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4

第2DOI

4卷 :1
0.1
60
第4期9
5/j.
cnki .
cn3
2-18
33/ c.
1998.0
4. 02
6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V ol.
24,N o.
4
1998 年12 月 J.of Xuzhou N ormal U ni.(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Dec.,1998

宋代苏北经济概述

曹家齐 张 琪
( 徐州师范大学历史系,徐州,
221009;铜山县单集中学,铜山,
221100)

提要 今日苏北地区在宋代具有十分优越的地理位置,交通运输至为便利,生产环境较好,生产部门繁
多。 西部内陆地区土地肥沃,适宜种植业的发展。 东部沿海地区盐业发达,是当时全国最大的海盐生产基地。
另外,纺织、矿冶和造船业及商品经济也具有相当高的水平。 苏北地区在宋代是重要的经济区,但其经济繁荣
仅是在北宋时期。 南宋时,因黄河夺淮入海以及宋金战争的破坏而衰落不堪,始终未能恢复元气。
关键词 宋代 苏北经济 地理位置 生产环境 生产部门 经济地位

苏北地区占我省土地面积的大部,然而这一地区的经 与长江口交会处西之长江北岸,为北宋漕运的四大中转
济发展水平却较江南地区落后甚多,因此,振兴和发展苏 站。宋政府于四处设置转般仓,分纳六路财赋,然后再转运
北经济是我省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了解该地区历史上的 京师。 另外,转般仓还和 各路米粮,调节丰欠。 这无疑是
经济发展状况,对制订发展该地区经济的战略决策不无作 促进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四州因此而繁荣。
用。 本文拟对宋代苏北经济作一概述。 泗州一带淮汴交会处,“南商越贾,高帆巨橹,群行旅
集。居民旅肆,烹鱼酾酒,联络于两隅。自泗而东,与潮通而
一、地理优势 还于海。”④ 汴河漕运量很大,岁额为六百万石,个别年分
自宋代以后的一千多年来,苏北沿海陆地随着江河泥 多达七、八百万石。 淮安县城末口是漕船由山阳渎渡堰入
沙的淤积和海退现象的发生,向外延伸许多。所以,宋代所 淮之处,地位尤为重要。 此时古淮阴城只是漕运经过的地
辖苏北地区比今日苏北地区面积略小,然其主要行政区域 方,交通地位已非昔比,远远落在淮安之下。
与今日是基本对应的,详见表一。 扬州的地位十分显著。沈括云:“扬州常节制淮南十三
苏北地区在宋代具有十分优越的地理位置,交通运输 郡之地,自淮南之西,大江之东南,至五岭蜀汉十一路,百
至为便利。 徐州在北宋时地近京畿,“为南北襟要,京东诸 州之迁徙贸易之人,往还皆出其下,舟车南北日夜灌输京
郡安危所寄”① ,其物产可经广济河运至京师。 还可沟通江 师者,居天下七。”⑤ 但是,扬州因经唐末之乱,其繁盛远远
淮水运。 南宋时,黄河两度大决口(1128年和1194年) ,其 不及唐代,取代 其 地 位 的 是 真 州。 宋 代,“真 州 当 运 路 之
南支在砀山以下侵汴夺淮入海。 此后,徐州就成为黄河沿 要 ”⑥ ,“真阻大江,敖仓舟楫之所凑者,于东南为盛,其俗
线的重要都会了。 少土著,以操舟通贾卖为业”。⑦ 因真州地位的重要,“宋之
海州在北宋元丰前后,成为对外开放的港口,主要接 转运则尤以扬子( 真州治所所在地) 为要区,乃置发运使治
待高丽商旅。 高丽与北宋的交往,以前主要通过登州道进 其地,以总天下之漕”⑧ 。
行,自神宗熙宁七年(1074) ,高丽施行“欲远契丹”② 的国 宋代苏北地区的交通地位,显示了它的地理优势。 这
策,造成登州闭港,板桥镇( 今山东胶县) 和海州代之而起, 一优势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成为和高丽往来的北方贸易港口。
二、 生产环境和生产部门
交通地位最为重要的是楚州、泗州、扬州和真州。北宋
时期,京师给养主要仰赖漕运东南六路财赋,而漕运东南 苏北地区在宋代还具有良好的生产环境,西部内陆地
财富的运道就是汴河和扬楚运河。 汴河即隋时所开通济 区土地肥沃,适宜种植业的发展。 如徐州“土膏地润,足蒲
渠,在泗州入淮河东下,又自楚州入扬楚运河( 即隋时山阳 鱼、宜稻菱,实为乐土。”⑨ 这里土肥水足,既适宜种植水稻
渎) 南下,通江南运河。 此运道可谓北宋政府之生命线,正 和 发 展 水 产 品,而 且 “地 宜 宿 麦,一 熟 而 饱 数 岁”1
0
,还 有
如张方平所言:“大众之命,唯汴河是赖” 。 而苏北地区的 ③
鱼、鹑、雉之类,“足以充食”1 ,农副业皆可谓发达。 海州适
楚、泗、扬三州正位于汴河和扬楚运河沿岸,真州位于运河 宜茶叶种植,是当时全国生产茶叶的十三场之一。 茶叶官

