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226

性速法师全广笔记

Disclaimer

4/30/2018 至 6/10/2020,记笔记的同学在微信上面一共发表了 67 篇《今日全广简录》,


是性速法师带领全广的笔记。欢迎大家复习。用学法和内心受持法来造就未来和和法师
继续探讨的善缘。为了方便大家的缘故,集中所有笔记并转换成 PDF format。一切错误
都是记笔记的人的,排版中可能发生的错误是整理义工的。在得到记笔记同学的同意之
前,请勿外传,多谢。

4/30/2018 一 #9 祈求和加持

同学:客观事实很难。心态上想帮助。祈求加持。希望 words come to me。能够完成这


个困难的沟通。

法师:如果掌握祈求的诀窍的话。祈求的时候做到皈依的量。一心。至诚。心要练到两个
素质。这两个是皈依的量,祈求要有效,心要练到这种地步。

一心是专注力。你所求的东西不被别的拉走。其他念头。不再吸引你。心里除了祈求之外
没有杂念。心无他物。

至诚。对对象是真心的。还是夹杂其他的动机。这是靠常年累月的思维串习出来的。

同学:有没有标准衡量心态是否正确?

法师:标准不是死的。看你学到多少法。就你自己在用功的过程中,是一个动态的标准。
学到哪里就用自己学到的东西来衡量。善知识观察你把你的标准往上拉。自己练的时候根
据自己学的标准。

你听过的和你学懂的有差距。听过的东西不能真正用来衡量。我们听过的太多,了解的不
多。

同学:祈求加持来改善沟通。对吗?

1
法师:不太对。很天真。小朋友。希望在这件事上得到解决。初学者这样很好。初学佛法
的人。比如观音菩萨感应录里面的故事。这样祈求可以生起信心。祈求跟别人好好沟通。
也会有效。

祈求希望这件事情成办,并不是师长来到我们身边的目的。不是师长要给你的主要的东
西。观世音菩萨来到你身边,他希望你成为观世音菩萨。

祈求的内容是否成办跟自己皈依的量直接相关。除非纯信心的修法比如老先生老太太一心
念佛。现世的成果可以成办。以我们学教理的人不太容易做到这种虔诚的状态。我们还年
轻能思考。应该想一想祈求为什么会有效。对一心至诚究竟在讲什么要理解。知道实现一
心至诚的状态并不容易。需要相当的努力和练习。

广论修习轨理讲 meditation。怎么修皈依的量。一方面培养专注。断除昏沉和散乱。另
一方面培养真正的信心,靠听闻和思维。

你问的祈求。所以大部分回答在祈求上面。

同学:想理清法师的意思。祈求永远是需要做的事情。真正的改变是大量闻思改变自己的
见解所带来的。

法师:不是这个意思。原来的问题是心态的修为和客观事实如何分开。如何通过祈求实现
帮助别人。

这种祈求就是没有办法分清心态和客观事实。我特意花了很多时间去讲祈求。这是皈依的
法类。不是回答她的问题。

回答她的问题。以前师父说如果要祈求的话,我不会祈求事情顺利成办。我祈求在事情不
顺利的时候不改变自己内心的宗旨。

如何分清心态和客观事实。我内心的宗旨不会偏掉。师父不会跟菩萨说祈求现在问题的解
决。他祈求自己内心的动机,我的理念想法不失去宗旨。不会因为困难就在内心中妥协。
改变初心。我们在事项无法成办的过程中,核心价值会动摇。所以才会祈求不要动摇。我
们内心的品质能不能成为最为追求的东西。我们不知不觉都是追求事项。心里的坚持,变
成次要的。把内心的品质放在事项的后面。而不是反过来。

为什么要能划分开来。我们所求是心态还是事项的成办。这是很不容易的。凡夫沉溺在成
办外在的境界上面。这种价值观是任运的。偶尔有感觉。但是没有追求事项那么强烈。内
心一点点感觉对精神的追求。怎么发现。怎么把握这个机会。

例子。这个苯教和雄天是什么。这是客观事实。查得到。宗大师封印。后来逃出来。预科
班小朋友最清楚。因为喜欢听故事。了解这些是客观事实。我们要在这个过程中知道,我

2
探索的心态是什么。善知识是我的法身慧命的父母。为了我的学习筹办顺缘,付出了很多
辛苦。教法的建立。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反对。孩子不知道父母的辛苦。我们了解了这个客
观事实要增加承担心,我要去分担一份辛苦。不分担也要感恩。否则只是外在的跟自己无
关的故事。跟我有切身的关系吗?我在这个故事里面是什么角色呢?

我们口口声声说要成为善知识的心子。善知识的心子对这件事会是什么心态呢?老师讲解
中特别强调善知识的重要。老师为什么会讲到这里呢?我听的时候不会从这个角度去看。
老师不讲我能想到吗?心子就是老师还没讲之前想到。这就是我们要修的心态。为什么听
到这段的时候能够现起这样的想法呢?

其实我们在追求精神上的学习。一开始遇到师父,遇到宗大师的教法。或者先遇到很多别
的。各人有各自的遭遇。每个人想想看,这个故事当中我们想要追求一个为自己为他人生
命好的时候,我们连苯教出家人都分不出来。我们追求生命更好的等流被启发的时候遇到
有传承的教法重不重要?不要马上回答重要。因为我们的现行是认为不重要的。要把重要
刻进自己的等流。否则以后遇到苯教都不知道。

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现象?要如何避免?这是我们要思考的。

同学:对祈求的概念不清楚。我的发心要够大。菩萨替我把关。对我有利就会发生。这对
吗?应该谁去做这个把关?

法师:并没有任何一个人为你把关。上帝吗?佛教没有把关的。佛法讲的就是说你的心是
什么它会导致什么结果。不需要谁来把关。业果是不需要把关的。因果关系而已。把纸放
到火上,纸就会烧。祈求不是说另外一个有情在衡量或者审判你的想法。而是你的心有怎
样的起心动念。它会导致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只不过我们不懂。学习了教理之后怎么操作
出这样的效果。像做实验一样。心要靠练。有这样的心自然有这样的效果。没有衡量和把
关的人。

怎么练。怎么看。广论里面有清晰的诠释。自己怎样去熟练地操作。佛七抛开其他事情。
专门练习这件事情。平常也可以操作。平常有其他的事情。练习的力道弱。但是还是可以
也需要练的。

同学:如果因果决定,祈求的目的是什么?加持带给自己什么?

法师:加持可以改变你的心。外在的力量可以改变你的心理状态。外支已成。佛菩萨一直
在。我们能不能得到加持。看心是否是能得到加持的状态。要得到加持,一心至诚。有练
过有经验就知道什么是得到加持。自己体会过。心突然不一样了。一个内心转变的过程。
内心突然 180 度转变。全然不一样的感受。用过功。确实有努力。改变无法解释。

同学:Interview 的时候特别虔诚的祈求。结果三个 interviewer 都很喜欢我。offer 也


拿的很顺利。满足了自己所有的条件。这是加持吗?

3
法师:这个很难说是不是加持。判断是不是加持。心是否有转变。事项改变可能是也可能
不是。如果事项按照自己所愿,自己很高兴。如果不如愿,自己会怎样?按照自己的愿望
发生。不一定是加持。

同学:老板说我 performance 很差。要开会。我觉得这个事情该发生就会发生。祈求师父


希望自己很单纯。整个过程很感恩。老板说从来没有人这样接纳 bad performance。跟我
道歉。什么都帮我安排好。帮我转走到其他 team。我求的加持,我走进去的心态不一
样。所以他的心也转了。

法师:总结。师父说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不祈求困难被解决。我祈求内心宗旨不会被
改变。加持主要加持我们的心。

6/4/2018 一 #19 闻所成慧

法相里面闻所成慧有明确定义。每个佛法名词都有严格精确定义。听到的东西和文字
表达的东西是一致的。听者和讲者认识一致。听的人内心当中生起无误的认识。所以
我们听到听懂了之后不是闻所成慧。

简单讲一下过程。初听广论觉得这么有逻辑。怎么会讲的这么正确。好像没有什么错
误。我们很多人因为听到广论的内涵内心产生震撼。以前没有听过这么完整精妙无可
挑剔的人生道理。向往想继续学。继续听对生命现象的种种解释。继续听。形成一些
概念。业果。供养。过去生。烦恼。懂得越来越多。懂得越来越多佛学。

学起来有一种知识性。很有见地的感觉。把一般世俗人无法解释的解释的很清楚。万
事万物怎么运行。佛法很科学。佛法不是宗教是教育。懂得越来越多。在法相上面,
这些东西都不是闻所成慧。这些生命道理并不是讲这些话的人要我们生起的理解。

法相上闻所成慧的标准是听者心中生起讲者要生起的。佛陀希望听的人看到自己内心
世界的这些现象。但是我们学了很多佛法的学问之后,不一定能看到这些文字描述的
内心形相。

一部分人理解为道理。一部分人理解为世界宇宙运作的机制。生命运作的方式。一种
科学。一种真理。我讲真理这个词是站在外道的概念去讲的这个词。原来人的心是这
样运作的。原来善有善报有这么多细致的条件。当做一种科学的理解。站在旁观者的
角度看待这个世界。一种描述出来的科学。

我们学到的东西是当做客观事实在学。我以前不知道业果。黑白业。烦恼有五种。原
来死亡的过程是这样。即使这些都是无错解。讲者希望听的人仍然不是这些。所以听

4
的人没有听到善知识佛菩萨讲的意涵。他希望我们得到的跟我们听到的有落差。鸡同
鸭讲。

刚才同学提到结合心续。这个词是个关键。听者内心生起这些文字所表达的法。所谓
正确无误的了解。文字上没有听错。就闻所成慧的概念来说还是听错了。佛陀的原意
不是让我们了解宇宙的科学。他的目的没有达到。听的人透过这些话的指引看到自己
内心所描述的现象。要能够看到。能够认识。

自我观察能力我们的心是具有这样的能力的。心的功能是具足的。你是有这个潜力
的。我们习惯散乱。烦恼在内心占用太多空间。心的观察能力很弱。不代表它没有这
个能力。退化的肌肉还可以复健。虽然受伤很严重但是还可以慢慢长起来。心看到的
能力不会被破坏殆尽。不会死透。摄类学中说心的功能就是认识境。要去用它。有人
教你。你就会看到。闻所成慧的关键是否真正能够看得到?佛菩萨希望我们看到的东
西是心相,是结合心续。

借用五大论的明确定义。闻所成慧这个词有很明确的要讲的东西。

同学:闻所成慧的范围是慢慢变大吗?心的认知从 1%慢慢增长?

法师:心认识境的能力可以改善。散乱和昏沉会越来越少。这种能力是一种专注的能
力。

同学:佛陀的本意是带领众生成佛。阿罗汉没有得到闻慧。如何成就?

法师:没有得到闻慧成佛。但是断除烦恼有闻慧。

同学:只有众生对佛陀是闻所成慧。有人撒谎。听懂他不想撒谎。闻慧只有一个方向
低者向高者。高的往下听的人没有闻慧。佛对佛才可以有闻所成慧。

法师:人对事物的认知可以有三种理解。不是别人骗我的时候,闻所成慧就是被他
骗。真的知道他在骗我也一定知道他骗我的东西。

同学:讲的人撒谎。

法师:他要让我懂的我已经懂了。否则也不知道是谎言。

同学:善知识告诉我们造善业去善趣。我们通常了解的时候是科学的认知。必须要结
合心续。在这个例子中,我除了知道“造善业去善趣”这几个字的内涵,还是知道我要
造善业。要在自己心里发起决断。

法师:两个都不是闻所成慧。

5
6/6/2018 三 #19 资粮

我昨天有一个领悟。看到一个现行。今天没有看到新的。对自己的观察和昨天一样。
这是进步,退步,还是原地不动?

同学:资粮究竟是什么?

法师:资粮是一种缘。英文叫 condition。

广论 42 页。又自相续中,若无能生道之顺缘积集资粮,及除逆缘净治业障二助缘者,
唯励力修所缘行相之正因,亦难生起。

资粮是顺缘。亦难生起。目的是生起。励力修所缘行相。但是还是没有生起。你有菩提心
的种子但是没法成佛。成佛要有各种缘。内心当中的道的生起要修所缘行相的正因。但是
如果没有其他条件的配合的话。还是不会生起。

业障感果。不是以前没有努力。恶业感果障蔽了过去生修得的智慧。现在在恶业感果
的状态。周利盘陀伽尊者扫地就成就了阿罗汉。不是扫地让他成为阿罗汉。成为阿罗
汉的资粮他以前已经累积了。扫地净除了他的业障。以前的努力才能显现。

备课。读广论一个星期。是励力修所缘行相。想要生起闻所成慧就要闻。听闻没有闻
所成慧。再听没有用。资粮够或者没有业障,听两遍就懂了。这个懂是阶段性的懂。
观待于明天的你仍然是不懂的你。

同学:我昨天有一个领悟。看到一个现行。今天没有看到新的。对自己的观察跟昨天
一样。

法师:这样的描述有问题。用所学的法观察自己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一样。这个
描述的问题在里面?

同学:看到一样没有进步已经是看到现行。

同学:我过去曾经发现自己的现行。今天因缘配合又发现了。现行不好发现。重新发
现现行仍然不容易。

同学:现在缘起变了。质不一样。就不能在量上比。

法师:如果我因为看到自己的现行有一种体会领悟。今天学习看到自己同样的现行。
没有新的领悟。所以今天和昨天比没有进步。这应该叫有退步。

6
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不一样。昨天得到的领悟对于昨天的我是一个进步。对于今天的
我不能称为领悟。因为今天的我已经不是昨天的我。我学了十年二十年。会不会生起
一种我有权威我可以来教你。

为什么久了会生起骄慢?我们从一个自己懂得越来越多的角度去想。这个思考模式成
立骄慢是正确的。我学了五年十年确实懂得越来越多。自然成立骄慢是合理的。慢的
意思就是我比你高。新来的同学一个月。什么都不懂。什么都问我。我回答你,你变
得那么开心。我帮助到你。所以我比你强。我的骄慢是合理的。

为什么不可以骄慢?十年后的我不是十年前的我。我懂这些东西我能帮助这些同学。
不能说我很博学。跟十年前比是博学。但是每一天的我都不一样。今天的我是否有资
格骄慢呢?

今天和昨天比没有进步。是退步了。这就骄慢不起来了。

我学了很久。可是我思考问题的方式变了吗?是否像老师所说努力去做加行法。我有
没有恭敬心。我有没有初心。我有没有小学生心态。

今天的我需要面对一个不断往上的标准。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顶尖运动员。不断训练。选拔。假如要得到世界冠军。先成为区县冠军。再成为州冠
军。全国冠军。一层一层往上。好像越来越厉害。追求突破自我极限的人。看的点不
是我是什么冠军。而是我在今天的训练当中有没有进步。

这样子去看这个问题。我是世界冠军。心里不会生起慢心。用外在去衡量。懂得越多
就越骄慢。因为你比别人知道的多。追求内在突破就会看自己的努力。今天的生命有
没有虚度自己知道。我今天跟昨天比我没有进步。今天的标准和昨天的我的标准不一
样。自己跟自己比赛。今天自己心里会有一种感觉。我究竟有没有进步。

到底能不能说我懂?每天的标准不一样。

每天进步的标准不是很高。老师说不要生气。能不能从生气三个小时变成生气两个小
时五十九分钟。衡量进步的标准是一个很实在的东西。你是有进步的。向前面同学说
的,如果你能看到自己没进步而生起策励的心,这是正念的点。要善于总结。

6/8/2018 五 #20 听闻前行

听闻前行。主要在心里面能不能沿着老师的话去观察。

7
第一句话。上次讨论到看破放下自在。老师是怕我们忘记上次研讨内容吗?
同学:老师在教我们怎么用这些法。
上次讨论到。师父说了这些话。不能说只是一个引言。只是复习上次进度。依照一切圣言
现为教授的法则。善知识的话都是教我们修行的。你听到这个法不是遥遥无期的。现在可
以用。不是为了让我们长见识增广见闻而已。

上课前也有修法。上课前什么是看破呢?听闻前行有思维闻法胜利。我们的心会被下
劣的好处吸引。为什么没法升到上界去。因为心耽着。比如生气伤心。为什么不能进
入听闻状态。因为耽着的东西有价值。那些所缘在还没有做好听闻前行的时候占的价
值很重。没有看到它的下劣胜利。如果看破。你的心里能够正确认识到听法比一直想
那些其他东西来得更好。小孩子去郊游之前晚上就睡不着了。因为他觉得郊游好。今
天什么事情都不再重要了。因为明天要去郊游。眼前的事情不想管。不吸引我。想赶
快去听法。这就是看破。看破心里原本的所缘不如听法。你心里有这样的体认的时
候,分别心有这样的比量的时候,心就会转动。就会放下。就能自在。就能专注。

心里被一件事缠着。好事就盘算。坏事就难过。菜头在早课的时候盘算待会儿如何切
菜。类似这样的情况。你要如何放下切菜的事情?早课比切菜重要。对自己更有好
处。很在意切菜切的好不好。因为切不好被人嫌弃。早课无法专心。切菜的苦乐比早
课重要。早课很认真不会有人赞美我。早课不认真也不会有人骂。没人知道我早课的
时候脑子开小差。赞美和骂更重要。没有看破就无法专心。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
因为根本没有思维切菜好不好是下劣胜利。上课前,听法前,老师说之前学了看破放
下自在,你知道现在就可以用吗?

自在的一个状态。把心拉到听法的状态。刚才同学有讲到这个意思。

后面沿着老师的开示还有什么想法和问题。

同学:在研讨课之前生气。完全听不下去。现在很多事要忙。尤其是营队。法师说做
前行。没有事的人去做前行。我们只看到眼前的胜利。忘了闻法胜利更殊胜。我觉得
某些时候可以。但是事情很紧迫的时候我是应该去做前行吗?

法师:这个题目太好了。请大家多多思考。

同学:要去听法。看到有人搬了很多东西进来。我已经要迟到了。帮不帮他?听法要
发菩提心。我先帮忙他。顿巴尊者什么都做。花很多时间在做事上面。做事情当下紧
急就先去做。听法的目的是助人。

法师:还可以再多多思考。你的行为很好。我随喜。但是你的抉择点不够精确。照你
这个抉择点不能确定下次怎么做。

8
同学:当总护持的时候希望大家放下手边的事情来做前行。做事的时候听到总护持说
要做前行,心里就不愿意。不是不重视前行。轻重在心里的拿捏是根据自己的位子。

同学:事项的成办是不是下劣的胜利?

法师:看跟谁比。不是一直下劣。

同学:换个位子就不一样。做事的时候。没做好怕丢脸。恐惧。事情一定要做好。哪
个比较重要。扪心自问。为什么对我这么重要。

法师:不要误会闻法一定重要。比如你是法会的某个小组长。三个小组员。法会开始
之前,还有一样自己组内很重要的事情没有做完。这时候你的组员跟你说,组长,我
要去做法会前行了,剩下的事情,前行结束我再来做。

同学:前行也当做一个事项。

同学:绝大多数事项都没有那么紧急。做完听闻前行之后心更加专注。做事项会更有
效率。完成所需要的时间会变短。因此不能认为做听闻前行是占用了自己做事的时
间。这是不成立的。如果事项真的如此紧急,那么完成事项之后,仍然可以自己做听
闻前行。老师这段所讲的听闻前行是一念之间的听闻前行。一念就可以进入一个听法
的状态。

同学:忙很多事情的时候心拉不回来。见缝插针。学习过。但是心停不下来。需要大
块大块的时间备课。法师却很快的五分钟就有收获。请问法师们是怎么做到的?

法师:这个题目可以用在广泛的事项上。比如组员放下紧急事项去做前行这种状况。
也是一个不正确的行为反应。在他的行为概念里面。去听法比做事重要。我现在赶快
帮组长做事的胜利。他没思考过。只是喜欢听法而已。这个组员是因为如法的听闻前
行抉择的很清楚而去的吗?还是只是他的一个偏好一个习惯?

如何让心迅速地拉在法上?瞬间。遇到要抉择的瞬间看到自己内心的状态。看到所
破。现在要破什么才能自在。

组员说组长,前行时间到了,白白。

我看不见自己的内心。并没有对治自己习惯的看法的执着。看不到就是让自己开心的
过患。不会拧着自己的心。我想要去听法师开示。我没有看到自己内心的问题。也不
想对治。也不知道对治以后的自在。不会想我留下来帮组长。

前面同学的分享本来想听法但是去帮助别人没有很清楚的讲出该怎么抉择。对境反观
内心。那个冲动是什么?

9
老师说听法要像飞机降落在航空母舰上面一样一下停下来。我们有看到自己的心疯狂
的野马。自己的心无法专注吗?如果组长也去了前行。但是心里还是一直想自己需要
做的事情。这是此处的所诠。

换成那个组员。法师要做前行。组长你怎么还叫我留下来。抱怨观过。没看到现行。
没看到就不得自在。师父说要好好做前行。组长你怎么能阻止我去做前行呢?

所以不管什么时候,不管组长还是组员都没有看破自在。

究竟怎么样才能随时让自己的心缘在法上呢?

同学:思维闻法胜利。觉得我听的法是来救命的。

法师:生起闻法胜利之后还要思考不闻法的胜利。有时候因为执着上课而不管身边的
人。对身边的事没有抉择慧。不要学佛学到别人都讨厌我。占用我听法时间就心不甘
情不愿。给人一种自私自利的感觉。老师说多微笑多做事多讲好听的话。

两方面都要思考。为什么讲闻法胜利?因为闻法不专心。为什么讲三多呢?因为只想
闻法,不想做别的事情。

正确的判断是看到自己内心的所破。去对治它。

6/15/2018 五 #22 大乘

法师:这么多年反复听到这方面的问题。菩萨和阿罗汉之间的选择。尤其是过去的一
年。今年之前为什么总是听到重复的问题我不明白。今年开始学现观才知道这个问题
是个很大的问题。现观里面重量级的辩论题。

同学:我们相信师父。走大乘。不走远路。

法师:实际情况不是这样。为什么会走小乘?现观庄严论和般若经里面说有很多很多
的人发了菩提心走上了大乘的路。但是遇到困难,仍然退转。大多数人都是先证了小
乘果。再走上大乘。

同学:我不相信自己是能成佛的。虽然《法华经》这样讲。但是我不认为是这样。

法师:问题不在于能不能成佛。我们心里面没想通的点是会成佛。即使学广论的人。
花了这么多时间。都不是用会成佛的角度去想的。我们想的是比较短期的眼前的好
处。会成佛。不觉得。心里有暗暗的感觉。我只是想当个好人。

10
做善行的时候。不觉得现在要做的事情是可以成佛。未来是可以成佛的。但是是我去
做另外的事情去成佛。我现在做的事情不会成佛。

我们在团体里面学习研讨广论,跟随师父,做了大量的义工。我们所做的事情远远超
过一低头一合掌。但是我们的心情在一定会成佛这一点没有开心到老师开示里面的这
种程度。反而还会觉得老师你是不是开心过头了。

我们每天在欢喜心集忙。忙的时候没有认为我当下的行为是会成佛的。平时有努力发
愿成佛。到了欢喜心集就是赶快买菜切菜。做菜。客人有没有高兴。根本没有想过自
己做的事情是不是在为成佛这个目标添砖加瓦。我做这个蛋糕是会成佛的吗?

同学:我承许不成佛没有其他选择。没有选择这件事情很可怕。你除了成佛就是去恶
趣。

法师:我们内心的邪宗不是这样想的。邪宗会怎么思考?我一定要成佛吗?只要不下
恶道就可以了吧。虽然到不了最高远的状态,但是中间的也不错啊。

为什么这么多人要走上阿罗汉这条路呢?

一件有趣的事情。天魔如果要捣乱,就增强一个有情心续中的烦恼,增加他的贪嗔
痴。但是对一个修行人是无法增加他心续里面的贪嗔痴的。因为菩萨有修行。这时天
魔就会增强他的二乘心。让他愿意证得阿罗汉。

以天魔的立场你证得阿罗汉对他也没有好处。证得阿罗汉就脱离轮回。离开天魔的控
制。但是如果你成了佛,你会让更多的人一起离开轮回。所以牺牲你一个。吃个小
亏。但是留下了更多的人被自己控制。天魔都有这样做生意的方式。

我们要怎么样看待阿罗汉这条路?师父这里是有点否定阿罗汉这条路的。

同学:谁发明阿罗汉的?一开始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没人告诉我有阿罗汉这条路,
我也不知道啊。我觉得阿罗汉舒舒服服地成佛了。师父说不是的。可是阿罗汉证得空
性,是没烦恼的。感觉上挺舒服的。我不知道自己的认知跟师父的差距在哪里。

法师:大家都学了摄类学。摄类学里面是用论式来讨论的。论式里面,要否定论点有
两条路。因不成,或者不周遍。

以成佛为目的有法,应该要走阿罗汉,因为舒舒服服。

不遍:就算是舒舒服服也不要走阿罗汉。
因不成:不舒服。

11
用这两种方式都可以反驳这个论点。

第一,应该是不周遍。假设是舒舒服服的。我仍然要走菩萨这条辛苦路。因为有法是
成佛。成佛就是要培养这样的心。比如精进度里面讲的擐甲精进。如果因为要救度很
多有情而心怀犹豫,那么你离成佛很远。如果虽然要帮助很多有情,但是你仍然很有
勇气要去做这件事,那么你离成佛就近了。成佛培养圆满人格。阿罗汉与圆满人格是
反的。走舒舒服服的路不是佛的特质。精进度有讲。

第二,真的舒服吗?从阿罗汉到你成佛,所付出的辛苦是完全一样的。成佛并没有因
为走上阿罗汉而更容易。反而遇到困难的时候阿罗汉会退缩。为什么阿罗汉成佛要这
么久?因为遇到困难就用总相的空性去逃避。这件事我不会嘛。就进入禅定。出了禅
定还是不会。只能等到有一天愿意学了。再学一下。

只有佛可以同时入定和出定。阿罗汉在没有入定的时候,还是有烦恼。没有入定的平
时阿罗汉是有修养的凡夫。

阿罗汉用空性解决问题。菩萨用善巧方便解决。每次遇到不会的问题阿罗汉有空间可
以逃避。菩萨七地之前,不净地。虽然证得空性还是有可能生起烦恼。因为境界太
强。阿罗汉的空性修力圆满。任何境地都进入空性没有烦恼。菩萨的空性的证得没有
超过境界的考验的时候还是会生起痛苦。

比如那若巴尊者。他的老师帝洛巴尊者经过十大难。十小难。跳悬崖。抢新娘。来考
验他。对那若巴尊者来说,没有足够空性的证得,这些经历会有强烈的痛苦。相比之
下,目犍连尊者被人打成肉酱。却没有痛苦。帝洛巴尊者给那若巴尊者的训练。如何
在苦痛之中超越。否则不知道如何引导别人超越这些痛苦。

为什么阿罗汉成佛要这么慢?他获得自在掌握空性的能力。约略相当于八地菩萨。但
是阿罗汉没有相应的价值观,没有勇气在每一个境界上面去学习。菩萨的注意力在怎
么帮别人。这些助人的善巧方便。他本来就是要学的。付出这些痛苦的代价并不觉得
怎样。阿罗汉觉得自己太痛苦了。目的在这上面。在这上面用功。一果不够。要证四
果。目的是彻底脱离轮回。全心全意努力。菩萨不是这样。要如何能够真的帮助到别
人。我付下去的心血和精神能不能帮到。如果帮不到别人,虽然不痛苦有什么意义。
如果帮得到别人,痛苦又有什么关系。证得空性对菩萨是如虎添翼。痛苦越来越少。阿
罗汉自己没有痛苦。学帮人的时候每一次踌躇不前。没有胆子去学他应该学的。所以成佛
才会这么慢。

这是概念。但是我们有没有在自己每天去自己观察。

同学:舍利弗尊者不是智慧第一吗?为什么会做出这种选择?

法师:大智舍利弗尊者的智慧第一是声闻弟子当中第一。

12
7/28/2018 六 #34 一门深入

什么是一门深入?什么是它的所破?
师父是赞同还是反对一门深入呢?
法师:抛一个问题。什么是一门深入?

同学:昨天法师讲到各宗各派是后面的人区分的。为了广饶益各种人。其实成佛的内
涵是一样的。所以我想一门深入就是从一门进去开展出整个道次第的内涵。从哪一门
进入个人有自己的缘起。

同学:在八分零一秒这一段。老师说了解佛法整个圆满的内容。把目标定出来。学经
典。选取你相应的路。学了经典。我还是无明。选自己相应的。这怎么选?

法师:问了一个好问题。请大家多多研讨。

同学:我以前问法师学广论也是一门深入。你否定。

法师:我问一门深入这四个字是什么理解。你说我对念佛一门深入。我对参禅一门深
入。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同学:即使我们念佛。就一直念佛。也仍然会把禅的本质拉进来。这样才能够真正念
佛。任何一种修行的方法都能修成佛果。

同学:师父说圆满认识之后。选取我们相应的法门。相应的法门我们通常理解就是喜
欢的法门。像小孩子相应哪个大学。就是小孩子喜欢哪个大学。相应不是喜欢的意
思。以前我去学密。师父和我说你有什么资格学密。相应的意思是自己最适合的一个
法门。

同学:门只有一个。入大乘门才能一门深入。所有学佛的人都要成就。所有的学习都
是过程。

法师:一门深入大家都有不同的理解。多听听别人讲。心里可能会觉得会不会我的理
解是不正确的。

同学:菩提心。大乘和小乘的区别。大乘还要教别人。学圆满道次然后一门深入。我
把这些成佛的缘起了解很清楚了。这些根器的众生。怎么走。我们自己要先了解。以
后才能帮助他们。

13
同学:一门深入都是跟在获得圆满认识之后才提的。先获得圆满认识再一门深入。所
以一门深入的所破是没有圆满认识。比如广论上面说若任遇所缘,即便修者,则于所
欲如是次第,修习尔许善所缘境,定不随转。而且还终生善行悉成过失。所以获得圆
满认识的时候对道次第的各种细节是十分了解的。对于怎样修行会遇到什么问题犄角
旮旯都很清楚。这个时候其实做什么都可以啦。选什么都行的。

同学:可是圆满认识只是一个脑子里面的道理而已。我自己还是有很多无明啊。我的
选择不可能是正确的。

同学:对道次的圆满认识之中一定会包括一个对自己的全面了解。否则你也认识不了
道次第啊。

同学:我觉得选择的时候和之后的学习还是需要师长。

同学:法师以前讲过对圆满教法的正确认识和依止善知识是一体两面。所以讨论圆满
认识就已经包含了依止善知识,从善知识处获得指导等等。

法师:原本没有期待这么多。乍听觉得像师父不赞同念佛一样觉得师父不赞同一门深
入。一门深入好像就没有总体认识。老师说听师父说过。师父曾经说一定要对教法有
总体认识。才能做到一门深入。师父其实没有反对一门深入。一般而言觉得师父不赞
同念佛。不赞同一门深入。其实不是这样的。师父说真正的做到一门深入。那么有一
种一门深入是假的。什么是不真正?不确实。误以为。效果不明显。不真正到底是什
么意思可以去思考。

一般而言一门深入是“选择相应的法门”。这七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答案已经在前
面的研讨里面。感谢同学问的这个问题。

“相应的”这三个字。错误理解是喜欢的。或者顺心。顺自己的心。用在这里。是符
合的意思。in accordance with…corresponding to…根据这个学人的位置来选择。
把法门换成阶段。选择符合的阶段。

我怎么选择符合的阶段呢?我就是不懂啊。了解了道次第。没办法选择就是没懂。有
懂就可以选择。闻所成慧要能看出来自己的现行是下士道的所破还是中士道的所破。
或多或少地看到。一定有自己看得到的地方。一定也有自己看不到的地方。不能落两
边。我学了教典我要多了解自己我要自己修行。这一边是不对的。一定也有自己看不
到的地方。否则佛陀不用出现于世。留传经典就好了。所以我们需要善知识指出我们
自己看不到的现行。这是关于如何选择符合的阶段。

一门深入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前面所引的广论。若随任遇所缘,即便修者,则于所
欲如是次第,修习尔许善所缘境,定不随转。反于如欲善所缘境堪任安住,成大障
碍。若从最初令成恶习,则终生善行,悉成过失。故于所修诸所缘境,数量次第,先

14
须决定。怎么对自己的数量次第决定?先了解总体。知道现行对应的次第。知道先修
什么。应发起猛利誓愿。要坚持。不能乱跳。一门深入要破的就是乱跳。

广论 85 页。小例子。有一个弟子。他老师说你现在要修念死。弟子问要不要换一个。
老师重复一遍。弟子再问有没有后面可以修的?再讲一遍。你现在就是这个次第。不
要好高骛远。

什么叫不真正的一门深入?我修念死。不是基于我需要。而是我喜欢。我追求念死带
来的觉受。修念死带来的好处。这有两个问题。第一意乐和整体教法不符。正确的答
案只有一个道。修念死为了成佛。第二修念死是我现在的阶段。跳到后面去全无所
益。发心于上取法于中。只为了念死。其实念死也生不起来。这样来理解这样真正做
到一门深入。

到底什么是一门深入?破跳跳修。破不是符合你该修的修。要修你该修的。不要跳。
叫一门深入。

什么叫真正?第一目标只有一个,成佛。第二取法于上得乎其中。

8/1/2018 三 #35 闻思

法师:第一段里面老师提到我们可能听带子觉得师父不赞成念佛。可是老师说师父是
非常非常赞同念佛的。这一点提醒我们自己理解师父老师的意思有可能是误解。

万修万去的法门是怎样做到万修万去的。有没有修起皈依的量。下士道的皈依的量就
够了。符合阿底峡尊者的佛教徒的定义。心里真的有皈依。师父说净土能够去的关键
是皈依。死的时候心里有皈依。两个逻辑加起来所以是佛教徒就可以去净土。同样
的,说明其实我们不一定是佛教徒,在当下心里没有皈依的时候。

师父讲广论希望能够帮助各宗各派的修行人。各宗各派更像各个阶段。宗是宗义。有
部。经部。唯识。中观。格鲁派。噶举派。萨迦派。宁玛派。世俗的名字以做称呼。
会误解。当成是选择。把各宗各派当成不同口味的蛋糕不会符合佛陀所讲内涵的意
思。我们称作宗派的东西都要理解为不同的阶段。道总建立中提到为什么要安立中下
士道?其实只有上士道。因为广为饶益各种有情。为什么要有各种宗派?为了饶益不
同的人。你们可以自己去想。不再 elaborate。

下面你们自己去讲。
同学:断烦恼要经过很多修行。念佛法门通过皈依就可以去一个不堕三恶道的地方。
念佛听起来省事很多。下士道的程度就可以实现不堕三恶道。那为什么不走净土呢?

15
法师:依止善知识胜利里面就有不堕恶趣。两边一样。

铁皮屋和摩天大楼。下士的发心去皈依。上士的发心去皈依。结果不一样。近路是以
上士的发心去皈依。地面上什么东西都看不到的其实是最快的。为什么要对教法有正确
圆满的认识。

师父说我们来学佛。两个原因。一个是过去的善根。一个是美丽的误会。一般我们学佛都
不是为了成佛。一开始学佛的趣入点。好像去参加才艺班。学钢琴。学烹饪。有点类似。
一开始想要达到我们想要的预期,觉得这个可以给我想要的结果。很少人觉得学习佛法是
为了众生所以我要成佛。学了很久之后慢慢潜移默化接受了这个概念。一开始都是想要铁
皮屋。每个人有自己想要的铁皮屋。很少人为了摩天大楼来学佛。学习之后校正自己的目
标为摩天大厦。我们趣入佛法的时候都是远路。

我们幸运的是有机会认识到这是远路。我们还没有开始盖铁皮屋。或者还没盖好铁皮
屋。为什么师父老师苦心耕耘建立学制。希望我们对教法有正确认识。不要走冤枉
路。但是要沉得住气。对教法有圆满认识需要时间。要像小学生一样乖乖去上学。这
时候有人就去工作了-童工。同龄人已经去赚钱。在你面前消费着白花花的钞票。买着
冰激凌。你还能不能耐心地把书念完呢?念完书有超越童工的好处。你在打地基的时
候,旁边有人已经盖好了十层楼。你会不会动心呢?

同学:我们平时都是对师父胜解作意。所以师父说的不会 question。法师,我们需要
破这个吗?

法师:胜解这一分很好。形成定解需要提问。胜解的所破是凡庸作意。用很庸俗的想
法去解读。和对一个观念能不能起定解是两个概念。不必混在一起。

给大家举一个定解的例子。有一个出家人供养师长海苔。

师长:为什么我们要吃海苔。
弟子:因为对身体健康有帮助。
师长:你怎么知道的?
弟子:听人家说的。

师长有点开玩笑。也有教训弟子的意思。师长说这种面对事情的方式就是人云亦云。
自己没有深入思考。不能生起定解。海苔帮助健康。没有观察没有思考。以前在森林
里面有一些动物。一个角落传来奇怪的‘节’的声音。一只兔子吓到了。慌乱地跑。
大家也开始慌张。跟着一起逃。这个人云亦云的现象会传染。别人逃你就跟着逃。很
多动物都在逃跑。狮子经过。问怎么回事。大家说‘节’来了。‘节’是什么。不知
道‘节’是什么东西。狮子很勇敢。反方向去找。原来‘节’是树上很多果实成熟掉
在水里的声音。

16
凡事都有认真地观察和思考。这样得出的结论才能够成为定解。

同学:老师讲的做饭这个喻。法师解答。所破是不看就不会做。备览中师父讲到油
缸。设计图懂了。造的时候还是有很多需要学习的东西。我们闻思很多。行持却不
会。定解之后还是要慢慢实践。整体道次真的就只建立在闻思之上吗?我觉得很多调
心理路都要在心上实践才能建立。

法师:修相应是对已经没有疑惑的东西数数串习是名为修。首先要从他力听闻。次乃
自以圣教正理,如理思维所闻诸义,由自力故而得决定。然后若由闻思决定,远离疑
惑,数数串习,是名为修。

闻思修本来就有三个。闻思之后要修。我们只是说一定要闻思。强调大家所忽略的闻
思。并不是不需要修。闻思之后才有正确的认识。为什么会证得阿罗汉果呢?阿罗汉
果不是佛陀要你修的。你要修才能证得阿罗汉果。修的时候是不是最正确最圆满的。
为什么会修出铁皮屋?没有正确圆满认识。要耐心闻思。不急于求成才能得到圆满认
识。

同学:各宗各派都是过程。我跟着学道次第。我不学净土。我有过失吗?

法师:你踩自己的脚。道次第包含很多法类。净土九品比道次第分的还细。

同学:师父说去净土修的比较慢。还要回娑婆世界来累积资粮。所以我不修净土。我
有过失吗?

法师:你已经坚持自己的想法就有过失。善知识叫你去净土。你怎么办?

从来没有去过净土的菩萨。应该也没有。某修心祖师。发愿不去净土。临终去地狱救
苦难众生。成就。往生的时候净土现前。他说这不是我要去的地方。慈心成就他去不
了地狱。

同学:我们闻思修一定是这个次第。闻要成闻慧要有相顺的修。

法师:宗大师为什么说闻思不是修。既然闻思修是不可分割。为什么不把闻思包含在
修里面。支那堪布认为不要闻思。宗大师认为没有闻思的修很可能是错的。我们切成
三个名字。为了理解在修行中的闻的部分。思的部分。修的部分。这样讨论中可以称
呼。宗大师认为整体不可分割。老师有时说闻修思修。

同学:上师说看看就能做出菜。我自己是做不到看看就能的。我需要练习。看设计
图。真正去造的时候跟听闻的时候还差很远。学习圆满道次。闻思和修紧密联系。我
的修就是对境的时候想起来我的目标是了解成佛的道次。我每天都听了很多法。我对

17
境的时候很少去思维这些法。我通常就是祈求念佛。更快转心。对境没有思考。在用
一个自己喜欢的方式修行。

法师:谢谢你的示范。这就是所学和所修是两回事。唯是广辟诸外知解,若正修时,
另修一种无关余事,如示跑处另向余跑。昨天这个问题已经问过了。做饭的喻并没有
表达不要练习。不能说老师是不必练习的。不必额外去增加这个意思。比起不学习来
说。一定要学习。不学习一定做不出来的。

同学:我觉得要去练习。老师看的多。我不可能不练习。

法师:研讨不必争论讲者没有讲的内容。不用去站在老师不用练习的角度。

8/24/2018 四 #42 听闻和讲说

听闻轨理和讲说轨理都用来要求自己,是最有可能成功的沟通方式。两方都要求对
方,沟通失败的几率非常高。

同学:第一段。自己透过比量了解。现证。然后帮助他人了解。下面一句。不仅自己
了解,透过比量了解取舍,然后让他人能够了解。两句话前后顺序不一样。

法师:感觉没有什么矛盾的地方。令别人了解。透过善巧的表达让对方听懂。这样就
是得到比量。

同学:能立是自己了解。能立语是让他人了解。是这样的吗?所立。所破。是自己的
了解。我自己才学浅薄所以问题也浅薄。

法师:能立都是讲话。所以叫能立语。

同学:正能破。相似能破。不了解正和相似的关系。认识的识有没有正和相似的关
系。请法师解释。

法师:相似就是不正确的。它有缺漏。为什么会讲相似?很难讲。大家有学到才会去
探讨这个。一个正因。让人理解。讲的必须是正因。怎么才能满足正因的条件。我们
在表达的是相似因。不是正因。因类学中提到。我认为我这样讲你就可以懂。但是某
些条件没有考虑清楚。所以听的人还是听不懂。这样就还是相似。不正确。要考虑条
件。讲的人到底理不理解听的人。讲的人要让听的人听懂。要选择一种符合听的人的
条件的讲法。否则虽然对但是没有效。让别人听懂才叫正确。即使讲的正确因为听的
人听不懂。这就是对牛弹琴。因类学的标准就是错的。

18
同学:师父讲的是正确的。我们上课。班长和同学却是相似的互动。互相不能了解。
我们在诵大般若经的时候诵到两不和合的状态。弟子没有听懂。或者虽然听到了但是
做了却不是师长的意思。

法师:讲的人。听的人。双方互相观待。之前某讲提到有时候老师问师父问题。师父
不回答这个问题。回答一个更高远的答案。听懂这个更高远的答案之后发现自己的问
题不再是问题了。到底听懂的责任是谁的责任。是两边互相的责任。听的人自己要具
足听闻轨理。覆器,污器,漏器。强调的是听的人的过失。心里的动机是否清净。是
否有预设立场。用自己的意思去解读。听闻轨理是用来要求自己。很认真地去听。不
要很武断,很轻率地理解讲的人的意思。站在自己是听的人的角度要求自己。不应该
要求讲的人言辞优美。一定要把我讲懂。

讲说轨理。因类学中提到的概念。理解听众背景。理解他的困难。什么听的懂什么听
不懂。你的喻要是他能理解的比喻。你要数数宣说不疲厌。巧便送入所化心中。听不
懂不是听的人的过失。是讲的人的过失。如果你要当人家老师你自己要具备十种德
相。因类学探讨为什么讲的话别人听不懂或者会误解。你讲的话对不上这个所化机的
条件。不了解怎么讲他会懂。

这两种法正好站在面对面的角度。如果用来要求对方就会很麻烦。都是你听闻轨理没
做好。你误解。责备你怎么没有用我理解的方式讲。把法用在别人身上就会很麻烦。
某些场合用听闻轨理要求自己。不能挑剔他言辞鄙恶。想尽办法体会讲的人讲什么。
比如老师。老师不可能要求师父改变讲话方式。只是全心全意去揣摩。老师听到的最
符合师父讲的。师父觉得老师的学习状况是最好的。听的人要用听闻轨理的法在自己
身上。换做讲的人。你是讲的人。不可以用听闻轨理去要求别人。用讲说轨理来要求
自己。讲到别人听懂。如果别人没有听懂,怪自己不够理解对方。闻不够广博。不够
善巧。两边的法都只能要求自己。

同学:师父是佛。只有佛的功德才能讲到所有人都懂。弟子离佛非常遥远。照这个标
准。平时上课在班上对同学。我们一直在说相似法。我们没法让全部人听懂。一半人
听懂。一半听不懂。

法师:相似能立不一定是错的。听懂的人就是正能立。

同学:我们把这两个角色用在开会。用法来调伏自己。可以减少很多误解和摩擦。

法师:如果站在第三方看。从旁边观察。既不是讲的人也不是听的人。听和讲是互相
观待的。没法单纯地怪罪是谁错了。你也可以说讲的不好。也可以说听的不好。沟通
不成功的时候无法武断地说这是谁的错。讲没有正能破。听的没做好听闻轨理。否则
无论讲的人怎么讲都听得懂。没有一个断然正确的答案。是谁的错。如果讲的人能够
更理解听的人。如果讲的人不改变。听的人更用心听。就听懂了。

19
假如不是第三方。你不能怪对方。只能怪自己。听的人更用心听就能听懂。不能怪罪
讲的人。如果讲的人更贴近你的个性背景。你就能听懂。但是不能怪罪讲的人。你就
只能要求自己而已。反过来要求别人。以法绳人。就一团糟。开会。当你在发言。我
要怎么讲才是得体的恰当的精准的。讲到开会的其他人可以听懂。这个表达不会造成
很多冲突和误会。有赖于你对其他与会人的了解。如果了解少很容易讲错。如果不考
虑听的人是怎么听的。怎么讲怎么错。会造成很多冲突和误会。如果对空气来说你的
话都是对的。但是现在会让听的人产生很多不是你讲的意思来。这是讲的人要求自己
改善的点。

开会。你正在听。挑剔他讲的好不好。语气对不对。逻辑很混乱。用这种态度。心
态。好像你用斜眼瞪着讲的人。看他讲的好不好。不可以这样子。自己要很没有 bias
地很虚怀若谷地专心听懂对方想表达什么。别人明明讲错了你还能听对了。举例。正
在开车。你现在开去一个没去过的地方。旅游。不知道怎么走。旁边是当地人。向
导。报路给你听。听闻轨理极度成熟的时候。向导说左转↩ 你往右转。听闻轨理连对
方讲 180 度你都能听对。这就是听闻轨理完美。开会的时候你都能听懂他心里的意
思。心里没有误会和冲突产生。开会你听成功了。

听闻轨理和讲说轨理都用来要求自己。是最有可能成功的沟通方式。两方都要求对
方。沟通失败的几率非常高。

比量的建立。不一定讲出来的要对。听的人心里生起的认识。和讲的人心里希望的认
识。一致即可。讲什么都不重要。历史上很神奇的师徒之间的沟通发生过。不必追
求。不必用这么奇葩的方式去沟通。

同学:有人有这样的能力。有的天不需要用语言。心里想就知道。我们有这个能力。
心是能了悟心的。只是我们在人间被限制住了。

法师:你说的是他心通吗?

同学:法师把这个能力说成很神奇。我觉得大家都有啊。

法师:我们应该不是有他心通。这个能力不是只有语言而已。以后再说。他心通是现
量。不通过语言。肢体动作也可以。南瞻部洲有情耳根比较利。善于用语言的方式来
理解。传递意思不一定用语言。比如可以用食物的味道表达意思。舌根利。眼神用眼
根。传递的仍然是比量。他心通就不需要这些了。

同学:意就是他心通。

法师:意根通常是不一样的。普通人是无法用意根获得现量。禅定中可能。目前因类
学不考虑这种他心通这种状况。考虑这个对我们没有眼前实际上的意义。该学的没有

20
学。学的现在又没有用。我们现在要学的就是怎么讲话可以让别人听懂。怎么听才能
听懂别人。如何理解别人。如何传递心意让别人理解。

同学:感恩法师开示听闻轨理和讲说轨理。弟子想回到之前的问题。什么是认识。到
底我有没有从听闻中产生认识。想报告给法师。请法师指导。不管善知识讲什么。自
己听闻轨理做好。都能揣摩。我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产生这个认识呢?不仅要认识这
个法义。还要了解全圆。我怎么知道自己做到了?

法师:互动。要跟讲的人确认。老师跟师父都是互动的例子。老师会把她听到的东西
回馈给师父确认。

同学:我们现在怎么办?

法师:你先学会回馈。你要把你听到的东西回馈给讲的人。哪一天你回馈的东西让讲
的人觉得他见到了一个很欣慰的弟子。他会来找你。

同学:法师是说我们要写全广回馈吗?

法师:你要想回馈。我们回馈有一搭没一搭。不能确定自己听到的东西到底听到了几
成。我们对这个东西的确认渴望不强。才觉得回馈可有可无。善知识不需要回馈。我
们需要回馈。我们透过回馈才能确认自己听到几成。

同学:善知识是佛。我还用特别回馈吗?我心念一动。他就知道。

法师:你不希求知道自己懂多少。

同学:我心里有回馈。

法师:我们希不希求确认。我们认为善知识需要我回馈。善知识其实不需要。

同学:是我需要去确认。自己的所得是不是善知识表达的层层深入的意涵。

法师:你回馈就是你造业。我现在听到这样。请在这个基础上再给我进一步的指导。
世俗想法。我回馈因为善知识想知道。我为了迎合善知识的需要写回馈。因为他有这个需
求。所以我会写回馈。

同学:前几讲老师问是不是讲太慢了。我马上就写了回馈。我喜欢这样慢慢的进展。
不要变快。别人说你难道想老师回答吗?我不需要老师回答啊。我可以从她的反应有
没有变快看出来。这样子可以吗?

法师:如果她变快也不一定是针对你啊。你跟她表达说。希望慢慢上。善知识觉得顺

21
着你的习气不适合你。你越想慢他越快。我们不能够很肤浅的解读善知识讲快讲慢是
因为我要求而来的。也许确实是因为你的希求调整的。但是不一定。回馈不是从事项
讲。从另外的角度理解。前面问的问题我怎么确定我听懂善知识讲的话。从以前的例
子来看都是通过互动确认的。自己单方面是没办法确定的。要通过互动才能确定的。

同学:我来上课。我觉得喜欢就来上课。

法师:自己曾经站在讲台上,就知道下面听课状态你很清楚。来上课是一个很好的回
馈。如果下面都睡成一片。讲的人有点失望。如果讲的人看到睡成一片。因为我讲的
不够善巧。下次加强。我讲的不应机。下次改进。讲的人如法。蛮失望。所以来上课
是很好的回馈。

同学:上师讲到很多论典。法师你是一个什么样的认识。听法师的认识觉得自己的认
识有待提高。法师你要记得讲哦!

8/25/2018 六 #42 认识

同学:我们刚才讨论了三个主题。跟法师报告。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
法师:认识有很多种。很广。一个法的特色是很多很多的。认识到其中的一些特色也
是认识。不能定义全部认识才叫认识。那样的话除了佛之外谁都不认识。

两个极端。要完全认识才叫认识。其他人什么都不认识。这个极端要破除。一个法之
上有很多很多特色。认识其中一部分也是认识。第二个极端。会以自己目前的认识为
满足。我已经有认识了。一个法上面的特色是很多的。只认识一部分就是痛苦的原
因。不认识的部分叫做无明。因为有不认识的部分所以认识才不完整。对境接下来的
行动就不正确。必然带来痛苦。一直到成佛之前都有想要学习的心态。在想法上要很
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

现在蛮多人学摄类学。量的定义。对一个法能够不欺诳地证得。没有错误地认识。第
一次正确地认识叫做量。已经有第一次正确认识。第二次叫再决识。已经正确认识不
叫量。全新的认识才叫做量。新的无欺诳的证得。量。

同学:量证得之后会消失吗?

法师:第二刹那的认识就不叫量了。已经知道这个东西是什么之后。已经知道的叫再
决识。再次地决定。

同学:认识之后又迷惑了?这个认识过程能叫量吗?

22
法师:后面也许会退失。曾经已经有正确认识。量是心对境的一个标准。

为什么我们要讲这个?什么叫做认识。认识的概念不要落入偏激的极端。满足于现有
的认识。因为没有办法完整认识一个境界就认为是不认识。这两种极端要避免。

正常的认识的理解是说把一个法的很多很多面一一地认识。如果讲理解好像只在讲比
量。这个表达就会有问题。现在谈认识包括比量和现量。只有比量才是理解。现量不
是理解。不通过大脑。直接知道叫现量。不需要通过分别心,不需要通过任何概念化
的名言。正确的就是现量。也有可能是不正确的。一个人肝胆生病。眼睛看出去是黄
黄的。白色看成黄色。眼根现前不是正确的。也不是再决识。眼识正确地看到一个白
色的东西。第一次经验就是现量。第二次看到就不能叫量。量要是全新的。

为什么要提到这个概念?全新的才叫量?认识的时候,要去完整我能对这个东西的认
识。如果你追求的是认识的一个完整过程。你就要知道说对于某个境界有不认识的地
方。把不认识的地方变成认识。所以才会强调说第一次认识才叫量。不然就觉得我对
这个东西已经正确认识了。如果第二刹那也是量。就没有什么好追求。对这个东西的
某个部分得到正确认识之后。认识这一点之后。在心里已经存在。再去重新证得。就
没有什么了不起。已经存在心里。不要满足于此。就会停在这里。再决识。去认识自
己不认识的部分才有可能获得量。如果不是新的就不是量。

同学:再决识。是量的范围在扩大?还是在深入?

法师:再决识是你之前已经有过的量。

同学:再决识。没有再深入再扩大。那有什么用呢?

法师:代表对某个法的某个地方的正确认识。第一次看到雪山是白色的。这个瞬间获
得雪山的颜色是白色的。这个是量。我还是看到白色。我的认识是正确的。但是不叫
量。因为雪山是白色的。已经是个旧的认识而已。不是第一次获得的正确认识。只要
是现量或者比量都是这个样子。一个量一个量积累出来。量是指那颗心。获得正确认
识的心是量。

同学:我已经知道雪山是白的了。现在看看雪山多高。雪山 1000 米。不对。1300


米。1000 米不是量。1300 米才是量。

法师:1000 米是颠倒识。不正确的认识。我们学五大论的时候用很简单的例子来理解
法相的概念。但是为什么要用这么简单的例子。学习重点摆在概念上面。我们学了要
结合自己的经验。帮助我们去观察我们的心。一方面举这些简单单纯的例子。另一方
面要观察这些概念在自己生活中的体现。

23
同学:之前讨论过认识可以用闻慧,思慧和修慧来划分成三个阶段。法师说其实不止
三个阶段。三十个,三百个,甚至三千个,乃至无穷个阶段都有可能。所以我们每次
在听师父开示的时候,每天研讨的时候,要尽量把下一个自己还不知道的
incremental 认识听到。

法师:对。

同学:在每一次听闻的时候,这个 incremental 认识是什么呢?是启发。是对自己当


下的问题,因为这次的听闻,产生了一个崭新的看法。取舍处变得异常清晰。不再是
迷茫。

法师:很对啊。你产生的这个看法,应该是自己从来也没有过的看法。

同学:这个 incremental 认识是什么样子的呢?我没有找到正面的成立。但是我知道


有一些不是认识。比如听完全广,觉得法师你讲的好清楚啊!因为在后续的互动中,
没有发现有因为听懂而产生的行为的改变。所以这个“很清楚”只是感受。不是认
识。

法师:除非是第三方在向别人转述今天法师讲了什么。这时候第三方的意思是法师讲
的很清楚。法师自己讲的时候,是不可能有让听众产生“法师讲的很清楚”这个意思
的。

同学:听师父开示,产生一点 incremental 认识。不是一次发生的。有的时候,听完


了,心里明明有点什么。但是是什么?不知道。说不出来。但是你说什么都没有?也
不对。明明是有变化。

法师:认识的范围非常广。听闻之后。自己内心固有见解的松动,也是认识上面的进
步。

同学:认识是个中性词。认识很广。但是师父对我们说法都归在道次第里面。不会很
广。所以如果不知道自己的认识在道次第的哪里。就不知道怎么努力。

法师:你了解了道次第才知道如何归类。你有了几个篮子。你才知道投到哪个篮子里
面。对于成佛来说。道次第是工具。不是只要知道道次第就好了。

同学:有一次如净和尚来。我问要做师所喜。可是连师父喜欢什么我都不知道。如净
和尚说整本广论都是师父的心。所以我们现在产生的认识也是要归纳在广论,归纳在
道次第之中。

法师:不是要归纳。我们在讨论认识。如果不特别指明。单单只讲认识。正确的认识

24
才叫认识。认识这个词。其实是佛法里面讲的证得这个词。这个词完全不包含错误的
认识。不叫证得。证得只有正确的。提到认识。一定是正确的认识。

你的问题要倒过来想。不是说我们学这些东西都要归纳到道次第。本来我们就要证得
一切法。这件事不透过道次第去认识的话对末代诸所化机是非常困难的。不如正法时
代的利根所化机。他不需要这个工具就可以质正量圆次第无误地去认识该认识的东
西。我们智慧微劣。在认识一切法的过程中。没有福德和智慧。会一直跌倒。我们认
识会非常缓慢非常困难。我们认识一切法非常非常困难。所以末代所化机非常需要道
次第。你需要道次第帮你认识一切法。不是认识都要归纳进道次第。

9/1/2018 六 #44 生病

同学:最近两件不好的事情发生在我身上。第一自己生病。第二飞来横祸。女儿受伤。法
师之前说对每个境都有正确的想法。现在我应该怎样想才正确呢?

法师:不是我讲什么就是什么。随着广论学到的不同。每一件事有不同的面向。同一件事
下士道和中士道的解释就完全不同。随着你学到的,用的上的,就拿来用。我只是举例给
你参考。不是只有我这种想法。

生病很倒霉。不合理。倒霉是运气不好。生不生病是运气决定的。追究下去无法站得住脚
的想法。以下士道角度。我不想生病。以前师父讲下士道讲到。有人从小到大都不会生
病。全校传染病他都没事。他很健康。就是有这种人。意思是说生病不是一般人觉得该生
病就生病。多病的原因是过去生伤害有情的生命。这一生就会多病或者短寿。觉得自己很
倒霉是不合理的。逻辑是说会生病有他的原因。不是 random。一切都是业决定的。

这样想法面对就不会觉得很倒霉。没有倒霉和幸运。生病的时候怎么办?会生病是曾经伤
害过别人的生命。现在偿还。理应如此。这是曾经亏欠别人。现在觉得很心安理得。很踏
实。安然忍受的感觉。

从下士道角度说。生病的时候提醒自己要好好爱护他人的健康和生命。为他人的健康和生
命付出心血。我们努力为别人的健康付出。未来就会感得少病少恼。长寿的因是守护别人
的生命。健康的因是守护别人的健康。

上士道。感受到生病的痛苦。此时此刻也有很多人也在受着痛苦。我于心不忍。怎么解
决?我的切身的痛苦可以感受其他人的痛苦。内心产生强烈的悲心。帮助其他痛苦的有
情。策发高远的志向。如果其他有情都能免除身体的痛苦。发愿未来可以做到。

25
耆婆。和佛同时代的神医。印度最有名的医生。过去生发愿解决所有人的身体痛苦。在自
己生病的时候。正是启发自己去生出一种伟人的情操和胸怀的契机。史怀哲。可以反思小
时候遇到事情没有产生悲天悯人的情怀。所以这辈子没有成为一个伟人。经过正确的培
养。有一生就可以成为伟人。十几岁就出现这种利人的想法。那一辈子就是对世界举足轻
重的伟人。

同学:健康的根本因是爱护他人的生命。但是其他那些保养。注意这个那个也是因。保养
好。注意饮食。不保养还是会生病。

法师:因跟缘的差别。要有这个结果一定要有种子。只有苹果的种子一定有苹果吗?不一
定。还要灌溉。还要阳光空气和水。适当的缘。因才会结果。

我刚才讲这些都是举例而已。怎么想。所谓正念。佛法告诉我们对事物存在方式的正确理
解。正念是对治法。除了有对治法。还要有正知观察到自己现在应该怎么调心。不是固定
的想法。根据自己的心的错误去调整。

比方说。生病的时候应该怎么想。也要观察自己当下的心什么地方思路上有问题。觉得很
倒霉。每个人的负面想法不一样。觉得很倒霉。广泛地熟悉道次第。倒霉是下士道的违
品。只缘着自己的苦。

如果察觉到自己的所缘不是倒霉不倒霉。是很自爱自怜。很保护自己。这是上士道的所
破。修上士道的所缘。跟自己对教理的熟悉程度也是有关系的。

生病的时候对明天要做什么很执着。没有念死。没有安立生命的价值。没有要精彩地不虚
度此时此刻。心进入无意义的漫游。是念死的所破。

因跟缘一样。你要能够察觉自己掉到哪个所破。生病不会思考这个病的真正原因。过去一
定有它的因。有果必有因。失去正念。提策自己。修忏悔法。提策自己爱护他人。这是修
因的法。

但是另外一种所破。不管缘。非常大胆。生病不看医生不吃药。反正会生病都有因。我也
不用保养。不用运动。不用喝水。完全不用管现在。没有恶业不会感冒。事情不是只有因
而已。还要缘。错误我开车完全不用守交通规则。闯红灯不会被撞死。因为没有恶业。这
时候需要校正。完全不管缘。

正确的心态是说我反省自己我过去一定有恶业。我感苦果的可能性很高。不是圣者。可以
随时 handle 苦果。眼前很多事情要注意。不要那么不小心就让苦果马上感果。走路要小
心。开车要小心。不是什么都可以不用管。这些因遇到适合的缘就会感果。把钱放在地
上。我偷盗的恶业已经完全清净。我的钱在大马路上三天三夜也没人去捡。我们不是这种
人。狂妄。觉得自己是恶业清净的人。不能肆无忌惮地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观察自己现在
落入了什么想法。要去对治。

26
同学:我们要很注意缘。要养生。

法师:只注重缘就跟一般俗人一样。我努力一定赚钱。我吃药一定会好。有人很努力赚钱
会赔。有人很注意健康仍然会死。佛法很理性。事实上有人很努力工作仍然穷困潦倒。有
人很注重养生还是得癌症。如果我们的努力可以保证财富和健康。何必要学习业果的道理
呢?眼前的一切就可以实现离苦得乐的目标。

佛法讲百分百的理性。代表努力工作不是保证财富的唯一因素。过去生偷抢拐骗别人。你
这一生财富也会突然消失。需要修忏悔法把恶业忏悔法。偏激的人只修忏悔法。眼前什么
都不管。以为自己可以忏悔清净。因和缘都要用心关照。广论上面说九种横死。冬天不应
该爬树。我过去生没有恶业。夏天不要走在悬崖边上。下雨潮湿。土会松软。会掉下去。
九死因缘。不要过分大胆。觉得自己是没有恶业的。

同学:广论班上同学常常提出这些思维。弟子提个解释方法。我们执着在因上会铤而走
险。当下造痴的业。

法师:痴的对治是善观缘起。善于观察。

同学:当下造了一个愚痴的因。还是感得苦果。

法师:不看医生不吃药是非时横死的缘。

同学:当下造愚痴的因。以后还是得了病。苦果。

法师:现在的愚痴是未来的苦果。苦果是什么不知道。

同学:上师在拜三十五佛忏的开示中提到韩国画家拜忏的例子。我们要注重缘。怎么个注
重法?加上拜忏。怎么对现在的缘起最好?自己信心不够吗?因和缘的力度怎样?

法师:都要。不可偏废。

同学:还是只要拜忏就好了。

法师:就好了。周遍这个东西是很危险的。宇宙当中事情的存在方式很复杂。凡夫希望一
句话打死所有状况。这就是愚痴。这件事需要很多角度方方面面考虑。凡夫希望简化。怎
么样就怎么样。太过分的周遍。我们很喜欢这样。这样做事情才容易。解释清楚很辛苦。
佛陀有一切遍智。我们头脑心识没有完全开发。把一件事情方方面面看清楚很辛苦。做决
定要很短时间就采取行动。有限时间只能妥协的判断。这就是痛苦的因。训练心识在一瞬
间看到所有的缘起。久远劫之前的原因。一瞬间观察圆满。决定不会有任何差错。不会有
过失。不会有痛苦。

27
同学:不是专心依仰必无不救吗。

法师:专心依仰必无不救的所破。我很真心地向佛菩萨祈求的时候佛菩萨还是不理我。我
很难祈求。外支已成。他那一方不会有不管我们。他只是要告诉我们一个逻辑。只要我们
内心准备好。

同学:我全心依仰。拜忏上面表现出来。

法师:专心依仰。可能四个字要各别去修。什么是专。什么是心。身体的动作跟心有关系
吗?你要去观察。什么是心?什么是依?什么是仰?每个字去琢磨去练习。你需要去获得
这种经验。如何让自己的身心变成专心依仰的所诠。慢慢熟悉这个操作。必无不救是否一
定存在。一次一次去实验。就会验证这八个字。

我现在遇到这些事情。这些事情让我们练习用所学到的东西去调心。体会佛法真实不虚。
它讲的是真实存在。一点一滴累积这样的经验。佛菩萨讲的是真的。把真正的事情讲给我
们听。避免一件事情。正念不是只有一种。佛教徒就应该如何如何。这句话有极大问题。
不是对同件事情有同样想法。你能够运用。体会。练习。不一样。自己去经验逻辑上面的
辨析。世间想法逻辑上面一定有问题才会产生痛苦。思考辩论要去分析。你要用这种心态
去生活。体会这些东西真实的存在。从而获得教量和证量。教量的获得要多读经典。心里
要希求经论。经过正确抉择的正确认知。经得起逻辑和分析的想法。不可以不读书。也不
可以只读书。这两个都要有。

9/4/2018 二 #45 现量

法师:听闻状态心没有其他所缘。前几次进行的听闻前行的讨论。如何截断无法专注的续
流。思维听闻胜利。和自己的所缘比较。下劣胜利的思考。这里讲到专注听闻的时候会和
佛法相应。因为听闻正法而产生愉悦感。这是可以讨论的一个点。从实际的经验和辨析上
面讨论听闻前行的重要性。这里描述的状态和实际经验的差距。如何改善。什么叫听闻正
理产生愉悦感。存在吗?什么是因为专注的听闻产生愉悦感?这个因和这个果的关系是什
么?专注是因。会有相应和愉悦的果。对我们来说专注是果。不是想有就有的。要专注要
先去思考这件事情。不管从经验还是分析。必须有某种因才能产生专注听闻的果相。如果
都没有想过那也不容易出现。

同学:信为欲依。对佛菩萨和师长没有修信。闻法很难生起愉悦的果。

法师:这样有点笼统。这样讲。还要进一步去讲什么是信。可以再想想。
同学:首先要对真理有欲求。上师从小对真理就一直思考和追求。遇到师父开示就完
全进入状态。这是前行。我们为什么达不到?平时满足于感官。肤浅。彻底明了真理
才能快乐。这个时候去听闻。佛法在宣说真理。才能相应。产生愉悦感。

28
法师:听了老师讲的前行。然后听师父带子。听了两段。有了老师的前行。再听师父
开示。心会没有其他所缘吗?会有愉悦感吗?可以举手。可以从这个角度想一想。会
全神贯注吗?不管有没有都没关系。这个东西值得学。

同学:是有愉悦感的。为什么有?跟法师引导的量和非量有关。凡夫喜新厌旧。量是
心无欺诳的明了。上师引导,发现新大陆。以前没有注意到的。好像玩填字游戏。九
行九纵。新的理解会对其他产生启发。产生法喜。对下次产生期待。每次有新的无欺
诳的明了。每次都愉悦。每次听闻上师都要提策动机。得到什么胜利?听的时候就验
证到了。这次又听到了。信为欲依。有时候还很 surprised。善法欲很重要。我以前
的朋友。很会做生意。回学校分享经验。每个人讲如何出国如何高考。昏昏欲睡。前
面他们讲的高山仰止。我分享的经验是如何赚大钱。下面振奋。跟师父相应。善法
欲。上师提策我们的听闻前行。听的时候第一会专注。第二会愉悦。

同学:皈依二因。害怕三恶趣。跟随善知识就是佛。我们会跟随他因为佛法就是揭示
凡夫从没有亲近善知识的过程。这是离苦得乐。每个有情内心的佛性。阿底峡尊者说
信心信信。本身有佛性。找到善知识净除尘埃。为什么要听闻。让有信心的人生起正
念。正知见。自己的行为在听闻当中跟随师长闻思修。生起第一个道次第。如何认识
全圆道次第的过程。一开始要跟随善知识。要跟他一样成就离苦得乐。利益有情。一
层一层上来。是过程。因为信可以出生敬。敬礼就是皈依。这就是层层的因果关系。
跟大家报告。请法师指导。

法师:信跟敬是两种不同的心理状态。我们现在没有要讨论一个有情从没有亲近善知
识到全圆道次第在内心生起这句话。这是总体论述。这里并没有要谈它的内涵。不会
从这句话趣入研讨。

同学:通过上师的前行,后面听闻有没有愉悦感?我自己的思维过程。上师主要讲到
恭敬。是否体会过恭敬。由意到身口。呼之即来。对比自己身心状态。我没有这种程
度。上师讲面对经典要恭敬。法师来举办法会。法本顺便放在凳子上。法师示意我把
经本拿起来。这就是恭敬。我都没有做到。从上师的引导当中。听闻真理。这也是真
理的一部分。佛法从恭敬中求。师长一点一滴地教我达到那种状态。产生很欢喜很感
恩的感觉。这是不是上师讲的愉悦感?

法师:这种平时的思维很好。平时培养思维的习惯。闻法的时候才能很快地揣摩文句
所要传递的比量是什么。如同上师教导的即闻即思即修。自己有暇满的时候,不浪费
时间,要去想自己的所学。养成这种思维的习惯,听闻的时候也会很快的简单的思
维。

同学:听到上师说我们继续听。之前一直讲成佛的两条路。师父花了这么心血要我们
确立目标。现在继续听。刚打了一仗。很喜悦。还很感恩。以前也学了两条路。没有
什么印象。很浅。现在花了很长时间辨析。现在坐下来研究皈敬。很轻松很放心。

29
法师:蛮值得去注意这个分享里面我们不常注意的点。某些概念学过很多遍。并不觉
得它的重要性。那么严重。那么恐怖。它的影响力。摩天大厦和铁皮屋。听了一百
遍。以前不知道严重性。没有这次这么强烈。借用前面成佛远近二路的例子。这样的
经历以后还是会反复出现。继续研讨下去。很多概念研讨多次。严重性重要性没有后
面的感受强烈。以前知道它很重要。头脑知道重要。感受上没有那么重要。这也是可
以去观察。重复性。很多法类都会出现。大家嘴巴上都说很重要的法类。心里是否有
很重的感觉。如果说我能学广论学了很多法类很多概念。有的很熟了。认知上也很重
要。实际上感觉没有那么重。透过学习的过程。心里获得了紧张感。受到刺激。自己
会感受不一样。行为上会不一样。出门的行为会改变。时间安排上不一样。感受促进
了自己本来想做但是没有做的事情。这种收获其实是跟佛法相应的时候。原本。知道
做不到。有一种无奈感。无力感。讲是这样讲的。但是有些情况你也说不上来的感
觉。以前很熟悉。嘴巴也讲的出来。但是不太有执行力。会改变。愉悦感。佛法里面
我们想要的是这种认识。这算一种认识。这是经验上的认识。从没有这种感受到有。
经验。而不是熟悉一个知识。这种经历是蛮值得大家分享和探讨的。

同学:每个佛经最后。欢喜信受。欢喜。一定伴随依教奉行。

法师:以佛世来说。善根根器成熟的人。听法会得到结果。当下生起菩提心。当下证
果。等等。听完就产生现量的结果。天眼通。都不是比量。比量是思考逻辑概念等
等。和当下获得天眼通生起菩提心。这是现量的东西。不要讲菩提心那么高。不用讲
到佛世佛经。平常熟悉的法类产生动转心意的效果。现在最能够激励我们学下去。是
这种经验。

同学:很感恩法师。全广带领我们走过很长的距离。翻山越岭。现在坐在这里很感
恩。

同学:法师补足了我学习上的空白。上师很早以前就讲忍辱。安受苦忍。我懂。文字
上的。承担事情的过程中。安受苦忍进不来。我不理你了。这就是丧失了菩提心。现
在这条路被封掉了。我当初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利益有情。不是十全十美的。自然有问
题。要安受苦忍。苦忍不是我当初认知的。是学习。有代价。可以安忍。现在“安受
苦忍”四个字常常出现在我心里。我本来是没有菩提心的。要造作菩提心。看到师长
功德。要安受苦忍。慢慢资粮就能积集。安受苦忍加上造作菩提心支持我学到现在。
今天经过法师引导,这个力量变得更稳定。

法师:今天所听的段落。六分十五秒之前。倒数两句。内心中有没有确实体会过恭敬
二字。现量和比量的差别。葡萄和苹果有甜味。舌头接触水果会有甜味。直接感受。
取名叫甜。你是一个从来没有吃过苹果的人。我介绍说是甜的。你会透过这个名词心
里会形成概念化的东西。你理解了讲话的人告诉你甜。心里会产生正确的认识。你虽
然没有吃过苹果。你知道不是咸的。不是酸的。你知道是甜的。但是毕竟你只吃过香
蕉而已。这个依稀仿佛的认识。你大概差不多。但是还不是。毕竟你就是没吃过。

30
内心体会恭敬二字。我们互动交谈只有比量。你大概知道我讲的是什么。大概理解恭
敬的意思。正确理解恭敬的意思。可以理解不是不恭敬。很丰富的理解都可以。再怎
么丰富都是比量。老师问你有没有恭敬的现量的感受。超越文字超越语言的。是不是
曾经体会过。跟佛法相应的时候。你的心发现以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你会有超越的
感觉。不是语言文字能够讲明白。只能形容和描述。这是我们现阶段能够契机。原来
佛法要带给我们的是这个。今天讲的很抽象。因为这个很抽象。希望大家不会很困
扰。再去想一想。

9/6/2018 四 #46 好奇

同学:上师提到看到文殊菩萨很感动。我没有很感动或者欢喜。怎么办?另外听闻当下听
到“六十韵音语”,不知道什么意思。很想去查一查。但是忍住,继续听下去。但是我还
是很想知道什么意思。

法师:跟之前同学问的问题一样。老师有感受,为什么你就一定要有感受?没有因就
没有果。没有果也没关系。去种因。

应该学生主动查。师父在广论带子里面讲。不要等着老师念给你听。要有自己想要学
的动机和行为。六十韵音语。四家合注有专门一讲。查了也不一定懂。老师会用自己
的话再解释一下。更容易懂。

般若经里面很多词。第一次出现解释。后面就不解释了。有些第一次出现都不解释。
代表你本来就应该知道的。背景知识。基础知识。自己不知道,就去查去问。我以前
还没有出家的时候。到团体办的讲经法会。大部分讲毗婆舍那。完全听不懂。心情很
不好。无名火。听不懂不仅是不高兴。还很生气。你讲的到底是不是中文。经过很多
年慢慢听懂之后,知道本来就不应该让你听懂。大学里面讲课不可能把小学的内容再
解释。不懂就把门槛降低。回去了解基础。

同学:谢谢法师。我现在知道了不懂是需要跨过的。

法师:每个人不懂的地方不太一样。讲一段话里面。每个人的背景知识不一样。你懂
前半句,不懂后半句。我跟你正相反。

同学:我们研讨的时候可以互补。

法师:问题是研讨的时候觉不觉得别人在补自己。我们研讨的时候都在补别人。开会
不太想听别人的想法。想告诉别人。尤其是自己已经懂的想法或者自己不喜欢的想
法。

31
同学:前几天研讨有同学说到研讨的时候,我们只听法师的不听其他同学的。

法师:听闻轨理。不挑剔法师。连善知识都可能被学生观过。这个心态可能会有过
失。比方说善知识讲的话。这个太难了。我现在做不到。你为什么不讲一些我做得到
的。开会。讲到一个你看得见的错误。很容易生起想纠正的心态。很想去纠正。这种
心态有过失。就算有错误。想要多理解别人的想法的好奇心。不会去纠正。只想争对
错。就很想纠正。当下心态有问题。

同学:我们宗行班。没有标准。上课比较虚心。每个人都可以挑每个人的错误。大家
都不懂,我们就比较虚心。

同学:同修理解错误。宗大师要指出来。

法师:能够观察自己的心。没有过失。去讲才没有过失。

同学:看到同修的错误要指出。

法师:对于讲的人觉得像自己的孩子。有那么爱他。就可以讲。

同学:择善是朋友的责任。同修的责任帮助对方认识自己的错误,选择正确的方向。

法师:我们不是朋友的状态。我们是敌人的状态。观察需要仔细一点。自己去解读的
观察是有问题的。我们可以很明显地发现。我们想帮助别人的动机。行为往往造成伤
害。宗大师的纠正。被纠正的人不觉得伤害。狮子把小动物轻轻含在嘴巴里面。宗大
师的理路势不可挡。听到的人有被包住的感觉很温暖。仔细想一想是怎么回事儿。

同学:对善知识的观察。这样对待我们。我们有志发愿成为善知识。悲悯一切有情。
所以要从这个方向改善自己。

法师:要成为别人可以依靠的人。想办法自己去具备。喇嘛。喇就是上面的意思。嘛
是母亲的意思。

同学:我们像敌人是我爱执的缘故吗?

