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彤 - 中国民族音乐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33

中国民族音乐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以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为例

摘 要

最近几年,民族文化的教育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和关注,在中国传统文化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的同时,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作为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也得到了一定的重视。民族音乐在中学音乐教育的课堂上也有了一席之
地,但是在当前的中学音乐课堂上,民族本土音乐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
如民族音乐特色不足、师资力量不足、学生缺乏系统学习和了解民族音乐的途
径、教师没有树立足够的民族音乐教育的价值认识、外来文化和现代音乐的影
响等,本文将针对民族音乐教育现存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在中学音乐课堂的教
学中彰显民族音乐文化的特色、增加民族音乐在教材中的比重、建设高素质的
民族音乐专业教师团队、运用多种感官教学融入到民族音乐课堂,应用到中学
课堂教学当中,以改善现阶段民族音乐在中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民族音乐、中学课堂、陕北民歌。
The Practice and Research of Chinese Ethnic Music in

Music Classroom Teaching: Taking "Shandan Dan

Blooming Red and Brilliant" as an Example in the

Second Volume of Grade 8 of Renyin Edition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ethnic culture education has been favored and concerned by the
general public. Whil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people,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ethnic culture,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music
education has also received certain attention. Ethnic music also has a place in the
middle school music education class. Local ethnic music also has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lack of characteristics of ethnic music, the lack of teachers, the lack of a
systematic way for students to learn and understand ethnic music, teachers have not
established en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value of ethnic music education, the
influence of foreign culture and modern music, this paper will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for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ethnic music education: In the
middle school music classroom teaching, highligh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thnic music
culture, 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ethnic music in textbooks, build a high-quality
professional ethnic music teacher team, use a variety of sensory teaching into the
ethnic music classroom, applied to the middle school classroom teaching, so as to
improve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ethnic music in the middle school classroom.
Key words: Chinese folk music, middle school classroom, folk songs of Northern
Shaanxi.
目录
绪论............................................................................................................1

选题缘由....................................................................................................1

研究现状....................................................................................................1

研究意义:................................................................................................2

研究方法....................................................................................................3

第一章 中国民族音乐概述......................................................................4

2.1 中国民族音乐的概念(融入 2.2).............................................4

2.2 民族音乐的分类............................................................................4

2.3 民族音乐的特色..............................................................................5

2.4 学习民族音乐的重要性:(融入 2.3).......................................6

第二章 中国民族音乐在音乐课堂的实践探索......................................8

3.1 民族音乐在音乐课堂的现状(3.1 可以作为引言融入 3.2)...7

3.2 多种教学方法....................................................................................8

3.3 音乐课堂教学的建议:......................................................................8

第三章《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课堂示例展示..................................10

4.1 设计意图................................................................................10

4.2 教材分析:..............................................................................10

4.3 学情分析:............................................................................12

4.4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教学设计

法......................................................................................................12

结 语......................................................................................................16

致 谢......................................................................................................17

参 考 文 献............................................................................................18

附录 X 译文.............................................19

附录 Y 外文原文.........................................26
第一章:绪论

选题缘由

民族文化是承载着中华儿女的情思与情感的媒介,彰显了世世代代华夏儿女的
审美诉求。民族文化是一种寄托对祖国情感的媒介,代表着民族的凝聚力和向
心力。
随着时代的进步,民族文化的教育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和关注,而民族音乐教
育作为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重视。在中小学生中普
及民族音乐教育,既可以培养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又能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
感,还可以使他们更加了解自己的祖国。
中国民族音乐具有鲜明的特点及文化艺术价值,将其作为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
内容,是对我民族音乐有效传承的表现,更是发展美育教育的必然选择,因此,
笔者认为应加强对我国民族音乐教育在课堂实践的重视,从而对中国民族音乐
教育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本文将以陕北民歌代表作品《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为例分析我国民族音乐在课堂中的问题及建议。

研究现状

马瑶在《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发展的现状与思考》中提出民族音乐教育现在存在

1. 民族音乐特色匮乏:相对于现代音乐文化和西方音乐文化,民族音乐教学内
容没有彰显着自身的艺术的特色与魅力;现在无论是基础知识、理论体系还是
教唱课程的教学都还沿用着西方音乐的教学方式,无法凸显出我国民族音乐文
化与现代音乐文化的异同。
2. 民族音乐师资力量薄弱:我国民族音乐教育发展历程中,师资力量始终是薄
弱的环节,不利于优秀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教师的专业素养相对较低,在组
织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单方面关注学习者演唱技巧的提升,而对于民族音乐理
论知识、文化内涵的重视程度不足。1

1
马瑶.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发展的现状与思考[J].戏剧之家,2019,No.318(18):166.

1
祁敏在《浅谈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的思考与研究》中指出目前还存在于民族音
乐教育中的问题是:
1. 学生对民族音乐没有系统的了解和学习途径:相对于“快餐式音乐文化”,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相对复杂不易理解,学生忙于繁重的文化课学习,仅有的空
余时间被社会流行音乐所吸引,使他们很难有机会对中国优秀传统民族音乐文
化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2. 教师没有树立足够的民族音乐教育的价值认识:既缺乏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认
同,也缺乏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认同,更缺乏对民族文化自信能力的认同;课
堂上单调乏味,毫无生气,没有相应的、充分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准备;或者只
能无奈地迎合学生的口味,把那些非经典的音乐作品用更多的时间去欣赏和体
会。
甄琦在《齐齐哈尔市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现状研究》认为学生对民族音乐缺乏
认同感,是在民族音乐教育过程中的阻碍。学生们普遍热爱音乐,但对民族音
乐不够关注和了解。大部分学生对民族音乐没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
认知上没有真正的对民族音乐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随着现代音乐和日韩音乐
的流行与传播,这些都收到了广大青少年的喜爱痴迷,这些都冲击了我国传统
的音乐教育。
综上所述,民族音乐教育在音乐课堂的实践在教师的音乐素养和对民族音乐的
认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学生学习状况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相关问题有
待讨论和解决。2

研究意义:

(1)引发学生们情感的共鸣:
民族音乐是在以器乐、声乐、舞蹈、音乐等诸多方面为主,既能充分展示民族
特色,又能融汇各地区优秀民族文化的不同地域特色,这些特色与当地居民的
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有着很大的关系。
同时,民族音乐作为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不同角度体现了不同地
区所包含的特色特征,反映出对民族文化传统的观点和情感表达,促进了民族

