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7

中国航空学会 2007 年学术年会 气动专题 07

飞机机体噪声预测方法概述

宋文萍,张浩驰,韩忠华
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 翼型叶栅空气动力学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72

摘 要:飞机机体噪声是飞机设计和环境保护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因其问题复杂,涉及的学科多,一直吸引众多研究

者的注意。本文对常规飞机机体噪声预测方法进行概述,介绍了飞机机体噪声的主要来源和实质以及现有的机体噪声

预测方法,并对比讨论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声学 机体噪声 预估方法 综述

Overview on prediction methods of airframe noise


SONG Wen-Ping ZHANG Hao-Chi Han Zhong-Hua
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Aerodynamic Design and Research,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Xi’an 710072,China

Abstract: Airframe noise (AF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s in aircraft design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The problem is so complex and involves many domains that lots of researchers

are interested in. This paper gives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airframe noise including the main sources

and mechanism of airframe noise, the airframe noise prediction methodology. The pros and cons of

every current airframe noise prediction approaches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Acoustics Airframe Noise Prediction Methods Overview

1 引言

目前国内外商用飞机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由于目前飞机噪声中原先起主要作用的推进系统噪
声已经降低到了与机体噪声同等量级的水平,飞机的机体噪声特别是进场时的机体噪声问题就显得
越来越突出了。因此,上世纪 90 年代以后,国际航空界纷纷开展了结合计算流体力学的飞机机体噪
声预测研究,使原来依赖于试验和经验公式的机体噪声预测技术发展到了更高的水平。美国 NASA、
法国 ONERA 和德国 DLR、许多著名的大学研究机构以及各大航空工业公司(如波音公司、空客公司
[1-7]
等) 针对机体噪声都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然而,飞机机体噪声问题非常复杂,降低机体噪
声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课题,涉及到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动力学、声学、材料学、控制技术等多
[2]
门学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努力才能得到解决 。随着航空运输量的日益增加,飞机噪声
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美国联邦适航条例(FAR)第 36 部”、“欧洲联合适航标准第 36 部”以及“国
际民航公约附件 16”等都对商用飞机做出了非常严格的适航噪声规定。
我国作为国际民航组织(ICAO)
的成员国,也于 2002 年也颁布实施了“中国民用航空噪声规章第 36 部(CCAR-36)”。为减小飞机
噪声对环境的污染,最根本的措施就是要从噪声源上加以控制。可以预见,对机体噪声的限制将成
为未来飞机设计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障碍。发展更精确实用的机体噪声预估方法可以正确地认识机
体噪声的产生机理,在飞机设计过程中控制和降低机体噪声是十分重要的,可以为降低机体噪声提
供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本文通过对机体噪声的起源、目前机体噪声的预测方法进行综述,希望为
我国大飞机研制中的噪声预测与控制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1
中国航空学会 2007 年学术年会 气动专题 07

2 飞机机体噪声的主要来源

飞机噪声是飞机飞行时存在的各种噪声源的声辐射总和。主要分为两类,即推进系统噪声和机
体噪声。机体噪声是由于气流流过飞机表面引起的气流压力扰动产生的,其本质是空气动力噪声,
它起因于气体内部的脉动质量源(单极子噪声源)、作用力的空间梯度(偶极子噪声源)以及应力张
量的变化(四极子噪声源)
。气体具有弹性和惯性,前者引起气体反抗压缩,后者表现出“动者恒动”
的属性,由于这两个原因,压力脉动在某处发生后会传给周围空气介质,并以声波形式向外传播出
去。
当飞机以高速通过空气时,气体的粘性在飞机机体表面引起湍流边界层,在湍流边界层内湍流
不断地形成、衰变,沿着流动方向摆动,从而沿着飞机产生一个起伏的压力场,起伏压力场在远场
产生宽频带的噪声。因为空气流过飞机机体时涉及的物体尺寸可以从几厘米(如座舱窗口边缘)到
数米长(如机翼弦长和机身长度),因而空气流过机体所诱导的湍流尺度变化也相当显著。宽频带的
湍流扰动在远场表现为宽频带的噪声信号,噪声强度则依赖于飞机的基本结构尺寸和气流的流动速
[8]
度 。
常规飞机在正常飞行状态(飞机起落架、增升装置回收)时的机体噪声主要由机翼和尾翼的后
缘产生,其主要形成的机理是由于湍流边界层流过机翼和尾翼的后缘引起的声波散射。机翼产生的
宽频噪声是机体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

