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登派四本尊法門導修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8

噶登派四本尊法門導修

前言

從今晚開始一連數晚,衲將會講解噶登派四本尊法門的簡略修持方法。
衲是格律派(Gelugpa)的僧人。格律派又稱“新噶登派”,這是指我派繼
承了舊噶登派之宗風的意思。舊的噶當派( Kadampa)乃由印度阿底峽大師
(Atisha)所創立。
阿底峽祖師(982-1054)

阿底峽祖師生於印度東部現今稱為“孟加拉”(Bengali)的一個國度,其
父為善勝王(梵名 Kalyanashri),其母為吉祥光後(梵名 Prabhavati Shrimati)。
祖師的俗家名是月藏(梵名 Chandragarbha)。阿底峽祖師生為太子。在其出生前
後,有許多神奇稀有的吉祥徵兆。在祖師年甫歲半時,已顯強烈的悲心。後來,
祖師捨棄繼承王位的太子名位,出家而依菩提賢祖師(梵名 Bodhibhadra)、大
智鵑祖師(梵名 Vidyakokila)、小智鵑祖師(梵名 Avadhutipa)、戒護祖師(梵名
Shilarakshita)等許多大法師學習顯密教法,後來更為求最高之菩提心法而不顧
兇險,遠渡重洋去到印尼(現今稱為“蘇門答臘”(Sumatra))的地方,依金
洲大師學法。祖師一生中,曾先後依止一百五十七位大師參學,盡得廣行、深觀
一切教法。在戒、定、慧三學上,祖師亦是人天模範,證得了共與不共諸種成就。
在印度,祖師曾三次辯倒向佛法挑戰的外道論師,令他們皈依三寶,維護了正
法之地位。後來,祖師再次不顧兇險,遠赴西藏,把一度衰落了之正法在藏地重
新弘揚了起來,是為藏傳佛教之中興期。

