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ABO血型血清学鉴定策略及输血探讨1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3

中国输血杂志 2019 年 7 月第 32 卷第 7 期 Chin J Blood Transfusion Jul,

2019,Vol.32,No.7 · 619·

· 专家论坛 ·

疑难 ABO 血型血清学鉴定策略及输血探讨
1 2 3
张印则 徐华 周华友
( 1. 深圳大学总医院,广东 深圳 518060; 2. 陕西省血液中心; 3.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关键词: 疑难血型; 血型血清学; 输血; 血型鉴定


+
中图分类号: R457. 1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49X( 2019) 7-0619-03

ABO 血型鉴定是输血科( 血库) 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 1 ABO 血型鉴定的干扰因素体现在两个方面: 对红细胞的干扰


项工作,作为输血技术人员,准确鉴定 ABO 血型是必须掌握 及对血浆( 血清) 的干扰。对红细胞的干扰主要表现为红细
的基本功。绝大多数标本 ABO 血型鉴定都比较简单,时日 胞粘附了可导致红细胞非特异性凝集的物质( 如粘附了纤维
一久易产生麻痹思想,对 ABO 血型鉴定缺乏足够重视,出现 蛋白、IgM 型抗体等) ,影响正定型。而对血浆的干扰则表现
操作不规范、观察不仔细的现象,而当遇到疑难血型时又常 为血浆中存在的免疫性抗体、不规则抗体、蛋白紊乱和污染
走两个极端,要么无从下手直接送血站的血型参比实验室做 等使试剂红细胞及指示红细胞发生凝集,影响反定型。由此
检测了事,要么穷追猛打一定要定出亚型类别不可,甚至基 可见,得到 ABO 血型鉴定准确结果的基本前提条件是红细
层单位没有条件也要想方设法鉴定到某个特异性为止。前 胞与血浆( 血清) 必须“干净”,即无干扰因素存在。这是解
者反映出从业人员对血型的本质了解不够深入,遇到问题无 决疑难血型及设计检测方法的出发点。
所适从; 而后者则是对临床血型检测是为输血服务这一宗旨
2 ABO 疑难血型的发现与处理
缺乏深刻认识。对临床输血来说,血型鉴定的目的保障安全
和解决患者的输血问题,遇到疑难血型时,应分析其本质,建 正确判断 ABO 血型的基本前提是排除干扰因素,而干
立规范的操作规程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避免画地 扰因素的发现可通过正确设置指示红细胞来实现。排除干
为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本着安全、有效、及时的输血原 扰因素后,困扰 ABO 血型鉴定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正反定型
则,疑难血型鉴定和输血就不会成为困扰输血科的难题。 不符及存在弱凝集( 凝集强度≤2 +) 。故临床上常将以下几
种情况视为疑难血型: 1) 正反定型不符。正反定型不符有多
1 ABO 血型鉴定的基本前提
种表现形式,如全凝集、少了应有的凝集、多出了不应有凝集
回答什么是 ABO 疑难血型,必须明确判断血型鉴定结 等。2) 正反定型相符但存在弱凝集。3) 正反定型相符,但指
果的前提。判断 ABO 血型结果的基础是 Landsteiner 规则 示红细胞凝集。
( 该规则是指如果某个体红细胞表面没有 A 或 B 抗原,则血 2. 1 指示红细胞的设置 目前临床检测 ABO 血型时使用
[1]
浆中就会存在相应的抗-A 或抗-B) ,见表 1 。 的指示红细胞多为自身对照红细胞,而不使用 O 型红细胞,
表1 ABO 血型结果判断 此种设置并不严谨,应同时设置自身对照红细胞及 O 型红细
抗-A 抗-B A 1 细胞 B 细胞 O 细胞 血型 胞作为指示细胞。自身对照红细胞设置目的是发现正定型
结果 0 0 + + 0 O
是否受到干扰,而 O 型指示红细胞是为了发现反定型是否受
+ 0 0 + 0 A
0 + + 0 0 B 到干扰。需要指出的是,许多人认为不规则抗体筛查使用的
+ + 0 0 0 AB 是 O 型试剂细胞,故血型检测时可以不加 O 型指示红细胞。
0 0 + + + 孟买型 * 这是错误的认知,不规则抗体筛查中的 O 型试剂细胞不能替
“4+”; *
0: 无凝集; +: 本处指有凝集,正常情况凝集强度达到“3 +”- 代血型检测中的 O 型指示红细胞,原因在于: 1) 两者反应条
H 抗原缺失型,罕见[2] 件不同。血型检测是在室温下采用盐水法完成的,而不规则
表 1 揭示了正确判断 ABO 血型的前提: 在没有干扰的 抗体筛查是在 37℃ 下采用抗球蛋白法完成的,两者反应条件
情况下,正反定型相符且各反应呈强凝集( 强凝集是指凝集 完全不同。2) 不规则抗体筛查中的 O 型试剂红细胞是单人
强度达到“3+”—“4+”) 。凝集强度与所用抗体效价和亲和 份来源,抗原涵盖有限; 而 ABO 血型鉴定中的 O 型指示红细
力密切相关,每个实验室均应根据使用的试剂和方法建立符 胞则为多人份混合来源,抗原覆盖范围广且强,相对能够捕
合自身情况的强凝集判断标准。所谓干扰因素是指来自内 捉到更多的 IgM 抗体。3) 市售 A / B / O 型试剂红细胞使用同
外因素对检测的影响,具体到血型鉴定反映出的是通过指示 样的保存液,在液体成分方面保持了一致。
红细胞凝集提示出的影响 ABO 血型准确鉴定的影响因素。 2. 2 干扰因素的排除 当存在干扰因素时,即无论自身对
照红细胞凝集还是 O 型指示红细胞凝集,均意味着血型鉴定
doi: 10. 13303 / j. cjbt. issn. 1004-549x. 2019. 07. 001 结果存疑,即使正反定型相符也不可发出检测报告,必须排
· 620· 中国输血杂志 2019 年 7 月第 32 卷第 7 期 Chin J Blood Transfusion Jul,
2019,Vol.32,No.7

