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9


草书揩化字研究

吴立业 陈 双新

【 摘 要】 本 文 通 过 对 部 分 来 源 于 草 书 楷 化 的 现 代 规 范 简 化 宇 进 行 追 根 溯 源 为 , 以 往 一

般都 只 是 笼 统述说

的草书 楷化 简 化 方 法提供具体例 证及 简 化过程说 明 , 厘 清 学 界和 大 众 对 草 书 楷 化 的 模 糊 认 识 ①相 : 当






分简 化 字 在 汉代 草 书 中 已 经定形或 接 近定形再楷化 而 成 ②在 汉代 没 有 定 形 的 简 化 字 ; , 多 数是在魏 晋 


王 行 草 书 基 础 上 楷 化 而 成 ③还 有
、 ;

部 分在 汉 、 晋没有定形 的 革 书楷化简 化 字 在 宋 以 后 大董形成 , , 其 



许 多 字 形 是 我 们 现代 认定 的 俗 字 这 些 字 实 际 都 是 受 草 书 影 响 而 成 , 。 同 时 , 本文在大董例 证分析 的基础 上



对 革 书 萆 化 方 法进行 了 重 新梳理 和 认定 分析 , 了 草书 楷化 的规律 以及得失 



【 关 键宇】 草 书 楷 化 简 化 字 规 律 得 失

 ; ; ;

【 作者筲 介】 吴 立 业 北 京 语 言 大 学 语 言 科 学 , 院博士 生 , 研究方 向 为 近代 汉 字 汉 字 规 范 、 。 陈双新 , 北京语言



大 学语 言 科 学 院 教授 研 究 方 向 为 古 文 字 近代 汉 字 汉 字 规 范 , 、 、 。 ( 北京 1 0008 3 

引 言

汉 字 的 标 准 体 和 通 用 体 在 历 时 的 发 展 中 经 常 处 于 此 消 彼 长 的 状 态 民 间 流 行 的 手 写 体 特 别 是形

 , ,

体 简 省 的 简 体 和 草 体 在 特 定 时期 因 书 写 简 便 快 捷 的 优 势 而 由 从 属 地 位 转 变 为 正 统 地 位
, 。

部分草


“ ” “ ”

体 虽 然 没 能成 功 转 正 , 但 在 长 时 间 的 使 用 过 程 中 发 展 成 为 群众 基 础 广 泛 的 俗 体 , 在 当 时 具有 重 要


的 实用价值 

许 多 简 体 字 是 用 草 书 楷 化方法措 定 而 来 , 中 华 人 民 共和 国 成立后 的汉字简 化工作 较多 的 利 用 了




“ ”

这 种方法 。 然 而 学 界 对这 种 汉 字 简 化 方 法 的 说 明 好 像 一

直停 留 在 草 书 楷化 四 个字 上 而 没有 更具

 ,

“ ”

体和简 洁明 白 的 阐述 。

方 面 我 们 不 知 道 这些 草 书 楷 化字 以 哪 些 草 书 字 形 为 基 础 进 行揩 化 另
, ;


“ ”
方 面 我 们 不 知 道 这些 草 书 楷 化 字 形 的 源 头 在 什 么 时 代 此 外 我 们 还 不 清 楚 这 些 字 形 是 如 何
, ; ,




步 简 化 而 来 的 对 其 中 的 规律 就 更 不 得 而 知 了 , 

基于 以 上 种 种 问 题 我 们 通过对部分简 化 字 包 括正 字 和 俗字 字 形 演 变 过 程 的 测 査 分析 隶 变 和
, 
 ( ) ,

草 化 对这 些 汉 字形 体 和 结 构 的 影 响 得 出 草 书 楷 化 的 规 律 性 认 识 对 草 书 揩 化 法 进 行 重 新 总 结 对 其

 , , ,

得 失 进行分析 

狭 义 草 书 始 于汉 代 ? 受 草 书 影 响 的 简 化 字 , 自 然始于汉代 。 受 汉 代 草 书 影 响 而成 的 简 化字 与 后 期


草 书 楷化宇 字形结 构 大 体相 同 最 大 的 不 同 在 于 笔 法
, , 。 正 因 为 汉 代 是隶 书 的 成 熟期 同 时 又是 草 书

 ,

的 形 成期 所 以 导 致 草 化 与 隶 变 紧 密 相 连 共 同 促 进 草 书 揩 化 法 的 形 成 和 推 广 使 用
, , 。 隶变 发生在 战 国

中 晚期 到 西 汉 时 已 经 基 本 完 成 东 汉 时 进
, ,

步成熟 完 善 。
? 草 化发 生 在 西 汉 , 魏晋 时成熟 

隶 变 和 草 化 在 汉 代并 存 并 现 隶 变 中 有 草 化 草 化 中 有 隶 变 包 含 了 大 量 隶 变 和 草 化 的 手 写 实 例 , , , 

为 研 究 草 书 楷 化 提供 了 众 多 直接 和 间 接 证 据 因 此 本 文 主 要 选 取 秦 战 国 秦 秦 代 , ( 、 ) 、 汉简牍字形材料 


基金 项 目 : 本 文 得 到 国 家 社 科 基金 重 大 项 目 ( 项 目 号 山 Z DB 0 9 9 ) 、 北 京市社科项 目 ( 项 目 号 : 1 8J DY Y B 0 0 2 ) 、 北 京语 言 大学博 士


生创 新 基 金 资 助 

① 广 义 的 草 书 包括不论时代 凡写得潦 草 的 字 。 参 阅启 功 : 《 古 代 字 体 论稿 》 , 文 物 出 版社 , 1 999 年 第 , 34 页 



② 赵平 安 : 《 隶 变研究 》 , 河北 大学 出 版社 , 200 9 年 第 , 8 页 

1 58


吴立业 陈双新 草 书 楷化字研究

 :

汉 代 以 后草 书 字形 主要依据 近现代 出 版 的 比 较权 威 的 草 书 字典 以 及 流 传 法 帖 。 由 于 草 书 的 继 承性 较


强 历代 书 法 家 多 数 是 在 学 习 汉 晋 书 法 大 家 的 基础 上进 行创 新 和 改 造 因 此 对 那 些 书 家 肆 意
, 、 ,
自 创 毫

 、

无 规 律 的 草 书 字 形 不 作 为 研究 对象 , 。 为保证例证 的 可信度 和 时 效性 本 文尽 量 运 用 出 土材 料 中 的 新

 ,

材料 

字 形 演 变 解 析 以 王 宁 汉 字 构 形 学讲 座 的 构 件 拆 分 理论 为 指 导 隶 变 草 化 的 分 析 方 法 则 主 要 参

 《 》 , 、

考 赵平安 隶 变 研究 《 》 、 王凤 阳 《 汉字学 》 裘锡圭《 文字学概要 、 》 、 李永 忠 汉 代 草 书 研究 中 对隶 书 草 书



 《 》 、

以 及汉字 书 写理论分析 的 成果 

“ ”
本 文在进行字形说解 时 使用 了 一

个笔 者 提 出 的 新 表述 —

封闭 类 口 形 构件 将其定义为 构件

 ,

“ ” “ ” “ ”

“ ”
梁 等在汉隶 和后代楷书 中 由 封闭 笔 画 或线段构成 的类 似

中 诸如 形构件 的部分

日 田 P  口 

“ ”
这 类构 件 的 草 写对汉字 简 化有 重要作用 是汉字草 化必用 的 方法之 ,

, 因封闭 类 口 形 构件可草写为


左部 厶 形 和 右部 形 的并列 组合 故 而可根据字形 结构 进 ,

步简省 往往是简省 左部 厶 形 ( ) 、 连写 趋

 、

直 从而完成草写 , 

字 例 分 析


) 汉代基 本定形


汉代 基本定形是指 汉代 的 草 书 字 形 隶 定 后 与 现 代 简 化 字 形 基 本 一

样 可 以 视为现代 简化字形 的



最早 源 头 。 根据 简化 的 程度 可将其分为 两种 , :

