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宫史》中的佛舍利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7

DO I : 16255/j .

10. cnki .
11 -
5117c.2009. 01. 021
2009 年 2 月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Feb.2009
第 7 卷第 1 期总 23 期 Journal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
7 No .
1 Sum No .
23

《琉璃宫史》中的佛舍利
惟 善
(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院, 北京 100872)

[ 摘 要] 主要依据缅甸《琉璃宫史》, 参照南传《大般涅 经》以及北传经典, 对佛陀舍利的来龙


去脉以及佛舍利在不同文献中的记载数量进行考察, 并对缅甸国王阿奴律陀迎请妙香国和斯里
兰卡佛牙的事迹进行了梳理和探讨 。
[ 关键词] 《琉璃宫史》 ;佛陀舍利 ;佛牙 ;
缅甸 ;
阿奴律陀 ; 斯里兰卡
[ 中图分类号] B 948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672-4917( 2009) 01-0102-07

《琉璃宫史》的全名叫《琉璃宫大王统史》, 是一 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
部很有价值的南传佛教史书, 也是世界各国公认的
一部著名的缅甸大编年史, 其编写是由出家法师和 一 、佛陀舍利的来历和去向
政府官员等 13 位僧俗学者担任, 奉缅甸国王 之命 “舍利”为梵语 ' sarī ra和巴利语 sarī ra 的音译, 其
在琉璃宫内参照缅甸国内各种史书 、碑铭 、档案 、佛 原意是身体( body ) , 骨架 、体格( bodily frame) , 死尸
学经典等文献典籍资料, 于 1829 年至 1833 年间分 ( dead body ) 。“舍利”在佛教中有其特殊的含义, 一
工编写而成, 历时近 4 年 。 这部史书博采数十部佛 般多指佛及弟子圆寂, 身体火化之后所得之遗骨或
教经藏内外的重要经典史料, 诸如《法句经》《 大涅 灵骨 。佛陀涅 之后, 佛弟子们将佛的身体火化之
经》《弥兰陀王问经》《佛种姓经》《 清净道论》《 经 后剩下来的遗骨就成了后来佛教徒的礼拜圣物, 并
集》以及相关的 史籍, 如《岛 史》《大 史》《 小史》《 香 建塔供奉, 受信徒礼拜 。 据经典记载, 佛陀舍利有
史》《佛教史》《佛牙史》等等 。另外还广引了众多的 生身舍利与法身舍利 、全身舍利与碎身舍利 、真身
本生故事 、世俗传说的内容 。《琉璃宫史》的编写者 舍利与影骨舍利之分 。 其中“生身舍利” 、“全身舍
对各类经典史籍相关的内容均能比较长短, 点评是 利” 、“碎身舍利” ②和“真身舍利”都是指色身舍利,
非, 指出差异, 申明观点 。 据载, 在编写过程中曾受 即佛之色身火化之后, 所获得的各种不同颜色的灵
到巴基道王的亲自过问 。 目前的汉译版是由北大 骨 。“法身舍利”则指佛陀所说的教法, 即各种版本
的一批著名专家学者, 如李谋 、姚秉彦等八九个人, 的三藏经典 。“影骨舍利”就是复制品, 是用其它材
自 1980 年代初开始从缅文译成汉语, 经历了修改 、 料仿造的代替品 。如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四枚佛指
注释 、核稿 、统稿等一系列严 谨翻译程序, 终于 在 舍利中, 有一枚为释迦牟尼佛真身指骨舍利, 其余
2007 年 3 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 共三卷, 80 余 三枚则为唐代用玉石等复制的影骨舍利 。 佛陀的
万字 。①在这部《琉璃宫史》 里记载了不少有关佛陀 真身舍利总的来说包括佛陀身上遗留下的一切圣
舍利的史料, 并且这些史料中还记载了这些圣物与 物, 这些都可称之为舍利, 其中佛牙 、佛 顶骨 、佛头
中国 、缅甸和斯里兰卡三国的佛教关系 。下面我们 发, 佛指甲等为世间极为稀有的圣物, 相对而言, 佛
就从舍利的来历和去向 、阿奴律陀( Anuruddha) 到妙 陀的一般灵骨舍利要比佛牙等要多得多, 在很多古
香国迎请佛牙和派使臣到斯里兰卡迎请佛牙等三 老的佛寺和佛塔里都可能珍藏供奉几枚 。

[ 收稿日期] 2008-12-20
[ 作者简介] 惟善( 1967 —) , 男, 斯里兰卡凯拉尼亚大学哲学博士, 中国人民大学讲师, 广东云门 佛学院常务副院长, 斯
里兰卡佛教研究会终身会员 。 研究方向为佛教哲学, 部 派佛教 、南传佛教 、梵文和巴利文 。
① 参 见《 琉璃宫史》 之《 译者前言》 , 李谋等译注《 琉璃宫史》上卷, 商务印书馆, 2007 年版 。
② 《 长阿含》卷四《 游行经》《 菩萨处胎经》卷 三《 常无常品》《 法华经·提婆达多品》 等亦有全身舍利 与碎身舍 利之说 。 另
有谓将遗骨全部收入一塔者, 称为全身舍利 ;
将遗骨分置多 处者, 称为碎 身舍利 。 关于全身 、碎 身舍利之 说, 或起源 于古代
印度梨俱吠陀时期所行之土葬与火葬二法, 而 以土葬之遗体称为全身舍利, 以火葬后之遗骨称为碎 身舍利 。
第 7 卷第 1 期 惟 善:
《 琉璃宫史》中的佛舍利
103

