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專用課本(電子版):課題2 兩漢戚宦掌權的政局(學生本套紅版)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23

2 兩漢戚宦掌權的政局

課題

漢武帝好大喜功,不單耗盡文 景以來累積的財富,沉重的賦役更導致民不聊
生;幸而昭 宣二帝皆採取「與民休息」政策,才使國力得以回復,挽救西漢統治,
史稱「昭宣之治」。不過,自漢元帝起,西漢國勢再次衰落。經濟上,貴族官僚、
豪強地主大肆兼併土地,越來越多的農民失去土地,成為流民或佃戶,受到剝削或
壓迫,以致民不聊生,貧富極度懸殊;政治上,國家出現外戚干政擅權局面,元帝
后王政君的王氏家族冒起,權傾朝野。成帝末年,王莽就憑藉家族的庇蔭繼任大司
馬,執掌朝政。王莽除了利用時勢鞏固個人權位外,又善於矯飾,多方籠絡人心,
最後他假借符瑞篡漢自立,建立新朝。新朝建立後,王莽隨即推行一系列托古改
革,但很快失敗,結果新莽政權只為時短短十五年,便在民變中滅亡。

公元 25 年(建武元年),劉秀重建漢室,史稱東漢。東漢立國初的六十多年
間,國力強盛;但由於光武帝把權力收歸內朝,故同時埋下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亂
政的禍根。東漢自和帝起,歷代皇帝都年幼繼位,無力獨立處理政事,須由太后臨
朝,使外戚專政局面形成。皇帝年紀稍長,不願受外戚挾制,便借助宦官來對抗外
戚,隨後皇帝早逝,太后再次臨朝,東漢由是陷入了戚宦相爭周而復始的漩渦中。
戚宦長期傾軋,造成黨錮之禍,朝廷忠良盡去,政治極度黑暗,繼而引發黃巾之亂
和州牧割據,令東漢政權步向衰亡。

王莽為甚麼得以篡漢?東漢為甚麼長期陷於戚宦相爭的局面?這些都是本課探
究的重點。

考評分析
1 . 綜觀 2012 至 17 年的文憑試,本課只曾於 2015 年的必答題考問過,即王莽成
功篡漢原因;東漢戚宦之爭更從未設題,可見此課冷門。究其原因,相信與
史料局限、提問範圍狹窄有關,預計往後的文憑試亦不會多問此課。

2 . 雖然如此,學生仍不宜完全忽視此課,只
要在西漢部分通曉外戚王莽如何利用客觀
1 王莽篡漢所利用的外在時勢 評核年份 2015 環境篡漢自立,並於東漢部分明瞭外戚、
宦官如何令王朝衰亡,就當能應付文憑試
2 東漢外戚、宦官掌權的由來及相爭概況 考問。另外,無論是王莽篡漢抑或東漢戚
宦相爭,皆與漢武帝創立內朝密切相關,
3 戚宦相爭對東漢國運的影響 宜一併熟讀。

136 甲部 單元 2 秦、漢
教節建議 探究前哨
全課題 6 教節(約 5 小時) 講授本課前,可着學生完成本預習,從
中認識︰兩漢外戚、宦官得勢的因由,
第1章 3 教節(約 2 . 5 小時)
以及他們對政權的禍害,從而瞭解戚宦
第2章 3 教節(約 2 . 5 小時) 政治是兩漢衰亡的關鍵因素。

兩漢外戚、宦官對政權的禍害
閱讀下列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 料 一 西漢外戚與宦官比較表 表 格
外戚 比較項目 宦官
皇帝的外家,即太后或皇后家族的親戚, 專責侍候皇帝及后妃的被閹割男子,故無
身分特徵
多為皇后的兄長或弟弟。 法傳宗接代。
憑藉與皇后的裙帶關係而冒起,手執朝政 因長期居住禁宮而得以接近君主,成為君
得勢因由
大權。 主的親信及耳目。
元帝以後,大權漸落入王氏外戚手中,最 宦官弘恭、石顯受漢元帝重用,手執大
西漢例子
後王莽篡漢自立,結束漢祚。 權,曾謀害大臣蕭望之、周堪等人。

資料二 史 籍
東漢宦官在人民無罪時加以構陷,人民有田地時則強行搶奪。……侯覽(東漢 桓帝時
的宦官)前後搶奪了民宅三百八十一所、田地一百一十八頃;又破壞人們的居室,發
掘其墳墓,擄掠良家婦女為妻子。……其時宦官對人民的禍害甚烈,天下沒有人不希
望啖食其肉。
意譯自趙翼《廿二史劄記》

1 根據資料一,回答下列問題:

(a) 西漢外戚、宦官得勢的原因是甚麼?試加以說明。 理解

(b) 承上題,西漢外戚與宦官,哪一者直接傾覆了政權?試加以解釋。 比較 分析

2 根據資料二,東漢宦官可對政權造成怎樣的禍害?試加以分析。 分析

探究前哨參考答案請見附頁 A 18。

課題 2 兩漢戚宦掌權的政局 137

1 章 王莽篡漢
教具錦囊
教師可利用以下教具輔助本課題 王莽成功篡漢,到底是順應時勢,還是憑藉個人努
教學:
• 教學簡報光碟 力所致?
• 文憑試題庫光碟
• 温習筆記(上載於學科網站)
• 模擬試卷(上載於學科網站) 漢武帝死後,昭帝、宣帝先後繼
• 課本資料題練習 200 題(上載
於學科網站) 位,致力與民休息,紓緩了武帝晚年國
• 歷代發展教學資料集(甲部課
程) 庫空虛、民生困苦的狀況,延續西漢的
盛世,史稱「昭宣之治」。但自元帝以
教學策略
1 . 本 章 建 議 教 節:3 教 節( 約
來,君主昏庸,土地兼併加劇,國力漸
2 . 5 小時)
2 . 本章着重講解西漢末年的外
衰,大權逐漸旁落至外戚王氏之手。結
在時勢,並分析王莽如何利 果,外戚王莽利用這些有利的時勢,輔
用漢末時勢進行篡漢部署。
3 . 利 用 本 章 145 頁「 資 料 題 訓 以其過人的政治手腕,成功篡奪了漢家
練」,與學生探討「王莽成功
篡漢稱帝原因評說」此一主 政權,建立新朝。
題。

參考資料
漢初呂氏專權 漢惠帝在位七 ▲ 王莽畫像
年,朝政事實上掌握在他的母親

1節 王莽篡漢的外在時勢
呂后手中,惠帝剛即位,呂后即
對高祖之寵妃戚姬痛下毒手,
毀其容貌,又殺戚姬之子趙王如 第
意。惠帝去世(前 188 年),沒
有兒子繼承帝位,呂后乃以一名
宮人之幼子為惠帝之子,把他立
為皇帝,並把該名宮人殺死。自 1 王氏外戚長期掌權
是呂后臨朝稱制。呂后首先罷免
中央政府中與她作對的大臣,如
王陵。其後,呂后又大封呂氏為
1.1 外戚輔政成政治慣例 早在西漢初年,已不乏權勢顯赫的外
王,如以呂祿為胡陵侯、呂種為 戚,如漢初的呂后家族、景帝時的竇嬰家族、武帝時的田蚡家族
沛侯。呂后又削弱劉氏諸王,如
燕王建死,呂后乃殺其嗣君,取 等。漢武帝時權歸內朝,尚書權力漸大,可參與國家決策。武帝
消其封號,並另以呂通為燕王,
企圖以呂氏取代劉氏之勢力。 死後,昭帝繼位,外戚霍光以「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的職銜
尚書 西漢中期以後,尚書逐漸
成為重要宮廷政治機構,參與國 輔政,統領內朝。此後,外戚輔政
家機密,常以內朝大臣兼領,參
與議政決策,宣示詔命,責成丞 漸被視為政治慣例,新君即位後,
相、列卿執行。
大司馬 西漢武帝元狩四年(前 外戚常被授以「大司馬領尚書事」
119 年)以大司馬為加官號,以
冠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 之職,總攬朝政,權勢日大。王莽
等,如以衞青為大司馬大將軍,
以霍去病為大司馬驃騎將軍。起 出身的王家,就是以外戚身分輔政
初,擔任大司馬者多是功勳卓著
的大臣,以後則常授與外戚, 而掌權。
成為執掌國政中樞的內朝領袖官
號。綏和元年(前 8 年)大司馬
出居外朝,秩萬石,位列三公之 ▲ 皇后之璽玉印 呂后執政時使用的玉璽。
首,與丞相(大司徒)、御史大
夫(大司空)共同主持政務。

