官参 与 其 中 

选材


“ ”

斫琴 的第 步是从 选材 开始 的 这似乎并 不是 道工序 但从两千年前就开




一 一

。 ,

始 有 人着 重 强 调 选材 的 重要 性 , 并将 其视为 斫琴工作 的 开始 。 智 藏 和 尚 的 木 料 堆放 在

锯房 的 角 落里 , 如 果 要 挑选 好 的 木 料 制 作 古 琴 , 就必 须 从这些积满灰尘 的 长方形木料


“ ”
堆 中 进行翻 找 和 挑选 。 按 照传 统 , 古琴 的 用 材应 该 是 面桐底梓 ,
即 面 板用 梧桐木 

“ ”
底 板采用 梓 木 。 但在 实 际应用 当 中 , 各种 木材 只 要符合 面阳底阴 的原则和古琴的

音 色要 求 ,
都可 以 拿来做琴 

① 裴金宝 古 琴斫琴工 艺 .
[ J] .
科学之友 上旬 ( ) ,
20 1 0 ( 1 1 ) :  1 7 

33



华 东 师 范大 学硕 士 学位 论文


智 藏和 尚 告诉我 , 首 先要观察木材 的 品 相 , 看它 的 木纹是 否 均 匀 通顺 有无 结 疤 、 



并且 丢 弃掉 木 心 和 皮 质 部 分 的 木 料 。
然 后 将 木板 悬 空 ,
用 指 关 节 敲 击木 板 各 处 , 听辨



木材 的 声音 。 可是 , 怎样 的 声 音才符合做琴 的 要求 呢 ?
他说 : 这个 没有

定 的 标准

和要求 , 按 照 古 人 的 说 法和 自 己多 年的经验来判 断 。 需 要挑选声 音 透亮松脆 、 各部 分



音 色均 匀 的木板 , 这 种 声 音 说 明 木板反应 灵敏 , 在做成古琴之后 , 可 以 使声 音 具有 较



好的穿透力 。 我就算告诉你是什 么样的声 音 , 也 需 要 你 通过 多 次反 复地 去敲击 、 去听




” 


这些声 音 , 来辨识 不 同 的 木料材 质 。

制 作 古琴 的 木头 多 用 陈年 旧 木 ,
木头经过 多 年 陈放 , 经 历 无数 个春夏秋 冬 、 寒湿



暑 热之后 ,
木性尽 消 。 《 梦溪 笔谈 》 中 就有提到 :
琴虽用 桐 , 然须 多 年木性都尽 , 


” ?
始 发越 。 用 这 样 的 老 木 头 做 琴可 以 使其 在音 色和 形 体上尽 量 稳 定 , 不至变形 或音 色


“ ” @
不稳定 。
据记载 , 古 人 取得老木 头 的 来源 非 常 多 ,
水槽 、 木鱼 、 败棺 、 古梁柱 


拿来做琴 智 藏和 尚 就有 批琴 是 用 几 千 年 的 沉 江 古 木 和 汉 代 的 椁 木 来 做 的

。 

我做琴 时 就在 智 藏和 尚 的 帮 助 下挑选 了 块符合上面要求 的 老杉 木 事后 位作




一 一

座 明 代 古庙里 拆 下 的 老房梁

坊 的工人告诉我 这些木 料是从



原来 古琴的 古

, 。 ,

“ ”
从材 料 的 选 择 开 始 , 己经是非 常 古 的了 

造型


底 板和 面板 需 要 同 时 制 作 ,
并 且 从裁 出 外 形 的 那 天 起 ,
就 用 螺 丝 钉 从底 板 的 边 沿

处将其锁住合起来 , 使其开始适应彼此 。
而后 就是砍 ( 研 ) 琴的工序 了 。 由 于 古琴面

板 的 横截面 是 个半 圆 弧状 而 现在 的 面 板 是 个平 面 故而 要 用 斧头 将平面 的 两 边


一 一

, ,

砍削掉

再用 刨子 把琴面 刨 至光滑 这个过程 叫 造型 砍琴是 个体力 活儿 




, 。 , ,

时 也是 个技 术 活 儿 需要把琴 的 头抵着砧木 手 扶 琴板 另 只 手 领着 斧头 


一 一 一

。 , , ,

棱 与 琴面都要 留 有 定尺寸 然后 下 而 上地砍 削 木棱 再 自 上而 下 砍 削 看似简单


, 自 , 。 

但却 需要单手挥舞 把 斤多重 的斧头 时 把握 定 的 分寸 非有举重若轻 的 臂 力 和




一 一 一

, ,

粗 中 有细 的 心性而 不 能做好 仅 这道 工序 我就花 费 了 半个 多 小 时 但在 个 熟练工人




。 ,

的手 中 只 需几分钟 就可 以 完成 

砍好后 的 琴材 , 己初见琴形 。 这个 时 候就 需 要 刨 琴面 了 。 所使用 的刨 子


共有短


中 长三种 , 依 照 由 粗 糙 到 精 细 的 顺序 使 用 。
先用 短 刨 把砍 削 后 的 木 荏 刨 掉 , 使木 头 表

面 尽 量光 滑 同 时使面板达到 定 的薄厚 从短 刨 直推到长刨 越长 的刨 子推 出 来




一 一

, 。 ,

① 根据 田 野 录 音 0 5 0 5 0 6 整 理 采 录 地 点 归 园 田 居 智 藏 和 尚 与 客 人 饮 茶 内 容
2 1 , :



② 明
( 蒋克谦 琴书 大全 M 据 《琴 曲 集成》 第 五册
) .
査阜西 主编 中 华 书 局 20
. ( ) ,
, ,
1 0 : 1 00 

③ 章华英 传 世古 琴 的 制 作 工 艺 J

乐 器 2 0 06 年 09 期 3 [ ] , 《 》 : 1 

34



华东 师 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 面越 直 。 智 藏和 尚 推刨 子 时还 不 时 地端 起琴 的 一

头 ,

只 眼睛瞄 向 琴面 ,
以检查


琴面是 否 通直 。 至于 弧形 的 横截 面 ,
则 需 要用 手 去 触摸来把握 。
我在

些制 作 古琴 的

影像 中 看到有斫琴师 是用 一

个 弧形尺在 琴面上 卡着 检测 的 ,
为什 么 智 藏和 尚 这 里 不用

呢 ?
我跟作 坊 里 的 人就此展开 了 讨论 。 他们 与 智 藏和 尚 都认为二者 皆可 。
不 过用 弧形


卡尺做 出 来 的 琴 , 其 弧 面 的 弧度 是 一

致的 ; 而他们 用 手去 触摸是凭借 自 己 的感觉与 个




人的审美 ,
没有统

标准 。 可作为

个初学者 ,
我对这样用 手去触摸 的 方式完全没 有


概念 , 心 里很没有底 。 工 人 就 让我 拿来 作 坊 里 已 经 刨 好 的 琴放在 一

边 ,

摸他们 刨


的琴面 再摸 摸 己刨 的 琴面 反复感受
“ ”

古 就有 唐 圆宋扁 的 说法 也就是



自 , 。
自 ,

说唐代 的 琴横截 面较为 圆 鼓 , 而宋代 的 琴形 体较扁 。 智藏和 尚 的琴相对当代多数古琴




来说较扁 些 他 觉 得 琴面较扁 弹琴 时手感会好 些

, , 。



图 6 学 徒工通过触摸 来学 习 把握琴面弧度 ( 笔者 摄 

我见过智 藏和 尚给别 人做砍琴和 刨 琴面 的 示范 , 他每 刨 几 下 就停 下 来端 详 琴面 是



否平直 ,
再用 手 触摸琴面是 否 符合 自 己 习 惯 的手感 , 整 个过程不 到 半个 小 时 ,
而我却

用 两三天 时 间 才勉 强完成 可 见 如 果 技术熟练 并且在刨 琴面 时 能够 时 刻停 下 来检 查 。 ,




触摸 、 端详 ,
反而事 半 功 倍 ,
而且会使 琴 的造型 更加 符合 自 己 的 审 美诉求 

挖 琴腹


这时 ,
拆开锁合底 板 和 面板 的 螺 丝 钉 ,
把面板反过来开始挖凿 琴腹 。 这是斫 琴流


程 中 最关键 的部分 张琴 的音色主要取决于琴腹挖凿 的情况 依照示意 图 将纳音



。 ,

和雁足部分留 出 , 比 需 要挖 的 预期深度稍 浅 一

些 ,
这 样 在 后 面 调 音 试音 时 可 以 留 有 余


地 。 在挖好琴腹 ,
并进行反复修整后 , 毛坯就初 告 完成 , 这 时就可 以 挂壁候稳 了 。 

3 5



华 东师范大学硕 士 学位 论文


藏和 尚 的 毛坯 一

般都挂 了 三到 五年 以上 。 总之 ,
候稳 也 没有 固 定 的 时 限 , 但

定 是要


越久越好 。
按 照 斫琴家裴金宝 的 说法 ,

般 要放置

年 以上 

歎 ;:



W —

;  - - ▽

 ,



^  |

Pl


| i

图 7 图 古琴琴腹扫描 图 ?

在 等待相 当 长 的 时 间 后 , 取下毛坯 ,
检查 有无变形开 裂 。
若有 , 则 需要修整并 继


续候稳来 消 除木头 的 应 力 。
要是 没有变 形开裂等 问 题就可 以 在 试音 架 上 调 音 了 。 这


过程 全凭 自 己弹 琴 的 经验和 对音 色 的 追求 根据


自 己喜欢 的 音色来调 整琴腹 的 薄 厚 

但 定 不 要把此时 的 音 色与 完整成 琴 的 音 色等 同 这 时 的 毛坯 尚 未经过髹漆



, 而且底


板 与 面板之 间 也会有缝 隙 。 这就全凭 自 己 多 年来摸索 的 经验 ,
并且在调 音时在 自 己所


需音 色 的基础上 保 留 点余地 因 为 做好 的 琴经过 多 年 弹 奏 通过 声音 震动使得琴体



更加 松透 若 次性把声音 做到 位 则 势 必 会 使 该 琴在 弹 奏 几年 后 声音松散无力

。 ,
, 


古人有

五百年 出 真声 的 说法 , 智 藏和 尚 非常 明 白 这个道理 ,
所 以在 这方面做得较


为保守 。 试音 时 必 须 要 再 把 底 板 和 面 板 锁 起 来 ,
使 声 音 在 琴腹 中 回 荡共 鸣 ,
模拟合琴


后 的效果 。 他通过毛坯在 试音 架 上反复弹奏 的 手 感 与 音 色来检验琴腹挖 凿 的 是 否 得


当 ,
以达到 自 己想要 的 坚 实耐弹 的 声音效果 。 至于琴 的音色 ,
他从来都 是根据 木料本


有 的音 色特性来作 为该琴音 色 的基础 ,


“ 一

块木料适 合做皮鼓声 , 你非要让它发



金石声 , 这很不现实 。 至于 我个人 , 对 音 色从来都 不 强 求 , 也许


种 音 色 我不喜欢 

但 还有 其他人喜 欢 , 我需 要做的是 , 更有效地发挥 它 本有 的 音 色特征 。


” 

试完音 ,
再拆开底板 ,
对琴腹进行相 应 的 修整 ,
并再合上底板进行检验 ,
如 此反


复 。 最 后 还要 安 装 天地 柱 以 控 制 音 色和 支撑底 板 与 面板使 其 不 至变形 ,
故而安装完天


地柱 , 还 需要反复 的 试音调 整 

合琴


在合琴前 , 还 有很 多 重要 的 小 工 序 需 要 精 细 地完成 。 比如岳 山 、 承露 、 轸池板 

龙龈 、
冠角 等配件 的 安 装 ,
底板音窗 的开钻与贴片 ,
木胎 的 粗排沙音 ,
琴体 的 边棱修

① 郑珉 中 主编 故 宫古琴 图 典 北京 紫禁城 出 版社 2 .



