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1

从泰南到西双版纳

第六章:从泰南到云南:古田人回归祖国 (1948)

“橡胶与明月兼得”的计划

古田人从马来西亚移居泰国后,大量种植橡胶,将泰南建立成为重要的橡胶
基地。可是,在侨民意识浓厚的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始终身在异国却心系家乡,许
多人始终认为自己毕竟暂时侨居他乡异国,有朝一日必然重投家乡怀抱。

在这种“月是故乡明”的情怀催使下,不时萌起“少小离家老大回”的冲动,
但东南亚的事业基础与橡胶园是许多人无法放弃的。一方面怀念故乡古田的明月,但若
毅然回乡便等同于有了明月失了橡胶。徘徊在丰厚利润的橡胶与古田家乡亲人故土的思
乡情绪下,于是便有古田同乡突发奇想,开始探讨是否能在中国土地上种植橡胶,一来
可以继续经营足以养家糊口的橡胶园,也可将在南洋所学习到的种橡胶割胶技术带回祖
国,为神州大地贡献一番。在这梦想与爱国情怀交织的复杂心情推动下,便有批古田人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选择回归大陆,分别移居中国最南部的海南岛,以及最靠近金三角
地区的云南省西双版纳。为什么回归祖国会选择南端?因为越靠近南端便越靠近南洋,
种植橡胶的可能性越大。

如此一个“橡胶与明月兼得”的计划,许多人听了立刻为之动容,也有人变
卖全部家业,花上青春岁月与毕生劳力,来实现它!这情况发生在古田人聚居的泰
国南部,特别是曾里地区,也发生在西马的爱大华与莫珍歪。

因此,古田人将橡胶种携带或偷运回中国国土,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便有同
乡尝试在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进行种植橡胶实验,后来五十年代又有西马古田同乡
配合泰国同乡移居刚解放的海南岛,将优良橡胶种植引入该岛。

神 秘 的 西 双 版 纳

中国西双版纳是个充满神秘的人间天堂,其地理位置处于中国国土最靠近东
南亚金山脚地区。世世代代住着朴素原始的傣族,如今是个傣族自治州,九成人民是
傣族,早期不见汉人踪迹。

泰国人(Thais)与西双版纳傣人 (Tais) 是同族不同支流的人种,他们在衣食


住行和涉及天地日月等基本自然现象等基本词汇大体相同,只是发音有所差别。1

傣族园为游客游览西双版纳必到之处。

泼水节是傣族最重要的节庆。图为傣家少女表演泼水礼俗。
由于它位于中国云南省最西南端,是中国大地上屈指可数的绿色宝地,境内
保持完好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举世闻名。它也是国际北回归线上仅存的绿洲,是亚洲
少有保存良好不受工业污染的热带森林区。西双版纳边界与老挝与缅甸相壤,靠近泰
国北部,具有通往东南亚的交通策略位置。

这个傣族世代居住的土地之自然环境属于热带雨林地区,如今几乎全部低地
森林已种满橡胶。根据官方数据,云南省现有橡胶种植区大约为三十三万四千公顷,
几乎占了中国全部橡胶种植区之四十三个百分比。

西双版纳有橡胶、茶叶、甘蔗、香料、南药、热带水果等具有本地特色的产
品,旅游资源更丰富多姿,令人陶醉、流连忘返!目前,西双版纳已经开辟了原始森
林公园、野象谷、植物园、热带雨林奇观、民族旅游村等约一百二十处景点,受中国
国务院列为资源丰富的三个重点旅游开发区之一。

澜沧江是游客游览西双版纳必游之地,它发源于青海高原的唐古拉山,经西
双版纳流出境外。在西双版纳的流程为 158 公里。古时傣族称之为“南兰章”,意即
“百万大象繁衍的河流”。河流两岸尽是参差不齐的大岩石,江水澎湃。从景洪乘船
而下,经橄榄坝至中国、老挝与缅甸三国交界,可以沿途欣赏橄榄坝风光,以及傣族
村寨的美景。在泰国境内,它被称为湄公河。

