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7

“音响体”数字化分析与应用研究

冯 勇 (西安音乐学院 音乐工程系,陕西 西安 710061)

[摘 要] 数字时代中,频谱分析法是管弦乐音响色彩研究的新方法,也是配器法教学和研究的新领域,本文以“钟声”、“管风
琴”、“芦笙”音响体为案例,讨论数字分析技术在管弦乐配器中的辅助应用,即从微观“频谱”角度对“音响体”进行临摹,继而
探索相关研究新的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 模仿说;频谱分析;音响临摹;频谱叠合法
[中图分类号] J604;J60-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9667(2014)01-0142-07

在音乐的起源问题上,从古至今,劳动说、模仿 现有“摹本音响”进行音频频谱处理。即从二维、三
说、爱情说等等众说纷纭。其中若以模仿说为“元点”, 维的频谱变化中较准确地将摹本音响进行模数转换,
思辨和伸展音乐的发展脉络时,会发现以“自然世界” 进行数字化建模,得出相关频谱图和数据作为管弦乐
和“心灵世界”为人所存在和居住的“世界”中,音 队具体临摹的依据。本节以下将选用若干音响实例,
响在其中所扮演的特殊的角色。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 主要采用可视化图形的形式进行相关具体说明,需要
利特谈到,“人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 注明的是,相关频谱图是“瞬态”的频谱图而非频谱
马克思曾说,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这些自然 峰值谱包络图。
物是“自然科学的对象”[1],他同时又指出自然界也 例一 :“钟声”频谱分析图
是艺术的对象。柏拉图认为 :艺术是模仿的模仿,音 图表 1:选取“钟声”为样本,对“钟声”
(44.1KHZ、
乐感性模仿是对情感世界的临摹。而音乐的理性仿真 16Bit)进行频谱分析。
则是对自在世界的客观模仿。苏珊 . 朗格指出 : “原 1.钟声频谱合成图
始艺术的动力就是想去模仿一种自然形式,在这种形
式中发现了某种具有表现力的东西,也正如德彪西所
说:“音乐是一种接近大自然的艺术,是一种最善于
捕捉大自然的艺术。
从“纽姆谱”、“五线谱”到当代数字化新的研究
手段“频谱”,体现了音乐更加“微观化”的研究趋
势,当代音乐创作中,“音色”愈加显示出重要的地
位。作曲家黛敏郎在管弦乐作品《涅磐交响曲》中创
造性的应用鸣钟术(Campanology)的经验,在于对
寺院钟声的频谱分析,并由此产生了惟妙惟肖的“乐 2.3D 钟声频谱图
队钟声”,可见,“频谱”能在微观领域探究音响体的
色彩,应用“频谱分析法”能对音色进行客观定量的
分析,能在音色—音响创造、音效临摹中起到积极的
辅助作用,并能提供一条管弦乐音色分析和研究的新
思路。

一、“摹本音响”的频谱分析
首先是对所临摹对象音响进行频谱分析,即采用

收稿日期:2013-09-03
作者简洁:冯 勇(1967—),陕西西安人。博士,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142 “音响体”数字化分析与应用研究
3.钟声光谱图 的频谱特点,会形成更加“逼真”的乐队音效化的音
响。本文所采用乐器频谱的“叠合”方式,是依据不
同乐器所具有的不同泛音列频谱状态的特点,选择不
同的音色、音高、音量相“叠加”,与所需的“音响体”
频谱特征尽可能相吻合,即可以利用频谱分析计算机
软件作为工具,根据所分析的“音响体”频谱图,将
不同乐器频谱“叠合”,选出最佳的乐器组合。当然,
在具体的临摹的音响内容上,可以根据频谱分析的状
态灵活运用。例如,用管弦乐队手段模仿钟声效果。
例二 :
“管风琴”音色频谱分析图 虽然,在传统意义上的各种音乐要素中,仅仅音量大
图表 2 :选取“管风琴”音色,以频率 400hz 的 小不是音乐创作追求的目标,但音量大小关系到泛音
音高为样本,进行频谱分析。 的能量变化,所以力度此时比较重要。其次,尽可能
保证相类似的共振峰及能量分布,泛音峰值等频谱特
征。根据声波的叠加性 [2] , 将各声音频谱相叠加即可
模拟出“摹本音响”。经过笔者利用管弦乐队实际演奏,
产生出逼真的听觉效果,得到了较准确的验证。
例一 :“钟声”临摹频谱图
以上文中有关“钟声”的频谱分析结果,根据不
同力度与乐器“音色”模型中显现出的泛音频谱的特
点,选择出适当的乐器及音高。乐器音高及相应的频
二、根据音色频谱图进行“摹本音 谱图如下 :
图表 3 :频谱系列图
响”的临摹
谱例 4 乐谱说明 :
用不同音色对“摹本音响”的合成的思路,早在 乐器演奏的音高由“钟声”频谱特征决定(频谱
斯托克豪森在他的文章《声音的构成》 (《The Com- 图所示),乐器频谱“叠合”后与“钟声”音响频谱
position Of Sound》)中提到过 :“每一个音符都可以
Ob.
由两种或其中的一种方式组合而成。”斯托克豪森为
了用正弦音(纯音)的手段临摹“合成”所需要的音响,
在电子音乐作品《练习曲 2》中,用纯音作为音乐的
材料,按照所临摹音响的泛音列的排列顺序,采用不
同频率的纯音振荡器,希望不同频率的正弦音(纯音)
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合成所需要音色。但是,事实
上,振荡器产生不同频率上的纯音,并非音响体的实
际泛音,当不同频率的纯音组合在一起时,还是能听
到分割点,不能“化合”为所需要的音色和音响。所 Clar.