法师:很简单的判断。场景里面的双方。是同一国的还是不同国的。我爱执是同一个
意思。简单地讲观察的立场站在哪边。是站在对方一边。爱他。观察事情在自己一边
就是爱我。

我刚才讲到纠正别人的时候有没有好奇心。具足无自性的智慧。无自性简单形容。要
有好奇心。希于遍智。不想知道更多,不可能获得无自性。自性就是客观的意思。一
般凡夫的认知。一个事物去理解的时候一定会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这就是有自性

32
的。你不断寻找不断追寻。找到一个正确认识。你就完成任务。完成对真理的追求。
无自性。事物真实存在方式是无自性的话。你必需有好奇心。无自性代表事物存在方
式是很多的。对于别人说的话或者看法。基本上自然而然会有好奇心。不是一种判断
的心。批判的心。可以批判。但是不是寻伺过失。随时准备对方有错。蓄势待发。剑
拔弩张。评审的状态。对善知识的话保持合理的怀疑。善知识讲的话对我们比较陌
生。新。不顺耳。合理的怀疑就是我现在还不懂。还没有了然于心。想求知的心。想
去问。不合理的怀疑。善知识讲的不顺我的意。这是错的。想办法去合理化自己的想
法。忍不住就这样。想要去驳倒。想要去辩解。这种怀疑不是学习的状态。是反抗的
状态。所以叫不合理的怀疑。先讲到这里好了。

同学:我们跟一般人对话。能够用这个态度。有好奇心。不排斥。合理的怀疑。这样
就不会争论。

法师:听闻轨理里面讲到,不变说者德,亦不转听者。具足听闻轨理。不会去曲解或
者对抗说者的意思。也不会把一起听法的同学的意思去曲解。这种具足弟子相的练
习。这种素养。是通于老师和同学的反应。对同行的提问或者意见也会具足听闻轨
理。不会分别。顺就对老师对同学都顺。不顺就是对老师对同学都不顺。

五分零七秒。六分二十一秒。两段蛮值得大家研讨的。每一句都拆解分析。跟我们现
在要做的事情。很多都在这里面。

同学:听闻教典。了解正确的量。标准是智慧。我们一般不会马上得到这样的正确的
量。从正确地听闻去得到这个量。拿这个来比对。我们在学习。我的感觉。我现在的
状态。检查。那个量就不是第一次。会经过很多很多次比对。这个量的定义模糊了。
我不知道自己的问题有没有问清楚。

法师:对一件事情。一到一百。认识慢慢增进。一到二是新的量。

不是说再决识是没有用的。得到量之后再决识仍然有用。比量到止观双运到现量。非
常漫长。再决识不是没有价值。是非常重要。再校对。再调整。为什么要有再决识。
运用所得到的量。所以才会有再决识。

同学:凡夫的识体喜新厌旧。追求量,凡夫的识体是对的。

法师:喜新很好。厌旧不好。会失去道种智。凡夫就喜欢简化。不然很辛苦。可以处
理的程度。这其实就不是一个好办法。不断增长自己能够 handle 的 capacity 才是正
路。

9/8/2018 六 #46 闻思修次第

33
同学:法师之前讲善说者为善听者宣讲一段。没有解释内涵。我想请法师继续解说。
另外上师问我有没有体会恭敬。我们从现在自己对恭敬的正确的认识怎样才能出生现
量?

同学:六分二十一秒一段。从一颗无染的心显示出的量。我们听闻这样的量。学习用
这个量去校对自己的内心。熟悉。记住。比对。调整。翻转由愚痴导致的痛苦的因和
果。这一段跟之前一段老师要我们背下来的一段很类似。前一段说痛苦的根本是无明。
我们要认识错误,排斥错误,认识什么是正确的,并且照着去做。才能转化过来。老
师讲的这一段和师父讲的一段很像。所以这一段现在讲的也是闻思修的次第吗? 【附
注:前一段在全广 14 讲-15 讲。】

法师:今天这一讲里面的两段就是很细致地讲闻思修的次第。

58 页。若善说者为善听者宣讲演说。如法会中所变心力。暗中独思难得生起。这样的
法会大家心里面会不会很向往。真正法会就是像善听者为善说者讲说。这样状况叫做
法会。宗大师接着给了一个 comment。善哉诚然。这句话说的真好。的确如此。具足听
闻轨理。听一座法得到经典里面所有好处。经典结语。很欢喜。多少人生起菩提心。
听完就证果了。23 页。若以是轨讲闻正法者。虽仅一座亦定能生如经所说所有胜利。
如果能够照听闻轨理和说法轨理。仅仅一座法。就能生起一切胜利。讲完很多人生起
不同的证得。所以 58 页又讲一遍。再强调一遍。

这里的所破是 58 页下一句。不应谓此是修时方略策励。侧重修。不注重闻思。这是一
个经过理解之后的偏失。为了了解修行其中细致的差别,切成闻思修三段。分别了解
分别认识。把闻思修切开是为了更细致的了解。但是很多人会真的切开。他想要的是
证量。修才能得到。心里重视修而不是闻思。

闻思修是同一个目的的事情。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上士道。
把一条路切开有所为义。但是仍然是一个道。不是三个道。切开让所有人都上得去。
闻思修只有一个结果。假如只有修这个事情的话。没有次第步骤。条件够的人心里不
会没有闻思。条件不够的人。没有细致解说。没有闻思的东西没办法修。有一类人。
会轻视闻思。只想要修。宗大师告诉我们一个正确的概念。闻思修是一体。全部包起
来也叫做修。里面细致的过程方法叫做闻思修。老师会叫做闻修思修修修。刻意这样
讲希望不要不重视闻思。老师为了加重我们对闻思的重视。名字再加个字我们心里的
理 解 会 比 较 正 确 。

宗大师的讲法。53 页最后一行。是故串习闻思二慧所决定义。虽非修成然许是修。闻
思本来应当如此。承许这个就是修。自宗看法在闻思修三者当中的修。没有闻所成慧
和思所成慧不可能有修所成慧。串习闻思本身可以用修来称呼的。

学摄类学的高级理路。名言安立取名字的方式。有很多取名字的方式。不是很死板的。
有很多例子。同样字在不同的前后文里面意思不一样。

34
闻思修。取这个名字。闻思修同时讲出来。这时候的修必须理解成和闻思不一样。这
时修这个字。范围不是闻思。各自有各自的范围。合理的理解是三个字的范围是分开
的。光光讲到修这个字。可能包涵闻思修。修行里面修这个字。本身包含了闻思修。

同学:法师,这个概念很重要。以前一个广论同学。说广论只是讲讲没有修。后来去
了另外一个道场。觉得对境。解决。才好。之前我反省自己。听闻了很多法义。思维
并没有按照听闻的法义来想。也是闻思和修分开的错误。现在全广之后也会想一想上
课的内容。关于恭敬。法师昨天问野生的小孩子。会不会在心中产生恭敬。除非他宿
世有善根。否则怎么可能。

同学:狼孩。每天固定时间出现给他一块肉。这个狼孩应该会在心里对这个人产生恭
敬吧。

同学:思维能力是大脑皮层产生的。低等动物一点都没有。你给他好处。大脑不可能
产生恭敬。

法师:原来的问题点不是人类和动物的区别。原来的问题点是不是一定要透过语言文
字才能生起恭敬。对于小狗。对于狼孩。没有语言文字的。他能不能在心里体会恭敬。

同学:我同意语言文字不是必要的。比如六祖。但是闻思修仍然要有次第。

法师:六祖是会语言的。不是野人。不识字和不会语言是不一样的。大家摄类学有没
有学到这里。经典是声音。能诠声。声音的范围。只要能够透过声音表达意思。有传
递意思的功能作用。能够转变内心。能够救护有情内心痛苦就属于经论。

同学:思维是不是必要的?听闻。按照言教去思维转动。小动物。它没有思维能力。
不 可 能 学 习 经 教 。

法师:讨论焦点不在这里。上一次的进度。老师问是否内心确实体会过恭敬二字。要
讲的是什么叫确实体会过恭敬二字。刚才例子。狼孩。或者你对他有恩惠的宠物。它
心里有没有生起恭敬。可能是有的吧?我要讲的是那个感觉是确实体会过。重点强调
确实体会过。一个感觉。不是要有语言文字的基础才能有这个感觉的。强调说我们学
这些东西用语言文字在学习。但是学习的目的是想要获得证量。这个证量却不在语言
文字的范围之内。

跟闻思修有什么关系。这是两个不同问题。理清问题强调的点是什么。现量境界是超
越语言文字的。这是 45 讲的内容。46 讲是在讲闻思修的次第。

我们为什么要闻思修?如果只是想要闻思修最后的结果。为什么不学支那堪布,只修
呢?人类为什么六道之中修行机会最好?因为人会思维。思维的时候是透过闻思修这

35
样的方式来的。闻思修建筑在语言上。人类有闻思修的优势。因为有语言这个工具。
善用这个工具。闻思修方式有主动去创造内心的认识作用。动物做不到。它的这些反
应是被动地学习而获得的。没办法主动去思维。没有办法把这些东西透过一个善知识。
用什么办法来了解。自己在心里产生自己创造出来的现量的经验。动物没办法受教育。
动物在实际的事情上面受教育。没法在概念上面受教育。人可以在概念上面受教育。
经历事情。修出内心的觉受。为什么在六道当中人最能修行。

比方说菩提心。菩提心太远了。比如希求后世安乐的心。动物是修不出来的。几乎不
可能。他要能理解一件事情。只能通过实际经验。无法用语言。除非有神通。带这个
动物去地狱。仍然很难理解。像难陀被目犍连尊者带去地狱。这种透过实际经验去理
解的。极少数人有可能遇到这样的事情。对人类不是非得亲自经历。自己透过听闻。
理解。思维。可以生起对于现世死亡无常的认识。对于后世的准备。透过闻思修可以
生起。

我们想要获得一种智慧。比如对后世产生希求。为后世做点什么。透过善知识的教导。
可以生起来。46 讲这讲听到文殊菩萨。无染的心。无漏的心。所显现的内容。仅仅是
下士道生起的量。希求后世之心。对比希求现世安乐。这种心态。也是正确的认识。
这种希求后世的心对于没有受教育的人是没有的。一般我们在非量。为了眼前的事情。
做很多不管心里操心还是行为上争取奋斗。这都是非量。希求现世的心。从文殊菩萨
处学正量。希求后世。透过闻思修这个方式就可以生起。这就是人类在六道里面最能
够改变生命的优势在这里。

同学:人有思维能力。超过语言文字。串习。到最高境界。恭敬心的生起。思维很多
方面。功德。这个恭敬的心续是不是有次第的。恭敬心有次第。思维的深度广度加强
心续的力量。你曾经有很恭敬的现量。这件事也很重要。现量的感受是超过思维的。
感受上很强的经历过。很快就提升。我是一个曾经被爱过的人。才知道如何爱别人。
思维是非常重要的。觉受的力量非常有力。相辅相成。两个都有会更幸运。

同学:感受是恭敬的量。宿生的串习产生现在的感受。诸佛非以水洗罪。佛不是万能。
是全知。靠自己的听闻思维改变自己的业。业就是思和思已。不思维业不会改。现在
有随顺的感受生起也是以前闻思所得。

法师:我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45 讲强调的东西跟 46 讲不一样。所破来说。45 讲


强调现量。破除一种概念。懂很多。懂得这个概念就可以了。没有现量的话。再多的
概念。再多的内涵。知道得再多。没有生起这些概念要表达的结果。结果是现量。所
以强调现量。知道很多概念。没有修出来。你有没有那个经验。不是学更多能够有的。
没有学那么多的老公公老婆婆却可能有。学很多教理可能没有这个经验。所破就是没
有现量的经验。所立是要获得现量的经验。

46 讲。感恩文殊菩萨。带给我们智慧。讲闻思修的过程。获得如理如量的觉受的方式。
所有菩萨所有传承祖师一直到自己。没有例外。都是靠着闻思修的次第。我们先强调

36
了现量觉受。它的正确方法一定是透过闻思修。不能认为闻思不会生起现量就不需要
闻思了。

同学:我现在的觉受一定是之前的闻思产生。

法师:觉受。之前提到的品尝葡萄苹果时产生的味觉。是不是一定要经过闻思。不知
道。符顺道次第的觉受生起要闻思修。另外要产生在自己的识田没有过的东西。没有
第三者来增加的话。在自己的业力里面轮转。没法获得。我不晓得你的问题的答案是
什么。

同学:翻转我们的轮回的智慧的部分。翻转我们对种种境界我爱执自性执。怎么没有
我 执 。

法师:我执就是自性执。中观应成的见解。自续以下不是这样安立的。只有中观应成。
才讲到破除自性。自续以下不认为需要破除自性。四部宗义里面的我都是不一样的。

9/10/2018 一 #47 前行之前

法师:师父讲很短。老师为什么讲这么多?

同学:不然我们不重视。

法师:为什么不觉得重要?

同学:觉得是个仪式。没有想内涵。想了内涵对学法帮助很大。就像上课之前的前行
一样。对听闻没帮助。

法师:没帮助为什么要做?

同学:上师最后一句说敬礼尊重秒音。心续要进入续流。认识这个内涵。就能产生。
上师在教我们论前皈敬的内涵。

法师:为什么这么深厚内涵会变成六个字?为什么不每次上课都讲一次呢?

同学:这是传承。传统和传承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传承是心的传递。求加被。求圆
满。净除罪障。造论者。学习者。这个内涵让造的人和学的人都能得到利益。学的人
看到造论者的做法。了解同时学习。我的障碍跟着教导也去除了。不管多痛苦。这一
生我值遇了宗大师值遇了师父。我有目标。过程中照着这个方式把内涵加深加广。

37
法师:我问的问题是既然这个内涵这么重要。以后每次上课之前就详细解释一遍。什
么是南无。什么是佛。什么是无上。什么是甚深。什么是微妙法。每次都花十五分
钟。

同学:文殊菩萨代表智慧。智慧让我们出生死轮回。眼前断掉内心的痛苦。常常串习
师长功德。每次上课这样练习。不需要很长时间。就可以现起。我现在有点趣入敬礼
尊重妙音的状态。

法师:我刚才问的问题。顺着前面同学的回答在追问。一开始问为什么师父讲短短几
句话。老师这么多解释。同学说我们觉得不重要。因为是 routine。比如上课前念的
这些话。那以后上课之前就讲很多。

同学:当你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习惯。很重要。常常做。现在我们流于形式。所
以要知道内涵。并且深刻认同。慢慢做。变成非常美好的习惯。就不必每次内涵都从
头提起。师父讲的简单。皈敬帮助你祈愿都能达成。如证和尚说业就是影响力。有因
就有果。什么事情靠自己都不如靠佛菩萨。求加持是最有力的。佛菩萨的加持最强
大。传承的力道非常大。祖师大德都在做。

同学:法从恭敬中求。无明的对治是智慧。希求智慧。心续里面希求。现在闻法。现
在先礼敬尊重妙音。表面上容易流于形式。区别在心续上是否真正求加持。

同学:论前皈敬就是前行。为什么前行?不是一个 routine。在皈依和祈求。

法师:所以在正行。

同学:师父在讲宗旨。平时很多障碍。敬礼尊重妙音。是一个修行方法。为什么很重
要?修行方法。把我们的修行导向到成佛的目标。

法师:目标。上课之前也念皈依发心。为利有情愿成佛。我们的目标变更清楚了吗?

同学:南无两个字。信心提起来。信为能入。产生一种信的力量。也产生一种定的力
量。

法师:如果能产生很好。

同学:要训练产生。把信提起来。把定提起来。不需要每次解释。但是每次就忆念起
来。开始不太容易。所以要串习。

同学:法师我觉得你的主意挺好的。每次上课都讲十五分钟佛功德。讲皈依。讲到大
家都记住这些内涵为止。然后就不用讲了。

38
同学:其实每次上课论前皈敬没有注意到自己做起来是什么样子。既然这么重要。前
面同学说每次上课都讲一次。这是个好方法。我有另外一个思考。上师示现一个传
统。即闻即思即修。我们跟老师学。在日日月月中学到。知道很重要。也知道自己现
行。一切痛苦的根源在我心。论前皈敬。传统。其实就是老师的示现。随着老师这样
一直练习。即闻即思即修。有一天论前皈敬的时候。每次做都是美好。自己要趣入思
维。

同学:我们听师父这一小段。上师已经替我们做前行。每次学习广论更靠近佛菩萨一
步。我们不仅前行是 routine。整堂课都是 routine。我们觉得问题在外境。师父给了
我们一个方便。祖师大德凡事都祈求佛菩萨。这会帮助我能礼敬佛菩萨。靠每一次上
课每一次共学。每次掌握住就更靠近一步。

法师:前面同学提了一个很好的邪宗。每次都应该把 routine 很好地解释一下。从头


到尾讲一遍。每次。这样做真的会有用吗?现在短短念偈颂。没有用。因为是
routine 所以没有用。有了内涵之后还是 routine。

同学:生命很珍贵。不知道也就算了。教法说我们要听闻。这个是应该要做的。我要
这样做。变成我心续上有的东西。routine 变成一个提醒。每次一提醒自己就变成皈
依的状态。听闻就很专注。内心有体。做起来就不会偏。下课还要思维。不会偏失宗
旨。

同学:心是数数串习。和 routine 有什么不一样?routine 就没有结合心续。

法师:为什么 routine 就没有。

同学:我念心经的时候心里在想别的东西。

法师:今天大家讲的是很完美的答案。我要讲一个点。前面几位同学讲的都是比较理
想的结果。心续里面有。一念就相应。这是正确的结果。也许我们还没有到达理想的
状态。不能嘴巴一念。心续就能够进入如法的状态。还达不到理想状态的时候怎么
办?每次上课之前都念礼敬诵文。久了没有进入状态。还变成每次都念过去。

routine 也就是数数串习。是修没有错。在修之前。修习轨理。透过闻思。获得定
解。自力思维。远离疑惑。是名为修。透过每次 routine 来短短皈敬。皈依发心。是
个提醒自己的仪式。要做到数数串习是名为修。之前要闻思。要听闻。

这些内涵不是师父不知道或者不讲。师父这段话没有讲而已。学生在别的场合听很多。问
题是没有记得。记得也没有思维。听闻之后没有思维。老师让我们知道内涵。念一个短短
地皈依发心。要产生效果。

39
听闻之后。去念之前。去做闻思的工作。

对到境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空间可以修了。对境是考试。真正能够修是没有对境的时候。
今天我们每堂课念皈敬念皈依发心。这是这堂课的前行。已经对到境。有没有用。现在已
经来不及了。决定的时间在这堂课之前。我有没有思维过老师今天讲的内涵。师父。老
师。法师。其他班长。都讲到过。都听过了。会不会有效。会不会花自己的时间去思维。
花自己暇满的时间去思维。在还没有对到境的时候。

做前行对这堂课是因位。对前行本身是果位。考量这件事效果如何。在因位。上课之前。
不是上课的时候把前行的内涵再讲一遍。之前要花时间去思维。才能达成下次皈敬颂的效
果。每次等到要念皈敬颂的时候才想到。没有用。功夫在课下。三十秒怎么可能想起六分
钟的内涵。怎么可能?在完全没有因位的情况下。但是如果在自己的暇满时间已经想过这
些东西很多次。下次三十秒是有可能现起那些感受的。掌中解脱里面说一个修行人上马的
瞬间可以把整个道次第的觉受串习一遍。这是他平常修的。很短的一瞬间。提起觉受。这
是理想的结果。不是做的时候想办法。是做之前要努力。

9/13/2018 四 #48 完整

完整的学习真的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常常会忘记。总复习时的概念。要修法一定要有
完整的认识才不会错。不管是三恶趣苦还是菩提心。径直去修都会出问题。

同学:有人对于名相没有得到好处就离开了。我们从恶趣来。现世很安乐。真的有需
要调整修治的心吗?法要用在自己的身心上。得到智慧。请法师指示。

同学:上师三分五十秒之后讲到恶趣有多恐怖。我们不想去思考去观察。太惊悚了。
因为痛苦和时间长。所以需要救护。我们很安乐。不觉得很苦。上师希望我们理解到
我们是很危险的。心续里面有很多恶趣的因没有成熟为果。请法师帮助我们了解恶趣
有多惊悚。不然我们不知死活。

法师:听闻轨理要结合心续闻法。

同学:我们要从最恐怖的开始。还是从能接受的开始。学到有的地方很开心。想到三
恶趣苦的时候就想避免。怎么扭转?以前有个法师说用很尖的笔扎自己都受不了。恶
趣的苦如何能受。可是我们想象力不够。就觉得没有那么严重。也可能是自我安慰
吧。希望大家可以帮帮忙。

法师:现在是要讲修三恶趣苦吗?

同学:现在讲需要学习论。有智慧。可以对治内心的烦恼。这是这一段的主题。我们

40
需要被救护因为造了很多恶趣的因。

法师:完整的学习真的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常常会忘记。总复习时的概念。要修法一
定要有完整的认识才不会错。三恶趣苦还是菩提心。径直去修都会出问题。每个时候
现在要修什么法类。完整认识之后去观察。每时每刻都很清楚才去修。不然会偏失。

任何法类都是对治法。缺什么修什么。没有完整了解。钻进一个法类。修过头都不知
道。连是不是要修这个都不知道。善知识告诉你修三恶趣苦再去修。或者完整认识之
后自己觉得现在内心需要三恶趣苦来对治再修。三恶趣苦是警告的法类。心很沉的时
候修就错了。心很昂很散乱不想修的时候修也错了。不知道自己现在该怎么办。连什
么标准来衡量也不知道。

我们要学经论智慧。要完整了解之后才去做。完整了解有两个办法。自己了解。或者
听善知识的。总复习的时候这个概念重复了很多次。对于我们现在一般学佛的人而
言,困难在于不晓得要先完整了解。

学佛不是儿戏。但是对绝大部分人跟当做儿戏差不多。之前跟大家讲过。师父说我们
学佛的原因。第一过去有善根。第二一场误会。我们跟佛法某部分相应。会导致很严
重的问题。从自己相应欢喜的部分趣入。趣入之后应该 学到圆满。问题是从相应的支
分趣入之后就变成那个支分。就觉得在学佛了。这是非常容易发生的情况。

我们把学佛这件事当做生命的一部分在做。不是全部。学佛的方式是当做生活的一部
分。好像参加才艺班。学钢琴。学烹饪。没有哪个才艺班会告诉你目的是学成这个领
域里面的佼佼者。学佛不一样。要成佛。学佛这件事情是个才艺班。你来学这个。在
这个宇宙里面到达顶尖的程度。对绝大部分人来说没有这种概念。

因为我们很幸运值遇宗大师教法。值遇师父和老师。反复提。我们才知道有这件事。
仅仅是知道。没有这个量。有就已经生起菩提心。我还没有生起真实菩提心。不晓得
你们怎样。我们不晓得如何成佛要以最高标准来看待。

成佛这件事又只有这种做法。道总建立。其实只有上士道。学佛目标只有一个。没有
低层次的目标。学钢琴只要是台北最厉害就很好了。学佛就不行。我只要初地菩萨就
好。不行。我们能不能够不断学习这个概念。越来越完整的了解,讨论,和辨析。详
细的观察思考。透过理论认识确实这样。不需要很着急的过程。慢慢学就好了。着急
也着急不来。大家知不知道学佛跟学其他是不一样的事情。

同学:法师刚才说学佛不是一个才艺班。很长远的路途。要看到完整的认识。一步一
步学。慢慢来。不要急。世间才艺也要下很多功夫。学佛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

法师:某个角度确实这样。另外一个角度也不一定。学佛也不一定那么辛苦。学佛可
以很轻松,得到的果报还大很多。

41
同学:每个人不一样。有人不费吹灰之力。寺院里面也是。有的法师学的很顺利。有
的法师就学的很辛苦。我们是不同的人,有这么多不一样的背景和经历。

法师:佛法所要付出的努力大家都一样。一模一样。不会有人比较占便宜。有人顺
利。因为辛苦在前面付出。有人辛苦。也不吃亏。因为现在的辛苦未来会有成果。没
有谁是比较幸运的。

同学:我们现在听全广开示要把握上师要告诉我们的宗旨。上师提到三恶趣苦。就对
比自己的感受。犯了没有把握整体之前就想去修的错误。我们要整体把握本文。整个
的进行那种思维。法师,请问是不是这样?

法师:前面讲到铁皮屋和摩天大厦。这边学到一句话就急着想要得到这句话的证量。
这很可能就变成铁皮屋。当下修出三恶趣苦的证量。善知识是不是此时此刻叫你修?
这不是佛陀或者师父或者老师的安排。师父在广论里面举例子。居士修不净观。修
成。很痛苦。没办法和先生相处。师父说现在不是叫你断贪烦恼的时候。现在是要了
解整个成佛的方法。了解了之后。到了需要断贪烦恼的时候再去修不净观。

同学:我们怎么才能了解整个的方法?只是这么每天串吗?

法师:我们还谈不上串啦。平心而论我们连道次第都不熟悉。里面很多细节都记不起
来。种种细节都没有忽略才能去修法。数量次第决定。发誓说在量出来之前不修别
的。什么时候要切换到下一个法类。有步骤和观察方式。比如忏悔忏到什么地步。修
每个法都有标准和量则。修哪一个法中间会出现什么问题如何调整。之前都要了解。

我们为什么花这么多时间闻思。铁皮屋都盖起来好几层了。盖摩天大厦的人还什么都
没有。我们能不能知道自己什么都没有的意义。因为我们不想盖两遍房子。或者盖好
多遍房子。这话你们听不听得懂?

同学:这一讲给我很大的启示。师父说论是深辩名相。启发智慧。怎么启发智慧弟子
以前没有深细探讨。上师今天把步骤一步一步讲出来。以前弟子心里没有。学广论。
一轮就离开。觉得都知道了。弟子现在知道要一步一步往深处走。所以要听闻。这个
过程要跟随善知识。这些都是一般学佛的人没有了解的。所以一定要跟随善知识。为
什么学论?四面八方都要深入了解。各个面向都要了解。学佛要认识目的。不是学才
艺。以前我开始学广论,觉得退休了有个东西可以学。现在觉得虽然日落西山但是有
希望了。很高兴觉得了解宗旨。生命有这么好的意义要发挥出来。一路学下来。跟生
命的苦乐和方向息息相关。信为能入。然后要生定解。深辩名相。定解才不会动摇。
不然很容易跟着别的想法跑了。十分感恩。法师跟大家剖析深细的内容。很荣幸听
到。以上。

同学:我来上全广。平时还上母班。下班回到世间生活。究竟什么是修行呢?我还要

42
不要赚钱呢?学佛究竟应该怎么办?

法师:我没有说不要你去赚钱。

同学:我离开这个 office 之后。什么叫修?

法师:你有在听。有在思考听到的东西。在能做到的地方努力行持。做不到的地方常
常思考发愿。就这么简单。

同学:学才艺。可以给人家看。学广论。怎么给别人看我学了什么。

法师:佛法有点像 mental science lab 在心里。外面看不出来。自己在心里做。有


经验的善知识可以看出来。一般人是看不出来的。

同学:所谓正知见。真正的认识。成佛。我就是要做到这个领域最好。看到成佛是这
个学佛里面最高的。也是一个开眼界的想法。我学到这点。这真的不够。志向要设到
最高。自己觉得不错就不错了。今天发现可以破除自己很容易自满的心。今天讲到
论。很新。修治与救护。不是文字。不是多少书要读要了解。不是展现我的学问。看
到心续里面生死续流。下堕可以扭转。是我自己的救护。不了解会轻忽。才艺班。就
会挑自己的胃口去学。认真去学佛法。如果可以真的去学。作用对我而言。救护的力
量。这个学习是很值得的。做义工很欢喜。师父常提的净罪集资。正知见可以更明
白。更深入。应该是真的急不来。很多书要读。不需要急。就跟着学。

9/18/2018 二 #49 目的

义工培训。我们的目的。到底是让来培训的新义工都好好听我讲。在营队中照着我讲
的去做。还是我的感受怎样变成佛菩萨一样。事项完全没有变。目的完全不一样。平
常要好好思考这些问题。

法师:广论里面有个科判。所为义。就是目的的意思。你们知道吧?这里讲到祈求的
所为义。通常讲到祈求的时候是眼前比较容易体会的事情。但是师父祈求不会祈求眼
前的逆境变成顺境。他祈求在逆境中能够保持内心的方向。不失去宗旨。这个是我们
要去思考的一个点。老师说祈求的目的是止息自己心中的一切烦恼。这其实通常对一
般人来说是很难跨越的地方。要把目的从外境上面彻底的断掉。完全觉得只要内心烦
恼的止息。这种目的的转换不是很容易。还需要很多的思考和串习。或者领悟体会。
慢慢把目的性转成改变内心就可以了。

我们做事情希望事项上能成功。但是这是很难拿捏的问题。希望事项也成功的希望本

43
身。这种希望它站在针尖尖端。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佛陀不会说事项不需要成功。
佛陀不会说众生轮回反正是无自性的。救护众生不需要有进展。或者众生不需要救。
这样很奇怪。下士道讲心清净。不希异熟。希望事项成功的希望想要多一点点的时
候,比恰到好处多一点点的时候,可能就变成没办法成功的主要原因。中士道把所有
希求现世的意乐都归在非福业里面。希望事项成功就算恶业了。这个非常难拿捏。这
是一个非常尖锐而困难的问题。现阶段用极大的心力才能理解。光是理解都很难。不
用说去做到了。可以讨论一下。这一讲是讲祈求的目的。在事项和内心之间怎样寻找
一个想法的落脚点。

同学:学广论很困难。现世所有的圆满都是真实的。最后成满佛的色身还是要渐次增
上。心清净的缘要稍微多一点。像中士道都算恶业的话。有点像控股公司。51%。后
世。兼顾这一世。这一世是手段。不是目标。不失去成佛的宗旨。又认清自己的烦
恼。烦恼产生的六因。避开那些容易产生烦恼的境界。礼敬文殊菩萨。不容易产生贪
嗔。有功德。我们以这样的认识去祈求。试着从师父的角度去看。外资已成。自己去
努力。内心的沙尘暴慢慢止息。这个方向可以吗?

法师:不知道可不可以。听起来很复杂。

同学:承担文教。两个不合作。福友进来很多。错手不及。大家有很多的意见。祈求
要祈求什么。这个事业要做成完美。我们到底是要把事项做圆满吗?在当下做到文教
理念。他不来你也传递不出去。心中的烦恼也不知道是什么。完全摸不着头脑。其实
是没有很认真的祈求。连怎么做是最好的都不清楚。感谢这个很明显的境。要怎么
想。祈求什么。

同学:为什么要知道最好的?人生的挑战就是我的能力是有限的。我的 input
information 是不完全的。但是在这种情况之下。我要做 informed decisions。明确
自己的决定有哪些 pros 和哪些 cons。明确自己 take 了哪些 risks。最关键的是做完
要总结。有哪些是按照我的计划发展的。哪些没有。为什么没有?我是否需要修改。
平时我们工作中开会。没来的人的利益是最不能得到保证的。所以用户体验经常受损
因为用户不能来开会。法人事业也是一样。事项常常受损。为了平衡各方意见,还有
所谓的法,受损的常常是法人事业的开展。

同学:佛陀是否不求事项完满。请法师再定义一下。布施不是把所有的人都变富。祈
求让我有智慧。在结行的过程中总结检讨。我们花很多时间在观功念恩。减少了下次
把事项做圆满的机会。

同学:当我们承担的时候。第一是事项。第二是内心。第三是事项和内心意乐的圆
满。我在祈求的时候做买卖。不对。方式对了之后。就有收获。新同学都是企业家。
能够成为企业家。是事项上做的好。关怀员培训。来上课的时候场地很凉。带件衣
服。被指责你脑袋有没有坏掉。这还需要提醒。我的内心很发抖。该怎么面对。跟同
学产生隔阂。问师父我究竟应该学习什么。看到师父。想到我要用自己的无限生命陪

44
伴每个同学的无限生命。让大家来参加企广班就好。师父陪伴我走了三年,企业营的
三年。为什么当初祈求没有效应。我们都想解决这个问题。祈求方向对了。就得到他
的内涵。请法师指点。

法师:只剩下不到五分钟了。前面讲的那个状况。以我们目前学到的内容来说。如果
我提醒来做义工的人说多加一件衣服。新来的义工同学不是很苟同。连这种事情都要
提醒。这个例子来说。假如我们是这个同学。遇到这样的事情。这件事情真的是这样
吗?从以前传承到现在,关怀组都是提醒同学加衣服。这个提醒是以前的经验。前任
组长传下来的做法。新义工之所以有这个反应?一定有他的理由。仔细想。这个反应
我们不能很武断地说他一定是错的。一定有他对的地方。

当我们被挑战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会有受伤的感觉。会有一种情绪。脸上一阵红一阵
白。嘴唇会发抖。这些反应是为什么?这里面有很深奥的问题。我们对于这个我。正
在讲话的我。还有他。当我们很理智地去分析的时候。这个我和他。是不是很庸俗的
平常感觉到的我和他。用更深一层的智慧去看的话。感觉很受伤的我和怎么会这样的
他。真实状态。都不是情绪起来一瞬间的感受。所以谈到烦恼。

换做是佛菩萨。其实以佛菩萨的证量来说。提出这样反应的同学。佛菩萨并不会觉得
他在挑战或者反对。佛菩萨有一个基本的习惯或者续流。想要理解对方。当有人提出
自己的想法。会有一种欣喜的感觉。有人愿意把他的想法讲出来。如果是佛菩萨做这
个前行的时候,不是想要灌输别人的心态。他希望了解新来的义工有什么想法和困
难。任运的续流。当他听到这样的声音的时候完全没有感受到被攻击被反对的感觉。
不会有什么一阵红一阵白的感觉。

我们现在是事后诸葛。用我们所学的教理去想一想。我们现在不是对到那个境的时
候,暇满心平气和的想一想。当这种事情发生的时候不同的人有不同反应。换成另外
一个人有不同感受和反应。到底我们求的目的是今天这个义工前行培训做到同学都理
解说要多加衣服。还是目的变成说在同一件事情换成佛菩萨是不一样。我要怎样才能
变成佛菩萨一样的反应。在义工培训这件事情。假装是上面的同学。告诉新义工。要
做这个培训。我们所求的目的。到底是来培训的义工都好好听我讲。营队的时候都照
着我讲的去做。还是我的感受怎样变成佛菩萨一样。事项完全没有变。我的目的完全
不一样。平常我们有暇满的时候心平气和的时候要去思考这些问题。

10/17/2018 三 #57 一条裙子引发的空性

45
这条著名的裙子,请问是什么颜色的?白色+金色?还是深蓝+深黑?可以问问周围的
朋友们。看看他们认为是什么颜色的。

同学:从裙子的颜色出发,我发现自己不知道真相。而且似乎也不可能知道真相。十分恐
慌。怎么办?我怎么知道别人说的就是真相呢?我们研讨的结果就是要听善知识的。法
师,请问是这样吗?

法师:这个问题问的很好。我也听到僧团里面的法师问这个问题。这里有一个学习的
技巧。是我自己归纳的好办法。这种时候最好用对治法去想。这样很容易找到答案。
看不到真相是用来对治自己认为看到真相。你心沉。不是傲慢自大。所以此时不是对
自己强调看不到真相。

这时应该强调心的定义是明而决之。心有认识的潜能。我们确实有能力知道。所知的
定义是堪为心的所对境。就算现在再多所知我不知道。任何我不知道的东西一定能够
成为我知道的东西。这样才能符合所知的定义。如果有些所知不能成为心的所对境。
所知的定义就不能是“堪为”。

从密法的角度讲。心的本质具生原始光明。目前没有做到而已。如果我们的现行是你
描述的觉得真的看不清楚而十分沮丧。此时的对治法是正面传递心的力量和心的潜
能。

这是理论的部分。也可以从自己的转变等生命经验来看待。人生的里程碑。不管是自
己还是别人也好。自己真的获得收获或者认识。类似的故事。理论或者实际例子。来
帮助自己走出心沉。

现在强调不认识真相。对治的是过分的自以为是。这种心态常常在对境的时候现起。
如同这一讲的现行。这时要强调看不到真相。自性执普遍存在于凡夫的心续之中。一
定会常常现起。提醒自己我们是看不到真相的。

同学:我对于讨论和辩论的功用。我们有局限性。我们把看到的部分看成全部。刚才
同学说假如我们觉得大家都看不到真相怎么知道对方讲的是真相。瞎子摸象。结果都

46
不一样。自己摸要摸全需要很久。我们有正确心态来讨论的话。以后我会知道这就是
某某人说的那一个。我们真的有这个耐心。很省时间。不必一个人摸全。

法师:学五大论的人会很 appreciate 这种观点。请大家试着去揣摩这种看事情的方


法。五大论班会特别渴望有不同的观点被提出来。当大家都想不出来很特别的想法的
时候会觉得自己智慧不够。就这样了。没有新的可钻研的地方。这会很苦恼。

实际例子。印度请法团。僧团里面年轻的预科班。到了年龄去受比丘戒。他们比较年
轻。学五大论学很多年。会跟当地的僧侣切磋。学长还蛮厉害的。有时候可以大获全
胜。有时候他们年轻人辩论热火朝天,遇到活佛级别的高手出现,就会被修理的很凄
惨。发现一些很锐利的尖端的问题没有被提出来。

所以没有问题的时候,学五大论的人会有一种不安全的感觉。

同学:我们昨天讨论裙子的时候面对的问题是知道了这条裙子的颜色,和为什么不同
的人看到同一张照片颜色会不一样,对我们的生命有什么意义吗?我自己几年前读完
原理解释的长文之后,觉得自己一下明白了什么是业力。就是法师们常常举的同样一
杯水,人看到是水,天人看到是甘露,饿鬼看到是脓血,因为业力的缘故。只说业力
很笼统,没概念。现在很清楚。在净智二再次听到这个例子,马上就会更加同意。同
样是这条裙子,我觉得应该能够解释很多世俗谛,胜义谛的问题。比如胜义谛如何安
立。我对空性懂的很少。这条裙子和空性的关系我很想知道。

法师:如果我们追求真理之前先预设了一个立场。真理只有一个。这样武断的决定。
开始去找。这样就会和佛法讲的有冲突。不仅仅是主动追求真理的人。就算是一个普
通的市井小民。看事情的方式还是基于真理只有一个。佛法说真理只有一个的想法是
不对的。

这是个哲学上的问题。能不能接受真理只有一个。会冲突到自己的生命观。愿意稍微
心胸宽大一点听听佛陀的话。真理只有一个的想法是不对的。我们是可以理解空性的
道理的。空性不是很难的东西。以南北加你们的经历。头脑的程度。空性不是那种很
复杂的东西。如果空性真的复杂到我们没办法学。老师不会一再说我们要一起研讨毗
婆舍那。讲了好几年。空性没有那么复杂。以我们曾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用一点头脑
是可以理解的。深刻的体悟不是每个人都有办法。但是每个人都可以理解。

胜义谛其实在先讲出一个总的概念。真理其实不是只有一个。因为每一件事情都有非
常多观察的角度。因为很多的关系。不是任何一个单一的角度可以武断地说我就是全
部。除了看每件事的时候都有很多角度之外。去看的人。去看的动作本身。都会对这
件事有影响。这些是在一般人而言不详加思考会忽略掉的,会错误认知的环节。这个
环节是什么。每一个事物有很多面。没有一个面能够成为武断的真相。还有另外一个
方面。去观察的人。观察这个动作本身都会影响这个事情。以上这两个。

47
学到缘起的时候。佛法在解释缘起的时候。支分缘起和总体缘起。还有能缘的心和所
缘的境之间这一重的缘起。这个缘起的观念。它用一个总相来描述就是空性。空性的
意思并不是没有的意思。认为空性就是没有,这是最基本的错误。空性是指说两种缘
起。比方说支分和总体缘起。误认的人。觉得他看的那面,武断觉得自己看到的是对
的。眼见为凭。裙子。这是蓝色的裙子。你说是白色你胡说八道。但是这其实是有科
学解释的。耐心看解释。小学生也可以懂。但是不管缘起。执持支分缘起其中一种。
我说蓝色。我就说你说白色是乱讲。这个是不对的。这是空性的意思。这条裙子是蓝
色的不可能是白色的。空掉的是这一点。空性是缘起的总体的名字。

观待于能观察的人和被观察的境。当我在做观察的时候。我观察到的结果。是因为我
去观察的缘故。我去看这件裙子是蓝色的。凡夫心里不会现起这是我在看,所以裙子
是蓝色的。心里自然而然觉得裙子是蓝色的。不是我在看才是蓝色的。你之所以会看
到什么。因为你在看。这是一般人绝对不会想到的思路。

同学:我想 clarify 一下。观察的人会影响观察结果?是这样吗?仅仅只是观察,什


么都没做?

法师:如果不会,业力这个东西就讲不通。我们的心念对万事万物有影响。光是观察
就有影响。继续学摄类学的话。所有一切的万事万物仅依靠分别心假立而存在。这是
最究竟的中观应成派的观点。能缘的心和所缘的境的这一重缘起。

空性。凡夫不觉得自己能观察的心和所观察的境有关系。看人。他是什么样的人。我
觉得这个人本身就是这样。中观应成告诉我说这是因为我去看。别人去看就不一样。
凡夫没有这么明确精致的想法。空性指从境的一方自性存在的这一点是不存在的。当
我看林金龙。他就是这样一个人。我认为的这一点不存在。真理觉得是虚妄分别。真
理要成立一个缘起。林金龙的样子。是因为我去看的关系。换做别人去看。或者没有
人看的时候。林金龙不一定是同个样子。

同学:怎么可能我观察别人,还能对别人造成影响?

同学:这是完全可能的吧?比如说你胖你就喘。说你傻你就流鼻涕。

法师:我们不是意志力很强的人。没经过锻炼的心力。会影响别人。太小。看不出
来。

同学:世俗谛成立的第一个原则。世间共许。怎么成立?

法师:不加思索的情况下,大家觉得没错没错,就是世俗谛。

同学:这条裙子,我们这里一半人认为是白色,一半人认为是蓝色。这怎么成立世间
共许呢?

48
法师。至少有三个世俗谛。所有看到蓝色的人。一大票的人看成白色。能够跟大家解
释的科学家是第三类人。眼前看出来就有三个。可能还有第四个。第五个。

同学:这不可能。如果这样,闯红绿灯就不用付罚单了。因为我的业不一样。我看不
是红灯。

法师:考驾照的时候检测你有没有色盲。你没办法跟他同一个世俗谛,他就不让你开
车。

同学:我还是觉得不对。商场里面卖电视。每台电视之间都有色差。颜色的区别是客
观存在的。不是主观决定的。

法师:今天的研讨内容是通过理论和实例来认证真理只有一个的想法是错误的。不要
马上武断地决定就是这样。这个课题告诉我们学习佛法的方向。认知心理学中可以讲
的类似例子太多了。有很多世间的科学家可以解释这些现象。只要你花点时间都可以
理解。不能一个一个解释。私下互相分享就好了。

10/26/2018 五 #60 业果自性存在吗?

同学:今天早上晨曦的法师说语功德成就报身。佛陀的三十二相都有原因。比如手很柔软
是布施而来。为什么语功德成就报身呢?

法师:报身在天上。三十二相是化身的功德。报身在净土。

同学:为什么语功德成就报身呢?

法师:报身的概念学到现观比较清楚。圆满报身是指佛陀自己受用圆满的意思。他的
业到达圆满。法身就是他的心续。具有一切遍智。心的认识能力到达圆满。报身是受
用。离苦得乐到达圆满。就是圆满受用。天人那种受用。比一般天人还要更天人的天
人。至于说为什么是语功德。比较抽象。无垢净愿。严净佛土。成熟有情。是佛陀在
还没有圆满之前所做的努力。无与伦比的受用境界是佛陀的事业的结果。

佛的事业就是利益众生的事业。阿弥陀佛。药师佛。会有几大愿。几十大愿。然后用
很长很长的时间去圆满。比如在我的净土里面绝对听不到三恶趣的名字。这意味着我
所教化的弟子。我的眷属他们的恶趣的业都已经清净。我教化这些人到一定程度。这
就是事业的成就。净土里面有哪些功德。就要成就这些功德。

佛陀的事业主要是语事业。就是教化的事业。佛陀成佛非常困难。不是自己一个人成
佛。还要带着几千几万的菩萨。一个有情自己走到成佛的地步。同时还会出现多少个

49
十地菩萨。多少个八地菩萨。不是只有自己成佛。像金字塔一样。整个业圆满才能有
一个佛出来。牵涉很多教育事业。语功德不是只有讲话的意思。比如法人事业。慈
心。种田。也是语功德。不是只有讲话。

其实我们想到成佛的时候只有我自己成佛。没有想到要带出一百个十地菩萨。一千个
九地菩萨。不知道你们会不会想到这件事情。

同学:这样子要成佛是加倍困难。还要带这么多人。这一讲说向内看。别人是无法影
响的。现在这条路要重新审视一下。不是说太难而放弃。而是加倍努力。自己要改善
自己的知见。

同学:所谓师法友的环境不就是这样的金字塔的结构吗。所以其实就是继续做自己在
做的事情。而且因为自己在做的事情有了另外的意义,比如带班,原来在成佛的时候
是完全需要的,那现在做的时候反而还会格外努力,格外有热情吧。

同学:我被带着成了十地菩萨。每一步就慢慢走呗。

同学:上次法师来讲五级三量。第二级。发愿带班。第三极就是带班。起信。立见。
怎么护持法人事业。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做好。现在自己往前一步。最后是水到渠成。

同学:随喜大家。事情豁然开朗多了。要有同行助伴。不仅是争论。还有一起向上走
的心态。很高兴听大家这么说。请法师指导。

法师:带人。不是我们想象的那种带人。菩萨道所修主要所断是所知障。好像我们能
够带人。不是这个意思。看起来是带人。借由带人的过程让自己对别人更了解。所知
障减少。如果我是组长。我的组员有没有进步。是他自己的业果。组员没有相应的
业。我再怎么努力他也无法进步。组长最重要的是自己可以进步。

同学:改善自己比较容易。改善别人谈何容易。何况一群人。自己渐渐圆满。就容易
了。佛法搭配的十分欢喜。变得越来越光明。

同学:组长带人的例子。如果我这个组长没有好好带人。这是组员自己的恶业。所以
遇到坏组长。

法师:前几天才跟大家讲业果见。不是客观的东西。我的心念会有结果。刚才那个想
法不太好。

心念永远朝着正面去。我带组员不好是组员的恶业。业果是外在的法则。佛法是对治
所破的对治法。如果是外在存在的道理。如果业果是客观外在存在的道理。就变成科
学了。宇宙怎么运行。跟我怎么想没有关系。你的恶业遇到我这个坏组长。谁让你过
去生造恶业。如果业果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我只不过把一个事实讲出来的。

50
事实上业果不是这样的,他不是一个仅仅在外境上面,不观待于心态而存在的道理。
我自己的心理行为会带来后果。今天法会发生一件不愉快的事情,你遇到我是你自己
的恶业。这样想或者讲的当下已经造了一个恶业了。你这样想或许是可以的。这样想
从抱怨心变成承担心。当你遇到一个组长造成不愉快。去反省自己曾经遇到事情可能
也是类似处理。今天这个事情不能说不是自己的错。因为是自省。以前也这样造成别
人的困扰。不是组长的错。变成负责任和踏实的感觉。我不能这样想。组长不能这样
想也不能认为这样。

同学:如果我看见一个组长和组员。觉得组员应该离开这个组长。我应该怎么办?

同学:关你什么事。

同学:我收到的 feedback 一直都是类似的。我学到的东西是闭嘴和深信业果。这个组


员是自己造的业所以遇到这个组长。不要我管。什么都不说。假装没看见。才是最如
法的。

法师:自性存在的业果。印度教的概念。有人遇到倒霉的事情的时候。这是应得的报
应。在这种观念的熏习下。不会特别难过。也不会特别积极。如果是印度教的人的话。遇
到很严重的天灾。不会有太强烈的同情心。安之若素。一般人理解自性存在的业果。就是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会很同情。跟西方人的观念不一样。看到很脏的乞丐。无所谓。
每个人都要承担前一辈子的业果。做了坏事现在才是乞丐。见到锦衣玉食。这是上辈子做
了好事的结果。这是一种比较根深蒂固的想法。佛陀在印度出生,学习了印度哲学。印度
的这些哲学有矛盾和有冲突的地方。想到最深细的地方。才想的清楚。他们的系统也很复
杂。学问也很多。如何看待事情。是怎么想的。佛陀告诉我们这些想法都是有问题的。不
过这些哲学也有好的地方。这些人都是向善的。也有修行的感觉。爱修禅定。等等。

同学:法师你是在说看到别人说这是他们的业果,不关我的事情。这是一种认为业果
自性存在的邪宗。可是你只说了是错的。但是哪里错了?对的是什么?我现在怎么
办?

同学:看到人家受罪。不能这样想。罪有应得。理论上是他以前的恶业感果。要发愿
我以后帮助你。

法师:前一阵子已经讲过。舍利佛尊者讨西瓜的故事。你当下一个心念,后来会有结
果。自己当下这样想-罪有应得,以后就会遇到不顺利的事情。当下这样想-这个人好
可怜,以后就会遇到很顺利的事情。前面讲到说我们遇到一个人他正在受苦。理论上
他过去生造了恶业的关系。理论这两个字。我们不是佛。不能说你现在受苦是你过去
的恶业。你不晓得你看到受苦的人是谁。我是没有能力去说这是因为你过去的恶业造
成的。

51
同学:我们反观自心就对了。

法师:遇到受苦的时候。自己去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这是我自己造成的。我自己要
去把受苦的感觉对治掉。积极扭转。想到是恶业。不是没办法这是以前的恶业。而是
我有可以改变的事情可以做。在这件事情上面我是有可以改造的方法和管道的。我不
是无奈的。原来我可以改变这件事。我会遇到这件事是我的业。我要怎么改善。怎么
忏悔。

如果你遇到旁边另外一个人在受苦。如果你跟他关系很好。他对你有相当程度信赖感
的时候。他用你的调心的方法可以成功的时候,你可以跟他讲。分享给他。他会尝试
着学习这个方法。也达到这样的效果。这是恶业需要改善。前提是你们之间是信赖关
系。这种说法对他有帮助。这两种情况才可以这样讲。

同学:我最近有个问题。学习观察业相。比如蚂蚁是什么样子的。所以蚂蚁以前造了
什么业。这样也不能这样去想了。

法师:大家再回到一个最根本的关键。你们可以再花更多时间去想。一个非常简单的
关键。所谓自性存在不存在的业果。到底是向内看自己还是向外看外境。如果说忽略
掉观察自己内心的话。这已经不是佛陀告诉我们的。从哪个角度去想。我现在是什么
状态。这个观察方式要先确定下来。不是这个外在的事情是什么状态。这些东西是我
们要观察的。先从这个地方开始入手。不是今天一定要逼出一个答案来。这是要花很
多年去观察和练习的。

11/2/2018 五 #62 重在过程

同学:前面三段是介绍亲近善知识。忆念师恩。华严经。随顺善知识的教诫。不违背善知
识的教诫。这两个好像是一回事儿。一个强调诸佛欢喜。一个强调我自己更加接近佛位。
是这样吗?

法师:这问题很好回答。
同学:凡是善知识不让我们做的。前面是该止的地方。后面是该去做的地方。

同学:若由闻法发信意。闻思抉择的相信。搞不清楚。做事的时候会违反。要产生清
净无垢的信心。启发智慧无愚痴。表达的是这两个阶段。

同学:随善知识所有教诫。还没有做到。还在学。所有言教安住无违。都做到了。

同学:随善知识所有教诫。师父讲一件事情。不了解意趣。相信。去做。诸佛很高
兴。做了。安住。尽量去做。安住无违。就向成佛方向越来越近。无疑。完全了知。

52
无违。没有反对意见。孔子不在了。他的弟子还了解孔子的意趣是什么。不舍善知
识。心心念念没有离开。

同学:亲近善知识胜利。若诸菩萨。不可思议秘密经。38 页。我们要成为善男子善女
人。要有弟子相。去亲近善知识的当下。所有的功德都可以得到。我是从弟子相的角
度来解读这两句话。请法师指点。

法师:可以问一个问题。我们这样讨论希望达到的目标和效果是什么?为什么要挖掘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我们花时间的目的是什么?要达到的效果是什么?老师在如何
研讨广论里面提到要确定研讨的目标。这堂课的课堂目标是什么?确不确定了解之后
要达到什么效果。

同学:我每次想到善知识。菩萨遇到的善知识比菩萨还高。不会有错。凡夫遇到的善
知识不是已经证得。但是我却要净信。他每一句话都是对的。这个老师难道都是完美
都是对的吗?要净信。不能怀疑。要相信他是佛。经典上的话我相信。善知识说的话
就一定对吗?我解不开这个点。

法师:这是刚才讨论里面最好的问题。真的是一个解决问题的问题。我们想了很多方法
去解释这两句话的意思。讨论出这个结果是为了什么。就算理清。就算理不清。天启讲的
这个有一个明确的目的。我没法接受一个广论上面的概念。我不是不想接受。所以我把我
的问题提出来。理清对我的学习有明显的帮助。我们有明确的动机来讨论这个问题。

同学:刚才讲第一段开示。第二段开示讲到可以得到善知识的摄受。修行让我们的信
心继续增长。第三段师父在乎我们一定要学习广论。老师为什么讲这个?师父为什么
要我们学广论?因为广论里面有好处。昨天同学问这一段是否举例。我觉得这个问题
有必要吗?让我思考。师父的初发心。看到广论是对我们能够走上去的一条路。师父
想传递对佛菩萨的信心。他非常重视我们的学习。广论班研讨。引导我们走上去。这
个前行很重要。看到师父的发心和开展出来的所有事业。我看不到两位菩萨如何变化
教化众生。但是我看到师父如何去做和所做的。我只要跟着慢慢走。将来也可以达到
和他们一样的功德。师父以一个不可思议的发心。开展法人事业。让每个人去承担佛
陀的事业。每个人所在是一个支分。让很多不同的众生一起荷担了佛陀的事业。看到
这两位菩萨的智慧和方便善巧。我们按照师长的教诫。不改初心。接近一切智言。这
些都是师父要给我们的。我还没有很深入地去了解。这一点点讨论让我很感动。引发
我慢慢去思考。这是我这两天的思考,

同学:我们为什么要问这些问题。看开示。学手抄。习惯性地就开始消文。文字上会
纠结。这么多年的习惯都是马上就开始消文。我们觉得消文非常重要。我们问问题的
时候不是理解或者背后的内涵。就是想顺一顺。

同学:我是这个问题的 original asker。这一段上师在忆念师父的恩德。随顺善知识


所有教诫。诸佛欢喜。善知识会很高兴。但是跟我有什么关系。不违背善知识的教

53
诫。我就趋向一切智。这是一点进展。诸佛菩萨希望我们得到这些。这两句是同一件
事的两面。一个是佛陀那面一个是我们那面。不知道这样理解有没有过失。

同学:看到这讲上师在指导我们如何忆念师父。是无等师最胜子。荷佛事业一切担。
上师要我们忆念从这个角度来看。师父是最胜子。从忆念开始。最尊敬顶礼的内涵都
在这里。从佛陀一直传承下来。居士学制。法师们五大论的学制。师父对僧或俗最大
的饶益。师父在无量土都在饶益众生。不只我们看得见的地方。他建设教法的心意都
在。他发展的两个方向。福和智。对我们的言教。要做师所喜。先认识无违。一步一
个过程。虽然写着文字只有几行。从初发心到成佛的过程。包括在这四件事里面。作
意不舍善知识。到信的程度。任何时候善知识都在我们心里。言教在心里。心心念念
有师父。忆师恩的功课。能够随顺。能够得到今天的理解。上师的意思是让我们学习
师父是怎么荷担事业。我们现在学习。将来也这样走路。这是弟子很简略地做一个报
告。

同学:跟前面同学一样。亲近善知识的一个过程。教证的角度来理解。开始随顺善知
识的教诫。让老师开心。他讲的某种程度对。我愿意去做。我愿意让他开心。尊重带
着几分勉强。去做了。做的过程中他真的是对的。心续变深沉了。教证辗转。他讲的
真的是正确的。就能安住。这个教证过程真正才能得到智慧。这样就不会怀疑了。要
到无疑的程度才能承事善知识。亲近善知识的过程。作为自己行为的标准。进来的时
候把善知识的标准拿出来。终极就是成佛吧。开始作意。作为生活中对境的标准。

法师:我自己听到大家讲的收获。这句话有很多不同的解读方式。这是我最主要的花
时间去消化的一点。从每个人的角度去收获一些东西。有些是没听就想到。有些是从
来没想到。我会不会重视他们讲的这些东西。还是我没想到的就摆在一边。我讲的这
个才对。错误现行。失去了在每一个瞬间都有想学习的心态。

这个问题。同一个东西有不同的面。可以去思考一下我为什么一定要觉得这两个东西
是一个东西。这样想的好处是什么?分成两个有什么好处?

经典广论问题。考古题。十圆满包涵了八无暇。这样不是多讲吗?这个也有标准答
案。生在人中。把其他都否定了。只要讲十圆满就好了。八无暇是多余的。不是多余
的。八无暇从反面去讲。过患去讲。十圆满是正面成立功德。每个人相应思考事情的
角度不一样。

所以当我们在思考华严经里面两句话。我觉得这两句话是同一件事。别的同学不一定
觉得是同一件事。有些表达里面明显不是同一件事。我不是给答案。我是听很多不同
的人的理解角度。这句话不会只有一种理解方式。也许最后是只有一种理解方式。那
也是经过淬炼的结果。学五大论。很多问题从不同角度去辨析它。得到一个姑且称为
结论的东西。真正重要的是如何得到结论的过程。

54
阿克是读很多书的人。学富五车。饱腹经纶。同个问题不同经论里面不一样。从古到
今各家不同说法。理清。再辨析。过去的祖师读过很多书。思考。辨析。写下自己的
结论。我们学五大论的预科班同学。很可爱的思想。问有没有答案可以看。能不能直
接找答案。辩论题很复杂。很久都莫衷一是。阿克说有答案。某些问题有答案。但是
如果你一开始就看答案。就完蛋了。失去了自己思考的过程。真正需要学会的东西是
辨析的过程。

记住答案。别人来问你。你还是不能回答。每个人思考角度都不一样。如果你只跟他
说嘉木样大师经过几百年得到这个结论。这个答案和他的想法不一样。如何帮助他获
得更宽广的理解。如何帮助他自己获得认识和理解。光是给答案是没有用的。了解别
人的想法。他的想法有没有什么瑕疵。有没有我考虑周到他不周到的地方。有没有我
考虑不周到他考虑周到的地方。

需要很多不同角度的想法。才能确实掌握这里要表达什么。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
类各得解。众生根据条件各自有不同理解。佛陀知道他会得到什么理解。对他跨现在
的一步有帮助。小学生大学生跨现在的一步是不一样的。

同学:法师说过程很重要。学摄类学。结论很明显。颜色是红色。不可能对。后面很
多分类的问题。总别的问题。我们学习是学习它的过程。从很明显的东西去学习归
纳。有一天遇到复杂的事情。也能剖析未知的东西。已知的事物上不断练习。对很多
不耐烦终于释然。可能中间的理由是这样。有的时候觉得已经懂了。法师抛两个问
题。又不懂了。

法师:现在觉得知道的东西将来也可能不知道。颜色不可能是红色。摄类学。可以让
颜色变成只有红色的角度。这是一个很经典的问题。确实可以讲成颜色只有红色。另
外一类人钻牛角尖就有这个角度。看到就很惊讶。觉得自己懂了。结果不懂。真的有
人不这样想。这就是我们不懂的地方。

同学:我们按照他的理路还是败的。

法师:理路有瑕疵。你看不出他的瑕疵。看出来就可以帮助他。不同众生提出问题。
呆住。前面的问题。为什么善知识讲的一定是对的?师父自己都自己说自己讲错了。
如果师父讲了一堂课。第二天师父自己说昨天我讲错了。要改成什么。我昨天就听出
来了。我错了吗?这个问题要不断辨析。善知识没有过失。这句话究竟在讲什么。为
什么学很多东西需要一再的深入和理清。

同学:前几天法师讲自己得到并且满足一切众生。是这个意思吗?

法师:明天再说吧。

55
11/20/2018 二 #67 如何生恭敬心

法师:不知道大家会研讨什么问题。这一讲老师在教我们如何修心。顺着老师的思路去
想。会摸到一些修心的诀窍。

第一段。现化无量无边的身体。我们不会想到很多身体。老师用“飞”来形容我们想
象的内容。不用飞这个词的话。用到达。肯定有先后。但是佛菩萨是同时现化无量
土。这样观察。就会发现自己修行上的现行的问题。自己平常都不会注意到。现化游
戏无量土。这个偈子不知道大家感觉是什么。其实我们对于文殊菩萨和弥勒菩萨不会
有就在身边的感觉。无量土也不会包括我现在的土。游戏觉得远远的。不在自己身
边。观察自己心里跟佛菩萨是不是有距离感。遥远的感觉。佛菩萨飞来飞去。佛菩萨
在一个又一个世界。在另外一个地方。不是我现在这个地方。一个又一个的那些地
方。不是我这个地方。说起来是一种赞美或者称颂。远远的某个地方。听过无着菩萨
的故事。自己修。能不能修出佛菩萨就在身边就很亲近。佛菩萨正在看着我们。那种
感觉。这个地方老师点出了我们一个现行。

第二段点出器。青山。岩石。树木。不仅这些。器就很难想象。这个也是修行的现
行。如果说要对佛菩萨有所祈求。想他会不会化身成谁。有这样的期待。这里老师点
出器世间。大家对“求岛即成岛”的理解不知道是什么。我们祈求的时候。身边不是
有情的因缘。桌子椅子。中心这栋房子。广论书。会不会去想这些物质的东西的成办
也需要有错综复杂的因缘。这些因缘跟善知识跟佛菩萨有没有关系?我们对自己身边
的顺缘没有无比感恩的感觉。对人。哪个师兄师姐做了什么。会有感恩。身边事项上
的顺缘。不好好思考。会不会自然而然有感恩的心情?比如现在坐的椅子。研讨需要
用的麦克风。不会有太大的感情。天天用。理所当然。物质上的顺缘也是善知识花很
多气力,具足因缘才会出现。并不是从天上自然掉下来。求岛即为岛。不是我就变成
一座桥让你踩。有很多很多顺缘是菩萨花了很多心血帮助弟子们筹办。弟子们不了解
是善知识花了心血帮自己具足这些条件。菩萨要努力帮助弟子成办顺缘。这是菩萨戒
的一部分内容。努力帮弟子筹备资具。比如棉被。佛菩萨不是自己变成很大的一片
土。弟子需要安稳的住所。佛菩萨帮助你搞定。修行人会不会看到很多事情,内心产
生很深远地感恩。看到就会自然想到背后的因缘。充满感激的心情。对修行人会是一
个很好的状态。这是修出来的。

后面还有很多类似的地方。抓到自己内心不正确的心理现行。去修。

同学:我们刚才研讨的是后面一段。老师说匆匆礼佛比不礼佛还是要好。但是既然礼
佛就应该身语意三立刻十分恭敬。怎样才能做到呢?调伏自心,调伏我慢。比方说我
上课迟到。礼佛就很匆忙。因为想要赶紧坐下来听开示。这是一种散乱的状态。为什
么说散乱的对治是调伏我慢呢?刚才讨论的时候,其他同学说没有专心礼佛,想自己
的事情就是我慢。可是做事总是要专心啊?怎样才是又恭敬,又专心呢?

56
法师:因为皈依所以专心。求什么。draw your attention。自己有什么困难要解
决。对这个问题就很专心。那个可以解决。对那个就专心。

同学:散乱跟我慢什么关系啊?

法师:我慢。自己现在的所缘比较重要。

同学:那这里说的是很快的 context switch 吗?我迟到了。进门。马上 context


switch 到恭敬。礼佛。然后马上 context switch 到专心,专心听讲。

法师:如果真的恭敬。进来就是恭敬。恭敬是一种续流。不需要 switch。恭敬有他的
原因。具备原因。恭敬就存在心里。不管现在做什么。恭敬都在自己的心续里面。一
般说念恩生敬。恭敬比较像功能导向的心情。听闻轨理的时候讲到要用恭敬心去听法。
比较像是为了得到听法的好处。于法法师发起承事。听闻前行。为什么要恭敬?为了自己
能够得到听法的效果。

同学:恭敬也是一种无作的概念吗?

法师:恭敬的状态是一种无作的状态。之前有某种作业。思维佛菩萨善知识对我的恩
德。思维好处。这些好处是想得到的东西。事先准备的。不是匆忙出现再做这个作
业。对境没办法修。对境是一个结果的显现。不是冲进来的当下。立刻修恭敬。之前
做过作业。现在才是恭敬。

同学:上师谈到礼敬佛菩萨的功德。思维内心会转变。念恩生敬。那上师为什么强调
思维佛菩萨的功德呢?上师继续讲思维功德很震撼。累积很多善业。所以应该是思维
佛菩萨的功德才能生恭敬。

法师:通常我们讲思维功德生起信心。信心也是皈依二因的其中一个。这段比较重要
的一句话是“可能稍稍抽点时间思考一下”。之前花时间去思考。不是正在拜佛的时
候。觉得自己没有恭敬心。停下来思考一下。不是不行。但是不是主要方式。拜两三
拜没感觉。边思考边拜。不反对。但是主要的思维应该放在拜佛以外的时间。心中有
信心和敬意。有了这样的续流。乘坐在这样的心情的翅膀上去拜。主要是这样子。

同学:想到现化游戏无量土。不会想到佛菩萨在自己身边。所以是不是要想这个功德
对自身有什么关系内心才有敬意?

法师:不能否定有距离感的敬意就不是敬意。有距离感的敬意仍然是敬意。我只是告
诉大家听老师讲这段。更进一步来说。不要有这种距离感。更好。

同学:恭敬。是弟子相的一部分。平常就要有的。我们在修弟子相就要逐渐完成的。
礼佛的时候也可以练习练习。

57
法师:我不晓得大家还记不记得。师父常常在广论的带子里面提到。磕头磕到头破也
徒然。没有皈依的心情。只有礼敬的动作。不能说完全没有功德。但是不是我们真正
想要的功德。

同学:上师说匆匆礼佛比不礼佛好。既然都礼佛了。身语意三都恭敬。上师说合掌一
礼。比不思考去拜佛不晓得大多少。上师教我们怎么得到最大的利益。想拿到多少就
看自己。不是在那个 moment 来练的。之前要思维。这样子你会得到这样的功德。之前
法师讲到佛菩萨现化种种情器。我昨天分享了自己祈求成功的经验。祈求成功就对佛
菩萨离我们很近会有感受。可能佛菩萨觉得我刚开始学佛。所以祈求都能够得到东
西。我自己后来反省我应该把佛菩萨的帮助用在对自己的人生更有改变的地方。不是
无法可想的时候才想到。我希望时时刻刻都想到佛菩萨。

同学:上师这边三段都提到了佛菩萨的功德。把这个偈子背会。然后去想功德。当然
最后上师也提到深恩。修信念恩。是合在一起的。解决我的问题是念恩。平常要思维
佛的功德。

法师:对恩德还是功德有感觉。这是随人还是时空的因缘会变的。并没有很严格的要
求去思维功德或者思维恩德。修信念恩。分开讲。这两个心理作用不一样。解释的时
候把这两个行相分别。差别分开。实际上每天写修信念恩日记。没有说一定要写恩
德。或者一定要写功德。这两个常常在一起。没有切开来。讲解的时候切开来。

同学:所以说恭敬由念恩。具体实践的时候也可以通过思维功德生起敬。

法师:佛菩萨并没有为自己成办这些功德。所有的菩萨道。都是因为有情的需要。所
以佛菩萨一心一意去圆满这些功德。为了服务有情。所以佛菩萨对有情有恩。这两件
事情没法分开。感受到恩德。看到他的功德。

同学:回到一开始的问题。所以在我迟到的时候。比如开车的时候,不应该着急。应
该把着急的时间去做听闻前行。思考一下听法对自己生命的价值何在。这样冲进来的
时候会更容易有恭敬的续流。

法师:着急是一种魔障。为什么迟到会很着急。比如说觉得很丢脸。仔细分析也是一
种我慢。看着急的真实原因。我们可以一一分析着急的原因。着急本身都是有问题
的。除非你是修密法的。不想让如母有情多一秒受苦。否则着急里面都是有所破的。

同学:这讲开示提到烦恼魔,五蕴魔,死魔,天子魔。怎么定义这个魔?

法师:烦恼魔,五蕴魔,死魔是内在的。天子魔是外在的。

同学:什么是天子魔?

58
法师:像魔罗。佛陀成道的时候。有个叫 mara 的摩罗。天魔是欲界天的有情。会障碍
你修行。外在的。天魔也是一个有情。

同学:修道修错会成魔。修行要成佛。有邪见就变成魔。如天成魔。

法师:如天成魔不是这个意思。这是标准的错误答案。之前解释过。今天时间已经过
了。先到这里。以后再解释。

1/29/2019 二 #87 客观事实和心态

法师:讨论一下第三段。师父用非常简要的语言描述阿底峡尊者的教证功德。无所不精,
无所不包。这是何等的精勤才能达到。这一段你学到了什么?还有阿底峡尊者。回忆中有
什么印象。有人要说吗?

同学:提到阿底峡尊者。不可思议。怎么可能跟阿底峡尊者一样。钝根可以变成利根。他
需要十三个月。我坐在这里。不用动。福智的法师就是我的金州大师。

同学:刚听到阿底峡尊者。刚学没有多久。班长讲一下。出自王族。王子。释迦牟尼佛也
是一个王子。福报这么好就比较容易成佛。这样的家庭。一定是因为过去生如何如何。但
是求法的过程还是吃尽了千辛万苦。一定要这么大的福报才能好好地去学佛法?其实所有
其他的祖师都是聪明绝顶。绝顶的我无法想象。

法师:有没有讨论到其他的角度和问题。

同学:无所不精。无所不通。需要多大的精勤才能达到这种高度。亲近善知识需要跋山涉
水到他面前。没有下一句话。我会觉得精勤是修法。对比古德。我们很容易就遇到了广
论。学广论穿线的时候,靠近善知识,自己不具足弟子相,对自己学习造成了很大的障
碍。精勤一开始对善知识的渴求和仰望。去台湾。请法。佛七。每次障碍很大。生病😷😷
快死了。对园区。宗仰大楼印象深刻。一辈子都很难忘记。请法师解释多大的精勤是从这
个角度来解释的原因。

同学:这一段让我蛮打动的。无所不精。肯定也有菩提心。对中观修法。累积多少功德。
到这种程度还要跋山涉水去学菩提心。对佛法这么通达。已经是顶严。还有坐船去学圆满
菩提心教授。我觉得他一定已经有菩提心了。才要成佛。越想越不可思议。不到成佛不能
停下来。

同学:我可以分享心得吗?第二段很激动。听到阿底峡尊者的名字很高兴。感受到学法的
热忱。自己没有。很受鼓动。想去了解一下金洲大师。从印尼去西藏求法。十一年之后回

59
苏门答腊。阿底峡尊者是逆向而行。从印度到苏门答腊。金洲大师在印度学的也是中观和
般若。没有提到菩提心的教授的缘起。平时不会理解。被学法的热忱感动去找了找。

同学:多大的精勤。转到亲近善知识需要跋山涉水。无所不精。精通个人的学科。一两门
三门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无所不精很难想象。达到无所不精在依师方面。很辛苦。是达到
无所不精的捷径。不是自己去摸索。后面讲到出家之前就依止善知识。昨天师兄的做梦。
我们听闻的状态是什么?我们听了别人的状态。自己没有去观察这种现象。没有观察做
梦。所以不知道它的珍贵。不知道背后代表的意思。第一次听到阿底峡尊者的名字晚上就
做了这样的梦是非常吉祥的。不是随便就能做到的。因为听闻别人的生命经验就是让我达
到无所不精的捷径的话。要努力去学习。我们要很完整地接下来。

同学:以前看到阿底峡尊者传。小时候跟家人去寺庙🏯🏯 家里人发愿生生世世在王族护持
佛法。阿底峡尊者发愿生生世世不被王族所付生生世世要出家。宗旨。没出家之前学中观
和密法很多。他也有菩提心。为什么还要去求菩提心?钝根。为了让钝根的人能够听得
懂。没有发起菩提心的人可以发起。发起的人可以增长。增长的人可以究竟。大毗婆沙四
部。怎么分的?

法师:前面同学说听闻的状态决定我们能得到多少佛法的利益。听般若经的人都是大菩
萨。为什么听一个小乘的须菩提长老讲法。佛陀为什么叫须菩提长老发言。小学生给硕士
讲课。为什么要这样。这其实是一个蛮值得学习的问题。

同学:大学生的时候会失去小学生理解的角度。为了一切众生也要去了解空性在二乘的说
法。也许今天不是每一个大学生知道的会超过小学生。小学生知道的大学生也可以学习。
我自己这样作意。问题。阿底峡尊者的修学深度和广度。老师马上说可是。要花很大的精
勤。组内问题我自己学广论有没有什么困难。不知道法的深度。就觉得没有什么困难。我
一开始就很困难。去上课都很困难。跟世间都逆着来。真的不太能学习广论这个给出家人
学习的标准。很难。这段结合自己的难。别人达到一个成就。哦。他绝顶聪明。可是科学
家。绝顶聪明。没有选择来修学。就算来修学。没有宿生的积累。绝顶聪明不是关键。修
学怎么去亲近善知识。世间聪明绝顶的人还是老师来教。还是要从小学生开始学起。这个
故事这样得到自己听闻的受用。从小学生开始学起。

同学:科学。基础科学越清楚。应用越厉害。业果越了解。空性也越了解。

同学:佛陀为什么叫。成佛威神之力。我不觉得同学说的话有佛菩萨的加持。自己的慢
心。为什么法师叫我们特别关注这个问题。听闻轨理有缺陷。遇到老师也不行。

法师:阿底峡尊者从出生。家庭背景。个人条件。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力气去学习。从种
种迹象看他早就有菩提心了。为什么还要去学菩提心呢?为什么在般若经法会上佛陀为什
么叫一个小乘。般若经的所化机是利根大菩萨。为什么不是佛陀亲自跟他们讲呢?大家可
以再思考。我简单讲一下。客观事实和心态不一样是两回事儿。之前。好长一段时间以来
广论都提到这个观念。愚者自知愚。探讨佛法的时候。掌握到一个诀窍。要能分得清楚要

60
谈的对象。针对外相的客观事实。还是针对内心的想法和态度。这两个能够清楚分开。怎
样讨论都不会疑惑或者矛盾。因为有菩提心更会去学菩提心的教授。有菩提心为什么还要
学?这是一个外境上的描述。从客观角度去讲。你有这个为什么还要去拿?换一个角度。
有菩提心这个心理状态的人会采取什么样的心态和行为?这就是不一样的地方。般若经法
会。很多大菩萨。来到佛的前面要来听佛讲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佛陀为什么叫须菩提长老
来讲。从外在客观现实面来讨论。会出现一些奇怪的想法。为什么一个大学生会和小学生
学习呢?从外在的客观事实来看就有这种矛盾。换个角度。从心态上提到慢如高山法水不
入。高量的心去跟小学生学会学的很好。有慢心的人就是条件不够的人。还不能听到甚深
般若波罗蜜多。有高心。属于世间的布施和世间的持戒。不是布施波罗密多。利根的大菩
萨不会犯这种错误。跟小学生来学没有任何问题。不具备条件的人就是退席的人。假设一
个菩萨不具条件。怎么一个二乘的人跟我讲法。今天可以回家休息。就离场了。

看待问题是外在事物的描述。还是心态角度去看问题。这两种方式都需要。讲话的时候没
有分清楚。我现在从这个角度在讲。想不通。怎么都怪。又不知道怪在哪里。试着把这两
种角度掌握清楚很多问题不会那么矛盾那么奇怪。阿底峡尊者为什么去求菩提心?为什么
花这些辛苦?真正愿意吃苦的人离成佛已经很近了。条件那么高。一个王子。皇家。拥有
这么多资源。不用这么辛苦。外在看。心态看。悉达多太子。圣天菩萨。寂天菩萨。日宗
仁波切。都是王子出身。高量的人为什么去受这些辛苦呢?宿生有修行。心态上面去考
虑。一个具备修行等流的人。有这么高的条件。愿意为了学习而付出辛苦。这件事对于已
经修行到一定程度的人反而是比较自然。反而是没修行的人是不太爱吃苦的。师父说练习
苦熬。没有这种等流就要去培养这种等流。愿意为了学习付出辛苦。老师接班之后每年都
在提醒僧团的法师。老师会提醒如果你觉得学法是想追求的东西,你就要甘愿为他付出辛
苦。不要怕付出辛苦。如果怕,那法在你心里的价值,不值得你为它辛苦。那你对法的价
值还不了解。这两天讨论中引出的修行的基本面跟大家分享。

2/8/2019 五 #90 断见

法师:这一讲有什么问题或者心得吗?
同学:想问上一讲的问题。佛的三身或者四身。是什么?