2
甄琦. 齐齐哈尔市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现状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2
文化自信。
(2)增强民族音乐的影响力
针对我国民族音乐发展情况来看,我们要充分开发探索人们对民族文化的全面
认识,使民族音乐文化所存在的地位得以巩固,民族音乐对社会进步发展的影
响力得到加强。

(3)提高中学生的民族意识:中华民族的精神、人民的生活、民族的繁荣都是
民族音乐不可或缺的部分。民族的精神、文化和信仰都蕴含在民族音乐中。帮
助中学生透彻的了解民族音乐的内涵,提高中学生的民族意识,使其民族自信
心和自豪感倍增,这都是加强民族音乐学习的重要意义。

(4)培养中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独属我们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审美意识蕴含在
民族音乐中。因此,在中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主动去
了解音乐作品的背景和内涵,并深刻理解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和审美心理等。
民族音乐作品中蕴满了丰富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内涵。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技巧,
为了初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因此,把民族音乐
放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突出重要的地位是非常必要的。

(5)激发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民族音乐,有助于激发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习一首民族歌曲时,教师向学生展示许多相同类型的歌曲,让学生
通过比较歌曲之间的异同,来发现歌曲的特点和不同的地方风格。教师也可以
让学生用不同的乐器表演一首歌曲,例如,同样一首曲子,学生可以用钢琴、
笛子或二胡等不同乐器来演奏,再进行比较鉴赏。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欣赏
歌曲的同时写下对每首歌曲的感受和体会,大家一起分享。

1.4 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学校图书馆、知网、相关论文、书本的查阅,搜集相关资
料,加以分析和整理。
(2)实证研究法:通过观察民族音乐的在中学课堂的多种教学方式,研究民族
音乐的改善情况并提出教学建议。

3
第二章 中国民族音乐概述

2.1 中国民族音乐的概念

中国民族的音乐,也被称为中国地方民族的民歌,从狭义上来说,中国民族的
音乐,是在漫长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中,历代居住在中国大地上的各族人民,通
过自己的创作,形成的一种既有自己的特点,也能反映自己的文化和精神的一
种歌曲。但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民族音乐”则是由中国人写成的、带有中
国五音特点的“民间音乐”。
流传于民间,来自于民间,能够反映人民劳动、生产、生活的音乐的一种艺术
形式就是我们的民族音乐。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许多优秀的民族音乐被中
国人民创造了出来,组成了民族音乐体系,民族音乐有着深厚的底蕴,丰富的
内涵。这个系统是世界乐坛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从考古发现及文献资料来看,距今 7000 多年以前,人类的先民就可以利用动物
的骨头及粘土,制造出类似于骨箫、陶埙等吹管器具。到了伏羲时期,他们就
能制造丝弦乐器,弹琴、琴、弦,到了黄帝时期,他们就能制造出笛子,创造
出音乐的原理。这一切都表明,在那个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具有了一定的欣赏和
创作水平。这些发现都足够可以说明,在我们祖先的时期已经具备了对音乐相
当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后来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使得汉民族音乐日臻成
熟,形成了以五声调式即宫、商、角、徵、羽为基础 ,内容丰富,理论完备,
特色鲜明的音乐体系。这些不止是深深扎根于中国的音乐文化之中,还广为流
传到世界各地,成为世界音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民族音乐的分类

4
按照艺术特点区分中国民间音乐可分为六大类:说唱音乐、民歌、歌舞音乐、
民间器乐、戏曲音乐、综合音乐等。每一种音乐流派都有各种各样的形式、流
派、作品和音乐。
1.说唱音乐:说唱音乐就是通过唱腔、说、表现出来的艺术。又名曲艺。
2.民歌:分为民歌、小调、劳动歌曲、长歌和多声部歌曲等不同体裁。同一首
民歌因地域不同、风格不同而有异,各具特色。
3.歌舞音乐:伴随着民歌和器乐。
4.民族乐器:根据演奏方法和乐器的特点,可以分为四类:拉弦乐器、吹管乐
器、弹拨乐器和打击乐器。这些乐器可以单独演奏,也可以组合成各种表演和
合奏,具有独特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5.戏曲音乐,歌剧是演员在舞台上综合运用念、做、唱、打等艺术手段,演奏
角色戏剧来表演故事,具有情感、感动、理智、艺术、娱乐、教学的戏剧艺术。
6 综合音乐:指上述五种音乐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2.3 民族音乐的特色

2.3.1 中国民族音乐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民族调式:从音乐的结构上来说,中国民族音乐是以五声调式为基础的音
乐。民乐体系当中的七声调式和六声调式都是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
(1)五声调式:是指这五个音:宫、商、角、徵、羽的音阶组成的调式,近似
于简谱中的 1、2、3、5、6。主音可以由五声调式中的每个音构成一个新的五
声调式。
(2)六声调式及七声调:
古时候只经常使用四个偏音,它们是变徵、变宫、清角、闰,相当于大小调中
的变化音级。若是以 1 为宫的话,它们分别相当于#4、b7、4、7。
六声调式是由五声调式加入一个偏音构成的,七声调式则是加入两个偏音。
2、横向旋律:在音乐的表现形式上,旋律的表现性,也就是就是旋律的横向进
行一直是中国音乐所注重的。在艺术风格方面,强调形式可以变化但精神不可
散失,注重处理旋律的韵味。中国传统的音乐作品通常使用单一的旋律进行,
很少使用和声。

5
3、歌舞相随:舞蹈等姊妹艺术与中国传统音乐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古
代,舞蹈和音乐往往是一体的,如远古时代的《六代乐舞》、唐宋以后出现的
戏曲音乐和唐代的歌舞大曲都能够体现音乐与舞蹈融合。

4、民族特色: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强调明亮甜美的声音、生动的语言和质朴的情
感、醇厚的线条和清晰的发音、呼吸的运用和真实的声音演唱。
2.3.2 中国民族音乐的音乐特点:
1、节奏感强:中国民族音乐的节奏感强,它的乐曲节奏紧凑,清晰,由快变
慢,抑扬顿挫,有着丰富的变化,节奏转换自如,使人感到愉悦。
2、旋律优美:中国民族音乐的旋律优美,它的旋律简洁,美妙,充满激情,节
奏跳跃,令人耳目一新。
3、和声丰富:中国民该音乐的利声丰富,它的和声技巧多样 有着独特的变
化。
令人耳目一新。