收稿日期:1997
-12
-26
营,“官司自为场,置吏总之”。 全国每年课茶总额为865万 增加一倍。受此鼓舞,“于是远近自陈,厚复陂塘、沟渠之利
余斤,海州场茶叶每年集散数量可达66万余斤。1
2
徐州以 者相属”,掀起了一场兴修水利的高潮。 后来,又向长江潮
南的楚、泗、扬、泰地区,也是重要的粮食产地。 苏轼曾言: 水作斗争,修筑大堤,“以却潮之患”,使之不再危害沿江农
“淮 南 东 西 …… 望 此 夏 田,以 日 为 岁,大 麦 已 秀,小 麦 已 田,并挖渠疏泄积水于江,“凡水利之兴复者十有五,溉田
孕”。1
3
说明大、小麦是这一地区的夏季主要作物。 这一地 六 千顷”1
5
,取得了很大成绩。 这些地区农田很多,但有的
区具有十分优越的水利条件,水利工程有良好的功效。 仁 地区实行轮耕制。 如江都“民耕山上,一岁一代”,两年一
宗时,泰州修复了久废不治的捍海堰,大片农田重新耕种, 收。1
6
说明土地利用效率还不甚高,正如仁宗时张方平所
“复租户万二千七百”1
4
。 神宗时,扬州江都县修复了大石 云: “今 淮 ( 维?) 扬、 许 昌、 汝 南 之 域,人 稀 土 旷,地 力 不
湖,灌溉面积达一千多顷,当年即获得了大丰收,粮食产量 尽。”1
7

表一:宋代苏北行政区与今行政区对照
宋州、军名 治所 所属路分 所 辖 县 今行政区范围

彭城 本属京东东路元丰 徐州市区、铜 山 县、丰 县、沛 县、


徐 州 县五:彭城、沛、萧、滕、丰
( 今徐州市) 元年割属京东西路 安徽萧县、山东滕县

下邳 邳州市、新沂市西部、宿迁市区、
淮阳军 京东东路 县二:下邳、宿迁
( 今邳州古邳) 宿豫县、睢宁县、泗阳县大部
连云港市区、赣榆县、东海县、沭
朐山
海 州 淮南东路 县四:朐山、怀仁、沭阳、东海 阳县、灌云县一部分、灌南县 一
( 今连云港市西南)
部分、新沂市东部
泗州
泗 州 淮南东路 县三:临淮、盱眙、招信 泗洪县、盱眙县、安徽嘉山县
( 今盱眙县)
淮阴市区、淮阴县、淮安市、涟水
山阳
楚 州 淮南东路 县五:山阳、涟水、宝应、盐城、淮阴 县、 宝 应 县、 金 湖 县 北 部、 洪 泽
( 今淮安市)
县、阜宁县、建湖县、盐都县
县一:涟水。 涟水县本居楚州,太平
涟水县
涟水军 淮南东路 兴国三年建为军,熙宁五年废,隶 涟水县
( 今名同)
楚州,元 二年复为军。
江都县 扬州市区、江都县、高邮市、 江
扬 州 淮南东路 县三:江都、天长、高邮
( 今扬州市) 县、安徽天长县
高邮县 县一:高邮。 开宝四年建为军,熙宁
高邮军 淮南东路 高邮市
( 今高邮市) 五年废,隶扬州,元 元年复为军
泰州市区、兴化县、东台县西部、
海陵县
泰 州 淮南东路 县四:海陵、兴化、泰兴、如皋 泰县、海安县西部、如皋市大部、
( 今泰州市)
泰兴县、靖江县
扬子县
真 州 淮南东路 县二:扬子、六合 仪征市、六合县
( 今仪征市)
静海县 南通市区、如东县西部、南通 县
通 州 淮南东路 县二:静海、海门
( 今南通市) 大部、海门市大部、启东县北部