西藏拉薩度母寺-阿底峽祖師說法及住持地

由祖師在西藏所創立之噶登派,曾培養出極多的大修行者,包括仲頓巴
(Dromtonpa)、切喀華(Chekawa)、博朵華(Potowa)等大師。這些大師,一一
成為了後世行者之典範。這些噶登派的祖師輩,長期住在山中的簡陋茅房內清修
所擁有的除三衣一缽外,就只有經書、法本了,別無太多身外之物。這就是噶登
派的宗風。
噶登派的歷代祖師,都十分依靠這幾晚所將教授的四位本尊——釋迦牟尼、
觀音、度母及不動明王。這裏所說之“依靠”,非指祖師們天天持許多這四位本
尊的咒語,而是指他們一心依止此四位本尊,並認為有這四位本尊便足夠了,
並不多修許多許多的其他本尊法門。
釋迦牟尼(梵名 Sakyamuni)是我們世界中佛法的開示者。所有佛法,皆源
出於他在二千多年前的開示。所以,我們要常念他的大恩德。
觀音大士(梵名 Avalokiteshvara,藏名 Chenrezig)是三世十方一切佛陀之悲
心總匯化現,其化相無數,例如四臂觀音、千手千眼觀音、十一面八臂觀音、獅
吼觀音、啟目觀音、救八難觀音等,此外還有綠度母、白度母等二十一度母及白
財尊等,其忿怒相有各種馬頭明王化相等,其忿怒護法化相又有各種化相之瑪
哈嘎拉護法等(注:有關觀音之各化相之修持,見於法師著作《本尊海會Ⅴ》;
有關財尊法門,見於法師著作《本尊海會Ⅰ》;有關各度母法門,除本冊外,亦
見於法師著作《本尊海會Ⅲ》;有關馬頭明王及瑪哈嘎拉護法之修持,見於法師
著作《本尊海會Ⅱ》)。噶登派的祖師,多依止四臂相之觀音大士。這裏所說的“
依止”,並非說祖師們希求生於普陀淨土或想向觀音求福等,而是由於觀音乃
諸佛之悲心,修他的法門是為了易於順利生出悲心及菩提心等。噶登派之祖師,
十分重視菩提心之修持,所以他們尤其倚重觀音大士。
度母(梵名 Tara,藏名 Drolma)的名字,是“救度者”之意。顧名思義,他
是救度危難中眾生的本尊。前面剛說過觀音是三世諸佛之悲心總持,而觀音出於
對眾生之悲心,有無量的化相,度母正是其中一個。在佛經中,有兩則互不矛盾
的度母典故,其一講述度母作為觀音之化相的原始緣由,另一則講述度母之本
生修持過程。在無量劫前,觀音已不斷在救度眾生。在不懈地度生許多遍後,有
一次他從普陀淨土中觀察,發現受苦的眾生之數目未見減少。出於悲心,觀音流
下了眼淚,其悲淚流著、流著,形成了一個淚海,從這悲淚海洋中長出了一朵蓮
花,蓮花打開後,度母便已坐在蓮花內,並向觀音發誓:“大士不必灰心!救
度之苦的大任,就由我來協助您吧!”故此,凡有觀音的地方,必有度母;凡
有度母之地,必有觀音同在。在《廿一度母贊》中,第一偈說:“觀世音之淚海
洋中,蓮華化生三界怙主”,正是指剛才衲說之度母的化生因緣。另一則典故,
是有關度母之本生的。在無量劫前,度母仍是凡夫,當時她名叫“般若月”。在
當時,有過去佛住世,般若月出於敬信心,經常以上好供品供養佛陀與僧眾。有
一次,僧眾贊說:“你供養功德甚大,以後必生為男身!”般若月聽了卻說:
“諸佛以男相化現居多,我當以女身發心、以女身修行、以女身成佛,再以女相
度眾生!”經許多劫修持後,般若月最終以女身成就了佛境,並繼續以種種女
性身相救度眾生。
觀音乃三世十方諸佛之悲心所化,度母是觀音之悲淚所化,但如果從了義
來說,度母更又是諸佛之利益眾生的事業之總匯化相。其身相綠色,是事業部不
空成就佛之身色。
在阿底峽祖師住世時,一生不斷依止度母,更得到他的加持。阿底峽在修菩
提心時、在決定前往西藏時及在遇上他的上首弟子仲頓巴時,都是有度母在他背
後為他巧作安排的。歷代噶登派祖師,都喜歡住在山中清修。在當年,是沒有電
話等通訊設備的,也沒法登廣告招收徒眾。可是,度母卻會為他們攝受具緣的弟
子前來求法,令正法得以弘揚流傳。譬如說,有某一具緣之出家人住在西藏東部
但他在一聽到某住在西藏中部的噶登派大師之名諱時,便突然心生敬信,毅然
地馬上回家收拾行裝上路拜師,這即是度母之加持所致。噶登派的修行人,都住
在山上一心修持,從不為食物供給而擔憂,而度母卻會為他們安排日常供給品,
永不令他們貧乏捱餓。
總之,只要一心依止度母,他便會行諸佛之事業,令我們無苦、無病,求子
得子,求壽得壽,亦令慈心及悲心自然生起;在行者臨死時,度母會引領行者
往生普陀及極樂淨土,令其不墮三惡道苦中。所以,修持度母法門,便可得到世
間及出世間之所有利益。
不動明王是一位忿怒護法,但他並不同於其他護法,而同時是一位本尊。在
大威德壇城中,有幾位眷屬,不動明王正是其中一尊。不動明王是黃色、白色、
藍色等多種化相。他們雖現為忿怒形相,但這並非世俗之嗔恨心,而是源自悲心
的忿怒化相。噶登派所主修的,是藍色不動明王。修持此本尊,可得到一切共與
不共的悉地成就。共通的悉地是指世間神通等;不共之悉地成就是指成就佛境。
歷代噶登派的大師,都是依止這四本尊的。行者修持上述這四位本尊,便十
分足夠了,別無需要再求別的本尊法門。
觀音及度母等,在四部密續中皆有此相,但噶登派的四本尊傳承,全都是
事密部的。這幾晚將依據而教授的儀軌,是出自印度的儀軌,而且極為短略易修
特別適合在座的居士眾。這四個儀軌,是共通普遍的儀軌,不必一定要受過隨許
灌頂或口傳才能修。大家學過修持方法後,便可修誦這四儀軌,只要改良自化本
尊之觀想為面前或頂上現出本尊即可。在以後,如果大家真的發心終生認真地依
止這四本尊,則最宜進而依止明師接受口傳及隨許灌頂等,這樣會令修持最有
加持力量。

前行開示

現在開始講授噶登派四本尊之本師釋迦牟尼佛的修持方法,我們今天所教的儀
軌,是源自印度的短儀軌。噶登派四本尊之傳承,還有較長的儀軌,但這短儀軌
可能比較適合在座的各位初學居士。
任何完整的一座修持,必須有前行、正行及結行三部分。前行屬於準備工作
正行是所修持之主體內容;結行則包括回向發願等等。
現在,衲先簡略地講述前行的修持(注:較詳細之前行開示,見於法師著
作【心生歡喜】
、【生死自在】
、【甘露法洋】及【本尊海會】系列)。這裏所教之前行,
適用於任何法門,並非只適用於釋迦佛之修持。