( 一) 细小的灵骨舍利 执, 香姓婆罗门作为东道主从中调停, 并主持分配 。


根据《琉璃宫史》, 释迦牟尼成佛之后, 为 一切 火化七日后即三月初五日, 香姓婆罗门将佛陀舍利
众生说法 45 年, 公元前 543 年 2 月月盈日拂 晓时 平均分成 8 份, 被 8 位国王请去供养 。 若按《缅甸
分, 在拘尸那罗城末罗国王的娑椤园( 沙罗双树林) 大史》的说法, 佛陀舍利被分给 11 位国君带回各自
[ 1] 201
内涅 灭度 。 灭度七 日, 摩 诃迦 叶并 500 弟子 到 的国内供奉, 这当然与其它史料记载不符 。 获得
来, 向佛足膜拜 。 第二个七日, 即 2 月 28 日, 释迦 舍利的 8 位国王是吠舍里王 、阿 世王 、巴法王 、末
牟尼火化 。巴利文佛经《大涅 经》和《波罗市迦经 罗王 、毗塌提波伽王 、阿拉迦波王 、罗摩王和迦毗罗

释》 均载二七火化, 而《长部经释》则载三七火化 。 卫王 。然而我们比较北传《长阿含经》 、② 南传《大
火化之后各国国王都来迎请佛陀舍利建 塔供 般涅 经》 ③ 和缅甸《琉璃宫史》 所列出的 8 国名
奉 。据说, 当时有 8 个国王为分舍利之事而发生争 称, 见表 1 :

表1

国家 国王 种族 城名 舍利塔

《长阿含经》 《琉 璃宫史》 巴利文《 大般涅 经》

摩竭国 阿 世王 韦提希子 — 阿 世 Ajātasattu of Vedehiputta 王舍城 舍利塔

毗舍离国 吠舍里王 毗舍离之离车族 Licchavis of Vesālī , 毗舍离 舍利塔

迦维罗卫国 迦毗罗卫王 迦毗罗城释迦族 Sakyas of Kapilavatthu, 迦毗罗城 舍利塔

遮罗国 阿拉迦波 遮罗颇之跋离族 Bulayas of Allakappa, 遮罗颇 舍利塔

罗摩伽国 罗摩王 罗摩伽拘利族 Koliyas of Rāmagāma, 罗摩伽 舍利塔

毗留提国 毗塌提波伽 毗留捉婆罗门 Brahmin of Ve ◆hadī pa, 毗留提 舍利塔

波婆国 巴法王 波婆之未罗 Mallas of Pāva, 波婆 舍利塔

拘尸国 末罗王 拘夷那竭之末罗族 Mallas of Kusinārā 拘夷那竭 舍利塔

香姓婆罗门 香姓婆罗门 Brahmin do ◆a 瓶塔

毕钵村人 毗钵梨瓦那之莫利耶族 Moriyas of Pipphalavana 毗钵 灰塔

从表 1 可以看出, 前 8 国的名字虽然在各典籍 养 。 依印顺法师的推测, 此瓶塔在战主国, 约在恒


中的排列次第有些不同, 但与缅甸《 琉璃宫史》 、南 河( Ganges) 与 Son 河中间, 首府在今 Ghāzipur 。⑥ 还
传《大般涅 经》 和汉译《长阿含经》 所记载的 8 国 有毕钵( =毗钵 Pipphalavana) 村人 ⑦ 就只把地上火
名称完全吻合 。 这些经典包括《 摩诃摩耶经》 ④ 都 化之炭灰扫起, 并回国建立炭塔供养 。

谈到香姓婆罗门 ( Brahmin Dona) 出来主持公道, 据法显与玄奘所见, 炭塔在罗摩聚落到拘尸那
协调和平, 把舍利平均分给了 8 个国家分别建塔供 中途的树林中 。⑧ 此外, 《长阿含经》 ( T1, 30a) 还谈
养, 而自己却没有 任何私心, 只留一空瓶, 建塔 供 到“生时发塔”, 即以获得佛在世时的头发为纪念而

