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學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7

勸學 筍子

原文 語譯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 君子說:求學是不可以停止的。青色(名
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 詞)是由藍草提煉出來的,卻比藍草更青
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 (形容詞);冰是由水凝結而成的,卻比水
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 更冷。木材挺直得合於繩墨的標準,經過屈
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 曲木材及火烤加工製成車輪,它(車輪)的
過矣。 彎曲程度便符合圓規的標準,即使再度將它
火烘、曝曬,也不會回復挺直,這是輮曲的
工夫使它變成這個樣子。所以木材經過繩墨
矯正就會筆直,刀劍經過磨礪就會鋒利;君
子廣泛學習不同知識,而且每天再三反省自
身言行,就能智慧高明,行為沒有過失了。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 我曾經整天深思,卻不如片刻時間的學習得
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 到的多;我曾經提起腳跟望向遠方,卻不如
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 登上高處看得廣闊。登上高處招手,手臂並
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 沒增長,卻能讓更遠的人看到;順著風呼
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叫,聲音並無更加雄壯宏亮,而卻能讓人聽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得更清楚。借助車輛乘駕的人,並不是善於
行走,卻能夠遠行千里;搭乘舟船的人,並
不是善於游水,卻能橫渡江河。君子天性和
一般人沒有什麼不同,只是善於利用後天所
學罷了。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 累積泥土成為高山,自然就會興起風雨;累
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 積流水而成為深淵,自然就會生出蛟龍;累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 積善行而養成美德,自然就會達到心智澄明
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 的境界,具備聖人的修養。因此不一步一步
在不舍。 的累積,是無法到達千里之遠的;不匯聚一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 條一條的小水流,就無法成為江海。駿馬一
鏤。螾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士, 個跳躍,不能跳出十步遠;劣馬連走十天的
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 行程,也能到達千里,牠的成功在於牠不放
蟺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棄。
雕刻時若半途而廢,就是已經朽爛的木頭也
無法折斷;假若持之以恆,就是金屬石頭也
可加以雕飾。蚯蚓沒有銳利的爪牙,沒有強
勁的筋骨,卻可以往上鑽食土壤,往下啜飲
地泉,因為牠用心專一。螃蟹雖然有六隻腳
兩隻大鉗子,但沒有蛇或鱔的洞穴,就無處
藏身了,這是因為牠心思浮躁的緣故。
重點注釋:
「故不積跬步」(蹞步:一作「跬步」,即半步。古代稱跨一次腳為「跬」,跨兩次腳為
「步」。)
「騏驥一躍」(騏驥:良馬名。)
「駑馬十駕」(駑馬:劣馬,跑不快的馬。)

主旨:
指出學習的意義、方法和作用,論述學習能改善本性,令人在知識和道德方面有所增益,勉勵
人們堅持向學積善,培養高尚的品德。

段落大意:
第 提出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利用五個比喻來正面論證學習的重要,指出品格並非與生
一 俱來,但先天本質可經後天學習而改變,才能增長知識/智慧及加強品德修養。

第 先以「終日思」與「須臾學」作對比,重申學習的重要。再論述學習的作用,作者用了
二 登高、招手、順風呼叫、乘駕車馬、乘舟船五個比喻,說明後天環境與條件可以改變先
段 天本質,要爭取更高成就,必須善於學習,以論證君子本性與常人無異,只是君子懂得
善於學習來彌補自身不足。

結論:「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第 這段主要是論述學習的方法和態度,利用正反比喻論證學習的過程是需要逐步累積,堅
三 持不懈,專心致志,才能獲得成功,及強調其重要。

作用/分析:
第一段 •兩大主題:學習的必要 和功效
•立論:「學不可以已」,提出學習無止境,不能中斷的中心論點
- 以青出於藍、冰寒於水兩個比喻,說明學習能使人不斷進步, 並且
提高先天質性
- 以輮木為輪這比喻再次申明人的氣質可以通過後天學習而改造
- 以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兩個比喻,得出結論「君子博學而日參省
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 點明君子應該廣泛學習,並時刻省察自己的言行,若如此,智慧自可通
達,行為也無過失,這也正是學習如此重要的原因。

第二段 •呼應前段所述:
- 先天本質可受後天環境與條件改變,人通過努力學習,即可「知明而
行無過」
•闡述「假物」之利,強調君子除了要重視學習外,更要善於學習,懂得善
用前賢積累的知識與其他客觀條件,使自己知識更豐富,道德更崇高。
•通過引證「君子生非異」、「善假於物」的道理,進一步重申「學不可以
已」的中心思想。

第三段 •「積土成山......無以成江海」
- 以「積土成山,風雨興焉」與「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兩個比喻作
為襯托,引出「積善成德」的道理
- 正面闡明學習要腳踏實地,循序漸進,務以積累為法,持守善言善
行,致使自己智慧澄明,具備聖人修養
- 以「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與「不積小流,無以成江 海」兩個比
喻作反面論證,增強說服力