前行開示——
未有佛壇者,應在家中較好的房間或一清靜及乾淨的角落,佈設好佛壇,以積
聚功德。在此地點,我們必須首先好好打掃地方,然後才安奉佛之身、語、意所
依物。佛的身,我們以佛像來作為代表物。作為佛教徒,我們應供本師釋迦牟尼
如來。如果決定發心專修噶登派四本尊,則應加供觀音、度母及不動明王。如果
只兼修此四尊而專修另一本尊,則應供奉本尊之像,而四尊除本師釋迦外,其
他身像可供可不供。此外,我們亦宜供一尊祖師像。依我們格律派而言,此乃指
宗喀巴祖師身像。這些佛像,必須是依照傳統身相比例製造及如法裝藏的,但我
們亦可用較好的圖片代表。佛的語,我們以一部任何語文版本之《菩提道次第廣
論》或《大品般若經》或其他任何佛經代表,置佛壇之左面,亦即佛的右手邊。在
面對佛壇時的右面,亦即佛的左邊,應供一合乎比例且已如法裝藏的佛塔,以
表佛的意。這個佛壇是我們藉以積聚功德的物件。在每一次修行前,不論其有否
染塵,我們都應打掃一下,以表示尊重及淨心。在打掃時,我們應以一束孔雀翔
等羽毛輕輕拂拭佛像,而不以手直接觸摸。
在佛壇上,我們應放上清淨的供品。由於噶登派四本尊屬事密部,我們尤需
謹慎注重供品之清淨。供品不拘多少,但必須是素品。我們亦可供水、花、明燈及
香等。在密法中,對香供有嚴格要求,事密部有其專用的燃香配方。如果我們沒
法購得事密部的燃香,便用純檀香或純沉香木或粉點燃作供,不要亂用別的化
學香枝。
在每次上供時,如果我們誦念供養雲陀羅尼,將能淨化所供之物,並將供
養之功德增大。此外,由於所置佛壇地點附近或許有時會有人抽煙、飲酒或有蔥
蒜及肉之氣味,此陀羅尼亦有助於淨化此方面之過失。供養雲陀羅尼是:
唵 南摩 爸加華爹 兵渣 沙華 趴瑪 打辣他化加他呀 阿啦哈爹 三日三僕達也
他地呀他 唵 兵渣 兵渣 瑪哈兵渣 瑪哈鐵打兵渣 瑪哈必打兵渣 瑪哈僕地切他兵
渣 瑪哈布迭 萬多巴三 打瑪辣 兵渣 沙華 卡瑪阿華核辣 必疏 打辣兵渣 疏哈
om namo bhagavate bendzay sarwa parwa dana tathagataya arhate
samyaksambuddhaya tadyata om bendzay bendzay maha bendzay maha tayda bendzay
maha bidya bendzay maha bodhicitta bendzay maha bodhi mendo pasam kramana bendzay
sarwa karma awarana bisho dana bendzay soha
這個咒不算很長,如果我們能用心把它背誦了,將會很有利益。不論我們在
家中或去佛寺,每當作任何供養前,我們都可先誦此陀羅尼三次,這樣便能得
很大的利益。
由於修誦咒語時,將要用到念珠,衲在此亦略講一下念珠的要求。修持噶登
派四本尊,並無對念珠有不共的要求,但一般來說,修觀音者最好的念珠是透
明的天然石英水晶或硨磲。如果沒有這種念珠,我們用菩提子或其他質料的念珠
亦可以。念珠有許多重意義,這些多重意義在不同的經論中都有述及。以共通意
義來解說,母珠代表佛寶,貫穿連串的珠線代表法寶,小珠則代表僧寶,所以
一串念珠便已具足了三寶。在誦咒計數時,到了念完一圈時,我們不要越過母珠
而應在念至母珠時,把整串珠反撥過來,把剛才剛撥的最後一顆小珠當新一圈
的第一顆珠,這樣來誦數下一圈的咒數。這是傳統所教,而並非說不小心越過了
母珠就會有什麼不吉祥,所以我們亦不必過分擔心。事實上,如要把所有傳統的
嚴格要求都好好遵守的話,也一點不容易。譬如說,在誦咒計數的一個圈當中,
我們咳了一聲,或睡著了一刹那,這未完成的圈數便不計數,又要撥回第一顆
小珠開始重新計算念誦;如果在一個圈的中間打了個噴嚏,又要回頭從第一顆
珠開始;如果在一個圈念誦途中,應答了別人一回話,又要回到第一顆珠了;
如果在念誦一個圈當中,不小心把念珠掉在地上了,又要回到第一顆珠上了…
所以由此可知,修法也並不是容易的事。如要依最嚴謹的要求來做的話,我們念
上一整天也不一定能完成一圈最圓滿的百遍佛號誦念呢!初學的人,努力做好
就可以了,暫時只好不太介懷這些最嚴格的要求。
修持用的座墊,以適合久坐而不累的為佳。一般而言,以後高前低的座墊較
為舒服,但這亦視乎個人的情況而定。座墊安置的方向,可以面對佛壇或側向,
但不宜背對佛壇,而且若能面對東方而修就最好不過了,若不方便則上座時心
中想著正在面東亦可。有關面向東方之要求,是共通的要求。在某些法門中,有
其不共的要求。在修息災、增益等四事業時,又各有其不同的面向要求。這些細
節,我們暫時不必太過分講究。
在打掃完佛壇,恭敬地瞻仰一下佛像後,我們頂禮佛壇三次或更多次,然
後便上座。在坐姿方面,若無腰病或腿上的毛病,我們應以跏趺七支坐姿而坐。
歷代以來,修行人都是以此坐姿修持的,這些我們可以在印度的古佛教壁畫中
見證到。但如果有身體上的毛病而真的無法跏趺盤坐,坐椅上而修亦無過失。
在坐好後,我們要先生起一念,想著自己身處淨土之中而修持。這樣地想,
便積下緣起善因,令自己將來得生淨土之中。
然後,我們檢查自己的修行動機,必須培養為著眾生利益而欲成佛之菩提
心,以此心態作為修持之動機。
接著下來,我們開始修誦儀軌。在這個短略儀軌中,只有注明小字要求修皈
依及七支修持,而並未明列要誦念的文句,所以我們可以自己選擇自己慣誦的
版本。事實上,不論儀軌有否列明,我們在修任何佛教法門前,都必須先修皈依
等。
修皈依,分為觀皈依境而誦修或不觀皈依境而誦修兩種,皆為如法的修持
方法。觀皈依境者,需首先觀出三寶在面前,然後至心念誦皈依文句;不觀皈依
境者,則不具體觀形相,只心想三寶在前,至心依止。今天的聽眾大多是初學的
人,對那些眾多的本尊、佛陀、菩薩等之形相不熟悉,甚至連他們的名字也沒聽
過,要明觀他們全部在前,恐怕是不容易做好的。故此,我們只在心中想著三寶
在前,而不作具形相的觀想,把心思用於培養至心的依止上,這樣會更容易。
儀軌既然沒列出本法之不共皈依文句,我們挑平常通用的版本即可。
長的版本是:
我與等虛空際眾生一切有情 自今為始乃至成就菩提藏要間皈依吉祥上師祖
師聖眾 皈依圓滿正覺薄伽梵眾 皈依正法眾 皈依聖僧伽眾
短的版本是:
皈依上師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
短的版本,我們可誦三皈依或四皈依。如果誦三皈依,就免去首句即可。
此外,我們亦可選擇誦大乘的皈依及發心偈:
行者皈依直至成正覺 佛陀正法以及聖僧眾
因作佈施等諸修持故 願證佛境利普有情生
以上皈依及發心偈,前二句是皈依,後二句是發菩提心。
以上各種版本的皈依句,我們可以自由選擇任何一種。念誦時,我們誦其藏
文原句或漢文譯本均可。念誦的次數方面,一般的最低要求是三次,但我們應誦
至多少生出依止的覺受,方再繼續讀誦儀軌下面的部分。
如果我們有時間,最好再加誦四無量心,嘗試在心中生起慈心、悲心、喜心
及平等心。
四無量心的簡略版本是:
願一切有情眾生能具足福樂與其因
願一切有情眾生能由苦及其因中解脫
願一切有情眾生與無憂樂境無所分離
願一切有情眾生住於平等心中無有愛嗔偏執
儀軌中接下來的小字,注明要修七支修持。這七支修持,出自【普賢行願
品】,它們分別是禮拜、供養、懺罪、隨喜、請法、請長住及回向。這七支修持,每
一支單獨已是十分廣大的修持。在佛教中,有許多共與不共版本、長與短的版本
之七支修持文。由於今天所教的儀軌中並沒列明念誦文句,我們就誦簡單的四句
共通版本即可。
四句版本的七支修持文是:
以我所積至微善事業 禮拜供養懺坦及隨喜
請轉法論長住回向等 回向普功德為證菩提
在誦時,由於壇上早已有了供品,我們在心中供養即可,不必離座而另外
再次上供。在上座前,我們亦已頂禮了三遍,故在此段時,我們不必另外再次離
座頂禮,而只需誠心合掌低頭恭敬即可。這也是一種頂禮方式。懺罪時,必須具
足四力,即追悔曾作惡業、依止三寶祈求淨化、修持以作懺淨及誓願不再作惡業
這四力。在隨喜時,我們對佛陀、三寶等之利生事業生出歡喜心。祈請三寶說法
及長住,則有令我們於今生及未來生常遇明師、正法及令自己長壽的緣起。最後
我們把前六支的修持一併回向。
誦完七支修持文後,我們便完成了前行的修持。這些前行修持及衲所作之簡
略講解,適用於任何佛教的法門。