是 指 在汉代 整 字 的 结 构 已 经定形 与 现 代 简 化 字无

 ,

异或差别很小 只 是书 写风格存在差异 如 炙 乐 , , ( ) 、 為 为 ( ) ;
二是指 整字 中 的 构 件在 汉 代 完 成 简 化 在

 ,

“ ” “ ”
结 构 上与 简 化 字 无异 或 差别 很 小 同 样 只 存在 书 写 风 格 差 异 如 孫 的 右 构 件 句 , ,

、 軍 的下构件李 在


“ ”
汉代 就完成 了 简 化 。 在进行具体字 例 解说时 战 国 时期 秦 国 和 统 ,

后 的 秦朝 通用 秦代 ,

方面是为


了 方便说解 方 面是 两个 时 代 的 字 形 都 能 体 现 隶 变 时 期 字 形 的 特 点




¥ 樂 祀 竽 


?  5 
? ? -

? ? ?
1 . ( ) .

会意字 。 商 代 从 炫从 木 西 周 金 文 增 6 , 。
?《 说文 》 :

五 声八 音 总 名 。


“ ”

秦代 ,
樂 作螢 ( 睡编 .
日 甲 ?
四二 ) 、 来 ( 岳畚编 .
5 5 . 8 ) 、 变 ( 睡编 .
日 乙 ?
二四 一

) 等形 。 字形 承袭 小 篆 但将

 ,

“ ”

木 中 弯 曲 的 线 条 平 直 化 兹形 出 现 简 省 和 断 写 , 

“ ”
汉代 , 樂 的形体演变 分两 种 :

路是沿 着 秦隶 进 一

步线 条化 平直化 如 规 、 ,

( 北大 .
威文字 编 .


2 1 6 . 1 3 ) 、 ? 银编 (

24 8 ) 等形 。

路 是 对 秦隶 的 上 部 构 件 进 行 简 省 和 连 笔 草 写 分 别 作 與 , :
( 汉简编 .
居图 3 0 5


27 1 . 7 ) 、
勞 居新编 .
E P T5 9 .

36 1 ) 、
与并 ( 居新编 ?
 E P T5 1 .
: 4 90 ) 、
^ *

( 居新编 .
E P T5 6 . : 9 7 ) 、
并 5= ( 汉简编 ?
斯三 ?
6 8 ) 

# ( 汉简编 ?
居 图二五 ?
3 3 2 . 1 4 ) 、
4 ( 汉简编 .
居图二五 .
3 32 . 5 ) 、 汉简编 .
居图九四 .
1 1 7 . 1 7 ) 、 紫 ■

( 居新编 .
E P . 

T5 1 :
1 9 〇 A ) 、 茫 ( 居新编 ?
 ESC . 1 3 ) 、 宋 ?
( 居旧编 .
北鄣卒安 ?

里董宪 口 . 3 93 . 1 1 )
等形 。 从 尚达 形 开 始 上 部 构 件 被 大 幅

 ,

“ ” “ ” “ ” “

度 简 省 将表示 乐 弦 的 两个 么 草 写成类似 于

, A 的构件 形将声符 白 也简 省 为 A 形 米 形

 ;

“ ” “ ”
与 # 形 相 似 但 书 写更快速简 便 糸 形将 上部 两 个 么 和 , ;

个 白 变成 中 间 一

个竖 笔 两边各两个

 ,

对称 的 点 画 完全看不 出 其与 原形 的 关 系 4 形则 进 ,

步将点 画 变 为 五六个短竖 或斜点 f 形再将



 ;

“ ”
其 简 省 为 三个点 同 时与下部 木 连笔 书写 最后 三个形 体 劣 采 前两者 除将上 部 构 件简 省 为 三



; 、 书 、 ,

“ ”
点 外 还将最 右 的 点 与 下 部 木 的 起笔 横 画 连 写 宋 形 又 将 上 部 的 三 点 连 为
, ,

横画 

后代草 书作 果 都是对 汉代 草 书 宋

( 三国 ?

皇象 ?
急 就章 ) 、 i ■
( 晋 .
王羲之 ?
阔别 帖 ) ,

( 居旧编 ?
北鄣卒安 ?

里董宪


“ ”
口 . 39 3 . 1 1 ) 形的继承 。 樂 的俗写 + . .
( 宋元 以来 俗字谱 .

清 ?

岭南 逸 事 ) 也 是 草 书 楷 化 字 但 字 形 过 于 简 略 特别

 , ,

字 形本 义 或 说会乐 器 之 弦 附 于 木 上之 意 或 说 为 栋 之本 字

① , 。 参阅李学勤主 编 : 《 字源 》 , 天 津古 籍 出 版社 辽 宁人 民 出 版社 、 

“ ”
2 0 1 2 年 第 , 5 30 页 陈 双新 ; : 《 乐 义新探 )> , 《 故宫博物 院 院 刊 》 200 1 年第 2 期 

1 59


中 国 文 字研究

第二十九辑

” “ ”

是与 禾 字 区 别 度 太低 未能通用 现 代 简 化 字 以 乐 为 规 范 写 法 是 由 草 书 楷 化 而来

, 


, 。

此夕 汉 代草写还有 路作 漢 亲 等形 第

秦汉表 有憲镜 秦汉表 尚方镜六 秦汉表 三羊镜三







. ?

卜 , ?
( ) 、 ( ) 、 ( ) 。

“ ”

形 和 第 二形 将表示 乐 弦 的 两 个 幺 草 化为 四 点 画 分 居左右 两边 第 三形 省 略这 四 点 画 , ,
。 俗字 矣 ( 宋元

以 来 俗字谱 .
三国志平话 .

元刊 即 在 亲 ) 形基础上偕定而 来 俗字 表 .
( 敦煌俗字 典 ?
L 部 ) 贝】 丨

在¥ ( 秦汉 表 ?
三羊 镜 三 ) 


“ ”

基础 上再草写 白 形 而来 

2 I .

总“ 爲 )

弟 .
為 .
々 ?



“ ” “ ” “ ”

会意字 。 从爪从 象 。 爲 字变体 繁 多 到 小篆 时 已 看不 出 其像 大象 形 , 。 秦代 爲 已 有 极 简 省




“ ”

的写法 汉代 已 有 简写作 为 者 , 

“ ”

秦代 ,
爲 作餐 ( 睡编 .
杂 . 一

九 ) 、 逢 ( 睡编 .

秦 .
四四 ) 、 莱 岳 ( 编 .
谷物 .
 09 74 . 2 ) 、 赛 岳壹编 (

为 15 80 ) 、 豪

( 

贰编 .
衰分 .
075 9 . 2 ) 、 4 ( 岳 t编 :

梦 0 04 9 ) 等形 。 其 丨


前三形 基 本 是 在 亚 象形形 体基 础 上 的 进 一

步简省和平


直化 .
t 、
豪 二形 已 出 现讹 变 最后 ,

个形体则 草 化 省 减 得相 当 显 著 

“ ”

汉代 ,
爲 简 省得更加剧 烈 。 其 一


在常规秦隶基础上将字形进 一

步平直化 作 瓜 , (
北大集 释 ?