2.4 学习民族音乐的重要性:

2.4.1 有利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怀:
民族音乐文化蕴含着整个民族的灵魂和思想,同时也是民族智慧和艺术的结
晶,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弘扬民族精神就要坚持民族音乐的
传播继承。其呈现形式富有地方民族特色,对唤醒学生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
的民族文化自信和建立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很大的作用。教师把民族音乐文化通
过音乐教学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民族音乐的世界里发现和感受这个民族,从
而让学生喜欢上民族音乐文化,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民族文化,从而达到传承
中华民族的文化和精华的目的。因此,民族音乐教学是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
信、开展爱国主义教学的重要桥梁,有利于在传播音乐知识的同时传递文化自
信和爱国主义思想。
2.4.2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民族音乐是最适合表现一个国家民族民族精神的媒介。民族音乐能准确地表达
人的情感,学生通过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在审美能力提高的同时,也能培养自己感
受美的能力。在欣赏、学习和练习民族音乐的过程中,增强学生感悟音乐的能

6
力,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欣赏和感受音乐的能力。
2.4.3 有利于拓宽中学生的音乐文化眼光:
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它在历史的变迁中创造了与当地地
理环境、风俗习惯密切相关的音乐,这些音乐具有鲜明的特色和风格。在学习
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民族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历
史文化、生活习惯等。我们还可以通过观看民族民间音乐表演来拓展我们的音
乐文化,了解各个地区不同的民俗特色和民族文化。

7
第三章 中国民族音乐在音乐课堂的实践

3.1 民族音乐在音乐课堂的现状

随着近几年民族文化的传承与迅速发展,中国民族文化越来越走入大众的生活
及学习,民族音乐教育也开始为人们所重视了起来,国家也颁布相关政策予以
支持。同时,中国民族音乐也有所斩获。各地中小学、教育部门加大了对民族
音乐教育的宣传力度,广大师生普遍提高了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在教学中明显
提高了民族音乐的地位。但即便如此在民族音乐课堂的教学中也还是存在着不
容忽视的问题。
3.1.1 民族音乐特色匮乏:
相对于现代音乐文化和西方音乐文化,民族音乐授课内容没有能很好的调动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手段,没有彰显着自身的艺术的特色与
魅力;现阶段的民族音乐教育内容系统中,中国民族音乐依旧用现代音乐或是
西方音乐的教学体系,没有专属的教学的完整体系,无法凸显出我国民族音乐
文化与现代音乐文化的异同。3
3.1.2 民族音乐师资力量薄弱:
我国民族音乐教育发展历程中,师资力量始终是需要增强的环节,不利于民族
音乐文化的传承。教师的专业素养相对较低,在组织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单方

3
马瑶.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发展的现状与思考[J].戏剧之家,2019(18):166.

8
面关注学习者演唱技巧的提升,而对于民族音乐理论知识、文化内涵的重视程
度不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没有准备好相对充分的教学内容,那么课堂上
的教学可能就会变得单调、乏味;或是情急之下只能迎合学生口味,花大部分
的时间来欣赏具有当下现代音乐风格的那些并非经典的音乐作品。
3.1.3 对民族音乐不够重视的问题:
在目前我国音乐教育中,很多学校并没有把民族音乐教育放在至关重要的位
置,更没有积极履行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的基本义务,因为长期受到以往西方
教育理念、社会发展和历史变迁的影响,因此,对于中学生的民族音乐学习来
说,没有便捷的途径可以选择。因此,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和传承受到了严重
的阻碍。
4.异国文化的冲击:中学生正处于每天忙于繁重的文化课学业的阶段,仅有的
课余时间又受到异国社会流行音乐的吸引,如:日韩音乐及自媒体软件流行
的“口水歌”,比起这些“快餐式文化”中国民族音乐文化较为复杂,想要真
正的了解、感受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阻碍
了机会全面、深入地去了解中国传承至今的优秀传统民族音乐文化。

3.2 民族音乐的多种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应该是 某种方式,专有术语,校本课程里有吗? 不是

合唱团演唱,管弦乐团演奏,这不是教学方式,是不是有例如情景

式教学之类的词汇,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情境法 新课标义务教育

下 26 页-28 页有提到,可以引用,头脑风暴法,竞赛法等。)

(1)民族风格演唱: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结合本节课歌曲的地方特色,进行听
觉、视觉感官教学,让学生体会民族音乐独具地方特色的特点,感受民族音乐
因地方特色的不同而产生的区别。学习、模仿具有民族特色的音色和演唱方
式,对不同地区的民族演唱风格都有所了解。

9
(2)合唱团(这里也是)演唱:欣赏由地方人民组成的具有民族民间特色的合
唱乐团演唱的本节课内容的歌曲,深入了解具有民族特色的合唱乐团,了解合
唱团的相关知识,如:乐团构成、合唱形式、声部构成、男生女生声部分配
等。
(3)管弦乐团(管弦乐团是属于中学音乐课堂的情境吗?)演奏:根据课堂教
学内容搜集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管弦乐团多媒体资料,观看或聆听管弦乐版
本民族歌曲的演奏,活跃课堂气氛,调动起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丰富课堂
教学内容,通过欣赏管弦乐团演奏,了解管弦乐团的相关知识,如:乐器组、
乐器组的组成、声部分配,了解管弦乐团的各乐器的音色,让学生在快乐学习
中了解更多音乐越知识。
(4)乐器演奏:根据课本歌曲,有些歌曲也有乐器独奏版本,如:《彝族舞
曲》琵琶独奏版本、《无锡景》琵琶版本、《瑶族舞曲》古筝版本等。在学习
民族音乐歌曲演唱的同时,了解各种民族乐器的音色、演奏方式等。

3.3 对民族音乐课堂教学的建议:

(1)彰显民族音乐文化的特色:在音乐课堂的民族音乐教学中,适当融入本节
课所学习的民族的本土特色,如:服装服饰、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对比现
代音乐与民族音乐歌唱方式的异同,突出民族音乐演唱的技巧与风格,从而达
到加深学生印象,调动学生兴趣的目的;
(2)增加民族音乐在教材中的比重:在中学音乐课本中民族音乐的占比部分基
本在一个单元,且以欣赏课为主要教学方式,基于此,应中学音乐课本中的民
族音乐的部分加大比重,加入多感官欣赏内容,或不仅限于欣赏课,可以把欣
赏课、唱歌课均衡分配,或是加入民族乐器演奏的课程;
(3)建设高素质的民族音乐专业教师团队 :对于民族音乐师资力量薄弱的问
题,现应首先组建专门的专攻民族音乐方向的教师团队,进行系统的关于民族
音乐教育培训,以提高教师对民族音乐文化知识的认知,把教师对民族音乐的
教学兴趣调动起来,用来达到提升教师民族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民族音乐课堂
内容和环节的目的;
(4)运用多种感官教学融入到民族音乐课堂: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加入运用多媒
体进行教学,观看或聆听一首歌曲时运用不同的呈现方式,如聆听合唱版本、

10
观看对比器乐版本、民间版本等,欣赏并表达自己的感受,尝试让学生多方面
的去体会、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而不只局限于听和唱。

第四章《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课堂教学

4.1 设计意图:

4.2 教材分析:

歌曲《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是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的一首欣赏课曲目,是一种浓
郁的陕北民族风味的信天游,整首曲子都是明亮的,优美的旅游规律。描写经
历万里长征的红军成功达陕北时,山丹丹花开满山坡的美丽景象。通过本节课

11
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关于陕北民歌的相关知识,了解信天游这个民歌体裁以
及特点,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4.2.1 陕北民歌:
陕北民歌的早期传播并没有以书面形式出现,而是通过一些简单而繁琐的人力
劳动形式传承下来。如《榆林号子》:“呦嗬,呦嗬,呦嗬嗬!”再如《老号
子》:“呦嗬幼嗬,呦嗬幼嗬嗨!”。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制约,自然灾害的侵
袭,让人类的身心都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他们于是开始祈求神的保佑,希望得到
神的庇佑,以求心灵上的慰藉。此时巫术开始出现,于是便产生了祭祀歌,成为继
劳动号子之后又一个具有宗教内涵的的雏形。一些具有陕北特色的民歌,随着封
建社会的到来而逐渐成形。陕北民歌口口相传,不能确切地知道它们是什么时
候产生的。
(1)陕北民歌有它鲜明的地域特征:土气、大气、美气。这种既通俗又让人闻之
眼前一亮的特色足够使其站在民族音乐不可忽视的位置。陕北人平时较爱唱的
民歌形式多以情歌为主。在 8000 首陕北民歌中,80%反映的是爱情生活、婚姻
问题或相关作品。信天游是劳动人民的代表作品,歌唱的大多都是情歌。4
(2)陕北民歌的演唱技巧:陕北民歌经历历史长河的演变中,逐渐形成陕北民歌
所独有的演唱技巧。陕北民歌最大的特点是音域宽,旋律、节奏变化大。因
此,演唱陕北民歌不仅需要运用润腔、调真调假的技巧,还需要注意发音、吐
字、速度等。
(3)信天游:信天游,是陕北民歌中的一种与众不同的体裁,能够突出陕表现北
民歌的魅力和特别之处。其节奏灵动跳脱,句式结构随情随意非常特别。信天
游代表的是陕北人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热爱,对爱情的赞歌。她永恒的生命力来
自于广阔的黄土高原上无尽的爱恨情仇。她汇集了千千万万勤劳人民的生活写
真,浓缩了陕北人民世世代代与自然、与生活抗争的自我倾诉。
(4)信天游的特点:陕北信天游艺术手法上多用兴起,比喻后直接表达自己的情
感,用风景表达自己的感情,自由奔放,热情浪漫,曲调优美,朗朗上口。民
歌手们想唱什么就唱什么,无拘无束的歌唱,用大自然的载体表达自己的意愿
和志向,含蓄幽默,信马由缰地唱出来。它的句式简单多样,两句歌词都能构
成一首歌,再没有这么简单、方便的表达形式了。就如同陕北人的性格:豪

4
阎成功.天蓝地黄曲苍凉的陕北民歌[J].农村.农业.农民(A 版),2016(07):55-56.
12
爽、直气、干练、豁达。
(5)信天游的节奏特点:信天游的节奏大多非常自由,旋律不受约束,悠扬高
亢,野性奔放,节奏和谐,有着朴实无华的健康之美。它和陕北的地貌关系非
常直接。在当地,人们习惯站在山坡或沟底,远远地大声呼叫或说话,因此,他
们经常把自己的声音拉长,在长短之间形成一种自由疏散的节奏。这种习惯自
然影响着信天游。

4.3 学情分析:

受到现代流行音乐和外来音乐的注入,学生对本民族音乐知识的了解日渐淡
薄,兴致寥寥。在这首歌曲的教学过程中目的在于学生在感受体验北民歌体裁
改变的新民歌 《山丹丹花红艳艳》的同时,了解歌曲的曲式以及陕北民歌种
类“信天游”,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轻松的走进民族音乐课堂,快乐的学习本民
族相关的民族音乐相关知识,从而使学生对民族音乐感兴趣,从被动到主动,
不断地聆听学习、积累民族音乐知识,提高自己的民族音乐素养,在学习民族
音乐中获得乐趣。

4.4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课堂教学设计

把教学设计分段(4.4.1 4.4.2 等,把第四章重点化,尤其这段重

点化,把第二章 2.1 融入 2.2,2.4 融入 2.3),你用了某种方法,

所以你这样设计,等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陕北民歌信天游的风格及特点,感受传统信天游与民歌之间的关系及发
展变化。

2、学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主要段落,并能以多种方式进行体验和表现。

二、教学重点:

13
1、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了解陕北“信天游” 的知识,感受西北民歌的
演唱韵味。

2、学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部分段落。

三、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分析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

2.试着用陕北韵味演唱歌曲部分段落。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视频导入本节课所学内容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曲视频,同学们看看熟悉这位演唱者吗?知道这首
歌曲的名字吗? 是哪个地区的歌曲?

学生回答:阿宝。歌曲名字《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陕北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正确,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就是陕北民歌《山丹丹开
花红艳艳》

(设计意图:在上课之前先欣赏纯正的陕北民歌版本,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让
学生奠定下对陕北民歌的初步印象)

2.介绍陕北民歌及信天游:

(1)陕北民歌:

主要流传在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上的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
一。早期的陕北民歌流传没有出现文字记载形式,流传下来了一些简单、笨重
的人力劳动形式,如《榆林号子》:“呦嗬,呦嗬,呦嗬嗬!”再如《老号
子》:“呦嗬幼嗬,呦嗬幼嗬嗨!陕北民歌以口传的形式传承下来,在什么时
候形成的,还有待考证。民歌语言朴实生动,节奏自由,旋律悠扬。有的热情
高涨,粗犷奔放,有的清爽优雅,听了使人不亦乐乎。

师:我们以前接触过的民歌体裁都有哪些?

