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55

《力学》电子教案——第二章 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

第一章:运动学
力学逻辑体系导图 第一篇:
质点基本 第二章:惯性系下动力学
运动规律 动力学
第三章:非惯性系下动力学
力学理
论基础 第四章: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
第二篇:
运动定理与 第五章:功能原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
守恒定律
经典 第六章:角动量定理与角动量守恒定律
时空
第七章:刚 体
两种典型
第三篇: 质点系 第八章:流 体
典型力
学问题 第九章:振 动
两种典型
运动形式 第十章:波 动

第十一章:狭义相对论简介
近代
第四篇: 第十二章(上):广义相对论简介
时空

第十二章(下):宇宙学与天体物理初步 1
《力学》电子教案——第二章 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
质点位置、速度、加速度及其相互关系的矢量式
同一参
考系 直角坐标系分量表示
坐标的分量表示 极坐标系分量表示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 本征坐标系分量表示

速度、加速度在两个 静系与平动系
一 两个参
篇 考系 参考系之间变换关系
静系与匀角速度转动系


牛顿三定律

牛顿定律

本 第二章: 万有引力定律
运 惯性系动力学
自然界中力的分类 力学中常见的力

规 质点动力学
律 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方程
第三章: 惯性力的本质
非惯性系 引入惯性力
惯性力体现举例
动力学
加速平动非惯性系
非惯性动力学方程 2
匀角速度转动非惯性系
《力学》电子教案——第二章 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

历史性简介
第二章 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

任务: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方程

牛顿力学定律

牛顿三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力的分类以及力学中常见的力 量纲

本章知识单元与知识点小结

3
《力学》电子教案——第二章 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

历史性简介

可追溯到公元前380多年前的亚里士多德理论

17世纪牛顿理论取代亚里士多德理论

20世纪初,相对论与量子力学诞生,牛顿理论也是近似

历史留下我们思考的问题:任何理论都有前提!

本章依据牛顿的思想总结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规律!

4
《力学》电子教案——第二章 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

第二章 惯性系下质点运动学

任务: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方程

牛顿力学定律

牛顿三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力的分类以及力学中常见的力 量纲

本章知识单元与知识点小结

5
《力学》电子教案——第二章 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

一、牛顿的力学定律

第一定律

第二定律
牛顿力学定律
第三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6
《力学》电子教案——第二章 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
牛顿第一定律
每个物体都保持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除非有外
力作用于它迫使它改变那个状态——惯性现象——惯性定律
2.2-01 气垫导轨物体运动实物演示
亚里士多德: 力使物体运动——现象背后规律:洞察、推理

1. 伽利略利用斜面实验,推理给出了惯性定律

2. 第一定律成立的参考系为惯性参考系
实验检验,同时确立
3. 仅在特殊的惯性系下第一定律才成立
4. 绝对的惯性系是不存在的
案例1:“新地平线号”在离开冥王星后的匀速直线运动
案例2:冰壶刷冰——摩擦生热——减少摩擦力——控制方向
7
《力学》电子教案——第二章 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

牛顿的力学定律

第一定律

第二定律
牛顿力学定律
第三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8
《力学》电子教案——第二章 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

牛顿第二定律:
第一定律中出现的概念:“力”、“惯性”
“力”的定义:表示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质量”的定义:表示物体惯性的大小
第一定律中并不需要给出“力”、“惯性”的大小度量

如果有力作用于物体,物体的运动规律如何?

首先需要给出“力”、“惯性”的大小的具体度量方法!

给出“力”、“惯性”度量的同时,也确立了第二定律!