景洪市是西双版纳自治州的首府,是一座具有亚热带风光和民族特色的边疆
城市,素称“黎明之城”,并为国家级对外开放的风景名胜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及全国
优秀旅游城市,是云南省走向东南亚的一座重要港口城市,被誉为“东方多瑙河”的
澜沧江—湄公河纵贯全境。

这里橡胶树四处可见,田地中橡胶苗与香蕉树比邻而立。这成就必须归功于
来自曾里的“六君子”。他们都源自实兆远,回来移居泰国,再回归中国云南省。这
六人后来一人回归古田老家(钱仿周),一人终身厮守橡胶园,另外四人返回泰国后,
因中泰断交而无法重返西双版纳。他们各自的命运并非一帆风顺,但六人对云南橡胶
园,或更准确的说是该省最南部的西双版纳州与傣族的经济命脉,有着致深且远的正
面影响!

来自泰南曾里的古田“六君子”乃身体力行的西双版纳橡胶业先锋,没有他
们尝试在西方认为非橡胶种植区种胶的勇气,便没有今日西双版纳橡胶业。左起李宗
周、吴德标、姚福美、钱仿周、林冬兰与郑开庭。

李 华 生 畅 谈 父 亲 李 宗 周 与 钱 仿 周 事 迹

天 色 已 晚,我 们 一 行 人 坐 了 一 天 的 车,长 途 跋 涉。
回 想 过 去 的 两 日,我 们 从 马 来 西 亚 飞 往 泰 国 首 都 曼 谷,采
访 了 曼 谷 的 古 田 同 乡 后,便 从 曼 谷 飞 往 云 南 省 会 昆 明。在
昆 明 呆 了 两 日 后,再 乘 车 南 下 云 南 省 最 南 部 地 区 西 双 版
纳。其 实,到 了 西 双 版 纳 主 要 城 市 景 洪,还 得 驱 车 往 农 业 小
镇 橄 榄 坝。
在 橄 榄 坝 迎 接 我 们 的 竟 然 是一 辆 公 安 车,原 来 我
们 欲 寻 访 的 目 标 李 华 生 是 名 高 级 公 安,曾 担 任 过 镇 上 派 出
所 所 长。

李 华 生 是 李 宗 周 的 儿 子,属 于 汉 族 与 傣 族 通 婚 的
后 代,乃 六 名 当 初 来 此 地 开 发 橡 胶 事 业 的 古 田 人 遗 留 在 西
双 版 纳 的 仅 存 后 裔。他 便 是 笔 者 欲 采 访 的 对 象,此 行 便 是
欲 通 过 他 来 揭 开 古 田 人 如 何 回 归 祖 国,到 了 云 南 省 最 南 部
地 区 来 垦 殖 橡 胶。由 他 这 位 古 田 与 傣 族 混 血 后 人,又 通 晓
汉 语 与 傣 语 的 他 来 畅 谈 六 君 子 开 拓 云 南 橡 胶 业 的 历 史,是
最适合不过了。更 重 要 的 是,他 们 两 家 人 与 钱 仿 周一 家 是 世 交 ,
共 同 见 证 了 橡 胶 业 对 西 双 版 纳,特 别 是 傣 族 的 经 济 建 设。

李 所 长 原 本 当 兵,还 在 1970 年 参 与 了 中 越 战 争。
当 兵 的 背 景 使 他 战 后 自 然 加 入 了 保 安 部 队 ,后 来 顺 理 成
章 加 入 了 公 安 部 队,服 务 于 西 双 版 纳 州 勐 罕 市。

李 华 生 向 我 们 一 行 人 对 此 地 理 形 势 进 行 分 析,
他 透 露,“西 双 版 纳”四 字 是 句 傣 族 语,“ 西 双” 傣 语 为“ 十
二”,“版 纳” 为 “坝 子”之 意,西 双 版 纳 原 意 为 “十 二个 坝
子”。2 这 里 九 成 人 口 为 傣 族 人,是 个 傣 族 自 治 州,其 经 济 支
柱 是 橡 胶,可 说 没 有 橡 胶 整 个 西 双 版 纳 是 无 法 建 立 起 来,
没 有 早 期 泰 国 古 田 华 侨 傻 劲 般 的 毅 力 与 壮 举,就 没 有 今
日 的 西 双 版 纳 橡 胶 业,也 无 法 促 成 后 来 顺 应 橡 胶 业 而 蓬 勃
发 展 的 旅 游 业。

