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黔桂省际边界民族地区土地... 基于区域评价与空间区划视角 焦世泰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5

经济地理

Economic Geography
ISSN 1000-8462,CN 43-1126/K

《经济地理》网络首发论文

题目: 滇黔桂省际边界民族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基于区域评价与空间
区划视角
作者: 焦世泰,王鹏,陈景信
网络首发日期: 2019-01-17
引用格式: 焦世泰,王鹏,陈景信.滇黔桂省际边界民族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基于区域评价与空间区划视角[J/OL].经济地理.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3.1126.K.20190115.0930.002.html

网络首发:在编辑部工作流程中,稿件从录用到出版要经历录用定稿、排版定稿、整期汇编定稿等阶
段。录用定稿指内容已经确定,且通过同行评议、主编终审同意刊用的稿件。排版定稿指录用定稿按照期
刊特定版式(包括网络呈现版式)排版后的稿件,可暂不确定出版年、卷、期和页码。整期汇编定稿指出
版年、卷、期、页码均已确定的印刷或数字出版的整期汇编稿件。录用定稿网络首发稿件内容必须符合《出
版管理条例》和《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学术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和先进性,符合编
辑部对刊文的录用要求,不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及其他侵权行为;稿件内容应基本符合国家有关书刊编辑、
出版的技术标准,正确使用和统一规范语言文字、符号、数字、外文字母、法定计量单位及地图标注等。
为确保录用定稿网络首发的严肃性,录用定稿一经发布,不得修改论文题目、作者、机构名称和学术内容,
只可基于编辑规范进行少量文字的修改。
出版确认:纸质期刊编辑部通过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签约,在《中国
学术期刊(网络版)》出版传播平台上创办与纸质期刊内容一致的网络版,以单篇或整期出版形式,在印刷
出版之前刊发论文的录用定稿、排版定稿、整期汇编定稿。因为《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是国家新闻出
版广电总局批准的网络连续型出版物(ISSN 2096-4188,CN 11-6037/Z),所以签约期刊的网络版上网络首
发论文视为正式出版。
网络首发时间:2019-01-17 14:20:31
网络首发地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3.1126.K.20190115.0930.002.html

滇黔桂省际边界民族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基于区域评价与空间区划视角

1,2 1 1
焦世泰 ,王鹏 ,陈景信
(1.暨南大学 经济学院,中国 广东 广州 510632;
2.百色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 广西 百色 533000)

摘 要:基于经济、社会、自然环境三维视角,构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
因子分析法和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对滇黔桂省际边界民族地区 28 个县市(区)的土地资源可持
续利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探讨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类型的空间区划,并运用系统聚类法
加以验证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滇黔桂省际边界民族地区大多数县市(区)土地资源利用
处于可持续利用的起步和发展阶段,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亟需大力提高;研究区内土地
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差异明显,呈现非均衡的空间分布格局;根据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 3
大类型进行空间分区发现不同类型的空间区划存在明显的跨区域性与集聚性。
关键词:省际边界民族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区域评价;空间区划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land Resources in the Ethnic Areas of Inter-Provincial


Boundary of Yunnan, Guizhou and Guangxi: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Regional
Evaluation and Spatial Division

JIAO Shitai1,2, WANG Peng1, CHEN Jingxin1


(1. School of Economics,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2, Guangdong, China; 2. School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aise University, Baise 533000, Guangxi, China)