第二定律扮演了力和质量定义+定律的“双重”身份
9
《力学》电子教案——第二章 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

牛顿第二定律的定义身份
1.力的度量:
实验发现:同一物体在不同力作用下的规律为:
a2
F2  F1
a1

力的度量方法: F 标准物体 a

2
规定 F标 =1
(牛顿) a标 =1
(米 / 秒 )
a
F= F标 =(牛顿)
a a =其它值时
a标

进一步利用力能使弹簧发生形变来定义力的大小。
让标准物体在弹簧形变力的作用下获得加速度为 a1 2a1 3a1 ……
以此来标定弹簧,制成测力计。
10
《力学》电子教案——第二章 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

牛顿第二定律的定义身份
2.质量的度量:

实验发现:同一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的规律为:
m1
a2  a1
m2

质量的度量方法: F 标准 m标 a标

F 其它 m a

a标 a标 a标
m m标 = 1=
a a a
惯性质量 ? 引力质量 2.1-01厄特沃什实验的AR演示
11
《力学》电子教案——第二章 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

牛顿第二定律的定律身份
将上述实验结果总结为一般形式的表述——第二定律
v v
在惯性参考系下: F = kma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为牛顿(记为N),
1N  1kg  m  s 2
在厘米·克·秒制中,力的单位为达因(记为 dyn ),
5

1dyn  10 N
日常生活中所称的千克力(kgf)或公斤力——工程单位制

国际单位制中1kg的物体在地球表面所获得的引力定义

1kgf  9.8 kg  m s 2  9.8N 非国际单位制中的质量单位


12
《力学》电子教案——第二章 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
惯性系下牛顿第二定律
v v
F = ma 2.1-02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在随机性AR演示 ——蝴蝶效应
有限外力的持续作用,恒定加速度会导致无限大的速度!如何理解?
r r
v v dv d(mv)
牛顿第二定律的另一表达方式: F = ma =m =
dt dt
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所采用的形式r
v
2 v d(mv) v
相对论结果表明: m = m0 / 1- 2 F= ? ma
c dt
案例1:仅受重力作用的物体轨迹 2.2-2 抛体运动轨迹实物演示
F w
地 球 上 : m = =
案例2:太空中如何称量体重 F = ma a g
F( 弹 簧 )
案例3:人体承受的最大加速度——45G 太 空 中 : m=
a (测 量 )

案例4:桥梁结构受力分析——凸型压力小——拱形设计
案例5:物体下落——阻力作用——速度极限——匀速收尾
《力学》电子教案——第二章 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

例2.1.2-1 从距地面高h处以初速度为 v 0竖直向上抛出质量


为m的物体,物体受到与 v 成正比的阻力 f  k v (k为常
量)。求物体抛出后的速度、位置随时间如何变化?

解:以地面为坐标原点,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建立坐标系。
dv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 k v  ma  m
dt
dv
整理得:  dt
kv
g k
d( g  v)
m m v m t

k 
对上述方程积分:   d t
v0 k 0
g v
k
m
积分结果: dy mg  m t mg
v  ( v0  )e 
dt k k
k
m mg  t mg
再次积分得: y  h  ( v0  )(1  e m )  t
k k k
14
《力学习题与解答》电子教案——第二章惯性系质点动力学

习题2-12. 从地面以相对地面成 θ0仰角、v0的速度发射一炮


弹,炮弹在运动过程中始终受到与速度成正比的阻力 Ff  kv
( k为常数)作用,求炮弹的运动轨迹方程。

解:以发射点为坐标原点,发射的水平方向和竖直向上方向
分别作为 x, 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对炮弹在 x, y 方向分别应用牛顿第二定律:
dvx
x 方向:kvx  m
dt
y 方向:mg  kv  m dv y
y
dt

15
《力学习题与解答》电子教案——第二章惯性系质点动力学

dv vx t k vy dv y t
整理上式积分: 
vx 0 v
x
   dt
m
vy 0 k
   dt
0
x
0
vy  g
m
k k
 t m  t m
积分结果: vx  vx 0 e m v
, y  ( v y0  g ) e m
 g
k k
其中, vx 0  v0 cos  0 , v y 0  v0 sin  0
k
dx  t
炮弹的位移与速度关系:  v x  v x0 e m

dt
k
dy m  t m
 v y  (v y 0  g ) e  g
m

再次积分得:
dt k k
k k
mvx 0  t m mg  t mg
x (1  e )m y  (v y 0  )(1  e ) 
m
t
k , k k k
mg
(v y 0  ) 2
k x  g ln(1  kx )
m
联立两式消去 t 得炮弹轨迹方程:y  vx 0 k2 mvx 0
16
《力学》电子教案——第二章 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