此表依据《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宋史·地理志》和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列制,主要反映北宋中后期苏
北行政区划的概况。 南宋时,淮河以北属金,以南仍属宋,州军名和诸县归属稍有变动,但辖县范围基本如旧。
沿海地区种植业落后,而盐业发达。 “大抵淮东之地, 州盐城监辖有五 、紫庄、南八游、北八游、丁溪、竹子、新
8
1
沮 泽多而丘陵少,淮西山泽相半” ,地形自西向东斜,在 兴、七惠、四海九场。2
4
海州虽未设监,但也有洛要、板浦、
淮东沿海地带形成沮泽、滩涂,“其地 卤而瘠,无丝粟之 惠泽三盐场。2
5

饶,其民苦窳而贫。”1
9
许多地方芦苇丛生,不产粮食。 如涟 苏北地区在宋代还有优良的纺织传统,纺织业的发展
水军“地褊多荒,人以食芦根为讳”2
0
,恐其稼少而苇多。 这 有一定水平。北部的徐州、淮阳军以产布著名,每年输送上
种极不利于农业的沿海地理环境,却为盐业提供了最佳条 京的布就有七万匹2
6
,超过江南诸州。 南部诸州更为突出。
件,“盖 以 斥 卤 弥 望,可 以 供 煎 烹,芦 苇 阜 繁,可 以 备 燔 《宋史·地理志》载:淮南“东至于海,西抵濉涣,南滨大江,
燎”2
1
。 原料、燃料充足,遂使这一地区成为最大的盐业基 北界清淮,土壤膏沃,有茶盐丝帛之利。”2
7
北宋时期,纺织
地。 当时,海、楚、泰、通州和涟水的沿海地区都有煮盐场 业 最发达的是河北与京东,而毗邻京东的淮南,“桑麻之
2
区。 如楚州有盐城监,通州有利丰监,泰州有海陵监。 每 富,不减京东”,“平时一路上供内藏细绢九十余万[匹]”2
8

一监都辖有若干盐场。 如通州利丰监辖有西亭、永兴、吕 徽宗政和五年(1115) ,淮 南 转 运 司 言:“每 年 管 催 夏 税 绸
四、石 港、利 和、金 沙、馀 庆 等 八 场2
3
;泰 州 海 陵 监 辖 有 角 绢,并为上供内府支用,淮南路并无尺寸现在本路,一岁诸
斜、拼茶、虎墩、掘港、丰利、马塘、丁溪、梁家垛等盐场;楚 军春冬两路( 季?) 衣赐,全仰两浙、江西州军。”2
9
税收中的
83
丝织品尽数上供,说明其质地优良。 这其中自然也包括苏 作百炼刀,要斩长鲸为万段。”3 以煤冶炼,不仅提高了炉
0
3
北地区。 宋政府在泗、泰等州和高邮、涟水军折科官 , 的温度,加速冶炼过程,还增加了产量,提高了铁的质量。
也说明该地区丝织品质量之高。 以煤炼出的铁制造兵器,“犀利胜常”3
4
。 由于冶铁技术高
宋代,位居苏北北部的徐州具有丰富的矿藏,矿冶业 超,徐州成为宋代重要的兵器制造和供铁基地。 元丰六年
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徐州东北的利国铁矿在宋代最盛,宋 (1083) ,京东都转运使吴居厚奏:“本路徐、郓、青三州都作
政府于此设监,以主冶炼。 太平兴国二年(977) 以后,监州 院及诸州小作院,每岁制造诸般军器及上供简铁之类,数
同列。 元丰元年(1078) ,在徐州以南的白土镇( 今属安徽萧 目浩瀚。”3
5