除干扰后重新鉴定血型。干扰因素的排除可从以下两方面 性质。弱抗原确认的目的是回答有没有该抗原,以便准确鉴
[3]
着手: 当自身对照红细胞发生凝集时,提示红细胞可能粘附 定患者 ABO 血型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
了使其发生非特异性凝集的物质,正定型受到干扰。此时的
3 ABO 亚型的处理
排除方法就是要把红细胞变“干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对
红细胞进行洗涤。此过程相当于 1 个简单的放散试验,最好 临床上除了遇到疑难血型鉴定束手无策外,另一极端情
使用 37℃ 盐水进行洗涤。通过洗涤能够去除红细胞吸附的 况就是对亚型进行过细的血清学分类。我们认为此举既无
蛋白等干扰因素,并将红细胞的离子环境调整为生理状态。 必要也无意义。首先,亚型的血清学分类始于上世纪五十年
红细胞是否被洗涤“干净”的判断标准是红细胞悬液离心后 代,由于当时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尚未问世,亚型的血清学
无凝集。 分类对鉴别不同亚型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时至今日,血
当 O 型指示红细胞发生凝集时,则提示血浆中存在使试 清学方法进行亚型分类显示出越来越多的缺点,首先,血清
剂红细胞发生凝集的影响反定型结果的干扰因素,如高免疫 学方法并不能回答“是什么”、“为什么”这类本质问题,仅能
球蛋白、冷抗体、不规则抗体等。血浆干扰因素的排除需采 在反应表现上进行 1 个大致归类,甚至只是 1 种层级的反
用试管法有针对性地逐一排除。若是高免疫球蛋白引起的 应。其次,血清学对亚型的判断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凝集强
凝集镜下可见特征性缗钱状或边缘光滑透光性好的凝集,离 弱程度,这就存在许多客观与主观的干扰因素,例如受抗体
心后滴入 2 滴盐水凝集即可消散; 若是冷抗体引起的凝集, 效价、亲和力、抗体特异性、克隆株、检测方法、操作、环境温
在 37℃ 下孵育 10—15 min 即可消散。比较复杂的是不规则 度以及判断标准的掌握等客观与主观因素的影响,不同实验
抗体引起的凝集,排除的目的是把血浆中除规则的 IgM 型 室甚至同一实验室的不同技术人员对同一样品的判断也存
抗-A、抗-B 外的其他 IgM 型抗体全部去除,最直接的方法就 在差异,所以血清学方法的亚型分类本身就不准确。近年
是“吸收”。采用多人份混合 O 型红细胞对血浆( 血清) 中的 来,基因研究显示: 即使相同的凝集现象也包含多种不同的
抗体在 4℃ 条件下进行吸收,直至血浆与 O 型指示红细胞离 形成原因及遗传背景,血清学的方法仅应用在检出抗原以及
心后不凝集,方可进行血型鉴定。 对凝集强度的描述,是 1 种印象报告,而不是得出某个具体
有些输血科技术人员遇到不规则抗体引起的 O 型指示 亚型的结果。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多年前即倡导临床使用描
红细胞凝集时,会先进行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然后再选 述性报告,如 A 弱 、B 弱 ,不仅便于与临床医生沟通,而且还能
用相应抗原阴性的 A1 、B、O 型红细胞进行反定型。我们认 [4]
避免一味追求“同型输血”而无血可用的尴尬 。
为无此必要,此种做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不能及时完成血型
