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5

論仁、論孝、論君子

姓名:孔丘(公元前 551 - 前 479 年)


字:仲尼
謚號:先聖、大成至聖先師
籍貫: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

《論語》簡介:
‧ 約 於春秋末年至戰國初年,由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
編纂成書。
‧ 是 一部語錄體書籍,共二十篇,記載孔子及其門下弟
子的言語行事,內容涉及政治、哲學、文學及教育等
方面的思想。
‧ 與《孟子》、《中庸》、《大學》合稱「四書」,是
儒家經典。

生平事蹟:

3歲
父親叔梁紇去 68 歲
世,由母親顏 自 衛 返 魯, 修
氏撫養。 51 歲
回到魯國任司 《詩》、《書》、
論語

空、大司寇。 《禮》、《易》
30 歲 等古籍。
廣收門生,開創
私人講學之風。 56 歲 73 歲
35 歲 不滿季桓子沉 病 逝, 因 其 有
魯昭公失勢後到 迷齊國女樂而 教 無 類, 門 下
齊國生活,曾與 不聽政,離開 弟 子 三 千, 獲
齊景公論政。 魯國,周遊列 後人尊稱為
國。 「萬世師表」。
課前準備

題解
本文節錄自《論語》,「論仁、論孝、論君子」標題是節錄者所加。
《論語》為儒家的經典。

文體
《論語》屬語錄體,篇幅短小,各章內容獨立,共二十篇,一般以
第一章開頭的兩個字或三個字為篇名,如全書首篇〈學而〉的第一
章第一句便為「學而時習之」。

課前導讀
要了解儒家思想,就必先了解孔子思想的核心─「仁」。「仁」
是孔子儒家學說的中心思想,亦為儒家倫理道德的總綱,人格修養
的最高標準,一切善德的總和。孝則為仁之本,章節表明了孝之本
質及為人子女應盡的孝道。「君子」就是「仁者」,是儒家理想的人
格,「仁」是君子應有的責任和道德操守。

8
論仁、論孝、論君子
課文語譯

原文 語譯

【論仁】 【論仁】
1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 1 先生說:「不仁的人,不能久處在
困苦情況下,不能久處於逸樂環境
約 [1],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
中。仁愛的人能安於仁道,智慧的

課文語譯
仁,知者利仁。」 人以仁為利(去追求,而懂得擇善
(《里仁》第四) 而行)。」

2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 2 先生說:「富與貴,是人人所想要的;

不以其道 [2] 得之,不處 [3] 也。 若不以正當的方法得到它,不能接


受。貧與賤,是人人所厭惡的;若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
不行正當的途徑從而造成它,不能
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 擺脫。君子若違背了仁,又哪得名
[4]
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 為君子呀?君子即使在一頓飯的時
間內也不可違背仁,匆促急遽的時
違仁,造躁次 [5] 必於是,顛沛 [6]
候是這樣,顛仆困頓的時候(同樣)
必於是。」 是這樣。」
(《里仁》第四)

3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 3 顏淵問仁(如何去求)。先生說:「約
束自己來踐行禮就是仁了。(只要)
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
一天能約束自己來踐行禮,天下便
仁 焉。 為 仁 由 己, 而 由 人 乎 都歸到仁了。實行仁(完全)靠自
哉?」 己,哪能靠外人呀?」

1 約 窮困。
2 道 正當的途徑、方法。
3 不處 不居,不受。
4 終食之間 一頓飯的時間。
5 造次 造(粵音躁 zao4)次,匆忙的時候。
6 顛沛 指生活艱難窮困。

9
原文 語譯
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 顏淵說:「請問它的細節。」先生說:
「凡不符合禮制的便不看,凡不符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
合禮制的便不聽,凡不符合禮制的
勿言,非禮勿動。」 便不說,凡不符合禮制的便不做。」
[7]
顏淵曰:「回雖不敏 ,請事 顏淵說:「我資質雖鈍,(也要)
斯語矣。」 照先生這番話切實努力了。」

(《顏淵》第十二)

4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 4 先生說:「有節操而仁愛的人,不
會為求生命安全而妨害仁道,寧願
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丟了生命來完成仁道。」
(《衛靈公》第十五)

7 不敏 不聰敏。請:表示謙恭。

10
論仁、論孝、論君子
原文 語譯

【論孝】 【論孝】
5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 5 孟懿子問(怎樣做是)孝道。先生
說:「不要違逆了。」
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
(一日)樊遲為先生趕車,先生告