目 前, 西 双 版 纳 已 经 是 中 国 国 内 与 国 外 游 客 游
览 云 南 必 到 之处,除 了 浓 郁 的 傣 族 文 化 以 外,世 外 桃 源 般 的
热 带 雨 林 风 景 和 少 数 民 族 的 艺 术 气 氛,就 是 片 片 茂 盛 的 橡
胶 林。

李 华 生 特 别 指 出,这 批 古 田“六 君 子”虽 然 当 中 四


人 后 来 不 久 都 回 到 泰 国,一 人 回 古 田(钱 仿 周),仅 其 父 亲
留 下 厮 守 这 片 橡 胶 园,他 们一行人的努力 对 整 个 傣 族 与 西 双
版 纳 的 贡 献 是 深 远 的。橡 胶 是 西 双 版 纳 的 经 济 支 柱,也 是
傣 族 除 了 某 部 分 人 靠 旅 游 业 外,几 乎 都 靠 橡 胶 作 为 家 庭
主 要 经 济 支 柱。除 了 傣 族 外,当 地 的 哈 尼 族 居 住 深 山 野 地,
但 却 在 高 山 丛 林 中 盖 起 豪 华 别 墅,这 也 得 归 功 于 橡 胶 业 所
产 生 的 经 济 效 应!

如今西双版纳处处可见浓密的橡胶林

此 番 奇 特 现 象,都 得 归 功 于 古 田 六 君 子 当 年 凭 着
满 腔 的 勇 敢 与 爱 祖 国 热 忱,将 橡 胶 引 入,并 身 体力 行 证 明
云 南 省 南 部 种 植 橡 胶 的 可 能 性。
至于此垦殖计划的始作俑者钱仿周先生,乃古田县大桥镇钱厝村人,生于清
光绪三十年(1904) 十一月,属于钱厝三十二代族人。父亲为钱长超,他身为长子。
其下有兄弟守一、顶骅(又名爱松)与随国民党迁往台湾的守义 (又名爱梅) 3。

他自小聪明伶俐,受过乡塾教育,并且从父亲那里学会中医医术。但督教太
严,他不能忍受,便弃家逃往南平,就学于流芳小学。当时民国初创,民生凋敝,
古田农民南渡谋生者,日益众多。他于 1922 年随人渡海至北婆罗洲,落脚于诗巫,
替人割橡胶。4

钱仿周留居诗巫的时日不长,后来便移居泰国南部,在曾里落脚,经营杂货、
药材生意兼行医,数年稍有积蓄,改营板厂、制炼牛奶、种植橡胶,逐渐成为当地
开拓型的企业家。 5根据笔者翻阅泰国方面的史料记载,钱氏乃泰南古田橡胶垦区
首批开垦者之一。

李 华 生 透 露,钱 仿 周 在 泰 国 的 原 配 姓 郑,而 傣 族 妻 子
傣 名 为 刀 拿 班。在 泰 国,与 原 配 生 下 一 男 一 女,男 的 叫 钱 又
来,女 儿 叫 韵 清,居 住 泰 国 南 部,也 种 植 橡 胶。

他说:“钱 仿 周 一 生 坎 坷 不 断, 他 是 挺 有 名 气 的 医 生,
曾 经 收 生 传 授 中 医 知 识,还 开 了 间 药 铺。他 离 开 泰 南 后,药
铺 便 由 儿 子 钱 又 来 管 理。”

