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49

学校代码:10209 研究生学号:191001277

分 类 号:J6 密 级:无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 DEGREE THESIS

丁善德《快乐的节日》儿童钢琴组曲教学
研究

作 者: 王艺曈
指 导 教 师 : 李新苗
学 科 专 业 : 音乐与舞蹈学
研 究 方 向 : 音乐教育(钢琴教育与教学研究)

吉林艺术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
2022 年 5 月
分类号:J6

吉林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丁善德《快乐的节日》儿童钢琴组曲教学
研究

王艺曈

指导教师姓名:李新苗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研 究 方 向:音乐教育(钢琴教育与教学研究)
论文提交日期:2022 年 3 月
论文答辩日期:2022 年 5 月
摘 要

随着我国钢琴教育事业的发展,当前,儿童钢琴教学已经成为我
国钢琴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学者开始关注并探讨儿童
钢琴教学的有效方法与途径,在数十年的儿童钢琴教学发展中,丁善
德所创作的《快乐的节日》一直是重要的儿童钢琴教学组曲之一,其
不仅通过新颖的创作手法、中西结合的音乐元素体现了极高的钢琴创
作技巧,还通过真实的题材,丰富的内容表达了热爱生活,追求快乐
的向上主题,既是我国钢琴艺术创作的瑰宝,也是儿童钢琴教材的典
范。
由于我国钢琴教育起步较晚,儿童钢琴教学理念和方法仍以西方
钢琴教学为参照,不适用于我国儿童的钢琴学习特点和审美观念,加
之钢琴创作者对儿童题材的关注程度不高,本土儿童钢琴教材相对匮
乏,都影响了我国儿童钢琴教学的发展进程。基于此,本文以丁善德
所创作的《快乐的节日》这一经典儿童钢琴组曲,以儿童为教学对象,
采用情景教学、联想教学等新颖的教学方法,以打造儿童扎实钢琴基
本功,启蒙音乐想象力等教学理念为依托,独立设计儿童钢琴教学教
案,通过钢琴实践教学分析儿童钢琴教学问题,探讨解决建议。最后
以此为契机,反思我国儿童钢琴教学模式,思考当代儿童教育模式及
儿童钢琴作品创作的发展方向和变革思路。
关键词 快乐的节日 儿童钢琴组曲 钢琴教学 教案设计

I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piano education, at present,


children's piano teach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field of
piano research in China, more and more scholars have begun to pay
attention to and explore the effective methods and ways of children's piano
teach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piano teaching for decades, Ding
Shande's "Happy Festival" 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important children's
piano teaching suites, which not only reflects the extremely high piano
creation skills through novel creative techniques and musical elements
combined with Chinese and Western, but also through real themes. The
rich content expresses the upward theme of loving life and pursuing
happiness, which is not only a treasure of piano art creation in China, but
also a model for children's piano teaching materials.
Due to the late start of piano education in China, children's piano
teaching ideas and methods are still based on piano teaching in the west,
which is not suitable for children's piano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and
aesthetic concepts in China. In addition, piano creators do not pay much
attention to children's themes, and local children's Piano teaching materials
are relatively scarce, which all affect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hildren's
Piano Teaching in China.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takes three tracks of
rope skipping, hide and seek and festival dance in the classic children's
piano suite happy festival created by Ding Shande as teaching materials,
takes children's piano beginners as teaching objects, and adopts novel
teaching methods such as situational teaching and associative teaching, so
as to create children's solid basic piano skills, Based on the teaching ideas
of enlightenment music and imagination, independently design children's

II
piano teaching plan, analyze children's piano teaching problems through
piano practical teaching, and explore solutions. Finally,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reflect on China's children's piano teaching mode, and think
about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reform ideas of contemporary
children's education mode and children's piano creation.
KEY WORDS 《Happy Festival》 Children's Piano Piano Teaching
Teaching Plan Design

III
目 录

绪论 ......................................................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1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 2

一、国内研究综述 .............................................................................................. 2

二、国外研究综述 .............................................................................................. 4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5

一、研究目的 ...................................................................................................... 5

二、研究意义 ...................................................................................................... 5

第一章 丁善德及《快乐的节日》 ............................. 6


第一节 丁善德生平简介 ........................................................................................ 6

第二节 《快乐的节日》钢琴组曲概述 ................................................................ 6

一、《快乐的节日》简介 .................................................................................. 6

二、《快乐的节日》创作背景 .......................................................................... 7

(一)创作背景 .................................................................................................. 7

(二)作品价值 .................................................................................................. 8

第二章 《快乐的节日》教学要点分析 ......................... 9


第一节 弹奏《快乐的节日》的技术准备 ............................................................ 9

一、所需的手指技巧 .......................................................................................... 9

二、所需的音乐素养 ........................................................................................ 10

第二节 《快乐的节日》教学研究 ...................................................................... 10

一、《郊外去》教学研究 ................................................................................ 10

(一)对作品调式调性的分析 ........................................................................ 10

(二)对作品旋律节奏的把握 .........................................................................11

(三)手指技术与艺术相结合 ........................................................................ 12
二、《扑蝴蝶》教学研究 ................................................................................ 12

(一)对作品调式调性的分析 ........................................................................ 12

(二)对作品旋律节奏的把握 ........................................................................ 13

(三)手指技术与艺术相结合 ........................................................................ 13

三、《跳绳》教学研究 .................................................................................... 14

(一)对作品调式调性的分析 ........................................................................ 14

(二)对作品旋律节奏的把握 ........................................................................ 15

(三)手指技术与艺术相结合 ........................................................................ 16

四、《捉迷藏》教学研究 ................................................................................ 16

(一)对作品调式调性的分析 ........................................................................ 16

(二)对作品旋律节奏的把握 ........................................................................ 17

(三)手指技术与艺术相结合 ........................................................................ 18

五、《节日舞》教学研究 ................................................................................ 18

(一)对作品调式调性的分析 ........................................................................ 18

(二)对作品旋律节奏的把握 ........................................................................ 19

(三)手指技术与艺术相结合 ........................................................................ 20

第三节 《快乐的节日》教案设计 ...................................................................... 20

一、《快乐的节日》教学意义与目标 ............................................................ 20

(一)《快乐的节日》教学意义 .................................................................... 20

(二)《快乐的节日》课程目标 .................................................................... 21

二、《快乐的节日》教学重、难点 ................................................................ 21

(一)《快乐的节日》教学重点 .................................................................... 21

(二)教学难点 ................................................................................................ 22

三、《快乐的节日》教学编排 ........................................................................ 24

(一)教学准备 ................................................................................................ 24

(二)教学流程 ................................................................................................ 25
四、《快乐的节日》组曲教案设计与展示以——《郊外去》为例 ............ 26

(一)教案选择 ................................................................................................ 26

(二)郊外去教案设计与展示 ........................................................................ 26

第三章 《快乐的节日》教学体会 ............................ 29


第一节 学生在演奏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式 .................................................. 29

一、学生在演奏中出现的问题 ........................................................................ 29

(一)弹奏不熟练 ............................................................................................ 29

(二)节奏把握不到位 .................................................................................... 29

(三)急功近利、缺少耐心 ............................................................................ 29

二、解决措施 .................................................................................................... 30

(一)联想教学,突出节奏旋律 .................................................................... 30

(二)加强思维引导,提高音乐吸引 ............................................................ 30

第二节 教师在教学内容及结构中的创新 .......................................................... 31

一、教学内容创新 ............................................................................................ 31

二、教学结构创新 ............................................................................................ 31

三、注重学生音乐听觉的培养 ........................................................................ 32

第三节 《快乐的节日》教学策略 ...................................................................... 32

一、巧妙运用分声部教学 ................................................................................ 33

二、加入即兴创编和伴奏 ................................................................................ 33

结论 ..................................................... 33
参考文献 ................................................. 36
致谢 ..................................................... 39
绪 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钢琴组曲是一种常见的音乐体裁,由若干长短不一、各具标题的小曲构成,具

有篇幅短小、形象多变等音乐特点。儿童钢琴组曲作为钢琴组曲的重要组成部分,

凭借简单的曲式、有趣的题材更容易被广大儿童所接受,因此儿童钢琴组曲已成为

当前儿童钢琴学习教材的主要内容之一。我国音乐家自上世纪三十年代起开始进行

儿童钢琴组曲创作,我国第一首儿童钢琴组曲是丁善德于 1952 年创作的《快乐的节

日》,其在音乐语言的使用,音乐美感的启发和童心情操的表达上均体现了较高的

音乐水准,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音乐创作领域的不断发展,我国出现了儿童

钢琴组曲创作高潮,《孩提时代》、《儿童钢琴曲八首》、《儿童钢琴小品三首》、

《山鬼和孩子们》等诸多儿童钢琴组曲先后创作,近年来更是诞生了《窗外》、《一

个中国小男孩在巴黎》等诸多优秀作品,而《快乐的节日》作为我国第一首儿童音

乐钢琴组曲,对上述多部优秀儿童钢琴组曲的诞生起到了重要影响,为推动我国儿

童钢琴组曲的创作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已成为当前各学段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的重要教学内容,钢琴教学作为当代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