138 甲部 單元 2 秦、漢
1.2 元后長壽,庇蔭王家 漢元帝皇后王政君頗為長壽,對漢室的 1
影響力長達近六十年 1,故王氏家族能在王政君的庇蔭下,長期 王政君長壽有利王莽篡漢
班固《漢書 ‧ 王莽傳》
把持朝政。如漢成帝繼位後,王政君的兄長王鳳被任為「大司馬
正史 :( 王 莽 )乘 四 父
大將軍領尚書事」輔政;王鳳死,其弟王音、王商、王根等亦相 歷世之權,遭漢中微,
繼以大司馬之職掌領尚書,操控朝政。此外,王政君對姪兒王 國統三絕,而太后壽考
為之宗主,故得肆其姦
莽十分憐愛,故王根告退後,王莽被提拔為大司馬輔政,掌握 慝,以成篡盜之禍。
實權。 教參指南 譯文: 王莽承繼四個伯父積
1 . 參考度: 累下來的權勢,適逢漢室國
2 . 此課文補充有助學生理解 139 頁「1 . 2 元后長壽,庇 運衰微,成帝、哀帝、平帝
史事源流 蔭王家」的課文,但在文憑試考問的可能性不高,假 三位君主均沒有子嗣,而太
如教師課時不足,可考慮不講授此素材。
后王政君因長壽而能為他作
王氏家族權過劉氏宗室 漢成帝時,王氏外戚憑藉與王政君的紐帶關係,不但壟斷大
主,故王莽才能陰謀得逞,
司馬之職,其他朝中要職如尚書、九卿、州牧、地方郡守等,亦大都由王氏子弟所 篡奪漢家政權。
據。據《漢書 ‧ 楚元王傳》記載,宗室劉向曾向成帝慨嘆:「數言公族者國之枝葉,枝
葉落則本根無所庇廕。」(意思是:宗室是一國的枝葉,若枝葉都枯萎,國的根本便再 表解運用
無任何庇護了。)成帝聽後欲任命劉向為九卿之一,可惜各職位已被王氏佔據,故成 漢元帝後王氏外戚掌權簡表
利用本簡表,指出王氏外戚在王
帝無可奈何,只得打消提拔劉向的念頭。 政君的庇廕下,長時間(成帝、
平帝、孺子嬰三朝)出任大司馬
一職,執掌朝中大權。
漢元帝後王氏外戚掌權簡表
參考資料
時期 登基年齡 王政君身分 掌權外戚 職位
王氏掌權由來 漢元帝皇后王政
元帝 26 歲 皇后 王禁 廷尉 君為太子妃時即生成帝,甚得祖
父宣帝鍾愛,三歲時立為太子。
王鳳 大司馬大將軍 長成後酗酒好色,元帝不滿,很
想把他廢掉,另立寵妃傅氏之
王商 大司馬衞將軍、大司馬大將軍 子為太子。皇后王政君時已失
寵,幸賴長兄王鳳竭力勸阻,元
成帝 18 歲 皇太后 王根 大司馬驃騎將軍 帝「亦以先帝尤愛太子,故得勿
廢」。成帝即位後,自然對舅父
王音 大司馬車騎將軍 心存報恩,立即任王鳳為大司馬
王莽 大司馬 大將軍輔政,次年同時封另六位
母舅王崇、王譚、王商、王立、
哀帝 18 歲 太皇太后 ─ ─ 王根、王逢時等六人為侯。此
時的王家,誠如劉向所說:「王
平帝 9歲 太皇太后 王莽 大司馬、太傅 氏一門,大將軍(王鳳)乘勢用
權……尚書九卿,刺史郡守,皆
孺子嬰 2歲 太皇太后 王莽 大司馬 出其門……兄弟據重,宗族盤
立,歷上古自秦漢,外戚僭貴,
未有如王氏者也。」
1.3 君主昏庸,漢統屢絕 漢宣帝以後,君主昏庸,元帝、成帝、 漢成帝怠政 成帝是一個「湛於
酒色」的荒淫君主,其昏庸程度
哀帝均缺乏治國才能,不思進取,只圖奢華享樂,聽任外戚擅 遠超過元帝。他即位後的第一件
事,就是下詔搜求良家婦女,
政。成帝以後,哀帝、平帝皆短壽而卒,亦無兒子繼位,外戚遂 安置於後宮。在鴻嘉元年(前 20
年),成帝竟微服出宮至市裏郊
乘機策立漢室中的幼弱者為帝,以利自己獨攬大權。如哀帝死 野鬥雞、走馬,使得「公卿百僚
不知陛下所在」。鴻嘉三年(前
後,王莽擁立年僅九歲的平帝及兩歲的孺子嬰,專斷朝中事務。 18 年),趙飛燕姐妹得寵,成帝
為飛燕建昭陽會,用大量黃金、
白玉、珠璣作裝飾。政事皆委於
1 王政君在元帝時做了十六年皇后,在成帝時做了二十七年皇太后,在哀帝、平帝時做了十三年太 外戚王氏。
皇太后,前後計有五十六年,故她在宮廷和朝廷上有極大影響力,是王氏外戚勢力的憑藉。
課題 2 兩漢戚宦掌權的政局 139
1 2 西漢末年的社會景況
漢末奴婢人數劇增
冷鵬飛《中國秦漢經濟 2.1 民生困苦,人心思變 漢承秦制,
史》:(流民在災年時) 土地可以自由買賣。漢初以黃 老無
為了死裏求生,被迫將
妻子兒女甚至自身賣為 為思想治國,富商和地方豪強不斷
奴婢。結果,官私奴婢 兼併土地,令很多農民失去田地。
的數量大大增加。元帝
時,僅西漢政府的官 武帝沒有處理好土地兼併問題,元
奴婢就達十萬餘人,貴 帝以後,土地兼併更加劇烈,貧富
族、官僚和富豪所佔有
的私奴婢數目更為龐 極度懸殊,加上連年水、旱災荒,
大。甚至連成帝本人也 百姓無以為生,淪為奴婢或流民,
「蓄私奴車馬於北宮」。 ▲ 漢代奴婢俑 四川重慶出土。漢代
社會日益動盪不安。人民大多渴望 奴婢終身依附豪強,從事各種生產活
動,生活刻苦,此俑正是他們為豪強
改變時局,以擺脫困境。 煮食(左俑)、獻食(右俑)時的形象。

教參指南 史事源流
1 . 參考度:
2. 此 課 文 補 充 有 助 學 生 理 解 土地兼併動搖漢室統治 西漢末年,土地兼併問題嚴重,大量農民喪失土地。他們有的
140 頁「2 . 1 民生困苦,人心 成為佃戶,忍受豪強的地租剝削,有的則自賣為奴婢;沒有淪為佃戶或奴婢的,則四處
思變」的課文,頗有機會在
文憑試考問,故建議教師預 流徙,成為流民。流民數量大增,意味着國家可掌控的自耕農大幅減少,餘下農民須承
留課時講授此素材,讓學生
掌握相關知識。 擔的賦稅和徭役愈益沉重,生活相當困苦,終在成帝時爆發了多次農民起事,反抗漢
室,漢室統治遂日益不穩。

2.2 五德終始說盛行 漢代儒學吸納了陰陽家的「五德終始說」,


西漢末年天災頻仍,祥 這套學說認為,如果王朝德衰,君主便要讓位給「新聖人」。君
瑞災異之說如何影響民
心所歸? 分析
主政績不好或舊王朝將亡,上天會降下災異示警;新朝代將興,
漢代人認為君主政績不好或 上天會顯現吉祥之兆。漢武帝獨尊儒術後,五德終始說更深入民
舊王朝將亡,上天會降災異
示警,故當西漢末年天災頻 心。
仍,百姓便質疑這是漢朝將
亡的預兆,令民心思變。 漢宣帝以後,君主多昏庸無能,政局漸呈不穩,國勢日衰;
加上天災不斷,民不聊生,令民心思變。人們把五德終始說應用
於現實政治上,深信漢室應順應天命,讓位給新聖人,全國瀰漫
着漢室氣數將盡的思潮。

140 甲部 單元 2 秦、漢
教參指南
概念解說
1 . 參考度:
五德終始說及纖緯之學 五德終始說認為:宇宙萬物都由金、木、水、火、土構成,稱 2 . 此兩則課文補充有助學生理
解 140 頁「2 . 2 五德終始說
為五行;五行所展現出來的特徵,就是五德。五行有「相生」和「相剋」兩種關係,而每 盛行」的課文,但在文憑試
個朝代亦分別屬於不同的五德,故朝代的興替是依照五行相生、相剋的關係變化,如夏 考問的可能性不高,假如教
師課時不足,可考慮不講授
屬木德,商屬金德,周屬火德,秦屬水德,所以商代夏,周代商,秦代周。政治教化必 此素材。
須與所屬之德相配,如果王朝德衰,便應該禪位
參考資料
讓賢。
限 田 法 令(140 頁 ) 秦、 漢 以
讖緯之學流行於西漢末年,頗受漢代儒生推 來,隨着土地私有制在全國範圍
內推行,土地兼併日趨嚴重。
崇。讖就是預示未來的隱語,通常為文字或圖 西漢中期,出現了「富者田連阡
陌,貧者無立錐之地」的情況,
畫;緯則是假托天意解釋經義的書籍,故讖緯之 社會矛盾激化。為緩和矛盾、鞏
學是對自然界發生的異常現象加以詮釋,並預言 固統治,董仲舒上疏漢武帝,提
出「限民名田」,但未能實行。
將發生的政治事件。漢元帝以後,很多人憑各種 哀帝時,師丹、孔光、何武等再
次建議限田限奴婢,朝廷遂規定
災異預言「漢運」將終,應當改朝換代。
吏民佔田不得過 30 頃,諸侯王
▲「五德終始說」示意圖 所佔奴婢限 200 人,列侯公主限
觀點角度 100人,關內侯、吏民限30人,
逾限者田地、奴婢沒入官府。可
儒生藉災異制約君主 有論者指出,漢代儒生鼓吹五德終始說,目的是借天意來約束皇 惜,當時得勢的外戚和朝臣多屬
大地主,害怕既得的利益受損;
帝的行為。五德終始說認為,如果皇帝表現好,上天降下祥瑞;表現差,上天降下災 加上哀帝的限田決心不足,故限
異。漢代儒生企圖引用經典解釋祥瑞和災異,從而使皇帝懾於天意,收斂言行。所以漢 田法令最終無疾而終,漢代土地
兼併的問題持續惡化。
代皇帝每當災異發生後,便會發出「罪己詔」,根據《漢書》所載,宣帝曾八次,元帝十 鮑 宣 言「 七 亡 」、「 七 死 」(140
頁) 漢哀帝時,漢室面臨嚴重
三次,成帝十二次發出「罪己詔」,反映五德終始說有效制約君主。 的社會政治危機。大臣鮑宣指
出,當時公卿大臣和地方長官大
都貪污殘暴成風,國庫空虛,

