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76

微观经济学: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Microeconomics for the Critical Mind

主流与异端分析
Mainstream and Heterodox Analyses

[意] 法比奥・佩特里(Fabio Petri)著


若有翻译建议,请向邮箱 1795501907@qq.com 投稿,谢谢!
2
目录

第一章 古典或剩余方法 5
1.1 一个极简历史介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1.2 社会剩余与收入分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1.3 收入分配与工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
1.3.1 一般工资水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
1.3.2 相对工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1.4 确定剩余的其它数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
1.4.1 产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
1.4.2 科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
1.5 地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7
1.5.1 粗放型级差地租 . . . . . . . . . . . . . . . . . . . . . . 27
1.5.2 集约型级差地租 . . . . . . . . . . . . . . . . . . . . . . 29
1.6 利润率和相对价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3
1.7 谷物模型、奢侈品和递减的 w(r) 函数 . . . . . . . . . . . . . 39
1.8 劳动价值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2
1.9 马克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9
1.9.1 价值、剩余价值、劳动力价值 . . . . . . . . . . . . . . 49
1.9.2 利润率的决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1
1.9.3 马克思确定利润率时犯的一个错误 . . . . . . . . . . . 54
1.10 马克思主义传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5
1.11 作为马克思所寻找的“平均”商品的标准商品 . . . . . . . . . 59
1.12 更多马克思的理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2
1.12.1 工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2
1.12.2 产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4

3
4 目录

1.12.3 增长,技术变化,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 . . . . . 66
1.12.4 马克思和资本主义的未来 . . . . . . . . . . . . . . . . 69
1.13 剩余方法的“核心”和“核心外”分析 . . . . . . . . . . . . . 72
1.14 总产出决定的现代视角 . . . . . . . . . . . . . . . . . . . . . . 74
1.14.1 超越马克思的总产出决定理论 . . . . . . . . . . . . . . 74
第一章 古典或剩余方法

目录
1.1 一个极简历史介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1.2 社会剩余与收入分配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1.3 收入分配与工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
1.3.1 一般工资水平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
1.3.2 相对工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1.4 确定剩余的其它数据 . . . . . . . . . . . . . . . . . . . . . 22
1.4.1 产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
1.4.2 科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
1.5 地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7
1.5.1 粗放型级差地租 . . . . . . . . . . . . . . . . . . . . . 27
1.5.2 集约型级差地租 . . . . . . . . . . . . . . . . . . . . . 29
1.6 利润率和相对价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3
1.7 谷物模型、奢侈品和递减的 w(r) 函数 . . . . . . . . . . . . 39
1.8 劳动价值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2
1.9 马克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9
1.9.1 价值、剩余价值、劳动力价值 . . . . . . . . . . . . . 49
1.9.2 利润率的决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51
1.9.3 马克思确定利润率时犯的一个错误 . . . . . . . . . . . 54
1.10 马克思主义传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5
1.11 作为马克思所寻找的“平均”商品的标准商品 . . . . . . . . 59
1.12 更多马克思的理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62
1.12.1 工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2
1.12.2 产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4
1.12.3 增长,技术变化,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 . . . . . 66

5
6 第一章 古典或剩余方法

1.12.4 马克思和资本主义的未来 . . . . . . . . . . . . . . . . 69
1.13 剩余方法的“核心”和“核心外”分析 . . . . . . . . . . . 72
1.14 总产出决定的现代视角 . . . . . . . . . . . . . . . . . . . . 74
1.14.1 超越马克思的总产出决定理论 . . . . . . . . . . . . . 74

本章您将学到:

• 现今流行的价值和分配理论方法是边际主义或新古典主义方法,而其
前身——古典主义或剩余方法,如今被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值得重新探
讨;

• 亚当・斯密(Adam Smith)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和卡尔・
马克思(Karl Marx)这三位古典主义代表人物在工资、利润、地租和
增长方面的观点;

• 长期相对价格的概念,以及它与劳动价值论的联系;

• 李嘉图和马克思在如何确定利润率这一问题上遇到的困难,以及为什
么与长期主导的解释不同,这些困难其实可以在不放弃他们的总体方
法的前提下加以克服;

• 如何将现代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方法与古典主义方法相结合。

1.1 一个极简历史介绍
本章介绍古典或剩余方法的价值和收入分配观点,其主要代表人物为
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和卡尔・马克思。这种方法正在得到相当大的复
兴,熟悉它可以帮助人们意识到主流的边际/新古典主义方法并不是构思市
场经济如何运行的唯一可能方式。本章采用了历史-分析方法,通过回顾亚
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和卡尔・马克思,来展现他们的理论所需的基本概
念。通过这种方式,读者可以理解这种方法的历史演变,并特别了解这三位
经济学家在解释利润率方面遇到的困难。这些困难看似可以克服;但是,本
章认为古典经济学家(原文为 classical authors,直译为“古典作者”
,但这
不符合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因此意译为“古典经济学家”
,下文同理——译
者注)关于产量和就业的理论并不令人非常满意,并总结道将古典方法与基
于总需求和乘数的凯恩斯主义总产出(与就业)决定理论相结合是可能的。
1.1 一个极简历史介绍 7

此外,在本书网站的线上附录中,读者可以了解到李嘉图对技术进步可能提
高失业率的非常有趣的观点,以及面向经济学新手的国民账户要点介绍。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理论的一个分支。它通过研究个体的决策和其影响,
试图回答一个问题:在私有制经济中,什么被生产,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
产。历史上,这一系列相关问题曾经被称为“价值和收入分配理论”来进行
研究。狭义上的价值理论研究什么决定市场经济中被生产出来的物品的正
常相对价格(或价值)
;但是,自从经济理论成为一种系统研究,我们就发现
这个研究与考察什么决定工资、地租、利润、利息等收入分配因素的研究有
着密切联系;因此价值研究和收入分配研究不可能割裂开来。后者的研究也
必然包括考察那些决定生产数量和资源利用总体情况的力量的研究,这些
话题现在更多地被归类为宏观经济学的一部分;但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
济学之间的分离不能太过严格,且实际上对此需要进行彻底的重新思考(见
本书序言)。
在经济分析的历史中,尽管以大幅简化为代价,我们仍有可能区分出价
值和分配理论的两种主要的连贯方法。
较早的方法,即重农主义者、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采用的方法,
被卡尔・马克思称为古典方法。为避免与“古典”一词的其它现行用法相混
淆,如今它也被称为剩余方法,这是因为其核心依赖于社会剩余概念,即在
一个不变的规模水平上的某些产品的生产,且这些产品是总产品中超出了
必须重回到生产过程(其中包括工人的必需消费品)以使生产重复进行的那
一部分。这个方法由威廉・佩第(William Petty)在十七世纪提出,并在十
八世纪的第三个二十五年中在重要的重农主义者弗朗索瓦・魁奈(François
Quesnay)那里得到了明确表达;之后斯密(其巨著《国富论》
(The Wealth
of Nations)于 1776 年发表)和李嘉图(在 1810 至 1823 年的一系列著作)
发展了这个方法。当大多数经济学家已经朝着另一个方向发展时,卡尔・马
克思恢复并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方法( (Das Kapital)第一卷于 1867
《资本论》
年发表,这是马克思生前出版的唯一一卷)。马克思逆流而上,试图确认和
改进剩余方法,但并不成功:绝大多数经济学家一直在远离李嘉图关于三个
主要社会阶级(地主、资本家、雇佣工人)的利益强烈对立的描述。在 19
世纪的最后二十五年里,这些经济学家对资本主义本质上作为一种合作、和
谐的经济组织形式的图景进行了探索,这种探索逐渐凝固为一种使古典方
法的影响变得相对较少的新方法。这种新的方法基于一个朝向平等或均衡
的趋势概念,这个趋势存在于对劳动、土地和资本这些“生产要素”的供给
8 第一章 古典或剩余方法

与需求间的互动,且它源自相对“要素价格”的变化引发的技术和心理上的
替代过程。这种方法的先驱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中叶的德国经济学家海因里
希・冯・杜能(Heinrich Von Thünen);这种方法的创始人则通常被认为
是英国的斯坦利・杰文斯(Stanley Jevons)
、奥地利的卡尔・门格尔(Carl
Menger)和法国的莱昂・瓦尔拉斯(Léon Walras)。他们几乎同时在 1870
年前后提出了以边际效用解释消费品交换率、以供求均衡解释劳动、土地和
资本的收入分配的理论。然而,杜能实际上也应被视为共同创始人之一。阿
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
,这位后来在几十年中最有影响力的经
济学家,基本在同一时间内独立想到了类似的观点,并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
了杜能的影响。由于边际效用和边际产品的概念在其中起着核心作用(参见
第 7 章第 3 节)
,这种方法被称为边际主义或边际分析法,但现在这种方法
更常被称为新古典主义(这个名称有可能会误导,因为正如第 7 章第 3 节
将会说明的那样,它其实是反古典经济学的1 )
。随着第二代边际主义经济学
家的出现(例如英国的埃奇沃思(Edgeworth)和威克斯蒂德(Wicksteed)

,美国的 J・B・克
奥地利的维塞尔(Wieser)和庞巴维克(Böhm-Bawerk)

1
这种方法有时甚至被称为” 古典”。因此,术语” 古典” 和” 新古典” 可能会引发混淆,现在需要澄清
一下,尽管这可能会提及一些对某些读者来说仍不熟悉的概念。卡尔・马克思将从佩第、重农学派、亚
当・斯密一直到大卫・李嘉图的经济理论体系称为” 古典”,但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在他极具影响力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的一般理论》(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 1936)中将” 古典” 这个术语扩展到包括边际方法。他写道:“‘古典经济学家’ 是
马克思创造的一个名词,用来包括李嘉图、詹姆斯・密尔(James Mill)及其前辈,也就是那些理论的奠
基人,该理论在李嘉图经济学中达到顶峰。我习惯于(或许是在犯错误)将李嘉图的追随者纳入到 ‘古典
学派’,也就是那些采纳并完善了李嘉图经济学理论的人,包括(例如)J.S. 密尔(J.S. Miller)、马歇尔
、埃奇沃思和庇古(Pigou)教授”(Keynes, GT, 1936, p. 3, fn. 1)
(Marshall) 。这段文字清楚表明凯恩
斯基于马歇尔对边际主义的解释(当时占主导地位)来使用” 古典” 这个术语,即边际主义不是对李嘉图
方法的激进拒绝,而是对其方法的发展和改进;” 或许是在犯错误” 这个短语显示凯恩斯不确定他是否有
权利将” 古典学派” 的含义扩展到包括他真正打算批评的就业理论,即当时马歇尔、庇古和大多数经济学
家所持的边际主义理论。凯恩斯的用法,本质上将” 古典” 与” 边际” 等同起来,使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能够将凯恩斯的思想与希克斯(Hicks)
、莫迪利安尼(Modigliani)和托宾(Tobin)所使用
的边际方法进行综合,从而将其命名为” 大新古典综合”(grand neoclassical synthesis)
。在 20 世纪 50
年代和 60 年代对这个” 新古典综合” 的有效性进行激烈辩论时,” 新古典” 这个术语越来越多地指代那
些在” 新古典综合” 中的” 真实” 力量,这些力量在货币工资没有向下刚性时可以使经济朝着全部资源被
充分利用的边际主义均衡运动;因此,” 新古典” 本质上等同于” 边际”。凯恩斯对” 古典” 这个术语的用
法有时在宏观经济学中再次出现,例如在” 新兴古典宏观经济学”(New Classical Macroeconomics)这
个术语中。但是,如今的主流观点,由于受到了意大利经济学家皮耶罗・斯拉法(Piero Sraffa)对《李
(Collected Works)的批判性编辑,特别是在这一版本的全集第一卷中他所编辑的
嘉图作品与通信全集》
《导论》(Introduction)(1951)的影响,拒绝了马歇尔对李嘉图和边际主义之间具备分析连续性的主张,
并认为马歇尔和庇古并没有采用和完善李嘉图经济学,而是用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是反李嘉图的边际主义
取而代之。因此,凯恩斯确实犯了一个错误。在本书中,“古典”一词按照马克思的意义来使用;且本书
通常更倾向于使用术语“边际主义”或“边际”,而不是“新古典”。
1.1 一个极简历史介绍 9

拉克(J. B. Clark)
、菲特(Fetter)和欧文・费雪(Irving Fisher)
,意大利
的帕累托(Pareto)、巴罗内(Barone)和潘塔莱奥尼(Pantaleoni),瑞典
的维克塞尔(Wicksell)和卡塞尔(Cassel)等)
,这种方法几乎完全主导了
经济科学,并至今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然而,自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价值理论专家对边际方法的有效性产
生了相当大的怀疑。这种方法的严格阐述——一般均衡理论——越来越被
指责为依赖过于不切实际的假设;并且许多经济学家已经相信,在这种方法
中无法对资本进行令人满意的处理。2 此外,这种方法很难与经验证据相一
致:它预测市场经济自发趋向充分利用所有资源,然而这与许多经济学家指
出的劳工持续失业的历史证据相矛盾。因此,基于理论和经验原因,近几十
年出现了许多持不同观点的学派,他们主张各式各样的替代方法。如今,微
观经济学的教学必须承认,目前的情况是方法的多元和经济学家的高度莫
衷一是。这些分歧对于如何描述我们所处的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对于
如何描述这个世界有着各种各样的观点:从认为我们所处的市场经济——
现代资本主义——是所有可能世界中最好的一个,到超出表面认知的、将其
描述为更接近奴隶制社会的理论。这种差异不是基于不同的道德判断,而是
基于对市场经济中基本机制和作用力的不同描述,即基于科学上的分歧。

在经济理论的基础存在不确定性和辩论的情况下,一群志同道合的经
济学家认为,放弃古典或剩余方法而采用边际/新古典方法是一个错误,因
为古典经济学家的分析缺陷可以在保留他们的方法的同时加以克服;相反,
边际/新古典方法已经遇到了不可逾越的困难。这些经济学家认为,重新采
用古典方法可以在让逻辑更加一致,也可以让经济理论的预测和经验观察
之间有更好的对应。我们正是要从介绍古典方法开始,以便让迄今只熟悉边
际/新古典方法的学生看到可以以不同的方式看待问题。此外,作为研究其
他现代非新古典经济理论的良好基础,古典方法将在本书后文非常有用。

本章简单介绍了古典方法并假设读者之前对此没有了解;更深入的分
析细节将推迟到第 2 章和第 10 章。对于那些特别想理解古典方法和边际方
法之间差异的读者,可以在初次阅读时跳过第 2 章,直接看第 3 章。然而,
对于第 2 章的学习不能太过拖延,它对于第 7 章的学习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2
这一发展(见第 7 章第 7 节)主要归功于皮耶罗・斯拉法的贡献,他因此与凯恩斯一起被认为是 20
世纪最重要的两位经济理论家之一。
10 第一章 古典或剩余方法

1.2 社会剩余与收入分配
从重农学派到卡尔・马克思,剩余方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事后看来,
我们可以在古典经济学家的分析中发现一个共同的分析结构。这些经济学
家都是首先关注那些必须满足的、能使经济的生产过程在同一个规模上日
复一日地再现的条件。为此,他们将一个经济体在一年中生产的所有商品分
为两部分:
(a) 总必要消费(total necessary consumption),即在生产过程中,为
了以相同的规模再生产,必须再次使用的部分;这一部分既包括生产过程
中消耗掉的所有生产资料的更新,也包括雇佣工人3 的必要消费或生存品
(subsistence);
(b) 我们可以称之为“社会剩余”的剩余部分,其价值相当于除工人之
外的阶级4 的净收入;这种剩余可以被社会随意使用,至少这不会影响生产
活动在同样的规模上重复。
剩余概念的中心地位及其与收入分配理论的联系,源于古典经济学家
对“国民财富”的起因和增加方式的兴趣。剩余的利用决定了经济的演变;
这种利用被认为主要取决于剩余如何在不同的阶级之间分配。例如,李嘉图
认为剩余构成了资本家和地主的收入,他赞成尽可能多地把剩余的一部分
给资本家,而不是地主,因为根据他的说法,资本家将大部分收入再用于投
资,从而有利于生产的增长,而地主却将他们的收入用于消费奢侈品。
让我们通过对一个简单经济的描述来把握古典方法的一些核心方面,其
中唯一的产品是谷物5 ,每年由劳动和谷物(用作种子和劳动者的食物)在
品质或异或同的土地上生产。假设某一年,1000 名工人生产了 1000 吨谷物,
他们在生产过程中消耗了 300 吨作为种子的谷物和 500 吨作为生存品的谷
物。那么,当年的净实物产品(net physical product)
(即总产品减去作为投
入6 )为 1000-300=700 吨;剩余产品(surplus product)是净产品减去劳动者
的生存品,即 700-500=200 吨。总必要消费(total necessary consumption)
为 300+500=800 吨。
如果第二年要以同样的规模再生产,则必须留出 800 吨生产的谷物作
3
实际上,在这一定义中,“工人”应被解释为仅指“从事生产劳动的工人”,参见下文的注 64。
4
有时,工人也可以通过将工资提高到维持工人生活所必须的生活资料以上来获得一部分剩余,这可以
改变维持工人生活所必须的生活资料本身;我们将在本章某些地方讨论这些问题。
5
古典经济学中的“谷物”是所有谷物、小麦、大麦等的通用名称,它被认为组成了工人食物的主要部
分;当时,食品是工人消费的主要部分,其消费通常被视为他们全部必要消费的代表
6
“投入”指的是商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商品或服务使用的生产资料。
1.2 社会剩余与收入分配 11

为下一个生产周期的种子和工人工资;社会只能自由使用这 200 吨剩余,例


如供地主或武士消费,或养活诗人或音乐家,或建造大教堂,或用于再投资。
后一种使用方式意味着剩余的一部分将用于增加谷物生产所需的种子和工
人工资。例如,如果全部剩余的 10% 用于再投资(译者注:原文如此,应
为笔误。此处应该是全部剩余的 40%。),那么下一个生产周期中使用的种
子和工人工资将达到 880 吨;如果有足够的额外劳动和与当时使用的土地
品质相同的额外土地,并且忽略了农业产出的不规律性,那么在随后的生产
周期中,通过使用 1100 名工人(他们总共消耗了 550 吨谷物)和 330 吨种
子,我们将获得 1100 吨的产量。(这是假设一个工人的平均劳动量在一年
到下一年之间没有变化。实际上,一个工人平均劳动量可能会发生变化,但
现在让我们先抛开这个复杂因素。)
到目前为止,这一描述也可能适用于一个奴隶制社会,那里的农业工人
是奴隶。对于一个资本主义社会,描述的内容被补充如下。工人是雇佣劳动
者;剩余被分割成给地主的地租,以及组织生产并预付种子和工资的资本家
获得的利润。假设地租为 100 吨;那么在我们的数字示例中,利润也是 100
吨,因为租金和利润之和必须等于剩余 200 吨。资本家预付种子和工资,为
此他需要借(或使用自己的)价值相当于 800 吨谷物的资本;该资本为他
带来了 900 吨的最终产品,其中 800 吨更新了预付资本,另 100 吨是利润;
利润率或预付资本回报率为 100/800=12.5%。
古典经济学家根据他们自己的具体经验提出人口分为三个基本的阶级:
地主(通常是贵族(aristocrats)
),其收入来自土地财产;专业人士(律师、
医生、教师等)或商人(商人、店主、实业家、农民、银行家等)组成的资
产阶级(bourgeios)
(从词源学上讲,指城镇居民)
;以及劳动者或工人(主
要是农业、商业和工业的雇佣劳动者)。这三个阶级的成员的着装、举止和
价值观都大为不同。奴隶和农奴受到的关注要少得多,因为在法国大革命之
后,西方世界大部分废除了奴隶制(但在美国残留下来,真是一段可悲的历
史),农奴制只在俄罗斯和其他一些落后国家残留下来。
到了亚当・斯密时代,尤其是在工业革命之后的几十年里,人们逐渐认
识到经济发展和变革的主要推动力来自资本家(capitalists)
,他们是资产阶
级中直接作为企业所有者的那些人,他们通过在生产或商业活动中使用一
定数量的货币(货币资本)获得收入,从而能够产生超过成本的收入,即利
润(profit)
。利润在很大程度上用于扩大投资资本,也就是说,利润在不断
寻求技术创新和带来深刻社会变革的无尽扩张过程中,被再投资以创建更
12 第一章 古典或剩余方法

多的农场、工厂、商店、船舶、贸易企业等。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
恩格斯在其《共产党宣言》(1848)的一些著名的、值得详细引用的章节中
生动描述了这一过程: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
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
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以前那种封建的或行会的工业经营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随着新市
场的出现而增加的需求了。工场手工业代替了这种经营方式。行
会师傅被工业的中间等级排挤掉了;各种行业组织之间的分工随
着各个作坊内部的分工的出现而消失了。
但是,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
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现
代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工业中的百万富翁、一支一支产业
大军的首领、现代资产者,代替了工业的中间等级。
……
资产阶级的这种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伴随着相应的政治上的进
展。……最后,从大工业和世界市场建立的时候起,它在现代的
代议制国家里夺得了独占的政治统治。现代的国家政权不过是管
理整个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罢了。
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
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
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
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
,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
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
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
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总
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
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
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
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反之,原封不动地保
1.2 社会剩余与收入分配 13

持旧的生产方式,却是过去的一切工业阶级生存的首要条件。生
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
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
……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
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
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
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
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
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由此可见,资产阶级赖以形成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是在封建
社会里造成的。在这些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发展的一定阶段上,
封建社会的生产和交换在其中进行的关系,封建的农业和工场手
工业组织,一句话,封建的所有制关系,就不再适应已经发展的
生产力了。这种关系已经在阻碍生产而不是促进生产了。它变成
了束缚生产的桎梏。它必须被炸毁,它已经被炸毁了。
起而代之的是自由竞争以及与自由竞争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政
治制度、资产阶级的经济统治和政治统治。7

在一幅理想化的、将阶级之间的差异最大化的图景中,贵族由于其封建
的文化(强调金钱相对于勇气和荣誉的重要性较小),大多数人不喜欢成为
积极参与创业活动的资本家,因此通常会将土地出租给农业资本家,而农业
资本家则创建农场以获取利润;因此,贵族的收入来自他们所拥有土地的租
金(rent)。向资本家放贷的银行家,则能获得取决于资本家利润的贷款利
息;正如亚当・斯密所解释的那样,如果一个企业家希望在某项投资中获得
10% 的回报率(利润率),考虑到个人风险和感受到的疲劳,他将准备好以
5% 的利率(根据投资风险等因素,有时候会是 7%)借入必要的资本来进
行投资。如果预期回报率只有 6%,那么他很少会接受支付高于 2% 或 3%
的利率;在这两种情况下,利息只是利润的一部分,因此利息决定了贷款人
和企业家之间的利润划分,因为利润是正的,所以利息只能是正的。
7
《共产党宣言》有几十个版本和不同的翻译。在这里,我采用的是 1932 年由国际出版社出版的版本,这
个版本是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授权和编辑的英文翻译。这些摘录来自由弗里德曼再版的第一章(Freedman
1962, pp. 12-16)
。(中文翻译来自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共产党宣言(纪念马克
思诞辰 200 周年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特辑》——译者注。)
14 第一章 古典或剩余方法