正行開示——
剛才教完了前行,現在開始說正行部分的修持關鍵。
修本尊法,有分為自化本尊或非自化本尊兩種觀法。曾接受該法灌頂者,可
以自化本尊,亦可以觀想本尊在面前或頂上虛空中,視乎儀軌要求。未曾受過該
法之灌頂或隨許者,不宜自化為本尊,但在一些共通普傳法門上,仍然可以修
誦自化本尊的儀軌,只是要在觀想時把自化本尊之內容改良為面前或頂上化現
本尊即可。如果沒有灌頂或隨許,向具格師父求得口傳之傳承亦是很好的。今天
及未來幾晚所教的四個法門,是共通普傳之法門,即使一時未求得灌頂、隨許或
口傳,亦可以修誦儀軌。由於四個儀軌都是自化本尊的,沒受過本法灌頂或隨許
只受過口傳或連口傳也未受過的人,誦時雖仍需誦自化本尊之內容文句,但在
觀想上則應改為頂上或面前化出本尊。由於在座各位大概都全沒受過此四法之隨
許或灌頂,衲這幾晚就只講授面前或頂上化本尊之觀想,而不教授自化本尊之
觀想內容了。
這裏所傳之釋迦如來儀軌,與其他三位本尊之儀軌極為相似,其觀想流程
及模式幾乎一模一樣。在學習時,我們用心學懂一個儀軌,便會一理通百理明,
對另外三個儀軌乃至許多同類儀軌,都會很易學通。
在誦完前行後,我們要誦念空性咒,然後再禪參空性一陣子。
空性咒是:
唵 森巴華 淑打 沙華 達瑪森巴華 淑多杏
om svabhawa shuddha sarva dharma svabhawa shuddho ham