4 ABO 亚型的输血与报告发出
鉴定。原因在于: 1) 血型检测与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的目
的不同。血型检测回答的是被检标本究竟是什么血型,而不 保障输血安全的基础是抗体与相应的抗原不能相遇,而
规则抗体特异鉴定回答的是标本中存在何种不规则抗体,是 ABO 亚型个体可能产生针对正常抗原的同种抗体。例如,从
为后续的配血做准备。另外,多数检测血型的标本并不需要 国外资料来年,约 1%—2%的 A2 型个体可产生抗-A1 ,而 A2 B
配血,而仅是确定标本血型。2) 虽然使用相应抗原阴性的红 型个体约 25%可产生抗-A1
[5]
。对于是否产生同种抗体,就
细胞来进行血型鉴定具有验证、解释 ABO 血型鉴定的作用, 决定了临床输血时对血型的不同选择,当没有产生同种抗体
但相应抗原阴性的红细胞不易获得,尤其是稀有血型抗原红 时可输注 ABO 同型血,而已产生同种抗体时则需按照相合
细胞更不易获得。有条件的血型参比实验室可以选用此法 性原则进行输血。相合性输血的核心是限制供者抗原进入
来进行血型鉴定,但对于大多数输血科则不易做到。 患者体内,避免抗体与相应抗原相遇。达到这一目的最简单
2. 3 干扰因素排除后的疑难血型鉴定 干扰因素排除后, 的做法是将弱抗原视为无,然后在此基础上选择血液。如已
血型检测的难点集中在弱抗原的检测上。主要表现在两个 产生抗-A 的 A 弱 B 型,将弱 A 抗原视为无,则只剩下 B 抗原,
方面: 正反定型不一致及正定型或反定型中存在弱凝集。究 可选择输注 B 型红细胞。若将正常的 B 抗原也视为无,同样
其原因是标本的 A 或 B 抗原缺失某些抗原表位或( 和) 表达 可以达到限制供者抗原进行入体内的目的,也是安全的输
量减少,造成一方面由于单克隆抗体对此类抗原无法识别或 血,
这就是大家最为熟悉的输注 O 型红细胞。但必须明确的
者识别的表位少,表现出正定型的弱反应结果。另一方面, 是,血型检测与相合性输血是两个范畴的概念,不可混为一
这些 A 或 B 抗原表位不全的个体会对缺失的抗原结构产生 谈,血型鉴定结果必须如实报告,不可省略弱表现型抗原不
不同程度的免疫应答,出现反定型“多”出了凝集结果,而此 报。例如,A 弱 B 型虽然可以输 B 型血,但不可发出 B 型报
种凝集往往是较弱的凝集。而第 3 种情况则是由于红细胞 告,而应如实地发出 A 弱 B 型报告。
只表达很弱的 A 或 B 抗原,正定型表现出“阴性”结果,而反
定型又出现相应的抗-A 或抗-B 的缺失,即“少”了凝集的结 参 考 文 献
果。无论出现上述哪一种情况,检测的重点都在确定红细胞 [1] Fung MK,Grossman BJ,Hillyer CD,et al. Method 2-2. Determi-
表面是否存在弱的 A 或 B 抗原。最直接的做法是更换不同 ning ABO group of red cells and serum—tube test. AABB Techni-
克隆株的 ABO 分型试剂重新检测,若仍是疑难结果,则可通 cal Manual,18th edition. AABB,Bethesda,2014: 881-882.
过灵敏度高的吸收放散法进行检测,并以吸收放散结果发放 [2] Daniels G. Human blood groups.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检测报告,必要时进行唾液血型物质的检测以辅助判定血型 2013: 43-47.
中国输血杂志 2019 年 7 月第 32 卷第 7 期 Chin J Blood Transfusion Jul,
2019,Vol.32,No.7 · 621·