在此基础上,古典经济学家注重决定三种基本收入的力量:这三种基本
收入是工资、利润和地租,它们分别是雇佣劳动者、资本家和地主的收入。
当然,商业交易是通过货币进行的,但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商品的货币价值
最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具体生产了哪些商品以及谁得到了这些商品。因
此,他们对这些收入的实际价值,即它们的商品购买力,感兴趣。从商品的
货币价值中可以得出货币收入的实际价值,即以某种商品或商品篮子(或
者在源于瓦尔拉斯的更现代术语中被称为计价物(numéraire)
)衡量的购买
力。(当我在没有进一步具体说明的情况下谈论某事物的价值时,价值就是
实际价值,即以所选计价物衡量的相对价值。8 一单位计价物商品的实际价
值是 1。
)在我们谷物经济数值例中,价值的明显衡量标准或计价物是谷物本
身,而必须要明确的是实际工资率(工人每单位劳动时间赚取的谷物数量)

每种土地的实际租金率(为每英亩9 土地在一个时期内的使用所支付的谷物
量)和实际利润率(每单位预付谷物资本的利润)的大小。在我们的例子
中,所有这些数值都是实际价值,因为这些数值是由谷物计量的。
(请注意,
对于利润率——即利润的价值与预付资本的价值之间的比率——来说,“实
际”和“名义”之间的差异与工资率或租金率不同;对于后两者而言,“实
际”是指选择作为价值衡量标准或计价物的商品或一篮子商品的购买力,如
果改变了计价单位,它会发生变化;而利润率或资本回报率不受计价物变化
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实际”是指固定货币价格下的回报率,即消除了
通货膨胀的影响;实际利率同理。原因是,如果在我们的例子中,以谷物为
单位的利润率是 12.5%,那么如果存在通货膨胀,货币利润率可能会非常不
同。假设谷物的货币价格在年初为 1,年底为 2。年初预付为资本的货币财
富 800 在年底产生 1800 的货币收入;货币回报率为 1000/800=125%,这
完全歪曲了资本家的实际富裕程度,在这种经济中,这意味着以谷物为单位
的购买力增加了 12.5%。)

在本例中,生产每单位谷物所需的技术(即种子、劳动和土地面积)
、实
际工资率和实际地租是给定的。利润因此可以被计成一个余量,而(实际)
利润率可以确定为谷物利润与谷物资本的比率。我们现在必须探究,根据古
典经济学家的说法,在确定利润率时这些数值是如何确定的。

8
如果商品 2 的货币价格为 p2 ,假设计价物是货币价格为 p1 的商品 1,则商品 2 以计价物衡量的价
格,即为了获取一单位的商品 2 需要支付多少单位的商品 1,是 p2 /p1 。举几个例子看看这一点。
9
英亩是斯密和李嘉图时代英国使用的旧土地面积单位,相当于 4046m2 ;一公顷(10000m2 )相当于
2.47 英亩。
1.3 收入分配与工资 15

1.3 收入分配与工资

1.3.1 一般工资水平

在古典方法中,实际工资率10 的水平由复杂的社会、人口和经济条件决
定,并且这些条件可分为两组。
第一组包括一些制度和传统因素,这些因素在所讨论的时期和社会中
确定正常实际工资水平。这种工资水平,即古典经济学家所说的“自然工资”
或“生存工资”,是“必需品”的价值,是工人保证生存、工作能力和再生
产所不可或缺的消费,同时它对社会的共同(并且是历史特定的)观点也不
可或缺,这个观点即关于工人在社会结构中的社会角色和成员地位的观点。
亚当・斯密的一段话说明了这种看法:

我所说的必需品不但是维持生活上必不可少的商品,而且是一
国习俗决定了如果没有这种消费品,就是最底层人民也觉得有伤
体面的那些商品。例如,严格说来,麻衬衫并不算是生活上必要
的。据我推想,希腊人罗马人虽然没有亚麻,他们还是生活得非
常舒服。但到现在,在欧洲大部分国家里,哪怕是一个领取日薪
的工人,如果没有穿上麻衬衫也羞于走到别人面前。没有衬衫表
示他穷到了手脸的程度,并且,一个人没有做极端坏事的话,是
不会那样穷的。同样的习俗使皮鞋成为英格兰生活的必需品。哪
怕是最穷的体面男人或女人,没穿上皮鞋也不肯出去献丑。在苏
格兰,习俗虽然也是使得社会最下层男子以皮鞋为生活所必需的
消费品,但对同阶层的女子却不然,赤脚没有什么不体面。在法
国,皮鞋对男人和女人而言都不是生活的必需品。法国最下层的
男女可穿着木屐或打着赤脚走在别人的面前,而不会伤体面。所
以,我的解释是,在必需品中不但包括那些大自然使其成为最底
层人民所必需的物品,而且还包括那些涉及面子的习俗使其成为
最底层人民所必需的物品。(《国富论》,第五篇,第二章,第
二节,第四项,
“消费品税”一节。[中文翻译引自唐日松的译本]
为了帮助读者阅读不同的版本,《国富论》中的段落通常会标明
“篇”、“章”、“段”或“节”。)

10
古典经济学的计价物通常是谷物,当时谷物是食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工人的大部分收入花费于此;有
时计价物是黄金,黄金被认为是一种生产出来的商品,其价格与其他产品一样由生产成本决定。
16 第一章 古典或剩余方法

特别要注意“体面”的重要性:“日薪工人”必须表明他们并非极端贫
穷,以至于他们可能不被信任。这个想法更普遍地适用于各种生活方式,甚
至对现代生活也很有意义。例如,一个人需要适度干净和没有体臭才会在现
代社会生活中被他人接受。
这一看法的含义是,如果工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高于生存水平,则
生存水平也会上升;新的实际工资水平往往成为新的生存水平,因为新的消
费习惯已经普遍化并成了社会期望的一部分。
影响实际工资的第二组因素包括各种影响工薪阶级与雇主的相对议价
能力的因素,它们决定实际工资水平是高于还是低于必要的、习惯上的消
费。为初步理解这些因素,我们可以再次引用亚当・斯密的话(在这段话
中,“存货”(stock)的意思是资本(capital)):

在各地,通常所说的劳动工资,取决于双方所签订的合同,而合
同双方的利益是完全不同的。工人渴望得到的工资是越多越好,
而雇主则希望支付给工人的工资越少越好。前者倾向于联合起来,
以期提高劳动工资;而后者倾向于联合起来,则是为了降低劳动
工资。
然而,不难预料,在通常情况下,哪一方在冲突居于有利地位,哪
一方就能迫使对方屈服于自己的条件。雇主由于人数比较少,因
而能更容易地联合起来;此外,至少法律和政府机关不能禁止他
们的联合,却能禁止工人的联合。我们没有任何由议会通过的为
了反对降低工资的价格而联合起来的法案;可是却有许多反对联
合起来去提高工资价格的法案。在所有这类争议中,雇主们能坚
持得更加长久。地主、农场主、制造业者或商人,即使不雇用一
个工人,通常也能靠已经拥有的存货维持生活一两年。而许多工
人,如没有工作,一个星期也维持不下去,很少有人能维持一个
月,几乎没有人能熬过一年。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雇主不能没有
工人,也像工人不能没有雇主一样;但是,雇主没有工人并不像
工人没有雇主那么迫切。
虽然我们经常听到工人们的联合,却很少听到雇主们的联合,可
是,如果有人信以为真,以为雇主们很少联合,那他就是既不明
白真相,又不懂世故。雇主们随时随地都有一种默契而又融和的
联合,不把劳动的工资提高到其各自的实际比率以上。违反这种
默契在所有地方都被认为是不受欢迎的做法,而这样做的雇主会
1.3 收入分配与工资 17

受到他的邻居和其他雇主的谴责。诚然,我们很少听到有这种联
合,因为这是一种从来没有人听说过的、平常的,也可以说是自
然的状态。雇主们为了把劳动工资甚至降到实际比率之下,有时
也参加特别的联合。这些联合总是不声不响地、秘密地进行,直
到采取行动的那一时刻,而当工人们毫无抵抗地屈服时,工人们
虽然也感到切肤之痛,但没有人会听到他们的声音。可是,雇主
们的这种联合常常受到工人们对抗性的和防御性的联合抵制;有
时没有这类刺激,他们也会自动联合起来,以提高自己劳动的价
格。他们通常要求提高工资的理由,有时则是食物价格昂贵;有
时是雇主们从他们的工作中获得了巨大的利润。然而,不管他们
的联合是进攻性的还是防御性的,他们总是闹得满城风雨。为了
使问题得到迅速解决,他们总是大叫大嚷,有时使用最惊人的暴
力。工人们是绝望的,像绝望的人们那样荒唐地放纵自己的行为,
他们要么饿死,要么威胁他们的雇主立即接受他们的要求。在这
种情况下,雇主们对工人们也同样大叫大嚷,并且从不间断地向
地方执法机构高声呼救,要求严格执行那些已经通过的法律以对
抗仆人、工人和工匠的联合。所以,工人们很少会从这种喧嚣联
合的暴行中得到什么好处,部分原因是由于地方执法机构的干预,
部分原因是由于雇主们异乎寻常地镇定,部分原因是由于大多数
工人为了眼前的生存而不得不屈服,而组织这些联合的工人领袖
却以遭受惩罚或毁灭而告终。(《国富论》,第一篇,第八章,第
11-13 段,中文翻译引自唐日松译本)

因此,根据斯密的说法,雇主(“主人”)通常能够在工资纠纷中获胜,
因为他们在发生冲突时有能力进行更长时间的抵抗,并在工人爆发反抗和
暴动时得到国家的积极支持。每个阶级的成员都因被广泛意识到的共同阶
级利益而团结在一起:因此,在对待工人的态度问题上,资本家之间存在着
“默契但始终如一的、一致的联合”
。与共同阶级利益意识相关的类似社会机
制在工人方面也很活跃,工人之间的这种默契,或者有时是喧嚣的联盟,即
使在失业率相当高的情况下,甚至在没有工会或其他明确的“防御性联合”
的情况下,都不难想象可使实际工资率相当能抵御下行压力。事实上,历史
经验表明,当工资低于在特定历史情况下被认为对其工种“公平”的水平时,
工人非常不愿意接受工作。
然而,对于斯密和其他古典经济学家来说,资产阶级仍然是更强大的阶
18 第一章 古典或剩余方法

级;那么有人可能会问,他们为什么不进一步压缩工资率?
斯密继续说:

在任何一个国家里,当对以工资为生的人的需求……不断增长时
……工人就没有必要为了提高自己的工资而联合起来。人员短缺
使雇主们彼此竞争,愿意出更高的价钱去得到工人,这样就自行
打破了雇主们为了阻止增加工资而形成的自然联合。
......
但在指定用于维持劳动的基金有明显下降的国家... 就业的竞争
十分激烈...,从而使劳动工资降低到最可怜的地步,只能提供劳
动者十分贫乏的生活资料。即使是这么苛刻的条件,还有许多人
仍然找不到工作,他们要么就忍饥挨饿,要么就乞讨度日,要么
就去干那些穷凶极恶的勾当。食物匮乏、饥荒及死亡会立即在那
个阶层中流行,... 直到该国居民的人数减少到剩余的收入和资本
可以轻易地维持的程度。
( ,第一篇,第八章,第 17、26
《国富论》
段,中文翻译引自唐日松译本)

人们也许可以从这些观察中得出一个基于人口机制的简单理论,而这
一理论也确实由与李嘉图同时代的托马斯・马尔萨斯(Thomas Malthus)得
出:如果实际工资低于生存水平,那么人口就会减少,劳动供应相对于劳动
需求就会减少,迟早会出现“人手短缺”,资本家之间的竞争会将实际工资
提高到高于生存水平;但随后,马尔萨斯认为工人生育过度,许多孩子活到
了工作年龄导致劳动供应过剩,从而压低了工资,使其最终低于生存水平;
因此,由于实际工资对人口、因此是对劳动供应的影响,实际工资在生存水
平附近波动。结论是非常保守的:提高工资没用,一旦工资上涨到高于生存
水平,工人阶级就倾向于过度生育,因此他们注定会继续贫穷。
相反,虽然斯密认为人口有适应需求的趋势,11 但他也承认工资上涨并
不一定会导致人口增加:新获得的舒适感会促使工人少生孩子,从而更好地
捍卫他们更高的生活水平。12 因此,由于实际工资本身对生存水平的社会组
成部分的影响,实际工资有可能持续上涨。
11
“正是按照这种方式,对人口的需求也同对其他任何商品的需求一样,必然调节人口的增长,当人口
增长太慢时使之加快,当人口增长太快时使之停止。”《国富论》,第一篇,第八章,第 40 段)《国富论》
第 8 章的全部内容读起来非常有趣。
12
李嘉图对此表示赞同:“人口可能很少受到充足工资的刺激,以至于以最慢的速度增长——甚至可能
倒退”(Sraffa, 1951–73, vol. VIII, pp. 168–69)。因此,李嘉图全心全意支持马尔萨斯工资理论这一通
常说法的正确性值得怀疑。
1.3 收入分配与工资 19

请注意,与现代供求分析所表明的相反,斯密并没有说只要劳动供应大
于需求,工资就会继续下降。13 他将英国归类为劳动需求一直在增长,因此
工资往往会增加的国家;然而,英国失业的存在(乞丐、流浪汉和靠公共救
济生存或被关在济贫院的人)并没有被他否认。14
但是,如果失业普遍存在,资本家为什么不利用他们更强大的议价能力
将工资压缩到使工人有精力工作的纯粹最低生理水平?是什么让工人们能
够普遍捍卫历史和习惯上超出纯粹生理生存水平的工资?为什么斯密说一
旦低于“与一般人道标准相符的最低工资率”,即使是资本家也不方便压缩
工资?(《国富论》,第一篇,第八章,第 24 段)。
答案在于上面引用的斯密对工人的描述,“工人们是绝望的,像绝望的
人们那样荒唐地放纵自己的行为”。绝望和放纵的行为不一定是由于身体无
法生存造成的;把某些商品变成“必需品”的社会习惯、习俗和压力,也可
以使人们无法忍受没有它们的生活;因此,斯密似乎含蓄地承认,正是社会
和平的破裂和随之而来的经济活动中断的危险(无论是在企业中——例如
破坏活动——还是在整个社会中:起义、暴民),使得统治阶级不便试图将
实际工资压低到历史生存水平以下,即低于绝大多数工人认为对于可忍受
的生活来说必不可少的水平。
基于人口机制的马尔萨斯工资理论中也隐含了一些关于工资下行相当
“粘性”的观点。人口的变化非常缓慢;实际工资的下降必须需要很多年才能
开始感受到它对人口的影响,但这种下降对人口的影响力必须要许多年才
能导致失业率的显著下降;如果人们承认,只要劳动供应过剩,工资就会不
断下降,那么就必须得出结论,根据经验证据,实际工资将大幅下降,甚至
几乎为零;因此,马尔萨斯的人口机制必然暗示实际工资的变化非常缓慢,
高失业率将导致实际工资在一定程度上低于以前的、习惯上的生存水平,但
不是无限期的;最终原因必须和斯密的一样。
因此,在古典方法中,实际工资是由持续的公开或潜在冲突产生的,并
围绕劳动者期望获得的“自然”或习惯上的实际工资波动(因此被视为“公

13
对于斯密来说,“供给”和“需求”总是标量,而不是函数;因此,“劳动需求”是指特定时期内所需
的劳动数量(即劳动就业)。
14
一位受人尊敬的经济思想史学家确实在提到更多的古典经济学家时写道,“在一个依靠公共救济的
个人数量稳定徘徊在……人口的 10% 左右的时代……过剩劳动的普遍存在一定是理所当然的”(Blaug,
Ricardian Economics,1.1958, p. 75) (同上,第 179 页)
;以及“李嘉图假定了马克思式失业的存在” 。
,第一篇,第八章,第 24 段中的“就业机会不断减少”
另请参见斯密《国富论》 (1975, p. 63)
。济贫院是
可悲的准监狱,失业的穷人不得不以极低的工资生活和工作;它们的目的是减少流浪和乞讨。
20 第一章 古典或剩余方法

平”的工资15 ),因为它反映了最近资本家和工薪劳动者之间议价能力的平
均值;这种习惯上的“生存”工资是进一步谈判的起点,它保证了习惯上的、
被视为体面生活不可或缺的生活水平。对于后者而言,如果议价能力发生
变化,16 那么工资会与其习惯水平产生持久差异,从而导致习惯上的、“自
然”或“公平”实际工资本身的缓慢变化。失业并不一定会对工资产生下行
压力,除非它变得非常严重,然而即使如此它仍然是一种缓慢而非永久的下
行压力;只有在涉及重大政治变革的特殊情况下(例如,举一个更现代的例
子,在伴随着对工人抗议血腥镇压的右翼军事政变之后),才会观察到实际
工资更迅速、更剧烈的下降。

这种观点使得人们很自然地认为平均实际工资很难快速变化,并认为它
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生产成本,就像马的饲料一样。因此,人们在试图确定利
润率和地租率时将实际工资处理为给定的,并且在概念上将工资以外的收
入视为超出再生产必需品的剩余。工资不是在经济分析的外生意义上被给
定,而是在用力量去诠释的意义上被给定,这些力量允许人们将工资视为在
利润和租金之前被决定。稍后我们将看到马克思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1.13
节也将说明实际工资的古典归纳方法与利润率和自然相对价格(生产价格)
的演绎方法之间的重要区别。

15
历史证据证实,在工人的具体行为中,
“做一天公平的工作,得一天公平的工资”的概念非常重要(最
近的证据参见 Truman Bewley 的著作:Bewley T.F.(1999)
,《为什么经济衰退期间工资不会下降》
,马
萨诸塞州剑桥,哈佛大学出版社;Bewley,T.,
(2005)
,《公平、互惠和工资刚性》
,H.Gintis,S.Bowles,
R.Boyd,E.Fehr,《道德情感与物质利益》。《经济生活中的合作基础》,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我建
议,最能理解这些概念的作用和意义的办法是,将正常的实际工资水平视为在每个时期内的工薪劳动者和
雇主之间的停战或休战,这些停战或休战反映出持续的潜在或公开冲突。停战是一项通过暂停激烈战斗来
挽救冲突双方损失和痛苦的协议;条约必须得到遵守;遵守一项协议是“公平”的,换句话说,正确的行
为(记住,“公平”在其基本含义中并不意味着道德正义,它意味着尊重规则,并给予每个参与者应得的
待遇,如“公平竞争”或“公平决定”
);根据双方明确或默许签署的休战协议,公平的工资只是工人在正
确工作的情况下必须获得的工资;支付更少的工资将意味着违背停战协议,那么工人们也将不必遵守他们
的协议。因此我认为,公平的工资之所以是公平的,不是从反映由此产生的收入分配的某种社会正义的意
义上说,而是从与当前休战相对应的意义上讲,如果资本家不想重新爆发积极冲突,就必须支付公平的工
资。
16
要想将决定议价能力的因素更新到更现代的情况,可以从斯密的观察开始,这些观察不仅强调失业的
重要性,还强调任何一个阶级的内部团结、集体行动能力和国家机器的支持的重要性。然后,我们可以添
加随后的历史所揭示的内容,例如工会、扩大选举权、发现新的斗争形式(例如按章工作(为表示抗议而
拒绝做超出合同规定的工作);公司威胁向其他国家转移)、失业救济金、军事镇压、政治意识形态等等。
1.3 收入分配与工资 21

1.3.2 相对工资
到目前为止,我们谈论的劳动是同质的(homogeneous17 )
,它只有单一
的工资率。古典经济学家当然知道有不同种类的、工资率各不相同的劳动,
并讨论了是什么导致它们的工资率不同。同样地,这里有一个来自亚当・斯
密的主要参考意见。他认为:

根据我所观察到的情况来看,一方面能补偿某些职业的微薄货币
得利,另一方面又能抵消另一些职业的优厚货币得利的情况,总
共有五种。一、职业本身是否令人愉快;二、学习该职业的难易
程度、学费的多少;三、该职业有没有安定性;四、职业责任的
轻重;五、取得职业资格的可能性大小(《国富论》,第一篇,第
十章,第一节,第 1 段,中文翻译引自富强译本)。

尤其有趣的是第四种情况,斯密对此补充说:“有些东西,不能随便委
托给微不足道的人。因为信任,我们才把身体健康委托给了医生,把财产甚
至是生命和名誉委托给了律师。所以他们得到的报酬必须使他们能够保持
这重大托付所需要有的社会地位(《国富论》,第一篇,第十章,第 19 段,
中文翻译引自富强译本)”。(这些句子背后复杂的社会学观点仍有待结合进
微观经济学理论中。)
这些情况使得工资间的比率十分稳定,斯密还说,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
一般利润率间的差异:

从前面可知,投在不同用途上的劳动和存货18 ,会产生不同的工
资率和利润率的比例。这一比例,几乎不会受到社会的贫富、进
步状况的影响。虽然公共福利变革会影响一般工资率和利润率,
但它对所有资本的不同用途,归根到底会产生相同的影响。所以,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资本不同用途上的工资率和利润率的比
例,必然不会因为公共福利的变革而变动,反而会继续相同。
(《国
富论》,第一篇,第十章,最后一段,中文翻译引自富强译本。)

因此,斯密认为,在试图确定其他收入时,以及在分析影响总体工资水
平的力量的影响时,可以将相对工资率(工资率之间的“比例”)视为给定
的;类似的考虑也适用于相对利润率。
17
homogeneous 是正确的拼写(类似地,“heterogéneous”= 另一种),经常出现的“homògeneous”
则是错的,它错误模仿了“exogenous(外生)
、endogenous(内生)
”(= 来自外部、内部)的正确拼写。
18
记住,和之前一样,斯密所说的“存货”指的是资本。
22 第一章 古典或剩余方法

然后,为了确定企业的工资成本,可以根据相对工资率将异质劳动的数
量“还原”为单一类型的劳动数量。每当古典经济学家谈及同质劳动和工资
率时,他们都隐含地将异质劳动数量还原为基于给定相对工资的、不同数量
的同质劳动,而且这里的同质劳动通常是普通的、非熟练劳动的数量。
总之,存在异质劳动和不同工资率并不妨碍我们在试图决定地租和平
均利润率时将工资成本视为给定。

1.4 确定剩余的其它数据
1.4.1 产量
现在让我们简单看看古典经济学家是如何确定用于确定利润量和利润
率的其他所需条件的:产量(quantities produced)
、生产方法(production
methods)、地租率。
我们从产量开始。产出构成(这个问题在谷物经济的例子中没有出现)
中与消费构成相关的部分被解释为取决于消费习惯的历史发展;而资本品
生产的构成和规模被解释为取决于资本存量的再整合(reintegration of the
capital stock)以及社会积累倾向(society’s propensity to accumulate)的
技术需要;消费习惯和积累倾向都被认为是历史可变的,并取决于这一时期
的具体情况。总生产水平被认为取决于资本积累所达到的阶段,即以前剩余
分配给再投资而不是消费的份额;此外,稍后将对不接受萨伊定律的古典经
济学家(见下文第 1.9.2 节)以及波动和危机的决定因素进行更多讨论。
这些观点与后来的边际方法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古典经济学家没有劳动
需求曲线的概念,这个概念在实际工资和劳动就业之间建立起一种明确
(univocal)的联系,并且允许实际工资和劳动就业被同时确定,从而确定
总生产水平。19 例如,实际工资率的变化对消费构成、储蓄或就业的影响被
认为具有如此高的历史可变性,以至于可以提出一种不同的分析方法:第一
步,认为产量不变,进而研究实际工资变化对价格、地租和利润的影响;这
项研究是严格的分析演绎(见下文);然后,这项研究的结果可以用于更具
归纳性的分析的第二步,以尝试根据案例的具体情况估计对产量的可能影
响。20 因此,举例来说,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实际工资的上涨肯定会降低平均
19
我们将在第 3 章更好地看到,边际方法认为即使在资本存量没有增长的情况下较低的工资也会增加
对劳动的需求;在古典经济学家中这一概念并不存在,古典经济学分析认为就业的增加只能归因于资本积
累,参见本章关于李嘉图论机器的附录。
20
消费者选择的古典方法的归纳特征值得简要评论。我们将在第 3 章中看到,在边际/新古典方法中,可
1.4 确定剩余的其它数据 23