0 1 0 : 6 1 

② 根据 田 野录音 0 0 整理 采录地点 归 园 田 居 2 0 1 5 5 6 , :
; 智 藏和 尚 与 客人 喝 茶 内 容 

3 6



华东 师范大 学硕士 学位论文 

整等 每 项 工 序都 需 要及其 精 密 细致 比 如 安装岳 山 不仅要在 指 定位置将其 安 装




。 。 ,

位挖 得 严 丝 合 缝 , 而 且 安 装位 需 要 与 岳 山 底 部 完 全 吻 合 , 不 能将岳 山 架 空 , 否 则 会影


响音色 。 我在 这 部 分 就 挖 的 很 粗 糙 并 且 根 本 就没有 把 岳 山 给 坐 实 于 是 就 在 安 装 时 , , 

用胶 、 漆调 和 木屑 垫在低洼 的 地方 , 希 望漆胶干后 可 以 使岳 山 坐实 。 可 糟糕 的 是 , 


挖 的 安 装位 比较大 ,
所 以 安 装 时 楔 了 木 榫进 去 , 可 当 木榫 砸 进去 时 , 我发 现 岳 山 与 琴


面 的 垂 直 中 线 发生 了 偏离 。 工人小谈告诉我 , 差 之毫 厘 , 失 之千 里 。
岳 山 处虽然只 偏


差 1 毫米 , 到 了 龙龈处可 就差 很 多 了 。
我陷入 了 深深 的焦 灼 当 中 , 难道要把好不 容 易

装好 的岳 山 挖 出 来再重新 安装 吗

后来另 位工人小黄告诉我 这 种 情况在 些琴



? :

厂 里是常有事情 , 虽然在 师傅 ( 智 藏和 尚 ) 这 里 几 乎 没有 , 不 会太过影 响 弹奏 , 更何




” ?
况你 这琴是做给 己 弹的 弹 的 时候可 以 己 注意 些就行 我 的 心这才放下

自 , 自 了 。 

类似 的 事情还有很 多
°

, 比如 龙龈安装偏离 中 线 0 5

 ; 对 照 中 线 修整 边沿 必 须 两 边 对

称 需要精确 到 毫米 下等等 而有 的 时候 我会发现 智 藏 和 尚 玲霈 眼就 能够看





, 。 , ,

出 这种细 小 的 差别 。
他甚 至 觉得 , 只 要 符 合 自 己 的 感 官 审 美就 行 , 而 不 必 非要 用 尺规


去 蠡测 。 但我们 也 发现 , 往往 在 符 合 感 官 审 美 的 情 况 下 去 测 量 这 些 细 微 部 件 的 装 配 

几 乎 没 有什 么 偏 差 

在逐项完成这些重 要 的 小 工 序 以 后 ,
就可 以 签字 合琴 了 。 智 藏 和 尚 在 签字 时 除 了

用 佛 历 纪年落款 还 喜 欢 在 琴腹 中 写 些佛语和 偈子 我 合 琴 的 那 天恰 逢 佛 教 的 浴 佛


, 。

节 ( 农历 四 月 八 日 ) ,
所 以 请 智 藏和 尚 在 琴 内 签字 ,
写 了 非 常 多 的 文字 , 不像 以往 只

写 落款和题字 他在底 板 的 内 侧 写 了 首 炉香赞》 又在面板 内 侧 写满 了 各种 想要




。 《 ,

说 的话 最后还 留 了 小 块地方来 让我 写 点 东西 种 神圣感 陡然而生 在场 的


一 一 一 

, 。 ,

位琴 友还 建议 我在 合 琴 前 对 着底 板 和 面板念 颂 一

遍 《 金刚经 》 。 我从未念过佛 经 , 

就带我 起花 了 半个 多 小 时把 整本佛 经念完 这 种 强 烈 的 仪 式 感令 人记忆 犹新


一 一

, 

“ ”
① 根据 田 野笔 记 20 1 5062 2 整理 , 斫琴笔记 

3 



华东 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p 


■_


iw

 图 8 合 琴前 的 题签 ( 笔者 摄 

髹漆

合 琴后 依然 需要 放置 段时 间 也 是越久越好 待候稳期满就可 以 裱布 了 裱布


, 。 。

就是用 葛 布 及生漆将木坯粘黏包裹起来 , 可 以 防 止 琴体开 裂变 形 , 同 时 也有 吸纳 声 音



的作用 。 裱布 之 后 的 漆 胎 需 放置 到 专 门 的 窨 房 ( 高温高湿 的封 闭 暗房 ) 待干 , 等两 到

三天 以后 漆胎干透 修整漆胎 后 就是上 灰胎 了 灰胎 由 种 叫 鹿 角 霜 的 药材 与 生漆




, , 。

调 和 而成 每 道灰胎 需要 涂抹 的 薄且 均 匀 整个琴 的灰胎 总 体厚 约 毫米 张琴





。 , 3 ,

大致需要 6 至 9 道灰胎 ,
每道灰胎之薄可想而知 。
每道灰胎上 完后 , 均 需在窨 房里放

置 5

7 天时 间 ,
方能干透 。 待干透之后 用 粗砂纸将 琴体打 磨平整 ,
清理干净才能上下


道灰胎 。
如 此反 复 , 直至达到所 需 厚度和 效果 

在此 以后 ,
就要开始最 具耐心 的 工序

磨琴 。 需要从 8 0 目 的粗砂纸

直磨 到

的 细砂纸 且每 砂纸磨 后 都 需要进行排沙音 的 工 作 排沙音 就是在琴面上




1 000 目 , 目 。

画 出 七条弦 的 弦 路 , 用平 口 刀 尺在 每 条 弦 路上 卡 测 弦 路 的 平 整度 。
沙音就是弹琴时 出

现的杂音 其主要是弦 路高低不平 所致 所以 需 要每磨 道砂 纸排 次沙 音 每排




一 一

, 。 , 。

次沙音后 需 要堵 到 次毛孔 毛孔就是灰胎涂抹时 留 下 的 细 小 孔 隙 需要用 最





1 3 , ,

细 的 鹿 角 灰 多 次封 堵 。
堵完毛孔 , 待干后 ,
用 更细 的砂纸磨 显 , 再排沙音 ; 如此反复 

直至磨到 1 000 目 

琴 的通体几乎没有 处 是完全 水平 的 平面 在 些部位 的 曲 线 处理上 也 需要在




一 一

, ,

打磨时 ,
用 手去反复触摸 , 感 受漆面 的 手感 是 否 柔和 ,
再用 眼 睛仔细端详其 线条是 否

3 8



华 东 师范 大学硕 士学位论文 

流 畅或者对称 ,
需要极其 的细 心和 耐心 。 此 时 的 生漆 虽 然 已 经干透 , 但仍 然 极不 稳 定 

具有

定 的活性 。 在 起初 的 几 年 内 , 漆色还会变化 , 漆面 起 伏 或 出 现 麻麻 的 小 颗 粒 

所 以 还 需要挂 壁候稳 年 以 上再进行最后 的 处 理




这 时 的 琴 己经非常光洁 , 装完 雁 足 就 可 以 擦 面漆 进 行 上 光 和 退 光 的 工 序 。
擦漆 需

要在 个无尘 的环境下 每 天擦 两 遍 连擦 到 次甚至更 多 再 用 瓦 灰和 油 进 行




一 一

, , 6 9 。

退光 处 理 。 再 就是精 修配件 、 打绒扣 、


打蝇头 、 装 弦等依然非 常 小 而细致 的 工序 。


道 小 小 的 工序 我甚至都 需 要数 天 的 时 间 才 能将其完成 光 是装 弦 这道 简 单 的 工序


。 

我就用 了 两 天 时 间 才算勉强完成 。 但 智 藏和 尚 却 在 打 好 绒扣 的 情 况 下 , 仅用 五分钟 就



把七根 弦 全部上好 我非 常 惊 讶我们 之 间 的 差 距 如 此大 他 则像卖 油 翁 样拿出 了




。 ?

“ ”

无他 , 唯手熟 尔 的 古语来 回 答 

小结


智 藏和 尚在 斫 琴时花 了 更 多 的 时 间 在候稳上 ,
仅 挂壁候稳 累 计 时 间 都达 到 了 三年

以上 。 而在 制 作 过程 中 , 则 更 多 地凭借 自 己 的 经验 、 视觉 审 美 以及触感 、
听 觉等 多 种




感 官 的 参 与 和 体验 张古琴 如 果从 块 古 材 的 准 备 开始 算 起 其所经 历 的 时 间 远
一 一

。 , ,

比 斫 琴 工 期 及 其 候稳 的 时 间 要 长 的 多 。 在 漫长 的 时 间 当 中 , 木头 的 油 脂渐而挥发 、 

力 逐渐消 除 才 能具备 块斫琴 良 材 的 基本 品 质 再经过斫琴者 的 观察 敲击 听辨




, 。 、 、

选择为材 料 , 经过夹杂 在三番 五 次 的 挂壁候稳 中 繁 多 的 工 序 , 且需 其耐心与细致




地精 心 制 作 才 能成为 张完 整 的 古 琴 斫 琴者通过对 古 琴 的 细 致研磨 而产 生更 多 体


, 。

悟感知 。 智 藏和 尚 在 这种 技术 实 践 中 融入 自 己多 种感官对艺术 品 味 的感受 , 进而又用



自 己 的 身 体对 所 斫 之 琴产 生 更 多 新 的 体 验 , 也 只 有具 备足够 多 的 时 间 在制 作过程 当

中 , 这种体悟才 能够 更加深刻 



第 二 节 古 琴 的 声 音 与 气息

“ ” “
古 琴 自 汉 以 来就 直被认为 应 该是 的音乐艺术


种 中 正 平和 以 中 正平和
一 一

为其主流 的 审 美标准 。 为 了 达到 这种 艺术诉求 , 琴人 不 仅 要在 弹琴 的 形 式 、 演奏 的 旋




“ ”
律 、 琴 曲 的 意 境上 去追求 清微淡远 的 山 水况味 , 更在 古 琴 的 制 作 当 中 进 行各种 声


“ ”
音 控 制 的 结 构 设置 以 使琴从琴器开始 就 是 件 中 正平和 的事物 琴 人对 琴 有 着


, 。

“ ”

禁邪 归 正 的要求 , 却 又 反对把琴变 成 刻 板優化 的 样 子 , 而 是更 多 地希 望 它 能够 随



着昼夜更迭 、 四 季轮 换 以 及 所 处 环 境 的 变 化 而 变 化 。 也 即 琴人希望 琴是 可 以 变化 的 

具有 定 生命 力 的 而 非僵死不 变

, 

39



华东师 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古琴 的 声音控制 术


我在 研 琴 时 ,
从其 内 部 构 造 中 发现 , 古琴在 制 作 方面极 为注重对 声 音 的 控制 ,



别 是要避免 声 音 过于 空散和 响 度过 大 而追求 种极为 内 敛 温润 余韵悠长 的音 响


, 、 、

效果 。 为 了 达到这种 效果 , 古 琴 的 共 鸣 腔构造在 追求 声 响 方面显 得极为克 制 



纳 音 地 柱 纳 音 天 柱

麗  1

 a  i z zz z z zi  ? 4



^ 

图 9 琴腹示意图?

如 图 所示 , 在古琴两个 出 音孔 ( 龙池 、 凤沼 ) 相对应 的 面板 内 部 ,
分别有两处 凸


“ ”
起 的 地方被称为 纳音 。
我起初 的 理解 是 , 纳音 的 作 用 主 要 是使声音

欲出而隘 

” ?
徘徊不去 乃有余韵 但后来在接触 些其他地方 的 琴时 发现 有 的 琴在 左 手 按


, 。

弦 至 出 音 孔相 对 应 的 位置 时 ,
声音会 突然增 大 。 这就使得

张 琴在 同

根弦 的 不 同 位


置声音响度不均匀 。 而造成 出 音 孔 声 音对应 位置 声 音 突 然 变 大 的 主要 原 因 , 应该是 出

音孔 位置没有底 板对面 板传 来 的 声 音 进行反弹 回 射 ,


而使 声 音 穿 透面板 后 直接透过 出



音孔散 出 音箱 我这 才 开 始 琢 磨
” “

纳音
” “
为什 么 叫


纳音 ?
纳 是 吸 收采纳 的 意

思 。 与 出 音孔相 对应 的 面板位置 比 其 他地方要 厚 出


些来 , 正 是通过纳 音 的 作 用 使 其


音响变小 ,
从而 使整 张 琴 的 音 响 达 到 均 匀 ,
而不止 是我开始想 的 只 为 了 让音箱 内 声音


往复 回 响 

可是 , 这些琴弦 到 了 出 音 孔对应 位置 声 音 突 然变大 的 琴 也 都 是有 纳 音 的 ,


那 为什


么 还是会有这种 现象 ?
我就 问 智 藏和 尚 , 怎 么 解 决这种 问 题 ,
他告诉我设天地柱 。 



翻看其 尚 未 出 版 的斫琴书稿

, 在 装天地柱

节写到 

自 唐代起 琴腹肩 下腹 中 设有 天柱地柱 圆 方 为 琴之心膂也 古人亦有 天


一 一

, , , 。 

地柱 皆作 圆 形者 , 不拘于天 圆 地方说 。 近世琴式有 别 , 琴体结构 多 有不 同 , 余 以 天柱



① 根据 故 宫 古 琴 图 典 《 》 宋代古 琴玉 壶冰扫 描 图 标识 。 郑 珉 中 主 编 故 宫 古 琴 图 典 北 京 紫 禁城 出 版 社
. . :