空性是佛法中甚深微妙的教法部分,不可能一朝一夕間便明瞭其真義。有關空
性,一時之間是不可能說清的。可是,為了怕大家對空性生出極為可怕、能引致嚴
重後果的錯誤理解,衲在此亦必須說幾句。所謂“空”,絕對並非說“無”!如果
把空性視為“空無”,是十分輕易理解的,但這是一種十分不妙的誤解。如果說“
一切皆空”即等於“一切都是'沒有'”,那麼,善也是沒有的,惡也是沒有的,業
力因果也是沒有的,這可是一種很可怕的邪見呀!不明空性的人,尚可一邊修善、
一邊慢慢研究空性。但有了上述這種誤解的人,卻可能因為誤以為反正業力因果都
不存在,而心安理得地造作出很多惡業。空性是指萬事萬物本無自性,而是端賴因
緣及安名方得以存在,並非說他們不存在。現在大家可能並不能聽明白衲所說的內
容,但是我們可以慢慢學習。總之,我們千萬勿落入“一切皆無”的誤解中便行了
(注:有關空性的教法,可參考法師著作《甚深微妙》及《甘露法洋》)。在現時,初
學者只能“假裝”入於空性定中了。

在空性部分後,我們便要開始著手觀想本尊。儀軌誦文雖然是描述自化本尊的
內容,但由於大家從未受過噶登四本尊灌頂,衲現在只教面前或頂上化出本尊之觀
想。沒受過隨許灌頂及口傳的人,也可以照衲所教的去觀想及修誦這儀軌。

現在我們看一看儀軌誦文:
住於空性 自心中生起阿字變月座 上有金色吽字放光照全身 自心化本尊

儀軌說:“自心中生起……”及“自化成本尊”,這是自化本尊的相關文句,
我們修時照著誦即可,但卻要把具體觀想改良為面前或頂上化出本尊。

藏文“阿”(Ah)字 藏文“吽”(hum)字

在面前眉目間對開之虛空中,或自己頭頂上橫排四指距離的上方虛空中,有一
個由八頭雪獅子承托的寶座,寶座上面是一朵盛開的蓮花,蓮花的中心是一個平躺
的藏文“阿”(Ah)字,然後它化為月座。這個“阿”字,是白色而平躺著、仰向
天的。有些人總愛問:“為什麼必定要觀藏文的字呢?”其實我們觀梵文的字亦可
梵文與藏文字,其部首組成部分有它們的一些意義,這些技術細節我們沒必要全懂
不懂亦不會影響修持的成效。如果我們要觀漢文“阿”字或其英文的版本,只要我
們有信念,覺得這的確是一樣的,嚴格來說亦並無不可,但衲認為似乎沒太大的必
要,還是依傳統觀藏文或梵文字會較佳。月輪是白中透紅的一個圓東西,就像一個
蒲團地仰躺平放。在月輪上,有一個金黃色的藏文“吽”(hum)字。這個“吽”字,
是釋迦佛的心字。它是站立著的。在一刹那後,“吽”字變成了本師釋迦牟尼的樣子

儀軌接下來的幾句,是形容這剛變化生出之釋迦牟尼的形相。

身金色 右手結伏地印置右膝上 左手結定印 雙腿結金剛跏趺坐 現僧相


圓滿具八十相 身著三衣 發無量光
釋迦牟尼
釋迦牟尼的身是金黃色的。他盤腿坐在月座上。右手放右膝上,作“伏地印”
其中指必需觀為剛觸得到佛陀所坐的月座。佛的左手作“定印”,手上面持著一個
僧缽。釋迦牟尼身穿三衣袈裟,具足了無見頂、眉間白毫等等三十二相及八十種好
這些佛的特徵。對這些一百一十二個佛的特徵不瞭解的行者,心中想著佛陀身相十
分莊嚴美好即可。