日渐受到我国音乐学者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儿童开始学习钢琴弹奏,且随着我国

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儿童音乐教学要求不断提高,少儿钢琴教学逐渐成为当前国

内音乐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但钢琴作为西方传入中国的一种外来乐器,

与西方相比在我国的流行时间较短,加之我国学者在儿童钢琴组曲领域的作品创作

较晚,因此鲜有学者将儿童钢琴教学与儿童钢琴组曲进行结合研究。反观西方的儿

童钢琴作品,自浪漫主义时期开始,舒曼、德彪西等知名音乐家陆续创作了《童年

情景》、《小宇宙》、《献给孩子们》等一系列知名钢琴作品,成为儿童钢琴教学

曲目中的经典。因此,加强对我国儿童钢琴组曲教学领域的研究,分析我国第一部

1
儿童钢琴组曲《快乐的节日》创作特点及对我国儿童钢琴组曲创作的影响,探讨我

国儿童钢琴组曲创作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已成为推动我国儿童钢琴组曲创作与发

展,对提升我国音乐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当前练习钢琴的儿童日渐增多,专注于儿童钢琴教学领域的学者也不断增多,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以“丁善徳”、“快乐的节日”、“儿童钢琴组曲”为关键词进行

检索,发现当前国内学者在钢琴组曲领域虽初具规模,但研究领域相对集中,并未

形成系统的研究体系,该领域的研究主要分为儿童钢琴组曲的发展、儿童钢琴组曲

的演奏分析两大方面,并未有过多延伸,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阅读和学习,做出如

下整理:

一、国内研究综述

在儿童钢琴组曲的发展研究中,部分学者以时间为线索,针对不同时期的儿童

钢琴组曲创作与发展展开研究,王晶在《我国儿童钢琴曲创作综述》、徐璐《中国

钢琴组曲的宏观调性布局》中从整体角度入手,对我国儿童钢琴组曲的创作进行了

综述性研究,指出我国儿童钢琴组曲创作具有民族性、趣味性和技术性的特点,并

着重梳理了《快乐的节日》等知名的儿童钢琴组曲作品。周为民在《20 世纪中国钢

琴音乐创作的回顾与思考》中对 20 世纪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回顾与思考中,将钢琴

组曲的创作与钢琴音乐的创作时间进行了同步划分,其将我国钢琴音乐的创作分为

20 世纪初期,30-40 年代,建国后 17 年内,文革时期和新时期五个阶段,其中涉及

钢琴组曲创作的为后三阶段,且上述阶段内中国钢琴组曲的发展均有了一定程度的

进步。魏莲在《20 世纪中国儿童钢琴曲的创作特征》中对 20 世纪中国儿童钢琴曲的

分析中着重从钢琴组曲的旋律、织体、曲式形态等方面展开了分析,着重强调了 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各类钢琴比赛对优秀儿童钢琴作品创作的推动作用,并在探讨 20

世纪中国儿童钢琴曲的内容创作风格中强调了写实性的重要意义。张玮等人在《1979

2
至 1989 年中国钢琴独奏曲创作初步研究》一文中以 1979-1989 年期间中国钢琴组曲

的创作发展展开了研究,其不仅从作品题材、创作环境等方面展开了叙述,还通过

结合该时期作品的和声、复调、节奏等特征,指出该十年间我国钢琴组曲的创作思

维不断提高,创作语言更加多样等评价。文雅在《对当代儿童钢琴音乐创作的评述》

中提到,民族性特征不仅是近代儿童钢琴音乐创作的基本特征,更对后来的儿童音

乐组曲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改革开放后,虽然我国钢琴音乐作家更多的参考西

方音乐组曲的创作模式进行创作,但多数音乐作家仍惯于将民族文化作为我国儿童

钢琴组曲的创作源泉。与分析当代儿童钢琴作品的内容特性不同,梁茂春在《百年

琴韵——中国钢琴创作的第四次高潮》也对建国后 17 年间这一时期的钢琴组曲创作

进行了研究,并列举了当时时代背景下我国儿童组曲的知名作品。对与上述学者以

时间线索展开研究不同,黄渤在《二十一世纪中国儿童钢琴组曲的发展》中以二十

一世纪以来中国儿童钢琴组曲发展为研究对象,指出二十一世纪儿童组曲创作具有

题材广泛多样、注重民族风格、结构严谨精炼、情感表达简约明确等特点。徐怡然

等人在《近十年全国硕士论文中国钢琴组曲研究述评》中对近十年硕士论文中我国

钢琴组曲研究进行了评述,指出近十年来我国硕士论文中对钢琴组曲的研究主要从

某一地域和特定作品入手,进行钢琴组曲的曲式分析、民族性与地域特色分析、教

学实践分析和横向对比整合分析等等,同时提出了当前我国学者针对钢琴组曲的研

究存在同质化、重复性研究等问题,且较为零散,尚未形成系统化的研究。

通过上述文献可以看出,我国学者在儿童钢琴组曲的研究中多以时间为线索,

将其划分为不同时期,结合不同时期代表作品的创作风格、创作特点和作品结构进

行分析,其中多数学者强调了民族性特点在我国儿童钢琴组曲创作发展过程中的重

要意义,可见立足我国民族特点,把握人民生活实际始终是我国儿童钢琴组曲创作

的主流方向和根基。

在儿童组曲演奏分析方面,国内学者主要以某一经典作品为分析样本,对其创

作特征、演奏技巧及艺术表现展开具体分析,丁善德《快乐的节日》是我国学者研

究较多的国内儿童钢琴组曲代表作作品,国内学者在分析该部作品创作技法和演奏

3
技巧的过程中,还致力于探讨该部作品的教学方法及教学价值。在针对《快乐的节

日》创作技法和演奏技巧方向,周呈穗在《论钢琴组曲<快乐的节日>的演奏技巧》、

林晓伟在《丁善德儿童钢琴组曲<快乐的节日>的演奏与教学研究》等文中均在介绍

歌曲创作背景的前提下,针对每一首单曲的乐曲结构、旋律和和声运用展开较为细

致的创作技法分析。祝艳华等人在《丁善德儿童组曲的教学价值与技术难点剖析——

以<快乐的节日>为例》中基于歌曲的教学角度,在音乐形象的把握、音乐节奏的处

理及技术训练和触键方法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儿童钢琴组曲《快乐的节日》的教学要

点及练习方法。除以《快乐的节日》组曲整体为研究对象外,还有部分学者针对该

组曲中的某首单曲展开具体性研究,如李吴萍在《丁善德儿童组曲<快乐的节日·捉

迷藏>教学浅析》中以《快乐的节日》组曲中《捉迷藏》单曲为例,在详细介绍该曲

音乐形象及创作技法的基础上,探讨了该曲的演奏风格及技术要点。刘畅在《钢琴<

儿童组曲——快乐的节日>之<郊外去><扑蝴蝶><跳绳>演奏分析》中则以《郊外去》

《扑蝴蝶》《跳绳》等三首单曲为例,对单曲结构、旋律和音乐语言展开了分析与

探讨。通过上述文献可以看出,我国学者针对儿童钢琴组曲的研究成果已经相对丰

富,对丁善德《快乐的节日》儿童钢琴组曲的研究探讨已经初具体系,但主要从音

乐学方向围绕作品的创作技法、演奏技巧、教学方法及教学价值等一到两个方面展

开研究,并未有从艺术学理论方向对作品的上述方面展开较为全面的理论研究,因

此本文具有进一步的研究价值。

二、国外研究综述

从文献搜索来看,国外没有对丁善德儿童钢琴组曲进行研究,对钢琴表演技巧

的研究相对较少,且与国内学者不同,西方学者在研究过程中更加侧重对音乐风格

的整体把握和创作灵感来源的具体分析。

综上所述,丁善德创作的《快乐的节日》作为一套早期儿童钢琴组曲,对我国

儿童钢琴组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并在儿童钢琴教学、儿童音乐美感激

发和音乐情操陶冶等多个方面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但通过对上述文献的梳理也可

看出,西方学者与国内学者不同,西方钢琴艺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渐跳出钢

4
琴演奏领域,开始深入探讨钢琴演奏与其他艺术领域、时代特点、地区文化等不同

创作源泉之间的影响关系,并通过理论分析进一步反馈到钢琴的演奏和教学实践当

中,而我国学者对钢琴组曲的研究仍以实践研究为主,且鲜有针对国内儿童钢琴组

曲教学的具体研究,虽有部分学者围绕《快乐的节日》儿童钢琴组曲进行研究探讨,

但并无学者从教学方面展开具体研究,经过查询汇总,当前知网中以“儿童钢琴组曲”

为关键词的文献共有 31 篇,以“快乐的节日”为关键词的文献仅有 3 篇,因此本文从

教学方面展开研究,进一步丰富儿童钢琴组曲教学领域的研究成果。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丁善德《快乐的节日》儿童钢琴组曲对我国儿童音乐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不仅

