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细碎化的土地资源可持续 用评价 - 以江西分宜县为例 - 孙雁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9

第 25卷 第 5期 自 然 资 源 学 报 Vo

l∙25No∙5
2010年 5月 J
OURNALOFNATURALRES
OURCES May‚
2010

基于细碎化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以江西分宜县为例
1 2
孙 雁 ‚刘友兆
(1∙浙江大学 城市学院 法学院‚杭州 310015;2∙南京农业大学 土地管理学院‚南京 210095)

摘要:站在细碎化的角度研究土地可持续利用能力‚构建基于细碎化视角下的土地资源可持续
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江西省分宜县 10乡镇 2004年土地可持续利用进行综合评价。采用文
献资料法、景观格局指数法、综合指数法和 AHP方法‚得到以下研究结果:分宜县南部乡镇土地
细碎化程度最低‚其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最高;北部土地细碎化程度最高‚其土地资源可持
续利用能力最低;位于中部平原区乡镇‚其土地细碎化水平处于中间水平‚其可持续利用能力在
全县处于中间水平。论文构建的基于土地细碎化视角下的乡镇级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
系能够反映区域细碎化对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
关 键 词:土地可持续利用;土地细碎化;聚类分析;分宜县
中图分类号:F323∙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3037(2010)05-0802-09

土地利用作为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经济活动‚贯穿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整个历史
过程中‚是人类社会与大自然相互影响、共同发展与不断进化的产物。在我国‚由于过去片
面强调经济增长而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使我国土地利用问题层出不穷。随着可持续发展
研究的兴起‚各个学科也开始提出各自领域的 “可持续 ”定义‚FAO在土地评价的基础上‚提
出了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大纲 》
‚将土地可持续利用定义为:土地利用方式有利于保持和
提高土地的生产力;有利于降低土地资源利用可能带来的风险‚使土地产出稳定;保护自
然资源的潜力和防止土壤与水质的退化;促进经济增长‚增加人们的福利;以及社会可接
受性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目的即为检验土地利用是否整体满足上述 5个方面的
[1]

要求。
土地细碎化是与土地规模经营相对应的土地利用格局‚是许多国家农业中存在的主要
问题之一。长期以来‚学者在对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土地利用细碎化
与其关联度以及土地细碎化对可持续利用的影响两方面的研究‚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
的选取鲜有反映细碎化特征的指标出现。这无疑成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领域的一个
空白。本研究站在细碎化的角度研究土地可持续利用能力‚构建基于细碎化视角下的土地
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1 土地细碎化
1
∙1 研究进展
土地细碎化的概念一般被描述为 “受人为或自然条件的影响‚土地难以成片、集中、规

收稿日期:2009-09-07;修订日期:2010-03-08。
第一作者简介:孙雁 (1981- )‚女‚安徽涡阳人‚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E-
mai
l:s
uny
an
@z
ucc.e
du.c

5期 孙 雁等:基于细碎化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803

模经营‚土地利用呈插花、分散、无序的状态 ”。对土地细碎化问题的研究始于对土地细碎
化合理性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土地细碎化现象的存在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比
如‚土地细碎化可以使农民在不同的地块间进行多元化种植‚调整种植结构‚降低农业生产
。但是‚更多的研究认为‚土地细碎化是一种不合
[2-
5]
风险‚从而达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理的现象‚土地细碎化的存在浪费了中国农地有效面积的 5% ~1 0% ‚降低了农业生产的
[6]

‚增加了农产品的生产成本 ‚降低了农业的生产水平 ‚降低了农业


[7-
8] [9-
11] [7‚
12]
规模经济效应
‚
[4‚
12-
13]
经济效益‚阻碍了农业机械化进程和现代化的实现‚增加了农业生产的负外部效应

[9-
10‚
12‚
14]
是农业发展的一大障碍‚也是农村贫困的一个重要根源
1
∙2 土地细碎化的衡量
学者常用两个较为简单的指标来衡量土地细碎化程度‚即:每个农场所拥有的地块数量
和平均每个农场的面积大小 。部分学者选取农场规模、地块数量、平均地块规模、地块粒
[1
5]

度分布、地块的空间分布以及地块形状特征 6个景观格局指标来衡量细碎化程度 。
[3‚
16-
18]