至 于 钱 仿 周 与 傣 族 妻 子 刀 拿 班,育 有 两 男,老 大 卫 民
早 逝,老 二 钱 承 宗,傣 族 名 为 岩 队,目 前 居 住 西 双 版 纳 景 洪
市 勐 罕 镇 曼 脑 村,也 从 事 橡 胶 业,生 活 富 裕。另外,我 们 一 行
人 到 访 时,岩 队 两 个 女 儿 已 经 到 胶 园 割 胶 去 了,因 此 无 缘
见 到 这 对 傣 族 与 古 田 结 合 的 后 裔。

钱仿周之子岩队与泰国同父异母兄妹在泰国相聚。

李 华 生 叙 述:钱 仿 周 为 人 挺 直 率,说 话 坦 率,肯 助 人 但


也 容 易 得 罪 人。对 当 官 的 看 不 顺 眼,曾 经 得 罪 村 官,常 常 与
官 员 对 着 干,晚 年 在 遭 受 逼 迫,并 且 由 于 胞 兄 具 有 国 民 党
背景,所 以 便 受 当 局 监 视。他 还 曾 经 在 云 南 的 思 茅 镇,被
当 局 怀 疑 为 特 务 而 遭 抓 了起 来。经 过 调 查,洗 脱 特 务 罪 名。
李 华 生 说,其 父 曾 赴 思 茅 见 钱 仿 周,此 次 会 面 后,父 亲 便 生
平 不 曾 见 过 世 交 钱 仿 周。后 来,受 云 南 当 局 召 来 从 事 橡 胶
研 究,几 个 月 后 便 辞 职 回 古 田。

李 华 生 向 笔 者 进 一 步 分 析,钱仿周不仅在云南受当局怀疑其身份,
回到古田后,也受监视:原来他有个 胞弟 叫 钱 守 义,又 名 钱 爱 梅,大陆
解放前跟 随 国 民 党 移 居 台 湾,另 外 还 有 名 叫 钱 顶 骅 的 弟 弟,
兄 弟 共 三 人。由 于 弟 弟 守 义 乃 国 民 党 少 校,因 此 惹 得 钱
仿 周 一 度 受 中 国 当 局 监 视,为 他 添 了 不 少 麻 烦。

随行的钱厝乡人钱本捷透露,当初钱仿周 与 傣 族 妻 子 回 古 田 钱 厝,
引起一 时 轰 动,当 时 古 田 人 几 乎 没 见过 少 数 民 族,尤 其 是 刀
拿 班 的 大 耳 环 特 别 给 人留 下 深 刻 印 象,这 毕 竟不 是 汉 族 的
文 化。钱 仿 周 将 孩 子 名 字 取 名 为 钱 承 宗,是 有 光 宗 耀 祖
的 特 殊 意 义 。

与岩队夫妇合照。岩队为钱仿周留在橄榄坝的儿子,古田汉族名为钱承宗。

其 傣 族 妻 子 随 夫 回 古 田不 及 一 年,由 于 古 田 与 西
双 版 纳 生 活 差 异 甚 大,在 无 法 适 应 古 田 生 活 下,妻 子 便 携
带 了 孩 子 回 西 双 版 纳,让 钱 仿 周 一 人 留 在 古 田 钱 厝 老 家 。
他 们 是 在 文 革 前 回 返 古 田,但 钱 仿 周 却 选 择 留 居 古 田 。傣
族 妻 子 孩 子 回 返 西 双 版 纳 后,其 生 活 跌 宕 起 伏 。1957 年 6
月,因 病 体 力 不 胜 乃 退 职 回 到 家 乡,但 仍 散 发 余 光,为 家 乡
人 民 义 务 行 医。文 革 期 间,备 受 歧 视,终 于 1968 年 7 月 15 日 病 逝
于 钱 厝,终 年 六 十 四 岁。

所以,钱仿周一生的移民路线为:最初从古田出洋后落脚诗巫,后来移居泰
南,再回归西双版纳展开橡胶垦殖计划,最终再回返古田大桥老家。

这个在东南亚与祖国之间辗转大半生,有才华却无法发挥理想的古田同乡,
却由于其坚持理想与意志力的性格,最终为中国橡胶业创造奇迹,即在西方学者所
认为不可能种植橡胶之地种出了橡胶。这是如何发生呢?原来由于钱仿周在移民初
期,在东马诗巫与泰国南部参与了种植橡胶,掌握了一套种胶技术。他深深理解中
国对橡胶资源的需求性,并立志影响泰国古田同乡,一同完成为祖国建立橡胶基地
的梦想。

