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手为中,覆手为洋 本土文化视域下的贺绿汀钢琴作品《牧童短笛》创作根系探究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2

刘兴可《正手为中,覆手为洋》

2琴为中,覆琴为洋
——本土支亿视谈下的贺徕汀铜警碑品《殷童矩笛》剀碑很系操宓

刘兴可

摘要:贺绿汀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理论家,他所创作的钢琴作品《牧童短笛》,成功的将西
方音乐技法同我国传统音乐相结合,开创了中国近现代复调钢琴音乐创作的先河,在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史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本土文化为基点.透过贺绿汀钢琴作品创作背景、作曲风格体系等进行论述,对贺绿汀以钢琴作品为典型意义的多声
思维创作特征,梳理与总结这位创作巨匠将现代音乐技法与西方复调理论相结合,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钢琴音乐创作思维。
关键词:贺绿汀:钢琴作品:创作根系

贺绿汀是20世纪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一生创作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他的创作涉及多个层面,包
括抗日救亡歌曲、电影音乐创作、钢琴作品等领域。其中,创作于1934年的钢琴小品《牧童短笛》是贺绿汀钢琴音乐创作
中最具代表性的之一。
出于《牧童短笛》自身所赋予的艺术价值与精神内涵,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于《牧童短笛》的研究已经初具规模,笔者通
过CNKI(中国知网)中对于《牧童短笛》相关资料的查找与统计,CNKI(中国知网)中有关《牧童短笛》的研究文章最早
的上传记录开始于1983年,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主要文献资料中搜集到关于研究《牧童短笛》的文章共有63篇,大部
分以学术论文为主,但不乏有分析较为透彻或是对作品某一方面进行深刻剖析的研究。其中,对《牧童短笛》的创作及背景
进行介绍的文章共6篇文章;对《牧童短笛》影响及意义的分析共5篇;对《牧童短笛》艺术特征的研究共52篇,包括学
者对《牧童短笛》民族性、复调技法与曲式结构、演奏技巧以及作品整体综合性分析的四项内容。
因此,从本土文化视阈下审视贺绿汀先生的钢琴小品创作,分析和梳理的过程其实也是传承的过程,更是一次钢琴艺术
的心路历程。站在本土化音乐艺术发展的综合性角度,探寻贺绿汀先生钢琴音乐作品创作中多声思维运用的契合点,归结我
国钢琴作品创作的艺术价值核心与多元的创作思维是学术界的一种必然。

一、着眼于‘牧童短笛》下的创作解读
西方的音乐理论是植根于西方文化特色下的历史性积淀,对于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来讲,两者之间似乎没有天然的融合
性。因此,我们看到了将中西作曲技法的有效结合之路,必定是一条充满挑战与曲折、艰辛而复杂的突破之路。作为我国音
乐创作民族化的先驱之一,贺绿汀先生开创了中国风格钢琴作品之历史,对于中国钢琴作品创作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牧童短笛》这首作为钢琴演奏者最为熟知的乐曲作品,以质朴而轻快的民族音色为主调,在悠扬而动听的旋律线衬托
下,以独特的创作手法,鲜活而生动地展现了牧童吹奏短笛时的愉悦之情。这首钢琴作品的曲式结构简洁而明了,典型的呈
示(A)一一发展(B)一一再现(A’)的三部曲式。最为典型的民族创作手法是A段中所呈现的调性,以c宫系统G徽调式为开
端,其中运用了对比复调的创作手法,使音乐旋律与情绪起伏错落、疏密有致。在乐句划分上,既可以按照12+12小节的分
句方式,将整个部分划分为两个大的乐句,也可以按照每个乐句细致的内部结构,将整个乐句划分为4+4+4的方整性乐句结
构。如下图所示:


A A。

12 12

,‘———————————————_、

2+2 l+l+2 I+J+2 2斗.2 2+2 l+I+2

短短长短短长 短短长
同富系统: G徽 c宫 G徽 C宫 G徽
依照上面图示中对于整个A部分的乐句划分,我们不难看出,贺绿汀先生在创作该作品时,并没有受到传统作曲规格的
束缚,不拘泥于传统音乐创作关于上下旬对称式的结构形式,而是从音乐创作本身的内部结构上打破了乐句与乐句之间较为
平整的规范性传统写法,采用了以三句为一组,运用非对称、非方整型的反传统创作结构形式。这种在整体与局部之间不断
穿插使用规整与非规整、对称与非对称结构相结合的创作手法,集中体现了多声思维音乐发展的格局特点。与此同时,在长
句中还可以划分出更加细致的旋律呼吸,在打破常规音乐创作的基础上,将这种表面看似比较零碎的句法,留出了声部之间
的空隙和独立的旋律线条,将传统概念中过于强调平衡的音乐内部结构布局所造成的框架式的呆板感,渗透出一种自内而外
的纯粹与自在、悠然而欢愉,音乐情绪形成了鲜明的转换。
“再现”部分是第一乐段的华彩变奏。从调性上去分析,在经过第二部分主调音乐展开的基础上,音乐色彩又重新回到
了民族调式的G微调式上,从内容上看,基本再现了A乐段的旋律主线。更具有特色的是这一部分的音乐创作借鉴了我国江
南民间丝竹音乐的写作手法,从音乐色彩到旋律走向上都凸显出极具韵律的音乐主题,曲调以加花变奏的形式再次呈现出来,
使整首作品都浸透在民族化音乐元素的渲染下,使得所要表现的音乐情绪情感更加的多样化。这样大胆的创作手法与方式,
是贺绿汀将中西方音乐创作技法进行融合与借鉴的全新尝试,使钢琴作品在内涵的延伸性上有了新的通解。

二、民族化音乐动机的发展
音乐主题在整个音乐作品中的贯穿与发展,是复调音乐作品所特有的现象,贺绿汀常用的音乐创作手法便是利用一个主

・10l・

万方数据
2016年第七期《音乐创作》

题动机作为核心来发展旋律,而通常这一音乐主题动机的核心则是民族元素的呈现。
在贺绿汀的音乐创作生涯中,尤其是钢琴小品创作中,他所倡导的是要积极地开展与进行新音乐文化的创作。所谓的新
音乐文化创作其实质就要在严谨地继承传统民间音乐元素的基础上,有效地融进西方先进的作曲创作技法。在塑造音乐作品
艺术形象方面,贺绿汀先生也做了广泛而丰富的创新实践,在经历了一系列创作实践后,凸显了独具~格的钢琴作品创作体
系,东西方音乐创作手法进行融合的同时,将具有中国元素的钢琴创作增添了可塑性和更大的内在潜力。
上述《牧童短笛》钢琴小品中,贺绿汀就自然地将中西结合的典型复调作品,完美而精致地体现了作品思想内涵。如《牧
童短笛》在开始的旋律部分,上方声部在进行旋律走向时,下方的声部从创作手法运用对位法的法则,下方声部既像是支声
性复调处理形式中的乐句落音,又似乎对高音声部曲调形成倒影式的规则体现,运用了对比式的复调写作手法。在对休止符
予以了必要的补充和发展的基础上,整个音乐旋律的发展基本上都是围绕着上方声部结尾音而展开的,就是我们通常所强调
的伴“随”。这种将民间即兴手法与复调法相结合,就会将钢琴艺术作品托显的更加具有流动性,内涵也更加丰富,风格更
加贴近民族化,西方对位法的影子也慢慢淡去。这种新乐思的不断重复,并以动机发展的形式贯穿整首作品,中国所特有的
五声性自由复调创作手法便淋漓尽致地尽显在钢琴作品中的每一处。