垂直

尾翼
缝翼

干净机翼

前起落架

水平尾翼
襟翼

主起落架

图1 机体噪声源[9]

在飞机起飞爬升和进场着陆阶段,因为飞机需要增大升力而使用增升装置(前缘缝翼和后缘襟
翼),并且起落架处于放下状态,这时除机翼和尾翼产生的噪声外,由增升装置和着陆装置诱导的湍
流产生较强烈的机体噪声分量。因此,增升装置和起落架也是机体噪声的重要来源。图1给出了常规
[2]
飞机的机体噪声来源。研究表明 :这些噪声源对机体噪声的总体噪声水平贡献相当,因此,必须
致力于同时降低所有噪声源引起的噪声,才能使总的机体噪声水平得到降低。

3 机体噪声的预估方法

2
中国航空学会 2007 年学术年会 气动专题 07

机体噪声预测是目前气动声学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21世纪以来,由于研究手段的多元化(理
论、实验和数值模拟),使得机体噪声预测方法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并有望在近年内
[1]
取得较大的突破。根据气动声学领域著名科学家法拉赛特(Farassat)的论述 ,一个好的噪声预
估方法应具有如下的四方面特征:ⅰ) 适用于不同发声机理的机体噪声预测,即能适用于任意飞机
外形,特别是襟翼、缝翼和其它控制面的外形;ⅱ) 适用于任意飞行状态,尤其是起飞和着陆过程
中不同的速度、下滑角等;ⅲ)适用于任意的观测位置,既能进行近场噪声预测,又能进行远场噪
声预测;ⅳ)快速给出计算结果,单次计算时间在24小时的量级。Farassat认为,目前尚没有同时
满足以上四方面特征的机体噪声预测方法。
当前机体噪声的预测方法可归纳为如下四种:
(1)纯理论方法;
(2)CFD 同 “声比拟”相结合的方
法;(3)半经验方法(4);纯数值方法。下面对这四种方法分别进行简要介绍。
3.1 纯理论方法
纯理论方法是指采用流体力学理论和声学理论进行分析和建模的方法,该方法一般适用于针对
[ 9] [10] [11 ] [12]
简化模型的基础研究。Crighton 、Ffcows Williams 和 Hall 、Howe 、Amiet 等人的研究
工作就属于纯理论方法的研究。这一类方法对于飞机设计者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该方法能帮助设计
者获得一些重要的定性认识,例如速度等参数对噪声声强的影响规律、设计试验时所需的相似准则、
噪声频谱特性和指向性规律、降噪的设计指导性原则等。值得一提的是,纯理论方法的研究结果也
是发展其它方法的重要基础。但是,对于机体噪声预测而言,该方法存在如下的不足:由于模型过
于简化使得与真实情况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别,如Crighton的后缘噪声模型后来被证实与实验结果偏
差较大;预测模型对几何外形、运动状态和观测点位置具有诸多限制。
3.2 CFD 和声类比相结合的方法
CFD 和声类比相结合的方法是迄今为止最受欢迎的机体噪声预测方法,此方法常被称为混合方
法(hybrid method)。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近场部分采用 CFD 技术进行数值模拟,以获得准确的
声源信息数据;声波从近场到远场部分的传播采用“声类比”(Acoustic Analogy)方法进行精确
的解析求解。该方法克服了半经验方法和纯理论方法对几何外形和飞行状态的限制,求解模型更接
近物理实际;另一方面,该方法也克服了纯数值方法在远场噪声计算方面的不足,大大提高了远场
噪声计算的效率。
[16]
“声类比”方法是英国科学家 Lighthill 在 1952 年提出的 ,该方法最初被用来描述喷流噪声,
[17]
后来 Curle 将该方法推广到描述静止固体边界与流体相互作用的发声问题。1969 年, Ffcows
Williams 和 Hawkings 两位科学家采用广义函数理论将该方法推广到最一般形式,
得到著名的 Ffcows
[18]
Williams-Hawkings 方程 (简称 FW-H 方程)。FW-H 方程是将流体力学 N-S 方程按非齐次波动方
程的形式重新整理而成,可用来精确描述任意运动固体边界与流体相互作用的发声问题。FW-H 方程
最初采用频域方法进行求解,但由于求解过程十分复杂,不利于进行数值计算等限制,从 80 年代开
始 FW-H 方程的求解逐渐向时域方法方向发展。在 FW-H 方程时域求解方面美国科学家 Farassat 的贡
献最大,他采用“自由空间格林函数方法”的导出了 FW-H 方程单极子和偶极子噪声解的积分表达式
[20]
——Farassat 1A 公式 。但是,研究实践表明,四极子噪声的求解却异常困难,直到现在也是没
有完全解决的学术难题。1988 年,Farassat 运用“声类比”的思想推导出广义波动方程(Farassat
[21]
称为 Kirchhoff 方程)解的积分表达式-Kirchhoff 公式 , 发展了著名的 Kirchhoff 方法。将 CFD
与 Kirhchoff 方法相结合,在直升机旋翼跨声速非线性噪声预测方法取得了成功应用。但是,有研
3
中国航空学会 2007 年学术年会 气动专题 07

