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7

1

學士班 論文寫作 教材
第一步 選擇主題(Find
選擇主題 、問題、
a Subject)、問題、方法
一、選擇主題[虛擬題目
選擇主題 虛擬題目]的原則
虛擬題目 的原則 [1-9] *參見「宗教學系 歷屆論文題目舉例」
(一)要依照志趣:
(二)要看學識及能力:
(三)要資料易得:
(四)要實際、要實用:
(五)提出新論點:創見
(六)要縮小範圍:縮小的方法
(七)寫無爭議性及非高度技術性的題目:
(八)選擇題目的來源:。
二、研究的動機與目的:
研究的動機與目的:
三、文獻探討(文獻評論
文獻探討 文獻評論、
文獻評論、文獻回顧):文獻回顧 :
四、研究範圍(Scope
研究範圍 of the Problem)
消極面:
積極面:
五、研究方法(進路
研究方法 進路 approach)與研究程序
與研究程序
1.(一手、二手)文獻分析法 5.現象學研究法:
2.考古學研究法: 6.歷史研究法:
3.文學研究法: 7.哲學法
4.心理學研究法: 8.神學研究法:
9.社會學研究法:見 葉至誠,《社會學概論》台北市﹕揚智文化,2000。
10‧比教宗教學研究法; 11..宗教人類學研究法等等。
六、問題的陳述(Statement
問題的陳述 of the Problem):
研究架構:
七、研究架構 :
八、研究的
研究的重要性(預期的結果)
重要性 )
八、名詞解釋(或名詞界定、名詞釋義)(Definition of Terms):

宗教學系歷屆學士論文題目範例 五版

編號 姓 名 題 目 指導教授
學年
85學年
*從中西經驗看當前大陸的政教關係及其改善之道 莊慶信
**中國大乘佛教早期淨土宗的系統性格─以慧遠為例 陳敏齡
**台灣當代新興宗教與同性戀─從宗教社會學看同志同光長老教會 莊慶信
**由《真理自明》與《基督教之研究》看龔天民牧師與聖嚴法師對
佛教及基督教的解脫觀和贖罪觀的比較 陳德光
*義人因信得生(羅一17,哈二4) ─從神的義到因信稱義 黃懷秋

1
2

*三國人物中的完美英雄─趙子龍 莊慶信
*天國與淨土的比較─以天主教與大乘佛教為例 陳德光
學年
86學年
*老子的人性論 莊慶信
*草嶺古道之探秘─環保與旅遊 莊慶信
**人間佛教之流變─從太虛「人生佛教」到印順「人間佛教」 陳敏齡
**由基督宗教死亡觀看臨終關懷 陸達誠
**全真道立教精神之探求─以王重陽思想為中心 莊宏誼
*中國教會本位化神學的反省 胡國楨
*從基督宗教神學看宗教交談─以以救恩中心論為例 武金正
學年
87學年
*大眾媒體專業倫理之探討 莊慶信
*從管理學看今日台灣教會服務機構的宗教管理 莊慶信
*房中之術─看馬王堆之《十問》《合陰陽》 莊宏誼
**開放觀光對部落宗教文化祭典之衝擊─以新竹五峰賽夏族矮靈祭為例 簡鴻模
**神恩復興運動的發展歷程與現況─以台灣地區天主教為主 黃懷秋
*從坎伯的神話學看釋迦牟尼的成道過程 陳敏齡
學年
88學年
*天台性具實相說之性惡思想的探討 陳敏齡
**抱朴子內篇辟穀服氣法之探究 莊宏誼
**中國文化與基督宗教的對話─以墨子和天主教的相關思想為例 莊慶信
*從基督徒的省思看今日台灣環保工作的可能性 莊慶信
89 學年
**原住民部落皈依的探討─以南投縣仁愛鄉眉溪天主教為例 簡鴻模
**立法規範台灣宗教團體的可能性 莊慶信
*台灣民間鬼信仰之研究 莊慶信
*台灣新教教派逐漸形成地方教會之現象初探 胡國楨
90 學年
**從宗教學觀點看《哈利波特─神秘魔法石》的宗教情懷 陸達誠
**達悟族傳統「命名儀式」兼論其宗教意涵─以蘭嶼朗島部落為例 簡鴻模

2
3

大學部 期中考
期中考[作業總整理
作業總整理]範例
作業總整理 範例 1

題目方向(
題目方向(主題)
主題):畢卡索的宗教藝術

一、 問題陳述
一)主要問題:
(一 主要問題:在畢卡索藍色時期的作品當中,可否發現他悲天憫人的宗教情懷?
論文題目:
論文題目: 畢卡索藝術作品中的宗教情懷─
論文題目 畢卡索藝術作品中的宗教情懷─藍色時期作品分析

二)次要問題
(二 次要問題 與 大綱:
大綱:

二、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文獻分析研究法

三、 研究範圍

四、研究的重要性:
研究的重要性:

五、參考書目
何政廣,《藝術欣賞階梯》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8。
何恭上,《近代西洋繪畫》台北:藝術圖書公司,1995。
希爾頓(Timothy Hilton),《畢卡索》台北:遠流出版社,2000。
李長俊,《西洋美術史綱要》台北:雄獅圖書公司,1999。
陳錦芳,《神哉!畢卡索》台北:藝術圖書公司,1996。
[缺外文資料、
缺外文資料、缺期刊]
缺期刊] [至少 6 種]

