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2

第三届全国青年创新翻译大赛

B 组——中译英【原文】

崇高也是一个审美范畴。物理空间的高大、雄伟、浩瀚与精神力量的伟大 、
凝重、深邃,都会给人以一种崇高感。站在高山之巅、大海之滨,凝视神秘的
宇宙、茫茫的星空,或者聆听一位英雄、伟人的事迹,我们感到面对的是严肃
而巨大的事物,于是自身的情感、精神都不由被提升起来,这就是崇高感。如
果再进而意识到个人与这些伟大的事物是亲切的、有某种联系的(比如觉得自
己是神秘的、无所不包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又比如自己曾经或正在参与某一伟
大的事业),那么,崇高感就会顺理成章地转化为一种自豪感了。
一般说来,悲剧所描写的事件和人物,其真善美的价值含量都很高,也可
以说,大都足以给人以崇高感。在悲剧中我们看到,英雄受难、好人吃苦,毁
灭性灾难降临到主人公的头上,但那很高的真善美的价值含量不但未被否定,
反而更加突显在人的情感体验与精神生活之中。哈姆莱特与他的仇人一起毁灭
了,但人的价值和尊严,人对茫茫宇宙与人生的思考、探索的精神都高高标举
了起来,我们为我们是“人”而自豪!所以悲剧不仅有严肃的情调,而且有崇
高的境界,这是它净化、陶冶人的心灵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悲剧所写事件、人物价值含量的标准,因时代而异。
在古希腊,悲剧大都取材于神话,写国家社稷的大事件、王公贵族的大人
物。像《奥狄浦斯王》扮演的就是一位被国人视为“救星”的奥狄浦斯王的悲
剧——他在命运的作弄下,铸成“弑父娶母”而不自知的人伦大错,一旦真相
大白,他经受巨大的悲痛,愤而自残双目,自我放逐,归于毁灭。中国元代悲
剧《赵氏孤儿》所写也是古代晋国王室的斗争,那些血淋淋的王公贵族的复仇
故事,与古希腊悲剧相似。
西方文艺复兴与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随着人文精神与民主意识

1
的增长,日常生活事件与普通人也逐渐被纳入悲剧的视野。这时,崇高感不再
仅仅在与事件、人物之“大”的联系中表现出来,而是更多地在与人性、人类
共同价值的联系中加以突显。莎士比亚既写王室与王子的悲剧,如《哈姆莱
特》《李尔王》,也写普通少男少女的悲剧,如《罗密欧与朱丽叶》。
到了现代,悲剧的主人公不再是神、帝王、贵族,而是普通的人。不论中
国曹禺的《雷雨》(1934 年),还是美国阿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1949
年),都是展示现代普通人的悲剧遭遇。在这样的悲剧中,尽管已经没有古代
悲剧那种事件与人物之“大”,但主人公那种反抗压迫、追求自由与幸福并不
惜以身殉之的精神,仍然感人至深。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