由于一心想为国家作出一番贡献,在抗战期间,曾经到过海南岛,亲眼看到
那里的橡胶园,并曾经想尝试移居海南种植橡胶,但基于某些特别条件无法成行 。
1946 年,他从传闻中得知,云南省西双版纳的气候与泰国相近,便大胆假设那里
是中国继海南、广东后,另一个适合种植橡胶的地方。于是,他便千方百计,尝试
从昆明直下西双版纳失败后,再成功从泰国北部经缅甸,成功进入车里(景洪旧
名),再前往橄榄坝地区,对当地土壤与气候作一番考察。6

由于以种植橡胶报国的心切,早在 1938 年,他由陆路爬山涉水经过缅甸回


到云南车里县(现景洪县)。在橄榄坝猛宽逗留二十余天,详细考察该地方的土壤、
气候、作物生长情况。时值隆冬腊月气温最低的时候,该地春季作物如南瓜、丝瓜
犹藤蔓篱边;热带作物如椰子、槟榔老叶、片肚子果、芒果等一片生机;江边沙滩
上老百姓种的花生,茁壮蓬勃。他认定该地方适合种植橡胶。7

回泰国之后,他将在橄榄坝考察情况告诉有志于回祖国投资种胶的侨胞,特
别是李宗周对其所描述的归国种植橡胶计划大感兴趣。钱仿周可说颇有领导魅力,
隔年便说服并组织了六十余位以古田同乡为主的投资者,于是成功筹组 “暹华橡
胶垦殖股份有限公司”,先率领其中六人,先亲赴西双版纳尝试栽种橡胶。这六位
来自泰国曾里的古田同乡为钱仿周、李宗周、吴 德 彪、郑 开 庭、姚 福 美、林
冬 兰。
经过大家商量,1939 年春,钱仿周便带领叶南路、卓同泰来橄榄坝开办苗
圃准备种胶。途经缅甸猛勇时,钱仿周被缅甸军怀疑是日本间谍被扣留,经交涉,
三个月后才释放。1939 年秋,钱仿周又带领钱长琛、陈团隆押运 50 万株橡胶种子
回橄榄坝。当时交通落后,公路未通,用马驮种子时间耽误太久使种子霉烂,种后
不能发芽。初次育苗失败没有使他灰心,再度回泰研究胶苗远运,保存不坏的方法。
经过一年的试验,终获成功。钱仿周信心倍增,遂出售在泰国的部份财产,得款汇
回昆明中国银行,准备回橄榄坝种胶之用。8

但时值日军南进,他的计划,须暂搁置。直到 1947 年,他才派人带一千余


株胶苗回橄榄坝试种,种在当时的橄榄坝乡公所内。1948 年 4 月,钱仿周又亲临
橄榄坝察看试种结果,发现长势很好,于是决定立即返泰,备苗回国种胶。9

1948 年 4 月,钱仿周由橄榄坝回泰首先向有志于回祖国投资的侨胞 (基本


上以古田籍侨胞为主) 宣传回国种胶事宜;随之,由钱仿周、林家昌、姚福美、杨
泽叔、李祖清、刘祖隆、林政用、陈春宅、郑开务、吴泗川、李细章发起组织
“暹华橡胶垦殖股份有限公司”发动众多的古田籍侨胞参加认股;随之,召开股东
大会,通过制定章程选举办事人员。决定公司董事部由钱仿周、林家昌、林政用、
吴泗川、郑开务、李祖清、刘祖隆、杨泽叔、李细章、叶国齐、陈春宅、姚福美等
人组成。委派钱仿周、姚福美、吴德标、李宗周、程金昌、林冬兰、郑开廷回橄榄
坝进行种植工作。由钱仿周任总经理;姚福美任监察及林场工作计划主任;吴德标
任财务;李宗周为保管。