利润率(演绎的、肯定的结论)
,但其对产量的影响将根据历史情况来确定,
因为有时工资的适度上涨会导致工人消费品需求变大,进而刺激总生产和
就业,在其他时候,如果资本家认为这是工人具有社会力量的危险信号并且
可能危及到资本家阶级持续统治,那么这就可能会导致投资和就业受挫。

1.4.2 科技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采用的生产科技(production technology)取决于技
术进步所达到的阶段,以及正如我们在确定地租时所看到的对自然资源的
需求。为简单起见我先忽略地租。
技术进步所达到的阶段决定了每种商品的已知替代生产方法。实际工
资通过确定成本决定了这些替代方法的相对便利性,相对便利性又基于成
本最小化决定了所选择的生产方法;由于实际工资通常变化缓慢,所以古典
经济学家通常很少关注其变化如何影响被采用的生产方法。古典经济学家
非常重视劳动分工扩大的趋势,认为这也受到市场大小的影响。根据亚当・
斯密的说法:

出现了分工之后,同样数量的劳动者所完成的工作量,就能比过
去多得多。其原因有三点:第一,劳动者因为专业而掌握了技巧。
第二,免除了由一种工作转到员一种工作所带来的时间损失;第
三,随着简化和缩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一个人能够做原本需要
许多人才能完成的工作。(《国富论》,第一篇,第一章,第 5 段
[中文翻译来自富强译本])

与机器通常相关的不可分割性要求有一个最小的生产规模,这样才能
使某些创新有利可图,因此,市场的扩大有助于引入更现代的科技。
在相同商品的替代生产方法之间的如何做出选择,以及收入分配如何
影响这个选择,是古典方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尽管古典经济学家并不关注
这些问题;现代分析极大地澄清了这些问题,让我们从最简单的情形——谷
物经济——开始说明现代方法。
从收入分配变化中演绎导出的消费者需求构成变化对于该方法如何确定收入分配非常重要。在古典方法
中,收入分配的确定是完全不同的,古典经济学家对消费者选择如何随着相对价格变化而变化的一般性质
几乎没有兴趣;古典经济学家更关注的是消费者选择的内容的演变,例如,收入和闲暇(leisure)之间的
偏好随时间的演变、“必要消费”水平以及由此导致的贫困的含义的变化、示范效应的重要性、铁路(或
者现代的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等新产品的影响:与品味(taste)的不可逆变化有关的问题,需要用归纳的
历史方法进行研究。
24 第一章 古典或剩余方法

假设劳动同质且土地由于非常充足而免费。谷物经济中的生产方法
(production method)由劳动的技术系数(technical coefficient)aL(即生
产每单位谷物所需的劳动数量21 ),以及种子谷物(seed-corn)投入的技术
系数 ac(即生产每单位谷物所需的种子谷物数量)来表示。非常充足的土地
允许技术系数无需改变就能在更多的土地上扩大生产;因此,对于每种方法
来说,技术系数都被假设为与产量无关:即规模报酬不变(constant return
to scale)。22 设 z 表示实际工资率,即谷物的数量,根据古典经济学家的说
法,我们假设它被预先支付;则年初为了生产一单位谷物而作为种子和预付
工资的总资本为 (ac + zaL ) ,利润率由下式给出:

r = (1 − ac − zaL )/(ac + zaL )

如果 z 改变,则 r 也改变。如果 z 为零,则利润率为:

rM ax = (1 − ac )/ac

为使经济能够运行,上式必须是正的(ac < 1)
。满足 rM ax > 0 的经济被称
为可行的(viable)
,这显然是经济得以存在的必要条件。既然 ac < 1,那么
r = 0 时的工资率,即:
zM ax = (1 − ac )/aL

就是正的。并且,很容易看出:

dr/dz = −aL /(ac + zaL )2 < 0

在 z ̸= −ac /aL 时定义良好,因此,r(z) 对于 z ≥ 0 是单调递减且可逆的。


按照文献中的惯例,我用横坐标表示利润率、纵坐标表示工资率绘制了这个
函数,并将分析限制在非负象限上。实际上 r 可能是负的,但我把这种可能
性放在一边,因为严格来说它只能是暂时的,它阻碍了资本在资本主义经济
中的使用,而资本在资本主义经济下被用来获取利润:生产将停止。
z(r) 曲线向下倾斜且截距为正。它的导数:

dz/dr = −(ac + zaL )2 /aL < 0


21
这一劳动量是以时间单位(如工时)来衡量的,并假设劳动强度给定。如果劳动强度增加,那么获得给
定产品所需的劳动时间就会减少,aL 就会减少。给定劳动强度的隐含假设适用于整个章节。事实上,与
每日工资和每日劳动时长一样,劳动强度是工人和公司之间讨价还价的结果。因此,为使最初的分析尽可
能简单,劳动强度被给定。
22
这意味着如果所有投入都以相同的比例增加,那么产出也会以同样的比例增加。不同的方法意味着不
同的技术系数。当只知道一种方法时,就说有固定的技术系数(fixed technical coefficients)。
1.4 确定剩余的其它数据 25

的绝对值随 z 单调递增,因此 z(r) 是严格凸的。23


让我们将 z(r) 与工资在年底支付、或者说工资欠付(in arrears)
、后付
(post-factum)(如果一“年”指的是生产周期长度(在制造业里通常很短),
那么这个假设就更适合于大多数现代行业)时获得的曲线进行比较。那么预
付资本就不包括工资,利润率和工资率之间的关系——现在用 w 表示后付
实际工资率——就是:

r = (1 − ac − waL )/ac = (1/ac ) − 1 − w(aL /ac )


w = (1/aL ) − (1 + r)ac /aL
因此,w(r) 是一条斜率为 −ac /aL 的直线。其截距与工资预付时的相同。
现在,让我们比较两种情况下建立起“谷物价格 = 包括利润在内的谷
物生产成本”的方程,记住谷物是计价物,即谷物价格是 1。一单位谷物的
“包括利润的生产成本”是种子谷物成本加上工资加上预付资本的利润率 r。
我们分别获得:

1 = (1 + r)(ac + zaL )
1 = (1 + r)ac + waL

因此,z(r)(1 + r) = w(r)。
这意味着在正象限上 z(r) < w(r),且在横轴的截距处两条曲线重合,
参见图1.1。
我们现在可以比较两种不同方法的 z(r) 或 w(r) 曲线。一种方法完全有
可能比第二种方法具有更高的最高利润率和更低的最高工资率:第一种方
法比第二个方法具有更低的 ac 和足够大的 aL 就行了。这样一来,他们的
z(r) 和 w(r) 曲线都在正象限对于同一个 r 相交。对于任一实际工资,给定
工资预付或后付,资本家偏好产生更高 r 的方法,因此经济的工资-利润曲
线是这两条曲线的“外部”或东北包络线。(请注意,实际工资有一个取值
区间,在这个区间中哪种方法被偏好取决于工资是预付还是后付。)这两种
方法在两条曲线相交的 r 处可以共存。该分析可以很容易地扩展到两种以
上的替代生产方法。很可能有些方法从来都不被偏好,因为它的工资曲线完
全低于工资曲线的包络线。
23
在经济学中,一个连续函数 f (x) 是严格凸的,如果给定自变量任意两个值 x、x′ ,以及一个满足
0 < t < 1 的标量 t,我们有 f (tx + (1 − t)x′ ) < tf (x) + (1 − t)f (x′ );换句话说,对于函数的图像
表示而言,连接严格凸函数的图像上两点的线段,均位于图像上方(当然,端点除外)。
26 第一章 古典或剩余方法

图 1.1: 在谷物经济中,相交的两个替代生产方法的工资曲线。实曲线是两
个方法的 z(r) 曲线,虚直线是两个方法的 w(r) 曲线。两条 z(r) 曲线的交
点处与 w(r) 曲线的交点处竖直对齐。(证证看!)

图 1.2: 多商品经济的可能 w(r) 曲线


1.5 地租 27

总之,给定决定工资是预付还是后付的制度环境,即使在存在技术选择
的情况下,给定的实际工资也能明确决定利润率。在第 2 章和第 10 章中,
我们将把技术选择的研究扩展到更复杂的情形中。

1.5 地租
1.5.1 粗放型级差地租
在谷物经济的例子中,我们曾假设每英亩土地的租金率是统一的,这要
求土地的质量一样,并且已经得到了充分利用(这一点将在后文解释)。但
土地质量通常并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从地租的古典分析开始。我们
要呈现的是李嘉图的理论(他从马尔萨斯那里得到了这个理论,但更明确地
表述了它)。
谷物是唯一的产品。资本家租赁土地,并且每年向地主支付每英亩的后
付土地使用费。所有劳动者的实际工资率都相同且给定。实际工资被预付,
因此预付资本包括工资和种子谷物。每种类型的土地只有一种已知生产方
法(定义为每单位产出的种子谷物数量和劳动数量,以及每公顷或每英亩的
产量)。
让我们假设有两种类型的土地,较肥沃的 A 类土地和不太肥沃的 B 类
土地,且两种土地均被众多所有者割占。地主除了将土地出租给资本家耕种
外不会使用土地,无论地租多么低,他们都偏好以正的地租出租土地,而不
是闲置土地。因此,即使地租率如此之低,以至于实际上我们可以将其视为
零,所有 A 类土地和 B 类土地也都是可供出租的。此外,当地主无法出租
土地时,他们会用低于现行地租率的价格提供土地,以诱使资本家租用他的
而不是其他地主的土地;因此,竞争降低了每种土地的地租率,直到地租率
实际上(practically)为零,24 或者这类土地被充分利用。
如果这两种土地的地租率都为零,那么资本家只会需求能获得更高利
润率的土地,即每单位预付资本有更多剩余的土地。让 A 是这种土地。假
设最初谷物的生产如此之小,以至于资本家只需求但不需求全部的土地 A,
地主之间的竞争也导致其地租率趋于零。
24
当地租率真的为零时,地主似乎不会出租土地(除非闲置会使土地荒废)
。因此,我们应该将零地租的
情况解释为这实际上意味着非常低的地租率,它不完全为零,但非常接近于零,低于这一水平的话地主会
拒绝出租他们的土地,因为他们有必要获取一些最低地租来补偿他们签署合同、检查农民是否破坏土地等
方面的风险和麻烦,等等。我们所说的“实际上为零”是指地租为正,但低到可以忽略的程度;明白了这
一点,从现在起我们就忽略“实际上”这个词。
28 第一章 古典或剩余方法

现在想象一下,从这样一个初始情况开始,由于对谷物的需求增加,谷
物产量也开始增加,以至于达到了一个点,在这个点上土地 A 不再充足,并
且有必要使用土地 B 的一部分供给。只要部分土地 B 未被租赁,竞争就会
导致其地租率为零。但是,如果使用土地 A 的资本家不支付地租,那么使
用土地 B 的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润率就低于使用土地 A 的资本家。因此,他
们将需要为使用土地 A 支付正数地租率,只要这种地租率允许他们获得比
在无地租土地 B 上更高的利润率。为了不被解除租赁,使用土地 A 的资本
家必须接受支付这个地租率。通过竞争,土地 A 的地租率将上升到使土地
A 的利润率与无地租土地 B 的利润率相等的程度。
一个数值例可以说明这个道理。假设每年每英亩的预付资本数量(每
英亩的种子谷物加上工资25 )和每年每英亩生产的数量如下(箭头代表“生
产”):
A:5 → 9 每英亩
B:12 → 18 每英亩
如果两块土地的地租都为零,那么土地 A 的产出的利润率为 80%,土
地 B 的利润率为 50%。因此,土地 A 是首先被投入耕种的土地。
(请注意,
当所有地租为零时的盈利能力排序,即每单位被使用资本的增殖力排序,不
必与每英亩土地的肥力排序相对应:这里的土地 B 是每英亩产量更大、剩
余更多的土地。)当生产的扩大使土地 B 开始被耕种时,竞争导致土地 A
上出现地租并且升高,直到将土地 A 上的利润率降至 50%。这意味着土地
A 上每英亩的利润必须是 2.5,并且其每英亩地租率必须是 1.5。
假设生产的进一步扩张也使土地 B 被全部耕种,并且需要追加利用第
三类土地 C 的一部分,而且,当不向土地 C 支付地租时,其利润率低于
50%,比如说:
C:10 → 12
零地租时土地 C 的利润率为 20%。那么,竞争将使土地 A 和 B 的利
润率降至 20%。达到这一结果的每英亩地租在土地 A 上为 3,在土地 B 上
为 3.6。注意,土地 B 上每英亩地租率较高:盈利能力排序虽然与每单位资
本的地租排序一致,但不一定与每英亩地租或可出租性的排序一致,可出租
性也取决于每英亩土地的肥力。
正数地租率的存在源于在没有地租的情况下,不同土地上可获得的利

25
在这个例子中,哪部分预付资本是种子谷物,哪部分是预付工资并不重要。谷物的计量单位,例如说,
可以是吨。
1.5 地租 29

润率的差异:这就是为什么这些地租被称为级差地租(differential rent)
。由
于它们是随着耕种扩展到利润率越来越低的土地而产生的,由此产生的地
租被称为粗放型级差地租(extensive differential rents)。
注意这个理论的一个重要结果。除了最后一块投入耕种的土地刚刚得
到充分利用并且很快又将有一块土地投入耕种的过渡时期之外,总有一类
土地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其地租率为零。26 在这块土地上,产品的供给
价格(supply price)(生产所需数量所必需的产出价格)不包括地租;正
如古典经济学家过去常说的那样,地租不计入价格。完成脚注中的练习,以
充分理解这一陈述的含义。27 给定工资率,利润在无地租土地上就作为一个
余数被确定。只要无地租土地不变,就可以在不考虑地租的情况下研究实际
工资率或技术进步对利润率的影响。
只要有一块无地租土地不随着生产量的变化而变化,也不随着收入分
配的变化或技术进步导致的生产方法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这块土地是已知
的,就可以分析价格和技术选择对收入分配的依赖关系,同时完全忽略土地
和地租。这非常方便,因为人们可以依赖于无替代定理(non-substitution
theorem)
,该定理指出:
“给定利润率或实际工资,如果没有稀缺的自然资
源和联合生产,那么长期价格和另一个分配变量与产量无关,它们只取决于
技术系数,其由独立于需求构成的成本最小化给定或确定”。如果事实上存
在地租,但存在给定的无地租土地,那么无替代定理是局部有效的(locally
valid)
,也就是说,只要产量或生产方法的变化不需要改变无地租土地,无
替代定理就有效。

1.5.2 集约型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的产生还有另一个原因。让我们再次假设有一种土地得到充
分利用,其地租开始上涨。在这片土地上生产谷物可能还有一种不同的方
法,当地租为零时它的利润率会更低,所以当时还没有使用这种方法,但这
种方法的每英亩产量比第一种方法更高,因此,当地租率上升时,第二种方
26
文中提到的过渡期类似于产品向新的长期价格过渡的时期,后者与发现以较低成本生产产品的方法有
关。经济理论无法描述这些转变的细节,这些转变取决于无数偶然因素,但经济理论可以描述一些重要的
事情:变化的方向和经济趋向的情形。
27
当然,这种说法针对的是计价物以外的商品,计价物价格根据定义为 1。为了理解它的含义,作为一
项练习,我们将推理应用于另一种商品,比如土豆,可以在土地 A、B、C 上生产,具有指定的技术系数
(谷物数量),现在具有等于 20% 的给定利润率(由谷物生产决定)。谷物的价格是 1。将土豆价格确定
为保证无地租土地 r=20% 的最低价格。证明在这种情况下,土豆的供给价格随着种植范围扩大到土地 B
和 C 而上涨,并决定每英亩租金的变化。
30 第一章 古典或剩余方法

法的利润率下降速度比第一种慢。之后会发生的情况是,在仍然为正的利润
率下,地租率达到使这两种生产方法的利润率相等的值;进而它们会被同时
使用,由于第二种方法的每英亩产量比第一种方法更高,因此使用这种方法
耕种的土地部分的逐渐扩大,和使用第一种方法耕种的部分的相应缩小,将
确保谷物产量的逐渐提升以达到所需数量。在这种情况下,地租可使同一土
地上的两种不同方法有同样的盈利能力;第二种方法更集中地(intensively)
利用土地,即通过在单位土地上投入更多的资本来生产更多的谷物;这种地
租被称为集约型级差地租(intensive differential rent)。
让我们来举例说明一下。现在只有一种类型的土地,A 和 B 代表上面
两种不同的生产方法。和以前一样,假设工资被预付且给定,并与种子加起
来以得到每英亩的预付谷物总资本,相应的每英亩产量为:
A: 5 → 9.
B: 12 → 18.
这些数字与前面的例子相同,但现在它们指的是同一类土地上每英亩
的两种不同生产方法。当地租为零时,方法 A 的利润率为 80%,方法 B 为
50%,因此资本家采用方法 A。假设谷物需求增加,直到所有土地都被利用
但仍不足以满足需求。资本家争夺土地,正的地租产生并开始上涨。对于每
单位产品使用更多土地的方法,即方法 A,地租率的上升导致利润率下降得
更快。
设 rA 和 rB 是用这两种方法获得的利润率,设 β 表示年底支付的每英
亩租金率。如果 β 被给定,那么由两种方法确定的利润率通常会有所不同,
它们由以下公式确定:

5(1 + rA ) + β = 9
12(1 + rB ) + β = 18

因此,如果 β = 1,则 rA = 3/5 = 60%,rB = 5/12 ≈ 42%;如果 β = 2,


则 rA = 2/5 = 40%,rB = 1/3 ≈ 33%。当 β 的解使得 rA = rB 时,两种方
法的盈利能力相等;所以解是:

β = 18/7; rA = rB = 2/7 ≈ 28.6%.

如果 β 大于 18/7,rB 大于 rA ,则方法 B 利润更高,并开始取代方法 A;


如果 β 小于 18/7,则相反情况会发生。这意味着竞争将确保 β 趋向 18/7,
正如我现在所说明的那样。
1.5 地租 31

我们现在必须将谷物需求视为参数之一,且谷物只是更大经济体的产
品之一。由于对谷物的需求来自于更大的经济体,因此从谷物产业的角度来
看它可被视为是给定的。假设没有其他产品与谷物争夺土地使用权。假如一
开始时 β = 18/7,谷物产出等于需求;然后出于某种原因谷物需求升高了。
这令谷物价格上涨,从而在最初不变的地租率下令谷物生产的利润率上涨,
因此谷物生产的投资增加,从而增强了对土地的竞争,β 增加;结果是,我
们以减少对方法 A 的使用为代价,增加了对方法 B 的使用,并且谷物产量
增加直到满足新的更大需求。
随着谷物需求的扩大,方法 B 逐渐取代方法 A,而地租率和利润率不
变。当方法 B 完全取代方法 A 时,谷物产量就无法进一步增加,除非有第
三种方法,这种方法当 β = 18/7 时它的利润率低于 r = 2/7,但每英亩产
量更高,从而地租率的提高使其与方法 B 有着相同的盈利能力,且此时利
润率仍然为正。例如:
C: 16 → 23.
读者可以检查一下,当 β = 3,r = 25% 时,方法 B 和 C 利润率一样,
而当 β = 18/7 时,方法 C 的利润率低于 2/7。
导致方法 B 与 A 利润率相等的同一过程现在将导致 r 下降至 25%,β
上升至 3,以使方法 B 和 C 具备相同的盈利能力,从而允许通过逐渐扩大
方法 C 的使用和减少方法 B 的使用来进一步扩大生产。方法 A 不再存在:
在集约型级差地租的情形中,每次只有两种生产方法共存。
我们第一次介绍谷物经济时假设质量一致的土地有统一地租率,集约
型级差地租是这一假设的合理理由:条件是这类土地必须被充分利用。随着
产量的增加,方法 C 最终在整片土地上被使用,然后,当生产扩展到另一
块土地时,这片土地的地租将作为粗放型级差地租被确定。
当然,有可能同时存在粗放型和集约型级差地租。谷物生产的逐步扩大
将使用新的土地,或在已经充分利用的土地上使用新的方法,这取决于哪
种方法使得利润率下降得更小。但是,由于在每一块土地上,可使两种过程
(原文为 process,指的应该是生产方法——译者注)共存的利润率都被良好
确定(它们是孤立的值,而不是区间),因此,除了偶然情况28 或过渡时期,
只会有一种土地同时存在两种方法且存在集约型级差地租,并且这必是最
后一块被投入耕种的土地。
可不可以说集约型地租也“不计入价格”?这似乎不行,因为这片土地
28
也就是说,两种过程的共存需要在两种不同类型的充分利用的土地上有着完全相同的利润率。
32 第一章 古典或剩余方法

上的所有生产者都要支付地租。但事实上,如果有以下理由,仍然有可能认
。以方法 B 和
为地租没有计入到最后一单位谷物的“包括利润的生产成本”
C 共存的情况为例。考虑“级差方法(differential method)”,即如果方法
C 在一英亩土地上取代方法 B,则级差方法代表资本(种子加工资)的增加
值和产量的增加值。即:
D: 4 → 5.
请注意,如果这是一种不支付地租的、适用于每英亩土地上的独立方
法,它将有 rD = 25% 的利润率,而这正是占据统治地位的利润率。假设
总土地面积为 x + y 英亩,方法 B 用于 x 英亩,方法 C 用于剩余的 y 英
亩,所有 x + y 英亩的集约型级差地租都是 β/英亩。考虑一个将方法 C 从
y − 1 英亩扩展到 y 英亩的农民,她在一英亩土地上用 C 代替方法 B。她支
付的地租和以前一样,所以就好像在那英亩土地上,除了像以前一样使用方
法 B 之外,她现在在方法 B 的基础上额外使用了无地租方法 D。所以我们
可以想象这个生产者在所有 x + y 英亩的可用土地上使用了方法 B,然后在
y 英亩土地上又添用了无地租方法。我们甚至可以想象成这个生产者拥有两
块面积为 x + y 英亩的可使用土地,一块要求使用方法 B 的一等土地,和另
一块可使用方法 D 的次等土地。然后,当方法 D 用于未充分利用的次等土
地,因此没有赚取地租时,地租率 β 可以被视为一类土地赚取的粗放型级
差地租率。通过这种直观表示可以看出,所有地租都是粗放型级差地租,无
地租方法 D 可以被视为确定了谷物的不含地租的供给价格。因此,即使有
集约型级差地租,也可以设想谷物由两种不同方法生产,其中一种方法——
即级差方法——不支付地租,并以此论述到,即使有集约型级差地租,“地
租也不会进入价格”。29
根据这种地租理论,除了在临时的过渡期间外,总是存在无地租土地或
无地租的级差方法。因此,产量的适度变化不需要改变地租率,因为使用的
土地和方法保持不变,变化的只是无地租土地的种植程度,或者是在有集约
型级差地租的土地上采用的两种方法之间的比例。所以,当研究问题时,如
果可以假定产量变化不太重要,我们可以认为无地租生产方法没被改变。
必须补充的是,卡尔・马克思在地租问题上并没有追随李嘉图,他认为
还有一种地租,它不是级差地租,而是绝对地租(absolute rent)
,因为土地
所有者能够仅是因为别人利用他们的土地而索要一份收入,所以不存在没
有地租的土地。但是,马克思关于这个问题以及关于地租理论的一般手稿,

29
读者可以将注 25 中的土豆练习应用于这种情况。
1.6 利润率和相对价格 33

都是非常临时且混乱的,现代学者相当一致的共识认为,这些手稿即使不是
明显错误,也没有说服力。因此,我在地租理论上跳过了马克思。

1.6 利润率和相对价格
在谷物经济中,产品和资本在物理上是同质的;利润率被确定为物理上
同质的量之间的比值。相反,现实经济有多种产品,相对价格是决定预付资
本利润率或回报率所必需的。如果资本家使用资本生产商品,那么利润率
是:
(产品价值减去所用资本损失的价值)
r= (使用的资本的价值)

除非产品是同质的,否则如果产品价格相对于用作资本的商品的价格发生
变化,那么该比值就会发生变化。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了这一点。假设 1 吨
苹果,每吨价格为 p2 ,在年底产出,它们在无地租土地上的生产使用了 a 个
单位的种子谷物和年初支付的 L 个单位的劳动,劳动的谷物工资为 w。假
设谷物,即商品 1,是计价物,则 p1 = 1。预付资本的价值为 a + wL,并
在年底前全部用完,因此到年底时资本消耗等于预付资本,30 苹果生产的利
润率由下式给出:
r = [p2 − (a + wL)]/(a + wL).