2節 王莽利用時勢部署篡漢
用度不足,人民流離失所,「有
第 七亡而無一得,有七死而無一
生」。所謂「七亡」,是指使人民
喪失財產的七件事:水旱天災,
苛捐雜稅,貪官污吏的掠奪,地
學者高明士指王莽是「西漢後期政治、社會、思想 方豪強的兼併,國家徭役耽誤農
時,地方雜差影響生產,盜賊搶
變動結果的收割者」,他的意思是甚麼? 劫平民財物。「七死」則是指危
害人民生命的七件事:酷吏打
王莽在王氏外戚的庇蔭下,出任大司馬一職,執掌西漢朝政 死,判刑從重,冤陷無罪,盜賊
傷害,相互仇殺,荒年飢餓,瘟
大權。此後他憑藉個人才能,充分利用當時政治、社會環境,收 疫疾病。

攬人心,爭取臣民擁戴;又在五德終始說盛行的情況下,假造各
種符命,示意自己是上天授命的新聖人,終成功篡漢建新。

課題 2 兩漢戚宦掌權的政局 141
參考資料 2.1 贏得長輩器重 漢成帝時,王氏外戚掌權,其子弟大多驕奢放
王莽謙恭節儉 王莽節儉恭謙,
勤奮博學,衣服穿著如同儒生。
縱,唯獨王莽謙恭仁厚,生活儉樸,孝順母親和長輩。如伯父王
他又孝順母親,奉事寡嫂,撫養 鳳病重時,他連月不解衣帶侍候在旁;又酷愛儒學,禮賢下士,
兄子,以德行聞名。他的伯父大
將軍王鳳有病時,他侍奉湯藥, 廣施財物,毫無其他王氏子弟的陋習,深受叔伯和姑母王政君賞
「亂首垢面,不解衣帶連月」。成
帝永始元年(前 16 年),王莽得 識。加上王莽父親王曼早死,王政君對他頗為憐愛,故王根告退
封新都侯。他爵位越高,謙恭愈
甚,「散輿馬衣裘,振施賓客, 後,王莽便被提拔為大司馬輔政,掌握實權。
家無所餘」;又結交公卿大夫,
延攬名士。成帝綏和元年(前 8
年),大司馬王根薦舉王莽代替
他的位置。成帝遂擢升王莽為大
司馬。此時王莽三十八歲,他刻
意要使自己的名聲超過前人,於
是「克己不倦」,所得賞賜錢財
代入想像
悉數拿出來享士。他自己的生活 假設你是西漢後期的下列人物,你認為理想的統治者應具備甚麼條件?試抒發你
更加儉約。母親病了。公卿列侯
遣夫人來問候,王莽妻子出來接 的意見。
待這些夫人,「衣不曳地,布蔽
膝」,客人們以為是侍婢,得知 人物 認為理想統治者應有的條件
是王莽夫人,都大為驚訝。
士人
農民
朝臣
西漢宗室

2.2 積極籠絡人心 西漢末年,土地兼併嚴重,百姓生活困


2 苦,王莽於是捐出三十頃田地和一百萬錢,賑濟貧農;又
王莽深得人心 在天災時素食,以示與民同憂,故受到廣大民眾的稱頌,
班固《漢書 ‧ 王莽傳》正史 :
部分吏民甚至上書朝
爵位益尊,節操愈謙。散輿馬
衣裘,振施賓客,家無所餘。 廷,要求給王莽加官進
收贍名士,交結將相卿大夫甚 爵。另外,他為了爭取
眾。故在位更推薦之,遊者為
之談說,虛譽隆洽,傾其諸父 朝中大臣支持,廣封宗
矣。 室、功臣後代約二百人
譯文:(王莽)官職越高,態度越是謙
虛禮讓。他把車馬和衣物都賣掉,賑 為諸侯;又擴充太學,
濟賓客,以致家裏沒有多餘財物。他 增加博士和博士弟子的
又供養知名人士,結交很多將相、卿
大夫。所以身居要職的人都推薦他, 人數,以籠絡儒生,王
社會上的知名人士都替他宣揚,使他 莽因而聲望日高,譽滿
的名聲傳遍朝野,甚至超過了他的幾
位叔伯。 全國。 ▲ 王莽賑濟民眾意想圖

142 甲部 單元 2 秦、漢
教參指南
史事源流
1 參考度:
王莽籠絡人心之舉 王莽的長子王獲曾殺死一個奴婢,當時殺奴婢者並不至於償命,只 2 此課文補充有助學生理解
142 頁「2 . 2 積極籠絡人心」
要到官府繳交罰款便可抵罪,但王莽嚴加苛責王獲,並迫令他自殺償命,以示公正,此 的課文,頗有機會在文憑試
舉使他獲得大眾的同情和敬服。後來,王莽把女兒嫁與平帝為皇后,獲得黃金、田地等 考問,故建議教師預留課時
講授此素材,讓學生掌握相
厚賞;但王莽拒不接受,只肯接受四千萬錢,並把其中的三千三百萬錢分給陪嫁的中貧 關知識。
者,結果全國有四十八萬人上書朝廷,要求厚加賞賜王莽,由此可見王莽收攬人心之成
參考資料
功。
王莽利用五德終始說 王莽借助
五德終始說,強調權力更迭的必
然性。他說:「自孔子作《春秋》
2.3 鞏固權勢 漢哀帝時,朝政為外戚傅氏、丁氏所把持 2,王莽 以為後王法,至於哀之十四而一
滔 代畢,協之於今,亦哀之十四
毅然請辭,韜 光養晦,伺機再起。哀帝死後,平帝年幼繼位, 也。赤世計盡,終不可強濟。皇
天明威,黃德當興,隆顯大命,
太皇太后(王政君)再次任命王莽為大司馬輔政,封他為「安漢 屬予以天下」。王莽認為,五行
之德循環往復是歷史運行的必
公」。此後,王莽致力鞏固自身權勢,如他任安漢公後,廣封其 然規律,當王朝所當之德氣數將
盡,必然有相應的五行之德取而
黨羽百多人為侯;又把女兒嫁給平帝為皇后,進一步拉近與漢室 代之,一代新王朝藉此興起。漢
家天下乃火德當道,其色尚赤。
的關係。平帝死後,王莽立兩歲的劉嬰為帝,號為「孺子」;自己 如今「漢氏三七之阨(厄),赤
德氣盡」,「火德銷盡,土德當
則以「假(意為代理)皇帝」3 之名攝政,代行皇帝之權,權勢遠 代」。新朝乃黃德當道,「去漢
興新」,新朝取代漢室是歷史的
在孺子嬰之上。 必然,其合理性不言而喻。
善用符命 王莽掌政後,暗中
2.4 假借符命稱帝 西漢末年經濟不景,災荒連年,民心思變, 指使黨徒製造符命,以作篡位
準備。孺子嬰即位的時候,前
「五德終始說」流行,人們深信「漢德已衰,新聖(人)將興」。王 輝光太守謝囂奏稱所轄武功縣
長孟通,從井中打撈出一塊白
莽於是利用這股思潮,製造大量有利 石 頭, 上 圓 下 方, 上 有 丹 書,
寫着「告安漢公為皇帝」,王莽
自己的符瑞 4;趨炎附勢之徒亦偽造 乃改年號為「居攝」,自稱攝皇
帝。居攝二年(7 年),王莽平定
符命 5,極力把王莽塑造為新聖人, 翟義之亂,不久便有銅符帛書出
始建國元年 現:「天告帝符,獻者封侯,承
應當代漢作新天子。公元 9 年,王莽 天 命, 用 神 令。」居 攝 三 年(8
年),廣饒侯劉京上書奏稱齊郡
以得到符命為藉口,假托天命,接受 臨淄縣昌興亭亭長辛當,一夜連
得數夢,夢見天宮使者,指攝皇
孺子嬰「禪讓」,自立為帝,改國號 帝當為真皇帝,王莽乃自稱假皇
帝。
為新,西漢至此滅亡。
P. 教學指引
▲「始建國二年」銅鏡 鏡背刻有銘文,表
1 . 分組討論:着學生分組,為
達王莽建立新朝後,實現天下大治的願望。 王莽設計數則符命,並解釋
這些符命如何有助王莽篡漢。
2 . 角 色 扮 演: 把 學 生 分 為 兩
2 成帝死,由姪子劉欣繼位,是為漢哀帝。王莽請辭獲准,哀帝同時把王氏外戚全部免職,把官位
組,一組扮演漢室大臣,擔
讓給自己的外戚,包括祖母傅氏家族和生母丁氏家族。 任控方角色;另一組扮演王
3 公元 5 年(元始五年),群臣上奏太皇太后,請求讓王莽仿效周公居攝,暫代皇帝的職務,號為 莽 辯 護 律 師 之 角 色, 討 論
「假皇帝」,得太皇太后允許,自此王莽便自稱「假皇帝」。 「王莽代漢室是否有罪」。
4 符瑞是古代人視為吉祥的徵兆和自然現象,如神獸出現、一禾九穗(意為一根禾莖長出九穗,
穗即稻的果實)等。西漢 元始元年(公元 1 年)益州官員向朝廷奉獻白雉(音自)、黑雉等珍禽異
獸,即被視為天降符瑞。
5 符命是古代人附和祥瑞而編造的憑信,以證明權位得自天命。本書 144 頁「課文補充:善用符命」
中提及的白石頭和銅盒,俱為符命的例子。
課題 2 兩漢戚宦掌權的政局 143
教參指南
1 . 參考度:
教參指南 2 . 此課文補充「新莽改革及覆亡」有助學生理解 138 - 145
頁「第 1 章 王莽篡漢」的課文,但在文憑試考問的可能
1 . 參考度: 史事源流 性不高,假如教師課時不足,可考慮不講授此素材。
2 . 此課文補充「善用符命」有助學
生 理 解 143 頁「2 . 4 假 借 符 命 善用符命 王莽掌政後,暗中指使黨徒製造符命,為日後篡漢作準備。孺子嬰即位時,
稱帝」的課文,頗有機會在文
憑試考問,故建議教師預留課 輝光太守謝囂奏稱其屬官武功縣長孟通,從井中打撈出一塊白石頭,上寫有「告安漢公
時講授此素材,讓學生掌握相
關知識。
為皇帝」的符命,王莽乃改年號為「居攝」,自稱「假皇帝」。居攝三年(公元 8 年),廣
饒侯 劉京上書奏稱齊郡 臨淄縣 昌興亭亭長辛當,一夜連得數夢,夢見天宮使者,指假
參考資料
皇帝當為「真皇帝」;不久梓潼人哀章稱有黃衣人在漢高祖廟內放下一個銅盒,盒內有
王莽新政失敗的原因 曾經在新朝
一冊文書,名為《赤帝(劉邦)行璽傳予黃帝(代指王莽,因王莽曾自稱是黃帝後裔)金
任職的桓譚曾評論說,王莽的缺點
在於不識大體:一是自以為是,不 策書》。王莽遂以此為藉口,詔告天下即天子位,西漢隨之為新朝取代。
聽臣下建議;二是事事效古,只知
道古代聖人制度好而不明白自己不 新莽改革及覆亡 王莽建立新朝後,為解決土地兼併及貧富懸殊等問題,並出於對古制
可能執行,理論上很高妙,實行
後卻造成破壞和混亂;三是任人唯 的推崇,便推行大規模改革,其措施包括恢復周代官制、禮儀,仿井田制推行王田制,
親,不知選擇賢才。
管制物價,實行鹽、鐵、酒專賣,恢復古代幣制等。但由於措施不合時宜,加上王莽操
史家評論 之過急、用人不當,故改革終歸失敗,並激發民變。在反王莽的民變隊伍中,以赤眉和