① 亦译《波罗夷经》 , 是南传 佛教律部五论之一 。


② 《大正藏》 卷 1, 29 页中 ~ 30 页上 。
③ Dī gha-nikāya( 中部) , Ⅱ , 165 页 ~ 168 页 。
④ 《大正藏》 卷 12, 第 1014 页下 ~ 1015 页上 。
⑤ 《长阿含经》 ,《 大正藏》卷 1, 29 页 中 ~ 30 页上) 作香姓 婆罗门,《 佛说灌顶冢墓因 缘四方神 咒经》, 《 大正藏》 卷 21, 513
页上, 作“香 性婆罗门” ; 《 十诵律》 ,《大正 藏》 卷 23, 446 页下 ~ 447 页上) 作“ 烟婆罗 门” ;
《 根本说一 切有部 奈耶杂事》 ,《 大 正
藏》 卷 24, 402 页上 ~ 下 , 作“突路 婆罗门” ; 南传《 大般涅 经》 作“ Brahmin Dona” 。
⑥ 《十诵律》 ( T23, 447a) 说 :
“ 姓烟婆罗门, 得盛舍利瓶, 还头那罗聚落, 起塔华香供养 。” 另参见印顺法 师《初 期大乘佛 教
之起源与开展》 , 46 页 。 关于战主国的位置, 参见《 大唐 西域记》 卷 7, 《 大正 藏》 卷 51, 907b ~ 908a 。“ 战主” , 是梵 文 garjanapati
又作 garjapur, garjapatipura 的意译 。 其地望据康宁哈姆考定为今迦齐浦耳( garjapur) , 在 瓦腊拿西以东五十英里 。
⑦ 《十诵律》 ,《 大正藏》卷 23, 447 页上, 说 : “ 必波罗延那婆罗门居士” 。
⑧ 参见《高僧法显 传》 卷 1, 《大正藏》 卷 51, 861 页下 ;
《 大唐西域记》 卷 6,《 大正藏》卷 51, 903 页上 。
北京联合 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 年 2 月
104

建塔供养, 这样总 共加起来佛刚 灭度不久就有 11 《琉璃宫史》记载 :


座佛塔 。 后来, 在第三次佛经结集时, 与会的 长老 佛的右上牙分给忉利天国, 右下牙分给那
们将国王们取走的全部舍利的八分之七带回献给 伽国, 左上牙分给羯陵伽国, 左下牙分给了妙
阿育王, 建成佛塔84 000座 。 另八分之一舍利被神 香国 。分配完毕才来的贝 勃梨王和莫梨耶王
龙等藏于腹中, 后为苏摩那沙弥得到, 献予锡兰岛 则只能得到火化舍利的檀香木炭 。 主持分配
国王阿巴亚陀塔加马尼建一大塔珍藏 。 的香姓婆罗门将分配舍利时用的宝杯取走供
[ 1] 44-45
( 二) 佛牙舍利 奉。
上面所谈到分给八国供奉的舍利是碎小 的舍 上文提到佛的右上牙和右下牙分别给了忉利
利子, 其数量多, 颜色各异, 无法辨别是身体的某个 天和那伽国 ;
而左上牙和左下牙分别给了羯陵伽国
部位的遗骨舍利, 而佛牙舍利则不同, 其体积较大, 和妙香国, 而本书第 201 至 202 页的记载有所不同,
有相对完整的牙齿形状 。 据佛经记载, 佛陀有八十 甚至自相矛盾 。其文如下 :
① 佛的右上牙由天帝释带回忉利天供奉 ;
右下牙
种好, 三十二相 。其中就谈到佛牙有三, 或四相 、
二好 。“三相” 者, ( 1) 四十齿相( catvāri ◆s'addanta, 由神龙们带到那伽国供奉 ;
左下牙从羯陵伽国送到