2 0 1 0 : 6 1 

② 宋代苏轼 杂 书 琴事

《 》 中 说开元十年造 的雷琴 琴声 出于两池间 , 其背微隆若薤 叶然 ,
声欲 出而隘 ,
徘徊不去 

乃有余韵 , 此 最不 传之妙 。
见 ( 北宋 ) 苏轼 撰 , 孔凡礼 点校 , 苏轼文集 ( 卷七十

) ,
北京 :
中 华书局 ,
1 9 8 6( 1 999

重印 ) : 2 2 43 

40



华东 师范大 学硕 士 学位论文  

圆 地柱方为 制 柱高尺寸不 安装位置根据不 同 琴式 略有 差别 然须柱径大





… …

、 , , 。

小相宜 , 过大则 发音 闷 暗 , 声韵不长 , 过 小 则 声 大而 散 , 音声 混响 



琴腹设 以 天地柱 则传音甚佳 二 则支撑面板底板不宜 变形 坊 间 多 有新琴不




, , 。

装天地柱者 , 或 以 假充真 , 以 求声 大而宏 , 散漫不清 , 有失琴之本色 。 弹琴不清 , 







如弹筝 。 欲辨其真假有 无 , 以 手扣 其位置 , 声实者即是 , 声虚者即否 。

其 实 天地柱对 于 古 琴音 响 效 果 最为直接 的 影 响 就 是 减少 面板 和 底板 的 共 振效 果 

使琴体 发 声 不 至过大 , 减少混响 ,


使声 音 听起来更为坚实 、 清悅 。
但 天地柱 设置 的 位

置 和 粗细 却 是 需要经验 的 , 位置 不 当 或者 天地柱粗细 不 当 都可 能使古琴 的 音 色达不 到



预期效果 。
如 果还达不 到 减少 混响 的 效果 , 还可在纳音上贴木片 ,
加厚纳音 

“ ” “ ”

当然 , 在 古琴腹腔两 头 , 还可 以看到 韵沼 和 声池 的 设置 。
声池刚好处于

右 手 弹奏琴 弦 的 对应 位置 ,
声 池格挡 部分本 身 也具 有纳 音 的 效果 ; 而 声池 内 部所形成

的 个封 闭 的 小 空 间 也 使得 琴在 被 弹 奏 时 声 音 不会 过于 散溢 能够增加 余韵 韵沼 则


, 。

处在 琴 尾 下 准 的 位置 ,
顾名 思义 , 正 是有可 以 使琴音余韵 回 环飘荡 其 间 的 作 用 。
甚至 

在 髹漆 时 所裱褙 的 夏布和 鹿 角 霜 灰胎都对 古 琴有 定消音作用




但这些控制 声 音 的 构 造又都不 是绝对 的 。 我在 开挖琴腹 的 时候 , 相应的构造都 留



有余地 。

直到最后试音合琴前 ,
智 藏和 尚 为我 的 琴 做 最后 试音 , 感觉散音和上准 的

高音部分有些发哽发 闷 ,
声音 出 不来 ,
就命我将 声 池去 掉 。 而 且 他还 告 诉我 , 包括天

地柱 的 装 配 都 不 是绝对 的 切 以 追求好 的 音 色 为 核 心 只 要 声 音 能够 坚 实 耐 弹 


, , 、

静韵长 ,
并 不 必 拘 泥 于 这 些传 统 结 构 

这种 在 做 琴过程 中 对 声 音 的 控制
關輸



■l
1 0
l l l


琴腹 中 原 来 的 声 池和 正 在被挖 掉 的 声 池


与 弹 琴时对 声 音 的 控制 如 出
( 笔者 摄 

辙 , 通过弹奏古


琴 进而达 到 种 对于 弹琴者和 听 琴者 身 心 的 规范 早 在 东 汉就有人提 出 琴之言 禁




, 。

① 摘 智藏和 尚 未刊书稿 西来意 智 藏和 尚斫琴法 》


自 《 

4 



华东 师范大学硕 士学位论文 

”? “
也 , 君子守 以 自 禁 的观点 。 《 白 虎 通义 》 中 更 是 直接 说 : 琴者 , 禁也 。 所 以 禁止


” ?
淫邪 、 正人心也 。 这与早期儒家 强调 的 乐 教思想 不无关联 , 但 也 使得后 世琴乐 审


“ ” “ ”

美无不 以 中 正平 和 为 其 主 要 的 审 美 标准 。 对于音乐 中 正平和 的要求 ,


自 然就


要 从乐 器本 身 开始 。 于是 , 琴 的 构 造里 面 也 设 置 了 诸 多 控 制 声 音 的 结 构 , 以 达到 


“ ”
通过被 的 声 音 来 达 到 对人 身 心 的

者 禁也 的 基本要 求 禁 种控制和 规范

, 。 

但琴与 人 或 说人 心 又存在着 种相 互作用 的 关系 方面 琴可 以 禁止 邪 淫


一 一

( ) 。 , 

归 正人心 另 方面 琴又 是 通 过人 的 弹 奏 才 能 发 出 声 响 来 的 第 次 见 到 智 藏和 尚



。 , 。

“ ”

的时候 , 他就对我说 :
琴者 ,
所 以 吟其 心 。 这 句 话 源 出 于 明 代李 贽 《 焚书 ?
琴 赋 》

的开篇 

故谓 之琴

《 白 虎通》 曰 :
琴者 , 禁也 。 禁 人邪 恶 , 归 于正道 , 。 余谓 琴者 心 也 

琴者吟也 , 所 以 吟其心 也 。 人知 口 之吟 , 不知手之 吟 ; 知 口 之有声 , 而 不 知 手亦有声



也 

又在 文末 写 到 

同 琴也 以 之 弹于 袁孝尼 之 前 声 何夸也 ? 以之弹于 临 绝之 际 声 何惨也 




, , ,

耳 心 固 殊也 心殊则 手殊 手殊则 声殊 何莫非 自 然者 而 谓 手 不 能 二 声 可 乎 ?


自 , 。 , , ,

而谓彼声 自 然 , 此声 不 出 于 自 然可 乎 ? 故蔡 邕 闻 弦而知杀 心 , 钟 子 听 弦而 知 流水 , 





旷听弦而识 南 风之不 ( 兢 ) , 盖 自 然之道 , 得手应 心 , 其妙 固若此也 。

李贽在文 中很 明 白 地阐述了 种 心 手 相 应 的 理论 琴可 以 归 正人 心 而 心 也可 以


, ,

通过琴来传 达其情 。 即 使是通过琴来 归 正 人 心 , 也 是 以 琴禁 之邪 淫 , 而 以 手 吟之于 心 




用 心 体验琴 曲 意 境 , 通过抚琴来宣 畅 内 心 。 而这里 的 琴则 是斫 琴 中 被 多 方控制 的 



正 之琴 , 自 然又起 到 了 去邪 归 正 的 作 用 。 这 里 的 琴音 与 心 声 似 乎 都 是 通 过 琴 来 得 到

了 种 平衡 与 控制 使其去 除邪 淫 既不过渡张扬 也 不过于 禁锢 而是宣导 出 种中




一 一

, , ,

正平和之气来 

当然 这 些 都 是 基 于 古 人 在 制 琴 的 传 统 中 所 要 追求 的 音 色 在每 代 的 古琴制 作


, ,

中 都会依 照 其 时代 审 美而有 不 同 的 制 作法 智 藏和 尚对于 古琴 的 音色 追求 种宁




, 。 ,

静 、 沉厚 。 在 依 照 上 述 古 法 制 作 的 基础 上 , 他 更 强 调 这种 对琴在 音 色 上 的 追 求 。
所以 

智 藏和 尚 斫 制 的 新琴 ,
往往 需 要 被弹奏 数年 , 才 能够音 声 开 显 

① 范 煜 梅编 历代琴学 资 料选 成都 四 川 教育 出 版社
, 《 》 , : , 20 1 3 ,
3 : 1 7 

② 范 煜 梅编 历 代 琴 学 资 料 选 成都 四 川 教育 出 版社
, 《 》 , : , 20 1 3 ,
3 : 1 9 

③ 明 李赞 焚书 长 春 北 方 妇 女 儿 童 出 版 社 2 0 06 3

( ) . .
: , ,
: 1 25 1 26 

42



华东 师 范大 学硕 士 学 位论文 

琴 的 生命 气 息 古琴 的 主 体性实 现


二 、 :

琴也会呼 吸 ? .

它 是活 的 吗 ?
智 藏 和 尚 的 回 答 是肯 定 的 。
他 这 几 年 有 十 几 张 琴 都被

新 疆 的 琴人 买 去 但 新 疆是 个昼 夜 温 差 大 气 候干 燥 的 地方 所 以 去 新 疆 的琴 就 会


, , ,

面 临 温 差 与 干 燥 带 来 的 双 重 环 境考 验 。
据 我在 琴坊 的 观察 , 卖往 新 疆 的 古 琴返 修率 特

别高 这 些 琴在 去 到 新 疆 段 时 间 以 后 会 出 现塌 腰 隆背 扭歪变形 甚至开裂 的 种种


。 、 、

问题 , 造成这些现 象 的 主 要 原 因 就昜干燥 的 气候 1 。 拿 回 上 海 来修 的 琴 , 有些被进行 了



外形矫正 而有 的 琴在 上海悬挂 段 时 间 就 自 然好 了 在和 些琴人 交流 以 后 得 知


一 一


。 

“ ” “ ”

在 当 代琴坛 , 有 南北琴 之说 , 即 北方制 作 的 琴称 为 北琴 , 北方斫制 的 古琴带




“ ”

到南方声音 般佘 更加 温润 并没有太大影 响 而 南琴 被带到北方 和 许多 被运




, ; ,

到 北方 的 木制 家具 样 如 果 保 养 不 当 就会 开 裂 变 形




我对 这 件 事 情 非 常 好 奇 , 那 有什 么 办法可 以 预 防 古琴在 异 地变 形开裂 呢 ?


我想到

前文提到 的木材处理 会 不 会对 木材 经过 定 加 工 处 理就 会避 免 古 琴变 形 智 藏和 尚


, 。

告诉我 , 斫 琴 要 尽 量 去 找 年 头 够 久 的 木 头 就 是 因 为 它 们 经 过千 百 年 陈 放 , 油 脂挥 发 

材质 松透 、 木性 稳 定 。
但木 性稳 定就会减 少 变形和 开裂 的 可 能 ,
却 并 不 意 味着 它 就 没

有变形开裂 的可 能 。

旦 变 换 了 以 往 陈 放 木材 的 环 境 , 或 是 将 木料裁 开 , 木材往往会

随之产 生 系列 的变化 任何老木头 被 剖 开 后 都 会 出 现 新 创 面 木 性 虽 然 是稳 定 的


。 , , 

但 木 头 的 纤维组 织还有 很大 的 活 性特质 样会开裂变形 既 然 木 材# 形 是 因 为 纤 维





组织还活着 , 那何不 杀死木 头 的 纤维 ? 智 藏未刊 印 的 书稿 中 写 道 



今 人析材有 三病 ,

则 高溫 、
高频 、
真空 、
微波 、
烟气 、
火烤诸法 , 使之 干 燥速

度加快 ;
二 则 面板剖 薄 ;
三 则 以 瓦 灰 与 调 合漆 代 替灰 胎 、
生漆 , 以 上 三 法 能 以 新琴仿

古声 , 松透 响 亮 。 智 师斫琴 十余载 , 常嘱弟子 , 以 此三病为 斫琴大忌 , 改其性而 失其



真 虽善于外 必动于 虽善亦弗可 以为 良矣 此 三 病 能 哗宠 时 然 音 色 流 于媚




, , 内 ,

①
俗 经年后 空 燥 闷 萧俱全 矣



, , , , ,

不 少 斫琴师 都有谈到 被烤过 的 木材 ,


在 显 微镜 下 观察 纤维 尽 断 ,
就杀死 了 所谓 的

智 藏还告诉我
“ ”
木性 这样做 出 来 的 琴声 音都是死 的 有 种 木材 改性 的 处理方


, 。 ,

法 ,
就 是 把化 学 制 剂通过抽 真 空 的 方法输灌 到 木材 内 部 ,
木性基本不会有任何变化 

西方 些 乐 器 的 制 作 就采用 这种 方法 做 出 来 的 乐 器几乎不 受环境影 响 但是 这样




, 。 ,

“ ” “

来 木 性 就 变 得 呆滞 正 如 他在 书 稿 中 说 的 改其 性而 失其本真 为了不 失其


, , 。

让木材在 保持活性 的 同 时 趋于 稳 定

本真 , 智 藏和 尚 宁 愿花 费 更 多 的 时 间 挂壁候稳 , 

而 不 是 将 木 头 进 行 改 性 处 理 或 者 直 接破 坏 木 材 的 纤 维 组 织 

“ ”

① 摘 智 藏和 尚 未 刊 书 稿 西来意 智 藏和 尚 斫 琴法 》 中 的 琴之用 材 篇

自 《 

43



华 东 师 范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

除 了 木 头 在制 作 与 完 成 后 需 要 保持 活 性 漆也 样 生漆 中 有 种 急剧活性 的漆


一 一

, 。

酶 , 生 漆 的 过敏大 多 是 由 漆 酶所 引 起 的 。 在 其 木胎 上 层 层 包 裹 的 生 漆 干 燥 后 , 漆中依

然有 活 性物质 存在 。 在 琴 刚 做好 的 几 年 里 , 不 少 琴会 出 现漆 面 凹 凸 不平 或者颜色上 的


“ ”
变化 在 弹 奏新 琴 的 过 程 中 还有 个 开漆 的 说法 就 是 通 过 长期 的 弹 奏 使琴


。 , 。 ,

弦与 漆面 、 木胎产 生 振动 ,
最 终 将 厚 实 的 灰胎 震 动 松透 ,
声 音 可 以 更 好 的 穿 透漆 面 

“ ”

所 以 这里指 的 活 ,
并 非 是说其有 生命迹象 , 而 是 指 斫 琴者 在 古 琴制 作 的 时 候 , 

然保有木材和 生漆等 原 材料在 稳定 的 前 提 下 富 于变化 的 特 点 。 因 为 琴在 弹 奏 的 过程 中



会 通 过不 断 振 动 使 得 面 板 上 的 灰 胎 与 木 质 变 得 更 为 松 透 在 斫 琴 过程 中 往 往 做 的 略 微

 ,

“ ”
厚实 些 才 不 至 于 弹 奏 几 年 后 声 音 就 空 散无 力 所 以 古人才有 五百年 出 真声 



说法 

我在 次 喝 茶 聊 天 时 对 新 疆琴 友 建 议 既 然新 疆 空 气 干 燥 琴往 往 容 易 变 形 


, , ,

如 用 透 明 胶 带 把 龙 池 和 凤 沼 都封 起 来 这 样 没 有 施 漆 的 琴 腹 内 部 就 应 该 不 会 受 到 外 界

 ,


空气 的 影 响 而变形 了 那 位 琴友极为反对 她说

。 , , 那样 , 琴 就 没有 办 法 呼 吸 了 !