作品本身极具研究价值与意义,以该作品为素材的音乐教案也是我国儿童钢琴学习

的必备教材之一,基于此,本文通过对丁善德《快乐的节日》儿童钢琴组曲展开研

究,在深入分析丁善德《快乐的节日》作品创作背景及价值、教学要点的基础上,

以《郊外去》、《扑蝴蝶》、《跳绳》、《捉迷藏》、《节日舞》为教学素材,独

立设计音乐教案并进行教学实践,总结教学体会,发现教学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

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思考学习《快乐的节日》对我国当代儿童音乐教学思考

及作品创新的重要意义。

二、研究意义

本研究不仅能深入挖掘《快乐的节日》创作价值及教学要点,丰富国内学者围

绕《快乐的节日》儿童钢琴组曲方面的研究成果,还能通过自主设计相关教案,丰

富以《快乐的节日》为教学素材的教案研究,为国内钢琴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思路和

教学模式,推动我国儿童钢琴教学发展。

5
第一章 丁善德及《快乐的节日》

第一节 丁善德生平简介

丁善德(1911-1995)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浙江绍兴人,1928 年进入

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学习琵琶,后转学钢琴,是我国首位灌制唱片的钢琴家,在建国

后初期凭借其领先当时的教学理念和出色的教学方法,担任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作

曲系副主任、副院长,并在后期担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

丁善德自幼热爱音乐,并依据自己的爱好学习了丝竹、锣鼓、二胡、琵琶等民

族乐器,为后期开展音乐文化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在考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后,

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转修钢琴专业,并师从波利斯·查哈罗夫教授,凭借其出色的音

乐天赋和勤奋的后天努力获得了去法国巴黎音乐学院进修的机会,进修结束后丁善

德放弃了在国外发展。毅然决然回到祖国从事钢琴教育工作,把自己在法国学到的

先进教学理念带到中国,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钢琴教育事业的发展,并创作了《快乐

的节日》、《长征交响曲》、《新中国交响组合》、《黄浦江颂》等一系列知名艺

术作品。

第二节 《快乐的节日》钢琴组曲概述

一、《快乐的节日》简介

《快乐的节日》钢琴组曲中共有《郊外去》、《扑蝴蝶》、《跳绳》、《捉迷

藏》、《节日舞》五首单曲,在调性上,《郊外去》、《节日舞》均为 C 大调,《扑

蝴蝶》为 D 大调,《跳绳》为 G 宫五声调式,《捉迷藏》为 A 宫五声调式;在拍号

上,《郊外去》为 6/8 拍,《扑蝴蝶》、《捉迷藏》、《节日舞》均为 4/4 拍,《跳

绳》为 4/8、5/8、2/4 拍,具体如下表。

6
表 1 《快乐的节日》五首曲目基本调拍

曲目 调性 拍号

《郊外去》 C 大调 6/8 拍

《扑蝴蝶》 D 大调 4/4 拍

《跳绳》 G 宫五声调式 4/8、5/8、2/4 拍

《捉迷藏》 A 宫五声调式 4/4 拍

《节日舞》 C 大调 4/4 拍

二、《快乐的节日》创作背景

(一)创作背景

《快乐的节日》创作于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的 1953 年,抗美援朝战争接近尾声,

我国逐渐迎来了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早在 1951 年,毛主席就针对新

中国的文化艺术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刻论述,我国文化创作开始朝着“百花齐放”的方

向发展,作曲家围绕红色主题、抗战主题、抗美援朝主题、社会主义建设主题展开

了多角度、全方位的音乐创作。丁善德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之下,认识到中国人民经

过数十年的战火洗礼,文化水平和审美能力已经逐渐与时代脱离,在“人民日益增长

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生产力”这一主要社会矛盾的影响下,若想实现新中国文化繁

荣,必须首先提升文化生产力,提高居民的文化水平和审美能力,基于此,丁善德

创作出了《快乐的节日》这一钢琴组曲,旨在提高文化生产力的同时,通过带有民

族元素的钢琴音乐作品,使人们尽快认识并接受钢琴音乐。除此之外,《快乐的节

日》也通过作品中饱含的欢快音乐元素,使我国居民尽早地从战火余悲中走出,充

满乐观的面对未来生活,充满激情地迎接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

7
(二)作品价值

《快乐的节日》作为具有教学意义的钢琴组曲,除基本的教学价值之外,更在

其创作内容本身体现了重要的文化创作与宣传价值。首先,《快乐的节日》教学作

用贯穿于新中国成立至今,在作品创作初期,我国作曲家自主创作的儿童钢琴组曲

相对较少,该组曲的出现为其他作曲家创作具有民族元素的儿童钢琴组曲提供了参

考借鉴与指导,该作品以人民的真实生活为元素,描述新中国儿童高高兴兴的去郊

外远足的情景,并以此赞叹新中国成立后一片祥和的美好社会生活,虽然作品较短,

但为当时儿童钢琴组曲创作指明了方向,极具开创意义。同时,《快乐的节日》作

为儿童钢琴教学的重点曲目,技术含量高,兼具钢琴乐理、演奏、审美多个方面的

教学价值。其次,《快乐的节日》具有重要的文化创作价值,在该乐曲诞生之前,

我国的钢琴作品以战争题材、反帝题材、民族题材为主,创作内容多构建在人民团

结一心的反抗斗争中,以生活为题材的钢琴作品除《牧童短笛》外,基本都是国外

作曲家创作的经典作品,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居民结束了数十年的战争摧残,此

时我国的钢琴创作应当遵循“百花齐放”的方针政策,围绕新中国美好生活,社会主

义改造建设为主要题材开展创作,《快乐的节日》恰好开创并丰富了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作曲家在居民生活领域的创作空缺,极具文化创作意义。最后,《快乐的节日》

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播意义,当时社会中居民对钢琴作品的知晓程度并不高,且由于

传统钢琴作品结构复杂,曲式多样,题材寓意较深,在新中国居民文化欣赏水平普

遍较低的情况下,难以迅速普及,而《快乐的节日》凭借其欢快的旋律,简单的节

奏,日常可见的题材,极大提高了组曲的趣味性,对儿童产生了较强的吸引力。

8
第二章 《快乐的节日》教学要点分析

第一节 弹奏《快乐的节日》的技术准备

一、所需的手指技巧

《快乐的节日》主要描写儿童们在节假日高高兴兴去郊外远足的情景,在演奏

过程中必须要体现孩子们郊游时兴高采烈的精神面貌,本组曲的指法技巧主要针对

歌唱性连奏和跳音演奏两种演奏方式具体展开。首先是歌唱性旋律的指法运用,该

套组曲中《郊外去》、《捉迷藏》两首曲子中都涉及了连奏指法运用,在《郊外去》

一曲中,演奏者需要具备双手交替弹奏分解和弦的指法,左右手的旋律衔接要做到

自然而融洽,在熟悉曲谱的基础上,保证弹奏的连绵不绝,如同使用一只手弹出。

在具体地演奏时,注重分析具体乐句的不同,调整不同的手指技巧,善于利用“落提

式”的左手连跳指法,用指尖轻轻带起,无需抬指,与右手连音形成对比,提高演奏

动感。在《捉迷藏》一曲中,更要将力量传递到指尖,利用手腕带动手指进行连续

触键,避免一个音一个力量导致演奏连贯性不足,同时指尖和关节需要保持一定的

收缩,尽量贴键练习,动作幅度切勿过大,靠手腕横向带动手指以解决左手演奏触

键跨度较大等问题。

跳音奏法是该曲目中常见的第二种指法技巧,在《跳绳》与《扑蝴蝶》两首曲

目中多次出现,一是单音跳音奏法,《跳绳》一曲中多数段落都由单音跳音完成,

在演奏过程中必须提前固定好手型,使指法发力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支撑感,从而

将力量集中在指尖,避免演奏过于松散,用手腕抖动快速敲键,远距离跳音时必须

要保证指尖的方向性,确保落键准确。二是双音、和弦的跳音指法,弹奏双音时与

单音相反,手腕适当放松,指尖紧绷,下键速度快,提高声音的穿透力,同时要根

据旋律的不同声部,用手指发力带动指尖勾勒隐藏旋律,高声部用不易发力的 4、5

指演奏,避免手腕过度用力导致旋律失衡。

9
二、所需的音乐素养

完美的演奏钢琴组曲需要兼具乐理储备、演奏技巧和审美情操等多种音乐素养。

首先,乐理知识是正确演奏钢琴组曲的前提,演奏者必须掌握该首曲目的基本调性、

节拍,把握乐曲的整体节奏才能较好的演奏本首乐曲;演奏技巧是弹奏钢琴组曲的

保障,演奏者必须熟练该首组曲的弹奏指法,把握好触键方式,掌握灵活的演奏技

巧,才能完整且熟练地弹奏整首乐曲;最后,演奏者必须具有一定的审美情操,了

解该首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主题,明确丁善德的创作意图,深入曲目中郊游儿童

的欢乐之情,才能从整体上把握该首乐曲的旋律,带入真实情感,演奏出作品本身

的艺术内涵。

第二节 《快乐的节日》教学研究

一、《郊外去》教学研究

(一)对作品调式调性的分析

《郊外去》是作者看到远去郊游的儿童触景生情创作的作品,本曲目用带引子

的完全再现三段式结构讲述了假日里孩子们到郊外活泼欢快游玩的场景。为了更好

的体现孩子们在郊游途中的欢快之情,作者采用八六拍子来表现孩子们放假后不受

课堂约束的轻松、愉悦形象。全曲采用色彩明朗的 C 大调,并引入了建立在民族五

声调式上的和声,表现出了强烈的民族色彩。

(谱例 2-1)