综合指标法就是把单维指标所反映的信息综合在一起‚最常见的三个反映土地细碎化的综

[4]
合指标即是 J指数、S指数、I指数
土地细碎化是微观尺度下的研究命题‚而土地的系统特性决定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研
究是偏中、宏观尺度的研究。为了解决两研究领域尺度的不统一‚本研究采用景观格局指数
法来衡量土地细碎化。当把土地利用的斑块作为构成景观的基本单元‚就可以用景观生态
学的综合整体思路和一系列新的研究方法为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定量分析提供借鉴‚

[1
9]
同时也为掌握土地资源的特点‚分析其形成机制提供新的视角

2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2
∙1研究区土地资源特征
分宜县位于江西省西部袁河中游‚全县土地面积 13
88k
m ‚县域内人口密度 2
20人 /
2

m 。下设 1
0个乡镇‚其中建制镇 5个。分宜县主要由低山和丘陵地貌组成‚整个地势‚南
2

北高而中部低‚袁河自西向东横穿县境中部‚分割形成南北两个部分。南部多崇山峻岭‚茂
林修竹;北部多低岗丘陵‚地势开阔。分宜县经济以农业为主‚林地是分宜县最主要的土地
利用类型。
2
∙2 数据来源
土地利用数据来自分宜县 1∶1万土地利用矢量图 (200
4年 );地形、土壤等相关数据来
源于 《
江西省国土资源遥感调查 》(2
000年 )、《
江西省生态环境大调查 》(200
0年 );社会经
济数据来源于 《
新中国五十年的江西 》
、《分宜统计年鉴 》

3 基于细碎化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是在全面分析影响县域土地资源持续利用因子的基础上‚
‚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应
[2
0-2
4]
结合土地持续利用总目标建立的。综合前人研究
由不同层次构成‚即目标层、评价准则层和评价指标层。评价准则层具体包括生产性准则、
稳定性准则、保护性准则、经济可行性准则以及社会可接受性准则。
3
∙1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指标既要体现以土地为载体的诸多方面协调发展的主导思想‚又要
使各评价指标成为表征区域土地持续利用系统的众多指标中最敏感、最便于度量、内涵最丰
804 自 然 资 源 学 报 25卷


[2
5]
富的主导指标‚使该指标体系可以准确表述区域土地利用系统的状态
在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时‚遵循以下原则:①反映土地持续利用思想的主要内涵;②根据
研究的目的‚选取反映研究特征的指标;③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研究区的不同选取适
合研究区现状的指标;④数据的现成性、灵敏性和可量化性;⑤指标的匹配性原则。
3
∙2 乡镇级别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特点
乡镇级别与县级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相比‚具有以下特点:①对土地资源作质量评
‚因此‚乡镇级别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更注重土地
[2
6]
价是小流域土地资源评价的根本目的
利用的稳定性与保护性;②局部土地利用特征及土地利用结构对可持续利用评价结果的影
响较大;③乡镇经济中心的辐射范围及程度对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影响效果显著;④土地
生态环境的敏感性也是可持续利用评价的重要影响因素。
3
∙3 基于土地细碎化的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上述原则与土地细碎化利用的特征‚本文构建了生产性、安全性、保护性、可行性和
可接受性 5个目标下的基于土地利用细碎化的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如表 1所示。

表 1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Ta
ble1 I
nde
xsy
ste
mfo
rev
alua
ti
ngs
ust
ai
nabi
li
tyo
ffr
agme
nta
ryl
andus

目标 评价准则 元指标 评价指标名称 单位 权重


C1 粮食作物单产 kg/
hm 2
0∙0268
C2 复种指数 % 0∙0140
生产性准则 B1
C3 垦殖指数 % 0∙0099
C4 土地利用程度 - 0∙0464
C5 有效灌溉面积比例 % 0∙0755
C6 旱涝保收面积比例 % 0∙1180
稳定性准则 B2
C7 土地利用多样性 - 0∙0392
C8 土地利用优势度 - 0∙1843
基于土地
细碎化的
C9 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 hm2
kg/ 0∙0308
土地资源 保护性准则 B3 C10 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 kg/
hm 2
0∙0526
可持续利 C11 土地利用生态敏感性 - 0∙1796
用评价 A
C12 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
人 0∙0101
经济可行性准则 B4 C13 农业投入产出比 - 0∙0184
C14 单位面积农业产值 104 元 /
hm2 0∙0335
C15 人均粮食占有量 kg/
人 0∙0187