Abstract: Building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land resourc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economy, society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s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land resources of the 28 counties, county-level cities and
district and probes into its spatial division in the ethnic areas of inter-provincial boundary of
Yunnan, Guizhou and Guangxi in 2014 applying the factor analysis method, multi-index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and system cluster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as follow:1)The
utilization of land resources in most counties, county-level cities and district of the ethnic areas of
inter-provincial boundary of Yunnan, Guizhou and Guangxi is in the initial stage and development
stage, so that it is an urgent need to improve the resourc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2) The level of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land resources in the study area is obviously different and shows a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disequilibrium. 3) According to the three types of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land resources, it is found that the spatial division in different types of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has
obvious inter-regional and clustering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ethnic areas of inter-provincial boundary;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land resources;
regional evaluation; spatial division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向土地资源研究 念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认
领域的逐步延伸,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概 可,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科学合理利用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CMZ038)
作者简介:焦世泰(1981-),男,甘肃永登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
济学。E-mail:jst6428196@163.com;王鹏(1978-),男,福建福清人,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
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E-mail:jnuwp@163.com;陈景信(1985-),男,广东佛山人,博士研
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E-mail:cjx01@126.com。
[12] [13]
日益成为政界和学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 评价法 、空间相关分析 、层次分析法
[14,18] [15,17] [16]
题。1993 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颁布 、加权综合评价法 、因子分析法
的《持续土地利用评价纲要》从自然、社 等等。在研究区域尺度上,多数集中在地
会、经济等方面构建了土地可持续利用评 级市(县)、城市群等中、小区域尺度上,
[1]
价指标体系 。国外学者较早地将遥感和地 但较大区域尺度(如:省际边界区域)的
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运用到土地检测和 研究则十分匮乏。然而,对于提倡区域协
[2]
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中 ,随后环境友好型 同发展的今天来说,更大区域范围的国土
土地利用的评价与模式探讨逐渐受到热议 资源利用研究则显得尤为必要。
[3-7]
。譬如,Rega 为了分析生态补偿理念在 我国省级行政区陆路边界线共 66 条,
土地利用规划中所起的作用,对意大利制 总长 5.2 万 km ,分布了 849 个县级行政区,
定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考察; 蕴藏有丰富的资源,但省际边界区域更多
[19]
Hosono、Rocha 等借助卫星图像详细分析 的表现出边缘性的板块地域空间特征 。
了巴西塞拉多土地利用情况,并对其如何 目前,国内对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
实现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进行了探讨。在 究涉及省际边界区域的较少,对于省际边
中国,土地资源利用问题一直是地理学研 界民族地区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作为省
[8-9]
究的重要领域 ,其中我国区域土地资源 际边界区域的特例省际边界民族地区绝大
利用的评价是研究的重点。一般地,土地 部分分布于我国西部地区、边疆地区、边
资源评价重视综合考虑自然、经济、社会 远高寒山区和生态保护区,其中有的还是
等因素,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 革命老区腹地,有的还是人口较少民族。
[10-11]
行研究 。从指标体系和研究对象来看, 在国家《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2011-
比较典型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班茂盛、 2020)中确定的 14 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方创琳等根据其所构建的土地利用绩效理 绝大多数分布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省际边
论模型从土地效应、土地利用效率和创新 界多民族聚居的生态脆弱区域,这些区域
功能三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评价了北京市 贫困问题突出,生态环境脆弱,贫困问题
[12]
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土地利用水平 ;吴一 与生态环境问题交织,地域空间结构的边
洲、吴次芳等从经济、效益、效率和公平 缘性和分割性复杂和突出。
四个维度(4E)构成指标体系对浙江省县 滇黔桂省际边界民族地区分布于生态
[13]
级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进行了评价 ;陈士 环境脆弱的多民族聚居区是省际边界民族
银、周飞等以土地的集约度、利用程度、 地区的典型案例。基于此,本文选取滇黔
利用效率和利用效益为准则构建指标体系 桂省际边界民族地区作为研究对象,从经
评价了湛江市 1996-2006 年的土地利用绩 济、社会、生态环境三大属性的广义土地
[14]
效 ;瞿忠琼、濮励杰等从土地结构配置 资源定义出发,构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效率、经济效应及公平配置效应三方面来 评价指标框架,重点考察和评价滇黔桂省
构建指标体系评价了南京市的土地供给制 际边界民族地区范围内县市(区)土地资
[15]
度绩效 ;刘庆和陈利根基于土地利用的 源可持续利用综合状况,并通过聚类方法
经济效益、集约化、生态化和社会和谐化 和 GIS 空间分析法刻画出可持续利用类型
四方面来构建指标体系对长株潭地区土地 的空间分布特点,以期为该省际边界民族
[16]
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 ;赵艳、濮 地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的制定提供信
励杰等构建了评价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 息参考和决策依据。
三角模型并从自然、经济、社会三方面构 1 研究区概况
建指标体系对无锡市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水 滇黔桂省际边界民族地区是滇黔桂三
[17]
平进行了评价 ;另外,孙雁和刘友兆基 省的接壤区域,也是省际“行政区边缘经
于生产性、安全性、保护性、可行性和可 [20]
济” 特征明显的少数民族聚居地。研究
接受性五大评价准则层建立指标体系评价 区域定位为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1
[18]
了江西省分宜县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 , 个县级市、7 个县),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
等等。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模糊综合 苗族自治州(1 个县级市、7 个县)以及广
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1 个市辖区、1 个县 准化法处理,并考虑了指标的逆向性和适
[22]
级市、10 个县)(图 1)。滇黔桂省际边界 度性问题 。具体处理说明如下:
民族地区自古就是以壮族、苗族、布依族 ○
1 正向型指标标准差标准化法,即

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民族地区内部产业 xij  x j (其中:  (x  x j )2 ),


xij'  j  ij

之间关联互补、民俗相近、文化互通、自 j n
[21]
然资源相依相连 ,然而经济发展落后、 '
式中 xij 为第 i 个县市(区)第 j 个指标标准
行政分割、生态脆弱、基础设施落后等社
会和自然原因,严重影响了土地资源的优
化配置和区域的协调发展。 化后的指标值, xij 为第 i 县(市)第 j 个指

标的原始数据, x j 为 xij 的均值,  j 为样

本标准差。

2 逆向型指标和适度型指标的标准化

处理。首先,逆向型指标直接取其倒数转
化为正向指标,即 xij* = 1 ;适度型指标转
xij
化为正向指标,即 x ^  1 (k 为适度
xij  k
ij

值),然后,采用标准差标准化法对转正后
的指标进行二次标准化处理。
图 1 滇黔桂省际边界民族地区
2.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Fig.1 Ethnic areas of inter-provincial boundary of
Yunnan, Guizhou and Guangxi
广义的土地资源系统是以人文、社会、
环境、经济技术等因素构成的复杂系统。
2 数据来源与指标体系 从经济效益、社会和谐以及自然生态视角
2.1 数据来源与处理 出发,构建以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
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云南统计年鉴 层,以经济资源发展效益化、社会资源分
(2016)》
、《贵州统计年鉴(2016)》
、《广 配和谐化与自然资源利用生态化为准则
西统计年鉴(2016)》、相关县市(区)的 层,再由 14 个细化指标进行具体描述的指
《政府工作报告(2016)》、
《国民经济和社 标体系(表 1),以期尽可能全面客观地评
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官方网站数据、 价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
实地调研资料等。
为了消除量纲和数量级对统计结果的
影响,本文将上述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差标
表 1 滇黔桂省际边界民族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Tab.1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sustainable use of land resources in the ethnic areas of
inter-provincial boundary of Yunnan, Guizhou and Guangxi
目标层 准则层 指标层 指标计算(单位) 指标性质

