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

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 年/12 月/29 日/第 002 版

特别策划

陈保亚:语言的独特类型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陈保亚

新发现语言中,所谓的“新”实际上主要在于独特性,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取向。一种语言
如果类型不独特,即使处于濒危状态,或者是被新发现的,也不一定有迫切记录的价值。目前不
仅存在濒危语言问题,还存在濒危特征问题。
如果说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的出版标志了中国语言大调查的第一
个重要历程,其要点在“完整”,即在于对中国语言的全面完整的了解,那么 20 世纪 90 年代以
后《中国新发现语言调查研究》成果的完成应该标志了中国语言大调查的第二个重要历程,其要
点在“独特”,即突出中国语言在类型上的独特性或差异。语言的独特类型在语言研究中具有很
高的学术价值。
众多新发现语言说明中国的语言实际上比过去估计的要多。人们会追问,中国只有 56 个少
数民族,会有这么多语言吗?回答这样的问题需要严格分开民族识别标准和语言识别标准。在民
族识别中,人们经常会用到“地域、经济、认同”等标准,在此基础上如果通过民族界限来规定
语言界限,就会出现问题。语言识别的主要标准应该建立在语言差异上。
如果细究中国语言内部差异,还可以分出更多的语言,如果不细究内部差异,也可以把有些
语言合并在一起。语言和方言的区分难以在语言学内部找到严格的界限,难点在于怎么定义“同
一种语言”。无论是从宽还是从严,这只是研究者的态度问题,中国境内土语的差异事实是不可
否定的。罗常培、傅懋勤《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概况》认为中国的少数民族语言有 48 种。
经过我国学者进一步调查,20 世纪 60 年代增加到 64 种。“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共包含
59 种。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分册》认为中国的语言有 80 多种,新发现语言
调查将中国的语言增加到 134 种,其中主要增加的是南方少数民族语言。凡是经常到南方做田野
调查的学者都有这样的体会,以往作为一种语言来对待的,其实内部存在很大差异。
新发现语言的界定有一个具体的同源词标准。在 2000 个词中,同源词 30%以下的属于不同
的语言,50%以上的属于方言,处于两者之间的再参考认同因素或社会文化政治因素。在语言调
查中,调查者基本参照这个标准,每本书增写语言地位的一章,对该语言是否是一个独立的语言
进行论证,并与同语系、语族、语支的语言进行比较研究,论证亥语言在语系、语族、语支中与
哪些语言最接近。这个同源词标准实际上比确立日耳曼语族诸语言的标准要严格。
在识别新发现语言时,使用了结构标准,包括语法结构和语音结构。目前这个标准不容易量
化,人为的因素会大一些。不过我们从该项成果已经发表的材料中注意到,作者基本上是在同源
词汇标准的前提下再用语法标准,所以独立出来的语言,不仅在同源词汇上有大的差异,在结构
类型上也有大的差异。一般地说,同时根据同源词比例差异和结构差异来确定语言的远近,实际
上是一种谱系和类型不加区分的分类。所以新发现语言研究有关各语族内部的分类、类型标准和
发生学标注并没有完全区别开,所分出来的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既可能是语言演化的结果,也有
可能是同源语言在不同地区和其他语言接触而导致的类型差异。但这并不影响新发现语言的参考
价值,因为一种土话无论是在词汇还是结构上,只要和其他语言有大的差异,这样的土话就有理
由作为独立的现象来研究。

第1页 共1页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