法师:四身。化身。报身。智慧法身。自性法身。期待以后学现观。你是怕年纪大了
学不到了吗?你长命百岁。不要这样想。学的好,越老越有智慧。夏天来岛上的师长
们。八十几岁。背书和辩论比年轻人还厉害。

同学:化身。报身。智慧法身。自性法身。这几个名词常常用到听到。请法师简略分
享。

法师:化身就是一般人看得到的。报身是净土里面看到的圆满作用身。智慧法身就是
证得空性的智慧。自性法身不好解释。

61
同学:昨天我们就大家庭的生活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今天我这样来问这个问题。世界
上只有一个国家是女性自杀率大于男性自杀率。而且是年轻女性的自杀率非常高。原
因是宗族的影响。年轻的农村女性没有话语权。无法为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争取利益。
自杀方式是喝农药。三十年之后,社会的变迁之下女性自杀率下降很多。但是现在自
杀率最多的据说是七十岁以上的老人。这也是今天老师开示的主题。所以这两个
group 的人似乎不能同时获利。维护伦常有代价。减少宗族的影响一样有代价。这似
乎不能两全。

法师:佛法并不讲比例或者几率。比例只是一个现存事实。尚未发生的概率。具观。
宏观。个案个案是没有几率的。这个有情拥有的业果。有这个业。发生这个结果的几
率。这个人会得到什么样的待遇。这叫领受等流。集体里面有人活的好好的。这是他
自己的业。心对到这个境。就算境是同样的。造作等流。明明都是老人。不是都被尊
敬。或者女生就都被欺负。同样的境。不同的等流。反应不一样。不会用统计或者概
率去看问题。业果。生男生女。自己的业果。不固定。从这些研究和报道这种社会现
象,这个是以世俗仅就断见,没有前后世,才有意义。以佛法的基本的生命观和宇宙
观。不会这样研究和报道。以常见的外道。这些统计研究。拿给有常见的印度人。如
果从小到大接受的见解是常见的话,看到这些报道的反应也不一样。要获得你刚才所
描述的情感。必须站在断见的基础上。才会感到不公平。印度人不会这样感觉。罪有
应得。跟佛法也不一样。至少我从这个地方提出一个立论。不是所有的人看见这样的
报道都会产生这样的感情。因为他的见解不一样。

古时候女性地位不高。这种情况并非全部都是缺点。同样老一辈的社会。为了在这种
困难的客观条件下活的好。培养出很多特别有智慧的女性。老一辈的女性反而活的特
别有智慧。她在里面能够找到她的生存之道。

女性代表智慧。男性代表方便。缘起上就有他的差别。身为女性怎样。佛法不否认有
这样的事实。但不全然从这个角度看。是因为某些原因导致身为女性。不是因为女性
而导致如何。

长辈应不应该被尊重。不是只有一种理解。讨论事情的时候,很容易从客观事实来讨
论。应该不应该尊重老人。从客观事实来讨论。比如老人有智慧。为我们付出很多。
并没有错。但是只是从客观事实来讨论。忽略了心态上来讨论。跟我们的心态也有关
系。反观心态上为什么要恭敬老人。佛法上面会更加重要。

很多人是学过科学的。高中大学是学科学的。我学习佛法的十几年中确实经历过一些
困难。因为学科学出身的。这困难简单来说科学看事情和佛法看事情的角度有根本上
的差别。我们学的科学从外在的客观事实在讨论。学五大论。慢慢发现。理解。佛法
讲的这些东西。不是从客观事实来描述的。身为一个人。你的心是如何认识外境来探
讨。而不是这个外境本身是如何如何。

62
同学:这个数据蛮符顺佛法。苦集灭道。造业感果。一个文化所影响之下。华人世界
骂人就是骂他不孝。孝顺这方面从小就要做到。婆媳问题蛮大。鼓励这些美德。帮妹
妹写祭文。如果不教她这些理念。就好了。小时候要遵守孝道。但是打架只能赢不能
输。开战只能赢。我们应该学的。乡间的年轻女性,不要硬来。我们要安邦定国。创
造一个更好的环境。

同学:日本曾经存在过弃老的时代。只送母亲和祖母。老人还会主动要求孩子把自己
送到山上去。之后接受了中国的孝道。改变了这样的 practice。

同学:对这个主题的常见反应是与我何干。反正我又不在其中。我不是农村女。我当
然主张孝敬老人。可是老师讲的这个故事的结尾,也是国王因此改变了国家政策,利
益了一国的老人。

法师:不管中国日本还是印度。你之所以能够去报道必须站在断见的角度才能去研
究。如果我倒过来他是因为如何如何才生到中国。这些研究一点意义都没有。前面说
到的只管自己的心态。也没有可取之处。大家还可以多去思考。

同学:事实的报道。不是断见。我去运动。山坡上的蚯蚓。太阳出来就晒干了。今天
有多少蚯蚓被冲下来。怎么办?我研究这蚯蚓造了什么业。为什么生在山坡上。意义
在哪里呢?统计数字可以唤醒世人。断代史的方法来报道人的状态。反过来研究业
果,对解决人的苦乐。没有什么用。不管怎样。我们要生善心。想办法帮助别人。

法师:我现在讲的并不是最终的答案是什么。当你有一个认知的时候。为什么有这个
认知。我没有提供答案。我只是说答案不一定是我们想的这样。如果今天有机会请教
孔子。请教佛陀。请教师父。你现在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我可以简单讲出一个事实。
不同的人去问会得到不同的答案。这个是我此处希望强调的点。

我们全广探讨最棒的地方长年累月对我们学习的法进行思考。得不到答案没关系。重
要的是思维。造善业。这个习气一定会对未来的无限生命是非常大的帮助。

2/11/2019 一 #91 逆流而上

法师:上周六的问题很重要。一点补充。骂人最容易就是说他不孝。假如这是真的,这是
没有学好孝顺的人的表现。《垩室录感》讲孝子的行谊。骂一个真正孝顺的人不孝。他不
会生气。还会流眼泪。谢谢你提醒我。这是真正孝顺的心态驱使的行为。

讲过多次。观察客观事实和观察心态是截然不同的概念。举一个例子。现在讲话当下的例
子。我跟大家一起开始研讨全广。第一论 150 卷到现在。蛮久了。这个概念跟大家提过很
多遍了。这是一个客观事实。如果我的心里面按照这个事实去想。我已经讲了那么多遍你

63
怎么还听不懂。一个正确的心态和客观事实是不一样的。比如是不是还不能体会大家的困
难。这是一个相对比较好的心态。不是我讲那么多遍为什么你还听不懂。

周六的问题。如果印度人不会有什么感觉。印度人是常见。 相信业果。被欺负罪有应
得。菩萨不会这么想。经典问题。众生在生死轮回中受苦。是众生自己造了业。菩萨为什
么要来救。菩萨为什么要把这些事情担在身上。又不是菩萨的错。菩萨不会沿着客观事实
去想。他的心态不是这样的。印度常见外道。这是你自己造恶业。感得被别人欺负。常见
外道他没有慈悲心。断见认为这个社会不公平。如果是常见外道。并不是不公平。并不是
你被欺负。而是因为你欠的业你必须偿还的缘故。你才会投生到这个社会。这个文化。男
生女生。你是因为有这样的命运。所以必须接受这样的结果。断见。为什么老人不被重
视。女人被欺负。我们要改变这个社会制度。常见。你必须受到这样的对待。不然没天
理。菩萨怎样想,看你们能不能想的通。今天的进度和这个也很有关系。如果你仔细听的
话。佛法不离开这个。

今天这一段值得深思。看起来还没有讲完。只讲了半段。

同学:一开始把这个方向向内扭转的时候看不到自己的问题。在班里研讨。在心里多放一
些人。这句话什么意思?什么叫”在心里多放一些人“?

法师:从以前到现在老师在不同开示里面用这样的表达方式。不要只考虑自己的事情。多
放一个人。有开始去关心别人的意思。僧团小朋友。不知道你们还能不能体会小朋友的心
情。没有人教就会在乎自己的事情。自己的铅笔。自己的橡皮。心里专注的就是自己的事
情。慢慢教小朋友关心身边的人。他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心情不好。没有人教,不一定会
关心旁边的人。如果他学的好,还可以教他关心一个小组。背书小组。分 ABC 组。关心别
人背了多少。背东西有什么困难。不是只在意自己背的好不好。学的好一点。让他当干
部。关心本班的事情。学习委员。研讨班班长。关心自己班上的同学。先讲到这里吧。还
很多。一下子讲不完。先讲到这边。

法师:大家如果没有什么主题。我提一个。这一段的前一段。慈悲智慧。深见广行的差
别。听到师父推展佛法事业。很广。会和法脱节。世间普遍的现象。这个时代从工业革命
之后快速发展。人心和法不是慢慢脱节。人心和法是非常快速的脱节。现在这个世界物质
层面的作用在这短短两百年,量化估计,作用能力的增加不止千倍万倍能够计算的。很明
显可以观察的。

现在我们在做的事。仔细想的话。有点奇怪。逆着世间的潮流在做。应该说是逆流而上。
也许没有到逆流而上的地步。也没有到中流砥柱的地步。但是就这点来说蛮值得随喜的。
不晓得大家学了这么多年有没有朝着脱节的方向发展。有没有刹车。停下来。甚至逆流而
上。邀请某同学发言。你正在逆流而上。

同学:可是我正在用深刻的断见看待这个世界哎。周六的问题。假如因果关系倒过来,不
是因为女生受到这样的对待。而是因为你具备某些特质,所以生为女生被这样对待。这个

64
问题的解决确实需要完全不同的思考。比如她现在需要的是了解自己困境的成因和如何做
才能离开。广大农村女性需要很好的教业果的老师。这样她们才能改善自己的命运。就不
是觉得应该改变制度。改变政策。假如解决办法是如此,那我应该做的事情是自己好好修
行,踏踏实实地对境观察自己,修改自己的习气。自己先做到深信业果。一颗觉醒的心在
这个世界上是可以引发无法想象的变化的。比如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可以引发另外地方的海
啸。社会问题仍然是从我做起。老师这一讲还真的是针对这个问题而讲的。不管事业是慢
慢扩大,还是慢慢缩小,不管外境是如何呈现,我们应该注意的是自己内心和法的距离。
任何时候,都应该向内调伏。

法师刚才提到大家还是不懂这个客观事实和心态之前的区别。我自己两个星期前才听懂是
怎么回事儿。因为法师 pinpoint 了一个例子。为什么阿底侠尊者有菩提心还要去求菩提
心。这个问题就是没有分清客观事实和心态。我终于听懂了一个区别。不要在自己的世界
里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的言行。而是在别人的世界里面用别人的状态去衡量他的言
行。

但是我还有一个邪见。我需要观察并且理解客观事实。这是我建立一个新的价值观的必经
之路。我学了很多佛法,希望自己慢慢地用这些新学的道理来修正自己的三观,慢慢建立
一个以佛陀的教言为准的新的三观系统。我跟外境一直都是有关系的。我一直在用自己的
这个系统去看待世界。这个新的系统建立的过程中,我看待外境有的时候就是疙疙瘩瘩
的。疙瘩的地方,我就需要把它用新系统来抻平。这样我的三观才能解释外在世界。抻平
我心里就踏实了。就可以继续建设下去了。所以我有一个巨大的对客观事实去观察去理解
的欲望。

同学:客观事实和心态是抵触的。可以利用客观事实来改变自己的心态。比如七因果。母
亲对我的恩。来修改自己的心态。可以利用客观事实实现好的目的。

法师:可能不是这个意思。我之前跟谁讲过。修知母并不会变成说每个人都变成自己的母
亲。走在路上逢人叫妈。不是这样的。

同学:从念自己母亲的恩。这是客观事实。怎样达到念一切众生的恩。改变心态。

法师:客观事实就是前后左右甲乙丙丁都不是我妈。要如何修起悦意慈。想要生起悲心。
大乘道对一切有情生起悦意慈心。知母。报恩。是情感。是心态。不是逻辑。基本上是一
个有方向性的心态。刻意背离客观事实。否则的话,以无限生命的角度。我都当过你们的
母亲。你们都要来孝顺我。要选择性的去修。

在今天听的这讲。训练我们的内心。向内观察。有方向性。有朝向某个方向去做。有一个
目的。希望自己的心变成怎样。去违反某些东西。我们说要努力。老师说做了这样的努
力。随喜。好比运动。很辛苦。为了目的愿意接受这个辛苦的感觉。向外观察和这个目的
有所违背。

65
看《垩室录感》。大孝之人。忘尘莫及。没有一个人觉得自己是孝顺的。心里面怎么想。
和从外在看起来是什么样的状况。这是两个世界。你在讨论向内观察。这是另外一个世界
的东西。向外。另外世界。这两个世界是同时存在的一体两面。我们很尊敬佛菩萨。他们
很伟大。你去看他心里。我这么伟大,你们要尊敬我。如果现在有一个人心里想我这么伟
大你们怎么都不尊敬我。我们会尊敬这个人吗?不会。你怎么这么自大。

我们现在在听深见和广行的差别。大家可以去想。什么叫事业推展很广。心和法慢慢脱
节。心是如法的。事业越来越小。这也是不圆满的。两样要调节。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为
什么不圆满。到底错在哪里。老师前半部把第一个类别讲了很多。但是如法事业慢慢缩小
可能以后会讲。这两个部分是师父讲的。我们还没有真的搞懂。需要多多思考。这一段非
常值得深思。

2/23/2019 六 #94 弃自自在

法师:大家的问题应该不难回答。在这一讲里面都有提到。五分钟总结一下自己的问
题。

同学:昨天一个同学的问题。她上周也问了类似问题。上礼拜的问题。初修的人。堕
入两边。智慧没有方便。如法事业越来越小。方便没有智慧摄持。事业大与法脱节。
师父说两种情况都有。她问有没有既不如法事业越来越小。应该有。她现在的问题。
全广研讨。非常相应有感觉。一走入中心感觉就变了。这群人和她一样。想要智慧方
便具足。在中心学习二十几年了。甚至三十年了。但是却怎么是这个样子。离开全广
进入全兼职。应该是同温层。怎么会是烦和厌的感觉。所以自己希望能够离境,少事
少业少希望住,好好学法。

法师:这是一种对修行的误解。我们住在娑婆世界的凡夫。内心希望投生净土。净土
的一切都很美好。住在净土的菩萨们却每天发愿希望投生到娑婆世界。听起来很矛
盾。但是要仔细深思其中道理。

我们在娑婆世界的凡夫。习惯在外境上面求快乐。都是在外境上面观察。希望去一个
凡事都很美好的世界。因为我们把快乐都安立在外境上面。内心想去净土。住在净土
的大菩萨们快乐安立在内心上面。希望来娑婆世界体验修行快乐。希望面对各种挑战
的时候体会布施持戒忍辱的功德。在一个很美好的世界,无法体会这些六度的功德。
周围都是大菩萨没什么可持戒的。

昨天在另外一个班上课。看到佛土千庄严这个净土。广论当中讲慈心的一段。净土
中。修行清净的梵行。几劫。不如娑婆世界生起一念慈心的功德。广论中业果部分也
有提到。

66
我们现在呢。看到一些外在的人事物。内心觉得不平静。想要自己一个人静下来听
法。一个很普遍的现行。不是只有问问题的人才有。因为我们不具足智慧不具足方便
看到这些困难的事情不知道怎么处理。也不一定想要发心去关心所有的人事物。只想
做自己会做的东西。听全广。读书。没有什么困难所以就想去做。今天进度。弃自自
在谈何容易。面对自己内心真实的感觉。不要随顺。而要对抗这些感觉。

当你在法人感觉不如自己的意的时候。不是法人有问题。是自己对法人的理解有问
题。进僧团。去净土。结果大失所望。可以去问 Jackson。往前推。你以为当了善知
识的侍者。这是现世可以追求到的最美好的事情。你的想象是错误的。你哪天做了会
失望。老师说当侍者的感觉像下地狱。我们觉得净土好。是因为我们对修行不了解的
缘故。

今天进度里面有些关键的句子。仔细琢磨。解除自己对修行的误解。弃自自在谈何容
易啊。我们没有对这句话强调。这句话很简明地告诉我们非常困难。如果你真的向往
修行。在当师父的侍者之前。把这九个字刻在心里。如果没有刻那你没有条件当侍
者。

大家嘴巴都想当侍者。师父却说你在哪个地方都是公平的。不是当侍者就比较好。这
句话什么意思?业果道理和世间的成本获利赚钱不一样。一般人没有全面分析业果的
道理。有成本和获利的概念。提高获利降低成本就可以赚更多的钱。问佛陀。没这回
事情。成本没有降低。只是去了其他地方。获利提高。你把你能够赚到的钱集中在这
里。其他地方有损失。自己不一定能发现。业果面前。不二价。没有比较低的成本这
种概念。想要多少果。投进去的业是一样的。大家都想靠近善知识当侍者。侍者没有比
较好。也没有比较不好。业果。得到多少成就。和自己花多少努力是相等的。不分位置。

想修行最好当师父的侍者。师父讲的。在这个位子上你会付出最大的辛苦。修行的辛苦。
修改自己。弃自自在的辛苦。在你越靠近善知识的时候。这个环境的条件给你一个更大机
会去弃自自在。虽然你可能会有机会在弃自自在这一点投入更多的业。你也有可能在这一
点上亏损更多。师父说哪个地方都一样。没有哪个地方更好。不管在哪个地方。能够在修
行上获得多少成就。你在修行上花了多少业。不当侍者。弃自自在的业不一定比侍者少。

佛陀说法的时候,有很多人供养。有一个老婆婆听佛陀说法之后很相应。用身上唯一的一
个铜板买了一盏灯。结果目见连尊者怎么吹都吹不息。佛陀说这是今天最殊胜的供养。因
为老婆婆把自己拥有的一切供养。国王和商人不如这个老婆婆。

我们要在修行上有成就。这个弃自自在也不是说一定要当侍者。当侍者不保证你能弃自自
在。在客观环境下你必须弃自自在。不代表你一定可以弃自自在。师父常常讲善星比丘。
在佛陀身边没有弃自自在。大概这样吧。

回到刚才讲的问题。我们觉得全广大家研讨还蛮不错。遇到该承担的时候却看不到法。这
是很正常的。是我们现在的现行。要纠正的观念。我们会误以为我们选择了法人。选择了

67
僧团。选择了要亲近善知识。也许你已经身在其中了。也许你还没有做。你都要再再地思
考对这件事有没有误解。去到那个地方做那个事情很美好。这是很大的误解。进法人。进
僧团。提供一个更强迫要弃自自在的环境而已。而不是像净土一样。我想要弃自自在。才
要去这种地方。不是这种地方很美好。他的美好之处在于他提供了这种机会。如果我们要
的不是弃自自在的话,对法人和僧团这些方法有所误解。没有误解那就很好。先讲到这
边。

同学:法师说从事法人事业提供一个机会。但是业果说造重业。投资在某些事情。比
如法人事业。就是重业。

法师:重业就是你投资比较多。对到这个对象你投资就多。心里对到上师。三宝。法
人事业。

重业理解在境上面。初学者是可以这样解释的。但是境之所以重一定是观待于心的。
你要去理解境它为什么会重。真正说起来。绝对不会是单单外境重而已。这种心态下
面造不出一个正确的业。佛菩萨师长父母。很重的境。那太好了。我就只对这些境造
善业。低成本。高获利。赚翻了。这种语气。这种态度。不造恶业就不错了。不用谈
造善业了。

在业果里面讲到重的境。不能当做一个纯粹的客观事实。是要观待造业者的心的。讲
了很多次。如果认为一个业可以忏悔。这个业可以忏悔吗?这个心态下这个业很难忏
悔。这个态度很难忏悔。站在第三方讲。业是可以忏悔。自己面对到这个事情的时
候。深深地觉得自己做错了。内心的愧疚不知道如何弥补。这种感觉才导致这个业可
以忏悔。业不是可以忏悔的吗?这种心境之下。这个业很难忏悔。

某个境。之所以重。观待于我们的心。既然父母是重业。父母是重的境。谁是比较轻
的呢?蚂蚁。假设父母是很重的。啊!父母是一个重的境。轻轻地造一个随便的业。
早上和父母说早安。每天只要做这件事情功德就比拯救全世界的蚂蚁大。拯救全世界
的蚂蚁多辛苦啊。内心这样一个想法。救全世界的蚂蚁。不如跟父母说早安。怀着这
样的心态。还不如我真的去救那个蚂蚁。对父母没有恭敬。父母只是获利的工具。不
能说跟父母说早安不是善业。但是这可能会导致一个很大的恶业。怎么回事儿呢?这
样很不恭敬的想法。做了十年二十年之后。父母往生。甚至我也往生了。我会非常非
常懊悔。懊悔的程度因为父母这个境其实是非常重的。在我心里会出现非常重的感
觉。哪天我晓得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境的轻和重不是放在一个客观条件下说的。

同学:感谢法师用成本和获利让弟子去思维和了解。我要问的跟前面同学类似。如果
一种简单方便的方法可以得到果报。心态上是这个问题。其实造业像物质不灭定律。
虽然今天对境是具力业门。造业的四个条件。决定业的大小。忏悔。不同的心相。一
个是可忏的。一个是不可忏。今天做侍者。我们在修行上面。不是靠得很近。起烦
恼。正破弃自自在。现在我离善知识这么远。我去思维善知识的教言。要参加法人事
业。要听全广。生活抉择的标准。这种抉择还在远距离的时候。还是自己的用法。不

68
是弃自自在。这几讲。做的很高兴。不要做了。我们做很好。很高兴。这是不是不是
弃自自在。没有在善知识身边。无法检择。父母是具力业门。能够承事父母。自己得
到最大福报。我们靠近父母的时候很多苦。思维没有弃自自在。往苦的地方一直钻。
希望把这件事情照顾好。行动不便怎样变成更加方便。还是趣向一个不是往苦的地方
钻。一种是捡便宜。另一种是没有善知识。那我是要随时写总结给法师吗?

法师:老师在穿线讲一个观念。道之根本是什么。很多人回答是善知识。但是老师说
是亲近善知识轨理。是轨理不是善知识。我们到底有没有弃自自在。就业果来说。我
们条件够。善知识一定会更靠近。弟子相具足。善知识会来找你。比如善财童子。文
殊菩萨来找他。

修行中很努力听广论。照着言教。没法确认。怎么知道对不对呢?重点不在对不对。
现阶段要培养如理依止善知识的习气。不是斟酌我这件事做的对不对。我开创小学生
的慈心课程。我做的对不对呢?我要写总结给法师看吗?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
是你有没有想要得到确认的习惯。而不是这个事情究竟做的对不对。等到真正像师父
说的做侍者的时候,也不是什么事情都要去问对还是不对。侍者分享过的经验。跟你
现在想象是倒过来的状况。

我们自己想要修行的迫切感。不如善知识为我们好的程度。我们需要的不是每件事对
不对。而是被说对不对的时候能够吞得下去的习气。不管在任何地方承担。不是在这
件事情上面能不能问到做的对不对。或者怀疑我到底有没有弃自自在。现在要培养的
是一直思考我到底需不需要弃自自在。我能不能通过自己承担的项目。去理解。去发
现。甚至得到定解。我想要修行。闻过则喜。这个是我们现在需要培养的。能够被教
的特质。不是我做的是否如法。现在做的事是以后能够弃自自在的前行。在做这个准
备。

如何透过所承担的项目培养弃自自在的习气。这个习气的培养。最主要的是闻所成
慧。观察思考。是否一定要弃自自在。没有弃自自在好像也可以啊?打心里觉得我需
要善知识。道理这样讲。心里非常强烈地觉得一定要听有经验的人的指导才能修行。
修行这件事我们不了解。做文教慈心。做很多事情。说真的。事实上。我们比善知识
还懂。因为善知识你不在现场。你不是这个专业。或者不是更懂。但是我比你更清楚
了解状况。到底为什么需要善知识来调整我。为什么我需要修行。做事的时候真正要
培养的。准备被调的特质。在事项上面进行心理建设。

今天就到这边。这个问题不是讲完就没了。没有讲到也没有关系。以后总是会再讲到
的。

3/2/2019 六 #96 师父的用心

69
法师:其实这一段三天听了有很多疑惑。到底为什么师父要讲这些?为什么老师又补充很
多师父没有讲的内容?介绍这些知识教理分判,希望我们获得什么呢?师父和老师希望我
们获得什么?

同学:我先跟班长学。然后听法师的。这两边有 difference。法师教的不一样。法师教
理路。听久了。你们要我们产生领悟。法门是专注。原来这样。感觉两个东西不一样。谢
谢。

法师:有没有人很好奇。为什么讲这么仔细。

同学:没有深入了解善知识的功德。容易产生增上慢。未得谓得。得少为足。破除学习的
人的增上慢。

同学:我真的不了解什么是大彻大悟。老师这里分析空性的证得很细致。原来还有这么多
要学的。不要停止。

同学:这也是一种听闻前行。策发我们的善法欲。我们需要学的非常多。谈止观双运。分
别心证得。大部分人还搞不清楚里面的内容。产生很大的好要心。师父在 160 卷的开头
说。带我们学习广论的方法是策动我们的善法欲。听闻上上想要修行下下。最切要。一个
礼敬。二是破除增上慢。三是策发善法欲。

法师:某某同学,你听完这一讲,对空性的好要心增加了吗?

同学:增加了。我更想学习空性了。

法师:那某某同学,你呢?

同学:我听到九个正因的时候,就觉得挺无聊的。跟我也没什么关系。看到微信上面已经
出了下一讲。就想着把这讲跳过去。听下一讲吧。今天早上起来觉得老师都讲了,那我总
得好好听。第三天才好好听了一下。所以我确实特别好奇,老师为什么讲了这么多证得空
性的细节。

同学:我以前就在家里面自己看空性。看到希望。很高兴。非常振奋。以前自己在家里闭
门造车。没希望的。现在有希望了。

同学:我也是有这种感觉。师父讲了一点。上师把东西掰的小小的。等了这么久。才听
到。正因。原来空性不是我想的那样全放掉。我对分别心有疑问。初地上去不用分别心
吗?很好奇。很想知道。

同学:我在听上师讲分别心。我们学摄类学的时候。自相。共相。分别心是心上成立的影
像。老师带的非常清楚。我以前看过一个非常有名的 ted 演讲。哈佛医学院。自己中风。

70
研究自己的脑子。仔细的观察。右脑是 now and here。并联。左脑是串联。思维和语言
都在左脑。自相共相就是左脑右脑。以这个来听比量现量止观双运特别有善法欲。turbo
engine。废气排出去会加强油气混合的进气。运用率更大。同样这样的例子来想止观双
运。定力越大观力越清晰。这个机制可以很快地进步。五部大论的学制。这段开示对我们
的善法欲和恭敬心起了很大的作用。

法师:我们其实可能现在不一定了解师父和老师为我们解说这些种下了什么良善的种子。
什么时候会发芽。刚才大家都给了蛮好的答案。我不敢确定。可能还有一些是我们没有发
现的师父和老师的用心。有一个基本的问题。我们都可以思考。三十年前台湾没有人学藏
系佛法。甚至排斥。讲阿底峡尊者的功德。跟已经学习汉系佛法的人讲。已经了解汉系的
祖师。原来阿底峡尊者是很值得向他学习的大善知识。假如直观地理解字面上的意思。有
一个问题。这样的观察。汉系的祖师是不是很差?怎样正确地理解才能不要这么偏掉的想
法。

同学:阿底峡尊者的见解比老师的水平还高。汉系祖师显示的功德没有这么高。相应汉地
有情的根性。

同学:凡夫可以大彻大悟。第一次读这段。我读完之后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太多不懂。
nasa 解释怎么上火星。我真的想去吗?我真的想成佛吗?一层又一层。我也不敢跟别人
讲自己怎么想的。我太下劣了。我是玩真的吗?还是只是在这里跟大家混在一起。我到底
要下多少功夫。放弃多少东西。

同学:法师,我从第一次听这段师父开示就这样想的。汉系的祖师好像证得的水平跟藏系
差很远哎。当然我的结论是我应该学习藏系佛法。但是我还是觉得汉系的祖师好像名头这
么大,实证水平却原来差这么远哎。

法师:你这种想法需要调整哎!

同学:这个问题的标准答案就是汉系的祖师的水平是由汉地学佛的人的水平决定的。你烂
的原因结果是我烂。我有这么烂吗?这个标准答案我究竟能够接受多少,实在是个问题。

同学:藏地人于善知识起凡庸想。师父在比对的时候没有这个意思。法师谈到一切有部经
部。玄奘大师在印度学到顶严。回到中国没有推中观却推唯识。宗大师写不下去广论。担
心对众生没有饶益。推唯识更加利益这个地方的有情。现的果位应众生的机。没有讲阿底
峡尊者是八地菩萨。师长蛮多大地菩萨。阿底峡尊者也是。师父很保守的说是加行位以
上。没有造神运动。汉地比较认识的智者大师。这两个角度。不管救法救人。心态和客观
事实都照顾到。

同学:行为的东西每次把我拉很远。去烦恼和所知。学的时候越来烦恼越少。师兄你怎么
这么聪明。佛法是我要的智慧。我越来越近。

71
法师:大家可以想一想。凡夫当中也有大彻大悟。没有现证真实教理通达也可以。学习依
止法的时候,不管是怎样的善知识,是佛陀应自己的需要而化现的。掌中解脱。如果善知
识不化现我们需要的样子。我们根本够不着。大学教授讲给幼稚园。大学教授愿意放下身
段。学童言童语。一个大人为了带这些小朋友要配合演出。从古至今任何一个位次的善知
识。都是为了带某个程度的众生。想尽办法扮演各种不同角色。推想善知识花多少慈悲心
和心血。菩萨断除所知障。什么是断除所知障。大学教授要知道幼稚园的小朋友怎么教。
中学怎么教。遇到谁就要转化成那个样子。我们长大了就不知道怎么和小孩子相处。和一
类人相处却又不能和另外一类人相处。善知识愿意为了我们放下身段去调整。广学。比量
证得。九种正因也好。悲心切切想要帮助我们。不管什么位次。什么宗义。他是如何用尽
心血。找到适合众生的方法。我们自己愿不愿意为了别人去学很多东西去带别人。我们在
劝告的时候会不会想我已经讲了你不懂就算了。我们没有办法改变一个道理的讲解方式。
虽然我们知道的是非道理没有错。父母没有耐心去找这种办法。要学空性有那么多种理解
角度。要花很多慈悲心和心血去学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讲解。这样去想的话。不会变成。
藏地祖师厉害。都是佛陀化现的善知识。他很辛苦。

3/6/2019 三 #97 太往前去

同学:上师开示中的一句话说沿着这个问题就可以学习教理了。这句话应该如何理解?我
们学教理学什么?我们怎样学习教理?是不是还有很多这些问题需要讨论?

法师:我们学都不想学。

同学:想学还是不想学的抉择点在哪里?

法师:要学的前提是要有兴趣。

同学:师父说到的凡夫大彻大悟。如果没有想搞清楚。

法师:那你根本不想学。

同学:我怎么知道自己想学还是不想学?我一直都在团体学啊。

法师:一直都在学不一定是想学。

同学:我要问自己的一个问题。我怎么才能钻研教理。您是学的更好的人。您能不能告诉
我我要怎样努力。

法师:你不一定有兴趣。

72
同学:可是我可以持续这么久地在团体学习啊。

法师:你不一定真的有兴趣。

同学:我们还是听听别人怎么说吧。

同学:有兴趣去学教理。教理要深入广泛去学。怎么入手?我很想去学大彻大悟的层次。
没有上师讲。大彻大悟有闻思修三个层次。我自己没法从经典中找到这么精炼的说法。师
父的行谊。我们有了深入经藏的心。之后要依靠全圆道次第。否则不可能找到入脚处。

法师:人有好几类。不是都一样。有人精勤瑜伽多寡闻。他希求生命的品质和追求。但是
没有很爱读书。

重点是要像师父这样子。认真读经典。喜欢读经典。只要有时间就会想读经典。花很多心
思去读经典。读经典读的很感动。听老师描述师父的行谊。沉浸在学习经典的世界里面觉
得生命很有价值很充实。

是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学经典。不一定。有人很向往生命的崇高境界。但是不喜欢学经典。

也有很爱读书的人。读的也是圣贤书。读很多书也不一定真的对生命有所追求。儒家。读
圣贤书所为何事。枉费了读圣贤书。广闻不善于修要。

我们同样都在研讨都在学广论的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向。我们在师父老师引导中
看见自己是否落入到某种偏向。是否因此能够进入对自己非常有帮助的状态。

大家会长时间留在师父的团体里面学习。每个人有兴趣或者相应的点不一样。留下来的理
由也不一样。每个人的理由是不是真的如同善知识期许的理由呢?这可能是很有落差的
吧?很值得去研究和校正的地方。师父说我们为什么来学佛。第一个原因是过去有善根。
第二个原因是一场误会。除了具有大善根者之外。绝大多数人在有善根这个共同点之外都
是因为错误的动机来学佛。动机不能说完全错误。跟佛陀讲的成佛这个内涵比较。大家没
有这个动机。

现在我们并不是刻意强调我们都很差。而是怎样从每个人的缘起点上继续往前跨。一切有
情。不仅仅是大善根者。所有人。十恶不赦的大坏蛋。玩泥巴的小孩子。所有的人的缘起
点上都有走向成佛的路。我们很差。动机不正确。这不是要强调的。要强调的是每个人都
有往前跨的一步。

回到这一讲的内容。我们真的很爱学经典吗?像师父一样手不释卷,一有空就看经典吗?
可能不是。听到各种大彻大悟很好奇。也不一定。看看每个人下脚处是什么。你有没有让
自己对学佛更有兴趣。知入处。知深进。你停留在这个点。还是继续前进。这个点你是有
兴趣的。往前跨一步不是有兴趣的。但是可以选择往可以慢慢变得有兴趣的地方跨一步。

73
你生命中想求的是什么?我没有菩提心。不想成佛。那你想读经典吗?你喜欢背书吗?你
现在到底喜欢什么?自己的兴趣怎么朝着学法的方向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广?你对正知见有
兴趣吗?听到哪里可以听到正知见会像去郊游一样兴奋吗?这里很多可以讨论的。

同学:刚刚法师很多问题。我没有到师父的程度。但是我喜欢学。如果广论不是师父讲,
大家研讨的方式。不会有自己想学的好要心。因为觉得自己不懂。师父上师希望我们深入
教理。我希望得到善知识的引导去学习经典。华严经。法华经。药师经。很想探究其中的
义理。自己能力不足。不能深入。如果今天有师父开示讲解这些经论。我会很高兴。

法师:如果是这种心。转一个角度。如果你很希求善知识教你经典。那你要很希求成就依
止法。问题不是有没有善知识教。问题在于我们有没有条件在得到善知识指导的当下得到
最大的利益。不然。参加很多开示。法会。就是参加很多活动的效果。也不是听了那个法
就能够对生命产生很大效益的。这个是很多人不能理解的地方。听闻轨理。听一座法。产
生多少效果。看听闻轨理做的多好。听闻轨理和弟子相是同样东西从不同角度去解释。断
器三过。正住具慧希求。之间有对应。很多道次第的传承教授里面都这样讲。回过头。作
为弟子跟老师学习。有这样的机会到底会产生多少效果。很多人都不晓得它可以产生多大
的差别。其实这个世界上学佛的人很多。会去强调依止法或者听闻轨理的。在现在这个时
代可能很少。这个其实是很难广泛地去讲。不是这个内容广泛讲很难。而是普罗大众都接
受这样的概念很难。

同学:法师觉得我们应该如何在当下的缘起点努力呢?是文殊三教授吗?尽力祈求和做义
工集资净障。

法师:文殊三教授也是果相。向师长祈求。多门净罪集资。这真的是有决心有想通的人才
会去这样做。直接去做文殊三教授。就好像直接修华严九心一样。当做自己一定要做到的
道德标准。文殊三教授是文殊菩萨讲给宗大师听的。宗大师是从心底喜欢文殊三教授。你
是硬来的。就好像华严九心。完全没有信心作为基础。直接硬来。没有办法真的做到。

同学:弟子的理解。还是要从修信念恩开始。不管我学到哪一段。都要当做修信念恩的机
会。

法师:我们知道广论在最前面讲到人殊胜和法殊胜。学到备览。也有一个概念。前面学的
这些是启发信心的。

就如同老师在如何研讨广论里面讲的。老师观察到很普遍的现象。太往前去。现在学的东
西。我听到这个东西我就要做到。有这种势头。或者说这种理解。听到师父说的。就对对
对。这就是我要做到的。真正所谓的做到。先从心上做到。先从心里面建立这个知见开
始。老师说这个才是我们现在要操作的东西。我们跳太快。心里没有这个真实的东西。到
底我要怎么做。听到我就要怎样怎样做。并不是不要做。而是要做心要先确定要这样做。
心如何确定要这样做。要思考这个问题。从心底觉得自己的想法朝向这个。所谓心里朝向
这个。透过学很多如何观察自心的方法。不然很多人误以为自己已经朝向。观察现行。用

74
语言讲的话。对境起的念头情绪和感受。有办法看到这个东西。否则只是误以为自己和法
很相应。信誓旦旦要去做。文殊三教授。华严九心。不是心底有兴趣。硬去做。结果很痛
苦。很拉拔。会半途而废。留下心理阴影。造下不好的业。对三宝产生怀疑。这是太往前
去的过患。第一个操作是在心里面坚定正知见。成定解。真正要操作的是思维。是我们现
在比较欠缺的吧。

同学:刚才讲到正知见。这一讲上师提到正知见眼。正知见很重要。最近一件事情。蛮资
深的同学讲了很多话。观过和为团体提意见之间,这个同学很 confused。他讲的那些东
西。我不是他。不知道他的意乐。从他的言语无法看出他的意乐。师父开示说看到有一个
人真的有过错。怀着悲悯心。跟他讲。如果以一种特别烦恼的心。他对不起我。我要纠
正。就是错误的。这个同学至少讲的是绮语。刚才法师讲的要观察自己心的现行。不观察
真的很危险。他觉得我就是在提意见。不是在观过。请法师理清。别人在讲。我们怎么判
别他是不是在观过。

法师:我们不是很有时间去判别别人。说真的。我们不是什么有大智慧的人知道什么东西
对团体好。可能自己有一些想法。但是这个比较大的问题不一定是这些想法本身。这些想
法不一定不好。这就是有没有办法分清客观事实和心态的差别。也许大家提的意见在客观
事实上面都是好的。但是我们不擅长观察自己的心态。这种时候我们站在菩萨或者佛陀的
位置观察。你可能想到。真正建立教法是这个有情心里面的素质如何。如果说所谓的为了
团体好。心里的素质没有好。这也不是建立教法。这个时候教法不在这个心态上面存在。
这个心态和教法违背。

我们说建立教法我们衡量的东西是外在的东西。这个外在的东西不是说不衡量。而是同时
要衡量自己内心的状态。教法存在于自己的内心。外在是教法的顺缘。活动啊佛堂啊或者
课程啊。等等这些东西。都很好。好在哪里?好在是能够帮助内心生起教法的顺缘。帮助
众生心中生起符合教法的心理状态的顺缘。我们希望这些顺缘多多成办。我们去成办这些
顺缘的时候。菩萨戒。菩萨花很多心力在成办这些顺缘。菩萨要成办世间利益。菩萨希望
有情在内心中生起教法。非以水洗罪。非以手除众生苦。佛陀都没有办法把心中的证量转
移到有情心中。菩萨希望有情心中出生教法。所以花很多心血去成办顺缘。师父老师很辛
苦地帮我们成办顺缘。这些顺缘都是外在的东西。法会。园区。这些是顺缘。不是教法。
所谓的教法。教量和证量。学制和心理状态。有教量要广学经典。要有顺缘。学制。外在
的东西。需要资源。花很多力气获得。有学制大家都不认真学也不会有教量。证量。要有
法人事业。做义工。禅修。佛七。实修。各种方法创造出内心的证量。这些方法并不是证
量。我们为了团体好往往是为了顺缘好。顺缘好内心一定好吗?忽略了对内心的观察,顺
缘好内心不一定好。

同学:感恩法师。这个同学没有把握住根本点。所以越来不去中心。越来越不想承担。都
是很有能力的人。也为团体付出很多。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发生。我一直在思考。感谢法
师。让我们建立正知见。这样我们就不会走向岔路。

75
法师:你承担的时候感兴趣的是什么?师父老师希望成办学经典的顺缘。我们可能对经典
没兴趣但是在乎的是事业的成办和效果。有没有效率。浪不浪费钱。这些事业的目的是什
么?是不是成办学习经典内心生起证量?所以我们才花那么多力气去成办法会和营队?我
们有兴趣的东西是什么?靠思维。一直想。我到底对什么有兴趣。我做这些事情我求的到
底是什么?

同学:法师你能指点我一下吗?你说境来再修是来不及的。之前要常常思维。昨天一个
境。内心嗔心起来。我想我需要生气吗?我晚上要见到这个人,需要吵个针锋相对吗?练
习自己对内心的观察。待会儿见到这个人我要怎么说话。您说的这个很实在。我控制住自
己的身口感觉是过去没有的。心态和两个小时之前是不一样的。这真的是需要观察自己愿
意改变自己。你问我们想要什么。我想学怎样改善自己。刚才这个问题我怎么能区分这是
真心真意的建议还是在观过。一样的问题我问过净远法师。他说这是很高层次的问题。就
没再讲。可能当时我听不懂。

法师:我们去问怎么判断别人是真的在观过。这个问题本身不是我们需要判断的。善知识
需要这么判断弟子的状态。怎么教他。你去问老师我要带学生我怎么带。有朝一日你需
要。

同学:法师现在我就需要。这是上课的时候同学的分享。他不清楚自己是不是在观过。半
堂课都是他观过。这对大家学法和信心都是很大的影响。我到底要不要听。流言事件。叫
我们不要去听。法师们出来讲解每个是怎么回事儿。听了这些都是恶劣的种子。没办法消
除影响。但是上课的时候他一定要讲。我只能听。只好拼命祈求师长。拼命看课本。这样
来减少影响。

法师:不用从这个角度去衡量。我们不是佛。不需要这样衡量。这是上课该怎么进行的问
题。今天先到这边。

3/7/2019 四 #98 对法脉的感情

法师:今天内容陌生的部分比较多。第一天听复习为主。

法师:讨论今天的段落之前对昨天的内容进行补充。昨天没有讲完整。昨天提到师父非常
非常喜欢学经典。有闲暇的时候都在学经典。其他善知识也是这样。大家喜欢学经典吗?
经典上的一切可以现证在内心当中。我们喜欢把经典上的一切现证在自己心中吗?老师说
要按照道次第修行不人云亦云。我们是严格地按照道次第修行吗?要观察自己。这真的是
我向往的吗?

为什么要观察自己?如何研讨广论。太往前去。跳太多。开始我们对实践佛法的定义是口
做手做。第一步是在心上建立正知见。昨天提到备览中的名词。我们学法分两种。一种叫

76
化教。广论。经典属于化教。用意是令学者起信。启发信心。启发定解。真正实践是戒
律。制教的部分。

老师提到。学好经典才能开正知见眼。讲起来很简单。短短一句话。需要思考。现在学的
化教。同学的一个普遍情形。马上跳到我们应该做到什么。太往前去。把要做的结果直接
拿来做。因果来说。要做到这些行为。最好让它成为一种心理状态所引发的结果。

大部分人出现的问题。没有适当的善巧。没有透过思维去培养这个心态。直接跳到结果。
很勉强。硬做的。华严九心。学经典。法人事业的承担。这个过程反复出现同样的问题。
内心没有通过思维建立定解。硬要去做。这个精神可嘉。不是因为真的有兴趣而勉强去
做。这点值得随喜。不可能一开始就有定解。没有定解就什么都不做就破太过。前面五年
十年你什么都不用做。不是这样子。我们忽略了让这些善行变成果。而不是把果直接修。
修信念恩。因。华严九心。果。我们修信念恩还没有达到足够的量。心理建设还没有达到
标准。老师说要微笑啊。要服务别人。我没兴趣都不要做。破太过。要强调的是在做善行
承担法人事业。一直硬着头皮去做。不随着时间在心里建立对它的了解。不能这样一直下
去。心里处于不正确的修行状态。心里一个意乐。学习。串习。越来越纯熟。心里有这样
的认知。行为变成自然的结果。我们要不断地朝这个方向去努力,慢慢变成这样。

为什么要大家多多去思考这些问题。多多善用时间思维。如果我们一直都是勉强地做。没
有思维到打从内心欢喜地做。久了之后心里有阴影的业。对善行和法人事业有不好的感
觉。这些感觉都是我的业。这辈子还有头脑和理性。大人。硬逼着自己做下去。下辈子重
新来的时候,头脑里没有这些东西。只剩感觉。遇到三宝就会排斥。阴影。害怕。讨厌。
不欢喜的感觉。刚接触佛法的时候。不是学了很多年广论有知识可以支撑自己。下辈子遇
到的时候凭感觉。就不会进来了。下辈子那个不喜欢的感觉是这辈子创造出来的。

硬来。华严九心。承担。背书。学经典。我们所做的善行没有通过再再的思维把内心的正
知见变成笃定。变成打从心里有兴趣去做的话。这个影响力留到后来是不好的。

化教的主要诉求是起信。广论。五大论。不是讲一个高高的道理。一个行为规范。你听了
就这样做。虽然是要这样做。但是化教的主要目的是起信。学完打从心里很有信心。有八
分信心去做三分。十分信心去做四分。这样比较好。也不是我不是真心有兴趣我什么都不
用做。学化教的时候思维观察的方向是心对境的反应。在没有兴趣之前什么都不做也学不
到什么东西。这些文字听起来像道理。不通过对境。发现原来是这么回事儿。贪嗔痴的行
相。念死暇满积极的心态。对境的消极逃避的心态。不透过做善行的过程去体会一下,佛
法听起来很多地方是讲道理。如果都只是讲道理的话,也不会有兴趣学那么多。想学那么
多是因为觉得这个东西真的很有趣。要觉得真有趣必须浸泡在那一个环境里面。

这个是针对昨天的主要问题。我们可以去观察。老师提到师父很喜欢学经典。对教理有这
么多我们需要认识的地方。昨天探讨我们对这些真的很有兴趣吗?能够观察说不是真的很
有兴趣。怎样才能变得更有兴趣。透过昨天的内容可以看出一些。

77
今天讲到阿底峡尊者。礼敬阿底峡尊者。还在解释。其实我不晓得你们学了这么多年以
来。会不会思维祖师传记。阿底峡尊者这种代表性祖师的传记。会不会很有兴趣地读讲给
别人听。会去想里面的一些内容。

可能大家或多或少喜欢看电视剧和电影。会不会去想如果阿底峡尊者的故事排成电影你会
想看吗?这个应该不会有人想看吧?没有卖点吧。你会打从心里希望别人把他拍成电视剧
吗?要是有这样的电视剧给世间人看,该有多好?我们现在读皈敬颂的时候打从心里觉得
能够跟阿底峡尊者伟人等级的高僧。有机会学他的法脉传承。会不会很有兴趣。很兴奋。

全广研讨这一段我们要研讨的是这一点。如何透过大家的研讨和思维打从心里很想要学道
次第。这是这句话最主要的诉求。我是没有那种听到这个法脉是阿底峡尊者就很兴奋。没
有的话,那我们的研讨有没有可能帮助我对阿底峡尊者的道次第更有兴趣更盼望更幸运。
假如有一部电视剧非常脍炙人口。讲一个学校老师很感人的故事。会不会看了电视剧的年
轻人就向往去当老师。阿底峡尊者的故事让我们很感动很向往。我先讲到这里。已经九点
五十三分了。

同学:传承的加持力。不是很明白。不是能够把握他的内涵。是一个种子落到自己的心
里。一个朋友学了两年。不学了。带孩子读经。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善知识。后来找到了。
是一个印度神童。非常相应。她跟一个居士学。这个居士的老师是印度神童。回过头来通
过他的分享。我不了解传承。但是了解自己是非常非常幸运的。学到不间断的不含毒的传
承。对境的时候体会到那个东西对自己的作用。供养法师。供养大家。希望法师深入讲解
传承的内涵。

同学:法师讲这两天阿底峡尊者他的功德。我不太知道当下怎样思维。怎样从自己身上看
到我缺少什么。我是不是真的很渴望看祖师大德的传记。我经过书柜。六年前。拿出传记
来看。很多古文。一头雾水。很想知道这些修行很高的圣者。平时在做什么。有个故事有
个大德他叫人去咬一块肉。我对修行境界不了解。我应该去练习。看传承祖师一生的传
记。对我会很有收获。跟法师报告。感恩法师。

同学:如得法师在澈见上面讲祖师传。

同学:刚刚法师在开示。一路引导我们。我顺着在思维。我现在都没有什么问题。那我问
题可能很大。请法师帮忙检查。阿底峡尊者。有些生涩。有些很容易理解。生善心否。修
行很简单。很容易检查自己是善心恶心。后来发现也不容易。很容易被自己骗了。对善心
的理解更深一层。我觉得祖师大德传很有意思。我用这一个方式。这样是不是太下劣了?

法师:为什么要讲下劣?

同学:随自己相应的部分。不知道怎样深入。一定有更深入的方法去跟善知识链接。不知
道是不是还有其他方式。

78
法师:不是有错误。有不足。有趣没什么不好。一直有趣就不够了。师父看善知识的传
记。会感动会流泪。看传记有没有刻骨铭心。今天听老师讲传承有什么特色。定义。专有
名词。讲很细。这些内涵有没有在我们心里想到会很感动。想很多故事背后的细节。

刚才说阿底峡尊者传有点古文。句子短短的。如果写成白话。那本书会再厚一点。仅仅写
成白话。你看小说。看电影的时候。随着投入其中。镜头的移动。随着它也会有情绪。阅
读内心也会有情绪。也会哭。也会笑。也会紧张。也会害怕。我们对祖师传记。没有去挖
掘扣人心弦的东西。没有去想那些文字在讲什么。小说。有很多形容和描述。看小说的时
候被描述和剧情勾引进去。牵引进去。吸进去。心思会进入那个情景里面去。

这是对我们人类来说真正有这么重要影响力的高量祖师。他的行谊和功德。我们读到的时
候。短短一句话。理解力不够的人。体会不到其中扣人心弦的地方。要透过如得法师或者
影片或者师父老师这些善知识来告诉我们。告诉我们重点不是只是听懂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儿。我们如果能够深入到故事的情景中能够启发我们的感动和信心。如同看电视剧或者小
说的时候,心会随着内容而转动的状态。而且真的一般的世俗的小说和电视剧。描述的喜
怒哀乐是比较世俗和肤浅的东西。祖师行谊是不是有更深的层次带给我们更深的感动。启
发更深的信心和希求心。我们怎样在这方面多多去串习。在这方面去探索和追求。比方说
阿底峡尊者传。这本书是存在的。请得到的。我们会不会有兴趣去钻研一下。

同学:自己看小说和看阿底峡尊者传的心态不一样。世俗小说能让自己融入其中。价值观
跟自己一致。追求爱情。武功天下第一。容易引起共鸣。我自己看阿底峡尊者传的时候。
没有这种感觉。净远法师把一句话。迎请。十九个小孩。只剩两个。如果我是其中一个。
死掉了。历史上也没有名字。有价值吗?看祖师传的时候,我如果是那个人。我为什么要
做这样的决定。更容易引起感动。阿底峡尊者传拍成电影。我向往他的成就吗?没有这种
感觉的话,自己的目标没有很正确。看一下有,不看就没有。平常要比较和确认,可能会
有帮助。

法师:明天继续。

3/8/2019 五 #98 传承的加持力

同学:请问传承加持力。上师对于传承加持力。为什么会具有这种力量。没有间隙。没有
含毒。传承的加持到底有什么样的力量。请法师开示。这个加持很重要。没有依靠有加持
力的传承是无法学到法的。

法师:大家知道加持这个词的意思吗?

同学:以前如得法师讲过是令心转变。

法师:对。那你就去想令心转变是怎么样的一个情况。

79
同学:如果没有传承的加持力。学了法没有能力转变。

法师:密勒日巴尊者离开玛尔巴尊者去大师兄的地方闭关。师母还偷了老师的图章给密勒
日巴尊者。他修不起来。大师兄也是有成就的。得到玛尔巴尊者的传承。大师兄的方法是
修成功的。方法没有错误。大师兄把方法教他。他怎么修都修不成功。

同学:因为没有师长的开许。偷学的。

同学:上师开示从法脉来讲有加持力。这个故事说还要有上师的加持。

法师:这里就在讲法脉。玛尔巴尊者和密勒日巴尊者。他们是师徒的关系,这不是法脉
吗?

同学:上师开示提到因为这里有间接显示伟大行派。有三个传承。通过两个传承的系统间
接显示了伟大行派。这个间接有什么含义我不了解。

法师:我也不了解。硬要我掰。从我们所学的东西也可以拼凑出。菩提心修法属于世俗方
便分。慈悲心是方便分的法。智慧方便一分不能成佛。菩提心是方便分不是在讲空性。通
常我们学过很多入行论和自他换。僧团十年。听过很多入行论或者自他换的讲解。自他换
有空性的内涵。基于对空性的理解去修菩提心。硬拗的话这就是间接显示。自他换的生起
菩提心的方式是建立在一种对空性的理解。要求转换视角。这是有空性的内涵。

同学:谢谢法师。我现在理解了寂天菩萨的自他换传承为什么安文殊菩萨的名字。

法师:聪明的菩萨。利根者。学到了空性的内涵。站在空性的这个翅膀上面再来思考看待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思考的方式。借助空性。想出了自他换的角度。可以生出菩提
心。

刚才的问题是学佛很关键的问题。到底加持是做什么用的。不晓得你们有没有佛七的经
验。有没有参加专门练习皈依的佛七。每次佛七的主法和尚不一样。有的佛七是以皈依为
主要用功点。皈依七。假如被指导过。皈依佛和皈依法之间的差别。正皈依是皈依法。跟
皈依佛有什么关系。这里讲太多也不太好。个人去体会。

法脉传承和加持力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密勒日巴尊者自己修法修不出来。法没有错。为什
么没有效果呢?这对于学佛来说很重要的一个门槛。如果有特别学过一些皈依的道理。皈
依七。专门练习皈依。可能会特别有帮助吧。

同学:我曾经听如俊法师讲佛法是一种心法。不是文字或者概念上的东西。必须依靠心的
力量的传递。业力。这就叫加持?内在证悟的东西。文字不可能。靠心的力量的加持和传
递。

80
法师:总之就是要跟大家讲正皈依的法。法包含了弟子和师长心灵相通的部分。这是包含
在法里面。忽略了这一点就没有完整掌握到法。法是不可能缺少这一块的。我们误以为法
就是法。跟人没关系。但是法跟人是有关系的。

师父。依法不依人。依止法要承事善知识。师父说依人就是依这个法。其实我们在总复习
的时候就在讨论这个问题。字面上和实际的内涵。需要讨论。有吊诡的地方。很难理解。
依法不依人。为什么还要听善知识的。依善知识就是依法。

我们可以学会。法是一种心法。和心态和情感是有关系的。法不是一个机器。不是化学实
验。两种药水混在一起。跟修行人的心理状态有关系,离不开他对万事万物的认知和情
感。离不开对师长的情感。也不是只有情感。离不开心灵相通的部分。当密勒日巴尊者去
找大师兄。得到大师兄的指导的时候。玛尔巴尊者知不知道?

同学:从视师如佛的角度应该知道。

法师:不是指事项上知不知道。事项上可以示现不知道。密勒日巴尊者在盖房子。玛尔巴
尊者对他很凶。捉弄他。踢他。房子拆掉重盖。折磨他。表面上这样。玛尔巴尊者在密勒
日巴尊者不在场的时候。特别怜惜。流眼泪。他是最有可能成就的。私底下最重视。

我们在做的什么事情。善知识没有在近距离的身边。但是善知识在挂念着你。好像孩子在
外地上学。你其实是挂念着他的。作为密勒日巴尊者。去修法。没有想到善知识正在挂念
我。事实上善知识在挂念。善知识有神通。还看得见。这样弟子和老师之间就有隔阂。

打皈依七。提到一个偈颂。佛身遍满于法界。普现一切众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
此菩提座。一个用来针对皈依这一点去用功的偈颂。专心思维忆念的话。希望你能够在皈
依七的过程中体会到你现在做什么佛陀有在看。佛陀在旁边照顾。

否则我学的是佛法。是正确的。我也念死。我也有出离心。我很认真地照着广论里面教的
很努力去修。怎么没有效果呢?我的方法是经典教我的。的确是经典讲的。我们在努力的
时候佛陀在旁边看护着我们。失去了跟佛陀心跟心的链接性的话。在自己心里面当下用功
的时候,这个法缺了一个东西。

同学:有关加持力。我不晓得懂了没有。法师用这个公案。我对加持力得到深刻体验。密
勒日巴尊者到大师兄那里去闭关。怎么也修不起来。大师兄也觉得很奇怪。问他你这个东
西怎么拿到的。师母偷偷给我的。大师兄当下了解。加持力是一种心的传递。心要清净无
染。才能传递。玛尔巴尊者有神通。去找大师兄。都知道。大师兄也是一个修行圆满的
人。一问就知道。修行没有用。心心相印。加持才能传递。刚才小组讨论。加持是没有凹
凸的。请法师开示凹凸的意思。

法师:没有凹凸。没有增减吧。

81
同学:好极了。这也是我刚才说的意思。

同学:为什么加持力到现在没有一点减损。我们也接传承。加持力本身没有减损。还是要
观待弟子的条件。弟子接到。只是种子。因缘聚合。才能显现百分百的作用。

法师:没有减损是传承没有减损。不是到我身上没有减损。在弟子身上是观待于弟子相。
在我身上没有减损我就是接班人了。

同学:可是传法的师长都说你只要听到了。哪怕没有听懂。你也得到了传承啊。

法师:不是同一个意思。从佛陀代代。所有的接班人的传递之后,加持力还没有减损。正
法还在的意思。师父说大家觉得是末法时期。我觉得是正法时期因为有证量的人还在。

密勒日巴尊者和玛尔巴尊者之间。密勒日巴尊者完全得到了玛尔巴尊者的传承。玛尔巴尊
者弟子很多。四大弟子。只有四大弟子会被列为噶举派的传承祖师。其他弟子不会被列为
传承祖师。法脉的加持力。指这个。思维皈敬颂为什么这么欢喜这么幸运。遇到传承没有
断掉的法脉。师生之间传下来没有减损。这件事情很难。

对于很多广大的弟子来说。阿底峡尊者时代。三百年。到宗大师时代。三百年。到嘉木样
大师时代。广大的弟子们一直在进步。所谓在进步的过程中。就是开始不圆满。从低的到
高的地方才叫进步。在没有很高成就之前一定是从比较低的地方开始。所以在一开始的时
候这些修行人并不会成为传承祖师。一辈子又一辈子不断努力增上。六百年前没有什么成
就。六百年后进入传承祖师的行列。我们现在可能也是 nobody。如果我们一直跟随这个
传承的加持力。你不断进步。哪一天你也进入传承祖师的行列。如果这件事不发生的话,
你会成佛这件事就说不通了。

同学:谢谢法师。我的意识是说我们现在有师长传法的机会。得到这样的传承。修道进程
还是会不一样吧。

法师:得不得到传承观待于自己的弟子相。

同学:我知道您的意思。我的意思是说同一个人。现在有传法的机会。没有去。和参加传
法。自己的修行程度会不一样。

法师:参加也不一定得到传承。不是参加就会得到传承。看这个人的心。

同学:现在网上就可以接传承。不是听了就得到传承。但是和没有听到的人还是有区别
的。

82
法师:大家注意客观事实和心态的区别。视讯开着。一边走来走去。炒菜。洗衣服。这个
就不晓得你能得到多少传承。

同学:法师刚才说只要我们跟随这个传承法脉就可以一直增上。所以我问的是这种得到传
承的机会是不是非常珍贵。

法师:这还需要问吗?客观事实上面这个传法机会是存在的。这个客观事实观待于心态上
面是否珍惜和重视。殷重修。殷重我们不一定有。开着电脑做别的。客观事实必须观待于
心态的。

同学:我了解法师要破斥这一点。今天晚上有传承可以接。还有一些课程进行。法师放弃
接传承来上课。我非常随喜。因为他们的心态。我是不是真的做师长欢喜的事情。我做的
是否利益到别人。而不是我要去接传承。

法师:把接传承的机会认为只要参加就可以得到传承。这个认知本身会导致这个客观事实
失去它的功能。能够得到传承的能够这两个字就会出问题。这个事项起什么作用观待于
心。你用什么心去参加。我们会忽略这一点。而只是看到这个活动有什么功能。你们今天
听懂了吗?为什么某某同学脸上一直很困惑?

同学:是不是学心法一定要有加持力。学孔子的心法需要孔子的加持力。学耶稣需要耶稣
的加持力。学安拉需要安拉的加持力。在业果上怎么说的通呢?方法很正确。业果上就应
该感果啊。

法师:业果。只有一个人是无法成立。全宇宙只有你一个人。你的任何行为不会有业。业
果是超过两个以上的心之间的作用。造业一定包含你和师长的心之间的互动。忽略这一点
就没有计算到该计算的东西。先回向。

3/11/2019 一 #99 常常思考

法师:复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或者印象深刻的地方。

同学:遍视不执着就是正住。弟子相的概念。真正懂得思维的话,广论每一句话都能摄持
八万四千法蕴。我们小组讨论要坚持学习广论。我们要从道次第的角度去学习。得到全部
内容。

法师:那就只要学广论就好了。

83
同学:广论可以引出很多其他经典。从广论学习其他经典的内涵。不能偏执。上师引导我
们学习经论。广论是代表。把法蕴积聚在一本书里面。

同学:我们广论是很棒的东西。对传承很 confused。最近赤仁波切传这么多法。怎样才
是得到传承?我们接传承。接过龙的传承。怎样叫得到传承。

同学:刚刚师兄的问题。广论 329 页。故凡圆满无错教授。略亦能摄一切经咒大小诸乘道


之宗要。广论不仅一本。是浓缩本。蕴含了八万四千法蕴。上师引用慧海大师的讲记。为
什么上师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用了这么多祖师和法师的回答。是不是跟这一句广论有
关。第二个问题上师提了这个问题之后说要依止善知识。怎么判断是否善知识?有清净传
承。我们是否珍视这个传承。我们怎么得到这个传承。怎么把握法蕴要靠善知识。首先我
们对传承要先珍视。那怎么去看。我们不能够理解传承。怎么能够去得到传承。感谢上一
讲。传承的加持力。对赤仁波切的讲法会不一样的感受。理论上仍然有不清楚的地方。

法师:老师在这边没有问大家怎样得到圆满清净的传承。老师问我们观察自己。我有没有
特别珍惜重视传承。现在的时间点不是问怎么样才能得到。现在这个时间点问的是我们会
想求传承吗?从这个句子里面透露出我们误以为我们希求传承。有经验的善知识看出来初
心学者并不会希求传承。老师这样讲。我希求吗?我希求。善知识说我不希求。中间的落
差是什么。

同学:弟子试着自己去理解。老师希望我们去探讨我们学了道次第。遇到师父老师。了解
学佛法需要有传承的法。法师把老师的问题讲的很清楚。老师这样问。必须承认自己。在
传承里面想要学传承。知道传承的珍贵。学习的时候知道。平时常常忘记。广论里面每一
句话都有传承的加持在。学的时候我和法的距离。几个角度检查。很惭愧。没有老师这样
针对性来问。十几年浮浮泛泛。我有学。但想不起来传承祖师。师父示现五十八岁去求
法。看到不是人造卫星。真的要好好想想。否则再下去又是十六年。根本没有抓到重点。
非常谢谢法师。

同学:刚才法师的问题。跟善知识比起来我们不是希求。我们不了解什么是传承。很多故
事。关键问题。没有对于引导和我们的心做关联。没有传承修行没法成就。这一点很震
撼。我很喜欢念咒。我念咒的时候。没有想到佛陀在身边。另外一颗伟大的心。没有这样
思维。这个概念不清楚。所以请法师多多开示。

法师:刚才问。我们只要学广论就好了。这是典型的邪宗。可以拿出来作为教学的材料。
值得反复复习。如果说许多祖师。二世嘉木样大师。道次第广论每一句都包括八万四千法
蕴。祖师都这么讲。投机取巧的想。那就可以偷懒啊。只学广论就好了。

典型邪宗也有典型回答。遍视这个特色不是只要了解道次第就好了。只要学道次第就好。
八个字。本身会踩到道次第自己的脚。一切圣言现为教授。自语相违。道次第自己就已经
强调一切圣言。一切佛所说的话都要拿来修行。只学广论是自己打嘴巴。

84
第二道次第之所以可以总摄佛陀所讲的话。宗大师是已经全部融会贯通的人。把了然于心
的内容简单讲出来。先通达了佛陀的话再浓缩出一个简单的版本。这样的生产过程。不是
学了道次第突然就了解了佛语。阿底侠尊者五百五十二生都出家。整个通达。成为 108 派
的宗主。只有他一个人有办法去西藏写《菩提道炬论》。藏王派人去印度迎请善知识。经
过观察。派人去印度。经过多年的观察。回来西藏汇报。需要请的人是阿底侠尊者。其他
很多有功德的大善知识没办法解决西藏的问题。通达到这种程度。才能提出道次第来解决
西藏教法混乱的现状。不是中了一个彩票就什么都可以了。从古到今汉地学佛的人。千百
年来。学佛的人很多。这个时代也不少。我们真的有像师父那样找传承。

刚才同学反省学了十多年。很好。也不用那么苛刻。那么沮丧。这个问题不是在教训责备
打击我们。重点不是反省然后很惭愧。像师父描述的重视传承去找传承。普遍存在的问
题。就是真的我们都不懂。这样做才行的通。不这样是行不通的。我们学佛和学才艺班类
似。占他生活一部分。事实上不是这样。一般人无法理解。学佛很多年也不一定进到这种
频道里面。其实还是觉得和才艺班差不多。

同学:感谢法师。的确我们跑到太前面了。我们就跳到我要做。做不好又我很差。这一讲
我了解了。了解可以转换成自己按部就班。没有了解师长告诉我们的意涵。师长告诉我们
下手处。我们眼拙。因为我们跟善知识的距离很远。还是法义思维不够。还是听闻。五次
十次没有听到不一样的东西。不是不想用功。才艺班里面有天生就是煮饭很差的人。

法师:是我们和善知识心很遥远。不要这么想。初学和佛菩萨的心当然很遥远。差了两三
大阿僧祇劫。怎么会不遥远。距离很遥远是个现况。不用在这个点上一直打击自己。有可
能是没听懂。有老师。有同学研讨。应该更容易听懂。我觉得比较多是思维太少。照现在
进度。每讲至少听三遍。其实就是我之前讲。平时有没有反复去想自己这些听到的东西。

同学:就算是要想。现行生活下。我不知道要想什么。

法师:把听到的放在心里反复推敲。发呆的时候想什么。可能是去买个什么东西自己享受
一下。八个小时睡觉。还有十六个小时。专心做事的时候不要分心。但是不会十六个小时
没有空隙吗?

同学:有时候在做什么事。开车。车子停一下。吃饭。缘一些东西。乱飘。想到了全广听
到什么。会一直想不起来。想到一小点。这就是我记住的。老师说阿底峡尊者。从心底去
恭敬。一直反问我自己。一句话仔细去想。我对他很陌生。那些书都是祖师大德捐了身躯
换来的。我真是不懂。如果老师不讲我不知道这样去反省自己。手边的经论不会去感恩。
下一次去听。心里就会有洞。想全广在说什么。放在心上。这是我有受用的地方。供养法
师。

同学:我有很大的问题。从古至今的问题。观察自己和周围的人不会去观察传承。如果传
承是至关重要的。为什么还会有这种普遍的问题呢?

85
法师:为什么会有瞎子摸象呢?

同学:无明。

法师:我们都是无明的。这是自然而然的。这种问题就是理所当然。凡夫的特性就是如
此。不普遍存在才奇怪。

同学:思维的点要从这个地方入手。可以思维很清楚。我们根本问题没想清楚。很浮泛。
传承到底有什么可重视的。

法师:师父一开始讲广论。真正正讲这本书进展很慢。师父从前面开始。已经讲了很多极
为重要的概念。比如铁皮屋和摩天大楼。怎样学佛才是正确的学佛。这个实在太重要了。

同学:这个传承的殊胜隐含在这些教授中。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自从上次讲了公案之
后。才被打到。自己阅读很难发现,很难和自己现在结合在一起。心法必须靠自己的努
力。怎样才能深刻思维这一点。

法师:师父讲了很多。把听到的东西放在心里反复咀嚼。为什么这样讲。这个道理到底是
怎么一回事儿。师父直接了当地告诉我们学佛怎样学才是正确的。这个世界上学佛的所谓
的人。说学佛的人很多。方法很多。管道那么多。书那么多。形式种类五花八门。真正学
佛是什么。其他是不是真正。我们现在的现行都不是真正。我们平常有很多时间。可以照
着师父所讲的东西去想。照着老师的引导去想。去想他们的观念。他们提出的问题。否则
只是知道一个道理。反复琢磨。原来不是可有可无的道理。是雪中送炭的道理。

同学:我的经验。我们不太会思维。研讨和共学是一个重要的帮助思维的工具。观点不一
样。他为什么这样讲。提了之后。我就会去想。别人的质疑帮助我思考。共学是重要方
式。大家太忙了。听了就自己看。

法师:值得思维。现行是不喜欢参加共学。驱策自己去多多参加共学。一直想共学真的好
吗?到她这种有收获的地步。我也想去试试看。才会花时间。发呆。不会想参加共学。不
习惯参加共学。隐约觉得要参加共学。这个问题要一直琢磨。多去听听别人的意见。我们
不一定听得进。自己多想。有空就去多想这个问题。多想业才会转变。什么是业。业是思
心所。不想不会改变生命。最后是连睡觉都可以修行。现在就讲除了睡觉之外。专心之
外。到底我们有没有一些空闲时间头脑是发呆的。鼓励大家善加运用。思考这些问题。你
只要花你的头脑去想。就是善用暇满。

3/14/2019 四 #100 信心

86
法师:把听到的复述一下。

同学:复述。

法师:这里面有没有什么疑问。

同学:感恩上师结合皈敬颂和四家合注。让我们更深广的理解。上师说沿着皈敬颂的义
理。反复思考。专注思考。凝神思考。按照上师的引导去思维。是这样一个方向吧?

法师:其实这个沿着皈敬颂的义理反复思考,专注思考,凝神思考。怎样做。大家可以揣
摩一下。

同学:六分十七秒。弟子明白了。三士道只有阿底峡尊者阐述出来。怎么有另一派祖师
呢?道次第从阿底峡尊者传下来。主要顶礼自己的上师。这一段好像听懂又没有听懂。

法师:不懂的是什么?这里的自己是指宗大师。

同学:我不会有这样的疑问。弟子明白了。

同学:另一派是哪一派。

同学:某人就是上师。

同学:今天比较清楚了解目的意思。这边说的是道次第和善知识。只有善知识可以传递道
次第。有道次第没有善知识也得不到眼睛。师父拿到海外孤本。去印度之后才能弘传开
来。善知识对道次第的传递。不是有书可以讲就能够传递开来。对上师有真正的信心才能
得到佛语目。不是随便某某去讲就可以。对自己的善知识承事。有法脉传承才可以。

法师:可以这样讲。也可以比较简单地去想一个问题。比较虔诚的人才会这样讲。一个基
本的逻辑。也可以去想。得到一本书。看这本书写什么。写到亲近善知识轨理。依止法。
讲这本书。自己没有照着依止法。你讲的东西不是你做的。

同学:我想到昨天听仁波切传法的疑问。声闻。从佛得闻成佛的道理。自己不修。为他人
宣说。为什么他不去修呢?他宣说的能够做一种传递吗?他真的听懂了吗?听懂应该去大
乘啊?

法师:声闻这个词有两个不同角度解释。在小乘角度是赞美。褒义词。大乘角度是贬义
词。声闻是听佛陀所说的解脱法门照着去修持而得到解脱果位的状况。独觉不是靠听法的
方式。靠观察缘起得到解脱。小乘立场是赞叹的词。大乘角度。为什么叫声闻。听了佛陀
所说的法又不照着做叫做声闻。这样变成贬义的词。一种批评。为什么他听了以后不去

87
修?我们听了很多话也没有去修。妈妈带小孩。小孩不是百分百听。他自己不修可以去跟
别人讲。

同学:我没有修我不会去讲的。我觉得自己没有完全得到内容。

法师:乘佛威力。佛加持让他讲的。师父的般若经解释里面提到。要声闻来讲有特别的用
意。学术研讨会。硕士博士。为什么找一个小学生做主讲人呢?般若经里面描述的情况像
这个。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给利根大菩萨讲的。条件比较高的菩萨。钝根菩萨讲三转法论。
唯识。如来藏。这些。二转法论的对象是利根菩萨。为什么叫声闻来讲。学术研讨会为什
么找小学生讲。

同学:我的问题是。佛要他讲。我对于我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如果我讲。自己证过走过才
有体会可以分享。

法师:这个法会里面不是主要他在讲。佛陀也在参与这些问答。佛陀主导了所有的问答。
不是放着一个小学生自己讲。背后是有一个真正讲的人。是佛陀。真正发表的人。在掌握
整个研讨会怎样研讨。小学生讲什么也是佛陀在引导的。

同学:这个概念适用于我们面对的所有境界。如对圣颜。是这种理解吗?

法师:扯太远了。你的意思是说。研讨班里面。对方是在乘佛威力跟我讲话吗?

同学:我们听同学讲话的收获跟法师听我们讲话的收获不一样。同学不是佛陀。但是受到
佛陀的加持。我听到就不一样了。是这个含义吗?

法师:他有没有乘佛威力观待于你。

同学:上师讲信心。四比丘。老和尚证果。观待听者自己。是不是一样?