這個釋迦牟尼的形相,與我們平常見到的佛像相似,但卻並非一樣。佛身並非
實質的銅、石或血肉凡身,而是由光形成的通明身相。這個佛身並非靜態的,而是
活生生的。在他身上的每一個毛孔內,儼然便是一個佛陀的淨土。由他身上,不斷
化出千千萬萬的化身出外,在不同宇宙進行利益眾生的事業,例如示現出生、出家
說法、降魔等等十二種事業,然後又應因緣回到佛身中。這些千千萬萬的化身,有
些正在化現外出,有些剛完成了利益眾生的任務而歸來融入佛身,所以整個佛身之
觀想,是動態的、忙碌的景況。佛的身、語、意,不同我們凡夫的身、語、意。以說法為
例,佛為了利益眾生,不但可以用他的口來說法,還有能力用他的身或他的意來開
示佛法,這是我們凡夫一輩連想像也想像不出來的。衲舉兩個例子:《大白傘蓋佛
母陀羅尼經》,便是佛陀以他的佛頂所開示的法門內容,而並非用他的口所說的。
大家極為熟悉的《般若心經》(注:有關《心經》之開示,見法師著作《甚深微妙》),
則是佛入定加持驅使觀音大士與舍利弗二者作對答而成之開示。以上這兩部經、這
兩次開示,都是佛陀的開示,但卻並非由佛口所說出來的,這就是佛陀以身及意開
示佛法的其中一些案例。總而言之,我們應觀佛身美妙,而且不斷在以不同形式利
益眾生。如果只把佛觀為像一尊死的、靜態的、冷冰冰的銅像一般,是不太好的。

一般來說,在不作自化本尊觀想時,行者會把本尊觀在面前或頂上等地方。這
兩種選擇,是沒有差異的,我們選其一即可。一般來說,在作供養觀想時,把本尊
觀在面前會比較方便觀想。在作懺罪淨化自己的觀想時,如把本尊觀在自己頂上,
則比較方便觀想。這二觀想之間毫無分別,我們選方便自己的觀想方式即可。如果
把佛觀在頂上,則觀他在距頭頂四指橫排的上方虛空。他的大小,觀為小至一拇指
大至一前臂此二者之間的任何適當大小即可,視乎個人習慣而定。傳統上說,觀得
比較小,反而易於守念不散,大家可以自行比較,多作練習,慢慢找出適合自己的
最好選擇。

現才已觀想出來的本尊形相,是由我們的心所觀想出的,稱為“三昧耶身”或
“誓身”。為著堅固我們的信念及加強“我面前這尊,的確就是真正的佛陀!”這
種概念,也為著大家去除“這是我自己'幻想'出來的形相而已,並非真的佛陀!”
這種動搖的疑慮,儀軌接著下來,有一個召請佛陀“慧身”融入我們所觀的“三昧
耶身”的過程。佛陀其實本來就已經遍佈虛空每一微塵之中,所以並不存在召不召
請、融不融入這些分別。所以,對信念強的大修行人來說,召請與否其實都是一樣的
現在所說之過程,只是為了堅定、強化我們這些凡夫的信念而設的。
我們讀儀軌的有關部分:
自心安住於定中 心間月座上有吽字 發光迎請智尊牟尼諸聖眾
班紮薩馬紮 渣吽班嚎
vajra samadza dza hum bam ho
念誦上段時,我們觀佛陀心中有一金黃色藏文“吽”字立於一平臥的月輪
上,月輪則是在一朵盛開的蓮花中央的。這個字放射無數光束,照至十方佛土,
向諸土佛陀聖眾,祈請他們前來。當我們誦至“班紮薩馬紮”此召請咒時,我們
要結一個召請印。

召請印
然後,儀軌有注解小字寫著要“誠心禮拜作供養”,這是指在此時至心地
合掌向諸佛祈請。
念“渣”時,要作一個手印。這手印,與剛才的召請印一樣。念此字時,是
在請諸佛來前。諸佛心中化出大大小小、千千萬萬的化身,隨著收回之光束,來
到三昧耶身的上方,大的大如山,小的小如一顆芥子。他們每兩尊合為一尊,又
再每兩尊合為一尊……最後,只餘下一尊在三昧耶身的正上方虛空中。
念至“吽”時,我們結另一個手印,觀想這個匯合諸佛之慧身合一的一尊,
正在降下入于自己原先觀出之三昧耶身釋迦牟尼身中。