牛顿的力学定律

第一定律

第二定律
牛顿力学定律
第三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17
《力学》电子教案——第二章 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
牛顿第三定律
每一种作用都有一个相等的反作用力;或者,两个物体
间的相互作用总是相等的,而且指向相反——原始表述

(1)相互作用力一定是相同性质的力;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3)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出现,同时消失

直接接触作用严格满足; 静止物体通过场传播严格满足

非静止物体通过场传播,(3)近似满足
2.1-03 相互作用力动画演示
18
《力学》电子教案——第二章 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

牛顿第三定律应用案例

案例1:力的合成与分解 2.2-03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实物演示

案例2:小鸟自由飞行——空气对翅膀的反作用力

案例3:流星——摩擦燃烧 2.3-01 流星的视频演示

案例4:游泳——反作用力 2.3-02 游泳的视频演示

案例5:书页交叠不易拽开 2.2-04 摩擦力自锁效应实物演示

案例6:轴承中钢珠的作用——滚动摩擦远远小于滑动摩擦

案例7:形状记忆合金功能材料 2.2-05 形状记忆的实物演示


19
《力学》电子教案——第二章 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

牛顿的力学定律

第一定律

第二定律
牛顿力学定律
第三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20
《力学》电子教案——第二章 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

托勒密地心说——哥白尼日心说——伽利略天文观测验证
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
太阳位于这些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2.1-04 动画演示
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
星体与太阳的径矢在相等时间内扫过同样面积
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 2.1-05 动画演示

行星绕太阳运行周期的平方与其轨道长半轴的立方成正比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周期T(年) 0.24 0.615 1 1.88 11.86 29.457
与太阳的平均距
0.387 0.723 1 1.524 5.203 9.539
离D(天文单位)
T2 0.058 0.378 1 3.53 141 867.7
D2 0.15 0.523 1 2.323 27.071 90.993 2.1-06 动画演示
D3 0.058 0.378 1 3.54 141 867.9
21
《力学》电子教案——第二章 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

什么样的力使行星如此运动?
惠更斯、胡克、哈雷、雷恩等认定平方反比的受力关系!
牛顿的思考:
苹果与地球、月球
与地球间是否是同
一性质的力?

2.1-07 建立万有引力定律思考的AR演示
牛顿猜想:苹果与地球、月球与地球间应该是同一性质力! 22
《力学》电子教案——第二章 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

公元1610年日心说证据——1687年原理:近80年
理论推导: 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几何方法
获得月球与地球之间作用力平方反比关系
验证: 设苹果、月球与地球均是平方反比受力
由第二定律计算月球绕地周期 27天7小时4分
结果相当完善!!! 1687年(44岁)发表:

解释星体运动;进一步推广至任何物体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巨大星体间的所取距离不确切 推迟约20年公开发表
“流数术”,即现代的微积分方法 1665—1666年(23—24岁)
万有引力定律得以数学验证! 天地合一的牛顿四大定律!
23

23
《力学》电子教案——第二章 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

论证:地球对苹果的引力与地球对月球的引力就是同种性
质的力
2
m地 m月 v月
对月球: G 2
R地 月
 m月
R地 月
2πR地月  v月T月
对苹果: G  m地 m
2

 m苹 g地
R地
参量关系: R地月  60 R地 , R地  6400km, g苹  9.8 m s
2

联立解得:T月  27天7小时43分 恰为月球的实际运行周期

月球在引力作用下做圆周运动,而苹果则自然下落
——初始条件的不同而已

24
《力学》电子教案——第二章 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

公元1610年日心说证据——1687年原理:近80年
理论推导: 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几何方法
获得月球与地球之间作用力平方反比关系
验证: 设苹果、月球与地球均是平方反比受力
由第二定律计算月球绕地周期 27天7小时4分
结果相当完善!!! 1687年(44岁)发表:

解释星体运动;进一步推广至任何物体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巨大星体间的所取距离不确切 推迟约20年公开发表
“流数术”,即现代的微积分方法 1665—1666年(23—24岁)
万有引力定律得以数学验证! 天地合一的牛顿四大定律!
25

25
《力学》电子教案——第二章 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

牛顿推测:行星做椭圆轨道运动也应该源于受与距离平
方成反比力的作用
m 
太阳吸引行星: F   r 2 , 称为太阳的高斯常量
ms
行星吸引太阳: F '   ' r 2 ,  ' 称为行星的高斯常量
F F' 作用与反作用力
 
    G
ms m

结论:各高斯常量与其自身质量相比都等于同一常量G—
—引力常量,与星体无关。 最终得太阳对行星的引力:
m mms 2.1-08 卡文迪许实验的AR演示
F  G  ms  2  G  2
r r
m1m2
推广:任何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F  G  2
r 26
《力学》电子教案——第二章 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
天体间万有引力正确性的验证
自然界井井有条地运转
牛顿四大定律 天体合一理论规律
追踪过去,预测未来

恩格斯评价牛顿:完成了人类科学史上的第一次总结
开普勒三定律
由轨道形状寻求 力的规律 轨道的性质
轨道的一般性质
哈雷彗星: 1531,1607,1682 哈雷预言1758再现 1759出现
太阳系 木、土吸引延迟 1986、2061年
一般椭圆轨道:星体 海王星
冥王星
长椭圆轨道:哈雷彗星
抛物线轨道:一去不复返彗星
27
《力学》电子教案——第二章 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

万有引力定律

m1 m 2
F G 牛顿三定律
r2 2.1-09 太阳系的AR演示

初始速度 物体运行轨道
2.3-03卫星视频演示 喷射变轨
无初始速度 有初始速度
2.1-10 星际探测器AR演示
苹果落地 非直线轨道运动

第一宇宙速度:v1= 7.9 千米/秒 围绕地球运动,人造卫星


第二宇宙速度:v2= 11.2千米/秒 脱离地球吸引,太阳系成员
第三宇宙速度:v3= 16.7千米/秒 脱离太阳吸引,银河系成员
28
《力学》电子教案——第二章 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

第二章 惯性系下质点运动学

任务: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方程

牛顿力学定律

牛顿三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力的分类以及力学中常见的力 量纲

本章知识单元与知识点小结

29
《力学》电子教案——第二章 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
牛顿第三定律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在同一条直
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独立于第一、二定律的力的规律
   
v  a dt v v
从公式角度理解: r   vdt ma =F
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在外力为零特殊条件下的结果;
从物理内涵角度理解:力决定了物体在空中的运动轨迹

第一定律是对物体运动规律的一种宽泛描述(定义惯性系)
补充
第二定律进一步给出了定量关系(给出力、质量的度量)
补充 质点系整体运动与内力无关
第三定律为将周围环境以力的形式来等效提供了依据
牛顿三定律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30
《力学》电子教案——第二章 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

力的分类以及力学中常见的力
强相互作用力:核子之间存在强相互作用,是
短程力,核子间的距离太大时,强力很快下降
消失。

电磁力:两个带电粒子或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满足库仑定律。该相互作用使原子、分子聚集
成实物,在力学中常见的拉力、压力、扭力等
弹力以及摩擦力,归根结底是电磁力。
力的分类
弱相互作用力:在基本粒子之间还存在另一种
短程相互作用,它的作用距离比强力更短,仅
在粒子间的某些反应(如β衰变)中起重要作用。