我们所解释的关于工资和生产方法的决定因素允许我们给定 a,L 和 w。尽


管如此,我们有一个方程,它包含两个变量,r 和 p2 。瓦尔拉斯认为,任何
产品价格都会出现这个问题,他指责李嘉图试图用一个方程来确定两个变
量,因此李嘉图没有一个可令人接受的价格决定理论。真的是这样吗?我们
能克服这种明显的不确定性吗?
首先,让我们弄清楚我们现在所说的价格是什么:亚当・斯密称之为自
然价格(natural prices)的产品价格是一种假想产品价格,它源于竞争使
所有行业的工资率、地租率和利润率趋于一致。亚当・斯密区分了市场价格
(market price)和自然价格。市场价格是指受暂时和偶然情况影响下的每天
实际观察到的价格(同种商品的价格甚至在每个时间点通常不统一,所以说
一种商品的“市场价格”已经预先假定了某种平均值)。自然价格是一个理
论概念:这种价格吸引着市场价格,市场价格在每次偏离后都会不断回归。
30
在生产周期结束时完全用完的预付资本称为流动资本(circulating capital)
。对于耐用或固定资本,
生产周期结束时的价值损失通常只是其价值的一部分,称为折旧(depreciation)
。在这里,所有预付资
本都是流动资本,因为种子消失了,资本家也失去了他支付过的工资。
34 第一章 古典或剩余方法

这是因为这些自然价格允许在给定情况下按照正常比率支付所用土地的地
租、雇佣劳动的工资、以及以正常利润率从预付资本中赚取利润,斯密把这
个比率称为自然比率。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高于其自然水平,那么三种比率
(工资率、地租率或利润率)中至少有一种高于其自然比率,从而吸引更多
的生产者进入该行业,因为通过按自然价格支付工资和地租,生产者获得的
利润率高于其他地方。但是,商品产量的增加和供应商之间竞争的加剧往往
会降低其市场价格,因此市场价格趋于自然水平。相反,对于低于自然水平
的价格:产量下降,这往往会提高其市场价格。自然价格也可以称为生产价
格(prices of production)(马克思喜欢这么称呼它们)。
如今,它们也被称为长期正常价格(long-period normal prices)
。学
过一些经济学的读者会发现,她/他已经熟悉了这个概念,因为在局部均衡
框架中,当我们用自由进入的竞争条件研究市场趋势时,任何经济学教科书
都会引入这个概念,根据边际主义/新古典主义对利润的定义,产品价格是
等于最低平均成本的长期价格,于是“利润”为零。31 但有两个观察是恰当
的。
首先,在这些局部均衡的马歇尔主义分析中,市场价格有趋向于长期价
格的趋势,且长期价格等于最低平均成本。这个趋势的研究是基于给定的投
,或者说是基于我更喜欢的叫法——给定的投入租金(rental)32 ,
入“价格”
来进行的。但是,一旦资本品被纳入到所讨论的产品的投入中,必须承认这
样的趋势,会根据相同的数量级以相同的速度,同时适用于资本品价格。因
此,除非资本品价格本身就等于最低平均成本,否则不能假设其被给定。现
在,许多资本品直接或间接地是其自身投入的投入:例如,铁的生产需要铁
制造的机器。那么,在确定铁的价格之前,不能确定铁的最低平均成本,因
为它的一些投入的最低平均成本取决于铁的价格。因此,在给定所有投入品

31
边际主义理论将利润定义为支付所有成本后的剩余收入,成本包括所用资本的利息(风险补偿津贴的
总额(gross of a risk-compensating allowance)
)。古典经济学家没有将利息包括在从收入中减去以获得
利润的成本中,其中“利润”一词有不同的含义:“利润”是指支付除利息外的所有成本后的收入。古典
主义者的利润率就是今天所说的所用资本价值的回报率。边际主义意义上的“利润”为零的趋势被古典经
济学家表达为利润刚好足以支付正常成本加上预付资本的利息率再加上风险津贴的趋势。如果为了简单起
见,我们忽略了风险津贴,零新古典利润意味着古典利润率等于利率。为了避免歧义,必要时将通过“超
额利润”一词传达新古典主义的含义。刚接触经济学的读者应该在学习完第 5 章后再回到这段和接下来
的两段。
32
一种生产要素的租金(或租金率)是其单位时间内的服务价格:地租是一英亩土地的租金,劳动租金
是一单位劳动的工资,资本品的租金是每个时期内该资本品的一单位出租后可获取的租金。如此使用这一
术语就不会承担将支付价格(例如购买一块土地产权花费的钱)与在特定一段时间内为使用该土地所支付
的费用(租金)相混淆的风险。正是后一种价格,即土地服务的价格,进入到商品生产成本中。
1.6 利润率和相对价格 35

价格的情况下,马歇尔主义的长期价格决定理论,即长期价格取决于最低平
均成本,只对价格不进入其投入品生产成本的商品(纯消费品)是合理的;
产品长期价格的普遍一致确定需要各种资本品长期价格的同时确定33 ,且这
些资本品是那些直接或间接地进入到该产品的生产的资本品。而这些资本
品的价格,可能又取决于该产品的价格。因此,局部均衡分析通常不足以解
释产品的长期正常价格。我们似乎在这里再次发现了瓦尔拉斯所批评的不
确定性。我们需要一个理论来证明上述同时决定是可能的,以及在什么条件
下是可能的。
其次,这些长期价格不仅必须足以支付投入成本和劳动力工资,而且还
必须产生统一的利润率或回报率,或者说,在忽略了风险的情况下预付资本
的利率。34 标准微观经济学中通常描述企业成本的方式掩盖了长期价格必须
支付的成本的组成部分。总成本通常在标准微观经济学中定义为:

C = v 1 x1 + · · · + vn xn , (1.1)

其中 C 是总成本,vi 是第 i 个“生产要素”
(边际理论中用于表示生产投入
,xi 是第 i 个生产要素(服务)的使用量。35 成
的术语)的租金(服务价格)
本中没有出现利率或资本回报率;但它并非不存在;它之所以没有明确出
现,只是因为要素支付被隐含地假定与从产出销量中获得收入的时刻相同。
因此,考虑通过种子谷物和劳动生产谷物,这两种要素都在年初支付,而产
品在年底销售。设 x1 为表达式(1.1)中的种子谷物,x2 为劳动。假设利率
,年初支付的货币
i = 20%(等于回报率或古典利润率,因为风险可以忽略)
工资率 w = 100,年初购买的种子谷物的货币价格等于 10。如果公司在年
底支付种子谷物和劳动的费用,例如支付给在年初预先垫付了种子谷物和
工资的中间人,并且中间人此后必须对这笔资本垫付收取 20%的利息,那
么用等式(1.1)中成本的标准表示来表示的种子谷物和劳动的单位成本将
33
成立新公司所需的时间有时可能是一年甚至更长;如果企业需要时间来确保需求持续大于供给,那么
进入过程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在这样的时间跨度内,所有资本品的相对数量都可能发生重大变化,因此
必须认为有时间进行调整,使其价格和租金处于其自然或长期值。
34
如果投资是无风险的,那么理想情况下,贷款人将能够要求贷款利率等于借款人将从投资中获得的利
润率或回报率。这是为了简单起见我通常会做出的假设。古典经济学家和边际主义经济学家都承认,被
企业计入到成本的利率高于安全贷款的市场利率,这一差异是必要的,以支付创业活动的“风险和麻烦”
——这是亚当・斯密的表述。因此,边际意义上的利润在长期内实际上并不趋于零,而是达到支付“风险
和麻烦”的水平;而古典经济学的利润率往往不与利率相等,而是必须比利率增加一个百分比以支付“风
险和麻烦”。但我通常会忽略这种复杂性和风险。
35
虽然“一个要素的使用量”是不合理的,但这种说法很常见,尽管它的意思是其服务的数量,还是需
要指明这个量的规格和该计量单位所指的时间单位。因此,当一个人说雇佣的劳动数量是 x 时,他的意
思是公司每期雇佣 x 个劳动时间单位(这意味着有多少工人取决于每个工人每期工作的劳动时间)。
36 第一章 古典或剩余方法

会是:v1 = 12,v2 = 120。因此,在通常的企业成本规定中没有列明预付资


本的利率或回报率,并不意味着它不存在。通常(新古典主义)教科书对利
润的定义是指“收入超过成本的部分,包括与获得收入时有关的所有预付成
本的利率”。因此,当主流微观经济学教导说,在长期内产品价格趋于等于
平均成本,利润趋于为零时,一个古典经济学家会如此表达同样的观点——
长期价格往往会使资本的利润率等于利率。
那么,让我们看看如何克服马歇尔主义长期价格确定的不足之处。
考虑两种商品,谷物(商品 1)和铁(商品 2)
,这两种商品都是以谷物、
铁和劳动作为投入,以给定的生产方法在为期一年的生产周期中生产的。谷
物和铁在用作资本品时都是流动资本,在一次使用中被完全消耗掉。它们被
称为生产资料(means of production)
,以区别于那些实际上不是用作投
入,而是作为工资品计入成本的谷物和铁。在关于长期价格(生产价格)的
现代文献中,通常用符号 x 表示产量,所以忘记上面使用 x1 , . . . , xn 来表示
投入量的做法,现在设 x1 , x2 是谷物和铁的产量;生产方法由技术系数 aij
描述,其中 i = 1, 2, L 表示投入,而 j = 1, 2 表示产出。36 我们可以将这些
生产方法表示如下,其中 ∗ 代表“与……一起”,而 → 代表“生产出”:

a11 ∗ a21 ∗ aL1 → 1 单位商品 1


a12 ∗ a22 ∗ aL2 → 1 单位商品 2

劳动技术系数是以每单位产出使用的的劳动年数来计量的。37 所有投入和所
有产品都可完全细分38 ;如果所有的投入都以相同的比例变化,那么产出也
以相同的比例变化(规模报酬不变)。当然,技术系数表示每单位产出所需
的最低投入数量:企业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尽量不使用超过必要
的投入。
土地过剩,因此是免费的,或者我们将这些生产方法解释为无地租土地
上的生产方法或无地租的级差方法。
自然价格必须足以支付工资成本和生产资料成本,此外还必须包括两
个行业相同的利润率(我们在这里忽略了亚当・斯密承认的可以决定利润率
持续差异的因素)
。设 p1 为谷物价格,p2 为铁价格,w 为工资率,即(列)
36
必须提醒读者,其他经济学家(例如基本参考著作,Kurz and Salvadori, 1995)定义 aij 为每单位
产出 i 使用的投入 j 的数量,这与这里采用的惯例相反。
37
当然,按劳动年数计量劳动要假设给定一年中的平均劳动小时数,并给定劳动强度和熟练度。
38
这一假设意味着最小的单位要足够小,以至于可以忽略不可细分性。例如,汽车不可完全细分,但如
果一家公司每年生产 10000 辆同类型的汽车,那么产量的一个单位变动只占总产量的百分之一,这只是
总产量的一小部分,因此为了研究成本如何随产量变化等问题,将产量视为连续变量是合理的。
1.6 利润率和相对价格 37

向量 z = (z1 , z2 )T 表示的实物工资篮子的价值,r 为利润率。39 那么,如果


工资是预付的,那么自然价格必须满足:

p1 = (1 + r)(a11 p1 + a21 p2 + waL1 ) (1.2)


p2 = (1 + r)(a12 p1 + a22 p2 + waL2 ) (1.3)
w = p 1 z1 + p 2 z2 . (1.4)
p1 =1. (1.5)

最后一个方程表明谷物被选为计价物(numéraire)
,或者说,价值尺度(mea-
sure of value)
。如果没有这个方程,方程组是不定的,因为如果 (p1 , p2 , w, r)
是一个解,那么,对于任何 t > 0,(tp1 , tp2 , tw, r) 也是一个解,读者可以很
容易检查这一点;方程组只能确定 p1 ,p2 和 w 之间的比值。
这里有一个方程组,四个方程中有四个变量。第 2 章将证明,暂时扔掉
方程 (1.4),并考虑以计价物计量的 w,如果存在 w 的取值范围,使得 r 为
正数(在这种情况下,经济能够产生剩余,并且被认为是可行的(viable)
),
那么如果 w 在该范围内增加,则 r 就会减少,并且对于该范围内每个 w,
价格是唯一确定的且都是正的。因此,要确定自然价格,需要的是:

• 加入方程 (1.4),(在 r 不为负的范围内)假定工资可购买什么,或者:

• 给定的利润率,例如由给定的利率(忽略要求回报率大于利率以覆盖
风险的因素)和竞争带来的趋势决定,这里的趋势指如果价格允许该
行业的生产商获得大于利率的回报率,则竞争倾向于使生产商通过降
低产品价格来削弱竞争对手。

这里我们关注的是古典经济学家,他们采用了给定的实际工资,所以我
们添加了方程 (1.4)。或者,我们可以固定 w 为一给定的正标量来代替该方
程,那么方程 (1.5) 将意味着我们用计价物固定实际工资,即用货币工资可
以买多少单位的谷物。
结果表明,如果给定实际工资,无论是用物理量表示的向量还是用计价
物表示的数量,并且 r ≥ 0,当同时考虑价格 = 自然价格的所有条件时,之
前在研究苹果价格时似乎出现的不确定性实际上并不存在。给定的实际工
资和给定的生产方法确实确定了产品的自然价格和利润率。
我们可以通过将方程 (1.2) 和 (1.3) 中的 w 替换为方程 (1.4) 的右侧,
来深入了解方程组的数学性质。如果我们将 r 视为给定的参数,则这两个
39
注意:上标的 T 表示转置,而不是 T 次幂。在本书中,价格向量通常是行向量,数量向量是列向量。
38 第一章 古典或剩余方法

方程对于两个价格是线性齐次的:

[1 − (1 + r)(z1 aL1 + a11 )]p1 − (1 + r)(z2 aL1 + a21 )p2 = 0 (1.6)


−(1 + r)(z1 aL2 + a12 )p1 + [1 − (1 + r)(z2 aL2 + a22 )]p2 = 0. (1.7)

现在,众所周知,变量数等于方程数的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仅确定变
量的相对值),当且仅当系数矩阵的行列式为零。因此,进入这些系数的利
润率是由必须使该行列式为零的条件决定的。在目前的情况下,这个条件产
生了一个二次方程,它确定了两个解 r1 , r2 ,它们可能是复数,但可以证明
(见下一章)
,如果经济能够产生剩余,那么这两个值中只有一个为实数且有
经济意义,因为这与价格是正实数有关。请注意,价格没有进入行列式的系
数中,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利润率是在相对产品价格之前确定的。这证实了李
嘉图和马克思的某种直觉,尽管他们无法在一般情况下严格证明这一点:利
润率取决于生产体系的物理特性,必须有一种方法来确定利润率,而不需要
同时确定相对价格,这与方程 (1.2) − (1.3) 好像所暗示的相反。(另一种在
确定相对价格之前确定利润率的方法可以给出一个很好的经济学解释,这
个解释基于斯拉法的标准商品(standard commodity)概念,稍后将对此进
行说明。)
可以立即将这一结论一般化到两个以上行业。每额外加入一种商品,都
有一个额外变量,即这种新商品的价格,但也有一个额外方程,将其自然
价格确定为等于包括统一利润率的成本。所以方程的数量仍然等于变量的
数量。如果经济生产 n 种不同的商品,只要知道技术系数 aij 和表示平
均实物工资篮子(或者说只要是任何一个固定住实际工资的篮子)的向量
(z1 , . . . , zn )T40 ,就足够了,并且可以为每个第 i 个价格写出以下方程:

pi = (1+r)[a1i p1 +a2i p2 +· · ·+ani pn +(z1 p1 +z2 p2 +· · ·+zn pn )aLi ], i = 1, . . . , n.


(1.8)
对于 n 种商品,我们获得一个有 n + 1 个变量 p1 , . . . , pn , r,由 n 个价
格方程组成的方程组,该方程组将确定相对价格和利润率;选择一个计价物
将固定价格。
我们还可以假设 w 是后付的,这只意味着在每个商品 i 的价格方程中,
waLi 一项不乘以 (1 + r)。方程的数量仍然等于变量的数量,该数学问题的
性质本质上保持不变。
40
一旦实际工资率被固定成某种商品或复合商品篮子,那么相对价格和利润率就与工资在实际上如何被
花出去无关。
1.7 谷物模型、奢侈品和递减的 w(r) 函数 39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为了确定利润率和正常价格,古典方法中视为给定
的量确实允许它们被确定。必须补充的是,如果土地不是免费的,则没有出
现在方程 (1.2) − 1.8) 中的产量实际上是隐含存在的,因为其中出现的谷物
行业技术系数是无地租土地或无地租的级差方法的技术系数,它们的确定
需要确定无地租土地或无地租的级差方法,而这需要被给定的产量(以及这
几种类型的土地的可用数量和每种类型的生产方法)。我们将在第 10 章讨
论更复杂的分析,这些分析包括地租,但在非常简单的谷物经济之外是有效
的。

1.7 谷物模型、奢侈品和递减的 w(r) 函数


在第 2 章和第 10 章更严格地研究 n 种商品的自然价格或生产价格的方
程组之前,指出方程组的两个含义是有用的,而且即使是在简单的谷物-铁
经济中也可以说明这两个含义。
假设在方程 (1.2) − (1.5) 中系数 a21 和 z2 为零。也就是说,谷物的生产
仅仅需要谷物作为其生产资料和实际工资。那么我们就有了所谓的“谷物模
型(corn model)
”,即一个行业(这里是谷物行业,相当于前面讨论的谷物
经济)只将其产品作为投入,且产品既作为生产资料,也作为实际工资,因
此利润率是一个物料比率(material ratio)
,利润和预付资本在物理上同质。
41
显然,利润率是由这个行业决定的:铁行业只能调整其产品的价格,以产
生相同的利润率。如果这两个行业的利润率不相同,投资将以更大的比例流
向利润率较高的行业,但谷物行业的利润率不会改变,会发生改变的是铁行
业的生产,进而是铁的价格,直到铁的利润率与谷物的利润率相等。铁的生
产条件对利润率没有影响,铁的价格是被动的;例如,如果技术进步降低了
铁行业的一些技术系数,那么利润率不受影响,所发生的只是铁的价格相对
于谷物的价格下降。
既不进入固定实际工资的商品篮子,也不进入直接或间接生产该篮子
商品的行业的投入的商品,被称为奢侈品(luxury good)
。如果 a21 和 z2
都为零,那么铁是谷物-铁经济中的奢侈品;如果这两个系数中只有一个为
零,则铁不是谷物-铁经济中的奢侈品。
“直接或间接”是指一个行业间接参
与到工资品的生产,如果这个行业不生产工资篮子中的任何商品,而是为生
41
“谷物模型”是一种有多个行业的经济,其中谷物行业只使用谷物作为投入。谷物经济(corn economy)
是一种只生产谷物的经济。
40 第一章 古典或剩余方法

产这些商品的一个行业(或间接生产这些产品的一个行业)提供投入。如果
a21 > 0 且 z2 = 0,则铁行业间接参与到生产工资品(即谷物)之中。
在给定实际工资的情况下,利润率仅由直接或间接生产固定实际工资
的商品篮子的行业的自然价格方程组决定;这些行业被称为工资行业(the
wage industries)。其他行业生产奢侈品。奢侈品的价格可以在确定利
润率和工资行业产品价格后的第二阶段确定。因此,如果在谷物-铁经济中
a21 > 0, z2 = 0,并且方程 (1.2) − (1.5) 没有变化,且我们添加了生产钻石
的第三个行业(商品 3),其价格方程为:

p3 = (1 + r)(a13 p1 + a23 p2 + waL3 ), (1.9)

那么,这个方程最初可以被放到一边,因为 p3 不进入任何其他的方程;
p3 是在求解其他方程后确定的,其他方程解出 p1 , p2 , w, r 代入方程 (1.9)。
钻石行业不是工资行业,而铁行业是。
现在让我们用一种简单的方式来证明,如果 r 上升,实际工资就会下
降,马克思坚持认为这一点证明了资本家和工薪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冲突。重
写方程 (1.2) − (1.3),使其右侧的工资支付被分离开来:

p1 = (1 + r)waL1 + (1 + r)(p1 a11 + p2 a21 ) (1.10)


p2 = (1 + r)waL2 + (1 + r)(p1 a12 + p2 a22 ) (1.11)

让我们用方程 (1.10) − (1.11) 的相应右侧替换掉 p1 和 p2 ,代入方程 (1.10)


右侧的第二项。我们得到:

p1 = (1 + r)waL1 + (1 + r){[(1 + r)waL1 + (1 + r)(p1 a11 + p2 a21 )]a11


+ [(1 + r)waL2 + (1 + r)(p1 a12 + p2 a22 )]a21 }
= (1 + r)waL1 + (1 + r)2 w(aL1 a11 + aL2 a21 )
+ (1 + r)2 [p1 (a211 + a12 a21 ) + p2 (a21 a11 + a21 a22 )]. (1.12)

这将商品 1 的生产成本表示为支付给直接劳动的工资及其利息(因为
是预付的),加上支付给直接生产资料生产中雇佣劳动的工资及复利(因为
在产出前两个时期支付)
,加上 p1 和 p2 再次出现的残差(右侧第三项)
。将
p1 和 p2 替换为方程 (1.10) − (1.11) 的相应右侧,我们可以将商品 1 的生产
成本表示为支付给越来越少的劳动的工资的无穷级数,这些劳动用于生产直
接生产资料、生产直接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这些生产直接生产资料的
1.7 谷物模型、奢侈品和递减的 w(r) 函数 41

生产资料所用的生产资料,以至无穷,每项支付的工资乘以 (1 + r)n ,其中 n


表示该工资在往前第几个时期被支付。如果我们用 L−1 , L−2 , . . . , L−t 等表
示这些“有时期的”的劳动数量(例如,L−1 = aL1 , L−2 = aL1 a11 + aL2 a21 )

其中 −t 表示这些劳动数量是在获得产出之前的 t 个时期使用的,那么我们
可以将方程 (1.12) 改写为:

p1 = w·[(1+r)L−1 +(1+r)2 L−2 +(1+r)3 L−3 +· · ·+(1+r)n L−n +. . . ]. (1.13)