法师:听闻轨理。桑普瓦。旅途之中听居士说法。弟子觉得很不得体。你们不应该这样
想。我去听法有得到好处的。不管眼前说法的人是谁。这不重要。他讲的法是佛陀讲的。
承事大师及法。于如来做善士想。听的人的心态是这样的。我们说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
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我们这样念。但是像桑普瓦大师去听居
士讲法的时候内心有开经偈这样的心情。恭敬大师及法的心情来听。这个人是谁。有没有
学问。讲的好不好。不是站在一个评论家的角度。虔诚地想要听到佛陀讲的法。佛法很珍
贵。有机会听到都是很难得的心情。

我刚才想问大家的是最后。沿着所听到的内涵去思考。如果能够生起信心的话很有意义。
这个东西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虽然老师这样鼓励我们。可能我们要先讨论辨别我们会不
会真的完全照着老师这样的鼓励去做。沿着文句义理反复思考。虽然老师这样讲。老师讲
了之后大家会真的死心塌地地做吗?我们听了不一定会。第 100 讲很多内涵。四家合注和

88
仁波切的内容。归结最后一句。多多思考。可以让我们生起信心。现在比较麻烦的是我们
会多多思考吗?过去就过去了。会不会真的多多思考。我觉得说可能我们在钻研这些四家
合注和老师跟仁波切之间的问答。这个词什么意思。那句话什么意思。三天之后我们得到
的知识还有多少。如果不会反复沿着义理去思考从而生起信心。就变成了多积异类文辞的
感觉。怎样才能听了之后去多多思考这些东西。不如揣摩一下多多思考是怎么一回事儿。
怎样说服自己去多多思考。

同学:沿着法师的引导。皈敬颂。我们对师长要有信心。传承很重要。我们遇到了。我没
有退路。我愿意承事上师和团体。我跟着团体。我做全职兼职,我已经有信心了。

法师:不能说没有信心但是不是此处所说的信心。

同学:此处指的什么。

法师:思考之后得到的信心。不是我愿意承担而已。只要在这里学习不会是没有信心。一
开始趣入的信心和净信心不一样。

同学:我觉得自己很有信心和净信心。

法师:你怎么有净信心的?

同学:我非常相信。

法师:很少思维就没有净信心。有信心才在这里。没有就离开了。净信心是老比丘。优婆
夷。哑羊僧不讲话。逃跑。优婆夷证得二果。那个比较像净信。做法人不会观过。算有净
信吧。到现在为止还没遇到这种居士。比如看师长的功德。传承祖师的功德。沿着义理去
思考。有没有思考。

同学:完全没有。

法师:怎样才能死心塌地地去思考。不是有没有。

同学:如俊法师大课。认定这位师长是我的上师。十德我要去他身上找。这种理路。所有
的善知识都是佛陀的化身。往上一直走到阿底峡尊者。应该可以思考老师师父做了所有皈
敬颂里面文殊菩萨下来的传承祖师的一切功德。名称遍扬于天下。这些所有的内涵。老师
师父都具足了。别别放在其他祖师大德身上。没有放在自己老师身上。一些感想。不知道
有什么缺失的地方。

法师:如果你愿意这样想我觉得蛮好的。但是这样讲提供我们一个起点。会不会真的照你
指引方向去想。还有很多疑问。这个标准很高。内心有不愿意和疑惑。要先解决。如果不

89
先解决。像你讲的这么高的台阶。跨不上去。这样想很好。今天先到这边。明天继续讨
论。

3/15/2019 五 #100 净信

法师:昨天有问题吗?

同学:问题很多。昨天没有机会跟大家好好讨论。上师带我们学四家合注入门。一遍两遍
不容易进入。目。代表道次第和善知识。赞叹教的老师。对我们来说就是师父和上师。他
们教我们的道次第。分教正法和证正法。菩提道次第广论。四家合注。讲完我们得到教正
法。到什么程度得到闻慧。再一点感受就是证正法。请教法师。上次关于传承。有一点感
觉。她的老师仁波切。上师体会到表情永远记在内心中。好像传承是一种心上面的。对这
个东西领受到。平时思维学习。这样是不是很多错误。请法师指导。

法师:不太清楚问题的核心是什么。

同学:第一教正法和证正法。特别证正法要到什么程度。第二关于传承。

同学:我的想法。听这个老师开示。对自己的善知识。就是师父和老师。七分十五秒。对
于自己上师礼敬。要把自己上师和一切上师摄入其中。按照这个意思。老师师父一直到佛
全部一起礼敬。还有一个。对于皈敬颂。八分零二妙。自己的上师对他们的上师都有感恩
心。老师是一个普通的僧人。没有什么名气。不止一个上师。一直到佛的传承祖师。对上
师的感恩或者信心到一定程度所有祖师的加持都可以进来。

同学:我可以分享一点吗?今天我的感动。我的上师老师对我所做的传递。我要思维。有
一天才能传递给别人。这样一个传承非常清净和可贵。以前不懂。现在思维。这样的传递
和承接有重大的意义在后面。也需要我们去做同样的事情。

同学:八分五十八秒之后。老师讲的更加直白。接触这个传承之后。自己的老师会把加持
传递。外在的相状。内心的心态。要跟自己的善知识好好祈求。得到加持乃至源源不绝的
动力。所以皈敬颂是很深的内涵。

同学:回到教正和证正。教正是不是到定解才是。证正是不是要到现量。

法师:我们学经论。随你学到多少都是教正法。有深有浅。没有规定要学到多少才是。证
正法就是自己有没有修习。如法的一些素质。或者说道。证得就是心里面确实有这样的功
德。比如信心。修念死有念死的证得。乃至听闻轨理也有听闻轨理的证得。下士道就是希
求后世之心。我还是不太懂要问什么。

90
同学:这里说佛菩萨由于大悲心不能自在。怎么会这样?为什么不能自在?

法师:这是广论三百六十五问。经典问题。请任何一位同学回答。某某同学,你是要回答
这个问题吗?

同学:我不是要回答这个问题哎。这个问题还有标准答案。我不知道什么是标准答案哎。
我通常回答同学就是说可是佛他还是很爽哎。

同学: 我想说的是前面法师你说你不知道这个问题在问什么。我觉得我知道。问题很简
单。法师,你说,我有没有教正法。我有没有证正法。法师,你说,我有没有成佛。

法师:你成没成佛我不知道哎。那是佛与佛之间才知道的哎。

同学:前面真是一语中的。这确实是我的问题。班上同学这里有问题。我也不能说他没
有。师父老师讲出来的就是教正法。你有一点就是有。我要怎么跟同学讲。我自己肯定没
有。我很想有。看得见那个门。在朝着那个门走。

法师:有呢肯定是有的。因为有一点就是有。没有呢,要全部没有才叫没有。这是摄类学
的定义。

同学:昨天法师讲到信心和净信心的区别。我们都觉得自己蛮有信心的。遇到事情向内调
伏。净信心的定义是于实德能生深忍信。听了教法的殊胜。觉得很好。觉得自己也明白了
师长告诉自己的道理。有点信心。这是教正法的阶段。要思考。无始以来的习气。对境会
观过。闻得到闻慧。思维得到定解。这个团体太好了。今天有人骂我了。我遇到了传承。
这点小事不算什么。这才是生起净信心。证正法。

法师:证正法简单来说就是心里的素质。举一些例子。教正法就是你学到的这些道理。

同学:弟子刚才还是有一个问题。弟子那样的例子算是区别吗?还是法师有更明细的区
分。

法师:所谓的净信心实际的意思你已经有尝过证正法的味道。你对这个东西的信心是自己
的体会。坚定不会动摇。自己思维有突破。有转心的经验。对境。通常说眼见为凭。净信
心类似这个概念。心里面曾经尝过因为法带来的法上面的体会。因为自己亲身经验过的缘
故。不是相信而已。

信仰。宗教信仰。基督教。天主教。任何宗教。这个词有一种怪怪的意思。即使我没有真
正确定我还是相信。这是信为能入的相信。没有确认之前的间接的方式。有某一种程度愿
意相信他。比方说佛法我们都不懂。凭什么相信?师父的行谊让我很敬佩。这个高僧大德
很值得信赖。因此间接的讲我也相信我不了解的东西比如佛法。基督教开始也需要这种即

91
使不了解也愿意相信的过程。信为能入。没有就不可能开始接触和了解。开始通过间接的
方式有一种愿意信任。

一般世间也是如此。各行各业有各自的证照。一个修车的 technician。我是一个不懂车
子的人。我怎么知道这个人会修呢?不会评判。我不认识这个 technician。因为他有
certificate。这个 certificate 谁给他的呢?有个有资格的人考核过。我信赖这个制
度。透过这个东西。我间接相信。我无从判断。因为我根本不懂。

对于法会不会有信心。一开始都是间接的方式。造者殊胜。我看这个阿底峡尊者的传记。
假设我们愿意相信这个故事是真的。不是杜撰的。透过了解这个故事的内涵之后。对阿底
峡尊者要讲的东西有一种可以相信的感觉。这都是信为能入。对老师。对师父。愿意留在
团体学习。都是间接的相信。

净信心说对于某个法。在自己的身上真实地出现过这个经验。我自己都已经经历过了。你
跟我说没这回事儿。你不可能说服我这个事情不存在。除非天大的理由。

同学:什么叫做真正的学佛。观待于你重不重视善知识和道次第。这是关键性的检查。

法师:怎么大家都问我这样思维可以吗?什么叫做真正的学佛。铁皮屋和高楼大厦的差
别。那个结果是成佛的结果才叫真正的学佛。结果不是成佛的学佛。比如以前讲的角度。
学佛像参加才艺班。

其实不管道次第还是善知识。跟真正的学佛。一体两面。简单地说。真正的学佛就是真宗
旨。其他就不是真正学佛。学佛会带来其他好处。我们都是因为希求这些其他的好处来学
佛。学佛之后才知道要成佛。真正的学佛是成佛。然后小的好处也可以得到。为了各式各
样的好处来趣入学佛。一开始的时候都不是真正的学佛。

跟道次第善知识什么关系。道次第是一佛乘。此处所说的善知识依道次引导渐渐引入大
乘。内心是不是重视善知识。广论里面讲到的善知识。有道次第概念。任何阶梯可以接
引。而不是教你人天乘的善知识。教声闻独觉法的善知识。教禅定的善知识。道次第的善
知识是从任何一个起点都可以接引你到成佛的善知识。道次第就是让你从任何一个地方都
可以走到终点。以这样的定义来讲。善知识和道次第。是不是真正学佛。就是一体两面。

同学:回到信心和净信心。上师让我们生起对传承师长的信心。就是生起净信心,是吗?

法师:也不一定只有净信心才算信心。间接的信心也是信心。净信心是你曾经有体验过才
算净信心。因为自己实际体验过。别人跟你说不存在。你也难以接受。修信心不是一定要
到净信心。观察师长的功德。这件事情不一定是你实际亲身体验过的。但是如果为什么要
去思维信心这一点。透过累积对师长的修信念恩。曾经体会过一些事情。你就会有一定程
度的净信心。不会因为是法师说的要修信念恩就去做。也不会因为别人说这有什么用就不
做修信念恩。别人说什么你都不会动摇。这个体验是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很难再被说服。

92
同学:所以这个净信心所缘是很广的。观功念恩等等法类之上都有净信心。

法师:说观功念恩很好。有一点信心。如果有自己曾经观功念恩解决过某种问题。自己有
这样的经历之后。对观功念恩的好处。在自己身上就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净信心。不会完全
没有怀疑。这个时候在一定程度之内会很坚定。自己经验过的事情很难被说服不存在。除
非自己的经验是错误的。研讨广论的时候,有一个故事。一个老师教他的弟子即心即佛。
就是净信心的例子。弟子去修之后得到这个法的觉受。后来那个老师知道这个学生学会
了。教他非心非佛。结果听不进去了。在自己实际的修证经验上面。要再否定这个东西非
常困难。亲眼看见。说不是非常困难。

同学:所以这个弟子对法有净信心。对善知识没有净信心。

法师:这个例子说明没有办法完全依止善知识的过患。同时显示了净信心的行相。

同学:可是我觉得这是老师对弟子的一个考验。故事的结尾老师说梅子熟了,

法师:肯定真实证得。肯定这一点。一个行者证得阿罗汉果。就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就
大乘的角度。不一定会随喜赞叹。有值得随喜的一分。
同学:荆棘丛中下脚易。明月帘中转身难。是这个意思吗?

法师:我没听过这个偈子。如果讲大乘小乘就跑题了。

同学:净信心和定解的区别是什么?

法师:定解是在分别心上断除疑惑。思维的力量。有怀疑但是没有肯定。正理思维而断
除。逻辑上找不到法的漏洞。没办法问倒。

同学:有净信心一定有定解吗?

法师:净信心是或多或少的实际体验。信心不是用一种间接的方式。或者逻辑上思维。净
信心是因为经验的关系。有经验不一定有定解。只经验不需要思维。净信心不是要一定什
么时候出现。

同学:广论要产生定解。先产生定解才是净信心。

法师:不要硬扣谁先谁后吧。

同学:实际生活的例子。不必在理论上纠缠不清。拿到 recipe。很好的包子。信心的开
始。真正开始的时候。不同产品的出现。摸索的过程中,失败还要不要相信。是我的问
题。继续摸索。一次成功。这个 recipe 是对的。一次成功不代表以后会成功。

93
法师:净信心说你真的有成功经验。定解。不管有没有成功。这两个没关系。世间事情。
有些人为什么会对某些事情很执着。有这样的经验。对这个方法这个预测。很难说服他不
是这样。对自己的经验很执着。如果对于法上的修持有经验的话。不是这回事儿就很难。
今天很晚了。先回向。

3/22/2019 五 #102 寡闻

法师:有一些人持着这样的见解来修行。这样的见解是什么?

同学:一种是今勤瑜伽多寡闻。认为不需要理论基础。另外一种有很多理论不能跟身心相
续结合。听完理论就算了。持这样的错误的见解。

法师:有人要补充吗?

同学:好像不是这两种吧?从前文推断,很喜欢修行。但是却按照自己道听途说的理解去
修行?道听途说是相对的。不一定就是从不靠谱的来源而已。可能坐下来听的是广论,但
是脑子里面还是自己的理解。

法师:勤瑜伽。好乐修行。寡闻。不是数据分析也不是报告这种东西。老师说持这样的见
解。有一种人。都已经想修行了。想修行这一点蛮积极正面的吧?观功念恩。认识这个朋
友有佩服的这一面。念到这个偈颂的时候。心里的感觉偏寡闻。广闻不善于修要。心里放
在不善于修要。没有仔细去想。跟实际状况有落差。研讨的时候变成个案分析。品头论
足。

身边有这样的人。作为朋友也蛮好的。持着这种见解是哪种见解。不衍生太多想象的话。
持着修行不需要很多咬文嚼字。修行就修行呗。我在揣摩他可能有这种见解。对多读书内
心不是很承许。

广闻不善于修要。这个也不可取。把注目的焦点放在前面的广闻。有某种程度的敬意在里
面。如果就学生时代来说就是学霸之类的人。广泛的来说可能是很有学问的人。上通天文
下知地理。学者型的人。某种程度上也不会瞧不起他。跟广闻不善于修要这七个字的第一
印象不一样。我自己第一次读是负面的。广闻是自己的朋友的话不一定是负面的。

广闻不善于修要是持着什么样的见解呢?只从老师的话不能确定广闻不善于修要是由于某
种见解造成的。所以我不敢肯定是持着某种见解而导致。但是我自己有遇到这样的人。做
学问的人。因为广闻不善于修要。听过师父的一些描述。懂得很多。知道很多。但是却没
有落实在自己身心上面。

94
刚开始全广的时候,提到一个段落。文绉绉的去文学院就好了。要用简明的方式。在身心
上用。假设那个描述比较接近这个广闻不善于修要的问题。我自己遇到过。学者的感觉。
对知识性的东西非常认真在意。其实不能说不好。本来也是应该这样。我们一般讲说佛教
的发源地。印度。乃至古印度。学者类型的人听到说印度就会很不高兴。你们以讹传讹乱
讲。佛陀不是印度人。是尼泊尔出生的。类似历史学家这种感觉。

很多这种宗教系。大学里面把佛教当做一个学问来研究。佛陀留下哪些记载。佛陀的思想
是什么。很多研究。广论学了这么久的人。不一定有这么多学问。不是宗教系的教授。傻
傻地知道说师父讲学佛要成佛。学者。嘴巴上这样讲都讲不出来。更不用说善于修要了。
这些人专业知识。大学硕士博士。佛教啊。宗教啊。之类的学问。可能就连这些学问要在
生活中实践出来的想法都不一定有。那他是什么见解?

同学:从刚刚听到现在。讲学者型的研究。可是台湾每年研究师父的思想却越来越发扬广
大。

法师:你的疑惑你自己要去想。

同学:您觉得呢?

法师:我没有否定啊?作为朋友不一定是字面上看到的这样。

同学:刚刚法师讲的内容。温哥华刚刚开的心理学大会。团体也来参加做观功念恩的实践
分享。影响蛮大的。我们在用跟学者相应的方式接引他们。虽然还是同样的做论文。发心
和行持不一样。我们跟自心相续去结合。这样可以引导这些学者。

同学:研究并且写 paper 并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吧?这些学者如果在研究的同时也在行持


的话,他们可以是很厉害的人哎!这里的宗是广闻不修要不好。不是广闻不好吧?

法师:我也是这样觉得的。

同学:今勤瑜伽多寡闻,广闻不善于修要。这两句。老师说他们执持一种见解在修行。这
个问题蛮好的可以讨论。我对今勤瑜伽多寡闻有一点感受。这样的人带什么见解。我揣
摩。这样的人重在相上面。我做到这些就好了。着重在相上做到就好。还有一种见解。前
面我们在讲。什么叫做悟道。凡夫的和圣贤的不一样。圣贤的悟道。佛教的教义是严谨
的。我们平时可能说我开悟了。别人听起来不知道的话。凡夫和圣人搞成一团。不能更深
入。还有一种。老师解释四家合注的时候提到。很多人修行禅坐非常好。遇到宗大师。才
知道修行不是只有止还有观。最重要的是通过打坐获得慧。我这辈子被浪费了。找到一种
相应的就去修行。没有去跟很多经教去 confirm。

同学:谢谢刚才同学。我想到了今勤瑜伽多寡闻的一种可能见解。平时我们学东西,有两
种反应。其实是三种。先说两种。一种是全盘接受,一种是全盘否定。全盘接受就是听到

95
就师父对对对。福智就是好就是好。全盘否定就是平时我是这样的,你怎么讲要这样。太
ridiculous。我不要。这两种都是最容易,最简单的方式,因为不需要思考。但是其实是
应该听了师父讲的,听了佛菩萨的宗,在自己平时的对境里去观察,当自己的反应出现的
时候,去想为什么佛菩萨说要做另外的事情。我为什么觉得不对。这个过程需要很多思
考。而且看到自己的缺点。比如 stare into 自己的 lifetime weakness。看到这个缺点
是如何在自己的一生中制造了多少的问题。很痛苦的。为什么要做这种事呢?你知道吗,
多闻累得慌。

同学:现在有些人会持什么见解来修行。我不会想。我的心得是。相应两个字。真正修行
不是嘴上讲的。要跟教理相应。今勤瑜伽多寡闻,广闻不善于修要。我们是这样走两边的
路。再看今天上师稍微解释了一下。什么境界是我们所对的。你怎样去行持。根据什么道
理。产生什么结果。这几句话我们很清楚。再去看前一讲。解释境行理果的道理。上师讲
的更清楚了。我们观功念恩就是观功念恩。里面的道理不知道。所对的境是什么。这个行
持的道理根据什么也不知道。根本没有产生这个果。或者产生了相反的结果。观功念恩做
不下去了。待人着想也是如此。感谢大家。平时很少思考这些问题。有一次问师父这就是
法人事业吗?师父说你们做,看看是不是。面对的境。不知道。行持不知道。做出来的
果。是相反的。没有广闻也没有修要。只是埋头苦干。照着去做。修不出来只是叹气。我
自己受用蛮多的。真的要在自己平常修学的时候去关注自己的内心。先讲到这里好了。

法师:今天大家分享很入心。蛮好的。

法师:刚才同学提到不太爱思考。想到师父开示中说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

同学:我们刚才小组里面讨论。师父说的“一定的”。还有两位同学没办法产生一定的感
受。他们觉得不一定。我们是因为对自己没有信心,还是对师长没有信心,所以才产生不
了这样的感受呢?我们平时要不然不想,要不然空想,要不然胡思乱想。我们面对境如何
行持。面对境都会想一下这句话吗?还有不少同学觉得不一定。请法师帮助一下。

法师:一定的。这三个字是这一讲的重点。大家可以多花一点时间。老师有这样引导。聚
焦在很容易被我们忽略的三个字。刚才问的这个问题。我原本就要讲的。想要跟大家说。
一定的。善知识提到一定的。一般是因为弟子的心续上面是不一定。才会提一定的作为对
治法。如果同学不讲我也会讲。我也会叫大家朝这个方向观察。朝自己心里是怎样不一定
去观察。破除邪执。这种思维方式以前提过很多。问题在于发现自己内心当中的不一定。
有些人全盘接受。看不到现行是不一定的。现行上面内心上执持不一定的。也有人全盘否
定。没有一种合理犹豫。多分否定。因类学会学到这些概念。就是合理犹豫合理怀疑少分
怀疑。对于善知识的话自己的现行之中还没有信心但是想要朝向那个方向去学习和探索。
怀疑超过了一半一半的状况。倾向于善知识说的不对。这些人观察到自己心里面不相信。
觉得自己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自己感受。这种会出问题。身为凡夫。智慧很有问题。或者
说观察思维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又非常相信自己的话危险性很高。全盘否定这种策略不明
智。比较好的方式。全盘接受也不是很好。不是老师承许的方式。

96
比较好的方式是刚才同学说到的。有疑惑想要去了解思考探索。观察内心的疑惑。勇敢地
找出来。是自己的缺点或者过失。自己的心理压力和负担。不是很欢喜。这种思考是要付
出心力的过程。要去观察我们内心所处的立足点上面。是不是被佛菩萨指出来是有问题
的。可能我们是站在一块漂浮的木头上面却觉得很安全。扔掉木头会害怕自己淹死。不敢
放弃自己的感觉和想法。一个好的学习方式。寻找邪宗。内心当中不接受。贴紧原文。贴
不上。跟自己的心有距离。要去观察。心里面到底在想什么。潜意识。讨论不容易挖掘出
更深的东西。为什么提供法人事业。一个很大的好处。讨论的时候心平气和。说要去挖
掘。不一定能够看得到。历事练心。心面对境界的反应。如果愿意去看。很真实。愿意让
心去对境。发现内心潜意识里面承许的东西是有问题的。这是帮助我们看到邪宗的好方
法。“一定的”很值得研讨。明天的主题。先回向。

3/29/2019 五 #104 法镜外照

法师:在机场。无法讲太多。

同学:昨天研讨的内容报告。我们主要的讨论内容是在试图界定师父说的自己不修还专门
管人家闲事的范围和意思。比如管人家闲事和关爱教育有什么区别。比如不管人家闲事和
小乘习气有什么区别。昨天研讨有个结论认为管不管人家闲事是有自己的能力决定的。没
有能力就不要管闲事。有了再管。我们讨论中认为不是这样的。同样是老师举的这个路痴
就不要给别人带路的例子。有同学提到她看到一个人不知道怎么走,又不好意思问。虽然
她也不知道怎么走,但是她去帮助这个人问路。所以我们昨天的结论是找到这讲最后一
段,老师说没有修行经验帮助别人就没法帮得恰到好处。所以是否管闲事是由帮助别人是
否到位来定义的。不是由自己的能力定义的。

法师:我有我的看法。你们参考一下。我觉得中文的管这个字其实有两个不同的意思。一
个管是关注的意思。care。一个是管控管理的意思。control。你怎么都不管我。意思是
不关心我不关注我。并不是说你怎么都不管理我。另外一个意思。管手管脚。管控。孩子
在闹。一个很生气的爸爸对妈妈说这孩子你怎么都不管一管啊。管教。管理。管这个字在
中文里面有两个不同的意思。前后文语境在讲什么。管别人闲事。五个字凑在一起。不是
理睬。是管控。管别人闲事意思是说别人的事我想要插手。这件事照我的意思进行。用管
别人闲事来形容。一件别人的事情。我没有去关注。没有去照顾他理睬他。反而放着他不
管。不会说你怎么不管这个闲事。会说为什么我不关心他。我理解管这个字其实有两个截
然不同的意思。

回到刚才问题。不管闲事和小乘习气的区分。把这两个意思分开。回答起来不会太难。只
管自己。四个字凑在一起。不是只管理自己不管理别人的意思。是只关注自己不关注别人
的意思。

完全没有经验去管别人。中文有趣的地方。摄类学里面不知道大家学没学过。讲到说一个
单字不同意思,必须根据前后文,根据语境来恰当地安立这个字词的意思。语言的特性。

97
我们会自然选择符合这个语境的方式去理解。语言本身有共许规则。约定成俗。一个单词
常常会有不同的意思。但是因为我们人在讲话有一种自然而然的能力判断这个字词怎么理
解才是最恰当的。已经习惯了。不假思索地认为讲这句话一定是这个样子。其实一个单字
有好几个意思。前后文听起来应该是什么意思。这时候会出现扭曲这句话的意思的状况。

这种不成文的规定。心照不宣的约定。并没有什么天理或者宇宙的公约。非得这样理解不
可。没有权力跟他说为什么要换成另外一个意思。不能强迫别人一定要用别的理解方式理
解这句话。摄类学中邪宗挑一个词去扭曲一句话的意思。自宗说这句话不是这样理解的。
应该怎么理解。这种情形在语言当中经常会出现的。语言里面有一种自然而然的规则让我
们很顺畅的表达。简单这样讲彼此就知道这个意思。这不是一个强制的非得如此的。存在
一个扭曲的空间。非要误会不是不可以。自宗会说不是这样理解。是怎样理解。每一个字
词到底表达什么意思。没有天生如此的规定。人与人之间的习惯而已。

管这个字。当我们在讲到管这个字会有两种不同的意思。讲习惯了。不会去分辩。已经混
在一起了。有时候会一下子分不出来。仔细看是可以看出来他是不一样的意思的。学摄类
学的辩论题,颜色遍是红色。红白颜色。第一课最经典的题目把所有的颜色都变成红色。
看一下中文翻译版。好像下册的附录里面如法法师教大家怎样把所有颜色变成红色。中文
里面的“的”这个字有两个意思。藏文也一样。“的”有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是拥有者和
被拥有者的关系。我的笔。我的书。另外一个意思是形容词的余尾。白色的桌子。干净的
地板。形容词的标志。英文没有。这个题目在英文就没有了。中文和藏文都会出现。
“的”这个字具有两个截然不同的意思。颜色都是红色这个题目里面。一语双关的时候设
下陷阱。前面讲的是形容词的余尾。后来慢慢改成拥有者。没有仔细看真的所有颜色变成
红色了。这样就扭曲了一句话的意思。

这个问题在管这个字。老师说管别人好不好?很难说哦。第一个原因。“管”有两个意
思。存在的可能性一半一半。没有前后文的语境无法安立管控别人还是关心别人。没有确
定前后文之前无法确定管别人在讲什么。究竟是关心还是管控。了解了前后文的语境之后
自然而然排除掉其中一个。一般人是不假思索。心里觉得应该是这个意思。因为约定俗
成。觉得是某个意思。不知不觉选一个意思,排除掉另外一个意思。不能排除有人讲这句
话是故意套另外一个意思。不能强制要求说一定是这个意思。套上这个语境又不是平常习
惯的语境不能强迫说你这样不可以。必须仔细分辩。比如讲反话。你好棒啊。心里在讽刺
你好差啊。管别人好不好很难说。管别人本身就模棱两可。第二点即使前后文确定。也可
能说成另外一种意思。交谈的双方必须去想到底讲的人要讲的是什么意思。

回到我们今天听的内容。法镜外照。管别人闲事。并不是出于一种关心理睬。管制管控管
理的意思。被管的人是个外境。他对这个外境有所要求。有所期待。这个叫法镜外照。管
别人闲事。有一种是关注关心的意思。老师才会提出管别人累不累啊。好不好很难说。管
别人都是闲事吗。都是不重要的事吗。语言上仔细分辨。关心。关心别人累不累。关注别
人累不累。代他操心和管控管理不一样。管别人可以完全是这个意思。不确定意思。管别
人有没有可能是很重要的正事呢?可能是很重要的正事。

98
在这个段落里面。也有提到正明所破的概念。讲到管别人的时候,语言有模糊,
ambiguity,没有看清楚所破是什么。会被混淆。两种不同的所破。法镜外照。管人家闲
事。所破是什么?

同学:自己不修。

法师:不管人家闲事所破是什么?

同学:不关心别人。

法师:管别人描述完全不一样的事情。光讲这三个字。会有辩论题跑出来。仔细思考也不
会很难。因为差别蛮大的。可以分辨出来。

同学:最后一段上师开示里面说我没有经验。没有修行过。所以本意是关心。其实还是变
成管别人闲事。是不是这样理解?

法师:我的理解不是这样。比如刚才提到的例子我自己也不知道怎么走,可是还是去帮助
一个找不到路的人。即使你没有经验。完全出于真心关心。就算自己没有力量。也去关
心。比如小鹦鹉沾水救森林大火。明明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正对治。还是去解决这个问
题。和此处讲的管别人闲事的所破是不一样的。关键是去分辨内心的行相。“法镜外照,
管别人闲事”这九个字要描述的内心行相是什么。和小鹦鹉管森林大火的内心是不一样
的。

同学:我们是不是正明所破。讲之前 rephrase 一下。管别人是关心别人。还是管闲事。


有个笑话。女的跟男的说你到了我还没到你等着吧。我到了你还没到你等着吧。这个你等
着吧。一个是你等待。另外一个是你没机会了。赖学长跟师父报告里仁发展的 business
plan。师父说好。从和师父相处的经验知道师父其实意思是不好。请问上座法师。调整自
己的意乐。报告一模一样。师父说好极了。所以有两个截然不同的所破。应该先行澄清。

法师:每句话不是讲的清清楚楚才能讲。因为要把一句话讲清楚是很繁琐很冗长的。想检
别却导出更多的麻烦因为检别也有让人误会的地方。真正的关键是讲者和听者之间内心的
默契。听的人听的懂就是成功的沟通。以前举过的例子。红绿灯应该左转。你说右转右
转!开车的人左转。你说对对对!第三者看起来莫名其妙。语言第一个要学会的概念就是
在不检别的时候言外之意是约定俗成的。要仔细想。我们不能要求邪宗你不能这样想。这
是所有语言的共性。没办法卡死一定是这个意思。想没办法表达清楚。就加检别会更清
楚。但是检别无法避免这个问题,反而弄出更多的问题。可能是小应成大应成的单元讲到
的吧?一句话讲出来就跟想要表达的概念不一样了。语言有局限性。无法没有模棱两可的
空间。重点是我们能不能心心相印。般若经里面描述的善知识和弟子之间。他讲的你可以
听得懂。

99
同学:我的客户。犹太人。他的独子接班。苦乐程度差很多。独子是律师。十分钟可以谈
完的事要讲三十分钟,甚至五十分钟,因为他要把话讲的很清楚。跟爸爸两句话就完了。
我们刚去印尼的时候。不会讲印尼语。但是司机能开到地方。只会发一个词的音。音调不
一样。司机能懂怎么走。很好笑。

同学:所以当我们没有修行经验的时候,我们去管别人是管不好的。

法师:你真的有修行经验的时候不会是管手管脚的管。管外境的管。没有修行经验你才会
在外境上面求。真的有修行经验。有向内求的经验。看到别人犯错。不会有你怎么这样的
反应。因为已经体会了向内求而且求到过。讲道德规矩。要求别人。别人违反。如果你感
觉很生气。你怎么可以这样。其实心里想的是为什么你可以为什么我不行。违反这个规矩
道德你内心也想要。却不敢。所以觉得吃亏了。要去要求他。你觉得守规矩吃亏。你希望
违反。但是不敢违反或者还没有违反。有修行经验知道违反是吃亏的。体会过遵守的好
处。哎哟怎么这样。不这样多好啊。内心深处感觉不一样。不会责怪。不会生气。会法镜
外照管别人闲事因为没有体会过成功。体会过成功的话别人违反规矩道德不会觉得自己很
吃亏。是为他惋惜的感觉。

同学:感恩法师的值导。很受用。

法师:今天先这样。我去坐飞机了。

4/2/2019 二 #105 离境

法师:师父说管别人很容易。我们觉得是不是管别人闲事很难。因为要是容易的话应该很
多成功经验啊。

同学:这里只是说管。不是说管好。是发心。管好很难。跟人家相处。大部分人都潜水。
看过就算。发帖也没有回应。身语来讲是不管的。既不讲。也不做。捷运上面做了很奇怪
的事情。大家顾左右而言他。就是不回。

法师:这就回到管的两个不同意思。

同学:不管几个意思。发于身语就是没有。

同学:甘地。不合作运动。还是管了。暗中跟你抗衡。不想正面冲突。暗中还是管了。

法师:其实蛮有趣的。前几天跟大家说。管字有两个不同意思。很容易这三个字也有两个
意思。比如。哎,你会不会存钱。会不会有两个意思。一个是 intention 会不会。一个是
ability。一个是你想不想。愿不愿意。有没有这个打算。一个是你有没有这个能力。很

100
容易也有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是这个不困难。这个行动要去做不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另一
个意思是 trigger 的临界点很低。这个倾向很高。会发生这件事的几率很高。有这两个意
思。我们在讲话的时候仔细去区别讲话和自己心里想的是什么东西。很容易搞混。一句话
可以两个理解。

同学:管人家的闲事很容易。中国语言有双关语。会不会。很容易。看场合。看讲的和听
的是否相应。言语这么不相应。亲近善知识就谈不上。这个情况跟小一辈很容易发生。我
讲的什么意思她听不懂。常讲英文的和常讲中文的。互相也听不懂。文字和心里的行相不
对焦。我的小孩。一个是在台湾生的。一个在美国生的。听不懂我在讲什么。非常
frustrated。耐心解释。他们不认可。成长环境里面没有。父母想要给。这个好。小孩不
要。变成借口。我听不懂。我不要。其实他听懂了。弟子的经验就是这样。到这里。

同学:师父说我们管别人容易。是常态。这是本能。不学就有的吗?还是我们从小就看太
多广告。就是因为你。都是你害我的。都是学来的。任何人的习气都是串习来的。没有串
习向内看。这个管别人的习气怎么来的?

法师:今天老师开示段落已经讲出来了。

同学:我的问题是这个管别人的习气是怎么来的。

法师:你要去找没有讲到的东西。不如先去找开示里面已经有的。

同学:法师你要怎么样都行。那就明天再问吧。

同学:对不起刚才我叉出去了。上师说这里有很深的玄机。这个需要很多思维。常态讲的
是习性。没有修心的人的习惯。我们学了很多但是不善于修习。看不到自己内心的行相。
不修或者修错了。专门管别人的闲事。这是自己毛病引申出来的。很容易管到别人。

法师:我是说在这个进度是能找到答案的。假如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习性。恐怕只有佛菩
萨才能回答。这个玄机并不是人无始劫来会有这样的习气。今天研讨的进度不是追究这个
为什么。

同学:习气的养成背后都有一个见解。形成习气之后就忘记了。我们觉得生命的痛苦都是
别人造成的。内心看不惯。不是悲心。看到别人很苦的时候,去帮助他离开痛苦。佛陀和
菩萨都是示法性谛令解脱。我们给别人的不是自己修行过的法。而是参与。要照着我的意
思去做。方向错了,目的达不到。很容易。是 trigger 的意思。管人家不容易。人家都不
听。要明了自心的无自性。要先纠正见解。先了解道理。建立正知见。再去改正。

法师:没办法找到的意思如果你要问这个习性是从哪里来的。他为什么有这个习性。找不
到。无始就是找不到头。找不到起源。也不用去探讨他的起源。因为我们不是考古学家。

101
不是在做历史研究。不是人类学。最初的烦恼是从哪里来的。所以我才会说不需要去问这
种问题。

同学:我们很容易管人家闲事。引起烦恼。所以不要做。起床就关注自己的三业。

法师:要探讨的是这个问题带给我们麻烦。解决麻烦。而不是问他怎么来的。当一个人被
毒箭射中。迫在眉睫要做的是拔掉。消毒。是要去解决一个自己的问题。切实际。不要不
解决问题。反而去问天文地理百科。

同学:烦恼三因。随眠。顺生烦恼境界。非理作意。三脚架。去掉一个。烦恼就不会出
生。众生是针对三个去处理。众生觉得非理作意容易。依止善知识改成如理作意难度很
高。众生不惯修。顺生境界在前。如理作意做不到因为没人教或者有人教没学对。所以去
掉具有缘是主要选项。有人吃窝窝头。何不食肉糜?对众生而言我哪有那个本事。很明显
的造成我的痛苦的是境界。某某人下车。某某人离开办公室。我的痛苦就停止了。我也没
有其他办法。事实上就是把他拿掉就止息了我的痛苦。以现有资源来讲没有太大过失。我
们之所以发现不是这样的是因为上师讲了有路,而且不是很难学,只要我们用心跟善知识
学。但是众生听不到。唯一能用的就这一套。

法师:顺生烦恼境界。密护根门。既然自己没有把握不起烦恼的话。从自己不要胆大妄为
这一点。要离境。要想办法去避免会起烦恼的境界。正面来说顺生烦恼境界要去避免。反
面来说。其实想要去透过调整外境的方式来减少烦恼和痛苦的话呢,其实是会增加困难。
直观例子。忧郁症。这一条路是一种方式。不断选择这条路去走。走到后面。就像毒雨一
样。让这个事情越来越严重。或贪或嗔。随顺。不会越来越好。会越来越坏。

营队。问问题。我赚很多钱。让很多员工也赚很多钱。捐款。参与公益。帮助社会的穷
人。这是不是一个好方法。怎么回答有很多种方式,看听众的接受程度。其中一种答案比
较激烈,一针见血。要去经营一家赚钱的企业,免不了需要去制造别人购买产品的需求,
这样才能赚钱。你在赚钱的过程就在帮忙众生造贪欲的业。他可能不需要这个。你的广告
让他觉得很需要。让你的公司越来越赚钱的同时造了越来越多的贪业。贪心的果报是匮
乏。想要赚很多钱帮助别人的时候在为这个世界制造更多的穷人。

菩萨说皮肤痒用手去抓很舒服,但是不痒更好。你想要赚很多钱然后帮助更多的人。你没
有想过为什么这些人会贫穷。都没有人需要你的帮助不是更好。没有这样想。朝着自己原
本的想法去走。一开始就错了。恶性循环。制造更多贫穷。我不想探讨这个道理是正确还
是错误。但是确实有这个思路。

回过头。改善外境是不是个办法。我们也不敢确定。但是有一件事我们确定。我们不能确
定改善外境会不会让外境越来越差。这个我们并没有想过。万一是这个样子,改善外境的
业是造成外境越来越糟的果。

102
不用盲目的相信。但是值得去思考。关于顺生烦恼境界。第一持戒。密护根门。持戒的时
候要有这种自觉。不要太自信。什么事情都敢去碰。第二从向内调伏这个角度。改善外境
会把外境弄得越来越糟。这两个角度。

同学:法师讲的问题我也在思维。很多塑胶用品。大部分人有一些观念去 recycle。但是
因为可以 recycle。却更努力用塑胶制品。假如一开始就没有这些产品多好。比如我们不
需要饮料类的塑胶制品。我就联想到这里。法师说境界很强的时候要离境。我也想调整自
己。面对境界正在拉拔之中。可是这个境界躲又躲不掉。我是继续面对,还是想办法离
开。我不离开那拉拔输的时候又造恶业。

法师:要善巧修行。自己面对这个境。自己有警觉正在烦恼。心里的烦恼不想处理。反而
争论和吵架。很想投入这个境。要按耐自己去离境。因为心不寂静的时候不适合对到这个
境。强迫自己不要投入这个境。

但是如果什么事情都躲的话。躲到山洞里。故事。王子在山上修行。国王死了。大臣找到
山洞。王子说我现在当国王肯定不行。我现在程度做国王一定出很多事情。大臣说你在山
洞里面闭关。很有品德。一定要请王子继承王位。拗不过。王子下山当了国王。但是造很
多很大的恶业。到最后搞得国家很乱。于是大臣们把国王抓起来关在监牢里面。国王说不
是跟你们讲过了不要叫我回来吗?

不是什么事情离境都可以解决的。不能只有一种修法。一定有无法逃避的状况。这种情况
广论中说遍护正念,于正念起常委行,于六境不起行相,不起随好。对到境也要安住在正
念上。从善知识那里学到的正念记在心里。对境防护三门。不能什么境都用逃避的方式。
否则善知识一开始就说躲起来就好了。何苦教这么多见解和思维。善知识为什么不建一个
特别大特别坚固的山洞。像以前冷战的时候为了躲避第三次世界大战而建的防空洞一样。
所有这些正念都不用教了。弟子们都躲进防空洞里面。不是这样子。

同学:所以要先离境。

法师:不是先离境。是善巧修行。在离不离境这个问题上面要善巧。不是自己想什么就做
什么。需要离境的时候都是自己不想离境的时候。需要对境的时候是自己不想对境的时
候。这上面要做善巧的修行。现在先思考这个道理。什么时候需要对境。什么时候需要离
境。先多多思考。

4/5/2019 五 #106 随分随力

法师:有什么问题吗?怎么都没有问题?

103
同学:我反省自己以前在带班的时候。同学问为什么不能念诵中文的密集嘛,这样可以随
文做观。我的心态是这就是研讨班的规矩。你为什么不能遵守?你不能遵守我们的规矩,
那你就不是我们要接引的对象。我认为自己也是一个受害者。这就是规定。我能怎样。今
天意识到其实自己还是可以帮助这个同学的。比如先唱一阵子中文密集嘛帮助他理解这个
内涵。然后再过渡到藏文密集嘛。总之我的心态要变成怎样帮助对方更好的融入这个集
体。这是我的反省,供养法师。

同学:在此供养法师弟子这两天学习的进步。前一讲。五分五十三秒。老师提到说。当我
们法镜外照。没有自照。我们没有意识到心有明而觉之的力量。老师这个观点我们当然都
认可。当然是这个样子的。我卡住的地方是为什么我们不了解自性执呢?假如说我们认为
我们的自性执在别人身上,就怪别人。老师对治这个所破说我们都是无自性的。对方显现
的是我认为有缺失的。但是对方是无自性的,可以改的。为什么缘在这个过失上。我们把
无自性从自己身上改在了外境上面。但是我们也会看内心的。比如面对三宝和善知识的时
候是很想向善知识学习的。好像这个自性执并不成立。因为外境不好的时候我们向外看。
外境好的时候就会向内修行。当然这个想法是绝对错误的因为自性执绝对存在。所以我的
结论是外境是好的时候我缘自心是不成立的。我们认为看到三宝的功德去学习。不见得真
的学习。只是 enjoy 看到三宝的功德而没有踏实学习。昨天同学发言提到同样的概念。我
们在明了自心的过程中看到这个世界的美好,是很有趣的经验。看到自己有很多需要改进
的地方,就会向别人学习。否则我们不会想别人很美好。明了自心给自己很美好的状况因
为想到别人也可以这样做。我认为他有不好的地方的人。他在明了自心的过程中也会变
好。虽然我认为他不好。我的认知是错误的。就算我的认知没错误。他也会改。从这个角
度思考。就没再卡了。请法师指导。

法师:这过程也蛮有趣的。

同学:我们将在明了自心的过程中发现世界的美好。发现就是发现新大陆。新大陆一直在
那里但是被发现了。世界的美好一直在那里,是我看错了。为什么明了自心会发现美好。
从欧洲开始走,走着走着发现了新大陆。不是待在欧洲然后发现的。所以这个观点很有
趣。例子。在学校看小孩儿演奏乐器。不怎么样。一对男女站起来猛力鼓掌。怎么跟我差
这么多。因为他们是孩子的父母。假如我用欣赏的角度看,瘌痢头儿子仍然是自己的好。
用批判的角度看,演奏不好。明了自心。用批判的角度还是欣赏的角度。自己的心可以调
整。可以看到这个世界的美好。每一种不同的内心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我觉得只有一
种世界。但是心情不同世界就不一样。小孩子将来很美好。不是现在很美好。这样子才是
很有趣的经验。不是外在转变。了解我们怎么看待。前行叫做 mindset。没有办法转化自
己的心情叫制式反应。调到怎么看怎么满意。看小孩演出为什么前面和后面态度不一样。
这是一个蛮好的观察。

同学:今天听。随分随力这件事不知道怎么掌握。客观事实是这个人我没法帮因为我程度
很差。内心里面意乐是很想要帮但是我现在帮不了。这算随分随力吗?弟子有疑惑。

104
法师:随分随力是想尽办法。觉得无能无力就是还没做就放弃,随分随力永远没有放弃的
时候。

同学:我们强迫自己不能放弃一个众生。但是事实上是躲得远远的。

法师:心理建设没有花时间去想。这个苦恼你没有花时间去想。

同学:我要先想清楚为什么我没有办法帮到这个人吗?

法师:没有说一定这样想。随分随力。去想。会想的话就尽心尽力了。

同学:我们平时用随分随力的时候不是这个意思哎。我们用随分随力的意思是我想做什么
就做什么,我想做多少就做多少,我想什么时候做就什么时候做。是你不必太努力,有一
点就已经很好了的意思哎。

法师:你们需要重新学语文。

同学:无论帮别人还是帮自己都能从修炼自心成就美德。前提就是要尽心尽力地去帮助别
人。是这样吗?

法师:尽心尽力没有那么狭隘。非得怎样才叫尽心尽力。你对于尽心尽力不懂的时候,有
没有花时间去想。有的话就尽心尽力了。如果现在我不懂也不想就是没有尽心尽力。随分
随力是我有多少就出多少。在尽心尽力的前提下特别描述不要操之过急。我有五分不要试
图做七分。不是我想做多少就做多少。是我有多少就做多少。随这个字就是像影子都是跟
着物体。follow。形影不离叫随。分跟力要形影不离。

同学:师父说做事要三分勉强。现在是说我有五分就做五分。然后再挤三分出来吗?

法师:概念不一样。前面在描述客观事实。客观事实没法量化。现在谈的是心态。师父还
说过心理建设要做十分然后事情做三分就可以了呢。你说矛不矛盾。对治没有心理建设就
贸贸然去做。这跟尽心尽力是不是相违呢?这是在对治不同的问题。心理建设十分去做三
分。对治没有正知见就贸然去做。众生对于正知见的忽略。这是学广论的人要特别自豪的
地方。不是要说别人不好。但是这个世界行善的人很多,有谁是因为有正知见而行善呢?
很少。师父强调正知见的重要。

本来看事情的角度很多,叫无自性。佛法最特别最不共的地方是它的真理有两个。如果不
是因为这样那不用学佛。真的可以像其他人以为的那样去追求道德法律是非对错。世界上
所有的人以为真理只有一个,我们也去追求就好了,不必学佛。

随分随力和心理建设。字面上是冲突矛盾的。另外师父说修行总是带三分勉强。三句话根
本就是三条不同的路。哪条路才是对的。你这个人怎么这么容易变心。颠三倒四。同时说

105
这三句话。

为什么会出现这问题?认为真理只有一个。不然第一对。不然第二对。不然第三对。三句
话都讲。你没原则。你真没原则啊。佛陀告诉我们说像你这么有原则的人是有问题的。很
多弟子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每次的回答都不一样。如果这些弟子组织一个笔记情报网。
一定会说老师偏心。老师泄题。这什么道理。前面说他去看小朋友表演。父母热烈鼓掌。
也没多好听干嘛那么兴奋。这两个谁对。都对啊。父母看到他一脸不屑。很不爽。这个不
爽没有道理。站在他的角度表演就是不好。怎么办?只能请问上帝。上帝你投好还是不
好。佛陀说真理不是只有一个。

同学:看小朋友表演的好是观功念恩。看小朋友表演的不好是照妖镜。我们要去除自己的
内心的照妖镜。务必把每个小朋友的表演都看成好的。

法师:观过的话。最会观过的是佛陀和善知识。不然弟子就教不出来了。最会观功的也是
善知识。我们其实别人的好处看不到。别人的缺点也看不到。看到一个人抱怨生气。这些
缺点写下来。问善知识你觉得呢。善知识会说我看到的缺点你都没看到。因为我们看别人
缺点的能力还不够。因为我们看的缺点是世俗能力。也做不到找到缺点帮他提升。

同学:孔子回答弟子问孝。多伦多的师姐把几句话串在一起,原来孔子的回答里面也有次
第。从无为的顺到念恩,再到色难。善知识对我们的引导都在道次第上面。针对不同的众
生的根器。很合理的安排在道次第。我们对道次第的 map 不熟。拿两个点比较觉得相违。
认为对的只有一个所以很执着。其实真正真理有两个。从道次第的角度看真理其实有很多
很多。不知道法师所说的两个真理是什么。

法师:世俗谛和圣义谛。

同学:怎么跟不同因缘下都成立世俗谛的现行都是对的结合起来理解呢?

法师:世俗谛就是有很多角度。圣义谛描述不是只有一个角度。圣义谛在描述这件事情的
总相。圣义谛和世俗谛是同一个东西的两面。应成派特别不共的地方。世俗谛是用来成立
圣义谛。圣义用来成立世俗。应成不共的表达方式。

自续以下都在讲。因为缘起有的关系。所以破除了断边。因为有因果缘起的现象存在。这
种人死了就不存在的断灭见是错误的。因为是空性的关系,这些所有存在不是谛实存在,
像幻化一般存在。就破除了常边。一般认为事物是永恒存在的错觉。所以否定了认为永恒
不变的常执。一般性很合理的想法。

到了应成派正好反过来。看待缘起有自性空。在告诉我们看待这两个东西的方法和自续以
下刚好倒过来。因为是缘起有的关系。自续派认为缘起有所以断灭见错误。缘起一直延续
所以无限生命。应成派说不是这样。因为是缘起有,所有存在的东西都是缘起。所以不是
恒常存在,永恒不变。自续认为,因为是性空的。万事万物没有谛实存在所以本性空,认

106
为恒常存在是不对的。听起来蛮合理。应成认为。不存在的东西空掉的东西仅仅是自性而
已。所以破除了断边。空掉的东西是自性。其他没有空掉。死掉就没有什么都没有。用空
性来破除断灭见。空性这个词空掉的东西仅仅只有自性。其他都没有被空掉。万事万物都
是存在的只有自性不存在。因为不存在的东西只有自性。认为死后不存在是无理取闹。这
种应成派解释缘起性空和一般自续是非常不一样的。

比较一下。这两个仿佛是不同宗教。讲的不搭嘎。两回事儿。两个不同的世界。

回过头。为什么说有两个真理呢?圣义这个真理就是告诉我们说。因为自性是没有的。所
谓自性是没有的意思。单一的答案是没有的。想用单一的答案去回答。假设一个问题能够
找到单一的答案。这是不可能的。自性不存在。当你遇到一个状况,宇宙当中应该有一个
答案告诉我现在是怎么一回事。应成没有自性。你的这种找答案的方式。这种认为宇宙之
中有唯一答案的态度和追求是不对的。这是自性空想要告诉你的事情。正因为单一追求是
行不通的。圣义谛讲这个真理。

世俗谛的意思是说从某个角度看得到什么结果很合理的就出现了。在一个情况上确实可以
找到很多答案的。看你从哪个角度去看而已。孩子表演是好还是坏。到底随分随力,尽心
尽力,三分勉强,还是先有十分心理建设再做三分。这些角度都是存在的。为什么要那么
多角度呢?只有一个答案不好吗?为什么要有这么多让人一头雾水的东西呢?因为你有很
多不同的需要。师父讲的简单例子。中医。得到热病要吃凉性药。得了寒病要吃热性药。
但是我们说我生病了,你给我吃药。生病这两个字。反正生病了就吃药嘛。很粗。不考虑
生了什么病需要什么药。我们做这一个事情。是随分随力好呢。还是三分勉强好呢。师
父,做事情怎么样态度才好呢?你的问题很粗。做事情态度就一个。师父,你告诉我这个
就好了。这是我人生的座右铭。以后我终生奉行。问题是做事情态度要根据状况调整。你
只想要一个答案的渴望是行不通的。世俗谛提供你很多不同答案。世俗谛所要破除的就是
违背因果。一个医生。得热病开热性药。加重病情。这叫违背了世俗谛。一个状况有一个
状况该采取的反应。这叫世俗谛。厨房失火了。很多油。我要灭火。喷很多水。反而加重
火势。违背了世俗谛。因为很多油。灭火应该用干粉。用错了叫违背世俗谛。看问题不要
很笼统。只有火灾就要喷水。火灾有很多种不能只有一个答案。

同学:谢谢法师。很感恩。我们对别人的观过和照妖镜。我的痛苦都是他导致的。其实这
就是一种自性执。把某个结果归结于一个原因。

法师:你认为问题在他身上。其实还有其他答案。

同学:我觉得这些不是真理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法师:世俗谛。种瓜得不到豆。圣义谛。吃的东西很多不是只有一种。这是总体观念。不
描述细节。细节要去世俗谛找。圣义谛告诉我们无始以来的习惯只想找一个答案。我们比
较懒。

107
同学:非常感激法师的阐释。讲的非常有智慧。真理是颠扑不破的。佛法没有一个放之四
海而皆准的真理。这个不共非常殊胜。圣义谛和世俗谛。有五分做五分。做事要带三分勉
强。先建设有十分再做三分。正念上有冲突。要圆融想通。你如果这么有原则你是有问题
的。法无高下。right time。right place。用对法,超越提升就好。哪一种需求就用哪
一种法。看缘起。请法师指导。

法师:我怕这样讲了之后,你们就没有原则了。

同学:我们不会没有原则的。做事还是要有原则的。法师你不要担心。

同学:刚才的阐述里面后面举的例子。从应成的角度去理解的。是吧?

法师:修心法类不会强调是应成还是自续。这时候不是在探讨自续和应成的差别。怎样在
生活中应用。如果这时候要分辨是应成还是自续,好像就又走偏了。讨论心理学把教典放
在这里讨论。分享内心当中潜意识看待文体的方法。用的时候不会去强调派别。

同学:自续和应成的不同角度,我应该怎样看待呢?

法师:都有用的上的地方。有部。经部。广泛的学习之后要用什么方式。很详细。现在不
是开这个课。所以现在很简略。

同学:刚刚讲到真理。我一直抓紧业果的原则。现在说业果是世俗谛得。我要不要放掉业
果。现在很紧张。

法师:不需要放掉。世俗谛和圣义谛一体两面。业果。热病用寒药。比较好的解决办法。
业果当然是要去抓住的。不注重业果还有什么可以抓住的。

同学:什么场合用什么。闻思修。trial and error。选择当下最适合的法。正住具慧。


很难做到。依止善知识。听闻正法。跟紧整个修学的过程。不会变成没有原则。

法师:一开始还是先有原则比较好。佛法是很有趣的。如果三两句话就能讲清楚。佛法未
免太 cheap 了。回向。

4/5/2019 五 全广 Q&A - 北加

同学:大家一直在讲我们在明了自心的过程中,发现这个世界的美好。我们是不是可以不
拿照妖镜。停下来。前面一开始的时候这是我们无始以来串习的习气。想都不想就看别
人。这两句话里面有落差。怎么发现这个当下是照妖镜看别人。还是观功念恩呢。

108
法师:这很难吗?

同学:觉得很难。

法师:现在听到了。觉得难就多听。好像背书。一开始背不出来。念到后来就会背出来。
你去操作就会改变。你要让心不改变是很难的。听了十次之后。跟从来没听过比起来。不
是当初的你。你已经变成另外一个人了。你以为没有变而已。

同学:多听。可是广闻不善于修要。我们一直在多听之中。可是对境如何现起呢?

法师:今勤瑜伽多寡闻,广闻不善于修要。宗大师因为这些问题才写的广论。不会有多听
但是没改变这种事。以前是因为没有人提醒你。现在有人提醒了。你有办法坚持广闻不善
于修要一直不变,你比宗大师还厉害。

同学:对不起,一下转不过来。

法师: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不是说你是魔啦。你跟宗大师斗法你会赢吗。他跟你讲一
百遍,你还能一直不变。你就比宗大师还厉害了。

同学:我们昨天研讨的问题是用照妖镜和观察别人、观察外境的区别是什么。观察别人,
观察事情的时候不可能只看到好的地方,看不到不好的地方。但是观察思维也是一直要进
行的。那用照妖镜和观察有什么区别呢?昨天我们研讨的时候,有个同学的答案我觉得蛮
好的。他说用照妖镜的时候是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自己的标准-不一定是如理如法,用
法来衡量别人】。没有满足自己的标准就是坏人。满足了就是好人。所以用照妖镜就是
being judgemental。自己有期望,然后还有评判的心理【观过】。但是观察的时候是没
有自己的期望的。对观察的结果也是没有评判的。

法师:区别在描述客观事实 【境无好坏】还是描述心态【观功还是观过】。不观过和不
观察不一样。不观察怎么观功念恩呢?打扫卫生。门锁坏了。没感觉。马桶坏了。没感
觉。就是眼力很差。观察力很差。很迟钝。

同学:二分五十六秒。我反省自己过去观过观很多。我们用法去衡量别人。心里很多悲
愤。以前我说我不能加入全兼职。因为那边人怎样怎样。观很多过。现在我承许自己在观
过。我要努力去学习。

法师:刚才说了,讲观过我们比不上佛陀和善知识。问题是看到过失的心态是什么。师父
前前后后讲过很多次,是失落,悲愤,还是很想要去帮助的心情。因为不把这观察的对象
当做自己所爱的对象,就不会用支援的角度去看这个过失。如果当做自己人,看到过失很
想帮助。不想帮助是因为他是外人。所以这个不观察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109
观察的时候除了看到外境之外,要看到自己的心对境的见解和情感。真正需要努力的是自
己的见解和情感。师父讲了这么多因为我们无始以来忽略了观察自己的内心和情感。我们
听错了。听成了不观察外境。支那堪布。只观察自心。不要观察外境。观察外境都是妄分
别。让心安住。就可以了。宗大师说这种说法是邪说当中最糟糕的。师父提醒我们只看外
境却忽略自心。不能因为看内心就忽略了观察外境。

要训练自己善于观察。师父找了很多做义工的机会。很多事项。帮我们想尽办法去承担。
核心价值在历事练心。历事的价值在练心。不是把事情操练的很好。是经历这个事情练这
颗心。如果师父强调照妖镜。那就练心。不要历事。事情一定要少一点。因为碰这些事情
就起烦恼。把自己关在一个安全的范围里面少起烦恼。师父说要历事才不是只空谈理论的
佛法。

我忘记是谁跟我讲。没做什么事情知道自己对。做了事情才知道自己错。因为如果透过师
父的引导开始观察内心会得到很多好处。这是学法的资粮。有了法的标准经历了不圆满的
外境,透过学法看到自己内心的问题。这是珍贵的资粮。法不是学一年两年就可以了。法
是要学很久的。法的深广的部分依靠体悟才能进一步深入。假如没有这些实际的经验,学
到越深的地方会越不懂。这个东西太深奥了。

就好比我们学专业知识。数学。到了很深奥的地方是很抽象的。没有浅显的贴近的通俗易
懂的基础。没有由浅入深的过程体会数学怎么回事儿。光靠课堂。学十年之后。不太有人
会对数学有兴趣。有兴趣的人是因为童年学的数学有快乐的回忆。

像要探讨空性是什么。奢摩他是什么。这些东西确实存在。但是很深奥。没有经历事情去
关照内心。在理论上面深入不进去。不知道讲什么。有持戒的经验体会有禅定的存在。因
为持戒体会到心是受自己控制的。体会禅定真的存在。空性也是很抽象。如果没有做义工
的过程中转念的经验没办法进一步学空性想要表达的东西。真的事情不是只有一个角度可
以看的。转念的经验。外相没改变。内心改变。处理起来不是原本想象的那样。这是空性
的基础。所以刚才问到要怎样去观照内心。只要你愿意去观照就会慢慢有。师父说还没有
做就打退堂鼓。去做。即使失败也会得到失败的经验。而且不会一直失败。现在问题比较
大是犹豫。

同学:这是信心不够吗?

法师:主要是会怕。怕什么?怕失败。怕气氛不和谐。怕出丑。怕赤字。怕营收不好。世
俗谛有很多。每个人怕的东西不一样。好像对师父有信心什么都可以突破。不同人怕的东
西都可以有个别对治的角度。世俗谛是很多元化的。没法短短几句话就解决的。一定可以
解决。这是圣义谛。总相。没有固定答案但是一定有答案。我对师父有信心。你真的问师
父,师父会问你遇到什么困难。你这样想不对你应该怎么想。花时间倾听你的问题。挖到
你纠结的点是什么。正确地转念的点是什么。三小时。师父不会说你只要对我有信心就
好。什么是有信心?我有信心所以我会花时间听广论里面怎么讲。我愿意试试看师父给我
的办法。不是只要有信心。也不用听法。做就行了。

110
同学:自性的不存在跟兔角和龟毛的不存在一样吗?
法师:有不一样的地方,也有一样的地方。都是不存在这一点是一样的。兔子角也是不存
在的。但是兔子角不存在是世俗的层面就可以验证的。自性不存在这一点在一般凡夫的身
上是很难验证的。凡夫的观察里面万事万物的自性都存在。

同学:圣者证得空性的时候。证得空性的含义是什么?不存在的事实我证得了。

法师:现量证得。比量证得你也可以做到。我们这辈子都有可能做到。只要学通了想通了
就可以。

同学:龟毛兔角不存在。其他三千大千世界有没有?所以我可以比量证得也可以现量证
得。

法师:兔子角有解释。这三个字的意思。有一个人在很远的地方看到了兔子。太远了。把
耳朵看成了角。轮廓上面误以为。这种情况称为兔子角。误认。不是兔子有没有角。把这
个名词表达清楚。没有模糊地带。就是耳朵不是角。不管哪个世界都是一样。不是这个世
界的兔子有角那个世界的兔子没有角。看错这个事情在他方世界也是看错。不管他有没有
角。把耳朵误认为角。

同学:这是法师前几天讲的参数不足的问题吗?凡夫不可能有参数具足的情况。兔子的耳
朵看成角。判断参数都有问题。所以凡夫做出来的一定是不圆满的。

法师:这叫客观事实。我们修的是心态。愿不愿意接受这一点的心态。心里对到境的第一
反应不会接受我是凡夫。

同学:家里的另外一半。会一直观察他。担心他状况改变。下雨很爱睡觉。担心忧恼。不
能睡觉啊。一直唠叨他。你这样子就代表怎样。不可以这样。一种自己觉得应该要这样做
否则就怎么样。很确定。我为什么会这么热恼?害怕我会怎样吗?我这样唠叨会帮助他什
么?把心摆平。他是这个状况。但是不一定会怎样。心里很混乱。佛陀面对释迦族被灭是
怎样的心态。他已经成佛。果相成熟。悲心圆满。他会很难过吗?怎样正常面对?应该是
以一种我现在心里怎样面对这个有情,我的心懊恼唠叨都帮不了他。是真的学法会对他有
帮助吗?原来对到境是自己心里的东西起来。认真看待的感觉。另外一个。文教最近办活
动。办了这个活动。效果怎么样?效果不好怎么改?落在表象上。我们都是想推。历事。
练大家的心。当中摩擦。要调心。那我要再历同样的事情吗?是要让这个活动更圆满吗?

法师:追求的是让自己的心变更好。

同学:但是心变化效果还是一样。

111
法师:太有自信了。这个假设太有自信了。就算这样也没有什么不可以。摄类学讲两个。
因不成。不周遍。学了摄类学之后看事情慢慢习惯从这两个角度去想。就算我的心变好
了,外境也不会变好。真的会这样成立吗?如果我心变好了外境变好了呢?因不成。就算
真的是这样。外境不会变好。就算因成立也要周遍成立自己要沮丧。没有周遍成立我一定
要沮丧。我可以开心。因为心变好就开心。外境不满意。但是我对自己更加满意了。可以
不沮丧。就算真的是这样。那就要不开心吗?说不定心好之后外境也会变好。

同学:练心是练什么?

法师:练心态。练自己的情绪想法。所谓修行就是 shape。shape 自己面对境会起什么反


应。这个反应会变的。一般人不会理解这个。无始以来观察外境不观察自心。自己对事情
的反应是可以改变的。外面的人也会这么讲。人都是会变的。但是很无奈。比方说。人都
是会变的。结婚之前对我很好。现在对我这样。所以人都是会变的。不是正面积极的意
思。心是无自性的。可以主动积极去塑造这个心对境的反应。不是我的反应就是如此。一
般人这样描述。我是行动派。我是一个谨慎小心的人。我是开朗的人。佛法说你这样说有
问题。你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不是固定的。不仅不是固定的还是可以自己决定的。主动塑造
自己心对境的反应。一般人不理解。也不晓得说这是他应该去把握的一个机会。学习佛法
之后慢慢理解我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是可以自己塑造的。即使我现在不是这样的人透过方
法是可以把自己变成那样的。

同学:今勤瑜伽多寡闻,广闻不善于修要,观视佛语多片眼,复乏理辩教义力。看到感觉
师长说不要拿照妖镜去照别人。我的解释至少是对的。没有用在别人身上。用在自己身
上。可是我没听懂。我不是很确定了解对不对。那我怎样用力。不善于修要。修自己不要
修别人。怎样让自己听的对听的懂。当时的理解。这就是我要做的。好像不太对。我自己
常常发现自己不太对。怎样对教义的理解能够提高。我除了不要用在别人身上还有很多其
他问题我现在无法努力。

法师:这个问题不是只有你有。宗大师也有。他自己说年轻的时候学到很多教理。非常混
乱。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很复杂的。就好像你现在是一个大人。回想。或者看看身边的小孩
子。小时候并不理解。很单纯地活在这个世界里面。并不代表世界很单纯。真实的状况就
是很复杂。很多小时候不懂的事情。学习累积。也能慢慢懂。你现在能懂的肯定比小时候
多。你有不懂是必然的。不可能都懂。不懂变成懂需要时间需要过程不可能跳过。不可能
天上掉下一个东西你吃了就立刻懂了。历代祖师。外相上看都非常用功。就像你在学校念
书。非常用功。

同学:有的词句很简单。别人都懂了。可是我觉得有两三种解释。我了解的可能是不对
的。后来更正自己的想法。我缺少方向和动力。很多简单的都不能确定。有信心就做得
好。是不是缺信心。

112
法师:不确定哪个对的话就积极去寻求。你讲的这个过程隐隐透露一个问题。更正这两个
字。自己的理解不太对。之后的学习会更正自己的想法。谦虚受教很好。你会把以前学过
的东西否定。

同学:信心不足。原来以前错了。自己的信心动摇了。这个方法是不是远路。

法师:这是有一个要避免的。把曾经拥有过的想法否定。很简单。举个例子。下士道结束
中士道过门。中士道第一段把下士道批判体无完肤。本来很好造善业来世更好。知错能
改。四力忏悔。下士道结束。这个下士道一点用都没有。懵了。之前在做什么。中士道好
好。解脱。要努力持戒。还有祖师好有修行的例子。好好修戒定慧。到了上士道开始,书
翻一页过来,中士道完全不行。你是一个自私自利不顾父母的人。

同学:所以我的所学是有它阶段性的意义的。

法师:真理不是只有一个。会出这种问题的原因。认为真理只有一个。教育。不能只有一
个真理。小学生。研究生。不能只有一套东西。要量身定制。给不同阶段的人设计不同教
材。幼稚园的教材。研究生的教材。自己学习过程中自己的理解不够圆满有偏差。不要否
定。认为以前都错了。除了我,也有别人经历这种半对半错的阶段。如果彻底否定掉,还
有很多很多跟你一样经历这个过程的人,你无法帮助。因为你会直接讲一个后来的答案。
不是他们的程度。你学了十几年。当初初学的时候可笑幼稚。当初所学的东西还是适合很
多人的。如果高高在上。后来的人不会得到帮助。你只剩下了后来学到的东西。你没办法
讲出童言童语。没办法带幼稚园。我们都只学高深的东西。都没有人会教小小孩。变成高
龄化社会。只有成年人才能受教育。小小孩就被抛弃了。初学者有初学者的误会。他就是
从误会中走上来。师父说我们学佛都是美丽的误会。铁皮屋和高楼大厦。绝大多数人不是
为了成佛来学佛的。向往的地方。比如环保。爱护生命。教育小孩子。良善的教育。解决
生离死别的问题。很多很多。很少有人是因为想成佛来学佛的。不管健康环保还是亲子教
育都不保留。保留成佛把前面答案都砍掉。人家来问有没有蔬食班。我们说你连出轮回都
没有不跟你谈了。你这种人不要来学佛。这样没有人可以来学佛。法华经说唯一的路就是
成佛。但是不能只有一个答案。低头合掌。小孩子玩沙子。最后都可以成佛。所以有情都
有自己走上来的一步。我们各种美丽的误会都要保留。不保留,很多人就不能学佛。

同学:早期三十五佛忏。心理重要。形式不重要。对当时说要去做。仪式效果很大。那个
形式就可以得到那个效果。初期就要让自己相信,让别人相信。

法师:听没听过骗小孩儿?

同学:可是我自己也被骗了。希望早点醒过来。

法师:不能丢掉。丢掉就不能成为幼教老师。某个层次必须这样做。度化野蛮人行为先要
野蛮。混到里面去。

113
同学:可是我做到忘记了。还觉得自己做的很对。

法师:你找到好的阶梯不代表要把后来的目标丢掉。真理不止一个。我就要这些。不要后
来的。低的也要高的也要。不是真理只有一个。现在会偏。有人把权宜的入门的丢掉。看
到丢掉的过失。把高的也丢了。发展就是平易近人的东西嘛。高的也是要的。如果高的不
要,老师为什么一直鼓励大家希求空性。直接讲这个不切实际啦。不要拿这个去吓唬外面
的人。为什么还要强调毗钵舍那。这四个字听起来很吓人哎。高的低的都要的。

同学:大家忙着去做。真正重要在忏悔的心。可是阿底峡尊者这么高量。知道背后的意
义。还是去拜。青石都有印子。不是为了接众。他的行持就是这样。意乐感受到力量,外
表就会做出来。

法师:这是一个角度。另外一个角度这是教育的作用。示范。一个榜样。有些祖师大德他
是不需要的。他为了后人去做的。否则后人会以他为榜样就不做了。斤两不一样不能这
样。阿底峡尊者有一个很有名的环节。刚到西藏的时候,很多人来问他我修行怎么样。阿
底峡对所有人说你这样修很对。对每个人说。只要你再加一个什么就更好了。

同学:初学要小心陷阱。因为我很努力在意乐上面提高。我只要在心里深深忏悔。

法师:她的问题是意乐是重要的。仪式是没有效果的。要有忏悔的意乐才有效。客观事实
是正确的。这句话不能讲给初学者听。讲了初学者就没有立足之地了。他还没有学那么
深。意乐是什么。跟他讲你这样没有用。他怎么办呢?你当然鼓励他这很殊胜了。他完全
不懂还呆呆地去拜。这很虔诚哎。这样的虔诚是很厉害的。不能说没有用。现在的诚心累
积后来学到更好的资粮。就忏悔这一点没有用。学到后来发现忏悔要有忏悔意乐。小孩子
学写字。你怎么写这么丑。他不会写下去了。小孩子要鼓励。

同学:兔子角是看错了。绳子上的蛇是一样吗?

法师:看错连名言都不成立。世俗都不承许。自性跟世俗都不承许的不一样。凡夫的感觉
里面是自性存在的。

同学:无自性摄类学上说普特切罗无我是存在。是有。

法师:摄类学的系统是建立在经部宗的基础上。不会在摄类学学习中去探讨空性。现观前
行的时候会特别介绍四部宗义。四部都是怎样想的。摄类学的分类不会花时间去探讨空
性。帮助我们学的地方不在这上面。而是话要怎么讲。怎么分段。逻辑怎么判断。学习如
何思考问题。摄类学在学这个。

同学:谢谢法师。

114
4/11/2019 四 #108 要观察心态

法师:有没有人要复述。
同学:都没有人发言。我只能简单复述。因为刚才研讨一直在讨论第一段内容。后面都没
看。学习了佛法这个更高的标准,要用来要求自己。什么时候可以要求别人?出于慈悲
心。要求别人,调整别人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对自己三业的观察,要同时调整自己。下
面报告刚才研讨内容。我们在讨论怎么判断自己是出于慈悲心去提醒别人。因为有时候自
己以为自己是慈悲心,可是其实仍然是看别人不顺眼。有两种方法可以判断。第一,看提
醒别人之后,对方的反应。也不是说对方很平静很感谢就是好。也不是说对方大发雷霆就
一定是坏。看你们之间的关系在提醒之后有没有变坏。第二,看提醒别人之后,如果别人
不听,甚至反应激烈的时候,我自己的反应。我是觉得这人真是不识抬举,以后不管了,
你自生自灭吧。还是觉得我的好心被当成了驴肝肺,真是冤枉。这些对别人不听自己的提
醒的反应可能都意味着自己去提醒的时候的发心是有除了慈悲的成分在其中的。

法师:有同学要补充吗?

法师:线上有很多人。但是都只是名字而已。我都没有听过声音。这些人都是潜水而已
吗?上线就是想听而已吗?

同学:我们是想听法师讲。

法师:那你可能不适合参加这个研讨。

同学:我想问问题。师父非常在意是看他不顺眼还是帮他去掉苦因。现实之中,我知道他
有苦。从来没有注意先观察我是否看他不顺眼。看他不对。因为觉得他不对。觉得他苦。
他就是不对吗。我要帮他。老师说两个不同内心的状态。我们两个状态连在一起。

法师:所以想一想啊。

同学:看不顺眼还是慈悲心。教训别人很多是因为自己的烦恼,看不顺眼。有没有慈悲
心。很少。不了解他的背景。也许他今天心情不好。看到就是不顺眼。家人就不一样了。
相处很多年。先生。小孩。看不顺眼我就想纠正。想关心他们。美国小孩和台湾小孩不一
样。他们不尊重父母亲。对福田不尊敬。我就用这种心去教训他。至少我在教育小孩会把
这个角度加上。别的人没办法。小孩很能用得上。同行的话。如果提醒,会反应很大。我
不太敢。只能用观功念恩去平复烦恼。

法师:有没有其他补充?