经济资 第三产业产值占 GDP +


第三产业产值/GDP(%)
源发展 比重

效益化 GDP 年增长率 GDP 增长量/基期 GDP(%) +


土地资
人均 GDP GDP/总人口数(元/人) +
源可持
城镇化率 城镇常住人口数/总人口数(%) +
续利用
社会资 人均粮食产量 粮食总产量/总人口数(kg/人) +

源分配 城乡居民收入比 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 -

和谐化 人口自然增长率 (本年出生人数-本年死亡人数)/年平均人数×1000‰(‰) +/-


社会基本需求满足度 人均粮食/2020 年人均粮食需求量(%) +

自然资 森林覆盖率 森林面积/国土面积(%) +

源利用 人均耕地面积 耕地面积/总人口数(hm /人)


2 +

生态化 石漠化面积比重 石漠化面积/国土面积(%) -

人口密度 总人口/国土面积(人/km ) 2 +/-

地均粮食产量 粮食总产量/耕地面积(kg/hm ) 2 +

城镇污水处理率 污水处理量/污水排放总量(城镇)(%) +

注:指标性质中“+”即正向型指标,代表该指标值越大越好;
“-”即逆向型指标,代表该指标值越小越好;
“+/-”
即适度型指标,表示该指标值临近适度值(a)为理想状态。
2.2.1 经济资源发展效益化 即自然资源生态化。该准则层下的指标包
经济可持续发展始终是可持续发展 括:森林覆盖率、人均耕地面积、石漠化
的核心,也是社会和谐、环境资源生态化 面积比重、人口密度、地均粮食产量、城
的根本保障。促进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 镇污水处理率。其中,森林覆盖率、人均
配置是实现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 耕地面积、石漠化面积比重、城镇污水处
发展的关键。经济资源发展效益化准则层 理率 4 大指标反映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水
由第三产业产值占 GDP 比重、GDP 年增 平、生态建设(或改善)效果和环境保护力
长率、人均 GDP 和城镇化率共 4 个指标 度。人口密度间接反映出人口对自然资源
构成。根据世界发达国家产业结构演变规 环境的压力,正如李瑞玲等认为人口密度
律,第三产业产值占 GDP 的比重反映了 大小会对岩溶地区石漠化产生不同的危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优化程 险性,即轻度危险性(143 人/km2)、中度
度。GDP 增长率反映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区 危险性(205 人/km2)和极度危险性(267
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速度。人 [23]
人/km2) 。地均粮食产量直接反映耕地
均 GDP 和城镇率反映区域经济的运行状 粮食生产力水平,《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
态,能够相对客观地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水 规划纲要(2008-2020 年)
》强调,加强耕
平的真实面貌。 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是保障国家粮食安
2.2.2 社会资源分配和谐化 [24]
全的重要原则 ,并明确指出,到 2020
经济资源发展效益化程度反映了土 年人均粮食需求量不低于 395 kg。所以,
地资源在经济领域的可持续利用水平。然 地均粮食产量是考察耕地资源保护力度
而,对于土地资源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现 和粮食产出水平的重要指标。
实状况也需高度关注,即需要考虑到社会
资源分配和谐化问题,诸如:城乡收入分 3 结果与分析
配公平度、人地关系和谐度等。所以,从 3.1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区域
社会层面来讲,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有赖 评价
于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管理。在此选取 本文主要以 2015 年各县市(区)统
人均粮食产量、城乡居民收入比、人口自 计数据为基础,利用 SPSS20.0 软件进行
然增长率和社会基本需求满足度来综合 处理,分别得出特征值、公因子贡献率及
反映社会资源分配和谐化程度。 旋转后的公因子载荷矩阵(表 2、表 3) 。
2.2.3 自然资源利用生态化 首先,根据因子提取原则(即特征值大于
自然资源利用生态化程度是经济、社 1)提取了前 5 个公因子,累计贡献方差
会、资源环境三者协调发展的重要标志, 为 79.922%,符合分析的基本要求,从而
它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中起着举 进一步得出公因子载荷矩阵。公因子载荷
足轻重的作用。换言之,经济资源效益化 表示公因子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采
和社会资源和谐化考察的是土地资源可 用回归法估计出各公因子得分,进而以各
持续利用的社会属性,而对土地资源可持 因子的贡献度为权重,进行加权求和得出
续利用的认识和把握还在于其自然属性, 综合评价得分。
表 2 公因子提取及方差分解
Tab.2 Common factors extraction and variance decomposition
公因子 初始因子 提取的公因子
序号 特征值 方差百分比 累积方差百分比 特征值 方差百分比 累积方差百分比
1 3.732 26.659 26.659 3.732 26.659 26.659
2 2.575 18.394 45.053 2.575 18.394 45.053
3 2.347 16.761 61.814 2.347 16.761 61.814
4 1.426 10.184 71.998 1.426 10.184 71.998
5 1.109 7.924 79.922 1.109 7.924 79.922
6 0.820 5.855 85.777
7 0.759 5.419 91.196
8 0.438 3.130 94.327
9 0.274 1.957 96.283
10 0.212 1.512 97.795
11 0.135 0.967 98.762
12 0.126 0.899 99.661
13 0.047 0.339 100.000
14 2.792E-009 1.994E-008 100.000
表 3 中载荷系数反映公因子对变量的 镇污水处理率、石漠化占国土比例、森林
影响程度,载荷系数的绝对值越大(接近 覆盖率上的载荷值较大,反映了自然资源
1),则公因子对变量的解释程度越大,反 的开发和保护状况;公因子 4 在第三产业
之越小。根据最大方差法(Varimax)正 占 GDP 比重、GDP 年增长率等方面的载
交旋转,经 7 次迭代收敛得到旋转后的公 荷值较大,主要反映了区域经济产值的变
因子载荷矩阵。结果表明,公因子 1 在社 化情况;公因子 5 在人口自然增长率、人
会粮食需求满足度、人均粮食产量、城乡 口密度上的载荷值较大,反映了区域人口
居民收入比等方面的载荷值比较大,说明 数量及其变化情况。同时,结合表 1 指标
该公因子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社会资源 体系可知,公因子 2 和 4、公因子 1 和 5、
分配的基本状况;公因子 2 在城镇化率、 公因子 3 分别归属于经济资源发展效益
人均 GDP 等方面的载荷值较大,主要反 化、社会资源配置和谐化、自然资源利用
映了经济资源的发展情况;公因子 3 在城 生态化的范畴。
表 3 旋转后的公因子载荷矩阵
Tab.3 Load matrix of rotated common factors
公因子
指标层
1 2 3 4 5
社会粮食需求满足度 0.946 -0.102 -0.085 0.064 0.032
人均粮食产量 0.946 -0.102 -0.085 0.064 0.032
地均粮食产量 0.849 -0.113 -0.059 -0.184 -0.037
人均耕地面积 -0.594 -0.166 -0.132 0.533 0.415
城镇化率 0.047 0.896 -0.100 -0.189 -0.211
人均 GDP -0.204 0.827 -0.368 -0.092 0.005
城镇污水处理率 -0.228 0.616 0.489 0.117 0.062
石漠化占国土比例 0.083 -0.051 0.831 0.095 -0.044
森林覆盖率 -0.248 -0.148 0.772 -0.184 0.017
城乡居民收入比 0.531 0.255 -0.538 0.310 -0.014
第三产业占 GDP 比重 0.130 -0.040 0.140 0.792 -0.132
GDP 年增长率 -0.138 -0.117 -0.350 0.767 0.194
人口自然增长率 -0.063 -0.178 0.034 0.064 0.885
人口密度 0.375 0.364 -0.127 -0.463 0.568
进一步来说,明确每个公因子性质及 贡献率占 5 个公因子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
赋予其合理的解释后,进而以回归法的思 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从而得出每个县市
想为指导,利用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见表 (区)的综合评价得分,计算公式为:

