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1

新聞特寫寫作練習:香港街頭表演

街頭表演 你我共賞
許曉暉 民政事務局副局長
為拉近藝術與生活,將文化藝術帶入社區,進一步建設香港的文化軟件,在
戶外場地進行文化活動和藝術表演是民政事務局一直希望推展的工作。
自上年起,我們曾與不同藝術團體交流對街頭表演的看法,並在早前向區議
會簡介試驗計劃的初步構思,建議在三個地方,包括尖沙咀文化中心廣場、沙田
大會堂廣場和葵青劇院廣場附近空地闢設「表演區」,供表演者申請,為藝術愛
好者提供更多創作和表演空間。試驗計劃將在七月份推出,試行六個月。
過去一些關於街頭表演的報道,內容提及表演者因警員收到市民投訴請表演
中止,網上朋友也與我分享了一些看法。幾年前我也有一次個人經驗,幾位音樂
人在赤柱一餐廳外自發表演,餐廳內外顧客和遊人都很欣賞。後來,因為收到居
民投訴,一位警員友善地請表演者把聲浪收細,那時是 8 時多,大半小時後,警
察面帶難色回來,希望聲浪再調低一些。最後,因為投訴不斷,表演也就中止了。
友人和我,當時都看到警員的多番努力,期望表演可以繼續,但是最 終也得諒解
投訴人可能需要更多的安靜。有關報道和以上經驗,突顯每一政策需要平衡的多
方考慮因素。
我們將推行的「開放舞台」試驗計劃,其中要兼顧最少三方面的考慮。第
一,從藝術家的角度,理想的試點應該在人流不絕的地方,最好沒有任何限制;
第二,對於途經的行人,部分或會擔心安全,但是多數會欣賞自由活潑的表演形
式;最後,受最直接影響的毗鄰住客或商戶,有些不免有較強烈看法,以致類似
赤柱投訴的情況可能時常發生。如何可以取得較佳的平衡,讓計劃得以順利推行?
外地又怎樣推行?
外地的一些經驗,包括倫敦、紐約、新加坡以及台灣,都有一些值得參考
借鑒的措施,包括(一)表演或活動要經評審,以達到公開展現水準、具個人特
色、並為一般觀眾接受;(二)表演須在指定時間及空間內,不致干擾途人,同
時又讓不同藝人有表演機會;(三)藝術家可以擺賣個人作品,一些地方容許表
演者收取賞金;(四)不容許使用擴音器,防止聲浪太大影響他人;以及(五)
在有發牌制度的地方,牌照具時限,並收取一定費用。
比照香港,我們也有自己的特點需要考慮,例如街道較窄,人口稠密,車
流量高,以及對光及聲音污染的關注等,致使在選擇試點及設計初步計劃時,面
對相當限制和挑戰。
雖然如此,我們希望在試驗計劃推出以後,能夠得到您的支持,也期望大
家多提意見,並鼓勵身邊朋友及大眾,對藝術及整個社會多些包容,讓文化藝術
在社區裡 根成長,為我們城市注入更多驚喜、活力和生趣。
2010 年 6 月 30 日 文匯報

1
新聞特寫寫作練習:香港街頭表演

試驗計劃形式化 街頭藝術恐變質

記者/陳宇謙 編輯/杜楚碧
2010-02-12

【本網訊】為推動街頭藝術,民政事務局推行「社區文化藝術街頭表演試驗計劃」

鼓勵街頭表演者到指定街頭表演區進行演出。有區議員質疑計劃令街頭藝術變質,
並批評這是政府收緊街頭藝術的計劃。
民政事務局首席助理秘書長(文化)羅莘桉昨日表示,希望能夠於暑假開始為
期 6 個月的「社區文化藝術街頭表演試驗計劃」。他解釋,計劃主要會選取人流
暢旺、環境上有利進行公開表演的地方劃為「街頭表演區」,如香港文化中心廣
場。為平時未能租用正規表演場地的街頭表演者提供表演空間,同時減低對市民
帶來的不便。
羅莘桉指出,計劃會以先到先得的形式為申請表演者登記,而且是完全免費
的。計劃對藝術表演形式不作限制,但為確保演出附合一定藝術水平,表演項目
會先經由專責小組作試演評核。