[ 1] 210
第 22 相) , 指佛具有四十齿, 一一皆齐等 、平满如白 锡兰 为世代锡兰国王所供奉 ;
左上牙由称作妙
雪 。 此相系由远离两舌 、恶口 、恚心, 修习平等慈悲 香国的 中国世代 君王所供 奉 。' 此事, 《缅 甸大史》
而感得, 常出清净妙香 ; 此一妙相能制止众生之恶 载:左上牙在锡兰 。② 与《佛牙史》 ③ 所述不同 。 ”
口业, 灭 无 量 罪 、受 无 量 乐 。 ( 2) 诸 齿 齐 密 相 中文习惯只有“ 佛牙”一说, 而在此 缅文中, 直
( samadanta, 第 23 相) , 即诸齿皆不粗不 细, 齿间 密 译为“高贵的犬齿” 。对此, 我请教过北京大学李谋
接而不容一毫 。 系以十善法化益众生, 复常称扬他 先生, 他解释说, 如果直译为“ 高贵的犬齿”似乎对
人功德所感之相, 表能得清净和顺 、同心眷属之德 。 佛祖也有 大不 敬之 嫌, 所以 就 没有 译作“ 右 上犬
( 3) 牙白相( su '
s ukladanta, 第 24 相) , 又称四牙白净 齿”, “右下犬齿”等, 而简译为“右上牙”和“右下牙”
相等 。 有关此相在各经论中所说一 。此乃佛 于无 等 。 这里根据《琉璃宫史》的记载, 佛陀留下来的佛
量世中常修 欲果之慈, 乐欲 思惟善法 而感得的 妙 牙舍利只有 4 颗 。 这 4 颗佛牙舍利共分给 4 个地
相;
表能摧破一切众生强盛坚固之三毒 。汉传有经 方 。 其一是忉利天 Trāyastri ◆ '
sa, 巴利名 Tāvati ◆sa
论认为, 四牙是除四十齿之外, 上下各有二牙, 其色 又叫作三十三天 。 在佛教的宇宙论中, 此天国位于
鲜白光洁, 锐利如锋, 坚固如金刚 。 若是如此, 佛陀 欲界六天之第二天, 属于帝释天所居之天界, 位于
就应该有 44 颗牙, 而 南传就 没有这 么说, 巴利 文 须弥山顶 ;
山顶四方各八天城, 加上中央帝释天所
susukkadā ◆hā 原意是大牙( large tooth) , 或译为犬牙 止住之善见城, 共有三十三处, 故称 三十三天 。 根
( canine teeth) , 这上下四 颗犬牙比 较特别, 又大 又 据印顺 法师观点, 以科 学的观点 来解释佛 法的人
白, 包括在 40 颗牙之内 。“二好”者就是 1) 齿方整 说:须弥山即是北极, 四大洲即这个地球上的大陆,
鲜白 ;2) 牙圆白, 光洁锋利 。 据《琉璃宫史》佛牙也 阎浮提限於亚洲一带 。
具有 32 大相 、80 种好 、6 道光轮, 具有无比崇 高之 他认为, 释尊时代的须弥山与四洲, 大体是近
[ 1] 201
威德 。 于事实 的 。 须弥山 ( Sumeru, 须弥卢) , 即 今喜马拉
从三十二相 里可知佛陀有保留 40 颗牙, 在佛 雅山 。山南的阎浮提, 从阎浮提河得名, 这即是恒
[ 2] 124-125
陀色身火化之后, 究竟剩下了多少颗佛牙, 其说法 河上流 ──阎浮提河流域 。 若须弥山是喜马
不一, 但根据文献记载, 目前大致有四牙 、七牙和三 拉雅山, 那么忉利天就在喜马拉雅山顶 。 真现实者
十二牙 3 种说法 。 说, 须弥山系即一太阳系 ; 水 、火 、地 、金四行星即四
1.四牙说 大洲, 木 、土 、天王 、海王四行星即四大王众天, 太阳