3
4

碩士班 期中考[作業總整理
期中考 作業總整理]範例
作業總整理 範例 2

題目方向(
題目方向(主題)
主題):潘尼卡的宗教對話理論

一、問題陳述
(一 主要問題:
一)主要問題
主要問題 以雷蒙‧
:以雷蒙 潘尼卡的「
‧潘尼卡的 真理無中心
「真理無中 說為宗教對話的出發點,
心」說為宗教對話的出發點 ,可行嗎?
論文題目:
論文題目: 雷蒙‧
論文題目 雷蒙‧潘尼卡(Raimon
潘尼卡 「真理多
Panikkar)「 真理多元論」
元論」的宗教對話理論之研究

二)次要問題
(二 次要問題 與 大綱:
大綱:

二、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三、研究範圍

四、研究的重要性:
研究的重要性:

五、參考書目
Panikkar, Raimon. The Intrareligious Dialogue, New York: Paulist Press, 1999.
王志成、思竹,〈宗教多元論与宗教對話〉《浙江學刊》 55 卷 04 期(2002.07):103-109,光盤
號 SOCI0211,CAJ 原文下載。
莊慶信,〈宗教對話理論—從宗教哲學看多元論及包容論的困境及出路〉《哲學與文化》32 卷
04 期(2005.04):89-108。
黃懷秋等著,《宗教交談:理論與實踐》台北:五南,2000。
雷蒙‧潘尼卡(Raimon Panikkar)著,王志成、思竹譯,《宗教內對話》,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
雷蒙‧潘尼卡(Raimon Panikkar)著,王志成、思竹譯,《看不見的和諧》,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
雷蒙‧潘尼卡(Raimon Panikkar)著,王志成譯,《智慧的居所》,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
潘尼卡((Raimon Panikkar),〈基督徒在非基督徒中的處境〉孔漢斯((an( (ű n()編著,田永正譯《基
督信仰與其他宗教》台中:光啟出版社,1974。
潘鳳娟,〈「宗教內」與「宗教際」的對話—簡介潘尼卡的宗教會遇方法論〉《神學論集》131 期,(2001.04):
62-81。

4
5

第二步 閱讀文獻(
閱讀文獻 Read a General Article) R. Markman 7-12
一、閱讀相關文獻的出發點
(一) 第二手資料:
(二) 基本文獻:
二、檢視震撼、
檢視震撼、挑戰你的詞句
三、決定研究焦點與深入閱讀的資料
四、修改與重新界定問題

第三步 構思題綱
一、初擬暫時的題目
(一)構思題目

(二)邊讀邊記邊改:

(三)限定題目範圍:

二、初擬暫時的大綱
(一)修改原先提出的問題,改為暫時的大綱

(二) 注意大綱的邏輯次序與論文的真確性

第四步 蒐集資料(Prepare the Preliminary Bibliography)與資料庫檢索


一、圖書館的書面資料
(一
一)校內圖書館之圖書:
校內圖書館之圖書:
(二)期刊論文:
期刊論文 《中華民國期刊論文索引》(民85.6.).
(二
二)相關百科全書

二、輔大全校電子(
輔大全校電子(光碟databa(e
光碟databa(e、
databa(e、web版
web版databa(e、
databa(e、電子期刊)
電子期刊)資料

(一)校外連線使用資料庫之遠端認證 PROXY 設定方式 2006.12.15

館內(校內
館內 校內)自備筆電須知
校內 自備筆電須知:
自備筆電須知:

電子期刊整合系統[ :
電子期刊整合系統 校外需設定]:
(二) 中西文資料庫

5
6

中文資料庫名稱
中文 資料庫名稱 連線方式 收錄年代 全文 簡介

三、館內資料庫的檢索及實作

(一)館際合作的申請與運用
輔大館合業務負責人
輔大館合業務負責人:
業務負責人: 社圖曾玲莉
社圖曾玲莉 電話 02-
02-2905-
2905-2675
 申請帳號[request
申請帳號 an account]
由輔圖首頁/圖書館服務/館際合作/按 連線網址:http://ndds.stpi.org.tw/ /按申請帳號。
 申請館合資料的步驟
2.輔大圖書館網頁
2.輔大圖書館網頁/
輔大圖書館網頁/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館際合作

3. [期刊聯合目錄
[期刊聯合目錄]
期刊聯合目錄]

4.按
4.按[提出申請件]
提出申請件] 填申請表/國內圖書館 期刊複印
紅色欄位為必填
紅色欄位為必填 , 綠色欄位 請儘量填寫完整,
請儘量填寫完整, 補充資料 請填備註欄。
請填備註欄。
為提升資料申請處理速度,
為提升資料申請處理速度 ,申請人在填寫書目資料時,
申請人在填寫書目資料時,請務必填寫完整。
請務必填寫完整。

5.按
5.按[確定申請]
確定申請]
申請成功!
申請件編號為 9026768 。
收費舉例:
收費舉例:
圖書館中文名稱: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
中央大學圖書館
收費標準: 1.複印費(頁):4 元/A3:3 元/A4/B4 以平信寄出, 每件加 20 元手續費,如指定其他郵寄方式, 加收超額資費. 2.微縮印出每頁 8 元,
每件加 25 元手續費 3.ARIEL:5 元/頁,每件加 20 元手續費 4.傳真 15 元/頁(手續費 40 元) 5.圖書借閱每冊 100 元, 6.學位論文一律不外借,
並依作者授權影印
複印件預期處理日數: 0.0
件實際處理日數: 0.2