[3] 张印则,徐华,周华友 / / ABO 血型检测. 徐华. 红细胞血型检测 [5] Reid ME,Lomas-rancis C,Olsson ML. The blood group systems
策略.红细胞血型 原 理 与 检 测 策 略. 北 京: 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and antigens. 3 rd Edition. Academic Press,San Diego,2012: 50.
2014: 255-256. ( 2018-10-31 收稿,
2019-01-10 修回)
[4] 徐华,张印则,周华友. A / B 弱表现型临床表述方式及输血的 本文编辑: 夏玲
建议. 中国输血杂志, 28( 7) : 754-756.
2015,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输血研究所


招聘启事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输血研究所( 以下称输血所) 是 2.为所从事科研领域的拔尖人才、有成为该领域学术或技术带头
我国唯一的国家级输血医学研究机构,主要从事输血医学研究、教育 人的发展潜力;
和培训等工作,为国家输血安全保障、应急医疗体系建设、输血科学 3.在世界知名大学( 原则上排名前 50 名) 或相当水平的研究机
技术发展及全民知识普及等方面提供信息咨询和技术支持,担负着 构担任助理教授及以上教职或相当职务;
我国输血医学发展的重要任务,目前正努力建设成国内一流、国际知 4.年龄原则上不超过 50 周岁。
名的输血医学科技创新核心基地。 ( 三) 助理教授岗位
输血所现设有输血传播疾病、临床输血、血浆蛋白质、血液干细 1.学风优良、师德高尚并具有创新、探索精神和团队协作、合作共
胞、输血医学工程、血液资源管理、血液安全促进等 7 大研究平台,主 事的优良作风;
要涉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病原生物学、流 2.具有较强的学术研究和教学能力,在学科前沿领域建立了特色
行病学、免疫学、病理学、医学检验、生物医学工程学和卫生管理学等 鲜明的研究方向并取得较突出学术成绩,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10 余个学科,是北京协和医学院输血医学学系建设单位。其中我所 3.年龄原则上不超过 40 周岁。
的重点优势学科输血医学在基础输血学、输血技术学、输血管理学以 ( 四) 博士后
及输血医学学历教育所涉及的输血传播病原体、免疫血液学( 血型) 、 1.年龄 35 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 3 年;
血液保存、血液替代、血浆蛋白、血栓与止血、输血材料及器具、献血 2.作为第一作者在 SCI 收录杂志上发表或正式接受论著 1 篇。
员招募等方面处于国内的领先水平,是国内外涉及输血医学学科领 3.能保证在站期间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域最多的研究机构。 三、相关待遇
我所现有原卫生部批准的核酸检测参比实验室、艾滋病确证实 ( 一) 长聘准聘系列
验室、HLA 参比实验室,中国红十字总会批准的中国干细胞捐献者资 1.薪酬: 参照世界一流大学相应职位,根据具体情况,为各类入选
料库组织配型实验室,四川省血浆蛋白质研究、输血传播疾病重点实 者提供使其潜心学术的不低于国内名校的薪酬福利待遇。
验室等多个重要实验室,已获批为四川省血液安全管理中心及四川 2.科研启动经费: 根据实际需求,结合院校《准聘长聘系列教职
省血液安全与血液替代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并承担了目前国内输血 聘任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依据入选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
医学专业唯一的全国性学术刊物《中国输血杂志》的编辑出版任务。 创新工程项目等从优保障。
一、招聘学科及岗位 3.住房: 提供安家费。享受国家政策规定的住房补贴和住房公
1.临床医学: 输血医学( 长聘教授 1 人,长聘 / 准聘副教授 2 人,助 积金待遇。
理教授 3 人) 。 4.其他: 在团队组建、人员编制、研究生招收、科研设备等方面,提
2.基础医学: 免疫学( 助理教授 1 人) 、病原生物学( 助理教授 1 供强有力的支持。
人) 。 ( 二) 博士后待遇
3.博士后人员: 免疫学 1 人、病原生物学( 输血传播疾病方向) 1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工作期间,工资
人、输血医学 1 人。 按照《国 务 院 办 公 厅 关 于 改 革 完 善 博 士 后 制 度 的 意 见 》( 国 办 发
二、任职条件 [2015]87 号文件) 执行。福利待遇按国家及单位有关规定执行,科
( 一) 长聘教授岗位 研工作突出另有丰厚待遇。
1、学风优良、师德高尚并具有创新、探索精神和团队协作、合作 四、其 他
共事的优良作风; 1.此招聘岗位常年有效,可随时申报。
2、有突出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业绩,能把握所在学科的发展 2.申报者请将报名登记表( 详见附件 1) 、个人简历、代表性研究
方向、在本学科领域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突出成就,并有标志性的 成果( 最 多 10 篇) 及 相 关 证 明 材 料 等 发 送 至 我 单 位 人 事 处 邮 箱
科研成果或已建立了有特色和影响力的学术观点、学术思想和学术 ( rsc268@ sina.com) 。
理论; 五、联系方式
3、在世界知名大学( 原则上排名前 50 名,成就杰出者可适当放 联系人: 刘老师 李老师
宽) 或相当水平的研究机构担任长聘副教授及以上教职或相当职务, 联系电话: +86 28-61648535 61648546
或在国内一流高校、科研院所担任教授或相当职务; 传真: 028-61648535
4、年龄原则上不超过 55 周岁,两院院士可放宽至 65 周岁。 邮箱: rsc268@ sina.com
( 二) 长聘 / 准聘副教授岗位 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龙潭总部经济城华彩路 26 号
1.学风优良、师德高尚并具有创新、探索精神和团队协作、合作共 邮编: 610051
事的优良作风;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