周驯 

“ ”
Z3 .
02 〉 , 结构 与 现在 的 繁 体 爲 基本 一

样 。 其二 经过简 省 作 為 , ( 居旧编 .
1 78 . 30 〉 、 弟 ( 居旧编 -
2 0 . 8) 



S ( 居 I U 编 .
7

7 A ) 、 名 ( 居旧编 .
1 79 . 9 ) 、 々 汉简编 (

流遗 1 4 ) 、 為 (
汉简编 ?

居 32 . 1 2 A )
等形 。 从 3 形 开 始 经过

 ,

“ ”

大 幅 度 的 简 省 将 象腿进 步符号 化为 点 象 鼻 拉 长 为 撇 画 构 件 爪 的 形 体 被 解 散 為 形 在 ^2 形


一 一

, , , ;

“ ”

基础 上进 一

步将 表 象身 的 笔 画 拉直 办 形 中 讹变 的 爪 形进 ;

步缩短笔程 与 拉直的象鼻 连笔 书 写 , 

到 名 形就可 以 清晰看 出 现在简化字 的 源头 了 



后 爲 草写为 为 为 名 晋 都是对汉代草 书 的


’ ’

( 汉 ?
张芝 .
平善帖 ) 、 ( 三国 .
皇象 .
急 就章 ) 、 (

王羲之 .
蜀都贴 ) ,

直接 继 承 。 俗 字 豸 敦 煌俗 字 谱 (

中 3 2

2 7 4 上 3 ) 、 为 敦煌俗字 谱 (

祕 9

063 左 6 ) 、 々 ( 宋元 以来 俗字 谱 .
古今杂剧 .



“ ”

刊 ) 是 对 草 书 字 形 的 继 承楷 定 。 现代 简 化字 为 的 字形 来 源 也 就 一

清二楚 了 

3 . H 3

^ ^ ( )  

^  

 ?

“ ” “ ”

会意字 。 本 为 从 子从 糸 会子 续孙 之 意 , 。 《 说文 将 糸 误为 系 》 

“ ” “ ”

秦代 ,
孫 作<  ( 里耶编 ■
8 2 1 0 1 第 一

栏 ) 、 緣 ( 睡编 ?

法 1 85 ) 、 择 ( 睡编 .
为二 一

) 等形 构 件 子 的两手和 糸

 ,

形下部平直 化 

汉代 孫 作 & &
’ ’

, 北 大集 释 ?
老 4 5 1 0

) 、 (
汉草编 ?

流廪九 ) 、 汉草编 .
流杂 45 ) 、 ( 居新编 .
E P . . T5 1 


^5 本 而 等形 形和# 形 中 构件
’ ’

7 1 ) 、
< ,

( 汉草编 .

居 1 2 6 . 1 8 ) 、 ( 汉草 编 ?
武 83 乙 ) 、

( 汉简编 .
居新 .
5 70 1 ) 。 幺 


“ ” “ ”

上下 圆 弧笔 势 化 全部 变 为折笔 银 形 在 M 形 基础 上将 么 形 压缩并连 笔 书 写 到 ^ 形 中 子 中 表

 ,
; ;

“ ” “ ” ”

示头部 的 圆 弧解散 变 为横折笔 画 表示 双手 的 横 画 与 糸 起 笔 连写 本 和 句 形 中 将 糸 简 省 作



 .


“ ”

小 形 

后代草书作 治 等形 是对 汉 代草 书 ^

急就章 石 王羲之 汉简编


三国 皇象 晋 進周帖 者P 居新
? ? ‘ ? 


. ?

( 〉 、 ( ) , ■

的 承草 写 孫 在 明 清 日寸 期 俗 作
’ ’

5 70 1 ) 纟1 1 。 ? 明沾 小说俗字典 ?
《 集成 》 本 潜 龙马 再兴七姑传《

晋王大封功 臣 》 ) 

是对 前草写的继承 现代简 化字 孙 是对这种 草 法 的


’ ’

明 淸 小 说 俗 m 成 沾抄本 

汜 》
忠烈侠义传 )) ) , 。

揩化 

4 . 金

函 軍 ( )

苹 ?



形声字 。 字 形 本是从 車 匀 声 秦 汉 时 期 从 、 ,

、 从? 皆为进 一

步演变 

“ ” “ ”

秦代 ,
軍 作尹 ( 睡编 .
杂 一

二 ) 、
? ( 岳 叁编 .
2 1 5 . 8 ) 、 軍 ( 睡编 .

杂八 )
等形 构件 匀 多有变形 , 


汉代 軍 作渾 等形 字形 苹 简 省
‘ ‘



 (
粲汉 表 .
武威医简 .
九二 甲 ) 、 ? ( 汉 草编 ?

银 87 1 ) 、 f ( 汉草编 ?
居乙附 1 1 ) 。 

“ ” “ ”

构 件 车 中 表示 车箱 内 部 的 横 画 与 竖 画 ;


形进 一

步解散车箱轮廓 草写为 三横 , 。 軍 的形体演变可




“ ”

从构件 车 作 表 ( 汉草编 .
罗 1 5 ) 、 尊 ( 汉草编 .
居 280 . 4 ) 、 车 ( 汉草编 ?
居 1 8 . 1 1 〉 中看出 , 尊 形 中 表示 车箱 内 部 的


“ ”

横画与竖画 被简省 3 形又将简省 的 车 箱与 车辕连写 最终草写成 车 形 其简 化核心 就是 简 省 封 闭



 , ,

“ ” “ ”

类 口 形 构 件 连笔书写 ,
。 此外 ,
輸 作結 (
汉简编 .
居 图二五 一

 5 9 . 8 ) 、 萝 ( 汉简编 .

居 图 二 八二 23 1 . 1 08 ) 、 #岂 ( 

1 60


吴 立业 陈双新 草 书揩化字研究

 :

“ ”

简编 居图 五 w 5* 汉简编 ?
居图 二四 等形 同 样揭 示 了 构 件 車 简 省 连 笔 草 化 的 全




394 4

〇238 . 、 : ( . ) , 、

“ ” “ ”

过程 。 现代 简 化字 军 下 部 形 体就来 源 于 这 几 个 车 的 简 化 

后代草书作 笮 了 晋 是对 汉代草书 ? 形的


( 三国 .
皇象 .
文 武将 队帖 ) 、 (

王義之 ?
太常帖 ) , ( 汉草编 .
居乙附 1 1 )

直接继 承 。 俗字 乎 ( 宋元 以来俗字谱 ?

清 .
目 连记 )
与这 三个 草 书 字 形 有 直接 继 承关 系 。 俗字 早 (
宋元以来 俗字


“ ” ”

实 际也是草写 車 中 封 闭 类 形 构件而来 只 是在 草


? ?

谱 ?
元 ?
古今杂剧 ) 、 芊 ( 宋元 以来俗字谱 ?
元 ?