现在让我们选择工资作为计价物,即将 p1 和 p2 除以 w。由此获得的价
格 p′1 = p1 /w 和 p′2 = p2 /w 为亚当・斯密所说的每种商品可支配的劳动
(labour commanded),因为它们度量了用每种商品的一个单位可以购买
的劳动数量(即支配(command)
,根据自己的命令使用劳动)
:如果货币工
资是 100 美元,汽车价格是 2000 美元,那么一辆汽车可支配的劳动是 20,
也就是说,一辆汽车的价值可以使一个人支配 20 个单位的劳动。它们的倒
数 1/p′1 和 1/p′2 是分别以谷物和铁度量的货币工资率的购买力。重要的是,
将价格方程的两边除以 w 并不能确定收入分配,它只是选择工资作为计价
物,w 变为 1,但 r 仍然没有确定,w 对商品的购买力也没有确定。例如,
在谷物经济中,预付工资的价格方程为:

p1 = (1 + r)waL1 + (1 + r)p1 a11

如果我们除以 w,可得 w′ = 1,方程仍然有两个变量:

p′1 = (1 + r)aL1 + (1 + r)p′1 a11 , (1.14)

因此,实际工资率 1/p′1 尚未确定,它取决于 r,随着 r 的增加,p′1 增


加,表明实际工资减少:当价格以可支配的劳动度量时,价格上涨表明实际
工资降低。
如果我们在方程 (1.13) 中用可支配的劳动度量价格,我们可以看到 p1
变为 p′1 = p1 /w,并且 w 消失了:

p′1 = (1 + r)L−1 + (1 + r)2 L−2 + (1 + r)3 L−3 + · · · + (1 + r)n L−n + . . . (1.15)

现在,右侧的唯一变量是利润率。显然,如果 r 增加,p′1 也会增加,因为


右侧的所有项都会增加。p′1 的增加意味着用商品 1 度量的实际工资的减少,
这证明 r 的增加降低了用商品 1 度量的实际工资。同理,可以表明 p′2 也是
如此。这表明,当 r 上升时,工资对两种商品的购买力都会下降(尽管通常
42 第一章 古典或剩余方法

不会按相同的百分比下降,因为 p2 /p1 发生了变化)。如第 2 章所示,该证


明可推广到 n > 2 个商品。这证明,当 r 上升时,用任何(简单或复合)商
品度量的实际工资率都会下降。
现在更常见的假设是,工资不是预付的,而是欠付的,这并不影响证明。
在方程 (1.10) − (1.11) 中,w 不再乘以 (1 + r),因此,当一个人将商品 1 的
生产成本“还原”为有时期的工资时,与工资预付的情况相比,有时期的劳
动都是在离产出更近一个时期内得到支付的,那么除以 w 后,方程 (1.15)
变为:

p′1 = L0 + (1 + r)L−1 + (1 + r)2 L−2 + · · · + (1 + r)n L−n + . . . , (1.15’)

其中 L0 = aL1 ,L−n 对应于方程(1.15)的 L−(n+1) 。现在,当 r 增加时,


右侧的第一项不会增加,但所有其他项都会增加。第 2 章证明了这些方程
右侧的级数是收敛的。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无论如何选择计价物,以计价物度量的实际工资都
是 r 的严格递减函数;因此,我们可以在 (r, w) 平面中绘制一条递减的 z(r)
,这条曲线类似于图 1.1 中多商品经
曲线或 w(r) 曲线(如果工资是欠付的)
济体的曲线。只是,这条曲线可以时而为凸时而为凹,只有在稍后讨论的非
常特殊的情况下,它才会是一条直线。42

1.8 劳动价值论
古典经济学家无法得出这里所示的方程(这些方程在第 2 章中扩展到更
一般的情况;它们通常被称为斯拉法价格方程(Sraffian price equations)

这主要是由于斯拉法,1960)。古典方法中为确定利润率而给定的量(生产
方法、实际工资,如果需要确定地租则还有产量)实际上足以确定利润率,
但他们对这一点的证明存在缺陷。通过劳动价值论(Labour Theory of
Value),李嘉图和马克思这两位最杰出的大师只得到了大体正确的方程。
解释劳动价值论,特别是解释马克思是如何利用它的,不仅是为了了解经济
理论的历史演变,而且也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古典方法如何被指责存在根本
缺陷,进而值得被优越的边际或供求方法取代。
劳动价值论由亚当・斯密呈现,但很快就被他抛弃。斯密观察到,当
“全部劳动产品归劳动者所有时”
,即没有租金和利润时,相对自然价格将等
42
在经济学中,标准的做法是用横坐标表示凹性和凸性,因此凹曲线就是数学家所说的“向下凹”,即
“从下面看”是凹的。
1.8 劳动价值论 43

于“体现在其中的”劳动量(labour ‘embodied’,另一种翻译为“蕴含(在
其中的)劳动量”,但将 embodied labour 翻译成“体现在其中的劳动”与
《资本论》中文版将 labour embodied
《资本论》中文版的翻译更一致。例如,
in something 翻译成“体现在某物中的劳动”——译者注)之比:商品之间
的交换比例将与生产它们所需的劳动成比例。如下的著名片段说:

在初期的野蛮社会,还没有发生资本累积和土地私有的情况。这
时,人们进行物品交换的标准是唯一的,就是各种物品所需要的
劳动量之间的比例。例如,对一般的狩猎民族来说,如果捕杀一
头海狸需要的劳动是捕杀一头鹿的两倍,那么一头海狸就可以换
两头鹿。自然地,在一般情况下,两天劳动所得生产物的价值,就
是一天劳动所得的两倍。而两个小时劳动所得生产物的价值,是
一个小时劳动所得的两倍。(《国富论》,第一篇,第六章)

原因是,如果交换比例不同于两只鹿换一只海狸,猎人为图省事,就会
只猎杀这两种动物中的一种,并通过交换获得另一种,但这一点在文中没有
明确说明。例如,如果交换比例是三只鹿换一只海狸,所有想要获得鹿但知
道如何狩猎海狸的猎人都会发现狩猎海狸更方便,因为通过狩猎海狸,然后
用海狸交换鹿,在捕获两只鹿所需的劳动时间内,他们就可以获得三只鹿;
但由此导致的海狸供给的增加和鹿供给的减少将导致海狸相对于鹿变得更
便宜。因此,交换比率倾向于被两只鹿换一只海狸吸引。
在这一论点中有许多隐含的假设,例如,狩猎任何一种动物都没有障碍
(例如税收)
,并且有足够数量的猎人知道如何狩猎这两种动物。此外,正如
已经解释的那样,如果商品是由获得不同奖赏的不同劳动生产的,那么为了
支持这一论点,就必须根据相对工资将劳动量还原成同质劳动量。但在其假
设范围内,这一论点是令人信服的,且可以扩展。
海狸和鹿的例子指代仅用直接劳动生产的商品,但如果地租和利润为
零,即使生产使用除劳动以外的资本品,相对正常价格仍然与劳动成比例;
只是,体现在其中的(embodied)劳动(下文将有时会把 embodied labour
简称为“体现劳动”——译者注)
,即为生产作为净产品的商品而使用的直接
和间接劳动(或直接和间接被支付的工资——两者是成比例的,因为劳动在
相对工资的基础上被简化为同质的),才是重要的。只要考虑一下我们已经
知道的谷物-铁经济就足够了。假设劳动是同质的。体现在或者说包含在商
品中的劳动被定义为直接用于其生产的劳动(有时称为直接劳动或活劳动)

加上体现在其生产中使用到的生产资料中的劳动。在谷物-铁经济中,体现
44 第一章 古典或剩余方法

在一单位谷物和一单位铁中的劳动——让我们将其表示为 m1 和 m2 ——由
下式决定:

m1 = aL1 + a11 m1 + a21 m2 (1.16)


m2 = aL2 + a12 m1 + a22 m2 (1.17)

例如,第一个方程指出,体现在一单位谷物的劳动 m1 是直接劳动或活
劳动 aL1 和体现在被用光的生产资料中的劳动 a11 m1 + a21 m2 之和。
让我们比较一下这些方程与那些决定自然价格的方程。如果利润为零
(并且如果有地租,我们考虑无地租土地的价格方程)
,自然价格必然只支付
工资成本和生产资料成本。设 p1 为谷物价格,p2 为铁价格,w 为工资率,
即实物工资篮子的价值(例如,如果实物工资篮子由 z 单位谷物组成,则
w = p1 z)。那么自然价格必须满足:

p1 = waL1 + a11 p1 + a21 p2 (1.18)


p2 = waL2 + a12 p1 + a22 p2 . (1.19)

如果在这两个方程中,我们将两边除以 w,我们就得到了与方程 (1.16)−


(1.17) 相同的方程。唯一的区别是,p1 /w 代替了 m1 ,p2 /w 代替了 m2 。因
此,p1 /w = m1 , p2 /w = m2 ,进而 p1 /p2 = m1 /m2 ,自然价格之间的比值与
体现在其中的劳动之间的比值相等。劳动价值论成立;价值(即自然价格)
与体现在其中的工资成比例,因此与体现在其中的劳动成比例,并且与体
现在其中的劳动相等——因此体现在其中的劳动被称为劳动价值(labour
values)——前提是如果人们选择一种体现出一单位劳动的商品作为价值
尺度或计价物。
原因很容易理解: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是以下项之和:
(1)其生产中所
使用的活劳动;
(2)生产生产资料所用的活劳动;
(3)生产这些生产资料的
生产资料所用的活劳动;如有必要,无限地以此类推;在没有利润的情况下,
工资成本严格与劳动数量成比例,它们是自然价格必须支付的唯一成本,因
此自然价格是这些劳动数量乘以工资率的总和。所以也可以说,在没有利润
的情况下,自然价格度量的是体现在商品中的工资;但是由于这些工资与体
现在商品中的劳动成比例,所以相对价格等于相对体现在其中的劳动。
还有待解释的是,为什么在上文给出的体现劳动的定义中,体现劳动
被称为是生产作为净产品的商品所需的直接和间接劳动。原因如下。以谷
1.8 劳动价值论 45

物-铁经济为例。假设一个生产周期内谷物和铁的产量分别为 x1 和 x2 。43 净
产品 y1 和 y2 通过在其中减去作为生产资料消耗掉的同类产品的数量得出:

y1 = x1 − a11 x1 − a12 x2
y2 = x2 − a21 x1 − a22 x2 .

假设经济的净产品仅由 1 单位商品 1 组成,即 y1 = 1, y2 = 0。那么可


以求解方程组 (1.20) − (1.21),得出总产量:

x∗1 = (1 − a22 )/[(1 − a11 )(1 − a22 ) − a12 a21 ] (1.20)


x∗2 = a21 /[(1 − a11 )(1 − a22 ) − a12 a21 ]. (1.21)

为了生产这些数量的商品,所使用的总劳动量(设为 L∗1 )为:

L∗1 = aL1 x∗1 + aL2 x∗2 = [aL1 (1 − a22 ) + aL2 a21 ]/[(1 − a11 )(1 − a22 ) − a12 a21 ].
(1.22)
现在让我们从方程组 (1.16) − (1.17) 中解出 m1 。我把简单的计算留给
读者:她会发现 m1 = L∗1 !类似地,可以发现 L∗2 = m2 。
因此,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是生产该商品作为净产品所需的劳动时间
总量(以使用的劳动时间为单位,而不是以雇佣的工人数量为单位),即为
生产该商品且同时重新补充消耗掉的所有生产资料所需使用的劳动,以便
经济能够在下一个生产周期中重复相同的生产。我们可以等效地将体现在
商品中的劳动视为直接劳动和先前用于生产其生产资料,以及这些生产资
料的生产资料等的间接劳动之和;或者将其视为一个生产该商品为唯一净
产品的经济同时使用的劳动总和。在第一幅图景中,对劳动的使用被视为在
时间上连续进行,但在第二幅图景中,对劳动的使用被视为在同一个时期内
发生。
我说过斯密随即放弃了劳动价值论。在注意到如果自然价格必须只支
付工资,劳动价值论才有效之后,斯密观察到,当自然价格必须还支付地租
和利润时,劳动价值论不再有效。让我们暂时把地租放在一边,李嘉图的级
差地租理论(在斯密的处理中没有这个)表明地租不进入价格。但即使我们
忽略了地租,斯密的反对意见仍然有效。假设一个谷物-铁经济,设(这是个
“谷物模型”)a21 = 0, z2 = 0,此外 a22 = 0,因此铁也只使用谷物作为生产
43
在方程 (1.1) 中,按照教科书的普遍做法,我使用 xi 来表示投入 i 的数量。从现在起,按照斯拉法
价格方程文献中的普遍使用方法,xi 将表示每周期商品 i 的产量。
46 第一章 古典或剩余方法

资料和实际工资(我们得到了一个“谷物模型”)。让剩下的技术系数为:

a11 = 0.2, aL1 = 1; z1 = 0.3; a12 = 0.5, aL2 = 1.

这是因为在这个例子中 m1 = aL1 +a11 m1 ,那么 m1 = 5/4。因此 m2 = 13/8,


并且 m2 /m1 = 13/10 = 1.3。
现在让我们确定 p2 /p1 。选择谷物作为计价物,p1 = 1,那么 p2 /p1 = p2 。
谷物行业的利润率是由它自身决定的。假设工资是预付的,那么生产 1 单位
谷物的总预付资本为 0.5 单位,因此 r = 100% = 1。进而 p2 = (1 + r)(0.5 +
0.3) = 1.6,不等于 1.3。劳动价值论不成立。
但是,当利润率很低,且生产资料价值与工资成本之间的比值在商品之
间差异不大时,相对自然价格与相对体现劳动之间的差异通常会很小。44 在
前面的例子中,现在假设 a11 = 0.609,其他系数保持不变。则 r = 10%, p2 =
0.88,而 m1 = 1/0.391 ≈ 2.56, m2 ≈ 2.28,得到 m2 /m1 ≈ 0.89,非常接近
p2 /p1 。大卫・李嘉图无法给出如此精确的例子,他感觉到,对于现实的利润
率(通常低于 20%),相对价格与相对体现劳动的偏差将很小:有一次他认
为偏差不会超过 7% 左右。此外,他的一些未发表的手稿表明,他认为,为
了研究他最感兴趣的问题——实际工资率变化对利润率变化的影响的迹象
——当考虑到与确定利润率相关的大总和(扣除地租和总资本的社会剩余)
时,这些偏差将在很大程度上相互抵消。45 由于无法更准确地确定自然价格,
他认定,相对价格等于相对体现劳动的假设充分接近真实的相对自然价格,
足以防止决定利润率的量的变化会导致利润率的变化迹象(sign)出现错误。
因此,他认为劳动价值论是一种近似,因为他清楚地知道,严格地说,作为
相对自然价格的理论,它是不正确的。他知道相对价格取决于利润率,但利
润率反过来取决于相对价格(
“谷物模型”例外)
;做劳动价值论的假设使他
得以摆脱这种恶性循环,因为相对价格是独立于利润率给出的。给定:

• (i) 每种商品的产量,其向量构成了从物理上考虑的社会产品(social
44
如果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工资成本之间的比值对于所有商品都是相同的(马克思称之为资本有机构成相
等的条件)
,那么劳动价值论就成立了。原因是,由于利润率是统一的,在这种情况下,所有商品的直接工
资在自然价格中的份额都是相同的(证明这一点!
)因此,方程 (1.15) 中“有时期的”劳动量级数对于所
有商品都是相同的;所以,r 从零开始上升会使所有商品的按支配劳动计量的价格上升相同的百分比,并
且相对价格不会变化,与 r = 0 时保持不变,而在 r = 0 的情况下,劳动价值论始终成立。这种假设的
一个特殊情况是,当预付资本仅由预付工资组成时(这是斯密和李嘉图主要假设的):那么价格比工资成
本高出相同的百分比 r。另见第 1.9.2 节。
45
李嘉图之所以相信这种相互抵消,与马克思的原因非常相似,我们将在谈到马克思时加以解释。
1.8 劳动价值论 47

product),46

• (ii) 用于生产它们的生产方法,47

• (iii) 实际工资,

他可以得出生产资料和工资品,这些商品构成了所使用的实物预付资
本,并通过作差得出了作为利润的实物(剩余向量)。由于相对价格被(劳
动价值论)给定,因此他可以将利润率确定为:

实物剩余的总劳动价值(扣除地租)
r= (1.23)
实物预付资本的总劳动价值(包括实际工资).

如果没有劳动价值论,他就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由于利润和预付资本
通常具有不同的组成,它们的相对价值,即利润率,将取决于取决于利润率
的相对价格。48
当时,对李嘉图来说,劳动价值论的作用是允许对决定利润率的分数的
分子和分母进行度量,而不依赖于利润率本身,克服了由于这些总和的价值
取决于必须由它们确定的利润率导致的循环论证的明显危险。
劳动价值论使李嘉图得出了许多现代方程所证实的结论。第一,如果实
际工资上涨,利润率就会下降。第二,如果在实际工资不变的情况下农业种
植被扩大,且不太肥沃的土地必须被投入以进行种植,那么地租就会上涨,
利润率就会下降。第三,技术进步会减少就业(请参阅本书网站章节在线附
录中的“李嘉图论机器”一节)。
在离开李嘉图之前,让我们展示一下级差地租是如何出现在劳动价值
论中的。在没有地租的情况下,一年的总净产品中所体现的劳动等于年内使
46
我们需要这个新术语来区分“特定时期经济中生产的所有商品”概念与现代国民生产总值概念,后者
包括耐用资本品的全部生产,而不是仅包括流动资本品的净生产。
47
我在这里假设商品是根据正常生产条件生产的,因此,根据那个时期主导的生产科技,生产商品所用
的劳动就是马克思后来所说的社会必要劳动。如果商品产出的一部分来自效率低下的生产者,并且使用的
劳动超过了社会必要劳动,那么其劳动价值仍然由社会必要劳动决定。这是因为劳动价值——在劳动价值
论是正确的相对价格理论的条件下——必须确定市场价格被吸引向的正常价格,即效率更高的生产者倾向
于强加的价格。
48
起初,李嘉图在《论低价谷物对资本利润的影响》(1815) 中试图克服循环论证的危险,他认为在农业
中,产出和资本几乎是同质的,前者在当时占谷物(大多数人口的基本食物)的大部分,后者主要由谷物
种子组成,最重要的是,工资主要由谷物组成。换句话说,他假设了“谷物模型”。但托马斯・马尔萨斯
批评了谷物行业资本和产品同质化的假设,指出工人的给定的生存品也包括工业品。李嘉图是一个非常诚
实的人,他承认,如果工资相关地包括非农业产品,“谷物模型”就不适用,并开始寻找一个更通用的利
润率理论,与利润和预付资本缺乏物理同质性相兼容。他得出的结论是,他需要一种在利润率之前确定相
对价格的方法,并采用劳动价值论作为他能找到的满足这一需求的最佳方法。
48 第一章 古典或剩余方法

用的总活劳动:49 设 L 为该年使用的总劳动,设 C 为该年内使用完的生产


资料转移到产品中的劳动价值(假设所有资本均为流动资本);那么社会产
品的劳动价值是 C + L,但净产品的劳动价值是 C + L 减去用完的生产资
料的劳动价值,因此它是 C + L − C = L。如果和李嘉图经常假设的一样,
资本被认为只由预付工资组成,那么 C 为零,净产品与社会产品一致,因
此更为直接地,其劳动价值为 L。在任何一种情况下,L 都是必须在工资和
利润之间划分的劳动价值;在第二种情况下,L 也是社会产品的价值。

现在让我们看看有地租会有什么区别。我把集约型地租留到一边。当
一种商品在多块土地上生产时,其劳动价值由无地租土地上的生产条件决
定50 ;在产生正地租的土地上,每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更少。为了简单起见,
让我们像斯密和李嘉图倾向于做的那样,将资本视为仅由一个时期内预付
的工资组成;那么劳动价值论就成立了(你能证明这一点吗?
)。为了帮助形
成直觉,将体现一单位劳动的商品的价值固定为 1。那么,在几种不同的土
地上生产的商品的总产量价值等于如果所有该商品都是用在无地租土地上
的技术生产的话,生产该商品所需的劳动数量,因此它大于其生产中实际使
用的劳动数量,而差值进入地租。例如,如果谷物在两块土地上只由劳动生
产,100 单位劳动在无地租土地上生产 100 单位谷物,100 单位劳动在更好
的土地上生产 120 单位谷物,那么 220 单位谷物体现的劳动是 220,但使
用的劳动是 200,所以 20 的差值是 20 单位谷物的劳动价值,它是更好土
地所有者的级差地租。总的来说,我们看到社会产品的劳动总价值比使用的
劳动高出相当于地租的数额。如果我们称 L 为实际被施行(performed)的
劳动,即被使用的劳动,那么扣除地租后的净产品(这里也是社会产品)的
劳动价值将等于 L。因此,再一次地,在工资和利润之间分割的劳动价值以
当年使用的总劳动来度量。如果我们将 V 称为已进入 L 的工资品的劳动价
值,那么以劳动价值度量的总利润为 L − V ,如果像斯密和李嘉图倾向于做
的那样,我们将 V 确定为预付资本,那么利润率由 r = (L − V )/V 给出。

49
我在这里使用的是包括工资的净产品的现代定义。古典经济学家使用“净产品”来表示在补充所有用
完的预付资本后剩下的东西,因此所有用完的预付资本也包括工资;所以,净产品只是利润和地租之和
——这再次确认了他们的观点,即工资类似于马的饲料,即生产的必需投入。
50
这适用于李嘉图。马克思对地租有着不同的看法,学者们对马克思地租理论的解释还不完全一致,但
普遍认为它存在缺陷;本书不会讨论它。
1.9 马克思 49

1.9 马克思

1.9.1 价值、剩余价值、劳动力价值

卡尔・马克思 (1818 − 1883) 是一位极其重要的思想家,他的著作涉及


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和哲学。我们只会讨论作为经济学家的马克思。他
的重要分析经常被误解;特别是,与一种常见的论点相反,马克思用于研究
资本主义性质和资本主义经济基本力量的一般方法的正确性,并不依赖于
劳动价值论。这与整个剩余方法的有效性有关。这个问题需要详细研究马克
思处理价值的方法。
马克思在 1845 年前后开始对经济学进行系统研究,他发现当时经济学
理论达到的顶峰是李嘉图。因此,他从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开始,并着手
对其进行改进。他对重农学派的研究使他克服了斯密和李嘉图的错误,即这
两个人都认为自然价格是工资、利润和(支付地租的土地的产出的)地租的
总和,忘记了价格也包括与用完的生产资料的价值相对应的部分,即认为预
付资本只包括预付工资。51 马克思认为,社会产品的价值(扣除掉地租后)
并没有完全分解为利润和工资:一部分对应于用完的生产资料的价值,由更
新这些用完的资本品的商品组成。这也适用于个别商品。这使他能够更好地
理解为什么相对价格会偏离相对劳动价值,并独立得到这些偏差相互抵消
的想法(我们已经看到,李嘉图也在朝着这个方向摸索)。
让我们暂时假设——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所做的那样——
商品的交换比例由它们体现的社会必要劳动决定,为了简单起见,让我们考
虑谷物-铁经济,其中所有资本都是流动资本。商品 1,即谷物,为计价物;
选择体现一单位劳动的谷物数量作为谷物的计量单位,因此 m1 = p1 = 1;
且 p2 = m2 ,价格与体现在其中的劳动一致。具有误导性的是,马克思称呼
这些等于体现劳动的价格为“价值”;而我将把它们称为劳动价值(labour
values),以避免与李嘉图的“价值”概念混淆,后者是“自然价格”的同
51
考虑谷物经济:忽略地租,假设预付工资,谷物的价值包括了工资的价值、利润的价值和种子谷物的
价值:斯密和李嘉图很难理解第三部分的存在,而只将谷物的价值视为前两部分的总和;只有当种子谷物
为零(或者相对于工资成本来说是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小数额),并且预付资本仅由预付工资组成时,这
才是正确的。斯密正确地认为,种子谷物的价值反过来可以被视为工资、利润和用于生产它的种子谷物的
总和,并且以这种方式倒推,谷物的价值只能分解为工资和利润的总和;但他没有清楚地看到这些工资和
利润总额中与种子谷物价值相对应的部分是前几年的收入,并认为任何一年的社会产品的全部价值(总收
入)都可以被视为工资和利润,从而进入到当年的收入中。因此,再次忽视地租后,他认为自然价格可以
被视为工资和利润的总和的潜在正确直觉,变成了一年总收入的价值是当年工资和利润之和的错误结论,
而这只有当所有预付资本都由预付工资组成时才是正确的。
50 第一章 古典或剩余方法