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
C16 % 0∙0134
社会可接受性准则 B5 占乡村总人口的比例
C17 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hm2
元/ 0∙0491
C18 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功能分值 - 0∙0789

3
∙4 部分指标的计算及说明
(1) 土地利用程度指数
刘纪远等提出了一个数量化综合反映区域土地利用特征的土地利用程度分析方法‚即
将土地利用程度按照土地自然综合体在社会因素影响下自然平衡保持状态分为 4级‚并分
‚其计算式为:
[2
7-2
8]
级赋予指数‚从而给出土地利用程度的定量表达
5期 孙 雁等:基于细碎化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805

0×∑Ai ×Ci La ∈ [1

0
La =1 00‚
400] (1)
i=1

式中:La 为土地利用程度指数;Ai为第 i级的土地利用程度分级赋值;Ci为第 i级土地利用


程度分级面积百分比。土地利用程度指数是一威弗 (We r)指数 。各类土地利用类型
[2
9]
ave
的分级赋值见表 2。分宜县各乡镇土地利用程度指数见表 3。

表 2 土地利用程度分级指数赋值
Ta
ble2 Thec
las
sinde
xofl
andus
ede
gre

类型 未利用地级 林、草、水用地级 农业用地级 城镇聚落用地级

城镇、居民点、
土地利用类型 未利用地或难利用地 林地、草地、水域 耕地、园地、人工草地
工矿用地、交通用地

分级值 1 2 3 4

表 3 部分指标计算结果
Ta
ble3 Ther
esul
tso
fso
mei
nde
xesi
nFe
nyiCo
unt

生态敏感综合得分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功能

土地利用 单位面积生态
乡镇 生态服务
程度指数 综合质量分 敏感性等级 系统服务价值 综合质量分 功能分区
功能评价
hm2)
/(元 /

操场乡 251∙84 89∙476 中度敏感 14936∙1 比较重要 45∙253 轻度开发区


高岚乡 245∙36 91∙343 轻度敏感 14247∙32 比较重要 63∙625 轻度开发区
洞村乡 238∙79 90∙869 轻度敏感 14369∙84 比较重要 152∙076 优先开发区
双林镇 242∙21 90∙613 轻度敏感 14182∙26 比较重要 133∙631 重点开发区
杨桥镇 242∙22 89∙022 中度敏感 14113∙61 比较重要 73∙057 轻度开发区
洋江乡 231∙17 84∙973 高度敏感 15698∙53 比较重要 63∙749 轻度开发区
凤阳乡 237∙23 85∙696 高度敏感 15031∙63 比较重要 101∙798 重点开发区
湖泽镇 250∙27 91∙360 轻度敏感 13293∙12 一般地区 177∙471 优先开发区
分宜镇 254∙61 85∙166 高度敏感 13451∙98 一般地区 110∙991 重点开发区
钤山镇 224∙43 85∙718 高度敏感 16262∙69 重要 64∙866 轻度开发区

(2) 土地生态环境敏感性指数
生态环境敏感性是指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干扰和自然环境变化的反映程度‚其评价的
目的是要揭示发生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可能性大小。
从生态环境现状来看‚分宜县生态环境既拥有重大优越条件‚也含有严重限制因素‚这
两种极端状况同时并存的根本原因在于生态环境本身具有敏感性。通过对土壤侵蚀、土壤
酸碱度、土壤有机质、土壤质地及耕地资源质量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揭示了全县县域土地
生态环境主要组成要素敏感性及其分布的总体特征‚将其作为县域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综合
敏感性评价因子‚通过借助 GI
S下的 Ar
cGI
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工具‚以村为评价单元
对以上 5个评价因子计算平均值‚分别乘以由特尔菲法得到的权重分值 0
∙15、0
∙3、0
∙3、
0
∙15、
0∙1并进行加总‚得到分宜县各乡镇土地利用生态敏感综合质量分‚见表 3。
(3) 单位面积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系统服务是生态经济学领域内新兴的重要分支‚Co
sta
nza等把生态系统服务分为
气体调节、气候调节、干扰调节、水调节、控制侵蚀和保持沉积物、土壤形成、废物处理、休闲
806 自 然 资 源 学 报 25卷

娱乐等 1
7项功能 。将分宜县的生态系统分为人居环境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
[3
0]