古今杂剧 ) 口 ,

“ ” “ ” “ ”

写 的 初级 阶段楷 定 而成 的 俗字 将 车箱 这部分 类 , 口 形 构 件草写成 f#


形再揩定 。 以 車 为构件的


“ ”

庫 俗写 作 库 ( 明清小说俗字典 ?
《 集成 清 刊本 玉支玑小传 《 》 ) 属 于 同 类俗写 


二 ) 魏晋定 形

魏晋定 形是指 字形 到 了 魏晋 草 书 阶段结 构 基 本定 形 呈 现 出 与 现 代 简 化 字 相 同 的 形 体 大 体 分 为



 , ,

两种 情况 :

是 整字 在 魏晋 草 书 阶段 基 本 定 形 ;
二是整 字中的 一

部分构 件在魏晋草 书 中 基本定形 经



 ,

过楷定与 现代 简 化字 写法无异 

1 . 會 ?
會 (
會 )



玄 ?
 S




形声字 。 字 形 演 变 主 要 体 现 在 声 符上 详参 字 源 , 《 》

會 字条





“ ”

秦代 ,
會 作參 ( 里耶壹编 .
8 1 75 正 ) 、 f ( 岳壹编 .
质 06 00 ) 、 1 ( 睡编 .
杂二九 )
等形 。 该系 字形不是小篆所


“ ”

从 其声符简 写作
, 田 形 战 国 到 秦汉 广 泛使用该种写 法



汉代 會 作 宫 汉草编
’ ’

, 書 ( 马王堆编 .
阴甲 202 > 、 (

汉 5 7

4 ) 、 茗 ( 居新编 .
73 EJ T8 :
1 6 ) 、 宏 ( 汉草编 .
居 .
2 14 . 97 ) 

玄 ( 汉草编 ?

居 1 88 . 4 ) 、 含 居新编 (

 E P . . W : 1 30 A ) 、

^ ( 居新编 ?
E . P F .
. 22 : 6 7 6 ) 等形 。 畜 形 简省形 体 中 上部封闭 


” “ ”
口 形 构 件 的 笔 画 和 紧 邻 其上 的 横 画 ;
玄 形 和 2 形同 时解散上下两个 类 : 口 形 构件的 同 时 并用逆笔

 ,

“ ”

将其连写 4 隹 舍 三形将 解散后 的 类 、 、 口 形 构 件进 一

步简省 连写 、 

草书作t ( 汉 .
张芝 ) 、 X ( 晋 .
王羲之 ?

服 食帖 ) 、 售 ■
( 晋 .
王献之 .
江东 帖 ) ,
当由 玄 ( 汉草编 .

居 1 88 . 4 ) 形 再连写

 ,

“ ”

而成 。 會 的 俗写 会 ( 宋元 以 来 俗字谱 ?

清 ?

目 连记 ) 和今天 的 简 化字 由 草 书 楷化而来 

2 . 葡 ?
I  (
壽 )

游> ?
 ^ ?




寿
“ ”
形声字 。 壽 字西 周 金 文 习 见 皆 用 为 长寿 义 是 其本 义 , , 。 西周 早期 金文 中 就 出 现从老 省 从 《 声


“ ” “ ” “ ” “ ” “ ”

的 壽 字 。 西 周 中 晚 期 金 文 开 始 出 现 从 老 省 翁 声 其下 加 、 加 又 或 寸 者 。 加 吋 之 寿 字也


“ ”

始 见 于西周 中 晚期 金 文 今 寿 是从这 ,

系 经隶 变 演 化 而来 不 是 说文 所本 , 《 》 

“ ” “ ”

秦代 ,
壽 作3 ( 睡编 .
日 乙 7 5 ) 、 卷 ( 里耶壹编 .
8 1 580 ) 、 多 ( 睡编 .
日 甲

〇七 ) 等形 , 从老省 的 这部分构


件有 时被 简省 寸 ,
、 f 二形 笔 画 趋 直 ,
字形仍存篆意 

“ ” “ ”
汉代 ,
壽 从 吋 作B ( 秦汉表 .
春秋 事语六五 ) 、 考 ( 居旧编 .
3 6 . 2 0B ) 、
烏 *

( 居旧编 ?
5 1 3 . 23 ) 、
象 ( 居旧编 .
1 0 . 34 1 3 ) 

禹 ( 剧日 编 ?
7

3 1 ) 、 4 汉草编 (

居 1 73 . 1 1 ) 、 龙 >
( 居新编 ?
 E P T . . . 5 1 :
6 3 )
等形 。 考 形 中 从 老 省 的 构 件平直化 为 两 横


” ” “ m ”

或三横 每 形 中 声简省 类化为类 似 形解散 简省 美 和 I 形 中



r “

形 4 形中 吋 连笔草写

; t 、 ,

 、 ;

“ ”

已 解散简化为 横 为 形在上 形基础上 简 省 连 笔 书 写 吋 形 整 个简 化过程 实 际 主要运 用 趋





、 ,

“ ”
直 简 省 笔 画 解散封 闭 类 口 形 构 件 连笔 书 写 而 成
、 、 、 

后代草 书 作 為 ( 三国 ?

皇象 ?

急就章 ) 、 台 ( 晋 .
王義之 .
十二月 六 日 帖 ) 等形 当 是在 美 , ( 居旧编 ?
7 3 1

) 、 I  ( 汉草

编 .
居 1 73 . 1 1 ) 形基础 上连写而成 。 俗字 鲁 敦煌俗字 典 (

S 部 ) 、 4 ( 敦煌 俗 字 典 .
S 部 ) 、 寺 ( 宋元 以 来 俗 字谱 .
三国志平


“ ” “ ” “ ”

分别是对汉 隶 中 封 闭 类 口 形 构 件 简省 内 部横 画 并 解散形 体而来 与 上 例 中 軍 俗 写 作



话 ?
元刊 )

 ,

竿 属 同类 。 俗字 寿 ( 宋元 以 来 俗字谱 ?

通 俗小说 ?
元刊 > 是受草 书 士 ( 三国 .
皇象 ?

急就章 ) 影 响 楷定 而来 现代 简

 ,

“ ”

化字 寿 的 形体来 源也就 很清楚 了 



3 . 榜 .
檢 (
檢 )
? I 釔 .
& ?
诗 2




“ ”
形声字 。 从 木 佥声 .
。 《 说文 》 : 检 书署也 , 。 本 义指古 代封书题签 

① 李学勤 主编 : 《 字源 》 , 天 津古 籍 出 版社 辽 宁 人 民 出 版 社 第 、
? 4 64

46 5 页 

1 6 


中 国 文字研究 ?

第 二十九辑

“ ” “ ”
秦代 ,
檢 作棕 ( 睡编 .
法二〇二 ) 。 相 较 篆形 木形 下 部 已 经变 为 笔 画 佥 中 人 形趋 直 , , 

“ ”
汉代 檢 作 朽? ¥

, !

: 秦汉表 ?

老子 乙二〇七下 ) 、 ( 居新编 ?
E . P . T5 9 :
1 7 ) 、 ( 秦汉表补编 ?
居新 E P T5
. .

88 ) 

“ ”
& ( 居新编 .
E P T5 0
. . : 1 7 ) 等形 。
输 、 1 # 形 中 右下 部所从 的 人 形 首先缩 短笔 程 再变 为 点 画 到 , ;

: 除 


“ ”

中 口 形完全草 化 为 点 为 简 化字 检 提供 字 形 证 明 在 & 形 基 础 上 将 右下 部 变 为 点 画 的 部 分再连 笔

 ,

“ ”
书写为 一

横画 ,
佥 形 就形 成 了 

草书作 草字编 ?
三国 .
皇象 ) , 是对 ¥

( 居新编 ?
 E P . T5 0 :
1 7 ) 形 的继承草写 。 俗字 敦煌俗字谱 ?



“ ” “ ” “ ”
8 1

7 6 3 上

6 ) 、 备 ( 敦煌俗字 典 .
J 部 ) 是将 木 草 写 为 f , 佥 字写法 与汉代草 书 居新编 .
E P . . T5 9 : 1 7 

“ ”

相同 俗字 作 部 和 现代简化字 检 是 由 草 书 栏 揩化而来

。 ( 敦煌俗字 典 .
J ) ( 草字编 ?
三国 .
皇象 ) 

4 . 砰 ?
密 過 ( )

久 ?
 ¥ 过

 ?