10
(二)对作品旋律节奏的把握

在引子部分,《郊外去》引子的部分具有旋律清晰明亮的特点,主题开始时使

用短小的分解和弦音型,并随着琶音模进式上行,从开始的 mp 不断增强,体现了孩

子们郊游时奔向清晨逐渐升起的阳光。乐句更是用跨越了四个八度的音乐,描述了

孩子们在阳光里的徜徉和对童年的享受。

(谱例 2-2)

《郊外去》中 A 段部分的低声部采用了带低音的半分解和弦并结合引用了八分

休止符,仿佛在描绘孩子们郊游时蹦蹦跳跳的快乐心情,高声部则采用下行的三连

音来与低声部形成强烈的强弱对比,此时弹奏时需要注意连音、跳音和重音记号的

弹奏,用于体现出各部分之间的旋律对比,表达孩子们在假期里喜悦的心情。同时

要格外留意 A 段最后中的“poco rit”、“p”立即变慢减弱,以便为进入 B 段旋律

做出铺垫。

(谱例 2-3)

11
相较于 A 段,B 段的旋律更加活泼多变,速度也突然加快,通过一种律动的节

奏将孩子们郊游的心情推向高潮,在使用 C 大调主和弦的琶音展开后,用两个反向

交织的旋律来展现孩子们郊游时做游戏的兴奋与热烈,通过乐句中的休止符和右手

旋律的短句体现了孩子们激烈的玩耍,其中十六分音符的运用更是与 A 段旋律形成

明确对比。

(三)手指技术与艺术相结合

在引子部分,演奏好《郊外去》一曲中双手交替上行的琶音必须注意手腕“抬

落”的配合,尤其注重大指的衔接,不能弹奏出重音,给弹奏者一种单手演奏的体

验。在 A 段部分,左手运用“抬落”的方法来演奏好低音的和弦,并注意在弹奏第

十四、十五小节时逐渐放慢节奏。在 B 段部分,弹奏 B 段中的高音部时必须突出右

手旋律,左手只需要做轻声的配合即可,待弹奏到十六至二十三小节等较为复杂的

节奏时,切记手腕抬起过高会影响连奏、跳奏和断奏的弹奏,不能很好地体现儿童

在游乐过程中的呼吸感。

二、《扑蝴蝶》教学研究

(一)对作品调式调性的分析

《扑蝴蝶》是一首现代风格的托卡塔式小曲,主要描写了孩子们在郊游时发现

蝴蝶并扑来扑去的快乐情景,《扑蝴蝶》整部曲式采用部分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

全曲四十一小节中出现了三次变化,速度较快,无旋律性的歌唱主题,与《郊外去》

形成了鲜明对比。其第一段采用似五声调式的和声结构,第二乐段则才用了纯西洋

调式结构,中西结合,打破了传统固有的单一创作模式。

乐曲开始时的八个小节奠定了欢快的气氛和紧张的节奏,点明了《扑蝴蝶》的

主题,其中 4-8 小节刻画的第二乐句是 1-4 小节刻画的第一乐句的上方四度模进,9-14

小节刻画的第三乐句则以两小节为一个单位,向下做半音模进,刻画了蝴蝶忽上忽

下,孩子们来回扑蝴蝶的生动情景。第二乐段则通过长时间的同音反复与双音交替

出现的方式描述了蝴蝶在花间取食的场景。

12
(谱例 2-4)

(二)对作品旋律节奏的把握

作者在创作《扑蝴蝶》中主题 A 部分时,刻意将上行的旋律隐藏在和声内部,

不仅体现了蝴蝶在空中忽上忽下的情景,还表达了孩子们在扑蝴蝶时内心的情绪起

伏。第一插部 B 中乐句变化音逐渐增多,通过和声交替来体现不稳定的调式,表现

孩子们紧张兴奋的心情。到第二插部 C 时,作者通过重复 10 拍的八分音符节奏来取

代和弦与双音的反复交替,表现孩子们扑蝴蝶时的专注形象,并在最后用减弱的方

式象征着蝴蝶的飞远。

(谱例 2-5)

(三)手指技术与艺术相结合

演奏《扑蝴蝶》时需要根据和弦与双音交替弹奏、同音反复弹奏的不同要求进

13
行不同的练习,在弹奏右手和弦与左手双音的交替时,重点练习双手交叉弹奏,通

过右手在下,左手在上的姿势,把左手手腕抬高,触键时要靠近琴键的里侧,弹奏

和弦和双音时要善于放松手腕,手指指尖用力,确保触键整齐。在弹奏同音反复时,

右手尽量使用 4321 指法,手指贴键,以四个音为一个动作,第一个动作用力稍重,

后三个动作幅度降低,做到音色统一,节拍准确,节奏平稳。

三、《跳绳》教学研究

(一)对作品调式调性的分析

《跳绳》一曲描写了孩子们在郊游时游戏的欢乐场景,该首曲目的趣味性较高,

通过欢快的节奏展现孩子们跳绳时的快乐,因此该曲目采用了五音阶为基础的 G 宫

调式和 4/8、5/8、2/4 三种节拍交替变化的快板,用来彰显欢快的背景旋律。乐曲从

B 段开始,调性从 G 大调转为 B 大调,表现了儿童跳绳的快乐,引发听众对儿童跳

绳时的畅想,而在乐曲的第 65 小节,乐器调性又从 B 大调转回了 G 大调,通过重

新弹奏 A 段表现儿童跳绳结束时的喜悦,实现乐曲的首尾呼应。

14
(谱例 2-6)

(二)对作品旋律节奏的把握

《跳绳》一曲中 A、B 两段的旋律分别表现了儿童郊游时跳绳过程中的不同阶

段,A 段欢快活泼,分布于乐曲首尾两段,呼应的同时表现儿童跳绳时和跳绳后的

欢乐之情,并利用引子部分轻盈的节奏,引出 A 段以半分解和弦为主的朝气与活力,

在演奏过程中,应当着重把握好右手旋律中跳音形式与连线和颤音的使用,增强儿

童跳绳时的表现力。B 段本质上是基于 A 段 31-34 小节中的音乐元素改进而来的乐

段,利用双手整齐的重音将儿童跳绳时的乐趣推向高潮。

15
(谱例 2-7)

(三)手指技术与艺术相结合

《跳绳》一曲中的手指技术应当以引子、A 段、B 段三部分的节拍为依据,结

合乐曲旋律进行艺术表达。首先在引子部分,跳音的旋律节奏着重表现儿童跳绳前

的喜悦与跳绳时垫脚的跳跃感,因此在弹奏过程中也应当联想儿童跳绳时的节奏感,

指尖快速下键离键;其次在 A 段时乐曲着重表现儿童跳绳时的活力与朝气,此时注

重手腕发力轻轻带过以演奏好乐曲中的颤音;最后 B 段部分是乐曲的高潮部分,注

意重音的弹奏应当保持双手整齐,表现好学生跳绳时蹬地的动作,展现出跳绳时的

热烈氛围。

四、《捉迷藏》教学研究

(一)对作品调式调性的分析

《捉迷藏》与《跳绳》相同,均采用了五声音阶作为乐曲的基础曲调,采用四

四拍子来展现儿童捉迷藏时躲躲藏藏的游戏乐趣。在具体的段落调式中,第一段为 A

宫调式,先以主和弦和三级和弦作为乐曲主和声,随后用六级和弦结束和声,造成

一种不稳定的曲调氛围,为第二段的 B 宫转调奠定基础。

16
(谱例 2-8)

第二段中由于伴奏织体与第一段形成了鲜明对比,整体旋律具有较强的歌唱性

和舒展性,但随后却在第 48 和 49 小节将调性变为 E 大调,展现了捉迷藏过程中发

现躲藏同伴并展开激烈追逐的情景,与第一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在最后重现了

第一段游戏开始时同伴之间的嬉戏场景。

(二)对作品旋律节奏的把握

该首曲目作为《快乐的节日》中的第四首曲目,除与作品整体保持一致的活泼

快乐的节奏旋律外,还通过丰富的和声体现了儿童天真淳朴的性格特点,还原了孩

子们捉迷藏时的游戏场景,表现了孩子们相互嬉戏的画面。整段乐曲时快时慢,因

此在练习过程中如何把握乐曲的节奏成为演奏者面临的重要问题,儿童可以通过匀

速的节奏练习,熟悉整首乐曲的旋律,待熟悉后进行渐变的快、慢练习。整首乐曲

主要分为三段,第一乐段在平稳的节奏上运用以连带跳和同音反复的跳音手法实现

段落旋律的渐变增快,表现出儿童捉迷藏时嬉戏追逐的画面;第二乐段第一句与第

一乐段的节奏旋律基本一致,但第 17 小节由于左手伴奏织体的出现使其与右手的四

拍节奏交相呼应,使得整体上的音乐节奏逐渐缓慢,旨在描绘儿童静悄悄躲藏不被

发现的画面,此旋律一直保持到第 37 小节,直到被紧张的音型打断,节奏突然加快

并进入到第三段,在演奏力度逐渐加大的同时运用和弦烘托了儿童之间追逐的紧张

17
气氛,将演奏推向本乐曲的高潮部分。

(三)手指技术与艺术相结合

《捉迷藏》这一曲目包括连音、跳音、连跳结合等综合性触键练习,对演奏者

的手指基本功要求较高。在演奏跳音时,需要着重运用指尖和手腕的弹性,做到下

键快、离键快,用极短时间的触键弹奏清脆明亮的跳音,且左手伴奏织体中的跳音

具有基础八度之间的跳动,对儿童学者来说弹奏难度较大,其在练习时,可以借助

手臂的力量进行慢速练习,熟悉跨度音之间的位置,随后逐渐加快指尖的触键速度。

第二段的演奏舒展性较强,弹奏时手指可以依附在琴键上以滑动的形式进行,避免

因手指抬高导致旋律不连贯。

五、《节日舞》教学研究

(一)对作品调式调性的分析

《节日舞》是整首组曲中的最后一首乐曲,整首乐曲充满节奏感,极具表现力,

同时也是结构较复杂,技术要求较高的一首乐曲。该乐曲中前两小节利用 C 大调主

和弦模仿锣鼓敲击的节奏,烘托节日氛围,同时左手伴奏以分解和弦的形式,在传

统声部基础上加入了升 F 和 6 级和弦从而构成一种复式曲调结构,在传统曲调的基

础上融入了西方钢琴演奏方式,实现了传统钢琴组曲创作的大胆创新。

18
(谱例 2-9)