万有引力:存在于任何有质量的物体之间的相
互吸引力,是最微弱的,但它是长程力,在宇
宙的形成和天体的系统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1
《力学》电子教案——第二章 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

四种力的相对强度及作用程的比较
(即相互作用的距离,用米作单位)

力的种类 相对强度 作用程/m

强相互作用 1  10 15
电磁相互作用 10 2

13
弱相互作用 10  10 17
万有引力 10 38


32
《力学》电子教案——第二章 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

力学中常见的力
强相互作用力
法向力
弹性力 弹性力
电磁力作用
摩擦力 张力
力的分类
弱相互作用力

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重力)
《力学》电子教案——第二章 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

力学中常见的力
强相互作用力
法向力
弹性力 弹性力
电磁力作用
摩擦力 张力
力的分类
弱相互作用力

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重力)

34
《力学》电子教案——第二章 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

电磁力(弹性力与摩擦力)的微观解释:

微观上,弹性力与摩擦力是相互接触的物体的分
子或原子间的相互排斥、相互吸引的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构成物质的两原子核之间相
互作用势能与距离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2.1-13 势能曲线动画演示
第五章表明:势能曲线斜率的负值代表原子间力的方向
分析得结论:两核间的距离为 r0 时,处于平衡状态
两核间的距离为 r  r0 时, 拉力

两核间的距离为 r  r0 时,排斥力
35
《力学》电子教案——第二章 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

法向力(压力)、摩擦力的微观机制:

弹簧的弹性力:
对于轻弹簧 各处力均匀 F  k x

对于有质量的弹簧, 弹簧各处受力不均匀
弹簧末端的胡克定律表现形式为: F  k x
其中的 x 弹簧端点处的总形变。
36
《力学》电子教案——第二章 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

对于由质量为 m 的弹簧和质量为 m0 的物体组成的谐振子,

系统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等效表示为
1 b
Ek  (m0  am) v 2 , E p  k x 2
2 2
1
对于弹簧的均匀形变,可以证明 a  b 1
3

张力:

对于与接触面无摩擦接触的轻绳,绳中各处张力相等;

其他情况,绳中各点张力的大小由绳的具体运动形式决定
举例如下
37
《力学》电子教案——第二章 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

例2.3.3-1 如例2.3.3-1图所示,长为 l ,质量为 m 的


绳以一端为轴匀角速  旋转,求绳中张力。
m
解:绳中取一小质元(微元法),m  l
r

以小质元为研究对象得:
FT ( r )  FT ( r  r )  m 2 r

r  0时, r  d r FT (r  r )  FT (r )  d FT

m 2
整理得:  d FT   rdr
l
m 2 2
FT (r )  r C
积分解得: 2l

自由端条件,r  l 时, FT (r )  0
m 2 2 2
整理得: FT (r )  (l  r )
2l 38
《力学》电子教案——第二章 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

例2.3.3-2 如例2.3.3-2图 所示,首尾相接的圆环状绳,


长为 l,质量为 m ,绳以圆心为中心匀角速转动,求绳中
张力。
m
解:绳中取一小质元,m   (r   )
2πr

对小质元法线方向应用牛顿第二定律:
1 1
FT (   )  sin(  )  FT ( )  sin(  )  m 2 r
2 2
当D q 瓺 0时,
sin( q) ? d q dFT =FT (   )-FT ( )
1 m
[2
整理得: T F ( )  dFT ]  d   ( r  d )   2
r
2 2πr
忽略二级量 dFT  d , 整理得
mr 2 m l ml
FT ( )     2  2  2
2π 2π 2π 4π
39
《力学》电子教案——第二章 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

力学中常见的力
强相互作用力
法向力
弹性力 弹性力
电磁力作用
摩擦力 张力
力的分类
弱相互作用力

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重力)