公司招收股份陆百股,每股 500 铢泰币,共收三十万泰币。并限额最多六十


股,最少一股。其中股份最多的是钱仿周、张贤师、林家昌、姚福美、吴泗川等人。
10

1948 年 7 月 1 日,钱仿周带领姚福美、吴德标、李宗周、林冬兰、郑开廷和
二万株胶苗,由泰国洛坤府孔曾里起程,经过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于八月二十三日
到达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即原车里县)橄榄坝。第二天,就在祖国的
土地上 – 橄榄坝土名叫蛮轮的地方,雇工种下了第一批属于中国人民自己的橡胶
树。这年冬又在土名叫回轮的地方开荒千余亩,准备继续下种。

胶苗种下去后,遭到意外的灾难,七千棵的苗木,几天内就被当地牛群糟踏
光了,但海外赤子们种胶的决心没有动摇,他们把带回剩下的苗木一万三千棵胶种
到远离寨子的山坡上,买来大量的竹子在胶园周围围上竹篱。一九四九年初,钱仿
周再度赴泰运苗,六月苗运至缅甸景栋,因种种原因,无法直接运到橄榄坝,在不
得已的情况下寄种在景栋韩江波菜园内。九月钱仿周和金昌一道绕道缅甸猛勇,偷
偷回到橄榄坝探查情况。

这时全国解放,云南边陲情况复杂,暹华公司受到车里、橄榄坝行政当局打
击,回轮开荒之地亦无法下种。边境旧军队残余和地方势力仍未消除,造谣破坏,
威胁说 “共产党要杀资本家” 、“没收胶园” 等迫使暹华公司人员姚福美、吴
德标、郑开廷、林冬兰等逃回泰国。但钱仿周、李宗周、程金昌爱国心切,坚持在
橄榄坝种胶不走。

1950 年初,钱仿周等人又在回轮重整土地围篱。四月钱仿周再度赴缅甸景
栋运苗,发觉前年寄种在韩江波菜园里的新苗太幼,运回下种恐成活率低,又返回
泰国运苗,由于当时解放初期,情况复杂,股东们看到屡遭打击,有所顾虑,他即
决定宁可成活率低些,将景栋的胶苗运回先种。不料当他折回景栋时正迂当地戒严,
他被关押,还以 “违法入境” 处一年徒刑,后经朋友保释在外后讯,至同年十二
月才获准出境。时值旱季,胶苗无法运回来,只好将在蛮轮的苗木剩下 6000 余株
搬到回轮下种。1951 年又全面整地、锄草准备五月出景栋运苗,但未获批准出境。
1952 年 3 月这个胶园交给云南省垦殖局普洱分局接管。11

1951 年 5 月,政务院副总理兼财经委员会主任陈云强调:“中国别的地方
(指海南以外)也有宜于种植橡胶的,产量虽然不像海南岛那么高,但是有比没有
强。我们是非常需要橡胶的,今后要尽量可能多种。” 12 这些话给钱仿周、李宗
周他们无疑打了兴奋剂。振奋起来为发展新中国种胶事业贡献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
量。赴滇西、下南海、蹲景洪……他们做了大量植胶工作。就这样,他们在橄榄坝
把用心血灌浇结成的果实,作为向祖国的献礼。

1953 年,胶园的胶树都已茁壮成林,部分胶树可以开割产胶了。出乎意料,
一次山林大火竟把胶园烧光,一万株胶树只剩下李宗周屋前的一小片 76 株胶树。
他们见状心痛不已,望着劫后余胶,免不住伤心落泪。然而钱仿周说: “就是只剩
一株了,也要保护好,后人会发展的。” 他们化伤痛为力量,重振旗鼓,继续作
战。