念“班”時,又有另一個手印,此時觀慧身已入於三昧耶身當中了,但二
者尚未完全合而為一。這情況,就好似照相機出了問題時,沖出來的照片,會有
重疊的人影這般情況。衲再舉另一個例子,這個階段就猶如做奶茶時,在奶已倒
入茶液但尚未攪拌時,奶仍是奶,茶仍是茶,二者雖而合為一杯,但尚未完全
變為無二的一體。

念至“嚎”時,又要作另一個手印,此時觀慧身與三昧耶身已如攪拌後的
奶茶般,再分不出奶與茶,二者已成為無二無別的一體了。
現在,面前的已是真真正正的佛陀了。
以上所教的,是觀出本尊之三昧耶身及召請慧身融入的部分。藏傳佛教的本
尊儀軌,都是有其共通性的。我們學懂了一個儀軌的觀想流程及模式,便會很容
易明白其他同類儀軌了。
我們觀本尊頂輪、喉輪及心輪分別有藏文白“唵”( om)字、紅“阿”
(ah)字及藍“吽”(hum)字。在這裏,衲要向初學者說明幾個小節,以免除
初學者不必要的疑惑。前面說過,本尊心有金黃色“吽”字,但現在卻說他的心
有藍色“吽”字,這似乎有前後的矛盾,其實卻不是這樣的。白、紅、藍三個字
是所有儀軌本尊觀想共通的,只是有些略軌沒作文字列明而已。這三字,代表了
佛陀及本尊之身、語、意。金黃色的“吽”字,則是此本尊之心字,就如觀音的
心中有白色“舍”字或度母心有綠色“譚”字一樣。在觀想本尊具足身、語、意
代表時,我們在意念裏便強調白、紅、藍三個字的觀想。在別的時候,譬如在持
咒時,我們便在心中強調本尊之心字的觀想。此外,“唵阿吽”中的“阿”字,
是有尾音的長“阿”音;前述變月輪的“阿”字,是短“阿”音;二字的藏文
寫法有少許不同。

藏文“唵”(om)字、“阿”(ah)字及“吽”(hum)字

此時,完整的本尊已清楚觀出。初學者初時觀想一定不會太清晰,但這不代
表佛陀沒在面前。要知道,我們觀想能力雖低,但佛陀的加持力卻不低。只要我
們有心祈請,他就會現前加持,不論我們的觀想清楚與否。
欲修習禪定者,可在此時加插禪定之修持,把心念系於這本尊之形相上,
守念不亂。我們這樣守念,一旦分了心,又把心念挪回來而專注於觀想這佛陀上
如此修一分鐘、兩分鐘……隨力而修。一般來說,修定可以靠觀佛、觀呼吸或觀
身覺受等等方法而成就,各種方法都能生出定力。可是,靠觀佛而修定,卻有額
外的利益。觀呼吸而修定,固然有修定的利益與功用。但若觀佛和本尊等而修定
則既有修定之所有利益與功用,而且還額外會有念及佛陀的功德!
以上所說,只是教授如何把禪定及本尊儀軌合修而已。不欲修禪定者,不必
一定要在此時停下來修禪定。此外,在別的本尊儀軌中,欲修禪定者,也是在相
應的環節,亦即本尊已觀出後而持咒部分之前,專注守念而修。在修完欲修的禪
定時間後,便誦儀軌再接著下來的部分。
儀軌中接著下來,有“觀想圍繞種子字順時針方向排列”的注解小字。儀軌
中的小字只是說明文字,並非要念誦的內容。這句的意思是,本尊的心中蓮花和
月輪上,有本尊之咒句,以環形順時針方向排列,圍繞剛才已觀出的心字“吽
”。“吽”字是豎立的,咒句的每個字也是豎立的,而非仰天平躺在月輪上。咒
句的第一個字“唵”,剛好面對月輪中央的“吽”字。咒句是金黃色的。這些咒
字,並不面對外面,而是正面面向中央“吽”字的。此外,咒句的字與字之間,
不應觀為有太大的空隙。如果觀想時覺得因為咒字太少而空隙太大,便可觀有兩
個相同咒句或三條咒句環繞,這樣的話每個咒字間便沒有太大的空隙了。有關順
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排列的問題,常常有人搞不清楚,其實這很易學懂。基本上,
只有母密部咒是逆轉的,其他咒句都是順轉。有關本尊心輪及本尊足踏的輪,除
有些法門要觀日、月二輪外,通式是寂靜尊的都用月輪,忿怒尊一般都用日輪。