藏和 尚在 旁道 木头的 确不好呼吸 但漆面依然 可 以 呼 吸 琴到 个新环 境
一 一


了 ,
。 了 

可 以先将龙池 、 凤沼封堵住 ;
通过 生漆的灰胎 与 当 地空气 间 的 缓慢呼吸 , 使其渐渐适

应 当 地环境与 气候 , 再将龙池 、 凤 沼 打开 , 木质 也才 能更好地适应 当 地环境 , 减少 变




” 


形的几率 。

“ ” “ ”
可见 , 在 琴人 眼 里 ,
琴是 活的 , 是有 气息 的 。 琴 , 由 于 其材质 , 在使用

和 与 不 同 环 境 的 接 触 当 中 往往会 随 之 产 生 些变化 这 些 变 化 就 是 琴人 眼 中 有 生 命 的


东西 。
没有 了 这些变化 , 琴便 没 有 了 生 命 , 他们 宁 愿不要这样 的 琴 。
所以 ,
好 的斫琴

者 才 更 愿 意 花大 量 时 间 成 本 在 古 琴 的 制 作 上 。
而且 , 由 于手工制作 的 古琴 ,
都是通过

个人 身 体 感 官 的 参 与 而 完 成 的 、 制 作材质 也有差异 , 所 以 每 张 琴所 透 露 出 来 的 气 息 也

各有不 同 可见 琴 因 为具有 定 活 性而 能够 产 生与 周 遭环境所相 互 影 响 的 气 息


。 , , 

又 因 为其所 处周 遭环境 与 制 作者 的 不 同 而 又各有其 不 同 的 气 息 



小结

智 藏和 尚在 古琴 的 制 作 中 , 从 选择 古 材 、 备陈料 ,
到 多 次 漫 长 的 候 稳 过程 , 并非

蹴 而 就 这 使 古 琴在 制 作 完 成 后 依 然 能 够 保 持 种活力 在 温湿 度 变 化 季 节 流 转
一 一

。 , 、 

昼夜更 替 、 区 域 环 境 的 各 种 变换 中 琴 体 外 形 和 音 色 也 会 随 之 变 化 。 在 智 藏与 部 分琴人

古 琴从 来都 是有生命 的 而不 是 固 定 不变 的

心中 件简单乐 器 在 与 件有生命 道


一 一

, , 。

① 根据 田 野 笔 记 20 1 509 1 0 整理 ,
采录地 点 :
归园 田居 ; 智 藏和 尚 与 客人饮茶 内 容 

44



华 东 师 范 大 学 硕 士 学 位论 文  



斫琴者 也通过细细相 端 琢磨 来得到



器 互 相 作 用 的 过程 中 种 从身 体 到 意 识 上对 琴


的 体认 体知琴与人 的 种 互通关系

, 

琴 的 生 命 气 息 还 更 体现在 琴人 的 弹 奏 , 与 该琴 间 的 关 系 。
有 听 智 藏和 尚 讲述 , 

的 琴长久 不 弹 , 而 声 音 收缩 ; 有 的 琴经 常 弹奏而 声 音 开 显 。 这 当 然可 以 用 物 理现 象来

解释 但在琴人 的 认知 当 中 它是 种 具 有 生 命 气 息 的 变化 这 种 变 化 随 着 琴人 的 弹


, , ,

奏而起伏波动 

而作 为 个 以 佛 法参 证 为 志 业 的 僧 人 也 正 是 在 斫 琴 的 过程 当 中 透过 身 体 与 琴 材


的 互动来体验做人与 修行 的 奥 妙 在斫琴与 弹 琴 技术 实 践 与 艺 术实 践 的 身 体 体验 中
。 , 

逐渐 由 这些 实 践所产 生 的 身 体感来作 为

种 修 行 路径 。 这种 艺 术上 的 体验与 佛 教修行

这 也 许就是 历 史上众 多 琴僧 可 以

中 禅宗 的 顿 悟 也 有 着 非 常 多 的 相 似 之 处 , 以 琴理 喻



禅 的原 因 而 智 藏和 尚 的 斫琴 实 践 也正 是其作 为 自 己修行 种身体实践

。 

45



华东 师 范大 学硕 士学位论文 

46



华 东 师 范 大 学硕 士 学 位 论文 

第 五 章 结论 与 反 思

古 琴 之所 以 被 文 人 群 体 作 为 礼 乐 治 世 、 修身 理 性 的重 要实 践过程 , 必 然有其 偶然

和其 内 在所具 物性 的 因 素在其 中 如 早在 士人 阶层形成 时 期 琴 己在庙 堂和 民 间 被




。 ,

人们 弹 奏 , 用 于 祭祀 典 礼 的 伴 奏 或 是 男 女 抒 情 的 媒 介 ; 亦 或孔子在 编删 民歌 的 时候 

“ ” “ ” “ ”
有感于 琴瑟 友之 的 人生 意 境 ,
故也 以 琴 作为 自 己 乐 的重 要实 践和修养方

式 ; 再或者 , 对于 古琴 的上 古传说 , 的 确 就 是 从 琴 的 产 生 时 期 就 己 在 流传 ; 琴的确 因



为种 种 看 起来客观和 主 要 的 原 因 而 成为被 中 国 古代 文字记述最 多 的 器 乐 仅 管早在




“ ”
千 多 年前 的 唐代就有人感 叹其 古调虽 自 爱 ,
今人多 不弹 。
①但 在 随 后 的 一

千多年


“ ” “ ” “ “
将其传 承
” ” “
仍然有数不清 的 文人用 以 修身

里 , , 。
围绕 琴 的 弹 、 触 、
抚 、 鼓 

“ ” “ ” “ ” “ ”
操 弄 听 斫 等等 系 列 的 身体实 践 究竟 能够给身 临 其境 的 人带来 怎


、 、 、 ,

样 的 身 体经验和 身 体感 , 能将人 带入到 什 么 样 的 音 乐 境界和 人生境 界 



第 一

节 结论 : 作 为 修 行 之 身体 与 琴 的 互 动过 程

琴终 宄是 以 中 国 文人为主流群体 的 个重要符 号 象征 尽 管历 史上琴僧 辈 出 




, ,

总 难掩他 们 与 文人 间 的 关 系 或可视其 本 身 就 是 僧 人 与 文 人 的 个重要 交叉群体 




, 。

“ ”

当中 , 既有文人 禅悦之风 的影响 , 也有佛 教僧 侣 文人化 的 倾 向 。 因 此上 ,


琴僧 音


“ ” “
乐 终 宄 也 是 文 人 音 乐 的 佛 教文 化 倾 向 但历 代琴僧 中 也不 乏 音成佛 和 以 琴说


” “ ”
法 者 ; 正 如 文人可 以 以 琴载道 ,
僧 人也 同 样 可 以 从琴 中 体悟佛法三 昧 。 那么 

无论 是文 人 的 修 身 还是僧 人 的 修行 ,
他 们 在 用 身 体去 实 践 古 琴 的 内 在 过 程应 当 是 怎 样

的 

我们 至 少 从斫 琴僧 人 智 藏 和 尚 的 生 命态 身 体 层 面 , 通过对其 弹 琴和 斫 琴这 一

体物


“ ”
入 微 的 细 致 过 程对 身 体与琴 的 互动有 了 个较为 基本 的 把握 从 中 我们 可 以 悉 知


① 唐 代诗 人刘长 卿 的 著 名 诗 篇 泠泠 七丝 上



《 听弹琴》 : , 静 听 松风寒 ?
古调虽 自 爱 , 今人 多 不 弹 。

47



华 东 师 范 大 学硕士学位论文 

智 藏 和 尚 的 个 人 身 体 经 验 及 其 身 体 感是 如 何 作 用 于 他 的 古 琴 实 践 活 动 , 同 时又是如 何

在 围 绕古琴 的 系 列 活动 中 进 步 养成这些 身 体 经验和 身 体感 的 这 回 旋延 伸 过




一 一

程的核心 恰 恰 是 智 藏 和 尚 在 其 身 体 与 琴 互 动 过程 中 体 物 入 微 的 经 验 过 程 这 过程


, ,

使人 与 琴 相 互 体 化 , 进而 达到 彼 此 的 某种 契合 与 完善 

古 琴实 践 中 的 身 体 感 与 身 体 经 验


日 常生活 中 , 我们 总 以 自 己 的 身 体 去 感受 周 围 环 境所传 递 的 讯 息 , 这些信 息在反



复地接触 与 人们 在 自 己文化脉络 中 习 得 的 符号 相对应 ,


久而 印 记于 身体 ,
并 在 之后 的

身 体感受 中 反复修 正 , 这 便可 视作 身 体经验 的 过程 。 而我们 对于 日 常生活 中 习 惯 的诸



多 身 体经验 往往 并 不 是来 自 于 单 感官 比 如 对 于 雅/俗 美 丑 冷清 热 闹 当 地 经


, , 、 / 、 /

验事 项 ,
都 是 需 要 多 重 感 官 的 信 息 与 相 应 的 文 化 隐 喻 相 结 合 才 能 形 成 综合 的 身 体 感 

在这 身体感 的基础之上 个 人才 会 经 由 己和 集体 的 经验来产生 系 列 的 行动


一 一

, 自 

在 古 琴 的 实 践 过程 当 中 也 同 样 需 要琴人 具 备 定 的 身 体经验和 身 体感来作 为体




“ ”

验古琴 的 基础 这种 基础 有很大 部 分在 中 国 雅 文 化 中 被 称 作 诗外 功 夫 当然


。 , ,

“ ” “
我们 可 以 把 围 绕
” “
还有另 外 部分是 诗的功夫 诗 而 专 门 下 的 功 夫 称作 诗内


” “ ” “ ”
功夫 , 而 无 意 识 的 看 似 与 诗无关 的 其他 功夫 便可视作 诗外功夫 。
不过 , 不管


“ ”

是诗 内 功 夫还是诗 外 功 夫 对于 个群体整体 的 文 化来说 可称 作 修养 我们 经




, , 。

“ ”

常说 个人有 修养 其 实是指 种 修 养过程所达 到 了 某 种 程度 修养本身 乃 是


一 一 

, ,

个身体经验反 复修正 的 过程 也 是对 个 人 身 体 感 的 培养 过 程 那么 实践 古 琴 所要


, 。 ,

“ ”