究者发现,Kirchhoff 方法的控制方程是线性的波动方程,当声源控制面位于流动非线性区时会给
[23]
出没有意义的结果 。于是,采用 FW-H 方程作为控制方程成为解决该问题的必然选择。理论推导和
数值计算表明,最新发展的 FW-Hpds 方法,采用“可穿透数据面(penetrable data surface)”作为
声源面来求解 FW-H 方程,为快速求解非线性噪声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该方法通过面积分可以反映
控制面内体声源对总噪声的贡献,避免了难以计算的体积分。目前为止,结合 CFD 和 FW-H 方程的噪
[22,23,24,25,26,27]
声预测方法在旋翼气动噪声方面已经得到成功的应用 。
这个综合了 CFD 和声类比的机体噪声预估方法具备了一个好的噪声预测法几乎所有的特点(任
意的飞机形状,特别是襟翼、缝翼和其它控制面;任意的起飞着陆的飞行状态,如加速、侧滑、转弯
等;任意的观察位置,包括近场和远场;快速的计算)。Farassat 认为 FW-Hpds 方法是今后十年机体噪
声预测最有应用前景的方法。当前,该方法发展的主要障碍是近场的湍流数值模拟。其中,小尺度
湍流模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难题。
3.3 半经验方法
半经验方法是指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结合理论分析总结出的经验性噪声预测方法。目前,由于其
它噪声预测方法还没有完全发展成熟,因此半经验方法是估算机体噪声的较好选择。为得到设计急
[9,28,29]
需的噪声结果以满足适航噪声要求,发展出了一些基于高效半经验方法的噪声计算程序 。美
国 NASA 兰利实验中心的飞机噪声预测计划(Aircraft Noise Prediction Program –ANOPP), 在
[9,30]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半经验方法 。目前,飞机设计中为了检验是否满足适航噪声要求所采用的噪声
预测程序主要采用的是半经验方法。半经验方法的优点是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预测结果比较可靠,
并且效率极高,这对于飞机工程师而言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
Brooks 和 Humphreys 通过试验测量所得的表面压力和 Howe 的理论采用半经验方法预测了襟翼
[31] [32]
侧缘的噪声 ;Guo、Yamamoto and Stoker 等人在全尺寸飞机噪声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发展了预测
增升装置噪声的半经验方法。该方法包含有不同飞机在不同飞行状态下机体噪声数据库,数据库中
的实验数据主要是通过相位麦克风阵列技术测得的。
该方法不能处理机翼及增升装置几何外形对机体噪声的影响,且计算状态也不能偏离标准的飞
行状态(如适航检测的典型状态)。由于上述限制,使得该方法不适用于非传统布局飞机以及在非标
准飞行状态的噪声预测(不满足评判标准)。因此,该方法最终将会被更先进的方法取代。
3.4 纯数值法
纯数值方法是将流场和声场统一起来,通过求解 NS 方程来模拟近场声源以及声波从近场到远场
传播的一种 CAA(计算气动声学)方法。纯数值方法与半经验方法和纯理论方法相比较 ,突出优点
是能够适用任意的外形和任意飞行状态,但存在远场噪声计算比较困难以及计算量巨大的问题。除
了需要正确描述近场声源信息外,声波传播(特别是长距离的传播)的模拟也是其中的研究重点和
[33]
难点。为了提高计算效率,通常情况下传播部分的模拟可采用线化 Euler 方程 ,但为了获得有意义
[34,35,36,37] [38]
的结果,必须采用低耗散和低色散的格式 ,且远场边界也必须采用特殊方法进行处理 以保
证声学数据不被污染。虽然已有众多研究者针对相对简化的问题做了有益的尝试,但对于机体噪声
预测而言,纯数值方法还存在一些严重问题。例如,机体噪声的频率可高达上万赫兹,要模拟如此
高频率的声波从近场到远场的传播所需要的计算时间是现代计算机无法接受的。总之,纯数值方法
的研究目前仍然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至少在近期内还不可能解决机体噪声预测问题。