义词。
由于种子谷物和铁是流动资本,它们将体现在其中的所有劳动转移到产
品中;因此,体现劳动等于直接劳动(马克思称之为活劳动(living labour)

加上充当生产资料的种子谷物和铁体现的全部劳动(马克思称之为死劳动,
因为它已经被施行,无法改变)。这就是方程 (1.16) − (1.17) 所告诉我们
的。但马克思无法写出像这样分开且简单的代数方程。他只能将活劳动与
生产资料对劳动价值的贡献区分开来。马克思把体现在商品的生产资料中
的劳动称为不变资本(constant capital);而把体现在支付给雇佣活劳动
的工资商品中的劳动称为可变资本(variable capital)。52 他用符号 c 表
示不变资本,v 表示可变资本,l 表示活劳动,而 s = l − v 表示剩余劳动
(surplus labour),即施行的活劳动超出体现在所得工资商品中的劳动的那
一部分。例如,如果每单位劳动的平均生存品包括 z1 单位谷物和 z2 单位
铁,那么如果我们考虑一家生产 1 单位谷物的厂商,则其产品的劳动价值
由 c + l = c + v + s 给出,其中:

l = aL1 , (1.24)
c = a11 m1 + a21 m2 , (1.25)
v = (m1 z1 + m2 z2 )aL1 . (1.26)

在一家生产 x 单位谷物的公司中,相应 l, c, v 的大小被乘以 x。(读者应该


为一家生产铁的公司写下类似的表达式。)
马克思也和李嘉图一样,认为工资是预付的,因此是资本的一部分;所
以,如果一个商品的劳动价值是 c + l,预付资本的劳动价值就是 c + v,其
中 v < l,差值 s(马克思术语中的剩余价值)就是利润的劳动价值(labour
value of profits)。
马克思把 s 看作是对剩余劳动(surplus labour)或无酬劳动(unpaid
labour)的度量;而 v 度量必要劳动(necessary labour)。原因如下。假设
没有地租。我们已经看到,商品体现的劳动可以被视为生产该商品作为净产
品所需使用的劳动。这也适用于复合商品,商品向量所体现的劳动是将该向
量作为净产品生产所需使用的劳动。那么让我们考虑经济体的净产品,它包
括进入工资的商品,体现在其中的总劳动为 V ,以及进入利润的商品,体现
在其中的总劳动为 S。在经济体中被施行的总劳动是 L = V + S。假设 L =
每年 100,000 小时的工作,这相当于 50 名工人,每人每年工作 2000 小时,
52
实际工资率变化时,v 变化,但 c 不变化;这就是为什么马克思称 v 为可变资本,c 为不变资本。
1.9 马克思 51

每天工作 8 小时,工作 250 天。假设 V = 62, 500 = 5/8L;这意味着,为生


产给他们作为工资的商品,50 名工人每天只工作 5 小时就足够了(可能会
在谷物和钢铁行业之间重新分配他们的就业)。每天额外的 3 小时工作允许
生产构成剩余或利润的商品。
这解释了为什么马克思把剩余劳动称为无酬劳动:对于 5 小时的必要
劳动而言,工人得到的是体现 5 小时劳动的商品;对于额外的 3 小时而言,
她/他什么也得不到。
马克思将劳动作为一种活动与劳动力(labour power)区分开来。劳
动力是马克思对工人施行劳动的能力的称呼,这种能力的使用或多或少取决
于工人每年工作的小时数。马克思称平均工资(以体现在其中的劳动度量)
为劳动力价值(value of labour power),工人每年必须获得它以生存并
繁育下一代(reproduce)
;请注意,给定的工资和劳动力价值并不能告诉我
们劳动者一年工作多少小时,因此马克思将劳动力的劳动价值与通过使用
劳动力创造的劳动价值,即一年中的劳动时间,区分开来。价值创造取决于
所施行的劳动量,劳动量可以在劳动力价值不变的情况下变化。这使马克思
能够强调工作日长度变化的重要性,这是经济学家以前很少关注的问题。假
设工作日的长度从每天 8 小时增加到 10 小时。这意味着,现在有 8 名工人
完成了以前需要 10 名工人的劳动量;如果日薪不变,一小时的劳动成本就
会降低 20%,利润率也会大幅提高。如果工资在习惯的生存水平上确定,那
么工资就会固定在允许工人以习惯的生活标准维持生计和养家糊口的水平,
但鉴于在相同的工资下工人每天可以工作 8,10 或 12 小时,资本家会试图
强加尽可能长的工作日(在马克思时代有时是每天 16 小时),这对工人的
健康产生了可怕的影响;马克思强调缩短工作日的斗争是非常重要的。现在
做练习 1.45。

1.9.2 利润率的决定
让我们看看马克思是如何利用这些概念来确定利润率的。假设价格和
劳动价值一致,所有资本品都是流动资本;那么商品的价格 p 可以表示为:

p=c+l =c+v+s (1.27)

其中 c, v, l, s 是生产一单位这种商品的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活劳动和剩余
劳动的数量;利润为 s,利润率(仅考虑预付工资和流动资本品)为:
s
v
r = s/(c + v) = c . (1.28)
v
+1
52 第一章 古典或剩余方法

马克思将比值 s/v 称为剩余价值率(rate of surplus value)或剥削率


(rate of exploitation)
,如果竞争倾向于强加统一工资和统一工作日长度,
那么所有行业的剩余价值率将趋于相同。53
再来说说最后一个术语。马克思把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间的比值 c/v
称为资本有机构成(organic composition of capital)。给定实际工资篮
子,则有机构成取决于技术,它在活劳动与大型固定工厂和机器相结合的行
业中较高,在劳动与少量廉价生产资料相结合的行业中较低。因此,在利润
率的第二个表达式方程 (1.28) 中,分子倾向于在所有行业中相同,但分母
不是。这让马克思看到,在劳动价值论确定的价格下,不同行业的利润率不
会相同,只有当 s = 0 从而在这种情况下 r = 0 时,或者资本有机构成在所
有行业都相同时,利润率才是一致的(见注44)。
马克思得出的结论是,与统一利润率相关的自然价格,或他更喜欢称之
为生产价格的价格,不可能与劳动价值成比例。
但是,是什么决定了统一利润率和与之相关的相对价格?1858 年左右,
在现在被称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手稿中,马克思得出了他不会放弃的以
下答案。在与劳动价值成比例的价格处,资本有机构成越大,利润率就越低。
因此,产生统一利润率的相对价格必须与劳动价值之间的比值不同。如果我
们从与劳动价值成比例的价格开始,那么为了达到统一的利润率,赚取低于
平均利润率的商品的价格,即生产时有机构成高于平均水平的商品的价格,
必须相对于其生产资料的价值上涨,相反,生产时有机构成低于平均水平
的商品的价格,必须相对于其生产资料的价值下降。因此,马克思认为,必
须有一种中间的或“平均的”有机构成,它不要求以这种有机构成生产的商
品的价格相对于其生产资料的价值上涨或下降。相对于这种“平均”有机构
成,这些价格与劳动价值的偏差的作用是在几个行业之间重新分配总社会
剩余价值 S,其方式是使剩余价值——它在每个行业中产生的量与可变资本
成比例——分配得与每个行业的总资本成比例,因此允许有统一的利润率。
马克思认为,这种再分配不能改变被再分配的总量,偏差必须互相抵消,因
此,不需要改变产品价值相对于其生产资料价值的“平均”有机构成,必然
是社会产品的有机构成,社会产品的有机构成在定义上必然是平均的,并且
其总价值不能通过重新分配而改变。54 因此,根据马克思的观点,一般利润
53
记住,劳动是基于持久相对工资还原成同质劳动的,如果熟练劳动的工资是简单劳动的两倍,那么一
小时的熟练劳动就产生两小时的劳动价值,因此每单位劳动价值的工资是相同的。
54
马克思在第三卷的第九章第十五段中明确提到了偏差的互相抵消使总值保持不变;马克思也承认,劳
动价值到生产价格的“转化”也应该应用于预付资本中的生产资料和实际工资(因此,反映马克思数值例
1.9 马克思 53

率由下式给出(如果所有资本是流动资本):

r = S/(C + V ) = [S/V ]/[C/V + 1] (1.29)

现在这里的 C, V, S 分别是整个经济中总不变资本,总可变资本和总剩余的
劳动价值。因此,根据马克思的观点,李嘉图确定 r 的公式(见方程1.23)
不是一个近似,当涉及到整个经济时,它是正确的,前提是需要承认预付资
本也包括李嘉图没有清楚认识到的 C 这一部分,即不变资本。
接下来,必须将这一利润率应用于每个行业的预付资本,以获得与统一
利润率相对应的生产价格,并且由于劳动价值在各个行业之间的再分配,马
克思将其视为“被转化”的劳动价值。因此,如何从劳动价值出发来确定生
产价格,在马克思主义文献中被称为“转形问题(transformation problem)
”。
例如,假设一个经济生产两种商品,所有的不变资本都是流动资本,没
有地租;对每种商品选择总产量作为其计量单位;那么等于劳动价值的价格
必须遵循以下方程:

p1 = c 1 + l 1 = c 1 + v 1 + s 1 (1.30)
p2 = c 2 + l 2 = c 2 + v 2 + s 2 (1.31)

现在,这里 p1 + p2 是经济产品的总劳动价值,c1 + v1 + c2 + v2 是总预付资


本,s1 + s2 是总利润。除非 c1 /v1 = c2 /v2 ,否则当 s > 0 时,以这种方式
确定的相对价格将在两个行业中产生不同的利润率。马克思的“被转化”为
生产价格的劳动价值,可以为这种经济进行如下说明。利润率为:

r = S/(C + V ) = (s1 + s2 )/(c1 + v1 + c2 + v2 ); (1.32)

生产价格被确定为:

p∗1 = (1 + r)(c1 + v1 ) (1.33)


p∗2 = (1 + r)(c2 + v2 ) (1.34)

其中 r 值由方程 (1.32) 确定。

子的方程 (1.33) − (1.34) 实际上是错误的,因为投入应该以生产价格而不是劳动价值来定价)


,但他得出
结论:“不过这一切总是归结为这样的情形:加入某种商品的剩余价值多多少,加入另一种商品的剩余价
值就少多少,因此,商品生产价格中包含的偏离价值的情况会互相抵消。
”,并且没有试图进一步研究这个
问题(marxists.org 在线版《资本论》第三卷,第 119 页,1959 Institute of Marxism-Leninism version,
International Publishers, NY,中文版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 版,第四十六卷,第 181 页)。
54 第一章 古典或剩余方法

因此,在马克思看来,相对生产价格最终是由劳动价值决定的,并且只
(被再分配的)体现劳动(实际上,p∗1 + p∗2 = C + V + S:以
是“被转化的”
生产价格定价的社会产品的交换价值等于其劳动价值)。马克思总结道,劳
动价值论在应用于整个经济的剩余价值和预付资本时产生了正确的利润率,
因此,尽管作为相对正常价格理论是不正确的,但它是确定它们的必要基
础。
通过这种方式,马克思能够在确定相对价格之前确定利润率,从而摆脱
李嘉图所担心的循环论证的危险,并取得了重大的分析进展。首先,
“不变”
资本的存在被充分地认识到。其次,通过考察不变资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利
润率变化的原因。李嘉图只看到了两个原因:实际工资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变
化。马克思认识到第三个影响因素: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值 C/V 。因
此,技术进步也可以通过影响生产的“机械化”,即劳动被机器取代的程度
和 C/V 的变化,来影响利润率:这一主题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积累的长期
趋势的分析中非常重要(见下文)。
关于《资本论》第一卷为何采取明显先验的阐述的原因,其中劳动价值
论被认为是正确的,并且没有暗示相对生产价格与相对劳动价值不同,我请
感兴趣的读者参考 Garegnani (2018)。

1.9.3 马克思确定利润率时犯的一个错误

但是,马克思在确定 r 时犯了一个错误。如果商品以不同于相对劳动
价值的比率进行交换,那么为什么两种不同的复合商品——即实物利润和
实物预付资本——的交换比率,即利润率,并不适用于这个原则呢?因此,
我们必须预计马克思的公式 r = S/(C + V ),其中 S, C, V 以劳动价值度量,
通常是不正确的。
它确实通常是不正确的。我们可以分辨出两个原因。首先,正如李嘉图
所指出并明确宣称的那样,奢侈品行业的生产条件不能在利润率的决定中
发挥作用;相反,在马克思看来,他们的有机组成有助于确定社会产品的平
均有机构成。因此,在马克思看来,奢侈品行业方面相对于经济其他部分的
变化会改变 C/V ,从而改变 r;正如“谷物模型”所表明的那样,这是错误
的,但马克思从未意识到这一点。第二个原因是,平均有机构成的变化也可
能是由于工资行业方面间的相对变化,而这再次改变了马克思的利润率,但
事实上,在确定利润率和长期价格的正确方程中,行业方面根本不起作用,
只有技术系数和工资起作用。
1.10 马克思主义传统 55

然而,生产价格理论的现代进步,如方程 (1.2) − (1.9) 所示,表明马克


思在如下意义上是正确的:—他(和李嘉图)试图从中确定利润率的以下数
据(data)——生产的技术条件、实际工资篮子以及产量(如果也要确定无
地租土地的话则加上这个)—事实上足以直接决定利润率,而不需要体现在
其中的劳动。这些方程式恰恰说明了这一点。
一个重要的含义如下。许多边际主义经济学家(庞巴维克,威克斯蒂德,
帕累托)认为,由于劳动价值理论作为相对价格和利润率理论的不足,马克
思的整个方法存在致命的缺陷;他们认为,需要一种完全不同的价值和分配
理论。但他们错了。剩余方法不因劳动价值论的缺陷而瓦解;它能够令人满
意地确定利润率和价格。瓦尔拉斯对李嘉图的批评(见上文第 1.6.1 节)是
错误的,因为一旦给定实际工资并考虑整个价格方程组,单个价格方程层面
的不确定性就会消失。

1.10 马克思主义传统
马克思对利润率的确定是有缺陷的,这一无可辩驳的证明引起了许多马
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不安,他们进一步感到不满的是,有证据表明,利润率
和生产价格的正确确定不需要体现劳动这一度量(这些体现劳动没有出现
在方程 (1.2) − (1.9) 中)。根据历史上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中占据主导地位
的传统,交换价值由劳动“产生”
,它只不过是凝结的劳动时间(crystallized
labour time)
,这一概念对于马克思对资本-劳动关系的描述,以及他关于利
润来自劳动剥削的论点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可以令人信服地说,用方程
(1.2) − (1.9) 所示的更正确的方法取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并没有否定马
克思关于资本-劳动关系和利润来源的见解。
马克思主义传统倾向于将两个主要作用归给把交换价值视为凝结劳动
的构想。第一个是揭露市场经济中社会关系的异化和拜物教。55 根据这一传
统,价值是凝结的劳动表明工人的劳动使他/她异化:工人的劳动不由工人
控制,而是由资本家控制,因此它不再是他个性的表达,而是为工人之外的
利益服务;它的结果,即由一定数量的劳动创造的价值,就是现在凝结在劳
动产品中的劳动量本身:但现在,这种价值作为一种异己的东西站在工人面
前,超出了他的控制,并被赋予了社会认可和权力——与其他东西交换的权
力,以及指挥比生产它所需的劳动更多的劳动的权力——它的社会起源几
55
这里的重要人物有希法亭,鲁宾,斯威齐:参见 Howard and King, 1989–92,第一卷,第 3 章和第
二卷,第 12,17 章。
56 第一章 古典或剩余方法

乎不可能被掌握,因为它不源于任何人的有意识的行动;异化的一个结果
是,商品拜物教地(fetishistically)表现为具有自然属性,而这些属性实际
上来源于社会结构,例如,黄金似乎自然地具有巨大的交换价值,而不是来
源于经济对货币的需求,而这种需求取决于社会分工的组织方式:通过私有
财产和交换。劳动价值论被认为允许人们超越表象,揭示资本主义下真正生
产者的被征服、被压迫、被异化的状况的性质,同时解释为什么很难自发理
解它。
第二个作用是证明劳动是被剥削的,表明由于价值仅由劳动产生,资本
对价值的产生没有贡献,因此构成利润部分的价值仅由剩余劳动产生,而资
本对此没有贡献,并且它仅仅由于资本家更大的议价能力而被资本家侵占
(expropriate)。
但经过反思,这两个作用只需要剩余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在亚当・斯密
那里已经明确的资本主义冲突图景,而不需要交换价值是凝结劳动时间这
一概念。
《资本论》第一章对拜物教的讨论旨在论证,在资本主义中,具体使用价
值所呈现的商品形式,即他们带有交换价值并以它们的交换价值来计量,
“只
是人们自己的一定的社会关系,但它在人们面前采取了物与物的关系的虚
幻形式”(《资本论》第一卷,第 165 页,Penguin ed.,中文版引自马克思
恩格斯全集第 2 版,第四十四卷,第 90 页):人们倾向于将实物具有交换
价值和相对交换价值的事实本身视为这些东西的内在、自然属性,而没有意
识到将使用价值转化为商品的社会结构的历史特殊性,也没有意识到将交
换价值决定为个体决策的无意结果的复杂社会过程。例如,土地产生地租的
能力,在重农主义者看来似乎反映了土地的自然力量,其实源自统一利润率
趋势,因此是源于导致这种趋势存在的特定历史社会结构。而黄金的非凡魅
力来自于社会选择它作为货币商品,而不是来自于黄金金属的内在属性。
正是因为马克思将交换价值视为(再分配的)体现劳动,他才用以下术
语描述决定交换价值的社会过程:“人类劳动的等同性,取得了劳动产品的
等同的价值对象性这种物的形式”
(《资本论》第一卷,第 164 页,中文版引
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 版,第四十四卷,第 89 页)。马克思更基本的论
点是,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是历史特定的,而不是自然的,决定交换价值的
社会过程由个人的决定产生,但它又支配着个人,带来了无人有意想要的结
果,因而是不透明的——这独立于他将交换价值最终视为劳动价值的观点。
交换价值,因为它是由竞争产生的,即使是由劳动价值论以外的理论决定,
1.10 马克思主义传统 57

也会反映出一个历史上特定的社会组织,该组织产生的社会过程被个人视
为完全支配她/他的外在的力量,该过程的社会起源在交换价值里如何表现
也是并不明显的。56 因此,拜物教的分析与斯拉法价格方程完全兼容。
也不需要劳动价值论去把握实际工资、劳动强度或工作时间的变化与
利润率的变化之间的联系,从而把握资本家和工人之间不可避免的利益冲
突。这种联系也出现在方程 (1.2) − (1.9) 中。正确的价格方程也没有否认工
人在具体劳动条件、工资决定以及更普遍的在资本主义社会运行中的被征
服和被异化的状况。斯拉法式的对自然价格的确定与马克思在这两段话中
对工薪劳动者状况的描述完全一致:

工人不断地像进入生产过程时那样又走出这个过程:他是财富的
人身源泉,但被剥夺了为自己实现这种财富的一切手段。因为在
他进入过程以前,他自己的劳动就同他相异化而为资本家所占有,
并入资本中了,所以在过程中这种劳动不断对象化在为他人所有
的产品中。因为生产过程同时就是资本家消费劳动力的过程,所
以工人的产品不仅不断地转化为商品,而且也转化为资本,转化
为吮吸创造价值的力的价值,转化为购买人身的生活资料,转化
为使用生产者的生产资料。可见,工人本身不断地把客观财富当
作资本,当作同他相异己的、统治他和剥削他的权力来生产。
(《资
本论》第一卷,第 716 页,中文版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 版,
第四十四卷,第 658-659 页)
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一切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方法都是靠牺
牲工人个人来实现的;一切发展生产的手段都转变为统治和剥削
生产者的手段,都使工人畸形发展,成为局部的人,把工人贬低
为机器的附属品,使工人受劳动的折磨,从而使劳动失去内容,
并且随着科学作为独立的力量被并入劳动过程而使劳动过程的
智力与工人相异化;这些手段使工人的劳动条件变得恶劣,使工
人在劳动过程中屈服于最卑鄙的可恶的专制,把工人的生活时间
转化为劳动时间,并且把工人的妻子儿女都抛到资本的札格纳特
车轮下。
(《资本论》第一卷,第 799 页,中文版引自马克思恩格
斯全集第 2 版,第四十四卷,第 743 页)
56
马克思认为,交换价值是“物与物的关系的虚幻形式”,因为一种商品的交换价值是另一种商品的物
理量,第一种商品的交换价值是根据这种商品来衡量的:在其完全一般的形式下,它是一笔钱,通常是黄
金。现在,马克思指出,20 码亚麻布的价值是一定数量的黄金,它表现为实物之间的关系,它本身根本没
有揭示产生它的社会关系和机制。所有这些都独立于马克思之后如何解释交换价值。
58 第一章 古典或剩余方法

再让我们谈谈剥削。在这里,一些马克思主义者的担忧源于这样一种信
念,即如果不能证明资本家作为利润侵占的交换价值是由剩余劳动创造的,
并且仅仅是由它创造的,那么就无法明确利润的存在反映了对劳动的剥削,
也无法明确利润的存在不是由于资本家对生产(因此是对价值)有贡献。
但是这种担忧的推理混淆了“对生产的贡献”和“相对交换价值的起
因”——这种混淆主要是由于边际方法的影响,两者密切相关。正如我们将
在第 3 章中看到的那样,在边际方法中,商品的相对价值是由其生产所需
的“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和土地的成本产生的,这些要素的回报衡量每个
要素对社会效用生产的贡献,从而衡量这些要素应该得到什么报酬。从这个
角度看,如果价值完全来自于劳动,那么这一定意味着其他因素对社会效用
没有贡献,因此什么都不值,劳动应该得到产品的所有价值,如果它没有得
到,那么所产生的部分价值被其他人不当地侵占,而劳动可以被描述为受到
剥削。但这种观点仅仅与边际方法有关,并且这种观点成立与否取决于边际
方法是否正确。由于剩余方法与之不同,其收入分配理论也与之不同,我们
现在必须讨论的问题不是如果收入分配的边际理论是正确的,劳动是否被
剥削,而是:马克思确定 r 的缺陷是否破坏了从整个剩余方法,特别是从工
资理论中得出的利润来源的观点?答案是当然不是,如以下考虑所示。
我们为什么谈及对奴隶或封建农奴的剥削?因为另一个阶级仅仅通过
其优势力量就拿走了他们的部分产品。但是,把利润的来源追溯到对劳动的
剥削只需要工资的古典方法的正确性,这种方法认为正的利润仅仅是由于
资本主义的制度结构给生产资料所有者赋予权力,使得他们通过集体垄断
生产的前提条件(资本品)以侵占劳动产品的一部分。这一观点使资产阶级
对封建领主提出的指控得以还施彼身,即后者的收入是剥削的结果,因为他
们对土地的垄断迫使农奴接受劳役,以使自己有机会自给自足并生存下去。
为了使人信服这种收入分配观点不需要劳动价值论,只需要证明它允
许对决定相对价格和利润率的因素做出令人满意的解释;正是李嘉图和马
克思解决这一问题时的不足,使得后来的边际主义经济学家有可能批评整
个剩余方法,从而批评其对工资决定因素的看法,并论证他们对价值和收入
分配的不同解释的优越性。但是,在不放弃工资决定的古典观点的情况下,
这些缺陷是可以克服的,因此剩余方法对利润来源的观点可以被确认为:一
部分劳动产品之所以被另一个阶级侵占,只是因为其拥有议价能力,这种议
价能力源自对生产机会的集体垄断,而这种集体垄断又需要资本所有权。同
理,我们可以说之所以有作为利润的剩余被侵占,是因为除了工作用于生产
1.11 作为马克思所寻找的“平均”商品的标准商品 59