同学:我前两天遇到不知道怎么办。一位学的很相应的同学。先生也开始上课。我遇到这
个同学。问他先生学的怎么样。她皱眉头。一脸非常生气的样子。因为先生去钓鱼。她说

115
不能钓鱼。她就是觉得自己的亲人。不要去钓鱼。钓鱼是杀生。现在夫妻感情有点辛苦。
我两边都想帮忙。不知道怎么办。想要了解他们的难处。卡在我们都是什么心态上面。

同学:问问题。上师强调学了法要向内观察。遇到境。遇到人事物。想办法想到是自己的
问题。我的业。要忍受。是因为心续中有苦因。不是真的能抓得住这个苦因是什么。碰到
不相应,不想做的事情,需要突破。但是很难做到。内心十分挣扎。真的是硬着头皮去做
吗?这些内心的转折纠结是正确的吗?希望法师指导。

法师:前面的问题和一些同学讲的。看起来不对。看不顺眼。和帮别人把苦因去掉。他正
在造苦因。这两个看起来差不多。这个看起来差不多就是你观察的方式的问题。再进一步
观察我们在观察这两个描述的观察方式是不是不是老师说的观察方式。不管钓不钓鱼。还
是别人做了不如法的事情。还是孩子对父母不礼貌损福。当我们在这样观察的时候,这种
观察方式是一种观察客观事实的观察方式。看他不对。看他不顺眼。帮助他离苦。这两个
如果有很大差别的话。之所以很大差别因为在看心态。不是看客观事实。看他不顺眼。看
他苦。很大差别。这两个描述在描述心态。如果你没办法理解观察心态和观察客观事实不
一样就会搞混。

说到要照着所学到的法去做很挣扎,怎样才能愿意突破。对到境挣扎很辛苦。修行不是对
到境去修。对到境已经没有什么可修。没对境的时候就要去想。没遇到什么困难的时候,
有空闲的时候,一天到晚想我要不要突破。等到对境的时候,就是想突破还是不想突破的
反应而已。续流是不想突破,遇到境挣扎很辛苦是很自然的。平时要想突破好还是不突破
比较好。因为串习很久变成想要试试看。对境反应你修行的成果而已。这两个之前给大家
讲过。现在再串一次。不知道你们会不会觉得是老生常谈,自己已经懂了。如果不懂,可
以再问。

同学:跟法师请教。研讨的时候不是听懂老师说的。而是思考为什么我的情形和老师的不
一样。法师说是心态上的不同不是客观事实的不同。当我们调整别人的时候起嗔心。同时
发现自己的问题。学法之后才会有这样的注意。讲别人的时候,我讲的有道理,一直讲下
去。现在越讲越心虚。要求别人。对别人不满。有自己的东西。讲别人的时候发现自己的
错误点更大,就不再敢做同样事情。像今天师父这样的示现。和慈悲相应。往深的去想背
后一个东西。造业。最重要的是对法义的思维。这才是自己当下造的业。深刻的转变怎么
改呢?刚才问题也是类似的。很想去调整。看到自心的方向在造一个不善业。请法师引
导。

法师:讲的蛮好的。这种自省的经验是蛮好。内心经历某个境的起承转合。这种自省就变
成资粮。当你觉得这个东西不好的时候,看到所破的时候已经成功一半了。甚至百分之九
十了。如果烦恼被看到的话,会很害羞的躲起来。一旦我们有这样的自省。反应被加强。
当你有戒体,顺着戒体所引导的方向造一分业,是省察和对治,戒体会增强。下次即使会
犯同样的过失,力量变弱,时间变短,转换反应的时间变短。心无自性法而如是的道理。
这样最后可以完全清净。这个作用在中士道才会讲清楚。四力忏悔。反省的过程对于某些
现行看到所破。会起追悔力。导致这个种子的力量被消弱。没有现行之前变弱。现行的时

116
候出现的时间就短,或者力量变弱。如果忏悔清净的现行。现起的想法全都变了。忏悔的
时候都是没有对境的时候忏的。不是对境当下忏的。境后反省觉得需要忏悔。平时的时候
修的。不是对境的时候修的。修一次又一次。累积修忏悔的力量。真的有作用的话,下次
对到境反应应该不一样。需要仔细观察。有可能觉得自己还是老样子。观察方式细致一
点。生气三个小时。变成两个小时五十九分。而不是观察我又生气了,我又观过了这么
粗。

同学:对境的时候没办法修。对境之后反观内心什么是烦恼什么是对的。模拟下次发生怎
样想才是正确的。下次才有觉知力。自己也要能观察到自己的进步才行。细致地分析。平
时思维的法义帮助自己对境。深入观察自己的进步。

法师:谢谢。模拟。平常的修行。心平气和的时候多多思维。反省的过程不断思考。下次
遇到怎么办。到底我做错哪里。烦恼背后总是有它的见解,哪里想错了。再再校正自己的
想法。可以模拟很多次。心里模拟越多次。遇境是反射动作。评估和前一次一样吗?这个
功效来自心平气和的时候多作思维和模拟。这就是修行的功夫。对境看看平常用功效果如
何。

同学:感谢总结。一直没有很大改进。平时要常常思考。见解找不到是闻思不够。方向一
直往上的方向。不知道哪里进步。自己烦恼现行。知道自己的问题。那个方向感是一直增
加。平时没有做模拟练习的话。方向感就没有。不进则退。是不是可以用这种方法。

法师:去北加在备览班讨论到。如果照着戒体去做。就会进步。能静妄源。不能照着去
做。不进则退。对境现行的要么就是正念要么就是烦恼。业有无记。说起来没有真正的无
记。很弱效果不大而已。不进则退是很实际的。如果不把握机会这样用功去逆着烦恼去做
的话。让他作用一次就会越来越强。烦恼没有办法你不理她她不理你。现行一次就串习一
次。

同学:我们上一讲要对治一个习惯只重视事项的成败。做事精勤观察提起正念。做事没有
很强烈的境界很难去观察。没有观察模拟,我又遇到怎么办?怎样对治我的烦恼。这个练
习本身要另辟时间。反省冲突。反省烦恼现行。忙事项没有时间看内心。平时没想,还是
会犯同样的错误。犯了错误很苦恼想修正。长时间练习才行。对我这种没有修行的人。要
刻意抽出时间去反省。否则乱忙就过去了。请法师教我。我们不是不知道自己有错而是不
愿意承认。美国的职业训练造成的不认错。

法师:这个同学提了两个问题。明天请大家帮忙回答。今天下课有空可以想想看。

4/12/2019 五 #108 业果见

117
法师:这讲非常重要非常关键。很多修行的关键都在其中。之前大家提的一些问题,老师
把答案几乎都讲了。我先提一些我看到的重点。

师父非常非常在意。昨天第一次讨论。看不顺眼。想帮他。这两个怎么分。非常非常在
意。这几个字没看到。非常非常在意是大家似乎忽略掉的。昨天没有研讨我们会不会非常
非常在意。这一点非常关键。大家可以去想想看我们为什么不会去注意这六个字。

下面在第二段。不管他听还是没听。也会解答大家的一些问题。昨天有同学提到了。第三
段用一个想象的喻来帮助我们了解。第四段还是这个想象的情景。下面有人反驳。我说
你,你不听,你还观过。这个人在意的是你要听。这跟师父的行谊不一样。师父非常非常
在意。不是你听不听。而是前面两点。这个想象中的情境跟实际也有关系。揣摩我说你,
你不听,你还观过。这是什么心。跟师父有什么不一样。

下面有一段。五分四十一秒之后。之前讲到一个概念做自己所喜还是做师所喜。请大家自
己去思考。之后一段讲到一个讨论的点。当做一个如何研讨广论的示范。要提出邪宗。这
里是一个很好的邪宗。戒律是律己不是绳人。我的职业是老师,也是学佛人。我不想绳
人。但是职业就是管学生。结合前几天讨论的。管这个字不同意思。关心在意。管理控
制。理解的时候需要检别和仔细分别。

前几天跟大家介绍管的不同意思。小乘的人只管自己不管别人。当时用关心的角度解释只
关注自己不关注别人。换个意思套进这句话也可以成为不一样的意思。只管理自己不管理
别人。听起来是戒律是律己不是绳人的意思。只管自己不管别人。听起来不好听。自然而
然理解为关心自己不关心别人。平常没有分判和思考。世俗本来就有这样的作用。退一步
想一想。不要听到什么就想什么。

改用管理。如同戒律的精神是律己不是绳人。跟世俗通用的意思不太一样。你仔细去想。
语言本身不是固定的。多想就会有不同的作用。我是学校老师。不想绳人。我自己也有烦
恼。干脆不管了因为我也有烦恼。这句话里面管都必须做管理控制来解释。就世俗的习惯
来说这里的管是管理控制的意思。

换成关心在意也可以换成另外的意思也可以说得通。变成这个困难点的解决方法。把管换
成关注关心。我是学校老师我必须关注我的学生。我不能不关注他们。即使我有烦恼我还
是要关注关心他们。如果你是关注关心他们的话,真正的有关注关心这个心态存在的话,
就会如同下面描述,关注对方的状态,感受,愿望,对他人理解,内心充满善意,带人着
想。一个关注的心态会有的现象。

接下来会问法师你讲的很美。实际状况不是这样。实际状况怎么办?下面几段提到一个深
奥的概念。很久以前,可能是一年多以前,我在这个共学里面问你们知道什么是业果见
吗?不知道你们会不会把这个问题悬在心里面。在学佛领域是一个至极重要的概念。你能
够正确地理解和领悟什么是业果见。是修行的重大突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同学正确答
对。这一讲很强调业果见。

118
倒数第二段的时候讲到烦恼像火星一样。引起森林大火。要警惕非理作意一丝丝也是非常
危险的。当我们去调整别人的时候自己的心也很危险。对境辨别善恶的能力还不够强。签
注。加几个字。可以这样讲。自己的内心对外境的时候,辨别自己内心上面的善恶能力还
不够强。模仿四家合注,让这句话的意思更清楚。

以调整别人为名放松对自己内心的警惕。这是一个描述。我一直都特别不想讲什么是业果
见。你自己想出来才是你自己的。我讲。业果见三个字说起来非常简单一点都不复杂。自
己的业会有果报。就这么简单。但是因为这么简单,你就会觉得自己已经知道了。不再重
视了。

因为昨天大家提出来一些问题。搞不清楚看别人不对。想帮他。两个分不出来。观察的方
式是观察外在客观事实。不是在观察内心的态度。这和有没有业果见是一样的意思。

比方说你的朋友去钓鱼。杀生不好。你孩子跟你吵架。不恭敬福田不好。这些都是把业果
当成外在的东西在想。外在的世界有某种东西是业果。一种运作方式。如果这样就怎样。

真正有业果见的人到底在观察什么?师父非常在意的是什么。师父不管他听还是没听。在
意的是什么。如果业果是一个存在外面的东西。我劝他,他不听我,很不好。这个对他不
好。他不听。很不好。应该听。他不听师父不在意。师父在意的是自己。这就是业果见的
意思。我的业会有果报。我在跟他说钓鱼不好。忘记我现在劝他这个行为会有果报。没有
观察我怎么劝他的。我在劝他的这个瞬间我造了什么业,会有什么果报。这就是没有业果
见的现行。

会不会在调整别人的同时调整自己。为什么会看到自己。有业果见。他是有一个关键的地
方。今天段落最前面。分水岭就在这里。业果见的分水岭就在这里。没有说不可以要求别
人。但是要求别人的当下有没有同时在要求自己。要不要求别人都是外境上的业果。杀生
对你不好。不恭敬父母对你不好。这些也是存在的。但是这些不是我们要探讨的重点。不
是不能劝别人不要去钓鱼。可以劝。问题是劝的时候没有业果见的时候我这个怎么劝法是
有果报的。在这个瞬间很少人会去注意这个事情。怎么劝会有报应的。

所以最后一段讲到调整别人的时候要先调整自己。拉住狂马。为什么?有业果见的时候对
自己内心的行动会很警觉。不会掉以轻心,放松警惕。想到自己的一举一动会有果报。对
自己任何一个行动的当下不会放松对自己的警惕。师父在意的是什么。不在意的是什么。
用法的镜子同时照自己又照别人。业果见是照不照自己。照不照别人是外境上的业果。自
心上的业果有照没有照差别很大。

今天讲了很多,已经十点了。明天再多多把问题提出来。

同学:感谢法师指导。以前如亨法师讲的例子。开会。觉得自己意见对的。别人不听。事
实证明自己对了。第二次开会。马上说你不听我的,现在都错了。师父跟如亨法师说你说

119
的都对。但是你在造什么业。谢谢法师引导。关注外在的事项。忽略了对内心的关照。感
恩上师。调整别人的时候怎样用心。每天早上照顾小孩都是轮回。很着急。合理嗔。今天
我观照自己的内心。我内心的作意是什么。有一种平静的力量。说同样的话。你快一点
啊,你要误了校车了。好像也是完全不一样了。之前也有思维。很感恩。孩子是自己成长
的贵人。他给自己很多学习的机会。像法师讲的自己的想法改变,当下的心情会不一样。
有欢喜的感觉。很想供养法师。感谢法师的指导。还有还会有反复。像法师说的,不是一
蹴而就。关键是要慢慢努力。很感恩法师带领我们学习。

同学:如果对境当下要从业果见去思考。四分二十一秒。老师说我们不容易看清自己。我
们真的了解自己吗?对境当下是无明凡夫。自然现行。怎样走到关键点。业果见看清楚。
自己对善恶辨别不清楚。请法师明天解答。怎么用功。怎么学习。

法师:好。明天一并回答这些问题。讨论剩下的其他问题。

同学:一分零一秒。师父非常非常在意的部分。我们不了解业果见。分分秒秒。没有 pay
attention。觉得善业太小。观察太粗没想到。当我看他不顺眼。我看他太苦。这两者心
的差别。这两者造的业是很大差别。

法师:你如果警觉到两者之间很大差别的当下,就会选择另外一个。

同学:无数次训练产生敏锐和清澈的观察力。我究竟为了什么去做这件事。我本来就喜欢
他。我很讨厌他。这就是分水岭。应该是可以 manage。我很感谢法师给我们的提醒。勿
以善小而不为。

法师:昨天提到提醒别人造善业的时候,对自己的亲人会关注。对别人就不一定会关注。
仔细去分析这本身有问题。很大一只鬼你没有看到。这个可能比你关心自己的小孩有没有
造善严重很多。

同学:回馈法师。我一直记得法师的问题什么是业果见。法师问的是什么是具生业果见。
后来我想到颜回,不迁怒,不二过。这是业果见的代表。师父他说非常非常在意自己规劝
别人的心态。不是别人有没有听。规劝的一方要守住自己的三业。听的人面对一个有烦恼
的人和一个菩萨。都不听。造的业是相同的吗?

同学:刚刚讲的那个分水岭。看到一个人非常不满意。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
报。内心是一个嗔恨的心。造了恶因还没有感果。嘴巴上的业果。内心的果报。是不是这
样。

法师:是。

120
4/13/2019 六 #108 正知

同学:昨天我举的例子。回家思考。教诫女儿。反观内心。内心对外境辨别善恶不够强。
我的口气不好。可以改善。当下反省。心里蛮激动。因为我们叫小孩来尊重父母。我也要
用这样态度对待我们的父母亲。是不是要改这个?法师说对别人没有像对自己孩子这么强
烈的关注,里面有一只很大的呃鬼。这个鬼是什么?

法师:有人可以回答一下吗?

同学:观照别人的时候,自己也要观照自己的内心。有余力去观察自己。串习很久了才能
做到。否则观察别人的时候不会观察自己。

同学:第一个问题,叫小孩尊重父母的同时,自己也要尊重孩子吧?第二个问题,昨天我
想了。其实我自己天天都在做这个事情。我心里有个 priority list。首先我要管自己。
其次要管我的老公。第三要管我妈。后面还有一些人。很多其他人就说不定了。基本上无
关了。但是我管的人其实就是我和我所而已。说到底,我也不一定那么关心老公。很多时
候,我也不过是告诉自己,他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反正是他自己的事情。所以只管我和我
所,其实是相当明显的小乘习气啊。

法师:谢谢。第一个问题提到看到自己的孩子对自己不太恭敬。想要纠正他,没办法很好
纠正。反省是否恭敬自己的父母。这个也是一种用功方式。但是和这一讲不太一样。这种
不失为一个正确的用功方式。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看见别人的过失不去要求别
人。而是用别人的过失来反省自己。这是一个正确的用功方式。不是这一讲要表达的用功
方式。

这一讲的用功方式要表达的。教育这个孩子的时候,他犯错,这个当下同时有没有在观察
自己当下的身口意。这个点。并不是在讲遇到这个境如何去作意。

有多种作意方式。学到不同法类的时候,可以去从不同角度用功。学到听闻轨理。用功。
比如练习倾听孩子。能够在覆器漏器污器上去改善。以前没有听到孩子的心声。在不同境
上面用不同用功方式。

今天不是在讲遇到这个境要怎样用功。要显示正知的问题。不是对到境的用功方式是什
么。而是根本就没有在用功。没有觉察到自己现在在用功的状态。警觉到是正知。能够警
觉应该提哪一种正念。究竟应该提哪一种正念跟自己的修行目标。现在正在练习的善所缘
有关。不可一概而论。

一种用功方式,是不是因为自己对自己的父母不恭敬,所以现在自己的孩子对自己不恭
敬。从这个点开始用功是众多用功方式的一种。我不知道这个例子真正的原因。也许是因

121
为自己对父母不恭敬。真的有可能。改善自己对父母的恭敬可能改善自己孩子的显现。不
一定只有这个原因。可能是不理解孩子。

这一讲强调不是去找原因。而是当下法镜内照和照妖镜的差别。当下的身口意。自己的心
念和反应是会有果报的。这是我们所忽略的。

不是从自己是否恭敬父母来看。这不是当下跟孩子互动的业。这是昨天的业。去年的业。
是眼前这个孩子显现的境界让自己反省以前的业。当下的业指跟孩子互动的瞬间这个行为
的本身会有未来的果报。跟孩子互动的业不是不恭敬父母的业。

只关心自己的孩子。是刚才同学说的我所的问题。台湾有句俗话。别人的孩子死不完。只
关心自己的小孩的意思。这样子从佛法来说不太对。系属在我的孩子我的家人,自己拥有
的东西上面,造业会有过失。

广论自他换的章节提到。如果都只关心我自己的孩子和家人感得的果报,未来你遇到的别
人也只关心他的什么。你的什么不是他的什么。他就不会管你。你会感得一个非常冷漠的
社会。他不会关心。

管这个字有两个意思。有一个意思是关心和在意的意思。别人跟我们说你这样做不太好。
因为违反了规定。我们说管他的。我不管那么多。这句话的管是关心在意的意思。我不在
意那个。这个时候。我当下这个反应。我不在意别人讲的这个劝告。不在乎别人希望我在
乎的点。未来会感得什么果报。这是当下这个觉照要提醒自己的东西。为什么遇到一件事
情,会去想这样做不好,怎样比较好。管他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不会去想到这样
做会有什么果报。所以不用这样在乎。大概就讲到这里。

同学:试着整理一下。这讲不是在讲用功有不同角度。而是观察工具往外看的时候,学到
的东西要看自己。理论。和自己的相续相距很远。我自己也是个妈妈。讲我的孩子。为他
好。比如不收拾自己房间。其实和自己没什么关系。一念反照。自己产生了嗔和不喜。没
有业果见。心情觉得很合理。我管教你。反照发现因为我有一个标准。我所执。我爱执。
对境生不生得起正知。这是最困难的部分。我们真的了解自己吗?弟子对境的过程要经过
很长的学习发现有一念不是为孩子而是对孩子的不满。孩子被妈妈骂了。好孩子觉得我不
符合父母的期望。叛逆的孩子会顶撞伤你的心。业果的角度不要做。师父示现很急切地心
可以等一等。生活中很少能做到。法师特别教我们对业果正见的串习。自己的心本来就没
有觉知善恶取舍判断的能力。不是一轮明月。而是常常颠倒。怎样用功?那个心里面善恶
的观照力。有没有一个做法可以突破。跟善知识学了这么久。还是用自己的那一套。请法
师开示。

法师:可以突破。不是没办法突破。这一讲用功。为了孩子好说他。我愤怒的说他。结果
他改好了。他造了善业感得了善果。我造了恶业我堕落了。我堕落了没关系,只要他好就
行了。这样是可以的吗?

122
同学:他造的善业是他的。我造的业是杂染的。菩萨是这样的心。

法师:菩萨不会用恶心去造业的。菩萨有个发心为了帮助他堕地狱我也愿意。但是他没恶
心也不会堕。我们不是像菩萨一样不会堕恶趣。为了他好我堕落也没关系。道前基础。道
总建立。三士道为什么这样安立?没有安立下士道和中士道。程度没到上士道的人有可能
觉得自己已经是上士道的程度了。这样会走不上去。因为共下共中没有断除。会轮回。会
恶趣。我愿意为了别人去下地狱。没有立足之地。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而已。菩萨确实
是大乘发心。但他不会下地狱。下士道的过失已经断除了。

同学:请法师再开示怎样用功可以突破。

法师:突破的方式前两天都讲了。不是对境再去练。平常反复思考状况题。想一百遍。一
千遍。到时候反应就不一样了。

同学:想法这么多,法理也这么多。平时森么思考呢?

法师:我如果跟别人讲话是嗔心我自己是什么下场。这样讲法会解决问题吗?用不满的心
去讲也不会成功。平时多多思考。遇到境的时候就有很大空间不要用不满的心情去讲话。
你已经彩排了一千遍。比如忆师恩法会。彩排很多遍。rehearsal 才能避免问题。很不熟
练的情况下就正式上场,每次都出很多包,事情做到好之前要练习。

同学:rehearsal。正见的抉择是正确的。我们为了改正错误,挖一个洞,结果又错了。
很多错误。希望善知识告诉我怎样才是对的。

法师:现在善知识已经告诉你了。善知识不告诉你,洞跳一千遍还是要跳的。

同学:闻思用师长教导理路。不能嗔心指责。这第一步。讲到空性。也是善知识教的。一
切都是无自性。用了次第不对。结果不是用了就可以一关一关突破。所以修什么,修多
久,修到什么程度。不是这一讲的内容。实际状况发生。还是没有找到正确的。还是一直
跳。听师长法这么多。拿起来就用。也没有请教师长。

法师:我们要学的法类是非常多的。在境界上做到圆满。成佛才圆满。没有一个法类有过
失。我们还在学。一个一个法类累积经验。这一讲不是讲要怎样反应才完美。讲在对到境
的时候有没有关照自己。想一千遍总是会开始观照自己。不是怎样才是完美。对到境可以
练习。听闻轨理。念死。我都不晓得今天晚上会不会死。现在这样跟他吵。如果今天晚上
会死我还想跟他吵吗?还是珍惜仅剩的半天两个人好好相处。

对境能够练习什么法类很多。根据自己学到哪里,善知识要我们练习什么而定。不是问什
么才是对的。我们要学到圆满。佛对境没有缺失。我们有缺失。看你现在最严重的洞是什
么?哪个先补。补自己的洞。不是补孩子的洞。不恭敬自己的父母。可能是需要补的洞。
不是在讲怎样用功。有没有对到境的时候在向内看。这一点要有进步。是没对境的时候想

123
我对境之后是向内看还是向外看。想一千遍。自己的心已经变了。想一遍就变了。思考过
一千遍你已经变另外一个人了。

同学:感谢法师的策励和指导。

法师:好多人举手哎。

同学:母子关系。我分享自己的经验。我们有责任在身需要调整别人。我有在用功但是用
功不够的例子。儿子在高中的时候。叛逆。自以为是。但是其实渴望引导。做父母有这个
责任。该教导就要教导。他嚷大声。我也嚷大声。我是你妈。该讲的都是要讲的。结果不
欢而散。觉得自己很不堪。嗔心那么大也没有什么效果。不要做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一
定不要做这样的人。这可能就是 rehearsal 吧。很快同样状况又来了。他又把耳朵塞起
来。我说。我是你妈。该讲的要讲。自己柔软了。讲完笑笑的。过去了。他听进去没有我
不在乎。我 deliver 的方式改进了。后来他上了大学。一次偶然聊天。他说的一些话。我
很惊喜地说,原来我以前讲的话你都听进去了。他说 sure no kidding。我心里蛮开心。
如果用功的话会更好。想如果嗔心会火烧功德林就会更完美。儿子高中的时候,境来的
快,我们相处时间不多,美中不足。讲完就已经很开心了。师父把自己调伏的很好。不管
他听还是没有听。我知道他长大了一定会了解妈妈的用心。妈妈是对的。所有我也不管你
他听不听。我有这个信心。bottom line 我为他好。真正 concern 的是有没有对他产生价
值。师父不管他听不听。后面有信心。我这样讲对他绝对有帮助。他绝对会改善。所以不
管听不听。

法师:这个你们可以再去观察。不管他听还是不听。是心态。他现在不听。以后会同意。
这是客观事实。这两种都要观察的。不是只观察一种。说要观察心态是因为我们经常只观
察客观事实不观察心态。但是不是说就可以不观察客观事实。

法师:上次同学提问觉得历事练心不可行。想要好好练心。要不对境的时候才行。历事就
会陷进去。不去经历的话学到的佛法都是文字而已。心对的境是什么反应对到境才能发
现。现在心平气和的时候所破不会显现。烦恼的随眠种子没有遇到顺生烦恼境界,烦恼不
会出现。历事看到自己内心烦恼随眠会被境界勾出来才知道自己有这些所破需要修行。否
则听了很多大道理却不知道自己也有这些毛病。为什么历事?有真实体验。正确用功方式
是历事当下看到所破。离境的时候多多串习。对境当下再观察。一次次用功才知道心被一
次又一次 shape 才知道用功的效果。不对境就变成都是空洞的文字。

同学:谢谢法师。我提的问题是。假如我们之前没有练习没有揣摩。历事的时候很难练
心。想一千遍就不是原来那个人了。法师昨天的开示对弟子很多帮助。大大小小的境界。
先问我自己我要造什么业。这个业果见我仿佛被打到了一样。多想自己要造什么业会
hold 自己的冲动和不好的习惯。感谢法师对自己的教导。

法师:用一个比喻。上学的时候从来不考试。四年,六年。一次考试都不考。你不会学
好。考试帮助你学的更好。哪里不熟。哪里还不是很懂。每个礼拜小考。然后期中考。期

124
末考。为什么一定要历事。自己用功到什么程度。实际看到。一直学一直思考。不对境。
没有太大效果。也没办法学的很好。

同学:同意。好比背书。没有考的时候,背的不好。要考就会特别努力。那时候进步很
大。

同学:师父说不管他听还是没有听。下面这个境界还没有发生。是我自己想的。我的职业
是老师,教书。上课的时候,学生都有一台电脑,用电脑做自己的事。有些可能在玩电
动。有些讲话很大声。观察自己有没有起烦恼。有。但是这样会影响附近的同学。必须调
整他们。我很想他们听我讲课。不要打电动。师父讲的另外一个意思。我自己很平静去调
整。他们可能就乖乖地不讲话了。是这样吗?

法师:蛮好的问题。大家可以一起想一想。周一可以一起回答。先回向。

4/23/2019 二 #111 另类忏悔

同学:两个问题。第一段师父说不懂教理开始用功。盲修瞎练。老师强调闻思的重要。教
理的重要。我怎么知道自己听对了。我怎么知道自己在思维教理的内涵。我们都是用我去
揣摩。还是要以师长的一颗心去揣摩。我怎么知道自己是对的。六分三十秒。可以依靠教
理。可以实践。苦因苦果可以去除。当下已经感果。现在教理实践。是下一世感果。种下
去的因不是以后感苦果的因了。

法师:对错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愿意去探究愿意去思考不会觉得自己想的绝对是对
的。还有一分想学的心。这是长年学习之后慢慢培养出来的气质。常年学习五大论的学生
来说。经过对问题反复讨论。读了很多经典。很多讨论之后。学的好的会越学越谦虚才
对。越学越觉得想要去探索的习惯会越明显。而不是学越多自己都懂了不可一世。比喻。
一个瓶子。如果学的越多瓶子装的很满装不进去。这不是一个正确的学习行相。正确的行
相像稻穗越饱满垂的越低。你问的问题怎么知道自己对教理的了解对还是不对。没有所谓
的对还是不对。从你原本的认知。如果你学到,对或不对是相对的。相比于原有的认知。
学到一个更清净更完整。让你的认知向正确的方向更进一步。更正确就是对吗?仍然是相
对的。

同学:如果这样一个理路。初地菩萨相对于二地菩萨是不对的。还要继续向二地菩萨修
行。十地菩萨相对于佛还是不对。推动向前的动力。

法师:是这样理解。语言形容不会说初地菩萨不对。初地菩萨相对于二地菩萨有不足的地
方。比较委婉。初地菩萨的老师。跟她说你是错的。一般我们平常讲话不会这样讲。

125
同学:龙树菩萨说所有分别心皆是虚妄。凡是用分别心的思考都是虚妄。也可以这样引
申。

法师:这个虚妄。这样讲话的时候用在某个情景才会这样讲。讨论自性的时候这样讲才是
合理的。一般时候讲对没有基础的人会引起误解。只有在特别讨论自性的时候才会讨论。

同学:所以我们必须检别。我们用圣义谛的内容在讨论。

法师:两个人讨论圣义谛的时候也不必检别。只要两个人都有共识。如果每一句话都要说
我现在在讲有没有自性哦。这个对话会很啰嗦。重复的话会一直讲。如果已经确定讨论的
内涵是自性可以不检别。路过的人不知道有这样的共识会误解。般若经讲圣义谛。参与讨
论的菩萨们都知道。但是后人会误解。读般若经的人并不了解在对话的人彼此有这样的共
识。要讨论在我们作为路人甲听到别人讲话的时候需不需要理解别人在讨论之中是不是有
一些他们的共识是我们不清楚的。

同学:谢谢法师的开示。

同学:上师要我们依着经论去判断我的感受是不是觉受。可是经论上没看见这样的内容。
广论上有。菩提心的量是对一切有情生起独一爱子的心。我的程度不可能对一切有情生起
大悲心。就算对某些有情。也达不到独一爱子。在修到这个量之前怎么依据经论去判断。

法师:你先从前面开始修。为什么跳后面。

同学:前面业果之量。出离心之量。我也没有多少。师父说对业果有定解什么坏事都不会
做。业果的量我也到不了。无常之量。有时候一点。有时候没有。在没有达到广论所讲的
量之前怎么判断。

法师:修啊。三士道第一个就是念死。实修第一个念死。从成佛整体来说第一个要修是依
止法。依止法的量。信心。信心你能够修到什么程度。这个不管的话。三士道开始是念
死。念死的量没有后面不会有。

同学:我想分享一下。不知道是否上师所说的觉受。师父说我们为什么要修行。眼前这个
人带给我的苦受。他说三道四。我的习气会辩驳。从业果见去找苦因。原来我也对他做过
这些。以前觉得他怎么这样对我。现在觉得自己也有错。这是不是觉受。

法师:如果很真心的这样觉得我觉得是。通常。觉受不是大家想的那么恐怖。觉受比较广
义的说。就是只要你稍微用功心有转。体会到如理思维。能够想通。心能开。广义都算觉
受。你照着善知识的引导去思维。不要到什么量。能够用所学到的法去转心就会有觉受。
力量很强烈的觉受,比如掉眼泪,平常生活不常见。佛七会有。你用功已经很久投入了很
多心血。

126
同学:各种苦的当下沿着教理去思考。苦因是什么?灭除苦因。同学给我打电话。很郁
闷。探讨怎么除苦。我把上师这一讲转给他。可是他说我就是找不到苦因啊。他是房东。
想对房客好一点。好心得不到好报。现在房客要报复。我对他好一点结苦果。业果不是直
接相连。我就是找不到苦因怎么办。我跟他谈也找不到苦因。我能够知道当下的观过念怨
是苦因。可是真正的苦因要到成佛才知道。我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这样对你啊。还是苦因只
是原则性的讲法。肯定是自己以前的苦因感果。要去忏悔。

法师:要除现在的苦果。这可能有点难。把已经感果的苦果除掉。这个因在以前。

同学:他不知道现在这个苦果的苦因。很难过。找到那个苦因把他灭除。但是找不到。还
是针对现在的苦。忍辱度。安受苦忍。因为不忍的话苦上加苦。

法师:苦因有两种。现在不舒服。去增益。越想越苦。没办法有一个光明积极正面的想
法。面对别人伤害我。没有正面积极的想法作为。没有圣贤的等流。只能小人常戚戚。忧
悲苦恼。这是反省自己的造作等流。领受等流方面。内省的方式。菩萨说我没有偷盗的恶
业要善于总结,我把钱放在大马路上,也不会丢。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经历和感受。一定
是我有这样的恶业。苦因就是去忏悔如同他这样对待我,我曾经这样对待别人。我为了这
个去忏悔。忏悔的感觉。我自己的感觉。不晓得对不对。提供你们参考。遇到别人对我很
不好的时候,他在教我我绝对不可以这样对待别人。与其他这样对待我,我很生气,不管
生气多久都在浪费我的时间;他这样对我我很不舒服,不如把时间用来好好教育自己。花
很多时间想,他对待我的方式,我一定不要这样对待别人。以前讲你们有空的时间多思
维。花时间模拟我对到别人的时候。我要怎样做才不会做的跟他一样。如果没有在头脑里
面做这些模拟思考,有时候会做跟他同样的事情。情景有时候角色会对调。被伤害是很不
舒服的事情。以后我会站在他的角色。仔细想。那如果我没有先想清楚。我对待别人的方
式会跟他对待我的方式一样。可能我不是故意的。可能他也不是故意的。但是没有在心里
先盘算。所以他在教我预防犯这样的过失。离境的时候花很多时间去想。做事不要这样去
对别人。下次遇到类似状况才有机会现起。这也是忏悔。另外一种方式的忏悔。忏悔的
量。对到境的反应会改变。不然我对境也会伤害别人。因为我没有忏悔过。

同学:感恩法师。特别有帮助。苦境怎么实际的忏悔。以前就是拜忏。实际上具体点没有
抓住。还有一点。我会纠结在自己以前不会那么差的。怎么会做出这种事。我不会这么卑
鄙。

法师:这样想。想自己没有不如想自己有。想自己没有对自己不会有什么帮助。他有办法
给我带来这么大的痛苦不是他单方面能够成立的。我要是没有恶业,他再怎么伤害我也伤
害不了我,刀子捅进我的心脏,我都死不了。自己感受到强烈的痛苦自己一定有恶业。自
己曾经伤害过别人。第一念想觉得自己没有。花很多时间去想。自己难道会这样吗?真的
会这样。一点一滴抽丝剥茧。自己真的会有。这时事情反而会有转变。自己真的有那么一
点可能去伤害别人。对境会有一种释怀。眼前的痛苦会解决。想没有还不如去想。因为想
到有会释怀。

127
同学:弟子有理路。业增长广大。自己以前造过那么大的恶业。没有忏悔。现在感果。我
们看似今生还蛮好的。恶业种子比较小。可能是对具力业门。结果现在感果很酷烈。

法师:师父曾经被人家告上法院。大家都觉得这件事情很不好。对方无理取闹。为什么让
师父不愉快。师父本人没有不愉快。师父说。我们平时都很爱护小生命。屋子里面有蚊子
和蚂蚁。装起来室外放生。把小蚊子小蚂蚁装进容器。不是每次都成功。弄伤弄死。爱护
小生命的过程中会伤害到生命。会感得这种很莫名其妙的控告。以前发生这件事情的时候
师父给大家做这样的开示。多看一些因果故事可以理解如同师父讲的因和果之间有差距。
因看起来很小。果看起来比例不太对。生活实例确实告诉我们有这样的情况。

同学:很感谢法师讲到我们对境的苦集,不是过去已经感果的苦。分领受和造作等流。法
师刚才把自己修心的方式告诉大家。很感谢法师。弟子报告自己的学习心得。师父一句真
可惜。老师诠释出来。很多学员非常努力想修行没修出来修到岔路上去了。不可惜吗?前
面几讲都是连贯的。这讲把真可惜拿出来。自己的修行状况。我算不算用功。有没有在岔
路上。闻思最大时间就是全广。参加很多全广群组。提出很多问题。这个全广上课时间用
来做文字的学习。有苦。学不通。学的时候很散乱。这样是得不到结果的。老师用四谛的
教理让我们重新了解什么是教理。还把操作的部分,应做应止,都告诉了我们。操作层面
上,生活上实际感觉的苦,生活上的岔路。可以联系到最细节的每天全广的用功。运用苦
集灭道的道理就是闻思。我们就是在闻思。我们觉得我听那么多不在岔路上。听多之后成
为印象。对境会现起。但是对境不一定现起。这是正知里面,闻所成慧里面,检查自己法
镜内照的部分。自己的听闻轨理。广论上的教义不通彻,还需要继续学。全广就是在做。
不是岔路。对境做不到。正知不能成为自己的正念。闻所成慧不能和自己心续结合。对境
是过去造业感果。是做烦恼的奴隶。还是要修道得到灭的结果。根本在自性执我爱执的地
方。怎么拉回来才能沿着正理的思考生起如理如法的觉受。请法师教一下以全广的听闻为
例。检查自己的听闻轨理。还是要回到依止法。自己没办法验证。请法师多做教导。

法师:简单讲。不要那么急。太着急了。这个很长远的。前几天同学讲到一句话很好。今
勤瑜伽多寡闻,广闻不善于修要,观视佛语多片眼,复乏理辨教义力。我们所有问题都
有。不是四种之一。四种问题都有。不要过分着急。现在有机会学到可以慢慢去避免,有
正确的方法去避免。现在有幸可以多了解,可以一点一滴去避免。一起回向。

4/27/2019 六 #112 看起来美一点

法师:这段蛮有趣的。不知道大家会不会如老师说的听完有很多奇怪的问题。这个看别人
还是看自己会带出很多相关的问题。把学来的标准套在别人身上。继续想我们平时很容易
出现的状况。世间的标准本来就马马虎虎。活了大半辈子在社会价值观里面。大家都这
样。没有听佛法之前也就这样过日子。无始劫来求外境。以前没听过美好的标准一天天就
过了。学了佛以后听到很理想很美好的标准。现在觉得世间很糟糕。怎么什么都不好。学

128
佛学久了就自己躲起来。不想接触世间。能避则避。生活圈越来越小,走不出去。学佛有
很多进步吗?好像也没有。但是却越来越封闭。世间很多都不行。经济。政治。新闻媒
体。都不行吗。要求外境改变也做不到。无可奈何。只好自己躲起来。不晓得会不会从这
个角度去看。

同学:报告法师。刀刀见骨。确实发生在弟子身上。学佛之后和外面的关系慢慢减少。先
主动减少。后被动减少。偶尔和别人见面,自己也不好意思提出来讲一些观点。群组里面
的内容讲政治。就是绮语。我不参与。做安静的听者。我不要去造这样的业。完全是法师
描述的样子。大乘佛法要有度众生的善巧方便。和五年前相比有这这样思维。但是遇到还
是觉得不要参与比较好。弟子学了绮语之后回来说对方绮语太多了。结果造成反抗,对方
没有好好学广论。祈求法师在这一点上给自己明确的开示。怎样才是恰当。又能遵守佛陀
的教导。又能有善巧方便。

法师:谢谢你接话。你这样接话很好。这个问题再继续思考。会遇到另外一个问题也是非
常有趣的。照妖镜。看别人。学佛之后。没有学佛的家人和朋友会用更高的标准来看待我
们。你不是学佛了吗。怎么还这个样子。心里害怕,还是不要说我在学佛比较好。这个原
因呢,不知道是一下子做不到,还是没有心力做到像别人说的那么好。刚才我们用佛法的
标准要求别人,别人不配合,我们很郁闷。现在别人要求我们,我们也不想配合,很委
屈,很困扰。你们会不会有这个问题。

同学:报告法师。完全同意。法师把我们生活遇到的状况描述的淋漓尽致。

同学:再加一条,被迫只好装作很有修行的样子。

法师:这些问题都和这一讲的内容直接相关。是应用题。

同学:学了佛法之后,看自己,要求自己。很急躁。其实也做不好。也会有各种情绪出
来。算是相关问题吗?

法师:算吧。这一讲学到的相关概念会引发很多相关现象。没有很好的深入思考。

同学:我们学的是心法。其实我不懂什么是心法。心法是我们要认识自己的心。每个人都
有一颗心。自己的心我都不了解。别人的心自然也不了解。学广论之后。老师说学习自己
的内心。避苦。求乐。从自己内心来看。体会自己的问题。看到这个社会有隔阂。别人看
我们奇怪。我们对别人也不了解。要从自己内心来看这个问题。可以引发很多奇怪的问
题。内心的习气造成的状况。无始劫来一直的习气是如此。环境里面没有修行对我们影响
越来越恶劣。弟子开始看入行论之后发现很多人心的痛苦来自自己的心。我们就是要从内
心来找正确的方向。我们为什么习惯天天看别人不看自己。听闻就是要从这个习气上来改
变。看别人和看自己是相反的方向。因为听闻慢慢调整自己。内心修正不外照。不容易。
我们以前以后都看不清楚。需要有师长。师父说很可惜。这是很严重的问题。正法走向末
法,因为大家不对。现在知道原因走还灭的路。自己要先调整自己的内心。再难做也要

129
做。学广论之后有时去影响别人。家人觉得我们很奇怪。他觉得不要学。造成违缘。现在
我们改正自己。对方看得到。社会人士也看得到。这个人蛮正的。弟子觉得不会形容。一
点一点开始。影响别人。弟子参与义工去募款。真正修行内容要调心。历事练心的学习。
弟子感觉我们自己已经看到了要修正的方向。我们学员出去能够影响别人。募款一定要。
建设寺院。建设佛法的事业。如果大家有这样的共识一定从调整自己开始。我们好好努
力。处在这个环境也会知道出来什么差错。师长同行也会指正我们。弟子不会讲话。和大
家分享。

同学:弟子要分享。我以前学佛学到后来。不太管外面。苏联解体一个月我才侧面了解。
一心钻到广论里面去。后来要带大专班。跟别人没交集。什么话都没有。有一次 matrix
这个电影看了三场。陪不同的人去看。和其他同行讲到有去看电影。他说你还有时间去看
电影。我觉得讲不清楚。我们学佛法变得蛮狭隘的。接引别人不行的。

同学:我记得法师跟我们讲和表姐去看 matrix 电影。请法师指导我们。

同学:师父在备览里面提到我们受戒常常没有得到戒体。如果没有得到戒体就没有犯戒的
条件。可是如果别人知道你受了戒看到你有犯戒的行为会对佛法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虽
然没有戒体持戒仍然有功德。这一点变成我持戒的推动力。很颠倒。应该对戒的功德的好
要去持戒。现在为了不损坏别人对学佛的人的观感去持戒。我们并没有真正地从内心改变
自己,反而从外境去改变。请法师指导怎样增上。

同学:法师我可以再讲一些吗?我讲太多了。自己以外是境。心跟境的关系。最近很受
用。慢慢比较了解自己。摄类学学到心王心所。心所就是我们累积的业。也是一个障碍。
我们如果说能够开始修心。觉得错误越来越多。习气不能改,业障是其中一个原因。有次
上线听到您回答一位师姐的问题,您说要学习。可以慢慢消除这些东西。而且有一个更好
观察工具。不是每次都能听到这么好的指导。非常开心。请法师多多指导我们。

法师:菩萨戒本里面说菩萨与有漏随顺而行。我们现在学到一个更高的标准之后又学到说
要看自己内心。那看自己内心的时候又觉得说有点困难。真的看到自己又看到自己在这个
标准底下有很多过失。这个时候为了想要赶快看自己不要那么不堪,希望赶快变好。所以
找一个办法少跟这些外境接触。心跟这些杂染外境少接触,现行的烦恼就会少一点,看起
来美一点,没有那么丑陋。这些杂染的境还是避开,远一点比较好。

如果大家看广论上士道一开始介绍学菩萨行破支那堪布的时候宗大师引经据典讲了很多道
理这种想法可能不太对。因为要成佛是要智慧方便互相涵摄。要获得如同佛陀一样殊胜的
智慧不是单修智慧就行。不是像阿罗汉一样单修智慧。要在具足方便之下去修智慧,才有
可能让一个人成就殊胜的智慧。瑜伽师地论戒本提到。我们学到法镜内照道理之后为什么
会变得不太和外界接触。太急躁。太想要看到好结果。没有全盘了解。以为这样就很好。
其实并不是这样。在瑜伽菩萨戒戒本里面提到。菩萨在修行智慧断除烦恼的修行方式。对
到阿罗汉不想对的境去修智慧断除烦恼。面临容易生烦恼的境去断除烦恼所以断除烦恼的

130
力量才强。和阿罗汉在定中断除烦恼是不一样的。看起来都是断除烦恼。菩萨这种佛陀承
许的修法才是真正有力量的。

另外角度很清楚地知道。一个人已经证得阿罗汉。发菩提心。回小向大。开始这条回小向
大的路的时候就会发现他非常难以面对这些境界。他都是一个完全断除烦恼障的圣者。回
小向大的时候还是会躲进空性之中。一开始走大乘的修法远比阿罗汉单修空性的方式力量
要强很多。

法镜内照。不要以法绳人。不要在外境上求。学了以后会偏。偏到在外境上面逃避。不晓
得应该要在一定程度上在心对境上面历事练心。曾经有一天同学问历事很难练心。leave
me alone。让我有独思的时间。我才能练心。不是不给你自己的时间。也要学到不能够完
全逃避外境而修行。心不对境的修行和对境的修行是不一样的。不全盘了解会以为一样。
法镜内照生没生烦恼。没有对境心没有烦恼啊。对境会散乱会绮语会贪会嗔。法镜内照无
法接受自己。不喜欢这样干脆少碰为妙。但是之后再碰还是没有解决。师父教我们历事练
心。区别有历事练心的修行方式和没有历事练心的方式是很不一样的。想清楚之后才会了
解承担和法人事业的重要。有本质上的不同。菩萨戒本。有诸多过失和不理想上随顺而行
同时调伏烦恼。这很困难。但是才是走下去会成佛的路。这个道理广论介绍为什么学菩萨
行的时候讲到。

如果学佛之后别人会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我们。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很委屈很困扰。学佛
之后用这个标准要求别人,不会想别人会因此很委屈很困扰。但是别人用这个标准要求自
己会很委屈很困扰。在这个地方要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么有趣的现象。找到问题的根源
也许你就会豁然开朗。时间到了还有人要说吗?

同学:报告法师。因为法师说问题找到了就会豁然开朗。别人用高标准看学佛弟子。第一
个马上发现自己没有做对。当下很惭愧。竟然没有做好。第二个他怎么可以批评我们学佛
的人。这两种状况。从广论所学。第一种可以随喜自己。第二种也可以思考。请法师指导
怎样思考。

法师:你们可以多想想啊。

同学:问一个问题。法师提到瑜伽菩萨戒本里面的内容很开眼界。我们面对的境。调烦
恼。分寸怎么拿捏。对境生烦恼。不对境也不行。始终要面对。中间有分寸。有时要密护
根门。请问界限在哪里。

法师:这是好问题。所以你需要善知识。

同学:弟子最后很想分享。阿罗汉修到最后回小向大。对境不对境产生的调伏烦恼的力量
差别。法师你讲的豁然开朗。我不太了解。我不想再面对有些事情。有些事情好像找到位
子。这个位子就是不对境之后找到的平静。我找不到适当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有一点
点豁然开朗。是不是自己在选择的时候。用老师接班的例子。老师选择的路。一路走过

131
来。示现出来的。不是像我们一样。老师看起来很清楚在修行。流言风波。她示现是一种
豁然开朗。我不会讲。最后感谢法师。把这样的教授把思维的角度带进来。弟子很受用。

同学:法师提到大乘断烦恼比二乘更有力量。弟子想到几个点。第一般若经。看到生烦恼
的境的反应是发心。愿我的国土之中没有贫困和不持戒的人。另外一个想到上师去年请法
团开示。讲到我们的烦恼。然后讲到岛民很善良。不懂怎么从烦恼跳到对别人的观功念
恩。前几天法师带领我们学习这一段开示的时候,法师说师长带领我们的方式是直接趣入
大乘。看到烦恼。着在自己的感受。这是远路。真正对境之中练习发心看到别人优点。法
师您提到观功念恩换一个角度去看。有空性的内涵。这样累积广大资粮。也不舍弃有情。
最后才能走到成佛的地步。不是躲在山林中。修远离行。法师,是这样理解吗?

法师:也许是吧。我不知道哎。我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激发我们一起多多思考这些问
题。现观的很多问题上课也没有答案。要想很久也没有一个完美的答案。不是答案要马上
讲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同学:怎样看待菩萨才是真正断烦恼的方式呢?那个理路是什么?

法师:我是边学边讲。我也没有定解。我跟你们讲是边学边卖。我可能比大家多学。我讲
的话不代表我有这些内涵。把我听过的跟大家讨论。有些你听过的。不一定有想过。我能
帮助的就是提出一些问题跟大家一起讨论。把时间花在思考上更有趣。

同学:法师提到的断烦恼有大乘和二乘两种。大乘修的空性比二乘力量强。我们不可能同
时走两条路。理论现在要学会。我觉得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菩萨更有力量这一点,请问
法师您是怎么思维的呢?

法师:支那堪布就是说这些布施持戒。世俗谛的善行是不懂空性的人修的。懂空性的人直
接修空性。宗大师说如果这样,长劫修布施的菩萨头脑都坏掉了。花长时间修前五度的菩
萨。他们都是傻子。你最聪明。广论有这段。

同学:了解。宗大师破支那堪布那一段。

法师:最主要就是我们多多思考。不一定有答案。是思考之后内心有收获。答案不一定多
厉害。重要的是内心的感悟和收获。自己多多思考觉得有收获这样比较好。今天到这边。
一起回向。

5/1/2019 三 #113 就事论事

132
法师:昨天没有见到某同学。前几天她有问一个问题。讨论法镜外照的时候。稍微讲一
下。看到别人的行为会生气。自己的潜意识跟别人没有什么不一样。这个同学问自己不觉
得这样。平常就事论事。也没有情绪。也不觉得对对方观过。自己可能是这样。怎样做才
好。如果是这样,就没有观过或者照妖镜的问题吗?不知道怎么辨别。

在今天我们听的段落里面。有一个段落可以注意的。3 分 21 秒。提到一个观念。我有没
有在因果上越来越细心呢。就是胆子没有那么大了。我有没有注意到不要造口业。内心有
没有恭敬的现行。有没有诽谤别人。有没有非理作意。都是自己吃亏啊!而且亏的很大。
这几句话很清楚地标志出业果见的行相。

我们有时候会说。在这个社会上学到的一些观念。做事情要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不要
人身攻击。要理性。要纯粹讨论事情。不要在这个人身上贴标签。纯粹只针对这个事情。
这个事情有什么需要检讨修改的地方。学佛之前就知道。这种等级的观念不需要学佛就可
以学到。但是这个观念和老师描述的业果见有很明显的差距。我们其实胆子还是蛮大的。
没有越来越小心。我们没有去观察说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好像很理性地检讨事情。并没
有想到这样做后面会不会有报应。以后会不会吃亏很大。这样做下去没有业果见觉得很正
常。这样才对。不要感情用事。不要迁怒。比如颜回。别人做错不要讨厌这个人。纯粹讨
论这个事情哪里做错了。对于有业果见的人。在因果上面思考。我敢不敢承担就事论事以
后的果报。这是修行的一个问题。

同学:就事论事有什么果报啊?听起来,就事论事蛮中性的,好像不会有恶报吧?

法师:应该不是的。虚拟的情景。有一件事情。在一个工厂里面。一个员工动作有点慢。
业绩不太好。影响了工作的流程。我们就对这个人说我不是讨厌你哦。你负责的这个流程
动作不够快。我真的没有讨厌你。做个实验。我帮你计时。看你到底花几分钟。你看我真
的没有讨厌你哦。码表六分钟。大家都五分钟做好。为什么你要六分钟。假设有这样一个
情景。你不及格。扣薪水。我没有情绪啊。就事论事。假如业不会增长广大。轮回之中,
自己会被怎样对待。以前讲过一个故事。佛陀和舍利佛尊者和目键莲尊者出门。见到西瓜
田。口渴了。化缘。一个尊者去了,老太太完全不理他。另外一个尊者去了,老太太很欢
喜供养他。为什么有这个差别?

同学:过去生这个老太太是个杀人犯。押送行刑的路上,完全没有直接互动的情况下,一
个尊者的前生说罪有应得,另外一个尊者的前生说很可怜。

法师:过去生罪有应得。这个人就是犯了罪。照法律就应该杀人偿命。也没有多增加什
么。回过头来看学的这一段。并没有去考虑因果。会去想说对自己的造业很谨慎。

同学:这里的意思是不会有就事论事这件事情。不管意没意识到。对这个有情总有判断。
不是慈悲心就是烦恼相应。对事情不可能一点情绪或者反应都没有。行诸于身口。业绩
慢。内心实际上是观过的状态。因为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就会想帮助。为什么你这么慢。有
什么需要帮忙。不会是没有什么关系。就事论事是给自己烦恼的包装。

133
法师:不要讲包装。站在没有学佛的立场。学佛之后才有这些慈悲啊包装的概念。在他的
立场他觉得这样是很 ok 很对的。他并不需要考虑自己的内心有没有起恭敬的现行。谁会
想处理事情的时候内心会起恭敬的现行。

同学:人类还是会有基本的悲悯心。

法师:我没有恶啊。

同学:没有怜悯心。

法师:就事论事和怜悯心有什么关系?

同学:码表来测,处罚。就是没有怜悯心。

法师:这是应该的啊。

同学:就事论事还有很多别的解决办法的。比如左右两边的工位的人可以帮他做。比如管
理人员可以调配他的工种。不是只有这一种拿了秒表出来测试,就只是觉得他慢的处理方
法。

法师:我们现在讨论就事论事有什么不对。法镜外照。问问题的同学很有修行。她问分辨
不太出来和法镜外照的区别。

同学:在外面做事。不照着这样去做完成不了。跟大家分享。全广要用在全兼职的工作
上。每天听闻之后在自己的行为去看自己的行相。最近净智营和企业营在同一个地点举
办。跟着去场勘。在净智营负责医疗的事情。这个地方蛮冷的。那边的设备在维修之中。
不齐全。在山里面风很大。衣服穿多。维修的过程得到的进展消息。讲到后来变得很激
动。十分影响自己。我是一个很怕冷的人。今天我已经把自己的情绪放在里面。我来净智
营做什么。我很怕冷。去防范。地势不平。会崴脚。我到底在造什么业。我在帮助同修,
还是在观过。负责管理住宿的同学听到会不会很紧张。我是不是已经在数落他们了。回去
之后,同行的年轻学员说我们就把他当做露营,多穿一点。反省我到底在做什么。自己在
这个地方纠缠。两天。业增长广大。我以为自己造的是善业。其实是恶业。完全没有看到
别人的善。我很担心自己的苦乐没有看到别人的付出。对上师这一篇的开示。法师最近一
直提醒自己非理作意的状态。昨晚看到。用不同的心态去述说。净智营我们应该很高兴地
去。我觉得冷。是我自己造的寒冰地狱的业。这是我自己的问题。需要自已解决。谢谢大
家。

同学:提到就事论事。我想问细一点。以前曾经用很多人。讲究效率。对员工很 harsh。
因为不够效率。果报是什么。1992 到 2012,我开了二十年的补习班。前十年没有学佛
法,是蛮凶的老板。这样的业以前忏悔的时候都没想到。我有忏悔到吗?

134
法师:忏悔要得力需要清楚地知道要忏什么。具体的事情。总忏也有功德。没有针对自己
心里面觉得做错的事情。就没有针对那个恶业忏悔掉的效果。忏悔一定要知道自己在忏什
么。如果自己没办法清楚地现起要忏什么。这个也可以忏悔。很愚钝。连自己哪边做错都
不知道。后来哪里做错就清楚地现起。慢慢地浮现清楚。这种经验修忏悔法的人有。针对
自己现不起而忏悔。会慢慢浮现出来。

同学:谢谢法师。关于就事论事。对等流果和增上果都会有影响吗?

法师:都会有。可以自己去想说自己会遭到什么果报。人与人之间的果报。我们对众生。
上士道讲自他换。我们对众生怎么做。众生也会对我们怎么做。230 页。我等于觉窝有情
颠倒行事,有情于我等亦当如是行。这种你要去想说。会生起追悔心思维因果。我是怎样
对待别人的。别人也会这样对待我。蛮容易去想的角度。以前听过。好久好久以前。某同
学说。广论班班长带的不好。导致班员流失。即使客观事实不好。你也不可以这样想。因
为这样想,以后你也会变成一个带班带不好班员流失的班长。同样被别人看不起。业会增
长广大的话就是更加不可想象的果报。把事情反过来。角色对调。遇到不会带班的班长。
导致班员流失。不能沿着这个事实去想。轮回中你会是那个人。

同学:我为什么会成为一个带班带不好的班长呢?假如我有一百个念头。一个念头我想这
个班长带的不好。人员流失。另外九十九个念头我想的都是我怎样成为一个更好的班长
啊。

法师:以前师父叫大家看的一本书。死亡奇迹预言。一个人被闪电打到了。看到前半辈子
做的事情。回顾前半辈子。回顾的方式不是只从自己的观察角度。跟这件事情有牵连到的
所有人的感受都可以看到。他说他之前曾经当过军人。用枪把一个人杀掉。不止看到自己
杀人。他还住在被杀的人视角感受他的心情。以及被杀的人的家人朋友的心情在濒死经验
的过程中都能感受到。我们讲说,中阴的时候,有某种程度的神通。比起你活着的时候困
在自己的身体里面。死掉的时候能够观察的会多很多东西。原本你不知道的事情。你都知
道。你要怎么面对。当你投生到地狱。地狱有情知道自己是造了什么恶业才投生到地狱
的。这些点。沿着这几个点去思考。昨天和前天提到。具力业门。心跟外境彼此之间的关
系。为什么具力业门是具力业门。大概就可以了解。活着的时候对父母很不孝。在受局限
的观察感受不到父母的恩德。死的时候情况会不一样。死的时候对父母造的不孝顺的业。
不仅回顾自己的观点。还会回顾父母的观点。中阴生会感受到父母所有投在自己身上的功
德。死掉的时候会全部都知道。所要承受的那种面对自己对父母所做的事情。第一手了解
父母对他所做的一切的反应。这种落差的感受。

同学:我有一些事情需要澄清一下。重点在于做这件事情的心态。要不要就事论事。我是
负责管理资财的。我遇到事情我不去说的话。中心会变得很乱。这变成我的失职。我没有
做到自己该做的事。如果担心自己讲出去造了恶业。这样反而造了更不好的业。

135
法师:我没有叫你造更不好的业。我也没有叫你不说。不是说或不说。业。不说不代表是
好的业。

同学:死亡奇迹因缘。弟子理解了。我们在就事论事的时候要考量自己的言行在他们身上
产生的效果和果报。看到一个人做错了。要关顾他内心会不会受伤。以前只是在事项上。
没有受伤。听到我这句话。就是会伤害。没有善观缘起。这是我没有智慧的缘故。我是佛
就知道这个有情的状况。要考量业果的概念。广论班班长不好。本来很努力地做好。听到
这种言语。很受伤。这是我们要承受的果报。

法师:是啊。230 页。我们对众生做什么都会回到自己身上。自他换要以别人为优先。要
把自己放最后。把考量别人放在前面。把考量自己的优先顺序放在后面。如果我们能够这
样做很早以前就成佛了。不会等到现在。

同学:通常我遇到的问题。不是为自己考量。而是多方不同的声音。各自有各自的立场和
考量。都要摆平。不可能做到。

法师:希求一切智智。

同学:但是我没有啊。

法师:客观事实我没有。不能沿着这样的思路一直思考。要希求一切智智。

同学:可是事情还是要解决啊。那个人这样讲这样不对。这个人这样讲那样不对。我站在
中间。里外不是人。

法师:大家对广论可能不熟。师父在广论里面讲。不会说话的两头搬。会说话的两头瞒。
你是和平大使还是挑拨离间。如果 a 来跟你说 b 不对。b 来跟你说 a 不对。你每个人都说
对对对。这样就是挑拨离间。如果 a 来说她的想法。想办法可以劝她往 b 的想法靠近一
点。如果 b 来找你说她的想法。想办法劝她往 a 的想法靠近一点。a 和 b 因为你的这种圆
融。不会那么对立。越来越愿意靠近彼此。虽然你里外不是人。最后 a 也比较恨你。b 也
比较恨你。你就有功德了。因为你考虑的是别人。不是自己。

5/9/2019 四 #116 听闻轨理

同学:我记得制教才需要自己去做。就算化教不需要向内调伏。结果也这么差。去恶趣。
这还不如不听闻。听闻了佛法结果还堕落了。

136
同学:这里上师讲的行相是只是执持文字。我就是这样的习性。可是强调只闻思不修。这
好像和广论相违。那个闻没有到闻慧。思更不要讲了。错误的闻思行相是什么。和上面同
学问题相似。

同学:我想要问的问题。大家都想要学习佛法。但是没有照着做。生死的时候没有后悔。
没有去找另外的人去学。这样也会去恶鬼道吗?都已经会去听闻了还在追求什么。卖旃
檀。从来没有用过。

同学:可是这样子更差哎!学了很久佛法,遇到生死问题,连窝儿都不动,也不去寻找解
决办法,这连希求心都没有。比那个学了很久,临死去山林里面实修的人差好多。人家好
歹还有希求心,想要解决生死问题呢。不过也不必太担心啦。去了饿鬼道还是做鬼王啦。
待遇没有那么差啦。

同学:这讲听了非常震撼。为什么固执执于闻思。溺水的人却渴死。有这样的因相。重点
在内照。没有内照。当做文字。比方说身体不太好。去补一下营养。其实身体不好是伤害
别人的果。用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其实是把听闻的内容抛弃。赶快找营养。遇到老死
的问题。跑去山里。学畜生道的法。为什么会这样子?学习到杀生会有这个问题。家里出
现蚂蚁。学了佛法让自己遇到这些问题。我更烦哎。本来可以很简单的解决掉蚂蚁的。没
有内照。心很烦。以前学的东西是让我更烦更痛苦。日常生活苦很强。就另立一个方向。
以前学的就忧悔。

法师:好像很快就开始研讨了。有人要回答吗?

同学:这个毛病。刚学佛的时候当做知识学。从不知道到知道。像海绵。一直学知识。碰
到师父。才知道要法镜内照。调伏自己。从知道到改自己的毛病到做到。看我自己和大部
分人都有犯。师父老师强调。不要当做知识学。第二个问题化教。学的时候这是化教。我
讲给你听。听不听在我。这样太可惜了。不是拿来做知识。不是对照修改自己的心。更何
况。祖师大德。针对我们现在的毛病。绝对不能犯。等到你最后发现。没有离苦得乐。生
大忧悔。掉到恶趣去。

同学:前面大家问为什么听闻佛法不修会这个样子。其实就是吃错药了。把药搞错了。当
然为什么会把药搞错了。是因为没认出病来。药虽然错了。但是一直吃。吃了十几二十几
年。产生了错觉。好像自己的病变好了。其实根本没有。自己不知道。更糟的是。遇到了
跟自己习气一致的人。结果大家一起吃错药。彼此在吃错药的过程之中还互相随喜赞美。
所以吃错药的时间就越发长了。等到生死问题真的出现,才发现原来吃的错药没有真实作
用。自然就要去找别的有用的东西。

同学:闻思很用心。现为教授。身心上面。很苦的时候没有想来用。走错了路。对于闻思
的内容不相信可以离苦。受了苦。忧悔还毁善。愚夫。到不对的人那里去求教。不善于修
要。前面听的都是错掉的。谤法。以前不知道这么严重。弟子也这样。口耳之学。支那和
尚。把自己走到错误的路上。

137
同学:为什么只学佛法不去修。会堕恶道。因为学到一半觉得所学没有用谤法。因为谤法
而堕恶道。不是因为经论而堕恶道。化教。用了就得到好处。不用也得不到坏处。不用还
是堕恶道。跟学是没有关系的。广论说闻也在修。闻思就已经在修了。支那和尚修禅定才
算修。只会在闻思的阶段。在闻在思还是在修。要修到禅定才算修。这辈子我只能靠着净
智营的内涵才能不堕恶道。依着广论我怎样才能得人身。这可能是净智二的内涵了。

法师:前面同学提到说今天所提的种种过失是根植于没有信心。这要打一个问号。我没听
到跟信心有关。有待商榷。如果我们去多思考一下。道理大家已经了解。广闻的结果是这
样。

广论听闻轨理时讲过。古时先贤大德非常慎重。现在的人。以宗大师的时间是当时的人。
太多人不了解。宗大师现见此极大教授。看到这非常关键。就算是六百年前的人根本不了
解正确的听闻方式。心未转故。听闻的时候心要随转。师父说听闻随转的关键在思维。大
家听过很多。没有随转。如天成魔。宗大师在听闻轨理的时候为听他开示的听众已经讲好
了。有这样正确的学习方法之后再来学。师父带子里面也是当场跟他们说你没有准备好不
要来听。

大家提到闻思修。如果真的要听对要照着听闻轨理去听。病想医想于殷重修起疗病想等
等。断器三过。三过之中的污器。听错了。误会了善知识的意思。并不是讲一个很美的道
理。不是乌托邦理想国的世界。用照妖镜听成这个。佛法讲一个外在的东西。才会去看别
人。天下都是妖魔鬼怪。

正确理解善知识的意思。所得到的闻慧是指什么。不管是所立法。还是各种法相名词。全
部是在指导内心。把摄类学当成教人如何辩论。还是宗大师在阐述众生的烦恼。课本一
样。这两种学习方法趣入不一样。跑马。方向那边。开跑朝另外一边跑。讲跟今天进度类
似的概念。

刚才同学提到闻思也算修。我们也在修。有待商榷。

不完全错。闻思修三者都是修。一个确实跑向所示跑地的情况。正确的情况下才能说闻思
修都是修。修要修闻思所决定理才把闻思含摄在修里面。如何研讨广论。如果听闻的时候
就没有种下要修要结合心续的种子以后怎么会有结合心续的果。这其实就是在讲听闻轨
理。听闻之前。听闻的前行要有一个正确的动机我之所以来听是要拿来修的。这样才能把
听的东西变成之后要修的东西。不能说只要在闻思就在修了。

因为广闻不善于修要。顽固地耽着于闻思。对于经论努力闻思。听闻的时候是污器。等起
心有过失。动机不是为了修来听的。这样的闻思不能被含摄在修里面。

打算修的闻思才算修。

138
把闻思归于修有什么不对吗?因为我修的时候要修闻思所要决定的东西,在这种概念下把
闻思归于修是必要的。不然空空的。修正确的。闻思决定的东西。把闻思归入修。把闻思
修看成整体。不可能有一种修不包括闻思。在这种前提下宗大师说这样的作业流程下闻思
也要包括。

所以不是只要有闻思就是有修。修必须要修闻思所得到的。照克祖杰尊者所述。不是这种
状况。一开始不是为了修。等起心有过失。没有闻所成慧。得到很多道理。美妙的道理。
听了法喜充满。书本一合就还给书本。没有法相理解的感悟。因为吸收了很多知识。道德
标准很高。佛法的逻辑很美。得到第一等格西的也有还俗的。辩论太厉害。连续几年冬季
大考里面都是前十六名。这么聪明。以后不信三宝。思辩非常犀利。福报很大。记很多东
西。逻辑厉害。有闻。闻所成慧不一样。思。理路非常深广。像下围棋。怎么辩都赢不
了。不是思所成慧。对内心邪宗。各种借口理由例外。困难。跨不过去的点。一一加以解
决。生起定解。还俗的格西。有闻思。和研讨出来的闻所成慧思所成慧不一样。反成烦恼
助伴。

同学:听了法师这个指导。这里面最大的关键除了对善知识的信心。还要依止善知识。除
了听闻轨理错误。对自己过去的闻思产生忧悔。想用支那堪布不用作意的方法去修行。像
法师所说的,不是只有信的部分。等起心错误。毁善。听了错误修法。走到错路去了。请
法师指导。

5/11/2019 六 #116 如何修要

同学:广闻不善于修要。不善于思维是不是原因?

法师:思维不够可能导致广闻不善于修要。但是是不是所有这一类都是因为没有思维这就
不一定。如果说是因为不思维的话,师父说听闻随转修心要,要怎样随转的关键在思维。
通常我们听了之后心是不太会转的。听了心里就转是过去生有修过听到启发马上就转。过
去生修过的缘故。如果听很多心不会转,会越学越辛苦。不思维导致这种结果。这句话也
不尽然。总的来说用听闻轨理去包涵会比较全面比较广。囊括比较多的人。只是讲不思维
的话能够包含到的人数不完整。有理解吗?

法师:还有人要问吗?好安静。都没有人要问。

同学:上师引善知识的话。为什么会堕饿鬼王呢?因果怎么连?

法师:可能堕落的地方很多。饿鬼是其中之一。饿鬼王听闻佛法很有福报吧。曹彬听一座
法好像也没做什么就做大将军了。

139
同学:问题。非常顽固地认为经典之中没有修行的扼要。我相信大家都不会怀疑经典中没
有。但是我们被习气绑住了。我们虽然没有怀疑。但是不熟悉,所以不会用。没有怀疑的
话是一样糟吗?也要堕饿鬼吗?先相信再去学习。我们是这样看自己吗?

法师:言辞上怎么形容的问题。

同学:学了不愿意去用。就是怀疑吗?

法师:这个句子在中文翻过来比较难懂。怀疑这个词有点模糊。甚至不曾怀疑诸大教典中
有如是修持扼要。不曾怀疑这四个字解读成肯定。与前后文意思相反。怀疑这个词。正面
的怀疑是 suspect。不是 doubt。不曾怀疑。连诸大经论中有修持扼要这个想法都没有冒
出来。觉得可能有。和 doubt 的方向是相反的。中文没有正面怀疑和反面怀疑。正面怀疑
是什么词呢?揣测。揣测这个词恰不恰当。到不到位不确定。甚至不曾揣测诸大经论中有
如是修持扼要。这句话在说。如果在克主杰尊者描述的整句话看起来的话。顽固一心耽着
闻思的人。就是我们之前讲过的学者。没有闻所成慧。可能就是非常厉害。甚至可以考到
第一等拉然巴格西。但是不信三宝还是会还俗。纵使拥有名望的飞幡。不是有修过又放
弃。是从来没有修过。看起来是这个意思。

同学:昨天我有想到。it never came to my mind. 我的问题是我们学广论的人不会怀疑


经典里面没有修行扼要。我们就是不善于修。不熟练。

法师:很少思维的人。听过就听过。书本一合还给书本。没有自己花功夫。没有花时间去
思维所以心没有转。你讲这种不是克主杰尊者讲的这种。我听懂了可是做不到。觉得自己
很差。很沮丧。

同学:广闻不善于修要。过患。教理没有现为教授。真的做到不容易。不断串习。才生起
一点感觉。为什么?着重在文字上。刚开始学佛法的时候。觉得佛法很美文字很美。当文
学当哲学。从来没有想到佛法是用来转心改变对生活的态度的。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多的过
患。执着在文字上。刚才法师提到听闻轨理。听闻轨理和弟子相都需要做好。还有一点。
听闻前的意乐。上师讲全广每三四卷都会来一段策励听闻动机。有没有大乘发心。前行意
乐要正确。正行才能得到更多。甚至上师还说广论研讨班是蓝色星球上的伟大奇迹。全广
共学也是奇迹。想到这些师父上师法师殷殷勤勤带着我们,觉得非常感恩。我们非常顽
固。靠着师长调整到正确方向。否则十字路口都不知道哪边转。现在对生命的方向感非常
明确。很幸运。师父上师说学佛要成佛。学佛要拿来用。讲到弟子相。断三过。最容易犯
的是污器。没有人提策顺着自己的习气走。永远只听到自己想听的。研讨才发现。细微而
严重。佛悟道之后第一部讲华严经。舍利弗如聋如哑。过去生没有种这个种子。直到佛最
后讲法华经。很多大弟子走了。他留下来。佛授记他也成佛。供养恒河沙数佛才行。污器
永远听不到讲的人要讲的东西。这个人到后来觉得广闻这么多。大难来临。怀疑。不是正
向怀疑。不太可能回去找善知识。为什么会找一个跟听闻都不搭嘎的人去学。听闻这条路
走到瓶颈了。所以一定要换一条路试试。这只是听闻的一个阶段。还是相信了这个人。今

140
天我尝试另外一条路。不是谤法的心情。是不是 allowable。他为什么会最后走上这条
路。这条路不 work 最后说不定走出一条中道的路也说不定。是不是这样呢?

法师:为什么会走上那条路。看到那种今勤瑜伽多寡闻的人。寡闻就是不知道怎么修。所
以没有用。可能会尊敬。仰慕。看起来很认真修的人。因为自己没有认真修行。才觉得值
得依靠。

同学:这样不见得是谤法。

法师:他已经在谤法。他学的是法,觉得没有用。觉得自己学的是没有用就是谤法。

同学:曾经一位师姐往生。她先生说她很可惜,学了这么多年广论,都没有学到空性,就
往生了。了解了空性能够有助于往生更顺利。学了这么多。最后没有对于空性的了悟。死
苦逼迫的时候,所以就去坐禅。帮助他在往生的时候有一个好的去处。

法师:不需要空性。往生有皈依就可以了。

同学:广闻不善于修要。重点在不善于。112 讲 113 讲。广闻一定有目的。从听闻开始。


所要达到目的就是要修行。里面有很多次第。法师讲听闻轨理。上师说听闻之后把所了解
的去验证。听了之后要紧跟着验证。怎样去验证。把听来的教理在内心中去实践。我们一
直说法镜不是外照。是内省。甚至说犯了毛病。讲不出来次第。甚至都怀疑经典之中没有
修持扼要。顽固到都没想到。修行有修行的方式。经典有经典的方式。这是弟子看到的。
请法师指点。听到要验证。内心。看不到。如何去修要。真的是需要善知识的指导。法师
一直引导我们要思维。法镜要内照不要外照。我一直思维法义。和平时做事的行为带不
上。这星期一件事显示弟子十分愚蠢。浴佛法会。康乃馨供养。东湾在做。很早就开始。
三个礼拜之前就完成了。做的很漂亮,放佛堂。随着时间越来越近,很多作品也出来了。
投票。什么叫自省内心。自赞毁他。我们都是投自己班上的。每个人来参加比赛。每个人
很用心在做。忆念师长功德。忆念母亲恩德。参展班级开始六个,后来十六个。投自己的
票。很紧张。不知道能不能得第一名。这不就是自赞毁他。学习大乘佛法把好的给别人。
投自己的票。违背。自赞毁他。我在每一个时刻之中都在自赞毁他。和同学分享。能不能
得奖不重要。有人得第一名。就有人得最后一名。没有人喜欢得最后一名。我也不喜欢最
后一名。我想把第一名第二名供养出去。浴佛法会。要身语承事。财经供养。好好供养师
长佛菩萨和各位同学。不晓得对不对。请法师指点我们还可以提升的地方。稍稍想自己的
行为的时候,如果没有这样的学习是没法用心的。广闻不善于修要。不善。顽固的想法。
这个善真的是需要善知识的引导。八地菩萨都还需要佛的引导。

同学:我一直想问一个问题。最后老的时候被老苦追捕。人生大考。死亡。会不会后悔。
会不会害怕。我的年纪已经老了。病慢慢出现。离死亡越来越近。我也害怕。继续修行。
就不会害怕。第二个问题。五分三十四秒。最后发现所学教典没有帮助。还要抓住一个。
广闻不善于修要。他知道这个问题存在。这句话是不是针对他来讲的。

141
法师:一般人应该也是这样。其实也不要讲广闻善不善于修要。到老到死。就是会害怕。
会不知所措。会担忧。因为是一个未知。

同学:这是一个未知。法师讲的真的是太好了。我们说修行。我们多半从恶趣来。修行这
条路没走过。

法师:不用讲从恶趣来。外面的人不这样讲。学佛的人也不一定相信自己是从恶趣来。

同学:我们在轮回里面没有去过很多地方。

法师:轮回里面没有一个地方你没去过。出离轮回你没有过。证得空性之后就不会退失
了。

同学:我们没有去过,要仰赖善知识。

法师:前面同学说想证悟空性,往生顺利圆满,所以临死去另外找人学习。想要证得空
性。不需要证得空性。广闻不善于修要。没有说你要证得空性。证得空性才有脱离轮回的
把握。广闻不善于修要。这一句话的相反。有修要。曾经有过修行的一点点正确的进步。
不需要谈那么高。你听闻多少你就去实践。当下就知道。师父说念佛能不能念得去,这句
佛号的当下就知道。这句佛号里面有没有皈依的觉受当下就知道。不需要多高深。

亲近善知识。听闻。有做到一点点当下就会有感受。有做到调伏自心。当下就会有感受。

举例。上一讲全广提到慢心。如果你仔细去阅读经典讲的慢心。主要在讲比较的心态。我
们在研讨要去除比较的心态。某同学问了一个问题。应该不是把比较全部破掉。比较是中
性。思维佛菩萨的功德。也是比较外境。

这个问题可以分两方面来讨论。关于慢心。比较心。就事论事只谈这件事情。可以分成两
个角度。第一个如同某同学所说。比较这个观察的动作不是要全部破掉。如果全部破掉会
破太过。变成对外境全不观察。站在某同学提问的一方。的确不是要把比较全部破掉。比
较之后正确的心态是什么。这是第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但是在讲这件事情。不一定照
这个方式。特别强调比较心不对。因为要把这个解决掉。有这样的意图。强调要破掉。也
是有他某些情况的必要性。

这个可以找一些其他的例子。比方说备览。五十四页。提到说。大乘和小乘之间有两种看
法。像华严经。般若经。很多大乘经典。站在破斥小乘立场来描述这件事情。华严经讲到
二乘阿罗汉听不到大乘经典。会去走二乘因为魔来干扰让一个菩萨走二乘。二乘是邪见。
某些情况下要强调。用这种破太过的方式。目的是引导一个人去看到这个问题。这时不会
站在心平气和的角度。因为要听众改过来。不会像法华经,中立态度,小乘是大乘的基
础,小乘不能不学。

142
同一件事情有两种解释方式。看这两种方式适用。对谁讲。耽着小乘的人。用心平气和的
方式。他觉得自己还好。没有很离谱。那就没法改变他对小乘的看法。对于听了大乘法之
后对小乘起了轻蔑心的人。理解被前一种引导发挥作用。完全不想学小乘。把他拉回来。
用中立的态度。小乘是要学的。这是之前讲过的内容。

某同学问的问题。同样道理。人与人之间比较竞争导致的慢心。比较这个动作没有好没有
坏。不是不要比较吧?分两种。这个人本来是很爱比较。宁可破太过跟他说比较都不对。
用心平气和的方式。比较没好没坏。看你怎么用。他就改不过来。强烈说比较有多错误。
他被七种慢轰炸。动摇了。比较不好。如果是乡愿,痴呆状修行的人。才跟他说不是这
样。像某同学那样讲。比较是需要的。比较的心态怎样掌握。这件事情可以有不同的引导
和解释。

我现在要讲的东西。当某同学这样跟我讲。我说比较心需要破除。某同学说有必要吗?比
较不是完全错。她提出这件事情。在唱反调。她讲的角度和我不一样。她讲的角度对我要
讲的角度是有危害的。两个例子。大乘小乘。比较。两种不同角度听起来不一样。对我来
说。有一种她在跟我唱反调的感觉。当下有这个感觉。这个时候会不会出现广闻不善于修
要的情况呢?