县) 发现煤矿,开采冶炼利国铁矿。徐州利国监在庆历年间 苏北地区造纸业在宋代也有一定规模。 这方面,以真


有八冶,“冶大善崩,崩则罢鼓”,工艺落后,严重阻碍了生 州最为突出,真州的纸被列为贡品。3
6

产,后经分析,找到原因,“因以新意,为作小冶,功省而利 苏北地区在宋代还是重要的造船基地,以楚州、泗州、
倍。”3
1
经过改进冶炼技术和改造冶炼设备,生产效率大大 扬州、真州较为突出。 元丰三年(1080) ,宋廷曾要求真、楚、
提高。 元丰时,苏轼言利国监“凡三十六冶,冶户皆大家”, 泗三州各造浅底船百艘入汴河行运。 重和二年(1119) ,又
2
3
“冶各百余人”,“地既产精铁,而民皆善锻” ,是一个有四 下发运司打造舟船一千三百艘,其中座船一百艘,浅底屋
千左右优秀工匠的大型冶炼基地。 又加用煤冶炼,使冶炼 子船二百艘,杂般座船一千艘,载重量均达三百料。3
7

技术有了更大的飞跃。 苏轼描写这里用煤冶铁的盛况为: 由于苏北地区在宋代具有良好的生产环境,所以其物


“根苗一发浩无际,万人鼓舞千人看。 投泥泼水愈光明,烁 产非常丰富。 现据《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和《宋史·
玉流金是精悍。南山栗林渐可息,北山顽矿何劳锻!为君助 地理志》将各地物产列表如下:
宋代苏北地区主要物产一览表
州、军 主 要 物 产
徐州 浮磬、孤桐、暨鱼、五色土、何首乌、双丝绫、 、绢、铁
淮阳军 菖浦、绢
海州 绫、绢、海味、盐、楚布、紫菜、鹿皮、獐皮
泗州 绵、绢、赀布、
楚州
丝、绢、赀布、淮白鱼、盐、 布、海鲻
( 含涟水)
扬州
莞席、锦绮、白绫、铜镜、柘木、进凫茨粉、小香米、荷包、白鱼 、细
( 含高邮)
泰州 盐、隔织
真州 麻纸
通州 鳔胶、獐鹿皮、盐、鲻鱼、鳇鱼酱、虾米

宋代苏北地区的商业也较为发达。徐、泗、楚、扬、真州 属 两 大 路,其 经 济 地 位 自 然 也 是 非 常 重 要。 端 拱 二 年
处于交通要道,商旅往来十分频繁。如北宋时,有人描绘扬 (989) ,王禹 言:“今郡县虽多,要荒且远,除河北备边之
州 的商业繁荣景象是:“万商落日船交尾,一市春风酒并 外,民力可用者,惟东至登莱,西尽秦凤,南抵淮泗而已,此
泸。”3
8
描绘真州:“沙头缥渺千家市,舻尾连翻万斛舟”,号 数十州者,中土之根本,不可不惜也。”4
2
宝元二年(1039) ,
为“万商之渊”,有“风物东南第一州”之誉。3
9
南宋时,宋金 贾昌朝上书论宋廷财赋云:“天下诸道,若京之东西,财可

划淮为界,宋政府在边境地区的盱眙军和楚州等地设置榷 自 足;陕 右、河 朔,岁 须 供 馈;所 仰 者,淮 南、 江 东 数 十 郡

场,进行双边贸易。除以上诸州外,通州和海州的商业发展 耳。”4
3
王、贾二人的言论足可反映出苏北地区在宋代经济
地位之重要。
也有一定水平。通州“有渔盐之利,濒海控江,南通闽粤,北
苏北经济中,除粮食生产、纺织、矿冶具有重要的地位
通齐鲁,民以渔盐为业,南濒吴会,列壤相望,旁通吴越,迨
之外,最为重要的就是盐业生产。当时,苏北是全国最大的
于外邦”,“盐利之获,不赋而羡,风帆浪舶,奔走附集。”4
0