具备 的 修养 , 也 即 琴人所要不 断修正 的 身体经验和 身 体感 。 在传统 中 国 社会 中 



文人修 身 的 琴作 为文人修养 的 个 重 要 条件 而要实践古琴也 同样 需要具备 定文人




一 一

修养 从而养成 套 自 我对琴 的 身 体 感 并进 步作用 到 古琴实践 中 去


一 一

, , 

比 如 古 琴 曲 中 所涉及 到 的 各类典 故 , 看 似 己 经 成 为 文 学 化 的 经 典 故 事 但 往往 要

 ,

真 切 理 解故 事 情 境 则 需 要 琴 人 有 着丰 富 的 人 生 经 历 或 者 阅 历 每 首 乐 曲 典 故所 体


, 。

现 的 主题都 是 多 维度 的 而非单 主题 这 也 使 得 真 切 体 会 琴 曲 意 境 变成 件困难的




一 一

, ,

事情 琴人将 己 置 于 琴 曲 意 境 的 叙述 当 中 将 其集 中 为对该 琴 曲 综合 统 的身体感



自 , 

48



华 东 师 范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文  ^ 

进 而 将其 作 用 于 琴人 对 琴 曲 听 、 触 等 感 受 过程 。 当然 , 琴 曲 意 境 也 许太 符 号 化 , 己经

成为 种 象 征 性表达 但 当 这 种 象 征 性 的 情 感 内 化 为 琴人 身 体 的 直 观感 受 时 这种实


。 ,

践 本 身 就 成 了 琴 人对 于 琴 曲 的 体 化 

这正 如 智 藏和 尚在 弹奏佛 教主 题 的 古 琴 曲 《 普 庵 咒 》 时 形 成 其 特 有 身 体 感 的 过程

样 在学 习 弹奏这 首琴 曲 之 前 智 藏和 尚 就 己 经在 经历 个 寺庙僧 人 的 常生活 了



。 , 

只 不 过他 当 时 还 对 自 己所经历 的 生 活 习 焉 不 察 。 当 在 学 习 弹奏 《 普庵咒 》 这首琴 曲 的



时候 , 反 复 鸣 奏 的 主 旋律 又 使 他 感 到 相 当 的 乏 味 。
但几乎所有记 载 《 普庵咒 》 琴 曲 的

琴 谱 题 解 中 都 会 介 绍 到 这 首 琴 曲 所描 绘 的 意 境 , 那就是佛 教寺 院 的 晨钟 暮鼓 、 梵音缭

绕 、 祥和 安然 的 佛 门 净土 。 这时 , 智 藏和 尚 再经历 其 日 常所过 的 僧 人生活时 ,


就对 竹

影 摇 阶 月 影 沉潭 清 风 吹 铎 还 有 僧 人 在 寺 庙 中 的 起 居 常有 了 种 緣合 意 象 的 感 受

、 、 日 

他从前人 本 己 积 淀 下 来 的 佛 教寺 院 综 合 意 象 的 结 晶 普庵咒 》 中 得来 了 抽 象 的 意


境感受 和 己在 佛 教寺 院里 的 综合 实 践 的 具体 的 意 境感 受相 结 合 形成 了 套自我



自 ,

对 《 普庵咒 》 的 综合 性 身 体感 

当然 这 系 列 的 的 综合性 身 体 感和 身 体经 验还源 于 看似与 琴 曲 普庵咒 




, 自 《 》

关 的 其他事 项 , 比 如 因 为 琴而 与 之往 来 的 文 艺 圈 人 士 , 初 中 学 历 都不 到 的 智 藏和 尚 在

与 之 交往 的 过程 中 , 学 习 得 到 了 众 多 传 统 中 国 文 人 的 审 美 意趣 , 这些意趣凝结在诸 多

的 传 统文 化 意 象 上 。 比 如 智 藏和 尚 参 与 到 诗词 歌赋 的 记忆 学 习 当 中 ,
诗词 的 意境和 意

象 则 被其 习 得沉淀 ; 而这些诗词 意 象又 与 智 藏和 尚所参 与 的 书 画 意蕴所连 同 , 特别 是



当 中 的 意 象 性事物 是 在 具 体 的物 象 上 传 递 着 多 种 抽 象 性 意 涵 表达 这 种不 易 言表


, ,

的 诗词 书 画 意 境 , 这类意境与 文人创 作 出 来 的 古 琴 曲 的 意 境都 是相 通 的 。 因 此上 , 

“ ”
中 国 传统 的 文 人文 艺 类 当 中 往往 每 项 艺术都强烈 体现着 功夫在 诗 外 的 修养理


论 智 藏 和 尚 也 正 是透 过 这种 古 琴 的 内 外 功 夫 来 作 为 己的 种 综合修养 这类综 合


。 自 ,

修养可 以 转化为其对某 首 琴 曲 意 境 的 具 体 身 体感 再滋养 出 更新 的 文 艺 修养 这


一 

, 。

修 养 的 内 外 互 补 连通 也就起到 了 作 为 种 修 行 的 细 致而 复杂 的 过程

, 

不过 , 这种 修养积 淀 的 过程 中 除 了 有来 自 于传 统文 人 的 集体性经验 , 还有个人经



验参与其 中 。

如 智 藏和 尚对于 《 阳 关三叠 》 《 关山月 》 《 渔樵 问 答 》 等众 多 琴 曲 独 到



49



华 东 师范大学硕 士 学位论文 

的 个 人理解 , 是来源 于 他 在 出 家 当 和 尚 、 在 学 习 古 琴弹奏 、 开始 古 琴 制 作 、 教人弹奏



古琴 还 有 与 人 合伙 办 厂 寺庙开发项 经 营 失败 武夷 山 闭 关等等个人经历 这


, , 目 、 。

系 列 曲 折 的 个 人 经 历 促 成 其对 夫 妻 两 地 相 思 、 友 人饯 别 、 渔 樵 生 计 为 艰等 等 具 体 琴 曲

“ ”
意 象产 生 种 无奈 的 意 境理解 智 藏 和 尚 进而 在 琴 曲 表 达 上 传 递 出 对 于 这 钟 琴 曲


“ ”
意境 无奈性 叙事 来 作 为 自 己 个人性 的 种宣导

, 

“ ”
透过 具身 这 知 觉 现 象 学 的 概念 为 视 角 无论是从 智 藏和 尚 弹奏古 琴 的 身 心


实 践 还是其斫 琴 的 多 种 感 官 的 身 体 性 参 与 都 可 以 将 其 借 琴来 进行 的 系 列 活动视作


种修行实 践 而 其 之所 以 会有 如 此 的 琴 曲 意 境 理解 斫琴理论 的 实践 无 不 来源 于


。 、 ,

他个 人从 个农人到 个工人 渐而转为 个艺人 僧人 琴人 琴僧 的 个体生命 态




一 一 一

、 、 、 、

经历 。 这些经 历 促成 了 他在 围 绕琴 的修行 实 践不 断进行 , 但 这种 实 践本身对 于


个修

行者来 说又是 种必须 这二者之 间 有 种 紧密 的相 互关系


一 一

, 

二 、 体 物 入 微 的 经 验过 程

“ ”
单单具备 了 个文人 的 修养 对 于 古 琴 的 实 践 还 差 最 为 关键 的 步 那便是 实


一 一

践 过 程本 身 正 如 前文所述 身体经验是 个 不 断采 集信 息 处理信 息 储藏信 息


。 , 、 、 

再 将 储藏在 个 人 与 集 体 的 经 验 性 信 息 提 取 用 以下 轮 的信 息 处理 当 中 而在 这 


一 一

, 。

程中 则 需要借助于 系 列 象征性 符 号 来进 行表达 这些 接 受 到 的 信 息 和 象征 性表达




, ,

中 间 所 传 递 的 综 合 性 身 体 反应 便 是 身 体 感 。 而信 息 的采集 , 处理身 体 的涉身 性 , 还需



要具体 的事项和 环境 如 琴 人 对琴 的 身 体 感 则 需 要 琴作 为 个重要 的 意 义和 信 息




一 一

。 ,

发出物 其所发 出 和 产生 的信 息和 意义 除 了 过 去 多 个 世代 在 琴这 象征符号上累 积




。 ,

的 意 义和信 息 以 外 , 还有 琴本 身 内 在 的 物 性 

智 藏和 尚 作为 个 以 研 琴为业 的 僧 人 制 作 古 琴是 其 常 的主要实践活动 也是


, 日 ,

其主要 的古琴实践过 的 。 制 作 古 琴 从选材 到 装 弦 弹 奏 , 是 制 作 者 通过 自 己 长 时 间 的 亲



身 实践 而将 块 陈年 朽木 削 斫修磨 成 件 集木 工 漆艺 声音为 体 的 综合性 艺 术


一 一 一

、 、 

古 琴作 为 件器物 其 既 有 漆 艺 木作 的 观 赏 美 又 可 以 通 过 弹 拨 琴 弦 来 发 出 美妙 的 声


, ,

音 ,
从而 衍 生 出 更 为 综 合 与 多 元 的 艺 术 形 式 。
智 藏和 尚 投入其 身 体及 其 身 体 感在 制 作

50



华 东 师范大学硕士 学 位论文 

古 琴 的 整体 过 程 当 中 从 块 木 板 的 选 择 他 便要 开 始 投 入 自 己 的 身 体 与 感 官 在 里 面

, , 

他 需 要 先 拿 过 木 板 正 反两 面 反 复 观 察木板 的 纹 理 是 否 通 顺 、 有无结疤 、 宽窄 薄厚 的尺

寸 是 否 合适 , 再用 自 己 的 指 关 节 敲击 木 板 上 不 同 的 位置 , 听 取 木 板所 发 出 的 声 音 和 不

同 位置 所 发 声 音 是 否 适合 用 于 制 作 古 琴 的 面 板 

“ ”
再 如 排杀音 的 过程 我起初 并不 理解 。 杀音 为 何物 ? 即 便 多 数文献 中 都有记载 

“ ”

但 杀音 作为 类声音 的 总称 难 以用 语言 来描述 只 有通 过 多 次 实 践才 能进而理




, 。

“ ”

解到 杀音 的 古琴上 怎 样 的 种情况 大概是什么 样 的 声 音和 手感 什 么 原 因 才会




? ?

“ ” “ ” “ ” “ ”
造成 杀音 的产生 ? 对于 杀音 的认识 ,
就如 中 国 人对于 身体 虚 和 酸 

身 体感认 知 样 必须长期处于 己有 的 这种 文化 当 中 结 合生 活 中 某种 身体 感 受和 多


, ,

种感官项 的 综 合 来对 应 于 自 己 所 处 文 化 中 己 有 的 某 个 符 号 最终 ^这 特殊的 身


目 , ?

体感 

而像如 古 琴制 作 中 对于 声 音 的 控制 表 面看 起来 是 个人对 琴 的 主 导 性 过程 


, ,

在 古 琴 与 人 的 整个 实 践 过 程 来 看 却是 个 互为主 体 的 互动过程 由 于 琴人对 于 古琴




, 。

“ ” “ “
古 琴 的 制 作 过程 中 设置 了 诸 如

音 色 的 审 美标 准和 审 美 需 求 , 纳音 、 天地柱 、 

“ ”
这 使 古 琴 在 发 声 的 过 程 中f 声 音 不 至 于 过

池 韵沼 系 列 抑制 声音发 出 的 部件 

、 ,

于 张扬 , 而显 的 内 敛 、 平和 。
但 这种 内 敛 不 代 表这 呆滞 死板 。 正如 智 藏和 尚 和 他的 琴

友们所认为 的 那样 , 古 琴是要从木质 到漆胎还有 声音都保 留 有其活性和 生命气 息 的 



古 琴 的 器 物和 声 音 都将像 人 样 随 着 周 围 环境 的 变化而 发生 系 列难 以 预见 的状况


_ 一



而且每 种 琴 因 为制 作 的 原材料 环境 制 作 者和 制 作 者制 作 时 的 心境不 同 而 显得与




、 、

众不 同 也即每 张古琴都用 于 己独特 的 生命气 息 这个时候古 琴 己经产生 了 其主




, 自 。

体性 

“ ”
正 如 智 藏和 尚 经 常 引 用 的 句古话 琴宜近人气 样 琴 的 生 命气 息 则 来 源 于


一 一


琴所拥 有 的生命气 息 首 先来源于 其制 作 者 的 气

其所近 的 人气 , 也就是人的气 息 。

息 , 如 在 制 作 古 琴 时 所投入 的 身 体 、 身 体感 官甚至 是个人 的 情 感 , 在 砍 削 修 磨 的 过程



中 不断赋予 最终 床成 品 的 古琴 被 琴 人 所弹 奏抚 弄 逐渐拥 有其主人 的 气 息


。 , , , 

而 被 制 作 出 来 的 被 控 制 了 声 音 的 中 正 平 和 的 琴器 , 和 拥 有 了 琴人 气 息 的 古琴 , 反过来

5 



华东 师 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也会影 响 弹 奏人和 聆 听者 。
就 像 很 多 人 说 有 些 劣 质 琴 会把 人 的 耳 朵 弹 坏 的 。 意 思是说

不 好 的 琴 从手 感 到 音 色 都会 对 人 产 生 不 好 的 影 响 其不好 的 特质 正 是 种坏 的气息

, 

琴人在 实 践 古 琴 的 过 程 中 , 是调 动 自 身 的 身 体经验来 收集琴上所 阐 发 的 诸 多 意 义



和信息 进而在进 步形成其修正 过 的 身 体感 体 物 入 微 的 过程 正 在 于 身 体 与 琴在




, 。 ,

这 经验过程 中 的 互 为主 体 性 制 作 者和 弹奏者在 塑造古 琴 的 同 时 也被其 所塑造好




。 ,

的 古 琴 所 塑 造这 个 人 的 身 体 , 尤其 是 自 己 的 心 性 

古 琴 作 为 中 国 古 代雅 文 化 的 部分 直 以 来 都 是 中 国 传 统 文人 的 精 神 象 征 


一 一

, ,

表 了 中 国 古 代 文人 的 精 神 追求 和 审 美趣 味 。 琴 因 而 成为文人 的 修 身 之器 , 在 佛 教传 入

“ ”
中 国 的 最初 几 百 年 间 由 于 僧 人 的 文人 化 渐 而 出 现 了 琴僧 这 群体 他们 也 将琴


, 。

作为 种修行道器 在其诸 多 的 艺术活动 当 中 也对琴学做 出 了 定贡献 而 历 代 琴人




一 一

, 。

的 弹 琴操 缦 之 于 古 琴 制 作 又 是 个 相 互作 用 和 影 响 的过程 大 量 琴人 包 括 琴 僧 在 抚 琴


之余 参 与 到 古 琴 的 制 作 和 研 究 当 中 , 将 对 琴 的 音 乐 理 解融 入 到 琴 器 的 整 体 结 构 及 其 制

作当中 

“ ”
在 琴学之 中 琴器 作 为古 琴艺 术 的 物质 载体 综合 多 种 感 官艺 术于 体 


, , 。

古 琴 的 制 作过程 中 更是 种 多 感 官 的 参与 过程 通 过制 作 者 与 器 物 所 产 生 的 身 体 感

, 

而 逐 渐 产 生 对 琴 的 综 合 认 识 与 理解 在这 身 体感知 的 过程 当 中 也是 个斫 琴者与


一 一

。 ,

琴器 相 互影 响 的 过程 。 制 作 者根据 自 己对 于 音 色 的 审 美标 准 去在 琴器 的 制 作 中 进 行控

制 , 把 自 己 对 于 琴 的 理解应用 于 古 琴 的 制 作 当 中 。 古 琴 也 因 为 手 工 制 作 的 身 体参 与 而

具有 了 与 众不 同且可 以 与 周 遭环境 , 甚至抚琴者来相 互影 响 的 生命气 息 



智 藏和 尚 作为

位 当 代 琴僧 , 在 古 琴经历 了 百 年 以 来 的 数 次运动 和 几十年琴 僧 断



代 以后 以 不 同 于历代琴僧 的 面 出现 他脱 离 了 中 国 寺 庙 的 体 制 独 自 人隐于 俗



目 。 ,

“ ” ”