生:号子、信天游、花儿、小调

14
师:请同学们听一听音频,思考这首歌曲是哪一种体裁?

生:信天游

(2)信天游:

信天游是陕北一带产生、流行民歌形式。它的歌词以七言为主,两句歌词并列
排放,虚实结合,“比”“兴”对应。歌词的特征明显,大多使用叠字、重
字。是在劳动人民劳动生活中用来表现情绪的喜怒哀乐的,歌词没有刻板的规
定,每次演唱可能随着情绪的变化而不同。这就是“信天游”,又被叫做“顺
天游”“小曲子”, 在山西被称为“山曲”,在内蒙古则被叫作“爬山调”。

(设计意图:进一步了解陕北民歌和民歌体裁信天游的理论知识和特点)

3.介绍歌曲创作背景:

1971 年,央视组织刘烽等几位艺术家到陕北采风。在延安窑洞炕头上,大家一
致认为要写一首反应中央红军和毛主席到达陕北这一伟大革命转折的民歌。所
以就选用当地两首民歌作为音乐素材,由刘烽编曲,创作组员共同填词 《山丹
丹开花红艳艳》就诞生了;成为了五首陕甘宁根据地革命歌曲中最具有代表性
的作品之一。

(设计意图:了解歌曲创作背景,对歌曲想要表达感情有初步的印象)

4.歌曲教学:

(1)播放合唱团版本《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欣赏:

边听边请同学们思考问题:(1)歌曲反映了怎祥的场面?(2)歌曲采用了几
种演唱形式?歌曲情绪是怎样的?

音频播放完后请同学回答,教师补充

反映了长征胜利的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当地人民热烈欢迎红军的激动心情与热
闹场面;演唱形式:女生 领唱与女生合唱、混声合唱相互配合;歌曲情绪:热
情欢快。

(2)曲式分析:复听音频,思考歌曲可以大致分为几个部分?

15
生:四个部分

引子+A+B+A'+尾声

A、第一段:引子部分(1-6 小节)自由宽广地;

B、第二段:A 段 慢板部分(7-27 小节)主题旋律优美地;

C、第三段:B 段 快板部分(28-98)坚定地;

D、第四段:A'+尾声 再现部分加尾声部分(99 一 111 小节)悠扬地。

(3)分段欣赏:

第一段:引子

思考:这段曲子有什么乐器演奏的?展现了一幅什么画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开始是一段悠扬的、节奏自由的钢琴独奏,奏出了一段
宽广、热情的旋律,仿佛把我们带入陕北黄土高原的风光画面,人们出来迎接
红军的场面。

第二段

思考乐句之间演唱形式有什么变化?

生:独唱、齐唱

教师总结 A 段由三个乐句组成,第一遍女领唱后女声齐唱后两遍出现领唱随后
女领加女声伴唱和声给人以连绵、舒展之感,生动的的体现了陕北人民对红军
浓厚的情意,表达了对革命坚定的信念。

第三段

师:一段欢快热烈的间奏后,引出领唱与合唱的 B 段。

第二乐段描绘了什么场面?与第一乐段相比,音乐的速度、情绪发生了什么变
化?

第四段 再现+尾声:

这段音乐和前面听过的音乐中的哪一段有相似的地方?

16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一段旋律基本再现了第二段主体,歌曲最后以一句反
复激昂的高亢多变的歌词“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中结束,最后这一句突出了
歌曲的思想主题。领唱和混声合唱相辅相成,把歌曲推向高潮。

(4)学唱歌曲:

学唱第三段欢快的快板部分,并体会陕北人民迎接红军时热情激动的情绪

(5)欣赏管弦乐团版本《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1)观看视频并思考不同版本的同一首曲子它的曲式结构有变化吗?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原歌曲结构为单三部曲式,改编为管弦乐曲后,曲式每
部分主题曲调主要通过配器的变化进行重复,形成变奏,因而曲式结构成为复
三部曲式。由引子、第一部分、中间部分、再现部分和尾声组成。

(1)聆听旋律,分辨不同的乐器音色 竹笛、板胡与琵琶、唢呐民族乐器的加
入,增强乐曲的民族风格和特色。

(6)观看古筝独奏版《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视频

在悠扬婉转的古筝旋律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结 语

中国民族音乐作为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音乐教育当中也
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学时期正是学生树立民族文化意识、文化自信的重要
时期,在这个时期要对民族音乐的教学提高重视程度,通过组建专业民族音乐

17
教师团队、加入多种感官的教学方式、增加民族音乐在中学课堂的占比、彰显
民族音乐的特色等方式,应用到中学课堂的教学当中,本文以《山丹丹开花红
艳艳》为例有效的优化了民族音乐课堂的环境,通过上述的教学方式也可以在
音乐课堂有效的调动起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对民族音
乐的学习建立起浓厚的兴趣和对深入学习、了解民族音乐的的好奇心。彰显民
族音乐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提升学生民族文化意识、文化
自信的目的。

(结语再多写一点)

18
致 谢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纵有千言说,却无开头语。始于 2019 年初秋,终于