形声字 。 从走 ,
禹 声 。 金 文或从止 。 尚 作声 符形 体不稳定 异 体较多 , 

“ ”

秦代 過 作 浥 岳叁编 等形 字形 在篆隶之间 形将


, 岳査编 .

为 1 55 4 ) 、 (

9 6 . 6 ) 、 £ ( 里耶编 .

7 6 1 ) 。 , f
“ ”

构件 萣 草写为 一

点 和 竖折长 横 

“ ”
汉代 ■
, 過 作£ ■
( 北 大集 释 .
老 7 8

1 4 ) 、 1 ( 汉简编 ?
敦屯 一

正 5 ) 、 1 ( 汉简编 .
居 图六七 ?
1 0 . 1 6 A ) 、 汉简

编 .
居 图 三三九  汉简编 ? .

居图 一

〇九 .
1 7 0 . 3 A ) 、 S p ( 汉草编 .
居 4 7 8 3 2

) 、 i ( 汉草编 ?
流遗 24 ) 等形 。
i iL
f 

“ ” “ ” “ ” “ 

形 和 t 形 中 构 件 走 已 变 为 竖 折笔 , 禹 中 口 形 构件也发生 变异 ; 形和 九 形进 一

步简省 禹
“ ”

中 上部封闭 类 口 形 构件 内 的竖 画 并在结体取势上作 了 调 整 , ;
S ? 形和 i 形则 在简省 连笔书 写变异

 、

“ ”

呙 形 构 件 的 同 时进 一

步 在 结 体取 势 上 做 调 整 

后代草 书作 全 等形 是对 汉 代草 书

( 三国 ?

皇象 ?
顽閱帖 ) 、 会 ( 晋 .
王羲之 ?
初月 帖 ) 、 ¥ ( 晋 ?
王献之 ) ,
i ( 汉草

编 ?

流遗 24 ) 形 的 继 承草 写 。 俗字 i
t ( 宋元 以 来 俗 字谱 ?
通俗小说 ?
元刊 ) 、 过 :
( 明 清小说俗字典 ?
《 明 钞六卷本 阳春 白 雪 

卷二杨淡斋 水仙子 《 》 ) 是对汉 晋草 书 的 继 承 和 楷定 、 



5 . 墨

学 ( 學 )

学 ?



初 为会意 形声两种结构 、 。 本义是学 习 效法 、 

秦代 學 作梦 等形 相较篆


’ ’

, ( 秦文字 编 .

秦简 一

六 — 一

二 〉 、 f  ( 秦 文字编 .
云梦 日 书 乙九〇 九 ) 、 f ( 岳叁编 ?
2 2 9 . 4 ) 。

“ ”

形 构 件 子 中 两 手趋直
, ,

形 缩 短 笔 程 整 体保 留 篆 意 , 


汉代 學 作箩 学 汉简编 等形 字 形在趋 直 的 基础


’ ’

, ( 秦汉表 ?
老子 甲 .
5 9 ) 、 , ( 马 王堆编 .

谈〇四0 ) 、 (

武忌 1 ) ,

“ ” “ ” “ ”
上进 步简 省 , 形简省 部横笔 并与简省 的 爻 黏连 學 形在 形 的 基础 上将构 件 子 拉


内 9

。 E 3 , ;

“ ” “ ” “ ”

直 , 爻 已 经讹变 为 文 , 盖 是后 代 俗字 中 所谓 文子 为 学 的 由 来 

“ ” “ ”

后代草书作 拿 ( 三国 ?
皇象 .
急就章 ) 、 5 ( 晋 ?
王 羲之 .
每念长风帖 ) 等 形 是将 , E 3 与 爻 整体草 化 为 三点 

“ ”

与 简 化字 学 完 全 一

样 

俗字 # 敦煌俗字典 部 每 宋元 以来 俗字谱 元 古今杂剧 可 能是在 据上 文 中 提 到 的 汉简编 武忌




 x ) 、 (
? ?


1 

形基 础 上 简 省 而来 

“ ”

此夕 卜 ,
覺 的 俗写作 觉 ( 明 清小说俗字 典 ?
《 集成 清刊本 枕上晨钟 M 》 《 、 充 ( 明 清小说俗 字典 ?
《 集 成 》明 刻 本 唐三藏 出

 《

身全传 》 ) 、 1  ( 明 清 小 说俗 字 典 ?
《 集成 清 刊本 双凤奇缘 》 《 >) ) 、 f ( 明 清 小说俗字 典 ?
《 集成 清抄本 忠烈侠义传 》 《 》 ) 等形 俗 写 的

 ,

“ ”

成因与 學 相同 

6 ? 辜

本 ( 韋 )

泰 ?
耷 ?



“ ”
会意字 。 本 作 旮 简 省 作 9 本 义 为 拱卫 守 护 , , 、 , 《 说文 所说 的 兽 皮 义 不 是构 字本 义 》 

“ ”

秦代 , 韋 作f ( 岳査编 ?

为 1 5 50 ) 、 多 ( 睡编 ?

秦 89 ) 、 麥 ( 秦简牍编 ?

睡律 简 8 9 1 2

) 等形 。 被拱卫 的 城池 草 写 为


椭 圆 形 表示 护卫 的 V 形 在 多 中 出 现笔 势化倾 向 字形 篆意渐失

, , 

汉代 韋 作各 聿 皋
’ ’

, ( 汉简编 .
居 图三三二 82 . 2 4 ) 、

( 居新编 ?
 E P F . . . 2 2 : 2 4 ) 、 ( 居新编 ?
E . P . T5 1 : 3 1 0 ) 、 桊 ( 居新编 .
E 

“ 


P F2. 2 : 羊 ? 一

枚 ) 、 耷 ( 居新编 .
ES C :
5 8 得 ?
郅 门 外地 )
等形 。 本 形 和 皋 形笔 画 开始方折 皋 形将表示城池 的 ;

形构件草写成非封闭 构件 ;
? 形 又是按 照 耷 形 的 笔顺进行连 写 ;
J 形 则 是 在 秦 形 基 础 上减 掉波 磔 草 率

 ,

1 62


吴立业 陈 双新 草 书 楷化字 研究

 :

连写而成 

“ ” “ ”

草书 圍 作④ ( 六体书 法大字 典 ?
晋 ?
王 羲之 ) 、 韓 作抒 ( 六体书 法大字典 ?
晋 ?

王羲之 ) 和草书 & ( 唐 ?

怀素 ?



“ ” “ ”

叙帖 ) 是对汉代 韋 草 写 作 耷 ( 居新编 .
ESC :  5 8 得 ?

却门外地 ) 形写法 的延续 也是现代 简化字 韦 ,


的字形


来源 


三 ) 宋 以后定形


宋 以 后定形是指 一

部分简 化字 到 了 宋 以 后草 书 阶段结构 才定 形 楷 定后 为 后 代 俗 字 继 承 并 广 泛

 , ,

应 用 在 民 间 手写字形 中 再进 ,

步 为 现代 简化字采用 

1 . 謅 ?
邊 ? 、

S ■

裏 ■

法 ?
 5电 ?