统、水域生态系统和草地生态系统等五大类生态系统‚并对各乡镇生态系统的面积进行归
类。根据谢高地等关于 “中国不同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 ”的研究成果 ‚计
[3
1]

算得到分宜县 1
0乡镇的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 (由于缺乏数据资料‚并且人居环境系统的
自然服务功能相对很小‚对人居环境系统服务的单位面积价值的取值近似为 0)‚见表 3。
(4) 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功能分值
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顾名思义既要考虑分宜县全县的生态承载能力‚也要兼顾经
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规模扩大的需要‚做到人地协调发展‚本着该指导原则‚在充分考虑前述
土地利用生态敏感性综合分区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区的基础上‚将中心城镇、乡镇集散
地、交通通达度进行缓冲区 (BUFFER)分析‚构成土地经济地理区位折算系数‚然后计算出
乡镇的区位条件修正系数平均值‚乘以土地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质量分值‚得到功能分区综
合质量分 (表 3)。

4 基于细碎化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结果
4
∙1 综合指数评价结果
根据确定的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应指标计算方法‚分别对 2
004年分宜县
1
0乡镇进行可持续利用评价‚采用的是一种基于状态评价的评价方法。评价的具体步骤
如下:
(1) 指标权重的确定。采用层次分析法 (AHP)确定指标权重‚指标的权重值见表 1;
(2) 确定选定指标的参照值。由于是分区的状态评价‚本文正指标选取最大值‚逆指标
选取最小值作为参照值;
(3) 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根据各指标对区域系统目标影响与作用方向‚指标可分为
Ci
正指标和逆指标‚因此‚计算中应区别对待。正指标计算方法:F= ‚逆指标计算方法:F=
Si
Si
;式中:F表示指标评价分值‚S表示参照值‚C表示实际值。
Ci
(4) 计算综合评价值‚综合评价使用指数和法进行分层计算‚评价结果见表 4。

表 4 分宜县各乡镇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结果
Ta
ble4 Thee
val
uat
io
nre
sul
tso
fthel
ands
ust
ai
nabl
eus

系统层指标 B 可持续利用评
评价区域
生产性 B1 稳定性 B2 保护性 B3 经济可行性 B4 社会可接受性 B5 价综合评分 A
分宜镇 0∙089 0∙313 0∙239 0∙050 0∙104 0∙794
杨桥镇 0∙089 0∙265 0∙227 0∙045 0∙105 0∙731
湖泽镇 0∙088 0∙240 0∙221 0∙047 0∙142 0∙738
双林镇 0∙083 0∙272 0∙209 0∙056 0∙120 0∙740
钤山镇 0∙082 0∙336 0∙232 0∙044 0∙106 0∙801
凤阳乡 0∙086 0∙342 0∙208 0∙043 0∙111 0∙790
洞村乡 0∙087 0∙284 0∙209 0∙030 0∙130 0∙740
高岚乡 0∙086 0∙254 0∙224 0∙033 0∙090 0∙687
操场乡 0∙091 0∙279 0∙213 0∙033 0∙090 0∙706
洋江乡 0∙085 0∙358 0∙184 0∙040 0∙104 0∙770
5期 孙 雁等:基于细碎化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807

4
∙2 聚类结果分析
聚类分析是研究 “物以类聚 ”或变量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该方法与判别分析不同‚它
事先不必知道分类队形的分类结构‚而是根据样品 (或指标 )之间近似程度的大小将其之一
。本文采用系统聚类分析中的离差平方和法对上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结果进行聚
[3
2]
归类
类‚结果如下:
从图 1可以看出 2
004年分宜县各乡镇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数的亲疏关系‚根据亲疏关系
明显可以分为 4类:第 1类包括钤山镇、分宜镇;第 2类包括洋江乡、凤阳乡;第 3类包括洞
村乡、双林镇、杨桥镇以及湖泽镇;第 4类包括高岚乡与操场乡。根据图 1所示:各乡镇土地
可持续利用评价的聚类结果空间分布规律十分显著‚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能力与地貌、地形
以及经纬度有较强的关联性。

图 1 分宜县各乡镇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聚类
Fi
g∙1 De
ndr
ogr
amo
fla
nds
ust
ai
nabl
eabi
li
tyf
orc
lus
ter
ingt
ownsus
ingWa
rdMe
tho