制度阻礙藝術文化發展
油尖旺區區議員陳文佑認為民間藝術應百花齊放,管轄只會令街頭藝術變成
官方藝術。他表示,「現時法律上沒有禁止市民於公共街頭上表演,但若果加入
了試驗計劃的登記程序後,整個標準便會被收緊。」另一油尖旺區區議員楊子熙
認為,街頭表演講求即興,兩個月前登記制度會阻礙街頭藝術的發展。這對香港
的藝術文化發展有一定影響。
羅莘桉回應指,因計劃所使用的場地屬康文署管理範圍,故需要登記制度與
試演評審去監管表演是否安全與構成滋擾。

過界表演不驅趕
另外,區議員陳少棠指出,如果表演區爆滿,表演者在場地旁邊的地方表演,
可能會被驅趕。康文署助理署長廖昭薰表示:「表演者如果以自娛的方式、又沒
有對其他租用場地構成騷擾,沒有阻礙緊急通道之下,表演者都不會被驅趕的。」

http://stu.hksyu.edu/~shuo/shuoV2/viewNews.php?entryID=n2010021295

2
新聞特寫寫作練習:香港街頭表演

香港街頭藝術邊緣化?

姚志飛

近來特區政府因應各界呼籲,著手推動街頭表演藝術,在尖沙咀、沙田和葵
青指定地方,推行「開放舞台」試驗計劃,雖然「計劃」一出籠就招來陣陣批評,
但畢竟開始考慮這個問題了。一直以來,香港有沒有街頭藝術?不少生於斯、作
於斯的人,都茫然無解。無論是燈紅酒綠的九龍尖沙咀,還是人流如織的銅鑼灣,
鮮見從事街頭表演的藝人;走過地下通道或者過街天橋,除了派送單張的人,甚
至聽不到街頭吟詠歌唱。業內人士認為,香港的街頭藝術不景,似乎印證了外界
對香港「文化沙漠」的歧見,也令「東方之珠」的魅力打了不少折扣。

街頭藝術一向萎靡不振
享年 86 歲的香港一代傳奇人物「九龍皇帝」曾灶財「駕崩」時,人們或許
會突然懷念這個有些許癲狂、卻對藝術無限執著的老人。曾灶財的「墨寶」遍佈
港九各區,在燈柱、電燈箱、牆壁等各處,不難發現他密密麻麻的字跡,這樣的
集體回憶,或許令不少人在多年之後產生無限感慨。「藝術從不曾失落,只不過
她暫時收起了翅膀,棲息於樹間了。」當時信手塗鴉的曾灶財曾多次遭到指控,
其墨寶也多為人所損毀。曾灶財生前活躍於九龍東,觀塘區、尖沙咀天星碼頭一
帶均有他的筆跡,行文部分講述自己及家族過往的事蹟、指摘英國非法佔領土
地,「宣示」對九龍的「主權」,稱得上本地塗鴉始祖。
「九龍皇帝」浪跡天涯,令不少民眾和議員對其印象深刻。知名人士馮美雲
表示,曾灶財給她的印象比較獨立特行,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數年前在他入住護
老院前見過幾次面,當時曾已經行動不便,拖著自己的「家當」四處走,一有空
間就會出手。對於曾灶財獨特的書法,本身有寫書法的馮美雲稱,見仁見智,談
不上清秀,但可見其筆力及線條的功夫,非普通人可以寫得出。
香港的街頭藝術發展相對緩慢。4 年前,香港藝術發展局表示,該局獲灣仔、
中西區及南區區議會支持,將在三個社區內,設立共 15 個街頭宣傳站,讓大眾
市民都接觸到藝術資訊,全面提升城市的文化氣氛。他舉例說:「好像巴黎街頭
會有些圓筒形宣傳牌,可張貼海報,屆時所有藝術團體只須象徵式的付廉宜費
用,便可申請租用宣傳站。」該局還拿出更多資金,集中扶助小藝團。
直到今天,香港除了少數地方有街頭藝人表演外,幾乎看不到街頭藝術的影
子。倒是每年暑假期間,時代廣場門前空地上偶爾會有一些展出或者表演,筆者
曾在此看到過表演雜技的藝人安營紮寨,吸引了不少民眾觀看。去年暑假期間,
時代廣場與迪士尼米奇聯盟(Bloc 28)舉辦全亞洲首展,展出 50 位國際新進藝術家
以人手繪畫的米奇 Figure。時代廣場希望透過藝術展覽及活動作為國際文化藝術
交流的平台,讓年青人及米奇愛好者,能免費欣賞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藝術創
3
新聞特寫寫作練習:香港街頭表演