課文語譯
孝於我,我對曰,無違。」 訴他說:「孟孫問我孝道,我答他,
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 不要違逆了。」

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 樊遲說:「(這是)甚麼意思呀?」
先生說:「(父母)在生時當以禮
以禮。」
制事奉;死了以禮制埋葬,以禮制
(《為政》第二) 祭祀。」

6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 6 子游問(怎樣做是)孝道。先生說:
「現在講孝道的人,(只)說能養
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
父母便算了。就是犬馬,一樣會有
養;不敬,何以別乎!」 人養著;沒有(對父母的)敬心,
(《為政》第二) 拿甚麼區別呀!」

7
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 7 先生說:「(子女)事奉父母,(如
果父母有過)多次委婉勸告,把自
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己意見表達了,(但如果父母)不
(《里仁》第四)
聽從,還當(照常)恭敬不要違逆,
(且看機會再勸)雖這樣操心憂勞,
也從不怨恨。」

8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 8 先生說:「父母的年歲,不可以不
知道呀!(叫你一想到)一方面歡
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喜,一方面(又)憂懼。」
(《里仁》第四)

11
原文 語譯

【論君子】 【論君子】
9
子曰:「君子不重 [8] 則不威; 9 先生說:「君子不莊重便不威嚴;
學習的東西就不穩固。(行事)當
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
以忠誠信實為主。沒有朋友是不如
己者。過則勿憚但 [9] 改。」 自己的。有了過失就不怕去改正。」
(《學而》第一)

10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 10 先生說:「君子的心胸氣度常寬廣
開 朗, 小 人 的 心 胸 氣 度 常 狹 窄 悲
戚戚 [10]。」
愁。」
(《述而》第七)

11
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 11 司馬牛問(怎樣才算是)君子。先
生說:「君子不憂愁不恐懼。」
不憂不懼。」
(司馬牛)說:「不憂愁不恐懼,
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 這樣(就)稱他君子了嗎?」先生
矣乎?」子曰:「內省不疚, 說:「內心自省不覺有愧疚,有甚
夫何憂何懼?」 麼好憂愁恐懼的呀?」

(《顏淵》第十二)

8 重 莊重敦厚。
9 憚 憚(粵音但 daan6),害怕。
10 戚戚 憂慮的樣子。

12
論仁、論孝、論君子
原文 語譯
12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 12 先生說:「君子成全別人美好的事
情,不幫助別人做惡劣的事情。小
人之惡。小人反是。」
人和這個相反。」
(《顏淵》第十二)

課文語譯
13
子 曰:「 君 子 恥 其 言 而 過 其 13 先生說:「君子羞恥於他的言論超
過了他的行動。」
行。」
(《憲問》第十四)

14
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 14 先生說:「君子拿正義來做(行事
的)根本,藉禮制來實行它,用謙
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
遜(的言詞)來表達它,靠誠信來
君子哉!」 完成它。(這樣才真是)君子呀!」
(《衛靈公》第十五)

15 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 15 先生說:「君子只愁(自己)無能啊,

人之不己知也。」 不愁別人不知道自己。」

(《衛靈公》第十五)

16
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 16
先生說:「君子(一切)求之於自己,
小人(一切)求之於別人。」
諸人。」
(《衛靈公》第十五)

13
內容整理

部分 段落 大意
只有仁者能安貧樂道,具備能力審察是非;君
子追求仁德所用的方法是絕對不會離開仁道;
一 第1至4節
達到仁德的總綱是「克己復禮」,而實踐仁道
的方法是一切遵從禮而行事。

實踐孝道不單在父母生前以禮事奉,當父母百
年之後,也應當以禮事奉;孝道不單是物質上
二 第5至8節
的供給,更是精神上的尊重;父母若有過失,
亦應委婉勸諫。

君子為人要莊重,待人要忠信,善於擇友,勇
於改過;嚴於律己,先行而後言,不言過其行,
三 第 9 至 16 節
行事以義理為主導,並重禮謙遜,恪守誠信;
重視自己是否具有才能而不看重虛名。

甲、論仁
仁者與不仁者的分別:
仁者 不仁者 原文
仁者能安於任何環境而 不仁者不能忍受窮困, 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
不違背仁德。 也因驕奢而不能長久 可以長處樂。
處於安樂的環境中。