充当工资的净产品的必要时间以外,工人还必须工作更长的时间。解释被侵
占为利润的剩余的来源既不需要也不意味着劳动价值论。
事情可以通过下面的假想例子变得更清楚。让我们想象一个小国,一个
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体,其中所有公司都是劳动合作社,没有利润率,也没
有利率。既然 r = 0,价格与体现劳动成比例,劳动价值论是有效的。然后
这个国家被入侵者征服了,他们在军事统治的基础上,要求每家公司必须每
年向入侵者的军队缴纳一笔与预付资本价值成比例的税,税率为 r。这种税
纯粹是一种贡品,但它的作用就像一个利润率,除了其他成本外,价格必须
包括它,随后,价格被就好像被那些统一利润率等于 r 的相对生产价格吸
引。显然,由于成本中出现乘以 (1 + r) 的项而导致的相对价格变化不能被
视为入侵者对生产有贡献的证据。r 是正的完全是由于入侵者有能力将生产
者的实际收入压低到过往水平以下,而相对价格发生变化只是由于需要对
预付资本支付统一的税率。现在,根据剩余方法,正如斯密在马克思之前已
经证明的那样,资本主义经济中利润率是正的与我们假设的税收是正的有
着相同的基本原因:它反映了侵占利润的社会群体将实际工资压缩到其潜
在最大值以下的能力57 ;生产的相对价格与相对劳动价值不同,这一事实只
有这个功能——马克思可能已经说过——允许所有资本单位平等地分享掠
夺物。如果人们认为,在这个例子中把入侵者的收入描述为剥削当地居民劳
动的结果是合理的,而且如果人们认为古典工资理论是令人信服的,那么我
们也必须将资本主义社会的利润描述为剥削工资劳动的结果。
总之,用斯拉法价格方程取代马克思有缺陷的利润率和生产价格理论,
非但没有削弱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看法,反而通过确认其继承和发展的剩
余方法能够令人满意地确定利润率和自然价格(生产价格、长期价格)而巩
固了它。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看法的特殊性不在于劳动价值论,而在于马克
思对正的利润以及更普遍的资本主义运作的解释。

1.11 作为马克思所寻找的“平均”商品的标准商品
在解释使马克思得出用劳动价值衡量的 r = S/(C + V ) 的推理时,我
认为他正在寻找一种具有“平均”有机构成的商品,当从与劳动价值成比例
的价格转变为与统一利润率相关的价格时,没有必要改变其相对于生产资
料价值的价格。对于这样一种商品,即使在以劳动价值计价其产品和预付资
57
或者强迫工人以相同的每日实际工资工作更长的时间,从而再次降低施行每单位劳动时间的实际工
资。
60 第一章 古典或剩余方法

本时,也会正确确定利润率。马克思错误地认为社会产品就是这样一种商
品;但这样的商品确实存在。它由斯拉法发现,被称为标准商品(standard
commodity)。
在这里,它的说明将仅限于拥有两种商品的谷物-铁经济,第 2 章将提供
更完整的处理。假设工资预付,并定义包含生存品的技术系数(subsistence-
inclusive technical coeffcients)cij(i 为投入,j 为产出)如下:如果在实物
上被明确指出的平均实际工资率由向量 (z1 , z2 ) 组成,则有:

cij ≡ aij + zi aLj , i, j = 1, 2.

例如,如果生产一单位谷物(商品 1)需要 0.2 单位谷物作为种子,0.1


单位铁和 0.8 单位劳动,如果实际工资率由 0.5 单位谷物和 0.2 单位铁组成,
则 c11 = 0.2 + 0.5 · 0.8 = 0.6,而 c21 = 0.1 + 0.2 · 0.8 = 0.26。当然,经济要
能产生剩余,就必须有 c11 < 1 和 c22 < 1。
接着,通过使用技术系数 cij ,可以在没有任何明确劳动数量的情况下
写出价格方程。读者可以很容易地检查,一旦方程 (1.4) 确定了实际工资,
方程 (1.2) − (1.3) 就等价于以下方程:

p1 = (1 + r)(c11 p1 + c21 p2 ) (1.35)


p2 = (1 + r)(c12 p1 + c22 p2 ). (1.36)

只要技术系数保持不变,这些价格方程的求解就与行业规模无关。然
后,让我们想象一下,作为一项思维实验,改变这两个行业的相对规模,以
达到两个行业以共同速度实现最大潜在增长所需的比例。为此,x1 是谷物
产量,x2 是铁产量,将商品 i = 1, 2 的实物剩余率(rate of physical surplus)
定义为:
σi ≡ (xi − (ci1 x1 + ci2 x2 ))/(ci1 x1 + ci2 x2 ).

这是商品 i 的实物剩余与其在整个经济中作为预付资本(即充当生产
资料以及预付实物工资的那一部分)而被使用的数量的比率。这一比率表
示下一时期该商品作为预付资本的使用量可以增加的最高百分比。将这个
定义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 x2 就足够看出实物剩余率取决于产出的组成
x1 /x2 ;并且,很容易证明,如果 x1 /x2 增加,那么 σ1 增加,σ2 减少。58 如
果产出的组成是给定的,并且从这一个时期到下一个时期是不变的,如果两
个行业都以相同的速度增长,那么两个实物剩余率中较低的一个是该产出
58
例如,对于给定的 x1 ,x1 /x2 增加意味着 x2 减少,这增加了 σ1 。
1.11 作为马克思所寻找的“平均”商品的标准商品 61

组成下可实现的最大共同增长率。因此,当 x1 /x2 使得 σ1 = σ2 = g ∗ 时,可


获得最大共同潜在增长率 g ∗ 。

为了使这两个行业都能以 g ∗ 的比率增长,每种产品的产量必须是其作
为整个经济中包含工资的预付资本量的 (1 + g ∗ ) 倍:

x1 = (1 + g ∗ )(c11 x1 + c12 x2 ) (1.37)



x2 = (1 + g )(c21 x1 + c22 x2 ) (1.38)

(请注意右侧指标与方程 (1.35) − (1.36) 的不同。


)在满足这些方程的经
济中,由数量分别为 x1 和 x2 的谷物和铁组成的复合商品“社会产品”和
复合商品“总预付资本”含有相同比例的谷物和铁,因此是两个数量不同的
同种复合商品。剩余产品又是一定量的同一种复合商品:斯拉法称之为标准
商品;与之相关联的比率 x1 /x2 被称为标准比率(standard ratio)。

这一经济中的利润率必然是共同实物剩余率或共同潜在增长率,r = g ∗ ,
一种与相对价格无关的实物或物料比率,因为无论价格是多少,社会产品的
价值都是预付资本价值的 (1 + g ∗ ) 倍。当人们从劳动价值转向生产价格时,
它不需要改变其相对于预付资本价值的价格。经济在形式上与谷物经济相
似,因为标准商品使用其自身去生产自身。

标准商品表明,利润率是经济扩张的潜在最大能力的表现,可以在不需
要同时确定相对价格的情况下确定。

请注意,从形式上讲,劳动并没有出现在通过标准商品或方程 (1.35) −
(1.36) 确定利润率的过程中。也就是说,即使在科幻经济中,机器和机器人
在根本不使用人类劳动的情况下自行生产和复制,利润率和生产价格也将
是可确定的。这证实了生产价格不是取决于劳动的数量,而是取决于用作投
入的商品的数量,而劳动只是通过实际工资确定这些实物投入的一部分的
一种方式。当然,工作是由人类而不是机器人做的,这一事实确实起着至关
重要的作用,因为工人的议价能力和态度会影响工资、工作日的长短、工作
场所、生产效率(例如残次品的百分比);生产方法的选择(例如监督的数
量)也受到控制工人、防止逃避或破坏、通过引入专业化和差异化来划分劳
动力的需要的影响。但对于交换价值和 r 的确定,所有这些最终都只能通
过确定每单位产出的实物商品投入来计算。
62 第一章 古典或剩余方法

1.12 更多马克思的理论

1.12.1 工资

除了在某些分析问题上马克思不如李嘉图以外,59 马克思的分析是剩余
方法在近代复兴之前——这种方法长期被忽视——所达到的最高点。它们
很有意思,所以这里会更多地讨论它们。
在工资问题上,马克思同意斯密和李嘉图关于习惯的社会因素在确定正
常工资或“必需品”中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强调阶级冲突是资本主义社会的
一个关键因素方面,他是斯密主义者(或者,可以说,斯密在马克思之前就
是马克思主义者!)。《资本论》的主要目的似乎是驳斥当时占主导地位的为
资本主义社会辩护的图景,60 并通过理论论证和事实证据重新确立斯密-李
嘉图关于资本主义是一个由冲突主导的阶级社会的观点,并且加上:
(1) 对工人阶级生活状况的严厉谴责;
(2) 比早期古典经济学家更强调工作日的长度和决定工作日的斗争对确
定利润率的重要性61 ;
(3) 赋予技术进步以重要角色,特别是工资上涨对寻找用机器取代人力
的方法的刺激(第一次表述了技术进步至少是部分内生的,并倾向特定方向
的观点);
(4) 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将为无产阶级革命铺平道路,无产阶级革
命将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
《资本论》的许多页描述了暴力和压迫在建立和维持资本主义中的作用。
马克思认为存在着以暴力和强制剥夺下层阶级的所有权为特征的“原始积
累”,这与征服者对殖民地原住民的行为并无不同,这极大地促进了对资本
主义起源的历史研究。
然而,一旦资本主义站稳脚跟——马克思继续说道——针对工人阶级
59
主要是,没有意识到奢侈品行业不会影响利润率和地租理论。
60
在马克思时代,纳索・西尼尔的论点是,利润是资本家“节欲”
(不消耗他们的全部总收入)的必要补
偿,节欲使资本可以存在,这一论点越来越被著名经济学家所接受。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其《政治经
济学原理》,1848 年第 1 版,取代了斯密和李嘉图的著作,成为经济学的基本参考专著),尽管宣称自己
是李嘉图主义者,但接受了这种非李嘉图主义的利润解释/辩护,如果将其应用于奴隶主的收入,其逻辑
会变得更加清晰:奴隶主也可能会辩称,他的收入是合理的,因为他的节欲(不消耗奴隶的必需品,也不
消耗维持鞭子和铁链状态良好的资源)使奴隶不会死于饥饿。
61
马克思认为,正常的日薪在很大程度上与工作日的长短无关(除了特别繁重的工作需要更多的食物);
因此,工作日的延长会降低每小时的工资,即每劳动量的工资,从而提高利润率。他认为,对工作日长度
的法律限制是劳动斗争的重要成果。
1.12 更多马克思的理论 63

的公开暴力,尽管总是作为潜在的最后手段出现在幕后,但并不经常被使
用。只要私有财产得到尊重,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自发运作就足以维持资本
主义对工人的统治。在描述这些规律如何确立工资被生存水平吸引的趋势
时,马克思是马尔萨斯的严厉批评者。马克思接受失业对工人议价能力的影
响,尽管他通过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和组织因素来证明这种影响。但他拒绝将
马尔萨斯人口机制作为实际工资保持较低的趋势的解释,原因有两个。
首先,马克思同意亚当・斯密的观点,认为工资上涨绝不能保证工人生
更多的孩子:实际上,马克思认为情况恰恰相反;穷人生育多子女倾向的主
要原因是企业对童工的需求:这种劳动虽然报酬过低,但却帮助贫困家庭以
可怕的代价得以生存,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的许多充满愤怒的页面中
谴责了这一点。
反对马尔萨斯的第二个决定性论点是,马尔萨斯的理论无法解释工资和
利润的周期性波动的长度,这种波动的持续时间远小于马尔萨斯人口机制
所要求的时间,马尔萨斯人口机制需要两代或更多代人才能产生一个完整
的周期。根据马克思的说法,19 世纪上半叶的经济周期平均长度约为 10-11
年。
马克思通过实际工资的变化对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的影响,而不是对
人口的影响,解释了工资朝着生存水平方向下降的趋势。对马克思来说,资
本主义的正常情况是存在一支庞大的失业劳动后备军,其中不仅包括公开
失业的人,还包括大量的变相失业和潜在的劳动供给(在农业、小商业、妇
女和儿童中)。如果快速的经济增长足以减少这支后备军的规模,工人的议
价能力就会增强,实际工资也会上涨。但当工资上涨时,利润就会下降,利
润率也随之下降。由于预期利润率较低,资本家可再投资的利润较少,投资
的动机也较少。另一方面,工人的购买力增加了,消费增加了,这是一种投
资动机;因此,不能肯定工资上涨总是会引发经济危机,有时还会刺激经济
增长。但是,如果工资增长强劲,那么对投资的抑制作用很可能比消费支出
增加带来的投资激励更大;资本家感到他们的阶级统治受到威胁;他们停止
投资。他们获得的货币利润被囤积起来,等待更好的时机。许多公司在偿还
债务时遇到的困难加剧了这场危机,因为较低的利润率使其难以偿还在利
润率较高时接受的利率。62 与此同时,技术进步仍在继续,甚至加速,因为
62
因此,对马克思来说,经济周期的衰退表现为破产的急剧增加。第一波破产是由于无法偿还现在比利
润率高的利率;但倒闭的公司停止从其他公司购买投入产品,这导致了进一步的破产。因此,在李嘉图看
来,工资的增加只是减缓了积累,而在马克思看来,这可能会导致一场突然而剧烈的危机,导致产出急剧
下降。
64 第一章 古典或剩余方法

为了避免破产,资本家比平时更积极地寻找和引入降低成本的创新,尤其是
劳动节约型创新,因为正是工资的上涨导致了他们的困难。这导致了由于产
量减少而被解雇的工人之外,更多的工人被解雇。劳动后备军再次膨胀,这
迟早会在足够长的时间内降低实际工资,以恢复资本家的利润和信心;然后
积累重新开始,一个新的经济周期开始了。63
总之,工资向生存水平下降的趋势是通过工资增长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来解释的,而不是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像马尔萨斯那样。

1.12.2 产量
与李嘉图不同的是,马克思不接受萨伊定律,即总需求永远不会低于总
供给,在古典经济学家中也不是只有他这样做。
与李嘉图同时代的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萨伊强烈认为“普遍过
剩”(即商品相对于需求的普遍生产过剩)是不可能的,因此得名。萨伊主
要关注的是否认生产的持续增长会触及特定商品需求的极限;他认为,社会
产品的一半必然会购买另一半,这显然意味着生产产生收入,然后用于购买
生产的商品,因此增加生产会使购买力随着生产的增加而增加;他得出的结
论是,如果生产组成不能很好地适应需求组成,那么特定商品的市场可能出
现过剩,但不会全面缺乏购买力。李嘉图接受了萨伊的论点,但用更清晰的
方式重新表述。根据亚当・斯密的论点,即当一个人可以将部分收入用于获
取正利润时,没有人会愚蠢到将其闲置,他指出,产出的价值是作为总收入
分配的,而这些收入中没有用于消费的部分直接或间接(通过借贷给他人)
投资于生产;因此,储蓄决策就是投资决策,总支出必然等于产出总价值,
因为它等于总收入。因此,根据李嘉图的说法,除了经济活动受到极端干扰
的情况外(比如一场需要对经济活动进行巨大调整的大战突然停止;或者一
项疯狂的法令突然暂停所有银行业务),普遍生产过剩是不可能的:只有在
某些行业才会出现生产过剩,与此相对应的是其他行业的生产不足。
源于萨伊定律的李嘉图增长理论很简单:资本积累不会遇到来自需求
侧的障碍;总生产水平倾向于与先前积累产生的现有生产能力的正常利用
63
“可见,劳动价格的提高被限制在这样的界限内,这个界限不仅使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不受侵犯,而
旦还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规模扩大的再生产。可见,被神秘化为一种自然规律的资本主义积累规律,实际
上不过表示:资本主义积累的本性,决不允许劳动剥削程度的任何降低或劳动价格的任何提 有可能严重
地危及资本关系的不断再生产和它的规模不断扩大的再生产。在一种不是物质财富为工人的发展需要而存
在,相反是工人为现有价值的增殖需要而存在的生产方式下,事情也不可能是别的样子。正像人在宗教中
受他自己头脑的产物的支配一样,人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受他自己双手的产物的支配。”(《资本论》第一卷,
第 771-772 页,中文版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 版,第四十四卷,第 716-717 页)
1.12 更多马克思的理论 65

有关;未被消费的东西被用作投资。64 储蓄几乎完全来源于利润,因为工人
太穷了,无法储蓄,而地主又挥霍无度。因此,储蓄在总收入中的份额取决
于利润的份额:更高的利润率意味着更高的增长率。如果积累需要将耕作扩
展到越来越不肥沃的土地,由于工资不能低于生存水平,那么利润率就会慢
慢下降。李嘉图得出结论,利润率将倾向于上升、保持不变或持续下降,这
取决于其下降趋势是否会因技术进步导致的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得到
过多补偿、刚好补偿或不足补偿。
这一时期的其他经济学家,例如马尔萨斯和西斯蒙第,拒绝了萨伊定律
并承认了普遍生产过剩的可能性,首先基于经验观察,表明在某些时期确实
可以观察到普遍的销售困难。但他们无法对萨伊定律提出令人信服的理论
反驳。例如,马尔萨斯在这个问题上是李嘉图的坚定反对者,但他和李嘉图
一样接受储蓄是投资的同义词,正因为如此,李嘉图的逻辑在他们的辩论中
最终获胜。
马克思也反对萨伊定律,首先是基于历史证据,这向他展示了资本主义
经历周期性普遍危机的倾向;关于理论原因,尽管没有得出事前(或已计划)
和事后(或已实现)投资之间的现代的区别,但马克思至少注意到,由于交
换是以货币为背景的,不能保证谁卖出了就立即再次使用由此获得的货币:
如果出于某种原因,他不预期从立即重新使用货币中获得比等待更高的利
润,他可以选择以货币形式持有由此获得的购买力。因此,储蓄不必转化为
64
这与一个课题有关,由于篇幅原因,我只能用这个脚注来说明这个主题: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之间
的古典区别。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写道,一个国家的财富“受制于两个因素:第一,本国国民运用
劳动的熟练程度和技巧、判断力;第二,本国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和不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的比例大小
……有用的生产性劳动者人数都和推动劳动的资本量大小及资本用途成比例,这一点将在本书的后文论
述”
。( ,引论及全书篇章设计,第三段,第六段;1975,第 1-2 页)
《国富论》 。非生产劳动者的工作不是由
资本指派的,而是由收入指派的。在第二篇,第三章中,斯密进一步澄清了这一区别:
“加在物品上可以增
加物品价值的劳动,称为生产性劳动:加在物品上但不能增加物品价值的劳动,称为非生产性劳动。比如,
制造业工人的劳动加在原材料上的价值,通常需要维持工人的生活所需,还要为雇主提供利润,而仆人的
劳动,却不能生产价值。虽然制造业的雇主须垫付工人工资,但他事实上根本没有耗费什么资本,因为工
人们投在物品上的价值,足以使物品的价值增如到可以补还工资并提供利润的水平。但雇主垫付在仆人身
上的维持费就不同了,雇主根本就无法收回,雇用大量工人可以致富,而维持大量仆人却能够使人变得贫
穷”
(斯密, ,第二篇,第三章,第一段;1975,第 294–295 页)
《国富论》 。但斯密倾向于将非生产劳动与
不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区分开来:斯密列举了士兵、音乐家、艺术家、仆人、律师、牧师和政治家。更连
贯地说,马克思把生产劳动称为一切被资本雇佣并产生利润的劳动;因此,如果为剧院工作的演员和音乐
家的表演或由机构提供的临时仆人的工作为公司带来利润,那么他们就是马克思的生产工人;事实上,这
些利润与其他利润的影响(对竞争、阶级斗争、增长)是无法区分的。然而,马克思将非生产劳动称为商
品流通中雇佣的劳动(如店员、收银员、银行职员),尽管它受雇于资本家并为他们赚取利润;显然,这
里还有其他考虑因素,关于其重建和合理性的辩论仍在继续。更普遍地说,区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
确切分析目的和有用性仍然是悬而未决的问题。见 Kalmbach(1998)和维基百科条目“生产和非生产劳
动”。
66 第一章 古典或剩余方法

投资。根据马克思的观点,货币流通的破裂将发生,例如,当工资大幅上涨
或社会动荡阻碍资本家投资时;当生产组成与需求组成相适应的重大错误
同时在一些重要部门引发危机时,也可能发生类似的崩溃:由此产生的以支
付成本的价格销售的困难可能延伸到向危机部门出售投入品的公司和部门,
破产导致进一步破产;因此,某些行业的危机可能会变得普遍。
总之,分配和价格的古典或剩余方法在总生产水平的决定因素问题上
是开放的,既与接受萨伊定律相容,也与拒绝萨伊法则相容。拒绝萨伊定律
当然意味着需要一种替代理论来确定总生产水平,而在古典经济学家中,甚
至在马克思中,都找不到一种非常令人满意的理论;但本章稍后将讨论凯恩
斯-卡莱茨基有效需求原理可以是这样一种理论。

1.12.3 增长,技术变化,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

马克思关于危机的著述并不是一个完整而一致的理论,它们大多出现
在他未完成的手稿中;无论如何,它们中出现了一种趋势的明确预测,资本
主义将面临越来越大的运作困难,尤其是招致日益严重的危机,由于三个主
要原因:
(1) 越来越复杂的经济体的协调难度越来越大,也就是说,生产构成与
需求构成不完全适应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2) 资本主义的趋势,首先是由于节省劳动的技术进步,增加了失业后
备军,恶化了工人阶级的状况(至少是相对状况),导致工人消费在总收入
中所占的份额有下降的趋势,这使得避免总需求不足变得越来越困难;
(3) 由于节省劳动力的技术进步,利润率有下降的趋势。
对于第一个原因,马克思试图对经济进行分解处理(他的“再生产图
式”,我们不会停下来讨论它,但它是苏联计划经济和瓦西里・里昂惕夫投
入产出分析的基础)
,并从中得出结论,
“不平衡”不太可能避免。由于劳动
分工的增加以及需要协调的部门数量的增加,经济日益复杂,这是预测危机
日益严重的第一个原因,因为破产的趋势会导致作为破产公司供应商的公
司进一步破产。
技术进步导致无产阶级状况恶化的趋势源于两个原因,这两个原因都是
基于斯密关于劳动分工重要性的观察的发展。其中一个原因是劳动分工日
益扩大的趋势导致了劳动技术要求的降低。这里马克思利用了其他著作家
的观察,特别是 Ure 和 Babbage 的观察,他们观察到,当分工的扩大需要
将工匠的复杂活动细分为分配给不同劳动者的不同任务时,这些任务中只
1.12 更多马克思的理论 67