以,在以后的作品中,斯托克豪森把目标调整到形成
丰满的音响效果上,未作相关的探索。
可见,纯音作为泛音,按照某种音响的泛音规律
排列并不能合成所需要的音响,而我们自然界所有的
音响,包括乐器音色都为复合音,按照音高简单“相
加”的方法,实际上是基频相加,无法生成所需要的
音色,几个基音相互混合时,更无法“化合”在一起。
这说明,用纯音进行“音响体”临摹并非最有效的方 Fag.
式,应该把重点放在依据不同声音的频谱特点为基础,
进行合理的音色组合的方法。
例如,上世纪七十年代,作曲家黛敏郎在管弦乐
作品《涅磐交响曲》中,根据钟声的泛音列的频率,
简单对应乐器音高的频率来模拟钟声“音响体”的效
果,显而易见不是最佳的方法。随着当代科技的进
步,本文将采用频谱“叠合”的方法,利用不同乐器

音乐与表演 | MUSIC &PERFORMANCE 2014_01 音乐创作理论与音乐分析 143


Corn Vl.

Tron Vle.

Tub. Vc.

Timp. Cb.

谱例4:“钟声”谱例①

①注 :乐谱只显示出音高(时值、力度等见乐谱说明)。

144 “音响体”数字化分析与应用研究
特征尽量相“吻合”。 管风琴音色频谱与“临摹”后比较分析 :
乐器演奏的力度与“钟声”频谱图的谐波能量的 将较管风琴音色的频谱分析图与以上木管乐器
比例关系所决定。 “临摹”后所生成音色的频谱分析图进行比较,可以
乐器演奏的时值由“钟声”光谱图的频谱特征的 可视化的看出两者之间的频谱相似性非常大,表现在
比例关系所决定。 具体音响上也是非常相近的。
例二 :“管风琴”音色临摹频谱图 注:乐谱只显示出音高(时值、
力度等见乐谱说明)

以上文中有关“管风琴”的频谱分析结果,根据 图6 A,临摹前“管风琴”音色的实际频谱采样图
不同力度与乐器“音色”模型中显现出的泛音频谱特
点,选择出适当的乐器及音高。乐器音高及相应的频
谱图如下 :
图表 5: 频谱系列图
Picc.

图7 B,通过以下谱例,木管乐器临摹后“管风琴”音色频谱
分析图(C3):

FL

谱例 8 乐谱说明 :
乐器演奏的音高由“管风琴”频谱特征决定(频
谱图所示),乐器频谱“叠合”后与“管风琴”音响
Ob 频谱特征尽量相“吻合”。
乐器演奏的力度与“管风琴”频谱图的谐波能量
的比例关系所决定。
乐器演奏的时值由“管风琴”光谱图的频谱特征
的比例关系所决定
谱例 9 乐谱说明 :
乐器演奏的音高由“管风琴”频谱特征决定(频
谱图所示),乐器频谱“叠合”后与“管风琴”音响
Cl.
频谱特征尽量相“吻合”。
乐器演奏的力度与“管风琴”频谱图的谐波能量
的比例关系所决定。
乐器演奏的时值由“管风琴”光谱图的频谱特征
的比例关系所决定。