5 结论
:根据 2
004年分宜县各乡镇土
[3
3]
笔者针对分宜县各乡镇土地资源细碎化的研究表明
地细碎化指数的亲疏关系可以分为 4类:第 1类包括钤山镇;第 2类包括洋江乡、凤阳乡以
及湖泽镇;第 3类包括洞村乡、双林镇、分宜镇以及高岚乡;第 4类包括操场乡与杨桥镇。其
中分宜镇为分宜县县城所在地‚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以及土地利用方式与其他乡镇相比存在
较大差异‚在本研究中属于奇异值。
结合分宜县各乡镇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结果以及土地资源细碎化的分区研究结果
表明:分宜县南部乡镇土地细碎化程度最低‚其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最高;北部土地细
碎化程度最高‚其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最低;位于中部平原区乡镇‚其土地细碎化水平
处于中间水平‚其可持续利用能力在全县处于中间水平。
因此‚本文构建的基于土地细碎化视角下的乡镇级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能够
808 自 然 资 源 学 报 25卷

反映区域细碎化对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选取土地生态环境敏感性指数、土地生态系统单
位面积服务价值以及 “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原则指导下的土地功能分值作为评价指标体
系‚拓展了传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体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系统
性、整体性、综合性。

参考文献 (Re
fer
enc
es):
[1] FAO.FESLM:Ani
nte
rna
ti
ona
lfr
ame
wor
kfo
rev
alua
ti
ngs
ust
ai
nabl
ela
ndma
nag
eme
nt[R].Wo
rldRe
sour
cesRe
pot73.

Fo
oda
ndAg
ric
ult
ureOr
gani
zat
io
noft
heUni
te
dNa
ti
o ‚Ro
ns me‚I
tal
y‚1993.
[2] He
stnA‚Kuma
o rD.Thepe
rsi
st
enc
eofl
andf
rag
ment
at
io
ninpe
asa
nta
gri
cul
tur
e:Ana
nal
ysi
sofSo
uthAs
ianc
ass[J].

Ex
plo
rat
io
nonEc
ono
micHi
st
or‚1983‚20:199-
y 220.
[3] Be
ntl
e .Ec
yJ ono
mica
nde
col
ogi
calt
ola
ndf
rag
ment
at
in:I
o nde
fens
eo h-
famuc a
li
g d [J].AnnualRe
ne vie
wofAnt
hro
lo‚

1987‚16:31-
67.
[4] Bl
arlB‚Ha
e zelP‚Pl
l aceF‚e .Thee
tal cono
mic
soff
armf
rag
ment
at
in:Ev
o ide
ncef
rom Gha
naa nda [J].The
ndRwa
Wo
rldBankEc
ono
micRe
viw‚1992‚6(2):233-
e 254.
[5] HuW.Ho
use
hol
dla
ndt
enur
ere
for
minChi
na:I
tsi
mpa
cto
nfa
rmi
ngus
eanda
gr-
oenv
iro nt[J].LandUs
nme ePo
li
cy‚
1997‚14:175-
186.
[6] Zha
ngL‚Hua ‚Ro
ngJ zel
leS.La
ndPo
li
cya
ndLa
ndUs
einChi
na‚Ag
ric
ult
ura
lPo
li
cesi na [M ].OECD‚Pa
nChi ir‚

1997.
[7] 万广华‚程恩江.规模经济、土地细碎化与我国的粮食生产 [J].中国农村观察‚1996‚(3):31-
36. [WANGua
ng-
‚CHENGEn-
hua ji
a .Ec
ng ono
mie
sofs
cal
e‚l
andf
rag
ment
at
io
nandc
roppr
oduc
ti
oni
nChi
na.Chi
naRur
alSur
ve‚1996‚

(3):31-
36.]
[8] 苏旭霞‚王秀清.农用地细碎化与农户粮食生产 [J].中国农村经济‚2002‚(4):22-
28. [SUXu-
xi‚WANGXi
a u-
qi
ng.Rur
all
andf
rag
ment
at
io
nandr
ura
lho
use
hol
dcr
oppr
oduc
ti
on.Chi
nes
eRur
alEc
ono
my‚2002‚(4):22-
28.]
[9] Wa
nGua
ng ‚Che
hua ngEnj
ia
ng.Ef
fe
ctso
fla
ndf
rag
ment
at
io
nandr
etur
nst
osc
alei
ntheChi
nes
efa
rmi
ngs
ect
or[J].Ap
-

li
edEc
ono
mic
s‚2001‚33:183-
194.
[10] 谭淑豪‚Ni
coHe
ernk‚曲福田.土地细碎化对中国东南部稻农技术效率的影响 [J].中国农业科学‚2006‚39