① ( 1) 有四十齿( Cattārī sa-danta, 23 相) , ( 2) 齿齐平( sama-danta, 24 相) , ( 3) 于齿无间隙( avivara-danta, , 25 相) , ( 4) 牙齿 纯


白( susukka-dā ◆ha, 26 相) , 见《 长部》 Ⅰ ,《 大本经》 , 18 页 ;
《 长部》, iii,《 三十二相经》, 144 页 。
② 此处与《琉璃宫 史》 上卷, 44 ~ 45 页的( 39 节) 所述 矛盾 。该 节说左上牙分给羯陵伽国, 左下牙分给妙香国 。
③ 《佛牙史》 南传上座部佛教三藏的经外著作 。 锡 兰达摩 揭帝长 老所著 。 全书五章 。 系受锡 兰国王 波罗迦 罗摩巴 忽
一世( 1153~ 1186 年在位) 之请, 据僧伽罗文编年史编成 。 记载羯陵伽王子檀 多鸠摩罗 把佛牙送到 锡兰的经 过 。 是一部优 秀
的巴利文史诗 。
第 7 卷第 1 期 惟 善:
《 琉璃宫史》中的佛舍利
105

即忉利天, 这是太虚大师《真现实论》所说的 。 印顺 有在北传第三个版本和南传版本中才记载有释迦


法师认为, 依着这一解说, 以北拘罗洲为另一星球, 牟尼荼毗后留有佛牙 。北传的第三版本中有一段
可以不成问题 。 而传说太阳旋绕於须弥山腰, 而现 谈到帝释天( 释提桓因) 在佛还没有涅 之前, 请求
在的解说为太阳, 即须弥山顶的忉利天, 也不大相 如来半身舍利供养的故事 。
合 。① 其二是那伽国, 是传说中的龙宫 。 龙为八部 佛陀当时告天帝 :
“如 来等视众生如罗
众之一, 一般谓其为住于水中, 能呼云起雨之蛇形 罗, 汝不应请半身舍利 。何以故 ? 平等利诸众
鬼类, 亦为守护佛法之异类, 其首领称作龙王 。 其 生故 。
”佛告天帝 :
“ 我今与汝右边上颔一牙舍
三是羯陵伽( Kali ◆ga) 国, 又译为羯国, 印度半岛中 利 。可 於 天 上 起 塔 供 养, 能 令 汝 得 福 德 无
东部地域, 包括 现在印度的奥利萨邦( Orissa) 大 部 尽 。” ⑤
分地方 。《大唐西域记》 描述此国“周五千余里, 国 那时天人一切大众听到佛陀慈悲的话语, 悲哀
大都城周二十余里 。 稼穑时播, 花果具繁, 林 薮连 流泪, 不能自裁( 抑止) 。 佛陀向周围的信众开示,
绵, 动数百里 。 出青野象, 邻国所奇 。气序暑热, 风 让弟子们不要因为他的涅 而悲伤, 曾多次自由自
俗躁暴 。性多狷犷, 志存信 义 。 言语轻捷, 音 调质 在地深入禅定, 然后出定进入涅 。在佛陀色身茶
正 。辞旨风则, 颇与中印度 异焉 。 少信正法, 多遵 毗的时 候, 帝释 持七宝 瓶及供养 具来到茶 毗的场
外道, 伽蓝十余所, 僧徒五百 余人, 习 学大乘上 座
所, 见其火一时自然熄灭, 帝释即开如来宝棺, 欲请
法, 天祠百余所, 异道甚众, 多是尼干之徒也 。” ②其
佛牙 。当时负责茶毗的楼逗看帝释想取佛牙就问
四是妙香国, 《琉璃宫史》给出的注释是指对中国的
道: “你来此干什么呀 ?”答言 :
“想请佛牙到天上供
古称 。③ 然而, 旅居美 国, 现任美国加州州立 大学
养 。”楼逗言 :
“你不要自己动手取佛牙, 等会儿大家
历史系的孙来臣教授在《〈琉璃宫史〉中译本的贡献
一起分享 。
” 帝释言 :
“佛陀早就答应我一颗佛牙舍
与局限》一文中指出, 这是一个误注, 应改为“ 对南
利, 所以我来时, 火就立即自动熄灭 。
” 帝释说完之
诏大理国的称呼” 。 根据《说无垢称经疏》, 妙香国

后就打开宝棺, 在佛陀口中, 把右畔上颔的牙舍利
有九百万菩萨, 可见这个妙香 国是佛教很兴 盛
取了出来, 立刻回到天上, 起塔供养 。 当时, 又有二
的地方 。
位捷疾罗刹, 偷偷隐身跟在帝释身后, 趁众人没有
2.七牙说
看见他们的时候, 盗取一双佛牙舍利 。⑥ 之后, 佛
七牙说来自于北大唐南海波凌国沙门传 若那
陀以大悲力, 粉碎金刚体, 使其变成细小的灵骨舍
跋陀罗( Jñānabhadra) 译《大般涅 经》 。我们知道北
传《大般涅 经》共有 3 个版本 : ( 1) 第一版东晋法 利, 惟留下四牙没有在火化时被烧毁破坏 。⑦ 如此

献所译《大般涅 经》( 3 卷) ;
( 2) 第二版本共有 3 个 帝释所取得佛牙, 加上捷疾罗刹盗取得两颗佛牙,
译本 :
1) 北凉天 竺三藏昙 识译《 大般涅 经》 ( 40 以及最后剩下的 4 颗佛牙, 就成了 7 颗佛牙流传 。
卷) ;
2) 宋代沙门慧严等依泥洹经加之《大般 涅 3.三十二牙说
经》( 36 卷) ;
3) 东晋平阳沙门法献译《 佛说大般泥 三十二牙说来自于《缅甸大史》关于直通国的
洹经》( 6 卷) 。 ( 3) 第三版本为若那跋陀罗译《大般 记载 :
佛陀在 世时, 直通国王 是阿输迦 达摩罗 。
涅 经》( 后分上下卷) 。 此外还有南传巴利语《 大 而《直通史》的记载是 :
伽湾波堤天尊的弟子悉哈罗
般涅 经》 。所有版本《大般涅 经》都记载释迦牟 是直通国王 。伽湾波堤天尊曾经请佛陀驾临金
尼如何涅 , 但在第二个版本中没有记载有关释迦 地即直通 。佛陀涅 后, 伽湾波堤天尊带来 32 尊
牟尼圆寂后怎样荼毗( 即火化) , 也没有记载是否留 佛牙舍利, 献给了悉哈罗 , 供王祀 奉云云 。 悉哈
有佛牙, 而在北传第一个版本中, 也只是记载释迦 罗 王在位 60 年, 在佛陀涅 后 10 年时 辞世, 其
牟尼怎样被火化, 并未提及释迦牟尼留有佛牙 。只 子悉梨摩须伽继承王位 。《琉璃宫史》 的作者评价

① 印顺,《 佛法是救世之光》 , 416 页 。 另见参考文 献[ 2] , 67 页 。


② 《大正藏》 卷 51, 918c ~ 919 页上 。
③ 《琉璃宫史》 上卷, 45 页 。
④ 《大正藏》 卷 38, 1006 页下 。
⑤ 《大正藏》 卷 12, 903 页中 。
⑥ 《大般涅 经》 ,《 大正藏》卷 12, 910 页上 。
⑦ 《大般涅 经》 ,《 大正藏》卷 12, 910 页下 。
北京联合 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 年 2 月
106