傅 樂 成 主 編《 中 國 通 史 ‧ 秦 漢 綠林的勢力最大。
史》:西漢儒家改制運動的最後結 公元 23 年(地皇四
果,是王莽的篡漢。他的步驟無一
不是根據儒家禪讓學說的程序來 年),綠林軍攻入長
實行(王朝德衰,天降災異→禪國
讓賢→新聖人受命→天降符瑞→推
安,王莽被殺,新
德定制→封禪告成功)。而在奪取 朝只維持了十五年
天下之後,一切制度的變革,又莫
不依循周禮來「托古改制」。可以 便滅亡。
說,王莽是西漢儒家改制運動成果
的接收人。

▲ 赤眉起事意想圖
從圖表可見,王莽因應漢
末客觀形勢,進行個人的
篡漢部署,終成功建立了
新朝。 王莽成功篡漢建新原因示意圖

王莽篡漢的外在時勢 王莽篡漢的部署

外戚輔政成 王政君長壽,漢統 王政君兄弟相 利用 表現謙恭仁


慣例 屢絕 繼秉政 厚,孝順長輩

被任為大
司馬輔政
民心 利用
土地兼併嚴重,民生困苦 人民渴望時局改變 •廣施財物,收攬民
思變
激發
心,鞏固權勢
•製造有利於己的符
利用 瑞、符命
「五德終始說」盛行

締造有利條件 配合
學說
獲人民支持
王莽篡漢建新 形塑新聖人形象

144 甲部 單元 2 秦、漢
資料題訓練
王莽成功篡漢稱帝原因評說 講授上一部分「第 2 節 王莽利用時勢部署篡漢」課文
後,可着學生完成本練習,從中瞭解:王莽依仗漢末
有利客觀環境(如五德終始說盛行、外戚掌權等),
閱讀下列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輔以個人努力,終能成功篡漢。至於哪一者才是關鍵
因素,學生可按個人理解作出評論,只要言之成理、
資料一 立論充實有度即可。
現代史著
(王莽)因為能夠苦身自厲,「折節力行,以要名譽」,所以最終以道德積分的優
勢,取得最高政治權力,登上了皇帝的寶座。這可以說是劉姓集團無奈的政治退
卻,也可以看作社會上下共同的選擇。
改寫自王子今《秦漢史:帝國的成立》

資料二 現代史著
漢世經學(儒學)相傳符瑞災異、三統五德、禪國讓賢之說,亦足為王莽篡漢一大
助……又濟之以外戚之權籍,遂移漢祚。其間因果至為複雜,固非盡王莽一人之姦
詐,所得以成事也。
錢穆《秦漢史》

1 根據資料一,王莽成功篡漢稱帝的原因是甚麼?試援引史實,解釋資料一的說法。
應用 分析 (6 分)

2 資料二對王莽成功篡漢原因的看法,與資料一有甚麼不同?試加以闡釋。 比較 分析
(4 分)
3 你同意資料二錢穆的看法嗎?試參考資料一和資料二,並就你所知,加以析論。 評鑑
(15 分)
同意

論點 1: 王莽憑藉外戚身分掌權輔政,故能輕易篡位自立(立論)
論點 2: 五德終始說盛行才使王莽得到篡漢的根據(立論)
同學可思考王莽 論點 3: 王莽雖才能出眾,但若非有時勢配合,篡漢無法成事(駁論)
成功篡漢的主因
是個人努力,還
不同意

是時勢使然,從 論點 1: 漢運衰落早有跡可尋,但卻至王莽才被篡奪,王莽個人努力和才
而決定是否贊同 能是關鍵因素(破題)
錢穆的看法。 論點 2: 王莽行事恭謹節儉,成功籠絡人心,使篡漢獲得支持(立論)
論點 3: 王莽能掌握時勢,利用五德終始說作為其篡漢行動的理據(立論)

資料題訓練參考答案請見附頁 A 18 -A 19。

課題 2 兩漢戚宦掌權的政局 145

2 章 東漢的戚宦政治
教學策略
新莽滅亡後,西漢宗室劉秀平
1 . 本 章 建 議 教 節:3 教 節( 約
2 . 5 小時) 定群雄,中興漢室,史稱東漢,定都
2 . 本章着重介紹東漢戚宦專權
的史事,從中分析戚宦相爭 洛陽。東漢前期光武帝、明帝、章帝
的由來及其對東漢國運之影
響。 三朝,均採取與民休息政策,國勢強
3 . 利 用 本 章 153 頁「 資 料 題 訓
練」,與學生探討「東漢戚宦 盛,有六十年的承平時期;但章帝以
政治現象探究」此一主題。
後,國勢開始出現中衰的跡象。
參考資料
削弱三公,加強尚書 劉秀繼承
漢武帝以來利用內朝削弱相權的
有利條件,進一步剝奪號稱三公
的太尉、司徒、司空的權限,擴
大西漢時所設的尚書四曹為六 ▲ 漢光武帝畫像
曹,分掌行政、人事、司法、外

1節 東漢戚宦掌權的由來
交等事宜。劉秀設置尚書令、尚
書僕射,作為尚書機構的首腦。
尚書從秦代主管殿中傳達詔令的 第
卑官,演變為「出納王命,敷奏
萬機」的朝廷辦事機構。從此,
政務之處理由尚書台負責,朝政
大權總攬於君主手中。《通典 ‧
東漢的掌權外戚和宦官,兩者權力來源有甚麼
職官四》:「後漢,眾務悉歸尚 不同?
書,三公但受成事而已。」

3 東漢自第四任君主和帝起,便不斷出現外戚、宦官

三公無權,政歸尚書 互相傾軋的現象。其成因大致有下列各項:
范曄《後漢書 ‧ 龔勝傳》正史 :光
武皇帝慍數世之失權,忿彊臣之 1.1 尚書權重成禍根 西漢時,武帝將議事、決策中心移
竊命,矯枉過直,政不任下,雖 到宮中,由尚書發佈詔令。這一改變除令他大權獨攬
置三公,事歸台閣。自此以來,
三公之職,備員而已。 外,亦種下了宦官和外戚弄權的禍根 6。東漢 光武帝時
譯文: 光武帝嫌惡歷任君主都喪失權 進一步削弱三公的權力,把三公改名為太尉、司徒、司
力,恨權臣竊權亂政,但矯枉過正,不
把政權交給臣下,雖然設有三公,政務 空,只掌管民政、考課等閒事 7;又擴大尚書職權,給
卻全歸尚書處理。此後,三公的設置, 予審核詔令、參議朝政等權力,使政務更集中於尚書,
只是閒散官職而已。
權力凌駕於三公之上。明帝、章帝以後,尚書漸為宦
史家評論
官、外戚所壟斷,成為他們專權亂政的工具。
傅樂成主編《中國通史 ‧ 秦漢史》:光武鑑於西
漢外戚之禍,不設輔政將軍,又制後宮之家不得
封侯與政。二者立意本佳,但是矯枉過正,以致
憂患迭生。西漢高帝廣封王國列侯功臣,本有以 6 西漢 昭帝時外戚霍光,和西漢 成帝、平帝時王氏外戚,都以「大司馬領尚書事」之
此兩者勢力與中央均衡維制的深意;王莽竊位的 職把持朝政;西漢 元帝時,宦官石顯藉掌管尚書而弄權。
背景,乃是王國列侯勢力兩皆凋落的時局;而光
7 西漢後期,丞相改稱大司徒,太尉改稱大司馬,御史大夫改稱大司空。至東漢 光
武以南陽諸劉與大族的結合興起反莽,實仍為漢
初以同姓子弟鎮撫天下的餘效。若欲徹底滅絕外 武帝時,復稱大司馬為太尉,另去除大司徒、大司空的「大」字,以示降低三公地
戚秉政的禍亂,理應在中央與地方有相當的宗室 位。此後,三公不再執掌國家大政,太尉只掌軍事考課,司徒掌民政、考課和制度
列侯力量嚇阻,而絕非以一紙詔令便能防堵成功 的議論,司空掌土木工程的營建事宜,其權力與秦代、西漢初年相比,已大為削
的。
弱。