海盐产地。 北宋时,岁产盐2154000余石,大大超过了解
州是对高丽贸易的重要港口,当地的丝、棉、盐、茶以及药
池的池盐产量( 解池年产盐1526429石) 。4 巨额的产量,
材,是发往板桥和高丽进行贸易的重要商品。 内地商人前
使这一地区成为宋政府最主要的盐课收入来源基地,正所
去 兴 贩 者 也 不 在 少 数。 海 州 还 是 榷 茶 之 所,景 德 二 年
谓 “东南盐利,视天下为最厚。”4
5
皇 年间,仅通、泰两州
(1005) ,茶商“须海州茶者,入见缗五十五千”,天禧中增至 6
4
盐课岁入就达四百万缗, 是唐代大历时全国盐利的三分
八万。 时海州茶善易售,“商人愿得之,故入钱之数厚于他
之二。 北宋末,淮南盐课岁入最高时曾达八百万贯。4
7
南宋
1
4
州。” 另外,海、密等州米麦价贵时,通、泰、苏、秀等州还有
时,苏北地区仍是主要的海盐产地,淳熙八年(1181) ,湖北
渔民船户,兴贩前去货卖者。 盐商 吴 传 言: “国 家 鬻 海 之 利,以 三 分 为 率,淮 东 居 其
二”4
8
,即是言苏北地区海盐产量占全国海盐总产量的三
三、 苏北经济在宋代的地位及其衰落
分之二。
京东路和淮南路是宋代的主要经济区,而苏北地区分 苏北地区经济繁荣的局面主要是在北宋时期,到了南
84
宋,因战争的破坏和黄河决口的影响而衰落不堪。 建炎以 境。 黄河有两次大的决口,第一次是高宗建炎二年(1128) ,
后,由于全军的南侵,苏北地区饱受兵火的洗劫。经过金军 东京留守杜充决黄河,自泗入淮以阻金兵,使淮、沂、沭、泗
烧杀掠夺后,又长期成为宋金战争的主要战场,人口大量 诸水迂回交浸,加之巨量泥沙之堆积,致使淮北地形及水
流亡,城市也基本成为废墟,萧条残破之境况,远过其他路 系面貌大变。 第二次是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金章宗明昌
分,由此一蹶不振。 淮南地区在承平时“盛丽甲天下”4
9
,经 五年) ,河决阳武( 今河南阳原县) 光禄村。南支由南清河入
战争破坏之后,“民去本业,十室而九,其不耕之田,千里相 淮,又一次改变了苏北地区的地貌和水系5
4
,从而使苏北
望” 。 绍兴十一年(1141) 和议后,宋金划淮而治,苏北地
0
5
地区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在短短的六、七十年间遭
区分割南北,尽管两国暂时歇兵,但经济没有多少恢复。孝 到两次大的破坏,这是苏北经济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
宗时,淮南地方官仲并报告说:“兵息既久,而疮瘠或尚存, 外气候的变迁也对苏北经济的衰落有一定影响。 从公元
年丰虽屡,而啼号或未免……市井号为繁富者,才一二郡, 600年到1000年的隋唐到北宋初期,我国气候处于第三
大概如江浙一中下县尔。县邑至为萧条者,仅有四五十家, 个温暖期,从公元1000年到1200年的两宋时期,又转向
1
5
大 概如江浙一小小聚落尔。” 可谓举目一片荒凉,“率数 第三个寒冷期。 南宋时,长江以北地区已变得非常寒冷5 ,
十里无居人,居者苇屋土床,虽名富人大贾,亦不事墙屋林 这对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园 为 乐。”5
2
北 宋 时,淮 南 每 年 上 供 内 藏 库 绸 绢 九 十 余 万 综观宋代苏北经济衰落的诸因素,战争是人为的,也
3
5
匹,南宋绍兴末才上供八千匹。 其经济地位与北宋相比, 是有一定期限的,不是主要的,黄河决口和气候的变迁才
真可谓一落千丈。 整个南宋时期,苏北地区以及它所属的 是主要原因,因其对自然环境破坏太大,使经济发展大受
淮南路,一直为边防战场,屯兵众多,战争间发,始终未得 限制,非短期内所能奏效。苏北经济衰落至今,其源头便是
恢复之机。 始于南宋。
南宋时黄河大决口也严重破坏了苏北地区的经济环