6.到館通知
6.到館通知
***********************************************
您好:您在「全國文獻傳遞服務系統」申請件已到館。
姓名:莊慶信
申請件編號:9026768
總費用:56
被申請圖書館:國家圖書館
請盡快到圖書館領件, 並自備零錢。 輔仁大學圖書館 敬上
有任何問題,請向館際合作館員洽詢, 館員 E-Mail : fjdp2168@mails.fju.edu.tw
***********************************************
請注意 : 此郵件是系統自動傳送,請勿直接回覆此郵件。
***************************************
(二)「資料庫的檢索
)「資料庫的檢索」實習
資料庫的檢索 實習:
實習:[在濟時樓──社圖 電腦檢索區,每人儘量提前入座]
社圖 2F 電腦檢索區,

(三)跨校借書 [還書時記得要簽名]
輔大交換借書證之合作館館際圖書互借注意事項
輔大交換借書證之合作館館際圖書互借注意事項 :

6
7

第五步 研讀資料與摘記( Take Notes from relevant sources)


一、研讀資料的目的

二、研讀資料的次序

三、批判工夫
四、摘記或寫讀書卡要領

五、引證資料的方式─
引證資料的方式─引文在論文裡要
引文在論文裡要自然

第六步 修訂題綱 (Label Note cards and Revise Working Outline)


一、修訂步驟
(一) 重整卡片:

(二) 善用大類:

(三) 釐清關係:

(四) 分析角度:

(五) 指導教授過目: 並「簽名」。

二、修訂重點
(一) 言簡意賅:

(二) 分點均衡:

(三) 隨時修訂:

7
8

三、修訂研究方法與進度

參考書目:1.宋楚瑜《如何寫學術論文》台北:三民,1978, 頁 77-78。
2.R. Markman et al., 10 Steps in Writing the Research Paper, 3rd ed. N. Y.: Barron's
Educational Series, 1982, pp.56-59。

本所歷屆碩士論文 摘錄
(http://mails.fju.edu.tw/~rsd/subpage_resoult.htm)2002.8.15.摘錄

姓 名 論 文 題 目 指導老師 完成時間
01 王鏡玲 台灣廟宇建構儀式初探 林美容武金正 80 年 6 月
02 陳永怡 從宗教語言的特質看路加福音第十六章 房志榮 80 年 6 月
03 林思川 保祿皈化的敘述─一個類型批判的應用 穆宏志 80 年 6 月
04 王天麟 天師道經系仙道教團戒律類經典研究 李豐懋 80 年 6 月
05 羅世明 趙州禪與佛洛姆心理分析的比較 陳英善 81 年 6 月
06 聶世平 祖比里的宗教觀「再束縛」理論之探討 朱修德 81 年 7 月
07 德保仁 走向喜樂的道路:巴爾塔薩神學的基督論 古寒松胡國禎 81 年 12 月
08 莊嘉慶 宗教交談的基礎 武金正 82 年
09 韓玲玲 楊廷筠與中國天主教會 李振英 82 年 5 月
10 林姜鳳 「工作」通諭與台灣「勞基法」之研究 武金正 82 年 5 月
11 朱台芳 監牧關懷─對台灣天主教會監牧供作之研究與反省 詹德隆 82 年 5 月
12 許惠芳 皈依的過程理論與個案分析 詹德隆 82 年 6 月
13 王清祥 《老子河上公注》之研究 李豐懋 82 年 6 月
14 謝文琦 台灣天主教喪禮之研究 徐福全
15 方志芬 人類學的透視--潘恩貝格(W.Pannenber()的神學進路 武金正
16 劉佩容 同理心與基督徒的愛 詹德隆 83 年 6 月
17 簡鴻模 生死輪迴─三種著作的研討及在「煉獄」課題上的具體比較 古寒松 83 年 6 月
18 劉錦昌 比較宗教學方法論之反省 古寒松 83 年 6 月
19 連監堯 基督徒婚前性行為之分析─以台北地區基督生活團已婚團員為例 詹德隆 83 年 6 月
20 潘得龍 神學就是人類學─費爾巴哈觀點下的宗教 李 震 83 年 6 月
21 蘇信恩 米開朗基羅宗教藝術的基督徒人文主義 雷煥章 83 年 6 月
22 何麗霞 在女性主義脈絡中對當代女性神學的探討 武金正 84 年 6 月
23 孫柔遠 科學與宗教真理的探討:由卡爾‧波柏的「否證原則」談「真知識」判準劃分的問題 武金正 84 年 4 月
24 林耀堂 阿多諾的「物化觀」 武金正 84 年 5 月
25 胡淑琴 依納爵靈修精神中的使命意識 朱修德 84 年 6 月
26 張超雄 《羅馬書》與《大乘起信論》之比較--以「罪」和「無明」為中心 房志榮 84 年 6 月
27 王世方 中共宗教政策研究 劉家正 84 年 7 月
28 李哲修 亞洲天主教與宗教交談 張春申 84 年 7 月
29 錢玲珠 現代中文彌撒經書常年期「獻禮經」之研究 房志榮 85 年 2 月
30 呂一中 傳統與變遷-仁澤新村(原龜山島)居民信仰行為分析 李豐楙 85 年 3 月
31 林祖耀 中國喪葬禮俗中的宗教思想及其現代意義 谷寒松 85 年 6 月
32 李永真 青少年宗教教育:蒙特梭利利教育觀的探索與補充 武金正 85 年 7 月
33 蔣祖華 神恩研究:喚醒一個長久被忽略的觀念 谷寒松 85 年 7 月