形声字 。 从走 募声 , 

“ ”

秦代 , 邊 作窃 ( 睡编 ?
封四七 ) 、 遂 ( 睡编 ?
秦六二 ) 等形 。 字形 整 体趋直 伴有 简省 , 

“ ”

汉代 , 邊 作 、

! _

( 汉简编 ?
居 图 二二二 1 9 8 . 7 ) 、 ! 汉简编 (

居 图 三 九二 88 . 1 2 > 、 轰 居新编 (

居新 7 1 6 6 ) 、 及 ( 汉简

编 .
敦牍 一

反 1 ) 、 1 ( 汉简编 ?
居 图三二 四 279 . 3 ) 等形 。 从现有 资 料 中 看 字形 简 省 演变 序列 不 全 , 。 但& ( 居新


“ ” “ ” “ ”

编 ?
居新 7 1 6 6 ) 中 鼻 的下部 已 呈现 出 寸 形 后 世碑 刻 中 也有 从 ,
寸 的 写法 。 其实根据草 写 规律不难


“ ” “ ” “ ” “ ”

推测 声符 綦 上 部是封 闭 类 , 口 形 构件 根据 类 , 口 形 构件 的草写规律 将揩 定为 ,
白 部分的 字形


” “ ” “ ”
草写为 短撇加 两点 的形式 即 形 再省 去楷定 为 穴 的部 分 将 其与 草 写 为 寸 形 的 部 分连 写



, , 

作 去 ( 草字编 ?

明 ?
韩道亨 ) 、 占 ( 草字编 ?
现代 ?
于右任 ) 形是符合草 写 规律 的 俗字 ,

全 ( 宋 元 以 来俗字谱 ?

岭南 逸 事 ?



与 该形 有 继 承关 系 ?简 化字 “ 边 ”

在 民 间 俗写 的基础 上进
刊 ) 。

步简 化 

2 . 窮 ?
鄭 ?
笔 ? ? ?
给 ?
蚱 ?




“ ” “ ”
形声字 。 初文为 奠 , 后加 义符 邑 。 本义 为 置酒 于几 表示 祭 祀 

“ ” “ ” “ ”

秦代 , 鄭 作 ?
( ( 岳壹 编 .
质 00 50 戊 子宿郑 K I( 里耶査编 ?
8

850 ) 等形 。 构件 邑 已 出 现草 写作 P 


“ ”

者 ,
奠 形笔势化 明 显 


汉代 鄭 作 御 別 却
’ ’

, ( 汉简编 ?

居 图二二八 254 . 23 ) 、 笔? ( 汉 简编 .
敦小 一

正 7 ) 、 ( 汉简编 .
居 图二二三 1 98 . 8 ) 、 ( 汉简


“ ”

编 .
居图五 一

二 1 6 0 . 1 4 ) 、 _ 居新编 (

E P T4 8
. .

1 6 郑卿足下 ) 等形 。 构 件 奠 经历 了 简省 内 部笔 画 如 , 笔? 、
I f 


“ ”

形 解散封 闭 类

口 形 构 件 如 御 S 二形 以 及 连 笔 书 写 等 步 骤 , 、 , 

后代草 书作 卸 形 俗字 却 是对 汉代草书 _

( 元 ?
鲜 于枢 ?
醉时歌 〉 ,
( 明 清小说俗字典 ?
《 集 成 本 五凤吟 》 《 》 ) ( 居新

编 ?
 E P . . T4 8 :
1 6 郑卿足下 ) 形 简 省 横 画 后小变 而来 简化字 由 蚱 , 、 部 一

类草 写楷定 而来 

( 四 ) 结论


截至 目 前 笔 者共 计测 查 出

1 8 7 例草 书 揩 化简 化字 包括现代规 范 简化 字 和 俗字两 大类 分析发

 , ,

现 :
1 .
相当 一

部 分草 书 楷化 字 在 汉 代 草 书 中 已 经 定 形 或 接 近 定 形 。
2 .
在汉代没有定形 的 草 书 楷化字


“ ”

形 多 数是在魏晋
, 二王 行 草 书 字形 基础 上定形 再揩 定而成 宋代 以 后 的 许 多 俗字都 是受 草 书 影 响
、 
 , ;

而来 。 实 际上 狭 义草 书 对汉 字 的 影 响 从汉代 开 始 ,

直延 续 到 现 代 其影 响 范 围 涉及 正 字 与 俗字 两 个

 ,

方 面 我们 应该对其给予 足 够 重 视 , 

二 规 律 及 得 失

1 .
规律


本文列 举分析受 草 书 影 响 的 简 化字 1 2 例 其 中 汉 代 基本定 形 , 4 例 魏晋定 形 , 6 例 宋代 定形 的 俗



字 2 例 篇 幅 限制 笔 者 实 际分析 字例
( ,
1 8 7
例 ) 。 通 过分析发 现 以 上 这些 基 础 汉 字 都 在 汉代 不 同 程 度

 ,

地发生 草化 与隶变相互作用 共 同 推动汉字 简化 通过对 , , ,


1 87 例受草 书 影 响 字例 的 分析 总结 出 草 写

 ,

“ ” “


俗字 也 可 能 受 到 语音 的 影 响 中古 音 边 ,
办 韵母可通转 

1 63


中 国 文字研究

第 二 十 九辑

方法 及规律如下 

“ ”

草 写方 法包括缩 短笔程 解散封 闭 类 口 形 构 件 连笔 书 写 简 省 省 变 五 种 方法 、 、 、 、 



草 写规 律 主要包括 

( 1 )
按结构 而论 在汉字六 种 主 要结 构 中 左右 结 构 和 上 下结 构 最 易 发 生 草 化
, , 。

方面是 由 于其


所 占 汉 字结 构 比 重基数大 ,

方面则 是 由 这 两种结构 本身 的 位置特性决定 的 草写最突 出 最外显 的



 , 、

特点 是 连 写 上 下 结 构 的 上 部 最 后 ,

笔与 下 部起笔相 连 左右 结构 的 左部最后 ,

笔与 右部起 笔相连 

“ ”

符合 王 凤 阳 提 出 的 最 短 线 路原则 才 是 规定 笔 顺 原 则 的 原 则 缩 短 运 笔 线 路 才 是 笔 顺 的 第 ,

要义 

其 他结构诸 如 全包 围 结 构 半包 围 结 构 品 字 结 构 等 结 构 类 型 如 果 运 用 草 写 规 律 解 散 形 体 势 必

 、 、

” “ ” “ ”

会导致原字形 面 全非

目 。 以 閛 为例 如果将 ,
 □ 按照封闭 类 口 形 构件的草写规则最终草写为


“ ” “ ” “
f ?
形再与 韋 组合字形难 于 辨认 又 如 半包 围结 构 中 的 勺 厂 丄 ; 、 、 i _ 、 C 、 门 、
L I
、 广 门 戈 户 气 、 、 、 、 

疒 走 这类偏 旁 有 的 已 经经过草 写 如
、 , ,
在作 合体字构件时 如 果再草写 整字字形 的 结构 就

 ,

“ ”

会变化 。 而 勹 厂 匚 门 、 、 、 、 L I
、 广 门 等作合体字构件时 本身写 法 简 单且 构 字理据较 强 不 必再进行
、 
 , ,

“ ”

草写 虽有例外 但生命力 不旺盛 如 門 有作 9 形 俗写 为


, , , , 形 但这种 草写法最终被 淘 汰 了
, ,




“ ”

重要原 因 在 于写成 形 的 門 在 与 其他构 件组合成字 时会改 变 原字结 构 



“ ”
( 2 ) 草写封 闭 类 口 形 构 件对汉 字 简 化 有 重 要 影 响 。 不 论是 草 写 时 解 散 为 厶 形 和 > 形 的 并列 组


合 还 是 草 写 时 仅 留 下 右半部分部 件 作 < 形 在解 散形 体 的 基 础 上 再行 减 省 根 据 字形 结 构 进

 
, ,

步趋


“ ”