(二)对作品旋律节奏的把握

第一乐段与组曲中其他曲目第一乐段不同之处在于其大量使用了跳音和连音旋

律相结合的弹奏方法,赋予该首乐曲独特的色彩性,同时本乐段开始时左手部分采

用的极具旋律的伴奏织体,也使第一乐段的前半部分变为一种具有对比式的复调形

式,中间部分采用的柱式和弦则与第一乐段前半部分产生了对比,提高了本乐段的

演奏难度,增强了整节乐段的不稳定性。第二乐段则利用了双音交替主体节奏,展

现出具有打击乐风格的弹奏旋律,与第一乐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旋律与伴奏

声部相互交错,在极具动感的同时推进调性转换,使本乐段富有较强的舞蹈性,借

此带动浓郁的节日氛围,展现孩子们在节日里欢舞足蹈的热情场面。在最后的结尾

段中,通过复现第一段紧凑的节奏变化,以双 f 主和弦结束了整部组曲,将整套组曲

推向高潮。

19
(谱例 2-10)

(三)手指技术与艺术相结合

《节日舞》的引子部分虽然只有两小节,但却对整首曲目的气氛渲染起到了重

要作用,在弹奏该部分时手腕应当适量放松,突出弹奏带重音记号的双音,为进入

欢快的节日主题做好铺垫。弹奏第一乐段时要打开左手掌关节,同时注重腕肘放松,

以手指力量带动手腕移动,但在具体的发力过程中又要注重手指的轻巧、跳跃,并

可通过轮指法来保证音色统一,以表现出本曲目的舞蹈性特点。弹奏第二乐段时,

左手和弦的弹奏是表现本乐段的重要部分,继续将力量集中于指尖,做到上软下硬,

从而在和弦变换位置时及时将指尖贴到相应键位,弹奏出最后一首乐曲的难点所在。

第三节 《快乐的节日》教案设计

一、《快乐的节日》教学意义与目标

(一)《快乐的节日》教学意义

当前学者在钢琴创作领域的研究中,以儿童钢琴组曲为研究素材的研究相对较

少,但在钢琴教学领域中,儿童钢琴组曲是许多钢琴学者入门学习的重要练习作品,

随着钢琴音乐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尤其是儿童钢琴学习的日渐普遍,越来

越多学者开始从事儿童钢琴组曲教学的研究,钢琴教学不应当局限在提高儿童的钢

琴演奏水平,更要善于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及音乐美感,在寓教于乐中提高儿童的

钢琴学习兴趣,《快乐的节日》这一钢琴组曲也恰好凭借其有趣的题材、生动的旋

20
律与丰富的内容有效地缓解了儿童钢琴练习过程中的枯燥与乏味,进一步激发了儿

童的钢琴学习兴趣,并在培养学生兴趣,提高演奏水平;了解传统音乐,推动文化

传播;丰富教学素材,完善教案设计;提高审美水平,激发音乐美感等方面具有显

著意义。

(二)《快乐的节日》课程目标

以丁善德《快乐的节日》儿童钢琴组曲中的五首曲目为教学素材,实现激发学

生的音乐想象力;培养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提升学生艺术修养三方面的教学目标。

1.在激发学生音乐想象力方面

本文所选用的五首曲目与曲目旋律调式的互动性较强,学生能够通过钢琴曲的

旋律节奏感受丁善德描绘的理想场景,用艺术语言感受生活乐趣,激发学生的音乐

想象力,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并利用音乐想象力反哺钢琴演奏,提高对曲目的节奏

与旋律把握,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及创作能力。

2.在培养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方面

曲目的流畅程度决定了表演水平的高低,想要流畅完美的演奏五首曲目,需要

大量的练习。本文选用的五首曲目中,《节日舞》的难度远高于其他曲目,因此教

师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跳奏,手指慢触键,分解琶音,两手双音

的交替弹奏,右手小指的保持音弹奏等钢琴弹奏进阶技巧。

3.在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方面

通过弹奏《快乐的节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钢琴乐感和艺术美感,还能提高学

生的文学修养和道德情操,推动学生德、智、美等综合素质发展,并且从《快乐的

节日》创作背景、作品内容上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以此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

学生文化自信,从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快乐的节日》教学重、难点

(一)《快乐的节日》教学重点

1.启蒙儿童的音乐想象力

儿童钢琴音乐教学的重点之一是启蒙儿童的音乐想象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21
教师应当通过对标题的讨论、互动等形式让儿童感受组曲的创作主题,启发学生的

音乐想象力,让儿童能够跟随音律,在脑海中描绘出作品中的场景,提高儿童的益

智、创新思维和善于动脑的能力。

2.提高儿童的钢琴学习兴趣

丁善德在创作这一组曲时的灵感皆来自于自身在上海工作时,日常生活中的所

见所闻,通过让儿童练习《快乐的节日》钢琴组曲,让儿童自觉的将生活中的场景

与钢琴的音律相结合,提高儿童主动利用钢琴的创作意识,提高儿童的钢琴学习兴

趣。

3.提高儿童的艺术修养

通过让儿童练习《快乐的节日》,提高儿童的艺术修养,培养儿童的艺术修养

是钢琴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选用《郊外去》、《扑

蝴蝶》、《跳绳》、《捉迷藏》、《节日舞》五首曲子作为教学素材,让儿童感受

到作品中饱含的热爱生活、童真快乐、团结合作、优秀传统文化等健康向上的精神

寓意,借此提高儿童的精神情操和道德修养。

4.提高儿童的钢琴演奏能力

演奏水平作为教学和学习成果的体现,是钢琴教学的根本,因此提高儿童的钢

琴演奏能力既是本次教学的主要目标,也是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内容。《快乐的节

日》作品中运用较多的双手交替交叉、八度、和弦双音等弹奏方法,是本曲目的练

习重点,需要学生通过适量的练习进行掌握。尤其是双手交替交叉是钢琴中运用十

分广泛的演奏方法,因此使学生掌握坐姿调整、触键力度、发力部位等弹奏好这类

演奏方法的小技巧,也是本次教学的重点。

(二)教学难点

1.主题丰富,旋律多变

《快乐的节日》组曲中共有五首组曲,且每首组曲具有不同的主题,不同主题

下蕴含了不同的音乐形象,导致每首作品的节奏和旋律都会产生一定差异,儿童在

学习过程中,要通过自己的联想能力,对不同乐曲中的儿童形象进行描绘,进一步

22
对节奏进行把握,对初学钢琴,音乐想象力较低的儿童难度较大。

2.熟练度要求高

弹奏熟练度是儿童钢琴教学中最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需要根据弹奏技巧进行

大量的练习,才能让儿童熟练、独立的演奏教学曲目。在《跳绳》一曲中,演奏者

需要使用较多的跳音和连音来模仿儿童的跳绳动作,跳音短促轻巧,弹奏者的手指

必须将力量集中在指尖进行发力,灵活的进行有弹性的触键,对儿童手指的灵活性

要求较高,在演奏之前必须要反复练习哈农、音阶。提高儿童手指的灵活性,且连

音加跳音的使用又要求手腕部位放松,儿童在弹奏过程中往往掌握不好发力点和节

奏点,因此难度较高。

(谱例 2-11)

《捉迷藏》中除采用了连音和跳音技术外,还具有节奏多变的特点,因此在练

习过程中要让儿童通过音乐想象力来把握节奏的变化,同时着重关注该曲目中右手

三连音对左手带休止符的八分音符跳音演奏,该点的演奏对儿童的协调能力有较高

的要求,如谱例所示。

23
(谱例 2-12)

《节日舞》是整部作品中难度较高的曲目,采用大量左右手交替的演奏方法,

要让儿童通过大量练习掌握左右手交替时重音符号的变换和琵音演奏时手指的发力

和转换。

(谱例 2-13)