03
①1 2 《苏东坡全集·续集》卷11《徐州上皇帝书》。 五月丁未条。
②《宋史》卷186《食货志下八·互市舶法》。 9 《宋会要》食货64之16。
2
③《乐全集》卷27《论汴河利害事》。 0 《文献通考》卷20《市
3 考一》。
④《张右史文集》卷49《思淮亭记》。 1 《乐全集》卷39《李宗咏墓志铭》。
3
⑤《长兴集》卷9《扬州重修平山堂记》。 33
4 《苏东坡全集·前集》卷10《石炭》。
7 《宋史》卷88《地理志四》。
⑥2 5 《续资治通鉴长编》( 以下简称《长编》) 卷339,元丰六年九
3
⑦《长兴集》卷1《刘黄中墓志铭》。 月丁卯条。
⑧雍正《扬州府志》卷9《水利》。 6 《元丰九域志》卷5《真州》。
3
⑨《徂徕石先生文集》卷16《上徐州张刑部书》。 7 《宋会要》食货50之4,
3 50之6。
1 《龟山集》卷18《与游定夫》二。 8 《司马文正公家传集》卷13《送杨秘丞秉通判扬州》。
3
2 《宋史》卷184《食货志下六·茶下》。
1 9 《方舆胜览》卷45《真州》。
3
3 《苏东坡全集·后集》卷15《祈雨僧伽塔祝文》。
1 1 《宋史》卷183《食货志下五·茶上》。
4
4 《东斋纪事》卷3。
1 2 《长编》卷30端拱二年正月癸巳条。
4
5 《淮海集》卷38《罗君生祠堂记》。
1 3 《长编》卷123,宝元二年五月癸卯条。
4
6 《景文集》卷8《次江都》。
1 4 此据戴裔煊先生《宋代钞盐制度研究》第37页所列数据统
7 《乐全集》卷14《食货论·屯田》。
1 计。
8 《浪语集》卷24《与郑景望》一。
1 6 《方舆胜览》卷45《泰州》。
4
94
1 0 《舆地纪胜》卷41《通州》。 7 《要录》卷50,绍兴六年十二月辛巳条。
4
0 《鸡肋篇》卷上。
2 95
4 2 《烛湖集》卷9《泰州石庄明僖禅院记》。
14
2 54
8 《宋史》卷182《食货志下四·盐中》。 0 《要录》卷40,建炎四年十二月末条。
5
2 《宋史》卷182《食货志下四·盐中》,《文献通考》卷15《征 1 《浮山集》卷4《蕲州任满陛对札子》。
5
榷考二》。 3 《要录》卷154,绍兴十五年七月戊午条。
5
3 《太平寰宇记》卷130《通州》,参照光绪通州《直隶州志》。
2 4 《宋史》卷25《高宗本纪二》,胡渭《禹贡锥指》,《皇清经解》
5
4 参阅戴裔煊先生《宋代钞盐制度研究》,中华书局1981年
2 卷12,并参阅黄志强先生《江苏北部沂沭河流域湖泊演变的研
版,第14-16页。 1990年版。
究》,中国矿大出版社,
5 《梦溪补笔谈》卷1。
2 5此据竺可桢先生《南宋时代气候之揣测》,《科学》10 卷2
6 《宋会要辑稿》( 以下简称《宋会要》) 职官27之10。
2 1925年。
期,
8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以下简称《要录》) 卷119绍兴八年
2 ( 责任编辑 刘一兵)

8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