直 连写 解散封闭 类
、 , 口 形 构 件都是 对汉字草 写改 造 的 重 要 步骤 。

方 面此法 的 运用 能提高 书 写速


度 另 ,

方 面 可 以 实 现其 与 其他构 件 的 连笔 书 写 

( 3 ) 趋直反 逆是隶 变 的 一

大特色 同 时也是 汉 代草 书 草写 的 重要 方法 , 

( 4 ) 简 省 笔 画 和 构 件 是 草 化 常 用 手 段 也是 促进 草 写进 ,

步成型 的 重要基础 

( 5 ) 缩 短笔 程 是草 书 改 变 汉字结构 的 重要手段 ,

方面它使连笔书写更加 容易 另 ,

方面在 一




程度 上 改 变 了 汉 字 的 结体取势 

( 6 )
连 笔 书 写 是 草 书 形 成 的 关键 一

步 它在提高 书写速度 的 同 时 也 , ,

定程度上改 变 了 字形结构 

2 .
得失


“ ”

草 书揩 化字 形 成 的 重要 基础 是 隶 变 隶 书 改 变篆 书 要 经历 多 途 探 索 这 种 多 途探 索 会产 生 很 多

 , ,

差异或 大或小 的 形 体 隶 变初 期 尤 其 是 秦 隶 阶段 正 是 汉 字 形 体 , ,
由 亚象形 阶段进 人笔 画 阶段 的 初 期 

在 改变篆 书 圆 转线 条时必然会 出 现各 种 变 化 或 多 ,

笔或 少 两 笔 或方 正或 圆 润 但总 体都 是 朝 着 趋

 , ,

直化倾 向 在发 展 字形 的 大轮 廓 是可 以 分辨 出 来 的 , 。
?草 化 是 在 隶 变 的 基 础 上再简 省 趋直 解散封闭

 、 、

“ ”

类 口 形 构件 连笔 书写而 成 虽 然 二者 相 互 作 用 共 同 推 进 汉 字 简 化 但 隶 变 是 草 化 发 生 的 前 提 和
、 
 , , ,

基础 

汉 字 简 化 的 方法 很 多 作 为 简 化重 要组 成部 分 的 草 化 从本 质 而 言 是 追 求 最 短 线 路 , , 。 草书 楷化字


不仅大大减少 了 笔 画 数 还缩短 了 单字运笔 时 间 和线路 便 于 书 写 和 识记 提 高 写 字用 字效率 无 疑是

 ,
. .

简 化字 的 重 大 优点 

但 草 书 揩 化 法 简 化 字 在 提 高 书 写 速 度 的 同 时 也 不 可 避 免地 带 来 ,

定 的 消 极影 响 除 了 使汉字 的

 ,

构 形 理据 不 清 字 形 结 构 发 生 变 化 形 近 易 混 外 对 汉 字 的 形 式 美 也 产 生 很 大 的 影 响 草 书 是 动 态 的
、 、 , , 

曲 折 的 楷 书 是 静 态 的 方直 的 用 草 书 楷 化法 简 化汉 字无 疑使草 书 中 原有 的 动 态 笔 画 消 失 这 就使


, 、 , ,

“ ”

部分汉 字 的 字形 结 构 模 式 草 写 状 态 还 能 看 出 但 揩 化后 彻 底 消 失 , 。 如 壽 , 三 国 皇 象作 名 、 晋代王羲


“ ”

之作 L 草 书 中 牵 丝勾 连 的 形式美很清 晰 同 时也能 体现 中 下 部 从 吋 的 部分 草 书 上部 细 窄 下部 宽

 , , 、

①王 凤 阳 : 《 汉字学 》 .
吉林文史 出 版社 , 1 9 89 年 第 , 254 页 

② 王 贵元 : 《 汉 字 古 今转 化 的 机制 词符化 )) , 《 汉字与 出 土 文献论集 》 , 中 国社会科学 出 版社 , 2 0 1 6 年 第 , 1 05


1 1 0 页 

1 64


吴 立业 陈 双 新 草 书 楷 化字研 究

 :

“ ”
肥 起到 使字形稳重 的 作用 楷化后 草 书 中 的 间 架 结 构 的 空 间 美 消 失 了
, , , 吋 部分也 完 全 消 失 了 。 


“ “ ”
定程度 的保存 结体取势也是上重下轻 而

如 導 , 晋 代 索靖 作 g ,
唐代 孙 过 庭 作 嚷 构 件 道 还 有 ,


 , ,

“ ”

楷 化 为 导 则 无从 分析 了 

总 之 从实 用 角 度 而 言 草 书 楷 化 的 积 极 作 用 是 主 要 的 但 从 形 式 美 结 构 美 保 留 字 形 结 构 等 方
, 
 , , 、 、

面来 看 其消 极 作 用 也不 小 , 

附 引 用 文 字编 名 称对 照表
: 

简称

 汉简编

 汉草编

 居 旧编

 居新 编

 银编

 马 王堆编

《 汉简文字

 《 汉代简牍

 《 居延 旧 简

 《 居 延新 简

 《 银雀 山 汉简

 《 马王堆简 帛


全称


类编 

》 草字编 

》 文字编 

》 文字编 

》 文字编 

》 文 字 编 》

简称

 北 大集 释

 北大贰编

 走 马 楼 文字编

 秦简牍编

 关沮 编

 睡编

《 北京 大学藏

 《 北 京 大学 藏

 《 〈 长 沙走 马楼


《 秦 简牍文字

 《 关沮秦 简文

 《 睡 虎地 秦 简


全称

 西汉竹书集

 西汉 竹书

 三 国吴简 ?
竹简


汇编 

》 字编 

》 文字编 

释及字表 

》 (
贰 文字编 ) 

》 ( 贰 ) 〉 文 字 编 》

简称

 里耶编

 秦汉表

 秦 汉 表补 编

 秦 文字 编

 岳 豆 编 岳威编 岳 参 编

 、 、

《 里耶秦简 


《 秦汉魏晋篆隶
 《 秦汉魏晋篆隶 
 《 岳麓书 院 藏秦简


全称

 《 秦 文 字类 编 

壹 ?
文字 编 

》 字形 表 

》 字形 表补 编 

》 ( 1

3 ) 文字编 

【 参 考 文 献 】
[ 1 ] 白 海 燕 居 延 新 简 文 字 编 [ D] 长 春 吉 林 大 学
? . : , 20 1 4 

[ 2 ] 曾 良 , 陈 敏 明 清 小 说 俗 字 典 [ M] 扬 州
. .
: 广 陵书社 , 20 18 

[ 3 ] 陈 松长 李 洪 财 刘 欣欣 岳 麓 书 院 藏秦简 , , ? ( 1 3 ) 文 字 编 [ M] 上 海 上 海 辞 书 出 版 社 .

, 20 1 7 

[ 4 ] 陈 松长 马 王堆 简 .
帛 文 字 编 [ M] 北 京 文 物 出 版 社 . : ,
20 0 1 

[ 5 ] 方 勇 秦 简 牍 文 字 汇 编 [ D] 长 春 吉 林 大 学
. .
: , 2010 

[ 6 ] 郭 绍虞 从书 法 中 窥测 字体 的 演 变 .
[J ] ?
学术月 刊 , 1 9 6 1 ( 9 . 28 ) 

[ 7 ] 郭小东 . 《 长 沙走马楼三 国吴简 ?


竹简 贰 ( ) 》 文 字 编 [ D] 重 庆 西 南 大 学 .

20 1 1 

[ 8] 汉 语 大 字 典 字 形 组 秦 汉 魏 晋 篆 隶 字 形 表 [ M] 成 都 . . : 四川 辞书 出 版社 , 1 98 5 

[ 9 ] 黄 征 敦 煌 俗 宇 典 [ M] 上 海 上 海 教 育
. .

