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8

初一上地理期末考重点问题整合

班级 姓名 学号

【考试时间】:番禺区统考 2024 年 1 月 15 日(周一)14:30—15:30

【复习需要准备的资料】:地理课本、《学评》、地理图册和填充图册、学案和对应
的练习题、中段考试题

【注意】:这个不是提纲,这个只是问题整合,请自己翻阅书本和学案练习找出答案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基础和地理技能应用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1. 人类证明地球的形状是球体的证据(教材 P3;中段考 1 题)
2. 地球的物理性质(教材 P4 图 1.2;中段考 2—4 题)
3. 地球仪的基本特征(教材 P1.4 图 1.4)
(1)地轴是否倾斜? (2)地轴相交于地球表面哪两个点? (3)打横打竖的线条是
什么?

4. 纬线和纬度
(1)纬线的性质:圆还是半圆;是否等长,若不等长,哪里最大;指示什么方向
(《学评》P4 判断题)
(2)纬度:赤道的纬度是多少?赤道以北的纬度叫什么?赤道以南的纬度叫什么?纬
度的变化规律是如何的?纬度的正确书写方式?(教材 P6)
(3)重要的纬线:共 5 条,是哪 5 条,它们对应的纬度是多少?(教材 P14 阅读材
料)
(4)南北半球的划分:以那一条纬线为界?(中段考 10—11 题)
(5)纬度区:低、中、高纬度区对应的纬度范围(教材 P6)

5. 经线和经度
(1)经线的性质:圆还是半圆;是否等长,若不等长,哪里最大;指示什么方向 (《学
评》P6 判断题)
(2)经度:本初子午线的经度?本初子午线的对称经线经度是多少?东经和西经各分多
少度?东经和西经的的经度变化规律为如何?经度的正确书写方式? (教材 P7、《学
评》P6)
(3)东西半球的划分:哪两条经线?请用北极上空的俯视图解释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划分
(见课堂笔记)

6. 经纬网定位:经纬度的正确书写方式:(纬度,经度)【中段考 13 题、2.1 即时训练 7


题】

【总结:《学评》P8】
1
【相关练习:《学评》:P96:综合题、P109:1—3、P111:18、P112:1—2、P116:1—2】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一)地球自转的周期和方向(教材 P11)
(二)地球自转的视图:
1. 侧视图:方向自哪向哪
2. 俯视图:北极和南极上空的自转时钟方向(学案 P1)
(三)自转意义 1:昼夜更替
1. 昼夜更替的形成原理:地球是一个什么球体?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会形成什么现
象?如何才能实现昼夜更替?(教材 P11、中段考 16 题)
2. 晨昏线的判断及其意义(学案 P1—2、中段考 5 题)
(1)晨昏线上的太阳日出日落情况 (2)晨昏线上昼夜情况的变化
(四)自转意义 2:太阳东升西落(中段考 17 题)
(五)自转意义 3:时间差异(中段考 17 题)
越往东,时间越早还是越晚?时间差异实质上是纬度还是经度的差异?

二、地球的公转
(一)公转的周期和方向(教材 P13)
(二)地球公转示意图(教材 P13 图 1.18)
1. 确定二分二至日地球公转的位置和日期
2. 北半球二分二之日太阳直射的纬线(《填图册》P9 第 3 题)
(三)公转意义 1:昼夜长短
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的关系(学案 P5、P6 表格;《学评》P13 表格)
(四)公转意义 2:四季变化
1. 北半球四季对应的月份
2. 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
(五)五带的划分:纬度取值、气候特征、天文现象(教材 P14、《学评》P13)

【练习】《学评》P94:1—3;P95:7—10;P112:3—4;P119:4—6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
一、地图的三要素(教材 P16、中段考 28 题)
二、比例尺
1. 单位:地图与实际距离的单位保持一致,均为 cm(中段考 29 题)
2. 比例尺大小与显示范围大小、内容详略的关系(教材 P22 表格 1.3;中段考 30 题)
三、方向
1. 默认: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教材 P17 图 1.23,中段考 35 题)
2. 经纬网:经线上指示南北方向;纬线上指示东西方向(中段考 25 题)
3. 利用经纬网辨别方位:已知两地经纬度,画经纬网定位(中段考 27 题)
四、图例:教材 P18 图 1.25

2
第四节 地形与地形图
一、基本概念:海拔、相对高度、等高距(教材 P24—25;中段考 32、36 题)
二、地形图
(一)等高线地形图
1. 等高距的计算
2. 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关系(中段考 33 题)
3. 等高线海拔的判读:找相邻两条等高线读出取值范围(中段考 33 题)
4. 等值线判读原则: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课堂笔记)
(二)分层设色地形图
1. 不同色块代表不同的海拔取值范围
2. 绿色和蓝色分别代表什么(教材 P26;中段考 31 题)
(三)地形垂直剖面图
1. 确定剖面线的方向
2. 判断坡度大小,地势高低(中段考 37 题)

三、山体部位
五种山体部位的特征及其判读(《学评》P20、教材图 1.37、中段考 39 题)