讲到慢心。她这样讲的瞬间。她描述的瞬间。我可以感受内心是不高兴。她讲的和我讲的
是反的。我要讲的是比较心不好。她提出她的想法。以前我的带班经验。马上问为什么你
要去维护比较心。你为什么要去为比较心辩护。提出对比较心有利的观点。你是律师。你
在提供有利于他的东西。我现在是要把比较心定罪的人。在那个瞬间。我心里不高兴。因
为她变成我的敌人。我跟某同学站在敌对的阵营。她讲的跟我讲的不一样。她是敌人。我
的心里会有不喜。

遇到这个境怎样调整。我能不能够察觉。以前有没有思维过不喜和敌对是不对的。还是我
不知不觉就继续让不喜和敌对继续下去。所以我要把立刻想要反驳某同学的话先吞下去。
怎么样面对某同学现在提出的观点。跟我不一样。怎样面对这个境界。再来就是说。换到
她的观点。把更完整的讲了一遍。为什么要这样做。当下不要顺着自己的感觉。师父说你
用法。念对佛号当下一念就知道。我愿意转过来。换到皈依的内涵。三宝的内涵。我内心
不喜和敌对的感觉很快就不见了。我自己常常跟你们这样讲。要恭敬地听别人讲话。我愿
意照我自己经常讲的大道理这样做。心里很舒坦。我不知道对方是谁。我也不晓得他是不
是佛菩萨。她是不是正在帮助我热络这个课堂的菩萨。我这样想会变成我和他是同一国。
她为我增加了课堂多样化元素。全广变成多样化。更热络。不然这个课堂会很冷。当下心
中快乐很多,这个转折就是很好的转折。而不是不开心。如果我一直抓着自己的观点。好
像今天我要讲的东西。没有讲出来。因为有一个人来搅局。后来整个感觉就不是这样。

广闻不善于修要。到什么程度。所学的东西当下用。很快觉得所学的佛法是不是有用。很
小的东西就可以知道。前面康乃馨的分享也类似。大家分享很多面对境界转心的经验。皈
依法当下感受就不一样。不一定要到空性。亲近知识轨理。如果能够对自己的善知识生起
信心就已经有不堕恶趣的好处了。真的不用讲空性这么深奥的东西。修行从发菩提心开始

143
三大阿僧祇劫。为什么眼前这辈子就要走到八地菩萨的境界。这种着急的心态。师父和老
师提过很多次不要着急。我们从来不曾怀疑这是修行扼要。不要着急。学佛不要着急。就
这六个字。我们是不是就犯了克主杰尊者所说的,从来不曾这样想过。这六个字。原话可
能不是这样。简短讲。真如老师常常提到。师父也常常提到。我们很少想这是修行扼要
吧。所谓修行扼要。平常对到境界的时候会不会用这种看法去看。这种想法去想。

今天可能占到大家很多时间了。

同学:正听正思维。很高兴听到法师讲的这种道理。

5/17/2019 五 #118 无限生命的量

同学:在无限生命中建立对师长的信心。这样就是拉到无限生命的层次去考虑问题。

法师:建立无限生命的见解需要动作和时间。如何研讨广论提到。太往前去。跳过了建立
的过程。现在只是听到而已。其实并没有建立。

同学:法师这样子讲。其实是听。触发了我想要去听的动机。亲近善知识如理听闻。这样
听闻。听佛法内涵是要去思考的。

法师:刚才是讲无限生命。要如理听闻。否则师父讲无限生命。听过觉得对对对。现行却
直接相违。内心并不承许。可以讨论。自己的感受究竟是什么。

同学:法师。我的 brilliant discovery。无限生命有两种思考方式。一种是无限生命,


多生多劫,无限的过去和无限的未来。另外一种是去想上一生是什么样子的。师父说学广
论不是三生五生的。假设我们上一辈子仍然是汉人。法尊法师 1935 年从仰光回国的船上
完成广论的汉译。所以在那之前是没有中文的广论的。假如上一生就学到广论。这意味着
1935 年左右的时候我们一定在北京。

法师:上一生学广论有很多方式。比方说藏人。比方说清朝的时候。皇室学到广论。

同学:上一生必须要在地球上吗?

法师: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可以看等流。天人菩萨等流就可能是从天而来。

同学:用无限生命来思维观察。上班。三十年。四个医院。八个老板。老板评语。非常能
够配合别人。我非常不喜欢这个评语。我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护士。自己内心很过不去。营
队里面要配合别人补漏洞。这是我的习气。才从别人的手中看到。这个习气是无限生命里
面带来的。我一定要独当一面。这是一个好的习气。是多生多劫努力而来。从时间和秒来
看。有明天这个概念。因为我们已经活过今天。当下在今天。今天变成昨天。明天变成今

144
天。无限生命无限希望。亲近善知识如理思维一定可以达到。是不是这个思维方式是对的。
在自己生命中找到更多的无限生命的思维角度。前世今生。我看那本书的时候碰到师父。
我很惊讶。跟大家分享。

法师:前面同学,你要不要继续讲下去?

同学:若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知后世果,今生造者是。前面说上一生不在地球上。
其实不太可能。我们的果相前后几生差不多。不太可能有巨大的变化。法师说的藏人确实
有可能。上一生在藏区学到广论。如果是汉人。1935 年附近的时候一定在北京。可能经
历着很多历史事件。段祺瑞。袁世凯。卢沟桥。等等。这样想想,上一生就和自己特别
近。无限生命不再是虚浮的描述。

法师:下一生也很近啊。

同学:假如明天就是下一生,我还有很多很大的恶业,反复串习的习气还没有改,那怎么
办呢?

法师:所以思维念死无常和暇满是很容易生起精进修行的心的。就是你说的“怎么办”这
三个字。

同学:蛮悲哀。前世不知道后世也不知道。自己也不了解自己怎么变成这个样子。无知这
两个字是自己的写照。上师教我们很多法门。拜忏。我这个年纪的人。早上的课。上师师
父的话。这么清楚。细节。不得不相信。抓住最后机会赌一把。以前好朋友。亲戚很和睦。
这些东西都失去了。很多东西都变质了。造了很多不好的业。把坏的习气忏掉。重新造善
业。把亲情和友谊再带回来。觉得有希望。

法师:这一生如果遇到什么不如意的事不一定是这一生的恶业。要反省。避免来生会令我
们痛苦的事情。如果直接归结成这一生的恶业太贸然太没有依据了。这一生可能是过去生
造的恶业感的。思维方式不应该是这样的。这种思维方式让人心力沮丧。这一生的恶果是
反省改善的力量。下一世不会有类似的让我痛苦的事情。

同学:对同一个人而言。朋友和亲戚呢?

法师:这一生遇到的好的眷属。也不应该归结于今生所造的善业。教理上不会这样讲。很
有可能是过去生的善业带来的。

同学:前后世是一个很大的坎儿。无始无终就进入渺茫的状态。家长班。人生目标。怎么
度过。本来嘻嘻哈哈的。三岁小孩。飞行员。一片沉寂。冲击蛮大的。下课说还在思考。
自己的生命经验不一样。如果只有这一次生命。有什么意义。接触无限生命。师父的法音。
很熟悉。他的声音伴随自己。和研究生导师特别像。学到这几节。无限生命的概念。以前
思维过。蛮相应的。一接触的同学。资粮不够呢,还是见解的缘故。学一两年。都还过不

145
去。那是要慢慢给这些同学累积资粮呢,还是怎样帮助。宝华开始也是不信。现在即不接
受也不反对。

法师:我们自己先能够接受。能够建立。我们自己忽略了建立的过程。一开始就想跟别人
说操之过急。彼方便生因。不现彼难宣。我们没有真正建立无限生命的定解。没法帮助别
人建立。

同学:我觉得自己还蛮相信的。

法师:我选择我喜欢的。比如人要乐观。比如印象派还是写实派。纯粹喜欢自己的选择去
相信。随便什么主义。不是此处所说的建立。建立用正理和逻辑去分析。透过理智。分析
出来无限生命是错的。就要说是错的。

同学:无限生命。看师父推荐的书。对自己很有力的理路。没有前世心续不可能蹦出来。
不明白法师说要建立一种量。还是要不断串习思维。

法师:现量我们是没有办法给与别人的。非移。比量是可以给的。我们能够给与别人的是
比量。自己有建立比量的过程。才能教人家思考。未请不应说。四摄。他跟你的关系你可
以讲。不然讲了效果很有限。他对你的信赖感有多强。爱语之前一定要布施。未请不应说
他自己要很想了解。硬讲。效果很差。要铺垫。要有前行工作。不是知识。你讲。他就要
接受。广论已经学了。因类学。帮助别人建立。他不接受很失败。你要很了解他。他对于
语言的习惯是什么。很多学问。我们要花很多时间去学。说服别人。我们还有很多不会的。
需要自己学。具悲为摧苦。我们都还没有把邪宗破除之前。我们心里都没有破除的过程。
很难体会别人为什么不懂。自己也要经历那个过程才行。般若经里面对不同法类都要替换
修一遍。了解感受。不要着急。很宽广地去学。需要很多时间和付出。

同学:谢谢法师。我们要建立这个比量的过程。自己觉得懂了懂了。没有在内心去建立。
没有用无限生命指导自己的行持。

法师:历事练心帮助自己揪出内心的喀计。看到可破除的点的契机。概念都懂。在各种不
如法的反应里面。很好的修行机会。

同学:谢谢法师。可是对于无限生命。只有不相信无限生命这一种邪宗啊。

法师:虽然不相信但是方式很多。

5/18/2019 六 #118 无限生命

同学:昨天问了问题之后,谢谢某师兄给我发来信的行相。在手抄稿第三册。我刚刚搬
家。这些东西都在箱子里面。我想师兄提到的是净心为信的一段。昨天法师说我们不信无

146
限生命内心有很多邪宗。我找到一个。对境随顺自己的感受。不信无限生命。感受是当
下。随顺感受就是没有想到无限生命。没有想到无限生命就是对这个概念没有确信。不知
道法师觉得是吗?

法师:我想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不知道可不可以。就是发生在刚才的事情。刚才在用午
斋。饭菜都打好。坐在各自的位子上。有些人吃的快。我通常吃的比较慢。还在吃。有一
个小朋友已经吃完了。今天的护持品是薯片。他的薯片没有吃完。拿着碗在还没有吃完的
法师面前走来走去。可能是你们要不要吃啊的意思。走过我面前。我吃不下了。给他一个
眼神。不要。小朋友就继续往前走继续向其他法师供养他的薯片。有的法师从他碗里拿了
一些。吃饭不讲话。用手势眼神交流。一个法师做了一个手势全倒我碗里。小朋友马上笑
得非常灿烂。看到他灿烂的笑容,觉得刚才做错了。蛮后悔的。对到这个境。一个小朋友
来分享。第一反应。我不要。因为第一我已经吃不下了。我把眼前的吃完就已经饱了。多
吃会撑。第二如果我爱吃可能宁愿贪吃也要多吃。当下觉得这个东西不是我要的。就给他
一个眼神我不要。做这个决定的瞬间完全没有无限生命的概念。因为只是凭着当下的感
觉。看到小孩子笑得很灿烂。我突然想到如果换做师父会怎么做?师父到晚年也是什么都
吃不下。师父过世的时候,离开台湾的前几天住在园区。很多园区的同学关心师父。希望
师父能够吃一点。大家会比较安心。当法师跟师父表达同学们的心意之后。师父吃了一些
东西。师父说我吃这个饭是有宗旨的。是为了大家的无限生命吃的。师父是为了满同学的
愿吃他吃不下的饭的。换做我刚才的情境。师父是会拿一些薯片的。善知识接受供养不是
自己个人需要或者个人喜欢的关系。善知识接受供养是满足弟子资粮的缘故。小朋友和我
不是师生关系。我们是同行的关系。我的意思不是要满足他的资粮。无限生命当中我们是
有很多缘分在一起的。遇到这个境界完全没有现起为了彼此的缘分让对方开心。做的好的
话拿一点。跟他拿他会很开心。我们建立好的缘分。无限生命中不论什么事情。都有一份
好的缘分。以前讲的西瓜的公案。一念间。就会有很大区别。我的故事讲完了。不知道大
家有什么回应。

同学:我们百分九十九都缘着自己。自私。为什么会跟老师学习。怎样把心思缘在别人身
上。弟子现在在 P 岛请法。所有法师讲到老师的时候。还有法师刚才提到师父说他这样吃
是有宗旨的。我们在学习生命怎样转。一念之间怎么缘在别人身上。看到小孩子灿烂的笑
容。都不一定能够想到法师你想到的内容。能够醒觉我。报告。回应法师。

同学:蛮感动的。怎么样知道自己建立起无限生命的概念。不是自己的感受。而是宗旨。
师父上师怎么做。弟子很有启发。昨天一件事情。社区里面一个女生就是医院的人来上门
要 donation。填了一堆表。以为完了。真正要把 credit card information 给她的时
候。这是真的还是假的。每个月有给小鹦鹉农场一点点供养。同样给钱不如给小鹦鹉农
场。弄到最后觉得不要这么做。女生不太高兴。就走了。没有想无限生命结一个善缘。没
有想怎样善巧一点。之前法师讲的就事论事一点也非常有启发。周星驰。从小看他喜剧长
大。自己做导演之后。对人没有什么感觉。就事论事。把自己周围的人弄得很辛苦。就是
要把事情做好。不管人。卢总讲过为什么做事情。请初地菩萨来做就好了。菩萨做的更快
更好。为什么我来做。做的过程中我们的心怎样关照到别人。怎样发生利他的心。法师开
示例子里面讲无限生命和宗旨。事项本身是无常的。法师说过内心的德才是我们修学佛法

147
要培养的。我自己在对境经常忘记。根据感受去抉择。无限生命不是时间上的概念。而是
我的宗旨是什么。不知道这样的理解法师觉得是这样吗?

法师:真的有建立无限生命在心里。他所做的事情一定站在无限生命去考虑的。做这个对
未来会有什么好处。这个未来一定不仅局限于这一生的。我们在做很多衡量很多决定的时
候,讲很多理由很多道理。分析判断的立足点。眼前。这段时间。有想过这个决定对这辈
子的影响如何吗?都没有拉到这辈子这么长。更不用说无限生命。有哪一件事我们衡量对
下辈子会更好了吗。

同学:看到上师最后有问到。觉得这一小段的时间概念很醒目。撞到自己的心。我听了没
什么感觉。我们看得见的只是短短的几十年。整个佛法来讲。从前面无限到后面无限。我
已经读过几遍。整个历史来讲是无限的。世间也能理解。历史是时间的长河。而我的生命
只是这条长河里面的短短几十年。这句话我为什么会这样理解呢?

法师:这个理解是有偏差的。

同学:对于我们自己的生命是短的。对于整个佛法是长的。觉得不是说我这一个生命是无
限的。

法师:整个佛法所要谈的。像四家合注的笺注的方式。加几个字。所要谈的。

同学:法师您好。举例非常好。非常实在。体会到法师想要传达的讯息。原来吃饭的时候
都能拉到无限生命。明天企业营。开始同学报名不多。现在暴涨。其实以这个无限生命来
看。怎么安立这个意乐。我们还在收学员。希望得到师长的摄受。但是一个圆桌八张椅
子。已经没有活动空间。还有小孩子来。上课安不住心。我是关怀组的。今天晚上关怀员
就要开始回馈。不知道怎么看待这件事。没办法理清自己的角度。现在还要带入无限生
命。一片迷茫。请问法师如何学习到无限生命。刚才法师的转述中感到善知识的重要。我
们最简单的事情都看不到前面的目标。请法师给我们一点引导。

法师:同学之间正在彼此交流的当下。为了无限生命。还是为了解决问题。

同学:总护持要发言。

同学:我是被架上来的。我自己的感觉是这样。要限制人,心里很挣扎。不管是小孩子还
是妈妈。能够听到都是很好的事情。现在技术上有困难。我们怎样想这个事情。最后如何
做是其次。面对这个境的时候如何观待。

同学:究竟要如何观待啊?

同学:尽量去 accommodate。不鼓励。如果带了。尽量照顾好。看到他们和颜悦色一点。

148
同学:人家问的是现在人都来了。制造了这么多问题。晚上关怀员们就要开始发难了。怎
么解决这些相关问题。

同学:技术上我们尽量停止报名。但是还有答应要来还没有报名的人。只要我们心量够大
就好了。

同学:就你心量大。我就心量小。上课质量怎么办。

同学:法师,和某同学上课就是这么困难。

同学:别照妖镜了。对境要向内调伏。

法师:当我们在纠结一件事情怎么做的时候,可以想一想我们求的东西可能有点问题。为
什么求他能够照着我们想象的顺利去实现。我们这种对外境渴望的方式一直延续。会不会
一直给我们带来痛苦呢?因为我们说要把更多的同学接引来学佛法。如果他来学习佛法之
后也摆脱不了在外境上追求的渴望。更多的同学一起找不到生命的出路。

前面某同学说到向内调伏。我对到这样的境。我这样想事情看事情的角度是不是需要调
整。我们自己。不管怎样解决。都是在追求这个事情的解决。我们比较少去想我究竟为什
么去解决这件事情。那个动机是什么?希望更多人得到善知识摄受。这句话很笼统。不一
定正确。我们办营队。接引。让他们得到善知识摄受。真的很符合教理吗?不一定。我很
少看到这样的教理。到处去拉人得到善知识摄受。我学这么久没看到这样的教理。有学到
教理说遇到有情帮他皈依。安立所有有情于皈依上。拉人来。好像就得到善知识的摄受
了。拉越多人来就得到善知识摄受吗?我不是说你们是这样。我不晓得你们真实的内心是
什么。我们在讨论揣摩。如果以我们学到上士道来讲。菩萨,让更多有情众生得到其他菩
萨的摄受。上士道里面从来没有这样讲。上士道里面讲是要这些有情得到你的摄受。但是
我们程度不足,所以希求赶快成佛。为什么?帮助这个人。条件不足。不是赶快把这个人
送给师父。送给宗大师。让他们来帮助这个我没有条件帮助的人。这个动机和我们学的不
太一样。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怎样才是让自己有所提升。更靠近成佛一步。不管事项如何
操作。我和他之间会结下一个善缘。把很多人挤在一个空间。不一定是最好的善缘的营造
方式。考量方式不一定是你们刚才讲的那样。不一定好。我没有说一定不好。

同学:法师,总护持的动机都错了。那我们怎么办啊?我们要不要弹劾总护持。临阵换
将。换一个对的人来。

法师:弹劾是世间的解决办法。世间想要把眼前做好。为了眼前明天这件事。所以弹劾。
刚才我拒绝薯片。因为我不需要。这种凡夫的靠解决眼前问题的思维方式问题太多了。

同学:那我们从无限生命的角度来看待。为了和总护持这个有情在无限生命里面结一个善
缘,现在我们要好好帮助总护持解决现在遇到的这个问题。

149
法师:这样想作为一个未来眷属圆满的因是很好的。刚才说到今天晚上很多关怀员要发难
了。我不是说做不好的不要讲。很有可能也是要解决眼前的事情。不解决眼前的事情和我
们所学的佛法也有冲突。但是我们讲的时候要为什么而讲。用什么心态讲是对自己的无限
生命造了善业。整个佛法谈的是无限过去到无限未来。今天我们一群人已经有深刻的缘分
聚集此时此地。举办和圆满教法如此靠近的企业营。不要忘记我们是怎样走到今天的。用
眼前的成败得失来沟通。等于把过去不想,很盲目。也会忘记今天我们在一起做这件事情
的意义。我们不投资在彼此怎样信赖,怎样互助上面。只投资在明天到底怎么办上面。不
用学佛就已经会这种方式了。变成我们有学佛没学佛的差别就不大了。如果对到境处理方
式和以前一样。如示跑处令向余跑。我们也学会了很多理念,不用平时学习研讨的内容,
回到没有学佛的时候就已经会的东西。南北加同学头脑不错。事业有成。世间方法都有所
擅长。需要思考这些抉择的方式。有多少是我们学习广论以来所学的方式。

同学:现在很多人是明天的护持团队。总护持在。关怀组也在。感谢法师所做前行。提策
意乐。提策我们的缺失。我们要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现在事项变成自己的一个芥蒂。我
们碰到一个问题。还没有总护持的消息。企业营都是为在职的人办的。现在福友带七岁和
四岁的小孩。福友说没问题。他的孩子很乖。是我自己有点不放心。我们有 liability。
而且这两个孩子来了。所有义工都不知道是谁。这怎么办。我想到关爱教育。我要用我的
心把关爱传递出去。关怀员打电话直接讲。告诉福友我们的不方便。告诉她如果你来会照
顾不周。我很诚实。我告诉你。请法师再指点。

法师:我没办法说什么。希望大家在自己的缘起点上提升自己的意乐。做出来什么程度。
不是当下就能做到圆满。也要先了解福友为什么带小孩子来。要破除所知障要多了解别
人。有同学举手。

同学:讲这个问题很有感触。感恩承办企业营的所有义工。我自己作为一个单亲妈妈。其
实我很多挣扎。无限生命。每个人境界都不一样。我也想学习佛法。可是就有一些障碍。
靠大家的帮助。帮我看一下小孩。才能够学到法。我非常希求学习佛法。很感恩师姐们的
帮助。

法师:谢谢你这个回馈。

同学:我们都会碰到这种事情。我们的学习。要学会祈求。我们先去了解再表达。谁都不
想麻烦别人的。他也不想麻烦别人。了解实际状况。我们团体有很多同修。把这种困难交
给不是关怀员的其他学员。给他做一些安置。还是有一些事安置不了的。用大家都是同行
的心态来面对。这个人。这一生已经走到我的面前。以后是什么业缘。我们是
teammates。做这样一个回馈。

法师:希望大家都能够法喜充满。历事练心。看到自己的进步。也能看到其他同学的进
步。今天就到这里。

150
5/22/2019 三 #119 自我设限

同学:知见上生命无限。习气是断见。从师长那里学了很多。对治观过念怨。修行就
是一直在做这个事情。先有知见然后去改习气。放诸所有习气皆准。定格。有人叫我
爷爷。很惊讶。定格在自己还年轻。不看照片不觉得自己老。前几天去照护照照片。
照的不好。再照第二次。还不好。人家说。再照还是这个样子。

同学:老师说我们对自我的认知,对生命本质的认知,对修行状态的认知,常常局限
在很短时间内做判断,没有放在前世后世,多生多劫里面去衡量。昨天讨论了
Snapshot。根据对别人的一个 Snapshot 来形成对别人的刻板印象。妨碍自己和别人的
关系。其实我们对自己也有很多标签。比如我是一个离婚的人。我是一个不太努力的
人。等等。这些标签其实也是根据自己生命里面的 snapshot 而形成的。可能是因为发
生的事情太痛苦了。我们对自己的认知其实也是这样的片段的 Snapshot 累积而来。慢
慢就形成了对自己的固定的看法。其实也会很大地限制我们自己未来的发展。怎么突
破自己给自己的限制呢?

法师:这是一个好问题。这个问题是第一次被提出来吗?

同学:今天早上晨曦提到中观看唯识也有断见。看一百岁的比丘也只能看到一百年。
究根结底断除断见唯有成佛。回到问题。自己怎样突破断见。唯有依靠彻底断除断见
的师长的引导。每个人是千面钻石。每一生来去除一面的脏垢。每个人都有清净光明
的本性。这样就不会定格。请法师指导。

法师:还有其他人吗?

同学:如何突破自己。这次来护持妙音。非常不相应。这也是一种突破。以前来护持
妙音做的都是我擅长的。比如公关。这次要我做的事情就这样子吗?我就是不喜欢。
为什么要硬逼自己喜欢。法师问我你要想突破好还是不突破好。这次护持的内容。加
国的垃圾拿出来分类。给很多人做饭。其实你只要去做。种菜挖土。我在家也不太烧
菜。心态。我自我挣扎。自我调节。不喜。去做之后很多自我限制会消除。

同学:关于这个问题需要工具。还好有这个需求。植物种子。苹果的前生是种子。人
的前生是什么?无法了解。忽略因果概念。我们有概念。因。果。没有无限生命。因
错了。只从今生看。社会的纷争。没有这个因。不是这个因。以前家里教育。处理活
鱼很可怕。没有其他选择。不知道我其实可以不用吃这个东西。直到碰到一个吃素的
朋友,才恍然大悟。如果没有一个人告诉我,我只能无奈。告诉我一个从来不知道的
选择。无限生命我看不到。有人看到。佛陀。本生论。开始是神话。开始动摇自己的
一个知见。碰到自己过不了的事情会拉长一点去看。心会释怀。对这个所谓的因,今
生的因其实不是因。因是上辈子的。多从其他角度看,解决,缓和。工具打开自己的
世界。

151
法师:无限生命一开始观察马上拉到无限去观察。先拉长就好。不必无限。六祖的故
事。师父在讲解的时候没有无限。前后世开始不必拉到无限去看。入行论里面讲到说。
久习不成易,此事定非有。困难不应退,皆因修力成,先闻名生畏,后无彼不乐。我
们的某些观察。很多片段观察。造成刻板地贴标签。先闻名生畏。只要时间拉长一切
都会改变。无定过患。此生之中就会有关系一百八十度改变的例子。现世就可以看到。
一开始先练习把时间拉长看。佛陀时代。有一个非常吝啬的人。没办法施舍。佛陀教
他钱币从左手交给右手。可以从很小的突破开始练习。从现世的观察时间开始。先闻
名生畏。以前很讨厌的人可能变成很亲爱的人。确实有这种例子存在。定格的印象会
造成标签和印象。不管是好的或者坏的。时间久了都会变的。很强烈的执持在标签的
定义先放松。先让原本执持那个印象的力量先放松一点。

有时候我们会讲说。年纪大了对人生有感悟。时间长了。看的事情多了。会有智慧。
不是看眼前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个长者知道过分执持眼前的成败得失。人生
阅历丰富之后知道。这往往是有问题。这种智慧也不是老了才有。光靠自己的体验来
累积智慧也不够。通过善知识引导用想的用深刻的思维去建立。不是活到老才看得开。
会学习的人不必亲自经历这些事情。广泛串习这些观察事情的角度。也可以。就是在
很年轻的时候就很有远见。如果你有人教。你有学习的话。

入行论。先闻名生畏。开始是仇人。后来是最要好的朋友。确实存在。思考。很多事
情都不是自己在短时间里面强烈的感受那样。塞翁失马。马是游牧民族很重要的财产。
丢失的当下很难过很伤痛。这个瞬间时间拉长之后并不一定是坏事。才刚丢失马的时
候肯定很痛苦。塞翁没有那么痛苦。他看的远。也不一定是坏事。我们遇到一些事情。
当下感觉非常痛的时候。从自己能够相应的角度去想。让自己观察事情的角度拉长。
时间久了不一定不好。如果等到若干时间之后才发现这是一件好事。当初我难过真是
白难过。现在把自己的视野放长远一点。现在这种白难过。因为有智慧的思考。当下
就不需要那么难过了。不用以后发现是好事。不用先浪费感情再回头想当初真是没必
要。学会这种思考方式。现在就可以改变当下的感受。现在觉得特别好的事情真的就
那么好吗?也是同样道理。对治贪烦恼把时间拉长都会有一定效果。东西掉了不会很
难过。平时串习无常。不会很强烈觉得东西不会掉。难过的感觉不会很明显。

同学:昨天我和同学讨论佛陀安慰家里死了亲友的人。可是没有人安慰佛陀。佛陀自
己的儿子。儿子的母亲。继母。诸多亲人相继过世。的确佛陀是澈见一切。没有痛苦。
这个有情色身消失。让他们到一个很好的地方。佛陀的不难过不伤心。不像我们会觉
得以后可能会好可能会不好。没有基于真的会这样子。佛陀是真的知道的。并不是把
自己的心的感受彻底消除。所以我们是不是要有一个正理的引导。

法师:并没有要确定说会变好。现在只是在破除错误的情绪而已。当下觉得很痛苦的
情绪。善知识引导。不对。把增益的情绪先破除。这种情绪对自己或者对事情都没有
任何好处。前面同学问题里面讲的标签。定义。印象。对事情没有好处。反而增益很
多。破除增益的情绪。莫须有的。就是不堪正理观察。透过正理观察,这些标签都是
额外增益出来的。事实上不存在。

152
同学:了解。怎样情绪是正理推出来的正确情绪。师父示寂。上师很伤痛。按照长远
的时间去看。师父还是会回来的。还是会和上师在一起的。和师父的分别是短暂的。
上师没有必要伤痛。

法师:思念恩德。一种感情。我们现在讲的。定义标签。片面观察给与的标签定义。
师父对母亲的思念。老师对师父的思念。这个是一种念恩。时时刻刻不间断。常见的
感情。丢了一匹马。很痛苦。丢了钱包。非常难过。这些不一样。透过理性把难过去
掉。很积极很勇敢地面对。透过正理观察可以做到。和善知识和父母离别。恒常思念。
不是要透过正理观察这没什么好难过的。

同学:感恩法师的澄清。上师说亲人逝去要诵心经,对治自己的难过。混在一起。去
除的部分是增益的情感。不是念恩的感情。感恩法师帮助理清。

法师:先回向。

5/24/2019 五 #120 循序渐进

法师:看有没有人要总结或者问问题。

同学:学了这一课和上一课。前世。后世。这一世的样子。希望下一世更好。这一生要把
握。过去无法改变。我们每一次学来的东西没有真正发挥价值。浪费了暇满人生。下一世
能不能遇到宗大师教法。我正在深刻反省。一定要把太散乱的习性改过来。修行路上这是
恶习。报告完毕。

法师:还有其他人要说吗?

同学:弟子想接着前面师姐继续往下。随喜前面师姐。听闻之后思维和总结。很善巧的闻
思。向内省思无限生命。自己听闻师长教诫。真的要改。多么不容易。无限生命。从师长
方面听到正面的努力。今生是差强人意的。至少学到广论。心里现起四力对治。弟子在
听。老居士因为班长善知识的引导。这么大的 case 难度很高的改变。忏悔祈求。听闻轨
理。下士道学到怎么用四力对治来做。分享这个部分。请法师指导。

法师:这一讲主要像是讲循序渐进。我们可以讨论说循序渐进的邪宗。现行是会落入这种
邪宗的样子。想法上概念上。为什么会提到循序渐进。趣入点是六祖。六祖的故事。六祖
似乎是没有循序渐进。思考才会想到循序渐进。我们一般有的现行和循序渐进这个概念不
相符顺。改善这个问题要去寻找我们现行当中和循序渐进不合的地方。循序渐进听起来就
很好很对大家都很承许。太快承许。不知道自己不对。去想循序渐进的相反是什么。现在
一听很有道理。师父讲的很对。到底我们的问题是什么。

153
同学:报告和问题。六祖是打柴的。种姓不圆满。但是他有对空性的了解。他的循序渐进
不圆满。出离心。菩提心。空正见。空正见最后才学的。发菩提心积聚很多资粮才学空正
见。六祖如果发了菩提心,出身不会是樵夫。空正见很容易。生起真正的菩提心不容易。
这是我的感觉。不知道对不对。

同学:法师的问题。弟子想分享。我要知道蓝图。才能知道怎样循序渐进。知入处。成佛
之前不可能知道。听全圆善知识的引导。才能知道怎样循序渐进。亲近善知识。听闻轨理
的训练。专注。对治自己的昏沉。闻法之前。没有注意这些点。学习首先要学习如何和老
师学习。这是我们缘起点上必须注意。不然循序渐进是空中楼阁。

法师:有没有人思考我们内心深处承许的是什么。

同学:弟子最近回台湾。有一阵子没有听到法师开示。这一段我知道要循序渐进。听闻轨
理。怎样循序渐进。听闻之前要发心。听闻的时候有没有听闻轨理的训练。我们怎么会昏
沉或者散乱。昏沉因为很累。很想去听这一段法。不可能昏沉。年龄或者身体会昏沉。当
你昏沉的时候眼睛有没有马上睁开回到善所缘上面。在身心上面有没有出现。循序渐进。
发心。有没有听进去。重点。有没有了解。了解之后平日思维用上。用上。虽然我们很专
心去听。写下来。过后有没有去看。遇到境界去用。照着这个方法去用。这样就是循序渐
进。

同学:沿着刚才师姐讲的。有没有照着上师讲的去做。不一定是循序渐进。没有循序渐
进。没有照方法去做。一听就去做。不知道全盘。不知道是不是这里做。做了去哪里。我
们是不是都在这种现象里面呢?假设我应该做哪一个次第。有没有修依师轨理。我有没有
努力。有没有迈一步。是不是我们都陷入这个呢。做什么事都没有特别思维我现在做的和
道次有没有关系。有没有符合道次。有对治?有没有这个问题。没有持续地放在道次第之
中去思维。

法师:只有这个同学在回答我的问题。

同学:六祖的故事是我们广大人民群众特别喜闻乐见的故事。因为这是一个屌丝逆袭的故
事。一个农民。听了一句话。然后出现了一个五祖。就肯定了这个农民的地位。他就变成
了禅宗的衣钵传人。现在大家都喜欢马云。人称马爸爸。大家为什么喜欢马云?他没有出
身,没有长相,三十几岁还在跑销售,东西卖不出去。结果人家成立个公司。现在变成了
中国首富。好莱坞电影。也最爱这个模版。一个爸爸。普通工人。因为什么什么事情。家
庭幸福收到挑战。然后就爆发了超级能量。一个人灭掉了邪恶的势力。为什么我们喜欢这
种逆袭的故事呢?因为开始的时候都什么都没有。突然,经常是因为外境的变化,就牛起
来了。

法师:算回答我的问题。可以继续思维。

154
同学:很有趣。前面同学把我要讲的用现代化的方式讲出来。为什么循序渐进。我没有去
想。四力对治。认识自己的现行。为什么没有循序渐进。经过这么多年。我在师长开示里
面。修行我们没有经验。我们不知道什么是修行的次第。循序渐进我们不知道。第一。因
为我们自己凡夫的见解。靠感觉。听闻。落在自己的感觉里面。急求果报。问题没有出在
次第上。这样没效果。做了还不错。未得谓得。得少为足。很真实。原地踏步的原因。都
知道是这样。当我们被我们往昔所造的业障避。不知道闻思。多一点教导。师父把无限生
命带进来。把时间距离拉长一点。都这个年岁了。很急。哪里还顾得上循序渐进。

同学:补充一个行相。全广二开始。化城喻品。真正学广论静下心来把佛陀圆满的教法。
耐下心来。你不听我的话照着自己的胃口去做。什么也没有。循序渐进与我们的习性依照
自己经验急躁得到果报相反。得到铁皮屋。

法师:我没有特别要提到什么。一个引言。朝着这个方向多去思考。我只是想要把问题提
出来而已。大家刚才那些思考蛮好的。

同学:刚才讨论自己完全没有看到循序渐进这四个字。很瞎。到底是什么问题,不会循序
渐进。首先要知道有序其次要渐进。六祖的公案。从来不会达到无限生命的地步。每一年
的事都想不清楚。很少规划我这一生怎么做。学习按照别人的规范去学。有规定就这样
做。学佛法没有规范。从凡夫到成佛。选一个最快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最快。并不
想渐进。想急进。想抄近路。很多条路。有办法总是要抄最快的。一二三四。才会安下心
来一步一步来。自己在做的时候有没有都很想说一下子跳到大乘发心。用空性理路应付自
己的烦恼习气。听闻的时候昏沉。很多人都有这个困惑。找很多理由。我心太乱。要一心
不乱。没有看到要忏悔要祈祷。干嘛学六祖。学佛更快。是否是我自己学佛的过程。第一
个还有很深的并没有真正去思维无限生命真实存在的状态。第二如果宗大师说序在哪里。
我在哪里。我很期待听空正见。我就是那块料。慢心。

法师:感觉今天提出这个问题不是大家很熟悉。好像刚开始想这个问题。大家多想想。明
天继续。

5/25/2019 六 #120 循序渐进的反面

法师:老师讲到说现在学到广论之后最重要的是先学会听闻轨理。后面有讲到后面的。我
们会觉得说最重要的是学听闻轨理。还是这句话也不会特别注意到。还是有怀疑真的是这
样吗?还是没办法发现自己特别的怀疑。

同学:报告法师。在有些时候。看佛教某些公案。法师某次的特别开示。听闻轨理非常重
要。某些时刻会现行。老师说。认真做听闻前行。把听闻轨理做好。经常摸不着边际。就
晾在一边。

155
法师:我从小到大没有学听闻轨理也学的不错。

同学:看书来的快。自己的经验是这样。虽然时间久一点。自己看书也学得了。学慢一点
也学的到。

法师:那要怎么回答?

同学:我没想过哎。

法师:某同学你要回答吗?

同学:学习方式分两种。一种是 individual learning, 一种是 group learning。


Individual learning 就是靠自己。读书,思考,独立完成作业。group learning 类似研
讨。几个人讨论。问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沟通之中更加熟悉所要学习的内容。在美
国的教育系统里面,两种方式都有,因为都是学习过程种必须的方式。自己学是必须的。
因为你一定要对材料有了解。group learning 也是必须的。因为不然不能够了解材料的
不同侧面。这两种方式都需要。group learning 的时候尤其需要听闻轨理。不然就容易
觉得是浪费时间。

法师:还有其他人要说吗?

同学:一开始学的时候,没有这样听过。所有的痛楚靠听闻。想办法听闻所有的。忘记了
听闻轨理是最重要的。第一遍没注意到。第二遍注意了。法师问,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
循序渐进。我们认为有什么问题需要对治需要解决。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我知道这是我需
要对治的。昏沉。我的循序渐进。需要一个能下手的。一个表。痛下苦功。试着把恶习变
成善习。法师的例子。职业球员。每天练习。功课没有一天可以少的。我不相应诵经。一
卷一卷。我说好。四小页开始。一个计划和目标。开始练。序。秩序。次序。渐。就是渐
渐的。请法师指导。实现循序渐进需要苦练。需要时间表。质。量。都要有。

同学:法师,轨理是什么东西。

法师:轨理。最简单的解释就是方法。师父通常照着字去接。规则道理。最简单的解释是
方式。

同学:我听闻会。听闻轨理不会。有听没有进。这个就是缺乏听闻轨理。什么都是从听闻
来的。是听闻轨理吗?这个轨理蛮重要的。

法师:大家可以想一想。这个规则这个方式。听闻应该怎样听才是正确的。到底用什么方
式去听。如何去听。以前另外一种方式。学习如何学习。

156
同学:这篇开示对于我其实是头重脚轻的感觉。因为我的注意力都在前面。后面讲到听闻
轨理。对治昏沉。要专注。我觉得早就知道了。所以听的时候,听完注意力都在前面。研
究一下怎么多生多劫都在门外空忙。第二天听闻。我想我得对治一下。不能因为自己觉得
自己懂了,就放松,不听了。这次总算到了听闻轨理还在听。可是老师一讲到老居士,我
就又松了。我的手蠢蠢欲动。想去拿手机。因为这个公案昨天我听过了。我已经都懂了。
所以老师在教我听闻要专注的时候,我都做不到专注。

法师:这个分享很好。

同学:我想知道昨天法师的问题的答案。到底什么是循序渐进。

法师:我不是问什么是循序渐进哎。我问的是循序渐进的反面是什么。

同学:是这样啊。问题是循序渐进的反面是什么。哦 。

法师:循序渐进的反面是什么。大家能够观察到吗?

同学:上师讲听闻。要专注。你刚开始。听闻轨理。最重要的就是听闻轨理。照着闻思修
次第。照着思维。听懂能不能如法做到。前面基础。听闻轨理。按照三士道。三宝的信
心。业果。按照广论的次第。我不知道循序渐进的反面是什么。我可能想错了。循序渐进
按照听闻轨理。照着继续学下去。六度四摄。慢慢上去。前面最重要的就是听闻轨理。我
有这个感觉。所以想发言。

同学:这个很重要。把广论翻一翻。在听的时候就很重要。听的时候很不专注。心缘现
法。待会儿要做什么。我要吃什么。

法师:为什么会得过且过呢?

同学:缘着现世的心强。专注。一段时间还蛮累的。很散。我就这样得过且过。

法师:这个观察也不错。朝这个观察继续探索一下。追踪一下到底怎么回事。

同学:循序渐进的反面。法师问为什么。有没有观察到。为什么不去循序渐进。大家的现
行是什么。普遍行为。几乎所有人都这样。我们每天对自己身边的事情都是随业流转。碰
到什么做什么。包括听法。今天我来全广。前面没学到。我还是来听。真的循序渐进从头
开始一步一步。我不是。我有这个机会。我就来做这个事情。现行。我们的生活被切割成
这个样子。为什么不费力气。真的做需要很强心力。所以没有循序渐进也很自然。这是第
一点。我回答自己的观察。听闻轨理。前面说我不是去听闻我可以自己看书。听和闻的轨
理。不是读的轨理。几乎没有把读的轨理放在这里。耳根最利。学法坚持讲说听闻。读却
没有讲很多。

157
法师:听闻包含读。有学五大论的同学吗?

同学:摄类学里说经典是能诠声。

法师:经典是声音。文字是记载声音的媒体。简单来讲文字是用来记录声音一种方式。读
书想要传递的是声音。头脑里面还是有那个声音。读书可以包含在听闻轨理里面。

同学:刚才同学提到循序渐进需要心力。法师昨天叫我继续思维。所以我回家继续思维。
我不喜欢 efforts。六祖的故事是逆袭的故事。逆袭的故事好听就在自己不用变,出现一
个人,你就突然变成了有权力有地位的人。平时呢,比如某师姐的女儿上了哈佛,我要夸
她什么呢?随喜师姐,你的女儿每天努力读书,每天学习到深夜,终于上了哈佛。

同学:才不是呢。我女儿每天玩。她就这样玩进了哈佛。

同学:所以夸人的时候都不能夸她付出了很多努力。至少也要夸她你女儿很聪明,能上哈
佛。efforts 这个东西没有那么光鲜。

法师:efforts 特别土。

同学:对。efforts 很土。很傻。我不喜欢。

法师:我们想 effortless。

同学:对。努力是必须的。hardworking 是必须的。人生一定要的。我也是一个非常
hardworking 的人。但是我还是觉得没有 efforts 就到达目标是一件更值得称赞的事。所
以归根结底我不喜欢 efforts。

法师:怎样和内心深处的承许继续沟通。让他不要那么坚持。有其他看问题的角度。今天
先回向。

6/26/2019 三 #129 教正法很殊胜

法师:有什么问题。

同学:老师在五分二十四秒一段提到把所有的痛苦归结到境那方面出现,和我的过去
生没有什么关系。认识抱怨的行相。一点点事情都会犯这个问题。很明显的自己观察
到的抱怨,还有很细微的抱怨。只要我没有想到现在发生的事情和我的心的关系,和
我的业的关系,就是抱怨。就是没有看到果报的愚痴。比如下雨了心情不太好。没有

158
一个明显的人在外面 blame。不知不觉在一种抱怨之中。这是一种没有观察心的造作。
观察业的呈现状态。所以没有这个就落入抱怨的行相之中?

法师:一开始没必要朝这么细的地方钻。观察可以有更粗的观察。比如死亡无常。师
父举的例子是车祸吗?如果说真的要趣入修行。从比较大项开始。细微无常。迁流变
化。修不起来。从大的死亡无常开始修。点点滴滴的无常。可以观察。对我们帮助没
有那么大。事出必有因。习气。过去生的业。要观察。仔细观察。下士道。中士道。
十二缘起。烦恼。烦恼生起的行相。和你刚才讲的有一些关联。当然就是说广论道次
第是个圆。所有法类互通不是独立存在。广论讲到什么。生活中触类旁通。领悟。这
是佛法很丰富的地方。这些讨论可以增加我们的信心。佛法给我们的启发是很广的。
修从更浅近更重大的开始。

同学:但是弟子还是有疑问。怎样把思维死无常和抱怨连起来呢?我今天没有想到死
无常我就落入抱怨的状态,是这样吗?

法师:我只是表达说。要修的话有更基本的东西。就是谈到说遇到一点点事情。已经
很细微。师父提到。让我们去发现有这件事。细的东西要改,粗的要先改过来。死亡
无常。对善知识的信心。可以谈很多。细的很难改。天气不好心情不好。叫你改,你
要改也改不出来。可以观察有这样的现象。

同学:了解。感恩法师的指导。老师讲的这些内容我们先在文字上的建立。先从死无
常开始。不然改不过来。否则自己改不过来的时候就老打击自己。蛮感恩法师的指导。
没有法师的指导不知道这是次第的问题。

同学:刚刚法师的指导。弟子切身的是人际关系。家人。同修。习性不一样。没有修
心。一点点小事就抱怨。自己身体的病痛。年纪大了感觉更深刻。这些东西一直在
bother 自己。解决。我在上广论课。佛法指导我 go over 这些。依止法。讲法的是法
师。法和师长。痛就朝上面去。修信念恩变得非常重要。不然就不用去上广论了。弟
子 focus 在两个方向。切身的不如意。身体没办法。法帮我调心。可以这样用来调心
吗?

法师:如果修行人是为了让自己心情好,转念,解决人际关系。如果透过调心转念让
自己不那么痛苦。现世安乐。弄到后来不是佛法。现世的心情变好。心理学。佛法也
有心理学的层面。佛法计较的目的是来世。抱怨。增长骄慢。造很多恶业。这些都是
以来世来考量的。不是现世的厉害关系来衡量的。

同学:所以修信念恩很重要。提升我们的精神层面。改变。不然在轮回里面打转。听
闻。修。不是只有现世的问题。一路走到佛菩萨。快乐得到。痛苦离开。离苦得乐从
修信念恩得到。成佛是最终结的路。这是我们为什么来上广论。这对吗?一定对的。
不然我十几年来上广论在做什么。成就菩提。目标很大。前人做到。我也可以做到。

159
法师:不太理解这是怎么连起来的。

同学:法师我再思考。

同学:上师问我们说我们讲了很多道理。增长骄慢。又造了很多恶业。学了什么?我
们学广论。很多道理可以讲。现实问题却没有什么帮助。你有问题。你就去观功念恩。
你就去学关爱教育。我们学了离苦得乐。觉得我们都懂了。可是还是很痛苦。没有学
到道理是怎么解决痛苦。我们是不是真的学了太多的道理。没办法实践。

法师:这个问题是我很想问大家的。我们到底学什么?这句话值得仔细思考一下。现
在这整个段落。今勤瑜伽多寡闻,广闻不善于修要。指出两种偏差都要避免。有时候
讲了其中一种就掉到另外一种。现在我们讨论的这句话。我们遇到一点点事情。这句
话理解起来是在讲广闻不善于修要。但是如果说这句话在讲广闻不善于修要,我们透
过讨论把这个问题理清之后变成今勤瑜伽多寡闻是好的。破除讲了很多道理之后那我
们不要讲道理。

not study but learn。这句话类似在讲广闻不善于修要的问题。世间人。不要讲道理


真的去做。意思是这样。做了很多研究。钻研学问。好像懂很多。做出来效果不章。
单词和文法。考卷一百分。去了美国生活。别人的英文听不懂。讲出来英文别人也听
不懂。这种情况广闻不善于修要。懂很多道理。却做不出来。但是修正了这个偏向之
后。会不会。学那么多道理做什么。非常容易偏到另外一边。今勤瑜伽多寡闻。

为什么禅宗在汉传佛法很容易走偏。禅宗本来是解决根器利的人,解决优等生的问题。
懂很多做不到,才有禅宗的引导方式。现在末流。痴人。随顺不想学习的习惯。只要
能够做出来就好。配这种胃口。之前同学讲电视上的笑话。头脑非常好的天才。生活
常识一点也不会的人。确实有这种人存在。专业领域的大学者。有时候我们会嘲笑这
种人。一旦嘲笑之后偏向另外一边做学问没有什么用。

前面师父教我们。没有正确的方式。从现在凡夫到成佛。境行理果。每一步都了解。
如果没有仔细了解,所修的往往都是错误的,连铁皮屋都盖不出来。没有完整的教理
的认识,不要说成佛,连成阿罗汉都是问号。虽然讨论之后觉得阿罗汉是悲催的结果
但是阿罗汉仍然是圣者。

我们回到今天听的这段。我们学什么?讲广闻不善于修要。希望我们在研讨偏向这一
边的偏差之后绝对不要否定学很多道理的必要性。老师说希望我们拿起书本像格西,
放下书本像仆人。两种缺点都不要有。有学问。别人问你佛法,可以讲出很多东西,
很有内容很有学问地可以讲。不要只是搪塞一句观功念恩而已。口诀的内涵是很丰厚
的。为什么要观功念恩。为什么要待人着想。观功念恩和菩提心和空性的关系。很丰
富的了解。学问也是很重要的。希望我们在研讨这些不要就偏到说那就不学习了。

160
同学:弟子想做一些回馈。本来想接前面某同学的继续讲。那法师说那不是佛法的正
理。法师刚刚深刻的开示解决了弟子心中很多疑问。感恩法师回来。弟子十分期待。
前面师姐的发言法师说如果我们只是要得到乐,不是佛法的正理。我们之所以会学佛
因为我们在生命中有一种苦。看到死无常。愚夫活在现世生活中。没有观察无常。甚
至无常到的时候都没有善根能够看到。现世的苦。我们没有办法说明爱别离,怨憎会,
求不得这些苦是怎样发生的。因为种种的苦来学佛。师父和其他的道场不同。企业班。
我们的本能是离苦得乐。要知善恶法。要有正知见。有善知识教。增上生。决定胜。
但是说现起增上生是为了来世得到种种圆满。最终成佛。成佛就没有苦。行苦。三苦。
什么苦都没有。值遇了师父。有一条路道次第。完整的教理。对道总有完整的认识。
不然头疼医疼脚疼医脚。三种士夫。怎样才能知道。听闻上上对下下渐欲修行。非常
文字。我们在现实生活苦乐之间拉拔。很多迷思。比较能做到的是下士道。身语意。
贪嗔痴。很容易想。究竟决定胜。怎样生起。道次第。老师。我们不是 study。目标要
和师父老师一样。三宝总具体。学到道次第。怎样愿意去行菩萨行。没有动力。所有
的师长都说爱自是苦因利他是乐因。就是要走大乘道。怎么去找增上生。还是永远和
自己的苦乐在拉拔。自己的舒适最真实不过。法师您说师父这句话是您最想问我们的。
我们真的是从苦乐门进来。小小事情就抱怨。苦乐和自己怎么造作有关。我一直都是
师父讲的现行。浪费暇满。学习广论变得更有理路。可以破世间所有的不如法。结果
和佛法背道而驰。不要说解决现世苦乐。来生不可能。和大乘师长怎么吻合。不是佛
法的正理。经过法师那一段开示把原本没有理清的都理清了。请法师把其中的邪宗找
出来。

法师:没有什么特别讲的。重申一下。not study but learn。这句话并不是佛法。做


的重要性。因为 not 这个词的否定性。仔细理解。只针对那种只钻研学问但是不做的
人。不是全盘否定 study 的重要性和意义。否定会变成今勤瑜伽多寡闻。有一类人很
有骨气。看到讲很多道理光说不练。我才不那样。才会有今勤瑜伽多寡闻的人。肯定
他的骨气。这一部分的精神要肯定。方法肯定不是不学习。

格鲁里面绝对没有不学习光靠口诀的修法。初务广大求多闻。中现经教皆教授。后进
日月遍熏修。我们 follow 的是果芒学派。所有格鲁的 branches 里面最晚发展出来的。
教材最多。格鲁中的格鲁。不是要否定 study。相反我们特别强调 study。福智你学那
么多干什么。大家不要想错。宗大师和果芒特别强调学很多。

闻多思广修行深。这句话后面有简单的道理。教证二法。遇到一点事情就抱怨。没有
证正法的状态。没有去修行。没有去取证。没有证正法的缺失。强调的情况下这样讲。
我们不能够忽略我们是非常强调教正法的。

为什么大家花了那么多心血。福智团体这么辛苦。二三十年建立教正法的学制。讨论
生活中遇到一点事情抱怨。自嘲。我们好像没有什么修行。策励自己。证正法是我们
要追求。不要否定二三十年来建立教正法的血汗。容或我们做起来没有嘴巴上面说的
那么好。建立学制是非常稀有非常难得非常重要的。不要否定过去二三十年的努力。

161
今天就讲到这边。很感谢师父老师给我们的带领。随喜大家一直在这条学习的道路上
每天每天坚持学习。回向。

6/27/2019 四 #130 观察所破

法师:有人要复述吗?

同学:我们在遇到一点点小事情是不是这种习气。我们不觉得是小事。和无常相比就是小
事。抱怨的习气。思维过患。停止抱怨。老师举法师的例子。能走路就很感恩。平常衣食
住行感恩的心是否会生起?我们有常执。很多人付出。反而抱怨。上师给我们对治法。有
感恩心就不会抱怨。大的次第上。修信念恩。上师回到对师父的感恩。特别呵护我们的三
业。我觉得这不仅是一个教诫,而是上师用身语意在传递法。请大家补充。

法师:有同学要补充吗?

同学:各位同学大家好。这段我所看到的重点。生死事大。不念及后世。一点点小事
都非常大。师父通过每一个例子帮助我们去观察内心。抉择教理。修行不是讲道理。
先分享到这里。

法师:还有没有人要补充?

法师:没有的话。请大家思考。我们到底是怎么会讲到这里来的?我们在讨论什么话
题?有没有把前面的内容串起来。

同学:老师说观察抱怨的行相。抱怨怎么改。在境下。反应是和法相应净罪集资。还
是和烦恼相应。师父讲这个居士的故事。不是仅仅看故事。而是用居士的故事照见我
们的现行。观察到我们遇到一点点事情就抱怨。因为我们对生死大事无常迅速的学习
串习不够。车祸生起感恩心。师父透过每一个例子。一直做。当下对境。我们怎么观
察自己的内心。怎么抉择的。试着回答法师的问题。

法师:再更往前一些。

同学:弟子试一下。几个月一直在学今勤瑜伽多寡闻和广闻不善于修要。这一部分讲
广闻不善于修要。这个事情不是文字相。举了车祸的例子。对境不抱怨。感恩。体会
我们平时很多不愉快发生。不由自主去抱怨。上周福友讲座。我是学脑神经科学的。
抱怨的习气是有科学证明的。我们有负面倾向。因为负面对我们的影响比正面大很多。
一天到晚记住负面。抱怨的习性部分不是佛法里面讲讲而已。有生物学证实。老师一
而再再而三让我们观察是不是有这个习性。很多事情有很多人的奉献。才得到学法的
好处。看不到的话过患非常大。感谢老师强调这一点。对境容易犯的毛病怎样观察怎
样扭转。

162
法师:今天听的段落里面。中间有一句话。老师讲到。师父在教我们把注意力观察我
们的内心。一定要看内心。不要遇到一点小事就抱怨。这几讲的练习点。回归主题讲
注意观察我们的内心。不要抱怨是一种练习的方式。如果我不知道我有这个毛病是没
法改的。一上手就改。效果不好。先观察。你能够看到烦恼,烦恼自然而然就会退缩
很多。修行人没有观察到。学习空性的关键。最困难就是看到所破。如果你这辈子能
够观察到空性的所破。这辈子就能证得空性。

同样道理。在前面。烦恼。坏习惯。恶业。最重要的是看到毛病。如果我不知道是没
法改的。这句话非常关键。广论下士道关于白业。十黑业和十白业。白业很重要的关
键。对于某种黑业很清楚地认识。在黑业即将生起的时候抉择它的过患,种种方式加
以阻止和断除叫白业。光光不杀生不能叫白业。不管下士道也好。空性也好。六度也
是一样。布施是断除悭吝。尸罗断除伤害。精进断除懈怠。忍辱断除嗔恚怯弱。多多
看到修行的特色。一定是从所破去看的。修行一定要掌握到所破。比方说布施。举例。
大家觉得说布施很好。布施其实在对治悭吝。观察我有没有悭吝。什么境界上我有突
破不了的悭吝。否则做很多布施也没有对治自己的悭吝。有没有学到教理要我们提升
的点。很难说。因为不知道所破在哪里。不知道自己的毛病。轻轻松松讲。修行非常
关键。老师请大家观察自己。对遇到事情做笔记。听起来很贴近生活。很简单。这件
事情真的愿意踏实去做的人不多。提出这件事和大家分享。

刚才问大家有没有回头想一想。从哪里讲到这里。现在已经 130 讲。回溯到 117 讲。


今勤瑜伽多寡闻开始。讲到为什么要广闻。因为要建立要广闻的正知见举了一个喀计-
-六祖。没有理智思考的情况下认为不需要广闻。经过各方面了解师父说六祖经过多生
多劫累积广闻的基础。启发善根。真正要懂还是要去找五祖。没有善知识讲。他有条
件。资粮。过去多生多劫累积了广闻的基础。这辈子来讲。就过去生培养的习气来说。
已经可以起现行。在破除不需要广闻的喀计。

讲完这个就告诉我们净罪集资的重要。如果你也想像六祖一样。六祖为什么会显现这
样。经过多生多劫净罪集资。我们不一定要像六祖那样走法。假如要,唯一的走法是
净罪集资。120 讲净罪集资不是文字相。慢慢举到这个例子。什么叫做不是文字相的例
子。其实我们经过长时间讲到这里来能够理解。今勤瑜伽多寡闻和广闻不善于修要是
一体的两面。当我们在讲不是文字相这个特点的时候,就是在强调修要。所学的种种
教理能不能够落实。

117 讲已经很久以前。最近几讲。时间上离大家最近。讨论相应的现行。最近几讲主要
的主轴,相应不是文字相,从对境的反应可以看出来。我们都很向往。学佛希望获得
这种证量。身体上具体地显现这种东西。

昨天跟大家讲到 not study but learn。就是昨天听的那一讲的时候有问大家说。师


父问大家我们到底学什么。如果用英文来表达。文义来说。我们有没有 learn 到这个

163
东西。翻译不是我们在 study 什么。意思就是说。体现法的部分。善于修要。这一点。
英文。learn 的状态。

但是从这一讲回推 117 讲。整体来说不是在讲善于修要。与法相应的状态。一开始从


今勤瑜伽多寡闻来的。为了建立要广闻的正知见才举出六祖大师看似不需要广闻的例
子才慢慢讲到这里。现在已经讨论到这里。最近强调与法相应的特色。之所以讲到这
里。一开始不是单单在讨论广闻不善于修要。

为什么我要强调这个呢?因为我们在讨论的时候一个问题。见树不见林。集中到这个
话题。大家都会很热衷于这个话题。到底跟法相不相应。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最近都
在讨论这个。记忆力不够长。之所以会讨论今天这个。从两者都要讨论的角度。修要
和广闻。不能够偏废。为什么?如果说只偏到要修要这一点。为了现世的问题而去修
改自己的缺点。即使变成好人很有修养的人。不会抱怨。也不是佛法。非常可惜。花
了很多努力。把与法不相应的现行去掉。结果不是佛法。这不是很冤枉吗。

同学:弟子想澄清一点。为了广闻把很多现行拿掉。不是佛法。我不理解。能够拿掉,
我知道一个正确的行为,才能够拿掉。既然看到所破。为什么不是佛法呢?

法师:为了现世就都不是佛法。

同学:所以只是从发心讲。

法师:佛法教我们做这些和一般人不一样。普世价值观。也觉得应该感恩。不应该抱
怨。比如脑神经科学。为了现世利益。推到这些修法。听闻佛法之后。广闻。广是相
对的广。为什么现在在讲与法相应的现行。念及后世的苦乐。对于没有学佛的人。不
需要念及后世。对来世的影响。脑神经科学。让我现在事情好一点。不要抱怨。要多
感恩。这就变成今勤瑜伽多寡闻。是不是勤瑜伽?是。用一个很好的方法不抱怨很感
恩。没有听闻佛法。寡闻。不知道做这件事真正的理由要放在前后世去想。境行理果。
修行所对的境界。采取什么行为。为什么。凡夫到成佛。什么阶段。什么现象。什么
结果。可以修世间善法。不杀生。vegan。爱护动物的人士。环保。救地球。不要破坏
海洋。这世界上不乏大善人。毕生之力去拯救动物。但这和过去生未来生有关系吗?
不一定。研讨到最近。这部分非常重要。老师才会细致。如果我不知道我有这个毛病
是没法改的。老师这么细致的开示师父的广论录音带。教我们如何修行。如何善于修
要。但是当我们研讨到最近几讲。我怕大家会忘记。从前面连贯下来。不要忘记寡闻
的过患。

同学:感谢法师澄清。我要看到我有没有这个毛病。结合前后世去观察。我看到这个
现行想到来世的影响。过去生造了什么业。不去思维这些就不是广闻。是这样理解吗?

法师:广闻的广是相对的。广博和狭窄是相对的。没有多广叫广。看你跟谁比。讲到
这方面。随自己所学的部分去思维。就是自己学多少尽可能按照自己学的去思维。我

164
们已经听了很多佛法。想的却跟没听过差不多。建立一种尽量善用自己已经学过的法
去思维。不然学过的都还给书本还给老师。下课书本一合就全还回去。没办法说每个
同学怎么想。学过的东西尽可能去思维。不要跟没学过一样。

同学:我想提一个问题。社会上很多环保人士。没有学习佛法。所做没有佛法的内涵。
我们学习佛法。环保人士。吃素。净塑。没有机会学佛法。这些还是他造的业。也会
有福报。我们学了这么多。没有实践。我们有比人家好吗?我们广闻了没有打算拿来
用。遇到任何人任何事都可以在言语上把别人打败。思维法义。观察内心。就不会落
入今勤瑜伽多寡闻和广闻不善于修要的错误之中。不然学了道理。不会实践。修行不
是我们今天来讨论一番。这是我的感想。修行要看对我的内心我的行为有没有扭转。

同学:弟子家里正在装修。先停十分钟。这样我可以讲十分钟。法师的用意我非常感
动。法师把每个缺失都顾到。我学佛法为什么而学。行为忽而记得忽而忘记。这是很
大的缺失。我忘记无限生命。要记得不是为了现世安乐来行善。对于多闻的人,或者
寡闻的人,他们会偏到另外一端。荡过去。不在中间。不管哪一位同学听到。自己找
到自己的毛病。结合心续。调整自己。弟子觉得这是我们从师长得到最大饶益。先这
样简单讲。

同学:佛法不离世间觉。须菩提长老。用白话来问。法师你讲这么深的道理。我们理
解吗?我们怎样都逃不出这个世间去。

法师:佛法是不离世间觉。不是不离世间迷。世间觉。重点在觉。佛陀讲的都是关于
觉的部分。不是迷的部分。同样主题。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都有阶段性能听
得懂的东西。循序渐进。都有往上跨的阶梯。没有听不懂。一定有听得懂的部分。

同学:我们很难脱离世间。不要抱怨。要感恩。我们环境就是这样。我还是世间东西。
但是要觉。

法师:不离世间觉。所以不离世间。两个部分。想要离开世间去觉。没有这回事。不
可能离开世间。但是这句话很容易当做借口。我就是世间人。当然按照世间。这叫世
间迷。不叫世间觉。今天到这里。回向。

6/28/2019 五 #130 学佛的门槛

法师:针对昨天。一位同学提到世间有善人。另一位同学提到佛法不离世间觉。当然提出
这些想法是很好的。只是强调。针对这些问题想法仔细去思考的话会觉得其实不管世间人
还是学佛的人对于佛法还是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邪见没有破除。

我们会想到社会上或者身边朋友当中有非常好的善良的人,行为上做的很好的人,他们不
一定有学佛。看到自己或者学佛的同伴。行为上不一定比世间没有学佛的人来的好。或者

165
佛法不离世间觉。学佛真的可以解决平时世间遇到的问题吗?在探讨这些问题的时候必须
更深刻地去想。

我们觉得很好的世间的善。很好解决世间生活上的问题。这些为什么在我们内心之中根深
蒂固地想要去追求呢?继续追问下去如果这些可以很好地追求下去,追求到的话,会是什
么样的结果。听起来你们是没有深入地去思考过。

学佛有一个门槛。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想过。我观察的。在世间当个善人行善就已经很好
了。自己连这样都不一定做得到。如果这样就很好。佛法是不需要学的。如果真的能够照
我们这样想的好法好下去。一直做好人行善。生生世世下去其实也没什么不好。知足常
乐。安贫乐道。如果能像这样安安稳稳地当个善良的好人。永永远远一生一生过下去。这
样没有太糟糕。真的这样该有多好。真的实现这样的梦想,不学佛也还好。佛法里面讲的
东西太梦幻了太不真实了。我们只要在世间永远当好人。佛法讲的太超越了。假如这样的
话,翻开广论,里面绝大部分都可以删掉。不着边际的天马行空的都不需要。

问题是真的有办法这样吗?昨天提到净塑。爱护动物。吃素。乃至说救济全世界的穷人。
you name it。很好很敬佩。平凡的善良也好。伟大的善良也好。有什么是可以这样一直
做下去。永恒。一生一生。按照佛法来说没有。否则就不会有轮回。有浮沉的问题。也不
需要追求出离生死轮回。

之所以会追求出离轮回。因为轮回不可保信。不可靠。才会有修行人追求出离。如果可靠
那我们就去依靠这些就好了。问题就在于不可靠。这些东西如果没有一个无限生命牵引的
话。这所有的善都会变成三世怨。俱舍论。三界六道众生。什么好的地方没去过。帝释天
天王当过。有顶天。非想非非想天。做过这样的善业。感过这个果报。不可保信。为什么
还在这里?没办法恒常地保持下去的。这些善行不管怎样。总有用完的一天。只要烦恼还
存在就会有下堕的问题。

我们现在的状态不算太恶太糟糕。这辈子还有一点点像善人的样子。我们永远都像现在这
么善良吗?下辈子还会像现在这样善良吗?这是不可保信的。我们敬佩的善人。下辈子还
会像现在那么善良。轮回哪个好地方都去过了。善良与否不固定。大家应该有印象。师父
讲的故事。听法一次。变成大将军。然后变成猪。三世怨。同样的道理。无限生命没有一
个固定的方向去走。善良的时候往上升。没办法保持。升到上面还是会往下掉。

依照我们所学的广论的教理。增上生与决定胜。没有决定胜的情况下就没有增上生。增上
生这个术语是安立在有决定胜的前提下才叫增上生。一般的善业。不能够称为增上生。无
始以来经过无量长时间。一定有下辈子比上辈子好。一定有上升的时候。这些浮浮沉沉当
中的上升。片段的上升都不能叫做增上生。只有连到决定胜的才能叫增上生。否则不叫增
上生。三世怨的故事。一个普通人听了法变成大将军。不能叫增上生。因为大将军又变成
猪。如果大将军继续学佛变成阿罗汉或者成佛。这时去听法的一生才叫增上生。如果不能
出轮回不能叫做增上生。

166
不离世间但是要觉。如果要觉的话一定是要如同前面听到的内容。师父告诉我们。广闻的
行相。凡夫。成佛。怎样一步一步走上去一定要清楚。境行理果。一生一生朝那个方向努
力。即使这个努力的时间很长久。有这个方向的引导就不会走偏。没有这个方向的引领。
任何在世间让我们觉得非常美好的善良。以无限的生命来讲就是像烟火一样。一闪而过。
很美丽的烟火。

所以即使我们说是有学佛。还是要很小心。内心深处的想法是不是佛法的想法。仔细想
想。很多想法不是佛法的想法。很正常。现在这样。学习的过程。提出来分享研讨。这是
很好的。不是我们学了十几年就完全没有这些不正确的想法。我们有不正确的想法是很正
常的。因为我们还在学习。

中士道,以我们目前的条件,没有办法造任何一个业是非集谛所摄的业。难道因此就没有
希望?有非庸常集谛所摄。一直保持在学习的路上。这是必经的过程。我们内心之中还有
很多不符合佛法的想法。

这句话用佛法专门的名词来说。中士道以上才叫入道。生起真实出离心才叫入道。道次
第。能够称之为道。最少小乘道。出离心入小乘道。菩提心入大乘道。真实出离心之前都
还没有入道。不知道在座有谁生起真实出离心。之前都不入道。算什么?没希望吗?佛法
摄受一切有情。一定有尚未入道的有情。

假设要去一个地方。从加州开车来 P 岛。不上 highway 行不行?到 P 岛要经过跨海桥。跨


海桥是 highway。所以不上 highway 来这里不可能。这是一个比喻。去一个地方不上
highway 不可能。什么时候入道?上了这条 highway 之后。从家里出发有办法瞬间就上
highway 吗?没办法。总要经过一段 local 才能到 highway。对现在我们来说。我们还没
有上到 highway。出离心。菩提心都没有。目的地那条道。要走到这条 highway 要经过一
些正确的 local 的路。我们现在或许没有真实的出离心。或许你们某些人有。就算没有。
也有一个生起真实出离心菩提心的方法。就是我们现在正在学正在做的。想想看。净塑。
环保。爱护动物。拯救地球。你想得到的各种善行。再怎么想有没有办法生起出离心呢?
不能说没有。是个问号。这台要来 P 岛的车。总要上 highway。在 local 里面一直绕。绕
了几天几夜。还没有上 highway。你就尽量去绕。因为你的目的不是来 P 岛。你也不会去
highway 啊。总结。已经花很多时间。看你们想问什么问题。

同学:我有问题。法师讲的已经解答了我的问题。我不敢说有听懂。如果说出有听懂。那
真的是没听懂。弟子一路听非常入神。心里非常感动感恩。要问的问题。我觉得有一个重
点。大家在讨论上没讲到。老师讲改抱怨要观功念恩。抱怨。生死大事。其实就是无限生
命。弟子有几个想法跟法师报告。第一师父说我们学到广论不是三生五生。要记得这是师
长对我们的肯定。三生五生之前。我是法师的同门。现在法师是法师,我还是我。想怎样
浮浮沉沉才是这样的结果。不是要做世间的大善人。一开始的方向是 P 岛。写善行日记。
今天有行善。存款很多。我曾经是转轮圣王。我没法去想透。怎么去想生死大事。把二十
四小时的事情看的非常大。佛法摄受一切众生。为什么自己没办法看无限生命的时间轴在
每一个对境上。不要忘记那个方向。我是要去 P 岛的。再来我忘记了。无限生命学习。很
大是感觉。没办法变成业力带走。先从感觉出发。很快地。我要修信念恩。六分零八秒。

167
真的很感恩师父。他这么了解我们。我神奇地感觉。感恩师父感恩老师。全广。衣食住
行。常。自性执。生不起无自性的感觉。讨论。花这样的时间带我们去领纳。感恩师父老
师法师带领自己学。不要跳车。可以换车厢。本来想问用生死来取代抱怨。观功念恩。看
自己讲的有很多 confusion。

同学:弟子想请问两个问题。上师。我不知道我有这个毛病。布施。没有去观察我悭吝的
毛病。做了很多没有对治掉。受戒。不论我们有没有想。功德都在增长。所以受戒之前。
想清楚才能去受戒。

法师:受戒和持戒是不一样的。总受。别别持戒。受戒当下不需要一一明白自己将来要怎
样持戒。受戒是一种发心。很宏伟的发心。我要成为高贵人格的发心。持戒的时候每件事
情个别去用心的。需要哪些细则项目。睡觉也会有功德。是因为前面发心的关系。很全面
的发心。

同学:了解。还有一个问题。前面几天的全广,其他师姐们分享自己的例子。学法改变自
己的苦乐。这些都是现世安乐。追求佛法,但是都不是佛法。论语说学而时习之。持戒
中。用在自己身心上产生清凉。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如果我们只是我们痛苦的时候不要
抱怨。不是这样的方向。建立生命的目标。离苦得乐很真实。分分断证。不是把我们的目
标的焦点放在我们的感受上。

法师:目标不能放在解决眼前的苦乐上面。法用对的话眼前的苦乐也会解决。师父很多地
方提到这个特点。也不是很稀奇的事情。今天听的这个段落里面。老师也有讲到说。遇到
这么大的事情。依然拿法愉悦自己。记起来。很好的一句话。就是跟法相应的时候是会让
自己开心的。跟法相应的目的不是让自己开心。

同学:了解。这样是三世怨。以成佛为宗旨。法有功效。但是不是目标。

法师:明天继续。回向。

7/1/2019 一 #131 多寡闻

法师:有没有同学要复述。

同学:我们懂很多道理。不能层层深入。停留在骄慢。不要做这样的事情就层层深入。不
进则退。没有第三条路。一个是正确的反应。集资净障。一个是错误的反应增长烦恼。用
教理的镜子照自己的心,行为。糊里糊涂。就是向下的。注意力集中在内心。没有时间做
没有意义的事情。比如滑手机。世界发生了什么。内心的事情是看不完的。注意力集中在
内心的观察。还提到有没有正知力。正知现起就遏制了负面的方向。所以要练习觉察。

法师:有同学要补充吗?

168
同学:前面的部分。三分二十四秒。没有中间路线的理路。老师特别用理路强调。对境不
可能没有反应。要不正确要不错误。无始以来习气力量强。糊里糊涂白浪费时间。反应是
有果报的。不仅对境是反应而且还要果报。业果见。四分二十五秒。两条路。要选择。受
够了烦恼的折磨。生活不理想。对照自己的身心。对受够了感受没有那么强烈。没有死心
塌地一切时处去按照佛法。苦集灭道。顺序非常有道理。如果没有受够了。谈不到后面的
次第。我们要去注意内心。

法师:今天我可能会讲多一点。

同学:弟子想分享自己刚才的错误。六分四十秒。正知力。朝向负面有遏制力。我错了。
听闻了佛法。学了很多正知力。正知力现起。跟人家互动。还有一个旧的习气还会现起。
是我们熟悉的习气。而且很痛快。有一个反面力量会拉着我。不是这样。正知力会拉回
来。刚才想的是错的。大家听到要修正。不要以为我是对的。

法师:这是一个语言上如何理解的问题。摄类学中级理路。对语言文字如何使用深入探
讨。对负面有一定的遏制力。正知力对朝向负面的东西有一定的遏制力。人在一般口语会
有省略。虽然省略还是听的懂。为什么摄类学要学语言如何使用。读佛经。祖师佛陀讲的
话。需要完全用这些道理。写下来的文字。语言本来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我们才会在因
明的时候花非常多心血去研究人类的语言是怎么回事。刚才只是一个句子上的理解。如何
研判一个句子正确的意思是什么。不能够仅仅照字面上。逗点摆在哪里。意思不一样。有
些人应该学过。以后大家都会学到。这样大家听的懂吗?

关于刚才讲到的。今天相当大篇幅讲没有第三条路。如法。不如法。没有既不是如法也不
是不如法的第三条路。这一点可以引申出一个概念。我们平常努力学习实践。一种错觉。
修行进步好慢啊。好遥远啊。这个错觉跟今天所讲有关系。师父示寂之前留下教诫。念头
最重要。念念都要把握住。修行进步不会很遥远也不会漫长。每一念都在修行。心被法改
变的速度是很快的。忽略了才会觉得修行那么久都没有什么起色。补充这一点。有听懂
吗?

同学:师父说念念掌握到。老师说时时刻刻做总结。法师以前提到师父的开示念佛不用等
到死的时候。当下一声佛号就知道能不能去。可是这很困难。

法师:你会想困难。就是你没掌握。

同学:诀窍是正念和正知。

法师:先不要讲这个。扯太远了。沿着老师讲的多多去想。当下一念都能够想老师讲的这
样。要么净罪集资。要么增长烦恼增长骄慢。这个诀窍把握到。修行的进步是很快的。我
要强调的是这一点。

169
同学:回馈一下。我们觉得自己没有进步。如果我们用老师的方法去观察我们的反应。错
误的反应因为我观察到了。下次在错误的反应之前。就有机会改正。先去注重小的地方。
小的反应进步会快。我们要很大进步才愿意努力。

法师:不是这个意思。注意的次数很多。改变就快。

同学:当我们愿意好好观察自己的反应的时候就是善业。

法师:不是这本身就是进步。你一天当中注意非常多次。改变会很快。忽略了这个诀窍。
注意的太少。所以改变很少。

同学:听了很高兴。就是注意力放哪里哎!