作,在米奇身上得到更多創作上的啟發及新思維,並讓藝術能在社會上更加普及。
文化多元不可或缺
有業內人士認為,香港街頭藝術不發達的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香港有 700
多萬人,可能放一些演出器材都會阻到人,街頭藝術表演極為不便。二是香港並
沒有許多廣場或空間讓市民使用,人車爭路,幾乎難以推廣各種街頭藝術。一家
著名劇團在旺角表演,引來觀眾抗議其阻街,在 facebook 上組成小組,誓要將
其「逐出旺角」。實際上,街頭藝術是一個城市藝術繁榮、文化多元的象徵,在
香港這樣的國際城市不可或缺。
當然,近年來,香港也在不斷為提供藝術空間而努力。在很多樓宇建造的時
候,可能和屋宇署有某個協議將一些地方留為公共空間。政府可充分利用這些釋
放出來的「公共空間」 ,讓其變成「藝術空間」,讓藝術有更多生根發芽的土壤。
不久前公佈的“計劃”中,規定表演者不能收打賞,不能多於 8 人,只能在 3 乘 5
米的範圍內表演,表演者更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或在港合法受僱的旅遊證件
等等,如同籠中養雞,並不適合藝術想象的自由發揮。
最為關鍵的一點是,香港的廣大民眾能不能接受並欣賞街頭藝術,進而為其
成長提供助力。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香港的生活壓力很大,人們為了搵食四處奔
波,不少人甚至一天工作 10 多個小時,繁忙的工作讓人無暇他顧。此外,民眾
的文化素質以及修養也需要進一步提升,這需要政府去做更多努力,為藝術的普
及創造更多機會,從而整體提升香港這個國際都會的藝術魅力。這一點,無疑任
重道遠。
一些藝人表示,街頭藝術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有效監管,就如新加坡,其街
頭藝術較為規範,沿街乞討可能會被判入獄,但帶有文化藝術性質的表演就另當
別論,客觀上促進了街頭藝術的繁榮。另外,政府闢出的公園、文化長廊等空間,
為藝人演出提供了便利。因此,政府要積極作為,盡可能地通過規範的管理,指
引街頭藝術的規範發展。

歐美經驗可資借鑒
「西方有街頭藝術家,來到香港就變成小販,不是藝術家了。」多年前一名
漫畫伯伯的牢騷,讓人們看到香港與西方一些國際都會之間的差距。
街頭藝術已登上倫敦的大雅之堂。2008 年 5 月 23 日至 8 月 25 日,泰特現
代美術館舉辦街頭藝術展覽,這是街頭藝術第一次在倫敦的大型展館舉行公開展
覽,這次展覽的風格和安排也是別具一格。泰特首次允許藝術家在其外牆上創作
作品,六位藝術家在泰特比鄰泰晤士河的南面外牆上面分別創作了六幅巨型的塗
鴉作品,這六幅作品都極具個人風格,而且由於尺幅超大,從泰晤士河對面就可
以看到,它們吸引了眾多的遊客,而且此次在泰特現代美術館展出的街頭藝術作
品展示了其對於當下藝術實踐的重要作用,很多優秀藝術家如畢卡索和巴斯奎特
等人曾經都受到當時的街頭藝術的影響。在倫敦,街頭藝人要想在這個全世界最
4
新聞特寫寫作練習:香港街頭表演