2023 年盛夏,四载时光,在此结束,但这是结束,亦是开始,回首大学四年时
光,百感交集。
一朝沐杏雨,一朝念师恩。感谢梁悦珊老师对我毕业设计的指导与帮助,感
谢老师的包容与耐心,解答我的困惑,让我完成我的毕业论文。感谢刘沙路老
师在大学四年以来我的古筝专业方面孜孜不倦的教导,让我的古筝技艺得到了
很大的提升,教诲如春风,师恩深似海。感谢翟毅老师在我四年的钢琴学中对
我的谆谆教诲,不辞辛苦、悉心指导,娟娟师恩,铭记于心。愿恩师桃李芬
芳,教泽绵长。
感谢父亲母亲,22 年以来对我悉心的培育和教导,放手让我选择自己喜欢的
专业,在我数年古筝的学习生涯背后少不了您们的支持与帮助,您们给我暖衣
饱食,除我后顾之忧,让我有机会去看看这繁华的世界,去体会生活无限的美
好。春晖寸草,难以回报。
山水一程,三生有幸,感谢大学四年遇到我亲爱的室友们:王梦婷、李苏
琪、单雨晴,何其有幸遇到你们这样好的室友,虽然也有过矛盾和冲突,但我
们仍然在四年里互相帮助相互扶持,度过大学四年的时光。感谢我的朋友:安
慧、张家怡,大学四年和你们相处的时间比我的室友还要多,感谢你们在我开
心时陪我笑,难过时陪我哭,我们一起上课一起吃饭一起唱歌,你们是我大学
四年最宝贵的财富,感谢相遇,不负青春,只愿我们,归来仍是少年。
愿岁并谢,与友长兮。感谢我的老友:刘笑,十年以来的陪伴,那一年,花
开的不是最好,可是还好,我遇见了你。在我最绚丽的青春里,都是你伴我左
右,陪我成长,让我感受到了除父母外的温暖与感动,因你的陪伴为我的青春
加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因你的陪伴让我在成长的路上不再孤单。每忆同行
之挚友,轻重自在心头。
我还想感谢那个不忘初心的自己,是因为你风霜雨雪里都挺直身板奋力前

19
行,我才长成了现在的模样。
最后,祝福我的母校,祝您吹响时代的号角,争创一流学校,让莘莘学子 ,
感受到明天的希望。

参 考 文 献

1. 马瑶.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发展的现状与思考[J].戏剧之家,2019,No.318(18):166.

2. 甄琦. 齐齐哈尔市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现状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3. 祁敏.浅谈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的思考与研究[J].黄河之
声,2020,No.561(12):152.DOI:10.19340/j.cnki.hhzs.2020.12.147.
4. 曹云华.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发展的现状与思考[J].宿州教育学院学
报,2018,21(01):162-164.DOI:10.13985/j.cnki.34-1227/c.2018.01.074.
5. 李杰源.高校民族音乐教育发展思路及文化传承途径探究——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传
承与高校音乐教育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3(01):149.
6. 艾莹.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合与传承[J].戏剧之家,2022(31):90-93.
7. 刘双宁.《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教学设计[J].中小学音乐教育,2022(09):42-44.
8. 李瑶琪. 钢琴改编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民族风格的演奏分析[D].河南大
学,2021.DOI:10.27114/d.cnki.ghnau.20
9. 阎成功.天蓝地黄曲苍凉的陕北民歌[J].农村.农业.农民(A 版),2016(07):55-56.
10.郭中兴.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价值探析[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6):78-79+81.

20
附录 译文

二十一世纪的音乐教育:一种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从哈格里夫斯( 1986a )对发展心理学与音乐教育关系的回顾开始,我们将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定性为音乐心理学的不同主要分支——认知、发展和社会——
开始展开的时间点。我们移到今天和更远的地方,这表明一个重大的变化是纳
入了社会视角:现在谈论音乐和音乐教育的发展社会心理学可能更有意义。我
们区分了社会影响的四个层次——个人、人际、制度和文化- -并认为身份概念
可以在个人层次上解释社会影响。我们回顾了一些关于音乐风格敏感性的研
究,作为这种一般方法的一个例子,并将社会文化的观点应用于当前音乐教育
的发展。这就产生了两个新的概念模型:音乐教育在二十一世纪所提供的机
会,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结果。

正如许多其他国家一样,由于社会和技术的迅速变化,英国的音乐教育也在迅
速变化。学校应该教什么、学什么?校外教什么、学什么?乐器演奏的学费应该
得到多大的重视?有多少音乐是自学的,而不是向别人学习的?音乐学院、大学
和社区组织在音乐学习中的现代角色是什么?是什么构成了数字时代的音乐家?
这些都是答案变化非常迅速的问题。

如果说音乐教育本身也是如此,那么音乐教育研究也在快速变化也就不足为奇
了。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它越来越具有跨学科性,借鉴了其他各种专业主义的
理论和方法——因此,这个专刊的出版非常及时。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审视音
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并以笔者十多年前撰写的一篇关于"发展心理学与音乐教
育"的论文(哈格里夫斯, 1986a)为出发点。本文认为发展心理学对音乐教育有
很大的贡献,并在出版后不久问世。音乐发展心理学(哈格里夫斯, 1986b),代
表了一个初步的尝试来阐明这个研究领域的主要特征。

本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我们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开始,将原文写作时的
进展情况状态刻画为音乐心理学的不同主线——认知、发展和社会——开始展
开的一个节点。然后,我们到目前为止或以后,简要概述了同时进行的研究爆
发的主要领域。我们认为,变化的主要方向是将音乐和音乐心理学的社会视

21
角,特别是音乐发展和教育的社会视角纳入和整合,这样现在谈论音乐和音乐
教育的发展的社会心理可能更有意义。这在个人、人际、制度和文化这四个可
识别的社会影响层面起作用;并且我们进一步提出,认同的概念可能使心理学
家开始在个体层面解释社会影响的这些方面。

在第三节中,我们将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和作为这种一般方法的范例,或者说案
例研究,借鉴了我们其中一个人的几个相关研究。在第四部分也是最后一部分
的主要内容中,我们将这一一般性的理论视角应用于当前英国及其他地区的音
乐教育问题:社会文化视角为国际层面的音乐学习、发展和教育研究提供了一
个有价值的背景,并强调了学校中的正规音乐学习与学校之外的非正规音乐学
习之间的区别的重要性。这就产生了两个新的理论模型:第一个模型概括了在
二十一世纪,广义的音乐教育所提供的机会,第二个模型概括了我们希望从中
获得的结果。

1 .发展心理学与 20 世纪 80 年代的音乐教育

哈格里夫斯( 1986a )一文是应时任《音乐心理学》主编约翰·斯洛博达的一封


公开信而写的,这封公开信哀叹了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研究者和
实践者的议程之间仍然存在脱节,尽管我们认为,一方面当代音乐经验的多样
化,另一方面音乐教育理论和研究的跨学科性日益增强,这意味着现在的交流
比以往要多得多。音乐心理学家现在更倾向于在教室或工作室进行工作,而不
是"在实验室",许多音乐家和音乐教师认为他们的工作涵盖了声音工程、计算
和互联网的专业知识。任何仍然存在的"鸿沟",更可能来自个人责任和时间压
力,而不是来自任何根本性的概念分歧。