F    j Fj (其中,  j 为权重)
4)和原始变量的标准化值便可得到每个 m
。本文借
[25]
公因子的得分 ,计算公式为: j 1

鉴有关专家对资源利用的划分标准,分为
Fj   j1 x1   j 2 x2   jp x p ,( j  1, 2,3, m)
可持续起步阶段(F≤0,表示资源可持续
利用水平偏低)、可持续发展阶段(0<F≤
,(式中, F j 为各公因子得分;  jp 为相
0.5, 表示资源可持续利用属于中等水平)、
基本可持续利用阶段(0.5<F≤1,表示资
应的因子得分系数;x p 为原始变量的标准
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较高) 、可持续利用阶
化值;m 为公因子个数;p 为原始变量个 段(F>1, 表示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很高)
[26]
数)。在此基础上,以每个公因子的方差 4 个等级 。
表 4 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Tab.4 Coefficient matrix of common factor score
公因子
指标层
1 2 3 4 5

第三产业占 GDP 比重 0.110 0.107 0.169 0.478 -0.087


GDP 年增长率 -0.017 0.013 -0.108 0.371 0.100
人均 GDP -0.064 0.356 -0.125 0.005 0.032
人均粮食产量 0.290 0.002 0.052 0.087 0.053
城乡居民收入比 0.149 0.138 -0.163 0.192 -0.008
人口自然增长率 0.020 -0.012 0.066 0.009 0.645
城镇化率 0.030 0.408 0.024 0.012 -0.091
社会粮食需求满足度 0.290 0.002 0.052 0.087 0.053
森林覆盖率 -0.019 -0.019 0.347 -0.053 0.050
人均耕地面积 -0.149 -0.026 -0.057 0.219 0.257
石漠化占国土比例 0.117 0.092 0.454 0.155 0.031
人口密度 0.115 0.172 0.005 -0.201 0.461
地均粮食产量 0.239 -0.047 0.019 -0.062 -0.002
城镇污水处理率 0.027 0.387 0.333 0.197 0.122
通过对上述研究过程(原则、方法、 综合评价水平(图 2)
,即通过地图来形象
标准等)的解释,结合滇黔桂省际边界民 反映区域之间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
族地区各项指标原始数据,可深入探讨该 的相近性或差异性关系。从公因子得分及
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现实状态,亦即 排名来看,绝大多数县(市、区)普遍存
通过三大准则层下的公因子得分、综合评 在经济资源配置、生产总值增长、社会资
价水平及相应排名来展开讨论(表 5)。同 源利用、人口自然增长和自然资源利用的
时,在分析过程中还采用了 GIS 空间分析 不均衡发展。针对此现象可能的解释是,
法辅助比较分析每个区域公因子得分和 一方面,滇黔桂省际边界民族地区属于全
国 14 个集中连片特困的石漠化片区,由 用为较高水平的 6 个县域(文山市、砚山
于自然地理环境因素的制约,该区大部分 县、西畴县、马关县、田林县、西林县)
县区土地贫瘠、水资源短缺,农业发展水 中,云南省就占了 4 个。这些县域在土地
平落后,仅有部分县区水土资源条件较 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
好,而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依附于贫瘠脆 就是总有一个或多个维度的资源利用处
弱的土地,人口的不断增长、粗放式的经 于较高的水平而且其他资源的利用水平
济发展方式与脆弱的生态环境之间存在 基本保持在中等水平,这些县域绿色发展
矛盾,多数地区处于人口和经济超载状态 的潜力较大。其二,最高得分的县域与最
之中,生态问题与贫困问题交织,经济社 低得分的县域,两者综合评价得分相差悬
会可持续发展瓶颈难以突破。另一方面, 殊。之所以产生如此差距,与它们差异化
由于长期受到行政区分割的影响,区域之 的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有关,靖西县各维度
间一直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区域空间相 的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普遍偏低,相反,
互作用较弱,导致该区在人口、经济、社 田林县自然资源利用生态化水平名列榜
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发展缺乏有效的资 首,而且其他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的排序
源整合和统一的战略布局。所以,行政区 基本保持在中等或以上水平,土地资源利
界线的分割也是导致区域之间各维度的 用已处于基本可持续发展阶段。综上所
资源利用水平出现不均衡发展的重要原 述,促进滇黔桂省际边界民族地区土地资
因。另外,结合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等级 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的整体提高,各地方政