146 甲部 單元 2 秦、漢
史家評論
勞榦《秦漢史》:君主傳了幾世
一定都是些「生於深宮之中,長
於婦人之手」的人。不論如何的
1.2 外戚藉輔政專權 東漢立國以來,帝后多出自功臣、勳貴之 聰慧,他對於外界情況總是隔膜
的。而且,一個朝代的朝政維
門,原已具有一定的政治勢力。和帝以後,君主多年幼即位,無 持下去,多半仰賴於一般元老大
臣,當一個年輕的君主見到元老
力處理政事,須由太后臨朝;太后通常援引自己的父兄輔政,授 大臣,自然是一切都不自然。遠
不如對母家的親戚和左右的侍臣
予「大將軍領尚書事」一職,讓他們掌握軍政大權,以致外戚勢 可以盡情傾吐。所以年輕的君主
更換的越多,則外戚和宦官的勢
力更盛,對皇權構成嚴重威脅。 力越大。倘若君主的即位年紀更
小,需要母后攝政,那就因為母
史事解碼 后對大臣商量不方便的關係,外
戚和宦官的勢力更容易增長了。
東漢皇帝與外戚關係疏離 東漢皇帝大多早逝,子嗣稀少,故其繼位者常從宗室旁支中
教參指南
挑選,與當權外戚並無血親關係。太后、外戚為方便自己干政,往往選立年幼的孩童做
1 . 參考度:
皇帝,此即《後漢書 ‧ 皇后紀》所述「東京(東漢)皇統屢絕,權歸女主……莫不定策 2. 此 課 文 補 充 有 助 學 生 理 解
帷,委事父兄,貪孩童以久其政,抑明賢以專其威」的情形。如此一來,外戚難免對皇 147 頁「1 . 2 外 戚 藉 輔 政 專
權」的課文,頗有機會在文
權構成嚴重威脅,故當皇帝長大後,便容易與太后、外戚產生衝突。 憑試考問,故建議教師預留
課時講授此素材,讓學生掌
東漢皇帝出身及在位概況簡表 握相關知識。

皇帝 出身 即位年齡 在位時間 壽命
和帝 章帝庶子 10 歲 17 年 27 歲
左表中只有哪一個皇帝
殤帝 和帝庶子 不足 1 歲 8 個月 2歲 是臨朝太后的親生子?
分析 少帝辯。
安帝 和帝姪 13 歲 19 年 32 歲
少帝懿 章帝孫、濟北王子 不足 1 歲 不足 1 年 1歲
教學指引
順帝 安帝庶子 11 歲 19 年 30 歲
課堂報告:着學生分組,搜集有
冲帝 順帝庶子 2歲 148 天 3歲 關東漢外戚和宦官的事跡(功或
過皆可),在課堂上匯報。
質帝 章帝曾孫、渤海王子 8歲 1年 9歲
桓帝 章帝曾孫,蠡吾侯子 15 歲 21 年 36 歲 2
靈帝 章帝玄孫、解瀆亭侯子 12 歲 22 年 34 歲 東漢外戚與宦官掌握宮
少帝辯 靈帝嫡長子 14 歲 不足 1 年 14 歲
中要職
李禹階《外戚與皇
獻帝 靈帝庶子、少帝 辯弟 9歲 32 年 54 歲
權 》: 外 戚 以 侍 中 之
職「供養兩宮,宿衞
左右」、「內輔以參聽
1.3 宦官助君主爭權 君主年幼即位,容易受到 斷」。宦官則擔任中常
外戚擺佈。部分君主如和帝、安帝、順帝、桓 侍、黃門侍郎、黃門令
等職,居帝王之側,掌
帝等年壽較長,長大後不甘心被外戚挾制,希 宮闈機要,關通內外。
望奪回實權;但他們受外戚嚴密監控,只得依 由於皇帝與外戚的矛盾
日益尖銳,宦者居其
靠身邊的宦官剷除外戚。皇帝奪回權力後,便 間,憑藉着皇權的威
勢,「手握王爵,口含
會封賞、重用有功的宦官,讓他們傳達詔令、
天憲」,玩陰謀,弄權
掌握文書,形成宦官專權的局面。 術,使宮廷政治呈現出
波譎雲詭的局面。
宦官木俑 湖南長沙

馬王堆漢墓出土。

課題 2 兩漢戚宦掌權的政局 147
教參指南
1 . 參考度:
2 . 此課文補充有助學生理解 147 頁「1 . 3 宦官助君主爭
參考資料 權」的課文,但在文憑試考問的可能性不高,假如教
名詞解說 師課時不足,可考慮不講授此素材。
鄭眾誅竇憲事件 和帝 10 歲即
位,竇太后臨朝,太后兄竇憲 宦官 宦官是古代宮廷內侍奉君主及其家族的侍從官。由於宮廷內有很多妃嬪、侍女,
受命為侍中,內管機密,出宣
誥命,掌握政權。竇憲諸弟居親 所以自商、周以來,宦官多以被閹割後失去性能力的男人充任,但也有少數宦官是沒有
要之職,地方大吏常由竇氏提 被閹割的。東漢 光武帝初年,規定宦官悉用閹人,成為定制。秦、漢時期,宦官屬少
拔,「刺史守令多出其門」。和
帝請人為自己秘密找來一本《外 府管轄,地位甚低,但因為宦官親近皇帝,很容易得到皇帝信任,從而奪得政治權力。
戚傳》,瞭解歷代君主對付外戚
的方法。由於和帝在深宮中與內
宦官干政並非始於東漢,秦代時宦官趙高已有前例;但宦官能形成一個勢力雄厚的政治
外臣僚隔絕,可以依靠的只有貼 集團,卻是始於東漢。
身的宦官。永元四年(92 年),
他乘竇憲在京師時,用宦官鄭眾
掌握的禁軍,把竇氏親黨收捕下
獄,並收回竇憲的大將軍印綬,
消滅了竇氏勢力,竇憲被迫自 1.4 戚宦相爭重演 不久,皇帝逝世,新的幼主登基,再次出現太
殺。鄭眾因功受封為剿鄉侯,並
開始參預朝政。
后臨朝、外戚專權的情形;而皇帝長大後,亦仿前朝君主的做
閻氏專權 安帝建光元年(121
年),鄧太后死。安帝親政,消
法,借助宦官之力誅除外戚,繼而寵信宦官。如此循環往復,遂
滅了鄧氏勢力,以皇后的兄弟閻
顯、閻景、閻耀為諸卿、校尉,
形成戚宦輪流亂政的局面,直至東漢末袁紹入宮盡誅宦官為止。
掌管禁兵。延光四年(125年),
閻皇后與安帝巡幸章陵,安帝駕
崩。閻皇后、閻顯等恐怕公卿等
擁立前太子,對他們不利,就假
稱安帝患重病,秘不發喪,疾馳
東漢戚宦交替專權概況簡表
四日還宮,才為安帝發喪。閻皇
后稱皇太后,臨朝執政,閻顯為 皇帝 戚宦專權概況
車騎將軍。閻太后為長久專政,
要立個年幼的皇帝,乃與閻顯等
竇太后兄竇憲當政,父子兄弟充斥朝廷,恃勢橫行。和帝不滿竇氏弄
定策,迎立北鄉侯劉懿為帝。閻 和帝 權,乃依靠宦官鄭眾之力誅除竇氏,鄭眾因功被封為鄛鄉侯,為宦官
氏兄弟並居權要,作威作福。曾 專權之始。
於安帝時擅權的宦官主要成員均
被消滅,而宦官江京亦依附於閻 殤帝 殤帝在位八月而死,鄧太后立安帝。后兄鄧騭(音質)輔政,一家皆
氏以保權位。 顯貴。後宦官李閏、江京誣鄧騭廢安帝,鄧騭絕食死。李閏、江京與
安帝 安帝后閻氏、后兄閻顯勾結,共同柄政,呈現戚宦共掌朝政的局面。
4 少帝懿 安帝有一子劉保(漢順帝),但閻太后未讓他繼位,而以章帝孫為少
君主受制於外戚 帝,后兄閻顯專權。但少帝在位七個月而死,宦官孫程隨即發動政
范曄《後漢書 ‧ 梁統 順帝 變,殺閻顯,擁立順帝。
傳》 正史 :(梁冀)在
冲帝 順帝死,冲帝繼位,在位不到半年而夭折。梁太后與兄長梁冀立質
位二十年,窮極滿 帝,但因質帝不滿梁冀驕橫,稱他為「跋扈將軍」,故梁冀毒殺質
盛,威行內外,百僚 質帝
帝,另立桓帝。此後,梁冀專斷朝政二十四年,其家族恃勢胡作非
側目,莫敢違命,天 為,剝削百姓,令朝政日壞。桓帝長大後不滿梁氏,遂聯合宦官單超
子恭己而不得有所親 桓帝
等五人誅滅梁氏。從此外戚衰落,宦官更加囂橫。
豫。
靈帝繼位,桓帝后竇氏臨朝,委任父親竇武輔政。竇武與陳蕃合謀誅
譯文: 梁冀掌權二十年,
靈帝 殺宦官曹節等人,但反為宦官所害,竇太后亦遭幽禁。靈帝寵信宦官
生活奢侈,權勢遍及朝廷
張讓、趙忠等「十常侍」,他們賣官鬻爵,驕奢無度,令政治黑暗。
內外,官員不敢正視他,
不敢違抗他,皇帝只能處 少帝繼位,靈帝后何氏臨朝,其兄何進掌權。何進與朝臣袁紹謀誅宦
理身邊的事,無權親理政 少帝辯 官,但事洩被殺。不久袁紹率兵入宮,盡誅宦官,東漢戚宦相爭至此
務。 亦告結束。
表解運用
官助君主爭權」、「1 . 4 戚宦相爭
東漢戚宦交替專權概況簡表 重演」課文內容。
1 . 運用此簡表,輔助講授 147 - 148 頁 2 . 可引導學生探討君主、外戚、宦官
「1 . 2 外戚藉輔政專權」、「1 . 3 宦 三者間之關係。
148 甲部 單元 2 秦、漢
示意圖運用
東漢戚宦交替擅政示意圖
1 . 運用此示意圖,輔助講授147-148頁「1.2 外
東漢戚宦交替擅政示意圖 戚藉輔政專權」、「1 . 3 宦官助君主爭權」、
「1 . 4 戚宦相爭重演」課文內容。
2. 可 引 導 學 生 探 討 君
主、 外 戚、 宦 官 三 者
間之關係。