4
中国航空学会 2007 年学术年会 气动专题 07

4 结论

本文介绍了飞机机体噪声的主要来源和实质,以及目前用于机体噪声预测的主要方法,并探讨
对比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前景。 通过比较各种预测方法的优缺点,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
(1) 纯理论方法虽不能直接应用于实际的机体噪声预测,但却是发展其它方法的基础,并且借助
现代发展的公式推导软件,可以使繁杂的公式推导效率大大提高,得到可以指导飞机降噪设计的定
性结论;
(2) 半经验方法是目前飞机设计者急需的用来预测机体噪声以满足飞机噪声标准的最佳方法,
通过近期发展的相位阵列麦克风测量技术,可以得到有关模型或全尺寸飞机的高质量相关机体噪声
数据,并采用半经验法预测机体噪声。但由于其本身的内在缺点,该方法最终将被取代;
(3) 纯数值方法还不成熟,由于机体噪声涉及大空间声波传播和宽频率声源及湍流模拟问题,
计算量非常巨大,近期内无法在机体噪声预测中应用;
(4) 将 CFD 同“声比拟”相结合的方法即近场采用湍流数值模拟,远场结合 FW-Hpds 方法,极有
希望在未来十年内成为机体噪声预测的最佳候选方法,是很有发展前景的机体噪声预测方法。

参考文献
[1] F. Farassat, Jay H.Casper. Towards an Airframe Noise Prediction Methodology: Survey of Current

Approaches[R].AIAA Paper, 2006-0210.

[2] David P.Lockard, Geoffrey M.Lilley. The Airframe Noise Reduction Challenge[R]. NASA/TM, 2004-213013.

[3] Robert G. Rackl, Gregory Miller et al. Airframe Noise Studies – Review and Future Direction[R]. NASA/CR,

2005-213767.

[4] Delfs J,Heller H. Aeroacoustics Research in Europe—1996 High lights[J]. Progress of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98, 2: 145-154.


[5] Macaraeg M G. Fundamental Investigations of Airframe Noise[R]. AIAA Paper, 1998-2224.

[6] Davy R, Remy H. Airframe Noise Characteristics of a full Scale Airbus Model[R]. AIAA Paper, 1998-2335.

[7] Michel U, Barsikow B et al. Fly-Over Noise Measurements on Landing Aircraft with a Microphone Array[R].
AIAA Paper, 1998-2336.

[8] 唐狄毅,李文兰,乔渭阳. 飞机噪声基础[M]. 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5.37-38.