. 出 版社 , 2005 

[ 10] 蒋 善 国 汉 字 形 体 学 [ M] 北 京 文 字 改 革
. .
: 出 版社 , 1 9 59 

[ 1 1 ] 蒋维崧 .
由 隶 变 问 题 谈 到 汉 字 研 究 的 途 径 和 方 法 [J ] .
山 东大学学报 ( 哲社 ) , 1 963 ( S7 ) 

[ 1 2] 蒋伟 男 . 《 里 耶秦简 》 ( 壹 ) 文 字 编 [ D] 合 肥 安 徽 大 学 . : , 201 5 

[ 1 3] 李 洪 智 汉 代 草 书 研 究 [ M] 北 京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 .
: 出 版社 , 20 1 4 

[ 1 4] 李 红 薇 北 京 大 学 藏 西 汉 竹 书 集 释 及 字 表 [ D] 长 春 吉 林 大 学
. . : , 20 1 5 

[ 15] 李 学 勤 主编 字 源 ? ( 1 3 册 )
[ M] 天 津 . : 天 津 古 籍 出 版社 , 201 2 

[ 1 6 ] 李瑶 居延 . 旧 简 文 字 编 [ D] 长 春 吉 林 大 学 .
: , 20 1 4 

[ 1 7] 李永 忠 草 书 流 变 研 究 [ D] 北 京
. .
: 首都 师 范大学 , 2003 

[ 1 8] 梁 东 汉 汉 字 的 结构及其流 变 .
[ M] . 上 海 上 海教 育 : 出 版社 ,
1 9 5 9 

[1 9] 刘 复 李 家 瑞 宋 元 以 来 俗 字 谱 [ M] 北 京 文 字 改 革
, . .
: 出 版社 , 1 9 5 7 

[2 0] 刘 杨 秦 汉 魏 晋 篆 隶 字 形 表 补 编 [ D] 天 津 天 津 师 范 大 学
. .
: , 2018 

[ 2 1 ] 陆 锡 兴 汉 代 简 牍 草 字 编 [ M] 上 海 上 海 书 画 出 版 社
. . : ,
1 9 89 

[ 2 2] 潘飞 .
《 关 沮秦筒 》 文 字 编 [ D] .
合肥 安徽大 学 : , 201 0 

[23] 骈宇骞 银雀 . 山 汉 简 文 字 编 [ M] 北 京 文 物 .
: 出 版社 , 2 00 1 

[24] 启 功 古 代 字 体 论 稿 [ M] 北 京
. .
: 文 物 出 版社 , 1 99 9 

[ 2 5] 任秋芬 北京 大 学 藏 西 汉竹 书 贰 .
( )

文 字 编 [ D] 合 肥 安 徽 大 学 . : , 20 1 5 

[2 6] 王凤 阳 汉 字 学 [ M] 长
. ?
春 吉林文史 : 出 版社 , 1 989 

[27] 王贵元 汉 字 笔 画 系 统形成 的 过程 与 机制



[J ] .
语言科学 , 20 1 4 ( 9 ) 

[28] 王 贵 元 汉 字 形体演 化 的 动 因 与 机制

[J ] .
语 文研 究 , 20 1 0 ( 8 ) 

1 65


中 国 文字研究 ?
第 二 十 九辑

[29] 王 贵 元 隶 变 问 题 新 探 [J ] 暨 南 学 报 哲 社
. . ( ) , 20 1 1 ( 5 ) 

[30] 王 珏 孙启 荣 浅 谈 汉 字 形体嬗 变 所遵循 的 几 个原 则


, .
[J ] .
广 西教 育 学 院 学报 ,
200 4 ( 5 ) 

[3 1] 王 梦 欧 汉 简 文 字 类 编 [ M] 台 北 艺 文 印 书 馆
. .
: , 1 9 63 

[32] 王 宁 汉 字 构 形 学 讲 座 [ M] 上 海 上 海 教 育 出 版 社
. .
: , 2 0 02 

[33] 吴 白 匈 从出 . 土秦简 帛 书 看秦 汉 早 期 隶 书 [J ] .
文物 ,
1 9 78 ( 2 ) 

[ 34] 袁仲 刘 珏 秦 文 字 类 编 [ M] 西 安 陕 西 人 民 教 育 出 版社 993

, . .
: , 1 

[3 5] 张会 论草写 法对 汉 字 形体演 变 的 影 响

[A] 语 言 学 与 应 用 语 言 学 研 究
. ( 第 3 辑 ) [ C] .
北京 : 中 国 社会科学 出 


社 , 20 1 2 

[3 6] 张 守 忠 睡 虎 地 秦 筒 文 字 编 [ M] 北 京 文 物 出 版 社
. .
: , 1 9 94 

[37] 赵 平 安 隶 变 研 究 [ M] 石 家 庄 河 北 大 学 出 版 社
. .
: , 2009 

T h e  S t ud y  o f C u r s  i i p t  T u r n  i n t o  R e g u l ar  S c r i p t
ve  Scr

Wu L  i
ye  C he n  S h ua n g x i n

( A c ad e m y 
o f  Lang u a g e  Be * i

i ng  La ng u ag e  a n d  C u l t u r e  Un i vers i t
y  Be
, i

i ng  1 0 0 0 8 3 ?  C hi n a )

A b s t r ac t : T h i spap e rt ra c est h eo r i g i no ft h em o de rns t andar dsi m p l i fi e d  c h a r a c t e r s  p a rt l y  d e r i v e d

fr o m  t h e  c ur s i v e  s c r p t i .  I t  p ro v i d e s  c o n c r e t e  e xa m p l e s  a n d  p r o c e s s  d e s c r p t o n  f o r  t h e  s m p l i i i i fi e d

m e t ho d s  o f  c u r s i v e  s c r p t  w h chi sj u s t  a  g e n e r a l  d e s c r i p t i o n  n  t h e  p a s t  t o  c l a r i f y  t h e  v a g u e  un d e r


i i i
, ,

s t a n d i ng  o f  c u r s i v e  s c r i p t  i n  a c a d e m i a  a nd  t h e  p u b l c  A  c o n s i d e ra b l e  p a r t  o f  s i m p l i f i e d  ch a r a c t e r s  i n
i . 

c ursi v es c ri
p to f H an d yna s t yhaveb ee n shap e do rclo s eto shap e d s o m e o f t hem w er eb as ed o nt he

 ,

c ur s ives cri p to fW e i an d  J i n  d yn a s t i e s  I n  S o ng  d yna s t y  t h e r e  ar e  l ar g e  n u m b e r  o f  t h e  g l yp h s  a r e  o u r




m o d e r n  r e c o g ni z e  a s  t h e  f o l k  c h a r a c t e r s , t h e s e  c ha r a c t e r s  a r e  a c t u a l l y  a ff e c t e d  b y  t h e  c u r s ve  fo r m i 

B as edo n th eana l
y s i s  o f  a  l a r g e  n u m b e r  o f  e xa m p l e s  t h i s  p ap e r  r e o r g a ni z e s  t h e  m e t h o d s  o f  c u r s v e
, 
 i

s c r i p t  t u r n  i nt o  r e g u l ar  s c r i p t ,  a n d  a n a l y z e s  t h e  l a w  an d  l o s s e s 

K ey 
wor d s  c u r s i v e  s c r

i p t  t u r n n to r egu l ar  s c r i p t s i m p l i

i fi e d  c ha r ac t er s  aw  o s s e s





1 6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