说:
《缅甸大史》的 记载与《直通史》 所载 有两处 不 只有材质的差别, 而没有表法和高低贵贱的差别 。
[ 1] 207
符。 因此, 佛教徒们没有必要执著于真伪虚实, 它们都
总上三种说法, 第一种四牙说, 南传《大般涅 代表佛陀的智慧和慈悲救世的精神 。 若作为学术
经》和缅甸的《琉璃宫史》是一致的, 而对于七牙说, 或考究, 就必须要有严谨的学风和足够的史料以及
事实上, 可以有两种解释 :
其一是帝释所取之佛牙 考古资料作为依据, 在没有充足的论证之前不要轻
以及被盗的两颗佛牙, 包括剩下的 4 颗佛牙之内 。 易地得出结论 。
这一解释符合南传《大般涅 经》和《琉璃宫史》 的
记载 。 其二是上文所提到的剩下 4 颗佛牙在 三牙 二 、阿奴律陀到妙香国迎请佛牙
之外 。 这一解释 也是慧礼 法师所持 的观点, 他 认 阿奴律陀( Anuruddha, 1044 ~ 1077 年) 是缅甸蒲
为:
“佛牙舍利共有多少呢 ? 帝释取一牙舍利, 又佛 甘王朝的 建立者, 最早为 缅甸西部 小国蒲甘 的国
留四牙, 已计五牙 。加之另`一双佛牙' 可算七牙, 王, 1057 年击败孟族首都直通, 后来对骠国和北阿
这就是说天上地下共有七颗佛牙舍利 。 但`一双佛 拉干等地发动战争, 并迫使各地军政归顺, 成为缅
牙' 要知道佛牙称`一双' 者惟此一处, 可见此一双 甸历史上第一次大统一的出色帝王 。 阿奴律陀又
佛牙有着不可分离的应( “ 应”改为`因' ) 缘 。 而应 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 他在佛教高僧信阿罗汉的影

县佛宫寺释 迦塔所 发现 的佛 牙舍 利共有 两颗, 响下, 将上座部佛教定为国教, 并在全国积极推广,
如果这两颗就是当时一双佛牙, 那么就可以断定, 大兴佛寺, 抄写经典, 迎请佛牙, 使缅甸成为名副其
这双佛牙就是当年捷疾罗刹所隐身盗取的一双佛 实的佛国 。他认识到佛陀的圣物是治理国家和人
[ 3] 60-62
牙 。” 慧礼法师还引用了道宣律师传的一段文 民的法宝, 又是佛教兴旺的象征 。 如果能向妙香国
字加以考证, 得出结论, “道宣有其人, 佛牙有其事 。 的南诏 王( 乌底 勃瓦) ③ 索取 佛牙供养, 让人民瞻
应县最早的佛寺也多建于唐代 。 但这一切究竟与 仰礼拜, 佛教 定会发扬 光大, 人民也将 受益无 穷 。
释迦塔中的`一双佛牙' 又有何关系, 我们不能也不 于是, 他召集全国兵马, 亲率四员神骑骁将及瑞品
必妄加穿凿 。”至于最后一种三十二牙的说法, 在经 基 、瑞品艾兄弟, 分水陆两路, 每路3 600万人( 有夸
典里没有找到任何可支持的依据 。 大之嫌) , 径向中国进发 。他的人马到达之后, 南诏
如今出现这么多佛牙, 但多数人认为现存的佛 王紧闭城门, 拒来自蒲甘的阿奴律陀王于城外 。
牙舍利就只有两颗, 一颗在北京灵光寺, 一颗在兰 阿奴律陀见状, 为探明原委, 亲自率六位人员

卡康提( Kandy) 的佛牙寺, 对于这种说法是否太绝 到南诏王国师所住的寺院, 说明来因, 以偿瞻拜供
对了 ? 难道其它地方就没有保存佛牙的可能性吗 ? 奉之愿 。 国师将阿奴律陀来意禀奏南诏王, 南诏王
当然, 对于有正信的佛教徒而言, 世间有多少佛牙 对阿奴律陀傲慢无礼, 并对其所率7 200万大军不足
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要有一颗虔诚的心 、善良的心 介意, 围了个里外三层 。 阿奴律陀大为 不悦, 派二
去实践佛陀的教法 。 因为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无 人夜间潜入王宫, 乘南诏王熟睡时, 用白灰在南诏
常的, 即使是真身佛牙也总有一天会变坏消失, 而 王身上划上三道白线, 然后在墙上写明 :吾王陛下
对于其它的影骨或复制品也同样可作为世人对佛 驾临此地, 为何不见, 也不宴请 ? 再如此, 则三道白
陀的崇敬之物, 就像泥塑 、木雕 、金制的佛像一样, 线即刀落之处 。然后又命令其部下将其全国臣民