三、《快乐的节日》教学编排

(一)教学准备

1.课程掌握

首先,教师应当熟练的演奏《快乐的节日》全部组曲,掌握必要的演奏技巧,

同时熟练掌握发力点等提高学生弹奏能力的相关练习;其次,教师应当掌握作品的

创作内涵和主题,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把握作品的整体旋律,为开展音乐想象力、

艺术修养等综合素质教学做好准备;最后,教师应当熟悉每个学生的手掌、手腕、

手指等结构特点,根据学生不同的手型,调整教学方法,为学生制定针对性的练习

方式。

2.课前准备

儿童钢琴演奏技巧教案,《郊外去》、《扑蝴蝶》、《跳绳》、《捉迷藏》、

《节日舞》教学曲谱,Ipad 教学工具等。

24
(二)教学流程

1.作曲背景及作者生平介绍

通过 ipad 为学生播放丁善德的个人生平简介,及创作《快乐的节日》作曲时的

背景,让学生了解丁善德创作组曲时的个人情感。

2.乐理知识简介

通过 ipad 播放教学课件,展示《郊外去》、《扑蝴蝶》、《跳绳》、《捉迷藏》、

《节日舞》五首曲子的乐曲调式及音符、休止符相关知识。

3.整体节奏把握

整体节奏把握需要教师分别演奏《郊外去》、《扑蝴蝶》、《跳绳》、《捉迷

藏》、《节日舞》五首曲子,由于许多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片面追求提高自己的演

奏技巧,忽视了对作品情感的理解,导致不能很好的把握作品的整体节奏旋律,因

此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之前,应当通过自己的演奏,然后让学生写出自己对这段音

乐的感受,当学生经过 1-2 次聆听,能很好的体会每部作品独立的音乐形象和情感时,

再开始进行实际弹奏方面的教学。

4.弹奏前准备练习

带领学生熟悉坐姿,进行双臂自然放松练习,练习本曲目所需要的发力方式,

尤其在练习《捉迷藏》曲目之前,由于本首曲目运用了大量的跳音,学生要避免由

于手腕发力导致弹奏僵硬,尽量让学生保证手指在充分“热身”后进行具体跳音的弹

奏练习。

5.弹奏实践练习

在练习过程中,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由慢到快进行练习,由于作品运用了较

多的带有跳音的双音,需要针对学生个人的特性进行针对性教学,必要时可借助哈

农——三度双音练习曲让同学进行辅助练习,待将辅助曲目演奏熟练后再进行本曲

目的练习。值得注意的是在练习双手交替时,老师也可以将乐曲中的音符分给双手

进行拆开练习,待练习熟练后再进行合并,降低音乐练习的难度,让学生在练习时

先摆好手位,找到跨度音之间的位置,牢记重拍处理的节点后再进行练习,使学生

25
认识到掌握扎实的基本功才是弹奏好钢琴曲目的关键。

四、《快乐的节日》组曲教案设计与展示——以《郊外去》为例

本堂课的学生“可乐”10 岁,已经具有四年的钢琴学习基础,乐感较好,但是

如果进行连续的快弹,力度往往控制不好,个别音弹奏不清,因此每次让“可乐”

练琴之前,都会进行手部放松,且每次练完琴之后,也要让“可乐”进行手部放松。

(一)教案选择

本文以《郊外去》为例进行设计和展示,《郊外去》是五首曲目中较为简单的

曲目,通过本曲目设计,能够为儿童钢琴教师提供基本的教学参考。且由于教学目

标、重点、难点和教学编排已在上文中整体概述,本节仅对每堂课的具体教学流程

进行展示。

(二)郊外去教案设计与展示

1.组曲简介

使用 ipad 为学生展示《快乐的节日》作者丁善德老先生的生平简介,并简要介

绍《快乐的节日》创作背景:《快乐的节日》钢琴组曲是丁善德创作于 1953 年,专

门为中国儿童创作谱写的钢琴作品,表现了儿童们活泼可爱的天真形象,组曲一共

由五首曲目组成,每首曲目相互联系,又都代表了一个独立的故事,具有独特的鲜

明特点。

2.讲解三段式结构

《郊外去》作品是典型的三段体曲式结构。为学生板书三段具体结构:

A段 B段 A段

a+b c+c a+b

(6+9)小节 (13+12)小节 (6+9)小节

C 大调 C 大调 C 大调

3.A 段演奏技巧指导与练习

26
板书结束并让学生初步了解三段体曲式结构后,在 ipad 上投放出 A 段谱例。

教师讲解:A 段中一共有全分解和弦音型(或琶音音型)和半分解和弦音型。

教师反问:弹奏音型产生了变化,那是不是音乐的音境之间也发生了变化?(书

写板书进行对比,用表格进行划分。a:高高的云层、叠峦的山峰,随微风荡起涟漪

的湖水。b:鸟儿在树枝上欢呼雀跃,小朋友们在郊外的路上相互嬉戏,心情愉快。)

教师反问:音型是不是通过旋律线条的变化,要通过弹奏让人们感受到不同的

音乐形象呢?(单手弹奏演示)

在展示完成后,教师分别对 a、b 进行范奏并且讲解。

弹奏 a 时:在触键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双手交替连音弹奏,这样在演奏高音

区时,才能让音乐显得明净、柔美、抒情。你听(再次示范)。然后交由“可乐”

独立弹奏。

“可乐”左右手弹奏的过程中不熟练,触键时间过长,音程拖沓。

此时教师要让“可乐”单手练习,首先为“可乐”单手演示让学生听指尖发力

的弹奏效果,并与“可乐”的弹奏录音进行对比,待教师弹奏结束后,让“可乐”

进行单手练习,练习熟练后,让“可乐”再次开始双手演奏,此时效果明显好转。

弹奏 b 时,采用与 a 相同的教学方法,但一定要让“可乐”注意右手连音和左

手的半连音弹奏,让节奏稍微带一些活泼、兴奋的感觉,如此才能更好的体现出儿

童们在郊游时的快乐心情。

4.B 段演奏技巧指导与练习

B 段弹奏技巧与 A 段相比逐渐增多,因此需要教师对该段进行重点讲评。

仍是先通过投影的方式,投影 c 小段中的前 8 个小节,并让“可乐”分析这些

小节中双手叠加弹奏的双线条特点。教师在旁边进行逐一订正。儿童在教学过程中

遇到不会的问题容易不说话,教师在看到“可乐”不说话的时候,要及时进行讲解,

避免影响学习效果。

课堂练习部分则需要通过分段的形式,把乐曲分成 A、B 两段,先视奏右手部

分的旋律,边唱边弹,再视奏 B 段旋律。从而让“可乐”更好的理解左右两手声部

27
的不同旋律。然后教师示范,“可乐”开始弹奏练习,教师在一旁旁听,并帮助“可

乐”找出问题。

练习一段时间后,教师再通过 ipad 播放全曲的 24-28 小节,也就是 c 小段的后 5

个小节,教师播放完之后提问:有没有感受到一种更加生动、活泼的律动感呢?

“可乐”回答:有。

教师(展示谱例):很好,其实是节奏型纵向和声效果与节奏韵律的加快,让

曲子的力度变强了,所以才达到了兴奋点。

右|左右左 右左右左|

右左右 右左右左|右左停

紧接着再次进入课堂练习环节:

让“可乐”双手交替在钢琴上进行练习,试着腕部放松,用自己的指尖接触桌

子,逐渐熟练如何发力。

其次配合 ipad 画面中的内容,让“可乐”在钢琴上进一步进行练习,加强左右

手的重音节拍练习。

第三段的练习与 A 段的练习方式相同。

5.课程小结与作业布置

课程接近尾声时,首先进行课堂的总结部分。由教师进行提问:

我们这次一共复习了几种基本的弹奏技能呀?

“可乐”:三种。教师:哪三种?

“可乐”:断奏、连音、跳音。

教师提问:那我们学习了几种伴奏音型啊?

“可乐”:三种。教师:哪三种呀?