[9]Crighton , D.G. Airframe Noise,in Aeroacoustics of Flight Vehicles: Theory and Practice,Volume1: Noise

Sources[R]. NASA Reference Publication 1258,WRDC Technical Report 1990,3052: 397-447.


[10] J. E. Ffowcs Williams, L. H. Hall. Aerodynamic sound generation by turbulent

flow in the vicinity of a scattering half plane[J]. 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 1970, 40:657-670.
[11] Howe, M. S. A Review of the Theory of Trailing Edge Noise[J].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1978, 61(3): 437

-465.
[12] R. K. Amiet. Acoustic radiation from an airfoil in a turbulent stream[J].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1975,

41(4): 407-420.
[13] Brooks, T. F., Hodgson, T. H. Trailing edge noise prediction using measured surface pressures[J]. Journalof Sound

and Vibration, 1981, 78(1): 69-117.


5
中国航空学会 2007 年学术年会 气动专题 07

[14] Crighton D G. Airframe noise[R].NASA RP-1258,1991,1:391-447.


[15] F. Farassat , J. W. Posey. The Role of Analytical Methods in Computational Aeroacoustics[C]. Aerospace National

Simulation Symposium, Tokyo, Japan, 2003,6: 12-13.


[16] Lighthill, M.J. On Sound Generated Aerodynamically I:General Theory[J].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1952,A211:564-587.
[17] Curle,N. The Influence of Solid Boundaries upon Aerodynamic Sound[J].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1955,

A231:505-514.
[18] Ffowcs Williams,J.E. , Hawkings,D.L. Sound Generated by Turbulence and Surfaces in Arbitrary Motion[J].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1969, A264(1151):321-342.


[19] F. Farassat, R.J.Pegg, Hilton,D.A. Thickness Noise of helicopter Rotors at High Tip Speed[R]. AIAA Paper

1975-453.

[20] F. Farassat. Linear Acoustic Formulas for Calculation of Rotating Blade Noise[R]. AIAA Paper 1983-0688.

[21] F. Farassat, Myers, M.K. Extension of Kirchhoff’s Formulation to Radiation from Moving Surface[J].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1988, 123(3):451-460.


[22] P.di Francescantonio. A New Boundary Integral Formulation for the Prediction of Sound Radiation[J].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1997,202(4):191-509.


[23] Brentner, K.S., F.Farassat. An Analytical Comparison of the Acoustic Analogy and Kirchhoff Formulation[J].

AIAA Journal,1998, 36(8):1379-1386.


[24] Brentner, K.S. Modeling Aerodynamically Generated Sound:Recent Advance in Rotor Noise Prediction[R]. AIAA

Paper, 2000-16248.

[25]韩忠华,宋文萍,乔志德.Kirchhoff方法在旋翼前飞噪声预测中的应用研究[J].空气动力学学报,2004,22(1):

47-51.

[26]韩忠华,宋文萍,乔志德.基于FW-H方程的旋翼气动声学计算研究[J].航空学报,2003,24(5):400-404.
[27] Song Wen-ping, Han Zhong-hua, Qiao Zhi-de. Computational Aeroacoustic Prediction of Transonic Rotor Noise

Based on 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 Flow Simulation[C]. ICAS 2006,9:3-8.


[28]Martin R. Fink, Propulsive lift noise. In Aeroacoustics of Flight Vehicles: Theory and Practice[R]. NASA Reference

Publication 1258,WRDC Technical Report 1991,1990-3052.

[29] Martin R. Fink. Airframe Noise Prediction[R]. FAA,RD,1977.1977-29.

[30]W.E. Zorumski. Aircraft Noise Prediction Program Theoretical Manual, Parts 1 and 2[R]. NASA TM, 1983,
1982-199.

[31] T. F. Brooks, William M. Humphreys,Jr. Flap edge aeroacoustic measurements and predictions[R]. AIAA Paper,

2000-1975.

[32] Y. P. Guo, K. J. Yamamoto, R.W. Stoker. Component-based empirical model for high-lift system noise

prediction[J].Journal of Aircraft, 2003, 40: 914-922.