发展心理学也许可以在音乐教育中发挥作用,基于一个相当明显的想法,即关
于儿童的音乐发展的理论见解应该对如何教授儿童有很大的影响。当时看来,
虽然数学和科学教育等领域的研究人员试图以健全的理论原则为基础,但这在
艺术领域并不明显。这与音乐教育研究中的许多人的感受产生共鸣,封装在斯
旺尼克( 1977 )的观点中,即"通读音乐教育期刊上的文章,扫描提倡课堂实践
的书籍,是为了进入一个显然从未同化过受影响的人的思想的世界...教育思想
和实践" (第 65 页)。

22
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音乐心理学以心理测量学和声学研究为主,其中很多研
究与现实生活中的音乐体验关系不大。兴趣集中在测量人们感知音高、节奏、
旋律和和声的能力,例如,相对较少强调对"实验室"条件之外的复杂、真实的
音乐的反应。大约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这一领域开始逐渐开放,音乐心理
学的主要分支- -认知、发展和社会- -开始出现。其中一些发展在下一节中概
述,我们在本文中的主要重点是发展方法,因为它直接在教育中应用。

2 .音乐与音乐教育的发展社会心理学

音乐心理和音乐行为的多元化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音乐心理学的研究和理论发展出现了爆炸式的增
长,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兴趣和交互性影响。在此期间,出版了许多新书,出版
了一些新刊物;英国大学中越来越多的音乐院系表现出对该学科的浓厚兴趣;
而英国的音乐学院也终于开始对研究和教育问题产生兴趣。一些主要的新的研
究领域包括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和交流(例如:音乐中的情感交流)。Juslin &斯
洛博达,2001 );音乐表演心理,在个体和群体两个层面(如 Parncutt &麦克
弗森, 2002);创意、构图、即兴 (例如 Sundin ,麦克弗森&福尔克斯塔德 ,
1998) ; 个 体 差 异 、 性 格 、 气 质 ( e.g. Kemp , 1996) ; 器 乐 学 习 与 实 践
( Hallam , 1998) ; 音 乐 对 发 育 和 行 为 的 非 音 乐 方 面 的 影 响 ( 例 如 : 劳 舍
尔,Shaw &Ky,1995;北,在准备中);幼儿发展与交流中的音乐性(例如 Deli
' ege &斯洛博达, 1996);以及社会和社会学方面的音乐行为和体验(如哈格里
夫斯& North , 1997 ; DeNora , 2000)。

与此同时,音乐创作和再生产的性质、音乐参与和体验本身的性质都发生了重
大而迅速的变化。在十九世纪,"你能听到的唯一的音乐是现场音乐,无论是在
公共音乐厅还是国内客厅" (库克, 1998 : 23)。作曲家生成了"核心成品",并
将其传递给表演者,表演者为了听众的利益而解读产品,听众本质上是处于链
条末端的被动消费者。技术的发展使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以至于 2003 年
的"音乐家"所涉及的内容远远超过 20 年或 30 年前:现在可能被认为包括一些
安排或即兴演奏的技能,例如,MIDI 的工作知识,以及音乐硬件和软件。作曲
家、编曲家、表演者、工作室工程师,甚至听众之间的界限越来越不清晰。

23
录制的音乐现在可以通过随身听、音乐视频、互联网和其他媒体以相对较低的
成本广泛获得,它的制作和录制已经被 MIDI、数字录制、声音处理和排序。这
产生了两个重要的影响:首先是"严肃"和"流行"音乐的区分变得比过去没有意
义了。因为人们在任何时候,在许多不同的情况下,都可以选择听或多或少的
任何一种音乐,它已经变得"神秘化"和全球化:对于哪种风格或流派可以被视
为"严肃"或"流行",就像迄今为止的情况一样,不可能建立任何一种共识。

另外三个层次代表了社会影响在不同直接程度上的明确表现。人际层面包括儿
童作曲和创造力( e.g. Mac Donald , Miell & Mitchell , 2002)中的同伴协
作等行为,或音乐偏好和品味(如克罗齐耶, 1997)中的小群体效应。制度层面
在下一个一般性层面起作用,包括学校、家庭和社区音乐组织(如乐队、合唱
团、管弦乐队等)等机构影响音乐行为的方式。最后,文化层面包括传播媒介、
商业影响以及民族和地域传统文化。最明显的例子,也是音乐教育的一个核心
关注,是以流行音乐为中心的青年和流行文化的巨大力量,以及青少年的生活
方式和行为。听流行音乐是青少年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他们中的许多
人来说,流行音乐成了"身份的徽章"。

音乐发展与教育的社会视角在发展心理学和教育中,社会议程的广泛采用是非
常清楚和明确的。 社会文化观点已经成为流行的正统观点,这种转变的缩影是
从普遍依赖皮亚杰理论转向维果茨基观点。

从本质上讲,这涉及到认识到儿童不会像皮亚杰所说的那样成长为孤立的“迷
你科学家”;他们的思维不再被看作是通过一个共同的发展序列而发展的,不
管他们所经历的具体文化事件、情况和群体。维果茨基的理论更多地依赖于将
这些社会和文化网络融入到思维本身的发展中,因此,师生之间的互动远比皮
亚杰理论更加突出。

现在大多数发展心理学家认为,知识的获得只能用知识的物理和社会背景来解
释:我们必须用情境认知来思考。

3. 音乐风格:音乐教育中发展性社会心理研究的个案研究

我们早些时候提出,音乐全球化的一个影响是,不同的风格和流派,以及它们

24
与不同程度的“严肃性”的联系已经被“民主化”;我们还提出,听流行音乐
是青少年生活的一个核心部分,它成为许多青少年的“身份标识”。

在流行音乐中,风格标签本身变化非常快:一个典型的 13 岁孩子可能识别的
流行风格的范围可能会在一两年内发生戏剧性的变化。

虽然青少年自己追求这些趋势,但媒体和流行音乐产业的影响是相当大的:这
提供了一个主要的例子,说明社会和文化环境如何在个人的音乐发展和认同中
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中的两位发表了关于听众对音乐风格反应的不同方面的年龄变化的研究,
试图揭示其中的一些影响(哈格里夫斯和诺斯,1999b),我们的合著者的博士研
究更进一步,对 3 至 16 岁的儿童进行了七项研究,调查了测试环境中不同变化
对儿童风格敏感性的影响(马歇尔,2001)。这在操作上被定义为识别两种刺激
是否来自同一件艺术品,或由同一位艺术家创作的能力:研究人员还区分了风
格岐视、知识、喜好、宽容和能力(见 Hargreaves & North, 1999b)。我们将
在这里概述其中的五项研究,因为它们举例说明了前面确定的不同程度的社会
影响的影响:所有七项研究的全部细节将在随后的出版物中提供。