有一小部分需要高级技能,而其中大多数将是相当简单和重复的操作,可以
委托给非熟练工人。因此,劳动分工的扩大增加了非熟练工人的比例,从而
导致平均工资率下降。另一个原因是机械化。劳动分工的扩大使得非熟练工
人的单一重复性操作更容易被机器取代。其结果是机器取代工人的趋势;这
导致工人被逐出生产过程,从而导致失业。马克思认为,由于机械化程度的
提高,失业率往往在每一个相继的经济周期中都会变得更糟。失业率的上升
加剧了平均工资下降的趋势——这一趋势已经由由劳动技术要求降低造成。
因此,马克思预言工人将日益贫困。马克思在其早期著作中似乎设想了
一种绝对贫困化的趋势(平均实际工资率的下降),在后来的著作中,他承
认贫困化只是相对的(无产阶级的生活状况相对于统治阶级的生活水平的
恶化)
,但即使只是相对的,在他看来,贫困化仍然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后果。
首先,这仍然意味着无产阶级的生活条件的恶化65(这对马克思的论点很重
要,即无产阶级将越来越焦躁不安,对资本主义越来越不满)。其次,贫困
——即使只是相对的——仍然意味着工人消费在社会产品中所占份额的趋
势性下降,这往往会造成生产过剩的问题,即(用更现代的术语来说)总需
求不足。据他说,这是一个在资本主义积累过程中越来越重要的困难,往往
会使克服危机变得越来越困难。这有助于提出资本主义将经历日益严重的
周期性危机的论点。
第三个原因是著名的“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许多马克思主义者认为
这是资本主义不可避免地注定会运行得越来越糟糕,因此迟早会被其他形
式的经济组织取代的证据,但现在却无法令人信服。解释者们对马克思所说
的“规律”的含义并未达成共识,66 但以下似乎是其中的主要思想。我们在
上文中已经看到,根据马克思的说法,技术创新采取了用机器取代劳动的
普遍形式,即用马克思的术语,用死劳动取代活劳动。根据马克思的观点,
这种技术变化的特征意味着固定资本与活劳动的平均比例 C/L 有增加的趋
势,即使剥削率是恒定的,这也会导致资本的平均组成 C/V 增加。由于他

65
“工资的任何显著的增加是以生产资本的迅速增加为前提的。生产资本的迅速增加,就要引起财富、
奢侈,社会需要和社会享受等同样迅速的增长。所以,工人可以得到的享受纵然增长了,但是,比起资本
家的那些为工人所得不到的大为增加的享受来,比起一般社会发展水平来,工人所得到的社会满足的程度
反而降低了。我们的需要和享受是由社会产生的,因此,我们对于需要和享受是以社会的尺度,而不是以
满足它们的物品去衡量的。因为我们的需要和享受具有社会性质,所以它们是相对的”。(马克思,《雇佣
劳动与资本》,1849,英文版引自 Freedman 1961,p. 63)。
66
《资本论》第 3 卷讨论了这一“规律”
(就像“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一样)
,恩格斯在马克思去世后
根据临时手稿汇编而成;因此,模棱两可和矛盾并不令人惊讶,也不清楚如果马克思还活着,这些手稿中
的分析会有多少被发表。
68 第一章 古典或剩余方法

对利润率的确定方法,马克思得出结论,技术进步往往会导致利润率的下
降。基本想法似乎如下。当发现一种用机器取代劳动的创新能够以当前价格
降低成本时,67 就会引入它,因为它为最先引入它的资本家带来了更高的利
润;但当这种创新被普遍采用时,通过提高整个经济体的平均有机资本构成
——可以说,背着资本家——导致了利润率的下降。确实,这种下降可能会
在一段时间内被剥削率 S/V 的上升所抵消,但这种抵消不能无限期地持续
下去,因为 r = S/(C + V ) 可以重新写为:

S
L 1 − V /L
r= C V
= . (1.39)
L
+ L
C/L + V /L

即使工资(和 V )趋于零,分子因此趋于 1,分母趋于 C/L,C/L 的


增加迟早会导致利润率的下降。
这一结论至少部分解释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积累的未来和实际工资增
长可能性的悲观态度:利润率下降的趋势最终会迫使工资下降,并最终减缓
资本主义积累,这既会影响工资,也会影响总需求,也会对利润率产生影响,
从而导致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不断增加的危机。
马克思死后,许多马克思主义者对这一“规律”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
认为技术进步通常会减少商品中体现的劳动,因此会导致构成固定资本的
商品中体现的劳动减少;因此,采用更机器化的方法,每单位实物产出使用
更少的直接劳动,并不一定意味着 C/L 的增加,因为新的机器组合可以比
以前的机器组合体现更少的劳动。得出的结论是,利润率下降的趋势是一种
可能性,而不是确定性。现代分析以以下结果的形式增加了更有力的批评
(将在第 2 章中证明),通常称为置盐定理68 :
置盐定理。设想某个经济体中,以现行的实际工资率和相应的统一利润
率 r 以及生产的相对价格,发现了一种直接或间接进入实际工资的商品的
新生产方法,该方法以现行价格产生更高的利润率。然后,如果这种新方法
取代了旧的该商品的生产方法,并且价格倾向于新的生产价格,那么如果实
际工资率保持不变,则新的统一利润率必然高于旧的利润率 r;如果利润率
保持不变,那么实际工资率就会变高。
67
在这里,马克思用劳动价值进行推导,因此成本降低意味着产品中所体现的总劳动的减少。但根据马
克思的观点,在机器取代劳动的行业中,c + v + s 的减少与 c/(v + s) 的增加同时发生,这也朝着同一
方向影响了整个经济体的资本有机构成。
68
日本经济学家置盐信雄在 1961 年第一次明确证明了这一结果。事实上,这隐含在斯拉法 1960 年出
版的书的研究结果中;萨缪尔森在 1958 年的一些口头陈述中也提到了这一点。
1.12 更多马克思的理论 69

置盐定理的含义是,引入一种新的、更有利可图的生产方法,当其被普
遍采用时,如果实际工资率保持不变,不会导致利润率下降:如果它涉及
“工资行业”
,那么利润率就会上升;如果涉及奢侈品,利润率不受影响。除
后一种情况外,降低成本的新方法的引入为利润率或实际工资率或两者的
提高开辟了空间。
这一结果可以用图说明,参见图 1.3。给定每个行业采用的生产方法,
我们已经看到(更一般化的证明参见第 1.7 节和第 2 章),如果将实际工资
率视为可变的,那么,无论选择何种商品或商品篮子作为计价物,实际工资
率都会朝着与利润率相反的方向变化。一旦选择了一个计价物,函数 w(r)
是一条递减的连续可微曲线。如果某个工资行业的生产方法发生变化,w(r)
曲线也会发生变化。置盐定理表明如下:假设 w(r) 曲线是给定的,并且 r
(因此 w)是给定的。人们发现了一种新方法,按照现行价格,可以以更低
的价格出售其中一个工资行业生产的商品。如果新方法取代了该行业的旧
方法,并计算出新的 w(r) 曲线(以相同的计价物表示)
,并将其绘制在与旧
的 w(r) 曲线相同的图中,那么在旧的 w 水平上,新的 w(r) 线在旧曲线的
右边,因为它是一条连续的曲线,这也意味着在旧的 r 水平上,新线在旧的
w(r) 线的上面。如图 1.3 所示,这意味着 w 或 r,或两者都有上升的空间。
马克思对工资增长后下降的周期性趋势的分析必须加以修改:如果有
持续的技术进步,在每个周期,w(r) 曲线都比前一个周期进一步“向外”,
至少与旧的 (r, w) 对相比,因此,在危机期间,恢复积累所需的利润率要求
实际工资下降幅度小于前一周期。
因此,例如,如果开始复苏所需的利润率为图 1.3 中的 r′ ,并且在危机
中,w(r) 曲线为 wI (r),实际工资必须降至 w′ 才能恢复积累,那么如果下
一个周期的技术进步导致 w(r) 曲线变为 wII (r) 时,下一次复苏只需要实
际工资降至 w′′ 。
这一结果可以解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生活水平的毋庸置疑的
长期提高,而利润率却没有急剧下降;毫无疑问,它削弱了马克思对资本主
义未来悲观的理由。然而,关于资本主义日益严重的危机的趋势,马克思的
直觉似乎并没有大错特错,正如 20 世纪 30 年代的大危机所表明的那样:之
后,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技术的发现改变了局面,但危机仍在发生。

1.12.4 马克思和资本主义的未来

马克思的预言还有两个要素值得一提。
70 第一章 古典或剩余方法

图 1.3: 置盐定理的说明。直线 wI (r) 是用某给定计价物表示的旧 w(r) 曲


′ ′
线;一开始,r = r , w = w ;如果在相关联的价格下一种方法更加方便,那
′ ′
么至少在点 (r , w ) 的一个邻域内,这种方法的引入会使得 w(r) 曲线向外

移动。因此,如果工资率保持不变,则利润率会上升至 r ] ;如果 r 保持不

变则 w 上升至 w ] ;或者 r 和 w 都会上升。新的 w(r) 曲线也许会完全地在
旧曲线的“外侧”
(也就是位于旧曲线的东北方向上)
;或者它是如这里所示

的 wII (r)。这条曲线在 w = w 处位于旧工资曲线的外侧,但并非对于全体
w 的全体取值来说都是如此
1.12 更多马克思的理论 71

一个是资本越来越集中的趋势:马克思认为,更大的资本家往往会在与
较小的资本家的竞争中获胜,因为规模经济有利于他们,因此较小的生产商
会被迫停业或被收购吞并;竞争斗争中的赢家越来越大。信贷系统的发展大
大有助于资本集中的过程,使收购其他公司变得更容易。69 历史经验在很大
程度上证实了这一预测。事实上,一个现代问题是如何防止控制大公司的个
人拥有过多的政治影响力。
另一个预测是社会两极分化加剧的趋势:根据马克思的观点,大资本在
竞争斗争中的优势往往会通过摧毁小商业和小制造业来摧毁独立的中产阶
级;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口最终不得不将他们的劳动作为雇佣劳动出售,而
资本的集中减少了资本家的数量。财富越来越集中,而越来越多的人口变成
无产阶级。马克思把所有需要依靠的、领薪水的工人包括在工人阶级之内,
因此也包括了高薪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所谓的工人贵族),但由于上述
工作技术要求减低的过程,他认为工人阶级的这一特权部分越来越少;在他
看来,资本主义的趋势是工人阶级日益同质化。
在这些基础上,马克思认为阶级斗争迟早会有利于工人阶级。越来越少
的少数资本家被遇到越来越大困难的资本主义经济所削弱,面对的是越来
越占社会多数的工人阶级,对他们(至少是相对)贫困化和不断恶化的危机
越来越愤怒,越来越同质化,并越来越根据其工作经验(实现事前协调的优
势,这一点在大公司的组织中表现得很明显)来认识到,用通过规划实现的
事前有意识的协调取代通过市场进行的事后协调,可能会改善经济运行。统
治阶级成员中越来越小的少数人迟早会无法抵抗社会绝大多数人的日益高
涨的愤怒和对社会组织替代方案的日益明确。70 在《资本论》第一卷倒数第
二章的一个著名段落中,马克思将他的预测总结如下:

对直接生产者的剥夺 [在资本主义起源的原始积累过程中],是用
最残酷无情的野蛮手段,在最下流、最龌龊、最卑鄙和最可恶的
贪欲的驱使下完成的。靠自己劳动挣得的私有制,即以各个独立
劳动者与其劳动条件相结合为基础的私有制,被资本主义私有制,
即以剥削他人的但形式上是自由的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所排挤。
这种剥夺是通过资本主义生产本身的内在规律的作用,即通过
69
因此,马克思的竞争概念与现代新古典经济学的完全竞争大不相同:这是一场持续的、无情的斗争,
主要通过产品和生产方法的不断创新来运作,并通过其对工人阶级和整个社会的特征和组成的影响,因而
不断地对市场进行革命。
70
由于这两个对立群体的人数差异越来越大,根据成熟时期马克思的说法,革命不一定是暴力的。鉴于
这一最终目标,工会的任务之一是促进工人阶级的政治化。
72 第一章 古典或剩余方法

资本的集中进行的。一个资本家打倒许多资本家。随着这种集中
或少数资本家对多数资本家的剥夺,规模不断扩大的劳动过程的
协作形式日益发展,科学日益被自觉地应用于技术方面,土地日
益被有计划地利用,劳动资料日益转化为只能共同使用的劳动资
料,一切生产资料因作为结合的、社会的劳动的生产资料使用而
日益节省,各国人民日益被卷入世界市场网,从而资本主义制度
日益具有国际的性质。随着那些掠夺和垄断这一转化过程的全部
利益的资本巨头不断减少,贫困、压迫、奴役、退化和剥削的程
度不断加深,而日益壮大的、由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的机制所
训练、联合和组织起来的工人阶级的反抗也不断增长。资本的垄
断成了与这种垄断一起并在这种垄断之下繁盛起来的生产方式
的桎梏。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
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
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
《资本论》第一卷,第
928-929 页,中文版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 版,第四十四卷,
第 873-874 页)。

对于本书的目的来说,讨论马克思的预测有多正确并不重要——显然,
并不完全正确;到目前为止,资本主义经济已经能够生存和发展,发达国家
发生了变化,如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和集体照顾病人、老人和失业者的要
素(在一些国家比其他国家更多),加上生活水平的提高,似乎减少了工人
对资本主义的敌意。但这些预测,除了引发人们对其纯粹的浩瀚和激进的钦
佩之外,仍然令人感兴趣的是,它们表明,在古典方法中,经济学、社会学
和政治学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线。古典经济学家自然也是社会学家和政治
学家,因为这种方法在解释重要经济现象时不可避免地会归因于社会和政
治因素。正如我们将在第 3 章中看到的那样,这与边际方法的区别很大。

1.13 剩余方法的“核心”和“核心外”分析
根据我们对古典经济学家所说的实际工资率、产量和生产方法的决定
因素的了解,可以指出古典分析方法的一个方面,它将古典方法与边际/新
古典方法区分开来。后一种方法,将在第 3 章至第 9 章中解释,认为价格、
收入分配、产量和资源利用是由供求力量同时相互依赖地决定的;基于这种
相互依赖关系的演绎推理可以得出统一的结论,例如关于实际工资变化对
1.13 剩余方法的“核心”和“核心外”分析 73

劳动需求和一般生产水平的影响。在古典方法中,纯演绎推理的范围要小得
多。演绎推理仅在 Garegnani (1984, 1990b) 称之为其分析“核心”的古典
一般分析的这一部分中具有充分的影响力71 :基于给定的实际工资率、给定
的产量和给定的生产方法来确定利润率,以及这些数据变化对利润率影响
的比较静态研究。在研究是什么决定了这些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时,
古典方法承认历史、社会和政治影响的重要性,因此分析必须更具归纳性,
关注历史的具体情况,并且通常不能在纯粹的演绎基础上得出与边际方法
中可得到的预测类似的单一预测。
因此,人们可以在古典解释和预测中区分两种不同类型的分析。对一个
或多个“核心”数据(实际工资、生产量、生产技术条件)的决定因素的分
析是“核心外”分析,富含历史特定细节,容易受到各种影响;对每个此类
变化对利润率和相对价格的影响的分析是“核心”分析,是严格演绎的,并
暂时将“核心”中的其他数据视为给定数据,不受初始变化的影响;对这些
变化(包括直接影响和通过利润率和相对价格变化产生的间接影响)对“核
心”其他数据的影响的分析再次是“核心外”分析,也可以包括对首先发生
变化的量的影响的“核心外”分析,如果“核心”的其他数据受到重大影响,
需要对利润率的影响进行新的检查,则进行第二轮“核心”分析。
对现代经济学家来说,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古典经济学家没有同时确定
收入分配和产量的变化。产量是分开研究的,收入分配变化或技术进步对它
们的影响只在第二阶段进行研究,在保持它们一开始给定以研究对正常价
格的影响之后。原因是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众多,因此很难具体说明收入分配
变化时产量如何变化的一般规则。
因此,例如李嘉图关于由于与拿破仑的战争而取消谷物进口税的可能
影响的讨论,首先考虑了对英国谷物产量的可能影响,这是一种“核心外”
分析;英国谷物产量将下降的结论(因为对谷物的一些需求将通过更便宜的
谷物进口来满足)的含义是,最不肥沃的土地将被舍弃不用,新的无地租土
地将更加多产,这是“核心”数据之一的变化;然后,
“核心”得出了利润率
将上升的结论(实际工资认为是给定的)。最初的推论是,英国谷物产量将
下降,这取决于具体的假设(例如,没有其他战争对谷物进口造成障碍,没
有外汇市场的大动荡,没有外国谷物歉收,没有工资上涨)。
另一个例子:在马克思对周期性工资波动的分析中,“核心”被用来证
明,当实际工资率上升时,利润率下降;这是一个纯演绎的、毫无疑问的结

71
这里的“核心”当然不是将在第 8 章,第 8.21 节遇到的合作博弈中的“核”的概念。
74 第一章 古典或剩余方法

果;在对实际工资上涨原因的“核心外”分析中,马克思承认了社会、组织、
意识形态因素的重要性;关于实际工资率变化对积累的“核心外”影响,马
克思再次对不同结果的可能性持开放态度:实际工资的上涨可能会阻碍积
累,但如果不是过度的话,在某些情况下——也取决于政治环境——它可以
通过提高对消费品的需求来刺激积累。
“核心”一词可能具有误导性,因为在其他情况下,它被用来表示论点或
分析的最重要部分,在这里,Garegnani 并不表示这个意思。该术语仅指古
典方法这一部分的“中心”位置,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剩余方法中的大多
数推理必须经过的节点,以便得出一个重要变量的变化对其他重要变量的
影响的结论。关于实际工资、技术知识、扩大耕种、石油可利用性和汇率等
变化的影响,确实很难想到不需要研究对利润率和价格的影响的问题。“核
心”分析的结果对于回答大多数问题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但对于回答真正重
要的问题来说只是初步的,这些问题是“核心外”的问题,涉及资本主义在
实际收入、就业和增长方面的性质和趋势。

1.14 总产出决定的现代视角
1.14.1 超越马克思的总产出决定理论
本章的主要目的是向只熟悉边际/新古典主义方法的读者(或有可能熟
悉的读者)表明,有一种替代方式来看待资本主义经济的运作,其背后有着
悠久的传统。它的表述似乎超越了微观经济学,涉及到有关整个经济运行的
典型宏观经济问题;但同样的反对意见可能会针对微观经济学教科书中存
在的新古典一般均衡理论提出,该理论可以被视为一种杰出的宏观经济理
论,因为它研究的是关于个体主体行为的某些假设如何产生整个经济的结
果。古典方法也对个体代理人做出了假设,例如工人试图集体行动来提高工
资;资本家串通起来反对工人的要求;资本家的投资是为了防止竞争对手的
增长速度超过他们,并通过更好地利用规模经济来提高竞争力;投资在预期
回报率较高的领域所占比例更大;破产可能导致更多的破产等等。询问这些
微观行为的总体影响,对于古典方法和新古典方法来说都是合理的。
一个重要的总体影响是这些微观行为所产生的经济活动的总体水平。这
里必须承认,包括马克思在内的古典经济学家对这一问题的处理并不令人
满意。随后的经验事件,如 20 世纪 30 年代的大危机,或 1973 年及其后几
年的经济衰退,或 1990 年后日本十年的几乎为零的增长率,或 2008 年的
1.14 总产出决定的现代视角 75

金融危机,都证实了马克思的看法,即资本主义经济会受到危机的影响,劳
动力失业率和工厂未利用率可能会连续多年居高不下。萨伊定律似乎被证
据推翻了。但这使得有必要有一个关于什么决定了产量和劳动力就业的理
论。甚至马克思也没有接近一个令人满意的这样的理论;他确实抓住了储蓄
决策和投资决策之间不一致的可能性;但他似乎认为经济危机是周期性中
断李嘉图式积累过程的事件(甚至是剧烈的和持久的);他专注于这些中断
的原因,而没有试图达到一个理论,即社会产品会被吸引到什么数量,当投
资无论由于任何原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低于吸收所有储蓄所需的
数量,它当社会产品处于李嘉图式的正常产能利用水平时会到来。因此,马
克思承认积累的障碍(例如,由于资本主义压缩工资的趋势,销售潜在消费
品的困难)对长期增长的影响不明确;只要没有危机,马克思的观点似乎都
是增长由供给决定,72 或者如果你喜欢,利润决定:更高的利润率(更低的
实际工资)有利于增长,因为它提高了利润,从而提高了储蓄,从而增加了
投资;资本家确实希望利润再投资和增长,因为竞争往往会淘汰较小的资本
家。但是,当这种利润再投资的努力遇到障碍时,会发生什么仍然不清楚,
除了有迹象表明危机将爆发。
这种源自马克思的观点,即产出和增长是由供给决定的,但危机导致的
周期性中断除外,并不总是令人信服。让我们考虑一下 2008 年之后的意大
利。公共债务的增长吓坏了金融市场,并使欧盟对意大利政府施加了巨大压
力,要求其通过提高税收和减少公共服务支出来减少赤字。意大利政府照办
了,这减少了消费者收入,从而减少了消费品支出。这反过来又使公司很难
像以前那样卖出那么多;许多人破产了,许多人减少了投资,因为没有理由
提高生产能力。产量的下降持续了三年,但原因并不是实际工资的上涨。此
后,增长一直没有恢复;2014 年的工业生产比 2007 年减少了 15%。这既不
符合剧烈但暂时的危机的图景,也不符合李嘉图关于工厂正常利用的图景。
无论如何,马克思对危机的解释并不包括削减国家开支:为什么这样的削减
会引发危机?为什么这么持久,这么多年来经济增长几乎为零,但危机没有
进一步恶化?
20 世纪 30 年代,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和米哈尔・卡莱茨基的理论发
72
“供给决定”是指在每个时期,由正常资本利用水平下的商品可用供给决定,因此在确定总投资水平
之前给定,并将投资确定为等于未分配给消费的产品部分。因果关系为社会产品决定投资和增长。接下来
将介绍的凯恩斯-卡莱茨基方法将社会产品的数量和增长视为需求决定的,因为它们适应独立决定的水平
和总需求的增长。需要明确的是,
“供给决定”绝不能是边际主义/新古典主义意义上的与充分劳动力就业
相关的,因为在古典经济学家那里,对现有工厂的正常利用只意味着现有资本所需劳动的就业量,它总是
低于劳动供给。
76 第一章 古典或剩余方法

展提供了一种能够回答这些问题的理论,并与古典的价值和分配方法相容。
在本章的剩余部分,你会找到这一理论的基本的和综合的介绍。熟悉传统凯
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的读者不会从中学到太多,只是在这里,该理论的中
心思想与通常提出的新古典主义要素相分离,因此它与古典方法的兼容性
变得显而易见。(对于尚未学习过它们的读者,本书网站本章在线附录的第
2 节介绍了本章剩余部分所需的国民核算概念。)这篇介绍也将对那些只学
习了宏观经济学的当代版本的学生有用,它们假设了持续的充分劳动力就
业,以及储蓄自动转化为投资。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