具競技性的街頭表演場中佔有一席之地的話,要跨過試演這一關,並支付 20 英
鎊以便得到一張許可證。目前,有 600 多名街頭藝人得到了許可,可以為倫敦乘
地鐵的人進行表演。他們之中還有人在與索尼公司和百代公司洽談合約的事情,
也可窺見其藝術水準之高。
英國北部城市愛丁堡風光旖旎,人口不過區區數十萬,卻是街頭藝術的重
鎮。肇基於 1947 年的愛丁堡藝穗節,從最初的八個參加團體發展至今,流風餘
韻,讓人們深切感受到藝術的魅力。如今,每年大約有 40 個國家、超過兩千個
表演團隊在近 300 個場地表演,能夠吸引近 160 萬人次的觀眾,名副其實是現今
世界最大的藝術節之一。愛丁堡藝穗節最大的特點在於其開放性。只要在其官方
網站上支付 10 英鎊左右的註冊費,便能到藝穗節表演,不作邀請,沒有限制,
沒有篩選,名副其實“民間主導”。參演團體需自行解決住宿、表演場地、行銷等
一系列問題,盈虧自負,真正憑藉表演品質接受市場考驗。
紐約街頭藝術過於繁華,以致有官員表示,由於藝術家小販數量眾多,政府
將試圖限制數量甚至進行驅趕。紐約最繁忙的公園?有超過 300 個小販駐紮,有
關方面希望能把數量降低到 80 個左右。政府公園管理部門有關人員稱,“他們仍
可以出售物品,只是不能毫無管制地堵在那?,使得公園?的遊人不得不從小販中
穿梭。”目前,這些小販出售他們所稱的“表現藝術”作品並不需要政府的許可,
作品包括攝影、繪畫、雕塑等。當然,這些試圖限制的想法必然會引發上訴,最
後也只能不了了之。
在加拿大多倫多,當街頭藝人並不容易。不但申請手續複雜、等待時間漫長,
還要經過層層的考試,才能發給街頭藝人證書,被允許演出。街頭藝人的演出地
點和時間都由 TTC(多倫多掌管公共交通和地鐵的公司)同意和安排。申請人必
須填些表格,還要面試一番。在選擇表演者時,TTC 既安排了從商業操作上考慮
的評委,也有專業藝術家方面的評委,從全局考慮是否給申請人發證書。而且證
書一年有效。澳大利亞墨爾本以多元文化著稱,漫步在墨爾本的街上,仿佛進入
了一個開放的藝術遊樂場。街頭藝人須到墨爾本市政府填表申請,許可證不到
10 分鐘就能辦下來。

紫荊雜志
http://www.baumag.com.hk/big5/channel3/1008/0828.html

5
新聞特寫寫作練習:香港街頭表演

6
新聞特寫寫作練習:香港街頭表演

康文署審批嚴 扼殺街頭表演「開放舞台」廢噏

【專案組報道】康文署去年推出「開放舞台」試驗計劃,開放三個場館外的
空地予藝術愛好者表演,惟該計劃既要預先審閱內容,又限制表演人數,更嚴禁
表演期間在旁擺放予觀眾索取的唱碟。不少街頭表演者也不參與該計劃,更質疑
計劃以試驗形式進行,凸顯政府不重視街頭表演藝術。
康文署去年七月推出為期半年的「開放舞台」試驗計劃,開放香港文化中心、
沙田大會堂及葵青劇院的戶外廣場,讓藝術愛好者通過試演後,在星期六、日或
公眾假期表演。署方在去年十二月宣布,延長計劃半年。不過,街頭藝人羅金榮
直言不會再參與此項目,因感到「開放舞台」計劃綁手綁腳。他稱,以往在旺角
街頭表演,現場會擺放供索取的唱碟,讓觀眾「隨緣樂助」。

倡合法化 推發牌制
但是開放舞台計劃規定,不允許在演出期間有其他物品予觀眾索取,連個人
宣傳單張也不可張貼。過去曾有觀眾向場地職員詢問,為何現場沒有表演節目的
宣傳內容,只能從告示板上看到其獲邀演出的來信。有多年籌辦戶外演出經驗的
音樂家龔志成表示,該計劃的委員會由區議員、署方人員及文化藝術界組成,擔
心會以行政作主導,阻礙藝術文化推廣。
事實上,一向執法嚴厲的新加坡亦與台灣看齊,將街頭表演合法化,推出發
牌制度,讓獲批的藝術表演者在指定時間及區域表演。好戲量藝術總監楊秉基直
言,寧選擇在旺角或銅鑼灣等相對開放的空間表演,也不會參與「開放舞台」計
劃,因劇團演出講求互動,較難如計劃要求般通過試演評審。
康文署發言人表示,署方將於今年六月三十日計劃結束後,檢討計劃成效,
釐定未來方向。而去年七至十二月期間,署方共收到三十七個開放舞台的申請,
其中二十名個人或小組表演團體通過評核。三個場地共舉行了九十次演出,文化
中心佔五十六次、沙田大會堂二十六次和葵青劇院八次。

太陽報 2011 年 03 月 21 日

7
新聞特寫寫作練習:香港街頭表演

力撐街頭藝術 馬路變身文化綠洲

很多人形容香港是一個文化沙漠。誠然,在經濟主導的社會,音樂、藝術等
文化活動經常被人忽略。相比日本及歐美等地,香港的文化氣息顯然有所不及;
但一條熙來攘往的旺角西洋菜南街(菜街),卻有一個又一個的街頭表演者努力
演出。雖然不時被商舖投訴,亦有行人以為他們行乞;事實上,表演者只是身體
力行推廣街頭藝術。下次各位行經旺角,不妨停下急促步伐,支持本土文化發展。