作 为生计 而其作 为生计 的



世当 中 以 自 己的 技之长 斫琴 恰恰又与 


, 。 , 自

的 佛 教修 行 有 部 分 相 似 之 处 , 他 把 古 琴 制 作 及 演 奏 的 艺 术 实 践 同 时 也作 为 自 己 修 行 的

部分 从 古 琴 漫长 的 制 作 过程 中 对器物进行反复雕琢 端详 触摸 叩击 聆听


。 , 、 、 、 、

等 多 种感 官 途径来综合把握琴 并且理解它 在这 过程 中 最 需要处理 的 核 心 问 题




, 。 ,

52



华 东 师 范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文  

则是 种 对 声 音 的 控 制 技术 在 结构 设置 的 基础上 斫 琴者 通 过反 复 测 试 与 调 整 


。 , ,

使古琴 的 发声达到 己 所 要追 求 的 音 色 效 果 并 且 通 过规 范 地 弹 奏

自 。 ,
来发 出 中 正平


和 的声音 这种对身体及声音 的控 制 对于 个不 是严 守 清规 的 僧 人来说 是另
一 

。 , ,

“ ” “ ”
种 意 义上 的 方 便法 门 , 即 借着文 人 琴道 的 修身 之用 来作 为 自 己 的修行实践 

“ ”
而 个 佛 教僧 人从事 佛 学修 习 以 外 的 事 情 也 正 符合 大乘 佛 教 五明 ①的修习


“ ”
之道 。 其中的 工巧明 正是 以工艺 、 音 乐作 为利益众生 的 内 容 , 在 参与 这些艺术实

践 活 动 的 同 时 也 对 佛 法有 了 更 多 了 体 悟 与 认 知

这 也符 合历 代琴僧 中

。 以 琴 理 喻禅 

“ ” “ ”
以 琴载道 以 琴说法 ②的方式 而 非 直 白 地用 语 言 文 字 来表 达 作为 名 琴僧

、 , 。 

智 藏和 尚 在 斫 琴过程 中 , 融 会 了 个 人对 生 活 的 认 知 和 生 命 的 体 悟 , 以 做人和 修行 的道

理 来进 行 着 自 己 关 于 琴道与 佛法 的 身 体实 践  梦

 。

而 就琴 与 琴 人 的 相 互 关 系 , 正如 文 中 所描述 的 智 藏和 尚 在 弹奏琴 曲 时对 琴 曲 意 境

的 理 解 与 弹 奏对 的 进 步 检释 样 他在 弹 琴 时 所 形成 的 身 体感和 他通 过 自 己 个 人经


一 一

验 投入 到 对 琴 曲 理 解 当 中 的 时 候 ,
就使 得琴 与 琴人互相 作 用 产 生 了 重要 的 意 义 , 

使得

琴人 在 弹 奏 古 琴 时 融入 了 自 己的 个人经验 , 也使得琴 曲 的 意 义在 琴人 身 上得 到 再生 

至 于 古 琴制 作 则 是 活生生 地将 身 体投入 到 张古琴 的 孕 育 当 中 制 作 者运用个人 的




, ,

综合感 官 审美来塑造古 琴 的 全部 , 包 括对于 古 琴声 音 与 生 命气 息 的 赋 予 。 而 当 古 琴被



赋予 了 人们所期许 的 中 和之声和独有 的气息之后 , 这 张 琴又反过来对 琴人产 生影 响 



依 照 其 所 具有 的 特质 和 气 息 与 琴人 互 相 影 响 这 琴人与 琴 的 长期互动 构 成 了 琴人


。 ,

以 琴修 身 、 以 琴修行 的 整 个 古 琴 实 践 活动 , 也 就 刚 为细 致地诠释 了 千 百 年来 中 国 古 人

是如 何把古琴作为 种修身 修行之器 的


、 

 

“ ”
① 五明 谓 学 问 学 科 为五 门 学 科 概括 了 当 时 所 有 的 知 识 体 系 此 所谓 五 明 为 声 明 因 明 医 方 明

明 、 , , ? 、 、 

工巧 明 、 梵 语 / p as t ha na v dya 又 作 世 工 业 明 巧 业 明 指 通 达 有 关 技 术 工 艺 音 乐 美 术 书
内明 ? s i l

i .

 、 . 、 、 、 、

术 占 相 咒 术 等 之 艺 能 学 问 参 见 《 佛 学 大 词 典 》 h t t p / / f o d a n g o o dwe b c n / d c t r e a d a p ? D 2 9 9 9
、 、 ? , : i .

. i _
l .  s I



② 淸 末 琴 僧 释 空 尘 在 去 《 枯 木 禅琴谱 》 的 自 序 中 就 有 写 到

自 梵僧居月 善琴 继 以颖 f 聪师 维公 义公 : , j 、 、 、 

咸 以 琴理喻禅 见于 旧 简 者 不可 以 数计 ,
见 淸 释 空尘 编 著 的 《 枯木禅琴谱 自 序 》 收于 《 琴 曲 集成 》 第


 ( )

, (

二十八 册 北 京 中 华 书 局 20 0 4
) , : , 1 : 1 

53



华 东 师 范大 学硕 士学位论文 

第二节 反思

人 类 学 对 于 身 体 和 感 官 的 研 究 甚 至可 以 追 溯 到 其 学 科 的 创 始 初 , 那 时 人们 总 是 把

人 的 身 体 和 心 智 分 开 来看 待 这种 思 想 直持续到 世纪 中 叶 维克多 特纳 等人




, 20 。

开 始 强调 应 该 对 经 验 进 行 研 宄 , 格 尔 茨 也 开 始 在 阐 释 人 类 学 的 相 关 论述 中 呼 吁 大家 应


“ ”
该 回 到粗 糖 的 地面 上 这 时期 梅洛 庞蒂 M a ur
i c e  M er 的知 觉


P o nt y

e au

。 , ( l )

现象学 也开始广 泛流行 , 人类 学 的 感 官 研 宄 中 开 始广 泛应 用 其现 象 学层面 的 生命 态 身



体作为 己 的 研 究视角 感官 民 族志 结合人类学 的 些 具 体 研 宄 方 法开 始 了 系列的




一 一

自 。

研究 

尽 管对 于 感 官 和 经验 的 研 宄 和 其 他人类 学 研 宄 样 都 以 参与 观 察和 深入访谈作


为 主 要 方法 , 但 却 强调 要尽 量摆 脱传 统研 究 中 以 视觉 和 文本 为主 导 的 影 响 。 这便使得

研 宄 者要 更加 充 分深入参与 到 田 野工 作 的 观察 中 去 , 把 身 体 体验 放 在 其 田 野 实 践 的 中

心 位置 将 田 野工作作 为 项具身 具 地 的 学 习 过程

, 、 

本文 旨 在 以 身体经验和 身 体 感为 角 度 来 阐 释琴人在 古 琴综合艺 术实 践 活动 中 的



微妙关 系 文章 以 当代 位 斫 琴僧 人智 藏和 尚 的 古 琴实 践 为例 但要 想 细 致揣 摩 智 藏


。 ,

和 尚在古琴实践过程 中 的 身体感和 个人经验 , 则 必 要参与 到他 的 生 活和 古琴实 践 当



中 某种 意 义上说 本文 的 田 野调 查便是感 官 民 族 志 的 次 尝 试和 实 践

。 , 

所以 , 文 章 的 多 数 材料 是 将 自 身 体 验作 为 多 种 感 官 的 实 践 而 获 得 的 。
即在 田 野 中

以 自 身 的 体验为核 心进 行 田 野观 察 , 通过 自 身 的 多 种 感 官 和 具 身 性 体验 参 与 到 研 宄 对

象 的 生活 中 通 过 我 个 人 的 眼 耳 鼻 舌 身 意 来把我 所 获 得 的 系 列 感 官 性 知 识 身 体化

。 

通过这样 种 经 由 感 受在 体 化 的 过 程 来 细 致揣 摩 研 究 对 象 的 感 受 由 此而 言 我所 做


。 ,

的 民族 志研 宄 非常 类似于 我 民族 志 即 以 自 己 的 体验作 为 


自 ( ant o e nt h n o g r ap h


y ,

研 究进路 

但是 直到我 年 多 的 田 野将要结束 的 时候 我才开始 意 识 到 貌 似我 对 研 究 对




, , ,

象 的 理解才 刚 刚 开始 。
在田野中 , 我 自 己 也 开 始 学 习 古 琴 的 弹奏 和 制 作 , 特 别 是在 古


“ ” “ ”
琴 的 制 作 过程 中 那 种 煎熬 能让人更为真切 地感 受 到 床 古 琴从 形 到 神 


, ,

54



华 东 师范大 学硕 士 学位论 文 

完 善 过程 。 利 用 具身 理 论作 为视角 来描摹智 藏和 尚 的修行实践 , 其 实 是在用 研宄者 自



己 的 具 身 去 映照 、 试 图 能够理解 、 体 察到 研 究对 象 的 具 身 感 悟 , 把握其 更为 真切 的 生

命态 

可是 , 尽 管 我 多 么 深入地 去 理解研 宄对 象 , 去 体验 古 琴 实 践 中 的 多 种 过 程 , 我最

终 发现理解

个人 , 何其艰难 , 直到 快要 结 束 田 野 的 时 候 ,
才感觉到 自 己 好像才 刚 刚

开 始 理 解 智 藏和 尚 才开始 能够透过 田 野 中 的 些 事 项 来细致地体 知 其 背后 的 逻辑


, 

也就是说 , 无论 我 多 么 努 力 试 图 体 验 研 究 对 象 的 生 活 方 式 和 去 竭 尽 全 力 地 理 解 对 方 的

想 法与 感 受 , 我都无法做 到和 对 方 的 感 受完全 吻合 , 这种 体 验越深入 , 这种 意识则 月



明显 。 幸而 ,
人类 学 不 是要求 要完全地理 解 他 者 的 立 场 和 观 点 , 因 为这 根本就 做 不 到 

人类学 的 研 究需要 自 我 与 他者 的 相 互 映 照 , 这 样 才 能对 做 他 文 化 做 出 相 应 的 译 介 。 

是我也不得不承认 试 图 去 全面深入理解他者 的 这 前 提工作 简 直是 项根本完成 的




一 一

工作 , 只 能 无 限逼近而 无法完全吻 合 



55



华 东师范大学硕 士学位论文 

56


华 东 师范大学硕 士 学 位论文 


参考 文献

著 作类


[ 1 ] 【 法 】 爱弥尔 ?
涂尔干著 .
渠 东 汲 喆译 宗 教 生 活 的 基 本 形 式


[ M] .
北京 商务 印 书

 :

馆 ,
20 1 1 

[ 2] ( 汉 ) 蔡 皇 琴操 .
[ M] .
收于査阜 西主 编 , 《 琴 曲 集成》 ( 第 30 册 ) [ C] .
北京 中 华

 :

书局 , 20 1 0 ( 6) : 1 8 

[ 3 ] 【 美 】 蒂姆西 ?

赖 斯 著 黄 婉 吴 艳 黄 泉 锋 译 愿 它 充 满 你 的 心 灵 体验 保 加 利 亚 音
. 
 , ,
. :

乐 [ M] .
上海 上海音乐学 院 出 版社 :

20 1 1( 1 ) 

[ 4] 范 煜梅 历 代 琴 学 资 料选 .
[ M] .
成都 四 川 教育 出 版社 :

20 1 3 : 1 7 

[ 5 ] 【 荷 兰 】 高 罗 佩 著 李 美 燕 译 琴 道 台 北 联 经 出 版 事 业 股 份有 限 公

 ? .