① 山西应县木塔在文革浩劫之初, 塔内塑 像遭 到破坏 。1966 年, 一游 客登塔 游览, 在 三层佛 坛座 下拣起 花式 银盒 一


个, 内装七珍与佛牙舍利, 共 35 件交给时任木塔管理 员保存 。 1974 年检 查人员 发现二 层主佛 像被人 撬开, 维修人 员及时 报
案 。抓获嫌犯木匠王 某后, 公安局追回了全部被盗文物, 有银盒 、水 晶石 、水晶葫 芦 、水 晶珠 、沉香木 七宝及 佛牙舍 利等共 计
36 件 。
② 据说这颗佛牙舍利原为印度王公收藏, 传为佛口左颔之犬齿 。 锡兰的编年史称 : “ 印度羯陵 伽国王子陀 多及王妃 杵
摩梨, 密藏佛牙逃难至锡兰, 以后反为吉祥云色王的国宝 。” 玄奘《大唐西域 记》 卷十一“ 僧伽罗国” ( Sinhala, 即斯 里兰卡) 记载 :
“ 王宫侧有佛牙精舍, 高数百尺, 莹以珠珍, 饰之奇宝 。 精舍上建玉柱, 置钵 昙摩罗加在宝, 宝光赫奕, 联晖照 耀, 昼夜 远望, 烂
若明星 。 王以佛牙, 三灌洗香水香末, 或濯或焚, 务极 珍奇, 或 修供养 。”《 大正 藏》 卷 51, 943 页 。 另又 见 History of Buddhism in
Ceylon , p.
280)
③ 缅语称南诏王或中国皇帝为 Utibwa 乌底 勃瓦 。来 源其说不一, 尚待细考 。 如 :
西方学 者巴克认 为来自汉武 帝音译 ;
法汉学家伯希和同俞贝都说系吐蕃赠给南诏王异牟寻的封号 ———“ 日东王”一词衍变而来 ; 我国中缅 关系史教授 陈炎则认 为
可能源自缅甸三个龙蛋故事, 因 U 缅语 意为蛋, bwa 缅语意为生, Utibwa 即同蛋所生, 与“ 胞波” 意近似 。
第 7 卷第 1 期 惟 善:
《 琉璃宫史》中的佛舍利
107

崇奉之神像, 巨大的铜铸月天神像捆起, 并以神鞭 礼品, 并说明来意 。斯里兰卡国王对从缅甸来的使


猛抽之 ?。南诏王天亮起来, 看见自己身上划 的三 臣非常热诚 。《琉璃宫史》上卷如是说 :
道白灰线和墙上的大字, 同时, 又听到月天被抽打 锡兰王听罢来使 转告阿奴律陀王所嘱之
痛苦的喊叫声, 深感恐惧 。于是, 他带了许多礼品, 言, 感到亲切快慰, 说 :
“朕将为朕友得以供奉,
在大臣们簇拥下出来会见了阿奴律陀 。 阿奴律陀 按其所嘱向佛牙恳求 。
” ……锡兰王头顶九宝
说明来意, 南诏王说 :
“如佛牙愿巡幸贵国, 只管迎 高脚花盘, 虔诚祈祷 。 蓦地, 佛牙一化为二, 空
去 。”并自那日起, 南诏王每日用金 、银 、金锅 、 中宛如出现两尊佛陀 。 锡兰王见佛牙化为两
银锅 、金盆 、银盆 、金盏 、银盏等器皿烹饪菜饭款待 颗, 恳求道 :
“请将化出的那颗佛牙放在弟子顶
阿奴律陀 。 阿奴律陀也每日携许多供品到安放佛 上花盘之中 。”在锡兰王一再恳求下, 佛牙降到
牙之地虔诚礼拜, 希望佛牙自动降临在他的盘中 。 国王顶上花盘之中 。锡兰王头顶佛牙, 步行到
《琉璃宫史》上卷记载 : 使臣船只停泊码头, 涉水进入河中, 直至河水
佛牙具 32 大 相 、80 种 好 、6 道 光轮, 具 有 淹至颈部, 才将佛牙送上船舱, 叮嘱道 :
“望朕
无比崇高之威德, 升上太空, 云游天际 。 阿奴 友阿奴律陀陛下和朕一样, 下到河 中, 涉水行
律陀王虽屡次头顶宝盘, 虔诚求拜, 但佛 牙始 至河水淹至颈部时, 用头顶迎奉佛牙 。
” 使臣们
终留于天际, 不肯降于盘中 。 将佛牙安放在百宝重阁式佛龛内, 毕恭毕敬地
阿奴律陀见状, 心情不悦, 异常伤心 。 天 妥善护送 。大船扬帆驶离锡兰岛, 借助天帝释
帝释见阿奴律陀王如此伤心, 知此王必将承担 [ 1] 219
神力, 七天后抵达劳伽难陀码头 。
发展佛教大业之任 。 天帝释遂取一尊碧 玉佛
当运载佛牙的船只到达缅甸港口时, 阿奴律陀
像, 使其与佛牙一起在天际 云游 。 然后, 降落
带领文武百官立即举行了隆重的恭迎仪式, 亲自下
在国王头顶的宝盘内 。天帝释显身对国王说 :
水, 用头顶迎奉佛牙, 慢步行至安放佛陀前额骨的
“佛陀并未预言由汝供奉佛牙, 只预言佛 法在
瑞喜宫佛塔处, 放在塔旁 。 据说, 他还发誓, 如果他
妙香国长存五千年 。 也曾预言佛陀前额 骨舍
能够通过修行成佛, 希望一颗佛牙变化出两颗 。 他
利将归汝供奉 。 佛陀前额骨舍利已由室 利差
发了四次愿, 佛牙就从一颗再变化出四颗 。 国王为
罗竺多般王从干延迎到国内, 安放在由他修
了使佛教兴盛 、利益群生, 兴建了五座塔安放五颗
建的大佛塔内供奉 。 汝可取去供奉 。