三、贺绿汀钢琴作品多声思维创作的影响力
音乐创作的灵魂是内在的一种旋律修炼,更是在创作者的思想里沉淀出的创新与灵感,在贺绿汀的钢琴作品创作中,我
们能够从内在去审视其作品的深刻性与创新性,涤除了刻板的与单纯的模仿西洋音乐,而是在汲取了有价值的西方音乐理论
作为支撑体系,充分运用多声思维创作,融入了民族音乐元素,充分弘扬了东方民族的文化精神,但又突破了纯民族式的单
一性束缚,可谓承接了民族与世界的新音乐创作观。
在贺绿汀先生的钢琴作品创作中,对于民族音乐因素的运用主要通过旋律、和声以及复调创作手法等方面得以体现。首
先,从旋律上看,贺绿汀钢琴作品采用了以传统音乐常用的民族五声调式音阶为基础,同时加入了较为典型的民族音乐传统
创作手法,展衍、句句双、加花变奏以及模拟民族器乐合奏等形式在音乐作品中都有所体现,使整个旋律变得更加自由、愉
悦、轻松、活泼而不失严谨,工整而又不失刻板。其次,从和声功能运用上看,在创作的钢琴中,我们不仅能够看到欧洲古
典和声简洁而典雅的严谨痕迹,又能够通过和声走向看到贯穿在作品中不时渗透出典型的民族音乐色彩与特点,比如作品创
作中关于综合调式性手法的使用、平行四五度和声功能的进行以及多声部旋律的五声调式风格等,这些鲜活和声元素的应用,
使得整个作品充满了协调性和丰富性,让音乐作品顿时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呼应。第三,从贺绿汀先生复调写作方面上看,呈
现在我们面前的钢琴作品既蕴含着欧洲复调技术的规格与精神,沿承着高格调的钢琴艺术创作手法和创作思维,更是在结构、
功能、旋律、调式以及和声布局上充分融进了中国式的旋律思维,两个方面相互渗透,繁中有简,简中含繁,兼容并蓄,从
而形成了“正手为中,覆手为洋”的艺术创作新境界。在作品的创作中能够感受到很多民族元素的呈现,诸如鱼咬尾创作手
法、常见的和声三四度结合的终止式、五声化旋律走向等等。
贺绿汀的多声思维音乐创作与运用对我国钢琴创作采用西方现代对位技法先进理论具有极高的先导作用,从某种程度上
讲,对中国钢琴作品创作的世界性形成了积极的影响。从艺术创作上来看,《牧童短笛》的成功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借用西方
作曲技法创作中国题材的作品之道路是可行的,西方音乐“中国化”的方式是可以创作出优秀作品的,但即便如此,《牧童
短笛》在该领域上取得的成功致使后世很难创作出超越其艺术价值的音乐,《牧童短笛》的艺术价值在于真正的将中国传统
文化同西方音乐形式完美的融合。贺绿汀在其钢琴作品中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民族音乐素材游刃有余的应用,丰富钢琴音乐表
现形态的同时,有效借鉴了欧洲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等创作形式,对于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社会化价值起到的巨大作用,进
而凸显了他的钢琴音乐作品是后辈无法替代的突出地位,尤其以他的复调钢琴作品《牧童短笛》为典型代表,对于中国复调
音乐的发展奠定了里程碑式的意义。

结论
常论我国旧乐,“无复音音乐产生,不能与西方音乐平行发展”这一旧的说法∞,贺绿汀先生通过自己的钢琴作品做了
最好的诠释。贺绿汀的钢琴作品不断完善“中国风格”与“西方格调”的复音作曲理论体系,传递与秉承着当代复调音乐创
作深厚的审美意识、浓郁的思想感情和特色的民族风格,研究贺绿汀先生钢琴作品,是我们学习与借鉴欧洲复调音乐理论与
技法洋为中用、贯穿引线的养料,对于中国钢琴音乐创作采用多声思维手法提供了现实的指导意义。
或许,我们并不能够满足于这样的研究,不论从深度还是宽度上看,贺绿汀先生的音乐艺术造诣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我们通过文献记载可以看到这样一段话:“我们总不能忘记一句至理名言: ‘伟大的艺术家必然是传统的儿子,同时又是传
统的叛徒’’’罾在这样的辞藻里面,包含了深刻的哲理性,在辨证的音乐思想下,让我们深悟到音乐创作的魅力与艺术价值,
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创作过程中,我们既要承延民族好的音乐元素,更要不拘一格,积极借鉴新的创作手法与方式,给予
音乐创作新的灵魂与理念,在传统音乐理论体系的构架下,才能够有新的思考,新的认知,才能够从规范与规格中突破瓶颈
与束缚,以有效融入中国民族音乐精华为动机,中西融会贯通的同时,积极吸收和借鉴优秀的现代钢琴创作技巧与方法,使
得不论在钢琴音乐创作方面还是钢琴演奏技术技巧方面都能够努力探索中国化音乐风格,构建“民族性与世界性”钢琴音乐
作品的新模式、新途径。
课题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一般课题。编号:14C1027
参考文献:
[1]刘婕.试论钢琴曲《牧童短笛》的音乐艺术特征[J].大舞台,2010,02:87—88.
[2]康红英.中国钢琴曲《牧童短笛》分析[J].艺海,2013,04:38—40.

刘兴可: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钢琴艺术表演与理论研究。

①杜亚雄.《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加强音乐母语教育》.《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1期
②李琴.《贺绿汀早期钢琴作品研究》.山西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

・102・

万方数据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