划分标准及其相应阶段,从综合评价得分 府部门必须重视经济资源、社会资源和生
及排名情况来看,土地资源利用水平等级 态资源开发利用的平衡发展和统筹协调,
划分的区域性和差异性特征十分突出,具 仅仅偏重某一方面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
体表现为:其一,云南省所辖区域土地资 会制约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水平的
源利用水平要高于贵州、广西所辖区域。 提高。
由表 5 和图 2-f 可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
表 5 滇黔桂省际边界民族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
Tab.5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land resources in the ethnic areas of
inter-provincial boundary of Yunnan, Guizhou and Guangxi
经济资源发展 社会资源分配 自然资源利
效益化 和谐化 用生态化 综合评价
区域
F2 F4 F1 F5 F3
得分 排名 得分 排名 得分 排名 得分 排名 得分 排名 得分 排名
文山市 1.8818 3 0.1370 14 1.1301 6 -0.0121 10 -0.4017 19 0.7421 3
砚山县 0.4082 8 0.1733 12 2.2125 1 -0.2907 15 -0.3704 18 0.7475 2
西畴县 -0.7153 22 0.7020 9 1.5212 3 1.2064 3 -0.0879 10 0.5334 6
麻栗坡县 -0.4000 17 0.0604 16 1.2045 4 -0.2868 14 -0.1263 11 0.2625 9
马关县 0.4013 9 -0.3467 18 1.5505 2 0.9962 4 -0.2376 12 0.6143 5
丘北县 -0.9038 24 0.7947 6 0.9312 7 -0.2463 12 -0.5589 21 0.0622 12
广南县 -2.1476 28 -0.4645 21 1.1613 5 -0.7782 26 -1.3539 28 -0.5272 24
富宁县 -0.6852 21 0.0210 17 0.6174 9 -0.5977 21 -0.2417 13 -0.0590 15
兴义市 2.0386 2 1.9993 1 -0.2869 16 -0.7224 24 -0.5800 22 0.4350 7
普安县 -0.7188 23 0.0766 15 -1.2181 26 -0.5951 19 -0.9546 24 -0.8212 27
晴隆县 -0.4259 19 0.7572 7 -1.0686 25 -0.4982 17 -0.9606 25 -0.6088 26
兴仁县 -0.0862 13 1.0791 5 -0.5085 18 -0.7103 22 -0.6495 23 -0.2586 19
贞丰县 0.1905 11 0.2527 11 -0.9153 22 0.0741 9 -1.0037 26 -0.4324 23
安龙县 0.4868 7 1.3018 3 0.1556 12 -0.2614 13 -0.3358 15 0.2335 10
册亨县 -0.9103 25 1.5968 2 -1.6241 28 3.3229 1 0.2213 8 -0.1719 18
望谟县 -0.5369 20 1.0913 4 -1.5165 27 0.0882 8 -0.2419 14 -0.5323 25
右江区 2.1330 1 -0.3812 19 -0.7905 21 -1.1663 28 -0.4090 20 -0.0228 14
靖西市 -1.4433 27 -1.8223 28 -0.2278 15 -0.3814 16 -1.3211 27 -0.9552 28
田阳县 1.2145 4 -1.7668 27 0.2575 11 2.5550 2 -0.3580 17 0.3185 8
田东县 1.0377 5 -0.8816 23 0.0353 13 0.6457 6 -0.3572 16 0.1274 11
平果县 0.8904 6 -1.5665 26 -0.9233 23 -0.5035 18 -0.0327 9 -0.3594 22
德保县 0.2431 10 -1.4587 25 -0.5104 19 0.8270 5 0.3401 7 -0.1469 17
那坡县 -0.9617 26 -0.4018 20 -0.2049 14 -0.0351 11 1.0691 6 -0.1202 16
凌云县 -0.4135 18 -1.3304 24 -0.7435 20 -0.7690 25 1.1536 5 -0.3470 21
乐业县 -0.3432 16 0.1710 13 -0.4059 17 -0.7168 23 1.4711 3 0.0449 13
田林县 -0.2048 15 0.7397 8 0.6576 8 0.2718 7 2.7353 1 0.8671 1
隆林县 -0.1087 14 -0.8495 22 -1.0078 24 -0.5965 20 1.1680 4 -0.2836 20
西林县 0.0645 12 0.3359 10 0.5135 10 -0.8344 27 2.4135 2 0.6524 4
注:F2 表示经济资源配置利用因子(公因子 2),F4 表示生产总值因子(公因子 4),F1 表示社会资源利用因子(公因子 1),