幼主即位,太后臨朝 外戚專權,君主受制

和帝至少帝
(約一百年)

不久以後,君主早逝 君主長大,重用宦官

君主縱容,宦官擅政 宦官施計,誅除外戚

參考資料

第 2 節 東漢戚宦掌權對國運的影響 《 後 漢 書 》論 東 漢 宦 官 自 明
帝 以 後, 迄 乎 延 平, 委 用 漸
大。……鄧太后以女主臨政,而
萬機殷遠(政事紛繁),朝臣國
議,無由參斷帷幄,稱制下令,
戚宦長期爭權如何導致東漢衰亡? 不出房闈之間,不得不委用刑
人(宦官),寄之國命(國家政
令)。手握王爵(操封爵大權),
口含天憲(王法)。……其後孫
外戚、宦官輪流專權亂政,對當時政局帶來了極惡劣的後 程(宦官)定立順(帝)之功,曹
騰(宦官)參建桓(參與擁立桓
果,東漢國運因而漸走下坡。現析述其影響於下: 帝)之策,續(接着)五侯(五個
章和二年 宦官)合謀,梁冀受鉞(誅殺),
2.1 令朝政敗壞 由和帝即位(公元 88 年)起,到袁紹領兵入宮盡 跡(功績)因公正,恩固主(皇
帝 )心, 故 中 外 服 從, 上 下 屏
光熹元年
殺宦官(公元 189 年)止,東漢戚宦輪流專權長達一百年,造成政 氣。……舉動回山海(舉動能移
山倒海),呼吸變霜露(冷暖),
局動盪。在這百年間,無論是外戚或宦官專權,專權者都只顧任 阿旨曲求(服從其旨意者)則光
肉 寵三族;直情忤(違背)意,則
用親信,排除異己,貪污受賄,賣官鬻爵,令朝政日壞,國家逐 參夷(夷滅)五宗。漢之綱紀大
亂矣。
漸步向衰亡。
課題 2 兩漢戚宦掌權的政局 149
教參指南
史事源流
1 . 參考度:
2. 此 課 文 補 充 有 助 學 生 理 解 桓帝朝外戚、宦官專權的禍害 漢桓帝時,外戚梁冀專斷朝政,百官大多俯首帖耳,不
149 頁「2 . 1 令朝政敗壞」的
課文,頗有機會在文憑試考 順從的官員如李固、杜喬等,皆被迫害致死。梁冀掌權時大開貪污之門,向他行賄求官
問,故建議教師預留課時講 者絡繹不絕(絡繹音洛亦);他本人亦提拔親戚任郡守、長吏。這些官員有梁冀撐腰,
授此素材,讓學生掌握相關
知識。 便為非作歹,隨意羅織罪名將富人拘捕,強迫其家人出錢救贖。梁冀也不遑多讓,他為
了侵吞扶風巨富孫奮的家財,把他抄家處死。梁冀又大興土木,圈佔園林,擄掠百姓做
奴婢,聲稱他們是「自賣人」,禍害百姓甚深。故當單超等宦官誅除梁冀後,百姓無不
拍手稱快。然而,這些宦官隨後亦以親戚任地方官,讓他們貪贓枉法,榨取民財。如宦
官侯覽的兄長侯參任益州刺史時,便借故沒收當地富戶的財產,前後計有億萬兩;他的
賓客、僕從也恃勢橫行,侵擾百姓,劫掠旅客。由此可見,無論是外戚還是宦官專權,
最終受苦的都是廣大百姓。
5
黨錮之禍由來 2.2 引致黨錮之禍 光武帝尊崇儒學,獎勵氣節 8,因此東漢官員
范曄《後漢書 ‧ 黨錮 大多廉潔正直,太學生亦多關懷國事,促成東漢末年的「清議」9
傳 》 正史 : 逮 桓 、 靈
之間,主荒政謬,國
之風。戚宦爭權期間,部分正直官員和太學生上書抨擊宦官亂

命委於閹寺,士子羞 政,引來宦官的報復,終導致東漢後期的兩次「黨錮之禍」bk。
與為伍。故匹夫抗 嬰
憤,處士橫議。遂乃 第一次黨錮之禍發生在桓帝時,官員李膺 、陳蕃等抨擊宦
激揚名聲,互相題
官,得到太學生的響應。李膺在司隸校尉任內,嚴厲打擊宦官
拂,品覈公卿,裁量
執政。婞直之風,於 的不法行為。宦官便誣陷李膺等誹謗朝政,桓帝下令逮捕「黨
斯行矣。
人」,把二百餘人下獄。
譯文: 到桓帝、靈帝年
間,君主放縱,政治混 第二次黨錮之禍發生在靈帝時,外戚竇武與陳蕃等官員密謀
亂,國事交給宦官,士人
把跟宦官一同供職看成恥 誅除宦官,不幸事洩,宦官挾持靈帝,起兵先發制人,並乘機搜
辱,因而百姓憤怒,隱士 捕「黨人」;李膺等百餘人死於獄中,正直官員被清除淨盡。從
批評朝政,於是這些人名
聲四處傳揚,相互標榜, 此,宦官把持朝政,朝中盡是趨炎附勢之徒,朝政黑暗至極點。
評論公卿,對朝廷隨意褒
貶,剛愎自是的風氣,自 2.3 引起黃巾之亂 東漢後期,外戚與宦官交替擅權,他們大肆掠
此流行。
奪土地,搜刮民財,以致民怨沸騰。加上東漢後期,朝廷多次征
參考資料 伐西羌,鉅額軍費轉嫁給百姓 bl;全國又連年發生災荒,一些地
靈帝時宦官專權 靈帝時,宦官 區甚至出現了人食人的慘況。
張讓、趙忠等十二人又被封侯。
靈帝對他們寵幸無比,甚至宣
稱:「張常侍是我父,趙常侍是 8 光武帝有鑑於西漢末許多官員、士大夫趨炎附勢,親附王莽,於是大力獎勵氣節,以糾正歪風。
我母」。在皇帝的縱容之下,張 9 即東漢後期官僚、士大夫品評人物、批判政治的風氣。其時太學為清議中心,太學生試圖透過清
讓等宦官更加肆無忌憚,為所欲 議反對擾亂朝綱的宦官與外戚,藉以扭轉官場上的腐敗風氣。
為。各地奸猾之人,更爭相向宦
bk 中國古代以五百家為黨,稱為鄉黨;但也常將朋比為奸叫做結黨營私,即所謂「朋黨」,指同類
官行賄,以圖升官。扶風人孟佗
因以珍玩物品賄賂張讓,竟得以 人為自私目的而互相勾結、排除異己。東漢宦官攻擊反對他們的士人為「黨人」,並加以禁錮,
就任涼州刺史。 禁錮即不准為官。
bl 東漢後期約七十年間,曾連續三次鎮壓羌族,單是前兩次的伐羌戰爭便損耗軍費三百二十多億,
國家財用隨之匱乏。

150 甲部 單元 2 秦、漢
漢靈帝時,張角創立太平道 bm,以治病為
光和七年
手段,聚眾反抗政府,並於公元 184 年起事,
參與者頭纏黃巾,史稱「黃巾之亂」。黃巾軍初
期聲勢浩大,朝廷調集重兵討伐,用兵一年便
把黃巾主力擊潰;但黃巾餘部仍在黃河流域擾
攘近二十餘年,威脅漢室穩定。政府為了有效
鎮壓黃巾餘部,遂改地方刺史為州牧,賦予他
▲ 黃巾之亂意想圖
參考資料
們軍政及行政權,埋下日後州牧割據、全國分
黨 錮 之 禍 背 景(150 頁 ) 東 漢
裂的禍根。 末年,在官僚中品評人物的「清
議」之風盛行,反宦官的官員和
太學生利用這一風習,以節氣之
士自命,互相標榜,激揚名聲,
評核公卿,議論國政。官員和太
黃 幽州
學生以清流自命,對宦官進行
渤 海 猛烈的攻擊。他們攻擊宦官的方
法是上書奏,指責和揭露宦官及
其黨羽的惡行;或運用職權直接
懲辦那些貪贓枉法的宦官黨羽。
鉅鹿 青州 圖 例
此外,他們亦對宦官進行輿論抨
河 冀州 首都 擊。宦官懷恨在心,埋下了黨錮
兗州 起事地點 之禍的伏線。
州駐地
東 黃巾軍進攻方向
洛陽 徐州 黃巾軍主要活動
地區 黃巾之亂遍及青、徐、幽、
豫州 水 海 冀、荊、揚、兗、豫八州,
範圍極廣,對東漢統治構成
淮 江 嚴重的威脅。
荊州 根據地圖,黃巾之亂遍及的範
揚州 圍怎樣?它對東漢統治構成怎