侨胞回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县橄榄坝引种橡胶,初试成功,被任为该公司经理。
其侄儿钱本鑫如此形容钱仿周的功劳:“钱仿周在西双版纳种植橡胶成功,突破了
国际学术界的权威论断: 橡胶树仅仅生长在界限分明的热带地区,大约赤南或北
10 度以内。钱仿周首先在西双版纳这个北纬 21° - 22°之间的 “植胶禁区”里
向世界科学界的传统观点发起挑战,使我国云南省成为新崛起天然橡胶基地,全省
橡胶种植业从西双版纳发源,种植范围扩展到北纬 25 度,海拔超过 1200 米。由于
钱仿周等人的实践,使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流域热带雨林中的橡胶树北移三千多公
里,海拔提高 1000 米,为世界植胶史写出了光辉的篇章,使国际学术公认的权威
著作《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者们在橡胶树生长界限问题上重新审定过去所做的结论。
国际学术界也将因为他们的伟大首创,而进行一系列新的研究工作。”

在中央肯定他们的贡献下,他们开始得到器重,包括受邀加入云南省农林厅
滇西工作队,任过普洱区林业工作站、云南省垦殖局普洱分局、西双版纳傣族自治
州热带作物试验场等单位技术员。他和李宗周二人并被聘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政
协委员,云南省政协委员等荣誉职。

云南人民给了钱仿周、李宗周等人崇高的荣誉,对他们的事迹做了突出的报
导。《云南日报》在庆祝国庆三十五周年的专稿中,把钱仿周、李宗周与云南省杰
出的少数民族领袖并提,称之 “爱国志士” 誉为 “西双版纳橡胶之父”。13

如今,西双版纳当局于 1987 年,特别在李宗周墓园旁设立“版纳胶


源”纪念亭,纪念这六名古田先贤,为西双版纳橡胶业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劳。

傣族人将李宗周尊称为“西双版纳橡胶之父”
云南国营橄榄坝农场

中 国 四 九 年 解 放,但 云 南 隔 年 才 全 面 解 放 。 于 是,在
社 会 主 义 下,私 人 不 可 拥 有 土 地,橄 榄 坝 也 步 入 了 由 国 家
主 导 橡 胶 垦 殖 的 时 代。另 一 方 面,一 连 串 灾 害 迫 使 下,如 猖
獗 的 土 匪、牛 害、火 烧,使 原 本 的 橡 胶 公 司 无 法 管 理 这 片 胶
园,加 上 解 放 后 中 国 与 泰 国 断 交,泰 南 资 金 无 法 调 往 云 南 ,
使 这 事 业 必 须 国 有 化 经 营。

无 论 如 何,李 家 后 代 仍 然 参 与 农 垦 局 建 设,成 员 多 在
农 场 工 作,有 搞 共 青 团,军 人,公 安 与 政 法 工 作 等。至 于 钱
仿 周 两 儿 子 当 年 因 年 纪 小 无 法 参 与 开 发 橡 胶 农 场 事 宜,但
他 们 得 到 国 家 分 配 土 地 ,负 责 管 理 胶 园,无 土 地 拥 有 权 却
享 受 土 地 开 发 的 利 润。直 到 今 日,钱 仿 周 二 儿 子 岩 队 仍 然
从 事 父 亲 遗 留 下 的 橡 胶 园。

经过钱仿周与李宗周等人的努力经营,西双版纳与邻近地区终于跻身
世界橡胶生产地之一。橄榄坝这个原本由钱仿周挑选成为橡胶种植的实验地
如今也目睹一片片茂盛的胶林,为了更具体有规划的发展这块土地的橡胶事
业,中国当局于 1952 年 2 月成立了国营橄榄坝农场。

这个农场与橡胶分公司是西双版纳州橡胶业的主干,里头的橡胶分公
司是一个以天然橡胶为主产业,拥有土地面积 13.53 万亩,其中橡胶面积占
8.74 万亩,总人口 12606 人,在职职工 4205 人、离休人员 2403 人,总资产
1.9 亿的中型国营企业。

橄榄坝国营橡胶分公司入口。

经过五十年代发展和近三代农场人的艰苦奋斗,现已将蛮荒之地开垦
成了经济繁荣、职工安居乐业的“世外桃源”,并且将封闭落后的蛮荒之地,
发展成风景美丽,并且建立西双版纳傣族园,国家颁布为四星级旅游区。