F5 表示人口自然增长因子(公因子 5),F3 表示生态资源利用因子(公因子 3)。

(a)经济资源配置利用得分 (b)生产总值得分
(c)社会资源利用得分 (d)人口自然增长得分

(e)自然资源利用得分 (f)综合评价得分

图 2 滇黔桂省际边界民族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得分空间分区
Fig.2 Spatial division of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land resources in the ethnic areas of inter-provincial
boundary of Yunnan, Guizhou and Guangxi

3.2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类型空间区 6)。下面将研究区域逐一归类到相对均衡


划 型、相对滞后型和相对不均衡型这 3 大类
3.2.1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类型空间区划 型中,具体分析过程如下。
表 5 中对每个区域的公因子得分和综 (1)相对均衡型与相对滞后型
合评价水平进行了排序比较,反映了滇黔 根据表 6 中准则层(经济资源发展效
桂省际边界民族地区县市(区)土地资源 益化、社会资源分配和谐化和自然资源利
可持续利用现状。在此,为了深入探讨不 用生态化)的排名和综合评价均值情况,
同省(区)评价单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在此,坚持三大准则得分排名基本为中等
的共性和异质性,进一步划分其可持续利 以上(15 名以内)和综合评价均值为正的
用类型和明确各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表 原则来划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相对均
衡型区域,这些区域包括:砚山县、西畴 第Ⅲ类为自然资源生态化较低的不均衡
县、麻栗坡县、马关县(文山州 4 个), 型区域,分别有文山市、丘北县(文山州);
安龙县、册亨县(黔西南州 2 个) ,田东 贞丰县(黔西南州),其综评均值分别为
县田林县、西林县(百色市 3 个) 。与此 0.9117、0.0056、-0.4672。同样地,第Ⅳ
相反的情况是,按照三大准则层得分排名 类和第Ⅴ类分别是经济资源效益与社会
都比较靠后(19 名以上)且综合评价均值 资源和谐度较低的不均衡型区域、经济资
为负的标准来划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源效益与自然资源生态化较低的不均衡
相对滞后型区域,结果发现,黔西南州的 型区域,它们包括百色市的平果县、凌云
普安县属于此类型范围。 县、隆林县(第Ⅳ类);广南县、靖西市
(2)相对不均衡型 (第Ⅴ类),其综评均值偏低,分别为: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相对不均衡型 -0.7119、-0.7009、-0.4648、-1.1943、-1.7320。
区域的划分,被细分为六种类型。经过观 第Ⅵ类为社会资源和谐度与自然资源生
察,共有 18 个县市(区)的土地资源可 态化较低的不均衡型区域,分别是兴义
持续利用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不均衡特征。 市、晴隆县、兴仁县(黔西南州 3 个)和
其中,第Ⅰ类为经济资源效益较低的不均 右江区(百色市 1 个) ,其综评均值分别
衡型区域,包括富宁县(文山州 1 个); 为:0.8162、-0.7320、-0.2918、-0.2047,
田阳县、德保县、那坡县(百色市 3 个) , 可见,除兴义市外,土地资源综合利用水
它们的社会资源配置和谐化和自然资源 平也属偏低水平。这些区域与第Ⅰ类区域
利用生态化的排名都相对靠前,但经济资 恰好相反,经济资源的利用效益较高,但
源发展效益水平相对较低,综合评价也属 却忽略了社会资源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
于偏低水平(除田阳县外),综合评价均 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
值分别为: -0.2954 、0.6341 、-0.1863、 综上所述,根据各项排名和综合评价
-0.1781。换言之,这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均值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类型进行空
较好,社会资源分配合理且社会和谐度较 间区划发现,滇黔桂省际边界民族地区土
高,然而,经济基础薄弱,发展动力不足 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类型的区域性和集聚
则成为其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 性特征并存。其中,相对均衡型区域的分
制因素。第Ⅱ类为社会资源和谐度较低的 布区域性特征明显,涉及 9 个县(市)。
不均衡型区域,分别为黔西南州的望谟县 相反,经济资源效益较低的不均衡型、经
和百色市的乐业县,这类区域的经济资源 济资源效益与社会资源和谐度较低的不
效益和自然资源利用度较高,但社会资源 均衡型,以及社会资源和谐度与自然资源
分配的和谐度偏低,其综评均值分别为 生态化较低的不均衡型,这三种类型区域
-0.3719、0.0587,属于偏低或中等水平。 的分布则主要体现出空间集聚性。
表 6 滇黔桂省际边界民族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类型空间区划
Tab.6 Spatial division by different types of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land resources in the ethnic areas of
inter-provincial boundary of Yunnan, Guizhou and Guangxi
土地资源可持续 经济资源发展 社会资源分配 自然资源利用 综合评价
区域
利用类型 效益化排名 和谐化排名 生态化排名 均值
砚山县 7 4 18 0.7110
西畴县 15 2 10 0.8755
麻栗坡县 18 8 11 0.1506
相对均衡型 马关县 14 3 12 0.7879
安龙县 3 14 15 0.4490
册亨县 6 5 8 0.8689
田东县 13 10 16 0.1600
田林县 9 7 1 1.3999
西林县 11 16 2 0.8310
相对滞后型 普安县 20 27 24 -1.1367
经济资源效益 富宁县 21 13 13 -0.2954
较低的不均衡 田阳县 19 1 17 0.6341
型 德保县 24 12 7 -0.1863
那坡县 25 15 6 -0.1781
社会资源和谐 望谟县 8 23 14 -0.3719
度较低的不均
乐业县 17 20 3 0.0587
衡型
自然资源生态 文山市 2 6 19 0.9117
化较低的不均 丘北县 16 9 21 0.0056
衡型 贞丰县 10 18 26 -0.4672
相对不均 经济资源效益 平果县 22 22 9 -0.7119
衡型 与社会资源和 凌云县 26 24 5 -0.7009
谐度较低的不
隆林县 23 26 4 -0.4648
均衡型
经济资源效益 广南县 27 11 28 -1.1943
与自然资源生
态化较低的不 靖西市 28 17 27 -1.7320
均衡型
社会资源和谐 兴义市 1 19 22 0.8162
度与自然资源 晴隆县 12 25 25 -0.7320
生态化较低的 兴仁县 5 21 23 -0.2918
不均衡型 右江区 4 28 20 -0.2047
注:经济资源发展效益化、社会资源分配和谐化排名分别是其下公因子求和得分后的排名,综合评价均值是三大准则层得