四、五种基本地形
五种基本地形的海拔、地势特征(教材 P27、《学评》P22 表格、中段考 39 题)

【练习】(1)填图册:P14—16;P19;
(2)《学评》:P24—25 填空题;P96:11—13;P97:1—4;P109:4—6;P114:19

第二章 大洲和大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一、全球海陆分布状况
1. 海陆各占几份? 2. 南北半球海陆面积对比(学案 P2;教材 P30;学案 P5 第 3
题)

二、大洲和大洋(教材 P33 图 2.6)


(一)大洲
1. 七大洲:七大洲的名称、形状、大致位置(所处半球、临近大洲和大洋、穿过的重要纬
线)
2. 大洲的分界线(学案 P3 表格、教材 P33-34、世界地形图)
3. 七大洲面积排序:记住面积最大和最小的(教材 P35)
4. 世界最大岛屿的名称及其所在位置
(二)大洋
1. 四大洋的名称、形状、大致位置(相邻的大洲)【学案 P6 第 5 题】
2 四大洋的特征(学案 P4—7)
3. 马六甲海峡的大致位置
3
【练习】(1)2.1 学案课后练习:看看错题
(2)填图册:P26:1—2;P27
(3)《学评》P38:1-3;P39:拓展探究;P121:19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一、海陆变迁的因素
影响海陆变迁的因素及其实例【教材 P37—38、填图册 P24 第 4 题】

二、大陆漂移学说(教材 P39—40;2.2 练习 12 题;填图册 P24 第 3 题)


1. 基本观点 2. 相关证据

三、板块构造学说
(一)基本观点(《学评》P36)
(二)世界板块分布图(教材 P42 图 2.22)
( 三 ) 板 块 运 动 与 宏 观 地 貌 【 教 材 P43 、 《 学 评 》 P36—37 学 习 主 题 二 、 填 图 册
P25:5(2)、2.2 即时训练:3、8、12(3)】
根据板块边界的运动方向解释其形成的宏观地貌
如果是回答问答题:①若是位于板块内部,则地壳稳定;②若是位于板块边界,先确定
相邻板块的名称,是生长边界还是消亡边界,地壳活动是否活跃,多哪些地质灾害?

(四)世界火山—地震带(教材 P42 图 2.23、P43 正文)


两个火山—地震带:要辨别某个地区位于哪个火山—地震带(填图册 P28)

【练习】(1)填图册:P23—25;P63:7—10;P65:26(2)
(2)《学评》:P100:5(3)、(4);P121:19
(3)2.2 即时训练:看看错题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和气候的区别(教材 P47;《学评》P46:1;3.1 即时训练 1 题)
1. 时间尺度 2. 稳定性

二、卫星云图(教材 P49 图 3.4)


不同的色块代表何种地物?(3.1 练习 2 题、《学评》P46:3)

三、天气预报中的气象要素
(一)风矢符号【教材 P48、《学评》P44 二(2)】
根据风矢符号的风杆和风羽判断风向和风级(3.1 练习 5 题;《学评》P47:1)
(二)天气符号【教材 P49 图 3.5】
记住部分较为特殊的天气符号:冰雹、霜冻、台风、沙尘暴(填图册 P29)

四、空气污染与空气质量(教材 P51、《学评》P45)
4
1. 空气质量指数:指数越低,空气质量如何?
2. 举例造成空气污染的人为因素:从生产和生活两大角度
3. 举例人为减轻空气污染的措施

初一上地理重点问题整合
班级 姓名 学号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二节 气温
一、气温的变化
(一)气温的日变化(学案 P2;2.2 练习 1 题)
1.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何时?最低气温出现在何时?
2. 气温日较差如何计算?
3. 日均温如何计算?
(二)气温的年变化(学案 P2;2.2 练习 3 题)
1. 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几月?海洋呢?
2. 南半球的气温年变化是如何的?
3. 气温年较差如何计算?

二、气温的空间分布
(一)等温线的判读(学案 P3)
1. 等温线的定义
2. 找出高温中心和低温中心
3. 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和气温递变的方向
4. 等温线的疏密和气温差异的关系(2.2 即时训练:7)
5. 确定某地气温取值范围:找相邻两条等温线(2.2 即时训练:4—5)
6. 等值线判读方法: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二)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教材 P56;学案 P3)
1. 找出 0℃和 20℃等温线,确定热带和寒带年均温大小和气候特征的关系
2. 确定等温线的延伸方向;描述等温线随着纬度变化的特征
3. 对比南北半球等温线曲直程度
(三)世界七月海平面等温线分布(学案 P4)
1. 对比 7 月南北半球气温的高低
2. 北半球的海洋和陆地等温线如何弯曲?此时海陆气温谁高谁低?
(四)世界七月海平面等温线分布(学案 P4)
1. 对比 1 月南北半球气温的高低
2. 北半球等温线的疏密与南北温差的关系
3. 北半球的海洋和陆地等温线如何弯曲?此时海陆气温谁高谁低? (3.2 练习 9
题)