(12):2467-
2473. [TANShu-
ha‚Ni
o coHe
ernk‚QUFu-
i ti
an.I
mpa
cto
fla
ndf
rag
ment
at
io
nons
mal
lri
cef
arme
r’st
ech-
ni
cale
ff
ic
ienc
yinSo
uthe
astChi
na.Sc
ient
iaAgr
ic
ult
uraSi
nia‚2006‚39(12):2467-
c 2473.]
[11] 王秀清‚苏旭霞.农地细碎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山东省莱西市为例 [J].农业技术经济‚2002‚(2):2-
7.
[WANGXi
u-qi
ng‚SUXu-
xi.I
a mpa
cto
ffa
rml
andf
rag
ment
at
io
nona
gri
cul
tur
epr
oduc
ti
on:Ac
aseo
fLa
ix‚Sha
i ndo
ng
Pr
ovi
nc.J
e o
urnalo
fAgr
ote
chni
calEc
ono
mic
s‚2002‚(2):2-
7.]
[12] Fl
ei
s rB‚Li
he uYH.Ec
ono
mie
sofs
cal
e‚pl
ots
iz‚huma
e nca
pit
ala
ndpr
oduc
ti
vi
tyi
nChi
nes
eag
ric
ult
ure[J].Quar
te
rl

Re
vie
wofEc
ono
mic
sandFi
nanc
e‚1992‚32(3):112-
123.
[13] Ame
rSJ
aba
rin‚Fr
anc
isM Eppl
in.I
mpa
ctso
fla
ndf
rag
ment
at
io
nont
hec
osto
fpr
oduc
ingwhe
ati
nther
ain-
fedr
egi
ono

no
rthe
rnJ
or n [J].Agr
da ic
ult
uralEc
ono
mic
s‚1994‚(11):191-
196.
[14] 谭淑豪‚曲福田‚Ni
coHe
ernk.土地细碎化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中国农村观察‚2003‚ (6):24-
i 30.
[TANShu-
ha‚QUFu-
o ti
an‚Ni
coHe
ernk.Ca
i use
sandde
ter
mina
ntso
fla
ndf
rag
ment
at
in.Chi
o naRur
alSur
ve‚2003‚

(6):24-
30.]
[15] Bi
nnsBO.TheCo
nso
li
dat
io
nofFr
agme
nte
dAg
ric
ult
ura
lHo
ldi
ng‚FAOAg
s ric
ult
ureSt
udi
es‚11 [M ].Wa
shi
ngt
onDC‚
1950.
[16] Ki
ngR.La
ndRe
fom:AWo
r rldSur
vey [M ].Bo
ulde
r:We
stv
iewPr
es‚1977.

[17] Ki
ngRL‚Bur
tonSP.La
ndf
rag
ment
at
io
n‚af
unda
tme
nta
lrur
als
pat
ia
lpr
obl
em [J].Pr
og.Hum.Ge
o .
gr‚1982‚6:
475-494.
[18] Si
monsS.La
ndf
rag
ment
at
io
ninde
vel
opi
ngc
ount
ri
es:Theo
pti
malc
hoi
cea
ndpo
li
cyi
mpl
ic
ati
ons [J].Ex
plo
rat
io
nsi

Ec
ono
micHi
st
or‚1988‚25:254-
y 262.
[19] 赵小敏‚陈文波.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M ].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 [ZHAOXi
ao-
min‚CHEN
5期 孙 雁等:基于细碎化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809

n-
We .La
bo nd-
useCha
ngea
ndI
tsEc
o-e
nvi
ronme
nta
lEf
fe
ctsSt .Be
udy ij
i :Ge
ng olo
gic
alPubl
is
hingHo
us‚2006.]