Mr. Funny 無懼驅趕 互動贏掌聲


每逢假日行經菜街,都會看到一位身穿黑白橫間衫的人,表演高難度雜技,
這位已經在旺角表演超過 6 年的 Mr. Funny 蘇春就,曾經學習默劇、在海洋公園
扮小丑,起初是響應政府增加旅遊景點,於是便到劃為行人專用區的菜街表演。
他表示:「初期因為政府及途人都未接納街頭表演,不時被警察、食環署人員驅
趕,甚至被起訴,多少有所打擊,加上表演時路人不會駐足欣賞,表演者自然更
沒趣。後來政府對街頭表演的規限放寬了,而圍觀的途人愈來愈多,我便嘗試加
入互動元素,邀請觀眾合作演出,推高觀眾情緒。」

推廣雜技 盼多元街頭表演
雖然身為職業小丑劇團的團長,不時要作商業表演及教授雜技,但蘇春就依
然風雨不改到菜街表演。「街頭表演與街頭賣藝不同,前者與觀眾分享藝術和喜
樂,後者純粹為博取打賞。這類免費表演在歐洲等地有近百年歷史,香港只屬起
步階段,所以我希望身體力行教育下一代,即使大家不在歐洲,亦得到街頭表演
體驗。」他坦言,近年多了年輕人參與街頭表演,還加入不同創作元素,令他感
到鼓舞。「香港有中西匯聚的優勢,例如用默劇形式演《西遊記》
,加上唱歌、繪
畫等不同形式的街頭表演,令這街成為旅客必到景點之一!」

好戲量 先頭步隊 折子戲演出


提到菜街的表演,最受途人注目和爭議的,一定要數「好戲量」。由多位香
港演藝學院畢業生成立的劇團,原本只在一般劇場演出。但早年得悉西九發展,
覺得天幕設計、國際地貌等提議都與文化發展沒有關連;他們認為藝術應走入人
群、雅俗共賞,所以便到旺角作街頭表演,順道將「劇場無疆界」的訊息傳遞出
去。好戲量助理藝術總監馮世權表示:「起初主要是以折子戲形式演出,有讚亦
有彈,3、4 年後,漸漸多人認識好戲量,更有朋友到場支持,甚至連商舖都願
意借出位置擺放道具,真正體會到戲劇原來可以生活化。」現時街頭表演變得更
互動,如《俾 D 顏色我體》、《招請女朋友》的小劇以互動形式演出,希望行人
加入劇中,令事情更有趣!

8
新聞特寫寫作練習:香港街頭表演

群組反對 小打擊大獲益
如蘇春就一樣,好戲量起初都面對不同阻滯,如店舖投訴、警方勸喻等,幸
好他們屬註冊團體,阻力不算太大;但演出反而受到網民抨擊。「約 2008 年,
facebook 出現了《將好戲量踢出旺角》群組,認為我們的演出阻街、不專業;我
們認為『街頭事、街頭了』,於是同年 8 月在菜街舉行論壇討論。幸好經過漫長
的解釋後,大家都接納我們,我們更將 Banner 改細。這次討論既引起大家對街
頭表演的關注,亦收到市民訴求,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Forward 街頭樂隊 唱出感動


菜街有不少以唱歌為主的表演者,當中有 3 位 20 出頭的大學生——主音
Kinda、結他手 Ivan,以及負責電子琴的 Timothy,組成 Forward 樂隊唱出自我天
地。他們主要唱陳奕迅、Beyond 等流行曲,希望令聽眾有所共鳴,亦會不時加
插詩歌,甚至自己創作的歌曲,以輕鬆風格唱出感人樂曲,吸引到不少行人和機
構關注。「可能後生仔在街頭唱歌比較少見,而令我們最感動的,是有路人放下
鼓勵卡,表示支持街頭音樂;亦有人找我們到婚禮搞 Live Band 和做 Cafe 駐場。」
他補充,「有路人甚至會加入一起唱歌,又或者點唱生日歌,有一次突然有個男
仔,即場借用樂器為女友自彈自唱情歌呢。」他們期望有更多街頭表演空間,將
融洽、輕鬆的音樂氣氛傳送開去。