仁者能堅守仁道,不要 不仁者為要獲得富貴,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


以不正當手段求取富 或者擺脫窮困而不擇 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
貴;要以正當手段去擺 手段。 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
脫窮困。 道得之,不去也。

仁者寧犧牲生命,也不 不仁者為求生而不顧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


會為求生而違背仁德。 仁德。 有殺身以成仁。

14
論仁、論孝、論君子
乙、論孝
如何實行孝道:
實行孝道方法 原文
不違背對待父母的禮制,不論父母在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
生時,還是百年之後,均要以禮相待。 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

內容整理
我對曰,無違。」
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
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奉養父母要有敬意,不能單從物質上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
滿足父母需要。 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
何以別乎!」

盡可能不違背父母意願,但在父母有 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
過時,也需要看準時機規勸,否則便 敬不違,勞而不怨。」
是愚孝。

時刻惦念父母,關心父母的一切。一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
方面為父母仍健在而欣喜,另一方面 則以喜,一則以懼。」
則為父母日漸衰老而憂傷。

15
丙、論君子
一、君子的作風:
作風 原文
儀表 莊重而有威嚴。 ‧ 君子不重則不威。

問心無愧,不會憂愁,不會 ‧ 內省不疚。
心境
畏懼。 ‧ 不憂不懼。

言談 說話謙遜。 ‧ 孫以出之。

注 重 忠 誠 和 信 義, 態 度 誠 ‧ 主忠信。
懇,行事有禮。 ‧ 信以成之。
處事 ‧ 禮以行之。

幫助別人做好事,不慫恿別 ‧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人做壞事。

沒有朋友不如自己,以提升 ‧ 無友不如己者。
交友
自己的德行。

討厭言過其實,著重實踐, ‧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不作空談。

擔心自己才能及學問不足, ‧ 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自律 不擔心別人不賞識自己。

對自己要求嚴格。 ‧ 君子求諸己。

勇於改過。 ‧ 過則勿憚改。

16
論仁、論孝、論君子
二、君子與小人的分別:
君子 原文 小人 原文
胸 襟 廣 闊, 目 ‧ 坦蕩蕩。 心 胸 狹 窄, 目 ‧ 長戚戚。
光遠大。 光短淺。
立心
自 發 向 上, 對 ‧ 求諸己。 只懂向別人提 ‧ 求諸人。

內容整理
自己要求嚴格。 出苛刻的要求。

鼓 勵、 協 助 人 ‧成
 人之美,不 慫 恿、 引 誘 人 ‧成
 人之惡,不
家 做 好 事, 不 成人之惡。 家 做 壞 事, 不 成人之美。
行事
鼓勵別人做壞 會協助別人做
事。 好事。

寫作手法:

寫作手法 解說
言簡意賅,寓意深刻。 《論語》為語錄體,通過對話形式及精簡文句,把
深奧的人生哲理說得頭頭是道,明白如話,實為研
修及了解中國文化的必備著作。

文辭古樸,高雅大方。 《論語》為先秦時代作品,它的文辭非常古典質樸,
語句簡潔,用字淺白。 但又不艱澀難懂,語句簡短雋永,用字淺白。文中
亦常以深入淺出的方法,把不同的哲理生動地表現
出來,讀後餘韻無限。

對比映襯,突出形象。 《論語》常用對比映襯說理。對比的好處在於簡單
而清晰的表現兩種事物的本質,從而強化自己一方
的論點,文中最為經典的對比莫過於通過君子與小
人的不同對照,說明成為君子的重要性。

17
修辭手法:

修辭手法 例句

‧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對比
‧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 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排比 ‧ 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
子哉!」

主旨
「論仁」一篇,從個人的道德修養和待人接
物方面,說明「仁」的內容和表現。「論孝」
一篇,說明孝的本質,以及為人子者應有的
孝道。「論君子」一篇,從為學修身、言行
處世方面,說明「君子」的本質和應有的行
為態度,並比較「君子」與「小人」的分別。

18
論仁、論孝、論君子
段落提問
一、 仁者的心境及待人處事上有甚麼特質?
‧心境:安貧樂道,具備能力審察是非。
‧ 待人處事:絕不離仁道,無論何時也緊守品格情操。

內容整理
二、 試 用自己的文句解說「安仁」、「利仁」、「害仁」、「成仁」
的含義。又其中所提及的是哪些人?
‧ 安仁:當自己實行仁德時便覺心安理得。
‧利仁:明白實行仁德對提升自己的品格修養有莫大益處,因此甚麼情況下
都會行仁道。

‧ 害仁:為求保存生命,所作所為違反仁德原則。
‧ 成仁:寧願犧牲生命,也要實踐仁德精神。
‧提
 及的人:有仁德的人 / 仁者;有智慧的人 / 知者;有志氣、有仁德的
人 / 志士仁人。

三、 如何才能行「孝」?