8
9

34 譚璧輝 本篤精神及台灣聖本篤修女會 康士林 85 年 12 月


35 林豐田 德日進的思想對今日人類的影響 谷寒松 86 年 4 月
36 羅敏珍 比死還苦:傳道書第七章 25~29 節之分析與女性主義詮釋學之省思 房志榮 86 年 6 月
37 楊貞娟 台灣基督徒生態靈修~從三位代表性人物研討中找出方向 谷寒松 86 年 6 月
38 張瑞雲 當代女性獨身教友奉獻與靈修的特質 張春申 86 年 6 月
39 劉嘉誠 《中論》解脫思想之研究 曹志成 86 年 7 月
40 劉怡君 六朝上清經系的濟度思想-以楊許時期為主的考察 李豐楙 86 年 7 月
41 楊永芬 人類邁向第三個千年 谷寒松 86 年 7 月
42 呂晶器 天主教的禁食與今日信友生活 詹德隆 87 年 1 月
43 郝惠娟 《基督徒成人入門聖事禮典:成人慕道制度》在台灣兩地的應用、反省與建議 武金正 87 年 5 月
44 楊素娥 榮格分析心理學派之神話觀 武金正 87 年 6 月
45 蔣玉華 追朔「質性研究」的源頭:胡賽爾現象學在社會科學應用上的演變 武金正 87 年 9 月
46 邱啟榮 田立克神學景觀-宗教與文化之合一 武金正 87 年 9 月
47 張哲民 台灣原住民的解放-過程與神學反省 武金正 87 年 12 月
48 謝宜錦 舍勒生死觀研究 武金正 88 年 4 月
49 河鏞國 瑪竇福音第二十章 1~16 節研究 穆宏志 88 年 6 月
50 鄭印君 「宗教與法律」-由其會通觀察我國宗教立法之發展方向 史慶璞 88 年 6 月
51 趙永吉 高達美《真理與方法》中的遊戲觀念研究 武金正 88 年 6 月
52 王學良 「碎片中的整體」-巴爾大撒人學之研究 武金正 88 年 6 月
53 曹德啟 曼荼羅的永恆回歸-婆羅浮屠 惠敏法師 88 年 7 月
54 陳信成 一貫道的末劫救贖觀初探-一個宗教學的分析 游謙 89 年 1 月
55 黃坤農 《真文赤書》研究-以《赤書玉篇》與《赤書玉訣》為主的考察 李豐懋 89 年 5 月
56 張宗曙 儒家知識分子的「超越」研究-牟宗三儒家圓教之德福一致的探討 武金正 89 年 6 月
57 劉嘉琪 伊里亞德(Mircea Eliade)象徵思想之研究 武金正 89 年 6 月
58 蕭慧瑛 維科歷史理論中神學的曙光 武金正 89 年 6 月
59 鄭琪玉 六朝靈寶經天書觀念之研究 李豐懋 89 年 6 月
60 許郡珊 宗教面對全球化的挑戰-介紹及研究彼得.貝耶爾的《宗教與全球化》 谷寒松 89 年 6 月
61 林威妏 《雲笈七籤》文獻學研究 丁煌 90 年 1 月
62 梁瑛珍 史密斯(W. C. Smith)的「聖典」觀與「信心」說之研究 武金正 90 年 3 月
63 劉文琪 探討『努曼經驗』及其『神秘經驗』之關係-以魯道夫‧奧托之理論為主 武金正 90 年 6 月
64 張聖昱 孔漢思由神學邁向全球理論之研究 武金正 90 年 6 月
65 林原億 高雄文化院的扶鸞儀式研究 鄭志明 90 年 6 月
66 張 琳 日本新宗教在台灣發展之研究-以『世界貞光文明教團』為例 瞿海源 90 年 6 月
67 簡秀雯 試論伊利亞德(Mircea Eliade)的禮儀觀 武金正 90 年 6 月
68 鄭進興 西方龍樹學的三個詮釋典範:絕對主義、人工語言與日常語言-以〈中論 25.19-20〉有關涅槃、世間
問題之探討為線索 曹志成 90 年 7 月
69 曾文斌 差遣與基督徒的生活 胡國楨 90 年 7 月
70 戴伶珊 丁光訓與三自運動 周聯華 90 年 7 月
71 羅涼萍 陶弘景編撰上清經中『神』、『仙』、『真』諸字研究 李豐楙 90 年 7 月
72 黃鎮國 宗教醫療術儀初探以《千金翼方‧禁經》之禁術為例 莊宏誼 90 年 7 月
73 王文芳 由依納爵「神操」的克修與神秘基礎發展論平信徒靈修 穆宏志 91 年 6 月
74 羅國銘 台灣當代在家佛教中維鬘傳道協會-一個區域性佛教新興教團個案的探討 江燦騰 91 年 6 月
75 蘇韶淳 宗教團體與公共關係 狄明德 91 年 6 月
76 李瑞強 耶穌的醫治在教會的聖事行動中 胡國楨/武金正 91 年 7 月
77 曾炫美 雷鳴遠神父的福傳方法對中國教會本地化的影響 張春申 91 年 7 月
78 賴宛敏 《鏡花緣》中百花仙子謫降歷程之結構 李豐楙 91 年 7 月
79 王珊華 元代淨明忠孝道的教義思想研究 鄭素春 91 年 7 月
80 溫珮如 司馬承禎《福氣精義論》思想研究 李豐楙 91 年 7 月
81 文洛鈞 十方往生之研究 陳英善 91 年 9 月
82 劉榮和 瑪利亞處女形象之研究 黃懷秋 92 年 1 月
83 李坤寅 釋迦牟尼佛傳記之神話性格分析 鄭志明 92 年 1 月
84 黃漢疇 耶穌比喻的文學象徵 黃懷秋 92 年 1 月
85 梁妙琴 哲學與宗教之間的交談-哲學的死亡觀與天主教的殉道宣聖 張春申 92 年 5 月
86 黃桂雲(釋慧謹) 淨土藏經類典籍收錄考察與判讀-以臺灣當代中文出版品為主 涂玉盞 92 年 6 月