[20] 陈百明‚张凤荣.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理论与方法 [J].自然资源学报‚2001‚16(3):197-
203.
[CHENBa
i-mi
ng‚ZHANGFe
ng-
ro .The
ng orya
ndme
tho
dol
ogyf
ors
ust
ai
nabl
ela
ndus
eindi
cat
ors
yst
emi
nChi
na.J
o -
ur
nalo
fNat
uralRe
sour
ce‚2001‚16(3):197-
s 203.]
[21] 张凤荣‚王印传‚齐伟.耕地资源持续利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18(1):50-
53. [ZHANGFe
ng-
ro ‚WANGYi
ng n-c n‚QIWe
hua i.Re
sea
rcho
nthei
ndi
cat
orsf
ore
val
uat
ings
ust
ai
nabl
efa
rml
andus
e.
Ge
ogr
aphyandTe
rri
to
rialRe
sear
ch‚2002‚18(1):50-
53.]
[22] 谢俊奇.持续土地利用系统的指标、评价和规划实践系列研究 [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1999. [XI
EJun-
qi.
St
udyo
nIndi
cat
or‚Ev
s alua
ti
ona
ndPl
anni
ngPr
act
ic
eofSus
tai
nabl
eLa
ndUs
e.Be
ij
i :Chi
ng naAg
ric
ult
ura
lUni
ver
si
ty‚
1999.]
[23] 唐华俊.中国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理论与实践 [M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 [TANGHua
-jun.Sus
-

ai
nabl
eUs
eofLa
ndRe
sour
cesi
nChi
na:The
orya
ndPr
act
ic
e.Be
ij
i :Chi
ng naAg
ric
ult
ura
lSc
ienc
eandTe
chno
loyPub-


is
hingHo
us‚2000.]

[24] 张晓萍‚焦锋‚李锐.地块尺度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探讨---以陕北安塞脂肪沟为例 [J].环境科
学进展‚1997‚(5):29-
33. [ZHANGXi
ao-
pi ‚J
ng I
AOFe
ng‚LIRui
.Pl
ot-
sca
lee
val
uat
io
nindi
cat
orsa
ndme
tho
dof

ust
ai
nabl
ela
ndus
e:Ac
aseo
fZhi
fa
ngg
ou‚Ans
ai‚Sha
nbe
i(no
rthe
rnSha
a i) Pr
nx ovi
nc.Env
e ir
onme
ntalSc
ienc
e‚1997‚
(5):29-
33.]
[25] 余敦‚赵小敏.县域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的研究 [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34-
38. [YU
Dun‚ZHAOXi
ao-
min.Ev
alua
ti
ono
fthes
ust
ai
nabl
ela
ndus
eatt
hec
ount
yle
ve:Ac
l ases
tudyo
fXi
nji
anCo
unt
y.J
our
nal

fJi
angx
iAgr
ic
ult
uralUni
ver
si
ty‚2005‚4(2):34-
38.]
[26] 陈炳贵‚赵小敏.小流域土地评价模型研究 [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8‚20(4):535-
540. [CHENBi
ng-
g ‚
ui
ZHAOXi
ao-
min.Thede
sig
noft
hes
mal
lwa
ter
she
dla
nda
sse
ssme
ntmo
de.J
l o
urna
lofJ
iang
xiAg
ric
ult
ura
lUni
ver
si
ty‚
1998‚20(4):535-
540.]
[27] 刘纪远.西藏自治区土地利用 [M ].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1992. [LI
UJ-
iy n.La
ua ndUs
einTi
betAut
ono
mous
Re
gin.Be
o ij
i :Chi
ng naFi
nanc
ePubl
is
hingHo
us‚1992.]

[28] 庄 大 方‚刘 纪 远.中 国 土 地 利 用 程 度 的 区 域 分 异 模 型 研 究 [J].自 然 资 源 学 报‚1997‚12(2):105-111.
[ZHUANGDa
-fa
ng‚LI
UJ-
iy n.St
ua udyo
nthemo
delo
fre
gio
naldi
ff
ere
nti
at
io
nofl
andus
ede
gre
einChi
na.J
our
nalo

Nat
uralRe
sour
ce‚1997‚12(2):105-
s 111.]
[29] 张超‚等.计量地理学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 [ZHANGCha
o.Qua
nti
ta
ti
veGe
ogr
a .Be
phy ij
i :Hi
ng gh-

rEduc
ati
onPr
es‚1984.]