20 1 5 ( 3) :  40 43 

[ 6] 【 荷兰 】 高 罗 佩 著 宋 慧 孔 维锋 王 建欣 译 琴 道 .
, ,

[ M] . 上海 沖 西 书 局 ,
20 1 3 

[ 7] 耿 慧 玲 等 主 編 琴 學 荟 萃 第 三 届 古 琴 國 際 學術 研 討 會論 文 集 . : [ C] .
济南 齐鲁书 社 : 

20 1 2 

[ 8 ] 郭平 古 琴丛谈 修订版 .
( ) [ M] .
济南 山 东 画报 出 版社 :

20 1 5 

[ 9] 黄河 涛 禅 与 中 国 艺 术精神 . [ M] .
中 国 言 实 出 版社 ,
2007 

[ 1 0 ] 黄 翔 鹏 总 主编 袁荃 猷主 编 中 国 音 乐 文 物 大 系 . .

北京卷 , 郑州 大 象 出 版

 :

社 ,
1 999 : 280 

[ 1 1 ] 黄 翔 鹏 总 主编 马 承源 王 子初 主 编 中 国 音 乐 文物 大 系 .



上海卷 江苏卷 郑 州 大

 ,

象 出 版社 , 1 996 。 1 2 : 2 9 6 

[ 1 2 ] 【 美 杰里 】

D .
穆尔 著 欧 阳 敏 邹乔 王 晶 晶 译 人类学家 的 文化 见解

, ,

[ M] .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249


2 0 09 : 250 

[ 1 3 ] 【 美 】 吉尔兹 ( Ge ert z , C . ) 著 王 海 龙 张 家瑄译 地方性 知 识 阐 释 人类学 论 文




 ,
. :

集 [ M] .
北 京 中 央编 译 出版社 :

2000  ( 1 ) :  93 

[ 1 4] 【 美 】 克利福德 ?
格尔兹 ( Ge er t z , C . ) 著 纳 .
日 碧力戈等译 文化 的解释 .
[ M] 

上海 上海人 民 出 版社 :

1 9 99 . 1 

[ 1 5 ] 【 英 克里斯 希 林著 李康译 身 体 与 社会理论




. .
[ M] ?
北京 北京大学 出 版社 : , 20 1 0 

220 

57



华 东 师 范大学硕士 学 位论文 

[ 1 6] ( 明 ) 蒋 克 谦 琴 书 大 全 收 于 査阜 西 主 编 . ? . 《 琴 曲 集成 》 ( 第五册 ) [ C] .
北京 中

 :

华书局 ,
20 1 0 : 1 00 

[ 1 7 ] 李美燕 琴道 . : 高罗 佩与 中 国 古琴 ( 上册 ) [ M] .
香 港 香 港 大 学 饶 宗 颐 学 术馆



20 1 2 . 0 1 : 1 2 

[ 1 8 ] 李祥 霆 古 琴综议 .
[ M] .
北京 中 国 人 民 大学 出 版社 :

20 1 4 ( 1 ) : 1 1

1 2 

明 李赞 焚 书 长春 北方妇 女 儿童 出 版社 ⑶ -

[ 1 9] ( ) . . :

2006 : 1 25 1 26 

[ 20] 【 日 】 栗 山 茂 久著 陈信 宏 张轩辞译 身 体 的语 言 古 希 腊 医 学和 中 医 之 比 较.

. :
[ M] 

上海 上海 书 店 出 版社 :

2 009 

[ 2 1 ] 林伯 姬 林立正 的 古 琴世 界 .
[ M] .
台 北 台 北 市 政府 文 化局


20 1 4 

[ 22 ] 刘 琪 命 以 载史 .

20 世 纪 前 期 德 钦政 治 的 历 史 民 族 志 [ M] .
北京 世界 图 书 出 版

 :

公 司 北京公 司 ,
20 1 1 ( 1 ) 


23 ] 卢静云编著 古琴 .
[ M] .
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 出 版社 :

20 1 5 

[ 24] 【 英 】 玛丽 ?
道 格拉斯著 黄剑 波 . 、 卢忱 、
柳博赞译 洁净 与 危 险 .
[ M] .
北 京 民族

 :

出 版社 ,
2 0 0 8( 9 ) 

[ 25 ] 【 法 】 马 塞尔 ?
莫斯 著 佘 碧 平 译 社 会 学 与 人 类 学
. .
[ M] . 上 海 上海 译 文 出 版社 : 

20 1 4 : 3 39 340 

[ 26 ] 【 法 】 米歇 尔 ?
德 ?
塞托著 方 琳琳 黄春 柳 译 .


日 常生活实 践 1 .
实践 的 艺术 [ M] 

南京 南 京 大 学 出 版社 :

2009 . 5 

[ 27 ] 苗 建 华 古 琴美 学 思 想 研 究 .
[ M] .
上海 上海音 乐 学 院 出 版社


2006 ( 8) : 1 0 

[ 28 ] ( 梁 释 慧 皎 撰 朱恒夫 王学钧 赵益注译 髙僧传


) .
, ,

[ M] .
西 安 陕西 人 民 出 版社 :


20 1 3 : 44 1 

[ 29 ] ( 清 释 空 尘 编 撰 枯 木 禅 琴 谱 收 于 査阜 西 主 编 《 琴 曲 集 成 》 第 二 十 八 册
) .
, ( ) [ C] 

北京 中 华书局 :

20 1 0 : 1 4  .


[ 30 ] 【 美 司 徒安著 李晋译 身 体与 笔
】 . . : 1 8 世 纪 中 国 作 为文本/表演 的 大祀 [ M] .
北京 

北 京 大 学 出 版社 ,
20 1 4 . 9 

[ 3 1 ] ( 北宋 苏轼 撰 孔凡礼 点 校 ) , ,
苏 拭文 集 卷 七 H ( ) , 北京 中 华书局 :

1 986 ,
1 999

重印 : 2243 

[ 32 ] 唐 中 六主编 邛 琴粹 .
[ C] .
成都 四 川 人 民 出 版社 :

2007 

[ 33 ] 陶 运成 古 琴制 作 法 .
[ M] .
北京 中 华书局 :

20 1 4 

[ 3 4] 【 美 】 维克 多 ?
特纳 著 黄剑 波 柳博赞 卢忱译 仪 式过程 .
, ,

[ M] .
北京 中 国 人 民大

 :

学 出 版社 ,
2 0 06 

58


华东 师 范大学硕 士 学位论文 


吴 钊 绝 世清 音 苏州 古吴轩 出 版 社

[3 5] .
[ M] . ?

2005 

[ 36] 许 健 琴 史新 编 .
[ M] .
北京 中 华书局 :

20 1 2 

徐献军 具 身 认 知 论 现 象 学在 认 知 科 学 研 究 范 式 转 型 中 的 作 用 M] 杭州 浙江


[ 37 ] . [ . :

大学 出 版社 4


2009 : 2 

[ 38 ] 严 晓星编 民 国 古琴随笔集 .
[ C] .
北京 海豚 出 版社 :

20 1 2 

[ 39] 杨 晓主 编 蜀 中 琴人 口 述 史 .
[ M] .
北京 生活 :

读书 ?
新知 三联书 店 ,
20 1 3 

[ 40 ] 易 存 国 琴韵 风 流 .
[ M] .
天津 百 花文 艺 出 版社 :

20 04 

[ 4 1 ] 余 舜 德 主 编 体物 入 微 物 与 身 体 感 的 研 宄 . :
[ C] .
新竹 国 立清华 出 版

 :

社 ,
2008  ( 1 2) : 1 5 、 37 、 27 

[ 42] 余英 时 士与 中 国 文化 .

M] . 上海 上海 人 民 出 版社 :

20 1 3 

[ 43 ] 朱 慧 鹏 编 著 斫 琴法 式 .
[ M] .
北 京 知 识 产 权 出 版社 :

20 1 2 

[ 44 ] 曾 成伟 主编 .
蜀 山 琴汇 : 20 1 3 成 都 琴会 论 文 集 [ C] .
成都 四 川 大 学 出 版社 :

20 1 5 

[ 45] 査阜西 编 纂 存见古 琴 曲 谱辑 览 北 京 人 民 音 乐 出 版 社 . . :



1 958 . 9 (
20 1 6 .  4 

印 ) : 27 、 4 3 5 2 4 3 6 8 44 9
、 、 、 

张 斌 宋代 古 琴文 化 考 论 南 京 南 京 大学 出 版社 4

[ 46 ] .
[ M] . :

20 1 : 86 90 

[ 47 ] ( 清 ) 张孔 山 唐 彝 铭 编 撰 天 闻 阁 琴谱 .

普安咒 [ M] .
收于 査阜 西 主 编 ,
《 琴曲集

成》 ( 第 25 册 ) [ C] .
北京 中华书局 :

20 1 0 ( 6 ) :  377 

郑珉 中 主编 故 宫 古琴 图 典 北 京 紫禁城 出 版社

[ 48 ] . . :

20 1 0 : 60 6 1 

[ 49] 章 华 英 宋代 古 琴文 化研 宄 .
[ M] .
北京 中 华书 局 :

20 1 3 

[ 50 ] 智 藏法 师 因 为苦过 所 以 知 足 .
, [ M] .
天津 天津 人 民 出 版社 :

20 1 3 . 1 1 


5 1 ] 智 藏法师 宽 宽 的世界 . ,
宽宽的心 [ M] .
重庆 重庆 出 版 社 :

20 1 3 . 0 5 

期刊类


[ 1 ]
胡 艳 华 西 方 身 体人类 学 研 宄进 路与 范 式 转换
. :
[ J] .
国 外社会科学 ,
20 1 3 ⑹ : 1 26 

[ 2] 李明 忠 斫琴随笔 .
[ J] .
乐器 . 2000  ( 6) 

刘彦 古代斫 琴艺术 的 文化意 蕴 湖南第 师范学报


[ 3 ] . [ J] . . 2 0 0 8 ( 3 ) 

[ 4] 麻 国 庆 身 体 的 多 元表达 身 体人类学 的 思 考
. :
[ J] .
广 西 民 族 大 学 学报 哲 学 社 会 科

 (

学版 ) ,
20 1 0( 3 ) 

[ 5] 裴金宝 古 琴斫琴工 艺 .
[ J] .
科学之友 上旬 ( ) ,
20 1 0 ( 1 1 ) : 1 7 

张 连海 感 官 民 族 志 理 论 实践与表征 民族研 宄

[ 6] . : 、 [ J] .

20 1 5 ( 2) : 55 67 

章 华英 传世 古 琴 的 制 作工 艺 乐器 年 期
_

[ 7] . [ J] 
? . 2006 09 ? 1 3 

59


华东 师范大 学硕 士学 位 论文 


学 位论 文 

[ 1 ] 董 孟 孟 北 宋琴 僧 师 承 体 系 琴 乐 传 习 研 宄

[ D] , 武汉 华 中 师 范 大 学 : , 20 1 4 

[ 2 ] 司 冰 琳 中 国 古 代 琴 僧 及 其 琴学 贡 献 [ D] , 北京 :
中 国 艺 术研 宄 院 2007 : 1 0 、 1 5 、 23 

孙 小 迪 参禅 操琴 修 心 明 性 琴禅 美 学 思 想 研 究 西安 西安音乐学 院

[ 3] .
[ D] ,


20 1 1 

[ 4] 涂 雅 蓝 唐 代 佛 道 领 域琴 之 传 播 研 宄

[D ] , 武汉 华 中 师 范大学 :

20 1 3 

[ 5 ] 闫 志 远 古 代 琴律 研 宄 .
[ D] .
北 京 中 国 艺 术研 究 院


20 1 2 

[ 6] 杨雯 民 间 作坊与斫琴工艺

河 南 兰 考 徐福 林 制 琴 作 坊 的 调 査 与 研 宄 [D] .
北京 

中 国 艺术研 宄 院 ,
2008 

外 文文献


[ 1 ] V i cto r  Tu r
n er  an d  E d w ard  M B ru ne r
.   ed s .

I n T he
  An t hr o p o l o g y  o f

E xp er
i e nc e [ C ]
. Urb an a U n: i ver si ty o f  Ill i no i s  P r e s s , 
1 9 8 6 pp 3 . .

32 

电 子文 献


[ 1 ] 五 明 佛学大词 典 ? . http :
/ / f o d i an .
 g o o dw e b . c n/ d i ct _
read l . a sp?I D

2999 

60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 付录


智 藏 和 尚 所 弹古琴 曲 《 普 庵 咒 》 琴谱

 ̄ 


r r  沖 令 

吞 飞 '   ^ ?s


x  f  ,
、  3

I 龙 t
 也
寧4

 J

^  

 夕  ^ 夕  i  £
  a z  2 | i J  L ^J






1 i  i I



j



i _
_

# f £ t i t # 袁

i 克 住
吒 窆 




 4

^ 

/ / -  ?  

- 2 


, ,

y ,

i .
1 - 2/   2  2 J  2  / 2   i   £  三 Z   」 i  £

_



/ /

_ ^


藏 g l SS , 望 I 魏赞 举 l
篇 艺
? 岂
擎^





 ;  ? f  f ? ff

〇
.〇0 *0 ? t

 i   夕 5


j  5  3 i  I  / -


^ 1
3 3 1
 丄4 J  /  ^


雖 旬 桑辱 至 达 与

也 写 如 

誊 驽

=s


J 午



c -
y \ . 2 i
  s  z  夕



3   夕  j之  3 l  2


* .

 f  ±j _ _


▲ 菸 与 t  ^ ± l 使 隹
£ ? 笔 艺
拳 翌f
c 

 彡 5  夕 x



j ?

 i  5    Z 」

i    之   之 j  i >
f J

/ /

f 
l ?