40
《力学》电子教案——第二章 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
摩擦力:
1.摩擦力的大小决定于接触点总面积的大小,而不取决于
有效接触总面积=接触点面积*接触点
表观接触面积。
横放=点面积小*接触点多
立放=点面积大*接触点少

2.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1)当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没有滑动时——静摩擦力

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刚好要滑动时——最大静摩擦力
Ff  0 FN
其中,FN 和  0 分别为正压力和最大静摩擦系数
(2)当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相互滑动时——滑动摩擦力 41
《力学》电子教案——第二章 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

实验发现它的大小为: Ff   FN
其中,FN 和  分别为正压力和滑动静摩擦系数

实验表明,滑动摩擦因数与物体之
间相对运动速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二者相差很小,如果没有特殊说明,
2.1-14 滑动摩擦
都认为二者相等,即,   0 系数曲线动画演示

3. 要根据相互作用物体的接触面之间的滑动趋势或滑动
方向来判断摩擦力的方向,而不能物体的运动方向来判断。

例如,人走路时所受的地面摩擦力分析
42
《力学》电子教案——第二章 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

例2.3.3-3 有重物 m ,用缠绕在水平柱上的绳子将其拉


住,柱与绳间的摩擦因数为  ,为使重物不下落,所用最
小拉力为多大?

解: 取一小质元(微元法),对所取微元应用牛顿
1 1
切线方向: Ff  FT (   ) cos(  )  FT ( ) cos(  )  0
2 2

1 1
法线方向: FN  FT ( ) sin(  )  FT (   ) sin(  )
2 2

最大静摩擦:Ff   FN

43
《力学》电子教案——第二章 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
当D q ? 0时, FT  d FT   d  sin(  )   , cos(  )  1
1 1
Ff  FT (   ) cos(  )  FT ( ) cos(  )  0
2 2
d FT
忽略二阶小量,整理得:    d
FT
FT 
d FT
两边定积分:     d
mg
FT 0

 
F
积分解得: T  mg e

举例计算:如,  5π (两圈半),

计算得: FT  1kgf mg  2000kgf   0.48

即,由于摩擦力的作用,可用1公斤的力拉住2吨的重量

44
《力学》电子教案——第二章 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

力学中常见的力
强相互作用力
法向力
弹性力 弹性力
电磁力作用
摩擦力 张力
力的分类
弱相互作用力

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重力)

45
《力学》电子教案——第二章 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

 m1m2 
万有引力: F  G 2 er
r

英国的卡文迪许利用他创建的“悬丝挂”
实验来完成的,2006年公布的标准值: 2.1-11 悬丝实验AR演示
G  (6.67428  0.00067)  10 11 N  m 2 kg 2

重力:地球吸引地面上物体的万有引力
m0 m
mg  G  2 卡文迪许被称为是第一个称量地球质量的人
R0
2.1-12 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的距离和质量动画演示

如果考虑地球的自转,地球表面物体的重力将是万有引力
与惯性离心力的合力,也称为表观重力。
46
《力学》电子教案——第二章 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

第二章 惯性系下质点运动学

任务: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方程

牛顿力学定律

牛顿三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力的分类以及力学中常见的力 量纲

本章知识单元与知识点小结

47
《力学》电子教案——第二章 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

量纲
基本量: 被选为基准的物理量称为基本量
导出量: 其他量则称为导出量

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量及其单位和量纲
物理量 单位
量纲
名 称 符 号 名 称 符 号
长度 l 米 m L
质量 m 千克 Kg M
时间 t 秒 s T
电流 i 安培 A I
热力学温度 T 开尔文 K 
物质的量 n 摩尔 mol N
发光强度 I 坎德拉 cd J