[30] Co
sta
nzaR‚e .Thev
tal alueo
fthewo
rld’se
cos
yst
ems
erv
ice
sandna
tur
alc
api
tl[J].Nat
a ur‚1997‚387:253-
e 260.
[31] 谢高地‚鲁春霞‚冷允法‚等.青藏高原生态资产的价值评估 [J].自然资源学报‚2003‚18(2):189-
196. [XI

Ga
o- ‚LUChun-
di xi‚LENGYun-
a fa‚e .Ec
tal olo
gic
ala
sse
tsv
alua
ti
ono
ftheTi
bet
anPl
at
eau.J
our
nalo
fNat
ur -
alRe

our
ce‚2003‚18(2):189-
s 196.]
[32] 范克新.社会学定量方法 [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FANKe
-xn.Qua
i nti
ta
ti
veMe
tho
dsSo
cio
log
y.Na
n-

i :Na
ng nji
ngUni
ver
si
tyPubl
is
hingHo
us‚2004.]

[33] 孙雁.县域土地细碎化及其对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 [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8:105-
108. [SUNYa
n.
St
udyo
nLa
ndFr
agme
nta
ti
ona
tCo
unt
yLe
vela
ndi
tsI
nfl
uenc
eonSus
tai
nabi
li
tyo
fLa
ndUt
il
iz
ati
on.Na
nji
ng:Na
nji -
ngAg

icul
tur
alUni
ver
si
ty‚2008:105-
108.]
810 自 然 资 源 学 报 25卷

Ev
alua
tio
nofLa
ndUs
eSus
tai
nabi
lit
yBa
sedo
nLa
ndFr
agme
nta
tio
n:
ACa
seo
nFe
nyiCo y‚J
unt iang
xiPr
ovi
nce

n‚LIUYo
u-z
1 2

UNYa hao
(1.Co
ll
egeo
fLa
ws‚Zhe
ji
angUni
ver
si
tyCi
tyCo
ll
eg‚Ha
e ngz
hou310015‚Chi
na;
2.Co
ll
egeo
fLa
ndMa
nag
eme
nt‚Na
nji
ngAg
ric
ult
ura
lUni
ver
si
ty‚Na
njng210095‚Chi
i na)

Abs
tra
ct: Th
isa
rti
cl
eai
mst
obu
ilda
nev
alu
ati
oni
nde
xsy
ste
monl
andu
ses
ust
ai
nab
ili
tyf
romt
he

ers
pec
ti
veo
fla
ndf
rag
men
tat
io
nan
dap
pli
edi
ttoa
sse
sst
hel
andu
ses
ust
ai
nab
ili
tyo
fte
nto
wn-

hip
sinFe
nyic
oun
ty‚J
ian
gxiPr
ovi
nceb
yme
anso
fli
te
rat
urer
evi
ew‚l
and
sca
pei
nde
x‚i
nte
gra
ted

nde
xadAHP.Th
n ere
sul
tofc
lus
tera
nal
ysi
sofl
andu
ses
ust
ai
nab
ili
tye
val
uat
io
nont
own
shi


eve
lha
ssh
owe
dth
att
hes
usa
ina
bil
it
yofl
andu
sewa
sac
coc
iat
edwi
thl
and
sca
pe‚t
err
ain‚l
ong
i-

udea
ndl
at
it
ud.Th
e ela
ndf
rag
men
tat
io
noft
het
own
shi
psi
nso
uth
ernFe
nyii
sth
elo
wes
tamo
ng

llt
hes
amp
lesa
ndt
hes
ust
ai
nab
ili
tyo
fla
ndu
seo
fso
uth
ernFe
nyii
sth
ehi
ghe
st;t
hel
andf
ra-

me
nta
ti
oni
nno
rth
ernFe
nyii
smo
sts
eve
rea
ndt
hes
ust
ai
nab
ili
tyo
fla
ndu
sei
sth
elo
wes
t;t
he

andf
rag
men
tat
io
nan
dla
ndu
ses
ust
ai
nab
ili
tyo
fto
wns
hip
sinmi
ddl
eFe
nyii
smo
der
at.I
e ti
sco
n-

lud
edt
hel
and-
fr
agme
nta
ti
on-
ori
ent
ede
val
uat
io
nin
dexs
yst
emo
nla
ndu
ses
ust
ai
nab
ili
tyb
uil
tby

hea
uth
orc
anr
efl
ectt
hee
ff
ect
sofl
andf
rag
men
tat
io
nons
ust
ai
nab
lel
andu
sea
tto
wns
hipl
eve
l.
Ke
ywo
r :l
ds a
ndu
ses
ust
ai
nab
ili
ty;l
andf
rag
men
tat
in;c
o lus
tera
nal
ysi
s;Fe
nyic
oun
ty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