樣的威脅?試略加解釋。
黃巾之亂形勢圖(公元 184 年)
光熹元年 參考資料
2.4 引發州牧割據 公 元 189 年,漢靈帝死,少帝繼位,東漢外 李膺與宦官的衝突(150 頁) 桓
帝時,李膺為司隸校尉,督察三
戚、宦官展開了最後一次鬥爭。當時輔政外戚何進與朝臣袁紹合 河三輔。當時宦官張讓之弟張朔
謀清除宦官,密召涼州牧董卓領兵入京,但事機洩露,何進被 為河內野王縣令,犯法後逃躲在
張讓家中的空柱內,被李膺搜出
宦官所殺。袁紹聞訊後,立即領兵入宮,盡殺宦官二千餘人。不 後正法。張讓慫恿桓帝向李膺問
罪,結果桓帝為李膺之嚴辭所折
久,董卓領兵入京,控制朝廷,廢少帝,立獻帝,並挾持獻帝到 服。宮中一般宦官都畏懼李膺,
不敢出門。此外,當時有河內人
長安。各地州牧、郡守乘機以討伐董卓為名起兵,並據地稱雄, 名張成,善推算,他算定國家將
有大赦,便縱子殺人,被李膺所
互相展開大混戰。至此,漢室已名存實亡。 收捕。後來朝廷頒下赦令,李膺
竟不遵赦令,將其子處決。張成
的弟子乃上書控告李膺等;「養
bm 太平道是東漢末年民間道教的一個支派。漢靈帝時,鉅鹿人張角以《太平經》(又稱《太平清領 太學遊士,交結諸郡生徒,更相
書》,相傳為東漢 于吉所撰)為經典,創立太平道,自稱「大賢良師」,與兩個弟弟張梁、張寶以 驅馳,共為部黨,誹訕朝廷,疑
亂風俗。」宦官又為之佐證。於
治病等活動為手段傳教,組織信徒。十幾年間,徒眾遍及青、徐、幽、冀、荊、揚、兗、豫(音
是桓帝下旨郡國,令天下逮捕黨
預)八州,人數多達十餘萬。張角把信徒分為三十六方,每方設渠師統率,於靈帝 光和七年(公 人,釀成黨錮之禍。
元 184 年)起事。
課題 2 兩漢戚宦掌權的政局 151
教參指南
權對國運的影響」的課文,頗有
1 . 參考度: 機會在文憑試考問,故建議教師
參考資料 2. 此兩則課文補充有助學生理解 預留課時講授此素材,讓學生掌
史事源流 149 - 152 頁「第 2 節 東漢戚宦掌 握相關知識。
董卓入京亂政
(151 頁) 董卓率 州牧割據導致東漢滅亡 黃巾之亂後,朝廷授軍、政、財權予地方州牧,終致全國陷入分裂狀態。
軍進入洛陽,獨攬
朝廷大權。他廢殺 公元 196 年(建安元年),兗州牧曹操迎獻帝至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成為東漢朝廷的實際統
少帝,另立九歲的 治者。他憑藉挾持天子的政治優勢,與袁紹、呂布、張魯等群雄交戰,統一了整個北方地區。公元
漢 獻 帝, 自 稱 相
國,控制朝政,這 220 年(延康元年),曹操死,其子曹丕迫漢獻帝禪位,建國號魏,東漢正式滅亡。
時東漢已名存實
亡。 董 卓 跋 扈 專
權, 擅 自 廢 立,
觀點角度
引起袁紹等人不
東漢戚宦政治有害無益? 人們普遍對外戚、宦官相爭抱持否定態度,認為這導致東漢朝政日非,
滿,關東州牧紛紛
起兵,組成「關東 國勢走向下坡。但從另一角度來看,東漢終有一百九十五年國祚,維持「傾而未顛,決而未潰」的局
軍」,推袁紹為盟
主, 興 師 討 伐 董 面,或許也是戚宦互相傾軋的結果。和帝以後,外戚例必乘新君年幼、無法理政之機,執掌朝中大
卓,這樣便拉開了
權,操持國政;部分掌權外戚如竇憲、梁冀尤其專橫,當中竇憲甚至陰謀弒和帝自立。若非和帝得
軍閥混戰的序幕。
董卓迫於關東軍的 宦官鄭眾之助,誅滅竇氏,東漢或許早就被外戚篡奪,不足百年便亡國了。
威 脅, 遂 挾 持 獻
帝,棄洛陽西遷長 此外,外戚或宦官掌權時,亦未必會導致朝政敗
安。行前,放縱軍
隊擄掠燒殺,強迫 壞,學者林劍鳴曾說:「對宦官、外戚專權肯定或否
洛陽及周圍數百萬
定,應以他們執政期間推行的政策對當時社會發展
人民隨行,並將洛
陽宮室焚為廢墟。 所起的作用如何為標準,而不以他們的血統、地位而
不久,董卓被其部
將殺死。自獻帝西 一概否定。」和帝時,宦官鄭眾「一心王室,不事豪
入長安至董卓被 黨」;至安帝時,鄧太后曾下令地方官不可包庇犯法
殺,關東盟軍也因
內部矛盾擴大而解 的鄧氏族人。晉代史家袁宏的《後漢紀》亦評論東漢
體。東漢末年的政
局,轉入各地州牧 在戚宦之爭下是「朝綱雖替,虐不及民」。所以我們
爭奪地盤的混戰階 評論「東漢戚宦之爭是否對政權構成禍害?」的論題
段。
▲ 東漢鄧太后誡飭鄧氏宗族圖
時,必須從不同的視角來考察。

史家評論
示意圖運用
羅 香 林《 中 國 通 史 》: 和 帝 以
後,外戚與宦官同用事,政權旁
東漢國力興衰示意圖 東漢國力興衰示意圖
運用此示意圖,與學生總結東漢
落,漢業寖衰,此與西漢之衰,
國力的演變,並分析各事件與國
頗有同異:西漢外戚與宦官相交
力衰落之關係:
結,其結果外戚篡漢,東漢外戚 (國力) 1 . 和帝時戚宦相爭展開,國力
與宦官相仇殺,其結果遂以宦官
亡漢。外戚柄政,固亦病民,如 戚 由高峰走向下坡。
梁冀籍沒時,家敗至三十萬萬, 章帝 宦 2 . 戚宦相爭引致黨錮之禍(黨
相 爭)和黃巾之亂(民變),國
他可知矣!宦官得志,其禍更
明帝 和帝 爭 第一次黨錮之禍 力進一步低落。
大,蓋其毒流於縉紳,弊集於黨
3 . 黃巾之亂引致州牧割據,東
錮。中國之有黨禍,蓋自東漢始 光武帝 漢國力漸漸消亡。
也。迨後袁紹等於中平之年,擁
兵入宮,誅宦官二千人,無少長 第二次黨錮之禍
明章之治
皆殺無赦,而宦官之局終,然東 桓帝
漢亦隨之亡矣。
黃巾之亂
靈帝
教學指引
州牧割據
小組討論:着學生分組討論,以 少帝
「東漢滅亡的原因」為題,列舉
東漢滅亡的因素,並按重要性把 獻帝 東漢衰亡
這些因素予以排列。

(時期)
152 甲部 單元 2 秦、漢
資料題訓練
東漢戚宦政治現象探究 講授上一部分「第 2 節 東漢戚宦掌權對國運的影
響」課文後,可着學生完成本練習,從中瞭解:一,
外戚可對皇位構成威脅,故宦官在戚宦相爭中得君
閱讀下列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主支持,取得最後的勝利;二,戚宦相爭長達一百
年,無論是外戚或宦官專權,均令朝政黑暗腐敗,
加速東漢滅亡。
資料一 現代史著
外戚勢力龐大的結果,可直接危害到皇位的安全;宦官勢力龐大的結果,只養成政
治的貪污,雖然亦妨害帝國的生存,但當下並不至於直接顯現出來。所以宦官是個
比較永久的集團,外戚不是宦官的對手,至東漢晚期,最後是宦官勢力得到了決定
的勝利。
改寫自勞榦《秦漢史》

資 料 二 東漢其中兩位宦官的事跡 表 格
宦官 事跡
為人敦厚謹慎,和帝以後任中常侍(內朝官職),參與決策。他多次諫諍和帝,
蔡倫
糾正其過失;假日時又一人待在家中,不與權貴交往。
順帝、桓帝時任中常侍。他在宮中三十多年間,未嘗犯有過錯;並常舉薦賢能,
曹騰 益州刺史种暠(音從稿)與他有嫌隙,但曹騰仍稱他為能吏,結果种暠平步青
雲,累升至司徒之位。
根據陳勇、莊和《二十五史新編 ‧ 後漢書》和趙翼《廿二史劄記》整理

1 根據資料一,回答下列問題:

(a) 東漢外戚、宦官兩者相爭,哪一者取得最終勝利? 理解 (1 分)

(b) 承上題,為甚麼他們能夠取得最終勝利?試加以說明。 理解 (3 分)

2 試援引史實,印證題 1(a) 的人物確實在戚宦相爭中取得最終勝利。 應用 (6 分)