佛牙舍利, 并举行了隆重的佛教仪式 。 缅甸王虽然
阿奴律陀听完天帝释的话之后非常欢喜, 叮咛
只得到了兰卡的一颗佛牙, 但它的意义极为重大,
国师每日用南诏王款待自己所用器具作好斋饭, 供
为缅甸佛教在将来的发展且成为国教奠定了牢固
奉佛牙 。阿奴律陀在妙香国受南诏王热情招待三
月之后, 愉快亲切地话别, 带着天帝释赠予的碧玉 的信仰基础 。

佛像回国, 于宫供奉 。这里谈到有关阿奴律陀到妙


香国奉迎佛牙之事, 在中国史籍中没有看见有相应 四 、结论
记载 。 佛陀舍利保存至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 这不
仅有其宗教的信仰价值, 而且有其悠久的历史文物
三 、阿奴律陀派使臣到斯里兰卡迎请佛牙 价值, 而对佛教信徒而言, 其信仰价值远远超过文
阿奴律陀到妙香国迎请佛牙未能如愿, 于是就 物价值 。 佛陀涅 之后留下舍利给世人供养, 加上
在瑞喜宫佛塔建好塔坛三层时, 心想 :
“吾乃佛陀预 经 、律 、论和清净僧团, 则三宝常住于世, 能令佛教
言中人 。曾去中国索取佛牙未果 。天帝释传 谕佛 徒深心皈依 。因为“供养舍利即是佛宝, 见佛即见
陀真言, 说吾将祀奉碧玉佛像和佛陀前额骨 。 如能 法身, 见法即见贤圣 ;
见贤圣故, 即见四 谛 ;
见四谛
将锡兰岛的那枚佛牙取来, 安放在佛塔之内, 众生 故, 即见涅 。 是故当知, 三宝常住, 无 有变易, 能
将在五千年内获得莫大恩泽 。”阿奴律陀王派出的 为世间作皈依故 。” ①因此, 佛陀舍利是佛陀教法传
船只, 出海之后, 只花了七天时间就抵达斯里兰卡, 世的见证之一, 是启发人们信心的圣物 。 佛陀舍利
使臣谒见国王, 献上阿奴律陀王赠送的白象及其它 中, 以佛牙最受重视, 在古印度就是镇国之宝, 皇权

① 《大般涅 经》 ,《 大正藏》卷 12, 903 页下 。 另见 The Mahāvansa ( tr .by George Turnour, Asian Educational Services, New
Delhi, 2000) , Ⅰ , P .
67,“ 见到舍利, 就是见到 了胜者( 佛) 本人 。”
北京联合 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 年 2 月
108

的象征, 曾有多位王子因争夺佛牙而导致战争 。 佛 近十来年, 我国佛牙和佛指舍利多次出访亚洲佛教


教传到缅甸也是如此, 蒲甘国王为了获得佛牙曾亲 国家和地区, 增进了睦邻友好关系, 在促进亚洲及
自率兵到妙香国, 之后又派使节到斯里兰卡迎请一 世界和平 、推进人类福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
颗变 化出 来的 佛牙 ( 或许我 们可 称之 为“佛 牙 影 佛陀舍利在今天是团结世界佛教徒 、传播友谊 、维
骨”) 。 佛陀舍利不仅过去对世人影响巨大, 即使在 护世界和平的纽带与使者, 其影响力之大, 举世瞩
今天的科学文明时代也同样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如 目。

[ 参考文献]
[ 1] 作者不详 .
琉璃宫史 :
上卷[ Z] .
李谋, 等译注 .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 2007.
[ 2] 印顺 .
佛法概论[ M] .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
124-125 .
[ 3] 唐学仁, 马良 .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 佛牙舍利[ M] .
北京 :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8:
60-62.

The Buddha' s Relics Recorded in the


Glass Palace Chronicle of the Kings of Burma

WEI Shan
( School of Philosophy,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Glass Palace Chronicle of the Kings of Burma with references to the pali
Mahāparinirvāna-sūtra and Chinese sūtras .At the beginning it investigates the history of budda' s relics as well as the
numbers of their records in various sources ;it then verifies and exams events of king anunuda of Burma, who requested
and welcomed the buddha' s relics from Miao Xiang-guo and Sri lanka ;lastly in the context of his frequent visit to other
countries and area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unique significance of the Buddha' s relics kept in China in making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Asia, especially Theravada Buddhist countries .
Key words:The Glass Palace Chronicle ;relicles ;teeth ;Burma ;Anuruddha
( 责任编辑 张 阳)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