法师:这是一个诀窍。掌握这个诀窍师父说修行是不困难的。我再讲一些其他的。时间也
不太够了。延续这一段主题。今勤瑜伽多寡闻。师父这段。今勤瑜伽多寡闻很不幸。不了
解道理。举例子。一个行相。

比方说。之前提到的吃素。vegan。以世间的道理。爱护动物。对动物有爱心。工业化生
产的肉类。谋利。牛。鸡。不人道。对待动物很残忍。这种工业化用抗生素荷尔蒙。动物
受到惊吓。体内累积毒素。人吃了得癌症。污染环境。砍雨林。养那么多动物,要种很多
玉米专门给动物吃。破坏地球环境。动物的排泄物是全球暖化的主要来源。要讲可以讲很
多。今勤瑜伽很不幸。不了解道理。

你是菩萨。为了众生的根器。用现象界去讲。内心有更远大的内涵。这种情况不谈。宗义
上面去谈 vegan 的见解和佛法的比较。这就是会有问题的地方。假如问师父说为什么吃
素?师父会怎么讲?模仿一下给你们听。师父会讲说,哦你眼前这口肉吃到嘴里面还蛮好
吃。但是你吃这口肉是要还的。这肉不好吃的,老兄。

什么叫不好吃的?你知道吗?听得懂吗?

假设你做公司。包了一个 case。老兄这笔钱不好赚。你知道我花了多少辛苦。很惨哎。
听得懂吗?

这口肉不好吃。业增长广大。吃了可能要五百世做猪。你的肉也要给人家吃,这样去还。
这个道理你没办法去跟别人讲。佛法的道理没办法跟世间人去讲。你说假设以世间 vegan
执持的理论。他的宗义有什么问题?其实也是有问题。今勤瑜伽多寡闻。某一部分动机是
善良。他有爱心。良善的。但是不了解道理的过患。

比方说。他说要爱护动物要有爱心。但是强调这一点会不会有问题。爱护动物的时候会不
会导致其他问题?非常强调 vegan 的时候。绝对不伤害动物。vegan 做的很全面。不用动
物皮包。毛毛的大衣。兔子皮。狐狸皮外套。做的彻底有很多事情不可以做。在这个世界
上还有很多人吃肉用皮包皮鞋。这个时候不管是讲出来不讲出来。vegan 会抨击其他还在

170
使用动物制品的人。很残忍。有时候也不讲。相对比之下。强调自己很有爱心彰显别人很
残忍别人没有爱心。这样的业会不会有果报?

我们绝对不否认吃素是良善的。但是请问执持 vegan 的人自己是一个完美的人吗?他没有


缺点吗?如果他有缺点的话,他这样子透过自己的优点彰显别人的缺点让别人无地自容很
难堪,这种业会不会回到自己身上?他有缺点。生活中因为这个缺点而被别人伤害。会不
会得到这种果报?

这是从那种制造对立的业来说。另外一个业。请大家去看上士道知母念恩的报恩。这段在
讲菩萨如何报一切如母有情的恩。不是轮回的恩。而是安立在涅槃上。才是报恩的正确方
法。师父讲到说。忙世间的慈善事业。你们怎么都不做这种慈善事业。师父说不一定不
做。要看怎么做。菩萨为摄受众生而作。有。如果不是菩萨示现。而是一般世俗 vegan 的
宗义来说。你现在爱护动物。接下来感得的果报。你对这些动物很好。你爱护动物。你对
这些动物有恩。下辈子回来报恩。投胎做你的小孩。夫妻。他来报恩。让你获得轮回当中
的快乐。你做的善业一定有乐果。上士道知母念恩。这种像在伤口上面撒盐一样。师父讲
到这段说。生死轮回的烈火之中。你恩恩爱爱火上加油。这是报恩吗?但是我们现在讲的
这些内容你有办法跟外面的人讲吗?今勤瑜伽多寡闻。就勤瑜伽的善良的部分是肯定的。
勤瑜伽也是肯定的。但是不了解道理会有问题。

再举一个例子。最近有一个很有名的小女孩。讲地球环境破坏。联合国演讲。世界各国的
领袖。你们无能。乱搞。不把环境弄好。破坏伤害我们的未来。发动中小学生罢课。知道
有这件事吧?

如果菩萨示现不在我要讲的范围里面。世间人只听得懂这个层次的内容。她就这样讲。仅
仅就嘴巴讲出来的理念宗义来探讨。说不定她是菩萨。在佛法看就是不了解道理。怎么不
了解道理?要改善地球环境要环保。佛法怎么讲?你们这些世界各国不重视保护。你们造
恶业感得我们小孩的苦果。完全不符合佛法的道理。用佛法的道理讲。我十六岁。地球环
境很糟糕。这是我自己造的恶业感得的。往回推五十年。大量污染的共业起飞的时候的科
学家。制造了大量污染之后死了。没有堕落。回来当人。环境之所以糟糕。是我自己造
的。跟这些四五十岁的大人讲话。如果你不好好珍惜环境。下辈子再来你就完蛋了。这些
道理也没办法跟其他人讲。照着佛法的道理讲人家说你神经病有问题。

所以我们回到全广讨论的内容。今勤瑜伽多寡闻。如果没有值遇到真正有智慧的善知识佛
菩萨。我们可能忙了半天。很善良的忙了半天。可是忙的都是错误。要不因果错了。要不
因果联系错误。轮回里面的恩恩爱爱越来越多。苦谛没有正确认识。造善业。恩爱越来越
多。解决不了问题。很多道理就如同这句话所说。很多人糊里糊涂。不相应。白浪费时
间。vegan 也好。伟大地去全世界倡导环保也好。仅仅讨论这些道理。不考虑菩萨示现。
糊里糊涂。不相应。白浪费时间。唯一行得通。菩萨示现。以这种方式摄受众生。结这个
缘分。发了菩提心。和众生结缘。只剩下这个办法。其他众生听不懂。随顺众生的程度去
做善业。你自己是有长远的计划的。如果不是。世间善法讲出来的道理都是错误的。因为
时间关系就到这里。明天继续。这些只是我们内部讨论。没办法对外面讲。

171
7/5/2019 五 #132 抱怨的业果

法师:有人要复述吗?

同学:朗忍是什么意思?

法师:道次第。朗是道的意思。忍是次第的意思。

同学:弟子来试试看。刚才师兄复述非常好。我学一下。初机学者进入正轨。我们是学佛
法还是世间那种善。广学多闻。随分随力。法师以前讲过随分随力就是尽心尽力的意思。
尽心尽力去做。师父这里开的很广。家庭父母。周围的人。很小就可以开始。去吸收好的
部分。能够净化。这个不能停。道次第不能停。最近听全广。本来以为自己是一个不太抱
怨的人。现在发现内心非常多抱怨。老师指出来。要努力改善。请法师指导。

法师:有人要补充还是要提问。

同学:抱怨。师父说要广学多闻。比如妒忌这个问题。别人怎么可能怎样。没有放在无限
生命中去考虑别人以前种的因。很多因果道理看不到。执着在自己看到的角度上。解决关
键。知道自己的方向是不正确的。思维因果是非常公平的。自己没有全面的了解。经典不
是学的很透。很局限。是不是抱怨会减轻。问题关键在我们没看见问题的全面性。没有了
解。

法师:抱怨的话。怎么讲到抱怨。从师父开示。和法不相应。从不善于修要的角度。为什
么讲到抱怨。从业果的角度来想。业果的话。以前讲到业果见。最近几段。讲到广闻不善
于修要。也有讲到业果。简单来说分两个部分。从以前到现在的业果。从现在到未来的业
果。讲业果的时候会有这两个部分。

从过去到现在的业果。在师父讲的部分。今天一件事情发生。以前有这个业。现在感果。
过去到现在的业果。过去到未来的业果。现在抱怨的话又抱怨,未来又会感果。停不下
来。所以业果有这两个部分。

从现在到未来的业果。过去的研讨有蛮强调。我们没有警觉现在当下的一念心态未来会有
果报。当我们讲到抱怨的话。没有警觉当下抱怨的这一瞬间。未来会有果报。从现在到未
来的业果。这是一部分。

业果见有两个部分。还有一点也是很重要。就是从过去到现在的业果。很少讨论到。之所
以抱怨因为遇到了眼前这件事情。听师父讲。今天会遇到这件事情。一定是过去有业。我
们自己过去有造这个业。所以今天才会遇到这个事情。从过去到现在的业果。

172
如果考虑这一分的话。没有办法抱怨。我们能够抱怨的前提必须不管前半部的业果才能去
抱怨。能够抱怨的立足点。这不是我的业。是那个人。是环境。那个人或这个环境出现了
这个问题。制造了这个麻烦。合理抱怨的前提必须和我没关系。这个不是我的错。不是我
导致的。业果见的前半部。我会遇到这件事情和我的业是直接相关的。能够抱怨的前提就
消失了。想抱怨只能抱怨自己。过去的自己。

有一个故事。好像一个故事。天人礼尸。故事细节忘记了。有个天人。去礼拜一个尸体。
饿鬼鞭打一个尸体。过去生的尸体。努力造善业。投生天上。回过头来礼拜这个尸体。感
谢过去生的自己造了善业。鞭打的这个尸体是过去生的自己。变成饿鬼。这个故事可能有
些人记得比我清楚。

业果这件事情分两部分。前半部。后半部。用功的时候不一定两个都在同时思考。前一段
时间的研讨 focus 在后半部。注意力放哪里。前半部也是有他用功的地方。大家听得懂
吗?

一个人出车祸的例子。提到这两部分。师父讲的角度遇到事情要不要抱怨。前半部。一定
因为自己的业才会感得这个事情。后半部。现在不抱怨。前面的业就到此为止。如果抱怨
的话。会再继续。有一个同学出车祸的例子。这两个部分去想一件事情。

同学:延伸您的理路。饿鬼鞭尸。他为什么这样做?对自己不好。这也是抱怨。

法师:他的抱怨比较特别。和现在讨论的主题不太一样。他抱怨对象比较符合业果。对未
来没有什么帮助。不是忏悔。我们讨论的抱怨。抱怨对象是错误的。某个人。朋友。出了
什么问题。搞了什么麻烦。我们会抱怨这个人。不会抱怨过去生的自己。都是你做坏事所
以我今天才会遇到这个人有这么多麻烦。我们在讨论遇到事情抱怨的状况并不一样。抱怨
带给我们不愉快的人。事情。环境。不是抱怨过去生的自己。

同学:这部分可以理解。我只是好奇。

法师:不晓得你们听没听如何研讨广论。其中一讲。业的四决定理。老师说读过去是不是
很快很容易懂。这个没有那么好懂。那个就是类似我们现在讨论到的东西。

未造不遇。已造不失。听了很简单。觉得懂了。这就是广闻不善于修要的现行。听过了。
面对境的时候。业未造会遇。业已造会失去。与很容易懂的业四决定理是相反的。

既然现在遇到一定是自己过去造的业。我们能够抱怨的立足点是这件事不是我的错。和我
的业没有关系。都是这个事情这个环境带来的困扰。不是我的关系。与未造不遇是对立
的。

已造不失。现在到未来的业果。后半部的业果见。我们当下一念的心态。必须忽略掉才有
抱怨。害怕抱应就不敢抱怨。我抱怨我的。抱怨就抱怨。我只是在抱怨。没什么大不了

173
的。已造不失的对立面。抱怨的业已造,未来不会怎样。从现在到未来后半部的业果来
说。

不管过去到现在业果来说。虽然业的四决定理。未造不遇。已造不失。很容易懂。其实没
有那么容易懂。

同学:法师你这样讲。现在这个时代斗争坚强。这是个斗争的时代。遇到斗争。怎么办?
遇到 politics。这个人就是要跟我斗。我这样才能生存。不然吃饭的饭碗都没有办法。
眼前我没法保护。学佛讲慈悲。我以前觉得是软弱。现在觉得佛法有他很坚强和勇悍的一
面。我做不到。

法师:你做你做得到的部分。就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以前做有机。师父说。完全不防治病
虫害。有机失败。对所有人没有好处。开始过分坚持某一边。这并不是一个好办法。长远
有好处。眼前是妥协。现在要妥协。观待缘起现在这样做比较恰当。有深思熟虑在里面。
未来会改善。我不会永远在这里。这是不得已的。只能先用这个办法。先度过这个阶段。
我不会永远用这个办法的。

同学:这些不善的业要受果报。

法师:两个心态。果报差很多。我不认同我的做法。权宜之计。先这样做。在眼前能做的
事情里面先这样做。我不是打从心里认同或者随喜。

同学:弟子可以问一个问题吗?不是业果。

法师:你可以说。

同学:我们遇到事情就抱怨。弟子以前不认同。现在觉得。抱怨又造了一个业。引发之前
的因。产生恶果。

法师:不是因为我抱怨引发这个业。

同学:以前的因。自己的心念引发。自己的心念是能量。波一动。同样频率。引发以前的
业。猛业成熟。

法师:完全两回事儿。我们所学的里面唯一跟这个比较像的是一个人忏悔有没有清净对他
的遭遇有没有影响。自己的行为会成为下一刻事情的因缘。忏悔清净和没有清净的差别上
面。我的某个恶业还没有感果。接下来的某个瞬间会感果。忏悔清净。即将感果有引发因
缘。我的反应决定这个业会不会感果。

同学:之所以问这个问题。昨晚一个学佛的朋友。她先生失智。像婴儿。她说心念的问
题。心念上面的波。引发之前的业因。现在的波动引发。生了一个果。先生变成这种状
况。弟子没听过。所以来问问。

174
法师:他什么念头造成这个事情。

同学:她没讲。她学很久了。跟随不同师长。还跟科学联系起来。她有这样子学到。

法师:他这样讲对他没有帮助。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某个念头引发。对他现在来讲没有
帮助。因为当时我想了一个事情。所以我先生失智。失智已经发生了。这个理论正不正
确。想象的还是有依据。有很大的讨论空间。

同学:她和科学结合。能量。她的心念。对到她和先生以前的业力。

法师:有能力看到这种事情吗?有意义吗?在我们学的部分没有这样的道理。

同学:心念是另外一个道理。

法师:可以讨论。可以再继续讨论下去。在详细讨论之前不能确认就是这样。

同学:这样可以找到真正的原因。

法师:我们学到的业果来讲。很少提到类似的道理。唯一可能类似的就是业果的感应故事
里面。提到这样的特征。本来这个恶业是你过去生造的恶业。你要感得这个恶业的果报。
因为忏悔清净。你的心在对境和原来不一样了。你对于某个恶业的习惯性。已经透由忏悔
改变了。对境的反应和忏悔不清净的时候是不一样的。忏悔清净反应不一样。过去恶业要
感果的缘出现。和原本要受报的反应不一样。反应不一样。会躲掉这个恶果。

同学:推理一下。遇境抱怨。很凶猛。那个业又回来。不减低。

法师:那个恶业既然本来要感果。不能说我的念头让他感果。不能把责任归咎在这个念头
上。过去的恶业是责任。现在这个反应。顺着原来的轨迹。不能归在这个念头。除非是修
行人。念念清楚。自己对自己的策励。因为你这个念头感得这个苦果。

同学:这个问题前面同学其实在问我当下的抱怨未来要感什么果吧?

同学:这个未来感什么果的部分我已经知道了。我的朋友她的修行还是蛮不错的。

法师:这不是我们要讨论的。

同学:现在造的因是将来的果。现在的因是不是一个缘。

法师:缘很多。不能说不是一个缘。烦恼一定是过去的随眠。顺生烦恼境界。一定是过去
尚未感果的种子。现在刚好遇到启动这个种子的因缘。下面是什么?一定要有自己的非理
作意。让苦果发生的缘。不能归结为就是它。忏悔清净的人。没有非理作意。就会躲过苦
果。要受报。已经忏悔清净。受报一定会变轻。甚至感受不到。evasion。怎么避开的?

175
不是没原因的。为咋非理作意没有了。本来正面遭遇这件事。忏悔清净。反应就会改变。
和苦果擦肩而过。有伤到的程度看忏悔的程度。

同学:谢谢法师。弟子清楚了。心态上面对我们有好处。这需要再继续讨论。我们的念头
可以影响猛业成熟。

法师:猛业成熟和我们讲的不是同一样事情。饿鬼遇到太阳也会很冷。这个业很重。成熟
的时候是一种很极端的状态。

同学:已经是状态。不是前面的引发。

法师:过去的业很强烈。感果的方式会很不可思议。这是两回事。我们明天再继续。一起
继续。

7/6/2019 六 #132 一厢情愿

同学:我们有两个问题。为什么我们抱怨的习惯会增长骄慢增长烦恼。提供不同角度。第
二个问题问随分随力。法师曾经说是尽心尽力的意思。我们进行了探讨。跟法师报告。

法师:抱怨是迁怒。责怪别人。不觉得自己有任何责任的。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如果是以
烦恼产生的过程来说。先以自我为中心。区分自己和他人。执着我和我所。会有福亲灭
敌。自他的安立。保护自己认为自己的东西。安立敌对的对方。自己以为的他人。是敌是
友。友是我所。认为跟自己站在同一边。敌人自己认为跟自己不是同一方。这都是分別心
安立。不是自然的天经地义的。自己的心贴上标签。用自己的好恶。不是完全没有染杂清
淨的朋友。这种朋友安立为我所。自己认同自己喜欢属于我一边的。不是天真无邪的朋
友。所以为什么说抱怨会增长骄慢增长烦恼。因为跟我执绑在一起。就像老师在这一段提
到抱怨的时候还会和自己一样抱怨的人同仇敌忾一个鼻孔出气。和自己这一方的人一起抱
怨。自己安立的朋友。不是清净的朋友。一起抱怨。烦恼六因里面提到。同样引发自己的
恶友。

抱怨增长很多骄慢。目犍连尊者。证果之后。被一个老爷爷打断背。不知道为什么神通现
不出來。老爷爷看不见。被老爷爷的拐杖打断背。目犍连尊者曾经对父亲抱怨。希望你的
背被打断。这个抱怨。师父从 127 讲到 132 讲。过患非常大。环境就是这个环境。人就是
这些人。抱怨不可能修持上去。

同学:报告法师。弟子想接着您刚才的引导。有不能自己思维的地方。刚才讨论自己反省
的角度。老师叫我们去观察我们对境的时候的反应。相应法的时候心的状况。这一讲在总
结一个方向。增长骄慢。我与我所。根本在我爱执上面。不是天经地义的什么事情我就抱
怨。不同角度跟法师请益。我与我所。今天我的利益和你的利益冲突。我们抱怨。失利者
才抱怨。另外有一个情形。不是争夺。业力。小孩在学校被 bully。弱小。无力对抗。这
种也是抱怨。也是我与我所。小孩子的 bully。因为恐惧。因为受到伤害。今天不是说自
己对。一个很强的力量。不知道怎么做。思维这个角度?还是法师有其他理路?有时候抱

176
怨会增长我们骄慢的另外一个原因。骄慢和慈悲是相对的。善恶之间是没有中间的。我们
在抱怨的时候。心里没有对众生的慈悲。我们没有这样子的能力。不会现起我做错了不希
望別人用抱怨的方式。我现在抱怨。骄慢增长。没有相对的力量来觉照。没有悲心的理
路。请法师来理清。

同学:一直讲骄慢。骄慢是一种什么状态。

法师:骄慢就是认为自己对別人错。骄慢有很多不同的角度。七慢。查一查《大乘广五蕴
论》就知道。

好久之前讲心态与客观事实。bully 被伤害。世间人非常颠倒没有正理的例子。假设我有
个小孩在学校被欺负。我很难过。理论。教训欺负的人。你怎么可以这样。这样做的话。
如同今天老师说的。我就变成我小孩的恶友。教导小孩我们是对的。对方是错的。增长小
孩看事情的烦恼。烦恼六因里面我们是恶友。

正确的教育。我们要怎么面对这个境。不是遇到不公平的事情要去反抗。很多讲以來。讲
过很多遍。我们会遭遇到被伤害。一定是过去的业。以前遇到同样状况。学到业果。学不
下去。世界上很多人在受苦。好可怜。过去造恶业。现在受苦。没办法接受。广论学不下
去了。要解決这个问题要继续深入学习。学到客观事实和心态。分清楚。跨过困难。两个
分清楚。

一件事情有这样两个面。自己小孩被霸凌。客观事实受苦一方的恶业感得的结果。这一点
必须清楚。对方犯罪。对方伤害我。生在非洲。中东的战火。好可怜。心态和客观事实没
搞清楚。混为一谈。受苦是过去的恶业带來。这一点必须清楚。如果不清楚没有天理。不
管一个人过去做了什麼。反正我认为世界应该和平没有任何伤害。这种道理是没有道理
的。我现在胡作非为。下辈子再來的时候人人都应该被尊重。我为什么被不平等对待。这
辈子辛苦努力造善业也好。为非作歹很多恶业也好。照你的理论大家都应该被公平尊重地
对待。没有天理。不讲业果天下大乱。

受苦状况一定是过去的恶业带来的。客观事实的正知見。面对受苦的人。自己小孩被霸
凌。贫苦的人。hey you 你现在受苦活该。这个心态的一瞬间。这样看事情我们的未来就
糟糕了。所以客观事实和心态两件事情因为一般人分不清楚。头脑会打结。

面对到受苦的人。如何减轻他的痛苦。让他越来越少痛苦。佛菩萨在轮回中帮助众生。众
生受苦是自己的恶业导致。不是佛菩萨的责任。当做自己的使命。这件事情上面客观事实
和心态不能混为一谈。这个客观事实是众生自己造恶业受恶业的果报。这是客观事实。佛
菩萨看到这个客观事实。没有觉得你活该。就应该受苦。他不会这样想。但是他也知道客
观事实确实是你的恶业造成的。

教育。多做恶业。少造善业。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菩萨帮助众生的办法。不是世间的概
念。你好可怜。你非洲穷苦小孩。没饭吃。我济贫。帮你吃饭上学。

177
为什么世间人做这种事情。理念。所有的人都应该公平地获得被尊重能够不会挨饿能够受
教育。天赋人权。平等拥有基本的东西。这是世间人的想法。没有道理。没有依据。一厢
情愿。世间人会讲这些。有基本人权。没有什么逻辑上站得住脚的地方。自己想出来的。
佛陀从来没有这样讲。佛陀说。善男子善女人。平等尊重一切有情。爱护一切有情。你们
应该这样做。和一切有情都应该被这样尊重。是不一样的。

同学:弟子有一个很快的问题。佛陀希望我们发起菩提心。上士道中所有有情和我们一样
受苦。这是唯一的路。成佛。为了利益这些有情。刚才法师讲的一点不明。今天我们世间
做法不是为了齐头。rights。不是最后结果。而是权力。你的生命应该有这些机会。以我
们学广论的人佛弟子行世间善的时候。解决他的痛苦。不是为了齐头。佛陀教我们从饮食
起居上面安住。

法师:我们去做这一点是没有错。我们去做的想法要摆对。我们去做。这件事能不能像我
去做的成办。两件事。目犍连尊者的母亲。神通。给母亲吃。每一个都失败了。他有去
做。你是饿鬼。吃不到东西。用尽办法。但是无论如何吃不到。境界不能如同自己强行想
出来的理论。这种期待就是一厢情愿。目犍连尊者。吃不到。

昨天有人说猛业成熟。社会上。学校。被不公平对待伤害。想尽办法化解这样的危机。化
解不了。不能说这个社会。这个学校没有办法公平正义。这些人为的想法。公平正义。在
境界来说。是没有必然要存在。从头到尾。无始以来。公平正义没有天经地义的立足点。
古时候。几十万年前。人类还在原始人。还不会种农作物的时代。和动物打来杀去。没有
公平正义。人为的。动物为什么没有人权呢?

同学:法师我能不能接着说。没有天经地义。业感缘起。虽然这样,要想尽办法帮众生减
少痛苦。人权可以减少痛苦的方面。感受上面有公平的制度。孔子。春秋战国。政治制
度。不被接纳。还要继续推行。显现上失败。业感缘起上已经成就。佛陀同样在娑婆世
界。很清净的世界。和客观事实和心态可以这样联系。我们改变自己的业。朝着净化的方
向。

同学:不好意思我有举手。我想跟法师确认一下。法师跟我们讲一个破的东西。自己做
善。要破一厢情愿。没有业果见。业果愚。我们生命中出现邪执。感恩法师今天提出来。
相对有所破。这个还是要去做。而不是就是说因为是业果所以不要去努力。无限生命无限
希望。客观事实要破。心态。听闻佛法不是求世间安乐。不是佛法。目标。发生事情。自
己了解学习法尔如是。佛法上面更加相应更加努力。目标放在自己的脚步上面。我们还是
要去做这些事情。我们这样做的时候。正知见。心态不一样。看法不一样。传递出去的是
佛法的正见。

法师:如果我们要做的话。不能够用寡闻的方式去做。知道正确的去做。境行理果。对什
么境。起什么反应。得到什么结果。因果的链接。不然因果错置。抱怨。

遇到霸凌。有一个小孩被另外一个小孩欺负。用正确的因果去想。一般人认为欺负的小孩
是错的。坏小孩。应该要教训他。这个人很可恶。用公平正义去想。换做佛法不应该这样

178
想。这个伤害别人的人很可怜。未来感得更大的苦果。想办法去救助这个人。帮他转业。
未来不要感得很糟糕的果报。

对于被欺负的小孩。世间。好可怜。我们去争取我们的权益。这不能解决。和抱怨一样。
加重被欺负的人的恶业。佛法。陪伴这个被欺负的人。心理辅导。在被欺负这件事。学习
我们有什么地方可以改善自己以后不会被欺负。不是和他同仇敌忾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
的。同样事情。学佛法没学佛法截然不同。

业果正理看待事情。上士道。持戒。入行论。遣鱼至何方,始得不遭伤?希望世界上的鱼
都不会受伤害。没有这种地方。鱼会不会受伤害是他的业决定的。持戒。断除伤害有情的
心。修行人对于自己的心要修到什么程度?一丝一毫伤害有情的心都没有。尸罗波罗蜜圆
满。这个时候。有情会不会受到伤害。有情自己的业决定的。不是我决定的。

面对事情。客观事实和心态分不清楚。但是最主要因为世间人没有在讲心态。所以他也没
有分不清楚。就是绑在一起。事实是什么我的想法就是什么。一般世间人的状态。

我们学佛法。自己的心态是自己的心态。境界是外在的境界。心对到境的时候起什么反应
是自己决定的。心和境是分开的两件事情。这也是大家学广论这么久。心和境两个词听很
多。心对到境。师父开示老师开示听到非常多。只是再一次提到。这样有理解吗?

同学:7/1 多寡闻。没有机会讲完。希望法师下周讲完。

法师:如果接下来讲到相关的。再补充。

同学:随喜前面同学的问题。理清自己的概念。如果可以就问自己的问题。

法师:你的问题是什么?

同学:法师前两天有讲。不了解佛法的道理。比较。我知道比你多。我觉得我超胜。以后
这个业会感得自己身上。佛法对照别人。这是我自己受苦的地方。心态。从业果不能讲你
造这样的业你受苦。我的未来也会受苦。受苦因为当下这个苦因。上师上一讲。观察自己
的思想。看到对方的一种苦。造了苦因的业。这是你的业。没有想另外帮助的方法。我们
这样受苦的业。这就是一个轮回的业。继续造下去。四家合注。超胜的比丘应该永远都不
要轻蔑功德低劣的比丘。导致延后他获得解脱的时间。要一劫。我去讲他。以后受到这样
的苦。轻蔑比丘。又造了一个轮回之因。我要学习跳出轮回。不懂道理。观过行为。造轮
回之因。开口就抱怨。自己的观点。我和我所串习。跳不出轮回。病想。看到病想的一个
内涵。自己在病里面。没有善知识的引导看不到自己的病。无始以来变成贪嗔痴的染着。
不知道自己受苦的理解对不对。

法师:关于业果见。相关讨论。以后会常常出现。先到这边。回向。

179
7/9/2019 二 #133 机器人

法师:昨天提出的问题。蛮需要理清的。不晓得你们会不会很认真地思考其他同学提出的
问题。提问题的人自己想了没有。她是没想通。还是示现来践行。我很感谢大家很愿意提
出这些问题,让这个课程变得很丰富。昨天。研讨说老师教我们。眼前点点滴滴都可以净
罪集资。抉择好的概念。净化自己的习气。昨天的问题没有很肯定这样是确定走的上去的
办法。

昨天举个喻。一个实际例子。参加一个困难的考试。一百分满分。第一名六十一分。第二
名二十一分。六十分及格。只有一个人及格。第二名也不及格。二十一。实在太低了。没
办法接受。

有希望没希望不是看你现在考几分。有一个人及格了。不管他了。不管是二十一分。还是
五十九分。有希望没有希望不在于这一世考几分。如果这样讲。一定要考到六十分。剩下
还没有及格的人。不管这一次考几分。这些人里面有一部分人是之后再考会及格。有一部
分人永远也不会及格。希望是看以后会不会及格。虽然五十九分,但是这个人再怎么考都
不会及格,就不会觉得五十九分很好。分两组。一组是会及格的。另外一组是不会及格
的。现在两分。以后会及格。现在五十九分。以后不会及格。

同学:分组怎么分。

法师:假设我这个考试。一定要知道某些东西才可能及格。一组拥有这些咨讯。一组没
有。拥有这些咨讯以后一定会及格。比方说题目里面有五十九分大家都知道。四十一分题
目没人知道。我会告诉你剩下四十一分的题目。你觉得要选哪一边。以后我会透露题目。
假如你不知道这些题目,你在你能够准备的范围里面已经全知道,最多也是五十九分。你
选哪一组。

同学:如果目标就是及格,当然选以后会及格的组,管现在考多少分呢。

法师:有没有希望。不是离六十分很远就没希望。也不是考了第二名就有希望。出轮回和
不出轮回的分水岭是截然不同的。烦恼不可能自然消失。等很久很幸运地自然就解决了。
不会的。考试考一千遍。没有遇到出轮回的法,考无数次都不会及格的。再怎样都局限在
轮回。再努力就是有顶天。悉达多太子自己出家修行。找了很多外道的老师。最多就是他
的禅定到达非想非非想定。还是没办法出轮回。你之所以有希望。遇到佛陀的教法。遇到
正确解释传承教法的善知识。这是一翻两瞪眼的事。其他都是没希望的。编到及格组。所
拥有的学习管道和资源。不是公平竞争。我们说有希望是从这个角度去讲的。

然后。其实最近我们研讨很多内容。好像和业果见有很紧密的关系。业果见上不断在思
考。师父讲。老师讲。帮我们数数想业果的问题。还有很多疑惑没有想通。这个我可能慢
慢讲好了。好像我的感觉关于业果的东西讲了很多很久。似乎不可能两三句话全部讲清楚
想通。急不来。慢慢的一点一滴地去讲。

180
同学:弟子可不可以做一个分享。

法师:是什么。

同学:把考试的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是有希望。怎么分。弟子感觉这个就是学习广论对我
们的饶益。上师上来就是分水岭。有学习业果正见。师父后面说我们学习了广论之后其实
有希望。这其实是很明显的。自己有没有得到饶益。是程度的问题。我们对佛菩萨不是很
熟悉。现在弟子觉得弟子和佛菩萨是可以接近的。是有路可循的。可以依靠善知识的愿
力。我们欠缺的就是业果见。业障蒙蔽。有一个佛愿意帮助我们把业障去除。我一定要依
循他。业障病障去掉。才能进入有希望的那组。学习上的保证。请指导。

法师:我们当然一定是有希望的。我们值遇了唯一可能的管道。怎么充分利用这个资源。
每天的师父老师的引导。里面有。有希望没希望。不是武断地或者骄傲的想法。不是因为
自己是佛教徒。所以老王卖瓜。自卖自夸。这个有希望没希望。

同学:我不是这个意思。我要讲清楚。

法师:我没有说你。我还没有讲完。

烦恼是不会自然而然断除。不会自然而然消失。如果我们去观察去分析。一般人永远也不
会出轮回的这类状况。十二缘起。无明。行。造业。不管造什么业。福业非福业都是轮回
的业。就是他在无明行识。之后。生老死。辗转相续。之后再继续爱取。又是无明又造
业。自己滚。automatic。这套机器自己运转不会自己停下来。

简单回归到最近研讨的。抱怨是怎么回事儿。稍微想一下。考试永远不及格。他到底发生
了什么事情。一个普通人。没有机会接触正知见。我们自己也是一样。没有正理思考的观
察方式。普通人遇到境的时候是什么反应?是境那一方做了什么事情。别人对我好。我就
开心。感恩。别人不好。我就不舒服。生气。抱怨。报复。没有思考。一般觉得是境那一
方的问题。看境怎么对待我。境对我好我就喜欢。乐受。境造成痛苦。起一个乖离爱。境
造成快乐。起一个不离爱。贪嗔。喜欢跟讨厌。

一般人来讲,自己的反应和境带给我的刺激是同一体性的,没办法分开的。经佛陀点醒的
另一组。已经知道另外一套东西。境跟心是分开的。不是绑在一起的。我以前跟大家提
过。你们都只尊敬值得尊敬的人。师父在骂我们。不管是谁都要尊敬。境跟心切开。客观
事实和心态是两回事儿。遇到一个值得尊敬的人。还是不值得尊敬的人。心态都要尊敬。

我们在了解正知见。师父在泄题。答案就是不管你遇到值得尊敬还是不值得尊敬的人都应
该尊敬他。对于一般人。不知道有这件事情。轮回里面永远也想不起来这件事情。遇到值
得尊敬的人就尊敬。不管他怎么造善业。在他的感受里面没办法跳脱这个问题。境那边显
现什么。就是什么。听过佛法的人才有办法不被这种机制限制住。所以我们说有希望。不
是信口开河。随便乱讲。没有接受过这样的启发永远没办法发现这个事情。我们自己还不
适应。但是你已经听到了。你就是有希望的那边。

181
以昨天的例子。她可能在学广论的时候有挫折。想要研讨。外境不理想。研讨不起来。以
一般世俗依照十二缘起。这个研讨是外境造成的。根据这个外境去反应。失望。沮丧。嘀
咕。把这个事例去抽离。不把重心放在事例上。只探讨遇到境的反应。和遇到没有希望的
反应是同一类的。

我们的心没有自由。机器人。input 是什么。output 是什么。我刚才讲到说。轮回已经设


计好一个功能。境怎样。根据这个境反应。永远这样一直运转下去。没有学习佛法之前。
轮回里面的情况。被设定好的机器。这个人他也不会发觉。像一个机器人。被 code。觉
得这是他自己的反应。遇到好的境界有一个欢喜的快乐的反应。看到不好的东西。会不喜
欢。讨厌。都不会觉得这是自己被 program。觉得是自己的选择。很真实地觉得这是自己
的选择。知见上了解这不是自己的选择。无始轮回一直这样运作下去。一套机器而已。没
有灵性。

任何一个有情。俱舍论。轮回里面的有情。什么善业都做过。什么恶业也都做过。地狱。
有顶天。都去过。看起来也很丰富。六道都当过。天人。从下到上。各种杀人放火。各种
顶级善业。都做过。这么丰富的生命经验。听起来算是有灵性吗?

设计在轮回的机制里面。也是有善业。也是有恶业啊。一直滚。齿轮。有他的规则。不去
管。善业恶业轮流转。所以如果是以有学佛法得到佛陀的指点说其实不是这样的。

我们遇到说。我在和其他人研讨。怎么想?外境看起来是这样不理想。以业果见来讲。两
部分。过去到现在。现在到未来。遇到这样的一个状况。先想过去到现在。为什么我会遇
到这样的状况?想学广论。和身边的同学研讨不起来。这是不是我的业感得的。是他们不
想研讨。我的确看到了一群不想研讨的人。无始以来。无明的十二缘起。我看到他们不想
研讨。我要去观察。是什么原因他们不想研讨。是什么原因让我遇到我的同学不想研讨。

出车祸的同学。为什么我遇到车祸。不是他为什么来撞我。遇到说研讨不太起来的同学。
为什么我会遇到他们。这是不是我的业。必须是我的业。否则我的遭遇是无因生的。我会
遇到这样的境况是我无端遇到的。业果见。我们所有的遭遇都是自己往昔的遭遇造成的。
前半部的业果见想清楚。跳脱了责怪外境。已经成功了一半。挣脱了机器一样的机制。

再想后半段的业果。我如果心里不喜欢他们。因为他们显现不喜欢和我研讨。或者我忍气
吞声。憋在心里不爆发。如果我这样做。后半段心理行为。未来会感得什么果。我想不想
要去承受那样的果。我想不想要做这样的一个内心的心理行为。

我以前跟大家讲过。业果见不是佛教徒才会拥有。圣贤没有听过佛法。颜回。不迁怒。遇
事不责怪别人,认为是别人的错。我们不是颜回这样圣贤的反应。至少可以理解确实有某
些人。他是可以有业果见的。还有像在孔子身边很多弟子身上。他们追求的东西是自己的
反应。颜回不迁怒。前半段的业果。看到是外境的错。不责怪外境。不把这个不满意不开
心安立在外境上面。

182
儒家。提倡君子。作为一个君子。学儒家内涵。如何做一个君子。我要怎样变成一个君
子。别人怎样。不是要在意的。我怎样做才是一个君子。我怎样反应才是我在意的。没学
过佛法。不晓得有来世。不是用业果的道理在做的。等于佛法里面的业果见。想的是我是
在塑造我自己。不是在调伏外境。虽然没有听过佛法不晓得有来世。这样做就是后半部的
业果。我当下这一念对未来的影响。

时间也超过了。根据大家提的问题。仔细地去思考。我们这一段时间以来所学的东西。跟
大家提的问题。实际生活上的例子。完全扣在一起。所以只要你们有遇到什么问题。困
难。最好的办法是多多地把师父老师讲的这些和自己遇到的问题做思考。结合自心相续。
广论里面。不要将自相续置于别处。大家培养很多的方式。提出自己遇到的问题。这是很
好的一步。否则一边在上佛法课。一边回到自动的轮回机制。我们已经遇到了善知识教导
的和轮回完全不一样的概念。跟世俗凡夫一直以来的想法不一样。我们已经听到了。只要
把我们遇到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和佛法想对照。多多思考不会想不出答案。

感谢大家提出问题。让我花很多时间去想。这些答案不是不存在。只是说大家还不熟悉。
如果你们很努力去想。很多我讲的都是老生常谈。只是重新编排。没有创新。我觉得大家
都可以想的出来。你想,利益是你的。我想,得到好处是我的。所以我要感谢你们。

我还有一小部分明天补充。好几天以前提到佛法不离世间觉。大家把很多生活中遇到的困
难提出来。这就是世间。但是要觉。不要迷。怎么和我们学到的法结合。不然沿着之前的
想法。就是迷。

7/10/2019 三 #133 改剧本

法师:在前一段和这一段我们听到一个可以在自己的环境当中净罪集资的方式。然后也有
提到说不要抱怨。向周围学习好的概念改善自己。师父说这是我们能够做得到的。学习佛
法当中的方法。卡机说不一定能够如同善知识所讲做得到。自己身处的环境感觉上不理
想。自己也没办法检择。一方面是面对这些不理想不晓得如何不抱怨。另一方面。处在这
个不理想的过程中无法检择。自己会受影响。师父老师描述的有希望向上的方式不一定能
够成功。卡机表达这样一个困难。

如何确定这是一个可行并且会成功的办法。昨天提到之所以会成功,有希望不是这个事项
本身。有希望本身有一个关键的差别。分水岭的差别。没有这个,外境再理想也没希望。
这个关键的差别确定外境再不理想百分百肯定是有希望的。真正的差别点分水岭是什么?
我的理解。简单讲。一个知见。现在有一个知见。要么正确的。要么错误的。

同学:正确和错误是观待这个人的缘起的。假如下士道,追求人天的见解就是正确的。但
是以更高标准来衡量,见解可能就错误了。

法师。只说当下。

183
同学:一个见解可以是一部分正确一部分错误。

法师:逻辑呢?

同学:一个知见在逻辑上没有第三种可能。只有正确和错误两种可能。

法师:你现在获得了一个正确的知见。跟你没有获得一个正确知见。你的知见是错误的。
这是有没有希望会不会成功的关键。不是遇到的事情是好是坏。follow 研讨的内容。找
到这个卡机好像没有把握。他表达他的困难。我们之所以可以确定有希望会成功的原因在
这个地方,我们得到了正确的知见。跟没有正确的知见是截然不同。正确的知见。业果见
相对于空正见不是究竟的。不朝这个方向去讨论。相对于有业果见没有业果见这两个互相
比较。为什么可以肯定说照着师父老师讲的方法是一定可以成功的。我们对业果见不是很
通透。我们可以多做一些探讨。

首先讲怎么想不要抱怨不要责怪外境。你们都读过袁了凡的故事。大概的意思就是说年轻
的时候遇到一个算命先生很厉害。之后的生命遭遇和算命先生讲的一模一样。一一如实发
生。当他有这样的体验一阵子。对人生了无希望。自己的预期就是这样。验证算命先生完
全准确。某一天遇到云谷法会禅师。因缘掌握在自己手里。你愿意改变是可以改变的。照
着禅师的指导。改变自己。后半辈子就跟算命先生讲的完全不一样。假设袁了凡没有遇到
禅师。这一生就如预料的一样。遭遇的事情都和算命先生一样。算命先生是如何知道的?
那些还没有发生的事情他如何知道?

同学:业果决定的吧?就好比我是一个二次函数,我的曲线就是一个抛物线。现在是在 X
轴上的一个点。未来 X 轴上每一个点都可以 plot 出来。

法师:为什么就变了?

同学:他改变自己。不是二次函数了。改成三次函数。四次函数。曲线的形状就完全不一
样了。就算改不成三次函数,二次函数自己的系数改一改,这条抛物线的幅度和宽度一样
会变。图形就跟以前不一样了。

法师:我们简单思考了一下。问一个问题。看过电视剧吧?看过电影吧?不管是电视剧电
影。一个故事。由演员来演。这个故事有作家编剧。请问这个戏剧或者电影制作的时候,
演员是照着剧本演。还是演员自由发挥。

同学:听说王家卫拍电影的时候是没有剧本,现场表演。

法师:导演要改相当于编剧要改。每一个 take 都要改故事不晓得做什么事情。这个戏剧


拍摄的现场。演员听编导的。演员演出来不是这个故事。本来就呈现这个故事才请这个演
员来演。演员根据编导去 perform。如果不符合 NG 重来。有的 cut 可能要重来五十次。
一个 take 演员只演一次。演完跟编剧导演说我今天就演成这样了你们照我演的去改。不
是这样的。

184
我要讲什么呢?在业果见里面一个有情他会遭遇到什么事情这是过去的业决定的。过去的
业到当下发生这个事情。剧本已经写好了。剧本已经写好演员要照着剧本去演。不能不照
这个剧本。不管我们今天遇到什么遭遇。比如来上广论班想要跟同学研讨却发现研讨不太
起来。感受上遭遇到一种不理想的外境。好像觉得这个不理想是别人造成的。事实上不是
这样的。剧本已经写好了。过去的业已经决定了。袁了凡剧本已经写好了。不改业。活到
死的一天。剧本已经写好了。自己。遭遇到的所有的人。都要照着这个剧本去演。遇到研
讨不太起来的时候。剧本已经写好了。不能说完全怪罪周围的人。他们也是照着剧本演
的。这样听起来很没有希望。

一般来讲比较佛教和外道。一类外道是宿命论。没有希望。业果见只看前半部也是宿命
论。外境不好我受影响。我周围的同学都不好好研讨广论。久了我也不好好研讨。大家一
起没希望。一起沉沦。业果见不是宿命论。昨天的内容。世间人没有机会学到正知见。在
无明十二缘起的机器里面。喜欢不喜欢。苦受乐受。一个陷阱。一个圈套。结果可以预
测。

但是当我们听到佛法之后佛陀善知识说真相不是这样的。世间的真相。原来世间运作的规
则像十二缘起车轮一直转。原来是有方法跳出这个不断自己转的轮回的运作方式。所以我
们会听到老师在这一讲跟我们讲到说我们是可以有主动权的因为我知道这样走的结果结和
那样走的结果。佛法告诉我们遇到事情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我们的反应。一般世间人来说
他没有获得这个特别的咨讯。永远一直以为遇到的境界。生起的感受想法都是自己的经
验。不知道自己在一个没有选择的运作机制里面。

另外一个角度。演员在演戏。演的不照这个剧本会 NG。重来。一个好的演员。入戏。跟
真的一样。轮回当中的众生都是最好的演员。从来没有 NG 过。完全真实。完全入戏。凡
夫的心识当中。我执谛实执。完全是真的。别人对他好。高兴。感恩。对他不好。抱怨。
报复。遇到佛法之前普通人百分百投入入戏演这个剧本。一点失误都没有。从来没有怀疑
过。

佛陀帮我们指出另外一条路。matrix。里面一件事情。虚幻的世界。把你的感官和机器链
接在一起。里面一些人不知道什么原因觉得自己不是活在一个真实的世界里面。有这种天
分的人会被挑出来找出事情的真相。给你选。blue pill or red pill。知道真相还是继
续活在这个世界里面。佛陀告诉我们说这个世界其实不是如同你所感觉的那么真实。你想
吃这个红色的药丸还是蓝色的药丸。师父老师讲的这个为什么确定有希望。一个是你知道
真相一个是你不知道真相。

弟子规里面有一句话。我印象蛮深刻的。跟这个有一点关系。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
行。小朋友比我们更有善根更早脱离轮回的骗局。父母亲都很爱我对他们孝顺没有什么难
的。如果父母亲不喜欢我我还能孝顺这才是真正了不起的孝顺。以前师父教诫我们你们都
只尊敬值得尊敬的人。意思就是说世间人在没有经过佛陀的点醒之前根据外境做反应之
前。外境反应好就好。父母亲爱他。就对父母亲很好。也有例外。大体上来说。父母亲对
小孩很好。小孩会喜欢父母会孝顺。一般这样。即使在轮回当中。照轮回去跑,一个人也
会造善业。乃至上天堂。遇到亲憎我。不晓得这种可能性。父母亲虐待。心理不健康。

185
trauma。长歪了。要不很可怜。要不变坏人。这是世间理论。一般轮回运作的方式里面自
动化的机器里面不太容易出现其他反应。

二十年前的电影我已经忘记了。

同学:吃红的。

法师:吃下真相的药丸。心的反应和外境是可以切开的。外境。剧本已经写好了。必须照
着剧本演出。佛法演出。当你上辈子死亡的时候爱取有的业决定下辈子的受用。受用这个
词在藏文的意思是 experience。这样比较能够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其实你这辈子是来体
验的。过去生加起来所有的业决定了这辈子获得如何的体验。

剧本已经决定了。我们这辈子的遭遇经历快乐痛苦。如果没有佛法没有知道真相。就是一
个体验的过程。

一般的凡夫不会了解在一个体验的过程之中。这个算命先生。有能力把袁了凡这辈子的
业,experience 提前告诉他了。假设不是有机会。绝大多数人遇不到这样的算命先生。
绝大多数凡夫不知道自己在一个体验的过程之中。从现在到明天。明天之后。是体验。是
未知数。从外境上来说。一般人都认为如此。

一个人对自我的认识也是这样。一个人会觉得自己是一个活泼外向的人。文静内向。动作
快效率高。谨慎小心动作慢。对自己的认识各式各样。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也是剧本决定
的。

知道真相其实不是。这个人这辈子之所以做这样一个人。之所以有这样的特质。喜好。编
写在这个剧本里面已经写好。人物设定。必须扮演这样一个角色而已。

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也是过去的业决定的。长远来看。把一辈子当做一出戏。过去已经
很多生了。演过很多戏。同一个有情扮演了很多不同的角色。活泼外向。文静内向。都扮
演过。这个有情在他的感受上。自己是一个怎样怎样的人。只是这个剧本怎样设定而已。
过去的业设定。长期看。各种角色都演过。没有固定。死亡的时候根据重近串习。这辈子
开始之前已经定稿。其他演员怎么动作。要讲哪些话。上辈子死亡的时候出生的时候已经
定了。这辈子只是一个 experience 的过程。我讲的是不知道真相的情况下。

为什么通过十二缘起去翻转轮回。因为轮回是一件荒谬的事情。没有灭谛。matrix 没有
逃出来的方法。这个剧本就只能这样演下去。原来不是这样的。虽然这个轮回他是这样运
作的方式。其实有逃脱的办法。

以十二缘起来说。触受是剧本决定的。爱取有是人的反应,是可以改的。我们是有主动权
的。我要从集资净障。改变自己。让自己的内心和法相应。除了无明还有善法欲。被善知
识点醒。你的机会就来了。不一定每次都会成功。matrix。吃了蓝色药丸。还是有很多人

186
死在 matrix 里面。但是知道真相和不知道真相是截然不同的分水岭。完全打破十二缘起
自然运转的方式。就是在对到境的瞬间。

现在时间已经超过很多了。先讲到这边。

这两天讲到说从身边的周围的人学习。可以学到好的东西去净化自己。简单来讲就是观功
念恩。剧本已经写好。仔细去看。你遇到有得到真相的管道。看似不那么理想的学习环
境。仔细去想已经是最好的了。好的那一部分是善业感的。不好的部分是恶业感的。我们
善业恶业交杂。一定会有不理想的部分。我们这辈子会遭遇到不理想的部分。我们的业不
可能是完全理想的 experience。多观察。绝对不是绝对不理想。走到今天这一步一定有
相当的善业。剧本里面一定有好的地方。观功念恩去观察。会受到好的影响。

吃 red pill。怎样运用。遭遇到,已经没办法改剧本。还没有 take 的部分。两小时的


电影要拍半年。还没有 take 的还可以改。你已经知道真相之后,其实一般凡夫对境没有
选择,你有选择。不同于剧本给你的限制。未来没有拍摄的 scenes,剧本会改的。像袁
了凡一样。

用比喻来讲。你这个演员太大牌了。后面编导配合你而改。后面的故事只好跟着改了。为
了你这个大牌演员而改。你有没有本事改变自己的反应。你也可以不改就照着剧本演。至
少你获得了这个机会。

所以有希望。不是遇到好不好。而是你自己的反应如何。知道真相是关键。

8/14/2019 三 #143 得到圆满教授

法师:为什么有人得到圆满教授有人没得到圆满教授

同学:资粮不够。要净罪集资。

法师:什么问题都可以是这个答案。

同学:这个问题我前天想了。得到圆满教授的原因是自己具足听闻轨理。具足听闻轨理,
或者说具足弟子相,就能够得到圆满的教诫教授。不具足听闻轨理就不能得到圆满的教诫
教授。越来越具足听闻轨理,就能够得到越来越多的圆满教授。

法师:还有其他人吗?这个答案很好。

同学:最根本的有没有依止到善知识。殊胜教授和圆满教授。这两个区别在哪里。这个殊
胜教授。广论中有各种法类。殊胜的善知识给我们引导。殊胜的引导。经过这样子之后。
学习过程。把这些法。互补的功效。不会对立。没有圆满教授。这些法会矛盾对立。经过

187
善知识殊胜的引导。殊胜教授。之间的关系。整个教法是这样。次第很了解。得到圆满教
授。过程也要透过结合心续。得到圆满教授很踏实。弟子觉得第一要依止到很殊胜的善知
识。具弟子相。自己得到的就是个圆满教授。如果不具足弟子相。即使有殊胜的教法。也
没办法得到圆满的引导。请法师指导。

法师:现在讲到。师父讲到快慢差别的原因。在于得到圆满的教授教诫。有没有快或慢。
决定在谁?这个得到是自己能够决定的吗?还是运气。

同学:弟子总结一下前面两位同学的话。作为一名学佛的修行人。最重要的是有教证。

法师:谁是教证具足来学佛法的?

同学:殊胜的引导。教。佛陀的引导。有人教。殊胜的善知识。证量就是殊胜的教诫教
授。百分百的善知识。百分百的弟子。殊胜的教授。跟着自己最相应的善知识。学习。得
到。把这个圆满的教法。教量。教证二量。弟子是这样体会。

法师:跟自己最相应的善知识。这是什么意思?

同学:善知识有很多。弟子没有因缘碰到。跟着师父上师。宗大师的教法学习。格鲁教
法。

同学:这是瞎猫撞上死耗子的意思吗?

同学:这么多善知识。这么多宗派。格鲁。自己的因缘。自己造的业。

法师:为什么用最相应。并没有表达你想要表达的意思。你自己认识到了吗?

同学:请法师指导。

同学:自己学到这一段。自己非常幸运。遇到日常师父。

法师:你要讲运气吗?

同学:不是。我们已经遇到。外在环境非常好。得到是自己的努力。有没有自己好好学
习。成为自己的下手处。听闻很重要。弟子如果得到圆满的教授。下手处看自己。外支已
成。

法师:很好。我们听这一段的时候。师父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根本性决定成佛的快慢。在
于有没有得到圆满的教授教诫。听了不再去思考。就会觉得没有得到的人真是倒霉。但是
我们在学这一段的人不应该得到这个结论。得到这个结论是没有思考。有人得到。有人没
得到。差别?佛陀偏心吗?给有些人讲了,给另外一些人没有讲。善知识能力有限吗?善

188
知识一辈子只能遇到少数的人。这些都是我们在闻思阶段要花很多时间去思考和抉择的。
尽力去想想其他的角度。把产生疑惑的地方挖掘出来仔细去思考。

同学:听到这一段。马上生起一个邪见。我们说最殊胜的教诫教授。佛陀最圆满。看龙
女。善财童子。舍利佛尊者。为什么龙女和善财童子一生成办。舍利佛尊者经过很长时
间。是否得到最殊胜的教授教诫就可以很快成办。前面讲得到。听闻轨理。弟子相。这些
都是必要的。但是这么大的舍利佛尊者。难倒他没有听闻轨理,没有弟子相吗?

法师:能够有人提出这样问题非常好。上课就是要有这样的问题。研讨的精华就在这里。
请同学发言。

同学:就佛陀讲的苦集灭道四圣谛而言,舍利弗尊者具足听闻轨理。他也证果了。但是就
佛陀的究竟意趣而言,不能说舍利佛尊者具足听闻轨理。

法师:法华经里面讲到了。衡量的尺放在哪里。这些大阿罗汉不具足听闻轨理。之前跟大
家讲过。声闻这个词在大乘是贬义。小乘里面是褒义。跟大家提过两次。不知道大家还记
得吗?这个词反应了前面同学讲的这个。

同学:舍利佛尊者智慧第一。抉择。听闻的当下。法华经。最终是要成佛的。得到与否,
在于成佛有没有成为自己的宗,成为自己的目标。

法师:声闻弟子当中智慧第一。同时间以大乘角度讲。同时发生另外一个状况。维摩诘居
士。是另外一尊佛化现。帮助释迦牟尼佛。算是推广教法的。有一次示现生病。佛陀让舍
利佛尊者去给维摩诘居士探望。舍利佛尊者不敢去。每次去拜访都被他修理。不敢去。智
慧第一。声闻弟子。遇到文殊菩萨。维摩诘居士。智慧没办法。这个故事很少听到。另外
一个故事。舍利弗尊者度了五百个弟子。文殊菩萨来搅局。五百弟子下地狱。舍利佛尊者
问佛陀为什么这样子。佛陀说。文殊菩萨善巧让这些人不会变成阿罗汉。虽然他们资粮不
够。突然听到大乘法。一下子没办法接受。堕落地狱。因为这个因缘可以更快成佛。所谓
智慧第一是声闻弟子中智慧第一。舍利佛尊者智慧第一的原因?供养修行人针线。这次喻
法集传法听到的。刚才同学问的问题是这一段的关键问题。还有其他问题吗?

同学:师父说走这条远路。天上还好。都在三恶趣。但是小乘已经证果。可以慢慢走。不
会下地狱。我知道法师曾经讲过。小乘自利没有圆满。但是慢慢走。慢慢改习气。

法师:就算去三恶趣。也早就成佛了。比小乘快多少倍。大乘不需要去三恶趣。只要到加
行道忍位。就不去恶趣。见道都不需要。走大乘道不是更好吗?可以回去再想想。回向。

8/16/2019 五 #144 如何思维闻法胜利

189
法师:全广进行的方式。一个进度会有三天。希望有一个模式。同一个进度。第一天。大
家练习复述。练习找问题。记得别人的问题。第一天。每个进度都是三天。不是死板的。
大概的模式去依循。练习复述。复述是很重要的练习。不看手抄的前提下把自己记得的理
路重复。自己记得的就可以。意思到就可以了。理路串起来。练习找问题。提问题。要认
真听别人讲。记得别人的问题。下去可以继续想。想别人的问题。帮助同学找到令他的内
心可以释怀,可以满意的答案。想要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帮助有这种问题的人解去他心中
的不快。把这个问题能够解释的清楚。让他舒畅。第二天研讨。把记得的别人的问题。大
家互相帮忙。解决问题。第二天也可以提出问题。第一天可能提不出什么问题。研讨的时
候能不能记得谁提了什么问题。试着用自己所知道的所理解的去回答问题。帮助别人。不
是都得我来回答。第三天总摄。如果可以收摄。如果不可以。没有一个满意的答案。很多
问题不是有一个满意的答案。大概是我想到一个约略可以这样操作三天的模式。关于这个
模式有没有疑问。

法师:没有。现在时间短了。只有四十分钟。有好处。大家会更珍惜。头脑的速度要更
快。表达要更精确简洁。不能节外生枝太多。节外生枝太多,四十分钟一下就没了。提问
或者回答希望紧扣主题。言简意赅。这也是我们需要练习的。佛经论典。抉择经论的时候
常常会抉择这句话绝对不是多余的。祖师的原则。不要有不必要的话。恰如其分的表达。
有哪句话哪个字是多余的。很奇怪。不应该发生这种事情。绝对不会有一个字是多讲的。
五大论讨论的时候基本原则。抉择每句话。不应该是多出来的。如果多出来那是排版错
误。先研讨五分钟。再一起讨论。

法师:昨天和今天有什么问题吗?

同学:我们刚才在讨论。突然在文字中卡住了。上师说听闻轨理是很重要的课程。思维闻
法胜利。大家都很同意。还要思维听法过程中我要做什么。要思维到令心转动。思维闻法
胜利之后正听对佛法就会非常希求。正在听法的过程中我应该注意什么。正在听法的时候
我应该希求啊。我没法把两件事情放在一个地方。之前令心转动。之后正在听法。

法师:这问题非常简单。思维闻法胜利。策举希求。非常希求。靠思维闻法胜利。在思维
正听应该注意什么。断器三过。听法之前做好准备。覆器。没在听。老师经常问你们现在
是不是还在想刚才的事情。上班。家里。不要想。专心听。所谓正听轨理。道理是正听的
时候做到。正听之前要想好。我听的时候要专心听。为什么要断除覆器的过失。不是正听
去想。你又不是佛。同一时间。又想这个。又想那个。就没有专心听。断器三过。具六种
想。事前要思维。闻法胜利。再思维正听轨理。正听轨理也是事前要思维的。否则老师不
会在开始之前要我们调整。这样正听的时候才会注意。污器。怀着先入为主的动机。不是
来听别人讲。自己有某种心机和阴谋。用阴谋这个词为了让你比较容易记得,所以我故意

190
用的。等起心有过失。各怀鬼胎。你有自己的动机。污器。会误会别人的意思。有邪执。
自己的想法。把别人的话解读成自己的意思。扭曲别人的意思。断除这种过失。要先思维
正听要注意什么。漏器。我今天来听很珍贵。记在心上。不然听五分钟就忘记了。很重
要。不能忘。事前没有这种听闻准备。事前想。要去说服自己。不是嘴巴说不能忘记。断
除正听的漏器过失要正听之前思维。解决漏器的方式是忆思念之。你问为什么再思维。正
听轨理也是要事先思维。病想。医想。疗病想。总不能边听边思维。都没有听到别人在讲
什么。

同学:谢谢法师。弟子以前错误想法。断器三过。我已经听懂了。平时做一做就好了。没
有想到每次都要再思维。成为具法器的相状。

法师:每一次听之前思维。等一下听闻。实践断器三过的力度。determination。就不一
样了。觉得已经懂了。心会变弱。好的听闻状态。觉得自己不太懂。还有渴求的心才会专
心听。催眠。自己催眠自己还不是很懂。让自己的心专心听。你觉得你自己断器三过做的
不好。才能做好。你觉得自己断器三过做的好。你的听闻就做不好。

同学:上师讲的非常浓厚。思维闻法胜利。机会能力。暇满的内涵包含在里面。盲龟。思
维强度。很快速地通通现起来。我自己觉得自己没有做到。上师在一个大课堂讲。如对圣
颜。自己不容易做到。

法师:久习不成易。此事定非有。不常做。才觉得难。习惯之后就不难。没有难不难。只
是习惯不习惯而已。

同学:昨天我们讨论的时候,一个同学问怎么思维闻法胜利。是就把广论上面的字句一遍
一遍地想,把自己的脑子好好地洗,洗到自己很感动吗?

法师:我们之前已经讲了很多遍如何思维。师父讲的如何思维。听到的道理放在心上。这
个是对的吗。这个是错的吗。回去听师父讲如何思维。少力即脱生死城。广论带子里面师
父讲的如何思维。不是说重复听闻的东西。这个很好。想 n 遍也不会有效。不会完全没有
效。但是效用有限。断除疑惑。法行人的方法。老师的讲法。挖掘心中的邪宗。老师告诉
我们邪宗是什么。这个道理听起来很棒。借口。例外。哪种情况不适用。有某种困难。做
不到的理由。你有理由。很勇敢地理直气壮地把做不到的情境。跟佛菩萨。跟善知识。提
出来问。遇到什么我就不能这样做。学五大论。从一些简单的逻辑去想问题。喀计。钻空
子。自宗要想办法解释清楚。这个例外。喀计讲的这些情况。其实是没有正确地理解。没
有找到自宗的界限。维护自宗的概念。这个道理一定是百分百的。所谓的百分百。我们对
这个道理的用处。边界。效用。特色。各方面掌握的很精确。不会有漏洞。喀计不是坏
人。喀计很好。有喀计才能把道理边界定义范围想的很精确。用的很正确。断除疑惑。让

191
这个道理变得坚固。反面去想。真的是这样吗。我觉得是这样吗。我觉得什么状况是怎
样。绕边绕山。一座山是三百六十度的。每个角度都要去看这座山长什么样子。没有想清
楚之前。有很多喀计是可以攻破正理的。把这些地方防守起来。

同学:我前面的问题是如对圣颜可不可以包含今天老师讲的全部内容。还是需要练习。没
有练习。开了带子就听。做不到如对圣颜。

法师:如对圣颜。不是每个人都能用。圣颜对他不是一个很有力量的东西。和老师亲自本
人当面交谈。都不一定很感动。觉得很有价值。路人。拉到老师面前。真对圣颜都没有感
觉。对圣颜有感觉的人。才会有感觉。没有特别修信念恩。对善知识没有特别情怀。他觉
得很怪。特别有压力。

同学:前面可以对不同的人。不一定全面的用。暇满。依止善知识。任何状态用上一个法
类。每个人相应的法类不一样。

法师:看人。

同学:这个听闻轨理听起来很简单。我觉得做起来很难。听闻的时候,我好忙啊。

法师:慢慢练习不要急。

同学:听的时候好忙。

法师:练习。背书也不可能一开始就一目十行。一天背一万个字。不要设一个不切实际的
目标。从自己现在的程度开始培养。重点是有进步。不是你能做到多厉害。

法师:今天到这边。明天大家试着回答问题。你们能够回答问题才会有收获。听是必要
的。要试着自己想办法回答。试着总摄。不一定是我。我跟大家一起,把我学过的东西用
大家能够理解的方式呈现给大家。这个呈现是说大家也能够这样去做。才是真正收获。获
得好处的方法。先回向。

9/4/2019 三 #149 结果大不一样

法师:今天按照我们的计划,是第三天总摄。就前面两天的问题和本讲内容进行总结。

同学:我来讲一下好了。我开始学佛就学广论。开始不知道为什么。学了之后发现所有法
门都是圆融贯穿的。念佛就是在念死。念佛她就在求无限生命。她不知道而已。

192
同学:事实上一般大师推广念佛。说把死字帖在额头上。念佛法门的人一定会讲到来生。
无量寿。没有痛苦。念佛。在皈依啊。痛苦必须有皈依处。他带领我念佛。和无限生命结
合非常紧密。应该朝这个方向思维。

同学:这一讲上师希望我们了解圆满教法对自己生命的重要性。珍惜遇到广论的机缘。念
佛。单纯从行为上的描述。没有圆满了解次第而念佛。还是生起念死的觉受去念佛。她很
害怕死亡。害怕无常。这就是念死。我自己每天谈论死亡。还没有她妈妈觉受大。所以可
能宿生有修习呢。

法师:某某同学,你今天坐到前排来,是要发言吗?

同学:很多家庭主妇都这样。念佛。想起来就念两句。很多长辈都很忌讳谈到死亡。我有
时候和他们讲因果故事。还行。但是谈到死亡。他们就说不必再说了。感谢师父和老师的
引导。我们很幸运。值遇因缘是因为因缘很容易吗?常常需要提策。不然就觉得很容易。

法师:你以后多多坐到前面来。还有其他同学要试着总结吗?某同学。

同学:我觉得您提的这两个问题非常好。思维此世不能久住。因为后世佛才能救护。三恶
趣苦。只有三宝才能救护。知道三宝功德。念佛。为什么念。一般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
然。假如碰到了很轻忽等于没碰到。通达一切圣教无违。别人也这样念。我们知道怎么
念。回向的时候。也有标准。不然三世怨。宁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日错路。我们一定要好
好地学习。不是碰到了就保证了。要亲近善知识如理思维。

同学:弟子稍微简单地把这一讲做一个总结。老师指出圆满教法的重要。念死。四个为
例。没有遇到圆满道次第。有自己的想法。遇到传承道次第。我们就会很清楚地知道怎么
修。同学指出母亲的状况。很明显的状况。她对念佛有自己的概念。不能快速往上走。这
是一个快速的总结。暇满人身还是随顺的暇满人身。客观事实。和内心的心态。去想。我
们碰到师父上师把佛陀的教法告诉我们。对我而言。比释迦牟尼佛对我们帮助更大。因为
缘起讲法。不是次第讲法。这是圆满人身。是还是不是暇满不是很重要。

法师:最后这个分享听了觉得蛮好的。

法师:圆满传承里面确实讲过师恩胜佛恩。我们没有因缘遇到释迦牟尼佛的教化。这个善
知识是真正在教导我们的人。道次第的引导修法里面都提过师恩胜佛恩。大场传承开示都
提到过。大家应该有听到过。

暇满到底真正暇满还是随顺暇满。次要问题。不光光只是暇满这件事情。所有的佛法。所
有的开示。所有的引导。都是善知识和弟子之间的互动。透过这个互动,一方导引另一方
的心趣向一个方向。被导引的心越来越好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听完一句话,那句话带给自己的心趣向哪个方向。好的还是不好的,往上还是往
下。多多观察。

193
所有这些名言的方式。学五大论。越来越了解。所有这些讲话都是一种引导的方式。不同
的祖师留下来的语录。言教。可能听起来是完全相反的。学习的时候必须了解。对谁讲
的。希望听的人的心朝向什么方向。什么样的加持。什么样的变改心意。越学越了解。

到底是暇满还是不是暇满。听到这个的时候你的心怎么想。不是固定的答案。听的人怎么
想。讲的人什么意思。听到的人会听成什么样子。他听完会产生什么感觉。

心有灵犀一点通。两颗心很相契。不用讲完对方就能够理解。讲相反的话。也能理解。如
果心无法契合。无法领会到意思。

平时我们沟通。话讲的再正确。还是会吵起来。这不是单单只有讲话字面上就能够决定
的。

那是不是就可以随便讲话了。不是。名言还是有它的规则。花很多时间去辨析掌握语言的
精确性。即使语言不是完美的载体。有缺憾。还是要学会最大程度让语言能够精确。表达
的时候精确。理解的时候用心去理解。

理解的时候,不是反正我就照字面上去解读。这就是我们正在学的学问。

总结今天这一段。老师在阐述师父的开示。结果大不一样。这一点。六个字。结果有很多
可能性。之前研讨到今勤瑜伽多寡闻。广闻不善于修要。有人会谤法。会堕落地狱。有人
终生善行。悉成过失。有人法镜外照。有人盲修瞎练。花了非常大的努力却没有效。不知
道正确的方法是什么。还有铁皮屋和高楼大厦的差别。法华经。舍利佛尊者示现。无量劫
之后才成佛。另外比较有代表性的结果。龙女。善财童子。常啼菩萨一生可以完成两大阿
僧祇劫的资粮。善财童子可以在很短时间之内就成佛。

结果大不一样。我们可以想到很多不一样的结果。从这一点我用我自己的想法来讲。学佛
不是像才艺班一样。钢琴。小提琴。瑜伽。可以这样学一学,那样学一学。一个礼拜上一
堂课也好。当做休闲娱乐。如果学佛按照一般感觉上以为的那样去学,学佛这件事情会导
致的结果大不一样。

学钢琴。学任何东西。烹饪班。不会有这么悬殊的差别。但是学佛的结果根本上完全不一
样。所谓的佛法并不是额外的附带的东西。佛法讲生命相续的本身。无限的过去到无限的
未来。用学钢琴的方式是在开玩笑。从谤法到地狱去。照妖镜。阿罗汉无量劫才能成佛。
很悲惨。如果正确的话。善财童子。常啼菩萨。这样子。

结果大不一样。不是只是嘴巴上讲。是真的大不一样。把我们过去研讨这么多的内容。真
的结合自心相续。结果大不一样。分量是非常重的。

最后一段。值遇道次第。值遇为我们传授道次第的善知识。他的重量。依照我们现在的感
觉。有很大的落差。价值非常大。我们没有深思没有观察。感觉上没有那么珍惜乃至会轻
忽。这是这段里面最需要被强调出来的。

194
这里面讲到一些例子。这些例子不是只是讲讲。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学空性甚至学错了。
是真实会发生的状况。各种例子。包括错解空性。错解菩提心。错解念佛。都是有接触到
佛法的人。可是结果却大不一样。老师举的例子。他们的结果。想想我们讨论的那么多结
果。值遇道次第值遇为我们讲授道次第的善知识。在一个有情生命之中的分量到底多大。

今天就讲到这边。你们有什么其他问题。可以之后再讲。明天我不会上线。

9/6/2019 五 #150 外境有责任吗?

法师:不知道大家有什么问题。明天 P 岛要有台风了。不知道会不会停电。所以明天我不
一定能够上线。

今天这一讲。有一些典型的问题。外境真的是真的没有责任吗?全部的错都是我吗?我这
么倒霉吗?应该要计较自己的内心。痛苦来自痛苦的内心。不用花时间去计较别人的问
题。佛陀提出这样一个引导的时候。我们还在学习。需要转换我们的见解。我们的内心。
现行是反的。应该想要申冤吧?

同学:我们佛法说万法唯心造。境界不会自己产生。是心产生出来的。

法师:要透过思考。如何研讨广论里面介绍的方法。透过思辨的方式理清这些喀计。慢慢
去观察去说服。不能硬来。你就是接受就好了。要慢慢的。不晓得你们会有什么样的想法
去回答。有些常见问题非常类似。比如观功念恩是不是是非不分。你们可能已经可以非常
善巧地回答。有很能打动心意的答案也可以多多分享。

同学:我的痛苦是心上的无明。痛苦。障碍。我只是知道很痛苦。各种情绪。我并不想解
决别人的问题。我想解决的事自己的问题。这都很对啊。我要反省我自己。但是不知道怎
么解决自己的问题。不承认接受自己的问题。我的问题也没解决。别人的问题也没解决。
我们读了很多。听了很多。不敢真正面对自己的问题。举例。中心一件事情。我内心立刻
这到底要干嘛?我的心为什么要出现这个。看不到原因还是在门外绕来绕去。先接受我是
有问题。我的问题。别人的问题。环境的问题。是不是退后一步更清楚吗?法师你看到自
己的问题是怎么深入这个问题并且解决呢?

法师:比较好的方法。想办法帮喀计。想清楚喀计的立足点是什么。再来看立足点的问
题。

同学:我自己先讲好了。我内心的很大痛苦。最近才解决。这个不合理。内心很多这种东
西跑来跑去。这个问题的根源。追溯到初中。有人滥用权威。觉得自己是受害者。我是小
孩子。没什么了不起的反抗。成人之后。这个人以大欺小。以权力欺压别人。看到受伤的
心灵。没有被照顾到。回到那个情景。我还在生气。我没有解决。看清楚。就释怀了。照

195
顾一下受伤的心。在这个事情上不是迟钝了。看到不再需要为这个事情难过了。我是不是
对很多事情都要很深入地看。不一定是这个人或者这件事在造成我的痛苦。

法师:这也是其中一种修法。把过去的经历。不是改写。老师讲账本。有这种修法。用理
性观察过去经历。改变观感。不止这一种。还有别种修法。调伏内心。不要调伏外境。这
一类引导。还可以继续思考为什么。师父在广论里面。听到道理是这样吗?为什么对?对
什么错?不能因为对的就同意。用探索的方式才能在自己的内心把道理建立起来。

同学:这种痛苦是来自我未驯服的心。我没有驯服。我怎么都没看到驯服这个字。

法师:驯服是一个总相。光想驯服。像你刚开始提的问题一样。怎样驯服。到底要怎样解
释是自己的心的问题。不是境界的问题。

同学:我也来分享一下。和妈妈之间的一件事情。真的是她做错了。最近我改变观感。我
妈妈承受了很大的委屈。我没看到。外境真的没有可指责的地方。我没法像佛陀一样观待
所有的地方。我只能在自己的怨气上。外境显现的问题是自己的智慧没提升。第二个角
度。现在我看的很全面。他确实有问题。我产生很多烦恼。自己脚跟没站稳。怎么帮助别
人。第三个角度。我们观功念恩太少。看到境界的问题。我就忽略。习惯了就不觉得对自
己有什么好处。我会去观同行的功德。再去想这样观过有什么坏处。这是我的分享。请法
师指导。

法师:我没有什么可指导的。

同学:我要分享。也是总结。我们会不会小心自己的心。面对境界的时候。自己很苦。改
变之后会有不同看法。朝着自己的利益去看的。死亡九分钟。我都在你身边。你有没有定
睛看着我。我可以分享比较严重的内心转折。急诊。这个病人不应该是我负责。推到我身
上。大出血。流出来的比输进去的多。准备纱布。储藏室也用光了。去仓库拿。来回跑。
另外一个护士。翘着二郎腿。我已经忙的焦头烂额了。十五分钟之后。我气不过,和她说
你怎么不来帮我的忙?她说 it is yours。她想要快乐。我也很想和她一样。坐在 lounge
里面。喝着咖啡。看到内心的烦恼。没有再叫她帮忙。护理长看到用掉二十袋的血之后叫
她来帮我的忙。我很感谢她。法师说我们先站在喀计上面。我也想离苦得乐。我看到问题
时她对我是有恩的。她帮我把内心的东西挑出来了。以后五六年还是如此。她还是不来帮
忙。我每次都主动去帮忙。内心的抱怨就少了很多。没有看到喀计。就是气死。这样和大
家分享。

法师:时间快没了。我讲一下我想的。不是那么切身的经验。从一些角度去观察。这些角
度都和大家分享过。今天就是重讲一次。

举例。看到一件事情。a 欺负了 b。极端一点。a 把 b 杀了。很自然地反应这个 a 很可


恶。b 很可怜。比如霸凌。这个时候外境上看起来如此。但是这只不过是看起来如此。

196
佛法上告诉我们。显现并不是谛实。我们凡夫的观察方式会很直接地觉得显现是谛实的。
如果我们用业果或者十二缘起去观察。原本显现的东西不是谛实的。可能观察到 a 把 b 杀
掉是必然发生的。

从业果来看是过去的因缘来到现在当下感果的一个果相。我们看到 a 杀死 b 的时候。觉得
a 很可恶。b 很可怜。继续穿透这个表象的显现。看到这是必须偿还的一件事情。a 必须
被 b 霸凌。如果这样看,原本看到的那个就不是谛实的。虽然那个显现在眼前感觉那么真
实。佛法告诉我们显现不是真实。我们看不到真相。再去看也许这件事情必须如此发生。

更深入会看到更奇怪的现象。刚才讲业果。看跟原本不一样的东西。用十二缘起看更奇
怪。a 把 b 杀掉之后。这件事情本来如此。没有可恶。没有可怜。欠的。必须还。a 杀了
b 这件事情。导致 a 得到恶趣的果报。起一个非常大的问号。前一步发现不是应该的吗?
为什么这件事情发生之后要继续遭受苦果?