3 有人認為宦官掌權對東漢政權的禍害,比起外戚掌權更大。你同意嗎?試參考資料一和
資料二,並就你所知,加以析論。 評鑑 (15 分)
同意

論點 1: 宦官行事普遍比外戚險惡,對政權的危害較大(立論)
同學可比較宦官 論點 2: 宦官擾亂朝政,促成黨錮之禍,動搖東漢統治(立論)
和外戚的身分特
論點 3: 雖然東漢亦有蔡倫、曹騰等較好的宦官,但畢竟只屬少數(駁論)
性,以及他們掌
權時的行為,分
析宦官掌權對東
不同意

論點 1: 不論宦官或是外戚掌權,均導致朝政敗壞,危及東漢統治(破題)
漢政權的禍害是 論點 2: 宦官沒有子嗣,無法篡奪政權,所以外戚的威脅更大(立論)
否比外戚更大。 論點 3: 外戚何進謀誅宦官,促成州牧割據的局面,使東漢名存實亡
(立論)
資料題訓練參考答案請見附頁 A 19。

課題 2 兩漢戚宦掌權的政局 153
課題圖解 兩漢戚宦掌權的政局

王莽篡漢
王莽篡漢的外在時勢
王氏外戚長期掌權 西漢末年的社會景況
• 外戚輔政成政治慣例 • 君主昏庸,漢統屢絕 • 民生困苦,人心思變
• 元后長壽,庇蔭王家 • 五德終始說盛行

王莽利用時勢部署篡漢
積極籠絡人心
• 王莽賑濟貧農;又在天災時素食,與民同憂
• 籠絡儒生,聲望日高

贏得長輩器重 鞏固權勢
• 王氏子弟多驕奢放縱,唯獨王 • 平帝繼位,太皇太后王政君任
莽謙恭仁厚 王莽 王莽為大司馬輔政
篡漢
• 王莽父親王曼早死,王政君對 • 王莽把女兒嫁給平帝為后,拉
他頗為憐愛 近與漢室關係

假借符命稱帝
• 王莽以得到符命為藉口,接受孺子嬰「禪讓」,
自立為帝,改國號新,西漢滅亡

東漢的戚宦政治
東漢戚宦掌權的由來

外戚藉輔政專權
和帝以後諸帝多年幼即位,由
尚書權重成禍根
君主 早 逝

君主長 大

太后臨朝;太后援引自己父兄
• 西漢武帝時,開始由尚書發
輔政,威脅皇權
佈詔令
• 光武帝擴大尚書職權
• 章帝以後,尚書成為外戚、 宦官助君主爭權
宦官專政工具 皇帝長大後不甘被挾制,乃依靠
宦官剷除外戚,奪回權
力,然後重用宦官
戚宦相爭重演

東漢戚宦掌權對國運的影響
令朝政敗壞 引致黨錮之禍 引起黃巾之亂 引發州牧割據
• 無論外戚或宦官 • 太學生抨擊宦官 • 戚宦擅政導致民怨 • 董卓專權,各
專權,都任用親 引來報復,導致 沸騰,太平道張角 地州牧乘機起
信,貪污受賄 兩次黨錮之禍 乃乘機聚眾起事 兵混戰

154 甲部 單元 2 秦、漢
一 歷史資料題(必答題)
(為切合文憑試的評核要求,本歷史資料題(必答題)的考問範圍同時涵蓋乙部內容。按照《中國歷史科課程及評
估指引(中四至中六)》,教師可先教授近現代史,繼而上溯古代史,逐漸呈現中國歷史的全貌。若同學已在此前
修習乙部課程,應能完成本題練習;若未修習,則宜遵從教師指示,在適當的學習階段作答本題,以期達致「進
展性評估」中「促進學習」的目標。)

1 資料一 正 史
漢武帝下令鑄造五銖錢,壟斷天下鹽鐵經營之權,把富商大賈都排除在外;又
發佈告緡令,以壓抑豪強及兼併之家(即地主)。
改寫自司馬遷《史記 ‧ 酷吏列傳》

資料二 正 史
山東遇有水災,飢民處處,漢武帝於是轉輸各郡糧食賑濟貧民;又將貧民遷至
函谷關以西地區,衣食仰賴政府供給,如是者國庫一無所剩了。富有的商賈不
但不緩解國家急難,還乘機壟斷財貨,操縱貧民生計,使老百姓更加困苦。
改寫自司馬遷《史記 ‧ 平準書》

資料三 1911 年《神州日報》刊登的一幅漫畫 漫 畫

課題 2 兩漢戚宦掌權的政局 155
資料四 歷史評論
歷史告訴我們,政府必須保境安民,平衡社會各方勢力的利益,才能穩定政
權,否則必定招致人民不滿……若此時又有反政府的思想或刊物傳播,人民就
容易有離心傾向,促使王朝覆滅。

a (i) 根據資料一,漢武帝推行了哪三項經濟措施?這些措施主要打擊哪類人士?(5 分)
理解

(ii) 資料一的措施如何打擊上述人士?試根據資料,並援引史實加以解釋。(4 分)分析

(iii) 資料二對理解資料一措施的推行有甚麼作用?試根據資料一和資料二加以說明。
(4 分)分析

 可思考資料一和資料二所述事件之間的關係。

(iv) 就你所知,資料二指漢武帝時「國庫一無所剩」是否還有其他原因?試舉出一項,
並援引史實加以說明。(3 分)分析

b (i) 資料三與下列哪一個歷史事件有關?試把正確答案的英文字母寫出來。(1 分)理解

A. 立憲運動   B. 保路風潮   C. 黃花崗起義

(ii) 試從資料三漫畫中找出兩項證據,以支持你在題(b)
(i)的答案。(4 分)分析

(iii) 承上題,當中哪一項證據對你判斷題 (b)(i) 答案的作用較大?為甚麼?試略加解


釋。(3 分)比較 分析

 可思考漫畫年份是否有助判斷題 (b)(i) 的答案。

(iv) 根據資料三,為甚麼「川」字火藥上寫有「如火如荼」等字?試援引史實加以說明。
(4 分)分析

(v) 漫畫家想藉資料三傳達甚麼訊息?該訊息能否從史實中獲得印證?(4 分)分析

c 試就西漢 王莽篡位或清代革命運動的史實,印證資料四的觀點。(8 分)分析 應用

•西漢:可從土地兼併、五德終始說等方面分析。


•清代:可從清廷縱容列強、壓迫民眾及革命刊物流傳等幾方面分析。

應試練習(進展性評估)參考答案請見附頁 A 20 -A 23。

156 甲部 單元 2 秦、漢
二 論述題(選答題)
1 資料一 現代史著
漢朝皇帝曾與丞相田蚡爭奪用人權。為了直接掌握行政大權,不受丞相制約,
漢朝皇帝便加強內廷 A 的權力,完全歸自己控制。
改寫自張維華《論漢朝皇帝》

資料二 現代史著
陰陽家的 B 以為,每一朝帝王都必須得着木、火、土、金、水五行中其中一
德。五行相生相剋,所以朝代跟隨五行運轉,終而復始。
改寫自楊翼驤《秦漢史綱要》

a 根據資料一和資料二,回答下列問題:

(i) 試寫出 A 和 B 所代表的名稱。(2 分)理解

(ii) 資料一的「漢朝皇帝」指哪位君主?(1 分)理解

(iii) 承上題,「漢朝皇帝」死前任用誰掌領 A 輔政?(1 分)理解

b 參考資料二,並就你所知,分析王莽如何利用時勢部署篡漢。(6 分)分析

c 有人認為東漢衰亡的因由與西漢近似。你同意嗎?試援引史實加以析論。(15 分)比較
評鑑

論點 1: 西漢、東漢均實行內朝制度,加強尚書權力,埋下
同意

兩漢衰亡的遠因(立論)
同學可先分別思 論點 2: 西漢、東漢中後期君主庸弱,外戚乘機柄政,終導
考、臚列西漢和 致兩漢滅亡(立論)
東漢衰亡的因
素,然後互相對
照,作出比較, 論點 1: 兩漢衰亡的遠因不同:西漢源於社會問題,東漢則
不同意

從而判斷東漢衰 源於君主幼弱,戚宦相爭(立論)
亡的因由是否和 論點 2: 兩漢衰亡的近因不同:西漢後期外戚掌政,並繼而
西漢相似。 篡位,東漢後期的黃巾之亂和州牧割據,令政權分
裂瓦解(立論)

應試練習(進展性評估)參考答案請見附頁 A 20 -A 23。

課題 2 兩漢戚宦掌權的政局 157
2 資料一 現代史著
和帝即位,年僅十歲,尊竇皇后曰皇太后,太后臨朝。太后兄(竇)憲,以侍
中(內朝官職)內幹機(要)事,出宣詔命。
改寫自呂思勉《秦漢史》

資料二 正 史
其時竇憲兄弟專總權勢,威望正隆,朝中內外臣僚,莫不親近、依附他們。當
時居於和帝身邊,而又可信賴的人,就只有鄭眾等宦官。
改寫自范曄《後漢書 ‧ 宦者傳》

a 根據資料一和資料二,為甚麼漢和帝時出現戚宦相爭局面?又和帝以後有沒有再呈現此
局面?試列舉一個例子,加以說明。(10 分)分析

b 外戚、宦官輪流掌權,是東漢覆亡的主要原因。試援引史實加以析論。(15 分)分析

宜指出東漢外戚、宦官輪流掌權,是日後黨錮之鍋、黃巾之亂和州牧割據等一連串事件的根

源,所以是東漢覆亡的主因。

應試練習(進展性評估)參考答案請見附頁 A 20 -A 23。

158 甲部 單元 2 秦、漢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