唵 牟尼 牟尼 瑪哈牟尼伊 疏哈
om muni muni maha muniye soha
這是釋迦牟尼的咒。常用之釋迦牟尼的咒,共有三種版本,一為以上的這種
另一為“唵牟尼牟尼瑪哈牟尼薩迦牟尼伊疏哈”,第三種更長的則有佛的名號
在前。今天所教儀軌,所載的是最短版本,我們便用這版本即可。“牟尼”是“
聖人”的意思。“瑪哈”是“大”的意思。這咒有三次“牟尼”,呼應菩提道次
第的三士道之成就。
在持咒時,我們可以誦一百次、一千次,總之隨力而誦,並無特定數字要求
或限制。在誦咒時,要同時作一些觀想。這些觀想有許多種版本,各有其功用及
意義,例如懺罪淨化、增長智慧等等。可是,我們在尚未懺淨最障前,提甚麼增
長智慧是沒太大意義的。故此,衲只教授懺淨之觀想,別的觀想方式容後再說。
持咒時,觀想釋迦牟尼的心中“吽”字及咒句,不斷湧出白色甘露,進入
行者自己的身體。咒字及心字是金黃色的,甘露卻是白色的。其實這些甘露,亦
可觀為黃色或紅色等,各有其功能作用,但若為懺淨的目的,則觀甘露為白色。

甘露的湧出而入己身,有兩種觀想方式,一為如水喉般貫入身體的觀法,
另一為猶如毛巾從水中取出時猛力滴水的觀法。我們用第二種觀想即可。
我們把自己的罪業觀為污水等,病疼觀為膿血等,魔障類觀為蛇、蠍及蛤蟆
等毒蟲。白色甘露入身,把上述東西全沖出了身體以外,由下部而出,就似大雨
暴把街道上的垃圾全沖走似的。在念咒時,我們如此觀想不斷,如此持一陣子的
咒。然後,我們再觀甘露入身,同時仍在不斷持咒,但這次卻要想著甘露是佛陀
之加持,從我們的身體下部慢慢充滿自身,令自己得到佛之加持,自己的智慧、
善心、慈心、悲心、菩提心、功德、壽命等全都增長了。上述此兩階段觀想,我們必
須一邊持咒,一邊作觀不斷。
在持完咒後,便完成了正行功夫。

結行開示——
儀軌中有小字說明“祈求回向諸善願圓滿”,這是說叫我們在此時發願回
向。剛才前行與正行所作之修持善根,是一種“本錢”、一個“種子”,回向便
是在使用這些“本錢”。我們有何欲求,便在此時發願回向,譬如說欲求成佛、
欲求往生淨土等等。儀軌中亦列明瞭四句回向偈:
以此功德願速能 成就釋迦尊之境 並將一切諸眾生 安立於同等果境
這四句文義十分易明,相信衲沒必要詳解了。我們亦可加誦別的其他回向偈
文。衲亦希望大家加誦以下四句儀軌中沒有的偈文:
如寶珍貴菩提心 未生出者願生出 已生出之菩提心 祈不退轉倍增長
如果不作回向,所積功德便會在下一次嗔心生出時彈指間銷毀無存,所以
我們一定要作回向。一旦作了回向發願、便似把錢存入了指定用途的銀行基金中
這錢便永不會消失。有些人誤解佛法,說甚麼“無所求”,這純是一派胡言。我
們大乘修行人,就是要為了利益眾生,所以要發願成就佛境。也有人說,如果把
功德回向予一切眾生之安樂,自己便會沒有功德剩下了,這也是一種不懂教理
的想當然誤解。
在回向完後,便觀釋迦牟尼變小而融入自己身體,然後便可以下座了。
如果堅持恒修此法,配合懺淨之觀想,是很有力量的。在懺淨至有相當成績
時,會有一些徵兆。如果我們修至在夢中多次重複夢到污水由身體流出離體,便
表示過去生及今生之主要重罪業,已開始被淨化了。如果你原有癌症等,修至夢
到有膿、血、尿、痰等不穢體液流出,衲可以“簽字保證”你的癌症已開始痊癒了
如果修至夢到有毒蛇、毒蛤蟆等毒蟲離體逃出,則行者即使與十萬個魔同睡,它
們亦無法再對你加害了。但若只一次、兩次夢到上述之祥兆,並不是真的徵兆。
真的徵兆,必須是重複許多許多次的夢兆才能作準。
現在已說完釋迦牟尼的儀軌導修了。
釋迦牟尼儀軌

(首先升起皈依心和修七支供 娑巴哇化為空性)
住於空性自心中生起阿字變月座 上有金色吽字放光照全身 自心化本尊 身
金色 右手結伏地印置右膝上 左手結定印 雙腿結金剛跏趺坐 現僧相 圓滿具八十
相 身著三衣 發無量光 自心安住於定中 心間月座上有吽字 發光迎請智尊牟尼諸
聖眾 班紮薩馬紮
(誠心禮拜作供養) 渣吽班嚎 頭頂有白色唵字 喉間有紅色阿字 心間有藍色
吽 (觀想圍繞種子順時針方向排列)
om muni muni maha muniye soha (隨力念誦)
(祈求回向諸善願早圓滿)
以此功德願速能 成就釋迦尊之境 並將一切諸眾生 安立於同等果境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