4.新千年的音乐教育:来自心理学的视角国际差异:三个“大河题”国际比较使
我们能够评估音乐教育中当前主要问题的 “大因景”,我们对来自世界各地的
15 个不同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比较审查(Hargreaves &North,2001)。我们要求
每个国家杰出的音乐教育家贡献一章,围绕三个主题:“目的和目标”、“内
容和方法” 和“学生问题”,并在三个标题中分别指定了一些主题。尽管我们
的作者尽管采取了各种方法,但仍有可能确定几个共同关注的主题,其中三
个“大问题”是我们在这里特别感兴趣的。

首先是“课程问题”,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 “普通”和“专业” 音乐教育之


间的区别。这些问题在许多国家形成了独特的教育途径,人们共同关心的是如
何在校内和校外提供每一种教育,以及如何在它们之间取得平衡。在许多国
家,“专业”音乐教育指的是西方古典音乐,我们的一些专家评论家认为西方
古典音乐过于主导。在西方古典音乐、英美流行音乐无所不在的影响和一些国
家正在被淹没的本士传统音乐之问取得平衡的背景下,这个问题也经常被提

25
及。第二个“大问题”是关于目的和目标的问题:什么是艺术和音乐教育吗?
音乐本身是一种目的,因此音乐教育大概应该促进音乐和艺术技能,还是它有
更广泛的个人和文化目标?这里有明显的东西方差异。像韩国、日本和中国这
样的国家的艺术教育家,他们有一个与西方同行相比,他们更加强调艺术在道
德和精神上的作用:他们的主要目标是为“美德和快乐的生活” 奠定基础。与
此密切相关的是音乐教育应该在多大程度上以学生或教师为中心。例如,印度
的古鲁-希什亚体系是非常以教师为中心的:它采用学徒模式,学生(字面上)坐
在老师的脚下,学习音乐的哲学、传统和技术,时间长达数月或数年。这与英
国存在的高度以学生为中心的“创造力” 运动形成鲜明对比,例如,在英国,
学生的自我表达和独创性在学习的早期阶段被视为比技术或传统重要得多。第
三个 “大问题”是学校内外音乐学习之间的平衡。例如,在南美和非洲的一些
国家,音乐是日常生活中非常自然的一部分,以至于去学校学习音乐的想法似
乎有些荒謬:非正式的音乐学习从婴儿早期就开始了,并且融入了日常的工作
和娱乐中。非正式和正式的音乐创作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正如我们将看到的 :
它不仅涉及学习发生的地点和机构,还涉及教师和学习者之问的关系,以及学
习者如何看待自己在这一过程中的角色。在英国,这个问题是 “学校音乐问
题”的核心,在中学尤为严重。在过去十年左右的时问里,官方证据,如考试
入学统计数据和学校检查报告,以及独立的研究报告(如哈兰德 et al., 2000;
Ryan, Boulton, O'Neill &斯洛博达(Sloboda, 2000)的研究表明,大量的初中
音乐是不成功的,缺三想象力的教学,与学生的兴趣脱节。然而,有一些迹象
表明,问题的严重程度可能正在下降;最近由拉蒙特、哈格里夫斯、马歇尔和塔
兰特代表资格和课程管理局进行的研究(见下一节)显示了一些明显的变化迹
象。一个明显的因素是流行音乐在青少年生活中的重要性学校。许多研究表
明,流行音乐在大多数青少年的生活方式中起着中心作用,确实构成了青少年
健康的一部分对他们中的许多人来说,这是 “身份的徽章”(参见
Tarrant,North & Hargreaves, 2000;North, Hargreaves 和 O'
neill!,2000),因此,“学校音乐”和“家庭音乐”之间的区别在中学生中比
在小学生中更为明显。中学音乐的真实性及其与校外音乐的关系是问题的核
心。许多中学音乐教师是西方古典传统的产物,这种传统主要以音乐学院为基

26
础,这种模式仍然主导着大量的中学音乐,尽管这里也有最近变化的迹象

(Lamont et al., in press)。除了“家庭”和“学校”音乐之问的区别之


外,“第三环境”的概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它指的是在没有父母或老师的情况
下进行音乐学习的社会背景(例如 Heath,2001)。这可以指校外场所,如操场、
车库、青年俱乐部或街道,即那些既不在学校也不在家里的地方:但第三个环
境也可以是一个人的卧室,甚至是学校的教室,因为没有任何正式的活动或成
人监督。Green(2001)对 14 名年轻流行音乐家的研究表明,大多数人是如何在
这种非正式的环境中学习他们的技能的,他们通过观看、模仿和谈论音乐来相
互交流技能和知识。

第三种环境中的音乐活动是自我导向的,因此会产生高水平的动机和承诺。约
翰 •列依和保罗•麦卡特尼开创性的作曲作品就发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与学校音
乐教育几乎没有关系!但这就产生了一个悖论:一旦学校、教师和其他成年人试
图参与这些活动,他们就不再是 “第三环境”的一部分了。这就好比说,在学
校里播放或教授的任何音乐都会因为人们的联想而自动变得不受欢迎。当然,
这是一种过于简单化的说法,但无论如何,它强调了学校内外音乐之问关系的
微妙和重要性。音乐教师面临的挑战是创建脚手架结构,使其与第三环境充分
融合,以提供知识、技能甚至资源来支持它,但又与它保持足够的距离。

总而言之,我们可以说音乐创作的背景是至关重要的为学习者确定其真实性,
以及随着技术和全球化的发展,这些背景不断变化。音乐教育需要接受这些变
化,这将需要重新思考多年来一直处于该体系核心的许多区别。其中包括学校
“专业”和“一般”或“课程” 音乐之间的区别;正规音乐和普通音乐的区别
在学校内外的非正式音乐创作;机构音乐创作与社区音乐创作之间;甚至是老师
和学习者之问的关系。随着多样化的继续,这些分界线正在变得模糊和瓦解,
需要新的模式和概念。为了开始讨论这一点,我们最后描述了两个概念模型,
它们试图在最广泛的意义上绘制出千年后音乐教育的地形。

27
附录 外文原文

28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