48
《力学》电子教案——第二章 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

量纲:
力学导出量 的量纲可以由L、M、T按照一定的次幂组合来
表示,即可表示为:dim Q  L M T  物理量 Q 量纲式.
p q r

量纲的意义:
1
1. 校验公式 x  x0  v 0t  at2
2
左边为长度,其量纲为 L1

判断右边量纲: L 1 T - 1 T 1  L 1 T -2
T 2
 L1  L1

2. 可确定未知单位物理量的量纲
如, F   m g  k v M 1 L1 T  2  [ k ] L1T 1

可得: [ k ] = M 1 T - 1

49
《力学》电子教案——第二章 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

3. 寻求规律:

如,在深海中爆炸,分析发现,爆炸后形成的气泡的
振荡周期有以下关系,
T  kp A  B E C
其中, p,  , E 分别代表压强、水密度、气泡能量
如何确定: A, B, C ?
dim p  力 / 单位面积  ma / 单位面积  M  LT 2 / L2  L-1MT -2
dim   M  L3 dim E  M  LT 2  L  L2 MT 2
 A 3 B  2 C A B  C 2 A  2 C
整理得: T L
1
M T

50
《力学》电子教案——第二章 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

0 0 1
T1  L A3 B  2C M A B C T 2 A 2C
比较各量纲的次幂系数有:
 A  3B  2C  0, A  B  C  0, 2 A  2C  1

5 1 1
联立求解得: A , B , C  ,
6 2 3

因此,气泡的振荡周期表达式为:
5 1 1

T  kp  E 6 2 3

51
《力学》电子教案——第二章 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

时间、长度、质量的计量:

1. 时间的计量:通常用能够重复的周期现象来计量时间。
圭表、日晷、刻漏、沙漏、 射电脉冲辐射(设想)
机械钟、石英钟(精度10  13 ,相当270年差1 秒)、
铯原子钟(精度 10 10 ),冷原子钟,氢微波激射器钟、
2. 长度的计量: 人体的某部分标准、

通过巴黎的自北极至赤道的子午线长的一千万分之一

米原器(截面呈“X”型的铂铱合金尺),原子辐射的波长
1983年米的新定义:
米是光在真空中1 299 792 458 s 时间间隔内所经路径的长度
52
《力学》电子教案——第二章 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

3. 质量的计量:
在4 0 C 时1升纯水的质量
千克原器(铂铱合金制造3.9厘米的圆柱体)
千克原器被磨损或玷污,其最大的偏差可达到50微克

2018年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正式通过新的标准:

普朗克常数: 6.62607015×10−34焦耳秒( ML2 T -1)

2019年5月正式实施的质量计量标准:
由普朗克常数的固定值+时间计量标准+长度计量标准
精度可达: 2 108
2.1-15 时间、长度、质量度量标准的动画演示 53
《力学》电子教案——第二章 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

第二章 惯性系下质点运动学

任务: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方程

牛顿力学定律

牛顿三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力的分类以及力学中常见的力 量纲

本章知识单元与知识点小结

54
《力学》电子教案——第二章 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

本章知识单元和知识点小结
知识单元 知识点
第一定律 第二定律 第三定律
1.实验的推论
牛顿三定律 2.定义了惯性系 v v 1.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严格满足第三定律。
F = ma 2.通过场传播的相互作用力,当场源有运动时,相互作用
3.没有绝对的惯性
系 力并非具有同时作用的性质。
开普勒三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定 第一定律:轨道定律  mm 
律 第二定律:面积定律 F   G 1 2 2 er
r
第三定律:周期定律
1.强相互作用力:核中质子、中子相互间的作用力。
四种基本相 2.电磁力:两个带电粒子或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互作用力 3.弱相互作用力:原子核中核子衰变过程中的力。
4.万有引力:任何两个有质量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摩擦力
万有引力 重力 弹性力
力学中 静摩擦 动摩擦
常见的力  mm  m0 m 弹簧的弹性力 最大静静摩擦力 摩擦力
F   G 1 2 2 er mg  G 
r R02 F   k x Ff   0 FN Ff   F N
力学基本量 力学导出量的量纲式

量纲
长度(L)、质量(M)、时间(T) Q    Lp M q T r 

5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