三、“弦外之响,返璞归真”
Fag. “追求近似更追求神似!”。
音乐若象美术那样追求散点透视,那音响模拟“妙
在似与不似之间” 。以下例举民族乐器“芦笙”和蒙
古“呼麦”两种音响进行相关分析说明。
例一 :
“芦笙”音色频谱比较分析 : (“临摹”过
程省略)(见图表 10、图表 11 和谱例 12)
例二 :
“呼麦”音色频谱比较分析 : (“临摹”过
程省略)(见图表 13、图表 14 和谱例 15)

音乐与表演 | MUSIC &PERFORMANCE 2014_01 音乐创作理论与音乐分析 145


谱例8:木管组合成管风琴五线谱①

谱例9:管弦乐队合成管风琴五线谱②:

①注 :乐谱只显示出音高(时值、力度等见乐谱说明)。
②同上。

146 “音响体”数字化分析与应用研究
图10 A,“临摹”前“芦笙”音色的实际频谱采样图,芦笙音
的频谱图

图14 B ②,通过以下谱例,“临摹”后“呼麦”音色频谱分析图
图11 B,通过以下谱例,“临摹”后“芦笙”音色频谱分析图

谱例12① :

以上以“钟声”、“管风琴”、“芦笙”音响体为案
例,将“音响体”的“频谱”视为传统意义上“五线
谱”的延伸,利用频谱图中的“频域”和”时域”作
为作曲要素中音高、时值等参数的依据,此思路有助
于在管弦乐队配器和音乐创作时,借助数字化分析技
术,进行客观地、科学地辅助指导,有益于摆脱个人
主观审美趋向,客观地建立管弦乐音色 - 音响“再
现” 以上以“钟声”、“管风琴”、“芦笙”音响体为案
例,将“音响体”的“频谱”视为传统意义上“五线
谱”的延伸,利用频谱图中的“频域”和”时域”作
为作曲要素中音高、时值等参数的依据,此思路有助
于在管弦乐队配器和音乐创作时,借助数字化分析技
术,进行客观地、科学地辅助指导,有益于摆脱个人
主观审美趋向,客观地建立管弦乐音色 - 音响“再现”
和“创造”过程,并有助于建立管弦乐“音响体”色
图13:A, “呼麦”音色的实际频谱采样图 彩微观研究的新路径。
瓦列兹认为 :“随着新的科学时代的到来,各种
机械提供了把音乐‘从平均律体系中解放出来’的新
的可能”[3]。数字音乐作为“科技”与“音乐”联姻
后产生的“宁馨儿” ,从一开始就显示出一种特殊的
“生命体征”。从外貌体征来看,数字音乐往往是在音
响中寻找音乐,现代管弦乐队作曲中也出现了在音色
中寻找音响的特征。而本文尝试将数字音乐研究手段

①注 :乐谱只显示出音高。
* :可以看出大管 #c 的原因 :在 290hz 频率有形成波峰。
②图 14 B :频谱图上显示差别不大,但从 3D 图上显示谐波运动变化差别较大。

音乐与表演 | MUSIC &PERFORMANCE 2014_01 音乐创作理论与音乐分析 147


谱例15①

与管弦乐研究方法有机的结合,以数字化的音响频谱 [5]戴里克·柯克所.音乐语言[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为参照,更加科学的使用常规管弦乐器创作和演奏非 [6]黛敏郎.关于“涅盘”交响曲[M].载中音出版的“外国参考资
常规的音色、音响,并试图以频谱分析的方法作为工 料”,1983年第2-3期。
具,深化“数字化”音乐研究的新领域。 [7]龚镇雄.音乐声学——音响·乐器·计算机音乐·midi·音乐厅
声学原理及应用[M].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
参考文献: [8]龚镇雄.音乐中的物理[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
[1]马克思.马克思全集(42卷)[M].人民出版社,1985:95. [9]朱起东.音乐声学基础[M].上海音乐出版社,1988.
[2]韩宝强.音的历程-现代音乐声学导论[M].中国文艺出版社, [10]R. Plomp .The Psychology of Music· The
2003:96. perception of Musical Tones[M].San Diego: Academic
[3]钟子林.20世纪西方音乐[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Press,Inc.1982.
171. (责任编辑:李小戈)
[4]杨立青.管弦乐配器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

①注 :乐谱只显示出音高。

148 “音响体”数字化分析与应用研究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