9
10

87 徐培芳 感恩與福傳 一個經歷百年的傳教修女會 房志榮 92 年 6 月


88 陳藝勻 台灣童乩的社會形象與自我認同 林富士 92 年 6 月
89 潘素珍 宗教信仰在社會工作實務中的位置 狄明德 92 年 7 月
90 王煒午 湯瑪斯‧庫恩(T.kuhn)科學典範觀之討論-轉進理解人文宗教向度類比之討論 武金正 92 年 7 月
91 蔡振興 人人皆可成為基督嗎?基督宗教與當代新儒家會通之詮釋 武金正 92 年 7 月
92 蔡育龍 相法的研究-以宋代宗教與人物為主的探討 吳彰裕 92 年 7 月
近三年內(2004-2006)輔大宗教學系碩士班畢業論文
近三年內 輔大宗教學系碩士班畢業論文

姓名 論文主題 指導教授 完成時間


93 黃文宏 從神醫耆婆之醫療事蹟論其醫療方法及影響 陳英善 93 年 1 月
94 賴建成 天台別圓二教之研究 陳英善 93 年 1 月
95 陳漢洲 般舟三昧念佛法門及其傳播 陳英善 93 年 1 月
性別、自主與規約—從在家兩性傳教徒在道
96 曾美齡 陳美華 93 年 1 月
場的服裝實踐談起
97 尹慧敏 方濟與依納爵靈修的比較 張春申 93 年 6 月
98 左寶珠 台灣天主教修女與佛教比丘尼 張春申 93 年 6 月
天主教輔仁大學宗教教育之實證研究—以「服務學
99 楊 青 陳若琳 93 年 6 月
習」課程為例
100 吳曉晴 觀音信仰及其圖像研究—以千手千眼觀音為例 許明銀 93 年 6 月
101 黃佩詩 從莫特曼的苦難神學看安樂死 陸達誠 93 年 7 月
(erem、Jihad:基督宗教與伊斯蘭教經典中聖戰觀
102 彭書穎 陳德光 93 年 7 月
之比較研究
M.VELASCO(貝拉斯科)論基督徒對天主的經驗—
103 陸琬璞 黃懷秋 93 年 7 月
在亞洲的反省
104 高文鍊 台灣在俗方濟會組織與發展研究 鄭志明 93 年 7 月
基督宗教與原住民文化—天主教在賽德克族
105 劉得興 莊慶信 93 年 7 月
眉溪部落的本地化
106 鐘惠玉 天主教中學宗教教育之探討—以曉明女中經驗為例 林思伶 93 年 7 月
台灣童乩的成乩歷程—以三重童乩為主的初
107 王雯鈴 林富士 93 年 8 月
步探討
台灣地區天主教兒童宗教教育:以皮亞傑的認知發
108 謝麗惠 黃懷秋 93 年 9 月
展理論檢視與展望
從古鐵熱解放神學看台灣天主教惠對犯罪青少年之
109 常祈天 武金正 93 年 10 月
關懷
從梵二大公會議看修會生活—以「聖母聖心修女會」 武金正
110 劉美嘉 93 年 11 月
為例 胡國楨
111 陳立斌 台灣慈惠堂的鸞書研究 鄭志明 93 年 11 月
112 陳玉芬 馬丁.布伯對話哲學及其宗教教育意涵之研究 武金正 94 年 1 月
113 朱慧雅 靈驗經驗與宗教運動的形成—以信義會堂為例 林本炫 94 年 1 月
韋伯與現代基督徒的天職觀之比較—以台灣
114 陳中玉 洪鐮德 94 年 6 月
的兩個基督教團為例

10
11

115 高榮孝 從哈伯馬斯看宗教交談 武金正 94 年 6 月


從日內瓦詩篇的形成及發展論加爾文的音樂
116 陳恆容 江玉玲 94 年 6 月

「傳統」與「批判」詮釋學研究—高達美與
117 何萬福 武金正 94 年 6 月
哈伯瑪斯對話與宗教詮釋
高雄燕巢一炁化三凌霄寶殿之儀式與信仰研
118 龔瑞祥 鄭志明 94 年 6 月