三、影响气温的因素(学案 P5)
纬度、地形、海陆位置
注:回问答题时,要先判断影响气温的因素,再结合题意进行解释
5
例:①解释青藏高原全年气温偏低的原因
② 解释南极洲年均气温比北冰洋低的原因

【练习】(1)《学评》P54—55;P102 拓展探究
(2)填图册:P32—33:4、5
(3)3.2 即时训练:看看错题
第三节 降水
一、降水的形成与类型
(一)降水的形态:区分哪些水汽凝结物属于降水,哪些不属于?(学案 P1)
(二)降水的形成条件(学案 P3)
最重要的两个条件:有水汽;空气上升运动
(三)降水的类型(学案 P3;填图册 P36)
四种降水类型的形成及其特征

二、降水量的变化(学案 P4;填图册 P34:1;3.3 即时训练第 6 题)


辨别四种降水季节变化类型

三、降水的空间分布(教材 P60;学案 P5;3.3 即时训练:7—8、11—12)


1. 赤道多雨带和高纬少雨带:解释赤道多雨而极地少雨的原因
2. 南北纬 20°—30°少雨带
(1)说出该纬度范围内大陆西岸和大陆东岸的降水量差异
(2)世界干极和雨极分别在哪里?
(3)解释乞拉朋齐多雨的原因
3. 中纬度多雨带
(1)说出该纬度范围内大陆东岸、西岸和内陆地区的降水量差异
(2)解释出现这种降水量差异的影响因素

四、影响降水的因素(学案 P5;3.3 即时训练:9—10)


海陆位置、地形、大气运动(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
注:回问答题时,要先判断影响降水的因素,再结合题意进行解释
例:①解释乞拉朋齐多雨的原因
② 解释北京的年降水量比新疆乌鲁木齐多的原因

【练习】(1)《学评》P60—61
(2)填图册:P35
(3)3.3 即时训练:看看错题

第四节 气候
一、气候特征的判读【3.4 第一课时学案 P1—P2;3.4 即时训练(1):13(1)】
1. 判读气温特征:看看 0℃和 20℃判断描述标准
2. 判读降水特征:25mm、50mm 和 100mm 判断描述标准
3.整合降水和气温特征:确定时间段,是全年,还是夏季和冬季分开描述

二、影响气候的因素(3.4 第一课时学案 P2—5,做问答题要求会详细解释)


6
1. 纬度:如何影响气温高低和年温差
2. 地形:如何影响气温和降水
3. 海陆位置:如何影响降水、年温差和日温差
4. 大气环流
(1)气压带风带:高中内容,不强制要求期末复习
(2)季风环流:不同亚洲季风区吹的季风风向、源地和冬夏季风的性质(学案 P5 表
格)
三、世界气候类型(教材 P65 图 3.28;3.4 学案;填图册 P38;《学评》P63-64)
1. 除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和三种寒带气候,其余气候的大致分布区、
主要分布区和对应的气候特征都应当熟记
2. 做题时根据纬度和海陆位置、气温降水统计图判断对应的气候类型

【练习】(1)《学评》P68—69;P102:4-6;P113:12-14;P118:1-3;P120:11-14
(2)填图册:P41
(3)3.4 即时训练(1)-(3):看看错题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基础
一、人口
1. 18 世纪以来人口的增长特点(教材 P70;《学评》P72)
2. 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关系(教材 P71;填图册 P46:5)
3. 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国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教材 P46)
4. 世界人口稠密区分布及其自然环境(《学评》P74 表格;填图册 P47)
5. 世界人口稀疏区的自然环境(《学评》P74 表格)
6. 人口问题及其对应的缓解措施(教材 P73-74)
7. 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区(教材 P75 图 4.7、P76 表 4.3;填图册 P45)

二、语言和宗教
1.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和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语言(教材 P78)
2. 世界主要语言的大致分布区:主要记汉语、英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教材 P78 图
4.9、P79 表 4.4;填图册 P48:1)
3. 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主要分布区及其对应的宗教建筑(《学评》P79)

三、聚落
1. 识别城市和乡村的特征(《学评》P81)
2. 形成聚落的条件(教材 P82 图 4.12)
3. 聚落的形态及其影响因素:团块状和条带状(教材 P82-83)
4. 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材 P83 活动;《学评》P81:三、P105:拓展探究)
从建材、屋顶、窗户、墙体、地基等角度分析房屋如何适应自然环境
(1)湿热环境的民居:房屋注重注重防雨、防潮、通风和散热等,房屋结构有何特征?
(2)寒冷环境的民居:注重防寒保暖、冬季防风和冬季排雪等,房屋结构有何特征?
(3)干热环境的民居注重夏季隔热、冬季保暖、通风和防风沙等,房屋结构有何特征?

四、合作与发展
7
1.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教材 P88-89;填图册 P58:1)
2. 主要的发达国家名称和所在的半球、大洲(填图册 P58:2、P59:3)
3. 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的大洲和半球(填图册 P58:2)、
4.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交流叫什么?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又叫什么?(教材 P91)

【练习】(1)《学评》P103—108
(2)填图册:P54-56

You might also like