分的平均值。

3.2.2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类型区域 保县、那坡县为第 1 组,凌云县、隆林县、


的聚类验证与比较分析 乐业县为第 2 组,普安县、平果县、兴仁
为了进一步验证滇黔桂省际边界民族 县、望谟县、晴隆县、贞丰县、右江区为
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类型区域划分 第 3 组,文山市、安龙县、兴义市、田林
的可靠性,在此,以 2015 年该区 28 个县 县、西林县为第 4 组,广南县、靖西市为
(市、区)的经济资源发展效益化、社会 第 5 组(图 3)。从聚类结果与前述土地资
资源分配和谐化和自然资源利用生态化 源可持续利用类型空间区划(图 4)对比
的得分及其综合评价均值为基础进行聚 分析来看,第 1 组包括了相对均衡型的砚
类验证,以便更有效地反映其土地资源可 山县、西畴县、麻栗坡县等 6 个县,经济
持续利用状况的空间格局,同时也消除由 资源效益较低的不均衡型的全部县(5 个
于人为因素造成的主观影响。 县),以及自然资源生态化较低的不均衡
根据适度打破行政区划、便于区际协 型分类中的丘北县。可见,聚类结果包含
调管理、减少政府刚性约束等原则,结合 的区域范围比较广泛,而空间区划分类是
聚类分析结果,区域具体划分如下:西畴 对以上聚类结果的细分,所以,很大程度
县、马关县、田阳县、砚山县、册亨县、 上验证了空间区划的合理性。对于两种划
丘北县、田东县、麻栗坡县、富宁县、德 分结果的差异,由于空间聚类主要依赖于
三大准则排名(18 名以下)来确定区域的
类型归属,而聚类分析还比较重视综合考
察,所以,聚类结果把经济资源效益相对
靠后,但社会资源和谐度、自然资源生态
化程度具有相对优势的县域也包括在内。
第 2 组是经济资源效益化与社会资源和谐
度较低的不均衡型分类中的凌云县、隆林
县,以及属于社会资源和谐度较低的不均
衡类型的乐业县;第 3 组都是属于综合评
价均值为负且社会资源分配和谐度排名
靠后的县域(表 6),聚类分析的区域范围
集中在相对滞后型、相对不均衡型的分类
当中。第 4 组主要是相对均衡型中的安龙 图 4 滇黔桂省际边界民族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
县、田林县、西林县,相对不均衡型中的 用类型区域分布
文山市和兴义市也被包括在内,从其较高 Fig.4 Regional distribution by different types of
的综合评价值来看,主要还是由于聚类过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land resources in the
程中考虑了综合评价水平。第 5 组是广南 ethnic areas of inter-provincial boundary of Yunnan,
县和靖西市,与空间区划结果完全一致。 Guizhou and Guangxi
综上所述,聚类分析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支
持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类型空间区划,
4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两者的差异,主要由于聚类分析中还更多 滇黔桂省际边界民族地区作为滇黔
地考虑到县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综 桂石漠化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复
合水平。 杂的动态地域系统。本文以体现区域差异
性的县域为基本评价单位,从广义土地资
源的内在属性出发,构建了土地资源可持
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 2015 年滇黔桂
省际边界民族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状况进行了多维度评价;根据每一区域经
济资源发展效益化、社会资源分配和谐化
和自然资源利用生态化的排名及其综合
评价水平对滇黔桂省际边界民族地区各
县(市、区)进行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类型划分和空间分区。
4.1 研究结论
(1)基于多指标综合的因子分析法能
图3 滇黔桂省际边界民族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 够较好地反映出滇黔桂省际边界民族地
利用分区聚类分析 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现状。滇黔桂省
Fig.3 Cluster analysis on spatial division of 际边界民族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大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land resources in the 多数处于起步阶段和可持续发展阶段,可
ethnic areas of inter-provincial boundary of Yunnan, 持续利用属于偏低或中等水平,少数县
Guizhou and Guangxi (市)处于基本可持续利用阶段,其土地
资源可持续利用状态较好。总之,滇黔桂
省际边界民族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综合水平普遍属于中等偏下,亟需大力提
高。 “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充分发挥地缘
(2)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类型的空 战略优势,通过开展边境贸易、跨境投资、
间区划来看,滇黔桂省际边界民族地区土 产能合作和金融开放,加快滇黔桂省际边
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区域性和空间差异 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性明显。根据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三大类 第三,从国土空间优化布局的角度,
型对所有县市(区)进行归类发现,相对 区域人口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良
均衡型区域的分布区域性特征明显。相 性互动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
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经济资源效益较 题。因此,从经济资源发展效益化、社会
低的不均衡型、经济资源效益与社会资源 资源分配和谐化和自然资源利用生态化
和谐度较低的不均衡型,以及社会资源和 入手,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开发强度和
谐度与自然资源生态化较低的不均衡型, 发展潜力统筹区域人口、产业和城镇布
以上三种类型区域的分布则体现出空间 局,优化国土开发空间结构,规范空间开
集聚性。 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格局,是关
(3)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与国土 系到滇黔桂省际边界民族地区土地资源
空间布局有着密切的联系。滇黔桂省际边 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界民族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现状分
析是研究其国土空间优化布局的重要组 参考文献:
成部分,只有充分认识和掌握其土地资源 [1] FAO. An international framework for
开发利用情况,才能有目的地优化国土空 evaluating sustainable land management[R].