天主教梵二後的婚姻聖事禮儀及其本地化的
119 高慧如 谷寒松 94 年 6 月
研究—以中文版《婚姻彌撒》為例
台灣天主教都會區中年教友的福傳工作—以
120 潘春旭 張春申 94 年 7 月
木柵復活堂為例
121 汪圓善 彌勒大道的宗教型態 鄭志明 94 年 7 月
122 林素梅 《紅樓夢》宗教人物之研究 鄭志明 94 年 7 月
邁向「飛馬聖地」--無極宮的信仰實踐與建廟
123 黃琦翔 蔡怡佳 94 年 7 月
歷程分析
124 林淑理 台灣天主教傳道員之生涯與培育 莊慶信 94 年 10 月
125 雷靜梅 婚前守貞的性愛觀—天主教與人學的了解 詹德隆 94 年 10 月
台灣國民小學知識宗教教育之析評—以現行
126 郭文奇 鄭志明 94 年 12 月
國小教材為例
127 吳鈴淑 關漢卿雜劇中的天人關係 鄭志明 95 年 1 月
宗教與生命教育—由馬斯洛需求理論看藏密
128 張家禎 許明銀 95 年 2 月
菩提道次第成佛理論
129 李彩燕 初期佛教的飲食觀研究 許明銀 95 年 3 月
130 張淑美 台灣天主教兩次福傳大會與未來方向初探 張春申 95 年 4 月
131 陳省身 台灣當代佛教瑜伽燄口施食法會研究 吳永猛 95 年 5 月
瑪麗亞與母親原型—榮格分析心理學派之分
132 陳世芬 武金正 95 年 6 月

基督信仰與儒道佛相遇的實例—吳經熊生平
133 郭果七 胡國楨 95 年 6 月
與著作初探
134 黃富巧 墨子與耶穌之愛的比較 莊慶信 95 年 6 月
135 郭承諺 天主教與加爾文財富觀之比較 廖湧祥 95 年 6 月
136 邱詩云 唐代醫家道士孫思邈的形神觀與實踐 莊宏誼 95 年 6 月
137 林秋梅 台灣正一道派基隆廣遠壇傳度儀式研究 鄭素春 95 年 6 月
梅氏金 神原神秘主義-艾克哈(M.Eckhart)的靈修初
138 陳德光 95 年 6 月
莊 探
鍾離權的內丹—以《鍾呂傳道集》和《靈寶
139 吳衍慶 莊宏誼 95 年 6 月
畢法》為例
140 莊明政 論貨幣巴別塔 洪鐮德 95 年 6 月
141 李峰銘 靈山仙境:論淡水無極天元宮的空間神學 王鏡玲 95 年 7 月

11
12

142 葉子豪 從宗教全球化的觀點論慈濟功德會的發展 盧慧馨 95 年 7 月


印度佛教中信仰結構的探討—以宗教現象學 許明銀
143 程正介 95 年 7 月
為主的反思 黃懷秋
144 柳學文 保生大帝信仰之發展-台北保安宮之研究 莊宏誼 95 年 7 月
台灣天主教會大專同學會之研究:批判及建
145 李偉菁 谷寒松 95 年 7 月

146 范淑玲 正宗書畫社的乩示治療 鄭志明 95 年 7 月
147 謝政達 唐代道士張果的煉養思想之研究 莊宏誼 95 年 7 月
148 徐春嬌 印順的人間佛教及其傳播發展 莊慶信 95 年 7 月
重詮約翰.希克的宗教多元論—一條維根斯坦
149 吳瑞霞 武金正 95 年 7 月
的進路
從榮格分析心理學原型探討天主教象徵時代
150 許寧恩 武金正 95 年 7 月
意義
151 李隆楙 道教正一道壇神像藝術研究 莊宏誼 95 年 8 月
152 黃清旗 基隆和平島民間信仰宮廟之研究 鄭志明 96 年 1 月
153 陳秀蓉 葛印卡內觀禪修十日課程心理健康研究 林家興 96 年 1 月
由榮格「阿尼姆」與「阿尼姆斯」論台灣佛 黃懷秋
154 釋聖玄 96 年 1 月
教性別平權的發展 許明銀

第七步 撰寫初稿與編製註腳
一、撰寫初稿
二、正文的基本格式
前言 (引言、引論;導言、導論;緒言、緒論)
第一章
第一節
一、 [小論文 由此開始論文主體]
(一)
1.
(1)
甲、
(甲)
(2)
2....
(二)...
(三)...
二、...
第二節 ...
第二章 ...
第三章
結 論 [小論文常用「結語」]
三、圖、表、附錄
四、編製註腳(註釋
編製註腳 註釋)
註釋 Fill in Footnotes on Draft [Markman 67-81; 87-137]