“可乐”:全分解和弦音型(琶音音型)、半分解和弦音型、立柱式和弦音型。

教师:很好,记得很扎实,下面我给你布置两个作业

1.“可乐”课后自己完成《郊外去》的全曲弹奏。

2.根据本课堂中学习的方法,自主预习《节日舞》。

28
29
第三章 《快乐的节日》教学体会

第一节 学生在演奏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式

一、学生在演奏中出现的问题

《快乐的节日》作为儿童钢琴组曲,该曲目的学习对象通常具有一定的钢琴基

础,但由于个人对音乐的理解和钢琴学习时限较短,因此在演奏中出现的问题也相

对较多,加之儿童经过一段时间的钢琴学习后,容易出现急功近利的心态,因此作

为钢琴教师应当立足于儿童的学习角度,着重帮儿童解决钢琴初学阶段应当解决的

相关问题,避免急功近利,过于追求完美而脱离了应有的钢琴教学逻辑。

(一)弹奏不熟练

弹奏不熟练是所有儿童在学习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熟练的钢琴弹奏需要扎

实的基本功来进行支撑,虽然儿童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具备了一定的钢琴弹奏基

础,但由于练习钢琴的时间较短,对乐曲中的相关旋律和节奏把握不到位,极易出

现弹奏不熟练、中断、弹错等问题,且《快乐的节日》一曲中又需要弹奏者使用双

手交替的方式完成大量演奏,对儿童钢琴学者是不小的挑战,双跳音的发力问题也

会成为阻碍弹奏者熟练演奏该乐曲的难点。

(二)节奏把握不到位

把握作品旋律节奏能够帮助演奏者了解作品的音乐情感,不仅能帮助演奏者更

快的掌握本曲目的演奏技巧,还能帮助其在熟练曲目后更完美的完成乐曲弹奏,但

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在自身和家长观念的影响下,过于追求手指技术,

忽略了对作品旋律和节奏的把握,在不能充分理解作曲创作意图和乐曲意义的条件

下演奏,导致弹奏出的作品生硬而缺少内涵,长此以往会影响学者的音乐理解,不

利于其音乐想象力和音乐修养的培养。

(三)急功近利、缺少耐心

儿童在弹奏钢琴时经常会由于作品旋律节奏把握不到位和手指技巧不熟练等问

30
题,容易对练习者造成心态干扰,几次下来后就会出现练琴不积极,缺少信心甚至

产生放弃学琴的念头,练习钢琴需要大量的耐心来进行反复多次的练习,对儿童的

耐心要求也比较高,且耐心与韧性恰恰是儿童所需要重点培养的,《快乐的节日》

作为一首儿童钢琴组曲,许多练习者都是年龄不大的儿童,由于其好动、爱玩的天

性,也会在看不到自身较快进步的情况下,消耗对钢琴的热爱与练习积极性。

二、解决措施

(一)联想教学,突出节奏旋律

针对儿童对作品节奏旋律把握不到位的特点,教师应当补充自身的教学方法和

教学储备,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儿童练习钢琴的兴趣和积极性,一方面教

师可以编造可爱的小故事,用故事吸引儿童的弹奏兴趣,在聆听过程中了解本首曲

目的创作背景,脑海中联想故事中所描绘的画面的同时,也是在描绘本首曲目的画

面,激发了学生的音乐想象力,让学生了解乐曲中的创作内涵,就能更好的把握作

品的主题和旋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情景引入,利用书中的故事情节来让学生聆听

自己弹奏的单首乐曲,教师弹奏与书中跳绳、捉迷藏、节日舞等画面相仿的乐曲时,

让学生写下乐曲对应的书中内容,就能很好的区分三首乐曲所代表的不同节奏旋律,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聆听,让学生了解《郊外去》、《扑蝴蝶》、《跳绳》、《捉

迷藏》、《节日舞》五首作品中不同乐段的节奏旋律,用联想教学、情景引入的方

式提高其对节奏旋律的把握。

(二)加强思维引导,提高音乐吸引

加强对儿童的心理辅导,提高钢琴对儿童的吸引力是解决儿童急功近利、缺少

耐心的关键所在,儿童在练琴过程中,由于自身好动的天性,缺少耐心时不愿动脑

思考,教师应当通过适当的奖励教学(如文具等)、提问教学等方式来提高儿童对

演奏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儿童能够沉浸其中,寻找练好钢琴的有效方法。奖励教学

对儿童来说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儿童面对奖励时,积极性往往会更加充足,能

静下心来,想办法练好曲目,且由于儿童在练习过程中注意力集中能力较差,在练

习一段时间后通常会出现走神等练习问题,教师可以在曲谱和一些较难的琴键上加

31
入一些童话装饰,熟练弹奏装饰点时能够获得相应的奖励,让儿童能够被琴键中的

教学元素吸引,在其中完成本曲目的练习,但在练习过程中也要注意弹奏过快等问

题,及时对学生进行放慢提醒。

第二节 教师在教学内容及结构中的创新

教学创新点是推动钢琴教学发展的核心与关键,随着钢琴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

儿童钢琴学习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的钢琴教学方法也发生变化,教师必须根据自

己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学曲目的演奏特征,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创新和变革,才能

逐渐找到该曲目教学的最佳方法,以此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

一、教学内容创新

本次教学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五首组曲演奏技巧本身,首先让学生对曲谱中的乐

理知识进行熟悉,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水平,同时手指技巧是本次钢琴教学的重点,

儿童弹奏阶段手指力量、灵活性较差,发力方式不规范,因此在教学中加入手指“热

身”环节,在此基础上对乐曲中的双手交替交叉、八度、和弦双音等内容进行练习,

利用分解的方式练习双手交替交叉,儿童阶段身体平衡能力较差,双手一前一后时

身体略微倾斜就会出现重心不稳现象,此时帮助儿童纠正演奏坐姿,教会其用双腿

支撑身体,使其更好的掌握弹奏时的身体位置;此外,通过帮助学生找寻琴键的规

律性来进行八度练习,完成乐曲中的跳音弹奏;最后指导学生关注触键时轻重缓急

的变化而带来的音色变化,让学生利用不同力度的触键来演奏出乐曲的层次感,在

进行演奏技巧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乐曲的理解。

二、教学结构创新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通常在分析重难点之后,通过带领学生进行一对一练习的方

式开展教学,节奏及旋律把握都是在练习的过程中教授给学生,会极大的影响学生

对曲目的理解,不利于其他钢琴曲目的学习。本次教学设计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首先与学生通过故事联想法掌握五首曲目的主要节奏旋律,在把握作品情感,激发

32
儿童音乐想象力的基础上再进行弹奏练习,加深其对乐曲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

在指法的教学中,采用先“热身”后演奏的方式,让学生在手指热身后自主的根据

曲谱进行钢琴练习,既锻炼了学生的识谱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演奏指法,虽然前

期学习过程较慢,但是能帮助学生练就扎实的基本功,结合《郊外去》、《扑蝴蝶》、

《跳绳》、《捉迷藏》、《节日舞》五首曲目循序渐进的演奏难度,使学生练习完

《郊外去》、《扑蝴蝶》、《跳绳》三首相对简单的曲目后,在面对《捉迷藏》、

《节日舞》时不会因为大量的双手交替而疲于应对。

三、注重学生音乐听觉的培养

虽然钢琴需要大量的手指练习,但当教师过于重视学生手指技法时,会使学生

疲于大量的练习而丧失对钢琴的兴趣,听觉是儿童熟悉曲目的灵感来源,也是纠正

自己钢琴弹奏问题的必要途径。注重对学生音乐听觉的培养,是提高儿童音乐演奏

水平,音乐欣赏能力的必由之路,在进行《郊外去》、《扑蝴蝶》、《跳绳》、《捉

迷藏》、《节日舞》五首曲目时,前期教师应当根据五首曲目的不同主题,让学生

先学会聆听乐曲,把握乐曲中的精神内涵和表达内容,此时通过培养学生的听觉来

锻炼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中期利用听觉来掌握作品中应有的演奏方式,明确《跳绳》

乐曲中各个双音跳音的节点,准确把握《捉迷藏》右手三连音对左手带休止符的八

分音符跳音的出现节点,提前预想出现位置,提高演奏的准确性,让右手在弹奏三

连音时,左手能够从容应对旋律声部的跳音,《节日舞》庞大的结构更需要练习者

必须通过反复的聆听,才能掌握左右手交替的和声音程中重音符号和带有连跳的前

八后十六的上行音阶的出现位置;最后,利用听觉来反思自己的弹奏问题,针对弹

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点位进行反复聆听斟酌,牢记出错位置,形成一定的音乐记忆,

同时对比自己与知名演奏家之间的异同,调整自己在发力方面的技巧。

第三节 《快乐的节日》教学策略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变更,培养儿童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信,文

33
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基于《快乐的节日》钢琴组曲演奏特征,结合个人的钢

琴教学实践经验,从分声部教学、即兴编创和伴奏两方面提出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为教师更好的围绕《快乐的节日》儿童钢琴组曲开展教学活动提供具有实际意义的

参考。

一、巧妙运用分声部教学

《快乐的节日》钢琴组曲对弹奏者的基本功有一定要求,是具有一定钢琴基础

的儿童学习、弹奏的曲目,且儿童乐感培养时间较短,乐理基础不牢固,在学习过

程中受曲目本身难度影响,进度较慢,影响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巧妙

地运用分声部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声部进行分开练习。如

最难的曲目《节日舞》中以 C 大调主和弦为和声音程,是儿童学习过程中的较大挑

战,教师可以通过分声部的方式让儿童首先熟练地弹奏和声部分,待熟练演奏后,

再开始进行左手伴奏声部的分解和弦练习,利用逐一练习的方式提高对不同声部的

熟练度,待练习成熟后再进行有机结合,提高儿童的学习效率。

二、加入即兴创编和伴奏

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中,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与讲解,儿童多数情

况下是知识的接受容器,不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影响了儿童的学习积极性。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完成规定曲目的练习后,通常会向老师咨询自己喜

欢的歌曲的曲目,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弹奏的十分专注,可以看出兴趣对儿童钢琴

学习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教师应当把握儿童钢琴学习的这一特点,在儿童的钢

琴练习过程中利用即兴伴奏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钢琴创造力和钢琴想象力,比如在儿