间格局,促进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 World Soil Resources Reports 73,1993.
会之间的协调发展。 [2] Dewan, A. M, Yamaguchi, Y. Using
4.2 政策建议 remote sensing and GIS to detect and
第一,从石漠化治理的角度,优化要 monitor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in
素资源配置,调整石漠化地区农村经济结 Dhaka Metropolitan of Bangladesh during
构,培育发展各具特色的小城镇,促进农 1960–2005[J].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改善居民的生 and Assessment, 2009, 150(1): 237-249.
存和发展条件,改变居民传统的生产生活 [3] Paassen, A. V, Roetter, R. P, Keulen, H.
方式,增加居民的收入是石漠化治理的中 V, et al. Can computer models stimulate
心任务。所以,滇黔桂省际边界民族地区 learning about sustainable land use?
应当进一步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和城 Experience with LUPAS in the humid (sub-)
镇化的建设,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 tropics of Asia[J]. Agricultural Systems,
产业转移,有效促进少数民族群众“下山 2007, 94(3): 874-887.
进城”,缓解人口超载带来的生态环境压 [4] Jankauskas B, Tiknius A. Sustainable
力,促进人口和生产力的优化配置,使资 and environment friendly land use systems
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for undulating reliefs of the temperate
第二,从国土空间整合发展的角度, climate zone[J]. Ecosystem Supply,
相对完整的地域经济单元、一脉相承的民 2004,42(5): 50-59.
族文化积淀、我国与东盟各国之间合作的 [5] Geneletti, D, Bagli S, Napolitano P, et al.
深化以及跨省区之间日益密切的经济社 Spatial decision support for strategic
会联系为滇黔桂省际边界民族地区区域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of land use plans:
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依据新时期 A case study in southern Italy[J].
我国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宏观指向,破除制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
约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本位思想,以创建开 2007, 27(7): 408-423.
放合作的跨省合作示范区为突破口,以 [6] Rega C , SEA and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in land use plans[J]. IEEE
Journal of Quantum 续利用综合评价及空间分区[J].农业工程
Electronics,2011,35(6):970-976 学报,2013,29(6):245-253.
[7] Hosono, A, Rocha, C. M. C, Hongo, Y. [17] 赵艳,濮励杰,张健,等. 基于三角
Environment-Friendly Land Use of the 模型的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以
Cerrado[M]. Palgrave Macmillan UK,2016. 江 苏 省 无 锡 市 为 例 [J]. 经 济 地 理 ,
[8] 周立三.中国农业地理和土地利用的 2011,31(5):810-815,838.
近期研究[J].地理学报,1990,45(2):146-153. [18] 孙雁,刘友兆.基于细碎化的土地资
[9] 郭焕成,靖学青.土地利用研究的背 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以江西分宜县为
景、任务及发展趋势[J].地理学与国土研 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0,25(5):802-810.
究.1996,12(3):6-11. [19] 孙久文.《省际边界区域协调发展研
[10] 倪绍祥.近 10 年来中国土地评价研究 究》简评[J]. 地理学报,2012,67(10):1438.
的 进 展 [J]. 自 然 资 源 学 报 , [20] 魏后凯,《行政区边缘经济论》评介
2003,18(6):672-683. [J].中国工业经济,2004(11):112.
[11] Pytrik, R, Hammes, K, Feng, S. Y, [21] 焦世泰,滇黔桂省际边界民族地区整
et al. Methods and tools for integrated 合 发 展 研 究 [J]. 广 西 民 族 研 究 ,
assessment of land use policies on 2014(4):164-169.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developing [22] 陈景信,代明,洪业应.西南地区人
countries[J]. Land Use Policy, 2011(28): 口现代化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生产力研
604-617. 究,2014(10):85-87.
[12] 班茂盛,方创琳,刘晓丽等. 北京高 [23] 李瑞玲,王世杰,熊康宁,等. 喀斯
新技术产业土地利用绩效综合评价[J].地 特石漠化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热带地理,
理学报,2008,63(2):175-184. 2004(2):145-149.
[13] 吴一洲,吴次芳,罗文斌等.浙江省 [24] 宋小青,欧阳竹.1999-2007 年中国粮
城市土地利用绩效的空间格局及其机理 食 安 全 的 关 键 影 响 因 素 [J]. 地 理 学 报 ,
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9,23(10):41-46. 2012,67(6):793-803.
[14] 陈士银,周飞,吴学彪.基于绩效模 [25] 何晓群.现代统 计分 析方法与 应 用
型的区域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J].农业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工程学报,2009,25(6):249-253. [26] 杨星,蔡彦,郭璐.广东省土地资源
[15] 瞿忠琼,濮励杰,黄贤金.中国城市 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
土地供给制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环境, 2005,15(3):65-68.
及其应用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16(2):51-57.
[16] 刘庆,陈利根.长株潭地区土地可持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