12
13

五、註腳格式
(一)首次引用
1.單一作者的書,初版的書:莊慶信,《中西環境哲學—一個整合的進路》(台北:五南圖書,
2002),頁39。 ●Donald K. Swearer, Dialogue: The Key to Understanding Other
Religions, (Philadelphia, Pennsylvania: The Westminster, 1977), pp.30-32.
2.單一作者的書,二版或修訂的書:谷寒松(Luis Gutheinz, SJ),《神學中的人學》再版,(台
北:光啟出版社,1991),頁219。 ●John Hick, Philosophy of Religion, 3rd ed. (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e-Hall, 1983), p. 45.
3.合著的書:谷寒松(Luis Gutheinz, SJ)、廖湧祥,《基督信仰中的生態神學》(台北:光啟
出版社,1992),頁300。 ●Bill Devall and G. Sessions, Deep Ecology, (Salt Lake City: Gibbs
Smith Publisher, 1985), pp. 66-67.
4.一人編輯的書:董芳苑編,《台灣民間信仰之認識》(台北:永望文化,1983),頁100。
5.三人以上合編、合著的書:黃懷秋等著,《宗教交談的理論和實踐》(台北:五南圖書,
2000),頁69。 ●S. M. Postiglione, et al., eds., Christianity and the Environmental
Ethos, (St. Louis, Missouri: ITEST Faith/Science Press, 1996), p. 176.
6.有作者和編者的書:張景文著,顏路裔編,《基督教會概覽》(香港:道生出版社,1979),頁50。
7.翻譯的書:尤達(John H. Yoder)著,廖湧祥譯,《耶穌政治》(香港:信生出版社,1990),頁6。
●Pierre Teilhard de Chardin, Man’s Place in Nature: The Human Zoological Group, trans. R.
Hagub, (New York: Harper Colophon Books, 1966), p. 13.
8.帶有卷別的書:關山情編,《台灣古蹟全集》下冊,三版(台北:戶外生活雜誌社,1980),頁10。
9.期刊中只分期:武金正,〈宗教交談—基本面向〉《神學論集》131期,(2001.04):60。
●Isabelle Robinet, “Metamorphosis and Deliverance from the Corpse in Taoism.” History
of Religions 19(1979): 58.
10. 期刊中分卷和期:楊玉輝,〈道教的人學思想及其內在矛盾〉《哲學與文化》29卷5期,(2002.05 ):
452。 ●Bill Devall, “Deep Ecology and Radical Environmentalism,” Society and Natural
Resources vol.4, no.1, (1991.01): 247-257.
11.編輯書中的文章:董芳苑,〈台灣新興宗教概觀〉,董芳苑編《台灣民間信仰之認識》(台北:
永望文化,1983),頁203。
《上清太極真人神仙經》,收入《正統道藏》57冊(台北:新文豐,1985),頁527-528,正乙部,典字號。
● Kenneth K. Inada, “Environmental Problematics,” Nature in Asian Traditions of Thought:
Essays in Environmental Philosophy, eds. J. Baird Callicott and Roger T. Ames(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89), pp.233-244.
12.百科全書或辭典中未署名的文章:
〈酸雨〉,林朱綺編《環保小百科》(台北:台灣英文雜誌社,1990),頁46。
13. 百科全書或辭典中署名的文章:詹德隆,〈倫理神學〉,輔仁神學編委會編《神學辭典》(台北:
光啟,1993),頁265-276。
14.公報或小冊子:梵蒂岡傳信部,〈如何與其他宗教交談〉(梵蒂岡:梵蒂岡編印部,1943),頁101。
15.未出版的學位論文:莊慶信,《中國哲學中「地」哲學的演變──兼論其環境哲學的涵義》 輔
仁大學哲研所博士論文,(1993年6月),頁324。
16.私人信函:資料取自1992年2月29日輔仁大學神學院詹德隆神父致谷寒松神父的私人信函。
17.報紙中的文章:李普,〈溫室效應指向東南亞〉《自立早報》(1992年2月20日),8版。
18.網頁的文章:楊貞莉,〈姜樂義用身教做環保教育〉(http://vita.fju.edu.tw/d1/20001214env01.html) 輔
大《生命力公益新聞網》,2000.12.31 摘錄。
(二) 多次引用同一著作
1.與前註中的著作相同,且同頁: 同上。
同上。 (或外文論著時︰Ibid.Ibid.或Idem.
Ibid. Idem.)
Idem.)
2.與前註中的著作相同,但不同頁:同上著作
同上著作,
同上著作,頁123。
123。(或外文論著時︰ Ibid., p.260.)
.260.
3.引用過(但不在前註中)的著作:張春申,《天主論》,頁100。 Devall and Sessions, Deep Ecology, p.78.

13
14

4.與引用過(但不在前註中)的資料同書,又同頁: 房志榮,《創世紀》,頁103。
Inada, “Environmental Problematic(,” pp.233-234.
5.經常引用之文獻可註記在本文中的實例:如:《大方便佛報恩經》卷六,收入《新脩大正藏經》影印版,(台
北:新文豐,1972 ),3 卷 156 經 157 頁中欄,下稱 T3.156.157b。又如,(谷寒松 1991:103)。

第八步 修改初稿、
修改初稿、撰寫導言與結論
Revise the Text: write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 [Markman 64-66; 83-85]

(一)修改初稿
(二)撰寫「導論」:前言 (引言、引論;導言、導論;緒言、緒論)

(三)撰寫「結論」或「結論與建議」: [在小論文中,常以「結語」替代]

第九步:
第九步:編製參考書目(或參考文獻
編製參考書目 或參考文獻)
或參考文獻
一、說明:參見 谷寒松主編「書目寫法」及谷寒松主編,〈Basic Manual of Style: Footnotes and Bibliography〉。
二、「參考書目」範例
1.莊慶信,《中國哲學家的大地觀》國立編譯館主編,台北:師大書苑公司,1995。
●Berry, Thomas, CP. The Dream of the Earth, San Francisco: Sierra Club Books, 1988.
2.釋印順,《佛法概論》(妙雲集中編之一),修訂二版,台北:正聞出版社,1992。
rd
●Hick, John. Philosophy of Religion, 3 ed. 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e-Hall,
1983.
3.谷寒松、廖湧祥,《基督信仰中的生態神學》台北:光啟出版社,1992 。
4.董芳苑編,《台灣民間信仰之認識》台北:永望文化,1983。
●Callicott, J. Baird and Roger T. Ames, eds., Nature in Asian Traditions of Thought:
Essays in Environmental Philosophy,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89.
5.尤達(John H. Yoder)著,廖湧祥譯,《耶穌政治》香港:信生出版社,1990。
●Francis of Assisi, Writings and Early Biographies ( English Omnibus of the Sources for
the Life of St. Francis). ed. Marion A. Habig, trans. Raphael Brown et al., Chicago, Illinois:
Franciscan Herald Press, 1973.
6.劉見成,〈形神與生死—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形神之爭 〉《中國文化月刊》208期
(1997.07):24-50。
● Schipper, Kristofer M, “The Taoist body.” History of Religions 17(1978): 355-386.
7. 以上格式亦可全部比照APA格式:區紀復 (1995) ,《鹽寮淨土》台中:晨星出版
社。
附錄:
附錄:APA Style, MLA format, and Chicago Style.