 在父母生前以禮事奉,當父母百年之後,也應當以禮事奉。

‧ 孝道不單是物質上的供給,更是精神上的尊重。

四、 君子做事有甚麼原則?
‧  子為人莊重,待人忠信,善於擇友,勇於改過,嚴於律己和重義,胸襟
 君
廣闊。

‧ 成人之美,不言過其行。
‧行
 事以義理為主導,重禮謙遜,恪守誠信。

五、 君子最擔憂的是甚麼?
‧ 君子最擔憂的是自己是否具有真才實學。

19
試題舉隅

一、 試解釋以下文句中的粗體字,並把答案寫在橫線上。(8 分)
★★★☆☆
1. 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 答 孫:謙遜
2.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惡:厭惡 / 討厭

3. 事父母幾諫 幾:細微、隱微

4.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惡:怎麼

5. 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 約:貧困、窮困

6. 樊遲御 御:駕車

7. 君子不重則不威 重:莊重敦厚

8. 君子義以為質 質:本質

二、 孔子為甚麼主張「為仁由己」?(1 分)★★☆☆☆
答 因為「克己復禮」是一種靠個人的努力才能達至的修養境界,所以主張「為
仁由己」。(1 分)

三、 為 甚 麼 不 仁 者「 不 可 以 久 處 約, 不 可 以 長 處 樂 」?(3 分 )
★★★☆☆
答 因為「不仁者」欠缺自制能力(1 分),長期處於窮困會鋌而走險,長期處
於安樂則會驕奢淫逸。(1 分)這都是因為他們不以「仁德」為做人的最高
準則。(1 分)

四、 孔子認為仁者如何面對富貴和貧賤?(2 分)★★★☆☆
答 孔子認為每人都喜歡富貴,但如不用正當手法來獲得,仁者是不會接受的(1
分);而貧賤每人都厭惡,要以正當的手法才能擺脫它,否則仁者寧可安於
貧賤。(1 分)

五、 孔子認為要怎樣做才算是一名君子?(3 分)★★★☆☆
答 孔子認為要成為君子,就要做到時刻不離仁德。(1 分)即使在吃一頓飯的
時間,或在倉卒匆忙、流離失所之時,也必須堅守仁德。(2 分)
20
論仁、論孝、論君子
六、 「仁」的總綱是甚麼?它又如何實踐?(4 分)★★★★☆
答 仁的總綱是「克己復禮」。(1 分)即做到克制私欲,使言行符合禮。(1 分)
具體方法是「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即一切行為舉
止均合乎禮。(2 分)

試題舉隅
七、 仁 者為何能「安仁」?知者為何能「利仁」?(2 分)他們有甚
麼不同?(2 分)★★★★★
答 仁者能「安仁」是因為他以實踐仁德為生命中的目標,因此無論甚麼情況都
能行仁道。(1 分)具智慧的人知道實行仁德對提升自己的品格修養有莫大
益處,因此甚麼情況下都會行仁道。(1 分)「仁者」和「知者」都能行仁,
但出發點略有不同。前者認為行仁是生命中必須做的事,為生活中的最高境
界;後者則是另有目的,未算是最高的精神修為境界。(2 分)

八、 在〈論孝〉中,哪兒運用了比喻來說理?(1 分)★★☆☆☆
答 在「子游問孝」一節中運用了養犬馬來比喻供養父母。(1 分)

九、 孔子認為對待父母的過失應該:(2 分)★★★☆☆
A 裝聾作啞
B 冷言相待
C 據理力爭
D 理性相勸
答 D

十、 孔子認為侍奉父母要合乎禮節,以禮侍奉父母可以分為哪兩個階
段?(2 分)實際上又應如何做?(2 分)★★★☆☆
答 第一階段是父母仍健在。(1 分)第二階段是父母去世後。(1 分)實踐上,
父母仍健在時,子女應當按照禮節侍奉他們;(1 分)父母去世後,也應當
按禮節安葬他們,祭祀他們。(1 分)

21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