十二缘起。这个业是没有造者。没有受者。只有业的因。业的果。不断循环。这整个循环
都是巨大的问号。轮回很奇怪。因果会一直循环。找不到头找不到尾。找不出来谁是对
的。生死轮回之间的业果。找不到对错。莫名其妙。这轮回根本就是没有意义的存在。中
士道。生起出离生死轮回的心。

当我们在观察外境的时候。我们的观察很片面很局限。会导致很奇怪的结论。很可恶。很
可怜。这种结论第一眼看到那么真实。继续观察完全不是这样。

当我们说问题在外境上面。还是心上面。一开始说在境上面。如同境显现那么真实的样
子。它真的是谛实吗?是真相吗?去寻找。真相不是这样。改变外境是很无聊的行为。看
到 a 霸凌 b。要制裁 a。阻止 a。惩罚 a。安慰 b。外境上面寻找。深入去想。这些都怪怪
的。

那你什么都不管了。还是怪怪的。

问题是不是在外境上呢?出事情的责任,试着去归究看看。把责任归咎给外境是很困难
的。不知道怎么看这个事情。这件事情完全莫名其妙。这是从外境上探讨。

问题显现在外境。为什么佛法告诉我问题在内心上吗?我感觉不到。深入观察。我的心有
什么问题。

外境显现 a 杀死 b。我是旁观者。我的心有出什么问题吗?当我觉得 a 有过失的时候。客


观事实与心态的差别。外在客观事实显现 a 有过失。眼睛看到这个显现。在境界存在的客
观事实。这件事确实发生了。

这个时候会有一个心态问题。我的心在眼睛看到这个事情的时候想了什么。我如果想真是
可恶。应该得到惩罚。内心有这样一个动念。想法。忽略我的这个念头会带来某种后果。
这样想会带来后果。我们往往忽略了。

197
问题出在我的心。恐怖是我心。为什么最恐怖是我的心?没想到看见客观事实心里冒出来
的想法会带来后果。

会带来什么后果呢?我们自己不是一个完人。我不是佛陀。行为不会是完全正确的。我自
己也会犯过失。我看到别人的过失的时候。这个念头会回过来发生在自己身上。当初我对
眼睛看到的境界认为他应该受到惩罚。当我不可避免犯过失。我也被别人认为我需要被惩
罚。

自己想想自己犯错的时候。我们内心不会希望受到惩罚。内心希望得到别人的原谅或者安
慰或者指导。

我做错了我应该得到惩罚。也许会讲这种夸下海口的话。万一假设哪一天某种情况下失去
理智杀了一个人。心里会理直气壮觉得就惩罚我吧。难得不会有害怕。不希望别人理解我
的苦衷吗?

把业果和十二缘起代入。自己犯过失也莫名其妙。自己到底为什么会犯这个过失呢?自己
也搞不清楚。无明。就是莫名其妙。

所以不管从外境上面找。还是自己内心上面找。总之就会发现。一开始感觉的那样子好像
完全不是真实的。一开始境界发生的时候。瞬间理解到的样子。继续观察。继续深入。好
像真相完全不是那样。所以为什么要老师告诉我们说。要停下来反省自己。把时间都浪费
在境界上面。没有时间反省我们自己。

我把我想的简单讲一下。明天如果没有停电还可以继续上线。回向。

9/11/2019 三 #151 佛法和世间法的不同

法师:如何研讨广论。里面提到。学习每一段要清楚抓到这一段的课程目标。时间有限。
第一要掌握到这一段要我们学会什么。如果时间丰沛可以广泛讨论。很好。首先一定不能
失焦。记得要去找到每一段的课程目标,要学会的东西,最主要的所诠是什么。我们学了
很多佛法之后,总是可以在很多话语之中,在善知识的开示之中得到启发。短短一句话都
能想到很多内涵。很好。时间有限的时候,要先把每一段开示在不引申的情况下这一段要
表达的是什么先确定。有没有人要做总结。针对这个段落。今天这个进度。

同学:第一段。老师教我们要先反省自己。先静下来。不能太仓促。才能看到内心的问
题。其实真正恐怖的是我们的内心。没有调伏的是我们的心。把佛菩萨告诉我们的正理。
对境的时候会想到我的心是如何想的。然后对外境的时候它是怎么发生的。怎样向内调
伏。我们所有的苦都来自未调伏的心。内心有没有生起良善,生起宽恕。对父母,陌生有

198
情会不会恭敬。这一天有没有造恶业。早上每一天提念力。观照三门。一直造善。像瀑流
水。修行之后会得到一切快乐。我先分享到这里。

同学:其他人要说吗?

同学:我试着总结一下。上一讲上师谈到结论。痛苦来自心续。这一讲讲到如何调伏未驯
服心续的方法。先静下来。良善先生起来。举例。宽恕。慈悲。恭敬。最后提到爱他胜自
这一点。真的能把爱他胜自这一点当做宗旨去实践。这是上师给我们很多调伏未驯服心续
的方法。

同学:弟子来报告自己的学习。上师开示有很多地方很多启示。我们觉得爱他胜自很容
易。但是圣人角度和凡夫的角度不一样。对我自己仿佛棒喝。以前不知道心是最恐怖的。
法师带我们很多思维。昨天如英法师的公案。造善也是这颗心。造恶也是这颗心。法师带
我们看公案。其实是善业感果。共学的时候脑袋里面没有的东西可以存留一下。不知道能
够存留多久。因为糊糊的。正知见慢慢生起。把一对境太自然的恶心造恶业的痛苦可以对
治。每一讲都缘在这里去感受。希望老师的希望新生给自己提策。一下翻到五十四还是五
十五。真正的问题不在外境。决定在心的方向。一百五十五和一百五十六。明天的我可以
不一样。爱自就是众苦因。佛菩萨是近在咫尺还是远在天边呢?时刻忆念他。有困厄的时
候烦恼最炽盛的时候救护我避免堕落。从全广开始这样感觉。这是一个力量。爱他胜自对
我太遥远。对境谈不上。我会有信心。一定可以慢慢学习。以上供养。

法师:我想要做一些总结。把昨天前天大家问的问题全部汇合成一个问题。我个人觉得这
段能够去学到的重点是确立佛法和世间法的不同。这个基本上可以涉及除了某同学提的问
题之外可以全部收摄在内。

转境容易还是转心容易。老师希望我们讨论。这个讨论很有意义。我们没有讨论这个。没
关系。以前讨论过,以后还会继续讨论。

我再讲一次。佛法和世间法有极大的不同。我们常常在思考或者言谈的时候不经意想把佛
法和世间法拉得靠近一点。昨天某同学说爱他胜自没有那么不容易听到。从很多角度平常
就听得到爱他胜自。我们再深入地剖析一下。

佛法另外一个名字内道。相对词是外道。内道和外道有一种解释的角度。内道是向内求。
外道是向外求。什么是向内求,什么是向外求。可以含摄某同学,某同学,和某同学的问
题。

199
某同学提到做事情会急啊,心里没办法像第一段讲的缓下来。某同学提到一天过去不容易
注意到念头是什么。只会记得这件事情。那件事情。念头很难注意到。某同学说很多年一
直困扰他的一个问题。怎么想也想不通。在遇到很少见的学习机会的时候,是自己去争取
机会还是本着爱他胜自的精神让给别人。他为了一个问题挣扎那么多年。应该为他坚持不
放弃。没有放弃。还愿意坚持去想一个困扰自己的问题这么久而随喜。

这三个问题里面一个基本问题。到底向内求还是向外求。请问到底什么是佛法。佛法有另
外一个名称叫内道。向内求的一种方法。

同学:佛法是无所得。你本来就有的。

同学:你要不要让法师先讲完。

法师:要解答这些问题。这三个问题有一个共同的没有理清的点。到底向内求。转境容易
还是转心容易。这点佛法还是世间法完全不同。假如有不知不觉让佛法和世间法靠近的倾
向。就找不到这个问题。

爱他胜自让给别人。还是非常希求法自己争取这个难得的机会。仔细想想。这两个都不是
答案。这样回答也不周遍。那样回答也不周遍。不周遍的意思就是没有找到正确的因。用
论式表达。应该自己去求法,因为这个法很珍贵难得的缘故。应该把机会让给别人,因为
爱他胜自的缘故。都不周遍。都是相似因。

想要在境上找到答案,怎样做才对,就是找不到。佛法教导的是内法,心法。找正因。那
个瞬间的意乐。中士道教的东西是思,思心所,无明,行,爱取有。上士道。你去翻布
施,持戒等等。讲的也是心。能断心。舍心圆满。般若度讲到分别心。

不管哪个层次哪个角度,佛法要教给我们的,明确指给我们看的东西,解决问题的答案跟
世间所认知的是截然不同。必须要看到这一点。

某同学一开始提到让我们试着去找喀计。我们是不是去找一下自己的喀计的立足点。他想
根据最后一段去找喀计。找喀计这种学习方法在到底是转境容易还是转心容易这一点也可
以套一下。真正探讨这个问题,站在一般人的认知,是完全不能接受转心这件事。

如果求的东西在境上面,某同学和某同学讲到生活上急着要做事情。这些事情是你的所
求。你求的既然是境的话,以一般人的立场,应该觉得佛法讲的是完全不对。

200
为什么佛法讲的转心是答案呢?在这段里面要学习的东西,佛法提出的东西和世间法完全
不搭嘎。转心是正确的话转境要完全抛弃。这是完全撕裂。如果你没有感受到这种撕裂
感,你就还没有学到。

自己去求法。还是让给别人。在境上面能否找到一个答案呢?其实不行。以佛法来讲,找
到一个真的可以衡量的标准,就是没错的东西。什么东西就是如此没错呢?朝心去找的
话。就没有这样也对那样也对的空间。有一句话。师父开示里面一句话。骗得了别人,骗
不了自己,骗得了自己,骗不了业果。转境你找不到答案。转境。这样好像也对,也不
对。那样好像也对,也不对。找不到。境上面找答案。没有百分之百不会错的答案。在心
上找。没有这种模糊空间。下士道。业决定理。也许这样做会有好结果。这样做也许没有
结果吧。没有这样的灰色地带。没有几率。所有意乐事加行究竟四样东西所决定的业。确
定。百分百周到。没有例外。集谛。没有例外。十二缘起的时候师父强调大家去思考几世
圆满。这个业一定感果。某同学问的问题。思考佛法告诉我们的在境上找问题还是在心。
这是一翻两瞪眼,没法融合的事情。撮合撮合,找到点什么。找不到的。链接到某同学的
问题,爱他胜自这句话平时很容易听到。思考佛法要讲的东西和世间法截然不同。就比较
能够接受老师的“爱他胜自很不容易听到”这样一句话。先讲到这里。

同学:昨天我说爱他胜自很容易听到的意思是说爱他胜自是建立在出离心基础上。和我们
普通的爱他胜自不一样。只是想到这一步。法师说转境。转心。佛法和世间法不一样。爱
他胜自怎样在自己心里求呢?

法师:之前同学提到中士道很难学,下士道和上士道比较好学。上士道不应该觉得好学。
没有出离心就不是正确地理解上士道。所以好像帮助别人这类概念世间也知道。这就是没
有正确理解上士道在讲什么。所理解的一分不是佛法要表达的。这就没什么好讨论的。要
接受佛法要教我们的东西不是我们很容易接受的东西。纵观自己和很多人学习佛法的过
程。很希望佛法教的东西和自己有共鸣。自己学的好。可以贴的上去。如何研讨广论。老
师说贴不上去。以前我跟大家说心贴不上去。心里的理解无法正确地抓到佛法原文要讲的
意思。剥离了。分开了。如果大家没办法发现这一点。就还有一段努力的空间。

同学:我有一个问题。我们都很希望调伏自己的心。

法师:等一下。这个就是太快了。我们应该去发现我们是不愿意去调伏自己的心。

同学:好吧,我不用很高的字。我希望接近我的心。才有机会做下一步。在忙乱中。急促
中。不可能接近我们的心。不可能察觉自己的念头。开始需要时间。专门关注这个心。我
看到我的心了。我是看着它。我没有真正跟他在一起。我看到不平静。为什么不平静。还

201
需要更多时间去找原因。操作面上非常模糊。这是我必须去摸索的吗?这是有一天终于会
了。有一天会自然产生的吗?

法师:有一个传承的说法。很简单。听闻生正念。操作方法就是多听。你说操作方法。善
知识的言教。身教。因为所有的东西都是串习来的。多串习。串习越多。心里面累积越
多。你的心就跟没有累积不一样。你的心已经不一样了。所以这个时候再去对到境的时候
观察的东西变了。不是自己原来那套。静下来。这是助缘。持戒。开始密护根门。必然要
注意的地方。但是不会像你讲的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方法就是这样。照着方法反复重复
去做。炉子开火。锅子就会热。

同学:我要好好去想您说的话。练习不够。太粗了。我们有学到东西。用的时候不熟练用
的不太好。我有另外一个问题。上师开示。法师说法。在座的人。根器不同。每个人听到
的不一样。个人的修行还是个人的。没办法每个人都是同样的进步。怎样看待说我就是很
笨。我没有想象中的聪明。

法师:在自己的缘起上面努力。

同学:我要花时间去想法师您说的话。

同学:我知道时间已经过了。花三十秒钟祈请法师。今天您讲佛法是和世间法截然不同的
东西。这么珍贵的教导。我想绝对不是您字面上的意思。请您在次第上继续指出。我不是
问要怎样直接操作。我知道要闻思。正念才能现起。但是我们凡夫在世间。继续在世间。
找不到不是世间的知见。祈请法师在后面的共学还可以继续引导我们去理解很重要的这句
话。我们活在世间。靠世间知见才能做事情。我们没办法做和世间法不一样的事情。

同学:法师提醒我们不要再纠结在世间法还是佛法这个问题上了。法师提醒我们不要在世
间法上找答案。这是不遍的。我们就直接学佛法。不要再把世间法带进来。

法师:佛法并没有离开世间。六祖。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师父说般若就在你眼前所
对的事情上。不离开那些事情。佛法和世间法完全不一样。不是离开你眼前要做的那样。
事情还是事情。转心不代表不对境。

同学:我们每一分每一秒还要对境。现起对境没有办法转。要去想和世间想法不一样的想
法。我没办法。我们不知道佛法是想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佛法。佛法不是做世间的
事情。佛法有自己的要求。

法师:这是一个很关键的地方。不是现在就要求对境就能做到正确的反应。现在是要学这
件事情。首先看到说原来我们的反应其实和教言是相反的。
202
同学:广论上面说我们的心和正法之间的距离比大海的此岸和彼岸之间的距离还要遥远。
先要肯接受这个事实。但是我们不一定愿意承认这件事情。不愿意承认的时候,观察自己
的心又能观察到什么呢?为什么不愿意承认?刚才法师说我们刚开始学习的时候都希望自
己学的好,自己和佛菩萨说的很接近。可是实际上不是。我知道承认这一点是很困难的,
因为这意味着对自我的否定,否定了自己十几年来的辛苦,十几年来的学习,十几年的努
力。比如刚才同学说连自己不如自己想的那么聪明都会如此难过,那你要是发现自己和佛
菩萨说的内容很很很遥远的时候,还活得下去吗?可是老师在全广说了好多次了,看到自
己的烦恼应该高兴,因为看到了问题。我们继续学下去,慢慢会学会各种对治法。看到问
题,其实特简单,改不就行了吗!

同学:是这样使用法镜的吗?

法师:照镜子。自己脸上有脏。去洗脸。听法主要是照自己的现行。回向。

9/18/2019 三 #153 排斥别人

法师:昨天有问题没有回答到的,有没有人帮忙回答。

同学:昨天有同学提到新版旧版广论录音带。四家合注。开示不同。十几年前。师父到北
加。某师兄当面请教。旧版。十二缘起有支。当做第十支。新版当做总的。师父说那时候
讲的不好。错了就是错了。依着新版开示回答师兄问题。我自己思考。师父解释不圆满。
但是师父讲有支力量非常强大。并没有违背十二缘起内涵。表面的不圆满是因为我们不圆
满。怎样用在修行的内涵是完全和精湛的。开示的每一个字还是圆满的。这是弟子的思
维。请法师指导。

法师:这个思维蛮好。好像有高人指点过。是你自己想的吗?

同学:是我自己想的。

法师:当我们在交谈讨论事情的时候。我不晓得你们记不记得。师父讲过一个例子。你跟
我是不是一样。如果两边没有用一个标准。这个问题没办法回答。你跟我之间有一样的地
方,也有不一样的地方。标准笼统就没有固定答案。如果两边标准统一就有一个答案。不
同的说法。到底谁对谁错。两边沟通清楚。可以决定哪个说法是对的。如果没有协调好。
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好处。说谁绝对是对的。会有问题。

同学:这就涉及到弟子昨天问的问题了。佛经当中最字的理解和凡夫的理解不一样。请法
师就这个问题开示。

203
法师:昨天课后我继续想这个问题。我们学广论。一切圣言现为教授。一切佛陀的教言都
是指导。佛陀是应机说法。根据听的人的需要讲法。少数没有。佛经提过一个概念。一切
遍智的有情。一个微笑。举手投足。最精确正确的动作。不会没有意义。佛陀所讲的每个
字。根据道次第的理解。全部是指导听的人如何观察思维。如何离苦得乐。不是
Google。不是没有生命的东西。不是资料库。不是一个供查阅的字典。佛陀讲的话。针对
对话的人。背景。问题。性格。各方面。简言之,缘起。佛陀讲这个话在这个缘起之下有
这个作用。那个情况之下有那个作用。并不是像 Google 资料一样。摆在那里让你去查。
不是描述事情而已。佛陀在和一个活生生地需要他的帮助解决困难的人在讲话。所以我们
对佛陀讲的话的理解是一种引导。不是台词。不管谁去看谁去听都没有差别。不是这样。

好比我们学了五大论。常常遇到解释经论的问题。同一个问题不同祖师说辞不一样。他为
什么这样讲。根据什么角度在诠释这个问题。不同说法之间理解。他讲这句话到底在表达
什么意思。

你说什么东西最怎么样。随便举例。菩提心最重要。常常听。每天念死最重要。一切善法
的根本是依止善知识。依止法最重要。我们会听到各种最重要。到底是依止法最重要,还
是菩提心最重要呢?当成 Google 来查资料,没法解决这个问题。还是都一样重要。逻辑
上回答问题,这些都是最重要。几天前,我说另外一个同学的回答,这种解释方式太安全
了。隔靴搔痒。没有抓到意思。

同学:法师的话让弟子想到很多。可不可以回应一下法师。善说怎样理解。佛应机说法。
有人问。了解每个众生。那个人这样说叫做善说。不是资料库。也不是 information。听
的那个人。如果仔细听了。就会解答自己的疑惑。我们为什么学了很久。都听过师父老师
这样说。不能了解法义。是不是善听没有做到。才会问怎么分别判断这个字的意思。这就
是谛听谛听的部分。不是 information。我不会重复法师的话。这就是佛经上面说的谛
听。这是相对的关系。这是我们的问题产生。我们不了解善說相对还有谛听的关系。这是
我衍生的理解。

同学:法师您刚刚讲到很重要的一点。也是刚才师姐提到的内心听闻轨理的部分。刚才广
论当中都提到最重要。师父在不同的地方说到最重要。有一种逻辑上觉得都重要。是不是
我们还是要根据那一段。成佛菩提心重要。念死对精进最重要。是不是有一个标准的问
题。是不是这一点我们要听出来。

法师:刚才说佛陀在解决众生的困难。教授。就是一个引导的意思。大家应该听过十四无
记。十四个哲学上的问题。佛陀不回答。外道去挑战佛陀。基本前提的意思。死后是有还
是没有。佛陀对外道提的十四个哲学问题。都沉默不与回答。后来弟子问佛陀。佛陀说对
一个人离苦得乐没有帮助的问题我不回答。你去钻这个哲学问题对你现在生命中遇到的问
题麻烦并没有帮助。一切圣言现为教授。佛陀讲的话能够帮助。照着佛陀的引导去想去
做。解决一分痛苦获得一分快乐。

所有的引导过程佛陀是完全了解。道次第里面所讲的所有东西。切开来。一个一个切开
来。摊在桌子上。检查。会有很多相违的地方。

204
把一个人从任何情况带到成佛的路。引导到终点。以这样一个引导过程来说。这些零件组
合起来。就目的来讲。是没有相违的。切开来就很多相违。

刚才说念死最重要还是菩提心最重要还是依止法最重要。现观庄严论还问你。佛陀第一次
发菩提心是哪里?是悲华经里面的商主吗?是被狱卒鞭打的人吗?每个都是第一次。到底
哪个才是第一次。

如果我们把佛陀做过的事当成资料库查。会发现很多相违。连很正规学的都有相违。四部
宗义。有部和经部明显不同。每一部对于事情的看法对于事情的解释都是不一样的。可是
这些都是佛陀讲的。四部宗义都是佛陀讲的。

哪个才是最。哪个才是第一。

佛陀在讲空性的时候说我从来没有讲过任何法。如果有人说我有讲法。那是谤法谤如来。
不知道是跟须菩提还是谁提起的。如来从来没有说过法。手边没有佛经。没法念经典的原
文。很多事情如果你没有正确理解佛陀跟你讲这句话的意思。你理解成别的意思。佛陀
说。你讲的那个我没有讲过。

同学:弟子明白法师的意思。有几个点想回馈。对圆满教法不理解容易断章取义。其实是
和自己生命做结合。这是一个点。没有圆满教法。理解起来会对立。师父说自己以前有很
多困惑,但是学了广论就贯通了。我自己看到的点。字不一样。现观。感觉从表面来看。
佛陀讲的甚至相违。

法师:你把它当成知识才相违。佛陀在对人讲话。小孩慢慢长大。你对这个小孩讲的不一
样。如果这个小孩记得一清二楚。他会问你为什么我三岁的时候你跟我讲这个。七岁的时
候你又跟我讲这个。你不是前后矛盾吗?情况已经不一样。

同学:最字。弟子也思维到这一点。是当时的缘起决定的。希望我内心生起尊敬。殊胜的
了解。凡夫用最字。最极端的心态。要引发我们内心的恭敬。是不是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法师:现在时间已经超过了。我想讲这一讲的内容。谤法。排斥别人。我想要讲。要占用
大家一点时间。

之前同学的例子。我借用一下。动作特别慢。为什么?有人跟她说。让心平静。这是修行
办法。后来她看到很多法师动作很快。觉得前面那个人不正确。

借用今天讲的这个。到底是快还是慢。看适不适合。也许那个人需要练的就是慢。你和快
相应,你很需要的就是慢。如果慢吞吞的人就要练快。慢还是快不一定。果然是快才好
吗?对这个人。有没有调整到该调整的地方。

没有了解到修行的真正方法。众生。凡夫的习气。会妄加评判。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
地方。第一。了解自己的认识不圆满。要获得更加圆满的认识。获得通达一切圣教无违。

205
善巧解释什么病用什么药。从客观事实来讲更完整了解所有的法。它所要对治的症是什
么。

为什么有这么多方法。佛陀经历了千辛万苦。累积了这么多法。求一个快的法帮助慢的
人。求一个慢的法帮助快的人。帮助别人需要很多法。我们会的法很少。帮不了别人。又
把佛陀累积的珍贵的法否定。第一依着道次第更完整了解。排斥别人会越来越少。

第二。即使我们不了解,为什么这样,到底什么情况用这种法。怎么办?需要时间,需要
顺缘,才能学到更多。五大论,资粮够,才能学到。很多东西不懂。很多不懂的时候怎么
办?考虑一点。对我自己的修行怎样最好。不管别人完整不完整。对我自己怎样有帮助。

我们去妄加批评别人的时候,指责别人,看到别人过错去排斥,去轻蔑,举一个明显的例
子,看那个人,学了这么久,怎么还这么糟糕。或者之前同学说的让自己很不能忍受。他
这样做很不合理。怎么这样?

某同学常常举一个例子。你不知道这个人二十年前如何。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很多。

暂时不能很快变好。这个情况尽可能努力学习。让自己了解越来越圆满。需要时间。眼前
没有办法马上解决。很轻易的否定别人的时候对自己很不好。眼前不要这样去做。

前因后果来龙去脉都不了解。随便批评别人否定别人。这样做的结果会回到自己头上。不
管我做什么。别人也会不明就里地批评我们。

我们不太懂,但是还是可以很和善友好地和别人相处。别人对我们也不了解。假如他是普
通人。如果我对我不了解的普通人排斥轻蔑。这样方式会回到我自己身上。我的同行,法
友对我也不了解。不希望同行用否定我排斥我的方式对待我吧?

希望修行顺缘具足,自己要去创造这个顺缘。

对别人随便排斥批评。让人家很难过。愿心学处。让别人追悔善。很轻易去否定别人。别
人生一点小善心。有缺点。就去教训他。批评他。让他痛苦。可是他才生起一点善心的苗
芽。被我们训一顿。他就很难过。退心。

这个行为会回到自己头上。我们也是小苗。一点点做不好。别人就很严苛很尖酸刻薄很不
包容来跟我们讲的话,我们也很容易退心。我们没有去创造自己修行的顺缘。让自己很容
易退心。

同学:法师。可以理解上面的内容。听到人说那样做是谤法。排斥别人是造学法的违缘,
和谤法有什么关联?有人说谤法。

法师:我举一个实际例子。看是不是这样。电灯开关。同一个灯两个开关。我们佛学院有
四层楼。每一层楼都可以开可以关。四个开关。同一个灯。楼梯间的灯。正在走楼梯的时

206
候。灯关掉。眼前一片漆黑。没看见我。我就慢慢走小心走。这时候两种想法。可以去抱
怨关灯。真是没礼貌。那个人他是不是真的故意让走楼梯的人看不见。要害我跌倒。不一
定。我也不知道。很有可能他是想帮常住省电。我冲上去骂一顿。还有人在走楼梯你就关
灯。他就受伤了。为常住省电的善心被我摧毁了。以后不想关灯了。类似这样的事情。

去关灯。可以说是一个修行的方法。师父说要省电。没有用到的灯要关掉。他修这个法的
时候不够善巧。考虑不够周全。没有那么完整圆满的法。修一分。关灯。省电。这一分是
善法。我们对于法没有完整的了解。不如佛陀那么圆满。会等人走光了再关灯。他了解不
够完整。我们给他泼一盆冷水。你怎么做这么糟糕。我们也是初修业者。会做错很多地
方。惹到别人。如果我们没办法得到别人的鼓励和支持。我们的修行是很难继续下去的。
针对今天听的谤法和排斥别人的。两个结合起来。

同学:感恩法师。听闻。真是听闻越广。包容越大。业感缘起。回到自己身上。我们不知
道那一分善法也是法。认真听闻包容就会大一点。

同学:这很 long shot。念佛。参禅。八大宗派。佛陀讲的。这是谤法。你讲的这个。他


在修行。我对他有意见。就是谤法。就是很麻烦。

法师:谤法就是动辄得咎,不知不觉造的业啊。

同学:这样学佛会非常吃力的。本来谤法范围很小。现在什么都是。我们这么差。还怎么
继续学下去。

同学:师父开示里面就这个问题讲过很多次。比如持戒。以我们现在的水平,起心动念,
非理作意居大多数。其实持戒很困难。但是因为我很多做不到,我就不去受戒,不去持戒
了吗?还是要受,还是要持啊。虽然自己的过错堆起来比山高,当下还是要认真持,想去
做对。师父说,这样做,贤劫千佛都有你的份。

同学:感恩法师开示。我们对业果抉择更加清晰。和自己生活特别相关。弟子因此想到上
师的关爱教育特别重要。呵护别人心中的善念。不要去打击他。

法师:这个问题可以去继续思考。一起回向。

10/9/2019 三 #159 佛法就是教人向善吗

法师:看看大家有什么问题。没问题的话,请大家回答一个问题。这一段应该学习什么?
某同学你的腰有什么事吗?

同学:报告法师。拿了一个护腰带上。没什么事情。谢谢法师关心。

207
同学:这个回答很奇怪。你明明有事。却说没事。我老是听不懂其他人说话。比如最近另
外一个师姐。她说她听了什么,转念一想,就很痛快地答应了别人。你明明转了个念。怎
么是痛快呢。

同学:正答这个问题。法师你 11/3 来。中心会有很多不同。最近很多材料设备需要搬。


我怕闪了腰。都戴个护腰。

法师:是预防。

同学:昨天您的开示弟子有个问题。根据自己的习惯和生活方式去定义佛法。很危险。比
如。有人说。佛法就是教人向善的。我已经做很多了。不用去了解教义了。不想深入接
触。这算谤法吗?身边的亲人是这样。弟子参加净智一之后觉得蛮可怕。哪怕是学了佛。
更多是在修行过程中没有把握好。成为三世怨。他这种想法和谤法有什么区别吗?会导致
很不好的结果吗?

法师:有其他人要问吗?

同学:报告法师刚刚提出的问题。这一段我们要修什么。两种人。瑜伽师。我谈不上。至
少随顺三摩地才算。我应该可以讲属于广闻。团体里面听闻的机会太多。师父老师说我们
的毛病在没有思维。思辨的能力是我需要下功夫的地方。闻的很多思维太少。师父教诫。
要好好学习思维。

法师:这位同学讲的不错。用法观照自己。

同学:我有一个内心的疑问。刚开始学。没有想要成佛。别人告诉说要成佛。就当成目
标。因为自己不知道吗。慢慢发现没有真的把成佛当成目标。有自己的习性。要继续学下
去。标准答案。内心疑惑。不敢真正面对。一日复一日。方向不正确。白费了汗水。学来
学去越来越虚伪。我出不了家。我也不可能成佛。也不可能太大成就。有的时候觉得很幸
福。这么多法。法师在开示。有的时候觉得我在干嘛。没有打到那个点。可能需要法师帮
助我。我不希望白费。怎样才能不白费泪水和汗水。我不想在这边糊弄我自己。不好意
思。这就是我现在的感觉。请法师把我打醒吧。

法师:我们今天这段主要学到的点应该在以前的段落就曾经讲过了。今勤瑜伽多寡闻。广
闻不善于修要。在老师还没有讲四家合注之前有相当长时间在研讨这些。引用四家合住仔
细学这段话。要讨论的东西以前讨论过。帮大家回忆一下。寡闻这个问题我们也有。不善
于修要我们也有。到底勤不勤瑜伽。都是相对的。没有闻多少就叫广。没有一个客观定
义。没有一条线。勤瑜伽不是达到线上就是勤瑜伽。相对的。跟谁比。这种现象我们自己
有没有。你找到另外一个人。你只要比他勤瑜伽。不敢真的说自己广闻。我们听到的法相
比其他人更多。透过这个法镜向内照。看到我们也是有这个问题。

208
像寡闻。这个问题。有一些人是非常喜欢修行的。不敢说我们爱乐修行。但是一定比有些
人爱乐。我们有没有寡闻的问题。对教典的学习是寡少的。我们是那种很爱学习的人吗?
就我观察。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那么爱学习。

像手不释卷。一天当中会把多少时间花在学习上。不是一条客观的线。不是这样看的。我
们是很热爱学习。有点时间就花学习上面吗?虽然时间很有限,但是有的时间就花在学习
上面吗?心里的冲动可以去观察。心里那种热爱的感觉。

所以就可以想想看。对佛法有没有那种热爱学习。还是有一种被逼迫。无奈。也不是说完
全不学习。但是有一种被逼的。被勉强的感觉。团体好的角度。互相鼓励。身边的善友
们。或多或少要硬着头皮去学。这一点值得肯定。是打从心里就觉得说应该要了解的非常
完整通透吗
比方说我们参加一场法会。某人把广论背完了。欢呼鼓掌。很少有人心里会想我也要背广
论。某某法师很厉害。就仅仅是法师厉害而已。心里想我也要背起来。真的很少。

这一点我们可以去想想。对教典的热情不够。因为不需要。或者有不需要的方法。可以修
行。不需要学习。就算我们都还没有学佛。这个心理现象也普遍存在。念书。有没有什么
考古题。知道这些就够了。可以 pass。是不是只要知道这些就够了。

我们对于学习的热情是缺乏的。觉得这样就够了。要仔细去分析这个问题。真的知道一点
点就够了吗?套广论的一句话,有极大可观察之处。如果学一点就够了,阿底峡尊者会身
先士卒为大家示范的。

广闻不善于修要。之前研讨。照妖镜。听闻的法。一山比一山高。不好说自己广闻。但是
跟这个世界上很多所谓的佛教徒比。我们知道的法已经很多。

老师在东北带班。班上一个没有很认真很投入的居士。就是跟着。哪一天去法会。法会结
束,她和大家分享阿弥陀佛的功德。很多人围着她听。讲的很开心。上课学的。很多人很
赞赏她。很多学佛比她久的都没有她学的多。回来超认真学习。分享心得。感觉自己好像
格西。我讲这个故事不晓得听没听过。

在家居士广论学员。虽然和法师比没有那么。和其他学佛的人比算很广闻。广论里面能够
学到的真的很多。相对之下很广闻。

会不会不善于修要。照妖镜。爱管闲事。听了不知道怎么用。平常研讨的时候常常提到。
以广闻这个角度来说。学习很多。相对来说很热爱学习。知道了很多教理。不能说已经获
得正知见。比更多误解的人。学到的东西相对正确很多。很多东西通过师父老师同学们这
么多年来的学习。到底什么事正确什么是错误。比相对有误解的人。我们知道很多。知道
正确的概念。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广闻的人没有修要。观过。抱怨。看别人不对。等等这
些。怯弱。知道很多。现行没有达到修行的扼要。常常检查反省。

209
怎样是达到修行扼要。广论。对于业果渐渐决定。对戒律清净持守。舍自爱他。广论上说
甚深禅定。别人在你耳朵边打鼓你都不为所动的禅定功夫,不如发起一丝丝菩提心。舍自
爱他。业果。修行扼要。

相对于很多学佛的人。一种广闻的人。有没有达到修行扼要呢?这就是师父老师宗大师给
的提醒。校正我们需要改善的地方。

这个就是主要从这两个地方可以去想。其实寡闻和不善于修要。这个都是相对的。不是某
一个标准。这样叫寡闻。这样叫有达到修行扼要。是一个方向。不是某一个界限。从方向
来检查。需要往那个方向努力。这两句话的指引告诉我们那个方向。

知道这个方向。也不会觉得其他人的问题没办法解决或者很困扰。这些人有没有谤法。那
些人这样做是不是谤法。谤不谤法。广论里面讲很清楚。判优劣。是不是成佛方便。一类
需要一类不需要。担心自己担心别人谤不谤法。应该朝哪个方向去看。他现在这个行为是
不是谤法。看广论。很难判断。因为也不是广论上讲的。你所担心的别人是否谤法。我们
应该要看的是符不符合这个方向。今勤瑜伽。跳脱这个问题的方向是什么。我们可以去
想。应该朝哪个方向。大概就是这样吧。

以前有一个很有趣的类似参禅的问题。老师站在一个地方。我现在要前进还是后退。没有
办法回答。我怎么知道。站着不动。说前进。他可以后退。说后退。他可以前进。所以不
要用看到的一个动作行为当下去判断他到底是对还是错。观察一段时间他是往哪个方向去
的。

昨天又同学提到说。忘记哪一天。每个人有每个人缘起。这句话讲起来很模糊。怎么讲都
对。说佛法就是教人向善。当下这样讲不是不行。你可以说这是他的缘起。接下来下一步
他会朝哪个方向去。他这样是不是谤法。不知道接下来往哪个方向去。如果越来越深入。
缘起点很低。接引他。就是菩萨的善巧。广论上判断。不属于一种谤法。

同学:补充一点。佛法不是教人向善吗。我已经做很多了。他的意思是佛法我不需要学。
他觉得所有的佛法都不需要。但是我觉得法师说的方向很重要。

法师:因为这样的缘起点越来越好。这是他趣入的门。法华经。一低头。一合掌。所有的
因缘都可能成为成佛的种子。能够承许佛法是教人向善。成为他最终成佛的切入点。至少
他觉得佛法教人向善。我也是向善的。也有人这样讲。佛法是邪魔外道。社会的毒药。至
少他没有这样讲。至少他说佛法是教人向善的。

没法说是不是谤法。而且我们要讲的是这个问题我们自己有没有。他这个问题其实我们也
有。我现在也向善。其实我们也有。比方说。我们可能会说。广论很好。为什么要学五大
论呢。宗义。有一类人学了唯识之后。唯识最超胜。中观不需要。也有人这样。这个问题
不是只有那个人有而已。我们自己也有。

210
我刚才又讲到。寡闻这个问题我们有吗?我们是那种热爱学习的人吗?标准拉高。回头
看。更高标准下我们也是不热爱学习的。法会之中。背完广论应该不需要吧?一定要背完
广论才能修行吗?那个说佛法教人向善的人。心里的困难和我们一样。欢呼。你在学佛。
鼓掌。我已经向善了。我不需要学佛。学佛那么累。一样道理。

背完广论八万多字。我不需要背广论。我们是不是在谤法?法师你背完很厉害。广论第
11 页。应该发愿说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不应该弃舍。

其实我在团体里面看到超级热爱学习的人。知道很多知识的人。占少数。通常这种人都会
被同学排挤。知道很多都会被排挤。这种人把时间花在读很多书上。人格的改善不太明
显。我们不喜欢。我们这种不喜欢可能是谤法。他行为上不讨喜。读很多教典了解很多。
其实蛮需要的。每个人都蛮需要的。目前我们还没有意识到那么需要。有一类人有特别热
爱学习的倾向。遇到这种同学要随喜。不是随喜他行为的部分。随喜他热爱学习的部分。

同学:今天特别感恩法师。觉得蛮小的问题。法师分析很深刻。观功念恩对境不会用。这
是他成佛的种子。他教我看到我的问题。我有一样的心态。不同层面展现出来。不是法师
解释这个事例。不知道寡闻在对境之中的呈现方式。感谢法师的引导。

法师:一起回向。

11/6/2019 三 #167 我是儿子的福田

11/6/2019 全广

法师:前天和昨天都讨论了吧?今天再讨论五分钟。

(五分钟后)

法师:不知道大家昨天研讨了什么。

同学:昨天某同学的问题。假如已经没有偏执暗。有妙慧力。为什么还要这两个。昨天还
有很多问题。北加同修自己讲吧。

同学:第一个。这是听闻上的具备的条件。第一个问题。师父讲到圆满殊胜。圆满直接的
教授。这个教授是什么?宗大师的教法吗?上师是觉得我们还没有确认吗?所以一再地
问。第二个问题。偏执暗。人我执。凡夫在其中。偏执。对于圆满教法没有理解。偏执自
己了解的暗。被覆蔽。还要加上辨别善恶的妙慧力。妙慧力是什么。今天听到是个力量。
以前没有听到是力量。这是一种继续学习的力量吗?

211
同学:昨天我和某同学讨论偏执暗是什么。我们一致的地方是佛陀是不具备偏执暗的人。
佛陀是全部没有覆蔽的人。我们不一样的地方是未覆所指是什么。某同学认为未覆就是没
有被覆盖。她的喻很赞。好像一床被子。撩开一角。佛力加持,掀开一点。就是未覆。我
认为未覆是知道自己正在片面学习的人。不仅仅是未覆而已。因为既然是听闻的条件,总
要过滤掉一些人吧?不能只过滤掉佛陀一个人啊?

同学:智慧是一种力量。辨别智慧所产生的力量。我想到听闻轨理中提到听闻随转修心
要。思维随转也是一种力量。力量的产生。听闻之后观察思维才能产生。165 讲。上师说
为什么要传承经典。表面上的事情要看到原因。这是上师对我们的剖析。一种力量的产
生。请问法师。

同学:偏执暗未覆。我们有一点。目不识丁和大学问之间还有很多种人。听闻时时增长具
生慧。程度上的增长。不是只有两种状态。弟子是这样想法。

法师:这个问题。老师好像也帮大家问了。仁波切讲解。这句话检别的是。以上所说的条
件。具不具器。不具器。讲给他们听没帮助。具器。讲给他们听对他们有帮助的情况。

偏执。举例。大乘不是佛说的啦。这种偏执。仁波切举例。根据老师的意思。前面偏的这
种执着。执着于断边或者常边。执着就没办法。不接受。没办法。

一开始提的问题。这些条件都有。不需要学了。诸有偏执暗未覆。具辩善恶妙慧力。这句
话要表示的不是他已经到达不用学的程度。

偏执。以因类学来说。执着可以有程度。合理犹豫。对于现在要讲的东西并不完全接受。
对于自己的想法跟你想要传达的想法到了一半一半。有听的进去的空间。

最满执着一百分。对于自己的想法。不论别人怎么讲都不会动摇。一百分。五十一分到一
百分。不合理犹豫。总是认为自己对。保持相当大部分犹豫。一百分。没犹豫。自己一定
对。九十九分。别人的话有百分之一的几率是对的。合理犹豫。五十五十。至少保持一半
一半的观察。四十九以下。对自己的想法的信心掉到。别的有可能是对的。自己的想法为
什么是对的。你们可以体会吧。

合理犹豫。执着是有程度。偏于哪一边。有程度的差别。

老师特别解释覆是完全盖住。未覆。就已经回答了。依照老师这样定义。一定要完全盖
住。能够听的进去。有帮助。能够听这个法。能够被这个法饶益。大家符合条件。听法。
有被饶益。这个偈子所要遮遣的范围。听不进去。听了也不会对他有帮助。这是前半部。

212
后半部。妙慧力怎么解释。我觉得比较偏向思维的这部分。辩了不了义。比丘与智者,当
善观我语,如炼截磨金,信受非唯敬。妙慧力指会去观察思维的人。排除人云亦云的人。
世间的例子。现在 hot 议题。英国脱欧。Trump 当选。都是背后有公司跟 Facebook 买
voter profiles。然后在 Facebook 上买广告,专门针对这些人的特点,影响他们的选举
决策。

同学:要为 Facebook 正名一下。Facebook 提供一个 research platform。Researchers


可以通过这个 platform 收集用户资料。但是目的只能用于自己的 research。不能给别
人。一个英国大学的教授参与研究。收集了几十万的用户资料。但是卖给了 Campbridge
Analytica。这是违反了他和 Facebook 的协议的非法行为。Cambridge Analytica 是后来
的操纵选举的 political campaign runner。

法师:我谈的主要是被咨讯推送影响的人。他们听到没有仔细辨别。后来的现象。很多人
是人云亦云。世间很大多数人没有去观察思维。因为有很容易被影响的特色存在。背后操
作的人。之所以达成操作的效果。因为没有辨别善恶的妙慧力。对于他所说的话。不去观
察思维。佛云亦云。不是我说了什么。你自己要去观察思维。如果佛云亦云。属于听了对
你也没有帮助。

同学:这是不是依义不依语。

法师:这个我们蛮常犯的。完全遮除。我们不是被这句话(小编注:诸有偏执暗未覆,具
辩善恶妙慧力)完全遮除。过去开始学。到现在。或多或少得到利益。不是这句话排除的
对象。我们偶尔或者常常处在这句话排除的状况。听了法没有常常思维。在我们身上常常
出现。蛮有趣。

同学:这里善恶的定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具备辨别善恶的能力呢?我们的善恶辨别能力还
不错的。善恶蛮容易辨别的。

法师:善恶很不容易辨别。学法是很困难的事。以前都讲过很多内容了。也讲过很多次
了。

简单说。客观事实和心态。之前都讲过。比如我常常提到《垩室录感》。大孝子觉得自己
很不孝。真正懂戒律的人自己不会觉得自己懂戒律。觉得懂戒律已经跑掉了。觉得百分百
对。已经错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这是学习佛法很容易搞错的地方。常常有很有趣的地方。礼拜天晚上的 Q&A。一开始就有
一个有趣的问题。她说儿子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以前乖巧可爱。现在态度不好。自己觉得

213
很难过。其中一句话。很有趣。她说儿子对我态度不好自己忍受还可以。可是父母是儿子
的福田。这样儿子造很大的恶业。我无法忍受。这个描述非常有趣。就是没有辨别善恶妙
慧力的例子。

把佛法当做描述外在情况的科学。任何一个人对自己父母不孝。跟自己完全无关的科学。
化学实验的规则。这个法不应该这样理解。

如果讲到具力业门。对父母造一点点小小业。会产生很大的业力增幅的效果。这个法应该
这样理解。皈依之后。下士道的皈依来说。为了避免自己堕落。佛陀能够帮助我。避免堕
落恶趣。告诉我的法。善恶取舍。这个情况之下,我就不应该对自己的父母不孝顺。因为
我不想堕入恶趣。对父母不孝顺和许想堕入恶趣是直接相违。下辈子更快乐。更幸福。父
母是具力业门。多多去对父母孝顺。这是能够帮助我。成办我下辈子更好的愿望。从自己
的一方去解释这个法。不是我儿子应该对我怎样这样解释。如果这样解释,因这个法起烦
恼。不仅当下起烦恼。对后世有没有帮助呢?非常值得观察的。

照原本的去想。我是他母亲。他会造很大恶业。真的这样想。这样去思考。儿子不可以对
我这样。其实这个法不应该这样用。假如真的怕儿子造很大的恶业,我就不应该去看他。
这才是为他着想。佛菩萨不是不慈悲。他避免来到我们身边。怕我们见到他造了恶业下地
狱。你听了这个法。运用的时候是这样的。

你要怎么去想这个问题。光只是听。很容易用错。全广以前讨论了很多。听了法之后照妖
镜。我不想说这个同学在用照妖镜。但是符合照妖镜的定义。用在别人身上。已经用错
了。不是法本身的问题。而是没有思维。

同学:如果我看见别人的儿子对他的父母态度不好,我觉得造了很大的恶业,我悲悯他。
这是不是照妖镜呢?

法师:如果是悲悯。必须想办法改变这个状况。四摄。经营到他能够听你的程度。先混
熟。不只是对等的熟。要到善知识的程度。你可能要投下很大成本。喂他吃你的肉。擐甲
精进。为了了解一个有情。愿意住在地狱多少劫。这是一种心态的表达。先有这个心态。
就是不论多少代价。我愿意去了解他。

就算不用在地狱待无量劫。就算不去和这个儿子建立良好的关系。你有他心通。但是他心
通也需要代价。修出他心通也需要自己很多心血和努力。你要去认识这个儿子。愿不愿意
花这些心血。不只是朋友。善知识的程度。相当的信任。他愿意听你的。你才去讲。爱
语。他愿意听你讲。你要培养他的听闻轨理。

214
听进去了。做不来。想办法帮他做。利行。他想从不孝顺变成孝顺的转变过程中,遇到的
种种困难。你帮他排除。你帮他找阶梯。想了很多办法。但是他可能还是做不来。你示范
给他看。

你说你看到别人的小孩不孝顺父母。你悲悯。你真的很关心这个别人的小孩。要像前面同
学关心她的小孩一样。

前面同学说他对我态度不好。因为他是我的小孩。我特别在意我的小孩。我的小孩造恶
业。我受不了。如果是别人的小孩。我们的朋友的小孩。首先衡量我们关注这个小孩到底
是什么程度。只是把业果当做科学的公式。没有感情。对方只是罪犯。用这个法对待他。

我这样对到他。别人也会这样对待我。这是我们当下造的业。我们把业果这个法完全误用
了。学了业果。我用一个冠冕堂皇的业果的理由。我要纠正他。这就是前面全广讲到的管
别人闲事。照妖镜。没有关爱教育的情况下用规矩去要求别人。就算不增长广大。回到自
己头上。这个业会怎样增长广大。增长广大之后是什么样子。我不是佛。我不知道。假如
不增长广大。完全一样的情况会回到我身上。我也会被别人用规矩来要求。把我当成罪
犯。

礼拜天晚上某同学分享。仔细去思考这个个案。理解。儿子比他很乖巧的时候付出更多。
以前全心全意对妈妈。现在有一个新的家庭。有太太。有新生婴儿。沉重压力。和太太感
情比较淡。会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现在更急需投入的家庭。付出的心力。比只有妈妈两个
人更多。从妈妈的角度。他怎么变糟糕了。其实儿子付出更多了。

讲这个例子。当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做善行的时候。别人用一个规矩指责我。对我们是
没有关爱的。可以理解吗?

具备善恶妙慧力。对法不能人云亦云。不思考。听了会用错。这个偈子检别听不进去和听
进去也没有帮助的状况。我们刚才有讲。我们自身状况应该不是排除的对象。从更加进步
的角度来言。像前面某同学和某同学研讨的内容。总体而言。我们听进去了。也得到好处
了。我们可以追求更好的进步。可以切细一点。某些时候我们是排除对象。某些时候我们
不是排除的对象。犯了之后。就要去改善。改善就是说不要有偏执。有妙慧力。我们偶尔
会落入所破。透过这句话的指点我们可以在落入所破的时候去改善自己。

回向。

5/29/2020 五 #226 要看新闻吗?


215
(法师还未上线)

同学主持:请大家报告小组研讨的内容。

同学:我们研讨了两个问题。一个是昨天讲到的打扫。我们觉得一个是喜欢大块做清洁,
不太习惯每天做小清洁。另外,房子很大,东西很多,没法打扫。第二个问题是这讲最后
一段讲的邪魔恶友。邪魔和恶友有什么区别?

同学主持:大家有什么要回应的吗?

同学:东西太多,就扔啊。

(法师大约这时上线)

同学主持:打扫不是只是一个外在的动作。比方说周利盘陀且的故事。打扫是在打扫自己
的内心。我们不要忘记这个。否则打扫就是打扫。

同学:谢谢(同学主持)把意乐理清。不然没有头绪。我还有一个问题。

同学主持:你提的哪一个问题。

同学:邪魔和恶友的区别。

同学主持:恶友是朋友。很亲切。邪魔。面貌可憎。

同学:某某说丢。可是很难丢。因为丢的是回忆。很多纸张。相片都是回忆。结婚照。孩
子的成长照。回忆要怎么丢。心态怎么安立。这是很难学的东西。

同学:法师上线了。

同学主持:法师刚上线,不了解情况,我们再回应一下。

同学:哟,法师上线了。我再加一句。清理房子。东西一直很多。尤其从学佛以来,请了
很多书籍。福智之声两大箱。以前师兄姐搬家给的,我都拿回来了。佛法相关的书籍怎样
送出去。

同学主持:这问题太好了。平常的书不要可以拿去图书馆。学广论一阵子之后拿了蛮多书
的。这些书怎么办。

同学:大家突然把话题抛出来。每个人都曾经有一大堆照片。假如我们不整理好。死了就
是小孩来整理。我要做一个比较负责的人。先整理一下。不然小孩会恨我。他会很高兴看
到这些回忆吗?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把照片丢了,我就没有回忆了吗?

同学主持:讲完了吗?还是没有声音了? 跟法师报告一下。刚刚说打扫的事情。有些东
西很多很难打扫。某某说丢。我认识一个朋友。已经不用上班了。但是每天整理。有
sentimental value。占空间又占时间。等于在上班。蛮浪费的。以上。

法师:不晓得大家怎么全跑到打扫方面。我们听这讲不是关于打扫。

216
同学:昨天讲打扫。结束想怎么清理房间。

法师:打扫不是仅仅针对外境。周利盘陀且。强调内心。再看一下那个故事。不是以外境
为中心。周利盘陀且把叶子扫到西边。佛陀就把叶子吹到东边。这个故事的目的不是为了
干净。如果要干净。佛陀就不要闹他就好了。而是希望他透过这个动作净罪集资。还有一
个故事。奔公甲。净地设像。今天为什么要这么勤奋地做这件事情?待会儿有重要的施主
来。做是为别人看的。撒了一把灰。善知识说奔公甲的那把灰是全西藏最好的供养。断恶
修善的心态。这是一部分。我们做打扫。外境不是完全不重要。内心比外境更重要。

再来大家好像很困扰。你们在美国过的太好了。才有这种问题。对于一辈子没有蓄积很多
东西的人。不会有这么富有的困扰。你们有没有读过《佛遗教经》。不知足者。不拥有什
么躺在地上就知足了。不知足的人拥有天上的宫殿还是不满意。不是批评。思维。【小编
附注:《佛遗教经》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
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之所怜
愍,是名知足。】

住在美国。东西实在太多了。有一个 PPT。把全世界的人算成一百人。有五十个是男的。
五十个是女的。八个有车。看到投影片的人在世界里面都算在排在很前面。有干净的水。
有电。有上过大学。有这些条件的人很少很少。看过之后应该很知足。【小编附注:If
The World Were 100 People (Youtube) 请自行 Google】

东西很多不知道该怎么丢。可以反过来想。刚才有人提到念死的角度。死亡的时候。这辈
子累积的东西。除法之外余皆无益。除了内心的品质之外没有可以带着走的。刚才有人提
到回忆。并不一定需要这些东西才有回忆。濒死经验的故事。这类书。基本上百分九十
九。一生全部的事情都要现起。不需要照片。这些回忆不会消失。万一。不是诅咒大家。
是万一得了老年痴呆。有照片也记不起来。大家背书不要得老年痴呆哦!站在你面前的儿
子女儿都不记得。照片又有何用。重点还是我们的心。大家可以多背书。背书可以预防老
年痴呆。刚才听大家讨论。还有什么没讲到的。

同学:我的问题。很多佛法书,大德写的。很多福智之声。怎么安放。放到哪里去呢?

法师:总的来说。先不针对佛法的书。各种东西来说。是不是真的用的到。一直摆着。用
不到。可以思考一件事情。会累积东西的见解。从见解来看。以见导行。先不讨论行为。
讨论见解。一种见解说在不敢肯定的情况下。如果未来可能用到。先留着。一种。只保留
现在确定未来能够用到的东西。想想看。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见解。你会采取哪一个。现在
思考。不确定用不用的都保留。不确定的东西都不保留。一般修行人都是采取第二种见
解。我充分思考。现在头脑想的到的以后会用到的东西才留下来。你们想想看。

217
同学:我最近一直追新闻。最近的新闻很精彩。变化很多。但是看完心情很不好。中美几
乎断交。应该不追新闻。但是不了解现状。问过姐姐。她今天没上线。她说可以回向给这
些人。希望法师给一些开示。

法师:蛮有趣的。昨天讨论。什么叫二现错乱。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狮子贤论师的愿
望希望对般若经获得定解。空性的智慧对治二元对立显现的错乱。诵心经会遇到不垢不
净。不增不减之类的。二现错乱。

我们在生活中被这个二元对立的显现涵盖。我到底要看新闻还是不要看新闻。看新闻起烦
恼。不看新闻又不行。以前师父讲过一个类似相关的。一般人会有两种偏向。对某个事情
很热衷。就会很执着。要么就是不执着也不热衷。但是菩萨不是这样。菩萨对一件事情又
很热衷又不执着。就是中道。对治二现错乱的智慧。我们达不到。

从一个学习的角度。为什么我们想通过学习佛法来获得这样的功德。比方说看新闻这件事
情。从目前来看。你看了以后会很烦恼。看中士道。烦恼生起次第。随眠种子。眼前顺生
烦恼境界。启发种子感果。从对治烦恼来说。有两种方法。道前基础。密护根门。不起烦
恼有两种方法。一种离境。烦恼被引发一定有顺生烦恼境界。没有境界。种子不会触发。
惑和业。不遇到触发的境界。仍然是种子位。密护根门。知道自己会起烦恼所以不碰这个
境界。另外一种。不可能躲起来。完全与世隔绝。不可能。我们不是这种修行方式。完全
不接触任何境界。就算躲在山洞里面。仍然有境界。饿了。看到野兽。一种不要接触,避
免顺手烦恼境界的缘。不可能完全避免。所以密护根门里面提到有另外一件事情必须练
习。不取行相。不取随好。正知正念。不要随烦恼而转。

同学:法师断线了。

法师:前面从我看新闻会起烦恼角度讲。困扰的地方是会起烦恼。要么不看。要么看的时
候训练自己保持正知见。

不看的理由。看了会起烦恼造恶业。另外师父说看了也不记得。看新闻的时候头脑都不
动。我是不是看了一大堆新闻。没有思维多少。这样干脆不要看。这是思考题目。没有给
答案。

或者是说要看。看这些东西是有意义的。有必要的。不取行相。不取随好。是什么意思?
不用庸俗的是非对错,起嗔心的方式去看。我看是了解实况。资讯的认知。老师每天有追
踪疫情的新闻。不是中美关系。以疫情新闻为例。有意义。有目的。实况资讯的掌握。看
的时候保持正念。不是批评。看谁对谁错。不是这种心态。不取行相。不取随好。看的时
候不贪嗔痴。回想也不是贪嗔痴的心态。

从密护根门来看。针对起烦恼来说。除了起烦恼之外还有其他事情要考虑。这个部分比较
难表达。

对于关注其他的人事物。想要关切的心态。我是听说。有很多人学了佛法之后抉择世俗的
事情不是他所关心的。从此就不再看新闻。可能是因为这些东西会起烦恼就不再关注。佛

218
法里面讲到除了对治烦恼之外还有别的部分。不是只有对治烦恼而已。以菩提心来说。关
注其他众生。大量关注别人的心是菩提心法类强调的。

所缘法类这个词昨天提到。所缘。缘这个字。师父的喻。猴子在树林里面跳跃。摆荡。左
手右手。换来换去。荡的方式。用手跳。不是用脚跳。手去抓树枝。叫缘。比喻方式。

我们现在讲佛法的缘。缘这个动作。心理行为。可以分成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我想用
grab and hold 来表达。手边有一个苹果。一只笔。手里是空的。把笔拿起来。grab。手
本来是空的。hold。某个力量会导致笔从手里掉。被抢走。这个时候为了防止他掉。用力
抓住。hold。

其实心在缘一个法的时候也是一样。平时心没有特别缘什么。空空的。没有一个很明确的
心理状态。比方说关心别人。宁静祥和。在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心理状态。从没有变成有。
手里没有苹果。把苹果抓起来。心上没有明确的法相。心行相。通过思维让心进入某一种
心理状态。某种法类的修法。念死。七因果。思维让心进入某种心理状态。去缘的一个动
作。

然后当心有一个心理状态的时候。很容易变掉。几秒钟。慈悲心。我们的心以目前的情况
来说很飘不安住。手很滑。虽然抓住苹果🍎🍎 会滑掉。拿着一只笔。弟弟妹妹抢。抓的很
紧才不会被抢走。心很难安住在善所缘上面。心行相一直跳。很难维持。握住。心很难维
持某种心态。心相。慈悲心。维持一段时间很难。可能因为散乱。另外一种情况很容易被
影响。弟弟妹妹跟你拔河。心里是慈悲心。遇到境界。原本有的心行相会被境界打扰。心
随境转。心行相马上换了。被境影响。

心要去缘一个法类。没法要缘法。有法要保持不变。目前都不太容易。需要练习。

看新闻。为什么看?心里没有关注有情的行相。心里没有这个行相。我要变成有。关注有
情的心。基于这个关注有情的心。要关注有情正在遭受什么苦。该怎么帮助他们。看新
闻。一个境。观察我的心对到看新闻这个境。这个境类似和我抢笔的弟弟妹妹。我刻意培
养的关注有情的心行相。我因为此去看。

看了新闻。心就变成其他的心行相。嗔心。沮丧。可以去观察。如果你能够观察到。这些
不是我看新闻想要的心行相。我要去调整。把我原本要的调整回来。

菩萨会刻意做。我如果不去对这个境。只是自我感觉良好。为什么菩萨要去接触这些境?
心里有慈悲心。经不起境界考验。不接触这些境界。自我感觉良好。面对境界发现不安
住。努力调整。让心回到。为了发现自己的弱点看新闻。搅扰自己的心。菩萨会去做这样
的练习。

不是要看还是不要看新闻。你仔细了解这一圈在做什么。看有理由。不看也有理由。重要
的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二现错乱。这个是污垢。还是清净。是看新闻。还是不看新闻。
想要答案的时候都是没有搞清楚。只是告诉你一个答案。增加。减少。还在二元对立里

219
面。没有用。没有真正了解。真正了解。看新闻也对。不看也对。不是同时都对。看有看
的方法。不看有不看的方法。这是佛法讲的我们真的要学习的东西。

同学:感谢法师的回答。我总结一下。我要知道我要攀缘什么。能不能缘在一个法类。要
持住。感谢法师解释了二现错乱。非常感恩。

法师:今天先这样。我们一起回向。

6/9/2020 二 #229 为什么讨论应不应机

法师:研讨昨天你们提的一些问题。

同学:昨天提了应机不应机的问题。还有是否客观的问题。现在分组讨论。
(研讨结束)

法师:有没有收摄。

同学:我们都是应机的。我们学了之后有没有好好运用和练习。让法能够和心续结合。每
天听到上师开示。就是应机。纠结自己是否应机。没有努力去实践。这就是自己的问题。

法师:某同学要讲。

同学:昨天同学的问题。我记录一下。我又荣幸和他一组。释迦牟尼佛拈花。大迦叶尊者
微笑。尊者应机。其他人不应机。分两方面。法师昨天说佛随时随地善观缘起。弟子。依
止法做好就应机。般若经还要有人做论解释。这里面有很多关联的点。希望法师开示。我
们就不会迷成一团。

法师:某同学要讲。

同学:上次法师讲的很好。应是符合。机是条件。这应该是般若经和合品中提到弟子和老
师要符合。结合这个讲次。老师花了这么多篇幅讲般若经。我们需要佛菩萨造论才能理
解。这是一方面。老师七十几讲时开示般若经的殊胜。希望能够更深入理解这几讲老师想
引导我们的角度。昨天谈到佛的功德。观待法界缘起都是现量。不可思议。空摄一切法。
佛眼。和法身是完全相应的。我们所有的一切。起心动念。现量感知。像吃葡萄。观掌中
庵摩罗果。很清楚。能不能请法师阐述这样的功德。自己祈求的时候能够更具有信心。所
有这些功德不可思议。掌握所有的缘起。更容易产生真实的皈投依靠的感觉。请法师多讲
解一下佛的功德。第三个问题。小组一个同学提出的。论具足修改和救护的功能。把我们
的心续从无明当中改成正确的知见。这是论的功德。经和律的功德和论的功德一样吗?请
法师指导。

法师:好。最后这个问题简单回答一下。这是语言上翻译的问题。此处说论具足修改和救
护的功德。这和经律论其实不是一个字。中文里面有蛮多同样字在原文是不同字的情况。

220
换另外角度。经典具足这两种功德。论典。经论。这种意思。经律论作为一个词的时候是
指在佛陀所说的法粗略分成三种部分。律介绍戒律相关的。经。阐述和禅定相关的部分。
论。指和智慧相关的。把佛陀讲的内容切成经律论。以禅定为主要所诠叫做经。以智慧为
主要所诠叫做论。经律论三藏这个词是这样。翻译上的问题。

同学:谢谢法师。经为什么和禅定所诠有关。般若经讲空性。药师经。很多经。讲的都不
是禅定。难道不是这样理解的。

法师:当你讲到经律论三藏的时候。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经和论。

同学:这里不是指具体的经。

法师:经律论是一个词汇。一个用法。一种分类方式。经藏。律藏。论藏。都是佛经。

同学:的确和以前的了解不一样。谢谢法师。

法师:某同学有举手。

同学:上师这边让我们了解般若经显义空性隐义现观。现观庄严论解释般若经。密意。不
可能般若经讲现观。现观又讲。所以隐义是什么。另外一点。上师为什么这里讲般若经。
般若经。这么爱乐。一句也不要忘。但是我们看不懂。菩提道次第广论的出现为了应机。
论的出现。论是慧。这是蛮重要的认识。

法师:论是慧。这是经律论三藏之中的论。平常不是这个意思。平常论是另外一个意思。
比方说广论之中”增上“两个字出现很多地方都是不同意思。

【小编插播,供参考】

广论中“增上”这个词的五种不同含义(在藏文是五个不同的词,但是中文都翻做了“增
上”)5/3/2020 班培

1. P139 页 L3。若由增上顾恋意乐,顾恋其身,财物诸有,造作不善,于现法受。增上:
强烈,强度很大,平常发不出这么猛的劲儿。所以才能现在就有花报。

2. P223L1。第三修增上意乐者。增上:超胜。不是小乘,是大乘。

3. P135LL3。诸主上果或增上果者,谓由杀生,能感外器世间所有饮食及药果等皆少光
泽,势力,异熟及与威德,并皆微劣,难于消变,生长疾病。增上:自己可以自主去领
受。

4. P66L4。如是所成有情利义,略有二种,谓现前增上生及究竟决定胜。增上:现前可以
看得到的。眼前可以感受到在往上走。

5. P24LL5。总诸至言及解释中,由各各乘增上力故,虽说多种,然于此中所说知识,是
于三士所有道中,能渐引导,次能导入大乘佛道。增上力故:比较接近增上果。因果。透
由怎样的原因产生果。但是不是增上果的增上。

221
【插播结束】

同学:现观代表什么内涵呢?

法师:现观。隐义现观。解释出般若经直接看看不太出来的。隐藏在句子之间的修行次
第。现观把次第分段解析出来。这段在讲怎么修行。哪个道次第。让我们了解。

同学:现观。只是现观庄严论。还是别的。

法师:现量证得。不是修所成慧。修所成慧也有比量。观。藏文原文是证。现量证得。

同学:谢谢法师。

同学:弟子可以问个问题吗?现观。道炬论。涵盖隐义的部分。显义是空性。是入中论的
涵盖范围。菩提道。又有显义的空性。不明白。

法师:广论里面有毗婆舍那。在讲空性的部分。道炬论不太熟。不知道有没有专讲空性。
应该不会完全没提到。可能小小提到。空性在广论之中占了半本书。我没有背道炬论。现
在翻翻。不会完全没有空性的段落。入中论当然以诠释空性为主。并非完全没有讲修行次
第。虽然主要讲空性。现观里面讲蛮多空性。但是不是以空性为主要所诠。修行会修到空
性的部分。主要以三智。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相智。显义空性。隐义现观。后面的论不
是只讲一种。都有讲到。有所偏重。

同学:谢谢。

法师:广论不好说偏重讲什么。隐义现观。显义空性。毗婆舍那占了一半页数。对吧?

同学:是的。

同学:报告法师。弟子可以发言吗?

法师:没有说不能。

同学:不知道法师讲完了没有。昨天弟子问的问题。自己想了一下。我们有依止法。有这
样的信心。就是应机。佛陀拈花大迦叶尊者微笑。表示不管什么时候还是有应机的弟子。
应机不是客观的。我一定是应机的。但是我一定有错误的地方。不然大家不会一直这样讨
论。皈依。我们能够评量自己皈依的量。不要觉得皈依很容易。这是弟子的自设问答。请
某师兄发言。他把弟子的问题归类成四个。我希望法师和同学们讨论我提的问题。

同学:刚才已经跟法师报告过了。看一下我的 note。上面同学的问题。第一。应机不应
机是不是客观的。昨天提到应机有弟子的部分。所以不是客观的。第二。听到法是不是应
机。这讲老师谈到这种情况不是应机。第三。具备依止法。任何情况都是应机。不管听不
听得懂。第四。拈花微笑。佛那方面。随顺空性和缘起。弟子方面。大迦叶尊者应机。不
知所云就是不应机。方方面面有很多 factor。请法师和我们开示。我们才会知道怎么面
对。

222
法师:我不知道这会讲多久。如果举手会累的话可以先放下。应机不应机。字面上指某件
事请是还是不是。是白色。还是不是白色。是应机。还是不应机。这五个字。有某个东西
去问是还是不是。

我理解应机不应机这五个字。不是仅仅讨论一个东西是或者不是。从师父老师开示。不是
在讲应机这个东西是或者不是。而是透过这五个字收摄很多修行上的问题。

我思考比较多从所破去想。透过这五个字可以显示哪些所破。

第一个。只想要读经的这种。如同师父已经提到。佛已经讲了。为什么还要听其他的。佛
最厉害。这个所破犯的是自己并没有足够的条件读得懂佛经。透过这五个字去帮忙这类
人。正确了解自己的状况怎样。

再来是说。还有另外一种。广论。道总建立。为什么要三士道次第。听到大乘就自诩大
乘。人有一种习惯。听到什么好。我也要这个好。听到佛经好。我就要最好的。其他我不
要了。

般若经。什么什么功德很殊胜。佛问帝释天。殊胜吗?帝释天。很殊胜。又有另外一个功
德。和前面功德一比。无量无边多少倍都不及一。一层一层比上去。完全天文数字的倍
率。听一听。我就要最后那个就好了。

只要是前面提到的功德。都不听。不要。反正有最后的。最高的。最厉害的。我就只要那
个就好了。

自诩为大乘。前面都不要了。其实这个简单的喻。七个包子。盖三层楼的喻。大家很熟
悉。不再重讲。

没有前面。不能有后面。不要停在前面。已经很殊胜了。其实要第二阶层。第一个阶层要
先有。说实在的。你的现行连第一个都没有。第二个也不会有。即使推导最后多殊胜。你
也不会有。因为第一个就没有。

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上士道很殊胜。希求上士道。不要下士道。下士道没有根本不
可能有中士道。没有中士道不可能有上士道。

一定要先有前面才有后面。不管应机不应机。某个东西应机。某个东西不应机。从幼稚园
念到大学。中间每个过程都是要有的。

有人要发言吗?没有。再继续讲。

前面主要讲到类似增上慢的所破。只要高的。自己需要的基础却不要。

另外一类所破。得少为足。有人会说我听不懂。你讲的不应我的机。找自己听得懂的。或
者找自己想要听的。这样会有一种没办法进步的问题。

223
以前师父提过。我们来学就是学自己不会的。会的为什么学。听过一个口诀。如愿法师常
常讲。什么东西最容易。会的最容易。什么东西最难。不会的最难。有人会用舒适圈来形
容。

学要带三分勉强。不会的一定会困难。困难不应退。皆因修力成。应机不应机。他感觉不
懂。有挫折。就会开始想去找。是不是要换一个。这个不应我的机。遇到困难。就想换一
个。某同学前几天提到的问题。刚开始学的人。我花时间学要看到效果。没有效果就不要
继续学。

我自己这种经验蛮强烈的。刚开始学的时候。这种想法蛮强烈。我以前学理工。有学到工
程系统上的概念。设计一个系统。怎样控制。看输出。拉回输入。negative feedback。
系统收敛。变成我想要的系统。立刻知道偏差。立刻修正。很快收敛到你想要的效果。

以我的经验。我以前有这样一个理工背景的想法。一接触佛法。不能说很着急。是很急
躁。总觉得说你教我一个东西。我要马上看到对不对错不错。我要马上知道怎么修改。变
成我想要的结果。

刚开始学习佛法。很难接受你叫我做就对了。因为不符合自己想要的东西。就会觉得这个
方法我没办法接受。我想要去找符合理想中立竿见影的东西。至少马上知道该如何修改。
佛陀你不是一切遍智吗。我现在什么状况你应该了解。我应该怎么办。你应该告诉我。

应不应机。苛责所遭遇的外境。这个东西不符合我的需要。

这个问题的解答。该同学提到桥梁教授的喻。本来有些事情真正符合自己的需要。自己并
不晓得。盲目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没办法认清自己的追求,自己的想法不一定正确的
话。没有这种稍微肯虚心一点学习的想法。只要学习效果不是自己想要的。这个学习就不
是符合我的。

这个是应机不应机告诉我们有另外这个问题。

还有其他问题。前几天提到。会去妄加论断别人到底应不应机。常听到。这种人就是没有
善根。我们也拿他没办法。其实透过应机不应机五个字。发现这种想法是有问题的。

我大概先讲到这里。应机不应机这五个字不是在讲应机还是不应机。透过这五个字可以表
达出很多情况。还有很多通过思考可以发现。也不是只是听我讲。大家可以多多去找到很
多所破。可以把每个所破都认识清楚。不管对自己对别人还是对师长都可以因为听了应机
不应机的教授帮助解决困扰自己的问题。大概先讲到这里。

同学:感恩法师。几乎都不是我原来这样看到的所破。学到很多。很受用。感恩法师。

同学:法师好。弟子某某。应机不应机。我还是有个疑惑。上讲结尾。看你听不听得懂。
没证果就是没听懂。证果的标准。现在学习。师父按照传承讲下来。道次第。下士道念
死。我也没有念死的量。听得懂吗?文字上懂。没有证量。应机应该怎么衡量?

224
法师:再强调一下。不是去想现在这情况我到底应不应机。我们不是去衡量。不是这样意
思。

前一讲。听了般若经。生起菩提心。生起无生法忍。是否般若经的当机众。这个是在讲一
种所破。只想读经的那种人。他不了解整个学习过程的时候。佛经当然是最好。般若经最
好。我就学般若经就好了。不学其他的。犯了这种所破。如果你真的是般若经的所化机。
你怎么没有读完生起这些果呢。你是不是缺少了什么条件,你自己不知道呢?吃号称的第
七颗包子不会饱。某某问前一讲什么意思。

听法的时候要听出善知识所讲在针对什么人。适合什么情况。某某不是这种好高骛远,急
于求成的人。比较内向。比较谨慎。不是很奔放。通常会心情比较低落。讲你不是般若经
的所化机。这样讲没有什么意义。

对于一个心沉的人。讲警告的法。广论之中火烧水洗的一段。不是这样用。对于现在不是
很兴奋不是很冲的一个人。你该讲激励鼓励的法。让他的心上扬的法。不是警告和反省这
类的法。

给得意忘形的人。当下的情况得意忘形。不是他就是一个得意忘形的人。他正陷入得意忘
形的状况。要警告。反省。让他回到正常状态。不要太 high。对于正在反省的人。讲下
地狱。矫枉过正。时机不对。师父常常用中医的例子。寒病给热的药。热病给寒的药。药
本身是根据那个人处于什么状况而给的。

说他不应机。因为他自己觉得很应机。给一些正确的理路。我是自以为应机。自我感觉良
好。某某问我是不是不应机。就要讲你是应机的。广论之中念死最后。这个念死虽然不容
易生起。稍微用功一点。可以生起。这就是讲给你这种人听的。

不是在评估你应不应机。学习心态偏到哪边去。用什么样的正确想法拉回到恒常的心态。
不会有增上慢。也不会有沮丧和挫折感。能够一直学习。精进度中所说。无量无边的学习
都充满期待。

其实你真的找什么是应机。我学了念死。我没有生起证量。甚至我听不懂。要找能够帮助
你懂的方法。善知识才是能够帮助你懂的方法。

同学:善知识能够应我们的机开出法门。可以利有机的人。团体宣导读诵般若经。我读不
懂。但是师父讲殊胜。劝请全世界僧团诵。我就跟着读。应我们的缘起。各种法门。这也
叫应机。

法师:到底应不应机。中道的说法。不偏颇。比丘戒。提到。有一条戒律。如果你不懂。
在我懂之前我都不要做。不对。就算你不懂也要做。后面又补充一点。但是你还是要懂。

远离两边。两种过失。一种你叫我做我就做。我不希求。另一种我不懂我就不做。

225
虽然你不懂但是你要愿意做。因为你相信师长。告诉你正确的方法。你不做你吃亏。等到
懂才要做。在那之前都是吃亏。有没有可能不做永远不懂。师父说。妈妈的奶。懂了才
喝。就饿死了。等到我懂我才做是过失。

但是做了也必须懂内涵。不然做了也白做。不懂这条戒律的内涵。只是照着做戒相。不会
得到这条戒律的功德。只得到尊敬戒律的功德。如果要得到这条戒律的功德必须得到内
涵。

你说应机不应机。自己觉得应机。很好要。其实不懂得内涵。觉得不应机。不适合我。我
又没生起证量。诵般若经师父很明确讲自己一开始不懂就很认真的诵。一点一滴慢慢懂一
点。然后才到般若美不可言。师父自己都说自己开始不懂。不要一开始就求懂。我们离般
若经一段距离。希求的心去诵的。如同戒律的精神。虽然不懂。愿意听师父的话。累积资
粮。懂般若经之前这些努力没有浪费。为了帮助你懂。才累计资粮。得到懂般若经的果。
我又不懂为什么还诵。不诵很难懂般若经。离懂更遥远。

同学:谢谢法师指导。

同学:感恩法师。

法师:这是回答我们为什么要讨论应机不应机的问题。现在回向。

22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