14
15

第十步、
第十步、完稿校對 (Put the Paper in final Form )
一、論文編排次序 [Markman 60-63; 139-143]
1.篇首〔此部分小論文免〕
2.正文
3.參考資料
參考書目
附錄
*索引(Index,中文、英文索引) [升等著作需此部分]

二、 完稿須知
1.輔大
輔大學位論文印製格式統一規定
輔大學位論文印製格式統一規定(90.10.25
學位論文印製格式統一規定(90.10.25)
(90.10.25)
2.校稿:
3.寫中英文摘要
摘要:
摘要
4.存備份檔:運用磁片、或隨身碟、或定期燒成光碟,或外加的8G硬碟。
三、口試須知
1.見指導教授頻率與更換指導教授:
2.安排考期及聯絡:
3.評分方式: 學位論文成績
1) 70-
70-75 分:尚可,
尚可,大幅修改後,
大幅修改後,交三位口試委員審查通過。
交三位口試委員審查通過。
2) 75-
75-79 分:尚佳,
尚佳,大幅修改後,
大幅修改後,交三位口試委員審查通過。
交三位口試委員審查通過。
3) 80-
80-84 分,良,部分修改後,
部分修改後,交兩位口試委員審查通過。
交兩位口試委員審查通過。
4) 85-
85-89 分,優,部分修改後,
部分修改後,交一位口試委員審查通過。
交一位口試委員審查通過。
5) 90-
90-93 分,特優,
特優,直接領回「
直接領回「口試委員簽名表
口試委員簽名表」。
委員簽名表」。
4. 輔仁大學宗教學系 碩博士學位考試學位論文修改完成程序單 (表六):
[上表經由指定之口試委員簽名後,剪下交回系辦公室核辦,並領回「口試當
日委員簽名表」,研究生始可上網建檔及印製論文。]

四、有關碩
有關碩、
有關碩、博士論文著作權歸屬爭議之問題說明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95 年 1
近年來我國碩、博士學生人數不斷增加,有關碩、博士論文所生之著作權爭議也日趨增多,亦即碩、
博士學生與其指導教授之間,就其所完成論文之著作權,應歸屬何人取得,有必要作進一步釐清。
按碩、博士學生所撰寫之論文,如指導教授僅為觀念之指導,並未參與內容表達之撰寫,依著作權法
規定,學生為該論文之著作人
學生為該論文之著作人,並於論文完成時,即享有該論文之著作權。如指導教授不僅為觀念的指導,
學生為該論文之著作人
且參與內容之表達而與學生共同完成論文,且各人之創作,不能分離利用者,則為共同著作,學生與指導
學生與指導
教授為論文的共同著作人並共同享有著作權,此等共同著作著作權(包括著作財產權及著作人格權)的行
教授為論文的共同著作人並共同享有著作權
使,即應取得學生與指導教授之共同同意後,始得為之。
就實務上而言,在學生完成論文的過程當中,如指導教授除了指導外並參與論文完成者,則此時論文
著作權應如何歸屬、如何行使,即易生爭議。為避免此爭議,智慧局建議,學生與指導教授可事先就論文

15
16

著作權之歸屬及事後權利行使方式,包括論文應如何公開發表、發表時應如何標示著作人姓名、論文事後
可作何種修改以及未來應如何授權他人利用等事項,達成協議。或亦可由學校、教育主管機關就此等問題
訂定一特別規範,使學生與指導教授均能有所遵循,以適當解決此等爭議問題。

五、相關事項請見輔仁大學教務處網站「
相關事項請見輔仁大學教務處網站「研究生專區」
研究生專區」
輔 仁 大 學 宗 教 學 系 研 究 生 「 學 位 論 文 題 暨 指 導 教 授 確 認 表 」 (表一)
輔 仁 大 學 宗 教 學 系 研 究 生 「 學 位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指 導 表 」 (表二)
2004.12.30.行政會議決議

班別:  博士班  碩士班  碩士在職專班


學 生

論 文
題 目

指 導
現 指導教授服務機構:
教 授
職 職稱: (專/兼)
同 意

導師 系辦
日期:
確認 簽核

下表紀錄說明:1.寫作進度是與指導教授討論撰寫論文的進度紀錄,次數依撰寫之情況而定;
2.本表於每學期末交回系辦公室,之後重新填寫一張,直至完成論文。

寫作進度 會談日期 指導教授簽名


1
2
3
4
5

16
17

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研究生
指導教授更動表(表三)
指導教授更動表

研究生 原指導教授

更動原因(學生填寫):

導師同意簽名:
(若無導師,由
系主任代簽)
原指導教授同意簽名:

新指導教授同意簽名:

系主任簽名:

系辦簽核:

(本表流程作業結束後交系辦存查,謝謝。) 2006/01/25 製
註 1.非必要時,請儘量不要更動指導教授。
註 2.如確實需要更換指導教授,請務必事先與原指導教授充分溝通並向系主任說明原委,再填表格。

17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