[33] C. Baily, C. Bogey, D. Juve. Computation of the flow noise using source terms in linearized Euler’s

equations[R].AIAA Paper 2000-2047.

[34] C.K.W.Tam, Z. Dong. A study of the short wave components in computational acoustics[J].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coustics 1993,1(1): 1-30.


6
中国航空学会 2007 年学术年会 气动专题 07

[35] C.K.W.Tam, Jay C. Webb. Dispersion-relation-preserving finite difference schemes for computational acoustics[J].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Physics, 1993,107 (2):262-281.


[36] F.Q. Hu, Y.H. Hussaini, J. L. Manthey. Low-dissipation and low-dispersion Runge-Kutta schemes for computional

acoustics[J].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Physics, 1996,124:177-191.


[37] Christophe Bogey, Christophe Bailly. A family of low dispersive and low dissipative explicit schemes for flow and

noise computations[J].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Physics, 2004,194(1): 194-214.


[38] C.K.W.Tam, Z. Dong. Wall boundary condition for high-order finite- difference schemes in computational

acoustics[J]. Theoretical an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1994, 6(6):303-322.

[39] 乔渭阳. 二维传声器阵列测量技术及其对飞机进场着陆过程噪声的试验研究[J].声学学报,2001,26(2):

161-168.

[40] 乔渭阳. 基于平面麦克风阵列测量的机翼噪声源的研究[ 博士论文].西安:西北工业大学, 1999.


[41] Paul T. Soderman1, Fassi Kafyeke. Airframe Noise Study of a CRJ-700 Aircraft Model in the NASA AMES 7- by

10- Foot Wind Tunnel No. 1[R]. AIAA Paper, 2002-2406.

[42] L. C. Chow, K. Mau, H Remy. Landing Gear and High Lift Devices Airframe Noise Research[R]. AIAA Paper,

2002-2408.

[43]Bart A. Singer, David P. Lockard. Shear effects in aeroacoustic predictions[J].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2003,

267(4): 961-966.
[44] Jay H. Casper, David P. Lockard, Mehdi Khorrami et al. Investigation of volumetric sources in airframe noise

simulations[R]. AIAA Paper, 2004-2805.

[45] D. Casalino. An advanced time approach for acoustic analogy predictions[J].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2003,

261: 583-612.
[46] Michael Pott-Pollenske, Werner Dobrzynski, Heino Buchholz. Airframe Noise Characteristcs from Flyover

Measurements and Predictions[R]. AIAA Paper, 2006-2567.

[47] Michael Pott-Pollenske, Werner Dobrzynski, Heino Buchholz.Validation of a Semiempirical Airframe Noise

Prediction Method through Dedicated A319 Flyover Noise Measurements[R]. AIAA Paper, 2002-2470.

[48] Y.P.Guo, K.J.Yamamoto,R.W.Stoker. An Empirical Model for Landing Gear Noise Prediction[R].AIAA Paper,

2004-2888.

[49] 乔渭阳,Ulf Miche. 基于传声器阵列过顶测量结果的飞机起落架噪声研究[J].应用声学,2001,20(2):1-6.


[50] Werner M.Dobrzynski, Britta Schoning , Leung Choi Chow et al. Design and Testing of Low Noise Landing

Gears[R].AIAA Paper, 2005-3008.

作者简介:宋文萍(1964- ),女(汉族), 山东省莱州市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计算流体力学、


气动噪声预测、翼型设计等。张浩驰(1984- ),男(汉族), 甘肃省庆阳市人,学生,硕士,研究方向:计算
流体力学、气动噪声预测。韩忠华(1977- ),男(汉族), 四川省资中市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计算流
体力学、气动噪声预测、微流动控制,翼型设计等研究。作者工作单位: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流体力学
系通讯地址:西安市友谊西路 127 号西北工业大学 111 信箱 宋文萍-张浩驰邮编:710072
联系电话:029-88491144(办) 13519104197(手机) e-mail: zhanghc0934@mail.nwpu.edu.cn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