人们常说,西双版纳是一只美丽的绿孔雀,孔雀的尾巴在橄榄坝,傣族园就
是孔雀尾巴上最美丽的羽翎。

傣族园已经成为云南省主要旅游景点之一。

国营橄榄坝农场的历史共分为三大阶段,首阶段为来自泰南曾里的
“六君子”将橡胶引入橄榄坝并成功证明此地适合种植橡胶。后来,因为国
家急需橡胶作为战利品,便派遣军队亲自参与开发橄榄坝胶园;此农场也经
历了知青参与拓土的第三时期。

军人参与开拓始于 1958 年 2 月至 1959 年 2 月,当时第三机械工业部下


放学生、思茅分军区下放军人、文山军分区退伍军人、昆明步校下放军官和
学员,一共 375 人,先后来到橄榄坝垦殖区,加入艰苦的种植橡胶事业。;
第三阶段为知青开发,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来到这边疆地区,凭着爱
国之心,为国家建立第二个天然橡胶基地。截至 1959 年底,农场的复员、退
伍、专业军人已经达到 479 人,逐渐成为生产队、分场、农场的领导。
1968 年至 1971 年,当时已改名为红旗总场的国营橄榄坝农场,为安置
即将到来的大批知识青年,调集大量人力、物力,建立了红星、静华、军屯
三个农场。这过程共安置了来自上海、北京、重庆、昆明等城市共 4756 名知
青。再加上 1974 年加入的 1117 名知青,全场知青人数达到 5873 名,为农场
注入强大生命力。这批知青效劳到 1979 年为止,知青返城后,农场工作由本
地风山、钟山、益智等地的青壮工人接手。

1961 年 4 月,中国总理周恩来亲访西双版纳并视察了农场的橡胶园,
对热带农业研究所的工人说:“你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克服困难,种植和发
展了橡胶,为国家做出贡献,值得庆贺。”,还说:“好啊!这是我们自己
的橡胶,帝国主义卡住我们,用八斤大米换一斤橡胶,人家还不想换,要卡
住我们。目前,我们生产的不多,海南、福建和这里都能发展起来就好
了。”14

周总理赞扬云南橡胶基地,古田人扮演开天辟地的功劳,但在中国过
往与现今都是最大的产胶区海南岛,古田人同样扮演重大角色!第七章我们
来详细分析这段古田人参与海南岛橡胶业的真实事迹。

李宗周与傣族妻子葬在古田人最初种植橡胶橄榄坝土地上,继续留守这片胶
林。

由李宗周与钱仿周最早种下的版纳最早橡胶树,如今树干肥大惊人。
1
陈琪、关萍编:《从湄南河到澜沧江—云南泰国归侨革命历程纪实》。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第 277-
278 页。
2
“坝子”为中国国云贵高原上的局部平原的地方名称。主要分布于山间盆地、河谷沿岸和山麓地带。坝上地势
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是云贵高原上农业兴盛、人口稠密的经济中心。云南省约有 1100 多
个坝子,坝子的耕地占全省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贵州的坝子约占耕地的四分之一。
3
钱 本 捷 编 撰 :《钱 氏 家 谱》(古 田 大 桥 钱 厝 家 谱),第 128 页,第 287 页。
4
钱 本 鑫 之 作《中 国 植 胶 的 创 始 人之 一 – 钱 仿 周》。
5
同上。
6
陈 琪、关 萍 编:《从 湄 南 河 到 澜 沧 江— 云 南 泰 国 归 侨 革 命 历 程 纪 实》,第 135 页。
7
钱 本 鑫 之 作《中 国 植 胶 的 创 始 人之 一 – 钱 仿 周》。
8
同上。
9
同上。
10
同上。
11
同上。
12
陈琪、关萍编:《从湄南河到澜沧江—云南泰国归侨革命历程纪实》,第 138 页。
13
同上。
14
陈琪、关萍编:《从湄南河到澜沧江—云南泰国归侨革命历程纪实》,第 141 页。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