童演奏的过程中插入一些儿童喜欢的歌曲或者将其结合丁善德《快乐的节日》中相

似的曲目进行组合练习,不仅能够提高儿童对《快乐的节日》这一歌曲的理解,还

能培养儿童的钢琴学习兴趣和音乐想象力、创造力。

34
结 论

丁善德所创作的《快乐的节日》以现实生活为取材,直观的描述了新中国成立

后,广大上海儿童快乐生活的生活状态及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品的整体旋律欢

快活泼,轻巧顽皮。本文在充分把握作品内涵的基础上,面向该教材所适用的儿童

钢琴学者,独立设计适用于该群体的钢琴教案,教案中明确了本次教学激发音乐想

象力、提高演奏水平、提升艺术修养等三大教学目标,分析了启蒙儿童音乐想象力、

引导儿童与钢琴融合、提高艺术修养、教授乐理知识、提高演奏水平五大教学重点

和五首曲目中主题多样、旋律多变,儿童熟练度不高两大教学难点,在此基础上通

过充分的教学准备,从作曲背景及作者生平介绍、乐理知识教学、整体节奏把握、

弹奏前准备练习、弹奏实践练习五个教学环节展开了具体的教学实践,在教学过程

中,分析了《郊外去》、《扑蝴蝶》、《跳绳》、《捉迷藏》、《节日舞》五首作

品中的音乐结构、音乐形象和演奏技巧等要点,并对作品中较多的跳音双音演奏节

点和双手交替交叉、八度、和弦双音等弹奏方法进行了教学阐述,针对儿童的手指

发育特点设计了发力方式,手指技巧等演奏“热身”训练。让儿童在方法上快速上

手,在演奏上循序渐进的练就扎实基本功,不断获得成就感,提高对钢琴的学习兴

趣。

本次教学不仅实现了以《郊外去》为教学素材的儿童钢琴课程实践,还通过对

儿童钢琴教学的体会与反思,深刻思考了当前我国儿童钢琴教学中儿童容易出现的

弹奏不熟练、节奏把握不到位、急功近利、缺少耐心等教学问题,并结合个人的教

学实践心得,提出了加强基本功及“热身”练习、联想教学,突出节奏旋律、加强

思维引导,提高音乐吸引等教学建议,从教学内容、教学结构两大方面提出了钢琴

教学的创新点。

钢琴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不断总结、不断提升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我国当代儿童音乐教育应当以儿童为根本,以生活为题材,针对儿童学习钢琴的练

35
习现状,结合儿童好奇爱动的性格特征,既要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儿童的启蒙教学,

培养儿童的基本功,切勿急功近利,消磨儿童对钢琴的兴趣,又要注重本土教材的

创作与培养,创作出更多主题新颖,内容丰富且难度适宜的优秀儿童钢琴教材,全

面、多样的推动我国儿童钢琴教育事业的发展。

36
参考文献

一、专著类

[1] 葛德月. 朱工一钢琴教学论[M]. 2009.

[2] 但昭义. 少儿钢琴教学与辅导[M]. 华乐出版社, 1999.

[3] 赵屏国. 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的演奏与教学[M].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15.

[4] H·丹纳.艺术哲学[M].当代世界出版社,2009

[5] (苏)涅高兹,汪启璋.论钢琴表演艺术[M].人民音乐出版社,1963

[6] (美)乔治·考切维斯基.钢琴演奏的艺术[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

二、博硕论文类

[1]于熙媛. 丁善德《快乐的节日》儿童钢琴组曲研究与教学[D].广西师范大学,2017.

[2]林晓伟. 丁善德儿童钢琴组曲《快乐的节日》的演奏与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

学,2016.

[3]周应芳. 民族意象集[D].浙江师范大学,2014.

[4]文雅. 对我国当代两部儿童钢琴组曲的技法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

[5]张玮. 1979 至 1989 年中国钢琴独奏曲创作初步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

[6]建佳婧. 钢琴组曲《红色娘子军》民族创作特征与演奏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21.

[7]宫浩玉. 汪立三音乐创作研究[D].沈阳音乐学院,2020.

三、期刊类

[1] 徐 怡 然 , 詹 艺 虹 . 近 十 年 全 国 硕 士 论 文 中 国 钢 琴 组 曲 研 究 述 评 [J]. 当 代 音

乐,2021(07):173-175.

[2]刘慧婷,韩莎.分析音乐语言及教学价值——以丁善德儿童钢琴组曲《快乐的节日》

为例[J].喜剧世界(下半月),2021(01):41-43.

[3] 梁 茂 春 . 百 年 琴 韵 —— 中 国 钢 琴 创 作 的 第 四 次 高 潮 ( 四 ) [J]. 钢 琴 艺

术,2020(03):13-22.

[4]黄勃.二十一世纪中国儿童钢琴组曲的发展[J].音乐天地,2020(03):4-9.

37
[5]周呈穗.论钢琴组曲《快乐的节日》的演奏技巧[J].艺术品鉴,2019(20):139-140.

[6]帅聪聪.清新自然童趣——谈丁善德的儿童组曲《快乐的节日》[J].中国文艺

家,2018(11):194.

[7]祝艳华.丁善德儿童组曲的教学价值与技术难点剖析——以《快乐的节日》为例[J].

明日风尚,2018(18):230.

[8]王晶.我国儿童钢琴曲创作综述[J].明日风尚,2018(02):178+177.

[9]张嶷.浅析钢琴演奏中的想象心理—以丁善德的《儿童组曲》为例[J].艺术品

鉴,2016(11):260+209.

[10]文雅.对当代儿童钢琴音乐创作的评述[J].创作评谭,2012(04):50-52.

[11]高亮,李莹.丁善德《儿童组曲“快乐的节日”》的教学研究——《扑蝴蝶》[J].大众

文艺,2012(08):278.

[12] 李 吴 萍 . 丁 善 德 儿 童 组 曲 《 快 乐 的 节 日 ·捉 迷 藏 》 教 学 浅 析 [J]. 大 众 文

艺,2011(23):327+342.

[13]徐琳.丁善德《儿童组曲·捉迷藏》呈示段的节拍结构分析[J].音乐时空,2011(11):62.

[14] 魏 莲 .20 世 纪 中 国 儿 童 钢 琴 曲 的 创 作 特 征 [J]. 黄 钟 ( 中 国 . 武 汉 音 乐 学 院 学

报),2010(04):83-90.

[15]张锦方.丁善德儿童组曲《快乐的节日》的创作特征[J].黄河之声,2010(10):18-19.

[16]王文峰.天真的童趣月下的迷藏——丁善德钢琴《儿童组曲·捉迷藏》赏析[J].艺

苑,2008(12):37-38.

[17] 周 为 民 .20 世 纪 中 国 钢 琴 音 乐 创 作 的 回 顾 与 思 考 [J]. 中 国 音 乐

2002007(02):116-121.

[18]徐璐.中国钢琴组曲的宏观调性布局[J].齐鲁艺苑,2006(02):61-65.

[19]Baker H G,Abraham G.The Music of Tchaikovsky[J].music educators

journal,1947,33(5).

[20]Senelick L.Sleeping Beauty Ballet:Leon Bakst's designs for the music of

Tchaikovsky.1977.

38
[21]Gao Y L.Research on the music of Tchaikovsky's Piano Suite"Four

Seasons"[J].Journal of Nanchang College of Education,2011.

[22]Terrio R D.Keeping Score:MTT on Music;the Making of a

Performance:Tchaikovsky's Fourth Symphony[J].Notes,2006,62.

39
致谢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今年我二十五岁。这是我读书的第十九个年头,当这篇

论文正式提交之际,便是我学生时代结束之时。读研的这三年,对我来说不仅来之

不易,更弥补了我本科没能就读吉林艺术学院的遗憾。为此,人生足矣。

这三年,感谢我的导师,李新苗老师。她在我读研期间的谆谆教诲,让我铭刻

在心。这篇论文从选题到开题都离不开李老师的悉心指导。是她给予我知识,并指

明我的方向。关于论文的内容她更是反复斟酌,耐心教导,提出很多建设性意见,

让我获益良多。在此,我还要感谢吉艺里我遇到的每一位老师,他(她)们博学、

严谨、认真。师恩难忘,愿老师们身体健康,万事顺遂,桃李满天下。

另外,要感谢的是我同门师妹刘彦伊。在这三年里,在学习及生活上她都给了

我很大帮助。再次的感谢她!也要感谢 2019 级的音教同学们,与你们相遇是一种缘

分,和你们同学一场,是我的荣幸。祝愿我的同学们工作顺利,心想事成,幸福美

满。

感谢我的父母,赐予我生命。悉心抚育,让我长大成人,你们辛苦了。愿身体

健康,万事如意。

再感谢我的女儿,李婠婠小朋友,还有不到两个月你就三周岁了。从考研学习

到初试就一直陪伴着我,大概是年龄最小的“研究生”了。以后努力是我和爸爸的事

情,你就负责开开心心、健健康康、快乐成长,我们永远爱你。

最后要感谢的是与我余生相伴之人——李先生。没有他,就不会有我研究生的

这三年。在我本科毕业时就进入婚姻的殿堂,完成了从学生向母亲的转变。他曾对

我说:你要考研,你要做你这个年纪该做的事情。在他面前我不需要长大,我只需要

追逐我的梦想,一切的困难挫折他都替我抗下。是丈夫、是知己、是我的人生方向。

骎骎白驹过隙,与尔偕老,一世情长。

40
希望自己在人生的下一个阶段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希望疫情可以快点过去;

希望老有所依,幼有所养;希望所爱之人皆有所爱。希望国富民强,国泰民安,伟

大祖国繁荣昌盛。

41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