•「騏驥一躍......金石可鏤」
-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和「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和「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 此兩個正反對比,說明為學要有堅持不懈的態度,才可能滴水穿石,
克服困難。

• 「螾無爪牙之利......用心躁也。」
- 以「蚯蚓」與「螃蟹」作正反對比,闡述學習的態度要專心致志。
- 即使先天條件差,如果用心專一,永不放棄,也可有所成就;反過來
說,即使先天條件好,如果心浮氣躁,做事不專心,終將一事成。
論證方法
論點 文中例子
寓理於比 指出學習足以改變本性。 1.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2. 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客觀事物經過一定的變化過程,可以有
所發展有所提高)

後天改造的作用,將學習造就人才之 1.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
説,再推進一步。

(客觀事物經過人工改造,可以改變原來
的狀況)

比喻論證 「博學」與「修身」,乃是改造人才 1. 木受繩則直


的關鍵。 2. 金就礪則利

*人只有廣泛的學習,而且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才能達到增長智慧,培養品德,成為一個有道
德,有學問的人。

論點 文中例子
舉例說明 說明後天環境與條件可以改變先天本 1. 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
質,要爭取更高成就,必須善於學 彰。
習。 2.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
遠。
3.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4.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反面立論 「須臾之學」比「終日而思」有效 1.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
也;

論點 文中例子
類比論證 知識及品格是靠不斷學習累積所得, 1.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
不在於先天質素之優劣,而在於後而 2.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努力之多少。 (好馬 vs 劣馬)

對比論證 學習需要懈而不捨、持之以恆,方能 1.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


有成 2.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半途而廢的話,爛木也無法折斷 vs
持之以恆,金屬石頭也可雕飾。)

學習需要專心一意,方能將勤補拙 1. 螾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
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2.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無可寄
託者,用心躁也。
(蚯蚓沒有爪牙,卻可上鑽食土壤,
下啜飲地泉,因用心專一 vs 螃蟹雖
有六腳兩鉗,但沒有蛇或鱔的洞穴,
就無處藏身)
修辭手法
修辭手 文中例子

對偶 「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排比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
焉。」
題型一:依照以下文句譯寫成白話文

•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 非蛇蟺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參考答案】
• 君子廣泛地學習並且每天檢驗反省自己,就能擁有聰明智慧,行為不會有
過失了。
• 所以不一步步地累積,就沒有辦法到達千里之遠。
• 若不是蛇跟鱔的洞穴,就沒有可寄住的地方,這是因為牠心思浮躁、不專
心。

題型二:根據文句和文意選擇正確的答案

1. 《荀子‧勸學》(節錄)中「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一句說明
了哪種為學態度的重要?(單選) A. 持之以恆 B.專一用心 C.博覽廣見
D.善用外物
2. 根據荀子在《勸學》(節錄)中的論述,「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一句有何作用?(單選) A. 提出學習有高效能的作用 B.總結後天學習的
重要 C.論證君子與一般人性上的差別 D.重申學習的好處
3. 在《勸學》(節錄)中,荀子認為學習有甚麼意義?(複選) A. 改變本
性 B.提升技能 C.去惡為善 D.增強耐性

【參考答案】
1. D
2. B
3. A、B、C

題型三:簡答題,根據文章使用的例子,解釋該修辭法的用意

• 為甚麼荀子會在《勸學》中提到「青」、「冰」、「木」和「金」等東
西?試就原因及說理技巧兩方面說明之。

【參考答案】
• 原因在於說明後天學習能夠改變本性,同時能改善自身缺點、增長知識與
道德素養。說理技巧使用比喻論證的技巧,呼應前面「學不可以已」的論
點,透過大眾所熟悉的事物說明後天學習的意義與重要性,能達到前後呼
應、加強論點與說服力的效果。
題型四:單選題,根據以下粗體標示之詞語,選出正確的意思

1.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A. 烤 .B.直 C.乾 D.墨繩


2.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A. 屈曲 B. 符合 C. 停止 D. 磨刀石
3.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A. 嘹亮 B. 片刻 C. 清楚 D. 舉足

【參考答案】
1. A
2. D
3. B

題型五:簡答題,根據文句回答其文意與用意

• 在《勸學》中荀子對於學習的各方面都展開了深入的論述,荀子如何說明
學習時應有的態度?試配合原文內容加以闡述。

【參考答案】
• 在文章後半部,荀子以騏驥和駑馬為比喻學習需要堅持不懈,呼應前面兩
段的主旨。又以朽木和金石作比喻,指出雕刻如果中斷,就會變成朽木也
不會折斷;若持之以恆,即便是金屬石頭也能加以雕飾,用此說明學習是
需要時間累積的,半途而廢就難以看到學習成果。 最後以蚯蚓和螃蟹做
對比,指出蚯蚓能成功的關鍵不在於先天條件,而是後天專心致志帶來的
成果;螃蟹只能棲身於蛇鱔的洞穴是因為牠心浮氣躁的關係,藉此說明學
習需要用心專一的道理。(※註)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