> }

_
丨 l |
| ^ _


雖 奉 gL
争 U
義今年 i
? 傘 年


夕  Z
 x 2 ?

v  夕 2  i

 i   ^  Z  i  2 ^   £


f i

f 3
I \ 1 , ,





 _ ¥ ?  畫
舉i L
 季  ^ |  ^# . 4  L  f^  t

 t



I 

LU  4 _
_

4

f  I  ?

i i l
_

4 i -

4 \


. A \
S  jU\

? 依 怎 ^
伞 、 & 笱 傘 孑 劳 f i ‘ 士 色







 ,

 ,4


L , - 
: 


一 _—  T
1 

6 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6  ^  5  ^

/ i f  5  £ /  /


I t
 v r n |
| i
- 2 .
 /  6 /  ^  c  \ 

 ? ?


r v
 T

r ;

" "

t
i , u


 


r ,

仙― — —

:


? 一


. ,

聲1 仗 免
添技 《
牵 畢 . *1 植



 L 夕  i 5 i   4  j ^ jz  i

i
 i 5 2 


l

| 


| |
_
_ _
| __

杂 毒 令
桑 行
毒 瘦 & 每 徠


重 i 免

72



< £ >/ j ? -

I i _
2i _ A I 夕

 ^ 3 ^  Z
I - I _

M ^ ―



ff £ t  i^ ^ ^

± J _ | l _ i . i J ^ 2  P /
_



£ J  LA MjL  LA  

訖 隹 甸 i ¥ iL

j j ^  u  2
^  U  ^  j ^  5:  2  ^  /
 f

^ ^

2 _
5  i
I _
. - 2j /
1 

 2
°
j= ^


 ^ 5   i j   L i  J   L f   iS  4S

< w> /

|

/ _
I _ 


_
_ _
_ : 1

泰 艮 电 ! j
泰值 名 C 泰 民 令 ^ 杂 只 句 乙
来袁 老 5

j Z 2  3  W    ̄


_ _ f  占 i   I



iy
  i  f   ^ S 3  1



I T i f R 
k ,
 ft  t i t # 

4 i t m

i .
 i s 2^ 2  1


 i i 1
__
¥ 1
 ^  f 1
j 

 

淨 言 t M d j
l 杀 貢 己 餘 会 重 春

7 

62



华东 师范大 学硕 士学位论文 


m l

f  .




J> f  1±   1  i  __

I^^  f I

 4 ^
 ^  i 1 \



 户 夕^ ^  ^ ^  ^  ^ 
立 f 

/ ,
^
一 ?

| j 

/ j I


杂 ?

秦± 書 ¥ 桌 色 驽 匕 

1 上
 i £   LA  j
_

— ^  I

 f  /  04  ti ^

  ij  i  £ ^i _
_

 

 3

   立3  2   2   ^
i  ^  
2 ,
1 ^ 3 3 ^ I
- ^ ^ / l r
^ ^ |


/  t 夕 

g T i  ^  ^  ST § 笔 立 f  £  ‘A £ ?
j  鸢 已 

£J  ^  s   3 -

_
3  I 

i e
 ^A Aj  I ; L ^_
I  ^ 2 ^ /f  

芝 昜 定 备 ■

變 S 昜

言 色 i 愛 




〇 ?
 ,

 ? 


合  |j I

I
_ ii _

 I 〇 i _

f  \
ij  ± J 


i _ J  is  

泰" L 秦仗 劳 皂 杂私 电 L # 哀 电 込 森書 蓄 

 I

3  i 3  /^  / 5  9 

 S ^ 

i

|  _ _ i 1 _ i I
| i _



f 也 主 t
f 秦 式 令 L 叔 i f :
乘卷 fi 匕 畜 

 4 ii^ J  f 

;  i ^
 ^ js j ^




^ 6





_

_ _

聶 t £ 至 篆 聶 貧 l l 奉



2 1

Z / 义 ?  ?
 ? 
?  ?
 v 


^ I     5 i  f ^ 5  i    S S  I l  U  / ^


\


  
   
_ M 
 









 I




 


 ■ ■


■ ■ ?


?



亀 
 < 




-   ? 


_

i



? 色 秦 秦 義 % L 秦 泰 L 毒L秦 1 旁 



63


^ I社獅文




 ?


l #


! 5 夕


f f £




I .


- .
. .



# 感奢

*4 * 色 ^ 5: ^ m





! L5

i / ,
  
夕 i
 

 ^
/ ;
l t l




厂
_ I




* *^ 电 L * ¥ 》节 、
口 色 fJ


 



/  


 

. .


3 i ^ ^ i


/ 3 / I




_







^ 』 i ^ i^
l " f I 酿






 






a r 




 多
i / I


, ,



r 暴


* t

4 j i ^ t 色 咬


 

 
k 2


^a i

t 

‘



J i /
v \



I I


   

^ ^ w 立

f 5





















 

? i | / O I

/ 1





I _

- ?
--

. : T r . .

养 举 与 # ,

# & ▲ L
I-
# i

 。
   


 



/ j 




| /


1 —






I 



I .

“




傘  #

 






p

臂
 
? 玉








- 






4

6 


华繊 翔 誠*


■i


i /

! j
4 1H 丄J

- -

l 1 I


. .

B  I


^ E .
I L ? 句 i # 秦 I K t

    
/   


: \

3 ^ ! / j : m


 / 
— 一




|一

f 

a ^ * l f f 維 s i C
L Mt

  


   一

f f




/ /

_





r l ‘ f # 亡 i .

==

叫         

 ? 




^ 1
/ /




f I

^ I 锡 4
^ 卞 — 0 參




 


  




 





% f e -l i t 已 "










l 3




   ; u J




_


  
_ .


^ ^ I 旁 i 森 a 

J 1 切 § ^^ i t L

LJ


 2 J
  
j u4



 /
i / / 5
 4
_ _
_ l
I l 一 -

? . I

L


. ,



^ 

s  色

? 
 

& 

& iL




l d 

i  找

M 
 牵

变 




65


华东 师范大 学硕士学 位论文 


汐 ^^ /
^ 

  J  JL  ^  夕 

^
夕 




^ 2  / j 





j / 


< 十’
 夕  / 

2  ^  L J f 2 ^ ^ f


f
I ^
¥ L ― ―


f
I - _


_ _

乘 年
i 傘 年
* 备今 * 傘& 杀

 ^ 3  |  J  3  ^ 1
- -

主 



3 # f
. | I
| : |
I I
 

聶 暴 # 聶 勸



蠢 杂 蠢 雖 暴 彖
9 ? 。 ?〇?
c  c 〇
?e
〇 p 0 9 0

夕  Z
S2  6 S  3 i
  AJ J  夕 夕
— 一



\ i — .
/ I

k^




| =

与 与
藥 暴 乘
三 四


i _
呑 与 毫 吞

 ; 1  b 

i 5  ^ 
- -
- -



p \ 1 1


么 五 - 与 立



** 最 螽 杀

± _
L ^ _ _
5   hA   L


_ ii _ f I ! _

^ _
5  1
1 _
夕 “ 

桑 民 句 L  f5 ?
值 痕 k 货 i i
 ff
e 於 令 L 最 言 含 

3  ^3 U  .


i _

4   £ \ { _

  ? ? 1I

_ Z 

笔 也
杀 k 货 乙 跟 费 Sj 乘 鲁 零 皇

& 5 s     多 m 


身
| 
i  i _ _

f s 6 |
_

  f \



匕 i 笆 泰 t 也太 邕 添 f 色 ||

老 重 


/   i    ^ h h   f  


4 ^ 1

\ \



^ ^ t  ^%i 牵 ,
,一 ? 





n ,  ■

 / 4 .
' "

7^

66



华 东 师范大学硕 士学位论文 

后 

三年春秋转 瞬 即 逝 , 想 想 三年前第 一

次来校 园 也 是 在櫻花和 紫 藤满处氤氲 的 季



节 。
本 来是 抱着 对 人 类 学 感 兴趣 , 试试 看 的 想 法 , 结 果 意 外 地考 上 了 华 师 大 。 而且 

还是 直 以 来最为感 兴趣 的 人类 学



我觉得 , 我捡 了 个大便 宜 !
不仅仅 是 因 为华 师 大 的 人文关怀 与 人类 学所 良 好 的 学

术氛 围 ,
首 先 还 是 因 为 我遇 见 了 导 师 黄 剑 波 教 授 。 我在 考 人 类 学 所 时 ,
他也还并没有

来这边工 作 ,
我们 差 不 多 是 同 时入校 的 。
到 选导 师 的 时 候 , 我找 到 了 素未谋面 的 黄老

师 他似乎对于带 个硕 士 显 得较为谨 慎 因 为他也是 刚来到 个新环 境 里 不 太熟




一 一

。 , ,

悉 。
然而 , 黄 老 师 还 是 同 意 收我 为 徒 并 开 始 指 导 我 如 何 开 阅 读 书 单 制 定 阅 读 计 划
, 、 

看书 、 写 读 书 笔记 … …

这 对 于 我这 么 懒 的 人 来 说 , 简 直是 天赐 良 师 。 在研究兴趣方面 

“ ”

他更主 张学生要有 自 己 的 p as s i o n ( 激情 ) , 他解 释这 种 激 情 是 不 断 触 发你 去 钻 研该

领域 的 原 动 力 。 我想 , 这 是 他给 我 的 最 为 宝 贵 的 东 西 !
他是从 兴趣来激发我 的 研 宄动

力 ,
并 从 阅 读 开 始 让 我 把 基 础 性 知 识 做 到 保 质 保 量 的 良 好储 备 。
很多 时候 ,
他更像是

位老大哥 帮我们 出 出 主意 甚 至 是解 决 点 人生难题


一 一

, , 

还 有 己 经 去 往 其 他 世 界 的 老 教授 王 富 文 N Ta p p 个外 国 人 不远万里


( i ch o a s l ) 。 ,

来到 中 国 , 为了 自 己 的 学术事业 , 把生命 留 在 中 国 ,
把人生 最后 的 时 光 留 在 人类 学所

和 与 我们 相 处 , 传授我们 知 识上 。 让我在 也 许是人生 中 宝 贵 的 年 纪 感 受 到 这 位 老 绅 士



如 沐春 风般 的 学 术 态度 和 长 者 之风 。 还有所里 的 其他老师 ,
吴旭老 师平淡谦和 、 刘琪

老师 简 单直接 、 朱宇 晶 老师智 慧 随和 , 还有 陈赞老师 、 张晖 老师与 何瑞雪 老 师 ,


他们

都 非 常 真诚地对待 我们 所里 的 每 个人 使得人类 学 所成为 个 多 元而彼 此相 熟 的 环




一 一

境 

“ ”
至于我 的 同 学 汪 晓风是我三年来 唯 的同学 我们 俩 几 乎 是 出 双入对 


, 。 ,

上课到 吃饭 , 还有其 他活动 。 当 然也要 向 我 的师 兄师姐 、 学 弟 学妹们 表示 感谢 , 感谢



67



华东 师 范 大 学硕 士学位论文 

他们对我 的包容与 关照 。 我 的 好邻 居 王 新 贤 和 张 欣 在 生 活和 学 习 上 也 经 常 对我 照 应 

还有 已 经毕业 的 室 友顾欣 ,
给 了 我莫大 的 包容 

我想 在这里 更要 感 谢 论 文 的 主 角 智 藏大和 尚 我在 日 常 是尊称他为我 的




, , ,

“ ”

师父 的 我虽然并不是 个什 么 正 儿 八经 的 佛 门 子弟 但还不得不如 此尊敬他


。 , 

本来是 想 找他 学 习 弹 奏古 琴 的 他 开 始 建 议 我在 他 的 作 坊 自 己 做 床古琴 再后 来


。 

开始把他 的居所和 作 坊 作 为我 的 田 野 , 长期与 他相 处 。 人生 的 际遇如 此奇妙 ,


我在 研



但师父也 同 时教我如 何做事做人

究 师父 是如 何做 古 琴 的 正 如 他有 次 突 然对


, 。

“ ”

我说 :
我 只 教你做 , 而 不 是教你人 。 三年 的 时光 , 相 较于 学校 , 我更 乐 于待在师父

的身边 这里就像 个 大道 场 每个人身 怀绝技 总 有很 多 东 西值得学 习 感 受和 品




。 , , 、


严格意 义上来说

味 我 的 论 文 应 该 献给 田 野 里 的 每 个人 我并不算 研究僧 的

。 。 , 

“ ”
也不是什 么 研宄古琴的 而是在这里 学 习 给 个人 身 上 的 有 点 做 自 我 的修行

, , 

最后 , 还有 感念父母家 人 的 养 育 和 纵容之恩 , 让我 自 由 生长 , 不 受挟制 ,


我感到

特别幸运 

张真瑞

20 1 7 年 4 月 27 

68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