期待西九文化區
康文署於 2010 年舉行開放舞台試驗計劃,開放香港文化中心、沙田大會堂
及葵青劇院對出的空地,予藝術者表演。不過有參加計劃的表演者認為,表演前
的計劃要通過審視,同時亦有擺放和場地規限,大大影響街頭表演。而西九龍文
娛藝術區經過多年研究規劃後,將於 2014 年陸續完工,雖然部分設施及用途尚
未決定,但不少人認為除了建設外,應有軟件如街頭表演配合,培育香港的表演
人材,讓不同類型的表演文化能大放異彩。

外國街頭表演歷史悠久
其實早年日本已有不少 Band 在街頭演唱,而新加坡、韓國等國家亦急速發
展中;歐洲等地的街頭表演文化更有過百年歷史,如英國的 Covent Garden 和
Piccadilly Circus 等,更是遊客和當地人欣賞街頭表演必到之地。

東方日報 2011 年 11 月 07 日

9
新聞特寫寫作練習:香港街頭表演

旺角行人區擾民 議員倡撤銷

【記者陳素貞報道】全港最熱鬧的行人專區旺角西洋菜南街,因長期存在噪音擾
民問題,正面臨被居民要求取締。由於該行人專區已淪為團體組織、政黨、街頭
藝術表演者以及商業團體必爭的「活動場地」,每逢入夜及假日都吸引大批市民
聚集,令行人專區不時出現樽頸擠塞,不但對行人構成不便,更產生嚴重噪音問
題,附近居民多番投訴都不獲政府部門改善,地區人士聯同區議員索性要求取消
行人專區,以求安寧。

其中位於西洋菜南街的新江大樓法團就收集了業主的聯署簽名向該區區議
員求助,指行人專區已變質,墟冚情況已達到失控地步,居民認為不應該為了一
些本土特色及表演而犧牲了附近居民的福祉,而任由噪音持續擾民,猶如慢性謀
殺,要求當局取消行人專區。

接獲多幢大廈居民投訴的油尖旺區議員仇振輝批評:「現時的行人專區已變
質,背離運輸署當初倡導設立為行人提供輕鬆行逛地區的目的。」面對居民投訴,
各政府部門又互相卸責始終無正視解決行人專區的「亂龍」問題。他建議由運輸
署、食環署、環保署、警務處等部門代表成立行人專區檢討管理工作小組,提出
解決方案,如檢討縮短該行人專區的開放時間,並設專責部門處理表演區的投訴
及發牌工作,設定每日街頭表演隊伍的上限,以控制噪音,若試行一年無效,則
應取消行人專區。

無條例規管街頭表演
本報記者向多個政府部門查詢規管行人專區情況,環境保護署稱公眾地方的
噪音由警方負責,警方則指沒有特別統計某一街道的噪音投訴,運輸署則稱只負
責交通車流事宜。民政事務總署亦回覆稱,並無條例規管街頭表演。

食物環境衞生署承認過去半年收到六宗涉旺角行人專區內有街頭表演引致
阻街的投訴。食環署表示就街頭表演而言,政府並無特定的規管條例,主要視乎
活動的性質、地點及運作模式等情況,由相關部門按其職權範圍處理及採取適當
行動。

立法會議員王國興指若以發牌制度規管行人專區的表演活動,擔心一些個人
表演者未必合資格申請,扼殺了他們的表演機會。他個人認為管理行人專區,應
先從管理秩序入手,由警方先勸喻表演者降聲浪,否則可作出檢控。

10
新聞特寫寫作練習:香港街頭表演

東方日報 2012 年 02 月 23 日

探射燈:街頭表演受打擊

旺角行人專用區內多「扒手黨」及「丐幫」,皆因上址聚集不少街頭表演者
或藝術家一展所長,吸引市民或遊客欣賞,令不法之徒有機可乘。不過,上址的
噪音及燈光問題,同樣十分滋擾附近的居民。政府於一O年,就曾因此縮短專用
區的開放時間。為進一步回應居民訴求,當局亦打算再次削減開放時間一小時,
即至晚上十時。

支援不足 缺乏場地
就行人專用區縮短開放時間,關心社會政策的學者卻擔心街頭表演文化會受
到打擊。香港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表示,專用區太接近民居,
縮短開放時間屬無可厚非,但事件亦反映本港缺乏街頭表演場地。鍾指出,現時
本港有關文化的支援仍然薄弱,「董建華時代都仲有提下文化問題,曾蔭權政府
好似冇乜點理,發展文化可以提升人民同生活質素,我哋唔應該淨係 GDP(本地
生產總值)崇拜。」他希望兩者可取得平衡。

東方日報 2012 年 05 月 08 日

11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